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实用13篇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1

一、山东半岛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经济和社会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若不考虑地区城市个数,从综合经济实力看,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56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7.9%;从增长速度上看,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4.7%。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46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9%,增速是16.5%。山东半岛7地市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620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5.4%,平均增长速度是16.2%。

从表1中可以看到,无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还是山东半岛以及全国,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稳步上升。

横向上看,山东半岛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第一产业方面,三个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都低于或是优于全国数据。但是,从2004、2006和2008三年的数据来看,山东半岛第一产业的比重甚至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第一产业比重之和还要大,相比来说更接近全国平均比重,这对于山东半岛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产业方面,从1992年开始,山东省包括山东半岛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比例第一次超过轻工业达到50.68:49.32。此后,重工业迅速增长,轻工业比例逐渐降低,第三产业逐步发展。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明显要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第三产业方面,三地区以及全国第三产业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但是山东半岛第三产业比重相比于长三角或珠三角来说低10%还要多,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线7个百分点。

二、山东半岛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1、山东半岛金融规模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1988—1991年,山东半岛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还没达到千万,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由70%逐年增加到将近90%。在1991—1995年,当时经济发展迅速并有过热迹象,这时贷款有所收缩,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又从近90%下降到不到60%,之后直到2008年也是在50%~70%之间波动。反观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107.5%,这说明,山东半岛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增长要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金融规模这一角度来说,山东半岛的金融发展还是处于很低的水平。

2、山东半岛融资结构分析

(1)直接融资分析。直接融资主要是指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直接融资主要是靠证券市场即股票为载体进行融资,债券发行量很少,因此本文主要考量证券市场的融资。那么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发育程度的指标通常选择证券化率。

截至2008年,山东半岛有上市公司39家,流通股总市值2368亿元,占全省GDP的14.62%。从上市公司的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有4家,第二产业有30家,第三产业有5家,其中,第二产业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制造业,其次是化工行业。而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上市公司几乎没有,这也妨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图2可以看到,山东半岛1993年开始在证券市场上融资,证券化率是5%,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到2000年的时候达到最高的25%,随后进入低谷,尤其是在2005年,证券化率达到6.5%,这一情况在2007年时得到改善,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2008年又随之下降。之所以形成这么大的波动,是因为证券化率与股票市值有关,而股票市值又与经济形势和股票价格相关。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证券化率大都大于100%,我国在2007年证券化率也已达到132%。从这一方面说,山东半岛的证券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与成熟市场还有很大的距离。

(2)间接融资及其与直接融资的比例分析。间接融资主要是指以银行信贷为主要手段的融资方式。由表2可以看到,在20世纪90年代,直接融资占间接融资的比例平均值在9%左右,最高也就达到16%。在2000年的时候,股票融资很大,贷款增加值明显比前后几年要小,这一年的直接融资占到间接融资的70%,但之后几年又大幅下降到2008年的8%,直接融资规模仍然很小。

表2是2009年山东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由这个表可以看出,山东省间接融资比例基本上始终保持在90%以上,除了2007年股票市场融资涨幅很大外,直接融资比例上升较快。山东金融业有些畸形发展,即直接融资滞后,企业融资渠道严重依赖银行体系,使得金融机构风险加大,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也使得企业经营成本加大。

综上所述,山东半岛第一产业相对于地区发展来说所占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内部不合理,高耗能的重工业结构亟需调整,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代表第三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技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本文从该地区金融结构、金融规模等角度分析了山东半岛金融发展现状,从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金融规模的增长跟不上GDP增长的步伐,且差距很大;融资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比重很大,直接融资比重过小,导致金融市场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

三、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金融支持措施

1、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地方性金融机构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信誉方面,往往比外来机构在支持本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上更有优势。因此,要把发展和壮大地方金融机构作为山东半岛金融业发展的一个侧重点,大力培植地方金融龙头企业,全面增强本地区的金融实力。

应该说,山东半岛经济主体分散化、经济结构多元化明显,而本地区金融发展则是受体制的影响,存在诸多的限制因素,主要表现为金融开放的“内紧外松”现象,即外资银行早已登陆山东半岛,但是金融业对民间资本开放还是举步维艰。金融所有权结构上的缺陷不但有损于多元化的经济成分的融资需求,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对构建高效的金融运行机制不利。所以,要大力推进地方金融资源整合,使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为山东半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2、尝试创新,丰富各类金融工具

(1)中小企业的信贷金融工具。山东半岛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多是规模较小的企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这些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是他们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由于担心他们的信誉,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是惜贷的。针对这一状况,开发一套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特点的信贷金融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2)股权类金融工具和组合投资金融工具。山东半岛上市公司多达40多家,占山东省上市公司近一半的数量,且大都集中在优势制造业上。因此,开发股权类金融工具适合投融资双方低风险和高收益的偏好。同时,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也可以作为山东半岛投资金融工具开发的方向,这些可以提高金融支持产业的力度。

(3)产业基金。产业基金以其独到的资金汇集和高效的投资能力,可以为山东半岛在成为工业强省、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当前山东半岛资本市场投资渠道单一,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压力大,一些基础产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工业发展主体性能不强,新兴产业带动能力较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履维艰。产业基金因为规模大,投资专业性强,其投资行为还可以有带动社会资金汇集的作用。因此发展产业基金,将会极大促进半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3、发展资本市场,扭转证券市场“边缘化”局面,丰富金融市场层次

山东半岛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资产运营质量方面的功能。这里所说的“边缘化”是相对于直接融资来说的,证券市场筹资额很低。因此,要实现山东半岛优质企业上市梯次化发展,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企业在主板上市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一批能够代表山东半岛经济发展优势的机械制造、海洋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市场或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促进山东半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

4、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协调,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产业及金融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各省及以下各市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经济政策外部性日益突出,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重点就在于政策协调,从而打破各种壁垒,从政策上给予经济发展的自由空间。在这一方面,长江三角洲的做法可以借鉴,即建立区域统筹管理机构——长江三角洲市长联席会议,就整个地区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协商。长三角的学术会议每年必开,珠三角也有了类似的机构存在。因此,山东半岛要建立相关的协调机构,围绕各市在区域中的定位,规划自己的经济布局和产业发展重点,从整体上确定发展战略和产业金融政策。

【参考文献】

[1] 杜迎伟:促进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R].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促进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课题组,2005.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2

一、山东半岛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经济和社会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若不考虑地区城市个数,从综合经济实力看,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56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7.9%;从增长速度上看,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4.7%。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46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9%,增速是16.5%。山东半岛7地市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620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5.4%,平均增长速度是16.2%。

从表1中可以看到,无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还是山东半岛以及全国,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稳步上升。

横向上看,山东半岛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第一产业方面,三个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都低于或是优于全国数据。但是,从2004、2006和2008三年的数据来看,山东半岛第一产业的比重甚至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第一产业比重之和还要大,相比来说更接近全国平均比重,这对于山东半岛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产业方面,从1992年开始,山东省包括山东半岛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比例第一次超过轻工业达到50.68:49.32。此后,重工业迅速增长,轻工业比例逐渐降低,第三产业逐步发展。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明显要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第三产业方面,三地区以及全国第三产业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但是山东半岛第三产业比重相比于长三角或珠三角来说低10%还要多,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线7个百分点。

二、山东半岛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1、山东半岛金融规模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1988—1991年,山东半岛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还没达到千万,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由70%逐年增加到将近90%。在1991—1995年,当时经济发展迅速并有过热迹象,这时贷款有所收缩,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又从近90%下降到不到60%,之后直到2008年也是在50%~70%之间波动。反观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107.5%,这说明,山东半岛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增长要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金融规模这一角度来说,山东半岛的金融发展还是处于很低的水平。

2、山东半岛融资结构分析

(1)直接融资分析。直接融资主要是指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直接融资主要是靠证券市场即股票为载体进行融资,债券发行量很少,因此本文主要考量证券市场的融资。那么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发育程度的指标通常选择证券化率。

截至2008年,山东半岛有上市公司39家,流通股总市值2368亿元,占全省gdp的14.62%。从上市公司的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有4家,第二产业有30家,第三产业有5家,其中,第二产业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制造业,其次是化工行业。而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上市公司几乎没有,这也妨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图2可以看到,山东半岛1993年开始在证券市场上融资,证券化率是5%,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到2000年的时候达到最高的25%,随后进入低谷,尤其是在2005年,证券化率达到6.5%,这一情况在2007年时得到改善,但是随着金融危

机的到来,2008年又随之下降。之所以形成这么大的波动,是因为证券化率与股票市值有关,而股票市值又与经济形势和股票价格相关。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证券化率大都大于100%,我国在2007年证券化率也已达到132%。从这一方面说,山东半岛的证券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与成熟市场还有很大的距离。

(2)间接融资及其与直接融资的比例分析。间接融资主要是指以银行信贷为主要手段的融资方式。由表2可以看到,在20世纪90年代,直接融资占间接融资的比例平均值在9%左右,最高也就达到16%。在2000年的时候,股票融资很大,贷款增加值明显比前后几年要小,这一年的直接融资占到间接融资的70%,但之后几年又大幅下降到2008年的8%,直接融资规模仍然很小。

表2是2009年山东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由这个表可以看出,山东省间接融资比例基本上始终保持在90%以上,除了2007年股票市场融资涨幅很大外,直接融资比例上升较快。山东金融业有些畸形发展,即直接融资滞后,企业融资渠道严重依赖银行体系,使得金融机构风险加大,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也使得企业经营成本加大。

综上所述,山东半岛第一产业相对于地区发展来说所占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内部不合理,高耗能的重工业结构亟需调整,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代表第三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技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本文从该地区金融结构、金融规模等角度分析了山东半岛金融发展现状,从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金融规模的增长跟不上gdp增长的步伐,且差距很大;融资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比重很大,直接融资比重过小,导致金融市场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

三、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金融支持措施

1、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地方性金融机构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信誉方面,往往比外来机构在支持本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上更有优势。因此,要把发展和壮大地方金融机构作为山东半岛金融业发展的一个侧重点,大力培植地方金融龙头企业,全面增强本地区的金融实力。

