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实用13篇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1

(二)低碳经济对反倾销会计影响的作用机理 由于低碳经济是供给型经济,其发展路径具有明显的制度依赖。即约束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化制度框架的确立将促使经济的低碳转型。而会计准则作为制度层面的规范,可以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依赖,即低碳经济理念可以通过会计准则予以践行。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其中,利用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这一特性,通过会计准则的执行对反倾销会计活动进行规范。此外,为了保证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以及达到其预期的经济后果,还必需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种依赖制度。应该注意的是,低碳经济对反倾销会计的作用是基于相互作用基础上的循环作用。利用会计准则对低碳经济理念进行践行,可以推进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反倾销会计具有反作用,将促进反倾销会计的发展;而反倾销会计的发展有助于低碳经济理念的践行,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反倾销会计的影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对反倾销会计的影响现状 目前,低碳经济对反倾销会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予以践行的,在现行会计准则中融入了低碳经济理念。在反倾销应对中,针对低碳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会计举证时,主要是从体现低碳经济理念的会计准则的五个主要方面着手:(1)会计目标的定位。会计目标采用了受托责任观,且将受托责任的范围扩展至整个社会层面,企业需对整个社会履行环保责任。(2)会计要素确认条件。在资产确认时,兼顾考虑了经济资源创造价值的非直接性。即允许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却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或者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的经济资源确认为资产。比如,允许不直接带来经济利益的环保设备确认为企业的固定资产。(3)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企业需在附注中披露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社区的贡献、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信息。(4)固定资产预计处置费用。企业应将为承担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发生的支出确认为预计处置费用,同时增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5)企业承担矿区废弃处置义务。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将企业承担矿区的废弃处置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并相应增加井及相关设施的账面价值。不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在废弃时发生的拆卸、搬移、场地清理等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 包括:(1)未充分意识到通过利用会计准则践行低碳经济理念应对反倾销的有效性。目前,无论是会计准则制定者还是执行者均未充分认识到通过利用会计准则践行低碳理念以应对反倾销的有效性,未在反倾销会计中充分体现这种理念,因而未能通过使用这种方式来增强企业进行会计举证及应对反倾销的能力。(2)低碳经济理念在反倾销会计中的涉入范围较小。目前,低碳经济理念只是在会计准则的某些方面进行了体现,而且是一种附带产物。即为了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必要性而进行的会计准则的某些相关规定,附带体现了低碳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理念只是较浅程度的涉入到反倾销会计系统,尚不全面和深入,未使得低碳经济理念在反倾销会计系统里面得以充分践行,未能通过更好的践行低碳经济理念而增强企业应对反倾销的能力。(3)低碳经济背景下基于反倾销应对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不完善。低碳经济理念的有效践行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我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基于反倾销应对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尚不完善,并没有围绕低碳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专设一些基于反倾销应对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应对反倾销能力的提升。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理论结构与实务问题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理论结构 包括:(1)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的会计目标。发展低碳经济,与其相关的碳排放、交易及鉴证等的会计问题势必需要纳入到会计核算范围。经济发展模式、会计核算范围的变化,势必会对反倾销会计的目标造成影响。目前,现行反倾销会计目标同时体现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观点,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更应注重“受托责任观”,受托者不仅需对资源或资产的所有者履行受托责任,还需要履行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因此,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除了需实现传统的目标外,还需增加一具体目标。即提供与低碳会计问题相关的会计信息,反映受托者低碳责任履行情况,以满足反倾销应对时会计举证的需要。(2)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的会计假设。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反倾销会计假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和货币计量这两个假设上。一是会计主体假设。由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催生一些新的会计问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在确定会计主体时,也应将新生的低碳会计问题纳入其核算范围,而且还应当考虑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相联系的低碳会计事项。二是货币计量假设。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需将低碳经济相关的会计事项纳入其核算范围,作为进行会计举证的信息来源。然而由于碳排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低碳经济相关的会计问题的计量可能需要较高的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其计量结果的可靠性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做到可靠地计量低碳经济相关的会计事项将是反倾销会计面临的一大难题。(3)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反倾销会计除了具有传统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之外,还具有合法性和预警性两大特殊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变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需要修正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由于低碳经济具有的公共物品特性,使得该经济模式发展需要法律规制,将低碳经济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进行调整。因此,在低碳经济模式下,提供反倾销会计相关信息时也应处于低碳相关的法律框架的约束之中。除了提供反倾销预警信息外,还需要提供关于低碳环保等方面的预警信息。在日常提供反倾销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适时提供特定主体碳排放情况、产品碳含量情况、环境法规执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能源消耗情况等相关的指标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从而从防范碳壁垒的角度规避反倾销。二是新增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专门性。利用碳壁垒发起反倾销是利用反倾销进行贸易保护的手段之一,反倾销会计中提供低碳会计相关的会计信息,是具有特定目的的专门性信息,主要是用于进行反倾销应对的会计举证。在提供碳会计信息时,要统筹考虑特定主体内外部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围绕反倾销会计的目标,提供专门性的会计信息。(4)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的会计职能。反倾销会计的目的是为反倾销诉讼提供会计支持。传统的反倾销会计的职能是会计调查、会计监测、会计规避、会计提起及诉讼协助等。即从会计方面为反倾销诉讼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提供胜诉的会计环境。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还具有从低碳会计信息角度进行会计监测、会计规避的功能。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的会计职能并未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只是会计监测职能、会计规避职能的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牵涉到了低碳经济层面。(5)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的财务报告。传统的反倾销会计主要披露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外国产品在进口国倾销情况、正常价值的确定方法、倾销幅度的估算、损害与倾销的因果关系等方面的信息。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由于低碳会计问题也是反倾销会计的核算内容之一,也需要对低碳会计问题的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基于应对反倾销的目的,需要披露的低碳会计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低碳会计核算信息的披露。即通过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形成的关于低碳经济会计问题的财务信息。比如环保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含碳产品的价值;含碳产品的销售收入;含碳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环保设备的维护费用;环保研发支出等。二是关于低碳会计监督信息的披露。即可以通过会计监督方法进行监督的信息的披露。比如碳排放情况、存货的含碳比、环保法规执行情况、企业环境质量情况、企业对环保做出的环保承诺、低碳绩效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三是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进出口企业可以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基于服务于反倾销应对的目的,对一些相关的、真实的内容进行披露。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实务问题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关于反倾销会计的一些会计实务问题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的好坏对反倾销应对起着重要作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是确定产品倾销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是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中的最关键环节。传统的反倾销会计主要从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协调方面来进行基于反倾销应对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由于环境会计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会计手段,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范围已成为一种必需。事实上,我国频频遭受反倾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涉案产品未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产品成本核算范围。由于涉案产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未考虑环境成本,没有将污水处理费、环境污染治理费、环保设备支出等记入相关的产品成本中去,这样就造成了出口产品成本较低,出口价格也较低,进而增加了被发起反倾销的可能性。因此,科学的量化环境污染成本,合理的分配至出口产品成本中去是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反倾销应对的重要会计工作。(2)固定资产业务核算。固定资产折旧一直是国外对我国发起反倾销时所提的缘由之一。现行准则规定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弃置费用的金额较大时,应当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原价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这一规定不仅践行了低碳经济理念,而且有利于正确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避免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偏低,从而保证避免我国产品成本偏低,增强了我国产品成本资料的举证价值。但是,在确定预计处置费用,需要用到现值计量属性,而现值计量属性的缺陷是主观性强,会影响计量结果的可靠性,而计量结果的不可靠性则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的成本,并最终影响到企业产品成本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计量结果的不可靠性也可能成为国外发起反倾销的借口。因此,企业必须尽可能可靠的计量固定资产的预计处置费用,在践行低碳经济理念的前提下,更好的增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资料的举证价值。(3)职工薪酬业务核算。我国现行《职工薪酬》准则的国际等效趋同对反倾销应对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此只从低碳经济背景角度分析职工薪酬业务对反倾销会计相关实务问题的影响。原会计准则将研发人员的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即研发人员的薪酬状况会影响到企业的当期利润,基于目标利润目的的考虑,可能会制约企业的研发投入。而现行《职工薪酬》准则允许研发人员职工薪酬在符合相应条件下可予以资本化,该规定可有效解决研发人员薪酬与企业利润目标之间的矛盾,调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由于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研发支出的可予以资本化为企业引进和激励技术创新人才减少财务障碍,这将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若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因此,职工薪酬通过计入无形资产成本、无形资产再通过摊销计入产品成本,职工薪酬从该角度对产品成本的核算造成了影响。对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职工薪酬的正确确认和计量,会使产品成本相关财务资料更具可比性,成本数据举证价值得到提高。但是,职工薪酬是否计入无形资产成本需要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观性极强。若不能对此进行准确计量,可能会影响到产品成本核算资料的正确性,影响到产品成本核算资料的举证价值。(4)低碳会计问题核算。为了有效的应对反倾销,增加反倾销会计举证能力以及会计证据的可信度及说服力,还需要对一些纳入反倾销会计的低碳会计问题进行核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碳素燃料消耗量、碳排放量的反映。可以设置“碳消耗——燃料、动力”、“碳排放”等账户来加以核算;对于半成品、产成品,在进行价值货币计量的同时,做好碳含量的反映。这样既可以及时反映特定主体的碳消耗、碳排放等情况,又可以据此及时的判断其低碳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及时的采取措施予以规避防范。二是设置备查账簿。通过备查账簿把一些无法在分类账中记录,但可用于反倾销应对的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登记,以备查用。比如对原材料的碳含量、低碳资金投入量、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的预算等信息进行登记。三是在财务报表中列报低碳会计信息。比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分别列示含碳存货和未含碳存货,分别列示环保设备和非环保设备的账面价值;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碳消耗费用、环保维护费用等,在附注中披露各个减碳项目的投入支出、各种产品的含碳比等信息。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有效实施的制度保障

