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安全管理实用13篇

图书馆安全管理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1

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是高校图书馆网络运行和信息安全的基石。所以,图书馆网络管理人员应首先保障网络机房环境和检测报警系统符合安全规范要求,注重配套设计及工程质量;其次要认真做好网络硬件设备的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尤其是在布网时要采用双机或集群服务器方案,排除非授权的连接端口,在校园网主干网络与图书馆网络系统间设计备用链路,确保链路的可用性。

3.优化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

高校图书馆运用的管理系统软件由于研发水平的差异,存在的安全漏洞也各有不同,时刻威胁着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安全。譬如,我馆采用的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在使用中就多次出现运行不稳,数据丢失等状况。所以,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运行情况,发现漏洞及时补救。对于应用服务安全配置,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详尽研究并熟练掌握应用系统的配置文档,如WebServer程序,FTP服务程序,根据实际应用构建、优化系统配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避免应用服务的漏洞,减少系统安全隐患。此外,各图书馆网络系统服务器、工作机使用的操作系统UNIX、Windows2003等,虽然UNIX技术相对水平较高,也无法避免受到一些黑客的攻击,Windows操作系统因安全漏洞较多,则经常成为病毒、黑客攻击的目标。因此,网络管理人员应随时关注浏览微软等官方网站,及时更新升级系统软件,并在网络操作系统安装相关补丁、修补程序,确保操作系统处于最安全状态。

4.安装配置智能防火墙

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TCP/IP协议与互联网相连。TCP/IP协议设计之初考虑的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故在安全性、方便性和带宽等方面存在着缺陷。这就给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和威胁,安装防火墙是保障系统安全的第一步。防火墙可以分离内网和外网,扫描网络数据,过滤非法数据,从而禁止非授权用户访问数据,保障系统安全。一般的防火墙对网络新病毒防护能力弱,而智能防火墙集中包过滤和技术的优点,能对数据链路层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实现TCP/IP协议的微内核,从而在TCP/IP协议层进行各项安全控制。TCP/IP协议的微内核提供透明模式,减轻客户端的配置工作;支持数据加密、解密、虚拟网;隐藏内部信息;增强服务,并与包过滤相融合,再加上智能过滤技术,加大了图书馆网络系统安全性。智能防火墙还具有防欺骗功能和MAC控制功能,可帮助网络管理员发现攻击源及图书馆内部恶意流量,提前预防网络攻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有效监控和管理图书馆内部局域网,使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安全得到保障。

5.建立网络病毒防护系统

网络病毒具有传染性、潜伏性,传染快,危害大,不易防范和清除。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一旦感染病毒,损失不可估量。为此,我馆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网络病毒防护。第一,采用“三无一禁政策”,即网络系统上工作机无光驱、无软驱、无保存、禁用USB,只能通过内网交换机访问图书馆系统的服务器,而不允许进行外网访问。第二,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外网严格物理隔离,阻断病毒入侵的路径。第三,安装过滤网关在服务器前端,在网络入口实时杀毒,使图书馆内网得到有效保护。第四,将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划分多个虚拟局域网,如采编、流通、期刊、办公等,并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封掉各病毒端口,把病毒感染的区域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病毒从一个区域内向全网范围传播。此做法可供借鉴。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2

一、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概念

(一)数字图书馆的内涵。数字图书馆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存储、运行知识和信息的新模式,其具有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利用共享化等优势,在信息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强化了图书馆的重要作用的高效发挥。

(二)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按照信息安全管理国际标准ISO27000的思想,主要指的是保障数字图书馆各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进而给用户提供真实、可核查、可靠的信息。影响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为了有针对性的对信息安全进行预防,必须深刻认识这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内部安全风险因素主要涉及到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技术维护及管理层面的问题;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黑客攻击及网络病毒(详见图1)。

(三)数字图书馆的风险管理。数字图书馆的风险管理是识别、分析与评估图书馆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措施来有效控制和处理风险,是一种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的风险管理办法。

二、完善数字图书馆安全及风险管理的重要策略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安全要求具有一定的容错及容灾能力,能够抵御内外部及各种针对性的攻击行为,同时还要禁止有害信息的扩散与传播,利用相应的网络安全与监控软件。准确、及时的发现、查找、定位以及处理安全隐患和故障,因此,可采取如下措施对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及风险管理进行完善。

(一)硬件安全风险控制。硬件安全是保障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加强硬件安全风险控制首先要提高通信线路的可靠性、硬件设备的安全性,增强硬件设备的防灾害、防电磁辐射、抗电磁干扰能力,并且备份设备,减少设备丢失及损坏带来的损失;其次要对物理硬件设备进行日常性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磨损的硬件,有效避免硬件损坏导致系统故障甚至瘫痪;再其次是要保证数字图书馆的硬件环境符合标准要求,并设置必要的自动火灾报警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等,创造良好的网络设备与资源环境,进而确保系统硬件性能的稳定,促进数字图书馆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软件安全风险控制。首先,数字图书馆的操作系统是软件服务运行的公共平台,若其存在漏洞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网络入侵问题,因此必须选用高安全级别的操作系统,在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系统安全软件的选用上优选正规认证后的软件,以有效保障软件的性能及安全。同时为了禁止入侵者越过应用系统的控制直接访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必须具有用户认证、基于角色或用户组、数据视图的访问控制功能。另外,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升级各类应用管理软件,对于存在漏洞的软件及时进行补救,提高数字图书馆运行的安全性。其次,及时备份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同时备份操作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双服务器、磁盘镜像等技术手段,同时建立相应的灾难恢复系统,提高系统的抗灾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另外,数字图书馆中共享的信息数据与资源除了采用本地双机备份、移动存储备份等方式外,还可以与异地图书馆建立双向数据备份机制,相互保存对方的数据。再者,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计算机漏洞的检测扫描,及时、准确的发现网络设备的各种端口分配、各种服务软件等存在的漏洞,有的放矢的对漏洞进行修补工作,增强系统的抵抗能力,保障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

(三)技术与管理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方面的安全风险控制主要是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教育,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图书馆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讲解和操作,增强其处理计算机及网络故障、防范计算机网络风险及时处理网络安全事故的能力。同时定期对图书馆管理技术知识、技能等进行考核,以保障管理人员将工作落实到位,以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技术问题。

管理方面的安全风险控制,要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全面、系统的图书馆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管理岗位的职责,将安全措施和过程控制通过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详细分析服务器和网络的日常维护操作,提高操作流程和方法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二是提高防范意识,积极开展信息网络安全宣传,加大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检查监督力度,通过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网络黑客的侵害等,提高馆员和用户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三是建立网络安全应急机制,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不仅要有周密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还应有详细的应急机制和恢复计划,及时响应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破坏,及时将数字图书馆的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对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拓宽用户的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认真分析与研究影响数字图书馆安全的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以有效保障数字图书馆高效、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吴佳丽.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及风险管理[J].福建电脑,2011,27(5):60,150.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3

1.提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首先要有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作保障。网络安全保障的复杂性和多学科性,要求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与网络系统相关的服务器、交换设备、数据库、操作系统等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图书馆学必要的理论知识,熟悉图书馆各项业务流程的操作,同时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及较高的政治素质。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管理单位,必须要加强所属单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技能培训和业务学习。网管人员自身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确保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的顺畅运行。

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并逐步使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是其重要抓手。为此,必须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如运行管理制度、资料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专机专用管理制度、技术规程管理制度、病毒防护制度、定期审核制度等,以便为有效地实施网络安全管理创造条件。

3.夯实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基石

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是高校图书馆网络运行和信息安全的基石。所以,图书馆网络管理人员应首先保障网络机房环境和检测报警系统符合安全规范要求,注重配套设计及工程质量;其次要认真做好网络硬件设备的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尤其是在布网时要采用双机或集群服务器方案,排除非授权的连接端口,在校园网主干网络与图书馆网络系统间设计备用链路,确保链路的可用性。

4.优化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

高校图书馆运用的管理系统软件由于研发水平的差异,存在的安全漏洞也各有不同,时刻威胁着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安全。譬如,我馆采用的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在使用中就多次出现运行不稳,数据丢失等状况。所以,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运行情况,发现漏洞及时补救。对于应用服务安全配置,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详尽研究并熟练掌握应用系统的配置文档,如Web Server程序,FTP服务程序,根据实际应用构建、优化系统配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避免应用服务的漏洞,减少系统安全隐患。此外,各图书馆网络系统服务器、工作机使用的操作系统 UNIX、Windows 2003 等,虽然UNIX技术相对水平较高,也无法避免受到一些黑客的攻击,Windows 操作系统因安全漏洞较多,则经常成为病毒、黑客攻击的目标。因此,网络管理人员应随时关注浏览微软等官方网站,及时更新升级系统软件,并在网络操作系统安装相关补丁、修补程序,确保操作系统处于最安全状态。

