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实用13篇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1

精细加工理论的基本内容

精细加工理论的基本内容可用“一二四”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

一个目标是指ET的全部内容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依照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即当前所教学科知识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

两个过程是指ET主要通过两个设计过程来实现上述目标,这两个设计过程一是“摘要”设计,二是一系列精细加工等级设计。摘要设计是指从学科内容中选出最基础和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任务作为初始摘要。学科知识内容通常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概念性内容(说明“是什么”)、过程性内容(说明“如何做”)和理论性内容(说明“为什么”)。这三种内容都可通过适当方式呈现给学生,但在某个教学单元之中占优势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可以从中选出初始摘要。如果当前选出的知识内容是概念性的,则初始摘要应包含一个概念定义、若干个概念实例和把概念应用于新情境的练习;如果当前选出的知识内容是过程性的,则初始摘要应包含该过程的基本功能及主要实施步骤;如果当前选出的知识内容是理论性的,则初始摘要应包含该理论的最基本原理及最主要观点。如果某个概念或原理很抽象或者较难理解,就要利用形象化的比喻或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讲解。任何学科内容都可按照精细加工理论的方法加以组织和排序,无论这些内容是概念性、过程性或是理论性的。一系列精细加工等级的设计,要求对选出的初始摘要不断进行逐级精细加工,精细加工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逐级加深。等级为1的精细加工是指对初始摘要按照上述“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作适当的扩充,使之变得更充实和更具体一些;等级为2的精细加工除了对等级为1的精细加工结果作进一步精细加工(而不是对初始摘要精细加工)以外,其他过程与等级1相同。即每一级精细加工都是前一级呈现内容的深入与扩展,每一次精细加工使教学内容越来越具体、深入、细致。如此继续下去,直至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科内容复杂程度为止。

四个环节是指为保证精细加工过程的一致性和系统性,必须注意四个教学设计环节的密切配合。这四个环节是选择、定序、综合和总结。(1)选择是指从学科的知识内容中选出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和单元或课程的教学目标所要教的各种概念和知识点,从而为摘要设计做好准备,这是ET的初始设计任务。(2)定序是要使教学内容(学科知识内容)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次序来组织和安排,这既是摘要设计和精细加工系列设计的指导思想,又是设计的基本内容,从而保证每次精细加工结果的一致性。(3)综合的作用是要维护知识体系的结构性、系统性,即确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综合使学习者看到各个概念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在更大的概念图中(乃至整个课程中)所处的地位。(4)总结对于学习的保持和迁移都是很重要的。ET中包含两种总结:一种是课后总结,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进行,用来对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和概念进行总结;另一种是单元总结,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用来对本单元之内所教过的所有知识和概念进行总结。在上述四个环节中,选择为摘要设计做好准备,定序为各级精细加工提供统一的指导方针以保证每次精细加工结果的一致性,综合和总结则建立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与知识整体的关系,从而把每次精细加工结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互不相关的各种知识点的堆砌。

运用精细加工理论设计教学

(一)精细加工理论设计教学的程序

教学设计人员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定一种内容组织方式,即概念型、程序型或理论型。教学设计人员必须开发一种承载组织性内容的组织结构,它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或任务说明的形式。用系统的方式分析组织结构以确定组织内容的哪个方面将在摘要中呈现以及哪些方面将在精细加工各种水平中呈现。此时,教学的“骨架”形成了。要使得“骨架”有血有肉丰满起来,必须将其他两种组织内容添加进来,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把教学内容安排在不同水平的精细加工中之后,还要确定每堂课的深度和范围。范围一般来说是由组织性内容和重要的支持性内容事先决定的,而深度则是受学生学习负担合理程度制约的。每一种水平精细加工的每一堂课中,其内容结构要事先规划,包括学习先决条件、动机成分、类比、综合、总结以及扩展的摘要等。

(二)精细加工理论设计教学的实例

现以《Visual Foxpro数据库系统》中的操作部分为例来说明精细加工理论设计教学。教材内容的组织顺序是:详细的基础知识——表的基本操作——查询与统计,即在书本的开始便把后面学习将会遇到的知识点罗列展示。没有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把所有的知识按逻辑顺序摆给学生,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灵活选用相应的知识,结果通常是事与愿违。如在这部分内容中对VFP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试想学生在接触伊始尚不知VFP的具体操作,对VFP没有多少感性认识,要掌握具有综合总结性的知识谈何容易。这是把内行专家的终点当成初学者的起点,是极不合理的。按照精细加工理论,在学习伊始,不管是程序型、概念型或原理型,均应先呈现一个摘要而不是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摘要与总结是有重要区别的。首先摘要只提供学科中所要教的很少量的观念,而总结涉及的观念往往非常多。其次,摘要是在具体的、有意义的、应用的水平上提供观念,而总结则可能是在较抽象记忆水平上来提供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开始首先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只做大概的介绍而并不深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做什么用的即可。

