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实用13篇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1

一、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

1.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增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出于扩大销售的需要,企业除利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广告等手段外,赊销作为扩大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被企业广泛采用,相应产生了应收账款。

2.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信用观念扭曲、信用意识淡薄的现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是非常发达,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所以存在着一些企业之间相互故意拖欠的现象,从而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

二、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收款不力,坏账比率高。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正常流动资金被大量的应收账款所挤占。由于没有强有力收款措施,企业坏账比率大幅上升。此时,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只好借助于银行贷款,而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就不能及时偿还贷款,甚至连银行资金也被逐渐转化成了应收账款。这种资金的不良循环,导致银行资金的大量沉淀,最终企业将无法生存下去。

2.企业的某些管理者和经营者缺乏经营理财的意识和观念。部分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注重生产经营工作,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经营理财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做到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只注重如何去借钱和花钱,没有对现有的资源和资金进行有效的配置和调度,致使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造成大量资金长期滞留在外,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3.应收账款跟踪控制存在问题。很多企业未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控制制度或未遵守制度。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跟踪控制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老化。(2)企业未实行应收账款定期对账制度,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以及票据的传递、记录等都有可能出现差错。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职责、权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的行为有章可循;(2)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3)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2.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1)建立客户信用档案;(2)建立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的清收责任制与激励机制;(3)规范合同条款和经营操作;(4)加强企业销售人员、催款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销售人员、催款人员进行经济合同的条款、企业销售、收款的工作程序和制度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3.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明确回收应收账款的责任人,把应收账款的回收纳入到领导和员工的考核体系中来。责任制必须落到实处,各经办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并要求其对自己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直至收回资金为止。

4.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在进行对账工作时,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2)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2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应收账款净额居高不下,账款回笼不及时,坏账呆账处理不当,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力度。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部门考核指标不合理。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额挂钩的做法,片面追求销售额的增长而不关心收款状况,导致销售人员盲目放账,事后收款力度又不够,从而造成高销售额低经济效益的局面,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呆账、坏账损失。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例如,没有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相关职能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责任不明确,权责划分不清,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使销售机构占用大量的已销货款不能及时收回;坏账准备制度不健全,未按规定确定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3.从宏观层面上分析,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法制基础也比较薄弱,使得我国信用短缺现象大量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可乘之机诈骗货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执法上,地方保护主义泛滥,执法人员素质低下,惩罚力度不够,这也是造成应收账款存在的原因。

4.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数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为争取市场和顾客往往借助于赊销的方式,急于促成销售而忽视了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同时许多企业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在销售上存在侥幸心理。

二、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1.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设立客户资信管理部门,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掌握主要客户的资信情况。从客户的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条件五个方面(“五C”系统)考察客户的资信程度,从而使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客户实施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

2.建立应收账款预警机制。对主要客户分别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设定最高赊销金额和最长欠款期限。在决定是否赊销时,超过最高赊销金额则不能发货,对事实上高于设定最高赊销额的客户坚持每月的收款大于供货,逐步压缩到最高赊销额以内;在设定最高赊销额的同时,设定最长的欠款期限,由业务人员在到期前跟单催收,如到期未收回款,则立即停止供货,组织追款。

3.加强应收账款跟踪管理。货物发出后,及时将应收账款列入企业的信用管理档案,进行监控,特别注意客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按时与客户取得联系,提醒客户及时付款。在货款到期日前的一两天内,应与客户直接联系,询问其是否已将货款汇出,如还没有汇出,询问其原因。

4.积极清理逾期货款。对于逾期未收回的货款,企业应采取措施及时收款。根据应收账款账龄情况和客户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催收方法。对于在经营中由于质量、数量等涉及到自身因素致使客户拖欠货款的, 应主动采取措施, 给予折让或其他补偿形式;对于一些企业确实有困难, 一时无力支付的, 应订立还款计划, 限期清欠, 或者进行债务重组,接受欠款户按市价以低于债务额的非货币性资产抵债;债务人面临破产的, 可采取部分货款减免办法, 促使债务人积极还款,或及时向法院,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清偿。

5.建立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制度。企业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在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正确计提坏账准备,包括选择合理的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正确计算坏账准备金,对坏账准备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

6.建立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是指企业把由于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让给银行,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并负责管理、催收应收账款和坏账担保等业务。企业可借此收回账款。通过保理业务融资,使占用资金的应收账款变为可使用的资金,有效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使企业财务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销售规模,提高效益。

三、总结

应收账款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对于企业的运营产生着及其重要的影响。企业能否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不仅直接决定了流动资金的周转水平,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利润和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金融体系和信用体系的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企业必须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确保企业资金循环周转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丰硕:浅议应收账款的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02

[2]付 维: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02

[3]周 娟: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5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3

Keywords: receivables; Management; Credit; risk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功能,降低产品价格,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传统的战略决策外,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赊销已经成为企业扩大销售,增加市场份额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1 应收账款的定义

应收账款(Receivables)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项目之一。

2 应收账款的功能

应收账款的功能在企业经营销售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扩大销售,增加市场份额,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有效手段。企业采用赊销手段,不仅能吸引更多顾客来购买产品,而且还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向顾客提供资金。在银根紧缩、市场不景气、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赊销具有明显的促销作用,对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减少库存,从而降低存货风险和开支

企业持有存货,需要支出存货管理费,保险费,仓储费等开支。通过赊销,能够将存货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销售出去,降低了存货风险,节约了相关开支。

3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

3.1 应收账款降低了企业资金使用率,降低企业效益

赊销导致企业物流与资金流不同步,即商品已经发出,发票已经开出,但是销售收入却没有及时地回笼。这样,一方面应收账款占用了企业进一步用于采购或者生产的流动资金,从而阻碍了下一轮销售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势必会产生企业所得税的预缴;另外如果应收账款是由于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以上的情况都大量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长此以往,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从而影响了企业经营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完成,效益的提高。

3.2 应收账款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由于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即应属于当期的销售,不管有没有收到款项,均应确认销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因此,应收账款的增加虽然增加了账面利润,但是却没有真正实现现金的流入。另外,应收账款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发生坏账的风险,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应收账款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增加了风险成本。

3.3 应收账款使企业加速了现金的流出

应收账款的增加虽然在账面上增加了利润,但是企业却为之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代价,表现为:①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支出:虽然赊销没有收到实际的销售款项,但是此时销售收入已经确认,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必须以现金足额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流转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同样,所得税也必须以现金足额缴纳;②利润分配:应收账款产生利润,但是却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入,导致企业利润分配的额外开支;③应收账款相关开支: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收账费用等开支也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3.4 应收账款的存在影响了企业的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是指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由此可见,如果应收账款的长期存在并且资金得不到及时回笼时,就会影响资金的进一步循环,使得大量资金陷在非生产环节,从而不必要地延长了企业的营业周期,影响了营业效益的实现。

4 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

4.1 社会历史原因

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许多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控制,因此,以政府靠山作为理由的赊销欠账行为在企业之间显得很正常。久而久之,进入市场经济转轨之际,许多企业负债累累,由于种种原因,应收账款收不回来。

4.2 企业领导盲目管理,风险意识淡薄

有些企业领导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市场份额,一味地进行赊销买卖,而并没有充分了解对方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还款能力,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

