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方法实用13篇

管理会计方法
管理会计方法篇1

(二)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弊端。

在中国会计史上,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早已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类似于管理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方法。目前我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仍然倾向于注重理论,追求科学化,而忽略对可操作性的探索,而且大多是借鉴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来说,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其得以构建并付诸应用的前提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待转变,这些都会对管理会计目标产生影响。

二、出路探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应该以研究管理会计的实践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组织体系中的管理会计系统为保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企业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专门机构从事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转变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笔者认为,该系统可由以下3个层次构成:

1、建立由管理会计方面的专家组成

的独立的民间机构———管理会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应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其职责是作为政府会计管理机构的辅助力量,协助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全国的管理会计工作。

2、建立地方和各行业管理会计协会。

其职责是遵循有关管理会计原则,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总结本行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咨询等。

3、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总会计

师领导下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机构,或在财会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或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其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有关决策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

(二)管理会计实践要加强

1、取得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无论什么工作,只要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将会大出成绩。管理会计的实践也不例外。为此单位领导应多关注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工作,工作人员也应多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思路以及要求,使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在单位领导心中日益得到提升。

2、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管理会计师队伍,管理会计师由财务会计师承担。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师的素质要求要高于会计师。面对市场竞争,管理会计师作为既懂管理又懂会计的专门人才,应具有战略头脑,判断准确,勇于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当然,做到上述几方面并非简单之事,应博学多识,一专多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同时,应加强思想修养,达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思想境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1995年就有48%的管理会计师走出办公室狭小的空间,深人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沿了解企业的情况,这一点值得我国学习,也有助于管理会计师上述素质的培养。

3、学术界积极参与

管理会计方法篇2

一、管理会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管理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的交叉。从教学内容上看,《财务管理》中已经讲过项目投资决策和经济订货基本模型等知识点,《管理会计》在这些内容上有重复。针对教学内容存在交叉的问题,本文认为有两种解决办法。第一种,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做一个明显的界定,比如将项目投资决策和经济订货基本模型等知识点放到《财务管理》讲解,《管理会计》中主要讲解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和决策,全面预算的编制以及成本的控制和业绩的考核;第二种,学习西方,将《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三门课程合并在一起统称为“成本管理会计”或者参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称为“财务成本管理”。

2、缺乏系统的案例分析教材,使得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管理会计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西方引入我国,历经30多年的发展,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状况仍不理想。目前由国内学者编著的管理会计案例分析教材还比较少,内容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要与相关的教材匹配用于教学过程还有一定距离。针对缺乏案例分析的问题,本文认为有两个解决办法。第一,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通过实践对相关的管理会计案例进行搜集整理并编排成教材;第二,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寻找合适的案例,然后组建团队进行课堂讨论。

3、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老师讲解知识点,学生练习习题为主。虽然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课、慕课的兴起有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但是本质上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单一,还有待提升的空间。关于管理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可以采用案例引入法、比较分析法、利用excel辅助教学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式。

4、教学考评方式单一。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考评方式单一,主要是以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仅停留在理论上的考核。针对教学考评方式单一,我们可以尝试采取多种多样的考核方法,比如团队协作分析案例情况,案例分析答辩情况,还可以组织管理会计面试等。

5、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的兴趣不高。《管理会计》这门课程一般安排在课程的后面部分进行学习,这个时间段学生一般忙于实习或者找工作,而管理会计在实践活动中开展较少,尤其是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对应的管理会计岗位,学生不重视,只要求不挂科。兴趣是需要慢慢培养的,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管理会计的不断发展,相信管理会计会在实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也会逐渐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二、管理会计的教学方法应用

在开始管理会计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整个课程的框架以及主要内容。管理会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主要包括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与内容以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重点内容是比较传统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异。第二部分:包括成本性态、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这部分是管理会计的重点内容。第三部分:预测和决策。第四部分:全面预算的编制,成本的控制和业绩的考核。在管理会计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案例引入法。在开始讲解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一个新的章节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引入一个真实案例的方式来引出所要讲的内容,让同学们认识到理论并未脱离实际,内容也不是那么枯燥。比如,在第一次接触管理会计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一个同学来当公司的老板,另外两个同学分别应聘公司管理会计岗位和财务会计岗位,分别谈谈这两个岗位的看法。通过模拟应聘的案例引入同学们对管理会计这个岗位以及这门课程的思考。

2、比较分析法。在进行讲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的时候,应用比较分析法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对比,一目了然。

3、利用excel辅助教学。在变动成本法和全面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利用excel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率。我们以全面预算的编制为例。首先,销售预算是我们开始整个预算编制的基础,我们可以事先在课前将表格编制完成;其次,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以教材的案例数据为基础演示各个表格的填写以及各个表格之间的逻辑关系,展示整个全面预算编制的过程,当然中途也可以随机抽同学上来重新操作一遍;最后,安排类似的案例要求学生自己在excel上完成全面预算的编制。

4、案例分析法。古希腊时的哲人苏格拉底经常使用讲故事或举例子的方法来阐释他的思想,可以看成是案例分析法的最早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分析法在各个学科当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案例分析法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案例分析法中的案例一般是由最新的,真实的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构成。在预测和决策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中应用案例分析法是比较合适的。我们以资金需求量预测这个知识点为例。首先,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团队,要求每一个团队自行寻找一个上市公司,搜集该公司的相关资料,并进行资金需求量的预测;其次,课堂上随机选择团队进行分析过程及成果展示;最后,教师带动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以及教师点评。案例分析的侧重点在于分析,深入的分析。团队成员之间的讨论有助于对案例的分析,全班同学讨论以及教师点评也有助于对案例的分析,只有深入的对案例进行分析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对管理会计教学未来的展望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早已经在西方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以及应用时间还比较短,但随着互联网+对传统财务会计带来的巨大冲击,管理会计逐渐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级财会人员仅仅拥有财务会计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从会计迈向管理,从被动迈向主动,从提供信息迈向预测决策才是大势所趋。作为高校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改革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

作者:龚玲 王琳璐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邵晨.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3)

管理会计方法篇3

管理会计方法的起源阶段: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当时的纺织厂、兵工厂等企业为了衡量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开始对企业内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要求。1855年,新英格兰的利曼(Lyman)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首创了一套成本会计制度,它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能反映产品成本、工厂布置变化影响和对原棉收发的控制情况。19世纪中期,铁路业的出现和迅速成长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由于铁路公司在当时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复杂且营业跨越广阔的地理区域,这必然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颖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开始得以发展,这对于以后帮助企业进入更有效的成本规划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多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纷纷置身于管理会计相关研究行列中,其中国外学者卡普兰认为:“管理会计使得公司朝相反的方向发展,给影响公司发展的经理不合理的回报,并且也未能够为业绩的改善提供应有的激励。”而我国学者认为,管理会计实质上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该分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包括成本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统。特别注意的是管理会计作的决策分析多基于短期基础之上,并不存在季度、年度甚至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致使企业为短期利益而损失诸多长期性、战略性的利益。

调查研究发现,管理会计自产生以来截止至今始终突飞猛进发展,并从根本上完成了规划控制向预测决策的转型。笔者认为,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对各行业的发展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要求明确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具体体现在下述多个方面。

二、构建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协调与整合的理论框架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力求能够在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整合方面构建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论框架,以确保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能够在该框架下均能够得到充分且综合的显示,然而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虽产生了多类分析工具,但始终未能够构建起健全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协调和整合的理论框架。现阶段,多运用会计系统,并在各自的框架内展示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而在整合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且在同一架构下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并非形成。其中比姆尼与布拉米奇指出,应紧抓各类机遇,落实好对来源于现金生产环境和服务企业共同活动的非财务型数据的整合与协调,尽可能将各类非财务数据的输入直接融入管理会计系统内。

