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管理与养护实用13篇

公路管理与养护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1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保持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总量大幅度增加,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到位了,可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公路的投入,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如果养护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因此,通过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好路率,充分发挥公路存量资产的最大效益,促进社会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的必然选择。交通是资源占用和能源消耗都比较大的行业。我国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等矛盾将更加突出。交通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日益受资源、能源的制约,特别是资金、土地的约束尤为突出。在一定意义上,公路建设是积极的发展,养护管理则是永续的发展。只有切实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通过养护尽最大努力延长现有公路的使用寿命,通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公路设施的效率,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其它资源的消耗。

2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弊端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因此,我国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举步维艰,养护管理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重建轻养现象十分严重。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严重影响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制约着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养路与养人的矛盾日益加剧。由于对养护管理效益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它只带来社会效益,不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对养护资金投入信心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加之养护队伍过于庞大臃肿,消耗大量资金,使公路不能按需养护。

(3)养路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养路员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社会群体,养路员工历来与苦、脏、累划等号,在社会上处于边缘人群,因而招来的工人相对条件比较低,文化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力气就行。由此,造成养路员工接受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也因此制约了公路的养护水平。

(4)养护机械设备陈旧(缺乏)。由于公路养护经费预算安排增长幅度不大、小修保养费仍比较紧张等原因,致使公路养护机械配备与使用状况较差,影响了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对大、先进、技术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养护机械设备缺乏,机械设备的成套系列化程度低,机械化水平处存较低的层次。

3我国公路养护与管理对策

公路养护与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是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分析我国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应根据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着“建设是发展生产力,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实行集中养护与分散养护,正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建养并重,实现我国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养护与管理水平,以及员工自身业务素质。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递增,原有的养护公路的养护方法和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再用过去的水平管理现在的公路显然是是不相适应。先进、实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电子信息技术,将公路的各种优势凸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长处,开发、推广、利用好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种技术和平台,使这些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3)养护管理要科学化和规范化。公路承受较大的交通负荷,路况不断变化,其养护作业多样且技术复杂,必须走养护科学化、规范化之路。需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工程的验收必须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养护工程能符合公路的设计标准,维持公路的运营标准和服务水平。养护管理的科学化,指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手段为依托,在科学决策上,要根据现有的公路的标准、质量、实际路况、交通量大小及其他经济技术参数,确定养护对策措施,避免主观臆断,背离实际的决策。在确保工程养护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缩短占用公路的时间,缩短工期。因此,要不断研究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以便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

(4)提倡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5)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公路主管部门在行使合法权力(如收费权、执法权等)的同

时,必须依法履行公路养护义务和责任。公路养护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此外,应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公路交通作为现代陆地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将为实现地区间均衡发展,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水平是实现公路优良性能的重要环节,是值得每一个公路人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应把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2

1 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保持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总量大幅度增加,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到位了,可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公路的投入,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如果养护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因此,通过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好路率,充分发挥公路存量资产的最大效益,促进社会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的必然选择。交通是资源占用和能源消耗都比较大的行业。我国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等矛盾将更加突出。交通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日益受资源、能源的制约,特别是资金、土地的约束尤为突出。在一定意义上,公路建设是积极的发展,养护管理则是永续的发展。只有切实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通过养护尽最大努力延长现有公路的使用寿命,通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公路设施的效率,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其它资源的消耗。

2 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弊端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因此,我国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举步维艰,养护管理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重建轻养现象十分严重。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严重影响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制约着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养路与养人的矛盾日益加剧。由于对养护管理效益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它只带来社会效益,不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对养护资金投入信心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加之养护队伍过于庞大臃肿,消耗大量资金,使公路不能按需养护。

(3)养路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养路员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社会群体,养路员工历来与苦、脏、累划等号,在社会上处于边缘人群,因而招来的工人相对条件比较低,文化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力气就行。由此,造成养路员工接受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也因此制约了公路的养护水平。

(4)养护机械设备陈旧(缺乏)。由于公路养护经费预算安排增长幅度不大、小修保养费仍比较紧张等原因,致使公路养护机械配备与使用状况较差,影响了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对大、先进、技术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养护机械设备缺乏,机械设备的成套系列化程度低,机械化水平处存较低的层次。

3 我国公路养护与管理对策

公路养护与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是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分析我国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 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应根据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着“建设是发展生产力,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实行集中养护与分散养护,正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建养并重,实现我国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养护与管理水平,以及员工自身业务素质。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递增,原有的养护公路的养护方法和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再用过去的水平管理现在的公路显然是是不相适应。先进、实用的养护技术, 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 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电子信息技术,将公路的各种优势凸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长处,开发、推广、利用好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种技术和平台,使这些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3)养护管理要科学化和规范化。公路承受较大的交通负荷,路况不断变化,其养护作业多样且技术复杂,必须走养护科学化、规范化之路。需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工程的验收必须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养护工程能符合公路的设计标准,维持公路的运营标准和服务水平。养护管理的科学化,指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手段为依托,在科学决策上,要根据现有的公路的标准、质量、实际路况、交通量大小及其他经济技术参数,确定养护对策措施,避免主观臆断,背离实际的决策。在确保工程养护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缩短占用公路的时间,缩短工期。因此,要不断研究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以便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

(4)提倡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 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5)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公路主管部门在行使合法权力(如收费权、执法权等) 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公路养护义务和责任。公路养护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此外,应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公路交通作为现代陆地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将为实现地区间均衡发展,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水平是实现公路优良性能的重要环节,是值得每一个公路人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应把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3

1 公路管理以及公路养护工作当中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已经得到了改进,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当中,但总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工作还面临以下问题。

1.1养护资金不足,难以对公路进行有效地养护。由于存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致使养护公路的工作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这一情况直接影响到养护资金的投入情况,造成资金短缺。

1.2公路的抗灾水平较差以及技术等级不高。目前,由于我国公路建设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资金的投入也相对不足,直接造成了公路在建成之后,无法获得较高的抗灾能力以及技术等级。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挡墙倒塌以及塌方现象就会频繁发生,既不利于行车安全以及公路安全。