5.安装配置智能防火墙

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 TCP/IP 协议与互联网相连。TCP/IP协议设计之初考虑的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故在安全性、方便性和带宽等方面存在着缺陷。这就给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和威胁,安装防火墙是保障系统安全的第一步。防火墙可以分离内网和外网,扫描网络数据,过滤非法数据,从而禁止非授权用户访问数据,保障系统安全。一般的防火墙对网络新病毒防护能力弱,而智能防火墙集中包过滤和技术的优点,能对数据链路层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实现 TCP/ IP 协议的微内核,从而在 TCP/ IP 协议层进行各项安全控制。TCP/ IP 协议的微内核提供透明模式,减轻客户端的配置工作;支持数据加密、解密、虚拟网;隐藏内部信息;增强服务,并与包过滤相融合,再加上智能过滤技术,加大了图书馆网络系统安全性。智能防火墙还具有防欺骗功能和 MAC控制功能,可帮助网络管理员发现攻击源及图书馆内部恶意流量,提前预防网络攻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有效监控和管理图书馆内部局域网,使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安全得到保障。

6.建立网络病毒防护系统

网络病毒具有传染性、潜伏性,传染快,危害大,不易防范和清除。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一旦感染病毒,损失不可估量。为此,我馆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网络病毒防护。第一,采用“三无一禁政策”,即网络系统上工作机无光驱、无软驱、无保存、禁用USB,只能通过内网交换机访问图书馆系统的服务器,而不允许进行外网访问。第二,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外网严格物理隔离,阻断病毒入侵的路径。第三,安装过滤网关在服务器前端,在网络入口实时杀毒,使图书馆内网得到有效保护。第四,将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划分多个虚拟局域网,如采编、流通、期刊、办公等,并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封掉各病毒端口,把病毒感染的区域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病毒从一个区域内向全网范围传播。此做法可供借鉴。

7.做好系统数据备份工作

数据备份是图书馆保证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数据备份有本地备份、异地备份、网络备份、双机容错系统备份等多种方式,应选择适合本馆实际情况的方式备份。利用数据备份强大功能,并通过对关键数据自动、实时、智能备份,可以使关键数据及文件备份达到容灾备份的效果。我馆对书目数据库、流通借阅库等核心数据、原创数据,采取双机备份技术,而且是异机、异地备份,较好保证了图书馆网络系统即便出现灾难性的故障,也能快速恢复数据,图书馆业务工作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总之,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现在或将来,各高校图书馆要实现网络系统的安全目标,都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且不可掉以轻心。根据我馆经验,只要教育得法,管理严格,措施得力,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做好网络资源的保障服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袁一平等.医学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网络安全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4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条例,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政策保障,助推公共图书馆事业驶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至2018年末,我国公共图书馆共有3176个,比上年末增加10个;图书总藏量10.37亿册,增长7.0%;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流通总人次8.20亿,增长10.2%;全年共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79043次,增长15.1%;参加人次10648万,增长20.2%[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公共图书馆全面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相对传统的图书馆而言,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正处在安全危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2015年1月俄罗斯社会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发生火灾,约有200万册文献资料遭到损毁;2017年8月美国新墨西哥州图书馆发生枪击案件,造成两人死亡,4人受伤;2018年1月,河南新乡市封丘县图书馆网站遭到黑客攻击,网页被篡改。公共图书馆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我们通过相应的策略加以制约和引导。

2影响公共图书馆安全的因素

结合当前公共图书馆安全工作实际,笔者将影响公共图书馆安全的事件概括为自然灾害、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和治安事件五大类。

2.1自然灾害

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如何防范和减少因自然灾害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中的基础性研究[4]。自然灾害是造成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自然灾害是不可控的。诸如,九八洪水、汶川地震、山竹台风等对沿地震带、沿江、沿海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以通过运用事前监测与预警、事中处置与救护、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危机管理手段来应对,但因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或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影响扩大,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换言之,自然灾害对公共图书馆安全造成的影响除了自身施加的因素外,也有人为管理不当的因素。

2.2网络安全

图书馆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受偶然因素或恶意原因破坏、更改、泄密所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读者信息、系统数据、数字资源、特色馆藏数据库等方面的安全[5]。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风险可概括为系统环境(基础层)风险、非法侵入(应用层)风险和管理(管理层)风险。系统环境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运行中硬件系统(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以及软件系统(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的故障率,这类故障发生必然会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非法侵入风险是指非法人员有意对应用层系统各组件(外部终端:身份认证系统、微信端平台、读者自助服务设备、移动终端、读者上网设备等)、系统信息(内部终端:网站CMS、身份认证、数据分析、业务管理、服务管理、信息安全等)等进行更改、移动、销毁等,直接危害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而图书馆软件系统一般是基于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平台构建的,非法人员可以利用系统漏洞侵入操作系统进行篡改网页、盗取用户数据、窃取各类信息。管理风险是指监管、管理、运维人员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造成口令、密钥的丢失或泄露而造成的风险。3个风险层面是影响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的基本组成因素,也是破解网络安全危机的着力点和侧重点。

2.3消防安全

图书馆的安全保卫体系中,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内容[6]。因此,深入分析公共图书馆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是对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策略的肯定与支持。结合公共图书馆的自身特点,笔者将日常管理中最常见的影响消防安全的危机因素划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随意乱拉乱接电线、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工程操作不规范、线路老化或故障造成线路短路、小动物啃食或爬行造成的线路短路、电气设备安装不合理导致的电器超负荷工作、随意丢弃可燃或易燃(烟头、白磷等)物品等可以直接导致火灾的发生;间接因素:消防设施(警铃、应急照明灯、消火栓、灭火器等)故障、防火间距不够、逃生通道堵塞、消防意识淡薄、日常管理疏忽、消防责任未落实等可以间接导致火灾损失的加大。

2.4卫生安全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新图书馆落成开放,这也给图书馆的卫生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新图书馆的开放,甲醛危害就是第一道制约图书馆卫生安全的坎。致病细菌是危害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杨波曾对图书馆的环境卫生情况做过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书刊卫生合格率仅为65%,其中26.67%的书刊存在致病细菌;公用品表面的合格率仅为60%,其中15.83%存在致病细菌,而键盘、鼠标的致病细菌高达36.37%[7]。而滋生细菌的原因主要有不良的阅读习惯(读者习惯把食物带到图书馆边看书边吃喝、随地吐痰等)、不达标的卫生环境、密闭的馆舍环境、流通或长期存放的书刊等。此外,影响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因素还有大型传染病、电子设施设备的污染、空气污染等。

2.5治安问题

图书馆治安问题,指的是发生在馆内的盗窃、诈骗、斗殴、损毁公共财物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8]。公共图书馆常见的治安问题主要有读者之间、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言语和肢体冲突;读者财务遗失、被盗、被骗;馆藏资源(书刊资料、音像制品、电子数据等)、设施(桌椅、沙发、充电口等)、设备(电脑、借还书机、消毒机等)损毁或被盗等。治安问题的出现与当地的治安环境和图书馆的安保工作息息相关。就图书馆而言,治安问题多数是由于读者之间缺乏谅解、对财务的疏忽大意、工作人员处置不当、安全宣传不到位、监控录像存在死角、缺乏与当地公安部门联动等原因造成的。

3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策略

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往往是伴随着几种不同类型的危机同时出现,例如洪水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不仅会直接或间接(引发火灾)造成图书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管理者不能片面孤立地去看待图书馆的安全危机问题,更应该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的目的所在。因此,危机管理新策略既要在人防、技防、物防等“硬件”上下功夫,也要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等“软件”上谋出路。

3.1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

(1)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建立“一岗双责”责任制度,“谁主管、谁负责”,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从单位到部门、从部门到楼层、从楼层到个人,均应承担一定的安全管理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制度覆盖到人。(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稳定因素滚动排查机制,健全涉及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治安事件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敏感期、法定节假日、闭馆时期的综合治理、维稳、安保、防火、生产等工作领导。(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公共图书馆设备设施定期检查与维护保养制度,如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视频监控维护保养制度、计算机网络维护保养制度、自助借还书机维护保养制度等;完善值班巡检制度,如公共图书馆重点部位日常巡检制度、消防控制室24小时值班制度、监控室24小时值班制度,以及日常巡检台账制度;完善图书馆内部阅览区、电梯、书架等重点部位,以及借还书机、读报机、检索机等读者常用设备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全方位提高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水平。

3.2落实责任分工,消除安全隐患

制度的考验在于管理,管理的成效在于实践,只有认真落实公共图书馆安全检查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一要落实责任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属地监管”原则,明确公共图书馆主要领导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直接责任人。二要突出检查重点。加强对图书馆阅览区、馆藏区、办公区等重点场所,机房、供电房、空调房等突出部位,以及消防器材、逃生通道、救援设施等特殊设施的安全检查,切实做到不走过场、严密排查、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三要制作安全台账。日常的安全检查中必须要制作好检查台账,以备查阅。例如“防火巡查记录本”“监控室巡检记录本”“机房巡检登记表”“网络系统巡检登记表”“公共卫生巡检登记表”等台账记录。四要落实整改措施。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一项一项落实整改。五要保证经费投入。安全经费的稳定投入,直接影响图书馆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升级,为提升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水平夯实根基。