(一)低碳理念培养制度 准则制定方和企业均应当树立低碳理念。准则制定方应认识到通过会计准则践行低碳经济理念的重要性,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增强低碳经济理念在会计系统中的涉入度,为更好的在反倾销会计中践行低碳理念做好制度准备。企业管理当局应注重低碳经济理念的推广,培养员工主动践行低碳经济理念的意识,注重技术创新,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对内部单位和个人低碳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和激励。我国不少高能耗、高污染、高碳排放的行业,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取得了低成本优势,但却成为国外发起反倾销的攻击对象。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实际上起到了一种倒逼的作用,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反倾销应对问题,企业必须践行低碳理念,转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这样才能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推动反倾销会计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利用会计应对反倾销。

(二)低碳预警管理制度 企业应搭建预警信息平台,对自身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碳排放情况、环境损害程度进行全方位的、连续性的监测,以便及时了解企业低碳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尤其是对出口产品,还应该关注其碳含量、该产品对环境成本分担情况、生产该出口产品的固定资产预计费用的预计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企业应对相关岗位进行分工,可通过生产、销售、财务以及专门的分析人员对信息进行监测,并对监测到的这些信息进行适时分析,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作出处理。在我国对该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之前,做好事先的规避工作。

(三)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控制制度 企业应对整个生命周期链条上的碳排放量进行控制。从最初的产品开发,到产品生产、销售、客户使用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都应该注重碳排放量的控制。而且,除了注意产品的直接碳排放量,还应该考虑该产品的间接碳排放量,比如包括使用该产品需增加的配套设备、零部件等在其他企业生产时的能耗、污染物排放量及碳量,使用该产品在运输等新增加环节中的能耗、碳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量等方面。通过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控制,才能提供更详细、更完整的涉案产品的成本核算信息、成本构成信息,增强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举证能力。

(四)低碳评价制度 通过设计企业低碳责任履行情况的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对低碳经济理念践行、反倾销会计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反倾销会计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局限性及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保证低碳经济背景下反倾销会计的有效执行,实现企业有效应对反倾销的目标。企业可采用低碳评价指标包括:低碳资金投入率(年度企业低碳资金投入/企业资金年度总投入)、碳消耗费用利润率(息税前利润/年度碳消耗费用)、低碳资金周转率(营业收入/低碳资金的平均余额)、低碳项目净现值、低碳项目内部收益率等。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会计视角下河南省进出口企业的反倾销应对研究》(编号2011-ZX-03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2

1 城市园林设计应用低碳经济理念的相关研究

城市园林设计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园林必须要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而且低碳经济也是城市园林绿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低碳经济的理念已经得到了比较深入的渗透和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低碳经济理念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之间的搭配能够有效提升绿化景观的固碳释氧的能力,在固碳释氧能力方面,常绿灌木的能力最强,其次是乔木,然后是常绿乔木,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要加大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的比例,并且要对两者进行合理的搭配。其次,要合理搭配高龄树和低龄树,根据相关研究,树种的树龄越低,固碳能力越强,因此古树的固碳能力要比常规的树种强一些,但是古树的总碳贮存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合理搭配高低龄树种,在营造城市园林景观的基础上提升景观的固碳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另外,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的搭配也是低碳经济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的一个重要体现,研究发现,速生植物的固碳能力是比慢生植物要高很多,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择生长周期长、固碳能力高的植物,并且进行合理搭配,以提升城市绿化景观的固碳效益。

1.2 低碳经济理念在城市水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水体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理念在水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地制宜,这主要是指根据区域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和水源情况等对选取水体景观设计营造的建筑材料,已达到降低水体景观营造成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其次,在设计水体辅助景观时,要合理控制成本,在辅助设计过程中降低相关能源和水资源的耗损。另外,在选择水体景观植物时,要从景观营造、生态环境自净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考虑。

1.3 低碳经济理念在城市园林施工和维护工作中的应用

城市园林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等多个方面都充分应用了低碳经济理念。首先,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生物多样性、景观层次性等相关功能的营造和完善。其次,按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进行园林施工。另外,在后期维护工作中,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都要注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控制。

2 低碳经济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2.1 遵守相关规范和法律体系

为了确保城市园林设计发展的科学l生和低碳性,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设计。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常用到的法律体系有城市规划法、风景管理条例、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等,这些都是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规范。

