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新经济分析实用13篇

新经济分析
新经济分析篇1

20世纪末,美国等发达国家依靠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和影响就如格林斯潘1999年所说:“我们称之为信息技术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改变我们处理事务和创造价值的方式,即使五年前我们也不易预见到这些。”

新经济是对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的概括。美国商务部1999年报告将数字经济概括为两个方面:电子商务和使电子商务成为可能的信息技术产业。这种经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变化。其效应已经和正在显示出来。就如美国商务部报告所说,在这场“数字革命”中,因特网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是先导技术,信息产业是带头和支柱产业,电子商务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在每个经济时代都有当时的新经济。由旧经济进入新经济总是以生产方式产生重大革命为基础的。生产工具是区别经济时代的标志。经济史显示,工业革命是由1712年发明的蒸汽机和1831年第一次开发的电力驱动的。其中蒸汽机使用使人力被自然力所代替,由此产生工厂制生产方式。产生电力后,发动机由于由电力推动使人力被电力所代替,传动装置由于由电网组成而将广大范围的生产纳入当时先进的生产体系和流程,创造更高的效率。

现代的新经济是由电脑和互联网驱动的。1946年世界上出现第1台可编程计算机,80年代计算速度更快,体积更小的个人电脑进入家庭和办公室,接下来出现的互联网通过高速通讯设施,在工厂、办公室将桌面计算能力联系在一起。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发邮件、开展电子商务。这种现象就如美国经济事务商业部副部长ROBERT SHAPIRO所描述的:以数字为基础的新型的经济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改变着我们合作、单独工作、交流和联系、娱乐和消费的各个方面。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以数字为基础的新型经济正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全新的革命,它不仅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而且为企业内或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快捷而价廉的通信工具,还给工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新的渠道。网上教育、网上通信、网上新闻、网上交易、网上娱乐、等等正在成为人们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

新经济反映生产方式的重大革命主要在以下方面:第一,如果说,以机器大工业为主要标志的生产方式是以自然力代替人力的话,新经济则是以电脑代替人脑。第二,互联网较电网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更广的传输范围,尽管不能离开电网。第三,机器大工业以技术为基础,新经济则是以知识为基础,由此产生知识经济即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较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新经济时代的知识、技术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设备、产品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第四,旧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机器制造业,其他行业均是适应这种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新经济时代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则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即以电子信息技术为领头的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的高科技群。新经济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产业,新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对传统经济的整合和改造,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很多传统产业部门一跃进入新经济阶段。 

现在大家都在谈经济全球化。全球化有多种表现。但我们根据新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断言,只有进入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基础上的数字经济时代,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全球化。就是说,网络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企业不用漂洋过海就可以进行国际交易。信息的发展可能使得商务模式发生变革,使得一些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全球竞争,使得一些跨国公司能够扩展它们的全球业务。过去只有大企业才可能跨国经营,现在中小企业借助网络同样可以进行跨国经营。 

二、新经济时代的资本

在旧经济时代,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有形要素,起初是劳动,后来是资本,因而有劳动经济和资本经济之说。进入新经济时代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转向知识和技术及人力资本,于是出现知识经济之说。

在新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本由有形的物质资本转向无形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个结论将直接影响分配的方式。具体地说,在劳动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对增长起支配作用,因此分配向劳动者倾斜,由于劳动者之间差别较小,因而在全社会收入差距较小。在资本经济条件下,资本(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起支配作用,因此分配向资本家倾斜,由于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全社会的收入差距拉大。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支配作用,这样,作为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人格化的“知本家”将替代资本家成为财富创造的中心。在旧经济中是资本雇佣劳动,知识和技术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而在新经济中这种雇佣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物质资本被知识资本所雇佣。现实中便是以知识和技术招资本,而不象旧经济中是以资本招技术。与此相应,收入分配明显向“知本家”倾斜,由于知识价值明显增大,因此收入差距扩大更为迅速。在信息产业就业的科技人员的收入可能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知识资本的价值已经和正在得到越来越高的评价。其主要制度安排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商品化。在技术转让时科技成果应该得到科学的评估,以充分实现其价值。二是技术资本化。在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在充分估价技术投入价值的基础上安排技术股,收入分配中充分实现投入的技术的价值。 

人力资本即人的知识和技术的存量。人力资本投资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方面,也是技术进步的源头。美国商务部1999年报告也显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人员的需求增加,而人才的培养又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短期内信息技术人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受过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的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更为短缺。于是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信息技术人才开始进入全球市场,各国、各公司之间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信息技术人员的工资一再攀升,其工资额与其它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差距在逐渐拉得更大。人力资本投资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在OECD国家,教育经费要占政府支出的12%,培训投入占GDP的2.5%.这应该成为加大教育投入的参照系。二是积极引进和留住人才。美国的硅谷就是依靠吸引全世界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其中不仅包括高科技人才,也包括创业人才。如果说教育是长期投资的话,引进则是一种能在短期见效的短期投资。三是推进企业家知识化。这是发展高科技的主观条件。

与知识资本替代物质资本成为决定性的资本相适应,产权制度安排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旧经济中的产权制度以物质财产的产权为主导。而在新经济中知识产权成为产权制度结构中的主导。其基本要求是保障知识和技术创新者的私人收益,使其发现新技术的成本得到补偿并能得到更高的收益。其目标是鼓励科技人员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的积极性。

三、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过去美国经济的周期性较为明显,过几年就会有一次大的波动。而且在一段时间中人们还作出经济周期时间越来越短的断言。而在现实中,美国自克林顿当政以来已连续9年左右的时间保持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态势。经济学家在探究其中的奥秘时发现了新经济的某些特征。

最早提出新经济概念的美国《商业周刊》列举的新经济六大特征就对美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作了说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公司经营利润大幅度增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双双降低,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上升,GDP增长中高科技的贡献率上升。

美国商务部的报告特别指出了互联网对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由互联网增长驱动的信息技术进步,也对创造这个比预期更健康的经济作出了贡献。”[1]其机制是由于互联网被广泛用于通信、教育、娱乐和媒体,并作为电子商务的工具,由此拉动互联网的迅速增长。互联网的增长又拉动信息产业部门的迅速增长,从而使信息产业部门成为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其表现是:

由于互联网驱动的通信活动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迅猛增长。信息技术产业一直以超过整个经济增长率1倍的速度增长,对信息技术的投资现在已占所有商务设备投资的45%。

在美国经济中信息技术产业份额1998年达到8%。其对全部经济的实际产值贡献达1/3之多。

从1998年到1999年全球网络用户增长55%,因特网主机增长46%,WEB服务器增长128%,新登记的WEB地址增长137%。

美国经济连续多年出现高增长,低失业率,同时通货膨胀率全面下降,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技术产品价格下降及信息服务价格的下降。据美国商务部报告,在1993年和1997年信息技术产业价格逐年下降(分别是-2.4%,-2.6%,-4.9%,-7.0%,-7.5%,在其他产业价格逐年上升的同时,使总通货膨胀率由1993年的2.6%降到1.9。[2]

就持续保持高就业来说,主要说明因素是高科技可能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结合。过去的理论将技术进步与节约劳动相等同。就是说技术含量越高,使用的劳动越少。而在新经济中我们发现,恰恰是在网络部门、在信息部门劳动就业量是最高的。当然这里就业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知识含量。就像美国商务部报告所统计和预测的:1996-2006年信息技术应用业就业量占全国企业劳动人数的41%-44%,再加上信息技术产业就业数会达到50%。

过去对竞争力的主要说明因素是规模。一方面有规模边际收益递减的理论。新经济中网络使用规模的扩大却没有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相反可能出现边际收益递增的效应。另一方面企业规模不再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依赖信息和网络的优势中小企业也可能有更强的竞争力。

以上分析表明,新经济提供了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可能:由于有信息产业的支持,经济周期可能会延长。进一步说,由于新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形资源的需求相对减少,因此经济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高速增长而不至于出现过热,出现高通胀的状况。

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交汇 

新经济的另一个表述是知识经济。对知识经济一般的提法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表述没有准确界定新经济的特征,作为知识经济的特征性的表述应该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依靠知识创新,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在新经济时代,建立在知识创新基础上的企业的成长期可能缩短,就象微软公司那样不过几年就一跃超过具有百年发展历史的福特和通用等制造业公司而成为世界首富,但是,由于科技进步的速度加快,这些高科技公司企业的衰退期也可能加快。[3]因此高科技部门和企业的创新要求特别紧迫。

就创新来说,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概念。在这里区别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很有必要。科技进步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上游环节即知识创新环节;中游环节,即创新的知识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下游环节,即采用新技术的环节。技术创新主要是在中下游环节的创新;知识创新主要是在上游环节即知识创造领域的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

