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实用13篇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1

当前,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将管理工作仅定为收费、农田灌溉、防洪、抗旱等职能,缺乏市场主体,无法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其次,由于相关管理部门无自主经营权,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管理者将水利资源配置转化为市场买卖关系,提倡农户大量用水,导致水资源浪费。加之,水价设置不当,使得农民未得到应有的实惠,农民节约用水意识薄弱。

2.缺乏管理资金

近年来,由于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水利灌溉设施逐渐增多,而相应的管理费用也越来越多。但因财政投入有限,导致大量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最终丧失灌溉功能。另外,由于资金有限,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享受不到资金补贴或奖励等福利,工作积极性下降,这也是造成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3.农民参与度不高

农民参与度不高,对农田水利灌溉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与种地相比,大多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以获得比种地更多的效益,因而对农田作业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也更加忽视了农田水利灌溉;(2)缺乏对农田水利灌溉的了解;(3)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总是被动地等待农户提出灌溉要求,缺乏针对性的灌溉指导,无法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二、农田水利灌溉的完善措施分析

1.加强科学管理,健全管理制度

水利管理部门在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也要健全水利管理的相关制度,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水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体:(1)科学管理。要想做好农田水利的灌溉管理工作,水利管理部门首先应该加强科学管理,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最大程度地发挥水利灌溉的作用。因此,水利部门不仅要落实好水利灌溉设施的规划建设,还要重视水利设施建成之后的科学管理与维护,做好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工作。水利管理部门要根据农协会的需要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要尽可能为其提供用水便利,要注重对其进行科学用水的指导和管理,提高农协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健全管理制度。目前,大部分农户还未具备一定的节水意识,这就需要水利管理部门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约束和引导农户的农田灌溉行为。例如,水利管理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农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水利灌溉实施方案,并指导农户采用先进技术灌溉。同时,水管部门还要考虑农户的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用水计价制度。例如,逐步推行阶梯式的计价方法,在降低农民用水成本的同时,允许农民根据自身需求选用适当的用水方式,这对引导农户节约用水、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用具有重要意义。

2.与政府及各部门协调,加大财政投入

资金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修护与改进的基础条件,而当前,这方面的资金均由各级政府投入支出。由于财政支出额度有限,且绝大多数可用资金需投入到新设立的基础水利设施上,使得资金周转更为紧张、困难。面对此种情况,水利管理部门当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使政府从根本上了解农田水利灌溉对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取得政府的支持,从各级财政中适当提升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资金投入比例,使农田水利灌溉经费开支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还可结合实际需求与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申请银行贷款,以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发展扩宽融资渠道。最后,还可采取“民营合资”的方式,进行利益共享,风险划分,这样不仅可增加资金投入,还可从更大程度上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的稳步发展。

3.加强宣传,提升农民的参与意识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2

1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农业生产服务的基础设施,可以将水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利用并输送,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水资源配置服务,促进农田种植增收增产。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很多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匮乏,水旱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农业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和农业发展密不可分。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有效管理,结合农田的实际地质和农作物种植情况,对农田进行科学分析,有效控制实际用水量,科学灌溉,能够大幅提升农作物的产量,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优化农田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农业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对农民脱贫致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认识

大多数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依然认为要依靠雨水种植农作物,缺乏对现代化水利灌溉的认识,推广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对灌溉不重视,缺乏水利灌溉管理意识,加之很多地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没有完全覆盖,农民种植还依靠传统的种植经验。即使水利灌溉工程能够覆盖到当地,但灌溉方式单一,导致水利灌溉工程推广发展较慢,无法形成大规模的水利灌溉模式。

2.2缺乏对水利灌溉工程的维护

很多地区只重视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对工程建设的后期维护缺乏必要的关注和投入。水利灌溉工程作为惠农、惠民工程,其建筑过程的管控和重视程度都很高,然而后续的维护工作不到位。部分水利灌溉工程投入运用一段时期后,出现设备老化或零部件损坏的现象,缺少有效的维护,导致水利工程出现渠道淤堵或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影响了水利灌溉的效率。随着时间推移,严重影响了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和农业的经济发展[2]。

2.3缺乏对农田进行科学水利灌溉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加之现在水资源污染现象严重,农业灌溉用水较为紧缺,农田的科学灌溉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的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合理用水、科学灌溉正是现代农业水利灌溉发展的要求。人们的节水意识还比较淡薄,对渠道输送水资源的监管力度不够,很少实行农田水利灌溉的科学灌溉模式,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很难发挥水利灌溉工程的作用。

2.4缺乏对水利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需要长期投入,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大多建在农村,大部分资金依靠政府财政支出,资金来源单一。虽然农田灌溉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水费标准较低,收缴的水费占比很少,难以维持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维护、设施配置等费用的支出,导致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效率低,影响水利灌溉工程作用的发挥。

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建议

3.1提高广大农民认识,助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

要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就要提高广大农民对水利灌溉管理的思想认识。一方面,通过广播、宣传单、网络等媒介宣传水利灌溉和水利工程等相关知识,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地质环境特征,根据实际农作物种植和水利灌溉情况引导广大农民,让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水利灌溉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参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积极性。

3.2加大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推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在实际灌溉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加大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要将节约水资源的思想贯穿于农田灌溉的整个过程,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引进节水设备,不断加强管灌、喷灌、微喷灌和滴灌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效率。

3.3加大水利灌溉工程监管力度,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

要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不能“重建设、轻管理”,要切实加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水利灌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作用的发挥。同时,及时维修损坏、老化的水利设施,避免水资源浪费,确保水利灌溉工程功能的完整性。此外,加大水利灌溉工程的巡查监管力度,避免人为破坏或自然损坏影响农田水利灌溉效率。最后,加大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管理人员履职尽责的能力,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

3.4加大水利灌溉工程资金投入,保障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3

1加强农田水利灌溉运行管理的意义

(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分布不平衡,使得很多地区都存在用水困难,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我区现在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35%左右)。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运行管理,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提升人们的节水意识。推广现代化的新型灌溉技术,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还可以提高灌溉质量。(2)提高农业收益。农业种植受到气候影响较大,灾害性天气频发会导致农产品产量无法得到保障,严重限制了农民经济收益的增加。完善农村的水利灌溉设施,指导农民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灌溉,是提高农业收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为了减少浪费,还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灌溉用水进行调控,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作物的用水量制定合理的水费收取标准,在减少农民用水支出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农业收益和科学灌溉的意识[1]。(3)维护用水秩序。受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农业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农田水利灌溉运行管理过程中,水利管理部门要通过合理的水资源分配和统一的调控来维护用水秩序。避免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不良竞争现象。比如在灌溉需求量较大的季节,可调配的水资源有限,就必须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分配,先保重点、难点,不能一味遵循平均分配的方式。