2.2 丰富城市园林建设发展的投资主体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3

一、全球性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对生物能源、太阳能源、风力能源、核电能源等进行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现代工业形态的社会发展格局,极大改善了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但是在逐渐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严峻的生态破坏问题,对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建设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它能将绿色经济、环保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融入发展体系中,重点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的构建,降低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环境问题的不良影响。近几年,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从2003年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后,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逐渐深入的情况下,低碳经济逐渐融入各国,引发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并且世界各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和尝试,低碳经济成为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人们希望能探寻更加高效、更加节约资源、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国际社会引发更加广泛的关注,成为世界性的经济活动。并且低碳经济开始融入国际贸易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全球性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全球性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在研究中要结合不同的影响方向进行细化分析。1.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现阶段在全球性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世界各国已经全面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视,并且受到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驱动,低碳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各国在经济建设活动中高度重视低碳经济,重点针对低碳经济技术进行开发和应用,在低碳经济产业建设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探索,促使国际贸易活动中低碳经济技术不断被不同的国家引进和应用,低碳经济表现出全球性的发展态势。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对环境改善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还能促进各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国家经济体系的合理化调控,提高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与此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仍然保持加工贸易主导的方式,不仅会引发资源浪费的问题,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为了适应低碳经济全球化发展转变需求,开始针对贸易结构进行创新和转型,极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也加强对低碳经济的重视,表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2.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低碳经济对于国际贸易格局产生的影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低碳经济对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格局产生的影响。在全球性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作用下,石油类型的不可再生能源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新型能源材料所占比重提升,并且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低碳类型商品开始取代会产生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商品,对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二,低碳经济对地区贸易格局的影响。在全球性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上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已经在低碳经济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低碳经济基本模型形成,使他们在国际贸易中表现出巨大的竞争优势,这就给尚未完成低碳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国际贸易压力,致使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活动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升级,国际贸易方面高碳产品极易受到极大的限制,会降低国际贸易效果,甚至会给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全球性低碳经济的发展实质上就会引发国际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国际贸易格局造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促使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对低碳经济技术的探索,更好地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中。3.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全球性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贸易规则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并且重点从两个层面得到体现:其一,低碳经济影响WTO的多边经济发展状态。从国际贸易组织高度重视贸易的气候变化影响后,我们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对国际贸易的运行模式产生影响,也会对国际贸易框架造成巨大的冲击。而国际贸易组织在多边层面制定的贸易规则不仅仅能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规范,还会适应全球性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增加关于低碳经济相关产品关税方面的问题,引入碳边境配额限制方面的规则,并提出低碳环保产品补贴规定等,在促进国际贸易规则变化的情况下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发展情况。其二,从民间机构层面角度进行分析,在发展全球性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无法依靠自身力量真正地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特别是在多边体系和区域贸易协定组织等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情况下。因此为了响应全球性低碳经济发展的号召,民间机构会尝试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贸易规则,引导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相关贸易协会参与到低碳经济国际贸易活动中,提高国际贸易的生命活力,助力国际贸易在新时期背景下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三、全球性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4

2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低碳经济发展促使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变革,同时也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冲击。在此过程中,我国出口贸易在短期内必然会承受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和技术要求,同时也必须对自身的生产理念、生产技术、技术格局以及产品格局做出改革,而在此过程中,我国出口贸易企业也可以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体现出两面性的特征,而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贸易规模、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以及出口贸易企业竞争力等多个方面。

2.1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变化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许多国家提升了自身对进口商品的环保标准与技术标准,并使用碳关税来抑制高碳产品的进口。与这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相对的是,我国出口贸易仍旧是以高碳产品为主,并体现出了资源密集与劳动力密集的特征,其中,塑料制品、机电、化工产品与钢铁等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据着很高的比重,这也决定了我国出口贸易必定需要承受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冲击。根据世界银行所做出的调研与报告显示,如果大部分国家都开始将碳关税当作国际贸易中的固定税种,则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出口规模很可能会下降21%以上。

2.2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的变化

从我国出口贸易企业构成结构来看,中小企业企业占据着很高的比例。虽然长期以来,这些企业在出口贸易产品中体现出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却会提升这些企业的出口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对低碳技术、环保技术的引进、研发,也包括我国政府为了鼓励低碳生产而征收的污染排放税以及进口国家所征收的碳关税等,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高碳产品比例必然会呈现出降低趋势,而低碳产品比重将会持续升高。

2.3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竞争力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我国经济产业链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重组与重建,从我国出口贸易方面来看,这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带来的良好的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也为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事实上,对于我国出口贸易企业而言,在短期中实现低碳技术的创新与生产模式的调整是并不现实的,同时,面临着生产成本的提升,许多企业的获利空间将会被逐渐压缩,一些欠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甚至会面临破产危机。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在长期发展方面,我国出口贸易企业会对自身的低碳技术做出不断的更新与升级,低碳产品比重也会逐渐提高,这是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体现,在此过程中,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实现逐步提高。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出口贸易企业在短期内需要承受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冲击,而在长期发展中则可以实现自身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3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策略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必须面对严峻的挑战,为了抓住机遇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与规范,同时也要求对外贸易企业树立低碳发展意识,通过更新自身生产技术、调整自身产品结构,来实现自身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3.1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首先,我国政府部门应当针对低碳贸易发展趋势制订整体规划。由于我国国际贸易一直处在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影响之下,所以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政府部门应当树立学习心态,对其他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建设和先进经验做出借鉴,同时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在创新,以便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需求的发展战略。为此,我国应当构建起专门负责低碳经济发展的科研机构,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以及低碳国际贸易发展进行指导,从而确保我国国际贸易能够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这一科研机构所需要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针对国际贸易中出现的低碳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环保标准做出制定,引导国际贸易主体提升自身的低碳技术水平,从而促使我国国际贸易主体适应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的竞争;其次,应当参与到国际低碳标准制定的国际谈判当中,从而在争取规则制定权的基础上为我国国际贸易主体提供更多的主导权与话语权。其次,我国政府部门有必要针对低碳贸易壁垒完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随着低碳经济理念在世界范围中的兴起,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越来越多由绿色低碳壁垒引发的贸易纠纷。为此,我国政府部门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避免这些贸易摩擦持升级。在此过程中,我国应当明确节能减排目标,并在对其他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做出借鉴的基础上承担起相应的减排责任。同时,我国政府应当的那个应当针对国际贸易企业普及国际贸易法律,推动国际贸易企业了解国际贸易总的低碳标准。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应当以提升对外贸易企业的贸易摩擦与纠纷应对能力为出发点,对低碳贸易法律法规做出完善和严格落实,并在国际贸易中联合其他国家做出据理力争,对自身利益做出维护。

3.2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应对措施

首先,我国国际贸易主体应当重视低碳产品与低碳技术的研发。在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体现出粗放型的特点,即主要依靠于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在这种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下,我国国际贸易企业不仅难以获得较高的利润,而且不可避免的遭受各类贸易壁垒,特别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这些贸易壁垒不仅包括传统的反补贴、反倾销壁垒,也包括碳关税等壁垒。因此,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应当了解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并在遵循低碳发展原则的基础上重视低碳产品以及低碳技术的开发,从而提升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并提升自身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中的优势与地位。具体而言,我国国际贸易企业的低碳产品与低碳技术的研发,应当建立在加大经济投入的基础之上,通过构建技术引进基金与低碳研发基金等形式来完成低碳产品与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与自主创新。其次,我国国际贸易主体应当重视推广碳标签制度,并打造低碳产品品牌。碳标签制度的推广,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国际贸易产品遭受低碳国际壁垒。2007年,英国就已经都对碳足迹标志进行了引入,随后,欧美国家以及韩国、日本也开始推广碳足迹标志制度。在此背景下,许多国际公司都要求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具有碳标签,这让我国国际贸易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当前我国家居产业、纺织产业、光伏产业等虽然都面临严苛的碳足迹要求,然而能够推动低碳认证的企业仍旧不多。因此,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应当提升自身产品的低碳水平,在积极申请低碳认证的基础上提升自身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后,我国国际贸易主体应当对低碳消费理念进行引领。从国内市场来看,高碳产品之所以很难完全退出市场,是由消费者对高碳产品的消费需求所决定的。因此,我国国际贸易主体应当将低碳消费宣传当作自身责任,通过提升消费者的地毯消费意识来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促使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在此基础上,我国国内的高碳产品需求也会得到持续削弱,低碳生产自然也成为市场发展下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的低碳产品生产水平以及低碳科技的创新能够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4结论

总之,低碳经济促使我国国际贸易主体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而为了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低碳经济的适应性,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发挥出自身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引导与规范作用,而国际贸易企业也应当重视自身低碳技术的引进与研发、低碳标签与低碳品牌的推广与打造,并重视对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引领,从而为国际贸易中低碳理念的落实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

作者:朱慧芳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徐红霞,杨元义.低碳经济下对重塑国际贸易规则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8-19.