在新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有相互交汇的趋势。过去,技术创新的最终环节是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在现代,技术创新的先导环节进一步延伸到科学向技术的转化过程。知识创新的环节过去主要限于科研机构和大学这样的知识创造和传播领域,现在之所以出现知识经济的概念,就是因为知识创新延伸到了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领域。这样高科技的孵化领域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交汇点。

在新经济时代,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成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与此相应,人们对发展高科技的创新机制的关注点,由关注技术的采用转向关注技术进步的源泉(知识的创造领域)及其转化。这就提出了加强大学、科研机构与产业部门的联合与合作、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的要求。就象美国的硅谷紧靠斯坦福大学一样。这里的关键是建立知识的创造和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上下游联系。一方面解决好大学和科学院研究课题的商业化价值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好企业敢于对高科技的研究进行风险投资问题。

在新经济条件下,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与知识和技术的创业是相联系的。在许多场合,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创业实现的。创业即将知识创新的成果通过创办科技企业途径孵化高新技术。创办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进入该领域创业的往往是有技术缺资金,缺乏经营企业和市场运作的经验。这就提出了创业机制的创新问题, 

在旧经济时代,创业主要靠资本(资金),而在新经济时代,创业主要靠知识和技术。前者是以资金招技术,后者则是以知识和技术招资本(资金)。该领域的投资属于风险投资,当然高风险也可能有高收益。这就提出了对风险(创业)投资的需求。孵化高新技术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在这方面政府投入必不可少,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为之提供顺畅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渠道,也就是为有技术而缺资金的项目提供风险投资。在新经济中风险投资的供给也较为充分。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一般利润率具有下降的趋势,由此使资本的最低限量提高,就使达不到限量的资本无力转向实体资本的领域,而进入信用和股票等风险领域。各种类型的基金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将这些小额的投资集中起来并进而成为风险基金的来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风险投资作为创业投资与其他投资,它所追求的不是在企业中获取股权收益,而是在股权交易中获利,因此为风险投资提供顺畅的退出机制,使投入高科技项目的资金在孵化出高新技术和企业后能退出来进入新的项目,保证风险投资的可持续。美国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Nasdag)最为活跃就是新经济的重要反映。[4]

过去的理论特别青睐大企业。而在孵化高新技术方面最为有效而且成功的是小企业。其原因就是钱颖一所总结的两条:一是对创业者的激励能力,小企业更强;二是创新失败的风险约束,小企业更强。因此新经济条件下的创业机制以民营科技型小企业为基础,对科技人员办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鼓励政策和更为宽松的创业环境。例如:企业登记不以资金规模为门槛,科技园、创业中心都要为其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和经营企业的辅导。 

五、电子商务和与产业创新

对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在产业链中,正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广泛应有,形成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大需求和拉动力。就是说电子商务成为信息产业和整个新经济的发动机。 

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它本身活动的价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通过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增加商业机会,发展新型服务,简化销售过程,降低成本等活动,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同时,因特网也强化了价格约束机制,因为消费者能通过多种途径得到商品价格和有关信息。

电子商务在总体上还处于方兴未艾阶段。电子商务的规模与上网的人数相关。据美国商务部1999年报告,虽然无论从上网人数上,还是从上网人口所占的比例上,美国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到目前为止,与全部经济相比,电子商务所占的份额还很小,全球到1999年5月还只有1。7亿人访问过因特网。即使在因特网最为普及的美国,作为零售业一部分的电子商务占其总额的比例还不到1%。这意味着新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

新经济分析篇2

一、新经济时代带来的市场经济变革

针对新经济时代市场变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需要从整体情况入手,考虑到经济管理形式的要求,突出市场经济变革的整体化要求。以下将对新经济时代带来的市场经济变革进行分析:

1.无形产品的量化

在新经济时展背景下,无形产品的量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形产品指的是没有实物但是有价值的产品内容,包括知识、信息和管理能力等,由于服务理念比较特殊,在无形经济的后续发展阶段,需要对量化格局和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无形产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针对价值衡量标准的各项要求,建立有效的沟通发展体系。此外需要对无形产品进行价值的衡量,即使市场已经赋予了无形产品充分的价值,价值的衡量和量化没有确切的标准,因此也增加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限制性因素。

2.生产单元的划分

基于传统经济模式的特殊性,在生产单位的定义划分阶段,需要对生产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考虑到各项定位标准的具体要求,保证生产格局的多元化。加工方也是产品的生产方,要委托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对产品进行划分,在无形产品缺乏有效的划分的阶段,对生产单元进行量化处理。由于无形产品量化处理内容比较多,在后续处理阶段,需要做好划分工作。

3.经济指标的应用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现代社会的经济行为被赋予了新的社会意义,在不同情况下,需要对出现的社会经济行为和外部生产环境的划分引起重视,掌握直接社会关系,进而使其适应经济管理的变革趋势。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后工业时代,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在进行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会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中工业生产模式会存在资源消耗的现象,也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造成影响。由于个人和生产社会化的弊端,流水线和独立创造之间矛盾激化,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经济定位的定义也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

4.投资模式的变化

投资模式的变化对新经济时代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新经济的时展背景下,如何合理应用投资价值实现对资本的有效应用,成为当前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所在。和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相比,不同层次的经济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投资形式引起重视,尽量谋求有效的立足发展形势。无形产品的投资逐渐超越了传统的生产产品行为,从客观上来说,也是对原有的工业时展模式的重塑。基于工业时代经济模式的特殊性,需要提前对资本应用价值进行定义,考虑到投资模式的变化形式,突出应用重点。

二、新经济时展的矛盾和反思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当前世界的经济形式进入到新经济时代,受到社会大生产和工业生产变化格局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变化更为复杂。以下将对新经济时展的矛盾和反思进行比较分析。

1.新经济时展的矛盾化

对于新经济时代,在构建知识经济框架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明的发展,兼顾到发展格局的整体要求。实际上,新经济时代的财富发展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多数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对于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的变化,需要对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提出多方面的质疑和思考。部分地区会存在失业率高或者贫富差异大的现象,必须及时对新经济时代布控形式引起重视,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2.调和矛盾核心

新经济时代和之前相比关注竞争和利益间的关系,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需要对管理学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经济学的各方面变化,需要及时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考虑到宏观发展形势的整体要求,贯彻落实有效的经济体系。新经济时代对经济管理是长期性的,独特的管理形式必然推动新经济时代的整体进步。在核心调整阶段,只有落实有效的管理特征,才能体现出矛盾整体管理的要求。

3.确定新经济时代的基础

在新经济时展阶段,受到发展规律的影响,市场状态和各个产业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必须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形势引起重视,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进行有效的分析,满足经济时展格局的后续要求。由于经济体的投资呈现出细化的状态,在执行投资阶段,必须考虑到经济体和经济行为的各项变化,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保证经济体的有序性和完善性。投资框架的应用本身比较细化和复杂,也会直接产生比较复杂的影响,经济行为受到决策和后续控制形式的影响,必须贯彻落实有效的经济管理体系。

4.投资模式的重组

对于资本的有效应用和价值的重新估算,对于各种资本的投资要考虑到合理应用的最大化作用。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下,不同层次的经济体对资本的有效应用有明确的要求,从实质上看,需要及时对投资模式进行分析,考虑到结构形式和建构体系的整体要求。在新经济时代,从形式和内容上要对工业结构进行咋比较,重新解构旧有工业化的投资模式,从而在新的时代里面,赋予资本更新的价值和意义。

三、新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发展对策分析

基于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当前发展状况来看,企业事业单位为了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必须对自身经济理念进行革新,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整体化要求。以下将对新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1.积极革新经济理念

从新经济当前发展状态来看,必须从观念上改变和提升对经济及经济管理的认识,强化对新型经济模式的掌控力。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的形式,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在现有基本素质和认知水平的影响下,要及时关注世界经济和我过经济的变革趋势,尽量找到自身在新型环境的定位,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进而为自身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形势的革新,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控制体系,以战略控制机制为基础,贯彻落实多元化管理机制。多元化的管理背景要以优先原则为基础,认识到多元价值的潜能,政府在政策上必须给予有效的支撑,进而保证经济理念的有序性。

2.突出经济变革

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要想实现稳步发展,必须对已有的自身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根据经济投资形式的具体化要求,在转型阶段,要对市场经济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生产投资、无形产品及其他项目。在做好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长期有效的投资项目。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减少对投入大、风险大的项目进行投资。当前对于创意和观念主体的投资理念正在逐渐发展,从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和状态来看,此类投资形式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明确风险评估形式,建立长期效益的投资节目。

3.确定知识创新体系

知识作为人类发展比较重要的财富,其经济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在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下,做好知识的创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需要从传统观念抽离出来,保证知识管理的独立性,对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认识。在当前经济发展状态下,知识包括有规律的知识和领会类的知识,两种不同的知识受到企业单位的重视,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知识间的有效转换,进而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4.提升人员素质

人才是当前社会的稀缺资源,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应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强化无形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水平。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发展体,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做好人才的咨询和管理工作。通过对自身经济理念和经济管理方式进行转换,能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

四、结束语

经济管理的影响价值比较深远,在对知识管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理论要求,对各个类型的转化形式引起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经济的发展运作。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了解市场经济的变化,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的整体化要求。

参考文献:

[1]宋继华,李.新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5,07:192-193.