3.3搭建三防屏障,筑牢安全基础

从传统的以“人防”为主,到以“人防”为基础、“技防”为手段、“物防”为辅助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为公共图书馆安全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以“人防”为基础,按要求建立治安联防队、志愿消防队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协同处置治安、暴恐、消防等突发事件,共同维护馆舍、馆藏资源、设备设施等财产安全,以及维护馆员和读者人身财产安全。其次,以“技防”为手段,网络安全建设上要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9]相关标准,完善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加强对网络设备、机房设备、读者自助设备,及服务器、存储器、桌面应用软件和认证系统、业务系统、安全系统等设施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的维护保养,并加强对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杀毒软件防护技术的更新升级,全方位确保公共图书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消防安全上要强化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系统建设;治安防卫上要加强电子报警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为共同维护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延伸。以“物防”为辅助,完善出入图书馆安全检测机、监控摄像、防爆器材等设备配置,完善防火卷帘门、常闭防火门、自动喷淋装置等设施建设,完善消火栓、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消防器材配置,为公共图书馆消除安全隐患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障。通过“三防”手段,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共同营造公共图书馆和谐安定的阅览环境。

3.4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应急能力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5

1.如何定义图书馆数据安全工作

1.1图书馆数据安全的基本内容

图书馆数据安全的基本内容具体起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数据安全。数据是在外部互联网络以及图书馆内部局域网中进行流动和存储的,要保证其在这一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对于图书馆数据安全来说,就是要防止数据在传输和使用的过程中被非法复制、更改、删除和使用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开发相应的信息管理技术和建立相应的图书馆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保障图书馆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使得图书馆数据服务系统可以持续工作,不因内部数据错误和外界人为或环境的干扰而出现中断,达到保护数据安全的最终目标。

(2)软、硬件安全。软件安全,主要是系统安全,是指系统中的各类计算机软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被错误的操作或有意识的破坏,不被非法复制、删除等。保证软件系统的运行功能正常实现。而硬件安全主要指的是图书馆运行系统中服务器以及各个节点的工作站的设备和存储介质的安全,包括了光盘、硬盘等各种规格和类型的存储设备。硬件设备是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这些设备的正常工作是图书馆数字系统运行的先决条件。

(3)数据服务安全。服务安全是指,管理员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检测到网络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即时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第一时间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隐患,排除可能会影响系统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阻止不稳定状态进一步加剧,使得图书馆数字系统稳定运行,读者可以随时在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交流。

因此,图书馆数据安全又可以根据概念划分为数字信息安全和网络运行安全。在这个系统当中,数据的生成,备份,加密管理和系统的稳定,连续,效率等因素都是关键环节,缺一不可,他们共同作用组成了图书馆数据安全系统的整体。

1.2图书馆数据安全管理的现实情况

图书馆数据安全管理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是由图书馆自身的特点以及其在发展和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决定的。

(1)图书馆具有公益性的特点,本质上是一个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其服务内容以文化教育,科学知识为主,往往不涉及到经济利益和商业、军事情报等敏感内容,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具备吸引黑客进行攻击和入侵的主观条件。但图书馆数据信息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应当在系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仅仅注意到图书馆的防盗、防火等安全问题是不够的。加大这方面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还是相当必要的。

(2)以往,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是以手工操作为主,而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工作模式也向着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模式演变。技术环境的改变意味着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也要相应提高,而现有的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图书馆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手段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引进具有更强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从而适应工作模式和服务环境的改变,提高工作效率,及时解决新型模式下随时会出现的问题,排除故障,纠正错误,维护数据管理系统和其他工作的稳定,发挥其应有功能。

(3)图书馆建设包含了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等很多方面,各个方面都是同等重要的。硬件建设是图书馆的基础,而软件建设是保障图书馆工作的关键。忽视软件建设,忽视管理维护会导致图书馆运行不稳,也造成硬件资源的浪费。数据安全问题是软件建设中的重点,管理者要有充分的认识并拿出更深层次的实施方案。

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服务系统的特点就是高效,其实现的手段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随时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建立在数字化服务的基础之上,而数字资源的安全是其提供服务的根本所在。安全稳定的数据系统,保证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才能够为用户提供查询,导引,参考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工作。管理人员更清晰的把握系统的情况,读者得到更满意的服务,两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2.影响图书馆数据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

2.1硬件方面。硬件方面最主要的部分是指存储设备即硬盘。信息系统的核心就是数据的存放,硬盘设备的维护最为重要。存储设备的输入输出端口,电源组件等设备都是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而服务器硬盘的稳定更是决定了数据的安全存放,简单的出错就会使服务器不稳定,导致图书馆的各类数据出现差错,影响相应业务的开展。

2.2软件方面。系统中最主要的是操作系统,只有高效稳定的操作系统才能将系统中的软硬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实现功能。参与数据服务的各类应用程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优秀的应用程序能够便于管理员维护同时适应于用户的使用,提高系统的效率。

2.3自然环境方面。精密的仪器设备决定了使用环境的严格要求,图书馆中心机房对于自然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温度要求恒定,湿度必须保持在设备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供电电压的稳定也十分重 要。备用电源能使服务器和空调设备在遭遇突然断电时继续工作,不对存储设备造成影响。这种突发的环境因素往往会造成数据丢失、出错、损坏等情况。

2.4用户操作方面。用户包括了系统管理员、工作人员和一般用户。要对图书馆数据系统设置各种权限,各类用户只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这样可以限制工作人员的操作范围,避免了用户有意或无意的错误行为和对数据的误操作。各类用户各司其职将系统数据安全性充分提高,降低了风险。

2.5外界的恶意攻击。木马、病毒和黑客入侵都是图书馆数据安全面临的大敌。而这些威胁往往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具有很强的潜伏性。而一旦发作则会严重破坏图书馆数据系统。有预见性的防范手段是避免遭受攻击的有效措施。

底层协议的安全漏洞使得计算机数据网络存在各种各样的隐患,这些问题往往在技术层面无法全部得到解决。这就对图书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维护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防范意识,对未知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弱网络通信技术自身不稳定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3.网络化、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数据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

3.1从思想上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导致了问题在不经意间形成发展转变为严重的错误。充分意识到数据安全管理对于系统管理员而言十分重要。管理员作为数据库最直接,权限最高的用户,他的每次操作对数据库来说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稳定、一致、完整的健康数据库是建立在系统管理员合理的修改、更新维护的基础上的。并且,系统管理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准确的划分各类用户的使用权限,避免其对数据进行不规范的操作。

3.2及时查杀计算机病毒。首先应该加强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避免下载和运行不明内容的软件程序。计算机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播性和伪装性,经常伪装成其他应用程序的形态,一旦被用户下载,就会迅速感染扩散到整个系统。计算机病毒也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变的多种多样,越来越难以防范。部分病毒可以直接侵入数据库,破坏其数据结构,删除数据造成逻辑混乱。更具危害性的病毒并不直接攻击数据库,而是通过破坏计算机操作系统,间接的令数据库无法运行,陷入瘫痪。防范计算机病毒,不仅仅要安装最新的网络防火墙和杀毒软件,还要不断的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做好防病毒软、硬件的维护升级工作。数据库的备份工作是保护系统可持续运行的最终手段,服务器数据的备份能够在系统崩溃后得到快速的恢复。

3.3完善数据管理方式。数据安全管理对系统管理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专业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系统管理者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组成、各个设备的具体功能,能够在系统出现异常时,准确判断问题所在并及时解决问题。具有牢固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可以使系统管理员更清晰的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变化情况。两者相互辅助,令图书馆数据系统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图书馆数据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要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包括设备管理、数据库操作规范、木马病毒查杀、电子和多媒体阅览室管理、环境保持等等方面都应当制定相应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还要明确责任人,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朵玲.数字图书管理中的数据存储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

[2]杨小云.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库安全保护[J].兰台世界,2005(8)

[3]楚狂.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6

一是内部业务系统。如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流通系统、典藏系统,它们只包含图书馆的内部业务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只供图书馆内部使用,不与外界相关;二是与外界网络联接的内部业务系统。如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采编系统、信息检索系统,它们既包含图书馆的内部数据,同时又要与外界共享数据;三是信息系统。如图书馆的网站、网上馆藏数据系统等,它们的数据都是面向网络的。图书馆的网络安全设计主要兼顾三者既要保证各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调用,同时又要使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在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广阔学习空间的同时,也为图书馆管理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无法预测的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图书馆网络化进程中网络设备、数据、系统的安全,以确保基于网络的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已经成了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密,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图书馆的网络安全也同样是利用网络管理控制技术,保证图书馆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控性,保证图书馆各项网络业务和服务工作不中断。

一、网络硬件的安全

在合理的、较好弹性的网络结构下,网络硬件设备,即利用网络产品及其所包含的网络安全技术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目前用于解决网络安全性问题的产品主要有防火墙产品和虚拟专用网(VPN)。防火墙是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设备,它常常被安置在图书馆内网与外网的节点上,防火墙可以检查、筛选、过滤、屏蔽所有来自外网或内网的传输信息,并限定它们从一个控制点进入和离开,防止有人对系统的蓄意破坏和确保系统安全。VPN主要解决的是图书馆各分馆之间或系统之间跨地域的数据传输的安全问题,其目的在于保证图书馆内部的关键数据能够安全地借助公共网络进行频繁的交换。图书馆对网络设备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应的网络设备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登记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专人负责整个网络的硬件设备维护,包括网络设备的使用说明、保修单,附带的系统盘也要有专人负责保管,且要建立登记制度,包括网络故障处理登记、设备定期维护登记、系统升级或打补丁的记录,同时还要建立网络结构拓扑图、网络布线图、网络设备及信息点的各类档案。有了制度保证,有了档案及各类记录资料,可以对整个网络从建立到发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每一次网络安全问题的处理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经验教训,也只有按部就班地按制度办事,责任落实到人,不抱任何侥幸心理,并经常对设备进行维护,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才能更科学化、规范化,也才能尽量避免由于网络硬件设备的问题而造成的图书馆网络安全问题。