三、明确生产技术变革和新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会计的相互关系

以马克思理论为依据可知,生产管理取决于生产力,而生产力迅速变化则是造成新组织形式快速变化的关键原因。新生产制造技术迅速更新背景下,管理会计势必会以其独特的演进形式与之相适应,并为其进行服务。同时受生产技术变革与新组织形式产生始终优先于新管理会计方法产生因素的影响,致使管理会计的发展与研究总处于追赶的位置上。目前,已将对管理会计的研究重心转移至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内涵与工具方法的拓展等方面,具体体现为明确生产技术变革和新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会计的相互关系。

四、管理会计与企业业务流程关系的架构

新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以部门为单位作为分析对象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此形势下一种以流程为分析对象的新方法与视角应运而生。由于分散与集中矛盾是影响现代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业务流程的主要障碍,所以在设计与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时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协调好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将并行工作流程取代串行工作流程,应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在流程的局部与整体进行分析,从而为构建健全的过程管理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结来说,由于市场内仍然存在诸多不稳定性因素,所以明确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逐步加大对各种管理里会计分析工具适用范围与相互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

总之,认真回顾管理会计方法的演化历史,分析其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变化存在的内在联系,认清管理会计的本质,构建管理会计有自身特色的方法体系,对于当前管理会计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睿明,刘君.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2(08).

[2]张先治,戴文涛.基于会计相关性的企业内部报告问卷调查与分析[J].会计研究.2011(11).

[3]董红晔.基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1(13).

[4]肖文东.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4).

[5]王环环.应从“取经”到“造经”:透视管理会计报告[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01).

管理会计方法篇4

(一)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价值链”,通过了解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向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非强制性相关信息。在这个领域内,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未来预测信息。二是非财务信息。三是社会责任信息。

(三)辅助和审核管理决策。尽管这是管理会计的传统职能,但要从体现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在长期经营中最佳使用经济资源的要求重新认识。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三十多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二)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大型企业,而西部、中小型企业应用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

四、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环境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

管理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已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会计人员仍然是领导者的附庸,对企业的决策不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的方法基础上来制定,而是几乎全凭领导者的指令来决定,难以尽到管理会计人员应有的职责,导致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应用。

(二)企业内部环境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

我国多数企业很少运用管理会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因为管理会计有些方法的应用是建立在较高管理水平基础上的。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专门为现代企业进行决策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正好满足了企业的这一需求。而现在中国多数企业尚未达到这种较高的管理层次,造成管理会计需求不足,从而影响了一些先进方法的应用。

(三)管理会计自身缺陷的影响

目前的管理会计可操作性差。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对国外著述的翻译介绍,很多属于纯理论的探讨,不具有应用的针对性。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主要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大多为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令人望而生畏。在没有较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管理会计在理论层面上是缺乏可操作性的。

五、管理会计在我企业国应用的发展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

加快企业改革,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只有企业机制真正转换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才会由“别人要企业用”变成“企业自己要用”,使企业产生一种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驱动力。其次是对投融资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这样,自我投资的项目完全由企业自己决策,将来责任也完全由其负责,真正做到谁出资,谁审查,谁负责。这将有利于科学的投资决策,也将大大促进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二)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管理会计方法篇5

另则,办事的方法与该事物的职能有密切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职能是方法的起点,是建立方法的依据,如会计的传统职能是反映与监督,则传统的会计方法就是会计核算、会计、会计检查三大方法,现代会计的职能已拓展至反映与管理,则现代的会计方法亦就扩展到事前的会计预、决策方法和事中的控制、监督方法。而会计职能的拓展又与会计环境尤其是与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因而会计方法无论是由三要素的构成决定还是由会计职能决定,归根结蒂乃是会计环境尤其是一定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的产物。

由此,会计管理方法的定义可表述为:会计管理方法是会计人员用以反映与管理经济主体的会计活动、完成会计工作任务而运用一定的技术工具作用于会计对象的手段或方式,一般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系统性

会计管理方法是一个由事前、事中、事后方法组成的有机体系,这些方法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发挥着整个方法体系在履行会计职能、达到会计目标中的有效作用。同时这一体系又受到系统环境-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外在,因此,研究会计方法理论应从系统性的角度去把握各种会计方法之间以及与整个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

2.目标性

会计管理方法的功效就在于通过其运用完成会计工作任务、提供会计信息,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会计目标。因此,会计方法体系是一个具有明确目的的目标性系统。

3.适应性

会计管理方法体系除本身应与其所作用的对象即各个特定的会计对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价值运动)相适应外,由于与环境之间还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故而还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包括与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和整个会计系统环境即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道德习俗诸环境系统要素相适应。

4.实践性

会计管理方法体系中的各种具体方法都来自于会计工作的实践,且又都是经会计实践检验的即都是对会计实践中的会计方法的。因此,以此构建的会计方法体系必然是一个不断服务于会计实践,又在会计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实践性系统。

传统会计一般可分为会计核算、分析、检查三个部分,因而传统的会计方法亦相应地由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所组成。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和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传统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亦日益暴露出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

传统的会计方法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因为在当时,作为会计主体的只是国家的行政隶属单位,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只需对国家负责,只需向国家报告。因此,会计主体只是单纯代表国家的利益,对会计客体(对象)只需采用核算、分析与检查的方法就可完成会计工作任务。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已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不仅仅只是对国家负责,还需对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及社会公众等负责,还需向他们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因此,传统的会计方法远远满足不了新的会计环境下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2.不能保证新的会计职能履行的需要

传统的会计方法是以反映与监督职能为起点和依据的,会计反映职能决定了核算方法的形成,会计监督职能决定了会计分析、检查方法的形成,而现代会计的职能已由此拓展至预测、决策、控制、考评在内的会计管理职能,传统的会计方法必须要有较大的突破,否则,就不能保证新的会计职能的履行。

3.不能适应特定会计对象作用的需要

传统的会计方法是以价值运动作为其对象的,所揭示的只是过去的价值运动信息,而现代的会计对象不仅包括事后的价值运动,还包括事前和事中的价值运动,亦即所揭示的还包括现在和未来的价值运动的信息。因此,传统的会计方法亦就适应不了其所作用的各个特定的会计对象的需要。

由于传统会计方法存在着以上三个方面的不足,会计方法体系的改进或重建已迫在眉睫,而新的会计方法体系的构建,一则必须充分考虑适应环境的变化即经济体制、管理机制、企业性质、会计地位的变化;二则必须充分考虑会计职能的变化尤其是预测、决策、控制、考评等管理职能的扩展;三则必须充分考虑会计对象的变化尤其是现在和未来的价值运动。由此,新的会计方法体系应由事前的预测、决策方法,事中的控制、监督方法,事后的核算、分析检查方法构成。兹分述如下:

(一)事前会计方法

1.会计预测方法。会计预测方法就是指依据会计信息和相关的技术经济信息对价值运动的发展变化趋势和未来状况进行推测和预算所采用的各种专门的会计技术方法。一般又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

(1)定性预测法

该法亦称非数量分析法。通常是由熟悉企业情况和业务技术的人员通过调查研究,运用经验、逻辑判断、推理来进行分析,提出预测的初步意见,然后再通过座谈会和征求意见的形式进行修正、补充,最后得出预测的数据或意见。该法由于依据的是主观判断和不完备的直观资料,适用于资料缺乏或不确定的情况。适用性较强,但计算不严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2)定量预测法

该法亦称数量分析法。通常是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科学加工处理,并建立经济数学模型以揭示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此法对资料的要求较高,逻辑严谨,计算准确,且能进行误差估计,因而可靠程度较高。但因其对非计量因素如国家方针政策、市场需求、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等很难考虑,预测结果不一定完全准确。