2农田水利灌溉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灌溉渠道老化,配套的水利设施不完善。我区的农田灌溉渠道在长期的灌溉过程中,受到水力冲刷和自然环境的侵蚀,出现严重的老化问题,垮塌损毁严重,已经难以满足目前的灌溉需求,灌溉质量也严重下降。而配套的水利设施(如启闭机等)因为长时间的运行不但故障频繁,而传统的灌溉设备(提灌站水泵等)大都是50、60年代建造,也存在一定的磨损等应用缺陷,不但水资源耗费量大,灌溉效率也比较低,部分新型的现代化灌溉设施,也没有得到完善、应用,严重阻碍了农田水利灌溉工作的顺利开展[2]。(2)运行管理措施没能有效落实。近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了我区部分的农田灌溉体系和相应的配套设施,但是在后期却缺乏相应的维护机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水利部门制定的维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形同虚设。对于一些等重点项目水利设施,必须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维护经费计划,保证正常的运行,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修理,这样不仅影响正常的灌溉,还会导致维修成本的增加。(3)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缺乏是农田水利灌溉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在枯水季节,现有的水资源数量根本无法满足灌溉需求。如果遇到自然天气灾害,导致年降水量减少,那么更会给当期带来极大的用水困难。水资源利用率低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农民的节约用水意识不强。农民想当然的认为用多少水是各个的自由,很少有人具备较强的节水意识;二是因为不科学的灌溉方式,即使是2000年左右已完工“田园化”等节水项目工程,目前采用的灌溉方式仍然是浇灌,而不是新型的灌溉技术。这就需要在运行管理中进一步加强节水宣传工作,并推广新型喷灌和滴灌技术。(4)运行管理主体不明确。在实际的农田水利灌溉运行管理中,大部分使用的仍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灌溉工程产权不明晰、管理主体不明确,导致出现很多工程无人管理的问题,工程功能低下。一些公益性和盈利性经营之间的界限划分也不是很明确,使其市场角色定位有误,极大的阻碍了水利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农田水利灌溉的运行管理措施

(1)进一步扩大资金投入,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鉴于完善我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需投入的资金较大,如果仅仅依靠财政支出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也会造成非常大的财政压力。因此,各级政府应倡导全社会办水利,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倡谁投资谁受益,建立多渠道、多主体以及多形式的融资机制。同时,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利用水利资金,先解决葡萄园区、柚子园区等重点农业区的水利系统,然后再解决水利灌溉系统损坏率较大的地区,最后在一步一步全面完善我区的水利配套设施和灌溉渠道[3]。(2)明确管理主体,完善农田水利灌溉运行管理制度体系。目前我区的农田水利灌溉建设项目众多,有“小农水”,“维修养护”“血防”工程等项目,分布范围比较广,牵涉到的工作环节也比较复杂,为了提高运行管理的有效性,要将水务局、农业局、乡(镇)、村社等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细化、量化,制定明确的管理文件,将每个管理区都划分给固定的部门或者小组进行管理,避免出现管理主体不明确、职责划分模糊、互相推卸责任等问题。同时,对于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要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普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每个区域制定一个灌溉系统档案,方便后期进行查询。将公益性经营和营利性经营的界限进行明确划分,根据管理性质对管理人员制定奖惩制、考核制、考勤值班制等,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4]。(3)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推广新型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进行农田灌溉运行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要解决农民节约用水意识不高的问题,利用媒体广播或者口头宣传、发放传单等方式,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对于不良用水现象,制定惩罚措施。其次,大力推广新型灌溉技术。改变农民传统的漫灌方式,普及喷灌和滴灌的应用优势,并帮助农民掌握具体的应用技术。最后,对于新型灌溉技术执行较好的农业区,给予优先用水奖励。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加强农田水利灌溉运行管理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我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还能够规范用水秩序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但是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区普遍存在的运行管理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节水意识,推广节约性灌溉技术,并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同时,还要扩宽融资渠道,有计划、分层次的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

作者:杨晓梅 单位:眉山市彭山区西山水利工程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曾远东.浅谈农田水利灌溉运行管理的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5,(16):21.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4

在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中,水利灌溉越来越得到重视。水利灌溉也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占中国总体经济发展的比重越来越大,相关的资金投入也在逐渐加大。大工程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水利工程,在总体发展上促进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速度快速向前发展,所以农业灌区更应该重视并保障其灌溉率。并且在灌溉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对地区生产水平提高或者其他方面有重要作用,如公正、民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程序过程也更加透明化,秩序也趋向规范化,相应减少了以前不合理利用的弊端和问题,缓和了用水矛盾,减少了用水纠纷。

2在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2.1水库建设质量不合格,而且水库数量过多

水库在整个农田水利灌溉系统中起到储水蓄水留存水量的重要地位,各地都有。但是在我国许多地方存在大量不符合标准水库,无论是在水库设计和水库建筑质量方面有很多漏洞和瑕疵,这些都是很严重的问题。当然在农田灌溉时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在汛期来临时,由于质量问题难以抗洪给对农田造成巨大损失。

2.2水利灌溉工程的渠道年久失修造成淤积严重问题

农田水利灌溉的渠道一般都是土质渠道,就是就地挖掘,长时间水的冲刷使用加上雨水侵蚀就会造成许多渠道发生堵塞问题,一旦堵塞形成的泥土淤积会不断增加,多次积压之后必会导致多条灌溉渠道发生不同程度的堵塞,严重影响出水量和农田灌溉。究其以上问题,均是由建设不当或长久失修未加强管理所致,灌溉渠道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一部分,深深影响着农田效益的发展,更应该给予重视。

2.3农田水利灌溉资金不到位,引起效益不高的问题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每年平均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但经济和人口在逐渐上升,造成水资源紧张。部分地区水利灌溉工程的储水量严重不足,再加之水污染状况更加严重影响农田水利灌溉。另外,水库的水管单位地处偏远,地理位置交通不便,例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地理环境不佳,再加之气候常年干旱,其水量本来就不多,这样水就更加显得尤为重要。在政策支持上,虽然有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举措,但是结合国情,我国的体制改革总体缓慢,资金收取与投资均不到位,给当地带来很多的不便。