二、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

对于网络硬件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同样关系着网络的安全。可用硬件自带的或其他具有网络监视和虚拟网络功能的软件对网络进行全面监控,防止网络受到侵犯;也可利用网段的划分来阻止广播风暴,特别是虚网(VLAN)划分得越好网络就越安全。而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在管理上要及时安装操作系统中有关安全的补丁程序。对图书馆应用软件系统的安全,则要经常升级以减少应用系统的“后门”,并使用防病毒技术、备份和恢复技术来确保系统的万无一失。在系统中针对不同的用户和工作人员,设置密码,约束权限,对系统管理员的密码尤其要注意保密,加强管理。

三、数据的安全

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还要靠大量的数据作为网络正常运行的支持。图书馆的数据安全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丢失、不被修改和窃取。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随时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使计算机系统拒绝服务。这种原因可能来自硬件,也可能来自软件;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客观因素造成的。不管怎样,当这种灾难来临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恢复系统的运行,为读者提供正常的服务,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数据备份。 在确保图书馆应用系统安全的前提下,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都离不开良好的数据备份工作。一个良好的备份策略,可以应对图书馆各种安全问题。这是因为硬件受损可更新,系统破坏可重装,而数据的不完整将会使我们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对于中小型图书馆来说,选择有双硬盘备份的服务器或双机系统备份,再加上应用系统的日志恢复功能和定期利用刻录设备人工进行一次完全备份,就完全能保证数据的安全。而对于大型图书馆,由于数据量大,且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那就要选择合适的备份用的硬件设备及相关的备份软件。目前主流的硬件备份设备仍然是磁带机,它与大部分的服务器系统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磁带机的规模与数据量成正比,有些大型图书馆就需几百台磁带机组成阵列群组。通过备份软件来管理备份进程,除了可以节省人力,还可减少人工操作备份产生的失误。另外,还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备份计划,例如:每月让系统执行一次完全备份,每日执行一次增量备份,每月对做好的完全备份介质进行异地存放及轮换重用。

四、用户的安全

对于用户的安全性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用户的授权问题。图书馆网络系统中的用户不外乎两类,数据制作人员和数据利用人员,前者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后者是公共用户,他们既可以是到馆的用户,也可以是网络用户。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不同安全级别的权限设置或采取其他的安全授权措施。首先,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用户权限设置,除了系统管理员具有所有的权限外,其他工作人员要根据工作性质,开放相应的权限。例如:图书分编人员只对编目数据库有写的权限,而对其他数据库只有读的权限或修改的权限,却无删除的权限。被授权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注意做好进入系统的用户密码保密工作外,系统管理员还要对密码进行定期更换,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其次,对公共用户也分为两种情况。对那些到馆的公共用户,系统要么设置其只有对所有数据库读的权限,要么在读者使用的计算机上只安装一个单独的检索模块,设置一个公共账号,在这个操作权限内用户同样也只有读的权限,没有任何写的权限。而对于网络上的公共用户,图书馆为了数据安全,也为了局域网服务器的安全,要分开存放。供网络用户使用的数据与数字图书馆网站放在一个服务器,而图书馆局域网服务器与外网隔离,单独运行,并根据需求对供外网用户使用的数据进行定期更新,以保证最大程度上的数据同步,这样公网上的用户就可像浏览网页一样查询图书馆的数据。但是,仅靠技术层面来防止工作人员和公共用户对软硬件的破坏而造成网络数据的不安全是不够的,我们在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的同时,还要对用户进行计算机安全教育。堡垒最容易在内部被攻破,所以对馆内工作人员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必须让馆内工作人员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对他们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工作及防病毒教育及其他技能培训。

五、环境的安全

环境的安全从大的方面来讲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从客观上讲有图书馆网络中心机房和各工作点设备的安置环境及网络结构设计是否合乎科学,电压是否稳定,机房温度、湿度是否标准,有无抗静电、防漏电、防盗窃的措施;从主观上讲有使用不当,安全检查不到位,内部人员素质低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破坏;从外部来讲有“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等都会给图书馆网络带来安全问题。所以,要保证网络安全,从建楼、布线开始就要密切注意环境因素会给网络带来什么不安全的问题。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只要是可以预防的,在管理上就要未雨绸缪,例如,打雷的天气,如果机房楼宇没有防雷设备,就要关闭一切网络设备,以保障安全;又如,数据的远距离备份,也是为了防止盗窃和火灾等意外事故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

六、病毒的防范

图书馆信息系统若不采取病毒预防措施,一旦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后,小则破坏工作站操作系统,大则攻击服务器导致整个信息系统的数据丢失、服务中止、系统瘫痪。现代图书馆从采购到验收、典藏,从分编到流通都要依赖于计算机应用系统,如果出现因病毒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不但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工作不能开展,还可能因为数据的丢失造成经济上、人力上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防范病毒也是确保图书馆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做到图书馆局域网与外网的物理隔离,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的入侵。同时,在图书馆服务器上安装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并保证及时更新,然后定期执行病毒扫描,及时清除病毒感染和扩散的隐患。另外,各工作站最好不要轻易使用来历不明的各种软盘,如果要用也要先进行病毒扫描后再打开,往往图书馆局域网中的病毒都是因为工作站用户无意中把病毒带入系统,并在网络中快速自动复制传播造成的。其次,病毒的产生总是先于防病毒软件的更新,所以图书馆必须保证安全的数据备份,如果系统被破坏得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只要重装系统,一切又可恢复正常。

总之,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问题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不能有侥幸心理,一定要坚持从制度入手,配合技术手段,在防治上要有超前意识。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安全防范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水平,充分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加强用户的管理和教育培训,在网络安全上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也才能更好地开展图书馆各项信息服务工作,并为用户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系统环境。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中青年需要对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深化与提高,通过自修参加国家及社会组织的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考试,如会计师、律师等资格认证考试,英语4级、6级考试,职称外语资格考试等等;老年人也不甘退居二线,老当益壮,看书读报、写书立传者也越来越多;当然整天背负作业与考试的中、小学生也是图书馆自修室的常客。然而在越来越多的读者涌入自修室的同时,也加重了图书馆对自修室安全管理的加压力。

首先,读者拥挤易造成各种人身伤害和财物损坏。

在有些时候特别是各种考试前、双休日、法定节假日,自修室总是人满为患。为了能占到座位在自修室未开门前读者就拥挤在了门口,当管理员开门时很容易造成碰撞、擦伤甚至踩踏等事故——读者所在馆自修室就曾经发生过读者把门挤破的事。

通过观察、问卷和分析,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特殊时期读者过于集中(比如考前、节日等),图书馆经费和场地所限,没有更多的座席可以提供,造成了“资源紧缺”。就好像春节期间买车票一样,一票难求,大家都聚到了一块,问题就出现了。二是学习需要氛围,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的读者越来越多。有些读者家里条件也不错,书房很大、宽敞明亮,所需工具书父母也都买了,但是缺少了氛围。我们发现许多青少年都是成群结队来自修室,问及为什么要到图书馆自修室学习,大多数读者回答都说图书馆有氛围,同学一起学习比较有劲。三是图书馆自修室是图书馆的一部分,因为图书馆本身对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读者在自学之余可以上外借借书,可以上报刊室看报,也可以上电子阅览室上网,遇到讲座还可以听听讲座等。各种文化活动比较集中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自修室的人气自然也就越来越高了。

其次,图书馆免费对大众开放,无门槛服务深入人心,然而某些良心缺失者也会混迹于此,自修室内偷窃案件时有发生。

由于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人都可享受读书的权力。在读者出入管理制度比较宽松的环境下,自修室任何读者都可带包进来学习,是学习者还是另有目的者馆理员也很难辨别。这就造成社会闲杂人员混进自修室,同时保安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县级图书馆有些还没有配置专门的保安人员),再加上读者自身防范意识不强,以致让社会闲散人员、偷盗分子有机可乘,造成读者财产损失。

本是来自修室学习的,却造成了财物损失读者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一天的烦劳挥之不去,对图书馆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因而避免读者财物损失,尽量防止社会闲杂人员混进自修室不得不引起图书馆的重视。

再次,盲目跟风,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匆忙改建自修室留下了另一安全隐患。

自修室的兴起已有多年,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大多新建图书馆也都安排了专门的自修室场所,但据笔者了解,有些地方为了迎合读者需要,在旧馆场地不足的情况下盲目跟风,使得有些自修室根本不符合消防要求,消防设施、设备不足,缺少安全通道,没有消防应急预案等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和人员的不足,在开设自修室时,只考虑了读者需求,开展服务创新。创新意识跟上了但安全意识落下了。笔者实地就看到过某馆通过原书库的改造建成的读者自修室,虽然布置的环境满足了读者需求,但笔者竞没有在自修室找到一个消防灭火器,当然也没有自动“喷淋系统”,更可怕的是此自修室还没有一个标识明确的安全通道,如果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其实在一些新建的自修室也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比较普遍的是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不足,没有应急的消防安全预案。消防设备浮于形式,有些管理人员竞然都不会使用。有些安全通道过于狭窄,没有考虑到自修室人员数量比较多的切实情况。

