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课外阅读的价值实用13篇

课外阅读的价值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1

功利性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这已是形成共识了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

二、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很少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然而,这规定的阅读量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完成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阅读自觉性、自制性,需要他们用意志来支撑,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一点来看,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于学生的兴趣,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磨练,促使他们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

培养阅读意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是要运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的培养。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行读书节、报告会等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过程的辛劳,增强战胜阅读障碍的信心。三是要发挥阅读兴趣与阅读意志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在阅读开始阶段往往受兴趣的支配,随着阅读任务的加重,困难越来越多,兴趣就渐渐失落。这时就需要意志来维持阅读活动的进行。学生在意志的支撑下,阅读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候,又会增强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阅!""#年第$期读兴趣的激发,又要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充分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推动阅读活动持续深入地进行。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2

功利性阅读是需要的,但决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这已是形成共识了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

二、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很少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也是难以完成的。然而,这规定的阅读量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完成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阅读自觉性、自制性,需要他们用意志来支撑,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一点来看,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于学生的兴趣,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磨炼,促使他们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

培养阅读意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是要运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的培养。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行读书节、报告会等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过程的辛劳,增强战胜阅读障碍的信心。再次是要发挥阅读兴趣与阅读意志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在阅读开始阶段往往受兴趣的支配,随着阅读任务的加重,困难越来越多,兴趣就渐渐失落。这时就需要意志来维持阅读活动的进行。学生在意志的支撑下,阅读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候,又会增强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又要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充分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推动阅读活动持续深入地进行。

三、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共生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其宗旨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迫在眉睫。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话语方式,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课外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探索。

一 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结果

1.在空闲的时间里,你喜欢阅读书籍吗?

A.非常喜欢(0) B.喜欢(80%)

C.不太喜欢(15%) D.完全不喜欢(5%)

2.你通常什么时候阅读?

A.课余时间(56%) B.双休日(20%)

C.上课时间(4%) D.其他时间(20%)

3.你最喜欢哪类书籍?

A.人文社科(27%) B.专业相关(13%)

C.娱乐休闲(37%) D.其他书籍(23%)

4.下列作家中,你比较欣赏哪些?

A.郭敬明、韩寒(56%) B.易中天、于丹(4%)

C.鲁迅、老舍(23%) D.托尔斯泰、泰戈尔(2%)

E.其他(15%)

5.在信息时代,你喜欢采取哪种途径阅读?

A.书本(40%) B.手机(40%)

C.网上(20%) D.其他(0)

6.作为一名学生,你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A.顺利通过考试(6%) B.增长见识(78%)

C.打发时间(16%) D.其他(0)

从参与调查的100个学生数据样本中,可以看到他们阅读书籍的种类宽泛、阅读渠道多样、对阅读的渴求度比较高,思想政治老师如能利用好这些资源,必将事半功倍。

二 课外阅读与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研究

1.结合社团活动,占领学生课余时间的主阵地

频繁的社团生活占用大学生很多课余时间,如果能与学生社团联合,组织一些读书方面的活动,对大学生的阅读生活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如在我院护理系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推荐的书是《因为痛,所以青春》和《护士日记》;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开展《苦难辉煌》读书报告会活动。把学生课余时间延伸为第二课堂,进行岗位引领、走近时代的教育。

2.充分发挥学院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开放功能

与图书馆合作,基于学院馆藏,教师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目,增加图书馆开放时间,摆放热门书目,布置书评墙及读后感留言微信平台,使学生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克服读书的功利性。社会对在校高职生的要求不仅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综合能力的人,要使大学生阅读的范围更广,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列的书单里既有先贤的哲学类型书目,还有《传》、《人性的弱点》等其他类型的书目。

3.完善考核制度,阅读成为成绩综合评定的指标之一

把学生写读后感、小组制作课件交流读后感、优秀作品制作成展板等方式都纳入考核评定,使学生有充分的动力和时间去阅读更好的书籍,不只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有针对性、有思想性地去读书。

4.结合授课专题分学期开展读书月活动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4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难度较大的一个方面,为了较好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注重课外阅读的有效应用是比较关键的手段,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关注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阅读,进而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贡献,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关键任务所在。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分析

(一)积累素材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写作素材较少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教学工作的难点所在,为了较好丰富小学生的写作素材,通过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积累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式,这也是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价值。因为小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局限性,其接触到的实际写作素材往往比较少,不利于小学生自身的积累,课外阅读也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辅助手段。