应该说,山东半岛经济主体分散化、经济结构多元化明显,而本地区金融发展则是受体制的影响,存在诸多的限制因素,主要表现为金融开放的“内紧外松”现象,即外资银行早已登陆山东半岛,但是金融业对民间资本开放还是举步维艰。金融所有权结构上的缺陷不但有损于多元化的经济成分的融资需求,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对构建高效的金融运行机制不利。所以,要大力推进地方金融资源整合,使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为山东半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2、尝试创新,丰富各类金融工具

(1)中小企业的信贷金融工具。山东半岛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多是规模较小的企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这些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是他们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由于担心他们的信誉,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是惜贷的。针对这一状况,开发一套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特点的信贷金融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2)股权类金融工具和组合投资金融工具。山东半岛上市公司多达40多家,占山东省上市公司近一半的数量,且大都集中在优势制造业上。因此,开发股权类金融工具适合投融资双方低风险和高收益的偏好。同时,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也可以作为山东半岛投资金融工具开发的方向,这些可以提高金融支持产业的力度。

(3)产业基金。产业基金以其独到的资金汇集和高效的投资能力,可以为山东半岛在成为工业强省、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当前山东半岛资本市场投资渠道单一,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压力大,一些基础产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工业发展主体性能不强,新兴产业带动能力较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履维艰。产业基金因为规模大,投资专业性强,其投资行为还可以有带动社会资金汇集的作用。因此发展产业基金,将会极大促进半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3、发展资本市场,扭转证券市场“边缘化”局面,丰富金融市场层次

山东半岛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资产运营质量方面的功能。这里所说的“边缘化”是相对于直接融资来说的,证券市场筹资额很低。因此,要实现山东半岛优质企业上市梯次化发展,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企业在主板上市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一批能够代表山东半岛经济发展优势的机械制造、海洋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市场或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促进山东半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

4、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协调,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产业及金融机制

随着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各省及以下各市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经济政策外部性日益突出,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重点就在于政策协调,从而打破各种壁垒,从政策上给予经济发展的自由空间。在这一方面,长江三角洲的做法可以借鉴,即建立区域统筹管理机构——长江三角洲市长联席会议,就整个地区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协商。长三角的学术会议每年必开,珠三角也有了类似的机构存在。因此,山东半岛要建立相关的协调机构,围绕各市在区域中的定位,规划自己的经济布局和产业发展重点,从整体上确定发展战略和产业金融政策。

【参考文献】

[1] 杜迎伟:促进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r].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促进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课题组,2005.

[2] 范跃进、李平、吴宗杰:山东省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08[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3

一、山东半岛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经济和社会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若不考虑地区城市个数,从综合经济实力看,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56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7.9%;从增长速度上看,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4.7%。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46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9%,增速是16.5%。山东半岛7地市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620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5.4%,平均增长速度是16.2%。

从表1中可以看到,无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还是山东半岛以及全国,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稳步上升。

横向上看,山东半岛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第一产业方面,三个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都低于或是优于全国数据。但是,从2004、2006和2008三年的数据来看,山东半岛第一产业的比重甚至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第一产业比重之和还要大,相比来说更接近全国平均比重,这对于山东半岛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产业方面,从1992年开始,山东省包括山东半岛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比例第一次超过轻工业达到50.68:49.32。此后,重工业迅速增长,轻工业比例逐渐降低,第三产业逐步发展。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明显要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第三产业方面,三地区以及全国第三产业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但是山东半岛第三产业比重相比于长三角或珠三角来说低10%还要多,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线7个百分点。

二、山东半岛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1、山东半岛金融规模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1988—1991年,山东半岛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还没达到千万,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由70%逐年增加到将近90%。在1991—1995年,当时经济发展迅速并有过热迹象,这时贷款有所收缩,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又从近90%下降到不到60%,之后直到2008年也是在50%~70%之间波动。反观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107.5%,这说明,山东半岛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增长要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金融规模这一角度来说,山东半岛的金融发展还是处于很低的水平。

2、山东半岛融资结构分析

(1)直接融资分析。直接融资主要是指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直接融资主要是靠证券市场即股票为载体进行融资,债券发行量很少,因此本文主要考量证券市场的融资。那么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发育程度的指标通常选择证券化率。

截至2008年,山东半岛有上市公司39家,流通股总市值2368亿元,占全省gdp的14.62%。从上市公司的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有4家,第二产业有30家,第三产业有5家,其中,第二产业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制造业,其次是化工行业。而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上市公司几乎没有,这也妨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图2可以看到,山东半岛1993年开始在证券市场上融资,证券化率是5%,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到2000年的时候达到最高的25%,随后进入低谷,尤其是在2005年,证券化率达到6.5%,这一情况在2007年时得到改善,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2008年又随之下降。之所以形成这么大的波动,是因为证券化率与股票市值有关,而股票市值又与经济形势和股票价格相关。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证券化率大都大于100%,我国在2007年证券化率也已达到132%。从这一方面说,山东半岛的证券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与成熟市场还有很大的距离。

(2)间接融资及其与直接融资的比例分析。间接融资主要是指以银行信贷为主要手段的融资方式。由表2可以看到,在20世纪90年代,直接融资占间接融资的比例平均值在9%左右,最高也就达到16%。在2000年的时候,股票融资很大,贷款增加值明显比前后几年要小,这一年的直接融资占到间接融资的70%,但之后几年又大幅下降到2008年的8%,直接融资规模仍然很小。

表2是2009年山东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由这个表可以看出,山东省间接融资比例基本上始终保持在90%以上,除了2007年股票市场融资涨幅很大外,直接融资比例上升较快。山东金融业有些畸形发展,即直接融资滞后,企业融资渠道严重依赖银行体系,使得金融机构风险加大,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也使得企业经营成本加大。

综上所述,山东半岛第一产业相对于地区发展来说所占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内部不合理,高耗能的重工业结构亟需调整,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代表第三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技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本文从该地区金融结构、金融规模等角度分析了山东半岛金融发展现状,从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金融规模的增长跟不上gdp增长的步伐,且差距很大;融资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比重很大,直接融资比重过小,导致金融市场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

三、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金融支持措施

1、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地方性金融机构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信誉方面,往往比外来机构在支持本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上更有优势。因此,要把发展和壮大地方金融机构作为山东半岛金融业发展的一个侧重点,大力培植地方金融龙头企业,全面增强本地区的金融实力。

应该说,山东半岛经济主体分散化、经济结构多元化明显,而本地区金融发展则是受体制的影响,存在诸多的限制因素,主要表现为金融开放的“内紧外松”现象,即外资银行早已登陆山东半岛,但是金融业对民间资本开放还是举步维艰。金融所有权结构上的缺陷不但有损于多元化的经济成分的融资需求,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对构建高效的金融运行机制不利。所以,要大力推进地方金融资源整合,使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为山东半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2、尝试创新,丰富各类金融工具

(1)中小企业的信贷金融工具。山东半岛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多是规模较小的企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这些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是他们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由于担心他们的信誉,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是惜贷的。针对这一状况,开发一套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特点的信贷金融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2)股权类金融工具和组合投资金融工具。山东半岛上市公司多达40多家,占山东省上市公司近一半的数量,且大都集中在优势制造业上。因此,开发股权类金融工具适合投融资双方低风险和高收益的偏好。同时,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也可以作为山东半岛投资金融工具开发的方向,这些可以提高金融支持产业的力度。

(3)产业基金。产业基金以其独到的资金汇集和高效的投资能力,可以为山东半岛在成为工业强省、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当前山东半岛资本市场投资渠道单一,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压力大,一些基础产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工业发展主体性能不强,新兴产业带动能力较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履维艰。产业基金因为规模大,投资专业性强,其投资行为还可以有带动社会资金汇集的作用。因此发展产业基金,将会极大促进半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3、发展资本市场,扭转证券市场“边缘化”局面,丰富金融市场层次

山东半岛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资产运营质量方面的功能。这里所说的“边缘化”是相对于直接融资来说的,证券市场筹资额很低。因此,要实现山东半岛优质企业上市梯次化发展,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企业在主板上市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一批能够代表山东半岛经济发展优势的机械制造、海洋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市场或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促进山东半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

4、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协调,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产业及金融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各省及以下各市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经济政策外部性日益突出,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重点就在于政策协调,从而打破各种壁垒,从政策上给予经济发展的自由空间。在这一方面,长江三角洲的做法可以借鉴,即建立区域统筹管理机构——长江三角洲市长联席会议,就整个地区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协商。长三角的学术会议每年必开,珠三角也有了类似的机构存在。因此,山东半岛要建立相关的协调机构,围绕各市在区域中的定位,规划自己的经济布局和产业发展重点,从整体上确定发展战略和产业金融政策。

【参考文献】

[1] 杜迎伟:促进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r].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促进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课题组,2005.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4

二、务必要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融资难的问题

下半年要完成480亿元,按1:4的财政性资金投入拉动测算,最少需要有100亿元以上资金来支撑。初步了解,上半年11家投融资平台公司大约完成了40亿元左右的融资任务,还有24亿元差距。针对下半年融资情况,全市十一家平台公司要在余下的五个月,千方百计完成24亿元融资任务,力争完成全年100亿元融资目标。在国家仍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大融资工作力度,集中精力把融资工作做好。市直各部门要查找融资能力,力争扩大融资范围,为融资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各区、市、县也要解决好融资问题。既要融得进来,又要投得出去,要通过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务必要切实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领导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5

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再经过近三年的灾后恢复重建,迎来了历史上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如何抓住机遇,怎样更好更快地融入成渝大经济区,金融又如何在“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建设西部经济文化强市”的过程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我办在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后认为,建市以来,还从未制定过一部较成型的金融业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金融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必须首先编制好金融业发展规划。在去年完成初稿并经广泛征求意见后,今年初,我办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进行了较大篇幅修改,最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市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于20__年3月以德办发[20__]26号文印发全市实施。首个《规划》以完善四大体系(即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信用体系)达到四个增长(即融资总额、金融业增加值、税收、从业人数)实现三个突破(即金融对外开放、金融网点布局、农信社向商行改革)为金融工作的总体思路。《规划》融合了科学发展金融产业的诸多要素,符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二、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上半年,我办在搭建平台方面狠下功夫,先后牵头组织了20__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会、20__年全市重点项目(企业)推介会、全市部分企业债券融资座谈会、市20__年新型融资产品推介会、一季度和上半年金融运行分析会等几个大型会议,着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全市经济金融在宏观货币政策趋紧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互动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金融业整体平稳健康运行