[2]马杰.试论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4:28-29.

新经济分析篇3

1.产权制度不完善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和信息是最为重要的媒介,其与传统的经济发展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经济主要是以资源的配置为重要特点,然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市场对与产权制度的认识还不深入,在实际的发展中,最为经济活动主题的企业将先进的只适合技术视为企业的生命,往往忽视产权制度对于知识经济的重要作用,进而常常会引发企业与员工内部之间的利益冲突。由此可见产权制度不完善是目前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2.财务经济管理的风险较大

在知识经济中,信息的传播和处理速度至关重要,如果企业内部部门不能对市场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利用就会导致财务经济管理的风险升高。众所周知,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的更新和传播速度较快,需要工作人员加以注意,及时捕捉最新经济发展动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进而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风险系数较大,伴随着多种财务管理技术的出现更加使得财务管理的难度加大。

3.内部审计问题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就是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态进行系统的分析,被视为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对方面的原因,企业的财务审计资金常常存在周转不畅的情况。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失真情况频发,很难对每笔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详细报告,因而企业的内部审计难度较大,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4.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当

财务管理工作较为复杂,需要管理人员予以充分的重视。在企业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管理不当是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从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来看,其主要是以金字塔结构为主的,中间的管理明显,管理效率低下,进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此外,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业务基础不强,因而严重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序进行。

5.财务管理方法落后,管理内容存在偏差

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落后、管理经验不足是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在财务管理中注重传统的惠及核算,忽视对于财务的实际管理。在财务管理内容中主要注重企业房产、生产设备及银行存款等有形的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知识产权、商标、专利等管理力度小。此外,目前企业无形资产的财务管理中,对于其经济价值的评估不准确,不善于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以上为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克服以上的缺陷,实现财务的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

二、财务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

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针对于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企业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目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下文中,笔者主要对财务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

1.财务制度的创新

为了达到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目的,对财务管理机构进行合理优化,实行责任分工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因而,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多种有效的鼓励机制来激励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进而提高其财务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可以采用持有企业股票、年底分红或是各种提成的方式。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财务管理部门底层员工的专业培训,提高去专业素养,进而提高其财务管理的能力。最后,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断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和监管意识、制定严格的审核和管理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不定期的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抽查的形式,一方面可以掌握企业的财务情况,一方面可以起到督促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进而实现财务经济管理的目标。

2.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

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主要已退网络进行,通常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多个部门财务的统一管理,包括统一的采购、核算及销售等等。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财务进行管理可以实现高效率的集中化管理,适应瞬息即变的市场发展要求。

3.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创新

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的风险是不可不免的,为了有效的降低风险,企业必须将风险管理与其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相连,善于分析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中潜在风险,进而锁定财务管理的风险所在,根据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风险管理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加你有限的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内部控制。

4.财务分析及评价的创新

(1)引入新型的财务分析指标在财务管理中,对企业财务的分析及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其直接制约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因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需要结合经济的发展趋势引入新型的财务分析和评价指标(经济附加值、自由现金流量、市场附加值等等)。通过新型财务分析及评价指标的引入,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预算,分析企业的利润状况,综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指明方向。

(2)侧重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本的财务评价知识经济时代不同与传统的经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更加注重发挥知识、产权、商标等无形的企业财产的管理。因而,企业喜爱进行财务经济管理时,要摒弃传统经济财务管理的模式,注重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纳入到财务分析中去,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指标,最大程度上实现和发挥企业无形资产的作用。

5.财务投融资管理的创新

(1)预先确定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在企业进行融资前,为了减小资金积压个企业带来的负债压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市场的发展趋势、显示资金利用情况合理的去顶资金的筹集数量。

(2)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减低企业融资成本及风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及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再仅仅限制于向银行借贷的单一模式,还可以采用民间资本、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但是在选择资金筹集渠道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方式的特点及潜在风险,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银行借贷的资金供应较为稳定,但是存在借贷限额的限制;民间资本借贷便捷,但其风险系数较高;发行债券积累的资金数额较小。因而企业必须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融资方式,权衡得失,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

新经济分析篇4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阜新市位于老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曾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之一,被称为“煤电之城”。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阜新市的经济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产业结构也必须随之调整。尽管自2001年阜新市被国务院定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以来,阜新市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不断清晰,方向不断明确,内容不断丰富。但是从阜新现如今的发展水平来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将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对阜新当今的产业结构及经济转型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找出妨碍阜新经济发展及转型的根本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促进阜新经济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已开始进行优化使用,但是作为一些重工业基地却依然出现了资源枯竭的现象,从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未来发展也成为了我国学者所研究的热点话题。

王世贤(2014)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必须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入手,使就业、创业与产业转型和承接互相促进,提升结构变动协同性,才有利于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和谐增长。李海超(2013)通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现行的融资体制对融资的作用。宋喜斌(2014)认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可分为以下三种:政府主导、产业政策转变、经济转型。王茵(2010)、邱松(2011)、陈德敏(2012)也对资源型城市将如何发展与经济如何转型进行了深入探究。苏楠楠(2014)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主要出现: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从各个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具有多种方式,却也普遍存在较大问题。本文对阜新的经济发展及转型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相应的政策,使阜新在转型之路上少走些弯路。

二、阜新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生产总值(GDP)基数过低,增长较为缓慢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在建国伊始,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甚至即将枯竭,阜新经济也一落千丈,成为了辽宁省的最后一名。从阜新最近五年的GDP数据可以看出(表1),阜新GDP基数过低,且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与辽宁省的其他城市相比,阜新明显处于落后的地位。在2013年时,全省除阜新市和葫芦岛市以外,GDP均已过千亿元(虽只列举部分城市数据,但是对整个辽宁省均进行了调查),而最发达的沈阳和大连已超过七千亿元。而葫芦岛市建市不久,经济和文化底蕴皆没有阜新深厚,生产总值也超过阜新一百多亿元。由此完全可以看出阜新GDP基数过低,经济发展缓慢。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比值呈下降的趋势,且依照阜新现在的经济水平来看,这样的增长速度完全不能够支撑阜新的发展,阜新转型势在必行。

(二)对煤炭产业依赖过度,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

阜新素来有“煤电之城”的称号,煤炭产业也一直占据着阜新支柱产业的主导地位。但是,也正是由于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而忽视了对其他产业的着重培养,使得阜新在煤炭资源枯竭之时,经济上也出现了极大的困境。甚至阜新经济转型至现在,其对煤炭产业依然有较大依赖。2010年,阜新被确定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进行经济转型的第十个年头,阜新的原煤产量仍高达1828.31万吨、采矿业的生产总值达到111.83亿元,足足占了当年全市总值的三分之一。而2014年的数据显示,阜新的煤产量仍达到1517.01万吨、采矿业的生产总值达到71.38亿元,虽然所占比值有所下降,却依然占有较大比重。且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五年之后的产量下降并不明显,而产值却下降较多,这是因为我国如今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像煤炭这种非清洁型能源,一旦生产过多便会超出大众的需求,价格便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如今煤炭行业的产量多、产值少的局面。

(三)教育发展存在缺陷,就业与失业问题较突出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该地区的人力资源是分不开的,而这一因素又对就业与失业产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阜新的教育发展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据统计,至2014年底,阜新在校研究生2939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3378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945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1629人、初中在校生32544人及普通小学在校生84698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阜新市受高等教育人数较少、所占比重较低,这也就使得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数相对增加,使阜新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随之下降,这与政府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和对教育资源投资较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阜新培养出的人才还有可能会由于阜新经济增长缓慢、发展机会少而选择去其他城市发展,如此一来,阜新的人力资源则更加匮乏。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行业所需要的人数也就会随之减少,而阜新市截止2014年底矿业从业人员为35746人。倘若矿产资源枯竭、煤炭行业倒闭,则会出现大批失业者,且这些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再就业可能性较小,这也成为阜新未来发展的一大问题。