(二)培养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小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成为比较重要的手段,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阅读素材的具体呈现方式以及呈现内容,如此也就可以在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兴趣度的基础上,更好激发写作兴趣,课外阅读素材扮演了重要的榜样作用。相对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枯燥性特点,课外阅读往往表现出了更强的趣味性,也更加能够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也就可以逐步培养其对于小学语文以及阅读、写作的爱好。

(三)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还能够较好提升自身写作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所在。小学生课外阅读对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上述写作素材的积累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此基础上,小学生还能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具体写作的规则,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遣词造句同样也可以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作用,进而也就可以促使小学生的作文越来越贴合于课外阅读作品,对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具备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效果却比较突出。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外阅读

(一)提供合理阅读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参与较为关键,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外阅读的作用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为小学生提供较为适宜的课外阅读素材,避免小学生自行选择课外阅读读物很难发挥榜样作用。在课外阅读素材的提供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参考相对成熟的一些推荐目录,结合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较为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确保课外阅读能够具备更强的价值效益。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素材提供中还需要重点体现丰富性特点,避免对于小学生形成较为明显的限制。

(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价值往往还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因为课外阅读的作用效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仅仅靠阅读一本或者两本的课外阅读素材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上述作用价值,需要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多读多看。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小学生制定较为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努力争取小学生家长的配合,让小学生家长可以晚上陪伴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此也就可以逐步养成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发挥突出价值。

(三)注重课外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5

作者简介:周素英(1970―),女,江苏海门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江苏海门市包场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它与语文其他方面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低年级的教师把关注点集中在了阅读教学上,其真正的关注点是课文的阅读教学,这种阅读教学的依托是课堂教学。其实,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应仅限于课内,课外的阅读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那么,如何构建与实施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呢?笔者结合小学一年级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探索。

一、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非常重要。首先,课外阅读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大量识记汉字的阶段,课内的阅读量较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通过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习得更多的汉字,增加他们的识字量。识字是一个简单却枯燥的学习过程,如果强迫学生去认字,这样的识字方法容易使学生对识字活动产生反感,甚至排斥。通过日常的阅读,学生会慢慢地积累汉字,在不知不觉之中习得许多汉字。课外阅读帮助积累了更多的汉字,学生在课内的阅读也会变得轻松,课内外阅读相辅相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会有所提高。

其次,课外阅读增知益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认为阅读是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只有扩大阅读的范围并充实阅读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要学生的智育得到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会自然会得到提高。一年级的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也在逐渐提升。

最后,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低年级学生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小学阶段正是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注重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这正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要求的。那么如何“教”给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呢?其实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但需要“教”,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在正面、积极的思想、人物的影响下,自觉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要让学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熏陶,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感染,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精神境界。

二、正确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

首先,低年级学生应以阅读绘本为主。绘本以色彩丰富的图画呈现,文字比较少,所以对于作者的要求更高,绘本的文字都是经过推敲、锤炼的,而且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蕴含着深刻寓意,目的在于启发孩子们思考图画背后的内容。阅读这样的读物,有利于学生阅读感悟力的培养。另外,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倘若一开始就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扼杀了,学生怎能对课内阅读教学产生兴趣?绘本有丰富的图画、精简的文字、有趣的故事情节,都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绘本可以作为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主要书籍类型。绘本的阅读,应以精读为主,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只停留于图画的表象上,而应该学会思考图画所隐藏的含义。绘本的阅读不应以数量取胜,而是要力争理解每一本看过的绘本,日积月累,学生阅读时理解力、感悟力便会有很大提升。

其次,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必读的课外书。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泛灵性”,他们常常会赋予一些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甚至是感情或意志,而童话故事最显著的特征便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物体以人的感情,所以童话故事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内心,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主要体裁,古今中外,童话故事数量颇丰,倘若本本阅读、篇篇浏览,是不太现实的。因此,童话故事的阅读应以泛读为主。例如,闻名世界的《安徒生童话》出自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手,安徒生后期的作品多以批判现实为主,在幻想出来的世界中裸地批判现实中的人与事。像安徒生的第二类作品,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阅读,教师应该挑选他的前期作品,这一类作品富有诗意,在字里行间体现了温暖的人道主义,洋溢着幽默欢快的情感,能让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时感到快乐,受到优秀道德的濡染,比如《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等。

