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实用13篇

行为导向教学
行为导向教学篇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的各方面仍在许多方面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表现在:仍未能摆脱本科教学的影响,学科体系明确;理论与实际脱离,学生实践能力差;专用教材建设已有一定成果,但仍需大力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不够高,教学质量低下。总的来说,我国职业教育在完成规模扩张后,已经进人质量提高阶段。

为了有效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教育部在2006年了教学改革指导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重点强调了明确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职业培训课程设计是由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菲利克斯·劳耐尔原创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此方法能有效的保证职业教育和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及工作要求达到一致。

基于工作过程方法的核心技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核心是以项目为核心来开展组织教学。课程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计划是课程方案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而教材则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则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必须以项目为核心,研究这些内容的方法也必须紧紧抓住各专业实际生产项目为核心,同时,所有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也都必须抓住学生教育是为企业实际生产进行的职前培训,教育中所应用的所有项目必须是来自生产实际而进行优化的结果。

当代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BAG)的核心内容是:“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和“实践专家研讨会”。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中,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标准必须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必须符合相关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从而抛弃本科教育的学科系统性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方法中从典型工作任务到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实施方法,如图1所示。

2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法实施

随着广州软件产业大力发展之际,软件技术专业是广州科技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注重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自2008年9月开始了新的一轮教学改革工作,改革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开发方法为基于工作过程方法,在过去的一个学期培养实践中,经过实践,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果,教学计划更为优化合理,教学内容进一步贴近软件行业和企业实际生产,改革效果明显。

2.1确定人才培养标准

基于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最终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软件技术人才,项目组成员深人广州市各软件企业进行调研。在实践专家研讨会活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工作的努力,完成了“实践专家研讨会”的活动要求,确定了近几年软件企业对程序开发人员的知识要求、技术标准和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专业技能进行细分和整合,形成了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模块,并对所有模块设置了合理的、具有较好操作性的检测点,检测目标由学科知识转变为职业岗位关键能力。表1列举了软件开发专业方向学生关键能力模块和技能检测点。

2.2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有了合理并可检测的人才培养目标后,教学计划的制定结果就成为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

软件技术方向教学计划按照“职业专门技术”和“典型工作任务”两大部分设计,其中“职业专门技术”阶段又分成“体验技术”、“原理技术”和“经验技术”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

其中,认识职业作为前序教育体验课程,可以通过企业参观考察、报告或新技术讲座等各种形式实施。前三阶段的课程以专项软件开发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为主,同时为第四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做好技术准备。而第四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各种软件项目开发实践活动组成,其中包括:个人网点建设、小型人事系统开发、教务管理系统开发、单元测试实践、J2EE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等。

2.3其他课程内容建设

行为导向教学篇2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策略。学习的成效使学习主体得以持续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重现与锻炼,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本专业知识能力,多项适应工作的能力、跨专业学习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集体相处的能力、负责能力等)。因此,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同样要求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要精心设计教学。

近几年,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角色扮演法等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已逐渐渗入我县职校各专业课教学中。理论匮乏、方法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已得到较大程度的解决,中等职校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新面貌。但是,笔者在教学调研时发现,当教师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入课堂时,虽然运用了张贴板、卡片和多媒体等教学媒体,也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却往往出现教学时间安排不紧凑,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教学较散乱,教师表现得无所适从,茫然无助的情况。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学习盲目性较大,学习效率较低,在实践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教师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时,对其内涵、教学流程和基本特征缺乏全面认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仅考虑知识框架,而忽视了将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设计即设计教学材料和互动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能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各要素,体现“双主”理念,即以教学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就能形成优化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能充分地体现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价值。

专业课教学的行为导向教学流程

在行为导向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活动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教学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源,又都是信息的接受器。

第二,在教学系统的信息活动中,包含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有两个子系统,一个是教师教的系统,一个是学生学的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教师教的系统处于先导、预设地位,学生学的系统处于主体、生成的地位。

第三,教的活动流程包含目标导向、学习指导、反馈互动和过程评案四方面,学的活动流程包含接受学习任务、分组职业活动、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估四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成行为导向教学统一体。

“双主”理念指导下的行为导向法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行为导向教学设计的案例

行为导向教学流程是由目标导向(学习任务)、学习指导(分组职业活动)、反馈互动(成果展示)、综合评价(自我评估)等四个方面组成的,教师备课时应思考上述四方面的方案设计,使其在学习任务、分组职业活动、成果展示、自我评估的学习流程中体现出来。下面,笔者以《机械制图》中的“半剖视图画法”为教学内容,略谈行为导向课的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机件半剖视图的画法。行为能力目标:专业能力:能用半剖视图方法表达对称或基本对称机件。社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方法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专业目标导向和学习任务的设计。专业目标导向,即根据本次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建立这次学习任务的框架,并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之分解细化为若干个目标导向(按照难度等级细分),针对各个目标导向内容,设计与之相应的各级学习任务,以逐步达到目标。因而,本次教学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与特点,将目标导向细化为两个层次的内容,并设计了两个相对应的学习任务。(见下表)

第二,学习指导和分组职业活动的设计。为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学习活动,教师的学习指导必不可少。因此,在学生进行分组职业活动之前,教师要根据本次教学内容简明扼要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而具体的方法由学生在职业活动中自主发现并应用掌握。本次课的学习指导内容主要是向学生说明半剖视图的形成、作半剖视图机件的剖切范围及适合用半剖视图表达的机件特点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具等媒体说明上述知识点。