三、结论及对策

(一)结论

阜新作为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阜新市由于对煤炭产业依赖度过高,使得其经济随着资源的枯竭而衰落,而阜新的教育体制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当地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引领其进行高端产业的开发与研究。同样,由于其经济水平落后,更无法吸引大批的外来人力资源进入,这也是阜新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且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从事于矿业的人数也会随之减少,就会使这些低文化水平者的失业率逐渐增加,给阜新经济的发展带来负向的影响,也为其进行经济转型增大了难度。

(二)对策

第一,降低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度。煤炭作为非清洁能源,已经逐渐被清洁能源所替代,使用量已大大减少,若产量过高,只能采取薄利多销的原则,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降低。而它又是不可再生能源,现在也正面临着枯竭的危机,若阜新市继续着重依赖于煤炭产业,将会经济持续低迷下去。所以,必须降低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度。

第二,着重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支柱型产业。阜新市由于一直以来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减少了对其他产业的着重培养,使其产业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所以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着重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支柱型产业。阜新旅游业一直都较为丰富,它的旅游总体形象定位是“观沙缘奇丽特色,看煤城变幻今昔,感东藏宗教民俗,悟华夏文化源地。”阜新市可以通过加大宣传、优化景区等方式,将海棠山、瑞应寺等景区打造成一级风景区,吸引大批外来游客,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通过旅游业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应加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大力发展清洁型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及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弥补煤炭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不足。充分发挥政府对这些产业的推动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使其能够快速地发展起来,也使阜新能够顺利地完成转型,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第三,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完善教育体制、深化教育改革,并不断加大对教育项目的投资,才能为本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才能为未来经济快速的发展提供可能。同时,不仅要对基础和高等教育进行着重培养,还要加强各单位和社会的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推动育才聚才的人才体系建设,才能为转型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甚至还会吸引外来的资源为本地进行建设,加速本地经济的发展进程。

第四,重点解决就业、失业问题。一个地区就业、失业情况如何,既可以反映出当地百姓生活水平状况,也可以放映出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问题是困扰我们整个国家的一个长久性问题,但对于阜新这种资源枯竭型、欠发达城市而言,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阜新市应推动高质量的就业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切实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援助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例如说,失业的煤炭工人,政府应出面给予帮助,否则如果大批的低水平失业人员不进行再就业,将会使阜新的经济发展陷入严重困境。同时,还应提高职业培训技能质量,以培训促进就业。这一方式可以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还为失业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为其未来的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可以使当地严重的失业问题有所缓解。

阜新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进,直至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顺利地完成经济转型,才能够使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世贤.阜新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4(3):234-238.

[2]李海超.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融资问题研究――以阜新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宋喜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新经济分析篇5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也是全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总要求。具体内涵概括为通过创新技术进步,绿色协调地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使用、环境保护关系,减轻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社会公平;增强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有效匹配,建立更加协调的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倡导开放共享发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微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模式,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非常及时而有效。

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这一全新的商业潮流之所以能够获得快速发展,在于它依托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包括智能手机、在线支付、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和社交网络生态的日益成熟,用共享平台将自身闲置的资源、碎片化时间分享给别人,共享平台将海量的供方闲置资源信息和空间上分布广泛、时间上随机离散的个体需求进行高效按需匹配和对接,实行规模化的经营运作。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同时获得相应回报。共享经济也称协作消费、协同消费,以分享闲置资源的方式协同完成消费,共同使用而不占有为其特点。它不仅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在产业结构升级、保护环境、创造就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大有作为,并将有助于化解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公平、信任等诸多难题,意义深远。

一、共享经济构建共享双赢理念

共享经济突破传统经济局限,构建双赢体系。作为当下主流的发展型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已覆盖各大领域,整体体量也在逐步攀升中。从《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了解到,近些年共享经济企业出现了快速增长,新增共享经济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倍。共享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并非偶然,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消费日益多元化和细分化,传统粗放型经济模式已经不能完成资源的高效配置。而共享济能有效的调整供需需求,将闲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更好的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同时,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形成了全新的社交信赖体系,并通过社群和分享的方式,颠覆着传统产业形态的发展。

在传统商业模式产业链中,包含采购、进货、仓储、研发、销售及渠道维护等多个环节,形成了高额的管理及流通费用,而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生,在很大流程上减免和优化了这些流程,使消费者获得产品或者服务的实际支出成本比传统模式下更低。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获得实际优惠,平台方利用现有的闲置资源,进行再次分配,从而获得收益,形成一种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双赢局面。

二、共享经济引领产业变革

随着消费力的提升和社会资源的丰富,“占有”不再是人们最看重的价值指标,共享才是当下的主旋律。过去的2016年,共享经济成绩斐然,共享经济在房屋租赁、交通出行、互联网金融、物流配送、知识分答等领域开花结果,这得益于国家对共享经济的鼓励性支持和具体的政策扶持。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就是基于共享经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带来的巨大示范效应。在部级利好政策鼓励下,共享经济领域未来还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创新机会。

共享经济发端于消费领域,随着共享经济对现有经济的渗透融合和示范效应,目前,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已广泛渗入到消费领域、流通领域、生产领域、金融领域等各类产业,有力地推进这些传统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而且将继续深入,进入到细分领域细分产业,为培育新产业改造老产业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据相关专家预计,未来3―5年内,中国的共享经济会达到全球第一。中国在移动互联普及程度和数据开放方面都已趋于成熟,而其巨大的人口密度也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共享经济将改变传统资源的使用模式,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构社会关系、革新社会制度。将成为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共享的理念、低碳的生活、环保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路径,愈来愈为社会各界所认同接受,它将渗透到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改变现有的消费模式、工作模式和社会生活,最终改变的也许将是整个世界。

三、构建新型伙伴商业模式

借助移动互联网,以共享经济的思维,构建新的经济模式,可以看成是轻资产低成本的新型伙伴商业模式,一个完整的共享经济需要有三个角色,一个是资产持有者,一个是沟通服务平台,一个是资产使用者。在移动互联网的条件下,共享经济搭建起了连接双方的平台,所有者与使用者中间产生了巨大经济价值,这让人们看到了一种轻资产低成本的新型伙伴商业模式的现实可行性和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滴滴出行平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由高比例的专职司机提供驾驶服务的平台,这就是一种出租车公司,不过它的经营模式与传统出租车公司有很大的区别,滴滴正在成为服务亿万人的平台。

根据滴滴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有1750万司机在通过滴滴获得收入,滴滴连接超过2000万辆汽车。而这一切滴滴并不用给司机上保险,也不用承担车辆的任何成本,滴滴仅仅需要维护一款APP,便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租车公司。

可见,共享经济是一种创新思路,它以非常低的成本,高效利用闲置资源,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在人们争论为何许多看似完全不交集的公司,会因共享经济走到一块时,共享经济的轻资产低成本商业模式是其核心纽带。

四、加快经济模式的创新升级

我国的共享经济正在高速起步,目前消费者最熟悉的分享经济领域是出行和住宿。《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2015年已达到近二万亿元,中国参与分享活动总人数超过5亿人。该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共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这是一块巨大的等待被分割的蛋糕!首要的是要把握共享经济的发展机遇,加快经济模式的创新升级。下面主要分析讨论C2C、B2B二种不同类型共享经济模式的创新升级问题。

1.C2C经济模式

C2C经济模式可以构建成为增值模式,增值就是通过闲置资源的分享再利用而创造新价值。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或媒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信息的分隔,实现个体之间直接的闲置资源使用权的交易。一方面它能够通过租或者借一种商品和技能,而不是购买所有权,提高了社会闲置资源的使用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劳动者本身的价值创造的效率。

随着供应的过剩以及各类营销手段的诱使,“过度消费”成灾,环境破坏与资源匮乏,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过度消费”成为时代弊端,“过度消费”造成“过度拥有”。家中闲置的房间、家用电器、汽车、厨房用品、床上用品、儿童玩具、书籍、各种工具等等,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个人如此,企业亦如此。如何化解闲置冗余资源,如何缓解资源紧张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需要用创新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消费观和生产观。

闲置资源要具备两个特点:整体充裕、相对稀缺。创新企业或现有传统企业,需要挖掘充足而又稀缺的资源,把这类闲置资源切入到共享经济中,但是要想把开源模式做大做强,就必须做好标准化,也就是标准化程度一定要高。譬如Uber,能在全球70多个国家400多座城市扩张,原因就在于其标准化程度较高,社会大众虽然所提供的车并不一样,但是服务的模式、流程要做得非常标准化。如果在一个城市做得较好,那可以迅速复制到另一个城市。如果标准化程度不够高,就做不出规模来。

