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实用13篇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1

把生活与书本融为一体在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在学习到《地图》这一节课时,需要学生牢牢掌握住地图的三要素:图例和注记、比例尺、方向以及如何正确阅读利用地图。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地图价值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地图基本知识记忆更加深刻,于是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没有让学生学习地图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绘制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学生画出的图可谓是缤纷多彩,在上课过程中,笔者特意选择了几幅具有明显错误的地图。首先让学生发现这些地图在图例、比例尺和方向上存在的问题,其次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的地图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在这样的一次绘制校园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地图的相关知识的记忆以及读图能力的训练可谓深刻极了。

用生活现象验证地理知识在讲到七年级聚落这一节课时,世界上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差异决定了聚落的建筑外貌和建筑材料的差异,单纯讲述这一理论,学生不好理解,因此,笔者就给大家用PPT呈现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水乡的建筑、傣族人的竹楼,,五彩缤纷、风格迥异的不同建筑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是因为降水量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温度的原因,还有的说是各个民族的习俗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各个小组都得到了自己的结论,后经过其他小组的完善,得出了最终结论。解释了这些地方的特色建筑的由来,学生加深了对自然环境决定地方建筑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用生活化的体验代替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二、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在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例如在笔者讲完书本上的知识点以后,首先给大家看一个地震自救口诀: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墙边空地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在他们仔细阅读完这个自救口诀后,笔者便让学生分析以下两个常识是否正确。常识一: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应该多在室内还是室外。常识二:地震发生的时候,万一正在汽车上,我们是不是应该躲在车内。学生对于这些生活化的常识非常的有兴趣,虽然讨论出的答案中有些是错误的,但是在讨论结束后,笔者肯定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总结了正确的答案通过这节课的开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学会了在灾难面前生存的本领。通过这样把课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跟学生进行讨论,笔者认为这才是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备课时应充分发挥地理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用图、实图,《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地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利用好地理地图尤为重要。

四、结合实情选择利用多媒体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2

一、初中地理的创新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型教育正在起到积极的作用,它是通过专家学者的交流研讨,提出的以提升学生兴趣为主的创新教育模式。教师要加大教育思想的转变,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分析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思索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认真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种种问题,积极作出响应与分析研究。教师要客观地看待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地理应该如何学习才能更加有效、更加快捷,不能一成不变地实施强加式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让初中学生确立自己的地理价值观,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为主,逐步渗透地理思想为辅,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观,撇弃旧的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之路。

二、创新型教育的实践分析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地理教育了,因此教师首先要以改变地理教学环境为首要任务,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主要目的。在实际教学当中,在知识素材的设定上,教师首先要对地理知识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鉴别,以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地理问题为出发点,做到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得到地理知识的存在。教师选择不同的问题素材,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地理知识,并且可让学生根据实际遇到的地理问题进行提问,对地理环境当中存在的真实性问题进行设定,然后进行实地的勘察,要求学生在实践当中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书本中记载的毕竟只是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真正掌握。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要。但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似乎逐步开始忽视精神教育了,加上初中阶段学业压力非常大,学校对于学生的精神培养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一种教育。在这里之所以提出精神培养,首先就是在社会经济的作用下,如果只注重学习成绩,而不顾及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学生就成了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机器,而背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展开丰富的教学,利用所有有利的因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爱好才是学生最好的指导老师,如何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尤为重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来从事教育,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站在学生的立场对自身的教育作出准确的判断,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初中的地理知识过于书本化,很难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都是仅凭教师口述表达,以及书本上的文字知识描述,还要靠学生自身的联想能力来深刻理解这些知识,这给地理知识的传播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所以要更改现在的教育方式首先就要创建新的教学素材,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开展教学,对于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学习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完成,当然最理想的还是通过实地考察来学习地理知识。

四、地理知识与多媒体结合下的教育模式

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当前已经有很多学校引入了多媒体教育手段,而且已从以往的视频设备上升到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宣传平台的教育方式,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的相互连接,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块地层、地理的变化,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视频模拟现场让学生直接目睹河流的走向变化,以及对森林矿产等现场的观摩,并且可以与当地的居民进行网络会话,充分了解每一次课程中真实的地理面貌。所以开展多媒体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方法。此外,在课堂内外组织一些远距离的地理环境知识的勘察,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曲忠厚,田孝东.河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大赛”综述[J].地理教育,2003(01).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3