4.3 企业内部缺少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和收账政策。许多企业的信用政策不够合理,或者甚至没有一套统一的信用政策,致使企业在进行赊销时,并不能完全了解对方单位的资信程度,经营状况,现金流量情况以及还款能力等。

4.4 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激励机制不完善

由于很多企业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相互独立,不能进行相互约束,因此财务部门经常不能够及时与销售部门进行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反映,致使企业长期存在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另外,企业为调动销售部门的积极性,往往将职员的工资只与业务量相挂钩,对于相关领导的业绩评价也只是将部门业务量作为唯一的标准,并没有将应收账款管理纳入绩效评价机制,使得企业的激励机制具有片面性。于是,销售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款项,企业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或者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

4.5 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社会的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人情大于法治的现象,因此,许多企业在收账过程中,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情谊”等使得应收账款迟迟不能收回,有些甚至一笔勾销,相关法律也难以付诸,形同虚设。

4.6 社会服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收回基本依靠企业自身,社会上专门提供企业应收账款收回服务的机构很少,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收回得不到很好保障。

5 应收账款的管理途径

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根据应收账款形成原因,大致可以从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考虑。

5.1 事前

5.1.1 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发生前,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和收账政策。对于经常往来的单位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充分了解对方单位的资信程度,经营状况,并根据信用等级分别给予不同的信用条件和信用额度,如信用期限,折扣期限,现金折扣,赊销额度等。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收账费用与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因此,合理的信用政策应该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和收账政策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这四者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损失和收账成本的影响。同时,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情况的变化,对信用政策进行必要的动态调整,使其保持一定风险范围内的合理性。

5.1.2 严格审批手续

在经过内部资信评估确认以及具备完整的法定文件的基础上,领导对于赊销合同进行严格地审批。审批后将赊销合同、审批文件、对方单位其他合法文件资料,备齐归档,以作日后催收、甚至诉讼之用。

5.1.3 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在应收账款的核算上应建立坏账准备制度,合理估计坏账损失,并按期计提坏账准备,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根据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及相关政策规定,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5.2 事中

5.2.1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应该落实以下几个方面:①销售部门应该做好基础的记录工作,了解对方单位付款日期,已付款额和尚未付款额等信息,并及时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一旦发生偏差,应查明原因,进行相应调整;②根据对方单位的付款情况,对于其资信程度进行动态调整,进而相应地调整企业信用政策;③定期与对方单位进行对账,防止连续欠款却还在继续供货的现象,确保一账一清后才允许开始新的欠款;④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根据不同的应收账款计提合理的坏账准备。

5.2.2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按照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在财务部门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负责有关赊销往来业务的核算与监控,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要进行分析与核算,以保证应收账款账账相符。另外,财务部门还应该与销售部门建立互相监督机制,由财务部门根据企业自身资金情况和对方企业资信程度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销售部门根据信用政策开展赊销业务,并将赊销情况反馈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反馈情况调整信用政策。除此之外,还可以实行应收账款的分级授权,从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到最后的法律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层层地控制。这样,强化了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使得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形成互相控制,互相平衡,良性循环发展的状态,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

5.3 事后

5.3.1 及时有效地做好应收账款催收工作

合理的催账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为: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诉诸法律。②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若对方单位确实遇到暂时性困难,企业应积极帮助其渡过难关,以便收回账款。若对方单位确实无力偿还欠款,明显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况,则应及时向法院,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清偿。针对故意拖欠的讨债,可供选择的方法有:恻隐术法,持久战法,激将法等。

5.3.2 建立责任中心,将应收账款管理业绩纳入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以销售人员为主,财务会计人员为辅的应收账款责任中心,事后对应收账款收回和管理情况进行评定,并纳入销售人员与有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中,以此增强相关负责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3.3 引入第三方保证机制

企业可以将质量尚好的应收账款通过应收账款质押或者保理业务转让给银行或者其他专业机构。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专业机构管理,不仅能够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增强竞争力,而且由于资信调查、账务管理和账款追收由专业机构负责,对于保理业务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由保理银行承担,使得收款更有保障。

6 总结

应收账款的管理关系着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应该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进行落实,努力将坏账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陈显兰. 企业走出应收账款困境的思考[J], 四川会计, 2002年, 第6

期;

[3]张采风, 李忠江. 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清收[J], 黑龙江财会, 2001年,

第12期;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12501

1应收账款的形成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为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从应收账款的回收期来看,应收账款是指应在1年(可跨年度)内收回的短期债权。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应列为流动资产项目。从会计实务来看,企业的应收账款不包括各种非经营活动发生的应收款项。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商业竞争

商业竞争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对于同等的产品价格、类似的质量水平、一样的售后服务,实行赊销能扩大销售规模。这是因为顾客将从赊销中得到好处。出于扩大销售的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由竞争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1.2信用机制不健全

信用机制不健全是应收账款产生的另一主要原因。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资金状况及经济合同履行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轻易的将产品赊销出去,导致无力收回。信用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要账难”。

1.3企业内部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明确的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机制,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无章,放任自流,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有些企业虽然对应收账款设立了规章制度,但却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而在另一些企业中,内部激励机制也很不健全。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往往采用赊销方式,提高个人销售业绩,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企业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认识不足,缺少财务管理理念,成本意识淡薄,在整个销售过程中缺乏有效、完善的约束机制。

2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

2.1对客户的资信评估欠缺,存在信用风险

由于对客户信用度的评估和调查不够全面准确,使应收账款如期收回的难度加大,形成潜在风险。此外不少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社会信用意识比较薄弱恶意拖欠账款,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信用危机。在信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随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会因缺乏回收保障而产生风险。

2.2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不合理

由于存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企业随时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但很多企业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不够重视,或者采用不适当的方法进行计提,这样造成企业虚盈实亏,使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还会使企业承担风险。

2.3产生应收账款成本

企业持有应收账款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就是应收账款的成本,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机会成本,即因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而失去将资金投资于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收益;二是管理成本,即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三是坏账损失成本,即因各种原因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产生的损失。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无法收回而形成坏账,将成为应收账款的最大风险。

2.4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许多企业面对大量的应收账款,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存在风险的账款,不能及时诉诸与法律。也有很多企业在发现客户信用状况出现问题后,担心失去后续业务而不愿意催收欠款,在出现坏账时,企业不愿意尽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丧失了最佳的诉讼时机。

2.5应收账款会计监督制度薄弱

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相当薄弱:一是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二是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者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其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的分类,平时则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三是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长期不对账。四是没有建立坏账核销管理制度。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不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价,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赊销制度,对形成的逾期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收回多少没有把握。在企业回款好的情况下,基本能满足需要,但在企业回款不畅的情况下就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存在不可避免,但是它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应收账款过大会影响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分析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并进行科学的分析是企业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5

应收账款是指公司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应收取而未收取的货款。应收账款往往被看作企业扩大销售的;二是应收账款事后管理和控制。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主要存在应收账款规模较大和账龄较长两个方面的问题。

二、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应收账款管理目标设立不科学。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应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保持一致,不能只是一味地关注提高收入,而不重视应收账款余额的控制和现金流的激励作用,甚至不重视激励员工催收账款,最终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企业盲目追求销售额,不断增加的应收账款也会增加企业持有成本,若应收账款过多就会使企业陷入资金周转难的困境。有些企业由于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催收的考核机制,销售员只重视销售额而不关心应收账款的催收,导致企业出现应收账款即使到期也不能收回的状况。