2.4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不太健全,改革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我国的灌溉管理制度之前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好处但也有弊端。计划经济式管理方式主要在常规防汛度汛、抗旱、收缴水费、工程安全管理方面比较有优势,但是在现如今的发展背景下没有创新和突破就是最大的问题。在日趋科学化的当今社会,管理体制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因为之前的灌溉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已经不适应当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制度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还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力度

3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发展的对策

3.1提高思想认识,要有“灌溉管理”的概念

水利灌溉管理单位要在思想上要逐渐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要有“灌溉管理”的概念。水资源紧张的局势下要树立节水理念,同时要加强其科学管理、科学调度,做好科学合理用水,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水资源。

3.2完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用水秩序

在灌溉管理制度方面,为了避免用水冲突,各个地区以及农村都必须要做好水利灌溉管理工作,逐渐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只有保证制度合理,才能方便大家使用,也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地利用好水资源。因此要积极建立健全用水秩序,保证用水方面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要维持优良的用水规律和秩序,只有人人在遵守制度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大限度地发挥出用水的效用,因此需要我国有关部门例如水利局等部门,在整体上要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更加规划,规划中要注重科学合理、系统化。

3.3制定相应的策略,从科学中获得收益

制定策略要科学合理,经过实践的发展就要真正的融入到大众中、融入到社会中去。农业水利灌溉制度科学合理,必定会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改变之前的计划经济式管理,大力进行改革,并且不断完善我国水费计收工作,避免了一些收费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农民遵守用水秩序后,有利于大幅度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水利灌溉管理在“用水透明化,精耕细作、节约用水、结构调整”这4个方面作用显著,对用水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4在体制和机制管理方面需要加大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与完善水利灌溉管理体制,这一举措将是整个农业实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深入改革水利灌溉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机制,十分有利于水利灌溉整体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水利灌溉管理单位的体制改革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并且要将水源经济收益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其正常的经费开支,从而保证水利灌溉管理单位的正常运行。

4结语

农业和国家民生息息相关,农业发展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更多涉及到了另一方面——民生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对策研究。现实中,农业水利灌溉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例如灌溉技术水平不高、管理制度不够合理等,因此只有社会各方面给予一定的重视和关注,深刻认识到农业灌溉技术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最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作者:马晓军 单位:吴忠市利通区水务局郭家桥水务站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5

1构建农田灌溉的科学管理模式

以往农田灌溉的管理总是出现很多的问题,这可能与我们的通病———“重建轻管”有关。为了可以清楚地明白当前在农田灌溉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追本溯源,查找出现问题的关键在哪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重视农田灌溉的管理,当然这种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科学的管理决策在实际的工作决断中日益充当重要的作用,但是科学的管理方式也是依据不同的阶段而言的,比如在刚开始就是初级阶段则是要求我们的管理方式更多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而这对于公司来说是很关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期乃至后期仍然如此,比如王存立就论述了中期阶段的管理方式,这种中期方式为开放式的管理方式,这个时期比较重视的是放权问题,给员工足够的权利去做好自己的业务动作。后期的管理方式则是更集中于目标管理方式,这种目标管理方式更多的是集中在一种愿景模式,这种愿景模式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农田灌溉的科学管理模式的效率,又兼顾了农田灌溉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不局限于固定的管理模式,当然这种不局限与固定模式的管理方法在本质上来说是科学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对于整个农田灌溉来说是很重要的也是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管理方法,秉持着多变的但是稳定的理念模式的农田灌溉方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农田水利灌溉制度的完善

农田水利灌溉制度的完善是建立在农田灌溉的实践基础之上的,这种实践不仅仅强调获取巨大的经验,更多的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农田水利灌溉的问题所在,然后对问题进行细致的总结之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水利灌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农田水利灌溉的同时其实是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但是这是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但是是不是说在水资源相对比较多的情况下的灌溉就可以浪费,这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实际上在农田水利灌溉中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农民的意识或者说节约的意识不足,这就要求政府需要进行大力的宣传教育节水意识,水资源本身的匮乏就要求对水资源充分地节约,不要浪费,这是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农田的水利灌溉制度上,节约用水仍然是比较关键的一环,应当引起重视。还有就是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农田水利灌溉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因此所涉及的资金投入是可想而知的,其资金的主要投入来自两个部分,中央地方政府的大幅度的投入,还有就是来自民间的资金投入,但是民间的资金的投入确实很少,这就不得不依靠政府的大规模投资,政府本身担负的负担太重使得在对民生的投入相对减少,因此如何减少负担,特别是政府的负担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掘民间资本,但是民间资本的投入更是需要政府的政策指向,政策上面的照顾是比较重要的导向。农田水利灌溉的政府导向就是为民间资本对于农田灌溉的投入增加积极因素,特别是“十”以来,对于水利建设的投入要求更是如此,其中比较好的方式莫过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政府的负担,同时可以增加对民间资金的引入,这样可以有效的使得市场与政府相互结合,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充分结合起来,这样更大的可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的实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公益性的水利设施。所谓公益性的水利设施就是更多的来自民间的资本的捐助,对于民间资本的引入应当更加注重监管措施的实行,如何加大监管力度,增强监管的透明度都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无论是构建农田灌溉的科学模式还是完善农田灌溉模式,都是立足于管理上去构建新的农田灌溉方式,这种管理模式的改进对于完善我国农田管理模式来说具有可以借鉴的地方,特别是科学管理的理念的引入对于当前我国的农田灌溉来说更是如此。

作者:刘龙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大湖湾水管所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6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水利灌溉的管理模式仍然是以前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除了工程安全管理、防汛度汛、抗旱、收缴水费等,也没有其他方面的创新发展,未形成健全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每一个工程建设完成以后,管理部门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而是继续使用陈旧的管理制度,没有将水利经济与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

2.2灌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从目前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来看,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每个水利灌溉管理机构没有自,每个单位的收入只能靠库区灌溉收取水费,这样就给水资源浪费留了缺口。为了多收取水费,大幅度鼓励农民多用水,这样将最终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水价的失衡,它在节约用水上不能够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使得浪费愈加严重。