定量预测法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果预测法,即从某项因素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性联系中进行,如本量利分析法、投入产出法、回归分析法等;第二种是趋势预测法,即根据某项指标过去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运用一定的数学进行加工、,借以预测未来趋势的分析预测方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最小平方法等。

2.决策方法。会计决策方法就是指依据预测资料对一些专门的重大的拟出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比较,选取一项最佳方案所采用的各种专门的会计技术方法。根据决策时期的长短可分为短期决策法和长期决策法两种。

(1)短期决策法

通常是指涉及一年以内的一次性专门业务,并仅对该时期内的收支盈亏产生而进行的决策方法,一般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故亦称经营决策法。如产品的最优售价、零部件的自制还是外购、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等决策方法。

短期决策法一般有:差量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贡献毛益法、决策表法、决策树法等。

(2)长期决策法

通常是指涉及时间在一年以上,并对较长时期的收支盈亏产生重大影响而进行的决策方法。一般涉及大量的资金,包括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分配决策等。如重大的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的开发和批量生产、固定资产的较大量的增加或减少等决策方法。

长期决策法按其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又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静态法一般有平均投资报酬率法、回收期法等;动态法一般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

(二)事中会计方法

1.事中控制方法。会计事中控制方法就是指利用会计反馈信息对的活动按确定的预期目标、计划进行控制、调节和运行所采用的各种专门的会计技术方法。按控制的标准分为制度型控制法和数量型控制法两大类。

(1)制度控制法

通常是指以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规制度为标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合规性和合法性控制,使之按符合制度的轨道运行的方法。如按国家规定的固定资产管理条例进行固定资产的投建改造,提取折旧和清理报废、盘盈盘亏等核算,依据国家工资政策和费用开支规定进行工资核算和费用报销等。

(2)数量控制法

通常是指以一定的经济指标(数据)为标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数量性控制的方法,一般有:目标控制法、定额控制法、预算控制法、责任控制法和最优化控制法等。

2.事中监督方法。会计事中监督方法就是指按照国家的法令、政策和有关财经制度,利用会计反馈信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运行过程的检查、监督,以保证合法、合规运行的方法,一般有财务内部牵制与稽核监督法、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法两种。

(1)财务内部牵制与稽核监督法

通常是指企业财务处(科)内部将不相容的职务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岗位或人来担任,并设置专职的内部稽核岗位(可一人或一人以上),对会计信息管理过程进行审核的一种财务内部的自我监督方法。

(2)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法

通常是指在企业内部单独设置审计机构,按有关的审计制度规定对本企业中的财会工作、内部牵制与控制制度及经济活动过程等进行专职审计的一种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督方法。

(三)事后会计方法

1.事后核算方法。所谓的会计事后核算方法就是指对一定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等程序,最后编制出会计报表的会计技术方法。

事后核算方法必须设置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2.事后分析方法。所谓的会计事后分析方法就是指以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对一定会计期间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比较、肯定成绩、揭露缺点,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效益的一种专门的会计技术方法。

管理会计方法篇6

在传统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客体,也就是教学的对象。这与现代管理会计教学恰恰相反,现代管理会计教学理念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一、案例教学法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先查找案例,再由教师结合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学生们从案例分析中掌握管理会计的精髓。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查阅案例教材、校企合作等方式,搜集信息,选用与所涉及理论联系紧密的案例,再结合教学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编写出较为生动、有意义的案例。另外,在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并且做好案例评价总结。

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管理会计理论具有实践性、系统性、趣味性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案例教学只有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分析事物和发表学生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思考,去选择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在讲述本靓丽分析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学校附近有一个串串香小吃店,每碗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固定成本为10000元,然后提出问题:这家饭店每月至少卖出多少碗麻辣串才会不亏本?这是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同学们对这个案例也非常熟悉,于是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收到了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

在管理会计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探究式教学是一个满足学生个人好奇心、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促使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取探索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管理会计是抽象的,怎样让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这正是教师所面对的问题。首先,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心情放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设置问题,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的设计应该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难易适中,不能太难,也不可以太简单,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始学习管理会计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会计?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尊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答案的多元化,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把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做到了寓教于乐和教学相长。

三、模拟实训教学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方向,通过情景模拟,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了解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实训包括实训目的、实训资料、实训要求、实训总结、教师评价等内容。例如,在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模拟实训时,

实训目的:通过此次实训使学生掌握短期经营决策的原理和方法。

实训资料:龙华玩具厂需要小型电动机用于制造某玩具汽车,外购小型电动机的单价是20元,企业自行生产小型电动机的单位变动成本是10元,同时需要购买一台成本为500元的设备。

实训要求:1.什么情况下自制?什么情况下外购?2.如果该玩具厂需要电动机10000个,此时应该外购还是自制?

管理会计方法篇7

一、市场定位分析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在赖以生存的市场上如何选择竞争武器以对抗竞争者。在战略定位分析中,最著名的是波士顿集团矩阵即BCG矩阵,这是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设计发明的。该方法不是战略管理的特有方法,而是管理会计根据对战略管理信息支持的需要将其引用进来的。因为该矩阵与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有关,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之一,其作用是通过确定产品的定位从而为企业的资金运作或利润平衡提供支持。BCG 矩阵按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情况,将企业的各种产品分成四个单元,如图1所示。

其中,市场增长代表了公司的现金需求,而相对市场份额则代表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生成现金的能力。因为,要保持较高的市场增长率,就需要大量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从而产生大量的现金需求;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意味着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优势,从而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入。

根据BCG 矩阵,应该对不同单元的产品采取不同的战略。简言之,对于幼童产品,应加大投资,使其迅速占领市场,成为明星产品。对于明星产品,则以保持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对于现金牛产品,应不失时机地抓紧收获,并尽量延长收获时间,而不宜再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对于瘦狗产品,则采取撤退战略,尽早将其逐出企业的经营范围。在运用以上战略时,不应孤立地进行,而要联系各种产品同时进行,即采取产品组合战略。如,将现金牛产品生成的现金扶持幼童产品,使其成为明星产品,进而成为现金牛产品,以产生持久资金优势,支持其后的战略计划。在多元化经营上,应该平衡核心业务与增长业务,使利润较低但相对稳定的传统行业与利润丰厚但不确定性较大的服务行业相辅相成,实现稳定快速增长。

二、目标市场选定分析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可根据商品的特性、自身的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分析,在众多的细分市场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利于发挥企业优势、最具吸引力,又能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一般有:无差异营销策略、差异营销策略、集中性营销策略、一对一营销策略等。在各种新技术和信息工具条件下,顾客可能对商品的内容进行选择、裁剪和重新组合。即使商品不能进行顾客化定制,而营销方法也是可以顾客化定制的。所以,企业选定了目标市场后,就要对所选择的目标市场作盈利能力分析。在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中,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应用比较广泛,但它涉及的变量如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在实际执行时会发生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在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中可以进行敏感性分析,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经济效益指标(如利润等)反应敏感的因素,确定其影响程度,计算出这些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有关效益指标变动数量,从而建立主要变量因素与经济效益指标之间的对应定量关系(变化率)。同时,预测经济效益情况变化的最乐观和最悲观的临界条件或临界数值,求出各因素变化的允许幅度(极限值),计算出临界点,评估其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敏感性分析通常是分析单个因素变化,必要时也可分析两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对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

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研究各种不确定因素变动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可筛选出若干最为敏感的因素,对它们集中力量研究,重点调查和收集资料,尽量降低因素的不确定性,进而减少方案风险。