(二)信用管理责任不明确。企业的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等与应收账款管理紧密相关,但有些企业这些部门间的职责要领和分工不明晰,从而造成企业无法对产品从客户订货到销售、货款的回收、销售获利等情况的有效监督控制;甚至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针对客户的管理都没有明确的分工流程。在对客户的管理上没有明确的分工流程。如,针对企业欠款时间长且金额数量巨大的客户,制定催款计划、跟踪目标客户、定期反馈结果等相应工作由哪个部门来完成;企业财务人员收到应收账款后,有哪个部门与客户沟通并提供销账明细;企业出现账款余额相符时,有哪个部门负责对账等。出现以上情况,若企业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责任分工不明晰就会出现相互推诿,应收账款管理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信用管理部门缺失。信用销售是企业坏账产生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审理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不能有效针对客户信用等级和信用程度进行评价,造成企业往往在不了解客户的实力和诚信的情况下进行了销售;同时企业财务部门尚未制定信用期和信用额度的有关规定,不能很好的给业务部门明确指导方向。由于信用管理部门的缺失使企业内部控制不理想、存在很多潜在风险。因此,企业应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不断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数据库,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解决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大的问题。

(四)催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一是催收人员安排不合理。很多企业的催收人员多数为销售人员,而销售人员为了拿提成往往把销售业绩放在第一位而不重视账款的催收工作,从而造成应收账款数量和金额较大,甚至一些应收账款变成了坏账和呆账;二是很多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重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甚至一些企业为了保留住客户资源而不采用法律手段进行催收。

(五)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企业合同管理方面不完

善,主要表现:一是在赊销企业产品时没有规范标准的合同格式,多数企业都是借鉴别的企业合同样式,没能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设立标准合同,往往缺少保护自身利益的条款,甚至个别企业销售部门在拟定合同条款中针对货款的付款形式、还款期限、优惠条件、违约责任等核心要素都界定模糊;二是企业销售部门签署的合同没有按照企业规定在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出现了企业不能很好地对销售合同监督和预警,更谈不上对销售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三是有些企业随意变更合同内容且仍然使用旧合同的情况,导致双方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确立正确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企业针对应收账款具体情况来设计管理目标,一是要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实施不同的信用政策,合理确定应收账款管理目标;二是企业要定期与客户沟通,动态把握客户经营整体情况,灵活地根据不同企业情况设计应收账款回收目标,确保账款及时回收;三是针对延期支付账款的客户,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拖欠账款原因,科学研判进行设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二)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职责。应收账款管理应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特别是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的职责。对于财务管理部门应负责企业资金流向、回转情况统计、制作财务报表、应收账款账龄和应收账款余额等具体工作,还应建立销售合同台账,详细记录付款时间、付款方式等主要内容,同时还要负责对账工作等;针对销售部门,主要要明确销售人员的责任,其主要责任一是要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将客户有关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二是销售人员签订销售合同前一定要对客户信用等级和信用额度详细把握,经主管领导签批后方可签订销售合同,同时要将合同送达财务部门登记备案,形成合同台账并进行保管;针对审计部门应负责对销售合同中的具体条款审查,避免重大遗漏事项和有悖于企业规定的事项,同时开展对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监督和指导,评价各部门履职情况,协助开展收集客户资料、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以及处理逾期应收账款案件等工作。

(三)成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要对公司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提供的账款信息进行核对。在确认公司提供账款信息无误的前提下,对出现账目问题的企业、客户相关信用等级和信用程度进行查看。特别是面对赊销客户,对客户商业行为与信誉进行评估。对应收账款的分析、预测。同时要处理好与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的关系。

(四)优化应收账款催收程序和方式。首先要明确相关部门的催收程序。一是财务人员应该及时对应收账款入账,并根据合同规定的付款期限和付款方式及时提醒销售人员认真开展催收工作;针对已逾期的应收账款且销售人员催收未果的情况,财务人员应掌握客户财务情况并在当月或较短时间内给客户发询证函,获取债权人对债务的确认证明并开展与客户对账工作;二是销售部门要承担应收账款催收的主要责任,销售人员应及时提醒客户进行账款的催收,客户确是无力偿还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进行坏账处理,若客户申请了延期付款,也要及时通知财务部门,以便于财务部门根据客户信用等级情况做好账务处理工作。其次要选择合理的应收账款催收方式,企业应根据应收款项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电话催收、函证催收、拜访催收、第三人催收、法律诉讼等不同方式。

(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

度,首先要规范合同的签订流程,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标准合同格式,其中核心内容如货款的付款形式、还款期限、优惠条件、违约责任等要明晰明确;同时销售部门签订合同后应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如到资信部门备案等,销售合同一经签订不能随意更改,若确需变更的应铝履行相应手续或者重新签订合同;其次要做好合同跟踪管理工作。此项工作由信用部门负责,主要跟踪客户是否存在拖延支付账款、客户的结算方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等,同时要及时提醒客户履约及时偿还企业的应收账款。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6

(一)应收账款占有流动资金,形成了机会成本。企业发出商品、提供劳务等款项不能同时收回,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长此以往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并使企业因资金不足而丧失好的投资机会。

(二)应收账款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形成了坏账成本。收入的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增加应收账款的同时也记入当期收入,增加了利润。但企业实际上并没有现金流入。虽然根据谨慎原则。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但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这样,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

(三)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出的损失,形成收账成本。赊销虽然使企业产生了较多的收入,增加了利润,但没使企业的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垫付资金来缴纳各种税金和支付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同时还增加了信用调查费用、应收账款簿的记录费用、应收账款的收账费用等。

二、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在质量、价格上下功夫,而且必须采用一定的赊销手段。但是,某些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在未对客户信用条件作任何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

(二)内部激励政策不当。有些企业盲目追求销售额。规定职工收入与销售量挂钩,而不考虑现金回款: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又未要求经办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占用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企业信用政策制订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规范,欠款追讨不及时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成为呆死账。

三、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一)加强事前管理,主动防范风险产生。主要包括:

1、制定信用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是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的根本保障。企业制定信用政策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1)确定合适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如果信用标准过严,虽然可以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降低,但却可能使企业丧失部分市场。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过宽,虽然有利于企业销售,但又会增加应收账款风险。在信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最优平衡点。

(2)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为促使客户早日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可以附加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如能在规定的折扣期限内付款,就能享受相应的折扣优惠,以激励客户早日付款。

(3)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因过度赊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对信用额度进行必要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2、建立信用档案。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决定信用额度,企业在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前,应进行了解并作出评估,给出合适的信用标准。从而有效控制应收账款。信用分析可以从企业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品、历史记录这五个信用情况方面作出分析:

(1)品质。品质指客户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品质经常被视为评价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

(2)能力。能力指客户的偿债能力,也就是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客户的流动资产越多,质量越高,其转换为现金支付款项的能力越强。

(3)资本。资本指客户的财务实物和财务状况,表明客户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

(4)抵押品。同等条件下有抵押的客户等级应高于无抵押的,客户无力支付时,可以用抵押品抵偿。

(5)历史记录。即了解客户在过去有无不良记录。

3、明确岗位职责。应收账款管理不只是财务、销售或清欠人员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工作,企业应根据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不相容岗位分离,以便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稽核;各部门人员要做到各司其职、恪尽职守、认真负责、责任到人、奖惩合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缩短应收账款收账期。减少呆账。