银行业:贷款增长超过存款增长,任务完成过半。上半年,全市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458.08亿元,比年初净增61.76亿元,增长4.5%。同比少增加63.88亿元。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账面余额667.43亿元,比年初新增60.02亿元,比年初增长10%,完成市政府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50.03%。

保险业:保费收入略降,赔付大增。上半年,全市实现保费业务收入20.5亿元,同比下降1亿元。其中,寿险完成保费收入14.84亿元,同比下降1.36亿元,财险完成保费收入5.67亿元,同比增加0.55亿元,增长10%;保险赔付4.74亿元,同比增加1.25亿元,增长35.8%。

证券业:交易平稳,总额略增。1—6月,全市7家证券交易营业部新增开户__31户,开户总数已达到22.54万户,实现交易总额541.45亿元,同比增加7.12亿元,增长1.3%。

担保业:已成为我市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截至20__年6月末,全市4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全部完成清理规范工作并获得省金融办批文。已累计为1193户中小企业办理贷款担保131.73亿元,担保户数和金额分别比年初增加382户、49.27亿元,分别增长47.1%、59.75%%;在担保贷款余额55.38亿元,比年初增加13.18亿元,增长31.2%。

(二)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上半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准确把握稳健货币政策,把有限的信贷资金用在刀刃上,除重点企业(项目)给予全力信贷保障外,还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列为重要发展战略,给予大力支持,累计为全市4634户中小企业(不含个体工商)发放贷款403.7亿元,贷款余额242.52亿元,比年初增加23.58亿元,增长10.6%,增速高于全部贷款1个百分点。

(三)贷款投向继续趋于合理。6月末,全市重点企业(项目)、城乡居民住房重建贷款、“三农”贷款、城乡统筹贷款余额分别为103.9亿元、87.03亿元、125.13亿元、53.0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9.9亿元、16.45亿元、14.7亿元、11.4亿元。

(四)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效益提高。上半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继续实现“双降”,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绝对额较年初下降3.79亿元,不良率4.77%,比年初下降1.1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结余13.07亿元,同比多增3亿元,增长39.8%。全市金融机构1—6月未发生金融大要案件。

(五)多元化融资工具为企业缓解贷款困难。上半年,面对存款增幅同比放缓,中央银行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大大收紧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双重压力,我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想尽千方百计,不断改善金融服务,运用多元化融资工具为企业缓解贷款困难。如:农行为二重重装和龙蟒集团筹备发行短期融资券23亿元;渤海银行拟为蓥峰实业、大洋贸易等3户中小企业筹备发行集合票据3.2亿元,为广汉金广集团办理信托产品2亿元;民生银行拟为四川琪达实业集团、特变电工等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4.6亿元。

(六)“三农”金融创新成为上半年工作一大亮点。“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焦点。三农金融,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当务之急。为了使广大农民朋友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金融服务,上半年,我市农村

信用社、农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配合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在全省农村开展的“讯通工程”,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胆创新,把先进的金融服务手段和方式延伸到乡镇以下,通过设立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或村级小额贷款服务点,安装e讯通或转账电话等,使广大农民朋友足不出村就能获得1000元以内小额取款、转账、查询、小额贷款申请等多项基础金融服务,受到广大农民朋友欢迎和当地党政的高度赞誉。1—6月,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设立“惠农兴村”金融服务点962个,安装e讯通机具962台(套),累计办理小额取款3.95万笔,金额458.5万元;农业银行从6月初开始设立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现已安装转账电话458台(套),累计办理小额取款1253笔,金额5.8万元;邮储银行已设立乡村小额贷款服务点133个,累计预授信5290笔,金额1.4亿元,成功办理小额贷款2075笔,金额8373万元。7月18日全省农村信用社“惠农兴村”工程启动暨现场会在什邡召开,什邡农村信用联社的经验和做法已作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推广样板。三、坚持不动摇地抓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什邡市被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和市政府授予“金融生态示范县”,在全市树立了第一个标杆。以此为契机,今年我办继续坚持不动摇地抓好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上半年,一是组织召开了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年度工作大会,对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21个先进单位和19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对荣获“金融生态示范县”称号的什邡市进行了现场授牌。二是以德办发[20__]5号文向全市印发了《市20__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意见》,对20__年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三是吸引外地金融机构到落户,上半年全市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3家,分别是民生银行分行,浦发银行分行,广汉珠江村镇银行。目前全市金融和准金融机构总数已达到94家,其中:银行业22家、保险业25家、证券业7家、融资性担保业40家,金融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四是依法维护金融合法权益,帮助解决金融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上半年协助化解历史包袱1.3亿元。五是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上半年,通过报刊、广播电视、led电子显示等多种方式向城乡居民广泛宣传金融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知识,同时编发《金融动态》18期,金融信息50余条,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知识普及氛围。六是抓好什邡金融生态示范县的经验推广和金融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

四、当前金融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信贷从紧,完成全年信贷新增目标仍需努力。今年在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随着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步步跟进,下半年我市灾后重建项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将会更大,实现全年目标计划任务异常艰巨。今年上半年全市存贷比44.99%,虽然比上年末提升1.81个百分点,但仍排名全省第13位。

(二)极重灾区农房重建贷款逾期率较高。截至20__年6月末,全市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尚有7.96万户、13.6亿元灾后重建农房贷款,其中不良贷款1.4亿元,不良率达10%,有5.1万户农户积欠利息4329万元。

(三)符合信贷支持条件的优质大项目仍然十分欠缺。由于区位优势和激励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多年来都缺乏优质大项目的引进,目前,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导致金融机构存贷比始终难于提升。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为了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结合后重建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和“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我办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根据自身职能特点,把继续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与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同自身职责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金融创新,支持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各县(市、区)全面统筹好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定期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和金融工作座谈会,调查了解金融业运行情况,协调解决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信贷投放、经营管理中的困难问题,确保金融业完成年度信贷新增工作目标任务。

(二)大力开展金融创新,确保“一三五八”战略顺利推进。下半年,我办将抓紧制定并出台金融业支持“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组织在全市金融业贯彻落实,确保把有限的信贷资金与规模最大限度地用于符合“一三五八”战略的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和票据融资等表外业务,务实解决因信贷规模偏紧而导致企业贷款难的局面;支持银行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中、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逐步满足企业对金融多元化服务的需求。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6

全区各金融机构紧抓中心服务大局,今年来。立足金融经济互动繁荣,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实现金融良性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应该说亮点纷呈。总结起来,主要凸显在三个方面:

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

全区金融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确立的三大战略”五个”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等重点工作要求,年。全面启动了大发展,金融大行动”活动:通过开展积极“服务十大工程,推进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服务产业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三农''''助推统筹城乡发展”强化金融招商,做大金融产业,聚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切实加强政、银、企的对接和合作,着力打造政银企金三角,助推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等一系列活动。全区各级金融机构服务发展的理念更加明确,措施重点更加突出,涉农贷款、工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均得到较快增长。

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

存贷差进一步缩小。上半年,贷款余额较快增长。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贷款余额150亿元,比年初增长21.3%完成全年新增信贷目标(36亿元)73.1%超序时进度23.1个百分点;6月末,存贷差135亿元,存贷比52.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7个百分点,较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服务三农强劲,涉农贷款大幅度增长。全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60.3亿元,比年初增长29%净增13.6亿元。助推千亿工业强区,工业贷款再上台阶。上半年,全区工业贷款余额53.5亿元,比年初(39.8亿元)增长34.4%全区商业银行累计向中小企业投放信贷36.4亿元,同比增长36.2%超过年初调控目标(30%6.2个百分点;工业园区、职教园区政府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位融资6.68亿元,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支持政府性重点项目资金保障有力。今年以来,融资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各金融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区政府性投资项目到位融资10.5亿元,较好地保障了粉房湾长江大桥项目、旅游设施、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全区不良贷款余额2.36亿元,截止六月底。较年初减少了7988万元,不良贷款率为1.6%较年初下降了1个百分点;剔除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比年初下降了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银行的盈利能力继续提升,金融机构实现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45%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准确判断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把握形势研判政策。坚定金融业发展信心和决心

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在又好又快的上行通道中运行,就而言。为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比增长20.2%全市19个区中排列第9同级考核的10个区中排列第四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91.4亿,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3亿元。增长4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98亿元,增长38.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增长18.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增长7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1.7%和15.1%此基础上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997万元,同比净增2094万元,增长19.1%比上年同期快2.5个百分点,各项指标都好于预期,实现了双过半”特别是财政收支双过半,工商税收双过半且高速增长(工商税收5.74亿,增长73.7%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收入超过50%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与栓72.6%同比提高了3.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累计投入63.7亿元。一江两岸”桥梁工程顺利推进,城市建设大干年可圈可点。区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上半年已投入32.6亿元。滨江新城圣泉南路、滨洲路等主骨架道路工程全面启动;大岭湖公园已经开工建设、篆山坪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滨江新城中央公园、艾坪山公园规划方案正在抓紧编制,年内均可启动;恒大金碧天下五星级酒店今年8月份将投入使用,富侨、富麒等五星级酒店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施工,部分投入使用。

上半年产值增长45.2%比重庆平均高出13个百分点,千亿工业强区扎实推进。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302家。新增的规上企业超过了前几十年的总和。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重齿、为代表的存量企业,以玖龙纸业、龙煜铜管为代表的新投产企业,以渝安汽车、重庆建工为代表的建企业,以嘉川汽车、光伏电池为代表的即将建设企业—这“4个300亿”梯次产值格局。工业园区连续四年实现经济指标翻番,连续七年位居重庆十强特色工业园区,千亿级工业目标指日可待。

全区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02个,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合同引资335亿元,同比增长46.2%实际到位资金55.81亿元,同比增长40.7%新引进项目中1亿元以上的38个,以苏州科逸卫浴投资为代表的10亿的项目6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合同引资额达303亿元,占全区总合同引资额的90.6%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类,签约项目4个,项目合同引资108.2亿元。德感工业园的山东发动机合作项目50个亿,双福新区的汽车主题公园项目20个亿,双福新区的光伏太阳能电板项目100个亿。今年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99个,已开工77个,占总项目数77.8%完成投资55.9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30.6%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59.5%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为74.7%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8.5个百分点。