2.3费用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费用大幅度提高,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科学、不合理,导致灌溉收取费用偏低。同时,收取水费过程中效率不高,部分灌区费用不能及时收取,甚至拖欠,少数灌区的费用被挪用,严重制约了水利灌溉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灌区管理人员的工资不均衡,导致灌区人员涣散,严重制约了水利灌溉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3、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发展的对策

3.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水利灌溉管理单位要在思想上不断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水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稳定的重要战略资源,必须在管理过程中牢固树立明确的节水观念,要加强科学管理、科学调度,尊重自然规律,要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和谐用水。同时,应推行合理用水,牢固树立“科学治水,人皆有责”的思想观念,不断完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建设的目标,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用水的保障体系。

3.2完善农田建设水利灌溉管理制度

可以说,农田水利灌溉直接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生产,对国民经济效益增收的作用越来越大。从维持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角度看,对农业建设实施规模化、集约化方案,能加快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而本地区水资源短缺、干旱缺水问题的日趋严重,对于本地区水利灌溉产生了制约作用,导致工农业争水、用水户之间争水矛盾日益剧烈。鉴于这些,农村低于必须要做好水利灌溉管理,充分利用好水资源。其获得利益表现为:

一是节约用水,提高效率。对农业发展进行灌溉管理后,能够结合相关的收费制度来管理水资源利用。让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中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农民实施多用水就得多交钱的方案能彻底的增强他们的节水意识。由此一来,通过节约用水能够对农业现代化种植协调运作,维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7

    1.12010年西南的云南省、贵州省、广西省、四川省和重庆市5省市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耕地受旱面积593.93 万hm2,占全国旱灾面积的76%,其中作物受旱469.40万hm2,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24.53万hm2 ; 1770万人、132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面对如此严峻的农业发展形势,我们必须要对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管理进行重新思考和规划。

    1.2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工程建设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21世纪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这个基础只能加强不能动摇。农业在西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在西部大开发发展过程中农业发展是重要的推动力,完善西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将为农业增产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提供根本保障。

    1.3是西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国家政策的原因,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给社会维稳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西部地区的群体性事件表现出多发性和易发性的特点。农田水利落后、农村生产条件差、生活水平低促使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在增加大城市人口压力的同时,更是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发展力量。此外,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域,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的完善将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为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青海省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农村牧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受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省农村牧区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草原退化、沙化日趋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严重,防洪安全存在隐患;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和农药的过量使用等,使农村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2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东部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依然存在;柴达木盆地工业发展区工程性缺水日益凸显;环湖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天然生态屏障正在逐步丧失;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以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不足。因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2.3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行业法制意识淡薄

    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被侵权或水事纠纷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部门不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办事, 我行我素。

    2.4灌溉工程管理费用不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费用也在不断的增加,然而,农田灌溉中水费收费标准定得过低,并且水费收取成功率也不高,特别是有些地方还存在拖欠、截留、挪用灌溉水费的情况,这些现象对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当农田灌溉水费收入不高时,灌溉工程管理容易长期处于负债运行,管理人员工资难以保障,管理队伍涣散,致使不少渠系出现失修失管的现象。

    3青海省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策略

    近几年来, 青海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与兄弟省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在高原独特的生态条件下, 我们发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做法有四条:

    3.1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农村水利工作重点

    将每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与各市县目标考核挂钩, 将该项工作列入各市县年终主要目标之一进行考核。各市县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 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抓, 认真分配任务, 层层建立责任制, 层层抓落实, 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3.2发展节水灌溉,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青海穷在水上, 苦在水上, 发展的希望也在水上。我省的农业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 在抓好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 以渠道硬化防渗为中心, 搞好现有水利设施的改造、配套、挖潜和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 积极推广灌溉工程、先进节灌技术和水价控制相配套的节灌制度, 前方百计节约用水户并集中财力、物力修准小涝池、小塘坝等微型工程, 积极推广喷灌、滴灌、食灌等微滋技术, 使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3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明晰所有权, 放开建设权, 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统一规划的条件下, 鼓励农民以合作制、股份制以及个体投资等多种形式自建、自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 鼓励私营实体或个人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 获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营权。要做好界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主体的工作, 明确职责权限,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允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3.4坚持不懈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8

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对水利灌溉的利用率,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利灌溉的利用率,进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2、在农田灌溉的区域内,结合当的农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等实际情况,不但能够选择更合适的相关设备和管理措施,进而降低农田水利灌溉的成本、增强农田水利灌溉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为当地的实际规划提供支持。

二、我国当前农田水利灌溉的现状

(二)灌溉渠道老化,水利设施破损严重

在农田水利灌溉系统中,农田灌溉渠道,水利设施,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并在灌溉用水与雨水的冲刷和侵蚀下,导致渠道老化,水利设施损坏严重,甚至出现淤积、堵塞的问题,造成农田灌溉渠道的不通畅。但是在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管理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渠道护理、维修工作。阻碍了水利灌溉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会造成系统的瘫痪,进而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发展。

(三)水资源的短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的用水量都在增加,而近年来的降雨量却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以及在工业、农业的生产用水中,对水资源的污染也较为严重,都是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不仅对工业、农业的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四)农田水利灌溉用水利益率偏低

在农田水利灌溉系统中,水库多处于偏远的位置,交通十分不便。就导致了农田灌溉系统的造价成本比较高。而政府对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率偏低。

(五)农村水利管理队伍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在目前的水利管理队伍中虽实现了每个行政村配有专业的水利管理人员,但其专业素养不足,缺乏丰富的水利灌溉管理知识。未能做到,对村民实现有效的灌溉指导和服务。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缺位管理,导致水利工程损坏严重,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维护,防患于未然。

三、我国当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农田水利灌溉的起步较晚,再加上农田灌溉系统过于庞大等种种原因。在当前,我国的农业水利灌溉系统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中。除了在安全管理上有所突破,有效的避免了在水利灌溉系统中的安全隐患。但是,其他方面的管理模式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独立的相关制度。已不能有效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农业从业人员对水利灌溉工程的重视不够

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随着时代的改变、国家经济的转型等原因,大量的农民都选择外出打工,农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妇女、老人、小孩等。再加上农村干部多为土生土长本村村民,文化程度偏低,不仅缺乏对农业水利灌溉管理的经验,也缺乏专业的水利灌溉管理知识。故而不能正确的对农民的水利知识进行指导。而乡政府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部分乡政府干部都居住在县城,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农业灌溉工作基本是家家户户各自为政。各部门和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视,导致了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实施不能到位。