最后,笔者认为制度缺失、管理人员松懈、缺少科学管理的意识易造成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之间的冲突和不满。

笔者所在馆就遇到过一老年读者不满相邻几个学生讨论声较大而发生口角的事情。管理制度虽然明确了自修室内禁止喧哗,但管理员也难界定什么样的讨论声达到了喧哗的程度,有些即便有读者喧哗管理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也有些不自觉的读者喜欢在自修室内接听电话,所以小冲突、小争吵时而在自修室内发生。

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公共图书馆自修室的普遍安全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实践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安全管理的看法,以供同仁共同探讨。

1 完善管理制,引入读者共同制定

应当说,图书馆为自修室的正常运行都已设置了一套较为详尽的制度,但是笔者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地方的自修室的日常运作中,这些制度并未得到严格的执行,在不同的情境条件下均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制度变更现象。这里的制度变更是指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原有制度以延伸扩展或放松弱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造成了执行偏差,成为了潜在安全隐患。

究其原因,制度制定缺少科学性,公正性和公开性,只是领导层在办公室想想而为,即没有一线馆员的参与也没有读者的参与,有些制度条款各人理解不同,难以实现制定的初衷。因而科学合理的制定制度,特别是引入一线馆员和读者参与制定的制度往往会得到更好的执行。通过馆员与读者合理协商共同制定的办法,笔者所在馆在制度建设上就取得了明显效果。馆员与读者相互理解,相互冲突、矛盾对立的安全隐患基本得以消除。

2 加强全安宣传,提高职工和读者的安全意识

职工的安全意识,来源于我们反复的宣传、多层面的教育培训。图书馆的安全工作必须全员参与,为提高全馆职工的安全消防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会防的态势,我馆每年都组织全馆职工进行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如邀请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的同志前来我馆讲解单位、家庭、个人防盗防火等安全知识;组织馆员和读者前往所在区消防支队参观学习,进行灭火器灭火、水龙使用等演练。

组织全馆职工进行消防演练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与当地公安局、消防队联系,购买一些警示宣传片组织全馆职工观看,以期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自觉性。读者的安全意识,同样要靠我们的宣传和教育,我们用黑板报的形式向读者介绍有关知识,用放警示片的方式向读者宣传安全。我们认识到,对于安全,讲的再高都不为高,讲的再多也不为过。

3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安全管理手段。

安全管理一是靠人,二是靠物。就算自修室管理员能力再强也顾不到所有的面,所以加大经费投入从人、物两方面同时着手可以大大提高自修室的安全管理效能。

1.争取编制组建专业安保队伍。图书馆是人来人往人员流动量非常大的公共场所,同时图书馆又是一个需要安静和秩序的公共场所。图书馆员的主要职责是为读者提供资料及相关咨询服务而非安全保障,而且当前图书馆员又以女性居多,本身处于受安全威胁的弱势一方,所以组建一支专门的安保队伍以保障图书馆及其各部门的正常业务工作十分必要。

2.加大资金投入购买高科技管理设备和系统将大大提高安全管理的效力。笔者认为参考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软件可以相应应用于自修室的管理,比如笔者所在馆就采用了这样一套系统:在入口处放置一台刷卡端电脑,通过管理系统获取卡信息(本馆要求二代身份证或市民卡),自动记录和分配读者座位号,读者获取座位号到相应位置自习(当然我们允许读者自愿调节座位)。对于没有带身份证或市民卡的读者也可以通过管理员手工登记,但必需强调的是手工登记只是一种临时机制,我们只对第一次来自修室或有特殊情况的读者进行手工登记分配座号。由于采用计算机管理,座位信息一目了然,读者也很方便。这样就避免了拥挤的场面。

笔者还设想过使用影院购票系统分配座号的方法来管理自修室。现在电影院都有一套可以自选座位的购票系统,观众可以自己选择座哪,我想如果我们的系统也实现读者自选座号那么对于我们的安全管理将更加有利。

3.增加监控设备,用不知疲倦的“眼睛”看住自修室的每一个角落。原先管理员即要管理入口又要不断在自修室内巡查,管理员顾了这头顾不了那。比如管理员正在室内巡查可能门口就有读者进来了,这样管理馆员吃力,效果还不好。通过安装电子监控,情况就大有改观了,管理人员相对轻松了些,对于“某些读者”也起到了震慑作用,笔者所在馆在安装监控设备后就没有发生过一起偷窃案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几年公共图书馆自修室的建设中是存在着这样一些安全问题的,当然也不是说所有地方都有这样的问题,但一些地方特别是县级图书馆当中这些问题还是普遍存在。希望各地图书馆加强认识,提高服务,通过馆员素质提高、制度完善再结合高科技的手段做好自修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光,浅谈公共图书馆自修室读者服务工作[J],贵图学刊,2005(4)

[2]洪湛,加强自修室建设 营造学习乐园[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2)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8

1、安全意识淡薄

在很多高校和单位图书馆,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问题还未引起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关注和重视。他们重视图书馆电脑硬件的投入,却没有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没有充分意识到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2、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网络安全疏于管理或执行力度不够,造成网络系统遭入侵,进而造成很多数据流失。

3、队伍建设滞后

根据相关调查,许多高等院校的图书馆负责网络维护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没有接受正规的网络安全培训,甚至很多还是网络新手,包括一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他们缺乏网络安全保护的实战经验,经这些非专业人员维护的网络,存在系统漏洞在所难免。

三、常见的威胁图书馆网络安全因素

1、图书馆网络系统自身的漏洞

网络软件的设计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在开发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漏洞。而这些漏洞往往被黑客和不法分子利用,他们通过对漏洞攻击而使网络瘫痪。

2、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危害十分普遍,且传播速度快,破坏范围大,繁殖力强。图书馆里一台机子中毒很可能导致所有机子中毒,从而造成网络系统出现卡顿等严重问题。

3、非法访问及恶意攻击

高校图书馆的机密信息不是很多,但这并不代表它不会被攻击。一些学生和其他人员可能利用服务器的开放端口和漏洞对图书馆网络进行攻击和破坏,同时可能对图书馆的借还书数据进行篡改,造成网络拥挤甚至系统崩溃。

4、缺少必要的日常维护

网络系统的安全环境变化快且十分复杂,需要经常维护和更新。但是很多图书馆的系统管理员把主要精力用在学生账户的设置、系统日志的审查等上面,而对网络安全变化和系统防卫等问题较少研究。因此图书馆网络的安全状态远远低于预期标准。而用户也更侧重获取和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对网络安全问题很少考虑。

四、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

图书馆网络存在各种问题,采取计算机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对图书馆网络进行保护十分必要。

1、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技术

病毒是出现频率高且对图书馆网络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之一。图书馆网络的管理人员应充分掌握病毒的防范和处理技术,了解病毒的发展,制定抑制病毒的策略。首先安装强力有效的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严格检测,一旦发现病毒及时清除;要注意在网络的网关设防,在网络入口杀死外来病毒,防止其侵入;要定期更新和升级防毒软件,同时加强对重要数据服务器的保护。为了让图书馆网络受病毒的危害最小,要坚持以避免病毒侵入为主,杀毒为辅,防治结合。

2、信息加密技术

加密的网络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计算机安全技术。信息加密可使网内的信息不被泄露和破坏,可用来对付恶意软件,同时它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很小。常用的加密方法有三种,包括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间加密。它们的特点各有不同,图书馆网络管理人员可根据本馆网络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加密技术。

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能限制被保护的网络和其他网络之间的信息传递,根据所需的被保护网络设置的安全策略控制信息的流入和流出,是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实施安全防范的优秀系统,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抗攻击能力。防火墙技术很适合图书馆网络这种自身网络相对独立、与外部网络连接有限的网络。

4、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一项有效技术,这种技术运用极为普遍,十分适合用于图书馆网络。其原理为在需要身份认证的网络服务里,用户只有通过了身份认证才能对网络资源进行访问和浏览等进一步利用,未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将无法访问网络资源。

5、入侵检测技术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9

二、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是指对图书馆运转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具有紧迫性、危险性、权威性、人本性、系统性、聚焦性等特征。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是对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发生到消亡全过程的一个全面且具体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它不等同于单一的危机处理或危机公关,它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不仅要运用在危机事件出现时,更要在危机事件还没有爆发时起到重要作用。

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管理者要采取科学有效并具有实施性防护措施,坚决减少或杜绝危机事件的发生;②做好发生危机事件的准备和处理工作,建立危机预案和预警系统;③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培训,进一步培养危机意识,从而提高其控制及管理危机局面的能力;④全力处理危机事件,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并在事后总结经验,从而改进诸多不良方面。

三、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安全危机

(一)安全危机

公共图书馆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如:地震、火灾等。不仅不利于图书馆的长期稳定发展,还会造成不必要生命、财产安全隐患。我们必须将这些安全隐患彻底铲除,对会发生任何安全隐患的事件及人物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公共卫生危机

众所周知,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人流量及密集程度极高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卫生事故(如: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范围就无法控制。特别是一些重点区域,例如自学室、报告厅、电子阅览室等,应予以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故对图书馆会造成严重的威胁,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安全防控的重要性。