最后,中国古代的经典诗文也是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近几年的“国学热”,表明现今的人们开始关注国学,开始重新审视国学的重要性。国学著作的范围宽广,低年级的学生应如何取舍呢?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可先从儒家经典入手,如《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多是寄深刻见解于古朴简洁的语言之中,既有对学习方法的归纳,也有对道德品行的规劝。当然,低年级学生理解古代诗文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初始阶段应以诵读为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过程中,并不要求学生将每一个字词都弄懂,只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诵读,特别经典的篇目可要求背诵。就小学一年级而言,如《大学》里的经典名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再如“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等,句意明白晓畅,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的句子就可要求学生背诵。

三、阅读应从文本走向实践

阅读,不应仅只注重文本阅读,还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学到了某种能力,某种可以迁移到其他方面的能力。倘若阅读只是教会学生文本的内容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只完成了一部分使命。如何让学生把通过阅读课文所习得的阅读能力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去,这是所有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正是文本到实践的“华丽转身”。作为语文老师,笔者每天都会固定地布置一项作业,那就是让学生在家阅读半小时,每节语文课会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按学号顺序,请学生上台来讲一讲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所得,形式可以多样,可以讲一个故事,背诵一首古诗,或者诵读一两句经典名句。通过这一个环节,学生慢慢地爱上了阅读,也爱交流分享他们阅读的方法和内容。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只有做到这一点,课外阅读才算是真正完成了。

课外阅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能陶冶其性情,使其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注重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其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6

阅读不是让学生随便阅读一些书籍,阅读的书籍需具有一定价值,如果书籍没有价值,小学生进行阅读就是浪费时间。当前,很多小学生由于没有语文教师的正确指导,在选择阅读课本时以自己的爱好为主,选择的书本大多没有文学价值,很难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质量。一些小学生总是阅读一些幼稚的读物,对于一些名著、传记、科普读物等没有兴趣,这样很难健全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不能起到锻炼小学生思维的作用。

2.阅读课形同虚设。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阅读不够重视,在阅读课上教师只是组织学生阅读,学生呆板地阅读一些所谓的课外书。阅读课的学习氛围比较呆板,缺乏活跃性。这是因为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起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在学生遇到阅读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阅读课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体现阅读的真正意义。

3.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小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影响了阅读质量。阅读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的因素。当前小学生的阅读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只是走马观花,对于阅读过的知识没有深刻的印象。小学生在阅读中不能随时记笔记,这样的阅读没有丝毫价值。

二、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阅读课如果不进行改革,很难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制订出阅读教学方案。

1.定位教材文本,开拓浏览范围。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具有文学价值的,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学修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定位教材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不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精华内容进行挖掘,能够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学生通过对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作品进行阅读,能够培养自己的语感,慢慢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语文教师可以扩大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拓展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当小学生面对新的读物时,他们对知识可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能够快乐阅读的动力,小学生对知识有了兴趣才可以把阅读当成享受。如果小学生对知识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课只会以失败告终。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成工作的重点。首先对语文阅读教材中的空白部分,教师要重视,让学生对空白部分进行大胆的想象,通过对空白部分的想象,增加自己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增加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课外读物中获取知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因此学生的阅读不仅仅依赖于课本知识,还要通过阅读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视野。教师要根据学生喜欢的读物类型,给学生提供读物,让学生在喜欢的读物中尽情地体验获取知识的。

3.开拓多种多样的语文阅读交流平台。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7

这项工程对一般的学生来说需要建设12年,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还不算在幼儿园和大学的相应努力;这项工程对大多数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将终其一生孜孜以求,三尺讲堂,奋斗不止。耗时巨长,一点儿也不夸张。《工程系统论》的作者王连成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工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工程定义为“以某组设想的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某个(或某些)现有实体(自然的或人造的)转化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过程”。就广义而言,工程则定义为:由一群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较长时间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我把阅读教学定义为一种工程,似乎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都能说得通。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阅读教学这项工程需要转化的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是什么。不同的年级,应该有不同的标准,这些在业已成型的各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相应的阐述。笼而统之,大致指向于如下方面: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些,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转化成的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只不过它不是物化的,而是精神领域需要构建的“人造产品”。