分组职业活动不是多个学生简单聚集起来讨论,不同于传统的集体讨论,而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由全组成员共同承担工作任务,由组内成员策划人事分工,由学生自主设计和调控工作过程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进而使其知识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分组职业活动形式往往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为使小组活动不流于形式,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并挑选一名自律性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以6~8人组成小组单元,每组配置1~2个教学模型,并以学习任务书(见图1)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本次职业活动的内容与要求。通过分组职业活动,使学生实现行为能力目标。转贴于

第三,反馈互动和成果展示。反馈互动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来实现。本次学习过程中有两个任务,任务一是本次课教学的基础目标,相对较简单,任务二是基础目标的拓展,学生完成的结果可能呈现出多样性。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成果展示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巡回指导,全程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让各组学生将本组结果汇总、分析后选派代表分两次进行成果展示。第一次成果展示后让学生讨论半剖视图的图形特点及让他们试谈改画半剖视图的体会;第二次成果展示后让学生试归纳画半剖左视图的步骤,教师作最后总结。通过展示,强化学生的社会能力目标,落实方法能力的培养。

第四,综合评价。传统教学采用的结果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目标是否实现,笔者认为应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两者结合,才能综合反映行为导向教学的效果。因此设计了本节课的学习评估卡(见图2)。

行为导向教学法基本特征

第一,行为导向教学是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这一目标出发,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行为导向教学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用具的选择都要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保证全部学生学会、部分学生提高为中心进行。学生在教师所创造的某种特定环境或“情境”中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调整学习进度。行为导向教学使每个学习者有施展个性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将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自己逐渐具备会学习的能力。

第二,行为导向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先理论教学后实践应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依赖性较重,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创新,不利于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行为导向教学往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完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从做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使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实现全面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机械专业课《机械制造工艺》中教授“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时,确定目标导向——解决制定典型零件工艺规程的问题,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设计与填制某一轴零件的工艺卡片。学生为完成这一任务,分小组分工协作搜集资料,首先确定工艺卡片的各项内容及形式,然后确定该零件的工艺规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和教育中能产生积极意义。

职校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薄弱,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易产生厌学、学习恐惧等情绪。实践表明,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于社会技能的形成、解决学生不良的学习情绪和行为问题都具有积极意义。它能系统地深入学习内容,通过调整进度和强化学习来激发和保持动机(见图3)。

第四,行为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机智。

行为导向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涉及的学科知识面较广,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因此,专业教师要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将生产工艺经验与教材内容整合,重构原有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具备获取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具有教学机智,即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能力,对教学过程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能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行为导向教学篇3

本文从师生角色、翻译文本选择、练习形式等方面分析本科翻译教学的特点,介绍德国职业教育及外语教学所采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完整行为模式,结合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探讨如何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指导翻译教学,构建理想的翻译教学模式,已达到培养能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翻译人才之目的。二、传统的翻译教学1. 传统的翻译教学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语言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知识传授,如:词汇辨析、语法技能、翻译技巧等等;以德语教学为例,多数高校选择在三年级后开设翻译课程,经过两年基础阶段的语言文化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但多数属于被动词汇,大脑当中可调动的积极词汇量少;对于语法体系虽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但尚不能自如应用;专业知识仍显不足,对于实用性文本缺乏相应专业词汇储备。对于翻译技巧及翻译理论知之甚少,加之受初级阶段教学翻译模式的影响,受缚于对比语法的视界而非认识双语文本转换机制及其功能和效果的关联。[1]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翻译教学的发展,使其成为基础教学翻译的翻版和延续,学生的翻译技能和职业素养并未得到发展和提高。2. 传统翻译教学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所选择的翻译文本文体较为单一,缺乏实践性与实用性,如新闻报道,文学小说等。无法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大量外国企业进驻我国,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法律合同、商务函电、广告、使用说明书等实用文献的翻译是市场对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3. 割裂的进行翻译技巧的训练。4. 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严肃的课堂氛围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作为知识传授型的传统翻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过分执着于所谓的翻译方法或技巧,学生也常常对此抱有迷信,要求教师总结方法、讲授技巧,殊不知,如果不理解某一方法或技巧的使用条件、具体情境和潜在效果而盲目效仿,"法"就可能失效,"巧"也会灵光不再。[2]相比之下,加大对不同实用性篇章的整体翻译训练,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则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三 行为导向教学法

通过对传统翻译教学、翻译学科特性和市场需求的分析不难发现,传统的翻译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翻译人才关键,也是当下学界热议的问题。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习任务"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教学目的与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要求相一致,符合翻译教学的基本要求,可堪利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并以此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提倡"心,手,脑"并用,学习过程中达到认知,情感,和心里三者的和谐统一。[3]行为导向和任务导向作为教学法和方法论的重要概念对于外语教学可谓影响深远。早在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已提出主动学习的理念,1962年英国哲学家奥斯丁在其著作中详细论述了语言学习中的行为目的。[4]

行为导向及任务导向(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包含以下方面:1. 最终产品是目标,过程是途径;2. 激发学习自主性;3. 强调合作,相互支持,取得进步;4. 过程和方法是开放性的,给出方向,但没有标准答案。

行为导向教学篇4

一、高职音乐教学现状

基于高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可知,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是以能力为本位,音乐教学相较于高职其他的专业课程地位不高,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分配到的教学资源也是有限的。这直接导致大多数高职音乐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不高,高职音乐教育教学资源落后。音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需要引导学生展开音乐实践活动,且需要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较高,能够为学生提高高水准的音乐教学活动。但是事实上当前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小,且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学校缺少音乐学科的学术科研氛围,相关的音乐研讨会、讲座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学生所采用的音乐教材的更新换代慢,严重落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展开音乐学习的动力不够,音乐成绩和音乐素养能力的提升更是成为空谈[1]。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内容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内容