(二)加强事中控制,确保应收账款管理规范。主要包括:

1、强化销售合同管理。企业销售应同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建立评审制度。一方面,签订的合同应合规合法;另一方面,要对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地点、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认真评审把关,以此使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化、精细化。

2、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对收款、开具提货单、发货、结算等环节的管理是应收账款控制的关键。财务部门收到的客户货款应及时入账;按合同对客户开具提货单,并送交运输人员或客户签收;运输部门应根据提货单组织发货,并确保货物的规格、型号、数量正确无误:发货后应根据提货单等及时向客户开具发票,办理货款结算。

3、完善会计监控管理。财务人员应及时对应收账款明细账进行分析,对应收账款的账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为评估、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定期向客户发放对账单和催收函。最大限度地防止呆死账的发生。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从稳健性原则出发,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按期提取坏账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处理,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对应收账款的追收权。企业应继续关注欠款单位情况,尽量收回账款。

(三)加强事后处理,及时消除应收账款风险。主要包括: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7

一、制定并贯彻实施企业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信用政策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管理而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其包括:(1)信用标准。(2)信用条件。(3)收账政策。

在贯彻实施信用政策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2)为客户确定适当的信用额度。(3)采取有效的收账策略。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企业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基础记录,了解用户付款的及时程度,基础记录工作包括企业对用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用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2.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用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

3.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用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

4.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来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收回赊销款项能力的指标。它是某一会计期间的赊销净额与应收账款全年平均余额的比率关系。应收账款周转率用来说明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体现应收账款的催款进度和周转速度。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收款速度快、坏账损失小、偿债能力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业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

5.考察拒付状况,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帐损失率,以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如实际坏账损失率大于或低于预计坏帐损失率,企业必须看信用标准是否过于太松或严格,从而修正信用标准。

6.编制账龄分析表,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业必须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通过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掌握以下信息:①有多少客户在折扣期限内付款;②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限内付款;③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限过后才付款;④有多少应收账款拖欠太久,可能会成为坏账、呆账。如果账龄分析显示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账龄开始延长或者过期账户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那么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企业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一)成立清收小组,对应收账款催讨

企业管理当局对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应交由应收账款清收小组进行催讨。对于清收小组的组织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款项经办人、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应为某项应收账款的当然责任人,参加清收小组,在清收小组负责人的调配下参加工作。二是清收小组成员按客户分工,并分解落实清理回收目标任务。三是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将收回远期欠款和控制坏账纳入绩效考核,调动催讨人员的积极性和效果。

清收小组要对应收账款进行划分,按国际上通行的划分标准债权分为6个等级:(1)正常债权;(2)要注意债权;(3)问题债权;(4)危险债权;(5)实际破产债权;(6)已破产债权。

逾期应收账款一般指除正常债权以外的5种债权,清收小组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催讨方式。对于“要注意债权”和“问题债权”首先要分析拖欠的原因,如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应积极与对方有关部门联系,争取能解决双方纠纷,如属于对方短期资金困难,不应过多的干扰,而应最大限度地争取顾客,保持市场份额,为下次销售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危险债权”和“实际破产债权”,清收小组要加大催讨力度,争取在债务人进行破产程序前收回债权,并寻求债务重组的可能。对于已破产债权,清收小组应积极进行司法程序,尽可能收回部分债权。

(二)追讨账款的基本方法

企业追讨账款的基本方法包括企业自行追讨、委托专业机构追讨、仲裁追讨、诉讼追讨等。企业自行追讨,是处理拖欠时间不长的应收账款的首选方式,适用于债权债务关系比较明晰,各方对拖欠债务的事实无争议或争议不大的情况,而且这种方式简便、易行、能够及时地解决问题。如果客户一再拖欠,企业自行追讨一段时间后仍没有实质性的效果,而又不想马上诉诸法律时,企业可以委托专业机构代为追讨,这些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收账公司等专业机构。仲裁追讨适用于双方都自愿以仲裁解决问题的情况。这种方法程序简便,避免了繁杂的程序和巨大的成本,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能够尽快解决问题。法律诉讼是企业为收回欠款所作的最后努力。当企业与客户发生债务纠纷,协商、调节无法达成一致,或者双方不愿意采用仲裁方式解决,客户无理拒不付账时,企业可诉诸法律解决。

四、利用应收账款融资

利用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抵押,就是用企业的应收账款为抵押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从客户那里得到付款后再归还借款;第二,保理,就是企业把货物或劳务赊销给客户,然后把应收账款的所有权转让给保理商(银行),由保理商(银行) 向企业提供资金,并向客户收取账款。受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冲击,国内的银行对保理业务越来越重视,因此,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应收账款融资,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把应收账款迅速变为现金或银行存款,进行扩大再生产或其它投资,使企业获得市场竞争的先机。尤其是保理业务能够很好地解决销售商面临的资金占压和信用风险问题,因而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五、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不管企业采用多么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有应收账款就有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因此,按照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必须对坏账发生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与应收账款的账龄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的具体计提比例可以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经验加以确定。当然,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金以后,坏账不一定发生。一般来讲,企业的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部分;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部分;债务人较长时间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且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对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并不意味着企业已经放弃了对它的追索权,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债务人具有了偿债能力,企业就应该积极追偿。

总之,现今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形势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形势依然不是很乐观,而且应收账款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分析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式,应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机制,降低风险,占领市场,扩大盈利,如此这般,才有助于促进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文美.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究[J].会计师,2010,(01).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8

应收账款是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在代经济社会中,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既要最大可能利用客户信用拓展市场,扩大赊销,增加企业赢利能力;又要密切控制应收账款的坏账率,尽可能地防范资金风险,同时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虽然应收账款可以扩大销售量,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但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隐患。因此,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难以回收

应收账款难以回收会形成坏账损失的情况,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据资料报道,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比发达国家高出20%[2]。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应收账款难以回收,流通链资金的循环不良,导致银行资金的大量沉积。企业对发生的坏账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依法处理后,冲减了企业利润。

(二)应收账款控制管理不完善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有应收账款的发生,由于应收账款管理职责不清、管理机制及手段落后,缺乏充分调研、评估和调控的必要控制环节和手段,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恶性循环的发生。同时,企业缺乏对销售客户的资信审查制度,缺乏严密的赊销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运用和管理,这些都会导致应收账款前清后欠的恶性循环。

(三)法律保护意识薄弱

负债方不按合同、协议规定归还到期债务是一种违约违法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但由于干扰以诉讼的成本效益反差的存在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一些企业宁愿应收账款沦为坏账,也不愿诉诸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终导致结算资金逐年上升,资金周转不畅。

(四)未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是赊销可以实销售收入的增长,通过该方式可使收入大于成本,但随之相应的其他成本也要增加,这就要求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应尽快收回,最大程度防止机会成本的增加,满足收回的账款必须大于收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可能的成本,而大多数企业并未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

(五)中介服务机构尚不健全

企业在确定赊销对象时,必然要对客户的资金状况、信用等进行评价和分析。通过传统搜集的方法所获取的这些信息,往往并不可靠,而阶段,我国专业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还为数不多,所能提供的服务也非常有限。