然而,我们也知道,有的建筑工程完工后,它没有预期使用价值,比如,豆腐渣工程。这类工程的“人造产品”使用的钢筋、水泥、黄沙、石子等材料不是像“豆腐渣”一样的劣质货,就是被大面积偷工减料了,成了“楼歪歪”、“桥塌塌”、“路裂裂”。语文阅读教学也存在着“豆腐渣工程”,比如:重视课内忽视课外,重视结论忽视解读过程,重视教师讲解忽视学生体悟,重视做答试题忽视情感熏陶,重视规则指导忽视自我消化,重视文艺作品忽视实用读物,重视应试教学忽视培养阅读习惯。这类阅读工程所“构筑”的“人造产品”往往呈现出如下特色:学生阅读被动,不知道建构自己的阅读网络,为考试而阅读;粗枝大叶,抓不住文章的中心,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缺乏独立感受、体验、理解的时间,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成了教师“教案剧”的演出配角,也缺乏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外阅读内容单一,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强化,大部分集中于文学类或自己偏爱的书籍。其次,我们要思考的把阅读教学作为一项工程来建设,需要哪些必备的基础条件。①以某组设想的目标为依据。但我们不少教师往往把眼光紧紧盯在某则阅读材料的具体阅读目标上,对宏观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够;或者,尽管思考到要从“三维目标”角度来明确某则具体材料的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但缺少必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其实,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包括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的是问题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指的是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法(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对于前者,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对于后者,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理念。这些,是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在明确每一次课堂教学目标时所必须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②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不是主要体现在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上,而是主要体现在“工程”的宏观建构上,比如,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个体化的认知过程;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未能真正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当前,我们有不少一线教师看到了这一问题,正在以自身的实践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有小学老师提出七条建议: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把课内外紧密结合,建立并实施刚柔相济的制度,要有基本的物质保证,教师要进行示范引领,需要多方的协调共管,必须经常开展读书活动。有中学老师提出,针对初中和高中各是三年的教学周期,可以分别实施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和目的性阅读策略。个性化阅读在起始年级进行,主要发挥教材优势,培养课内阅读兴趣;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如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促使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探究性阅读在中间年级举行,建立阅读层次序列,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

目的性阅读在毕业年级进行,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中考或者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③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就语文阅读教学所涉及的一群人而言,至少应该包括课程制定者、教材编写者和课堂教学实施者。就课堂教学实施者而言,不仅指一位语文教师和四五十名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包括这名语文教师所在的备课组或者教研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这名语文教师所在的班级学生中间的互动。为此,对一名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弄清课程制定者和教材编写者阅读材料编写的意图,还要对班级学生阅读情况和阅读发展目标了如指掌,对阅读实施方法和措施成竹在胸。目前,不少语文教师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单兵作战,自我感觉良好。具体说,对《语文课程标准》之类的纲领性文件一知半解,甚至不屑一顾;同事中间缺乏科学研究精神,遇到问题不主动在群组之间进行开诚布公的探究,对同事认真请教的问题,不是应付差事就是赖得回答,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均有臭文人的脾气,相互之间闭关自守,谁也不买谁的账;在课堂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变成了自说自演的主角,而且这种说演词还不是本人创作的,不是来自于各类教案,就是教参的翻版,那四五十名学生变成了看戏的听众和法庭上的书记员,偶尔有点互动情景,也是主角讲课间歇的调剂品,只能让听众在“是什么”之内兜圈,绝对不容许他们在“为什么”之间纠缠,更不要说拿出时间让听众相互交流评价了。所以说,针对“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这一条件,我们首先在一群人上打了折扣,其次,我们的活动没有组织,或者说,没有科学的组织。就阅读教学科学的组织而言,我想,其基本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步骤: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讨论交流,掌握阅读方法(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可惜的是,这三个阅读教学工程的基础条件,像其他两个一样,不是被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忽略不计,就是偷工减料了。第三,我们要思考的是阅读教学这项工程综合性体现在何处。首先,阅读教学的综合性体现在需要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阅读是输入,是吸收,写作是输出,是释放。读与写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无时不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真可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对阅读的具有反作用,它能提高阅读的质量。从“以读、读中求悟”,到“为写择读、读以致用”,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再到“以写为本、以表现为本”———这是我们对读写关系的认识经历的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其次,阅读教学的综合性体现在课内外阅读需要紧密结合。以课内的经典阅读带动学生的课外语文阅读,指导学生掌握好课内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并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课外学习之中,“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正确的课外阅读是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智能、提高表达水平的一种过程,它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巩固语文课本上的知识,语文学习的效果会更明显。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再次,阅读教学的综合性体现在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是一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不关心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