[2]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14(9):114-123.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5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依靠高能耗高投入和对资源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其主体思想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降低单位产出中的碳排放量,低碳经济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经济发展背景和文化背景。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使其成为了易于采取低碳营销管理的产业领域,有助于引导旅游景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从而引导社会和旅游消费者建立更加环保低碳的生活消费理念,从而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做出贡献,同时也有利于调整和优化旅游经济的结构。

低碳经济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客观上要求在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把握和思考,即旅游景点的低碳营销管理模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其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必须立足于打造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来为低碳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旅游景点自身也要加强内部的低碳化管理和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

二、目前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旅游经济走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前列,诸多旅游景点发展模式得到了低碳发展模式的初步化改造,旅游产值中单位产出中碳排放含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是毕竟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的时间起步相对较晚,归纳总结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全面解读,使得旅游景点低碳经济导向的营销管理对于其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贡献程度不高,由于得不到高层次的旅游景点发展战略上的确认,使得其低碳化营销管理的相关机制没有确定下来;第二,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如何设计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解决方案,使得低碳经济营销管理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坚实的业务支撑,打造循环经济虽然已经成为了不少旅游景点的共识,但其落实下来还存在较大困难;第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管理企业自身内部低碳化营销管理的具体部署,使得内部低碳化管理水平不高,同时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措施不够得力。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建议和对策研究

根据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意义和相应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旅游景点低碳经济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和要求特别是对我国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营销管理案例的综合分析研究,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低碳化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具体建议和策略。

第一,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加大从旅游景点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宏观思维出发,以此来制定满足其战略发展实施需求的低碳经济营销管理模式,并在相关机制上确立其相应的资源和资金投入。旅游景点进行低碳营销管理模式探索,服从和服务于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基本要求和前提,但同时也必须指出,低碳经济模式和取向能够显著地改善目前旅游景点的盈利模式和运作机制,并为其向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奠定长远发展机制;第二,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朝着建立循环经济的目标进行,以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旅游景点中循环经济的发展应该面向旅游景点业务的全方位环节,特别是对于一些核心价值创造环节和价值增值环节的循环式改造将会大大地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产出水平,另外对于开拓新的旅游营销模式和渠道模式也是有着重大的作用;第三,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优化旅游景点管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和相关管理流程,降低内部管理中的碳排放水平和管理的效率,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面向旅游消费者向其宣传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在提高其低碳旅游消费理念的基础上增强其低碳旅游环保消费模式的形成,从而最终实现旅游景点的低碳化营销管理的运作,这种产业链条的联动是旅游景点低碳生态模式发展的基础。

四、总结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旅游经济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推广,也是今后旅游经济特别是生态旅游景点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取向。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低碳经济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旅游景点低碳营销管理的建议和对策,即旅游景点的低碳模式营销管理必须从其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出发,增强其对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持;旅游景点低碳营销管理中必须立足于打造循环生态经济模式来进行,促进旅游景点的低碳循环发展;旅游景点应该立足内部低碳化管理的同时对旅游消费者加大关于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消费模式的教育熏陶和宣传。

参考文献:

[1] 卢永忠,蒋小华. 云南腾冲北海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1(01) .

[2] 王明磊. 关于当前大学生对低碳旅游认知状况调研报告[J]. 商业经济. 2011(02) .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6

低碳经济时代来临,已有商业模式开始转变。新能源的利用与相关产品的设计成为低碳经济背景下,追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作为酒店业持续发展的途径和设计原则是创造企业自身价值,重新定位的方式。基于价值链理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创造企业价值是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之一。运用价值链理论,在原材料生产到消费者最终消费的每一个环节,运用合理的低碳理念设计产品和设计营销理念是酒店长远发展的指导思路。酒店基于低碳经济的酒店价值链的重构指的是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酒店从采购到消费者最终消费所有环节的战略选择重构,这里所阐述的重构指的是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重构。酒店的外部环境分为顺势重构和逆势重构。外部环境的延伸指的是同行业酒店的合作和业务沟通、经验交流和网络预订系统的合作开发。内部环境的延伸指的是酒店内部经营模式、财务管理模式、盈利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内化过程,原有企业文化融入低碳酒店文化形成新的酒店企业文化、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和品牌文化。品牌的塑造依赖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内部环境的延伸还包括业务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以及品牌建设人员的选拔与培训。重构离不开内外环境的延伸。

基于低碳经济酒店以消费者认可的顾客价值为经营基础,面对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高消耗成为酒店经营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低碳产业的过渡和转型是酒店面临的外在环境变化的趋势。在酒店进行设计、生产、营销及服务等环节运用价值链原理进行重构。创造酒店产品的增值服务价值。通过企业文化价值和企业售后服务价值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酒店低碳产品开发、资金投入及管理方式革新是企业增值价值产生的不同环节。专业人员售后服务的完善是增加服务附加值的有效途径。设计新产品、新概念的运用、管理团队和企业管理人员的选拔都是实现酒店产品革新的有效途径。单纯降低成本减少了企业增加附加值的机会。单纯引进低碳概念不进行符合酒店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塑造,新产品将不能盈利。

一、低碳经济酒店价值链重构的途径

对于酒店经营思想,走低碳道路是经济酒店价值链重构的经营指导思想,是酒店行业规范的践行途径。

(一)酒店经营理念的设计

基于价值链重构理论,低碳酒店建设满足顾客价值需求,是酒店文化融合现有低碳践行企业文化和原有企业文化的体现。符合新的低碳经济原则的产品才是设计低碳理念的消费形式和体验方式的准则和标准。倡导和宣传低碳理念,提醒游客购买低能耗的产品,同时,低碳理念不断融入酒店经营环境中,提高消费档次。酒店服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低碳节能意识,新的企业文化带动了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酒店经营者要有长远的战略意识,将低碳原则加入到企业决策与战略中,在产品设计与经营策略中加入低碳经营理念。从而增加酒店增值服务价值,形成具有内部环境重构的产品设计创新。

(二)开发符合酒店企业文化的低碳产品

运用资金的再投入,开发新能源,既减少排量,又节约了成本,减少污染产品及消费品的运用。一次性用品减少运用,循环运用的产品实行低碳标准进行设计及运用,清洁及卫生用品按照新标准进行设计和投入使用。入住空间及环境的改造。

(三)酒店低碳营销策略

开展相关的低碳营销手段和策略,培养相关营销策划人员,根据酒店的营销策略培训、开展营销活动,塑造营销团队,定期向具有成功经验的酒店学习。进一步实现酒店低碳管理的目标。