全区继续深入推进“三大战略”建设“五个”实施“城市建设大干年”等重大举措下,国家对重庆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314''''总体部署、三峡移民后期扶持、振兴十大产业、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等重大发展战略决策的大环境下。下半年全区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从去年全国、全市及我区经济运行形势来看,GDP增速一季度最低,二季度缓慢回升。去年全国一季度为6.2%全年达到8.7%今年一季度为11.9%二季度回落到11.1%全市去年一季度增加9%全年达到14.9%今年一季度19.2%二季度回落到17.6%区去年一季度增加9.7%全年达到16.5%今年一季度21.8%二季度回落到20.2%据此判断,区全年经济将是一种渐下式的高开地走”事态运行,但下行幅度不会太大,属正常回落状况,估计下半年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第三季度增幅可能回落1.2个百分点左右,但全年有望超过18%快去年1.5个百分比以上。因此我区金融业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稳定,前景看好。

保增长仍为第一目标,就全国而言。货币政策将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中运行。

目前宏观调控政策还处于观察期。总体上看由于下半年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由于对房地产调控、融资平台规范和节能减排的政策效果还没有完全体现。政策面仍将以“保增长”为第一目标,保障性住房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可能成为政策层面“保增长”两大举措。加之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期普遍在两年左右,国宏观调整政策退出的灵活程度又有限,因此下半年的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可能性较小。正如7月20日,中共中央中总书记就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在听取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时明确强调的那样,必须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注意把握好政策调控力度和节奏。因此,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仍将以保增长为第一目标,继续执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是主旋律。

重庆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重视上升到新的高度。就金融工作本身而言。

重庆建设金融中心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两江新区的批复》都提出在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重庆市委、市政府对金融工作的要求上升到新的高度,金融产业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各方面的工作都在务实高效地推进。近年来,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更加重视金融工作,银峰书记曾在今年年初作出“针对重庆市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何办?包括银行升格,更多的银行进津、村镇银行开市”等都相应作了批示要求;海祥区长在一季度金融工作会上明确提出构建政银企“金三角”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奋斗目标;今年6月12日,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得到慕冰副市长的肯定,并提出把作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试点区县,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同时,中共重庆市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意见》中,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民增收工程、微型企业发展等,都明确了金融工作支持的方向和重点。

从金融业自身的发展环境看,因此。无论是区经济发展大环境,宏观政策的大形势,还是市委、市政和区委、区政府对金融工作的大决心,都彰显出我区金融业发展机遇期看好,下半年金融工作仍将大有可为,必须坚定信心和决心。

三、全力做好下半年金融工作,明确目标强化措施。

区金融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仍将紧紧围绕年初金融工作要点,下半年。确保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16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存款余额超过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农业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全区贷款余额增速,中小企业累计投放贷款同比增长30%增量高于上年;银行利润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以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5%以下;保费收入10.9亿,新增担保融资10亿元。如前分析,区金融业发展将遇大的机遇期,但要完成上述目标也必须面对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的微调,投资过程中,产能过剩、房价高攀,国际热钱涌入,地方政府大量举措等作用下,为预防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央行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三次上调准备率1.5个百分点,发行150亿3年期央票等货币调整措施,降低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和存款比率,控制流通货币。虽然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信贷结构上实施了调整,实际上货币政策是收紧的概念,且预计下半年更加趋紧。为此,全区金融工作要积极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和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三大战略”五个”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着重要抓好以下工作:

继续开展好大发展金融大行动活动

下半年我区融资平台公司一方面要积极配合银行,首先要继续做强做实政府性融资平台。按照国发19号文件精神。抓紧完善存量贷款的抵押担保手续,弥补信用贷款“风险敞口”另一方面就是整合经营性资源,加大平台的经营性现金流,尽快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要通过采取企业承接制,政府性投资项目经营化,整合相关经营企业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规范经营性融资平台建设。各金融部门要站在发展大局,积极为经营性融资平台出谋划策,千方百计弥补经营性融资平台的缺失。要继续抓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继续开展好中小企业抵押贷款、应收帐款担保贷款、担保融资贷款、融资租赁贷款等信贷服务。风险大的地方,也是商机聚集的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在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发展壮大。继续抓好农村金融服务。要进一步扩大涉农贷款的比例,支持“三农”发展:农商行要继续开展“银企合作组织授信贷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继续发挥网点优势和经营优势,支持种养殖户等广大农户生产经营;农业银行支行要继续采取信用村加农户、整镇推进加农户、公司加农户等模式,大力推行农户小额贷款,服务“三农”发展;农发行支行要继续加大病险水库整治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信贷支持力度,邮政储蓄银行发挥点多面广有时,加大做小额贷款的力度。要强化金融要素保障,要积极开展金融招商,引进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做大金融总量,优化金融服务,倾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下大力气抓好“民生十条”金融服务

审议中共重庆市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都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民增收、微型企业发展等方面,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言简意赅字字千金地提出了民生十条”明天区委要召开全委会。明确要求全区金融部门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实施农民增收工程上,区金融服务要抓好四方面工作: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力推行农行“金穗惠农卡”邮政储蓄银行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业务、农商行的农户联保贷款等,解决农户融资难;做强做实农业担保公司,帮助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林权抵押试点范围,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权、房屋宅基地所有权等改革,探索创设农村资产管理公司,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上,此外。区被选作开户行的银行要积极为企业开设账户,同时根据贷款人的申请,对符合条件的积极发放创业扶持贷款,贷款发放原则应在借款人向银行提出借款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被指定的担保公司要积极为微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

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工作

不断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探索扩大信用贷款发放、创新涉农贷款担保方式、发展基于订单和保单的金融工具、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各金融监管机构要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创造和发展适合农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灵活运用现有政策,增强"弹性"和"宽容度"进一步完善支持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措施,对没有明确规定,但有利于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保就业项目的要允许试验。同时要指导金融企业建立健全应对危机、防范风险的内控机制,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促进金融企业稳健发展。加快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组建,区农委、区供销社、区金融办、银监办等部门和相关镇街要加强协作,积极对接,必须确保今年完成1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工作。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政府配套政策的扶持下,按照“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村和农业保险发展,继续扩大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林业保险、渔业保险品种;支持开展农民家庭财产、农房、农村小额贷款、借款人人身保险等涉农保险业务;推动涉农保险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积极推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加大农村地区信用宣传力度,进一步探索建立区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7

1-5月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28万元,同比增长21.51%,预计半年度将完成89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5.6%。

1-5月税收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半年度将完成1.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0%。

上述任务的完成主要得益于三点:

一是房地产税收平稳增长。1-5月完成2661万元,同比增长10%。主要原因是山语银城房、金色江南、大连万达等房地产销售良好。

二是科研院所税收增量较大。1-5月累计完成1319万元,同比增长750万元,增长率达132%。占街道总量的9.5%。

三是新引进企业税收产出明显。1-5月共完成税收2079万元,占街道总量的15%。其中旭飞贸易完成875万元、新峰管业完成税收790万元。

2、个体税收征缴确保双过半。

1-5月个体税收完成223万元,预计半年度将完成28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1%。

3、街道集体资产收益确保双过半。

1-6月,已收缴租金809万元。

4、协助做好企业人员分流工作已经确保完成。

上半年协助保保障所、经贸办圆满解决了恒鑫机械厂的职工分流。

5、街道资金得到确保。

在街道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各项资金得到较快回笼。街道预算内资金充足,各项工作在资金上都能基本保证。

6、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加强了机关内部的财务管理,加强了财务审批制度,强化了对外工程合同的审查、工程决算的核查、工程资金支付的把关等工作。二是加强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监督。上半年完成了八个社区资产、可用财力、财务收支规范等的审查;对三校、农水站等直属单位离任审计。

7、完善了个体税收征管考核。

上半年,根据区有关要求,街道建立了个体税收点,制订了个体税收的奖罚办法,完善了内部管理。

8、完善了街道融资平台的搭建。年初,根据街道党工委的总体要求,财政所夯实了街道融资平台,使街道资产公司的注册资本由1080万元增加到1亿零80万元。同时积极指导各社区的融资平台建设。目前,街道社区二级融资平台有六家。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对上争取政策。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通过各种渠道取得区财政局的支持,在属地企业税收划分、属地项目税收的划分、有关税源的信息和资金的回笼等方面都给予我街道大力扶持,确保了上半年双过半任务的完成。

二是与税务信息互通。积极与国税二分局、地税二分局、地税四分局等主要税务部门沟通及时掌握骨干企业、房地产企业的动态情况。

三是对内横向互助。积极与街道经贸办、服农办等互动,进一步做好对企业的服务、扶持和稳收留根等工作,确保税源不流失。

四是增强了对个体税收的考核力度。09年,落实了个体点,强化了管理措施,并将个体税收与四个征管员的总报酬挂钩。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目标措施

1、抓税源,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下半年将进一步密切与经贸、服农办的合作,做到六个抓。

一是抓稳心留根,加大服务力度,确保原有的优质税源不流失。

二是抓骨干企业税收,加大扶持力度。

三是抓新增载体税源,加大招商力度。

四是抓新增项目税源,加大属地项目税的挖掘力度。

五是抓社区税源,对社区重点税源企业进行跟踪分析,对产出率低的企业进行疏理。全力确保社区税收增幅不低于街道面上增幅。

六是抓协税护税。在落实协税护税征收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个体征税的考核,完善个体税收、私房出租税收的征缴。特别对几个农贸市场的征税。

2、抓收入,确保集体资产收益的应收尽收。

继续做好空置经营性资产的租赁等工作,围绕街道下达的租金收缴任务积极组织人员催讨租金。

3、抓结算,确保拆迁安置等工作的资金回笼。

目前,街道涉及拆迁结算地块74个,时间跨度长,面广量大,我们主要是做好了四点

一是继续协助拆迁分管领导抓好各拆迁地块资金回笼;

二是继续抓好安置建设项目的资金结算;

三是继续抓好拆迁结算。主要是过渡费结算、拆迁地块结算、非住宅结算等。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8