增值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第三方平台,能更大范围内消除信息不对称,实现点对点、个体对个体的匹配与对接,有效地解决闲置消费资料利用率低的社会问题,而消费资料资产化能赚取收益,又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法;此外,消费协同理念、社交分享乐趣、信用评估体系等诸多因素助力推动,共享经济呈现蓬勃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其实,不仅闲置的有形资源可以分享,而且许多无形资源都可以用来分享,诸如工业产权、知识产权、经验技能、服务能力、时间空间都可以通往分享之路。增值模式就像没有边界,闲置资源、富裕资源只要愿意拿出来分享,市场就会有巨大的需求,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范式,实现点对点匹配与对接,大规模应用与个性化服务并存。因为是资源的再利用和重复利用,边际成本始终是下降的,市场价格就会相对便宜,而这些特征就足以在很多产业掀起革命性的变化,可能先是服务业,接下来是制造业。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共享经济的l展打开了巨大的空间。无论是现有企业还是新设企业,都应该充分认识把握共享经济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寻找如何利用闲置资源富裕资源资产化的途径和方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思路,释放和再创造闲置资源富裕资源价值,让我们身边的大部分闲置物品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通路,得到有效的分享,从而根本上缓解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稀缺性的矛盾;同时,激发大众个体创业创新的热情与潜能,利用闲置资源、富裕资源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改善甚至改变人与人之间相互连接、交换的成本和方式,让分享本身在带来了物质价值之外,得到信息交流、沟通体验等社交享受,形成超越经济价值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进步。

2.B2B经济模式

该模式可以构建成为节流模式,共享经济并非C2C个人对个人市场的专利,节流就是通过共享经济下的新模式或新产品为企业节约资源。其实质就是“强强”联合;具体做法:对于新设企业,企业创业初期只需持有核心技术部分的资源,做核心业务,其他皆可“以租代买”与产业供应链内其他强势企业合作来完成整体业务环节。而对于传统企业,首先要重新审视企业业务,哪些业务有核心竞争力,哪些业务不具有核心竞争力,要进行业务重组,把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剥离出去,加强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其次要对各类资源进行疏理,仔细分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可能会有许多资源利用率低、许多能力过剩的现象,要将闲置资源、富裕能力有效利用起来,通过分享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科学的发展观要求,企业只须专注强势业务,大力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弱项业务外包或者剥离,并将闲置资源、富裕能力拿出来分享,形成供应链生态圈。可见,节流模式本质就是企业做专业化,供应链做合作化;也就是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因做专业化而大幅简化企业资源种类和数量,供应链则重在合作化,将符合标准的各企业优势资源匹配起来,实现资源分享,用更低的成本和更有效的方式,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比如某个制造领域,优势企业可以尝试培育供应链生态圈,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构建一条甚至多条虚拟生产线,通过整合相关企业的优质资源和生产要素,诸如实验室、专用设备、渠道、资金、专门人才、运行方式等等,做好标准化,规范流程,在虚拟的生产线上,装备各类最优资源,匹配各类不同的生产制造需要,只须规范各个节点企业,专注于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追求质量更好、效率更高,使虚拟生产线各节点企业的业务更专业;通过虚拟生产线的人、财、物等全方位的协作,优势互补,最终按需制造的企业在供应链生态圈中完成整体业务。

这就是资源分享带来的经济与高效。而是创新协同高效地利用社会“闲置资源”来创造新价值,是从大而全、繁而杂的粗放经营到小而强、专而精的专业精准经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建造专为企业提供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闲置资源分享匹配服务的网站,通过网站平台,让按需制造的企业利用自己稀缺而其他企业富裕的厂房、机械设备、生产线、办公用品等一切可分享的资产。这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节约环保的分享模式,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形式。

各种趋势显示,共享经济的潜力还远未挖掘,未来制造业许多关键环节,比如研发、设计、生产、采购、营销、渠道、物流等等领域都将会进入共享经济模式,分包与众包,通过不同类型的平台,聚焦众多优质资源和专业特长,积聚凝练高效的产业生态链和产业生态圈,使企业只要进入其中,就能获得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更低的生产运营成本、更高的经济效益。

显而易见,面对共享经济,传统企业不应抱着观望等待、不变应万变的作态,更不应意图抵制其带来的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力量,而应抱着积极调整应对的心态来面对共享经济;对于现有企业,完全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鉴共享经济的理念和模式,探索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建立一条创新的发展路径,将共享和社交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布局,构建伙伴型生态平台,深度结合分享和社交的理念,为消费者带去更为细分化和人性化的全新服务体验。在新的消费形态下,创造一个集社交、分享、服务、体验为一体的新型生态。

新经济分析篇6

1.1旧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

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管理理念还是比较落后,虽然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在进行一些改变,但是落后的管理理念还是对企业有很深的影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计划经济使很多的国有支柱型企业的管理上存在很严重的计划经济特点,使很多新型的、科学的经济管理理念很难进行实施,使电力企业的利益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达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形成许多电力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不能得到协调。

1.2管理人员质量存在问题

在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实施方面,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个人素质都会对管理效果有很大影响。电力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忽视了人力资源在管理人员选拔中的重要作用,使人力资源部门没有明确的关于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在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人员选拔时,在招聘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规范的考核标准,使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或者特长优势与岗位需求不符,并且在进行实际管理之前,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使管理人员的整体质量不高,影响电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效果。

1.3没有严格的制度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方面没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使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得不到约束,工作态度也不够端正,形成经济管理的执行和贯彻的强度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没有对个人进行明确的任务划分,在出现管理方面问题的时候,各管理人员之间互相踢皮球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使管理只做到了表面,无法将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

1.4管理设施利用不充分

在企业的管理组织中,一般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对互联网以及办公设备的了解较少,因此在管理人员的管理设备和互联网设备的配备上要求不高,出现计算机或者其他电气管理设备配备不齐全的情况,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电力企业市场体制下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2.1加强经济管理团队的质量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对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的了解,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选拔时,应该制定严格的用人标准,提高选拔门槛,使团队中有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在进行实际管理前,需要对新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企业可以增加企业管理培训的机会,定期为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的思想和管理能力进行提高学习,使整个经济管理团队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

2.2加强办公设备配备

互联网是当今企业办公中必不可少的,很多设备的使用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功能。在电力企业中,电气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需要计算机来进行操作和监控。加强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重视年龄偏大的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学习,为管理人员提供先进的管理设备,使管理人员能够高效直观的进行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监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3加强管理理念的和安全理念

在市场体制的影响下,为了满足时代需求,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企业的经济管理的理念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学习。首先,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树立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进一步实现经济管理方式的创新,使企业不断满足客户的最大利益,加大对社会的贡献,为电力企业进行持久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在发展现代管理理念的同时,也要继续保持传统管理中好的内容,比如在企业管理中强抓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加强企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2.4完善企业制度和监督体系

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的制度和监督体系。在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落实中,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和鞭策效果,减少管理工作中出现态度消极的情况,杜绝出现管理人员思想传达和实际行动不到位的现象。在企业中加强监督意识,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自我管理能力,对懈怠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措施,增强企业制度的处罚影响力,增强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自觉性。在基层的电力企业服务和供电部门,建立意见登记和回馈表格,将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贯彻到基层。

2.5提高生产技术和营销手段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电力企业之间的人才和技术竞争逐渐加剧。技术作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决定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未来发展水平。想要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最有效的就是提高生产技术。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基础,加快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力。在营销手段方面,首先需要树立电力企业的品牌和口碑,增强消费者电气产品消费的安全感,根据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产品价格,使产品和营销手段具有市场化优势。

3结束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电力企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电力竞争力还是不足。在市场体制的环境下,电力企业需要在经济管理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使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机制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通过加强管理团队的质量,完善管理团队的管理设备,使经济管理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意识,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技术,使电力企业效益得到不断上涨,配合符合当下社会水平的营销手段,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新经济分析篇7

二、新形势下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现有经济体制的持续深化改革。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首先需要对经济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具体到企业也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转变。企业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的经济管理往往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造成了管理资源的大量浪费,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另外,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逐渐转变成了市场竞争中的主体,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彻底性的改变。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也必须适应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管理效率,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

2.时展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企业每天面对的信息量大幅增加,企业只有创新自己的经济管理模式才能有效的处理好各类经济信息,满足基本的发展需求。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首先知识经济是网络化、信息化的经济,它要求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多利用互联网工具,精简信息处理人员的结构和信息的传递层次,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提升自动化处理水平。其次,要求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要多参考自身网络信息系统的分析数据,重视计算机决策系统,特别是探索使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顺应时展需要。这都要求企业对经济管理模式及时创新。