上文提到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所在,其主要是以各种活动为导向,以提升学科能力为本位的新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并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通过模拟活动、表演活动、案例问题以及角色扮演等来逐一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模拟活动的应用。模拟活动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是通过营造一种情境环境,由此来拉近学生同学科活动的距离。在现阶段高职音乐教学中,学生正好对音乐教学活动丧失兴趣,此时通过模拟活动,能够在民主轻松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展开学科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模拟活动掌握到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提供参考。第二,表演活动的应用。表演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能够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音乐教学活动,在表演活动中,学生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互动性更强、主动性更强,由此带动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以及音乐素养等。第三,案例教学的应用。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在模拟活动和表演活动的实际表现,学科专业技术水准,设置与学生专业水平相对应的教学案例,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总结和研究,来进一步引导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行为,获得一定的学习效果。第四,角色扮演的应用。在职业教育活动中,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角色扮演活动正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学生能够完成对各种重难点专业知识的解析,同时在角色扮演中完成对社会交际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育。

(二)高职音乐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第一,模拟活动是提高音乐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在高职音乐教学中,通过模拟活动,能够将抽象的音乐审美活动借助生动有趣的情境模拟活动来完成。如,在高职音乐曲目《月光奏鸣曲》的鉴赏教学中,教师通过模拟音乐曲目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在创作《月光奏鸣曲》时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所处的周边环境。如此将学生带领到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氛围中,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审美意识。第二,表演活动是音乐教学实践探索活动的重要载体。事实上,音乐艺术是一门表演性较强的艺术项目,学生展开音乐专业知识学习是为了能够实现音乐艺术活动的实践应用。如此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在实践中才更能将音乐艺术修养转化为人文素养、综合素质能力等。如在开展音乐创作课程教学中,教师正是通过创建表演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能够在表演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完成对各种音乐作品的创作表演[2]。第三,案例教学是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重要方法。案例教学法是高职教育活动中,展开专业理论教学的重要方式。其能够利用实际的、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将实践理念以及音乐理论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呈现出来。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效果。如在高职西方音乐史的理论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活动,将各种音乐理论进行案例性呈现,完成对各种音乐理论的梳理,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论的辨析和认知应用。第四,角色扮演是开展学生专业行为引导的重要形式。高职音乐教学活动的人才培养并不是单单实现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就够了,其还要求能够展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等能力的培养。角色扮演活动则让学生深入到角色中,从市场岗位需求出发,完成对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育。如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其不仅仅需要求学生具有参与到合唱活动的专业能力,更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组织一场合唱活动的能力。因此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各司其职,在实践中完成对合唱活动的组织能力的培育[3]。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总而言之,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前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发挥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最佳作用,还需要遵循以下的注意事项。

(一)确定高职音乐教学中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完成音乐活动模拟、音乐表演活动设计,案例教学设计和角色扮演活动,其都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展开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从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音乐兴趣爱好等出发的。教师发挥着引导作用,对学生的一切音乐学习行为活动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管理。与此同时高职音乐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还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如,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对于计算机、多媒体的认同感较深,在展开行为导向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能够从学生的这一特点入手,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来完成教学情境模拟,同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展开音乐案例活动设计。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创新性。

(二)确定高职音乐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关键因素

行为导向教学篇5

行为导向教学指学生全面积极参与的教学。这种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其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控制质量、评定成绩等环节的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其主要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共同特点是: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设计一个个环境及其活动项目,并使所有学生承担不同角色,共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组织形式是:采取自我控制的独立作业、小组制订计划独立作业以及小组作业等多种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视教学目的、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特点而变换。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原则是:促进独立思考和操作,提出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允许提出多种建议,鼓励合作而独立地进行工作,在评价者依据一定标准评价学生的同时,允许学生自评、互评。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焊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笔者学院焊接专业一直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为学生奠定比较坚实的职业能力基础,但忽视了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其他能力的培养,即学习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而且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目的教学方法又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厌学现象比较严重,结果是培养不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焊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打破学科型教学模式, 构建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指导的教学新模式。下面笔者就以焊接专业的核心课程《焊工工艺及技能训练》为例,谈一下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不同内容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法教学

焊接属于特种作业,安全上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灾难性事故。传统方法讲授一条条注意事项,学生听不进多少,而利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吸取案例中的教训,增强安全意识。其具体过程如下:

(1)信息阶段:老师引入案例,譬如讲到高空焊接时的注意事项,引入由焊工引起的上海火灾的案例。学生总结情景,并确定案例中的中心问题。如: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避免这起事故?

(2)准备阶段:学生通过书籍、技术文件、网络等收集与焊接安全操作相关的信息。

(3)行动探索阶段: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

(4)展示阶段:小组展示最后的决策方案,老师主持讨论,主要是学生对事故进行分析等。

(5)反馈阶段:学生思考自己的认知和经验,老师总结学习目标,如通过一场事故对安全隐患引起注意、掌握高空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6)举一反三:通过模拟处理特殊情况,检验自己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并迁移到其他特殊场合下的焊接安全知识。

笔者将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做了比较,发现学生的安全意识大有增强,在实习生产中能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实验法教学

譬如讲到某种焊接方法的工艺参数对焊接的影响时,可以应用实验教学法,其步骤如下:

(1)向学生描述一个问题。你们在每焊完一个焊件之后,都会发现焊缝外形尺寸和熔深达不到要求,除了跟你们的操作技术有关之外,是否与工艺参数有关?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假设结论的设计。焊接电流主要影响熔深、电弧电压主要影响焊缝宽度。

(3)各小组制定一套实验方案,包括工作步骤、所需仪器和材料等。

(4)按照方案进行试验,编制相应表格,记录工艺参数和焊后测量的结果。

(5)假设结论的验证,通过数据的统计和比对,验证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等参数对焊缝外观尺寸和熔深的影响。

(6)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归纳和提升,引导学生思考更深的问题。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有影响吗?引出下一个实验内容。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就能正确地选择焊接工艺参数,并能正确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项目教学法教学

其步骤是:

(1)目标的设定和任务的提出,譬如与某合作企业洽谈一批工具柜的生产合同(可能合同校方与企业早已谈好,此时可以穿插角色扮演法)。

(2)指导学生制订项目任务的工作计划,包括具体负责内容和时间计划等。

(3)每个小组学生在计划的基础上,对任务的实施进行决策,制定工具箱的最佳生产方案。

(4)小组各自实施相应的生产步骤,教师不断地检查生产进展和终期结果。

(5)成果展示。对产品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保证产品质量,让用户满意。

(6)将成果转化到一个新的或同类任务中,如桁架的焊接生产等。

行为导向教学篇6

1、项目教学法

该方法是将具体的项目或者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手机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并在任务完成过程当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咨询、评价、指导。

2、案例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对一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利用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3、任务驱动教学法

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当中的任务,让学生在这种情境当中使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来解决职业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和职业技术的熟练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在以“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要尽量以平等、朋友的心态来进行教学安排,过程当中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的行为活动。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具体应用探索与分析

2.1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具体应用的探索

2.1.1.精心设计项目

行为导向教学法,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一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针对不同的专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的不同,项目的设定要基于其专业实际岗位的相关项目。项目的设计要尽量涵盖计算机教学目标的所有知识点。项目的设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项目必须要贴近学生所学专业的岗位特点,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项目的难以程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让学生能够通过项目开发的资料有能力自主的去开发。

(3)、项目设计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正确的引导学生按计划完成项目。因此设计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索和充分发挥自身所长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笔者的探索案例是以“世博风采宣传”为题目的一个word图文混排项目。要求学生用上前两单元所学知识和预习的即将学习的这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word图文混排,并尽量做到美观大方,符合实际宣传需要。

2.1.2.分组教学

为了提高效率,尽可能的让每个同学都能最充分的参与到项目当中,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成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不宜超过五人,并由成员推选出小组长,然后进行项目的分析和计划,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完成项目。

2.1.2.过程控制与项目成果评价。

在项目教学法当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咨询和引导。其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资料查询的线索和一些计算机知识的现场指导。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时刻牢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可能的不干扰学生的分工和思路。但是,要留意各个小组的项目进度和疑难困惑,发现问题的时候,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对于学生解决困难,或者具有普遍存在性的问题,可以集体讲解。

笔者在这一项目教学当中,仅提供了相关的材料来源网站。绝大部分小组项目完成情况很好,一部分小组遇到了问题之后,通过翻书、上网查询来解决,并没有直接向笔者咨询。这一点儿很值得表扬。大部分的小组遇到的问题,通过咨询解决之后,也能够做到不犯第二次。学习效率极高!

最后项目成果评价,在鼓励与肯定了学生的同时,又对其项目开发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同时,对新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讲述。而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有了兴趣,心中存有了问题,针对性比较强,所以听讲认真,学习效率非常高。

2.2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当中的应用探索。

2.2.1精选案例。

案例的选择,或者是创建,要具有代表性。对案例当中的错误设置,要有深有浅,生动形象。太简单和太难都不容易起到该有的效果。笔者实施的是excel案例教学。设定了一个成绩单。其中有几处表格计算及设置错误。

2.2.2分组讨论案例。

分五人小组进行案例的错误的寻找和改正。过程当中教师仅仅稍加引导即可。然后再进行问题展示。一个小组说出一个存在的问题,并派代表进行实际操作改正。

2.2.3最后,需要教师将错误进行总结,并演示最标准的改正方式,同时结合案例进行知识的灌输。

2.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当中的应用探索。

2.3.1设计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设计和选择任务是教学方案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任务的设计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难度要适度,不能太简单,否则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欲望。太难也不行,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笔者在课堂上是使用了power-point的实际应用任务:让学生自选一个题目,制作一个不少于十页的ppt文件。

2.3.2任务分解。

对于一个任务,不光有笼统的布置,还需要教师进行简单的分解,以方便学生完成任务。要知道,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那些与教学无关的地方,教师要预见性的帮学生初步解决。而在这个powe-point任务当中,笔者将任务分解为:一、创建ppt文件,新建足够的空白ppt页。二、将搜集的材料的图片用画图工具进行简单处理。三、为幻灯片的文字图片添加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果。四、创建一个交互式的ppt文件。五、加入一个超级链接。通过任务分解,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工作更加调理,提高了效率。但是却没有减少知识的学习。

2.3.3任务结果评价。

行为导向教学篇7

行为导向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它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受到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专家的推崇。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行为导向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仍然有些人对于行为导向理论在教育领域所起到的作用认识模糊。在此,笔者拟对行为导向理论在教育领域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行为导向理论是职业