(三)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缺乏资金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系统的造价较高,而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资金投入。并且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系统的经济效益短期难以实现,常年处于亏损、入不敷出的状态。农田灌溉管理工作资金缺乏,就会导致水利灌溉管理人员的工资难以保障,进而出现缺乏专业人才、在岗人员消极怠工的情况;并且在农田水利灌溉系统中的维护、维修工作等都不能及时的开展,严重的影响了对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工作。

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改善当前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

对当前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模式进行改善,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除了继续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安全管理,在其他的管理内容上也必须形成规范化的制度。并结合市场经济,促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增益,并且进一步的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提升农业从业人员对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视程度

农田水利灌溉能够有效地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的效率,政府应积极的宣传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以此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并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工作,加深其对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管理的认识,并提高相关的工作能力,进而能做好指导工作。

(三)提升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

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专业能力:当前农村水利专员多为土生土长本村村民,文化程度偏低,不仅缺乏对农业水利灌溉管理的经验,也缺乏专业的水利灌溉管理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水利员的专业知识培养,以促进农田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综合素质:政府及农业从业人员对水利灌溉的不重视,导致了政府管理部门与基层管理人员在相关工作上难以开展。应加强相关的培训工作,以增加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并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管理效果加入考核和绩效中,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四)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资金投入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实践过程中,如果出现渠道淤积或者设备故障的情况,就需要对渠道和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能够顺利的运转。而保养与维护的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中央及各地政府的投入,往往资金量非常有限。再加上农村资金基础薄弱,就导致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维护和保养资金不足。而导致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不到位。因此,就需要加强中央、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并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健全基础水利灌溉设施,以及加强对水利灌溉设施的维护和保养。

五、结语

农业是立国之本,中国自古以来也是农业的大国。但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而在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水利。并且,由于起步较晚,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当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要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就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并降低对水资源的浪费。但是,当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现状中,仍有一些问题和不足。只有针对当前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措施,才能进一步的保证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提升农业的经济增益,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姚凌燕,高旭梅.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城市建筑,2014,04:162.

[2]张跟朋.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13.

[3]田金燕,赵红. 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7:213-215.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9

1.1农田水利灌溉的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农业环境的不断恶化,农田灌溉用水,资源越来越短缺。尤其是随着近些年重工业逐渐向农村地区转移,农村地区水源地污染现象愈发严重,这就导致农村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激化,农田水利灌溉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当前农田水利灌溉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三点:①强化节水灌溉意识,在满足农业基础用水要求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大力使用节水设备、推广节水技术来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②明确农田水利灌溉的目的,将其与农村地区发展规划系统地联系起来,实现对农村地区发展规划资源的高效利用;③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不断优化农村水资源的配置,全面发掘出水资源的使用效能,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实现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发展。

1.2农田水利灌溉的意义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没有充足的水资源保障,农业经济很难长效发展的。尤其是在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当前社会,更是将保障粮食生产高产稳产与农业产业化优化调整作为农村重点工作来做,因此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提升农田水利灌溉高效用水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些年我国粗放型经济的影响下,农村地区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缺水对于农业生产制约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进行农田水利灌溉高效管理,全面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这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两方面的意义:①推动农田水利灌溉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实现农业用水的高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用水成本,尤其通过明确水费计收制度,让农民对于自己用水情况能够一清二楚,从而有效避免了用水中的"暗箱操作",保证了农民的经济利益;②通过强化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大力推广节水设备以及节水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不到位

当前在农村经济体制中并没有将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进行独立运作,仍将其置于政府的行政约束管理下,使得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处处受到约束。而作为农田水利灌溉主要部门-各级水利部门仍旧受到计划经济的制约,其主要工作任务仍旧集中在防洪、抗旱、灌溉工程看管及水费收缴等传统项目中,没有真正将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当做一项系统工作来做,也没有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仍旧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开展水利工作。当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信息化建设缺失,不能够根据农业生产环境变化灵活调整工作计划以及工作任务,同时当前水利管理对于广大农民信息化公开程度较低,很多农民不了解或者是根本不知道相关的农田水利灌溉信息。

2.2广大干群对于水利灌溉工程积极性普遍偏低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再加上很多农作物生长周期都较长,因此大部分农民往往选择在农作物生长时期进城务工,待农作物成熟时才返乡开展农业活动。很多农民往往是将农作物种下就任其自由生长,对于水利灌溉工程明显缺乏足够的兴趣。而当前的农村地区村干部往往都是缺乏农业生产经验的大中专毕业生,农业生产技能的缺乏导致其不能够有效地开展各项农业指导活动。而多数乡镇及以上领导干部往往很少亲临农村生产一线,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2.3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经费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较城市要差很多,因此其在农田水利灌溉经费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尽管近些年国家加大对于农村灌溉工程水利补贴力度,但是由于水利部门降低了农田水利灌溉的水费收费标准,导致了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经费连年亏空,远远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甚至于很多地方的水利灌溉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发放都存在较大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性,导致其很难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中。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水利灌溉维护资金,很多水利灌溉设备都是处于带病工作,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灌溉工程的质量。

3.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对策

3.1改革和完善管理信息化运行体制

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信息宣传力度,强化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向农户讲解农田水利灌溉的模式、灌溉管理的过程、灌溉管理的长期效果等知识,增强农户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辨识度,提高农户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积极性。准确把握和衡量各地区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为正确指导各地区推进信息化、提高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效果提供依据。以水利灌溉管理信息化评价为基础, 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灌溉管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工作机制, 从宏观上评价水利灌溉管理运行现状, 检测农田水利灌溉的变化趋势,在信息平台上及时准确以及更新农田水利灌溉信息,就农民关系的问题进行实时解答。努力满足广大农民多方面多层次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深化现有的农村地区体制改革,加大对于农村农田水利灌溉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入,健全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做到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实施和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

3.2强化农田水利灌溉高效管理基础建设

不断创新现有的工作机制,围绕农民关心的农田水利灌溉问题成立农田水利灌溉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加大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深入一线为广大农民提供农田水利灌溉服务。紧密围绕农田水利灌溉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以及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将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率作为衡量政府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成绩斐然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对于工作毫无进展的则要予以惩戒。农田水利灌溉服务人员素质对于农田水利灌溉站基层农田水利灌溉服务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新形势下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发展,重要的还是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服务队伍的履职能力。加强农田水利灌溉服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其办事能力,保证开展农田水利灌溉服务时能够充分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3.3实现水利灌溉管理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为了保证水利灌溉管理资金供应充足,国家应该进一步优化农村灌溉设施建设的投资结构,积极引进专业农业生产经营机构,从而实现水利灌溉管理商业化运作。各级政府在加大农村水利灌溉工程资金下拨以及积极出台优惠政策的同时,积极成立水利管理委员会,并且授予其相应的经济权利,使其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水利管理商业化运作。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于水费征收管理,明令禁止各级水利部门拖欠、截留、挪用农田灌溉水费,从而有效提升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经费的充足供应。