三、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经济大环境

1.市场化程度加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体制在我国逐渐获得大众的认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已成为广泛共识。相应的是公司制等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形成了市场为主导、政府辅助监督的经济发展体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新的市场经济环境给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时,要注意结合市场环境,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确保创新方向的准确性,不断进行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明显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甚至出现融合的趋势,这给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这个进程中,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逐渐呈现出世界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趋势。大批中国企业也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逐步走向世界。因此,国内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的创新经济管理模式,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才能与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对抗、突出自身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一席发展之地。

3.知识信息时代来临

知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发挥知识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在进行经济管理时融入更多的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当中,实现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就要求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及时创新,使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和企业的运作方式匹配,从而充分展示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落后

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大量员工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没有更上时展的潮流,把利益最大化当成企业发展的终究目标,缺乏互联网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思维,脱离实际进行思考与决策,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出现大量问题。

2.人员的组织力度较弱

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时,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人员的有效组织,应当建立一个集中经济任务的固定的企业管理机构,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使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时容易出现无序、不成熟的行为。

3.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我国企业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大都浮于表面,无法深层次的影响企业的发展,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完善的、符合企业发展速度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由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各类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碍。

4.审核控制机制不健全

经济状况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因此任何涉及到经济的问题企业都应设有严格的审查、核实机制来把关。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对经济进行审核控制时仍存在大量问题,主要是审核机制的滞后性,在新形势下对于经济的审核控制力度较小,不能很好的让经济管理模式适应新经济形势,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不彻底。

五、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措施

1.明确进行积极管理创新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时,为了确保新的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相关因素,包括知识、环境以及人力资源因素。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和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应重视信息和数据的积累和有效利用,把其当作推动企业未来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企业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明显,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方向应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经济管理创新的实施者和主体是人,提高对人才建设的重视度,可以确保管理模式的创新足够“新”。

2.制定创新标准

标准可以检验一项行动的正确性。因此,为了确保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时,首先应明确创新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创新标准,例如以企业员工满意、消费者满意、投资者满意以及社会满意四个指标,构建以满意度为评价核心的创新体系。符合这种思路的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在促进企业发展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更新落后的管理理念

在创新管理模式时,注意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融入进去,强化管理者自身的创新意识,为企业进一步管理模式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管理者需要抛弃以往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科学的、符合互联网时代特点的管理理念,通过培训与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确保在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时的工作的正确性。

4.控制好经济管理创新的方向

对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实现方法等策略进行创新,以此保证正确的经济管理创新方向。首先,要明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经济管理创新的首要目的,因此经济管理创新的方向和依据应当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的市场地位。

新经济分析篇8

一、引言

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同样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而我国的环境问题又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中以新疆的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使新疆原本脆弱的生态和自然环境变得更加恶化。这就提出了如何用环境经济手段来保证新疆乃至全国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新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环境经济手段保护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根据新疆环境问题的具体特点,研究适合新疆特殊环境问题的环境经济手段和环境经济政策。

二、环境经济手段的涵义和分类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简称环境经济手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看,一种政策手段只要同时对环境与经济有影响,就可以称之为环境经济手段。但环境经济手段一般是从狭义的校对进行界定的。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观点,当某种手段的应用足以影响到经济当事人(污染者)对可选择的行动(如安装治污设施以减少污染排放、缴纳排污费以获准污染、与其他厂商协商以取得许可等)的费用进行评估时,该手段之前便可以冠之以“经济”之名。这就是说,环境经济手段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环境经济手段可以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类,一类侧重通过“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题,称之为庇古手段,另一类侧重通过“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称之为科斯手段。每一类又包括若干种具体的手段。所谓庇古手段,就是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所表述的政策措施,即由于环境问题的重要经济根源是外部效应,为了消除这种外部效应,就应该对产生负外部效应的单位收费或征税,对产生正外部效应的单位给以补贴。所谓科斯手段,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所表明的内容,只要能把外部效应的影响作为一种产权明确下来,而且谈判的费用不大,那么外部效应的问题可以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自愿交易而达到内部化。其方法是由排污者和该污染的受害者谈判(自愿协商)解决污染问题,其实质是通过明确产权制度消除外部性影响,从而使市场机制有效运作,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

三、新疆环境经济手段实施现状

新疆的环境保护事业是在1972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之后开始发展起来的。自七十代成立自治区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来,到1995年,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全区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培养了一支环境保护专业队伍。1996年7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条例的第三十二条中就提到: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执行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按照审查批准的《排放许可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浓度等排放污染物。这是新疆环境保护中首次应用环境经济手段。从2005年8月1日起,新疆对全区的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开展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以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进而改善环境质量。为此,自治区环保局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自治区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据了解,将要实施的许可证由自治区环保局统一印发,是排污企业必须具备的生产资质,而且每年审核一次。柯坪县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境内的排污企业要进行申报登记。该县向各排污单位下发《关于开展2007年度排污申报登记工作的通知》,对申报对象、申报部门、申报时间、申报内容等方面作出专门规定,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及审核工作,对逾期不报及虚报、谎报的单位,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2008年和田地区也推行了该制度。

四、完善新疆环境经济手段

新疆的环境问题既具有全球和中国环境问题普遍性的特征,又有明显的特殊性。解决新疆环境问题,要有以下主要思路:

(一)利用财政手段保护新疆环境。由于新疆地区工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该区万元工业产值的“三废”排放量大大超过发达地区,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可以看到,从八十年代中期起,随着价格体系改革的深化,我国逐步减少对能源的补贴,能源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由市场调节,通过放开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提高国有能源企业效率的同时,也达到了减缓环境恶化的目的,即使这样,仍需进一步降低能源补贴,以实现改善环境的目的。建立资源输出与受惠地区的补偿机制,如“西气东输”过程中,新疆一些地区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这当中既包括天然气开发的破坏又包括铺设管道对环境的破坏损失,应由东部予以补偿;建立大江、大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下游地区资源开发的环境补偿制度,上游地区为下游地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上游地区限制自身发展,为环境保护投入的人力、物力下游应给予补偿,对从事有益环境或无害的生产活动,如使用不影响环境的生产技术、原料生产的产品,或从事环境科技研究、开发,建设污染处理设施等,给予经济上的补贴和优惠。

(二)加强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持,增加环保投入。环保科研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开展环境法制、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环境管理与政策、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标准、突出环境问题与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思路等环境战略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开展新疆环境本地情况调查、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毒化学品污染与防治、环境容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安全监管及风险防范、农业面源污染和食品环境安全、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辐射环境安全等重大环境问题的研究,提高环境管理现代化水平。

各级政府要把环保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正常支出科目,并保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幅度。要充分利用民族区域政策,简化社会资金投资环保产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向环保项目。鼓励社会广泛投入,对资助环境建设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自治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加大环境执法和宣传教育力度。未来一段时期,新疆的环境法制工作要做好:一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既符合新疆环境实际,又满足新疆境内各民族生活习俗的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定;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完善环境标准体系。要根据新疆实际,翻译出版一批民族语言文字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知识宣传材料,努力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倡导绿色文明,推行绿色消费,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经济学(1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17-219.

新经济分析篇9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程,大同市的各项事业发展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每一点变迁,每一个经济事件的发生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心理、心态与价值观念,因而,作为新闻报道,一定要正确地引导舆论,应当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在这种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对经济领域内的新闻采取分析性报道这种形式十分有益。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和城市命运的极其深刻全面的社会变革。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平面动态式的报道,已远远反映不出当今改革开放大潮的波澜壮阔和多姿多彩。多出一些有深度、有力度的分析性新闻,这是新时代的需要。

所谓分析性新闻,就是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其在活跃人们思维、拓宽人们思路方面有着其他新闻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相较于其他新闻表现方式,分析性新闻更侧重于通过运用综合分析、解释、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对事物给以立体性报道,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又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向,使人从总体联系上把握事物。它既有新闻述评的透彻犀利,又兼新闻综述的全景式勾勒,也具思辨性新闻的深度,而又不失其客观性。

一、解读:表达媒体思考

正确解读经济事件是做好分析性新闻报道的基础。

通常每一项经济政策出台,每一个经济事件发生,每一种经济现象流行,媒体就此作些背景或者条文解读,分析一下事情的成因或来龙去脉,以让公众获得更详细、更清晰的信息。但笔者认为,让公众“知道”仅是解读的第一层面,仅仅是一般信息提供层面。真正成功的解读,必须有第二个层面,即在解读中,更多地体现媒体的思考,并表达这种思考,进而让受众自己进行“思考”。通过这种自我思考,提升受众对经济事件、现象、政策的判断和认知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形成共鸣和合力,同时也达到了分析性新闻的初衷。