(六)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多数企业中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以调动销售人员销售工作的积极性。销售人员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的方式完成销售任务,这种情况会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同时企业管理部门未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常见风险

(一)虚增经营成果,增加经营风险

企业为了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机制下扩大市场占有率,运用商业信用促销手段,使得应收账款规模过大,而且大多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扩销,片面追求账面业绩,忽视了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二)企业营运能力降低,影响资金循环

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效益营运能力。营运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企业整体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维持正常的企业营运,企业往往通过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导致财务费用增加,加重企业负担。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运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致使企业金短缺,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思想意识麻痹,潜在风险增加

经营成果的虚增,使企业经营者仍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并对外无计划地盲目赊销,从而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越来越大,加上目前市场诚信机制尚未健全,导致应收账款的回收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账面资金来源充足、实际可供调配的资金却极其有限的尴尬的局面[3]。

(四)形成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应收账款包含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坏账。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坏账损失。企业对发生的坏账依法处理后,作为一项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冲减了企业利润。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举措

(一)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账政策

企业对到期的应收账款,应当及时依据企业收账政策提醒客户依约付款,并采取多种方式对逾期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在此过程中,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催收,都需要产生收账费用。因此,收账政策是否合理影响到企业未来的销售和利润,要权衡利弊掌握好宽严界限。企业应落实内部催收账款的责任,对重大的逾期应收账款,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二)健全赊销授权审批制

赊销计划由财务部门审批,明确规定合同谈判、审批、签订、发货等环节的岗位职责及权限,并由销售部门负责执行,实行审批责任到人的原则,不得越权审批,企业确保客户信用限额的安全性和合理性[4]。

(三)建立信用报告制度

应收账款回收的效果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企业应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信用报告会议,对企业的信用政策进行点或面的完善。信用报告会议可根据不同方向和层次对目前信用控制的运作情况进行汇报讨论,明确所遇到的困难,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预测[5]。

(四)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作用

企业内部监督主要检查是否存在应收账款的重大差错、严重失职、以及放纵应收账款等象,以健全应收款内部控制,完善监督体系,避免应收账款形成坏账。对应收账款的审计,主要应在销货与收款阶段进行,针对凭证和记录是否合理、凭证的预先编号是否连续、销售对账是否及时等进行检查。收款环节主要核查收款单据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核对应收款并分析账龄等。

(五)合理采用收账方式

实际应收账款清欠过程中,企业拖欠原因可能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政策方法区别对待,客户信用记录较好的一般采用电函方式或工作人员直接沟通,视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探明原因,使双方的可持续合作关系不至于受影响,又能很好地解决拖欠问题。如果沟通仍不能解决问题,则可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

(六)实行专门负责制

企业应成立专门财务管理或指定专人负责核算和监督应收账款,并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企业负责人,便于企业领导人掌握情况,适当、适时地采取对应措施。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合理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经营部门应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加强客户信用评估,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收账政策,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才可以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尤明军.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科学的管理方法[J].商情,2008,(01).

[2] 张春敏.应收账款管理及风险的防范[J].科技信息,2010,(11).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9

一、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缺乏风险控制意识。一些企业经营者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争夺销售客户和推销更多的产品,在事先未对客户资信作调查,未对风险进行评估的情况下,盲目赊销,使其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加大了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二)我国企业产权制度落后,法律保护意识淡薄。由于全民信用意识缺乏,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使得失信带来的收益往往大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要形成严格还本付息的信用准则,树立成熟的信用竞争意识是很困难的。

(三)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在一些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效益挂钩的企业中,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未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淀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四)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体现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售后服务,而是竞相采取赊销方式,比谁给客户的条件更优惠,以此作为产品促销的法宝,使企业以信用的角度对客户进行选择变得非常困难,极不利于对应收账款的有效防范与控制。这种竞争的结果使众多企业陷入债务危机。

(五)缺少对应收账款的专门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当会造成企业一系列信用问题。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包括了客户分析、信用信息管理、账款控制、收款等工作。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业务部门主管赊销和收账,另一种是由财务部门主管赊销和收账。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很多弊端。业务部门是以销售业绩为导向,主要任务是争取订单,卖出产品,不能很好地承担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职责。财务部门往往由于不了解客户背景和交易状况,无法对信用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 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控制

(一)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设置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确保信用管理职能的实现。信用管理部门一般由财务总监领导,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信用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

(二)进行信用调查分析,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首先,企业应收集客户的基本信息,调查其信用状况。收集客户信息可通过三方面取得:一是直接查阅客户的财务报表;二是通过有关银行提供的相关客户信用资料;三是通过与该客户有业务往来的单位了解其往来时间长短、付款记录、信用金额等情况。其次,收集好客户的信用资料后,经过分析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评估,评定信用等级。最后建立相应的客户信用档案。在对客户进行信用状况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客户信用等级,为每一客户建立起健全的信用档案,记录其完整的历史信用资料。一般情况下,企业可运用历史记录法、客户信用额度确定法、最大值确确定法、最小值确定法等经验分析方法,从客户管理水平、客户经营状况、客户偿债能力、客户信用记录以及客户行业状况等方面对每一个客户进行定性评价,确定客户每笔业务的最高信用额度,为业务部门提供可参照的标准。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收账款备查台账

应把应收账款作为一个流动的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在应收账款形成的初期,就建立详细的备查账。此外,还应将应收账款回收备查账细化到每一笔业务合同,并定期分析其挂账账龄,制定相应的回收计划。这样就可以对每一笔合同的履约情况一目了然,避免应收账款在账面仅按挂账单位反映,多笔业务合同的欠款情况交叉在一起的混乱局面。另外,清晰的应收账款台账也为催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要具备必要的法律维权意识

签订完善的销售合同,使合同条款的约定清晰明确,不能有今人误解或有多种解释的模棱两可的规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同的签订一定要严格遵守合同法,签订合同时,除了国家合同同文本格式中所规定的几大类概括性条款之外,可以根据自己所处行业及所承揽业务项目的特殊性形成自己的合同格式。传统的合同文本格式对于支付方式及违约责任的约定往往不够清楚准确,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其具体化,力争做到各合同要素齐全具体,如商品的数量、质量、检验或验收方式、交货时间和地点。特别是收款条款部分,一定要尽可能详尽,具体到是一次性支付还是分期付款,并约定具体的付款时间、付款方式、付款期限以及延付的具体违约责任等。另外,在合同签订后,还要及时告知财务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出现一旦对方无力支付欠款无法诉诸法律等情况的发生。

(五)完善赊销管理

1.明确职责分工。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信用落后的状况,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的分工,应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信用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构成的组织结构形式。明确规定信用管理人员、营销人员、财会人员等相关的信用风险责任人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并采用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来促使这些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信用风险制约机制。

2.完善赊销审批制度。赊销审批制度是指企业在业务管理中实行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包括合同与结算中的信用风险防范制度、赊销业务管理与报告制度、客户信用申请制度、信用额度稽核制度等十几项制度。企业在年度初始前应作好年度赊销预算与计划,所有的赊销业务,均需由客户提出信用申请,经过有审批资格的经办人员审批稽核后才能进行。各级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