1.3难以有效管理好公路。就当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公路里程将会不断延伸,同时公路被损坏以及侵占现象也在不断增多,管理以及养护公路的难度将会变得更大。再加上管理公路的相关部门无法配置足够路政以及技术管理人员,因此,要有效养护与管理公路尚存在一定难度。

1.4“重建轻养”思想严重。“重建轻养”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比较重视公路建设,大量的资金投入偏向新建改建公路,忽视了公路养护在保证安全畅通、美化整洁的重要性;二是科技进步方面重视不够,总是认为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的科技投入用于新建改建公路,忽视了公路养护过程中对科技投入的需要,从而增加公路养护管理的压力。

1.5机械设备投入不足。我国公路养护工作主要是靠养护站来完成,资金投入不足,机械设备落后,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科学文学水平不高是养护站的固有特点。养护站的养护方式主要以人力手工为主机械设备附助的传统养护作业方式,远远不能满通量的日益增长而产生的对公路损害的要求。由于机械设备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

2 养护工作中的常见病害

目前我国公路正处于快速的发展时期,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物质需要的不断增加,车辆的增加远远超过道路的发展。交通量的快速增加,历史原因,自然灾害的危害以及管养部门的内部原因等构成我国公路现阶段常见病害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1繁重的交通量以及大量的超限车辆的运行,大大加快了公路的病害产生,特别是边远山区、城乡结合部等一些对公路管理难以到位的地区,尤其需要加强公路养护的管理,以保证公路行车安全畅通。

2.2由于历史原因,公路建设和改造时期不规范,技术力量不均衡,设计、施工管理粗放、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手段、材料的使用方面相对落后等因素,造成众多不合理现象。

2.3灾害性天气的出现是损毁公路的罪魁祸首,台风、暴风、洪涝更是给公路摧毁性损害。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灾害的地区比较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高州、信宜9.21洪灾”等现象严重损毁了公路,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给救灾复产工作带来严重阻力。

2.4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尚欠完善,先进机械的配置缺乏,懂得先进机械操作,熟练掌握新工艺、新材料施工方法的人员欠缺,这几个内部原因造成养护管理工作中不能快速高质量地修复道路,阻碍了养护管理的发展。

3 完善公路管理与养护的措施分析

3. 1 应正确认识公路管理以及养护

相关部门应认识到养护公路以及管理公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养护管理问题。养护以及管理公路工作是否做到位将会对政群以及党群造成影响,因此政府要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就必须重视养护管理公路工作。公路是一种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公益事业,也是相关职能机构以及各级政府所应重视的头等大事。对此,相关部门与政府应及时制定关于养护管理公路方面的制度,如养护制度、投资管理制度以及人员制度等,并认真监督相应制度的落实。以便使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养护公路与管理公路的重要性。

3. 2 将管理与养护筹集资金的渠道拓宽

养护资金与管理资金是保证有效以及长期管理公路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足够的资金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当前,建成公路之后,在正式运营的过程中,养护工作不可或缺,养护则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只有为养护工作与管理工作输入充足资金以及固定资金,才能管理以及养护好公路。要获得充足与固定资金,则需要将管理与养护筹集资金的渠道拓宽,同时将其融资方式变得合理化、多样化以及灵活化。

3. 3 完善管理以及养护机制

要对管理以及养护机制进行完善,首先要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并将责任明确划分好。在划分职责的过程中,应将《公路法》作为依据,并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互相牵制。管理公路的部门应将本职工作做好,并成为监护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主要责任人。此外,还要认真考核养护公路的质量,协调管理好养护人员以及对其进行培训,同时要做好审核养护资金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管理以及养护机制则不能离开明确责任机制的建立。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公路养护以及管理的实际情况,将责任制度建立起来。在该制度中要明确提出养护公路所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以及管理公路的具体条例。同时要在制度当中建立奖励机制,以方便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奖惩。

3. 4 应组建起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高素质队伍

人的因素是影响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养护与管理工作当中不能忽视人的因素; 只有组建起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高素质队伍,才能有效提高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现有水平,并提高公路质量。对于公路的养护以及管理工作而言,其连续性以及长期性特征明显,所以应使养护队伍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同时应尽量挑选素质较高、责任心与事业心均较强的人才来组建队伍,以确保养护队伍能够做好养护工作,并有利于管理部门执行管理工作。

3 结 语

总而言之,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因此要做好养护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就必须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必须先分析公路管理以及公路养护工作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且探讨完善公路管理与养护措施,包括应正确认识公路管理以及养护,将管理与养护筹集资金的渠道拓宽,完善管理以及养护机制与应组建起管理公路与养护公路的高素质队伍。同时只要相关管理部门充分重视管理以及养护公路,并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监督好措施的落实,就能够使建设公路所取得的成果得到巩固,并促进公路发展。

参考文献: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4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保持 交通 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总量大幅度增加,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到位了,可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公路的投入,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如果养护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因此,通过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好路率,充分发挥公路存量资产的最大效益,促进社会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的必然选择。交通是资源占用和能源消耗都比较大的行业。我国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等矛盾将更加突出。交通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日益受资源、能源的制约,特别是资金、土地的约束尤为突出。在一定意义上,公路建设是积极的发展,养护管理则是永续的发展。只有切实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通过养护尽最大努力延长现有公路的使用寿命,通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公路设施的效率,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其它资源的消耗。

2 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弊端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因此,我国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举步维艰,养护管理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重建轻养现象十分严重。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严重影响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制约着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养路与养人的矛盾日益加剧。由于对养护管理效益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它只带来社会效益,不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对养护资金投入信心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加之养护队伍过于庞大臃肿,消耗大量资金,使公路不能按需养护。