(四)借鉴成功经验

借鉴成功的经营理念和设计理念。有利于塑造有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增加其他企业与其合作的机会。成功的经营经验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经营策略、资金运行及财务管理机制内外环境重构过程中的变革与创新,是现有企业借鉴成功企业获得经营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酒店扩大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离不开酒店价值链的重构,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内外环境的重构提高了酒店的知名度。向内重构指的是产品设计创新和销售渠道的创新。其中,还包括内部管理机制的精简和监督机制的完善。产品的设计需要新的人员和团队协作进行,内部机制的完善需要企业寻找合适的经营管理人才进行,监督机制需要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与完善。总的来看,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原有的基础非常重要。原有企业文化融入现有企业文化形成新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酒店品牌的树立,需要低碳理念融入酒店价值链重构过程中的内外环境变革中,这样,才能形成具有责任感和企业内涵的酒店企业形象。在设计产品、销售、营销、服务等环节,提高效益,减少浪费。

二、结论

低能减排、新能源的开发、低碳消耗是酒店价值链重构过程中,酒店战略经营理念的新构想,资金投入、新产品的研制,过程符合国际潮流的创新能源产品,为酒店的新发展提供了基础。转型后的商业模式也要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行业成为排头兵进行从采购、设计、经营、销售、消费等不同环节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转变。促进酒店发展的同时,形成新的影响顾客价值的企业文化,再根据顾客价值形成酒店核心产品和品牌文化。从而完成产品-确定、价值链优化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转型阶段。根据行业规范观点,将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逐渐融合到酒店推广中,这样的推广逐渐变为一种联盟宣传、统一标准的契约模式,这样的契约模式可以降低成本。形成本行业的行业规范。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作者简介:罗晨(1976- ),男,汉族,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高级营销师,经济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黄婧.概念大于实际,低碳酒店发展提升空间巨大[N].中国联合商报 2010-9-20(D02)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7

1.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产生的。“低碳”已成为人类发展的一个新理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和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利用的转型和经济的转型,达到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1.2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文化

在低碳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商机,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在企业文化中融入“低碳”理念,建设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低碳企业文化与“低碳理念”,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等都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树立低碳意识、低碳行为准则,并使得低碳思维成为企业文化的长期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使企业实现其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2.低碳经济理念导向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必须了解当代经济发展的背景,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把企业文化纳入低碳经济的视角下进行企业文化的重新定位。

2.1低碳成为当前时代经济的主题

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折36.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的21.3%,单位GDP能耗是国际的2倍,是发达国家的4倍。迅速发展的经济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工业增长仍然过度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未来将进一步研究开展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城镇、低碳产业试验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商业的试点,研究扩大绿色产品消费的补贴政策。” 因此,对企业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机遇。未来企业势必要将低碳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产品理念中,全面实现低碳战略。

2.2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当前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手段。如果企业能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重新诠释企业文化,赋予企业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使企业结合当代经济热点从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完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组织等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实现低碳化,那么企业将在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低碳经济理念导向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3.1树立低碳经济理念,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据估算,“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国家投资将达到2.3万亿元,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的占有率将由目前的5%提高到30%。走低碳发展之路,应对气候变化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企业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加强相关的舆论宣传,建设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在经营过程中把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探索有利于企业应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推动企业低碳转型,引导企业进行低碳生产和管理行为。

3.2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营造低碳企业文化氛围

低碳背景下,企业要树立的价值观就是“低碳”,将“低碳”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进行大力宣传,落实到制度中,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作中去,营造氛围,使员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去适应和认可。在低碳企业文化的引导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进行绿色企业的建设渗透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够形成低碳意识,并作为自身行为的规范,从而使低碳理念得到确立,低碳化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深化。

3.3以满足消费者低碳需求为导向,推进技术创新生产绿色产品

低碳企业文化应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一方面,要改变以前的生产和管理的模式和理念,改革工艺,实行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在企业的产品设计、外包装等方面体现绿色环保和低碳经济思想,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对产品推陈出新。 另一方面,低碳经济的实施要求企业以此来降低碳排放。企业利用低碳经济作为发展的契机,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企业的产品标准,大力开发和生产适合消费者需求的具有“绿色环保”的绿色产品。

3.4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引入低碳竞争合作新观念。

低碳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生产履行其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而且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企业通过推广和宣传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绿色环保产品,减少企业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可以使社会公众对企业有更多的认同感,提升企业的赢利水平。

参考文献:

[1]宁小勇.低碳企业文化与品牌竞争力[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 向重樵.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 章喜为;涂曦.论低碳理念导向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1)

[4] 任旭萍.“低碳”背景下企业文化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11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8

低碳是一个相对概念,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生产和消费活动向着“低碳化”方向发展,没有一个具体阈值可以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为低碳。长远来说,低碳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期来说,走低碳道路需要考虑许多现实条件,不可盲目跟风。在全球将在争夺资源、抢占发展先机等方面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中国借用低碳经济概念,应先消除误解,从实际出发,在扎实、深入的研究基础上,开展试点工作,进行战略规划,走出一条符合国情、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个简单、朴素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节能。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强调节约使用能源特别是碳基能源。节能自然涉及提高能效,但仅靠提高能效是不够的,还必须减少总的能源需求。二是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碳密度(即单位能源中碳的含量)。全社会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应向低碳方向转化。煤炭的碳密度比较高,天然气的比较低,风能、太阳能更低。 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社会的概念最早由日本提出,后来逐渐扩及全球。各国之所以对“低碳”感兴趣,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全球开始出现节能趋势。目前所说的低碳经济是最近几十年来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趋势的延续。另一方面,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特别是对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普遍关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各国采取的策略不同。欧洲把它既当成挑战,又当成重大机遇——可以以此为契机、动力和压力,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渐渐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在此认识基础上,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在生产节约和消费节俭的理念基础上,日本提出比“低碳经济”更广泛和全面的“低碳社会”概念。这往往令人联想到前几年关于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的概念。一般人认为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实践首先出现于德国,却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中国低碳经济背景独特 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的概念近几年传到中国。与日本、欧洲等有所不同,中国提发展低碳经济有独特背景。其一是节能减排。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耗能量大幅度增加,开始注重节能减排,要求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转变原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十一五”规划中将“单位GDP能源消耗(能源强度)减少20%”列为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能源强度下降本身就是经济的低碳化。前几年,中国开始提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促进法》也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低碳经济”的含义、作用与循环经济有一定承继关系与交叉重叠。 其二是中国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即以大规模、高速度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当前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对今后的能源消耗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城市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可操作的综合政策单元,无论是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循环经济,都能在城市单元上得以实施。在此背景下,低碳城市的说法不胫而走。可以说,在中国,“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发展是以“低碳城市”为基本形式和内容的。 走低碳道路的动力 低碳经济被提上日程,是历史的必然。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人类依赖化石能源创造了很多奇迹;然而从长远来看,石油也好,煤炭也好,总有一天要烧完,人类终究要解决化石能源耗竭后的能源问题。现在,我们遇到更加迫切的问题——污染和气候变化。这两个问题不可能等到化石能源烧完后再去解决,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是否发展低碳经济存在动力问题。如果说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9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04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5-009-02