(三)财政危机

随着物价不断上涨,各类图书期刊价格也越来越高。读者的增多,管理服务人员劳动量的加大,水电、设施设备老化损坏加快,各项服务设施维护费也要大幅度地提高,造成了财政危机。公共图书馆要长足、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切实有力的解决财政危机。

(四)管理危机

由于部分管理者的理念与相关制度相对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新时展的要求,从而导致图书馆的危机管理工作落实不好。与此同时,管理机制的不健全、责任分工的不明确,使工作效率长期提升不上去,从而遏制了图书馆的发展。

四、公共图书馆应对安全危机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危机预防机制

1.建立健全安全防范管理体制

加强图书馆安全保卫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做好思想建设工作,并将其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加强保卫人员及馆内所有安全志愿者的专业、定期培训及综合考核,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行法制和安全防范责任意识的教育。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教育的落实。真正做到安全防范责任到人,隐患漏洞有人查补,安全工作警钟常鸣。图书馆内所有工作人员及读者应为应急工作小组志愿者,积极配合应急工作小组和应急抢险队进行一切安全工作。如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向图书馆内相关部门反映。相关部门(如:保卫处)应及时处置,并提出整改、治理办法和建议。

(2)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持续推进安全保卫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防范目标责任书》。该责任书由图书馆第一负责人与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作为图书馆安全工作任务要点和考核安全工作完成情况的主要依据。签订《安全防范目标责任书》旨在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任务,规范层级管理,为公共图书馆安全工作建设科学有序良性发展打好基础。责任书所述安全工作应包括:综合治理、维稳、安全生产、保密、反邪教、反恐反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防和网络安全工作。要构建“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责任体系,确保图书馆不发生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3)进一步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安全紧急情况报告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实行相关工作人员(如:保卫处的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重大紧急信息,随时发生随时报送。安全事故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必须要保证渠道畅通、运转有序,上报时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漏报、不瞒报、不虚报、压案不报。

发生安全紧急情况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的程序报告,其顺序应当由下而上层层报告,具体应为:相关岗位值班人员——保卫处值班人员——(保卫值班人员可根据情况拨打119、110、120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保卫处负责人——分管领导——单位负责人——上级主管单位。报告内容应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危害程度、发展进程和产生的后果;本单位采取的相关应急对策、措施及工作开展情况,及事件发生后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等。

(二)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以火灾为例)

(1)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静,沉着应对,通过消防广播、警铃、半导体话筒等多种手段全力组织人员疏散和开展自救工作,打开一切安全通道,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线路迅速疏散。引导人员从安全出口疏散,同时向上级单位汇报情况。及时监控火点。切断电源,隔离危险物品等,利用馆区内现有的消防灭火器材和微型消防站等,组织工作人员紧急扑救,稳住火势,避免继发性危害。

(2)及时向相关部门(如:公安、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管理等)紧急求援。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安全应急工作小组和应急抢险队开展救人和灭火工作。同时派工作人员到图书馆的消防通道等待,引导消防人员到火灾事发地,并指示图书馆内灭火器材及消防栓的具体位置。在消防队员到达现场后,主动提供发生事故的相关信息,配合消防队员及相关单位营救火灾被困人员,维护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并配合消防部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积极提供有力证据。

(3)事故现场应划出警戒范围,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进行暂时封锁。其目的就是要严禁无关的人员和车辆进入着火现场,以免发生次生和衍生伤害。对受伤人员先进行简单的抢救和包扎工作,待有关医疗部门和医疗机构到达现场后,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并按照要求妥善安置伤病员,将其带至安全地带。

(4)利用现场有利条件及时转移国家重要财产,在保护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也要全力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如:重要文献和各类书刊,以防混乱中发生失窃事件。

(三)安全危机处理

安全危机事故调查结果应依据国家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和紧急事件的等级,展开调查。安全危机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必须要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当事人和群众必须要接受相关的教育与培训;事故责任人必须要受到严肃处理;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要在第一时间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并限期报结。任何人不得干涉事故的调查处理。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10

古籍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研究、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财富;但我们的古籍自传世以来,就不断遭受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损坏,如战乱,火灾,毁坏性盗窃等,加上年久失修,磨损风化,数量正在日益减少。图书馆古籍保护刻不容缓,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火、防水、防光、防霉变、防盗是非常必要的;其中防火是重中之重,其他损失还会有残存和修复的可能,而火灾过后留下的只是灰烬。因此图书馆古籍保护中消防安全措施是首要的,必须的。

一、图书馆古籍保护中消防安全问题

尽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古籍保护非常重视,但自古至今还是出现过很多问题,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以至于成为了历史的遗憾。如19世纪中叶(1864年)的一天,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突然发生火灾,数百本哈佛牧师捐赠的重要的、珍贵的图书被焚毁一空;我国明代皇宫内的文渊阁藏书楼,曾分别于正统、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四次遇火被毁;1951年1月8日,我国青海省图书馆发生火灾,烧毁了全部馆藏,包括罕见的、珍贵的用金粉写成的《甘珠尔大藏经》108部,以及价值连城的宋朝壁画36 幅,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成为历史的遗憾。分析个中原因,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严重问题。因此古籍保护中消防安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1.书籍本身是可燃物,古籍更是易燃物

图书馆收藏的各种珍贵文献史料等绝大部分都是极易燃烧的物质;另外所使用的桌案、座椅、藏书柜、书籍函套等大多也是木制品,甚至建筑本身就是古建,其门、窗、柱、诺却蠖喽际悄局破贰U庑┮兹嘉锘慵在一起,一旦遇到明火,极易迅速扩散,不易控制火势,消灭火灾难度很大,易造成大面积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2.建筑装修设计不规范

因为图书馆的特殊性,其建筑装修设计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但很多图书馆是在老旧楼舍基础上改造的,还有珍善本书库及阅览室更多的是直接使用古建。在后期的维修改造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如防火墙的设立,防火分隔物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大小的设置,灭火系统的设计,灭火器材消防设施的配备等,不按防火规范要求执行,或偷工减料降低等级要求,这都埋下了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对古籍保护是极为不利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3.有关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漠

一般来说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有一定的消防安全意识,但个别人,甚或是涉及古籍保护工作的有关人员,由于工作中心在于古籍修缮保护,消防意识不是特别强;往往重点关注对珍善本的防霉变,防老化,防遗失偷盗等,平时只注重对古籍修缮保护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而消防意识比较淡漠;总认为自己是无关紧要人,那是消防人员的事。反而由于这些人的一时疏忽而酿成大祸的并不鲜见。

4.现代化电器设施设备增加带来的隐患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器化设备,作为公共文化场所的图书馆更是如此。如必须配备的电脑、电话、照明灯具,其次是复印机、饮水机等办公设备,加上现代人离不开的手机、充电器等等电器设施设备越来越多;造成线路多且复杂,用电负荷日益加大,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加上这些用电设备每天长时间工作,极易造成线路老化;再有开关,不加装接线盒等非规范操作,带来了巨大的火灾安全隐患。

5.图书馆古籍火灾特性表象

图书燃烧特性的表象就是燃烧速度快,温度积聚迅速。纸质的图书在火灾发生时,成了火势向纵深蔓延的助推物,增加和扩大了燃烧和蔓延的途径,加快了燃烧速度。书籍和木架质构在起火之后,必须在15到20分钟内进行有效施救,否则会出现大面积燃烧,最高温度可达800――1000°C;另外,图书馆的屋顶一般都宽大而结实,发生火灾后,屋顶内部的烟雾和热量不易发散,温度容易积聚,导致“轰燃”现象。图书馆所保存的古籍,由于长期的干燥,日积月累的老化,往往会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其燃烧的速度甚至比疏松的松木还要快;一旦发生火灾其燃烧更猛烈,火灾特性表象更突出,损害也更大。

二、图书馆古籍保护中的消防安全要求

图书馆作为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场所,其在建筑设计之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和文化部的《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1.关于耐火防护等级的要求

一般来说,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藏书量不超过10万册的图书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但其书库和开架阅览室部分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建筑高度超过24米,藏书量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但是特别要求图书馆特藏库、珍善本书库以及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2.防火、防烟分区以及防火墙的要求

本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阅览空间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为单层时,不应大于1500m2;当为多层,建筑高度不超过24.00m时,不应大于1000m2;当高度超过24.00m时,不应大于700m2;防火墙与其毗邻的建筑完全隔离,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按规定珍善本书库、特藏库,应单独设置防火分区;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应为甲级防火门。提升设备的井道井壁(不含电梯)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非燃烧体,井壁上的传递洞口应安装防火闸门。当内部设有上下层连通的工作楼梯或走廊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3.灭火设施要求

文化部的《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标准》规定:一类建筑图书馆的下列部位应设气体(FM200、卤代烷、二氧化碳、下同)自动灭火系统:(1)特藏书库;面积在200平方米及以上的资料库;(2)价值100万元以上的电子计算机房、贵重设备室和面积60平方米及以上的数据磁带库;(3)主体建筑内的可燃油油浸力变压器室、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室和多油开关室等。由此可见,图书馆的珍善本书库、特藏书库均应该设立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他的诸如消火栓、消防柜、手提灭火器、消防水桶、消防铲等设施设备更是必不可少的配置。