截至月末,驻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33.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6.62亿元,增长22.12%。比年初增加53.76亿元,增长11.21%,同比多增7.96亿元,增速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存款增量位居全区第七位,蒙东第四位。按人民银行可比口径计算,全市全部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88.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0.66亿元,增长23.15%。比年初增加65.32亿元,增长12.05%。贷款增量在全区位居第七位,蒙东位居第三位。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投放29.05亿元;“三农”贷款累计投放41.99亿元。其中:驻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06.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2.83亿元,增长19.52%。累计投放160亿元,比年初增加61.17亿元,增长13.18%,同比多增42.52亿元,增速同比提高4.23%,人民币贷款增速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高于全区0.9个百分点。驻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异地合作银行贷款余额73.03亿元,比年初增加1.82亿元,增长2.56%;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8.84亿元,比年初增加2.33亿元,增长35.79%。按年初制定的新增投放120亿元的任务目标,已经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我市完成全年投放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上半年信贷规模趋紧、多家金融机构主要领导变动的情况下,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尤其是一些创新性、亮点性的工作值得总结和肯定:比如,在增强担保实力上,市汇鑫担保公司为了做大资本金规模,抱团增信,吸纳了9个自然人股东,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加到23000万元,下一步分别在9个旗县市区设立分公司。这一做法,是用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资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和自然人进入融资性担保行业,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市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壮大担保公司资金实力、扩大服务范围、增进银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银企对接方式上,市政府在4月初召开全市银企对接会的基础上,6月8日承办了东五盟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峰会,这对于宣传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衔接银行与企业信息对称关系,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推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上我市签约项目13个、签约金额68.75亿元,分别占签约项目总数和金额的45%和48%以上。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上,针对科左后旗信用联社资金匮乏、包袱沉重的现状,经多次协调沟通,争取到全区管理好、实力强的六家金融机构对该社进行并购重组,共出资12400万元,用于消化历年亏损挂账和充实资本金。这对有效化解风险,改善经营状况,强化内部控制,增强资本实力,提升对“三农”和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创新小贷公司贷款模式上,东信小贷公司在去年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贷款模式基础上,今年还要继续扩大扶持规模,对于我市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对于破解农户贷款难题,带动养牛业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创新意识上,工、农、中、建、农发、包商、邮储、内蒙古银行以及各信用联社、村镇银行、农合行都积极谋思路、想办法,特别是在争取信贷规模、实施产品创新等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为下一步全市金融信贷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上半年我市金融运行情况看,按照年初制定的金融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的比较好,基本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是受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要完成年初制定的新增贷款投放超120亿元,力争150亿元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年初以来,央行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基准利率,稳健的货币政策直接导致贷款投放总量不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抑制通货膨胀的调整期,在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各大银行普遍采用贷款规模按月下达、按月控制的手段和方式,并结合新增存款考核的因素,使信贷投放受到制约,多家银行储备的大项目、成熟项目很多,由于没有规模难以发放;虽然前6个月我市新增贷款增幅同比提高4.23个百分点,但从市委、政府制定的“十二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7%的目标和我市经济实际发展速度对资金需求角度看,全市信贷资金仍然不足,缺口较大,另外担保能力较弱,对农牧业贷款办法不多、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下半年信贷投放形势非常严峻。

但是我们面临的有利因素也很多。一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继续领跑蒙东地区。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各项决策部属和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市经济保持高开稳走的态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1.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0.2%。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月份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51.8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2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4%。主导产业全面向好,多数行业增速较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二是通过银企对接会议,各家金融机构已经筛选和储备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对这些项目银行、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条件逐渐成熟,手续逐渐在完备,在争取信贷支持方面我们有基础。三是新设立、新引进的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机构数量比年初增加了3家,村镇银行和金润、亿通小额贷款公司挂牌开业;内蒙古银行通辽分行和开鲁村镇银行将于近期开业,一些市外金融机构还将相继入驻我市,异地合作银行也陆续在我市开展业务。四是人民银行、银监局科学指导、理性调控,各金融机构转变作风,主动超前服务,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和模式,形成了共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五是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1号)中,明确提出了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这对我市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总体上看,还是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要充分把握金融形势,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信贷投放质量和水平,坚定信心,突出重点,协调联动,确保全市信贷投放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集中全力,攻坚克难,全面做好下半年的信贷投放工作

下半年,是我市信贷投放的关键时期,是完成目标任务的攻坚期。各金融机构、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尽快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推动工作落实上来,集中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上来,狠抓任务落实,齐心协力做好今年的信贷投放工作。

(一)千方百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刚才我们已经明确,今年信贷投放的目标不变,新增贷款投放超120亿元,力争150亿元。这就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结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努力扩大信贷投放总量。要认真抓好全市、全区历次银企对接会签约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深入地方、企业,对已经对接和签约的项目逐一跟踪落实,找到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这些项目切实得到贷款支持,以确保我市重点项目的及时开工。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在支持做好一些大项目的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农村牧区、商贸流通业和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对于各家金融机构在发言中提出的下半年贷款增量计划,要提前谋划、动手准备,争取早介入、早授信、早放款,确保项目信贷需求,全面超额完成任务目标。

(二)着力提升农村牧区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各银行在机构设置、信贷流程、金融产品、激励机制等方面要加大创新力度,切实强化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村牧区融资功能。要结合实际选择对口扶持对象,适当放宽抵押担保条件,简化贷款审批和发放手续,尽最大努力解决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创新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探索开展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林地(权)、合作组织股权、农业机械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有效扩大农牧业信贷投放。下一步,市政府将协调有关部门出台《通辽市设施农业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危房改造的贷款流程和意见等,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牧区信贷支持力度。

(三)想方设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我市直接融资基础差、能力弱,推进力度还不够。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各部门协调推进企业上市的工作机制,协助解决企业在上市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继续对我市企业开展考察调研,对已选择培育的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产质量较好、经济效益突出、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加快推进步伐。我们将引进并成立股权投资企业,研究制定扶持和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优惠政策,召开拟上市企业推进工作座谈会,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积极探索多种直接融资方式,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中期票据、信托产品、企业委托贷款、融资租赁等形式进行融资。

(四)积极推进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继续做好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组建和引进工作,内蒙古银行通辽分行和开鲁村镇银行要尽快开业运营。积极引导外埠银行在我市开展信贷业务的同时,鼓励其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尤其是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的合作,进一步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条件成熟的农村信用社加快改制农商行的步伐,进一步做好后旗信用联社并购重组工作。加强基层网点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和功能。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加快发展村镇银行,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9

(一)科学调度,严格监控,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到目前为止,我公司共有在建工程6个,待建工程7个。通过将工程项目任务分解到各工程人员,由责任人具体跟踪落实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手续及项目前期工作,充分调动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强化现场管理,严格质量监控和成本管理,强力推进施工进度,使得工程建设进展较为顺利。

在建工程:

1.火车客、货站引道,二环路富林塘至陶瓷城段工程项目:计划投资3785万元,己完成投资3135万元,土石方工程均己完成90%。现己组织建设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到现场实地核实施工工程量,并上报政府;

2.荔枝公园改造项目:改造面积38241㎡,投资273万元,现己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正准备根据市政府指示移交给管理单位;

3.职教中心项目: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39.5亩,校舍建筑面积10.4393万㎡,计划投资1.65亿元,己完成投资747万元。实训楼己完成主体六层框架结构,综合业务楼、学生食堂己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

4.旧北宝路口至塘岸路口道路改造工程(一期):全长2488m,宽40m,计划投资3500万元,己完成投资79万元。通过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现项目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工作己完成,施工单位根据雨季的特点,精心组织施工;

5.二环路大风门至印塘段道路改造工程:全长1564m,宽60m,估算总投资为2350万元,现己完成投资40万元,现己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正在办理各项施工手续。施工范围的征地工作己完成。

6.金荔酒店改造工程:己按承赁合同的要求,由我公司通过招拍挂取得酒店停车场用地,并交付承租方使用,酒店改造工程由承租方自行建设。

待建工程:

1.甘贵、甘新道路改造工程:起点为甘村廉租房,终点为玉容一级公路贵人关,全长2819m,其中甘新道路长704m,路基宽60m,甘贵道路2115m,路基宽40m,估算总投资为4000万元。现该项目己进入设计图纸的审图、修改阶段,估计8月底可开展工程招投标工作。

2.西河道路改造履盖工程:估算总投资为800万元,现己移植河边绿化树木,现该项目己进入设计图纸的审图、修改阶段,估计9月底可开展工程招投标工作。

3.永顺新区土地储备整理工程:征地并平整土地707.15亩,估算投资12500万元,相关部门已经开展征地工作,己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批文。

4.公安三所建设工程:相关部门已经开展征地工作。

5.铜州高中建设工程:相关部门已经开展征地工作。

6.独石湖改造工程:工程范围内涉及到氮肥厂及第二水泥厂部分厂房现在拆除,但因规划设计部门尚未完成城北区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因此该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暂时无法进行。

7.氮肥厂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一期工程占地50亩,估算投资1亿元,己完成项目立项,土地划拨,现在配合经贸局、氮肥厂留守组开展搬迁工作。

(二)更新观念,开拓思路,项目融资取得新成效。

通过加强与市委、人大、市政府及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融资工作得到了财政信用担保的大力支持。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互动关系,随时了解国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完善、提高项目融资资料整理水平,使得我公司的融资业务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1.经过与市开发投资公司多次沟通,今年2月份资金到位1000万元,累计己到位资金5000万元,余下4800万元的贷款,目前正抓紧时间沟通争取尽快到位。

2.旧北宝路口至塘岸路口道路改造工程(一期)融资3350万元。经过与农发行多次沟通,该笔贷款于3月份通过区农发行的审批,目前正在随着项目的推进而进行支付使用,为项目推进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付。

3.筹集4116万元支付第四瓷厂的改制费用,为接收国有资产,壮大公司实力作出贡献。

4.氮肥厂经济适用房 建设工程融资5700万元。现己与多家商业银行进行了接触,并着手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整理其他贷款资料。