2006年三四月份,配合税收宣传月活动,大同县国税局联合大同日报共同开展了“农民税负调查新视角”主题策划活动,聚焦大同县农业、农村、农民的减负状况,倾听农民及基层干部对税费改革后有关问题的反映和思索。那段时间,笔者一直在大同县农村进行农民税负调查,了解到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得以较长时段地观察税费改革给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及当前农村基层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之后,笔者以《农民税负调查新视角——大同县国税局税收宣传月主题策划报道》为题,对大同县自2004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农村变化作了一个初步总结和思考。文章以税费改革对“三农”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层层剖析后指出惠农政策确实让农民受到了实惠,但同时也理性地分析了减税对农民增收影响不大,特别是在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增的背景下,税费改革政策可以说政治效果大于经济效果。此外,文章详尽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管理所面临的诸如农村基层政权濒于瘫痪、教育欠账、乡村公用建设缺乏资源等困境,并在结尾处指出,“无论是为农民减负,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发展生产。”

二、理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新的形势下,“理性”正在成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报道的思想方法。坦率地讲,做经济新闻报道时常会面对很多诱惑,坚守理性意味着经常要舍弃浮夸的噱头,远离无聊的炒作,能从纷繁芜杂的新闻事件表象中找到内在脉络,更看重的是长远的社会的利益而不是只顾眼前,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而对新闻的原则态度和客观公正的立场就是坚持理性的基点。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以为要想使新闻报道充满理性而非凭感性认知,大量占有原始材料和第一手资料至关重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被媒体形容为2008年度经济金融界的一次“海啸”。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势必会对地方经济产生影响,那么其对大同的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一时间关心经济金融的人士众说纷纭,不少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主看到南方不少厂家破产,心内也充满狐疑。面对这种情况,记者及时采写了《全球金融动荡对我市经济影响有限》一文,文章始终坚持以数字说话、以事实说话的新闻准则,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上层层分析,通过对2008年前3季度大同市主要经济指标、主要行业价格运行指数、外贸进出口总额、金融形势等考核经济的主要数据的举证和剖析,最后指明,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对大同市煤炭、钢材、冶金等行业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影响不大。不过随着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蔓延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必然会对已全面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内经济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必然会对大同市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面对当前经济波动、投资下滑、外需下降等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及时提出了以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宏观调控目标逐步转向,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通过减免税费等适当宽松的财政政策为企业减负等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将陆续推出,大同市要在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各项政策的同时,未雨绸缪,及早防范,避免金融动荡对我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篇报道在《大同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发后,引起很大的反响,也显示了分析性报道在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的日渐深入,经济报道的外延愈来愈广,超越经济做经济报道正是现时经济报道的内涵所在。现在的经济活动已不再狭隘地局限于工业、商贸或者是农业活动,而已成为一种包含各种经济因素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像文化可称为经济,教育也可称为产业,分析性经济报道已不能只采用纯粹经济的视角,而是要综合运用人文的、法律的、社会学等多种视角加以阐述,需具一种大经济观,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分析性经济报道为区域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服务的意义。

参考文献

新经济分析篇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过去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财富和资本,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人才战略已经成为企业的首要战略。企业只有拥有了优秀的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引领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对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创新开放模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主题,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尤其要注重创新。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是经济管理者宝贵的内在要素,创新意思能够鼓舞经济管理者抓住机遇、应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承受工作压力和困难,奋力拼搏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创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具有创新思维,时刻关注周围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情况,对市场潜在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根据环境、人际关系的新变化,做到提前介入。并且能够进行持续性学习,不断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创新素质:

1、快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高效学习的能力,较快的吸收更多有益的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2、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创新。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有效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的结合,做好实用型创新,促进知识转化成为生产力。

3、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应该顺应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能够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企业的具体管理实践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4、能够进行快速反应。现在企业正面临着各种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挑战,这就要求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能够应对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感知管理环境的变化,以实现企业最优化的目标。

二、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有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能够发挥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管理者人格魅力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经济管理者仅靠权力树立起来的威严是不能够长久的,只有靠人格魅力树立起来的威信才是永恒的。因此,经济管理者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公道正派,品德高尚

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有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做到为人诚实正直,刚正不阿。同时,要加强品德修养,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教育和影响其他人。

2、知识广博,善于学习

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不仅是现代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其形成人格魅力的基础条件。为了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社科素养,使管理的制度和措施更加人性化,从而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3、以身作则,作风扎实

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以身作则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树立自己威信的前提,能够增强自身凝聚力、感召力。另外,新型经济管理人要具有扎实过硬的作风,坚持原则和宗旨。

4、善解人意,为人坦诚

善待他人,坦诚对人是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与组织中的成员坦诚相处,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是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剂。

5、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面临各种复杂的管理活动,必须具备计划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灵活应变创新等多种能力,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成为一名有魅力的管理者。

三、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发扬团队精神

实现管理创新,提高组织效率,就必须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与他人进行思想沟通、工作沟通、技术沟通。使组织的团队成员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进而形成团队合力。

1、具有团队沟通协作能力。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经济管理者要具备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够消除各种人际冲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通畅交流,使团队成员在感情上相互依靠,在价值观上达到高度的统一,进而为团队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上达到高度的统一,进而为团队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让团队的决策更加明快、效率更高,顺利实现组织的目标。

2、懂得宽容与合作。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经济管理者要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合作伙伴的美,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素质,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掌握良好的倾听技巧,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对于培养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3、培养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相一致。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具备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能够进行系统的思考,充分考虑团队的需要,与团队的其他成员互相配合,为完成集体的目标而努力。

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注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人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第一资源。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将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融于整个管理活动中,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核心。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充分掌握市场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实惠、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1、关注行业动态。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应该充分关注所从事的行业,养成读政策,读新闻的良好习惯,及时把握国家的政策走向,以及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态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当企业面临困境和危机时才能坚持下来。

2、以客户为中心。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洞察客户的想法,要能够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不同客户群的实际需求,获取第一手的反馈意见。这种沟通与交流是非常有益的,能够培育客户的忠诚度,还能够为企业产品的改进,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3、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

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仅按部就班地做好职能事务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要能够将最新的适应企业经营现状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合理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要能够掌握企业真实的运作情况,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及思路方法,使企业的价值增值。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五、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企业对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将不断提高,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只有转变思维方式,积极创新,掌握新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市场变化进而做出应变的能力,才能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核心竞争力,成功应对市场竞争对手的挑战。(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新经济分析篇11

一、企业营销战略概述

1.企业传统营销战略概述

在企业传统营销战略的观念中,我们甚至都不能把企业传统的营销称其为战略,因为企业把营销的定位仅仅是一种增加企业利润的销售手段,营销战略并不是企业长远规划中的一部分,仅仅是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将产品从企业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销售活动,只是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与销售数量的一种方式,传统企业还是把重点放在了企业产品研发等方面,传统的企业营销理念还认为,企业营销只是为企业对某类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批量化生产提供保障,因为我们知道,一条生产线的建立是非常耗费人力物力与财力的,而一条生产线生产的产品越多,其成本越低,因此,企业营销可以为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提供条件,对企业产品的目标客户群不必进行细分,进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某类产品的利润率。

2.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营销战略概述

首先,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经济时代的特点做一个分析,所谓新经济时代,是在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新兴的以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标志的经济时代。应当明确的是,新经济绝不是仅仅包括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真正的新经济时代应是传统产业与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全面结合。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点有,信息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因为信息的透明化与传播的迅猛化而越来越紧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技术革新,高铁、动车技术的进步,使得地域对于企业的限制越来越小;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以前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有我国的沿海开始转向内陆,被内陆优惠的政策与廉价的劳动力所吸引;资源更加匮乏,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更加凸显了新经济时代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必要性。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经济对我国企业营销战略产生了冲击,也就此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电脑、手持设备的普及,当前市场上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消费者的要求也更高,注重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与体验。知识经济是新经济时代的表现之一,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知识经济将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将产生重大影响,其表现就是产品生命周期和新产品开发所需时间不断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比如当前手机市场的竞争,以前的手机行业巨头诺基亚倒下了,苹果手机抓住机遇一跃成为行业老大,近几年,国外的三星手机,国内的华为、小米手机也对国外的手机制造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们一几个月的频率不断推出物美价廉的针对不同人群、消费者的手机,使得有些企业率先突破自身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因此,要想在当前的新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企业主动研究市场,不断进行营销方式和策略的创新。