三、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源自于作业成本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法开始为人们所关注。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其步骤为:选择作业、归集资源的费用到作业成本池、选择成本元、计算分配率、根据分配率将作业成本池的费用归集到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核算。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的。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的目的。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起至最终产品消费者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结合,研究重点是利润与成本的分布状况。它不仅强调个别活动的价值增加,而且更重视整个价值链的整体效益。随着信息时代的开始,公司环境开始变得更动态、更复杂,顾客开始处于主导地位,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更短,顾客的品位更善变。在企业中,以往有关产品组合、顾客定位、监控竞争对手等都是企业的市场部门负责收集有关的资料,依据自己从事市场销售的角度向企业的管理决策层提供信息支持。由于市场部门最关心的是产品的销售额,因而对市场份额、产品销售量、顾客的购买倾向等较为重视,对竞争对手产品的成本构成、顾客获利性情况、产品组合的获利性情况却不甚了解。所以企业市场部门提供的信息并不能完全替代会计部门提出的建议,而战略管理会计的有关价值链分析方法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四、平衡计分卡分析

平衡计分卡是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以管理为核心,以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前提,以综合、平衡为原则,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出发建立起来的一个周密、完备的业绩评价体系。对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突出重围,争取到顾客,出色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客户关系管理不仅能留住客户,靠客户的辗转介绍取得新客户,还可以就所得到的客户资料推介新产品。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扩大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尽可能多的利润,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实现客户管理方面的目标,可以设立以下指标。

1.市场占有率

通过市场占有率来调查研究企业的经营战略,可结合销售额或销售量分析。该指标反映企业市场营销方面的业绩,可以根据政府或其它公众组织对市场的总体规模的统计数字进行计算。设立这个指标的目的是促使企业争取更多客户,扩大销售。一般来讲市场份额越大,从客户处获得的利润总额也就越高。公式为:

市场占有率高,说明企业在市场处于优势,适应市场能力强;而相对市场占有率则表明了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高低和竞争优势状况。对于生产复杂产品的公司还可为客户提供培训教程,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使用产品。

2.客户满意程度

客户满意程度是指客户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等的满意程度。客户满意程度首先取决于企业所提品及服务的质量,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来看,客户所关心的事情有四类,即提品和劳务的时间、质量、成本和售后服务。评价顾客的满意程度可以对公司业绩进行反馈,这个指标表明顾客如何判断一个产品或一个公司的可信赖程度。客户满意程度指标反映了顾客的需要,可较好地预测企业前景。只有当客户对他们的购买经历是完全或特别满意时,企业才能指望他们继续购买自己的产品,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客户获得率。

客户满意度可用老客户保持率、新客户获得率及产品交货及时率三项指标来衡量,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对客户保持率进行衡量,能促使企业想办法留住客户。新客户获得率反映新客户的获得能力。企业在寻求扩大业务的过程中,通常是要增加其目标范围内的新客户。一般来说,这三项指标值越高,客户满意度也就越高。客户的满意度可通过向客户直接发放调查表询问取得。

3.从客户处获得的利润率

提高市场份额、留住客户、赢得新客户和使客户满意只是企业获取更多利润的一种手段,成功地做到提高市场份额、留住客户、赢得新客户和使客户满意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可以从客户身上获取利润。企业不仅希望得到对企业极为满意的客户,更希望得到有利可图的客户。所以有必要用这个指标来衡量某项交易是否有利可图。计算公式为:

这里的净利润指扣除支持客户所需要的服务成本后的净利润。客户服务成本是指运用作业成本法分配给客户承担的研发、营销、分销和售后服务费用。客户利润率指标反映了企业在满足客户需要方面的所得与所费,体现了企业的财务利益和经营目标。

随着全球化进程,公司间的竞争变得更激烈。面对这样巨大的环境状态的改变, 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向企业决策者提供诸如: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如何;企业应在哪些市场竞争;要与哪些产品竞争;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其竞争目标是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是保持较高的竞争地位还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等问题。这将促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将视角投向企业的外部环境,使管理会计人员熟悉市场竞争、理解战略管理,进而促使企业强有力地抓住市场机会,占有市场,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支持信息。

【参考文献】

[1] 王耕,郑晓枫.战略成本管理在营销过程中应用的探索[J] .会计研究,2002(3).

管理会计方法篇8

1.管理会计方法介绍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社会快速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发展的结果。管理会计就是管理与会计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会计涉及了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领域,管理会计的出现有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而管理会计方法就是控制管理会计活动相关的手段和方法。管理会计方法的出现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使得管理会计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管理会计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使得企业营销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在管理会计的作用下,企业营销管理效率和水平得到了提高,而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的营销活动自然就会获得好的效益。但是就目前来看,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还不够普遍,只是停留在部分地区的部分企业中,与管理会计应用相应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管理会计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要积极推进管理会计的研究,促使管理会计方法的广泛应用,从而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3.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对企业营销前景进行预测

营销管理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规划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在企业营销管理中,营销前景的预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方法。在企业营销前景预测中,应用管理会计方法,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营销战略,可以对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营销成本、利润和资金变动进行有目的的预测,从而为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企业营销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企业还可以采用管理会计方法,对市场容量和结构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明确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从而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规避风险。

3.2提高企业营销决策的科学性

营销决策是对产品市场经营和销售活动的目标、方针、策略等重大问题进行选择和决断的过程。在企业营销决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营销决策中一旦忽略一个环节,整个营销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在管理会计的作用下,采用管理会计方法,可以对企业的决策目标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系统分析,经过系统分析形成合理的评价指标,从而不断优化企业营销决策方案,提高营销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3控制企业营销管理成本

营销管理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整个营销管理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如何在有效的成本内获得最佳效益是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以往,在企业营销管理中,营销成本这一问题很容易被忽略,企业难以控制企业营销过程中的成本,而利用管理会计方法,对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相关目标进行分解,从而优化各项预算,保证企业营销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性,有效地控制企业营销成本。同时,采用管理会计方法们可以对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计划和控制信息,预测出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需投入的成本以及能够获得利润,从而根据预测结果来确定产品生产数量,有效地控制成本。

3.4提高营销管理效率和水平

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能够实现企业营销活动中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有效结合。管理会计方法为企业营销管理工作提供了多种途径。在企业营销管理中,企业对整个营销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收入和费用计算,使企业营销部门充分了解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提高营销活动效益,提高营销管理水平,保证营销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能够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分析企业营销活动存在的不足,为企业未来的营销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结语

综上,管理会计作为时展的产物,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管理会计方法是企业提高营销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企业应当认识到管理会计方法的重要性,要积极应用管理会计方法来开展营销管理工作,对企业营销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营销策略的科学性,促进企业营销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万樟.浅析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3,04:69.

管理会计方法篇9

从20世纪30年代起到40年代中期,随着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开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简称“三论”)的产生,现代管理成为一个集方法、手段、技术、理论为一体的整体,形成为管理科学。而包括“三论”在内的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管理会计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的作用,充实了成本会计的内容。特别是现代管理科学方法论工具的广泛引入和运用,赋予它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成为现代管理会计方法的新的生长点,大大丰富了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在现代管理科学的直接推动下,最终从传统会计中催生了管理会计,并使其成为在现代条件下主要致力于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与管理,尤其是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预测与决策,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中、事前规划的新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二)

所谓现代管理方法,是指能够有效保证管理活动正常进行,促进管理职能和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各种专门方法和技术,它是管理的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桥梁。现代管理方法以定量分析、系统性和择优性为其基本特征。它所包括的一整套管理技术,在现代管理会计中应用较多的有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控制技术、规划技术、协调技术等。

在管理会计中具体应用的预测技术主要有:有资金、成本、销售、利润预测中采用的经验推断法,如:特尔菲法、基本因素分析法、相互矩阵法;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趋势预测法、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趋势法、二次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因果预测法中的简单线性回归预测法、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归预测法,以及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计量法、马尔科夫预测法等。