接下来选择概念、程序、原理中的一种内容类型作为组织性内容,根据教材本部分内容特性和掌握要求,属于程序型内容类型。再选择程序性内容中最基础、最简单、最有代表性和最必要的观念,在应用水平上而不是抽象的、记忆水平上提供这些观念。依次设计教学内容组织顺序如下:

VFP基本操作摘要,包括VFP系统基本操作、VFP中文件的操作、表的操作。(1)VFP系统基本操作摘要:系统安装、系统启动、系统退出、VFP工作方式;系统安装详讲;系统启动(界面组成、界面操作)详讲;系统退出详讲;VFP工作方式(命令方式、窗口方式)详讲。(2)VFP中文件的操作摘要:文件的复制、改名和删除、显示文件目录、显示文本文件内容;文件的复制命令详讲;文件的改名命令详讲;文件的删除命令详讲;显示文件目录命令详讲;显示文本文件内容命令详讲。(3)表的操作摘要:选择工作区、表的基本操作、表中数据的操作、表结构操作;选择工作区详讲工作区的选择命令、表的结构;表的基本操作命令详讲表的打开和关闭、表的数据保存;表中数据的操作命令详讲数据基本操作命令(显示、编辑)、表达式、数据排序与查询命令、数据统计命令、记录的插入与追加、记录的删除与恢复;表结构操作命令详讲表结构的建立、修改和复制。

在每一层精细加工前还可以根据内容的容量和条理性在详细的知识讲解之前再呈现摘要,给每个知识点提供合适的固着点,以帮助学生顺利有效地同化新知识,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还需说明的一点是,VFP中的命令格式通常有较多的参数,在详细讲解时,仍然是要按照精细加工理论的思想,先介绍命令的一般大体的框架格式,再一步一步地精细加工,由最简单、最一般的参数开始介绍,然后逐渐扩展直至所有参数介绍完毕。而不是一上来就展现所有参数,罗列全部细节,只顾知识的大而全和逻辑性,结果是方便了讲授却不利于学习和认知。

瑞格鲁斯致力于建立专家知识技能架构的外在表征,用意在于发展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使其与专家的相类似。精细加工、序列、结构、摘要等概念为ET中心理念,其教学流程以整体认知结构为中心,教学的整体或细部都要掌握,精细地编排各种教学序列,由专家知识结构的表征来助构新手的知识结构,帮助新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1998,(10、11、12连载).

[3]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2

一、考核内容逻辑全面化

考核内容是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技能知识、综合素养、考勤成绩、实训报告、过程操作五个部分。在技能知识点选取上应逻辑化,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知识成长规律,分项目、分任务实施,合理分配各任务操作时间。综合素养包含安全生产、职业规范、责任安全意识等并配备相应配分标准。考勤分为迟到、早退、旷课、出勤、病假、事假,配备相应配分标准。实训报告包含实训目的、任务知识点、任务要求、工艺分析、程序编写、问题分析、实训总结、书写规范,并配备得分标准。过程操作是对学生职业规范的评定体现,只扣分,包含着装、工具架摆放、场地清扫、团队协作等,并配备相应扣分标准。

二、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化

教师先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评定方案,由师生去执行反馈,共同评定结果。将实训人数依机床数量进行分组,对每位同学建立全程档案跟踪记录,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教学模式,在课后总结时提供改进措施,实现教学、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控制。项目任务考核中设有教师评价(50%)、师生共评(50%)、学生自评三大评价主体,并给予结果分值及问题处理措施、解决方案。学生自评中,为避免高估评分,只能作为寻找疑问的一条重要途径,不计入评定成绩。

三、考核标准制定精细化

各项目任务考核细则内容应列出详细配分、扣分标准,决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例如,早退扣3~5分,不规范操作酌情扣3~5分等,必须改为确定分值。对任务零件评分表应标注超差范围、形位精度等项目配分与扣分标准,同时应严格规定操作时间、规范工艺文件,要精确到具体细则内容配分,通过详细评分标准,使学生增加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从做的过程中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四、考核人员结构合理化