收稿日期:2012-03-10

低碳经济一词源于20世纪末的英国,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该理念逐步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事实上,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气候灾害加剧以及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都迫使各个行业开始寻找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新突破。在我国大力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我国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身具有低碳性质,具备采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条件。而采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旅游,很快吸引了旅游行业的视线和深入研究,并且以低碳旅游形式为主的旅游活动也在全国各地陆续发展起来。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以辽宁地区为例,通过对当地低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探讨辽宁省低碳旅游的开发思路、前景设计,为其他旅游区低碳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辽宁省发展低碳旅游的背景

低碳旅游是实现辽宁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顺应低碳经济而发展起来的旅游新模式。我们首先要从低碳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和了解。

(一)低碳经济的兴起以及低碳旅游的提出

虽然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就已经出现了“低碳旅游”的概念,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对其形成广为认可的界定。低碳旅游简单说就是采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的绿色旅游。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新型经济理念。伴随着20世纪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瑞士的“莱茵河死亡事件”、北冰洋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事件,人们意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于是产生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兴起也使得20世纪末低碳旅游的概念得以提出,并迅速风靡全球。

(二)辽宁省旅游资源状况

辽宁省是一个集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资源为一体的旅游区。辽宁浓厚的满清文化在国内是得天独厚的。满族民俗氛围和众多保存完好的历史古迹使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位高,开发价值大且分布集中。同时,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工业遗产,例如大连的十五库、沈阳的铁西,与此同时辽宁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历史事件,比如九一八事变、旅顺大屠杀、辽沈战役等等。至今仍然保留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辽宁省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低碳旅游有利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旅游行业具有脆弱性,易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辽宁省积极发展低碳旅游,不仅是积极响应国际号召,而且将会有效地增大对生态环境及现有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和利用效率。从而改善旅游目的地环境,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再由旅游业的发展引导旅游者的消费方式,促进人们对于低碳生活方式的认可,吸引更多的低碳旅游者。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保护旅游发展环境的同时业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辽宁省发展低碳旅游的具体要求

(一)政府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低碳旅游作为一个新生项目,其进入市场走上正轨的道路面临重重困难。该项目的成本及代价并非企业所能独立承担。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能够维持旅游企业引进该项目的热情度。同时企业容易走入误区,蒙受损失。因此该项目绝对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和做好引导工作。

1.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

为实现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关政府部门应掌握低碳旅游市场引导权,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领导作用,制定低碳旅游发展战略,和碳排放强度评价标准,引导相关市场和企业的前进方向。适当减少引进相对高能耗,高污染的旅游项目,并对已经运行的不符合低碳旅游标准的旅游市场,建立适合完整的市场税收体系和政策。从低碳经济的理念出发,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根据辽宁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严格合理规划生态容量是政府引导低碳旅游发展方向的首要条件。

2.给予有力资金支持,加大宣传力度。

必要的资金投入是鼓励相关旅游企业采用低碳旅游项目的必要举措,例如交通业、酒店业等。同时,对于低碳旅游项目经营有优秀的企业,应该设置专项资金予以奖励,激发旅游企业开展低碳旅游的积极性。

通过主流媒体宣传、政府逐步培养公民对低碳旅游的认可低碳消费习惯,发挥媒体的作用,以易于理解的社会化大众化的理解方式对公众进行低碳化教育,促进公众对低碳旅游的认可接受,引导公众的生活理念潮流。

(二)旅游企业的坚定执行和灵活经营

作为旅游重要媒介的旅游企业在实现低碳旅游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只有旅游企业能够以低碳化的标准来衡量自身,低碳旅游才能逐步进入正轨。其中酒店,旅行社和交通运输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必须继续坚持“绿色经营”模式。例如酒店业店的发展,需要制定节能、环保、降耗的服务及营销理念。在能源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旅行社在旅游项目的设计上,应当将低碳旅游的消费理念渗透到旅游各个要素的设计之中。在饮食,住宿服务上,调整旅游者消费习惯,合理安排食宿。旅游景区的首要目标是创建循环利用景区发展模式。例如在景区旅游产品设计方面,应该将产品的主题与低碳旅游紧密联系,应尽量采用清洁能源等。

四.结论

伴随旅游业迅速发展,以及低碳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低碳旅游必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抓住时机通过政府引导、旅游企业推动等方式构建起低碳旅游发展框架,是摆在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辽宁省低碳旅游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新道路的新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 旅游学刊,2010,25(1):13-17.

[2]廖忠明,王国权.发展低碳旅游经济[J]. 江西科学,2010,(28).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10

一、高碳经济、全球变暖: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研究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是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国内学界基本上都是从全球变暖这一视角来引入和进行相关阐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坤民认为,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1]。龚建文认为, 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的背景下, 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付允认为,全球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低碳经济模式受到政府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青睐。

可见,尽管学界对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表述各异,但其核心理念基本达成一致即由传统高碳经济发展模式所排放出的大量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的现状,引起了人们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进而催生出低碳经济理念。

二、表述各异、内涵趋同: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研究

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是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国内学界基本上都是从能源或技术这两个视角来引入和进行相关阐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庄贵阳指出,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张坤民认为,低碳经济是人们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迈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径,是当代人们能源观与经济观甚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必然结果。任力指出,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它的实质是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刘聚梅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次变革, 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刘细良认为,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自身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一种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可持续经济;是人类社会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学者对低碳经济概念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代表性的观点有:郑志国认为,低碳经济概念根据经济活动中碳基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数量变化给经济命名,存在概念构造缺陷。这种方法界定的内涵过于狭窄,不能准确揭示未来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也不能全面反映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方向。其宽泛解释所表达的内容看不出什么新意,基本上为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等概念所涵盖。在我国应慎提“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庄贵阳经过多年的研究明确指出,虽然低碳经济的术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文献中就曾出现,但学术界对低碳经济概念,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对于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还是一种发展模式,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学术界和决策者尚未有明确的共识。

可见,因学者研究问题的视角不同,提出的概念具有差异,所以学界对低碳经济实质内涵并未达成明确共识。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几乎都倾向于表达下述内涵: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发展理念变革、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愈加对立甚至恶化的现状,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势所趋、西为中用: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向研究

捕捉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动向也是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动向,国内学界基本上都偏重于先进经验的介绍和有关重要文件解读的研究方式。代表性的观点有:邢继俊等人通过对英国、美国、欧盟、日本、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经济比较分析,认为尽管发展低碳经济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可能挑战大于机遇,但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力推动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不可逆转的潮流,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徐冬青对英国、日本、美国、德国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在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转型已成定局的背景下,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而这些制约条件的突破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3]。付允等人对英国低碳经济的实践现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借鉴。张坤民对英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历程及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进行了重点解读,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当采取的战略。黄栋对英国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2005年的《使用化石燃料的碳减排技术的开发战略》、2007年的新《能源白皮书》,日本政府在2007年制定了(COOLEARTH能源革新技术计划)、2008年通过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2006年美国政府的《气候变化技术项目(CCTP)战略计划》、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进行了分析解读,以期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可见,紧抓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脉搏,让国人通晓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和最新国际动向,以使我们更好的反思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是国内学界研究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向的根本目的。

四、客观论证、全面分析:低碳经济中国化理论研究

从理论上全面剖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和措施是低碳经济中国化理论研究的重点。围绕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愉等人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和经济发展模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应对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和争夺碳排放权的战略需要[4]。龚建文几乎集众家观点于一体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和必由之路,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结合点和重要方向,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担当“世界公民”责任的必然之举。