5.永顺新区土地储备整理工程融资1亿元。现己将贷款资料递交给农发行进行审查。

6.职教中心项目融资1.15亿元。通过与财政厅充分沟通,己通过了审批,预计7月底资金可到位。

7.甘新、甘贵道路改造工程融资3375万元。贷款资料己递交给农发行进行审查。

(三)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及处置成熟资产。

到目前为止,我公司参与且尚未改制结束的企业有糖烟公司、氮肥厂、农机公司、医药公司、牛奶场、第四瓷厂、第二水泥厂等七家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目前,先后支付了企业改制及职工安置费18985万元。在五金公司成功改制的经验基础上,我们密切与国企改革办、企业留守人员联系、沟通,深入了解企业资产、承租户、职工宿舍住户等情况,确保改制企业资产的原有收益。

对条件成熟的地块,通过处置,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乡下资产,果断处置,避免继续贬值、沉积资金的风险。

上半年成功处置的资产有:医药公司除总部外的三宗地块,拍卖款项合计为585万元;乡下原供销社两宗地块,拍卖款项合计24万元;位于新芝路的糖烟公司总部和原陵城派出所地块,拍卖款项为2404万元。

下半年计划处置的资产有:位于荔枝公园边的原糖烟公司酒仓、食品厂及轻工机械厂宿舍区地块(占地约30亩);位于大兴路的旧水厂地块;乡下原供销社剩余三宗地块;原糖烟公司位于市区的八宗地块;原牛奶场位于新芝路的一宗地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工程项目施工范围内征地拆迁及管线迁移工作严重滞后:我公司所有工程项目基本上都涉及此类困难。

职教中心大门周边土地征收滞后,将影响强弱电、给排水的安装;

二环路大风门至印塘段道路改造工程完成了征地工作,但拆迁、回建工作没有部门过问,管线迁移工作虽由政府召开了协调会议,但至今没有迁移,影响施工单位进场;

西河道路改造履盖工程的管线没有单位出来认领;

甘新路、甘贵路道路改造工程征地拆迁及管线迁移工作没有完成;

铜州高中建设工程周边村民阻挠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

因此需要请求政府继续加大工程项目施工范围内征地拆迁及管线迁移工作的力度,以保证工程项目能如期顺利施工。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10

2、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积极贯彻党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水泥钢铁等国家重点监测行业投资增长得到有效抑制,煤炭、电力等瓶颈行业投资得到有效增强。第一产业投资增长迅速,完成投资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7%。工业投资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为江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后劲。全省城镇工业投资358.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1%,占全省城镇投资的44.9%。社会事业投资全面提升,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提供了物质保证。全省社会事业完成投资149.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6%,高出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9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快速增长,逐渐成为投资主体,表明我省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形成,全省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非国有投资共502.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9%,占全省城镇投资的62.84%。

3、新开工项目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城镇新开工项目2093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61个;在建总规模812.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4%。新开工项目以新建项目为主,民间投资增长快,主要集中在工业行业,自筹资金居多。

4、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良好,为投资平稳增长提供了资金保证。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本年资金来源合计980.76亿元,同比增长36.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同中部其它五省相比,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仍然量小增速慢,影响了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

受党中央国务院的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中部六省固定资产投资普遍加速。2006年1到5月份,江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中部六省中仅排第五,增幅仅排第四,增幅比安徽低13.1个百分点,比河南低7.9个百分点,比湖北低2.2个百分点,中部崛起竞争激烈。

2、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全省11个设区市中,有5个设区市的投资增幅高于全省水平,其中九江市投资91.64亿元,增长80.3%,居全省之首;有6个设区市的投资增幅低于全省水平,其中景德镇、鹰潭市仅增长10.6%和11.3%,新余、吉安市的投资增速低于20.0%。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我省投资的发展。

三、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形势分析

1、下半年固定资产将持续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

一是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以及江西着眼于加快崛起和促进全民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激发各地区各方面的投资热情。

二是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世界经济将继续稳定增长,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将有力地推动我省投资快速增长。

三是我省经济整体实力增强。“十五”时期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和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社会经济正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较快发展阶段。

四是企业效益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企业自主投资能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67.5亿元,同比增长42.9%。

五是上半年的新开工项目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将继续带动投资快速增长。

2、增长的不利因素

一是国家继续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国家已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对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产生影响,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存在趋紧的迹象,有可能出台新的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措施。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技巧不断成熟,06年下半年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是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调控措施仍将保持温和基调。

二是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连年高速增长,支撑条件减弱,部分地区已经反映出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国家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根据各种支撑条件和投资增长的规律,我们初步判断:2006年下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合理快速增长。

四、保持投资合理快速增长,促进江西在中部崛起

我省底子薄,经济总量小,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就必须加大投资力度。我省要主动做好工作,抓住中部崛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化国家宏观调控为机遇,保持投资合理快速增长,力争全年的投资增幅在中部六省中的排位前移,促进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

1、抓住中部崛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争取更多国家支持。

2、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来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3、继续完善投资结构。一是优化工业结构,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二是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促进消费。三是加大对农业、能源、教育、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的投资力度。四是加大商品房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

4、继续做好项目服务工作

一是科学把握宏观调控政策,做好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项目的市场准入服务工作。要准确掌握国家对产能过剩行业调整政策尺度,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避免“急刹车”、“一刀切”。

二是继续强化项目土地供应。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农村的空心村改造工作,开展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整治工作,将废弃地基平整成耕地,在耕地数量不减少的条件下增加项目用地的供应,避免国家的土地政策对我省投资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要大力加强项目储备。近期,除了要做好国家原有投资项目的储备工作外,特别要做好循环经济、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项目储备。

四是继续做好省重点工程项目工作。要争取新开工一批省重点工程项目,储备一批省重点工程项目。

5、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根据趋紧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银行将在放贷上更加谨慎,国内贷款的增长将减缓。因此,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避免国家信贷紧缩给江西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是力争在国家稳定金融的新措施出台之前,责成专门部门和人员,把第二届省银企洽谈会上的信贷金额达508.16亿元的贷款合作意向以及各类银行承诺的其它协议贷款最大程度地落实到项目上。

二是采用经营权、股权转让等方式向国内外投资商转让我省高速公路、桥梁等公用设施的资产权益,盘活国有资产。

三是进一步放开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开发、金融保险、科教育文卫等领域,吸收更多国内外资本参与建设和经营。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11

2015年6月末,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90,566万元,比年初减少5,774万元,减幅为0.41%,比去年同期增加3,161万元,增幅为0.23%。从辖内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具体情况来看,辖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合计485,472万元,比年初减少29,178万元,减幅为5.67%,同比减少48,720万元,减幅为9.12%,占全县各项存款余额的34.91%;占比持续下降;晋宁县农村联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744,497万元,比年初减少23,459万元,减幅为3.43%,同比减少18,596万元,减幅为2.44%。该社存款占全县存款总量的53.54%;邮储银行各项存款60,616万元,比年初增3,657万元,增幅为6.42%,同比增11,673万元,增幅为23.86%,占全县存款余额的4.36%;富滇银行晋宁支行存款余额67,775万元,比年初增37,034万元,增幅为12.05%,同比增43,240万元,增幅为176.24%。占全县存款总量的4.87%。

从结构上看,2015年上半,住户存款依然为全县各项存款的主力,但增幅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非金融企业存款大幅下滑。

2015年上半我县非金融企业存款208,360万元,占全县存款余额的14.99%,较年初减少18,819万元,减幅为8.28%,较去年同期减少48,339.52万元,减幅为23.2%。非金融企业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经济下行影响,县域各企业经营不利因素增加,盈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使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长乏力;二是由于对我县经济支撑较明显的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企业,如:磷矿石,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近年来磷矿石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市场低迷,申贷人经营收入降低也是非金融企业存款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5年上半,晋宁县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为912,399万元万元,占全县存款余额的65.61%,较年初增25,351万元,增幅为2.86,较去年同期增38,947万元,增幅为5.14%。较去年同期增幅下降5.73个百分点,住户存款增长放缓主要因素: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及金融创新加快,传统的“以存定贷”、“存款立行”吃利差的经营模式将逐步被淘汰;二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增加了许多投资新渠道如:互联网金融产品、P2P平台以及持续火热的资本市场等对住户存款的分流作用也日益增强。

二、全县贷款总体情况

(一)全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平稳增长,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其中县工行、农行下滑明显;而地方法人类金融机构贷款则增速较快

2015年上半,全县各项贷款余额830,09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7,232万元,同比增长16.45%。

(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基本情况

工行各项贷款余额94,892万元,比年初增13,196万元,增幅为16.15%;同比减少2,575万元,减幅为2.64%;农行各项贷款余额161,762万元,比年初减少27,762万元,减幅为14.65%;同比减37,988万元,减幅为19.02%;建行各项贷款余额为20,045万元,比年初减少227万元,减幅为1.12%,同比减少892万元,减幅为4.26%;晋宁县农村信用联社各项贷款余额为467,599万元,比年初增加53,381万元,增幅为12.89%,同比增95,971万元,增幅为25.82%;富滇银行贷款各项余额为79,081万元,比年初增加42,325万元,增幅为115.15%,同比增60,176万元,增幅为318.29%;邮政储蓄银行各项贷款6,711万元,比年初增加526万元,增幅为8.5%,同比增2540万元,增幅为60.9%。

(三)全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执行情况

根据年初我行制定的晋宁县信贷指导意见要求,全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保持了信贷总量均衡合理适度增长,截止2015年上半全县存贷比达到59.69%,比去年同期增加8.31%个百分点.