一、“四图”教学法

即“读图、填图、析图、练图”教学法。该法是以人本主义“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的现代学习论为指导,努力营造师生间、生生间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紧抓地图自主学习,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地理课堂教学由厌学变为乐学、会学。使地理课堂成为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良好场所。

该法具有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很适合于自然地理的教学:

基础性:“四图”教学法既包括地理基础知识,又包括地理的基本读图技能,使地理的教学充分体现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

应用性:“四图”教学法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学科知识,着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这也是地理学科所具备的特性,“四图”教学法紧抓地图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开放性:“四图”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采用当今最新地图资料,密切联系实事信息,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二、结合教学法。

新课标要求创新、知识拓展、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地理知识。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与探究中,地理课中假如能恰当地利用“结合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学生学有兴趣,心里踏实,有信心,才能学有所用,形成自己的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首先,地理知识与本地区域地理环境相结合。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是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的,为了拓展学生认知面,加深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引入新课时,先为学生创设地理情境,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导入地理新课的学习之中。与课本知识结合学习新课;在综合复习知识的学习中,注重课文地理知识与本地区地理环境相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听得懂,学得会,好像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沟通结合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均可运用,在新授课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了新的课程。在复习课中应该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等等的方法,把学生平日感到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成自己喜爱的知识,变成自己有用的知识、技能。使学生从课本和课堂中解放出来,还可以通过郊游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地理知识。通过各种课外的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又能了解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最后,通过不同区域地理知识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比较,获得了更全面、更系统的地理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学得会,学得活。

三、探究性教学法。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不是直接接触实际,而是接触教材这样的“书面材料”,缺少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地理学科是探究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习科目,学生必须在亲自操作的实践中体会到该“如何做”,自己走进实验室核实一下,最好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要比在地理教科书中查找答案更有意义。这种体验活动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往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性的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地理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应该不仅仅注重探究实践学习的过程,还要注重课题或专题的探究结果,即对某一知识点是否能真正地、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情况下有序地进行跟踪评价,避免探究过程的失控和探究结果的偏失。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4

一、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其特点是应用范围广,可以适应几乎全部的地理教学内容。缺点是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教学缺乏活力,造成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这样必定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几种现代的教学方法。

二、现代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兴趣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虽然应用范围小,只能适用于某一或某几个地理专题,然而其形式多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鲜明的图片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如临其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对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都有益处。例如,在讲巴西时,讲到巴西本国的石油生产量少,便发挥其甘蔗世界产量第一的优势,大量生产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这成为巴西的一大特色,此时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思考:“我国石油资源也不是很丰富,我国是否能使用甘蔗生产酒精以代替石油?如果不可以,为什么?那我国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石油的消耗?”针对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采用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这种形式可以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机会,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学生列举一些事例或者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其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比如说在学习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来发现原因。具体可以这样操作:将植被覆盖很好的土块和几乎是的黄土块分别放在两块倾角30度的木板上,再用喷壶将流量相同的水喷在两个土块上,冲刷下来的水和土分别流进量杯中,对比量杯中的水和土的量,加大喷壶的喷水量,再观察量杯中水量和土量的变化。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发现:(1)植被的多少影响水土流失的强弱。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2)降水强度也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暴风雨会加剧水土流失。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其对知识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地理课的探究心理,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启发式教学法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发”即为启发、引导之意。比如说在学习“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彻底了解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

师:生产汽车外壳需要什么原料?

生:钢铁。

师:那生产钢铁有需要什么原料呢?

生:铁矿石。

师:那铁矿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很好,刚才我们是倒着推的,那现在正着说,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从哪里来?

生:自然界。

师:生产产品就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至于加工的次数是根据产品的需要决定的,例如生产汽车外壳需要几次加工?

生:两次,加工再加工。

师:很好,那谁能告诉我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生:从自然界获取原材料,对其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在这一问一答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充分感受到了参与的价值,从而在参与中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四)兴趣教学法

地理课堂教学中,兴趣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心理专家研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给人的思维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兴趣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开展兴趣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采用问题导入法进行兴趣教学,就是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兴趣,最终导入课堂教学的重点,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立体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三、结语

教学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列举了几种,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实用,但也需要不断充实、更新,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吴利民.确保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学习贯彻《湖北省初中地理调整意见》[J].湖北教育(教学版),2010(03).