4.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10

一、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运维、管理状况解析

(一)有关制度不完善

以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运维、管理情况来说,有关制度的不完善为灌溉工程带去了诸多困扰。农田水利灌溉运维制度能够引导有关人士合理布局、科学建设,其在水利灌溉运维管理中的关键性不言自明。

但是,以某区域为例,其农田水利灌溉技术较为滞后,特别是中小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并未设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平日的运维以及管理更是无从谈起。这类状况致使该区域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真实功能无法发挥。

(二)主体责任与权利划分不清晰

每一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都会产生职责主体,其不但要管理灌溉工程,还需要对运维管理方面进行策划。但是,由于上文提及的区域灌溉之后,并且大多数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认为修建第一、运管第二,所以灌溉工程主体责任与权利划分不清晰。这类状况的出现,对水利灌溉工程来说显然是逃避责任。

(三)种植计划不合理

依照某区域的气温环境、土壤情况、水量等自然元素的特征,该区域最佳的种植农作物是棉花以及玉米,这亦是该区域对外营销的重要种植物。

但是,因为大部分的土地管辖权隶属农务人员,因此,棉花以及玉米的种植往往未能进行科学的设计;东家种玉米,西家种棉花。这类种植设计的不合理让农田灌溉变得困难,对水利灌溉工程的运维管理也带去了不小的难度。

(四)农务人员意识不强

在农作物生产的阶段,农民极为关切的只是田地的收成。在一些农务人员眼里,只要保证水分的充足农作物的生长就不会遇到阻碍,在此类意识的作用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运维与管理工作就相对地成为了“异类”,农务人员会对其产生抵触情绪。

这是由于农务人员目光不够长远,认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运维管理妨碍了自身的权益。所以,应引导其摆正心态,让农田灌溉技术得以顺利应用。

二、农田灌溉工程运维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制度构建力度

要让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运维管理工作走上正轨,就必须完善有关农业灌溉的制度。完善的制度能够确保对有关工作者形成制约,对具体工程能够起到合理指导的作用。

对一些管理部门匮乏的中小规模的工程,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与运维团队,从本质上确保灌溉渠道工程的影响力。

(二)明确职责主体

不管什么工程,始终有职责主体,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农业工程的其中一种,那么其职责主体就是工程的参建方以及使用方。而要确保水利灌溉工程提升农作物亩产、推动农业各方职责的明朗化,就需要明确主体的职责,让灌溉工程做到职权明晰。

(三)合理设计种植模式

尽管,在农田种植的阶段,田地归属权是农务人员的,然而为了确保水利灌溉工程的功能的完全实现,要对农田种植实施合理、有效的设计,以达到合理种植的目标。此项功能的实现不但能够拉动农业灌溉技术的飞跃,更能够保障农务人员的增产增收,并提高经济效益。

而其中一种种植技术喷灌种植技术能够让水的使用率攀升到80%。其取缔田埂、畦埂和农毛渠,节约田地资源,增产增收。另外,没有必要平整土地,建设田地内的农毛渠并打梗,不仅改变了以往农业灌溉费时费力的情况,并且有助于水利工程的大面积作业。喷灌每亩设施投入资金是100-300元,而我国生产的小规模喷灌机每部只花费几千块,每亩投资不多,受到农务人员欢迎。

(四)提升农务人员运维管理意识,加大投入

虽然技术人员能够对农田进行合理设计与推介,然而农务人员是农作物种植的主体,其对种植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所以,要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运维与管理质量,就需要对农务人员进行动员;让其了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运维管理的关键性;让其依照高效率、高标准对灌溉工程实施运维和管理。

而加大投入力度方面,首先,应确保建筑成本,规避由于投资受阻影响到运维管理的全局;其次,应预留一部分运维管理的成本,有效、体系化地管控资金,对多类分散的资金实施统筹管控;此外,我国国家机关要适当给与惠利、激励等等,让农务人员自发自愿地去做好运维、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运维与管理作业攸关工程效能的发挥,对一部分工程中产生的运维管理问题等应认真对待。保证农业生产的增收创收,让优质的灌溉工程为农务人员服务,从而拉动农业领域的进步,在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节省水利资源。

参考文献:

[1]周文芳,查轩,黄少燕等.基于灰色 GM(1,1)模型的闽西红壤农田灌溉需水量预测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4,(3).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11

我们国家的水资源使用率不是很高,浪费问题很常见。所以,要秉承科学发展理念,积极开展节水工作,创建节水社会,切实提升用水效率,确保资源持续使用,确保人和水环境的和谐共存。具体来讲,我们要将节水灌溉当成是发展的目标,积极布局、合理调配,通过使用节水技术,提升农村区域的经济效益,改善群众的生活状态。

1 为何要开展农田水利灌溉设备管理工作

第一,减轻广大群众的生活压力,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强化水利管理力度,运用市场运行规则,为广大群众建立综合化的收费体系,防止多次收费现象发生,避免缴费不当,或是克扣等问题出现,降低繁琐步骤,确保广大群众能够用上放心水,真正的从农业中获取利润,减轻经济压力,最终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第二,节省水资源,提升使用率。借助水分计收体系,完善灌溉管理力度,借助市场之力,以用水量为标杆开展缴费活动,这样能够很好的节省水资源。第三,设置恰当的用水制度,强化管控力度。强化灌溉管理的力度,可以确保用水活动有序,防止因为用水而产生矛盾。为了避免矛盾加剧,使得广大的群众能够从繁琐的纠纷之中解放,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活动里。

2 当前农业灌溉管理工作面对的不利现象

2.1 政事未能有效分隔

当前的管理体制还是过去的计划模式下的管理体系,水管机构的关键工作是防汛抗旱,管控项目,收取费用,未真正的将本身看成是市场主体,未借助经济措施和市场法规,合理的利用水资产,没有发展水利经济。除此之外,政府多部门管水,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多头管水,多头治水和公益性与经营机构未实行管养分离的现象严重存在。