1.从贷款结构上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大幅增长。截止2015年上半年全县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存款601,592万元,比年初增74,484万元,增幅为14.13%,比去年同期增107,331万元,增幅为19.1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的大幅增加一是充分体现了我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重点加大了对我县重点项目、园区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了金融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用;二是随着企业对于下半年经济形势预期有所改善,固定资产投资意愿回升也有效促进了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的快速增长。

2.从贷款投向来看2015年上半年我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主要以下几个行业。1.采矿业139,250万元;2.交通运输仓储业109,834万元;3.制造业82,972万元;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6457万元;5.批发零售业61,384万元;6.建筑业44,435万元;7.教育业22,890万元。从贷款投向分析我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加大了对我县磷化工、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的资金支持。

3.继续加强对我县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截止2015年上半年,涉农贷款余额525,122万元,较年初增长66,432万元,增幅为14.48%,比去年同期增26,686万元,增幅为5.35。

(四)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回落,融资贵问题有所缓解

为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2015年人民银行先后通过“定向降准”、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等方式释放流动性,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人民银行于2015年上半年3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进一步促使资金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在基准利率下调及多种定向调控政策工具的共同作用下,全县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3%,比年初下降1.17个百分点。

三、我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存款增长放缓对信贷投放的支撑作用有所下降

存款稳定增长是支撑银行信贷投放的前提。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流动资金减少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导致金融创新发展对存款的分流作用日益突出等因素影响,全县存款增长明显放缓,上半年全县存款余额同比增长0.23%,低于同期贷款增速16.22个百分点,增速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全县存贷比已由年初的53.62%提高至59.69%。当前,各商业银行总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以存定贷,存款增长放缓势必会影响全县信贷总量,这个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对我县信贷投放形成较强制约。

(二)信贷需求和信贷投放不均衡矛盾依然存在

一方面,全县信贷需求旺盛。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背景下,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增大。另一方面,我县支柱产业经营下滑,贷款行业投放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贷大”因素容易造成部分信贷风险,导致符合银行信贷准入政策的有效需求不足。

(三)不良贷款“双升”现象值得警惕

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速下降、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经济总体呈现疲弱态势,在此大环境下不少借款人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应收账款过大或产能过剩产品大量产品积压,导致流动性资金紧缺,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或无力还款现象增加。2015年上半年我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510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2042万元,不良贷款率达到5.43,比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形成“双升”,且形成不良贷款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仓储物流、制造业、有色金属等行业,此现象值得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关注。

四、政策建议

(一)统一认识、改变观念、加强协作

当前,如何充分发挥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如何为县域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强大活力,既是金融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保持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既要认清形势的严峻性,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经济发展中蕴含的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把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结合全县发展实际,找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思路,强化工作,为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1.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主动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2.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按照调结构、保重点、择优限劣的原则,支持推进传统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商贸服务、磷化工等行业发展。

(三)继续保持信贷合理均衡增长,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

1.落实好农惠农政策,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承担起金融支农责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加大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工作。

2.个融机构要围绕我县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加大信贷投入,支持生态农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全面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四)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12

据云南省统计局局长姚堂文分析,上半年云南全省农业、工业、投资、消费、财政、金融、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数据表现稳中趋缓,但仍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数据增速高于全国。总体上来说,云南既有稳增长的机遇,也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

面对压力,多家驻滇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应对。省委、省政府年初提出,2013年全省金融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全省银行信贷增速达到全国信贷平均增速,涉农贷款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省信贷平均增速,全年新增银行各项融资达到2500亿元。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和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今年上半年以来,该行着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经过全行上下的努力,一季度该行负债业务和中收业务创历史新高。中间业务净收入圆满完成“开门红”计划,人民币存款市场份额较年初提高 0.4个百分点。

负债业务方面,强化考核和管理,着力提高存款的稳定性和收入贡献;依托特色业务带动存款,提高投行业务、直接融资及保证金业务对存款的贡献;针对薄弱行业开展“破冰行动”,大力提高存款占比;狠抓薪酬业务,拓宽存款来源;通过银医诊疗卡、金融IC卡等项目带动客户及存款批量增长。

中间业务方面,深度挖掘传统业务潜力,以结售汇、结算业务为支点,积极发展代收付业务;保持资金业务传统产品的稳步增长;加大投行业务发展力度;发展保险、证券等“纯”业务,积极开展创新类业务,提升金融机构业务盈利能力;发展中小企业特色业务,通过产品和授信方案优化业务结构,提高收益水平。

资产业务方面,该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存款增长情况和RAROC提升幅度,合理摆布各业务条线贷款规模。

优化资源配置 有序推进转型

据中行云南省分行介绍,今年上半年以来,该行着力搭建内生动力机制平台,有序推进管理转型,扎实推进风险防控,全面推进综合治理,省分行在全辖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内生动力机制平台的搭建方面,该行不断优化财务资源配置,优化费用管理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例如不断强化二级机构对贷存比的内生动力管理;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全面清理存量业务资本占用,制定改进资本占用实施方案,不断提高RAROC水平;加强流动性的前瞻管理,注重资金日间监控,在确保备付金控制在总行核定范围的前提下,有效压缩低息备付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考核机制上,通过精简考核指标,统一考核标准,使得省分行考核体系与总行指标体系无缝对接,并结合该行实际,加大重点工作、作风建设等管理类指标赋分,确保省分行的既定重点工作的推进。

在管理转型方面,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突出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激励先进,以增强各级班子的凝聚力为核心提升班子领导集体的合力;优化运营管理流程,设立二级机构业务中心,以业务量为依据,对符合准入条件的机构视情况设置业务中心,并根据业务量每年动态调整;加快派驻业务经理转型,梳理营业网点派驻人员管理流程,规范派驻人员工作职责、监督机制和汇报路线,增强重大风险的把控能力。

融资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篇13

特邀专家: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 项廷锋

特邀专家:中央结算公司债券信息部 李妍

主持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债券》杂志执行主编 景乃格

主持人:今年上半年,为了防止经济下行、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出台了一些微刺激政策。刚刚的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4.7%,超出市场预期,整体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请各位嘉宾谈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如何?国内和国际宏观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和可能的风险都有哪些?

祝宝良:我感觉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还是缓中趋稳的,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经济增长速度从去年的7.7%降至7.4%后,逐渐平稳。农业、工业生产、消费、出口、就业以及价格都趋向走稳,投资虽有减缓,但也在走稳。经济运行基本处在合理范围内。

但是,投资方面出现了“两缓一增”,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得较快,而房地产和制造业的投资在放缓,说明企业自主性的投资增长不快,政府主导的投资发挥了较大作用。另外,PPI同比、环比的速度还在下行,产能过剩仍非常严重。从库存的数据看,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长非常快,而原材料库存减少,这可能会带来下半年进口的增加和生产的下降。这反映出经济增长还是没有稳住,我个人认为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在。

宏观经济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第一,虽然上半年M2数据增长过快,超出了所有市场人士的预料,但是在M2增加的同时,社会实体部门的融资成本还没有降下来。第二个风险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房地产的投资究竟如何,房地产的价格会回落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对于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由于不清楚房地产的供给、需求、存量分别有多少,使得房地产的调控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另外两个风险是产能过剩问题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摆在一起,我感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

由于短期内出口、消费基本稳定,要稳定下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要看投资。因此,在房地产投资放缓的情况下,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核心就是找出能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的投资。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会发挥作用。刚才提到,6月份M2增长较快,信贷投放较快,相当一部分钱可能进入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判断,经济回升的动力虽显不足,经济仍在下行,但是下行幅度不会太大,基本上是平稳的态势。

张铮:今年整体而言,政策基调是稳中求进,因此预计下半年宏观经济整体将比较平稳。

从政策面来看,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

一是从中央到各部委,对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均非常重视,相关政策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方面,从直接融资成本看,如信用债利率,从年初至今一直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从部分融资附加成本看,发改委等主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收费检查非常严格,许多不合理的融资附加成本收费项目被整改取消。

二是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明显增强,市场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升贬值趋势预判难度加大。相应市场从过去单一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转变为当前的预期分化和不确定状态。由此,外汇市场渐趋均衡,市场出清加速,规模过大的外汇占款增量或不复出现,这有利于减少外部因素对于货币政策的干扰,增强政策的独立性。

此外,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存款人的选择空间扩大,其资产配置结构中,存款的占比将降低,而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等市场化产品的占比将升高,市场投资主体愈发多元化。由此,金融市场走势将由众多市场参与机构共同博弈形成,单一机构对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相应市场走势会变得越来越不好琢磨,越来越看不清楚,也越来越有意思。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董文昭: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可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投资方面,实际上房地产投资已经难以大幅度的改善,如果想要通过基建把投资拉上去,目前只剩下高铁、军工、核电这些领域。预计下半年地方债和铁道债的供给会放量。

二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就是要控制总量,可能单月或者单个季度上有一些波动,但是总量基本上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上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的流通速度、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管理问题可能就成为重中之重,所以这可能是银监发今年多次发文的意图所在,强调在开展同业业务时,第一要安全至上,第二要注重管理,最后再兼顾盈利性。

三是在农产品价格方面,从目前来看,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农产品价格整体下降趋势还没有明显扭转,而中国的CPI波动可以说近似于猪肉价格的波动周期,所以在农产品价格走势没有转强之前,预计下半年的通胀不会有太大的提升,这也给央行货币政策的“稳中带宽松”提供了很好的操作余地。因此,要看金融机构怎么去理解,是在坚持安全的前提下再去追求利润,还是在追求利润的情况下再去符合监管要求。

项廷锋:随着经济的趋势性下行,GDP增速等表征经济运行态势的指标已钝化,需要引进其它指标,以研判经济运行态势。在这方面,“克强指数”是一个不错的参考指标。政府微刺激以来,“克强指数”显示: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触底回升的态势。但是否构成趋势,需要接下来几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作进一步的印证。

中采咨询(CLII)的数据显示: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民营等小企业该淘汰的都已淘汰,留下来的资质都应该还不错;而以国企为主的大企业的库存已持续处于低位;持续的微刺激,经济的确出现了触底回升的迹象。

不过,房地产在我国经济中的占比较高,上半年房地产的下行对经济的拖累很明显,微刺激对经济的作用更多在于托底,虽然中长期来看,也有促转型的含义。

中国经济要出现趋势性的复苏,一是需要新兴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明显提升,这需要较长时间;二是需要传统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关停并转,核心不在关停,而应该在并转上。总理明显提出盘活存量,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唯如此,中国经济才会出现“新兴产业的持续做大、传统产业的并转”两条腿走路的局面。

在目前产能过剩的阶段,中国经济不需要全面刺激,否则长期结果一定是大量产能重新恢复,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

李妍:在多项“微刺激”政策的开展实施下,二季度我国经济状况较一季度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经济整体复苏势头并不十分牢固。

由中债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可以观察到,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年初的4.6%大幅下行至半年末的4.06%,而期限利差经历了由放大至缩窄的过程,10年期与2年期国债期限利差由年初的25BP一度扩大至110BP,为近3年来最大值,后又收窄至45BP,国债收益率由陡峭化转平坦化趋势明显,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复苏仍存在一定的悲观情绪。

祝宝良:国际方面,我个人认为,国际经济环境已经稍微好转,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有所好转,发展中国家略有回落,总体来看,经济是缓慢向上的。那么世界经济的风险在哪,第一,就是发达国家现在货币政策已经出现分化。例如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长期利率可能上行,而欧洲跟日本还是继续量化宽松。第二,我认为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要适当放缓,这样一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就不一致,就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如汇率的波动,美元可能会升值,以及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等。另一个风险就是政治军事冲突的风险,这个风险对我们的“走出去”战略也会有所影响。总体上看,我们感觉世界经济会使中国的外贸出口略有好转,但难有大的改善。

主持人: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请各位嘉宾预测一下三季度央行将实施哪些货币政策?对货币政策工具将如何选择和使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出现哪些进展?