2.孙昆峰.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策[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

3.李明哲.“精”中求“益”——关于初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的几点商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Z1).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5

二、创设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教学在现代教学中是一种颇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也在很多学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很好地融入课堂,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教师能够全面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学生也能够与教师得到很好的交流,并且在交流中培养起自己的兴趣,增强探索欲。还能够实现“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的特征,因为人的本质还是更喜欢处于轻松娱乐的环境中,所以创设情境教学能够在地理教学中很好地实现这些优点。创设情境的主导权不一定都要掌握在地理教师手中,也可以由学生来创设,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将创设情境的权利放到学生手中,不能紧握不放,这样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究。例如,在《大中国》这首歌曲中,教师可以先将歌曲播放给学生听,感受一下氛围,再将歌词放映出来,让学生自己探索有哪些跟地理有关的地名在歌词中,比如,“长江与黄河”“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等,然后问学生这些地方都在哪里?都是什么气候?地形特点有哪些?这样就能将学生在带入情境与带出情境之间游刃有余地转换,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三、培养空间概念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6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例子,个别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较差,唯有地理学科学得很好,究其原因发现有一共同点,就是他们学会了看图,把知识点放在图上去理解学习,图文结合,这就使地理学习变得很轻松。由此可见,地图是多么重要。

二、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联系的密切性

课堂教学组织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使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比如笔者讲聚落的知识,乡村逐渐演变为集镇又由集镇转变为城市。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笔者把自己刚毕业时、十年前及现在的学校所在地的照片,逐一做了比较,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变化,即人口和建筑物的增多使我们的乡镇逐渐向城市演变。然后让学生思考:以前大片的农田正被成片的建筑物所覆盖,而人口增加需要的粮食又从哪儿获得呢?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目睹了家乡的繁荣兴旺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教师这样针对社会和生活中普遍关注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就会感到学有所用,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

三、趣味性与地理教学的关联

地理教学中有些内容晦涩难懂,有的难以识记,所以笔者经常会运用一些通俗易懂、有趣的民谣、谚语或谐音进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有些地理知识内容只能靠机械记忆,如果教师采用灵活、新颖、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变死记为巧记,也可使学生既学得轻松愉快又能掌握知识。例如笔者在讲解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时,用“一匹飞马上还印了日文”的谐音将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还)、印尼、日本和文莱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串连起来,令学生印象深刻,不仅省时,而且可长期刻在其脑海中。

地理课堂有时也会用到谚语、诗句来辅助教学,如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时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述气候垂直变化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黄河泥沙多用“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形容长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讲地形地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运用通俗易懂的谚语、诗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四、最新原则与地理教学的结合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7

现代社会是信息网络化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也给我们的地理教学带来更多的启示,教师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促进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课本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学习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图片和地貌,让学生真正观察到到各个大洋和大洲的分布和地表形态,对这些地理形态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的记忆和认识。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教师还可以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把学生带人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学生的地理知识也将不断得到拓展。

三、利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所表现出的关系往往是不平等的,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题,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是被动知识的接收者。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侧重对话,师生之间转换成平等的关系,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展开平等对话,从而使学生创建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太空知识时,对于月球学生能够多一些的了解,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月球是什么样的?如果宇航员登入月球,行为举止和在地球上有哪些不同那?学生们会根据在生活中了解到的,网上查询到的知识积极发言,例如宇航员在月球上会像袋鼠一样走路,而且会随手.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等,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迅速提高,思维得到打开,在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师方法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积极愉悦的参与到地理课程知识到学习中,教师从中加以引导,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升。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8