(3)养路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

3 我国公路养护与管理对策

公路养护与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 发展 ,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是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分析我国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 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应根据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着“建设是发展生产力,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实行集中养护与分散养护,正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建养并重,实现我国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养护与管理水平,以及员工自身业务素质。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递增,原有的养护公路的养护方法和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再用过去的水平管理现在的公路显然是是不相适应。先进、实用的养护技术, 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 规范、 科学 、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用 现代 管理理念和 电子 信息技术,将公路的各种优势凸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长处,开发、推广、利用好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种技术和平台,使这些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5

前言

公路工程的发展为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提供了基础的载体,公路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公路有关部门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交通的安全。加强公路管理与养护,可以提高公路的利用率,增加有利的效益。

一、公路养护的主要特征

1、养护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公路属于国家的基础设施,收确保公路具备较佳的使用性能,提高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是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若忽视公路的养护维修,则可导致不必要的损害,甚至危及行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在法律法规基础上进行强制性养护,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2、养护成本与人员要求较高

公路关系到行人的安全,与行人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其施工标准、养护标准比较高,同时由于公路的养护范围比较广,机械规模大,所需的材料要求较高,且施工程序比较复杂、所运用的现代化设施较多,因此其养护维修成本相对一般公路要高,对养护维修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二、当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内容

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得到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本着服务大众的理念,为了更好的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对于公路养护方面进行了改革。在对公路养护管理方面正处于转型阶段,向着更加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在管理内容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在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以预防为主,进行周期性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改变过去传统的以人力投入为主的管理方式,而是更多的应用到了现代化的数据信息。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实行了信息检测制度,并且利用数据统筹的方法进行动态管理。在公路养护方面,只有不断的丰富养护内容,才能够更加全面、科学的管理公路,提高公路的利用率,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随着现在公路的面积在不断的扩大,公路的等级也在不断的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对公路管理和养护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管理行为的规范和养护计划的制订上都需要全面、准确和有效的基础数据信息,这样在充分掌握基础数据信息的前提下,才能合理的配置资源,从而实现监管,使管理行业的实施更有效率,养护计划的制订更为科学。

三、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养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的机构设置仍沿袭统一管理、分级领导的原则,致使养护部门的层级较多,管理体制较为复杂,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同时养护经费通常采取拨款的方式进行下放,进而使得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缺乏竞争力,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此情况下,公路养护管理属于封闭型管理,难以切实提高养护水平,抑制了养护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步伐。

2、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公路管理中一直存在重建轻养思想,致使养护资金和机械设备投入不足,进而使得经费利用效率偏低,同时公路养护管理部门不重视养护科学技术的研究,致使养护技术水平难以提高。尤其对于经营性公司而言,这些公司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了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使得养护资金出现严重短缺。

3、养护维修计划缺失

公路养护管理应当以跟踪检测和评价为依据制定科学的养护管理规划、确定养护内容。我国绝大部分养护管理部门没有开展长期的路况检测工作,也没有依据路况评价和预测结果制定养护工作计划,而只是在路面存在需要大、中修的状况下,才对路况进行检测,确定养护维修内容。养护管理部门对公路的各种小修保养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因小修保养不到位而造成的大、中修问题屡见不鲜。

四、加强公路管量与养护的措施分析

1、改革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对公路的养护管理,必须具有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高效、规范、科学的新型公路管理机构。该机构对养护生产、计划、经费、技术方案进行决策和控制,并制定严格、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以顺利完成投资的期望目标。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落实管养分离体系,使公路经营管理机构的养护作业与养护管理相分离,并推行市场化运行模式,将养护工程施工、监理等作业环节均实施市场化;其次,精简管理机构。对臃肿的公路层级管理机构进行精简,并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体系,实施信息化动态管理,以逐步提高养护工作效率;再次,完善养护技术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技术含量,运用信息化技术对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实施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并将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于公路养护管理中,可对公路病害以及道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最后,引进养护工程招投标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建立养护工程质量监督、验收机制及相应的管理办法,真正做到将养护作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

2、提高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对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一方面,在养护计划的制定和工作任务的安排执行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综合管理素质和准确果断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在现场的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就会对公路病害熟视无睹,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也很难保证。根据目前现状,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办各层次各类型的培训班,对养护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现场指导和讲解,组织开展技术比武,激励养护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不要闭门造车,要走出去,通过学习考察,借鉴别人成熟的先进经验。

3、实现公路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的协作

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之间的紧密配合是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路政管理是养护管理的保障,一方面、路政人员要加强学习培训,也要加强管理,做好路损情况分析,研究好对策。另一方面,从法律法规上,赋予路政管理人员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两个部门之间要经常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对策,提高工作效率。

4、重视养护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技术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数字化系统,使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更趋于现代化,所运用的软件,可通过强大的功能使公路养护信息具备可视化的特点,同时可实现公路沿线空间三维化,对公路各种数据,可进行直观与准确的分析,使公路数据管理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可为公路的运营管理及养护管理提供及时、全面、准确、客观的数据资料,使相关人员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能够把这些数据资料制定出科学、高效的管理决策,提高公路管理的整体质量。充分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促进养护管理职能化,完成工程质量监测工作。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先进检测技术主要包括 RS 技术、雷达技术及高精度传感器等,这些检测技术可以转变传统的检测方式,逐渐向自动化检测方向发展,极大推动我国公路整体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工艺、材料及技术等,使公路路面具备较高的耐久性,进而提高公路的整体质量。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以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个质上的飞越,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量的激增,对公路交通提出了更严竣的挑战,同时,作为陆地交通的一种重要形式,公路已越来越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保障着人们的出行及物流运输的安全,因此,加强公路管理和养护已是当前公路事业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6

Key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5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公路养护的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的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

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其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公路病害及成因的分析

导致路面发生破损的原因很多,如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车辆荷载和外部环境等。现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主要病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温度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当路面内部的温度应力超过容许应力时路面便发生开裂,形成有较固定间距的温度裂缝。