具体应用的决策技术主要有:确定型的决策模型、非确定型问题的决策模型、风险型问题的决策模型和博弈型问题的决策模型等,如,在多种产品生产数量决策中应用的逐次测试法、矩阵法、单纯形法;在定价决策中应用的微分极值法、边际分析法、0.6指数定价法、保利基础定价法、临界成本定价法以及最优价格一数量组合决策方法等;在存货决策中对于享有数量折扣时、因素不确定时、成本资料不完备时等条件下应用的经济订货量法以及挂签制度法、ABC分析法等;在投资决策中应用的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年值比较法、投资回收期法和投资报酬率法等。

规划技术中应用较多的有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等,如在存货规划确定经济订货量的逐次测试表法、图示法和数学模型求解法等。

具体应用的控制技术主要有:成本控制技术,如,在产品成本控制中采用价值分析方法控制产品设计成本(这是产品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采用差异分析法等控制产品制造成本,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控制产品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以及成本差异),采用定量订货控制法、双堆控制法、ABC分类控制法和定期订货控制法等控制存货成本;利润控制技术,如,采用本量利分析法控制利润,在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在不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非线性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以及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预算控制技术,如,在生产经营全面预算控制中采用的弹性预算控制、概率预算控制、零基预算控制和滚动预算控制以及把总预算中确定的指标按照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上划分的各个责任中心进行分解的责任预算控制等。

管理尤其是精密的数量学科方法的广泛引入和,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不具现实性的假设(长期以来,人们对管理的批判性强、务实性差、研究与实际相脱离等问题颇有非议,甚至说管理会计过时了)。如,假设处理和获取信息不需付出代价,交易成本为零;信息是充分和准确的,不存在不确定性;管理者(人)的利益与整体利益(或委托人利益)是一致的:企业产销平衡;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变动成本与产量呈完全线性关系;销售收入与销售量呈完全线性关系;销售中各种产品的品种结构固定不变以及所使用的会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强调统计显著性而忽略实际政策意义等。而且突破了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使管理会计的研究更符合实际情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比如,用非线性方程来描述成本、收入与产销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意味着当销售收入、成本均表现为曲线时,可以也需要根据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分别确定其各自反映的有关因素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表达式,然后建立利润函数式,并据以进行本量利。又如,当产品的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受到多种因素的时,对于它们的预期的变动,往往难以在事前掌握得十分准确,而只能做大略的估计,在这种情况下,利润将相应的增加或降低到多少,就有多种可能。这时若仅通过原来一项简单或单因素分析已不可能得到一个定值。当通过引入和动用现代管理方法中的概率分析方法,就可以估计和分析它们将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变动,有关数值在这个范围内出现的可能概率是多少,然后加以综合考虑,最终就可以确定一个最可能达到的数值。“三论”不仅为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和进一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直接成为管理会计中的实用方法和技术。

20世纪六七十年展起来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简称“新三论”)、超循环理论等又使管理会计有了新的飞跃。,直接起源于“新老三论”的现代管理方法,已成为管理会计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法系列,它们有系统方法、系统模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方法、协同学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黑箱方法等。

比如,系统方法中的运筹学方法,就是在给定的目标及其约束条件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运算和求解,对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出较优的方案,为决策提供的定量依据。它包括规划论、博弈论、决策论、库存论、质量控制、计划法等。而系统分析方法是根据目标需要,从系统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系统分析对象作为一个系统等待,运用系统的思想、方法、程序、组织及各种技巧,对系统对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价,使其在整体上达到最优目标的科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

美国哈佛大学会计学教授Robort.S.Kaplan博士认为,运筹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最终渗透到管理会计领域,是在60年代后期到整个70年代。运筹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运用于现代管理会计中的具体方法及其解决的具体问题很多,涉及生产、营销、管理等领域。诸如:

——生产和销售限制因素条件下进行最佳产品经营组合决策时采用的线性规划法,包括图解法、逐次测试法和单纯形法等。

——针对企业生产中稀缺资源的利用情况,采用了影子价格,通过线性规划来确定内部转移价格。

——在企业存货控制过程中,利用库存控制方法研究订货量模型及其扩展模型与采用的ABC分析法。

——利用代数分配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服务部门的费用分配。

——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管理会计中有关部门人契约的通用模型、分类模型和基本模型,这其中涉及到包括责任会计、资本预算制度、参与预算、成本分配与差异调查、转移价格、监控系统、收入操纵、考核指标设置、信息系统选择权的分配、以业绩计量为基础的报酬制度等的方法应用。

——利用计划法(计划协调技术)对构成计划目标的所有任务,按其相互联系与时间关系组成统一的网络形式,对网络的各项工作进行、预测、调整。

——在资本投资经营决策过程中,利用决策论根据系统状态的客观信息提出各种可能选入的策略方案,并就这些策略方案对系统状态所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按某种评价标准选取最满意的策略方案。如在不确定型经营决策中采用的决策表法,包括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小法、大中取大法、折衷决策法。

——在估量资本投资方案评价中的风险程度与风险报酬时,采用的数量统计方法,如决策树法、期望损益分析法等,包括净现金流量期望值、标准差、变化系数,包含风险因素的折现率等的方法,在不同投资方案之间进行资本总量的合理分配时,采用的0或1技术法、线性规划法等。

——在资本投资方案(经济评价)的对比与优选中,采用的差量分析法、费用现值对比法、年费用比较法、差额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内部收益率法、现值指数法等。

——在具有不同寿命期的固定资产更新分析中采用的经济寿命周期法,在固定资产租赁或购买决策中采用的现金流量分析法等。

——在投资决策方案的评价过程中对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敏感分析方法和概率分析方法等。

——在短期经营决策中采用的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最优生产批量法、成本、计划评审法、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等。

再比如,信息方法中的信息熵的原理与方法引入管理后,也成为其一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会计就是“会计”与“管理”的有机统一体。尽管它与财务会计一样也要对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计量、确认和核算,但它主要是紧紧围绕着“管理”即“规划”和“控制”展开的,而这展开的全过程都处处体现了信息熵的原理和方法。即管理会计的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减少熵的过程。展开来说:

——解析负熵。解析的负熵作用是通过对以会计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提升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表现出来的。因此,管理会计的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做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适合于经营管理的需要。这种目的明确的信息加工处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相关性、精确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决策质量的提高,这显然是一种负熵作用。

——控制负熵。控制行为可以说是直接的负熵。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和变化都存在多种可能性,为了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就必须采用多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成为严格按照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运行和变化的行为。管理会计就是通过落实责任,考核实绩和分析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和偏差,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进程进行严密的监控,这种监控行为意味着熵值的减少。

——筹划负熵。计划(预算)是筹划的主要形式之一,计划是管理有序化的过程。管理会计主要职能之一就是通过确定目标,编拟计划和制订计划的手段与措施,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筹划,这种筹划行为可以大大提高人、财、物和信息资源之间的协调度,并大大降低经济活动和管理中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因而筹划具有明显的负熵作用。

管理方法到管理会计中的具体方法很多,而且还处于之中。仅凭本文,笔者无意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具体方法,只是想以例举的方式说明现代管理会计广泛地吸收和采用了现代管理方法。从整体上来说,虽然上述方法的引用并没有从实质上扩大管理会计的领域,但却使管理会计对原有内容的认识更广泛、更深入、更严密、更了。使之从简单的、线性的、确定性的、对称性的研究拓展到了多元的、非线性的、不确定性、非对称性等的研究;使之转向企业目标、资源约束条件的多维认识。如,企业的目标由单一的利润最大化转向多目标体系,企业资源约束条件由单一转向多元化,企业决策的因素也由单一向多因素综合影响等方面发展:企业信息由完全、充分、对称性、确定性转向非充分、不完全、非对称和不确定性,企业委托人与人利益由一致转为并不一定一致,等等。总而言之,现代管理方法的广泛引入和应用,使得现代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中渗透着管理科学化、高效化、系统化、定量化、自动化和人本化等现代化思想,从而大大推动了现代管理会计从描述性科学向精密性科学的转变。