为此,我们一是要以学生经验为中介解决语文教学的典型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学生生活的具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的矛盾,使他们感到亲近、亲和、亲切;二是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提取可用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学生世界中那些本真的、原生态的、极富学生情趣的元素;三是通过语文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使他们了解语文反映生活的本源,以开阔他们的胸襟,扩大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能力。以上三点综合,都是老生常谈,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常常实施不到位。比如,或只重视阅读教学,或只重视写作教学,或者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变成了油和水的关系,各敲自己的锣,各打自己的鼓。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社会实践不是放任自流,就是完全消失了。当然,在一切围绕着课堂、考试、分数转的大环境下,我们也有许多语文教师不甘心随大流,用自身的微弱力量和不懈的努力,在苦苦构建和支撑着语文这个本该宏丽辉煌的大厦。把语文阅读教学,定义为缓慢的综合性的人文建设工程,需要我们思考的远不止以上三个方面,但目前,无疑,它们存在的问题最多。

作者:缪爱明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8

课外阅读对高中英语教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来自于他们的阅读实践,能通过阅读获得信息,能有知识运用的成就感。教师在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难度和趣味性,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渴望。假期中教师可以布置阅读一些名著的简写本,如:Great Expectation, David Copperfield, Gone with the Wi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等。选修课可以安排学生选读一些英文报章杂志。在课堂教学的Free Talk或Brainstorming环节,可安排学生简短汇报课外阅读的内容,这既是为了巩固学生的阅读,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要注意不同类型阅读材料对高中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学生对英文诗歌有着更多的偏好,虽然这类材料对阅读欣赏的要求较高,但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加以利用。

阅读策略,或者称为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阅读策略很多,比如快速阅读的策略、语篇理解、利用结构或上下文猜测词义、主题句的寻找等等。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注意辅之相对应的训练策略。课外阅读就是对阅读策略的实际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学到的方法(比如常用的skimming和scanning快速阅读技巧),要相信高中学生对英语阅读策略的把握能力,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并反馈实践的结果,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阅读兴趣、阅读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策略也应该是阅读能力的内容之一)一样,阅读能力也是阅读课程的目标。这个目标曾是传统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高中英语的阅读能力,除了常规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初步的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基础能力,学生的词汇量、语法基础、对篇章结构的了解是理解的前提,阅读技巧的运用、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最主要的内容。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要有相当比例的真实性材料,也就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字语言材料。这类材料能增加非英语环境中学生接触英语的程度,能丰富学生语言运用的经验,有效地激活学生存储的知识。随着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还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赏析能力,比如作品的语气风格、作者的态度、语句的修辞等。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必要补充,教师不能把课程目标仅仅定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等都应该得到重视并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语言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个体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倘若只停留在语言的组织结构上则偏离了方向。在课程目标上,教师不能短时间之内忽视功利性应试的牵引作用,但也不能无视学生今后更长时间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内容:媒介多样、内容丰富与体材灵活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开展拥有诸多的途径与媒介。网络、报刊(含电子杂志)、书籍、应用型材料(如广告、海报、发票、通知等)都能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提供很好的素材。面对众多媒介,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选择,不同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比如选修课要侧重选择对阅读技巧有专项训练的内容,在篇幅上要控制在与高考试题相当;在课余,为了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指导学生选择趣味读物,或者时事热点、文体新闻等内容;寒暑假期间,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简写本或者英文报章杂志。同时,教师还要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阅读信息,并适当地介绍和推荐一些主要的英文学习网站。

课外阅读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时事、体育、娱乐、科技、天文、历史、地理等。由于学生的个人爱好不同,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考虑涉及的面广一点,对于学生不熟悉领域的有关内容要加强必要的指导与引领,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中信号词或信号句的敏感度,帮助其领会段落之间的链接,学会阅读材料中的图片和题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选择和推荐课外阅读的题材和内容,以加深学生对该类题材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体材的灵活多样也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特点之一。小说故事、科普读物、应用写作以及即事感怀的生活哲理小品文等都可以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可涉猎的范围。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很好地演绎着课程多样化的各种优势。通过加强对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挣脱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囿于课本和课堂的学生获得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机会。