(六)加强授信控制

控制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信用限额的制定,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定量化的信用评估、控制方法,形成企业内外的信用制约机制。公司每项赊销业务的审批必须以信用额度作为依据,任何人不得擅自突破。同时,信用额度也成为公司约束和调节与客户信用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供货和回款问题上争取主动权,真正实现公司对客户的直接管理。

(七)实行全过程信用管理与控制

全程信用管理与控制包括接触客户、交易谈判、签订合同、发出货物、收取款项等关键控制环节。接触客户的目的是为了选择信用优良的客户进行信用交易,对于选定的客户,应根据其资信状况、信用等级及信用额度,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信用条件,并签订赊销合同或协议,以寻求法律角度的债权保障。对于按时回款、信誉较高的客户,应做好信用记录,以便将来为其提供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信用交易;对于过期不付款的客户,应采用信函通知、电话电报传真催收、必要时应派人面谈、诉诸法律等合适的收账程序催收账款。总之,企业应进行应收账款全程跟踪服务,对客户实施动态监督,快速识别信用风险并及时化解风险,确保客户正常回款,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

三、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防范

(一)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营销的现实表明,适销对路,供不应求的高科技产品,企业往往不需要采取赊销的方式。因此,不断开发符合消费潮流、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高科技产品是防范应收账款信用风险重要途径。对于传统行业产品,利润微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应该加强市场预测与调查,在技术上推陈出新,增强产品功能,提高产品质量,营造产品的功能、质量优势;在管量上推陈出新,节约成本费用开支、减少资金占用,营造产品的成本、价格优势;在企业文化构建上推陈出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培育持久稳定的品牌,营造产品的信誉、品牌优势。这样企业也容易争取现销方式销售商品,减少企业应收账款。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对生产部门的管理,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明确赊销审批的制度和责任,建立赊销逐级审批制度,落实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岗位责任,明确职责分工,经常对应收账款进行追踪分析;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做好基础记录、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外负担度、掌握用户信用期限的债务、考察坏账损失率等;及时对账并建立年度清查制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建立应收账款清欠领导责任制。将应收账款清欠的责任明确到每一位领导干部,使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真正成为领导带头、各业务部门相互配合的综合性工作,而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孤军作战。包括:明确划分责任范围,对企业已开成的应收账款按形成原因尽可能落实到个人;领导在职期间形成的应收账款在未完全收回之前,主要责任领导不得调离企业;对于长期无动态的应收账款,要分析具体原因,并制定严格的资金回笼考核制度,将应收账款的清欠与责任人的绩效利益挂钩等。

(四)降低坏账损失风险。企业对客户的赊销限额,尽管是在对客户进行充分的信用调查基础上确定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小部分账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仍然在所难免,从而形成坏账损失。为减少坏账损失,当客户到期不能偿还货款时,企业可要求客户开出承兑汇票以抵销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转为应收票据,由于应收票据是书面字据,比应收账款具有更强的索取权,票据可以在未到期向银行贴现,也可以背书转让,流动性更强。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坏账损失的风险。此外,企业可以对部分应收账款进行信用保险,将所能预料的非正常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降低应收账款的损失率。

(五)建立完善的坏账准备金制度。切实落实坏账准备金制度,改变应收账款的“虚胖”局面。很多企业对提取坏账准备并不积极,因为提取坏账准备势必影响账面利润及账面流动资产的金额。而从企业长远经营来看,这种做法得不偿失。首先,不提坏账准备使企业资产的实际变现能力降低,虚增了资产。其次,如果不提坏账准备,实际应收账款中已形成的损失无法真实反映在账面上,等于是虚增了当期利润,换言之,是为今后的生产经营留下了潜亏。其实,坏账准备金制度只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一个体现,对滚动式的企业发展来说,它使我们当期的报表更加真实合理,并不会真正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实现。另外也必须承认,无论制定多么完善的应收账款回收制度,只要有商业信用存在,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坏账损失。因此,应正确客观地对待坏账准备金制度,真实完整的反映企业应收账款情况。

总之,为保证企业能最大可能的利用客户信用拓展市场,以利于销售企业产品,同时又要以最小的坏账损失代价来保证企业资金安全,防范经营风险,并尽可能地缩短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时间,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平波.现代公司制企业内部控制精要[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10

(一)应收账款绝对数的增长加大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信用观念扭曲、信用意识淡薄的现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是非常发达,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所以存在着一些企业之间相互故意拖欠的现象,从而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从而增加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

(二)签订合同时内容不够严谨。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缺乏对合同内容全面、审慎的把握,所签的合同条款不齐备,内容不全面,为合同的履行埋下了隐患。在订立合同时,合同的一般条款欠缺,虽然不会对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等问题产生影响,却会对合同的履行、合同当事人经济利益的实现带来消极影响。还有就是业务人员票据知识不够,特别是支票的处理上没有知识或经验,没有预防空头支票、虚假账票等知识而开具了相关的认可收据,从而导致追索不能,造成坏账产生。

(三)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力,造成大量逾期账款

1、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滞后。应收账款发生后并没有做任何管理,只是让其挂在账上,未对其收现能力进行分析,只有发现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时,才被动地催收,结果导致了应收账款越积越多,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威胁。

2、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长期不对账或对账不清。现实中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有的即便对了账,但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分类,平时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如果出现回款不畅,就不能满足管理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逾期账款,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

二、解决对策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职责、权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的行为有章可循;(2)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3)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2、确立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目的是要在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与采用这种政策而承担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新增盈利大于等于要承担的三项成本时,才能实施和运用这种赊销政策。

3、明确应收账款管理主体。在做出赊销决定之前,应该对各种情况有一个认真仔细的分析,灵活运用赊销手段,合理确定现金折扣与折让及比例,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占领市场和发展壮大自己的一项基本策略。因此,企业应认真组织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专门研究企业的营销策略,调查了解客户的资信程度,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方法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在实践中用得较多是账龄分析与分类管理(ABC)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分析法。

4、确立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赢利和采取信用政策预计所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应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果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额,获取更大的利润;相反,则应该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或对不同的客户的信用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企业在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1、建立健全赊销申报制度。企业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不能只从销售人员口中了解情况,应当建立健全的赊销申报制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可以设计预先统一编号的“四联赊销单”,载明欠款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开户银行及账号、经手人、地址、电话、发货日期、货名、规格、数量、金额、本单位经办人和责任人,还有赊销金额、赊销期限、有无担保等内容,分别由客户、责任人、经办人和资信管理部门留存,资信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防止挪用和截留货款,杜绝资金的体外循环。另外,商品交割过程必须履行严格的签发制度,其中一联必须附在增值税发票记账联后面作为会计凭证附件以备今后查证。

2、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1)建立客户信用档案;(2)建立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的清收责任制与激励机制;(3)规范合同条款和经营操作;(4)加强企业销售人员、催款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销售人员、催款人员进行经济合同的条款、讨债的技巧以及企业销售、收款的工作程序和制度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3、注重合同管理。企业除现金收入之外的供货业务都必须签订合同,当销售部门收到经信用部门和企业法定代表审核签字后的赊销申报单后,根据审批意见并与客户意见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的要素必须齐全而且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特别是付款形式、账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都应清楚、准确,最好是能够采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另外,销售部门还要将合同影印几份,经有关部门或人员与原件核对无误后分别交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利于其对销售合同的执行、跟踪、检查起监督和预警作用。