二、绘制地理简图,强化看图效果

为了有效发挥新教材中各种插图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灵活应用图片和活动内容,有更多机会和学生互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对具体地理知识的要求,强化绘制地图的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对精确度要求不高但是很复杂的地图,通过绘制简图、示意图,简化知识要素,突出重点难点,强化理解和记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学生知识生成的需要用简便快捷的方法绘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简图,边讲边画,既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要引导的问题上。譬如:大洲轮廓图、地形图、高线地图、铁路、公路干线分布图和河流流域水系图等往往是各种要素叠加,学生一时很难直观看出所要掌握的内容。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突出简图所表示的主题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例如:教学“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一课时,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然后用直线条连接成为铁路干线,讲一条干线,画一条,画完南北铁路干线,再到东西铁路干线。最后熟悉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师生同步进行,而且根据铁路干线结合外出旅行的实际需要思考从本地区出发到北京、上海等地所要经过的近便线路。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使学生视听结合,思维集中,印象深刻。可见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用处很大,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9

地理学科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知识较散乱,图表内容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又比较抽象。因此,初中生普遍缺乏学习地理的时间,也未对地理学科形成足够的重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以及不断深化的素质教育理念,初中地理的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且新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学更应以“一切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不再单纯强调知识点,而是更为关注知识的趣味性、代表性以及学生的实践性。

同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应更为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教学方法探析

1.充分发掘教材资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地理图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地理图像,比如:统计图、分布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其作为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利用,有利于学生更为直观且充分地认识,并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等。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图像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其主体地位,灵活而有效地使用地图等图像工具。

例如:以“欧洲”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图文合一的模式灵活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对欧洲的大体形式构造图进行观察,了解并指出欧洲各个大国的整体分布情况,掌握各个国家的大致位置。在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熟悉欧洲的大致地图形状,并分析欧洲各国的自然、经济状况等。这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再比如:教师在教授世界地震与火山分布这个知识点时,可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对“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与“六大板块示意图”进行比较,找出火山的分布特点及板块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板块交界处为火山与地震的集中处。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直接宣布结果更有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所进行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读图、理解图、分析图等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其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在充分发掘并利用教材资源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突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2.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是一个重要且关键的环节,虽然只占有很少的时间,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之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图片或视频短片的播放,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时,就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过火焰山”的相关情节,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唐僧师徒千辛万苦要过的火焰山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这样,在瞬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也会很愿意举手发言,教师再趁热打铁,引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地理情况与知识等,就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联系实际生活,将地理知识延伸进生活领域

新课程标准指出:知识应来源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所服务。地理知识与人们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也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所处地、所处环境进行知识的传授。

例如:在气温、气温带以及气候特征等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天气或者某一时间段内当地气候的变化等,为学生进行细致、详尽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地理问题与现象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深化,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更应放眼于学生的未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其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将课堂打造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阵地。

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地理教师应不断冲破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的束缚,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讨论,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引导其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10

2.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时代强调的是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便是提升学生们对于学科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養,让学生们熟练的掌握各种科学分析方法和基本技巧。因此要想让学生们的地理素养得以提升,地理技巧得到掌握,教师就必须得将情感问题重视起来,培养学生们的地理情趣。在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之中,非专业教师往往拘泥于课堂,采用照本宣科的形式向学生们灌输地理知识,这样未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学活动了无生趣,而专业教师则又过分强调科学的严谨,将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弄得死气沉沉,师生之间没有互动环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成绩自然难以提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可以采用生动或风趣的语言,和学生适当的拉近距离,增长学生的见闻,学生定会觉得有趣,从而更加乐于投入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之中。就如当教师讲述到“天气与气候”这一地理知识时,可以适当的和学生们谈谈本地的天气,从而引申到教学主题。学生在和教师互动的这个过程之中,可能会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从而喜欢上地理课堂。据研究,“愉悦”是初中生们的学习动力之一,情感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之中占据主导地位。

3.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绝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督促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毕竟地理学科的研究离不开对地图的了解,而学生今后如果要踏上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图分析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就比如说教师在上到“认识地球仪”这一课时,通过对地球仪模型的讲解,充分的把时间还于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研究地球仪,从而了解关于地球的相关知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单得到了巩固,实践操作能力也有所加强。

二、优化教学方法的几种手段

1.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

地理研究由于受到研究对象广阔而遥远的限制,仅凭学生的见闻或老师的传授,学生根本难以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教师借助教学模具,可以帮助同学们研究知识。例如“地球仪”的出现,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世界中各个国家在地球上的分布,让学生们不必在为划分各大洲感到头疼,而多媒体放映的模式,则能更好的丰富学生们的视野,短短一堂课的时间,便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延伸。例如初中地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便是“地球上的人种和宗教”,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通过幻灯片放映的形式,学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了解宇宙知识,也可以领略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直观教学的方式,将课本知识进行浓缩与扩展,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和具体化,也方便学生理解。