三、课程组织:形式开放、实施有效与指导到位

与课堂教学不一样,课外阅读显然在形式上更为开放。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组织与实施具有很广泛的选择性。这些活动可以是学生自主的活动,也可以是选修课上教师指导下的泛读,还可以与学科相关的小组活动、文体竞赛、研究性学习等各类输入性的语言接触上。在体现教育民主化的同时,课外阅读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另一个切入口。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找信息,更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英语的课外阅读既要有学生的随意性,还要合理地加强教师对课外阅读的强制性要求,以增加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摄入量。

英国语言学家Janice Yalden在其代表作《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中倡导通过比例大纲形式来设计、决定、安排课程的内容。所谓比例大纲形式,“就是以话题或概念为框架,将一个语言课程分为几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分别用来重点发展语法能力、交际能力和篇章能力”。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虽然课外阅读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为了更系统地发展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技术和内容的指导。Yalden提出的“语篇为主线的课程框架、情景为主线的课程框架、学习任务为主线的课程框架”对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话题、情景、意念、主题”等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焦点和内容”。[4]

教师的指导到位是有效实施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保障。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课外阅读的策略技巧等都要有具体、周密的考虑和建议。为了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把握,积累知识,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课外阅读笔记的记载方式,如:

教师不能因为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放任不管。教师的指导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除了规划性的指导,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性的反馈。利用适当的时间,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英语课外阅读的内容。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用讲故事、写读后感等形式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本身要率先垂范,要积极阅读课外读物,增加对英语语言知识的领悟和积累,否则在指导高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会失去话语权。

四、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协商要求与激励有力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多样化的要求体现在评价上就是要坚持“评价的发展性、过程性、综合性和灵活性”。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评价主体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学生对阅读内容以及阅读效果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这个评判的过程,学生要能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有一个价值性的判断,而评判的结果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继续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学生对自己课外阅读价值的评价关系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阅读大都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评价的结果影响着学生独立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伴也是评价的主体。虽然课外阅读大都是自主性的活动,但当同学间在交流课外阅读内容、分享阅读成果的时候,同伴也就成为了价值评价的主体了。这个评价的最大价值体现为同伴间的合作、探究。教师肯定也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评价主体。教师的指导包含了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教师的评价对帮助学生反思修正、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课外阅读有相当比例是学生在家里完成的,因此评价主体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家长。家长的评价主要表现为与子女的交流和对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认可。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能获得子女在学习过程中的丰富信息,增进与子女的沟通,而不再是一个“局外人”。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而应该更加关注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课程评价的要求上要有别于课堂教学,要与课堂教学评价合理错位。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题型存在畏惧心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成就感。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针对传统评价模式中存在的“管理主义倾向”和“过分强调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等缺陷,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库巴和林肯提出了“第四代评价”,主张以“协商”和“回应”的方式“共同建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协商,分享了课程评价的“权力”,理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进步与困难,既尊重了知识、能力、兴趣等多元价值的取向,更尊重了学生的成果,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5]

由于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热情,教师尤其要注意指导工作的激励作用。无论是在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建议时,还是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时,教师都要从树立学生信心的角度出发,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的课外阅读,勉励学生勇敢地在实际中运用英语阅读的技能,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格。由于课外阅读材料本身的新颖性,加上学生在选择时的兴趣使然,学生能轻松地将课堂上乏味的语法结构和功能有机地融合到阅读的过程中去。在这个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激励将能最大化地激发起学生的潜能。

课程多样化给高中英语的课外阅读带来了新的理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操作策略。课程多样化视野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追求的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能从另一个角度对高中英语的教学起促进作用的方法。我们不能庸俗地把课程多样化理解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简单化和随意化。这其实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寻求创新、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过程。[6]■

参考文献:

[1]段兆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研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43.

[2] 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0-41.

[3] 康红兵.农村高中英语课程多样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2(1):36-38.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9

一、网络阅读在课外阅读习惯培养中的作用

网络阅读的特点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对弥补纸质阅读的不足有重要意义。媒体是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由此可见,网络阅读将在课外阅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网络阅读形式多样,具有阅读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容易复制等特点,不同形式的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感受,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有三个关键性要素,首先是课外阅读的动力,其次是课外阅读的方法,再次是勤于课外阅读。网络阅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比纸质阅读更具吸引力。网络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阅读平台。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阅读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阅读动机,科学的阅读方法,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网络阅读获取信息便捷,能够即时互动、在线搜索;手机阅读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相对于文本阅读形式,它提供了包括文字、声音、图片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内容。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阅读效率。