(三)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1、应收账款的动态跟踪管理。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保持与客户经常联系,提醒付款到期日,催促付款,可以发现货物质量、包装、运输、货运期以及结算上存在的问题和纠纷,以便做出相应的对策,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同时,也会使客户感觉到债权人施加的压力,使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推迟付款,极大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可以快速识别应收账款的逾期风险,以便选择有效的追讨手段。

2、应收账款的催收。企业管理当局对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应交由应收账款清收小组进行催讨。对于清收小组的组织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款项经办人、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应为某项应收账款的当然责任人参加清收小组,在清收小组负责人的调配下参与工作;二是清收小组成员按客户分工,并分解落实清理回收目标任务;三是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将收回远期欠款和控制坏账纳入绩效考核,调动催讨人员的积极性和效果。

3、确定科学的讨债方法。一般的催讨方法有:电话催讨、信函催讨、律师催讨、诉讼催讨等。究竟选择何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无论何种方法都应该把收款行为限定在法律范围内,决不能采用威胁的、有违法律的行动。企业除了依靠本身的力量外,还可以委托机构,但在选择机构时要慎重,要选信誉良好的公司。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11

    1、占用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降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应收账款代表企业的债权,未实现现金的流入,属于应收而未收的资产,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使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减慢,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致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2、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1)应收账款的发生意味着企业销售收入的成立。流转税是以销售收入为计算依据,按期以现金方式缴纳。(2)应收账款使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盈利后需缴纳企业所得税。(3)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即信用调查费用、信用收集费用、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 

    3、形成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企业对发生的坏账依法处理后,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会冲减企业利润。 

    虽然应收账款的存在将产生种种潜在的财务及经营风险,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信用和促销手段,仍被企业广泛采用。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提供几近苛刻的优惠条件,利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客户拖欠账款,销售人员催收不力,产生大量呆帐、坏帐,使本已微薄的利润更被严重侵蚀,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应收账款产生的各种风险不可低估,但应收账款在每个企业普遍存在,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 

    1、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在家电行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生产厂家除发动“价格战”争夺顾客以外,还通过降低赊销信用的标准争夺批发商和零售商,从而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产生。 

    2、企业内部管理不力。过分强调市场开拓,忽略了市场的复杂性和对风险的防范;过分强调和追求产值和账面利润,放松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对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进行资信调查的环节在某些企业没有制度化,业务过程中随意性大等,都是造成大量应收账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3、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和管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往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跟踪三道基本程序,对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客户的偿债能力等,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对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不予重视,更不能针对不同的往来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所有的这些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率增大。 

    4、企业风险意识不强。有的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往往只注重账面上的销售额,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的风险及财务成本的增加。企业盲目追求指标,有的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为获得政绩,只注重销售指标的完成,而忽略企业流动资金被客户长期占用;有的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为了争得某一客户或抢占某一块市场份额,常采取赊销等营销策略来达到目的,使企业面临极大的经营风险。 

    5、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从起诉、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导致很多企业放弃了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债权保护的合法权利,使本来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变成呆成、坏账。 

    企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利润为王”、“现金为王”的目标,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所取得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 

    一、加强销售合同的管理 

    1、按照新《合同法》的规定,制定、修改、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在经济往来中,除能即时结清者外,都要签订书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应尽量使用规范文本,如果使用自拟文本,内容一定要详细、具体、完备,尤其是对方提供的文本,一定要弄清每一款内容的含义。实行严格的合同审批程序,层层把关,对标的额较大、内容重要的合同,要请法律顾问审查把关,由公司领导班子研究决定。 

    2、要建立、完善合同台账制度,建立各部门及公司台账。注意收集、记录、整理、保存各类凭证,特别是在变更、解除合同时,一定要及时向对方索取书面凭证,做好法律防范的基础工作。由于订立合同把关不严或因证据不足无法追讨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要视情况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加强基础工作建设, 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它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对合同的管理就应该更加慎重。 

    二、划分赊销制度,审批权限,分别确定责任人的权限范围 

    赊销业务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查和同意,根据赊销业务量,确定不同的审批权限,在严格赊销审批基础上,加强赊销的管理以便于及时了解、掌握和控制应收账款。实行专门负责制。可以成立专门财务管理或指定专人负责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监督,并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企业负责人,便于企业领导人掌握情况,适当适时地采取对应措施。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健全的内部约束机制 

    笔者所在单位很长一段时间都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挂钩的做法,在业绩考核当中,只注重销售额,片面追求账面上的高利润额。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往往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既未要求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又未明确规定监督账款回收的部门,从而造成高销售额、低经济效益的局面。自2007年以来,逐步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改变只将销售人员工资、报酬与销售指标挂钩的错误做法,建立内部考核责任制不但要与工资、报酬与销售指标直接挂钩,而且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将应收账款余额与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并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催款力度加大,应收账款大幅降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建立严格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1、企业发生的各种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冲减坏账准备金;未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2、明确划分企业销售部门和财会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职责。必须彻底改变回收应收账款的工作仅仅是财会部门的职责的错误认识,明确划定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安全和及时回笼负有直接责任,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员,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财会部门应按应收账款形成的时间长短,及时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一览表,将债务人名称、债权形成时间、应收账款余额、超过信用时间、债务人经营状况、应收账款总额占流动资产比重等内容在表上详细反映,以便于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缴政策。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选择对企业有利的结算方式 

    1、信用政策是在综合考虑了利益、成本、风险之后,对应收账款管理所做出的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企业可以通过评估机构、往来银行、其他企业、主管部门、客户的会计报表等多种渠道取得可利用的分析资料,对客户的品质、支付货款的能力、财务状况等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分析,以此为基础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坏帐损失。 

    2、企业为防范各种风险,防止不法侵害事件发生,应充分认识每种结算方法的特点,选择对企业有利的结算方式。选择货款结算方式时,尽量采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支票等,慎用商业汇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说明结算方式的选择:如果本企业的产品处于卖方市场,属于紧销商品,对于新客户和已知信用度不高的客户,采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转帐支票和汇兑结算;如果本企业产品属于买方市场,同时在对方不同意先付款的情况下,为了不丧失销售机会,又能保证货款回笼,首选银行承兑汇票;对于资信情况好的企业,选择托收承付或商业承兑汇票结算。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12

1.1外部原因

1.1.1历史遗留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实行新的经济政策,由于经验缺乏,出现了一些错误和失误,其中,就包括遗留下来的应收账款问题。

1.1.2经济环境的影响和竞争机制的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提高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促销,其中,就包括扩大赊销。这样不仅不利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更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之中。

1.1.3法律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未出台应收账款这方面的专门法律,即无法可依;另外有关部门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也不严格,即执法不严。

1.2内部原因

1.2.1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不确定的信用条件下,如信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很大的随意性。企业进行赊销,很可能会导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从而产生坏账,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另外,企业在日常管理中,也不注重应收账款坏账的防范。

1.2.2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利润最大化上,而利润最大化的一个缺点,是忽视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企业希望通过赊销,来增加利润,但是,却忽视了被客户拖欠的资金,不及时收回时,所面临的风险,是否已经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

1.2.3忽略了时间价值因素

如果客户长期拖欠企业一笔应收账款,企业即便不进行投资,将这笔资金存入银行,也能获得小额利息。由此可见,应收账款拖欠的时间越长,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也越大。企业只确定应收账款能够收回,但忽略了收回时间。