2.营造开放式交流环境

从新教材的特点来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将同学们从过去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真正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但是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之中光有创新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拥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才能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拥有了地理素养。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有必要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开放式的交流平台,通过对地理课堂的学习,让同学们在课堂当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学科的看法。例如在学习到“发展和合作”这一地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于全球国家和世界形势的看法。一方面,让学生们巩固了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们在交流表达的同时增加了自信。

三、总结

如何优化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离不开从学生们的需求上面入手,合理的借助于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应深知当前教育的目的是启发与激励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只要不违背教育的初衷,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便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凤娟.《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浅谈》,学术期刊《金色年华(下)》2013年7期

[2]斯琴.《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术期刊《大观周刊》2011年39期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11

教学系统论认为,现代教学已不再是简单零碎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之学会自主学习。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教学(重展示、重设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认识和掌握还有一段距离,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行为还远未形成。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 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 ),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 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二、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能否处理好抓双基教学与引导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精心挑选教育内容,严格设计教学方案,抓好双基教学;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某项知识技能不是终极目标要求,关键要看他们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下列变化过程入手展开探究活动: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②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武夷山市地图,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则需要用小比例尺;③师生共同走出教室,带着皮尺实地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记录数据后回教室进行交流与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请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

[学生]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画地图(教师适时地引导);

[教师]请大家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

[学生1]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

[学生2]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学生3]……;

教师点拨探究思路后,设计探究方案、制作武夷山市地图、做地图制作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都让学生自主去尝试。这样一堂课中,由于涉及直观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加上学生实践的体验,所以研究性学习过程始终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学生探究结果与预计有偏差,其知识掌握也有疏落,但在这种类似科研的情境中,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反思时应当明确,双基考察更要关切研究性学习背景下能力与方法的评价,而非简单追求知识和技能掌握。当然,研究性学习因其侧重于综合实践,所以运用时也当有所选择,一般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当是对地理学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

三、合理的教学反思要关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关系问题

新课标阐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他们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在初中阶段,以低起点小坡度激励学生参与多元性课外实践活动,是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使知识技能学习掌握的各环节在功能维度、要求维度、实践维度中找到相应位置。组织“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料”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课外活动时,教师以“水污染危害大”为题,组织学生对家乡水污染危害程度进行考察。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提出自学或联想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实践活动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课后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断。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12

1“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以图导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是前提,在此前提的基础上,“以图导学”还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都说图文并茂,其中的“图”与“文”都不可或缺,“图”就是上文中我们所指的,而“文”我们可以理解为汉字,也可以理解为语言,“以图导学”其实就是最好的图文并茂,“以图导学”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的有活力,教学气氛更加完美,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感和地理思维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1.1“以图导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教学模式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枯燥、乏味,能够以“图”来展现学习内容,让教学氛围更加的适合,致使学生愿意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能够有效的突显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地理中来,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能够让教师的教学速率得到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学生对所接受的知识记忆会更加牢固,不像以往的死记硬背的效果,长时间不接触,不巩固会被渐渐地遗忘。

1.2“以图导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谈到地理学,首先想到的就是太过复杂,信息太过丰富,而且还具有空间感、立体感。在初中地理学教学中,教学老师要调动课堂气氛,使之活跃,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和速率。“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感。“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现在教育的方式,它灵活多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会所教内容,并在教学活动中慢慢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感,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真正满足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具体要求。

2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

2.1图文结合

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很多基础性知识内容,例如:各大洲的板块分布,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各山脉的走向趋势,各地区的气候温度等,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和空间感才能够良好的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将这些知识具体化,用“图”的形式加以“文”的叙述才能够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其内容,利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能够达到其目的,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所教内容。