2、渠化交通和车辆制动引发车辙。车辙是道路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大城市内交通的特点,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大城市交通量大,渠化交通现象普遍,尤其是在快速路主干道上,许多大型运输车辆排队高速行驶,这是诱发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②调查显示,除主路某些路段产生严重车辙外,辅路交叉口的停车等候一侧是车辙的另一个高发区,且交叉口处的车辙深度较大,严重地段可达3~4 cm,长度可延伸几十米。从力学分析角度出发,这是由于车辆在红灯时到达交叉口而快速刹车,相对于匀速行驶状态,刹车状态时路面与车轮间的摩擦力较大,于是在路面内部引起较大的水平剪切力,当路面反复频繁地承受这种水平推移作用时,便导致了车辙的产生。

3、机动车超载超限运输。

4、道路建设时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要求。道路建设的各方包括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没有尽到相应的监管职责,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导致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

5、道路设计缺陷。在道路设计时,缺乏针对性的现场调查,或者调查存在偏差,对道路将来可能要承载的社会能力、经济能力估计不足,导致道路建成后,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进而产生各种病害。

三、公路日常养护原则

1、坚持预防性养护原则

2、定期开展检测

3、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性

4、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无责任性事故

四、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弊端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重建轻养现象十分严重。

(1)养护管理体制陈旧。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严重影响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制约着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

(2)养护运行机制不完善,养路与养人的矛盾日益加剧。对养护资金投入信心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加之养护队伍过于庞大臃肿,消耗大量资金,使公路不能按需养护。

(3)养路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养路员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社会群体,养路员工历来与苦、脏、累划等号,在社会上处于边缘人群,因而招来的工人相对条件比较低,文化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力气就行。由此,造成养路员工接受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也因此制约了公路的养护水平。

(4)养护机械设备陈旧(缺乏)。由于运行机制以及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养护资金紧张的现象,从而导致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较为缺乏,影响到养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主要表现在一些技术含量高以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缺乏。

五、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改善措施

1、实现公路的全面养护和管理

首先要实现对公路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美化建设的强化,将其建设强化的工作定位为文明公路的创建,同时要确保公路养护工作的不断加强,并在资金投入以及计划安排上给予保证;第二是要在保证日常养护的同时,实现对周期性以及预防性养护的加强,从而实现公路养护的良性循环。在对公路养护周期进行延长的同时,还有适应目前重轴载车辆的增加,并且需要加强对养护工作中的人力投入;第三,要依靠各级政府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多方筹资的绿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注重公路绿色通道实效,建立绿色通道工程管护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好已有的建设成果;第四,要增加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的投人,在修复的基础上提高抗灾能力。要继续大公路管理站的建设,加快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专业化的进程。

2、管理制度的完善

完善管理制度是搞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部门工作正常衔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单位就像一部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就是机器中的每个部件,要让整部机器运行正常,就必须保证每个部件运转正常。首先需要涵盖工作范围的每项工作,每个步骤,每个岗位;其次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详细的日常性原始记录,如公路巡视日记,养护工作日记,异常天气记录,路产损坏记录,维修工程日记及技术调查记录。

3、坚持机械化养护

公路本身固有性质决定了公路损坏后必须及时进行修补,尤其是路面部分损坏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时刻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路况,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反应快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在养护中实行内部企业化管理,最好位于所养路段的中心,呈放射状最好,负责路基路面,桥涵,防护及维护与抢修,负责路面标线,标志,防撞护栏,隔离栅,收费,通讯,监控系统维修与养护。

六、总结

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一种重要途径愈显重要。如何提高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是实现公路优良性能的重要环节。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的观点,从公路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7

1安康市农村公路现状

农村公路是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它起着连接主干线、乡镇、村庄的作用,同时是沟通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速度虽快,但管理养护仍然比较滞后,努力探索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新路子,已是迫在眉睫。

1安康市农村公路现状截止2011年年底,安康市农村公路总里程21189.546km,其中:县道48条1933.983km,乡道217条3034.276km,专用公路12条235.859km,村道5507条15985.428km。按照技术等级可分为:二级公路25.016km,三级公路199.679km,四级公路15897.832km,等外公路5067.019km。农村公路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仍然表现出公路等级和管理养护水平较低等特点。

2存在问题

2.1养护费用短缺

1)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不足。主要体现在:养护补助标准偏低,特别是村道;日常养护经费不稳定、无保障,有的县区日常养护经费甚至尚未列入财政预算。

2)有些道路路面严重老化,无资金大修,加之历年来自然灾害损毁后无固定的水毁抢修专项资金,道路修复和养护难度大。

2.2遗留问题多,严重阻碍农村公路有效管理

1)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

2)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难。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巡查和管理难度较大。

3)道路行政等级划分不够合理。撤区并乡、撤乡并镇、撤村并村后造成很多道路管护发生变化,给养管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4)县(区)农村公路管理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干的人少看的人多。

5)道工队伍不稳定,主要原因在于道工报酬低、养老保险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6)重建轻养现象依然存在。

2.3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农村公路养护发展

1)各级考核机制不健全,尤其市县镇村奖惩措施不得力。

2)乡镇养护机构不健全,无经费、无人员、无机构的现象普遍存在。

3)农村公路养管未能真正落实“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主体责任,镇村养路积极性不高,村道养护“一事一议”筹资投劳落实困难,多数村道的路政管理仍然存在盲区。

4)现在试行的养护公司管养模式不太适宜农村管养工作实际,还需进一步完善。

3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措施

3.1提高认识,保障经费,稳定管养队伍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针对农村公路养管经费严重不足的实际,各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将农村公路经费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部门业务工作和政府中心工作同安排、共部署,拓宽渠道,整合资源,保障农村公路管养费的投入,切实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制约瓶颈问题。

1)多渠道筹措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采取市县财政补助、乡镇筹措、村委会“一事一议”筹措、社会和个人捐赠、受益企业帮扶等措施,筹集日常养护经费,建立日常养护基金。

2)根据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需要,增加市级公路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解决财政供养问题;参照省政府有关规定对县区农村公路管理局人员定编定员,以县乡道里程为基数,每100km核定1.25名编制,核定人员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固定乡镇农管所领导和人员编制,按照管养里程核定1名~2名编制具体负责,彻底解决乡镇农管所“三无”问题。