(三)

在管理大规模武装管理,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和五彩缤纷的丰富的同时,不少学者回过头来从另一角度作了思考。他们感到在这一变化的进程中管理会计似乎迷失了什么,管理会计应该是什么样,如何对其进行定义,其特质应该有哪些,其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哪些,其对象是什么,等等,对这样一些基本,广大会计学者仿佛在“摸着石头过河”。

从几十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广大会计学者在广泛的领域内自觉的借鉴和创新,使管理会计,乃至整个会计的由继承、衍接传统为主转向以借鉴、突破为主,使得当代管理会计科学乃至整个会计科学能与其他许多科学一样,出现分化与重组并立的现象,一方面,会计科学原有的许多内容分裂、衍化,另一方面,会计科学内容及其他学科的内容重组。这一并未完成的过程,尽管现代管理会计新的完整体系尚未最终建立,尽管其内容中多多少少还有人工斧砍的粗糙痕迹,以及也偶有出现学科内部之间发生内容重叠、观念冲突的现象,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充分说明它是广大会计学者关注、关注会计科学而虔诚投入的结果,是管理会计与时代变革同步的突出体现。笔者认为,一方面,管理会计不仅不绝缘于其他学科领域,而恰恰相反,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是相融相通、互补互进、相得益彰的;另一方面,在整个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过程中,对吸收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应采取一种开放发展的积极态度。半个世纪以来,管理会计也就是在这样一种精神指导下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笔者相信,伴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生产组织的重大变革,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蓬勃发展,现代管理会计也将面临新的重要突破。

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李天民编著:《现代管理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

管理会计方法篇10

从20世纪30年代起到40年代中期,随着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开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简称“三论”)的产生,现代管理成为一个集方法、手段、技术、理论为一体的整体,形成为管理科学。而包括“三论”在内的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管理会计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的作用,充实了成本会计的内容。特别是现代管理科学方法论工具的广泛引入和运用,赋予它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成为现代管理会计方法的新的生长点,大大丰富了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在现代管理科学的直接推动下,最终从传统会计中催生了管理会计,并使其成为在现代条件下主要致力于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与管理,尤其是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预测与决策,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中、事前规划的新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二)

所谓现代管理方法,是指能够有效保证管理活动正常进行,促进管理职能和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各种专门方法和技术,它是管理的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桥梁。现代管理方法以定量分析、系统性和择优性为其基本特征。它所包括的一整套管理技术,在现代管理会计中应用较多的有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控制技术、规划技术、协调技术等。

在管理会计中具体应用的预测技术主要有:有资金、成本、销售、利润预测中采用的经验推断法,如:特尔菲法、基本因素分析法、相互影响矩阵法;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趋势预测法、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趋势法、二次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因果预测法中的简单线性回归预测法、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归预测法,以及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经济计量法、马尔科夫预测法等。

具体应用的决策技术主要有:确定型问题的决策模型、非确定型问题的决策模型、风险型问题的决策模型和博弈型问题的决策模型等,如,在多种产品生产数量决策中应用的逐次测试法、矩阵法、单纯形法;在定价决策中应用的微分极值法、边际分析法、0.6指数定价法、保利基础定价法、临界成本定价法以及最优价格一数量组合决策方法等;在存货决策中对于享有数量折扣时、因素不确定时、成本资料不完备时等条件下应用的经济订货量法以及挂签制度法、ABC分析法等;在投资决策中应用的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年值比较法、投资回收期法和投资报酬率法等。

规划技术中应用较多的有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等,如在存货规划确定经济订货量的逐次测试表法、图示法和数学模型求解法等。

具体应用的控制技术主要有:成本控制技术,如,在产品成本控制中采用价值分析方法控制产品设计成本(这是产品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采用差异分析法等控制产品制造成本,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控制产品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以及成本差异),采用定量订货控制法、双堆控制法、ABC分类控制法和定期订货控制法等控制存货成本;利润控制技术,如,采用本量利分析法控制利润,在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在不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非线性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以及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预算控制技术,如,在生产经营全面预算控制中采用的弹性预算控制、概率预算控制、零基预算控制和滚动预算控制以及把总预算中确定的指标按照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上划分的各个责任中心进行分解的责任预算控制等。

现代管理方法尤其是精密的数量学科方法的广泛引入和应用,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不具现实性的假设(长期以来,人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批判性强、务实性差、理论研究与实际问题相脱离等问题颇有非议,甚至说管理会计过时了)。如,假设处理和获取信息不需付出代价,交易成本为零;信息是充分和准确的,不存在不确定性;管理者(人)的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或委托人利益)是一致的:企业产销平衡;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变动成本与产量呈完全线性关系;销售收入与销售量呈完全线性关系;销售中各种产品的品种结构固定不变以及所使用的会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强调统计显著性而忽略实际政策意义等。而且突破了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使管理会计的研究更符合实际情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比如,用非线性方程来描述成本、收入与产销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意味着当销售收入、成本均表现为曲线时,可以也需要根据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分别确定其各自反映的有关因素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表达式,然后建立利润函数式,并据以进行本量利分析。又如,当产品的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时,对于它们的预期的变动,往往难以在事前掌握得十分准确,而只能做大略的估计,在这种情况下,利润将相应的增加或降低到多少,就有多种可能。这时若仅通过原来一项简单计算或单因素分析已不可能得到一个定值。当通过引入和动用现代管理方法中的概率分析方法,就可以估计和分析它们将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变动,有关数值在这个范围内出现的可能概率是多少,然后加以综合考虑,最终就可以确定一个最可能达到的数值。“三论”不仅为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直接成为管理会计中的实用方法和技术。

20世纪六七十年展起来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简称“新三论”)、超循环理论等又使管理会计有了新的飞跃。目前,直接起源于“新老三论”的现代管理方法,已成为管理会计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法系列,它们有系统方法、系统模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方法、协同学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黑箱方法等。

比如,系统方法中的运筹学方法,就是在给定的目标及其约束条件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运算和求解,对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出较优的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它包括规划论、博弈论、决策论、库存论、质量控制、网络计划法等。而系统分析方法是根据目标需要,从系统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系统分析对象作为一个系统等待,运用系统的思想、方法、程序、组织及各种技巧,对系统对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价,使其在整体上达到最优目标的科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

美国哈佛大学会计学教授Robort.S.Kaplan博士认为,运筹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最终渗透到管理会计领域,是在60年代后期到整个70年代。运筹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运用于现代管理会计中的具体方法及其解决的具体问题很多,涉及生产、营销、管理等领域。诸如:

——生产和销售限制因素条件下进行最佳产品经营组合决策时采用的线性规划法,包括图解法、逐次测试法和单纯形法等。

——针对企业生产中稀缺资源的利用情况,采用了影子价格,通过线性规划来确定内部转移价格。

——在企业存货控制过程中,利用库存控制方法研究经济订货量模型及其扩展模型与采用的ABC分析法。

——利用代数分配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服务部门的费用分配。

管理会计方法篇11

2007年起,上市公司必须全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导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权变小,这一变化是否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方法下,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是不同的,企业会选择怎样的盈余管理方式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现行所得税会计方法实施后,为我们研究不同所得税会计方法对上市公司不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提供了条件。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所得税会计方法选择属于会计政策选择的范畴,研究表明,会计政策的选择往往伴随着盈余管理的动机。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择将会影响企业的税后盈余,而并不影响税前盈余。因为税法刚性较强,除了应付税款法无法在税前利润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盈余管理外,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均可通过递延所得税来调节所得税费用,影响净利润。与其他会计方法不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采用间接方式确认所得税费用,因此,更容易受会计人员的主观职业判断影响,盈余管理的空间比其他会计方法更大。