2.2 管控制度设置不当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此时水利项目管理费用增加,因为制度设置不当,使得费用收取的过低。而且,在具体的收费的时候效率低下,一些区域未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取,有时候还拖欠,个别区域的费用被不当使用,导致区域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因为管控工作者的工资不一致,使得工作状态不佳,干扰到灌区的正常发展。

2.3 不关注基建设置

只有做好水利项目建设工作,才可以合理浇灌田地,才能够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才能够增加收益。我们国家在水利设施层面上花费的资金非常多,每年国家都非常重视此类投资,不过绝大多数的资金被用到了治理江河湖泊,或是那些大规模的水利项目上面了,几乎没有用到农田水利方面,而所在区域的政府机构出于自身的原因,也不想将太多的资金放到这上面。作为广大农户,他们的能力有限,无法靠着本身之力开展基建工作,这就导致当前现存的水利设施均是多年之前建设的,绝大多数早就老化了,而且也未得以合理的维护,此时就使得这些设施无法很好的发挥效益了,水库也被泥沙堵塞,渠道多被用以排放污物,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意义了。

2.4 配套工作不到位

很多小规模的水利项目所处的区域较为偏僻,比如山地区域,其所属的县区也较为贫困,经济能力不高,此时政府没有能力开展水利建设工作,自筹费用也无法落实到位,这就导致项目无法启动,加上山地区域本身建设难度就非常大,项目的主体建设好之后,此时就没有资金在建设配套项目了。目前还有很多的项目存在这类问题,导致工程的效益发挥不出来。

2.5 灌溉效益低下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每年的降雨量都不是很多,加上人口总数持续上升,水利项目的存水量过少,各个行业的需水量不断增加,水污染问题严重,导致农业以及广大群众的生活用水不断减少。除此之外,水利主管机构所在区域较为偏僻,体制革新速率太慢,费用收取不及时,时常面临收入无法应对付出的问题。

3 应对策略简述

3.1 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继续深入开展国有水利建设单位的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落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开支,中央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力度。进一步明确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将责任的承担落到实处,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水利设施管理模式,寻求建立多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本着节约用水、减少农民开支、有效灌溉的目的出发,实行水价改革与政府适当补贴并行的举措,从根本上为农民谋取利益。

3.2 注重人才的聘用

人才是水利事业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水里设施管理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水利人才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基层人才进行学习深造,以适应现阶段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学习,不断提职工个人的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的工作进行细化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成为自己业务的行家手里。水利灌溉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方法,同时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源泉。因此,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3.3 扩展有效灌溉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的扩展是提高我国农业产量的有效措施,但不能为了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破坏,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不能造成先开采后补救的局面。要根据全国的地区粮食的产能调查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都很充备的地区开发具有潜力的新灌区。

3.4 引进节约型灌溉技术

很多农村在开展灌溉活动的时候,都是使用漫灌措施,所谓的漫灌具体的说,就是直接地从源头地方挖掘沟渠,将水引入田地之中,假如渠道太长,输送渠道是土质的,就会导致严重的浪费现象。在资源非常短缺的时代,我们最好不要使用该种措施。为了节省资源,可以在植被的生长阶段使用比如滴灌或是喷灌之类的方法。

3.5 提高灌溉收益

对水利灌溉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后,能够保持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由此以来,则能够不断完善现代水费计收制度,防止了早期灌溉用水收费出现的问题,如:收费不齐、价格不清等。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保持了正常的用水秩序后,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农业价值。灌溉管理实现了用水透明局势,在节约用水、精耕细作、结构调整等方面作用显著。

4 结束语

高质量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不仅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效益,还能够明显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便于田间管理等。合理有效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农田灌溉质量,保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技术的推广,将会大幅度地提高陕西灌溉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陕西灌溉区域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相信,只有不断提高农田水利施工控制工程的预算水平,才能确保农村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田金燕,赵红.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7).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12

引言

国内农田项目大多是上个世纪建造的,为山区丘陵地区的社会经济前进、农田灌溉以及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不过,因为当时的很多技术以及设备都不成熟,所以建造的项目不先进、渠道体系不适宜、渠道没有内衬等,并且使用了很长时间,渠道塌陷、堵塞、渗透等情况都很严重,导致渠道系统的使用率很低,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能够灌溉的面积长时间以来都不符合策划规范,灌溉率不高,特别是末端灌溉区能够得到的水量很少,每到春季灌溉高峰期,或者干旱季节,不能保证水资源全部灌溉到田间,田间的地域面积不能每一块都获得水资源。严重妨碍、限制项目收益的开展以及水源的循环使用。

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基本要求及加强水利灌溉管理的意义

为了实现农田水利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农田水利灌溉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倡节约用水,使水资源充分得到应用,从而提高水的利用率、农业的生产率;第二,农田灌溉规划区域之间需相互协调,如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农业区等规划区域;第三,合理分配灌溉的水资源,从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第四,根据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确定灌溉的设备设施、建设方向及建设措施,从而用较少的投资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大农业的生产,实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应向规模化及集约化经营的模式发展。实现水利灌溉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经济得到保障。但由于近几年水资源短缺,用户争水矛盾日益激烈。因此,加强水利灌溉的管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1、基础薄弱,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无法发挥

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建造于上世纪50-70年代,很多工程在今天已经显现出年久失修、老化磨损的状态,再加上我国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比较多,很多农田水利在建设时标准低、配套差,造成使用时间长久之后质量病害严重。这样的问题导致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使用时无法发挥出工程基本的防水、抗旱、排涝作用,极大降低了水利工程的实用价值。尽管相关部门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改造措施对老化、失修工程做了整修,但整修、改造工作并未得到全面开展,一些中小型泵站的改造任务还未正式开始,规划中的贫困山区水源工程建设未得到真正落实,甚至于没有监理系统的防洪抗旱排涝体系,种种不足无不反映着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难题,反映着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难点。

2、水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农业用水效率较为低下

在自然水方面,我国不仅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还不均匀,与我国农业发展布局有着严重的错位,这为农业水资源利用埋下了巨大隐患。再加上我国化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大量污染,江河、湖泊的泥水含沙量比较高,并不能引入农田灌溉,所以导致我国农业用水矛盾更加突出。尽管我国在近年来提出了南水北调这一治水政策,并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水资源配置仍然存在问题,初步建立起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并不能充分满足水资源利用需求,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仍然比较低下。