3)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经费要专款专用,同时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正常增长机制,按照经济发展增速逐年增加,切实做到建养并重。

4)健全完善养老统筹机制。为保障养护道工稳定,县乡道道工可通过推行办理养老统筹、设立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将县乡道道工纳入公益性补贴范畴,并按照养老统筹相关政策落实每人每年养老统筹费用,由县财政统一缴纳。

3.2明确职责,加强学习,提升管理水平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沟通协调,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逐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明确管养责任主体。严格界定省、市、县、镇、村各级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县道由县(区)农管局管养,乡道由镇政府管养,村道由村委会管养,各负其责。

2)调整路网管养结构,落实各条道路管养职责。各县区依据乡镇撤并具体情况,调整县乡村道路网管护结构。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客货运输需要,因地制宜,调整路网管养结构,可将连接县城到镇政府间的公路主干道调整为县道;连接镇政府到2个~3个以上的行政村共用的公路调整为乡道;其余的公路为村道,逐条道路落实管理养护职责。

3)强化学习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定期组织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培训,促进各级农村公路管理人员和道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全面提高其责任意识、理论水平与业务素质,为提升管理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3.3规范管理,强化考核,健全长效激励机制要结合实际,积极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坚持以制度管人__管事,促进农村公路养管工作尽快走上正轨,实现规范化。

1)完善养护管理专项考核机制。市交通局对县区交通局进行养护专项检查和考核评比,半年和年终检查,并由市财政预算专款用于养护先进县区奖励。

2)落实奖惩制度,严格责任追究。

3)建立健全用人与财政供养机制。按照养护体制改革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市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管养人员编制和财政供养问题,固定乡镇农管所领导和人员编制,彻底解决乡镇农管所“三无”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养管队伍。

4)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5)根据道路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形式等特点,积极探索真正适宜本辖区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可采取专业养护、分段养护、个人承包养护等形式,亦可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从而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标准化、制度化。

3.4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寻求村道管养新出路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大胆探索,寻求新形势下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1)按照“村道村管”原则,村级道路可推行村道产权证制度,以各县(区)政府名义颁发给村委会,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村道管养方面的作用。

2)提高村道养护经费,结合物价上涨等因素,将原来每年1000元/km的标准适当提高为每年1500元/km左右。

3)明确村道养护和筹资办法,通过村委会组织一事一议等方式,确定每户每年出2个~4个劳力,用于村道普修和水毁抢修。

4)加大乡镇对村道路政管理的权限,村委会负责日常管理,路政案件处置权由县(区)农管局负责,管理权由乡镇负责。

5)规范村道两边建筑管理。严格审批村道两边建筑管理,坚决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村道两边建房必须先由乡镇农管所审批通过后再报其他部门审批,否则认定为违法建筑,依法做出相应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4结语

农村公路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坚持建、管、养并重的原则,努力探索农村公路管养新路子,落实养护资金配套政策和措施,制定考核机制,加强养护管理,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和通行能力,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李玉振.浅谈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J].公路工程与运输,2005(7):29-30.

[2]郑海军.谈县乡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三者的关系[J].科技信息,2007(27):45-46.

[3]王欣荣.浅议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3):24.

[4]马志清.浅谈农村的公路建设与养护[J].中国水运,2007(10):11-12.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8

1 高速公路状况调查

公路状况调查不仅是路面养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维修和养护工作的基础。是交通流量观测和预测路面病害状况的发展,这是编制年度养护计划的基础。只有充分的调查路面的实际损害状态,分析路面的损害成因,才能根据不同的损害状态,对路面的维修方法从设计、施工到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并严格的控制施工质量,以确保路面维修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与迅捷。

1.1 路面破损状况指数(PcI)

PCI=100-15DR0.412,它综合反映了路面损坏状况。采用现场察看、钻芯取样的方式测定路面破损状况。正确区分病害类型,在破损处挖出方形坑槽,裂缝、车辙宽度分别取0.2m和0.4m。测量损坏面积,并根据其严重程度的换算系数,折合成实际破损面积。实际破损面积与路段总面积之比,即为路面综合破损率DR。

1.2 行驶质量指数(RQI)

行驶质量指数RQI=11.5-0.75IRI,它反映了路面平整状况,是满足车辆快速、舒适行驶的质量指标。采用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或平整度仪进行测定。车辆以规定速度80kin/h行驶,测量在一段距离内路表面产生的累积竖向位移量,即国际平整度指数IRI(m/km)。

1.3 路面抗滑系数(如SFC)

以抗滑系数(如横向力系数SFC=P/SF)来表征路面的抗滑能力。可以采用偏转轮拖车法进行测定。将两只标准实验轮胎安装在汽车上,并与车身偏转成200角,汽车在潮湿路段上以规定速度64,4km/h行驶,测定标准轮胎所受到的侧向摩阻力(P)与竖向荷载(SF),两者之比,即为横向力系数SFC。

1.4路面强度系数(ssI)

路面强度系数SSI一路面设计弯沉值/路段代表弯沉值,它反映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采用贝克曼弯沉梁或自动弯沉仪进行测定。路面结构受到行车荷载的作用,其破坏形式可能是由于过量的竖向变形所造成,也可能是由于某一结构层所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材料的疲劳强度而断裂。因此,可以用最大弯沉值或路表弯沉盆的曲率半径来衡量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

2 我国公路养护与管理对策

2.1 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应根据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着“建设是发展生产力,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实行集中养护与分散养护,正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建养并重,实现我国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2.2 提高养护与管理水平,以及员工自身业务素质

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递增,原有的养护公路的养护方法和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再用过去的水平管理现在的公路显然是是不相适应。先进、实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电子信息技术,将公路的各种优势凸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长处,开发、推广、利用好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种技术和平台,使这些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2.3 养护管理要科学化和规范化