纵观以上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学者分析问题视角不同,表述各异,但他们似乎都倾向于表达下述内涵: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更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强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应对发达国家“绿色壁垒”、构建“和谐世界”、体现大国责任感的迫切要求,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道德文明、社会文明实现质的飞跃的重要标志。

对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从总体上看国内学界基本上偏重于从理念引导、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邢继俊等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可能的措施有,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以减少煤炭消费;调整产业结构,在未来适当增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树立低碳理念,遏制奢侈浪费。宋德勇等人认为,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开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降低“高碳”产业的比例等政策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我国当前相关政策存在以“命令一控制”类的行政手段为主,财税政策不够灵活的弊端,应该变革政策工具设计理念,使其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转变[5]。

尽管各位学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在某些细节性问题上仍存异议,但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视角。密切结合我国国情,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几乎都倾向于表达下述内涵:树立低碳理念、提倡低碳生活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制定低碳政策、全民积极参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保证,开发低碳技术、推行低碳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借鉴先进经验、调整产业结构、建设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大量植树造林、积极扩大炭汇、加强相关领域国际贸易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补充。

五、注重国情、紧贴现实:低碳经济中国化应用研究

以地方经济或某一产业为背景,注重低碳经济对地方经济、某一产业的影响和实现途径研究是中国低碳经济研究的又一重点。刘焕彬分析了低碳经济对我国当前造纸工业的影响,并提出我国造纸行业要想真正成为低碳行业应该加强能量系统诊断与集成优化技术创新和节能工艺装备关键共性集成技术创新。林琳从低碳经济角度分析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中国发展生物质能产业需要根据生物质能自身的特点并考虑我国的国情来制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需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加大宣传;需要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加大科研投入,搞好试验示范;需要开展资源评价、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能源作物;需要尽早出台相关的激励支持政策;需要完善市场体系建设[6]。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学者既注重从理论上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性和发展路径进行整体把握,又注重从实际出发,结合某一区域或产业实际进行现实性应用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密切联系实际进行的,极具中国特色。

六、综合评述

经过文献数量统计和内容综合分析,参照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的低碳经济研究正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急剧升温。中国走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环境合作的要求,是我国做负责的大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既要全面把握经济发展机遇又要紧随时代潮流迎接低碳经济的挑战。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密切联系中国实际,时时关注国际动态,加快相关技术和政策创新,全民参与,我们的低碳经济发展才能迈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7.

[2] 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8.

[3] 刘聚梅,吴家强.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次变革:低碳经济[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2):23-26.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项目越来越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旅游产业消耗资源巨大,因此,如何将低碳理念应用到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中,成为了当前旅游行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人们应对低碳经济理念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因为旅游产业只有了解与掌握低碳经济理念的基本内容,才可以为后期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指导。现代低碳经济是指在旅游产业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和高效的旅游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节能环保不单体现在旅游设施应用上,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还要选择合理的开发与运行策略;同时可以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从而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我国经济要想提高发展质量必须重视低碳模式,旅游是我国经济与人类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所以,人们必须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走新型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低碳经济能够促进旅游产业实现对各项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还能够利用相关设备和技术实现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环境友好型旅游产业。人们应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将一些新技术融入到旅游产业当中。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设计

首先,旅游产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建立。近几年,我国更加注重提倡节能环保,倡导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旅游行业是资源耗损巨大的行业之一,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现阶段,低碳经济理念被提出,人们在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中应充分体现绿色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贯彻我国的战略目标。本文使用环境数据包络分析法,根据当前我国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实际产出以及环境函数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与考察,对旅游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进行分解,以此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环境约束强化导致旅游景区接待规模缩小,环境污染治理费用也越来越高,这进一步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前沿产出。旅游业碳排放分解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资源要素投入以及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其中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的受评地区的旅游产业环境要素生产率变化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包括对周边地区旅游产业的影响。其次,指标选定和数据来源。当前我国各个地区沙漠化与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30个省份旅游业为研究对象,对2005-2016年中国省级旅游产业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变化的源泉进行分解与分析。现阶段在我国旅游产业中,水是其生产与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还不够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所以,人们需要以与旅游产业有关的能源资源消耗、旅游基础设施、交通设施条件以及旅游产业固定资金投入为投入指标,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定位和评估。最后,旅游经济增长源泉分解结果分析与碳排放分解结果分析。从旅游业系统内部可以看出旅游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当前我国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通过高污染排放特质和较低污染排放特质行业之间的比例结构分析可知,旅游业系统内部环境不断恶化对旅游产业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其中湖北、贵州以及甘肃等省份相应边际贡献更是在-6%以下,2005-2016年各个省份旅游环境结构特质恶化给旅游产业带来的边际损失达到761.733亿元。此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产业碳排放的边际贡献值有正有负,但是整体上呈现负面影响。旅游产业在成产过程中经常存在违法违规现象。各跨年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边际产出绝对值是156.842万T,尤其是在2008年以后,这在一定程度上突显了减排效应。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优化措施分析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12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的相关概述

1.低碳经济及低碳产业的概念。低碳经济是指依托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而采取的有利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其特点是“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同时兼顾“经济”与“低碳”两个方面。低碳发展理念并不排斥经济增长,而是在低碳技术下,创新能源利用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与传统产业不同,低碳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低碳,其特征是绿色生产模式,不仅低污染和能耗,同时还具高能效、高产值等特点。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三产业更加符合低碳发展的要求,具有低碳发展的先天优势。2.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全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资源环境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规模的扩大,使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有限的资源迫切需要人们寻求新能源、新技术,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在长期的工业社会发展中,人类主要使用的碳基能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威胁。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承担社会责任,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此外,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共识,是国际产业竞争的新热点,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最后,低碳发展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三个层面。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也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即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改善生活质量和社会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目标。

二、体育产业低碳发展趋势

1.绿色体育的特点和发展优势。体育产业的媒介是体育,并与其他行业相互融合,例如传媒、制造、旅游、保险等。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同时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也不容小觑。可以看到,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新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而绿色体育产业的特点就是无污染、低能耗,在进行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从环境的角度完善产业链。体育产业中的体育旅游、体育赛事、体育、体育培训等,本身就具有绿色低碳的属性。因此,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体育产业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2.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必要性。随着对体育产业认识程度的加深,有研究认为,体育产业将成为21世纪,四大全球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政策和法律上,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摆在国家战略的位置。尽管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在刺激消费、拉动就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已经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同时,推动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不仅符合低碳经济理念,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参与性,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而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发展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体育、体育广告和赛事,也是低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要求,符合国际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此外,随着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政策和制度上,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健身娱乐、竞赛表演、场馆建设、体育产品制造为主的体育产业体系,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绿色体育、低碳体育已经成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3.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从政策导向上看,体育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体育资源共享、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自然体育资源开发等低碳、环保发展方式。

三、体育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1.体育场馆建设环境污染。随着大型体育运动和赛事的开展,对体育场馆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在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中,植被、土壤等生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大量体育设施和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废弃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在以往的体育场馆建设中,大量高耗能照明设备的使用,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场馆中大型空调和排气等调温和通风装置,也带来了大气污染。2.大型赛事期间带来的生态压力。大型赛事举办期间,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赛事期间人流较大,人口密集,对能源、交通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垃圾。以广州亚运会为例,尽管已经提倡了绿色环保亚运,但大量的运动员、教练、随队官员、媒体记者、亚奥理事会贵宾、观众等,还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据统计,排除前来观看比赛的中外观众,在赛事期间,食品需求约为7000吨,饮品需求约为5000吨。可见,在发展体育产业时,如何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3.体育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体育旅游尤其是生态体育旅游,是一种新颖的旅游模式,是当前旅游行业开发的新热点,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一方面,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时,为了追求更高的商业化效果,往往会出现过渡开发等现象,给自然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例如,一些体育旅游设施的修建,会对当地的地质和地貌造成破坏,并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大量旅游者的进入,也对环境造成了影响。一些体育旅游景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了环境的承载力,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并超过了其自身的修复能力。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污染和水污染,违背了低碳发展的理念。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发展途径