因此,我们提出假设1:现行所得税会计方法下,公司总体盈余管理增加。

研究证实,上市公司会同时或替代性地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作为公司盈余管理工具的组合,公司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取决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相对成本。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涉及经济活动,发生在整个财务年度或季度,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仅发生在财务年度或季度末,它只会影响财务报告的数目,因此,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式操作难度较小。然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更易受到审计师和监管部门的关注,随着相关法律逐渐完善,监管力度加大,诉讼风险增加,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成本相应增加,而以实际交易为基础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受法律约束较弱,诉讼风险较小,成本相对降低,公司倾向于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转向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变动引发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变动。当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式操作成本增大时,公司会转向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而当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式操作成本降低时,公司会相应增加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减少操作难度较大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因此,我们提出假设2:现行所得税会计方法下,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式。

二、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

(一)模型

本文参考前人(Cohen et al,2010)的研究建立了下列检验模型:

(二)样本选择

为控制法律环境、制度变迁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我国2004~2011年A股、H股市场同步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本文对2004~2006年以及2007~2011年的数据分别进行了检验,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影响,剔除了2008年的数据。本文数据来源于CCER及香港交易所网站。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我们对连续变量进行5%的winsorize处理。

三、检验结果

(一)单变量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根据A股市场财务报告数据计算得到的盈余管理,首先,总体盈余管理(EM)的均值从所得税会计方法变更前的0.44提高至所得税会计方法变更后的0.52,总体上来讲,总体盈余管理增加。其次,应计项目盈余管理(DA)均值从所得税会计方法变更前的0.0006提高至所得税会计方法变更后的0.0032,在所得税会计方法变更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显著增加。最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RM)均值从所得税会计方法变更前的0.0027增加至所得税会计方法变更后的0.0034,在所得税会计方法变更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有所增加。根据H股市场财务报告数据,总体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2006年前后,并没有显著变化。

(二)回归检验

除单变量检验外,本文按照回归模型,对所得税会计方法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回归检验。

表2报告了回归检验的结果。从表2的第(1)、(2)、(3)列来看,根据A股市场财务报告数据,所得税会计方法变更显著增加了总体盈余管理(D的系数为0.0222,在1%的水平下显著)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D的系数为0.0209,在1%的水平下显著),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有所增加,但并不显著(D的系数为0.0729,T值为0.70)。从表2的第(4)、(5)、(6)列来看,根据H股市场财务报告数据,所得税会计方法变更并没有对总体盈余管理(EM)、应计项目盈余管理(DA)以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RM)产生显著影响。

根据单变量检验和回归检验的结果来看,经验数据支持本文的假设1和假设2。现行所得税会计方法下,公司总体盈余管理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显著增加,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略有增加。

四、结论

本文利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分析阐述了所得税会计方法对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经验数据支持本文的假设1和假设2,得出两点结论:一是验证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方法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总体上有所增加;二是验证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方法下,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式。上述结果出现的原因在于,现行所得税会计方法虽然减少了核算方法选择空间,但是并没有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现行所得税会计方法采用间接法确认所得税费用,盈余管理空间更大。企业既可以通过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是会计政策变更),也可以通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有意安排的真实交易,如关联方交易)影响企业利润。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增加所得税费用,也可能减少所得税费用,根据我国税收法规的立法原则,为了防止企业减少应税收益,审计师及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企业旨在降低利润、减少所得税税负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关注,其中须重点监管的盈余管理行为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是会计准则赋予企业的权利,企业往往利用会计政策变更中存货计价方法、坏帐核算方法、产品开发费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等方法的变更进行盈余管理,增加成本费用,降低利润。(2)关联方交易。我国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子公司以及联营公司之间的交易普遍存在,由于股权集中度较高,第一大股东往往对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可以左右关联交易。关联购销、转移费用、托管经营、计收资金占用费、资产置换是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例如显著低于市场价格的购销活动、增加财务费用的高息资金、高额支付的管理费用等都有可能被用来调减利润,降低应税利润。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方法篇1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的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行使计划、控制与决策职能。区别见图表1.在表1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者和会计师更加关注预算和其他管理会计方法。衡量经营业绩的方法对管理者的行为影响很大,如果一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标准是以利润为目标,管理者就会关心增加客户满意程度指标,因为出色的服务会带来高销售额与利润;如果这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是以降低成本为标准,管理者就不会那么关心服务质量,而尽量节省费用以降低成本。

鉴于标准、预算和分析差异等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各级企业主管应该仔细分析,选择切实可行且与企业目标一致的方法来制订相关计划与决策。

首先要明确的是有关成本的几个基本概念:产品制造成本与产品完全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是指用来制造产品的所有资源的成本,是价值链的中间一个环节;产品完全成本是指产品整个价值流上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成本,包括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开拓、销售及售后服务。产品制造成本中含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是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其他所有制造成本,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车间水电费、修理费、维护费、租金、保险费、财产税和厂房设备折旧等。

基本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要系统地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分配,例如制造企业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通常可使用分批法或分步法。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且在耗用材料、工时和加工复杂程度方面相差很大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按照客户的特殊要求生产,在各行业中分布很广,包括飞机制造业、家具业、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等。在分批法中批别是主要成本计算对象,因此要把成本精确地分配到各批,以找到所有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由于各批差别很大,一般不在各批之间平均分配成本。

采用分批法的企业从每一批产品开工时就开始记录该批成本,分批成本单就是生产成本帐户的明细帐。成本发生时记入分批成本单;产品完工时,成本转入产成品帐户;产品销售时,成本又转入产品销售成本帐户。通过领料单和工时卡可以辨认各批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但是制造费用包括各种不能直接归集到具体批次的成本,比如冷气费、设备折旧费与保险、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和间接水电费等的归集,而管理者希望了解包括制造费用在内的各批产品成本,要求会计人员按照成本分配标准的一定比率向各批产品分配制造费用。下面是计算与运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的六个步骤:

选择成本分配标准,要求最好地反应费用与产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确定计划期的制造费用总预算,一般一年一次;

预算成本分配标准的数量;

计算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预算成本分配标准的数量/确定计划期的制造费用总预算;

取得各批产品的分配标准实际数据;

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乘每批产品的分配标准数量,计算各批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分批法是一种传统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利用分批成本单累计各批成本。

分步法适用于连续几个步骤加工,大量生产类似或相同产品的企业,普遍运用分步法的行业有石油业、食品及饮料加工

业和化工及制药业等。

在分步法中,必须按照各工序的次序归集生产成本以计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会计人员要先确定各步骤的总成本,然后在完工转出产品和期末未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摊。那么,怎样把总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摊?怎样计算单位成本?会计人员运用了产品约当产量的概念解决这个问题,产品约当产量是将未完工产品数量表示为产成品数量时所使用的一个计量标准,例如4只加工程度分别为25%的在产品,它们的产品约当产量为1约当产量。

下面是分步法的计算步骤:

汇总完工产品及在产品的数量;

计算产品约当产量(要求分别计算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的约当产量,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汇总成本;

计算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

通过对一个车间的期间业务活动的产品成本报告分析,可以比较车间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与加工成本和计划成本,如果实际成本过高就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员工就会得到奖励。

分步法与分批法不同,分批法的生产成本帐户表现在分批成本单上,分步法的每个生产车间都有一个独立的生产成本帐户,在分步法中的产品成本从上一个生产成本帐户转到下一个生产成本帐户,因此在分步法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将直接材料与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加制造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方法,这种分类法简化了人工成本的归集,降低了记帐费用。