1.2.4维权意识不强

当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纠纷时,出于各方面原因的考虑,例如催款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大于所获得的利益,不愿恶化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等,放弃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使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造成企业财务危机。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2.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由于企业的货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销售己告成立,货款却不能同步收回。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利润产生。如果涉及到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会产生企业用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的情况。企业因垫付股东分红及垫缴税款,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2.2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人当期收人。所以,企业账面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当期能实现现金流入。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等方法来提取坏帐准备。如果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超过了提取的坏帐准备,则前期的经营成果被夸大了。

2.3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企业赊销,虽然能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但是,该利润增加并未使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这就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交纳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

2.4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

面对众多的应收账款客户及超过信用期未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余额,企业难免发生核算差错。如未能及时发现,则会导致应收账款分析报表失真。时间久了,对账困难,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的审批手续、销售合同、催款函件等资料的遗失,有可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由于资料不全而不能收回,该全部收回的,只有部分收回,该按时收的,不能按时收回,最终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

三、企业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3.1提高产品竞争力

3.1.1加强产品市场调研,锁定目标产品

分析预测市场需求的前景,加强市场调研,及时研发新产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同时,结合自身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强化创新意识,抢占远期市场。

3.1.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产品成本

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发展高、精、尖产品,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2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

3.2.1设置独立的资信管理部门

赊销金额较大的企业,需要设置相应的资信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的信用管理人员,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和评估,使其在赊销管理中,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2.2开展应收账款成本的测算和分析

应收账款成本主要包括,坏帐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综合考虑三种成本,做出合理的预计,对比商业信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从而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

3.2.3加强客户资信管理即应收账款全过程信用风险控制

(1)分析和建立信用标准;

(2)对比计算客户的信用;

(3)进行分析安排对比,并确定各有关客户的信用等级。

3.3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3.3.1加强合同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严格信用审批

企业销售业务,应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随意签订销售合同。企业应认真开展合同的审核工作,按合同要求,安排产销活动,确保全面履行合同。

3.3.2实行货款回笼业绩考核,明确清收责任

按照“谁销售,谁收款”的原则,明确收款的金额和期限。根据货款回笼情况,对销售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3.3.3严格按会计制度办事,及时处理呆坏账

财务人员,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对账,分析计提坏账准备。对可能破产、倒闭的客户,要积极采取保全债权的措施;事实上已难以收回的逾期货款,要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及时予以核销。

四、联邦快递的应收账款管理案例

4.1公司简介

联邦快递于1971年成立,是现今全球最具规模的国际性快递公司,能够实现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门到门的国际快递服务。

4.2联邦快递的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管理层重视不够

公司负责人为了完成计划指标,将销售任务定位为日常工作重点,致使操作质量被忽视,导致应收账款增多。

4.2.2销售与结算脱节造成销售代表缺乏防范意识

企业对于销售的业绩管理奖的多、罚的少,很容易造成客户信用考核混乱,最终导致企业坏账日益积累,资金链崩溃。

4.2.3客户信用评价管理欠缺

联邦快递信用管理只是事前管理,没有事后的信用审核及客户档案库。其管理人员只有结算人员,而管理过程只是单一的模式,缺乏系统管理。

4.2.4快递合同漏洞导致托运人违约

例如有的合同条款,从结算的角度只是规定了结算时间,并没有约定结算方式等细则及违约问题,而实际应收账款坏帐的比率中额度最大的是到付问题。

4.2.5应收账款管理方式被动

目前的结算模式包括电话催收、催款信、律师函三种方式,应收账款管理处于严重的被动状态。

4.3联邦快递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措施

4.3.1调整管理层的考核指标

(1)递送员的销售指标从过去定量考核更新为定性考核;

(2)每周例会,分析应收账款管理的案例。

4.3.2建立良好的放账模型以防范应收账款的风险

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的方案。

4.3.3加强应收账款的精细化管理

(1)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管理;

(2)加强客户信用预审控制;

(3)以法律诉讼保全应收账款。

参考文献: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篇13

(二)企业债权管理内控措施不到位。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在建筑市场的份额,实现利润指标或总部下达的考核指标,经营人员为了个人利益,盲目低价中标,争夺市场,片面追求账面“高利润”,却忽视了应收账款的大幅度上升及应收账款潜在的损失。比如,有的施工企业为承揽工程项目,签约阶段对建设单位或投标对象的审核不完备,对工程合同的审核不严格,无形之中接受了不规范、对施工企业不平等的合约,施工过程中主动垫资,甚至贷款,负担甲方资金不落实的损失,造成工程款的大量拖欠,前清后欠,越清越多。企业内部分工协作不合理,职责不明,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企业虚盈实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措施失当。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日常行为不规范、追讨欠款工作不得力等因素都是导致企业自身承担风险和蒙受损失的导火线。更有甚者,心怀叵测、蓄意加大应收账款以暗中捞取好处。由于对应收账款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应收账款的存在及拖欠往往与财务负责人或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项目经理息息相关,甚至成为部分人从中捞取个人私利的“聚宝盆”,随着项目的完工,项目部解体或迁移,应收账款的清欠即告结束,即使再从另外的工地上派人专程与建设单位联系,往往也只是走形式,有花无果。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针对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在施工企业工作的切身体验,结合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提出以下建议或措施,以试改善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一)选择可靠的建设单位,签订高效的合同。在工程投标过程中,作为施工企业应对发包单位的财务状况及信用程度、履约能力等方面进必要的调查,掌握分析在建项目的效益和风险,其次在合同签定时,必须认识到合同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发包单位签订合同要保证真实、完整、合法、有效,每个合同条款都要熟练掌握、认真对待,避免在签订合同时造成差错或有疏漏,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经济上遭受损失。特别要把拨付工程款和结算还款的时间、方法、数量等条款及违约责任,在合同中约定清楚,避免日后发生合同纠纷。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在所增加的盈利超过其成本时,实施和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包括企业未来施工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发包方施工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其收款信用政策,获取更大利润;反之,则应严格其信用政策,或对不同发包方的信用程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施工企业在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恶意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并加紧催收所欠,同时应及时调整信用政策。

(三)企业应建立动态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当企业发生应收账款以后,不能消极地等待对方付款,而应经常对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加强日常监督与管理,以便随时掌握应收账款的情况,职能部门互递信息。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每隔一定的时间,以文书、表格形式向有关领导、相关业务部门和经办人员传递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按时通报应收账款情况,督促和提示上述有关人员及部门进行催收,对于逾期未结清的应收账款则通报的时间应更短。

随时关注建设方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人员的变动情况,加强日常询证,做到心中有数,以防止由于对方的突变或经营决策及有关人员的变动可能造成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要定期核对应收账款,防止应收账款体外循环发生,堵塞违法违规行为,防止法律诉讼收债的失效。

企业应定期进行账龄分析,并将所有的从债权确定之日起逾期的应收账款编入表中,分类管理。把属客户恶意欠债不还的应收账款划分为1类;把因客户经营不善或因资金被挪用等临时性经营困难而不能及时偿还的逾期应收账款划分为2类;对于因自然灾害或国家政策调整等客观环境因素发生较大变化等不可抗因素引起经营极度困难且扭转无望的逾期应收账款划分为3类;合理确定业主的偿债能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