二、网络阅读在学课外阅读习惯培养中的不良影响

1.网络信息的复杂无序给学生阅读内容选择带来很大困难。网络资源浩如烟海、令学生眼花缭乱,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迷失在网络的海洋中。同时由于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学生辨别能力不高,其中哪些是可以读,哪些不可以读,他们一时很难辨别。

2.不安全的信息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他们很难区分良好文化与不良文化,价值观取向趋于多元化。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威胁着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建立,对于该阶段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干扰,导致阅读低俗化,造成学生阅读品位下降,极易引发人生观、价值观的失衡。

3.网络阅读降低了阅读质量。在传统阅读中,信息主要是被固定在文本上,学生比较容易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上,有利于掌握阅读内容,进而深入思考探究。但是互联网背景下,网络阅读常常伴随广告的干扰,学生的思维被分割成不同片段,同时网页中的相关链接也会分散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无法进行纵深分析和思考,再加上学生本来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就使阅读变成放松娱乐的方式,娱乐化就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实效,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养成浮躁的阅读习惯,难以专心阅读。

4.网络阅读助长学生对网络的心理依赖度。丰富便捷的网络信息资源对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极具吸引力,这种吸引常常会导致他们对网络极度依赖,一部分学生甚至迷恋于上网,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往。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形成网瘾。

三、对学生网络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思考

1.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随着网络越来越深入到日常生活,也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有限,因此我们要适应新时期的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健康有效的阅读,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10

二、有效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有效性评价主要分为两种评价方式,即真实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就是在学生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表现性评价就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定期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价学生的表现。在真实性评价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参与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实施真实性评价的首要原则。衡量学生阅读品质的关键就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

2.尊重性原则

通过课外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实现个人目标。

3.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的阅读评价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为依托,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指导,开展真实性的评价实践。

4.多维性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阅读的经历和知识结构也是存在差异的。对学生的评价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多维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多样化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制定其相应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5.反思性原则

在有效性评价中,要注重对学生个人反思的考评。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形态、层次和阶段进行不断反思,反思评价标准和措施是否有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正的。通过不断反思,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进步,实现共同提高。

三、有效性评价的策略

1.给学生提供真实性的阅读任务

有效评价的关键就是通过评价促进教学完善,在评价中用真实性的任务,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调整,在学习中不断进步。通过对人物评价,学习和领悟正面人物思想价值,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把《孟姜女》这个故事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有关孟姜女故事的文章,也可以去看电视剧或者动漫,了解孟姜女这一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在阅读以后,写出对孟姜女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学生通过对孟姜女这一人物的了解,可以体会到孟姜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该故事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恶势力的憎恶,让学生学会关心下层人民生活,理解他们的辛酸,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11

课外阅读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提醒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适当结合课程内容,这样课堂教学就自然起到了指导课外阅读的功能。反过来,课外阅读又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了课内知识的学习。这种良性循环使课内课外产生了强烈的互补效应。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进而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珍爱生命”时,鼓励学生阅读较为浅显的《科普知识百科全书-生命知识篇》、阅读知识与感情交融的冰心的《谈生命》、阅读丰富诱人的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都有助于扩展和加深关于生命的认识和感受。因此,课堂教学是“必须”的,而课外阅读则是“必要”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做好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利用课外阅读的补充优势,才能进一步增强思品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积极撰写思品小论文,培养思想品德意识

课外阅读中读写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第一,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必要时应做好摘录,并组织交流,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第二,指导写读书心得。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但这还仅仅是阅读的初级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撰写阅读心得的指导,要求学生定期写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慨与独到见解,发表自己观点。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和要求学生把所读材料中的正确观点、典型事例、焦点现象以及热点问题进行相应的记录,积累属于自己的思想素材。

3.开展综合阅读实践活动,提升思想品位

通过一个阶段的课外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心得体会;也可以组织辩论会、新闻会、时政讲座;办手抄报、黑板报、墙报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判断、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社会生活中的正与反、美与丑、是与非,并能自觉地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自觉树立良好的是非观、价值观,进一步发扬优点和长处,较正缺点、弥补不足。

4.实施有效评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可以促使学生不断调控自己的课外阅读行为,改进课外阅读策略,激发出学生更强大的课外阅读动机。