一个企业采用分批法还是分步法,取决于其生产的产品和生产经营的性质。在传统行业,企业一般都按批组织生产,而大量生产的企业一般把生产过程划分为车间,一道生产工序为一个车间,产品在各车间之间的流转是连续不断的和重复的。

扩展成本计算及ABC法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产品是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因为这些成本容易归集到特定产品中;困难的是制造费用的处理,它们很难精确地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到目前为止,许多公司还在采用直接人工分摊标准,即按照直接人工时间或机器时间在各种产品中分摊制造费用,这样做导致了不精确的计算,例如加工中心设备,因为在高度自动化加工的加工中心设备中,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与直接人工工时不相关,此外还有许多因素间接影响生产成本,更不用说价值流中的所有成本了。同时管理者不仅仅要注重某一车间或某一产品的成本,因为这样会歪曲作业活动成本,还需要将整个作业活动延伸到作业活动跨越的部门。

ABC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的依据是生产加工产生作业活动,作业活动耗用资源。因此ABC法不是分批成本法与分步成本法之外的另一种独立的方法,而是用以发现分批成本与分步成本法中的成本数字的一种方法,ABC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作业(影响成本的因素)为中心并视之为基本的成本对象,会计人员利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汇总生产的所有作业活动成本,进而确定产品成本。相反,传统方法发展分批成本法与分步成本法中的成本数字时依赖于一般通用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而不是根据组织中的作业进行。因此要实行ABC法,一般的会计制度满足不了要求,由于ABC实行的条件要求具备强有力的计算机环境,利用光学扫描、条形码和机械化等系统,故所花费的成本比传统方法要高,但由于它的成本计算更准确,能够提供给管理者更有用的成本信息,能够使工程师利用其提供的资料评价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案,因此现在也有很多企业青睐这种方法。

在ABC法中,生产成本(人工和制造费用)是利用不同作业工具分配到产品中去的,这种对产品成本的细分可以明确指出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这个过程需要如下步骤:

确定加工活动;

预算每一作业活动的总成本;

为每项作业活动确认主要的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并将其作为分配标准;

预算每项分配标准的总数量;

将第2步中的已预算总成本除以第4步中已预算的分配标准数量,计算得出每项作业活动的成本分配率;

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利用ABC法改进分批成本计算法,一般由来自设计、生产以及会计部门的代表组成一个职能交叉的小组负责,改进的分批成本按如下步骤计算:

确定某个批次作为选定的成本对象;

确定该批次的直接成本类别;

确定与该批次相关的间接成本集合;

选择将间接成本集合分配到各个批次的成本分配基础;

计算单位成本分配基础的间接成本分配比率,并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批次中。

管理会计方法篇13

一、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现状

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的报告会计,是会计学与管理学的统一,利用财务会计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正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是根据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而逐渐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管理会计的演进历程及相关研究。西方国家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开展了对管理会计的研究,管理会计的产生是在十九世纪初期,当时已经有企业的管理层开始对企业的内部计量方法进行关注。企业除了通过市场销售的数量等相关信息对企业生产效率进行了解,也开始在企业内部通过特定的衡量手段进行考核。企业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自主研制出一种全新的成本会计制度,对企业的成本以及内部的各项数据变化进行控制和管理。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方法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当时比较主要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是对现金交易进行汇总,编制完成的成本会计报告,并根据财务信息对企业的营业情况进行统计。

之后很长的一段发展时间当中,对于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方法缺乏相应的创新,发展十分缓慢,特别是在二十世纪的中后期左右,由于财务会计的法律地位不断提升,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核算的方法有相应的规范,所以在内部成本控制上比较固定。当然在这一阶段也有一些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比如资本预算的折现资金流量分析、利润考核方法等,并且引进了交易成本理论和理论等。发展到当代,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具有一定的系统,在进行管理会计的应用时,会综合考虑市场、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因素,不止从企业内部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控制。

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对管理会计研究的侧重点都不相同。最开始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时,主要考虑的是对企业成本的确认,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企业成本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来,使用的技术方法专业性极强。之后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会计的实用性方面,要满足企业领导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相关成本成为重点,理论和技术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对管理会计的研究重点转换到决策分析上,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提供依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中的信息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研究重点转向解决多人决策的问题。

2.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比较繁荣的阶段,但对于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在推广和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会计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在应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经济体制环境,我国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使得管理会计在应用时的真实性欠缺。管理会计在应用时需要有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指导,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应的会计准则可以与之相配套,使其在理论和实践中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在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良好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国也都在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研究,通过对管理会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的管理会计控制理论与方法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控制理论与实际存在出入。在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中存在着一些会计假设,会计假设是对一些会计领域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合理判断的方式,但是在目前的会计假设中,存在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现象。面对不断变换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对会计领域中一些暂时无法验证的情况进行合理预测,这种预测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而是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判断。但是,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无法十分准确的预知市场和企业的各种变化,这就使得管理会计中的会计假设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存在很大出入。

2.管理会计方法的操作性较低。管理会计对数据的真实性要求极高,使得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比较高级,加上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中并不重视对会计实务方面的研究,在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中引入了大量的高难度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的引入使得管理会计的现实可操作性很低。会计从业人员在对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使用时,会觉得这些方法很难理解和掌握,使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不断加大,不利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

3.与企业和市场需求不符。管理会计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中,有很多是企业和市场不需要的方法,在企业中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大多是工业企业中应用的,对于金融行业的企业、建筑行业的企业等起不到作用,所得信息是企业决策者所不需要的。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没有与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联系不够紧密,考虑不够全面,使得其在应用的过程中相关性较低。

4.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不力。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但很多企业都不重视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在推广应用上的力度不够。由于企业领导不够重视,企业在会计信息的整理时很少会用到较难的管理会计方法。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无法对管理会计的高级方法进行掌握,也不适应这种操作方式,使得管理会计在应用过程中被忽略。企业中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使用率较低,管理会计在使用中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强化管理会计控制理论与方法的对策

通过对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现状的研究,可以发现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和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1.加强控制理论研究与实际的契合性。加强对管理会计的规范性研究,在进行会计假设时,要充分了解市场行情以及企业的发展状况,将可能发生的变化全面的考虑进去,使其与实际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情况能够具有最大程度的契合。比如在使用管理会计对企业的本量利进行分析时,需要对企业的产品数量、成本以及单价进行一定的假设,才能保障本量利分析的顺利进行,为了避免不确定因素对其的影响,要将行政管理等相关的费用全部考虑其中,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固定成本维持平衡。

2.提高管理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不但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会计的规范性研究,也要提高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可操作性,不能只对管理会计进行高深的研究,而是要为实际的操作打下基础。将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中的数学计算方法尽量简化,拉近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距离。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实践中对管理会计的应用需求,制定适合企业应用和操作的方法,将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更加广泛的推广到企业中去,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3.满足企业及市场发展需要。加强对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的适用性研究,满足不同企业的决策者和市场对于管理会计的需求。对市场动态和企业经营管理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强管理会计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不同企业的多个决策人进行需求分析,提高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为企业的决策者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提供充足、准确的信息依据。并且加强对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使用的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提高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的自动性和现代化水平。

4.提高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适用性。在企业中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研究机构,提高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在企业中的适用性,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大范围应用。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为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营造良好的环境,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对管理会计进行应用,将财务会计的信息充分利用在管理会计的整理分析中。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立法工作,对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和相关应用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定,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建立与企业管理会计相配套的系统体系,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相应的保障。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对管理会计中的高难技术方法进行很好的掌握,加强计算机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管理会计在应用中的作用。

四、结论

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在我国发展还不是很全面,在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加强对管理会计适用性的研究,大力宣传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在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的操作上下工夫,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为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