2.2以图为载体,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地球仪、地图等都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图”,也是最长使用的引导教学工具,地图能够直观的、形象的将各地区的分布、特点等描述出来,如各大板块的地理位置、各大河流的流向等,这些信息通过“图”的形式直观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有效的理解。而地球仪是在地图的基础上加上了立体感,提供了空间意义,不再局限于二维空间,它将地理知识提升到了三维空间,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可以通过地图或地球仪进行自主研究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的更加深刻、彻底。地理学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而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均有限,若是只靠教师的口述和文字表达来传授,学生会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但如果以“图”的形式作为传授知识的路径,让学生观察到,直观的感受到所教的知识内容,再加上教师的从旁协助,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这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学习会相对比较轻松、愉快。

2.3以图导课,导出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

初中生正处在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刻,枯燥的教学环境会使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与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态度,所以,必须创新和改革初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图导课”模式能够丰富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使初中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环境。

2.4填图游戏,导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

初中生比较喜欢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特点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性格特点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填图游戏”,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和地理思维。

2.5读图析图,提高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

初中地理教材中配有很多的地理图片和地理插图,用以辅助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或者插图,将这些图片与学生的知识学习相结合,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进而得出更多的结论、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为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和深入学习地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告别“纸上谈兵”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地理的理解、思维能力,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能够有效的提升地理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高俊华.利用“活动”进行“地图”的复习[J].地理教学,2014(13).

[2]王洪生.地理识图技巧[J].地理教育,2013(1).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篇13

地理教材;图像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材中图像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地图、示意图、分布图、等价值线图、景观图、剖面图、结构图、统计图表、漫画等,教师应当围绕地理教材中的各种地理图像,切实提高图像教学技能技巧,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1.地图教学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之后呈现在平面上的图像。它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源泉,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工具。只有做好地图教学,才能谈得上抓住了地理教学的本质。在地图教学时,可以抓住以下环节进行:读图名称(知道地图是什么内容)—辨别图例(明确地图中的各种颜色、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分析内容(将书本文字和地图结合起来,分析地图上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等,是读图的核心)。如在教学七年级刚刚接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地图名称,接着是辨别图例上用不同颜色来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注意单位是“米”,最后主要是按照某一方向观察地图内容的颜色所代表的海拔高度,并把自己的判断和书上文字叙述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以此让学生识记海拔高度与五种不同地形之间的关系。

2.示意图教学

教材中的很多示意图都是成因示意图,主要解释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的形成,也会常常伴随着统计图出现。在教学示意图时,流程大致可以这样来安排:明确位置—分析要素—揭示规律。如在教学“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示意图”时,先要明确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的位置是西北内陆地区,然后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最后归纳出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3.景观图教学

地理环境本身广阔无限、复杂多样,绝大多数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学生难以直观感受,就算想象出来也未必合理。因此,借助于景观图片就能更加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出来,增强学习地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景观图片主要包括素描图和摄影图,素描图的重点突出,而摄影图更加真实。

4.剖面图教学

剖面图又称剖切图。地理剖面图是通过把地理事物按照一定剖切方向切断后所展示的内部构造图例,初中地理教材中多会出现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展示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绘制简易,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因此也广泛运用于考试中。教学时可按照:明确坐标—定位剖面—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步骤来进行。如在教学“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横、纵坐标各代表的意义及剖面方向,其次把“亚洲地形图”也沿北纬30°纬线描绘出来,再次是将剖面图与地形图的画线位置进行对比,观察由西到东都经过了哪些地理事物,最后归纳由西往东的地势变化特点。

5.统计图表教学

地理统计图主要是借助于数字信息,具体反映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图像。统计图表是“量”的一种直观表征,易于学生观察,也有利于让学生从数量上归纳地理事物的关系,从而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统计图表教学可以按照以下教学程序进行:了解名称(知道图标反映内容)—辨析坐标或图例(明确数据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大小)—浏览数据(大致浏览数据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分析数据(从量上掌握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揭示规律(归纳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变化的普遍规律)。

6.漫画教学

地理漫画主要是以夸张的手法和讽刺幽默的笔触展现人地关系等存在的问题。它不但直观生动,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漫画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教学:观察图画(观察漫画描述的内容以及揭示的问题)—分析原因(分析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措施(思考解决的办法)。

总而言之,不同的地理图像所反映的侧重点不一样,学生要养成图不离手、文不离图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图像信息资源,提高学习地理实效。

作者:李志平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四中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