进行模糊评价,立足学习进步。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思想进步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堂学习的评价方法那样运用听讲效果、感知程度,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挥程度等要素进行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上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大量的课外阅读常常促使学生开始独立地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用审视的眼光、批判的态度从书中汲取养料,并以主人的态度运用和创新,达到“书为我用”的境界。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12

阅读教学过程是动态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教学中并不是完全按预设的方案行事的,常常因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使教学过程或停顿、或迂回、或反复、或跳跃。一些学生或合理的提问,或似是而非的提问,或荒诞不羁的提问,都是老师在备课时所始料不及的,而这又是一笔丰富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教师随时调整目标,协调课堂的矛盾。当然,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问题要有清醒的判断力,分析哪些问题有价值、哪些问题脱离文本太远;对有价值的问题要进一步拓展,不要怕影响预定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和谐开放的动态课堂

“对话教学”是师生在价值相等、意义相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所以,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对话。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这实际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在对话中,有时对话双方认识的真理成分多寡有别,但是各有其分量和价值,即使一方认识与自身的观点有偏差甚至截然相反,任何一个人也不应该居高临下地肆意贬损、否定对方,因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化的,在它后面往往会出现精彩的风景。

笔者在教授《背影》一课,引导学生感受父爱时,有些学生说父亲的行为违反了交通规则,很危险,他的行为有可能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我敏感地抓住学生的这个阅读生成,让同学们讨论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问题。讨论之后,同学们明白了:实用价值是一种理性,而审美价值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情感和理性并不是绝对统一的。艺术形象本身包含着作家强烈的情感,情感太强烈,往往超越实用理性,从实用价值来说,是不好的,但从审美情感上来说,是美的。父亲的行为,从实用角度看,确实是不应当的;但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它却是美的,它体现了父爱情深,它从情感上深深地打动了人们。文学作品不是以理性实用感动人,而是以情感感人的。欣赏文学作品应以文学的态度去解读作品,从感性的角度、审美的角度去欣赏作品的美,感受作品的魅力。在民主的对话中,不仅学生的偏颇见解得到了纠正,而且也掌握了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创设和谐开放的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言谈举止亲和学生,更主要的是要求教师能把握作品与学生的共鸣点。具体来说,首先,寻找教材内容的开放点,让学生展开讨论,丰富教材内容,加深对教材的认识。其次,寻找教材与课外阅读的连接点。寻找课内外阅读的连接点,要注重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精要介绍作品内容,摘读精彩语段,制造悬念,使学生跃跃欲试。再次,寻找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点,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和生命。阅读教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阅读教学对话就是要让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世界。

三、形成合理多样的智慧评价

对话状态下的评价标准应该由单一走向整体。在标准化考试的阅读理解题目中,阅读理解都设置了固定的问题,并且都有标准答案,与答案不符者即被判定为错误。无疑,多样化的认识、多种情感体验被排斥掉了。新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在阅读部分,“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坚持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和结果并重。

课外阅读的价值篇13

(一)榜样激励。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高尔基、、老舍、鲁迅等等;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榜样能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所成就。

(二)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读书活动,由课内引领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如学了《三顾茅庐》课文后,可以开展《我说三国人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进一步了解三国中的人物,并进行简单的人物个性评价。这样“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师生共读共赏。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当我们在阅读一本好书时,可以将这本书重点推荐给孩子们,和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让那些没有读过这本书的学生感觉自己插不上话,就会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如,当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就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里面的人物,谈论读后的感受。读过这本书的孩子自然有了共同话题,而没有读过书的学生感觉自己就像局外人,十分无趣,就会促使他们尽快去看看这本书,好在下次的谈论中有话可说。

(四)积极推荐班级流传的好书。小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他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非常快。一个学生拥有一样好玩或好看的东西,班中很快就流行开来。利用这种心理,可以向学生推荐班中有些学生手头正在看的优秀读物。有次下课,我看见一个同学正津津有味地看一本《狼王梦》,翻阅以后我被书中动情的语言,趣味又蕴含哲理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就抽时间挑选一些精彩片段朗读给学生听,学生们听了以后也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我极力向学生推荐沈石溪这套好书。过不了几天,班中就有好多同学正在看从本地书店里买来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五)成果展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心理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同样需要我们去肯定他们的阅读成果及其价值。他们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能展示出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如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我的阅读收获”等成果展示的办法,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都是大有益处的。操作时,我们要及时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并定期向学生反馈,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二、指导多种阅读方法

(一)指导写读书笔记,可以记的内容有:语文基础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