公路承受较大的交通负荷,路况不断变化,其养护作业多样且技术复杂,必须走养护科学化、规范化之路。需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工程的验收必须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养护工程能符合公路的设计标准,维持公路的运营标准和服务水平。养护管理的科学化,指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手段为依托,在科学决策上,要根据现有的公路的标准、质量、实际路况、交通量大小及其他经济技术参数,确定养护对策措施,避免主观臆断,背离实际的决策。

2.4 提倡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公路交通作为现代陆地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将为实现地区问均衡发展,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水平是实现公路优良性能的重要环节,是值得每一个公路人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应把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9

随着公路建设持续快速发展,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公路修建的质量、养护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公路建设和养护机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机遇,使越来越多的先进机械设备应用到公路养护工程中。因此,需要对筑路机械进行管理并调整产品的结构,加速筑路机械的研制与生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充分发挥筑路机械在生产中的作用。尤其是当前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筑路机械作用更为突出,它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益,为道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日益迅猛的公路发展趋势给筑路机械的使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目前的施工中面临的问题包含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等方面,如何做好这些方面的协调工作十分关键,我们需要在工作中认真总结和研究。

一、公路养护作业特点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一般公路都存在以下特点:1、随着车流量逐年大幅提高,载重车辆载重量不但的增加及超载现象的出现,路面的早期破损十分严重。2、路面维修费用增长明显,随着公路交通量不断的增加,为确保路面的质量,为社会提供舒适、畅通的通车环境、更好发挥公路的社会效益,公路养护部门每年都投入大笔的资金对公路进行养护维修。3、路面施工管理难度大。养护作业是点多面广,作业线较长,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比较分散这使养护作业施工组织难度大,作业成本较高。4、养护作业安全风险大。一般情况下路面的养护维修作业是在不封闭交通的条件下进行的,采用道路分流的通车方式,通行车辆和作业机械、作业人员相距很近,现在的高速交通流和复杂的现场作业环境构成施工作业高风险的特点。由于施工工期的延长,作业面施工人员的增加更增大了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这就要求养护作业尽可能缩短作业时间并减少现场作业人员。

二、筑路机械养护公路的优点

机械化养护成为当前路面养护施工的重要手段,通过近几年采用先进的机械对公路进行机械化养护,我们对机械养护有了全新的认识。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得出,在公路工程中正确合理的应用筑路机械至关重要,不仅能提高道路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而且能减少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率、降低维修成本,从而减少投资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只有正确、科学的使用筑路机械,才能充分发挥筑路机械本身的作用。养护采用机械具有以下优点:(1)施工效率高、养护质量好。采用先进机械养护比传统的人工养护具有施工效率高,效果好,因为人工养护和传统的机械养护施工中,受操作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可靠性差,效率低,施工进度慢,施工的质量和效益差。现在先进的施工机械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施工精度高,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等特点。(2)安全性高,现在的道路通车能力大,车速快,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作业,作业时间长,增加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采用机械施工能在短的时间内完成养护任务,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同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3)提高经济效应,现在工人的工资水平普遍有很大的提高,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不仅劳动生产率低而且需要很大一部分成本做为施工人员的工资支出,对企业增加不必要的支出,影响企业的竞争力。(4)机动性强,现在先进的机械设备都带有自己的行走系统,这移动灵活方便,便于移动,便于组织大规模的流水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5)能实现施工和环保统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现在施工要求的,先进的施工机械采用独特的设计,不易出现益料和油污污染,能减少环境污染,能给现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

三、筑路机械的技术革新

机械养护是未来道路养护施工发展的趋势,它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技术革新。而我国筑路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国际养护机械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科学技术发展逐步加快并且随着国际技术的引进,加快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继而带动了国内的养护机械的生产和发展,这使得机械设备的更新步伐也紧随加速,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养路机械实现国产化、系列化,机械设备的性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养护机械的制造业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水平。因此在公路养护建设中,新工艺、先进设备的使用不仅能节省投资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而且也能提高车辆行驶舒适度,同时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机械化养护的管理

1、要有完善管理制度

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就有新的施工方法,需要新的管理方法,这要求养护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必须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养护机械配置和管理标准。 建立健全相关的责任制度,设备操作维修的技术规范,新的安全管理标准,进而形成公路机械化养护管理系统。养护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同时,要注意施工安全。并且要以各种有效措施来提高筑路机械的使用效率,缩短施工工期,从而提高施工经济效益。

2、筑路机械的管理

在筑路机械设备的使用中,必须要强调管理,因为加强管理是能减少机械故障发生率提高筑路机械使用效率。只有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保证工期、保证生产效率、保证质量,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筑路机械效益,使养护机械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确的应用筑路机械是提高公路施工进度以及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基础,只有提高人才素质,在工程施工当中加强对筑路机械有效维护和保养工作,以科学合理指导方针,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要不断的提高筑路机械在使用效率以及技术水平,从而确保公路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创造出更高的效益。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的公路养护中,只有通过合理的应用养路机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机械化养护一机多能的优势是保证养护质量,提高养护生产效益,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安全事过发生,改善劳动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现在和将来公路养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友臣,宫再福.筑路机械的合理使用与保养[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0(06)

[2] 谭继跃.浅析筑路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6)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10

公路交通网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公路交通网络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和经济交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许多人已经买了小汽车,交通行业的压力急剧增大。城市的经济建设要求城市公路的规模要上升、质量要加强。在公路施工时要科学的应用施工技术,加快公路施工的效率、提高公路施工的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缓解交通压力、便捷人们出现和货物运输,促进经济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求了城市基础设施的高水平、高质量,公路施工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一项,在实际的施工中,要积极应用新技术施工,加强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2公路施工技术管理