1.加强低碳体育活动的宣传。将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鼓励人们选择低碳环保的休闲娱乐方式,从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入手,鼓励人们改变体育运动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消费行为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经济的发展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加强低碳体育活动的宣传,鼓励人们选择低碳的体育健身方式,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能够有力地推动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具体包括,减少电动体育器材的使用,鼓励人们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如徒步、爬山、游泳、漂流等。2.体育竞赛表演低碳化。体育竞赛表演是体育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举办体育赛事和体育表演活动时,应选择低碳化的表演方式,宣传低碳理念。包括场馆的建设、体育设施和器械、服装和饮食、表演方式等各个方面。例如,2013年辽宁沈阳全运会开幕式,首次选择在白天举行,节约了大量的灯光等能耗,同时避免了燃放焰火带来的大气污染。3.减少体育用品市场污染。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制造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发展低碳体育,必须规范体育用品市场,严格标准,加强监管,鼓励厂商创新低碳技术,使用低碳材料,生产和制造体育用品。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小型企业,应鼓励并引导其进行重组,对不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企业进行淘汰,通过重新整合市场,建立市场秩序,能够有力的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4.采用低碳化场馆设计。在体育场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节能、环保需求,引入低碳理念,使用可循环、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减少高能耗照明设备和大型空调的使用。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场馆建成后的运作模式,采用最新的低碳建筑技术,将环保性能作为质量验收的重要标准。对于能耗较高,不符合低碳发展需求的建筑设计,应禁止其建设和使用。5.科学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体育旅游与低碳经济密切相关,首先,体育旅游本身就具有低碳的属性,具有节能减排的特点和优势。同时,随着现代交通和低碳技术的发展,还具备较大的减排空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其次,低碳理念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尽量保持生态环境的原貌,结合当地的特色,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治理,最大程度地保持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自觉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产业的发展,是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落实可持续发展观,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绿色体育产业具有低碳的属性,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环境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体育场馆建设、大型赛事、体育旅游等,都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低碳体育活动的宣传,坚持体育竞赛表演低碳化,减少体育用品市场污染,采用低碳化场馆设计,科学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全面推动体育产业的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莹莹,丁玲.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16,(11):123-124.

低碳经济理念的背景篇13

所谓低碳经济,实际上是指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理念,利用现有的,或者正在创新的先进技术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少环境污染目的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而贸易新壁垒则是针对传统贸易壁垒来说的,是一种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所产生和形成的新的壁垒形式。当前,国际对低碳经济的大力倡导使得世界各国都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国家能耗、减少污染指数,并尽可能的在社会各个行业中研究和开发低碳产品。这样一来,便很容易使得国际贸易在低碳经济的驱动下产生贸易壁垒,从而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成

1.国际贸易新壁垒的解释。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壁垒阻碍和制约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贸易壁垒主要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国际贸易新壁垒,它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贸易壁垒而言,与传统的贸易壁垒相比,新贸易壁垒所包含的壁垒类型更多,不仅是指技术方面,还包括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随着环保、节能减排意识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普及,当低碳经济成为主流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得到国际广泛认可时,位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国际贸易规则必然会有所调整,而在这调整过程中,新的贸易壁垒的产生概率将大大增大,进一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成原因。在最近几年中,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中还出现了新的壁垒形式,即碳足迹、碳关税。碳足迹和碳关税等新贸易壁垒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全球低碳经济的倡导和发展。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 “碳足迹”越大,碳耗用量就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越多。

碳关税,是指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关税。碳关税的提出,与不容乐观的国际气候变化形势密不可分。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为了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在商品贸易格局中,高能耗、高污染逐渐被低能耗、新能源产品淘汰;低碳技术、低碳制度、低碳标准应运而生,并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到国际贸易中,推动国际生产力发展。对于达不到低碳标准的商品进口时则征收碳关税。

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低碳经济尽管为各经济体带来了发展的巨大机遇,但其对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形成和推动,也尤其明显。英国是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美国和日本在低碳经济中也是投入巨大资金,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希望通过本次变革获得该领域的发言权。目前,由于低碳经济发展时间不长,低碳经济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低碳经济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各国均希望自身模式能成为全球模式,经济角力从而演变为政治博弈。另外,各个国家的低碳标准因各国生产技术的不同而存在不同水平的差异。低碳制度、低碳标准的不同导致国际贸易商品在世界范围内交易时,引发各国在贸易领域的争端和冲突,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引入了碳税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制度等控制碳排放,这种单边主义的国际贸易壁垒行为极易造成贸易摩擦和贸易战,引起国家间的经济甚至政治问题。

此外,碳关税容易变相成为各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不利于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的有机融合。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碳足迹也将是长期存在,且可能引发技术革命和营销革新的非关税壁垒。

二、我国对国际贸易低碳壁垒的应对策略分析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得知低碳经济背景下所形成的国际贸易新壁垒主要是碳足迹和碳关税,也就是低碳壁垒。就我国而言,我国想要获得更多的对外贸易机会,以及更好的国际贸易发展,就必须排除万难,努力克服低碳壁垒对贸易行为制约,领导低碳经济。下面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四点当前可采取的国际贸易低碳壁垒应对策略。

1.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更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世界第一大国,不管是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还是在国内完成降耗减排的重要历史使命,均具有极大意义。当前,节能减排降耗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已经进入全国“十二五”规划,其分解出的具体定量指标也进入各省“十二五”规划,成为指导我国及各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目标。我们应借此政策优势和历史机遇,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和优化,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加强对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

2.制定相应的开发。我国应在国家层面对于碳足迹核查、权威认证机构的设置、咨询服务行业的建设与发展、碳标签的核证与颁发等进行相关指导,通过建立国家标准实施约束,并通过建立碳标签计算机构、结果核证机构和颁发机构来执行。

3.提倡全民低碳消费。树立低碳意识、提倡低碳消费。要营造社会参与低碳发展的政策氛围,加大了低碳消费理念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培训企业进行有效的能源消耗管理,培训企业进行有效的排污控制管理,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并结合政策激励,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大家的低碳意识,逐步形成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的共识。截至目前,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低碳生活社区,提倡建设低碳建筑,将低碳消费观念贯彻并落实到了实际生活与实践活动中。

4.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自力更生。政府转变职能,通过财政政策投资建设设备,投资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技术,帮助企业充分降低生产、运输、存储、消费等各个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熟悉低碳标准,通过对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工艺的选择,减少产品的碳排放;实行“走出去”战略,到外国直接投资,产品就地销售,回避碳关税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各种国际贸易新壁垒层出不穷,碳关税和碳足迹为低碳经济下主要的国际贸易新壁垒。为了缓解低碳经济所带来的贸易压力,减少贸易冲突,我国必须纵观全局,提早做好应对准备,并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国际贸易新壁垒带来的贸易压力,切实避免由低碳经济带来的贸易风险,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积极发展,并对世界公平贸易做出贡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