三、图书馆古籍保护的消防安全措施

图书馆古籍保护责任重大,功在千秋,过则为历史罪人。为避免火灾过后一片灰烬的历史遗憾,必须加强古籍保护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措施一定要确保到位完善,做到万无一失。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图书馆法人应为消防安全责任第一人,完善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消防安全制度,细化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确定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到职能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珍善本书库和特藏库要有登记制度,细化关灯断电、关窗锁门的责任人和工作流程。

2.加强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作为公共场所的图书馆,不仅要经常对全体工作人员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增强消防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理念;同时也要对读者开展相应的宣传和教育。另外要对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消防安全培训,培养他们查找火灾隐患的能力,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让大家都熟知珍善本书库作为重点防火的要害部位,重点加强该部位的日常巡查,必要时还应该加强消防演练。

3.规范设计,完善消防设施

图书馆的珍善本书库和特藏书库在设计或者维修改造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必须达到相应的耐火等级。按要求省级或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的特藏库应设气体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同时应设消防控制室,并派专人24小时值班。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器材,并应加强对消防设施的日常保养与维护。要确保各系统、各消防设备器材处于灵敏、有效的状态。

4.合理布置电器线路,规范使用电气设备

图书馆的珍善本书库和特藏书库里的电器线路应全部采用铜芯线,外加金属套管保护;照明采用防爆灯具和防爆开关,禁止使用碘钨灯,照明灯具与可燃物保持足够的距离,镇流器不能直接安装在可燃材料上;严禁超负荷用电,严禁使用微波炉等大功率电器,复印机不宜长时间使用。所有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和使用都必须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行业标准及有关电气设备的规程与规定。

四、古籍保护中的消防安全系统应用

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标准》中规定省级或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的特藏库应设气体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就此简介如下:

1.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是以某些在常温、常压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作为灭火介质,通过这些气体在整个防护区内或保护对象周围的局部区域,形成各方向均一的气体浓度,而且至少能保持该灭火浓度达到规范规定的浸渍时间,实现扑灭该防护区的空间、立体火灾。此系统灭火速度快,效率高,对保护对象无任何污损,不导电;非常适用于保护重要且要求洁净的特定场合,也是图书馆珍善本、特藏库的理想消防设施。当然气体灭火系统一般费用都比较高,但为了更好地保护珍贵古籍,避免出现历史遗憾,无论费用多高都应该配备一套完整的气体灭火系统。下面简单介绍几个系统以供选择:

1.1哈龙灭火系统:

哈龙系统是以卤代烷1211(二氟一氯一溴甲烷)及1301(三氟一溴甲烷)作为灭火介质的气体灭火系统。该系统虽然灭火效果好,但由于对大气臭氧层有较大的破坏作用,使用已受严格限制。

1.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系统是以二氧化碳作为灭火介质的气体灭火系统。具有毒性低、不污损设备、绝缘性能好、灭火能力强等特点;是目前颇受欢迎的气体灭火产品,也是替代哈龙的较理想产品。

1.3惰性气体灭火系统

该系统是由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组合而成的气体灭火系统。因惰性气体纯粹来自于自然,是一种无毒、无色、无味、惰性及不导电的纯“绿色”压缩气体,故又称为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1.4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该系统是以七氟丙烷作为灭火介质的气体灭火系统,具有灭火能力强、灭火剂性能稳定的特点,其臭氧层损耗能力(ODP)为0,全球温室效应潜能值(GWP)很小,不会破坏大气环境;适用于有人工作的场所,对人体和古籍基本无害,而且清洁、电绝缘性好。需要注意的是该系统分解产物对人体有低微毒害性,使用时要重视。

1.5热气溶胶灭火系统

该系统是以固体化学混合物(热气溶胶发生剂)经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灭火性质的气溶胶作为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即固体或液体的微粒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溶胶,以其流动扩散特性绕过障碍物淹没整个空间,迅速地对被保护物进行全淹没方式的防护。具有系统简单、造价低廉、无腐蚀、无污染、无毒无害,对臭氧层无损耗、残留物少、高速高效的特点。

在使用气体灭火系统时,控制系统会启动灭火程序经过30秒后灭火装置动作灭火。在开始延时阶段内会启动气体保护区内外的声光报警器,提示人员需要在30秒钟之内撤离,此时人员必须全部立即撤离。如果气体保护区内确定并没有火灾发生(控制系统误动作),可以立即按保护区外面的紧急停止按钮撤销灭火程序。现在以国家图书馆为例介绍一下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情况。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楼作为主要的古籍保护中心,设有先进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安装有220个烟感火灾探测器和136个手动火警报警按钮;珍善本特藏库共划分成16个气体灭火保护区;后楼一层二层东西两面共设4个,中楼二、三、四层东中西共9个,五层东西各一个,一层电池室一个气体灭火保护区;其中后楼是管网式装置,其他是瓶组式装置,均采用的是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另外还有一套送排风系统在气体灭火系统动作后进行通风换气。当报警发生时,主机启动相应区域设备,包括强切用电,关闭文津楼保护区内的空调,降卷帘门,关闭送风口风阀,启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这套系统为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发挥了巨大作用。

2.火淖远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火灾探测报警、联动控制、消除火灾的联合系统。具体来说,有用于探测火灾的探测器(烟感、温感、光感),用于人工触发报警信号的手动报警按钮,用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疏散火灾现场人员的声光报警器,以及用于为疏散人员和救援人员在现场提供火灾报警信息的火灾显示盘及火灾报警控制器等。其中火灾探测器是系统的“感觉器官”,随时监视着保护区域火情。而火灾报警控制器则是系统的“大脑”及核心,它接受、转换、处理和传递火灾报警、故障等信息,对自动消防设施等装置发出控制信号。

一般来说气体灭火系统应当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以便与其他需要保护的楼宇等区域形成联动机制,节省人力物力,方便进行消防安全的综合控制与管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不仅有气体灭火系统,另外还有控制器采用西伯乐斯BC8002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两个系统设有不同回路,配备一个操控台并网运行。文津楼的气体灭火系统与院内的弘文楼、学思楼、临琼楼的消防设施联控联动,相得益彰。体现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高效简洁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结语

总体来看,图书馆的馆藏大都是以纸质作为载体的,而珍善本古籍除竹简、贝叶经、甲骨文等个别特殊藏品以外,大多更是风化老化严重的纸质载体。因此图书馆本身在火灾防范方面是及其脆弱的,古籍保护更是“弱不禁风”,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就会酿成历史的悲剧;加强图书馆古籍保护中的消防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细致周到的消防安全措施和严谨规范的日常管理是图书馆古籍保护的前提和保障。要深刻意识到消防安全一旦出了问题,其他一切都可能会化为零。

参考文献

[1]浅谈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收藏与库房建设.豆丁网

[2]方丽娜.浅谈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隐患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

[3]许凤翔.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安全与技术管理

[4]严勇刚.公共图书馆消防安全管理的若干问题探析[J].图书情报,2007(12)

[5]麦群忠.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界,1997.3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11

一、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计算机网络已经十分普及。计算机网络因其终端分布广和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非常容易受到来自黑客、恶意软件和其它攻击。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有: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网络滥用。信息泄露破坏了系统的保密性,能够导致信息泄露的威胁有:网络监听、业务流分析、电磁、人员的有意或无意、漏洞利用、授权侵犯、物理侵入、病毒、木马、后门等。 完整性破坏可以通过漏洞利用、物理侵犯、授权侵犯、病毒,木马,漏洞来等方式实现。拒绝服务攻击是对信息或资源可以合法的访问却被非法的拒绝或者推迟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操作。网络滥用是指合法的用户滥用网络,引入不必要的安全威胁,包括非法外联、非法内联、移动风险、设备滥用、业务滥用。比较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络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窃听、重传、伪造、篡改、拒绝服务攻击、行为否认、电子欺骗、非授权访问、传播病毒,这些都严重的危害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对于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而言,影响因素很多,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种,其中人为因素的危害最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主要是指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不合理地设定资源访问控制,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二是人为地恶意攻击。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截取网上的信息包,并对其进行更改使它失效,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起到信息误导的作用,对图书馆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

二、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防护策略

1、使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内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未授权访问,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的权限,在互联网与内部网络之间建立的一个安全屏障。要确保防火墙实现以下功能:一是数据包过滤功能。当从互联网上下载文件或收发电子邮件时,防火墙将监测每一个进入或离开的数据包,依据事先设定的过滤逻辑,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所用的TCP端口与链路状态确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二是服务功能。按照网络管理人员的设置,允许或拒绝特定的数据或功能,使外部网与内部网的数据交换只在服务器上进行,实现内部网与外部网的隔离。三是网络地址变换功能。NAT技术有效屏蔽整个局域网的内部结构,防止外部的恶意侵袭。四是状态监视功能。防火墙记录所有经过的访问并作出日志记录,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情况时,能够适时报警并提供详细信息。