2.1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在对公路施工技术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首先要建立施工管理制度和施工管理系统,以便在实际施工时,有效的进行施工,及时的解决会影响施工进度的隐患,例如,管理人员要在公路施工前,对公路施工场地、附近的行车数量和居民出入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和统计,以保证在实际的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公路施工对人们出行的负面影响尽可能的小,今早规划好同行的替代道路,避免行车影响公路施工进度。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施工组织系统,应用该系统有效的协调公路施工,保证整体施工的效率和进度。组织管理人员,要在施工前和附近的居民以及行车进行沟通,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尽可能的为公路施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的进度进行科学的调整,对公路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监测。在保证公路的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加快施工进度,以减少施工队人民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时,一切要在保证公路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对施工队追求施工速度,对公路施工的质量不管不顾,建设了豆腐渣的公路,这种行为,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严格的对道路施工的质量进行监管,严格杜绝不合格工程的出现。

2.2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

2.2.1在公路施工前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对公路施工的整体流程进行熟悉,并对公路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重点进行相应的技术分析,科学的进行研究探讨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时,只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道路施工就行。这是在以具体的道路施工案例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施工人员具有高水平的施工技术的前提下进行的。道路施工发方案的制定要重点考虑道以下几个问题:道路施工建设材料的购买和运输、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比例、施工人员施工操作的管理方案以及和附近居民的沟通等等。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起到重要作用,技术管理人员要实施了解道路施工进度和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道路施工的质量。在为道路施工做准备的同时,还提高了道路施工的效率,提高工程的质量、减少了日后维修的成本。公路技术管理的难点就是和附近居民的沟通协调,要在避免对附近居民进行生活干扰的前提下施工,尽可能的减少对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降低施工对环境的污染。2.2.2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通过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监管,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养,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和操作的规范,现场实时进行数据收集和道路测量,科学的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对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时的排除。对施工进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的减少施工对附近居民的负面影响,针对施工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度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对外界的干扰。对施工存在的难题,可以相应的借鉴过去的解决经验,避免影响施工进度,降低施工的工程质量。

3公路养护管理措施

3.1健全公路工程养护质量管理制度

健全公路工程养护质量管理制度在公路养护管理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结合公路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公路养护,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规划,这需要健全公路工程养护质量管理制度。养护人员针对公路的养护进行相应的实行养护规划,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科学的规范养护流程。与此同时,在对公路进行养护的同时,还需要对公路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确保公路的质量符合使用要求,尽可能在道路发生事故之前将隐患排除,这需要建设好相应的养护质量检测制度。

3.2加强公路工程养护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公路工程养护质量管理队伍建设需要培养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培养,提高质量管理队伍对道路养护的要求和操作能力,熟悉养护程序和养护技能要求。同时,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对养护质量管理队伍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察,以保证管理人员熟悉养护工作,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目前我国道路养护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的完善了管理体系,我国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在不断进步。

3.3重视公路工程养护机械设备管理

在对公路工程进行养护时,需要相应的设备进行养护作用,要保证养护的效率,相应的需要加强对公路工程养护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对养护设备进行科学的配置,不断优化养护设备,对养护设备科学的进行日常维护,道路养护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养护设备的各种性能,对养护设备要能够熟练的进行操作,在对道路进行养护工作后,对养护设备进行相应的日常维护,对养护设备科学的进行资料整理、评价和分析设备的运行效果,以便以后采购性价比高的养护设备。在保证道路养护施工的同时,采取合适的养护设备,降低设备的损耗和设备运行成本,降低公路养护的成本。

3.4加强公路工程养护安全以及材料管理

健全养护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相应工作人员,完善质量监管制度,对监管人员进行工作监督,让监管人员落实质量监测,及时的排除事故隐患。同时还得完善道路养护资料管理,以便以后的查找和分析研究。

4结语

只有公路施工的质量合格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高效和人民的出行。公路施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项,施工的质量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城市的经济建设要求城市公路的规模要上升、质量要加强。在应用新技术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时,对建筑材料要科学严格的选择,对施工人员要加强技术培训,现场施工人员要能够正确的使用施工技术,对施工的各项技术熟练,同时施工人员还有必要熟悉施工的流程,施工人员的高效配合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进度和效率。在公路工程施工时,一切施工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在实际的施工时,有必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不仅要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还有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时,要科学合理的采用新技术,加强道桥施工的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道桥工程建设完成后,需要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质检。公路投入使用后,需要定期的对公路工程进行相应的维修和养护,对工程的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探讨解决方案。同时,及时的总结经验,以提高道桥施工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燕文心.对中国公路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探讨[J].技术前沿,2009(37).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11

公路在交通运输业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目前,农村公路的重要性已经被我国各级政府所认识,并且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里程增加,技术等级提高,路面状况改善,农村公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农村公路的使用极不规范,以及县际和农村公路的养护项目分散,涉及面广,基层和一线技术力量、管理力量都比较薄弱,在养护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资金投入也受到限制;再加上养护管理部门的设置还不完善,乡镇又没有养护机构,致使乡镇道路养护管理脱节,以至大量道路毁坏,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阻碍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建立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乡村道路养护资金,加强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对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现有养护管理体制的弊端

1.1 农村公路分类及特点。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通乡及乡际公路)、乡道(通村及村际公路)和村道(通组公路)。纳入专业化统一管理的农村公路:一般县、乡道全部列入管养,村道中部分列入;纳入乡、镇、村、组进行管理的其他乡村公路:主要指未列入专业化统一管养的农村公路,包括各乡镇场至城区、各乡镇场街道之间、各乡镇场街道至外县市、各乡镇场街道至管理区、村及其内部的油路,占农路通车里程的50%以上。与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具有线形较差,路面等级相对较低,且农用车及机具多、轴载较轻、车速慢等特点。农村公路在使用中存在着行车严重不规范的现象,在路肩上行车、停车的几率相当高;普遍缺乏有组织的管养,或者基本无人管理,处于无序使用状态.另外,农村公路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

1.2 现行体制的主要弊端。

目前,我国的公路管理机构,既代表政府担负着公路管理的行政职能,同时又承担着公路养护、施工、设计等生产任务,是政、事、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是生产按计划安排,经费按人头划拨,大锅饭、铁饭碗、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十分严重,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厂、站、库和设计、施工、养护等生产性单位,都依附于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长期依靠吃养路费过日子。这不仅影响了公路的管理,也影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1.2.1 人浮于事,效益低下。近年来,各地由于重复设置机构,扩充人员,特别是由于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工资福利基本有保障,加之大锅饭的体制,使公路系统的人员急剧增加。且有工不出或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较普遍,生产效率低下.再加上农村公路项目分散,不受重视,因此,长期处于无养护状态,服务质量低下。