二、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创新营销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我国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均匀的分布在各行各业中,集约化程度低,进入门槛低,自主创新力度弱,这使得企业的发展一直在风雨飘摇之中,抗外部风险能力弱,要想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增强风险意识,不断创新,这其中就包括企业营销战略的创新。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需求市场的划分越来越精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产品推出灵活,转型速度快,这既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但也对中小企业目标市场的定位提出了挑战。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后续资金不足,缺乏发展的动力,科研力量薄弱,产品研发与创新受到限制等等,企业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的诸多问题,使得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生存难题,必须不断进行企业的营销战略创新。

三、新经济时代下如何创新企业营销战略

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营销战略创新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多维度的创新过程。1.营销理念的创新企业要树立全球营销观念与绿色营销观念,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国内市场,我们国家的产品,由于廉价的劳动力,与较高的劳动力素质,产品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我们不能把企业的营销战略仅仅局限在国内,比如小米手机登手机制造商,就把销售的触角伸到了印度、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因物美价廉,迅速占领当地的市场,取得了不错的营业利润。而且,当前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传统的钢铁制造、材料冶金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大减弱,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比如对于食品等,现在一些厂家打出了有机农业、绿色纯天然的营销策略,非常的符合当今人们的预期,取得了不错的营销效果。2.营销方法的创新当前,营销方法的创新也非常重要,比如小米手机首创的“饥饿营销”,每次小米手机推出了新产品,就约定在某一日的某个时间,由小米手机的厂家在网上开始直接销售,消费者可以在网上预订到,但是每次小米手机生产厂商生产出来的手机并不是足量供应,而是有一定的限额,只有网速快、手快的消费者才能抢到,否则只能到线下的实体店购买,这不仅勾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也让没买到的消费者无形中为小米做宣传,这一营销方法的创新非常成功,以至于后期的魅族等手机生产厂商开始纷纷效仿。除了饥饿营销,笔者认为还可以进行关系营销、事件营销、网络营销等等。3.营销组织的创新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要在管理体制、组织形式、规模上创新。现代企业的营销组织呈现出联合化、扁平化和概念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比如可以建立合作营销组织,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其影响力较弱,可以开展合作营销。两个或更多的中小企业的联合营销,有利于各中小企业把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当前,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经济持续下行,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必将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深刻影响。高职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加强营销教育,增强高职生分析市场情况和运用营销战略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企业营销战略的革新,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孔艳芬.浅析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对策[J].电子商务,2010(11).

[2]王婉露.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探索[J].知识经济,2015(13).

新经济分析篇12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根本保障,是企业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获胜,企业要采取多种措施创新企业管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使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尚未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存在组织管理结构松散、任人唯亲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导致后期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企业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

一、新常态内涵

2014年,同志首次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所谓“新常态”,就是指与以往不同而又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就是与之前经济发展结构有所不同,“常态”就是指固有的状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稳定增长期的新阶段。

新常态是一种客观状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显著增强,但是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也不断增加;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是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成本不断上升,我国必须要从传统靠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发展方式转变为由科学技术推动的高生产率发展方式,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更加注重拉动内需,更加关注生活环境,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重要意义

1.创新企业管理是整合企业资源的有效手段

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从根本上来说,是企业能否将自身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促进企业发展。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再加之改革开放的全面拓展,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国外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对企业进行创新管理势在必行,整合企业资源,促进企业发展。

2.企业创新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我国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导致企业发展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企业管理创新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可以将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当做企业创新管理的外因,把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当成内因,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改变传统经济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3.创新企业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保持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元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常常是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效益。现阶段,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企业管理创新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改革传统管理模式,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来的各种挑战,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观念落后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观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前进方向,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部分企业管理者依然坚持传统的管理观念,认为员工拿着企业的工资就应该去认真干活,就应该无条件的服从命令,企业的生产活动是第一位,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对员工除工作以外的其他方面则毫不关心,缺乏与员工进行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片面按照自身的想法进行决策,忽视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种管理思想很难把管理层的决定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基层的目标,而且,基层的反馈也很难对上层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缺乏良好的管理环境

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结构单一,缺乏良好的管理环境。部分企业考虑到薪资等成本因素,不敢大胆引进人才,尤其是那些家族企业,任人唯亲,对外来人员总是持不信任态度,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即使部分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引进了专业性的管理团队,但是缺忽视了后续的工作,未能创建与之相匹配的相关部门,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未能给予他们足够权力,导致无法根据企业发展实际进行改革,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缺乏足够的执行力

虽然许多企业都制定了相关办法和规定,确保企业决策正常实施,保护企业管理者的权威,同时也保障基层员工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制度上模棱两可的局面,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人情面”的情况,缺乏足够的执行力。这种形式化的管理模式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制定的相关政策无法有效执行下去,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新常态经济形式下企业创新策略分析

正是因为新常态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中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制约企业发展,才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促使人们积极思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在新常态经济行下,可以采取以下创新策略:

1.企业要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企业的氛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良好的企业氛围为企业创新管理提供不竭动力,这就要求企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明确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根据企业发展实际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加强对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将创新观念贯彻到日常管理当中,对那些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并在适当时机,提升职务,建设企业创新文化。

2.创新企业管理机构

企业管理机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我们要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要对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垂直型、扁平型还是其他形式来管理企业。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各项管理有章可循,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相应制度,创建专门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执行力,确保所有的活动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提高财务运算能力,实现科学开支。同时,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种营销活动都能提前做好策划和准备,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执行,确保所有活动都能标准化和流程化,坚决避免一切违规行为,避免损失。

4.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采取多种措施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才待遇,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要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企业进行授课讲座,定期派遣骨干员工参与各种培养,提高企业员工的总体素质和职业素养,明确奖励惩罚机制,创立创新奖项,对那些优秀员工进行奖励,使他们的成果能够及时运用到企业发展当中,调动员工进行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五、结语

总之,在新常态经济形式下,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管理观念落后、缺乏良好的管理环境、缺乏足够的执行力等问题,我们要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以此来更好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新经济分析篇13

1.2进行绿色生态化的林业发展

新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高举林业绿色生态发展观这一旗帜。新的林业发展模式和以往的发展模式大不相同,它包含各种不同的产业模式,形式并不是单一的一种,这其中包含了生态产业、绿色产业等一系列的环保型发展模式,极具发展空间。如果想要将绿色生态林业做好,就需要知道怎样进行绿色培植,以及如何合理配置相关的林业资源,只有如此才能及早地实现生态农业绿色化。近几年来,城市的土地需求比较强烈,绿色培植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但我们去开山造林的条件还是十分充足的,把林业及早地转变成绿色的生态林业,使绿色培植转变成为我们独特的经济型产业,如此以来,一方面能够使经济效益增加,另一方面,还能够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2、新经济条件下林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技术的先进性不足

在紧张的现代化林业发展进程中,不规范和缺乏综合性依然是林业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和根深蒂固的影响,林业产业不能获得全面迅速的发展。目前,林业发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模式单一﹑管理体制僵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监管不到位。现状完全不符合新形势下的林业管理发展要求。有一些管理单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不重视,缺少法律观念和一定的监管力度,导致出现乱占林地和毁林开荒等不良社会现象。

2.2林业保护意识不足

在林业发展的进程中,有些人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由于主观因素驱动,毫无顾虑地用破坏式的开采方式来挖掘林业资源,引起大量的浪费。然而肤浅认知程度致使信息技术不能充分被利用,如此以来,林业产业很难实现规模化的发展,更难形成产业链。另外,依然存有取沙﹑采矿﹑采石﹑违法开采和毁林开荒等一系列的违法违规现象,不利于林业的现代化发展。

3、新经济条件下林业管理的主要发展策略

3.1生态旅游模式

在新经济条件下,目前林业经济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是综合山区林业发展的特点,采用产业的发展和旅游结合的模式。但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应该综合考虑地域经济发展和林业管理的真实特点,把人性化、生态化的旅游和林业的管理相融合,以此来推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使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实现完美的结合,顺利实现生态化、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比如,在山区里,就可以依靠当地的资源优势,大面积地开采茶园,结合项目建设,修建独具特色的茶庄,以生态茶园为面,以茶庄、山景、堰河奇观为点,以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为线来接待游客,围绕独具特色的建筑、民族风情、山光水色来开展生态旅游,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林业的优势。

3.2信息化管理模式

现代化的林业管理,应当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造出林业发展所需的主要载体,对相关的林业技术和传媒服务等多种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对运行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对于不同的技术性难题进行协调解决。市、县应该成立不同的专家组,包含粮油面、蔬菜食用菌、经济特产、园林花卉、水产、畜牧兽医、病虫防治、市场信息分析、林业生态环境等等,建立健全和升级专家的求助机制,建立并完善服务考核制度,比如专家值班制度、情况整理制度、咨询反馈制度、信息分析制度、信息收集制度、信心制度,践行承诺式服务以及全面的无假日型服务。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