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引

英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指出:“教育从整体上说不过是使受教育者做好准备,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直接经历,用有关的思想和恰当的行动去应付每时每刻出现的情况。”近年来,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型①,为教育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在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范式转向中关于知识和认识观念的转变为完善从知识角度考察教育研究的思路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看法。对知识的理解决定了教育者如何思维和行动。当前,破解以往知识论立场困境的突破口大致有两种:情境化知识和实践理性。其核心是认为知识在本质上不是一系列既成的、被证明为真的命题的集合,而是活动或实践过程的集合。知识是随着我们的创造性参与而正在形成中的东西,而不再是既成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能拥有并有效的东西。这个观点给教育理念带来重大的变革。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活动和实践。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目标层次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方法层次是人的行为活动,即这种教育以行为为目标,教学以行为为导向,所以,行为导向教学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行为导向理论是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养成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行为导向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行为导向理论在职业

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在教学中,学习和践行行为导向理论无疑是职业学校教师重要的工作。广大教师应进一步认识行为导向理论,不断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并进行反思与总结体会,形成成熟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进一步认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点。行为导向教学法特点鲜明:传统教学法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行为导向教学法颠覆了这种做法,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是协调者,帮助学生学习。认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点,了解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差异,是进一步了解行为导向理论的基础,是形成行为导向教学实践模式的前提。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行为导向教学法有以下特点。

注重学生个体的行为性 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性”。行为活动是教学的组织核心和目标核心。教学活动围绕行为任务来开展,行为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行为教学案例,指导学生完成行为任务。学生在“做中学”,通过行为来学习专业知识,通过行为任务提高职业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广泛参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行为导向教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帮助的作用。

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行为导向教学打破传统教学的学科体系,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注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完整,围绕工作过程开展教学。注重的是教学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学习了这个行为任务所包含的知识和行为能力。由于现有的教材还不能够满足行为导向教学需要,这要求教师教学设计时能够重新整合知识。同时,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在完成行为任务中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指导。因此,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师专业水平、专业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注重学习行为的合作性 由于行为导向教学面向职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生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师生与生生之间新型的互动协调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

注重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行为导向教学的评价既有对所学技能与知识的定量分析,也有对学生所获得能力的定性分析,所有的评价结果是开放性的。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从评价的“旁观者”成为评价的“主持人”。评价标准的制定基础不是知识,评价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思考

要建立成熟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完善理论认识。

精心设计行为任务 行为任务的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核心,一个好的行为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好的行为任务能够很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培养,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行为任务时应该注意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一些课程虽然内容上适合采用这些方法,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能达到。我们应注意到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障碍、没有沟通技巧等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较困难,因此,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应加强学习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流程,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追求一步到位。行为任务的设计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实践教学设备环节能否支持教学开展,实践设备是教学开展的重要条件,没有实践设备显然无法开展行为导向教学。

摆正角色定位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执行过程中作为一个细致的观察者、引导者,而这些角色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很难体现出来。要转变角色定位,教师和学生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起初,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放羊”的现象,或者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观察不到,指导不力,造成最后的教学效果较差。同时,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经历了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法,在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时,很多学生不习惯、不适应,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动脑动手之前,应该给予充分的引导和明确的指令,比如布置清晰明确的任务书,将学习流程、组织方法等明确示意给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学习;或者采用示例的方法,教师先引导示例,学生先模仿,然后学会主动地去做。

综上所述,行为导向理论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引,在职业教育中应推行和实践行为导向理论,并落实到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学校应不断充实完善落实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条件。

注释:

①社会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即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近年来哲学界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以库恩(T.Kuhn)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阐述的范式理论为标志,整个科学哲学(包括自然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参考文献:

[1]汤诗华.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范式转型对教育研究的启示[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3]李晓玲.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109-111.

行为导向教学篇8

1、在当今知识传播大爆炸的时代,课堂这一传播知识的方式已经显得比较单调唯一,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出现,比如网络,网上授课,多媒体技术等,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来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可是,课堂依旧是主体专业授课的形象,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他们需要突出自己的主导地位,并且深化学生在知识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而这就需要在教学方式上做出调整,在让学生不断加强化学教学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实现。

2、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并且日常生活和生产研究的关系日益密切的时代,化学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和实验就会在生产生活中得到重要的体现。而化学教学作为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活服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它与生活的挂钩程度已经超出了相同环境下的其他学科。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实用的有效的化学知识,而掌握知识的最根本途径就是亲自动手实践,基础行为导向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为化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许多有利的前提条件。

二、基础行为导向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化学原料的认识和标注,化学公式的记忆以及很重要的化学实验。基础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得化学教学课堂的“教”与“学”能够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不再是相互独立和分割的两个部分。基础行为导向的侧重部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亲自操作的总结与认识。这比起教师的单独主体地位的教学,会产生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和更高的教学效益。

基础行为导向教学的方法,在现实中的教学尝试和教学积累中,其实可以看成实践行为导向教学。因为,基础行为的目标就是通过各种实践操作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更加丰富的经验。而这种实践行为导向教学,就是教师要先确立自身与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地位的合理分配。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实现了其他教学方法不能达到的全方位融合。这样的化学教学课堂真正的是基础行为导向的作用体现了出来,让学生能够在乐趣中进行学习,并且还能体会到除了知识以外的经验。运用基础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使课堂行成了一个相对和谐的授课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的学习欲望,在这么优良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就会更多地掌握课堂上化学教学的内容,大幅度的提升教学的效率,而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学生掌握了新式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自己的自主的思维习惯,逐渐适应现代教学的节奏。