1.2.2 公路养护部门即道班形同虚设。农村道路处于一种无人管养状态,再加上使用不规范,“三无”(无牌照、无行驶证、无驾驶证)车辆较多,造成了农村公路的提前破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及当地农民修路的积极性,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1.2.3 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及高效率的机械养护设施。基层养护部门没有相应的高素质的养护技术人员,道班工人仅仅了解砂石路面的养护,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的常见病害不能处治,甚至连养护材料也不具备。这种情况与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的需求极不相称。近年来,农村公路的路面等级在逐步提高,油路、水泥路越来越多,急需与之相匹配的养护技术人才及设施。

2 养护体制改革

2.1 农村公路养护应走市场化道路。

我国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多年来,这种体制较好地发挥了中央和地方投资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在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愈来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经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改变目前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对公路改善、大中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实行招投标,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2 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处。

在县里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农村公路管理处,对列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调查,负责监督并调控全县的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按照“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原则, 由农村公路管理处进行统筹规划,提出养护项目,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制定政策、提供服务、对养护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改变目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公路管理现状,保证农村公路的及时养护。

2.3 设置齐全的交通标志,加强管理。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12

1 现有养护管理体制的弊端

1.1农村公路分类及特点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通乡及乡际公路)、乡道(通村及村际公路)和村道(通组公路)。纳入专业化统一管理的农村公路:一般县、乡道全部列入管养,村道中部分列入;纳入乡、镇、村、组进行管理的其他乡村公路:主要指未列入专业化统一管养的农村公路,包括各乡镇场至城区、各乡镇场街道之间、各乡镇场街道至外县市、各乡镇场街道至管理区、村及其内部的油路,占农路通车里程的50%以上。与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具有线形较差,路面等级相对较低,且农用车及机具多、轴载较轻、车速慢等特点。农村公路在使用中存在着行车严重不规范的现象,在路肩上行车、停车的几率相当高;普遍缺乏有组织的管养,或者基本无人管理,处于无序使用状态.另外,农村公路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如:相当一部分道路沿线无排水设施,有的路段边沟都不具备,这就造成了大气降水极易进入路面、甚至是路基工作区,降低道路的承载能力,使路面出现各种因强度降低而导致的病害。 从总体上看, 当前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具体表现在:目前,我国的公路管理机构,既代表政府担负着公路管理的行政职能,同时又承担着公路养护、施工、设计等生产任务,是政、事、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是生产按计划安排,经费按人头划拨,大锅饭、铁饭碗、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十分严重,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厂、站、库和设计、施工、养护等生产性单位,都依附于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长期依靠吃养路费过日子。这不仅影响了公路的管理,也影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1)人浮于事,效益低下。近年来,各地由于重复设置机构,扩充人员,特别是由于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工资福利基本有保障,加之大锅饭的体制,使公路系统的人员急剧增加。且有工不出或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较普遍,生产效率低下.再加上农村公路项目分散,不受重视,因此,长期处于无养护状态,服务质量低下。

2)公路养护部门即道班形同虚设。农村道路处于一种无人管养状态,再加上使用不规范,“三无”(无牌照、无行驶证、无驾驶证)车辆较多,造成了农村公路的提前破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及当地农民修路的积极性,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3)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及高效率的机械养护设施。基层养护部门没有相应的高素质的养护技术人员,道班工人仅仅了解砂石路面的养护,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的常见病害不能处治,甚至连养护材料也不具备。这种情况与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的需求极不相称。近年来,农村公路的路面等级在逐步提高,油路、水泥路越来越多,急需与之相匹配的养护技术人才及设施。

2 养护体制改革

要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把农村公路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责,纳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合理划分农村公路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建立适宜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同时,要建立由车辆养路费与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共同组成的多渠道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公路特点的养护新机制,提高养护水平。

2.1农村公路养护应走市场化道路

我国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多年来,这种体制较好地发挥了中央和地方投资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在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愈来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经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撤消现有的公路养护道班,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推向市场。改变目前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对公路改善、大中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实行招投标,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2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处

在县里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农村公路管理处,对列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调查,负责监督并调控全县的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按照“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原则, 由农村公路管理处进行统筹规划,提出养护项目,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制定政策、提供服务、对养护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改变目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公路管理现状,保证农村公路的及时养护。

2.3设置齐全的交通标志,加强管理

公路管理与养护篇13

Keywords: pavement maintenanc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普遍发展与推广,交通运输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公路在运输容量、速度和安全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将为实现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水平是实现公路优良性能的重要环节,是值得每一个公路人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应高度重视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 因此,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研究现代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一、路面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1.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的概念

所谓的公路路面养护是指:为保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因路面使用质量不佳而导致的事故,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日常养护或专项养护工作。而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公路服务水平。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公路路面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大类。

2.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的作用

高效的养护措施和及时的养护处理,不仅有助于公路的安全使用,对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巨大作用。在路面养护过程中,合理安排日常养护、专项养护,及时实施修复并记录养护资料和数据,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公路良好的行车环境,为公路的运营管理提供较为完善的数据参考,也为今后的养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公路建成通车时,许多技术数据和养护资料往往被管理者忽视,这些资料正好对今后公路的养护和改建提供非常有利的理论依据。

二、 目前我国路面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公路的建设发展十分迅猛,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公路路面的养护和管理仍然举步维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下面简要论述一下目前我国路面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养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准确反映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的形成,路面养护经费也是依靠上级相关部门拨付,并未适应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的要求,不能达到社会融资的目的。另外,从全国范围来讲,目前我国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对预防性养护不够重视,未形成有效的养护管理规模,阻碍了养护工作的发展,严重影响了路面养护技术的革新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制约了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

2. 养护机械设备落后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