3、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农田水利管护工作滞后

国内农田水利管护体制一直存在不完善问题,这对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养护等工作极其不利。体制不完善的主要表现为:管护主体不明确、产权不清楚、水费收取不合理、管护人才缺乏、水利科技力量落后、水利专业服务组织建设滞后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服务、管理能力偏低,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4、水利管理体制不顺

管理体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由于农田水利设施与管护涉及点多、面广、战线长,情况复杂,加剧了管理难度。其中管理体制不顺又是其重要因素之一。从农田水利管理体制上分析,过去大中型水库、干、支渠桥涵等设施由国家直接投入,但其施工大部分由当时公社组织灌区劳力无偿或是极少量补助完成,其日常维护与管理由水利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硬件维护费用一般由政府财政补助或是集体经济筹集,渠道清淤所发生的人工费用一般由村组集体承担,主要管理形式是通过组织灌区受益农户出义务工完成。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作为水利部门在乡镇的办事机构――水利站,同其他“七站八所”全部改制为“以钱养事”机制后,乡镇水利事业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三、解决农田灌溉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加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

由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运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设施及渠道故障等问题。进行农田灌溉设施、渠道的维护和保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主要是由中央、各级地方政府等财政部门投入的。由于财政支出的资金受到限制,而且财政支出的大部分资金需要利用在其他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上,导致了灌溉工程维护的资金严重不足。因此,应加大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间的相互协调,加大水利灌溉工程的投入资金比例。另外,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从而有效解决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资金不足的问题。

2、健全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

主要是中央政府部门加大对水利专项资金的补助力度,地方政府部门同样要扩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实际资金投入,从而引导农民自愿加入到水利建设的队伍当中。这样明确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由政府承担,农民的加入是基于自愿原则。政府要实行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树立对种粮的信心,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多劳多补的原则,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农民对修建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

3、重视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农田水利设备的建设,能够处理现存水利设备的老化、损坏问题,是替换老旧设备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要有计划的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要的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基地要先建设。增加对重点灾害区的整治,创建合理有效的灌溉系统,争取做到在干旱以及洪涝季节能够得到丰收的标准。

4、有效灌溉面积的扩展

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是提升国内农业生产量的根本方法,不过不能盲从的为了追求生产量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执行过程中要结合地区水源状况,不能先开采再整治修理。要按照国家收集的相关产量报告执行,在水土以及水源方面都比较充足优异的地方开拓新的灌溉区。

5、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

节水灌溉手段是在我国水源不足的实际情况下,提升对水资源的使用率。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以及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综合在一起,增加对节水设施的补贴,促进节水设备的普遍使用,把喷灌滴灌这些节水手段贯彻到每个区域,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最大程度的增加农民以及国家的利润收入。

6、采用农田水利灌溉的科学管理模式

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方法,从而提高灌溉工程的管理效益。通过加大乡政府及群众的农业生产科学灌溉意识,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如何科学的构建农田灌溉管理模式,针对不同农业生产发展阶段的企业,应构建不同的科学管理模式。如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农业生产企业,采用“以人为本”的灌溉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灌溉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而对于发展阶段的农业生产企业,采用过程式的管理模式,从而加强灌溉管理的制度建设。

结束语

对于现在水利设备的状况,一定要在新形式下掌握好水利设备建设的关键点,把水利设施建设当做我国基础设备建设的关键部分对待,将农田水利建设当做农村根本设备建设的关键工作,严格按照水资源管理机制,全力开展民生水利,促进国内农田水利灌溉行业走循环前进的道路,努力的开拓出一条适合中国农田水利灌溉的道路。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篇13

Keywords: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 [TV93]

1 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 我国水资源短缺, 农业是用水大户,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0%, 但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仅为 43%, 而发达国家达 80%。从建国 50 多年来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的发展进程分析, 科学技术与资金投入在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并非惟一因素。从 1949 年以来灌溉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投入建设的灌溉样板田、节水示范区、农业高产高效田等, 技术设备先进、资金投入比较充分、技术力量较强, 应该说各方面的条件是优越的。而为什么先进的技术不能落地生根, 不能推广与普及呢? 实践给出了答案: 灌区灌溉管理是实现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的基础与关键, 农业节水、农田灌溉高效用水单靠抓技术还远远不够, 还应健全工程管理体系, 完善管理设施和管理方法, 必须有节水法规规制和政策的指导, 同时还必须解决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的管理机制等相关问题, 建立起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农田灌溉管理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的发展, 稳定农业基础。

2 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影响与束缚, 灌区产权不清, 责任不明, 社会化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严重滞后, 缺乏技术监督, 灌区建设和管理没能同步推进, 市场机制中的供求、价格与竞争机制没有完全运用到灌溉管理中去。

( 1) 重建设、轻改革、轻管理的倾向仍然存在。1998 年长江洪水后, 水利部把改造大型灌区作为农村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出重点抓好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工作, 即着力进行灌区节水改造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 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水利部也重点组织、实施了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 共对 247 个大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为大中型灌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改革会触及一些部门、单位、一部分人的利益;长期形成的旧观念根深蒂固, 改革的难度很大, 相当多的地方领导和灌区领导仍是跑项目积极, 对改革缺乏信心, 不深入调查研究, 制定出的改革方案仍停留在 20 世纪 80年代的水平上; 就事论事的多, 触及深层的要害问题少, 有的还在做表面文章, 缺乏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

(2) 灌区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没有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缺乏必要的管理政策, 主要表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1)有的地方拍卖和承包过程不够公开; (2)有的地方对拍卖后的水价没有约束, 致使水价不尽合理, 农民有意见; (3) 有的购买者( 主要指渠道购买者, 下同) 将其视为私有财产;(4)没有建立群众对购买者的监督机制; (5)有的灌区存在着丢包袱,拿现钱的思想, 有短期行为;(6)有的购买者雇工进行渠道维修, 将维修费让农民分担等不合理现象。

( 3) 管理水平落后, 缺乏一定的标准。管理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确保技术规范的执行,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技术效益的发挥; 管理又直接与技术规范、标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至今为止, 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几乎是空白。

( 4) 虽然有一些节水政策, 但因监督实施不力,未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法规体系还须进一步完善; 再加上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机制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 也没有将这种投入机制量化, 并且用法律固定下来, 致使人们无法操作、无法检查。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