祝宝良:我个人觉得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可能不太会有太大的放松,但定向操作还是可以继续。

我这里强调一点,从宏观调整的角度判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一定的配合。我们看到,今年1~6月份的财政政策是相当积极的,一是财政支持的力度非常大,二是上半年的财政结余与去年同期的财政结余相比下降约3400亿元。我个人认为,受制于今年全国人大关于财政预算支出的约束,下半年财政支出的速度有可能会减慢,那么如果要稳增长,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可能需要稍微积极一些。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应该比上半年,至少比1~5月份要宽松一些。但此前我们预计6月份M2的增长速度不会超过14%,可能接近13.5%左右,现在看6月份的数据,M2增加1万多亿,增长速度有些过快,超出预期约1个百分点。如果是这样,我认为下半年M2的增长速度应该适当靠近14%比较合理。

至于货币政策的工具,我认为在利率接近零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创新各自的货币政策,原来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短期利率,通过短期利率引导中长期利率的变动,现在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调控思路都在发生变化,货币政策不仅要调控短期利率,同时也在调节中长期的利率,甚至直接支持一些重要的领域,如美国直接购买“两房”的债权,日本直接购买企业债券等。

对中国来说,我个人认为,在国企、财政等改革无法于短期内完成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实际上在承担部分结构调整的职能,虽然勉为其难,但不得已而为之。我基本上支持现在所谓的定向调控,以及其与微调控相结合的调控方式,还是可以在稳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张铮: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操作难度比较大,定向方式或有益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其一,从调控主体看,很可能选择一些商业化程度不高的机构,如政策性银行;其二,从调控对象看,将主要针对特定融资实体或项目,如中小微企业、“三农”相关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定向调控确实需要把握一个“度”,如定向的内容太多,就脱离了结构调整的本义,会引致总量上的变化。

货币政策目标应根据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制定,而对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和方式宜灵活选用,并没有一定之规。具体采用何种工具,从总量上来看对金融市场、债券市场的影响均不大,货币政策目标的合理制定才是关键。

从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贷款的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债券的利率市场化早已完成,当前主要需推进的是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如果推出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那么我国利率市场化至少可以说是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同时,近年来在央行持续引导下,Shibor利率的基准性不断增强,央行的调控逐渐具备了市场化的基准。市场原本预期央行将于上半年推出一些重要政策,特别是批准面向企业和个人发行大额存单,而从目前看,实际推出时间延后,表明央行的政策操作仍较为慎重。

董文昭:我们认为三季度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可能还会延续二季度的思路,延续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的政策意图,但这种定向实际上是用量的手段来达到价格目的。就是说鼓励金融机构依据这些政策去服务实体经济,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想达到一个价格目的,但实际上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还有待商榷。一方面,对于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银行,用这种方式可能最终还是达不到政府想要达到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大行、股份制银行或者说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商行来说,这些方式还是有用的。

项廷锋:中国经济目前处于转型期,需要在增长与改革之间动态权衡,如果经济增速下跌比较快,改革就慢一点,通过微刺激稳一下;如果增长速很平稳或上行,微刺激性政策就少点,改革就推进一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改革可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为了更好地兼顾增长与改革,作为总量的货币政策需与作为结构的财政政策配套,当下的货币政策,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操作的。

从中期角度看,货币政策从量向价转变,需要特别关注这个趋势。我国货币供应量中基础货币大约27万亿元,其中外汇占款贡献了24万亿元,现在外汇占款在显著减少,接下来货币政策的重心肯定要从调控数量向调控价格方向来转变,实际上就是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当前想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很困难,利率市场化进程面临一个很大的门槛――结构问题要先解决,否则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一定是利率全面上行。因此虽然离全面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只差一两步,但其实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解决好经济结构的问题,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就会比较顺当,整个市场的利率水平也会相对平稳。

李妍:周小川行长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曾经表示,央行正准备两个或三个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并且指出,中国将需要抵押品新工具。我认为三季度货币政策将有以下特点:

首先,“稳”还是主旋律,货币政策仍将延续定向调控而不是全面刺激。其次,以抵押补充贷款也就是PSL为代表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可能推出。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资金流向特定行业、领域,央行有意对短期和中期利率均形成引导、控制。现有的调控工具对短期利率引导较为有效,而抵押品新工具的推出能引导中期利率,实现价格型货币调控。最后,我认为财政政策可能将配合货币政策同时发力,定向税收减免政策可以期待。

主持人:刚才大家也谈到了政策的适度宽松是我们现在调结构的必要条件,但我想还有一点就是要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尽量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微调。请各位嘉宾预测一下三季度资金面的松紧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情况。

祝宝良:我刚才讲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配合。如果下半年的财政政策相对于上半年偏紧,那么要稳定经济增长在7.5%左右,我个人认为,货币政策就应该更大的发挥作用,除了定向调控,货币总量还要适当放松一点。总体上看,下半年货币流动性应该是适当的,三季度应该比1~5月,甚至比上半年整体水平再稍微松一点,但不能松太多,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稳增长,在这个基础上,抓紧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

张铮:6月末M2同比增长14.7%,明显超出市场预期。但在实际资金操作中,并未感觉到6月份的流动性偏宽松,说明该数据作为时点数据,不具备太强的代表性。

从上半年情况看,央行的流动性调控做得非常好,流动性整体非常平稳,市场感觉基本是不松不紧。预计下半年流动性将延续这样的平稳态势,不会有太大的起伏变化。

董文昭:我们认为流动性宽松是一个大概率事件,预计7天回购利率的区间是在3%~3.5%之间。但有一个情况值得关注,就是目前的代客资产和负债之间的资金价差在继续缩窄,部分银行已经开始出现微利、甚至是无利可图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去年6月份曾经出现过一次,当时就是在异常平静、价差缩窄的情况下,6月底突然冒出了“钱荒”事件。我认为有了去年这种经验教训以后,今年可能所有金融机构在应对手段,包括杠杆率水平方面都会有所准备。但这种情况是否会再次出现“钱荒”还不好说,在这里简单地给大家做一提示。

项廷锋:经过去年年中的钱荒之后,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对于利率市场走势的把握、对于宏观经济的支撑,都做得非常到位。

因此,在增长与改革兼顾的经济转型期,流动性会总体平稳,下半年市场的流动性情况和上半年会基本接近。需要注意的,就是新股发行可能会对资金面稍微有些冲击,但总体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李妍:尽管受缴准、分红、申购、打新等因素的扰动,7月初资金面表现偏紧,但整体来说三季度资金面仍将维持中性偏松的态势。在融资成本仍然偏高,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问题的时候,流动性骤然转紧不利于经济整体复苏。另外,M2的数据表明市场资金总量是较充裕的,央行可能将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引导资金利率水平。

主持人:各位嘉宾对三季度债券市场的走势是如何判断的?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机构而言,应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张铮:现在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均已升至较高水平,从融资结构来看,特别是企业,确实需要增发股票、补充资本金。例如很多电力企业的负债率已超过80%。如果再考虑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表外融资,企业的实际负债率还要更高。

但是,当前股票直接融资的成本高,且发行难度大。以银行为例,银行股每年分红率(股息率)6%左右,但银行股股价太低,基本都已跌破净资产。在企业高负债率的融资结构状况下,企业的信用风险尚未见底。

董文昭:我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债券市场的投资价值肯定下降了不少,去年只要坚定地买入并持有就可以了。从投资策略来看,今年三季度,从银行来讲,利率债还是我们的首选,不管是从资本配置压力角度,还是从以后对冲工具不断出现的角度来说(包括预期银行会进入国债期货业务,以及衍生品交易品种增长等),利率债都是银行投资的首选。

对于信用产品,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们团队而言,还是比较谨慎的。至少在刚性兑付事件没有被彻底打破之前,大家的信用利差拉的不会特别大,可能我们没有必要放太多精力在信用债的精挑细选上,毕竟银行要进行的是大类资产的配制。而对于基金来说可能就不一样了,其资金量决定了如果在利率债上没有大的机会,反而在信用品种上会有比较好的淘金余地。但我觉得真正的市场机会是在信用债真正出现兑付风险,大家开始真正关注和研究信用品种的时候。

从总体上来说,我们对于三季度的债市还是比较乐观的。

项廷锋:当前债券市场走势比较疲软,肯定不是因为流动性出了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几个方面:

一是预期发生了变化,投资者或者预期经济复苏,或者预期需要进一步微刺激(如果认为经济复苏偏弱的话),有利于股市;同时,面对长达五年的熊市,包括监管层在内的市场各方面都希望股市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

二是上半年债券市场出现了较大涨幅,从中债财富指数来看,市场上涨幅度到接近6%。经历如此大幅的上涨之后,投资人的心态也会肯定要发生变化,比如要锁定收益。

三是债券市场下半年的供给压力比较大。

所以我对下半年的债券市场的看法是稍微有点谨慎的。不过,中长期来看,我国的社会融资成本比较高,如果社会融资成本出现下降,对于债市肯定是长期利好。因此,中长期来看,我认为觉得债券市场还是大有机会、大有作为的。

李妍: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整体呈现大牛市。尽管受“11超日债”等信用违约事件的冲击,3月份债券市场价格出现了一定回落,但受两次定向降准等政策的影响,二季度债券市场继续走出了一轮上涨行情。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