三、基础行为导向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途径

1、 首先,在使用基础行为导向法的时候,要认清这种方法和传统教学的区别,其次教师要逐个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基础差一些,有的学生在实验方面有优势,有的学生在化学公式的记忆和化学实验的总体把握有长处,那么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时,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分配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汲取彼此的长处,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分配类型都相对科学、相对平衡。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自身长处而骄傲,而是去虚心学习别人的优势,并且让他们学会相互配合,这不仅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的进取心得到加强,这就为基础行为导向教学创立了优良的教学环境和实施前提。

2、其次,教师在化学教学的时候,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坚定教学方向,然后将学习目标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悉心指导学生的操作,并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解决能力。比如,在化学教学中的例子: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案例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 在这个案列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小组中对公式记忆比较好的学生总结出实验公式3Fe+2O2+点燃(条件)=Fe3O4,由对实验整体把握较好的学生掌控实验的节奏,并让基础差的同学细心观察,认真学习,让他们也有亲自操作实验的机会。 这就是基础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案列。这样的教学过程,给了学生参与课堂,实现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且也让学生互相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信心。当然,基础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而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主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愿意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和学习的效率随之提升。

总结

基础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实现了“教”与“学”的科学融合,很好的提升了教学的效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课堂的欲望。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实际,更好的维持了生活和学习的紧密联系,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增强了学社自主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基础行为导线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强奎.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项目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程开发的关系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05).

[2] 卜穗奇. 浅析行为导向教学的方法、特点和优点[J]. 考试周刊. 2009(32).

[3] 李和平,姬瑛洁.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探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04).

[4] 崔发周.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基本要素与结构模型[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3(01).

行为导向教学篇9
行为导向教学篇10

一 “行为导向”教学法概述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出现了一股新思潮――行为导向教学。较之于传统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以理论为基础,强调实践与技能训练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综合职业能力本位性的现代教育思想。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越来越被职业学校教师所推崇,必将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

二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模拟或再现学生熟知的具体场景,使学生把自己放置于案例情境中,组织开展合作、讨论以达到启迪思维,发展实践能力的目的。计算机教学中,知识点繁杂,理论知识相对枯燥、乏味,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采用积极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自觉进入教学情境,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潜能。

如在讲解“计算机的产生”这一课时,教师借助CAI软件向学生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历史,并对其设计者以及它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出简要阐述。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动态演示,加上教师精彩的讲述,逐层揭开计算机的面纱,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即将开始的计算机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又如,在教PPT的制作时,完成基础知识讲解之后,要求学生上机操作。为了增强上机练习的趣味性、有效性,教师在PPT制作的要求上创设了如下情境:请你运用PPT的相关知识,制作一个自传式的幻灯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等。要求:运用的知识点越多、设计越精美、内容越完整,得分越高。由此,学生对上机操作充满了好奇,想方设法制作出更有创意、更别具一格的自传幻灯片。从任务完成情况的反馈来看,情境创设与学生本体息息相关,更能激发其内在潜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为职业生涯做准备,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展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通过任务布置,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围绕任务逐步开展学习。计算机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如网页设计、Office软件的使用、网站建设等等,可以通过将这些学习内容分解为若干任务,循序渐进地获得这些能力。

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自选图形与文本框的操作教学为例,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进行了如下任务设计:你有旅游的经历吗?当你抵达目的城市,却不认路,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有些人选择问路,有人则使用地图。生日这一天,邀请同学们到你家做客,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去你家的路,请以学校为出发点,为大家制作一张到你家的地图。任务布置之后,开始执行计划,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画草图。上机操作之前,先引导学生对即将制作的地图进行构思,将想法和路线画在纸上。(2)上机操作。制作地图,标出道路和建筑物。(3)合作交流。以同桌两两为一组,分享你的地图,看看同伴是否能准确找到去你家的路。对道路的宽窄、颜色、箭头方向、建筑样式等作出调整。(4)能力拓展。教师对已经完成的地图进行评价,提问,“怎样使你的地图更生动形象?”有学生提出在地图中添加剪贴画,如人、汽车、树木等,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文本框设置。通过这次任务驱动教学,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自选图形与文本框的操作技能,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完成任务之后,学生还认识到了计算机学习的现实价值,增强了课外自主研究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三 结束语

行为导向教学篇11

一、观念创新

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Handlungsorientierter Unterricht)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后,各高职院校纷纷借鉴其行动导向教学,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其探索和运用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要有:谈话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六阶段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等。以上方法的探索与运用,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建立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层面上的教学改革,其作用的发挥是相当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层面上的改革,而应是全方位的成龙配套的教学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观念的创新。

1.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们要创新观念。一般来讲,目前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们是会支持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但是,一般意义上的支持是不够的,而要在深刻理解行动导向的教学的真正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支持。要为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扫除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切障碍,解决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中的具体问题。

2.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要创新观念。完全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其教学的过程、要求和结果都是有别于当前的教学的。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不能完全用现有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来进行教学管理。如教案的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评价,甚至课表的安排、上课的场所,以及与此有关的特殊要求等,现有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要求的。因此,欲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

3.教师要创新观念。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故教师观念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已经习惯了按其学科体系进行的教学。多年以来,大家都在强调高职教学要加强实践教学这一块,减少理论教学这一块,理论教学以适度够用为准。但是怎样才叫适度够用呢?其实谁也说不清楚,谁也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定量指标。笔者认为,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来定比例,各占百分之多少,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效果是不理想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高职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行动时教知识、教理论。教知识,就是教学生怎么做;教理论,就是回答为什么这样做;同时还应启发学生:能有更好的做法吗、能做到更好吗?在行动中教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理论的适度够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不是局部的变革,也不是某一层面的改革,而是全方位的多维度的改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彻底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是高职教学一次革命,它将带来高职教育的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