2、使用加密技术认证。数据加密技术指在数据传输、存储中,对数据采取安全、有效的保护,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防止被外部截获、破析,数据加密在许多场合集中表现为密匙的应用。电子认证是为防止数据被篡改、删除、重放和伪造,并使发送的数据具有被验证的能力,使接受者能辨别和确认数据的真伪。通过正确实施防火墙、加密和电子认证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现代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的程序。目前在防止计算机病毒意识外,一种较好方法是安装杀毒软件。合格的防病毒软件要有较强的查毒、杀毒能力。在当前全球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计算机病毒有4万多种,这就要求安装的防病毒软件能够查杀多种系统环境下的病毒,具有查毒、杀毒范围广、能力强的特点。杀毒软件要具备完善的升级服务。与其它软件相比,防病毒软件更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以查杀层出不穷的计算机病毒。同时,要具备实时的监控能力,使计算机系统在启动、运行过程中都能得到防病毒软件的保护。

4、加大操作培训力度。一是加强系统管理员培训。要选派负责计算机管理的同志与业务水平较高掌握一定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同志参加由软件开发部门举办的专门培训班。二是加强普通操作员培训。由于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具有一定难度的操作技术,需要使用者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所有的系统操作员都应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术,特别是具备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技术。在此基础上,操作员要经过系统操作专门培训,掌握系统基本操作技术。三是强化权限设置。系统管理员通过设置操作员的权限,控制其进入的子系统与菜单,限制超越工作范围的功能与操作。根据操作员的工作实际,设置适当的权限,既保证操作员可以完成各项业务工作,又使其权限不超越工作范围。四是确保操作员的安全操作。操作员按照程序设定谨慎操作,尽量避免失误。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发现自己的权限不够或超越工作范围,应及时汇报;正确设置自己的用户密码并防止泄漏,在有必要时更改密码。在离开工作机时,要及时退出系统,避免别人使用自己的帐号。加强操作员的教育,明确未经允许,不得将本馆计算机网络内的信息泄漏给他人。

三、结论

总之,实现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多种多样。确保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而不断翻新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时时刻刻重视这项工作,不断的去学习、研究新技术,持续增加物质设备、技术与人员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为现代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持续、健康、有序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12

1 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

1.1 网络软硬件本身的技术缺陷

网络的开放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漏洞以及应用系统的缺陷都是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威胁,而在计算机软硬件产品中,主要的核心技术都为国外少数公司所掌控,系统本身的运行故障以及缺陷被利用所带来的攻击都是可能发生的问题,一般用户在改进核心技术方面的作为非常有限,通常能采取的措施只是及时打补丁。

1.2 计算机病毒攻击

计算机病毒现在是计算机而临的最大威胁,计算机病毒而且具有传染性,一旦一台感染病毒,和这台计算机相连接的计算机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而且感染速度是非常快的,可能是整个网络崩溃。计算机病毒就是所谓的计算机程序,但是它具有破坏性,随之网络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病毒也成为当前网络发展的最大威胁。

1.3受到人为的攻击

数字图书馆使用的操作系统如Unix、Linux、Windows都存在安全漏洞,每个漏洞在补丁被安装之前都是黑客的后门。另外,系统管理员配置错误和应用软件本身的缺陷也能成为黑客攻击的突破点。

1.4法律风险

数字图书馆的法律风险一是内容的版权和知识产权的运用问题,二是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和运用问题。这两个问题主要与法律有关,网络技术只能起辅助作用,因此本文不作讨论。

从现有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以上尤其是前3个方面的威胁将长期存在,它们的发生可以带来信息损失和服务失效。

2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2.1防范计算机病毒

过去计算机用户常采用单机版的病毒防杀系统,但因其无法制止病毒在网络上的传播,此类系统己经无法适应网络病毒的防杀要求。目前,网络病毒体现出以下新特点:主动通过网络和邮件系统传播、传播途径更多、传播速度更快、新病毒种类不断涌现、数量急剧增加、难于控制、难于根治且容易引起多种疫情。要防范网络病毒的传播,必须采用集中式病毒防杀措施,即在图书馆内建立病毒防杀中心。集中式的网络病毒防杀系统不仅可以管理很多的联网计算机,对联网计算机进行统一的病毒清除,同时可以及时公告病毒防杀信息,自动更新和升级病毒库,具有科学的病毒预警机制。除此以外,集中式的网络病毒防杀系统还可以为域外联网计算机提供在线杀毒功能,并可以提供电子邮件病毒网关或病毒引擎功能,与电子邮件系统集合,对病毒邮件进行过滤。可以说当前集中式病毒防杀系统必然是有效防杀数字图书馆系统网络病毒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当然在网络版的杀毒软件使用中,技术人员必须及时监督杀毒软件的运行情况。

2.2防止黑客入侵的措施

2.2.1信息加密技术是将网络上各种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从而保障数据安全、保密的主要技术手段,它由明文、密文、算法和密钥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原始的明文信息按照设定算法的变换法则转换成须由密钥方能解析的密文信息,以避免信息的失窃和被篡改。简单说来就是它通过数学变换的方法,即加密算法,把明文换成密文,使得只有收发双方才能解码还原信息;也可将用来解码的密钥和密文一起发送,并将该密钥木身加密,需要另一个密钥来解码,这种组合加密行为称为数字签名。数字签名使传输的信息得到了双重保护。利用加密技术,一个图书馆可对电子邮件信息、文件和其他数据加密或编码,这样会使未经授权的用户难以察看数据,从而保障I在网络上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2.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防火墙是一种采用综合的网络技术设置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屏障,用来分隔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系统,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入侵。在整体安全构架中作为比较独立的一部分,防火墙可以根据图书馆的安全政策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限制对某些特殊服务的访问,禁止特定端口的流出通信,封锁特洛伊木马。如果磁盘空间足够或远程记录功能完备,那么防火墙能够保存并记录所有经过的网络流量。

入侵检测技术(IDS)。如果说防火墙技术是静态的安全防御技术,那么IDS就是一种动态的安全技术。IDS包括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两种。该技术用于保护应用网络连接的主要服务器,实时监视可疑的连接和非法访问的闯入,并对各种入侵行为立即做出反应,如断开网络连接等

2.2.3诱捕反击是通过故意设置含有某种漏洞且令入侵者感兴趣的系统来耗费入侵者的精力,并诱使入侵者不断深入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入侵特征和证据。反击是在系统发现入侵行为时采取的各种防卫手段。

2.2.4 VPN虚拟专用网络基于Internet等公用开放的传输媒体,通过加密和认证等安全机制建立虚拟的数据传输通道。以保障在公共网上传输私有数据信息的安全,从而向用户提供相当于专用网络的安全服务,目前己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

2.3人才与管理体系的建设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精通信息安全的技术人员是稀有资源。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务包括制定安全策略、在系统各环节有效落实安全策略、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对使用者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的培训等。人才的建设方法主要是引进和培训。

有了合格的人才和良好的管理体系,就可以将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充分利用,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最强大的安全信息系统。

3 结语

事实上,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体系,而不是若干网络安全产品的简单集成,网络安全形势是在动态发展变化的,这要求我们的安全系统也要持续随之应变。现实中经费、人才等客观因素,技术方案不够完善,安全产品不够成熟,都是制约因素。因此,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重要任务,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重视,不断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图书馆安全管理篇13

高校校园环境特殊,随着我国今年来的扩招,在校师生人数明显增长,作为提供搜集、整理、提供文献信息资料的基础机构,图书馆储藏大量文献书籍,一旦发生火灾,严重威胁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1951年,青海图书馆发生重大火灾,烧毁全部馆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1]2004年9月3日,德国世界文化遗产魏玛安娜阿玛里亚公爵夫人图书馆发生火灾,使得三万册珍贵馆藏付之一炬,被称为德国的文化灾难。[2]这些历史性的火灾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图书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必须明确其火灾隐患,设计智能高效的消防灭火系统,保障图书馆的安全运行。

2图书馆火灾发展过程

建筑物室内火灾的发生,最初只限定于起火点周围的可燃物,随着火势的不断加大,温度上升,引燃室内天棚、装饰、其他可燃物,最终导致整个房间的燃烧,甚而蔓延至同一楼层的其他地方,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将会导致整个建筑物燃烧。建筑物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全盛阶段以及衰退阶段,室内火灾烟气平均温度和燃烧时间的曲线关系。(1)初期增长阶段(OA段)。在火灾初期增长阶段,可燃物刚刚燃烧,室内火灾烟气平均温度较低,火灾拓展很慢,破坏力较小。此阶段的灭火报警对预防整个建筑物的火灾、人员伤亡至关重要。(2)全盛阶段(AC段)。初期火苗没有被发现或是未能及时消灭,火灾范围迅速扩大,进入全盛阶段,室内火灾烟气平均温度急剧上升,火灾蔓延整个房间。此阶段火灾燃烧速度、强度较大,蔓延面积增大,破坏力极强。(3)衰退阶段(CD段)。此阶段前期燃烧较为剧烈,室内温度依然较高,随着燃烧时间的不断推移,烟气温度快速下降,火势衰退。从火灾发展三阶段分析可以得出,[3]火灾的初期增长阶段是灭火和应急救援疏散的最佳时期,启动消防联动系统功能,利用火灾报警系统功能可以迅速发现火灾,及时扩散人群。[4]对于图书馆人员而言,在火灾发生后迅速撤离事故现场是首要的任务,根据以上分析,在火灾初期增长阶段进行消防预警最为有效,此时,如何利用好图书馆中的通讯设备,将是保证人员快速设立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师生安全,有必要对图书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升图书馆火灾应变能力。

3图书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