二、教师素质

有了符合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念的创新,接下来就是要解决教师素质提高的问题。没有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行动导向的教学不可能得以彻底实现。这是因为,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要靠教师来设计;体现行动导向的教材要靠教师来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靠教师来探索和运用;教学考核创新要靠教师来完成。高职教师要担当起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重任,应多方面加以学习、锻炼和提高。具体来讲,要提高以下六种能力:

1.开拓创新能力。对于高职教师来讲,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课题。这一课题历史地落在了当今高职教师的肩上。它需要一大批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职教师来研究、探索、实施。作为高职教师,首先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实践,在改革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2.课程设计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其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这也是要靠教师来完成的。我们现有的教师,大多数没有参加课程设计。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参与了课程设计,也是学科体系的课程设计。要完成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高职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实践,要熟悉职业岗位的特点、职业工作的过程、职业工作的内容、职业群中相关职业的关系等。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能力。

3.教材开发能力。高职教师不仅要按行动导向来设计课程,还要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以行动为导向来编写教材。这对于高职教师来讲,又是一次自我挑战。毫无疑问,要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高职教师只有接受挑战,通过学习与探索,不断提高其教材开发的能力。

4.职业求新能力。职业是在不断变化的,职业技能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原有技能可能不再适用,新的技能不断形成。作为高职教师,要高度关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学的社会实践情况,始终站在职业前沿,做到你变我变,使其教学过程始终反映职业技术的最新水平,增强其职业求新能力。

5.职业操作能力。高职教师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操作能力。因此,作为高职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即不仅要会讲,还要会做,会操作。在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中,职业操作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能讲而不能做的教师,是难以胜任以行动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的。

6.职业教学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不仅是一个高校教师,还应是高效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对于我们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挑战。高职教师唯有迎难而上,通过学习、锻炼,不断提高职业教学能力。

总之,高职教师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了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高职教师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三、课程设计

现有的课程是按学科体系设计的,而学科体系的课程是难以实现行动导向教学的。因此,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必须重构。这一重任还是落在高职教师的肩上,其中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成为改革的先行者。笔者认为,要成功构建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考虑社会需求、知识体系、个性发展三个外部影响因素。其中,社会需求是课程设计的前提,在课程设计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以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社会需求在课程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要满足社会需求,主要表现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动态发展的劳动市场的需求。知识体系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在课程设计中起着支撑作用。知识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体系,而且包括现代以经验知识为主的行动体系。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主要考虑后者。个性发展是课程设计的纽带,在课程设计中起着核心作用。由于职业教育的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其个性发展与职业情境结合尤为紧密,因此与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高职教育课程设计要为学生个性发展留下较大空间。

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具体实施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实际的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第二,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第三,将职业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处理;第四,进行职业化课程设计。通过以上步骤,实现课程设计职业化,职业设计工作化,工作设计过程化,过程设计具体化,具体设计科学化。

四、教材开发

现有教材是按学科体系编写的,按现有教材组织教学,难以实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高职教材必须在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在教材开发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变学科体系为职业体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体现在高职教材的编写中,就是要坚持以职业行动为导向,教材不再按学科体系,而是要按职业分工科学组织编写,变学科体系的教材为职业体系的教材。如现有的会计教材,就是学科体系的,它是按会计专业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按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划分为若干学科,并编写出相应的教材。

2.变知识体系为行动体系。现有高职教材是知识体系化的教材,每本教材都是一定量知识的集成,整个知识化的专业教材体系集专业知识之大成,这种教材不适合高职学生。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高职教材变知识体系为行动体系。知识体系的教材是按知识的逻辑关系来编写的,行动导向的教材要打破这种体系,而以行动操作为线索来组织教材编写,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某一职业工作有哪些行动(做些什么)?怎样行动(怎么做)?为什么这么行动(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更好的行动吗(还有更好的做法吗)?

3.变静态体系为动态体系。学科体系的教材是理论知识的静态反映,它是由一系列的概念、方法、推理、判断、结论等组成的理论体系。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教材反映职业工作的动态过程,变静态体系教材为动态体系教材。如现有的《审计基础》教材,就是静态体系,包括十一章(各种版本大同小异),这种教材体系除了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审计知识外,无法让学生感受审计工作的动态过程。为使审计教材符合行动导向,就要将静态体系变成动态体系。具体开发教材时,应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将现有的审计工作按其工作过程的不同分成若干类型,每一类型的审计作为一个部分,按其工作过程进行动态反映。如某一类型审计,可按其工作过程编写:接受审计任务、编写审计工作计划、实地审计、记录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核实整理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与建议书等。这样编写出来的审计教材,充分揭示了审计工作过程的动态特性。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有了双师素质的高职教师,有了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和教材,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教学的现状,从而实现以下几个变化: 转贴于

1.变教师主动讲授为组织指导咨询。在学科体系下,教师的教学是以讲授为主的,虽然有些教师也尝试一些别的模式,但不是因其条件不具备而难收好的效果,就是无法进行下去。有了按行动导向设计的职业化课程,有了符合行动导向的高职教材。教师不可能一个劲地讲、也不需要多讲。教师由原来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变成了多重角色:一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二是职业知识的传播者,三是职业行动的教练员,四是解答问题的咨询师,五是职业工作过程的引路人。

2.变学生被动听讲为学生主动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由教师的讲授决定,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应付。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了这一教学现状,使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学习,学生面对职业行动操作的内容,他要知道怎么去操作,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能有别的方法吗?这样,学习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自觉行动,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再过多讲授,而主要是回答学生提问,指导学生操作,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等。

3.变理论指导实践为实践上升理论。现在的职业教学大多是先讲理论知识,在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消化、记忆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知识,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种模式对高职教学来讲效果不佳。行动导向的教学直奔职业行动(职业实践操作),教学生怎么做,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探讨怎样做会更好。从而改变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变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由于学生边做边学,边讨论,边思考,最后将实践操作上升为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职业操作,还弄懂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4.变传统课堂教学为营造工作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学习相应的知识,感受不到所学职业的气息,体会不到所学职业的工作氛围。这种状况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职业习惯的养成。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改变这一现状,尽可能变课堂为工作场所,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营造一种工作氛围,让学生在所营造的工作氛围中去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5.变理论实践分离为两者完美融合。在现有的高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有的还研究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都强调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先在学校学理论课程,到一定时候将学生放到工厂等单位中去进行实践。也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先将学生放到工厂等单位进行实践锻炼,然后回到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两种做法虽然都兼顾到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锻炼,但没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而是相互分离的,因此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行动导向的教学,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从录取进校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的教学都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学生的整个学习方式都是通过行动来进行的,行动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行动即学习。教师在学生进行职业工作化操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咨询、指导、参与讨论、启发思维等,将知识传授与理论分析贯穿其中,从而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效果。

六、教学考核

在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后,课程设计、教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其教学考核也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1.变结果性考核为过程化考核。在学科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学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在讲授,学生是处于被动听讲的状况,这种教学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故其考核的关注点在结果。行动导向的教学,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学生学习的好坏体现在整个行动过程中,而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因此,要科学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其考核的关注点应从结果改变为过程,变结果性考核为过程化考核。

2.变知识性考核为能力化考核。传统的教学考核主要是考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这种考核与高职教学的目标相悖,不利于培养高技能型职业化人才。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下,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也试图考核学生的能力,但因其课程、教材和教学都是学科体系的,教给学生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而要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教师尤其是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可以说,知识性考核是学科体系的产物,学科体系不可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能力化考核。行动导向教学,使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化,与此相适应,能力化考核必将应运而生。

行为导向教学篇12

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和教学目标采取合理的行为导向项目,运用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学习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行为导向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升教学效率。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对策总结为如下几点:2.1合理采用合作学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行为导向法的主要目的。一般来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程基础比较薄弱,接受能力普遍不高,在学习上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并且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要提前做好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导地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2.2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独立生活,扮演者自己的角色,在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知识的学习。传统教学中虽然也有互动,但是是被动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课,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合理地运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选择搭档或合作伙伴进行某种场景的模仿和扮演,通过扮演不同的场景了解相关的知识,并将自己的切身体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2.3巧妙选择案例,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案例分析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引导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服装设计有关的案例,教师可以将这些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思考案例中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探讨相关的内容,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如下故事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创新:设计师兰玉曾经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但是她不满足于现状,不想单纯地卖旗袍,于是她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她想到了中国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和头饰,那是否自己也可以创作一种属于自己的服饰呢,于是她开始从婚纱入手,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决定将苏绣与西方的婚纱相结合,创作出了属于中国自己的苏绣,并推向世界。通过自己故事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分析,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服装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3.1教师要提前做好策划,并进行适当的管控。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提前做较多的准备。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参与性,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教师在课堂做较多的策划和精心的设计,因此教师要合理地策划课堂内容,并选择适当的行为导向教学项目。另外,做好教学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也尤为重要,包括对学生小组的分配、活动项目的时间分配以及教学方法的引导等等。教师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的管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3.2行为导向教学法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改变,摒弃了传统教学法中的缺点实现了知识内容的创新性传授,这是它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但是传统教学法是众多教育精英总结出来的经验,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所以,在授课中,教师要做好这两者的结合,既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法,也不能将导向教学法过多地使用在授课中,以免适得其反。最好的方式是,促进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努力。

4结束语

服装设计课程强调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当前的社会中知识的多少已经不能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否进行知识的再生与创新、是否有良好的思维才是关键。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通过不同的行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创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

作者:谭珈奇 单位: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

行为导向教学篇13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教学形式走进了众多职业学校的视野,并被应用于多门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际教学中,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入德育课程教学中,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可提高中职德育教育水平,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主要形式有下列几种: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其教学组织形式可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变化。行为导向教学主要有获取信息、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六个环节,也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环节。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1.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

将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德育课程内容设计成各自独立的项目,围绕项目按照获取信息、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六个环节展开教学,师生直接参与项目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整个过程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例如,德育教学中的中职学生上网的问题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分给班级各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索、社会调查、学生调查、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等)学习正确使用网络、安全上网、文明上网、节制上网等。即先让学生收集各种信息,然后制订行动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计划,最后得出结论,并向班级全体成员展示成果,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学生通过实际教学活动教育了自己,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

将德育课程中涉及的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及道德方面的内容的诸多案例提取出来,让学生根据事实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一方面深刻认识与理解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的自身素质,为今后就业做准备。选择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综合性、直观性和可判定性。在应用案例教学时,教师需要事先将案例的内容通过文本、影片、文章等方式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小组分工协作,通过各种途径课外查阅与此案例相关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在课上展示小组的分析过程及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学生不但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角色扮演法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

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师生共同或学生自己扮演教学内容角色,体验角色行为、语言和情感,达到教育学生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德育课程中许多涉及人际关系和法律方面的案例都可以应用这种教学法,使学生体会人的心理,受到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安排角色,为加强教学效果,使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行为及心理活动,可让学生换位多次表演。对中职学生而言,不尊重他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案例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效果更佳。

4.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