教师、学生组成了考核体系的评价人员,其中教师是评价方案制定人。师生共同组成评价团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于教师所指导学生人数较多,应从学生每小组中抽出一个人,去扮演企业检验员角色,来有效控制该小组现场检验程序,最后教师带领各小组检验员,对其他学生抽测检验,共同分步骤、齐合作完成每个学生车削加工零件的检验工作,得出评定成果,既公平又体现团队协作精神,保证检验工作高质量完成。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3

一、因材施教在高中生物理论知识教学中的运用

因材施教这一理念在高中生物理论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划分内容,详略式讲解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学习内容有主次之分,也有难易之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划分,进行详略式的讲解,如在学习《细胞的增殖》一课时,真核生物的有丝分裂过程是本课时的重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突出重点与难点,如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与染色体数目变化关系进行粗略讲解、适当点拨;而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形态变化、分裂意义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详略得当的内容讲解,保证优秀生能够完全掌握课时要点,中等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学困生能够掌握基本学习目标。

2.突出难点和易错点,预防错误的发生

在教学中,除了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重点上,还应该抽取部分时间在易错点和难点上,以此来避免出现一些错误。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一课时,减数分裂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是难点也是重点,考试中经常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加以比较和分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减数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进行对比教学,一方面巩固前面所学有丝分裂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在对比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加深理解。

二、因材施教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说完了因材施教在理论知识上的教学运用,下面来说说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也包括两点:

1.针对不同的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伴随着一些实验,如“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我们一般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植物的细胞核、细胞质,观察植物的中央大液泡和提取叶绿素等实验。有的实验需要每个学生都亲自去做一次;而有的实验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地演示一遍;有的实验只需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一下,让他们留下一个大致的印象就可以了。所以,针对不同要求的实验,教师应该严格遵照教案。但是,对于与重点内容有关的实验或者是做一次不一定会成功的实验,教师可以多次带着学生做,并且在一旁给予指导和纠正。例如在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安排三到五人一个小组,分别派发一至两片菠菜的叶子,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叶绿素的实验,对于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教师应该立即给予帮助,如提取的叶绿素不纯或者是检验叶绿素的液体质量出现了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更换实验器材。

2.对不同的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实验过后,一般都会得到相关的结论,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目的不同,所以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不应该忽视实验里面存在着的共同规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比如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出来。总结归纳之后还要加以运用,总结归纳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实验,比如说,学生总结出来在提取某些色素实验中失败的原因可能和加入液体的质量有关。因此,在下一次进行有关实验时,应特别注意加入液体质量的多少,防止出现提取的色素含量和纯度不足的情况。

总之,教师应该积极地响应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在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融入因材施教,虽然暂时无法做到对每个学生都采取不同的教W方式,但是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的划分,对难点要做到重点教学,易错点要反复教学,保证学生在知识方面能够得到最及时的指导。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4

一、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

俗话说:“凡事欲则成,不欲则废。”到了初中最后的关键时刻,如何使学生的成绩实现大幅度的提高,就要对初三数学的复习制订详细的计划,指导我们的系统复习,将计划和复习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但是,在制定初三的数学复习计划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1.仔细研究课本,明确复习重点

明确复习重点就要考虑:(1)把教材的教学内容分成基本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四个层次,针对不同要求明确重点。对需要“了解”的内容,使学生明白基本的概念和内容就行;需要“理解”的内容,要探究到更深的层次,把握知识的本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了解;要求“掌握”的,就要加以巩固和深化,对相关的练习题熟练掌握;要求“熟练掌握”的,要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要求的技能技巧。(2)明确初中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3)仔细研究近几年中考题目的设置。

2.客观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

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平常小测的成绩,加上模拟考试综合评价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注重学生的变化,及时给予关注和指导。

3.制订复习计划

大致把初中数学的复习任务分成三大步:(1)一般性的复习,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此过程中,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认真钻研教材,对习题精讲精练,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作出评价,并针对集中出现的错题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不忘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把数学的尖子生作为重点提升的对象。(2)专题复习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就要结合近几年的中考题,选择一些新颖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做练习。(3)提高综合解题能力。此过程就是要注重解题策略的训练,教师加以指导,从而提高应试技巧。

二、夯实基础

初三的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熟练地进行数学运算和应用,最终形成数学能力。要想实现此目的,就要紧紧围绕课本,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还要在复习的方式上增加创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复习效率大大提高。我们可以将代数部分组成五个模块:实数和代数、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同样把几何部分组成五个模块: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直角三角形、圆。教师在组织复习的时候,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串一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知识的重温,重点是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复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指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最后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太急于求成。

三、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

在备战中考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成效。那么,抓紧练习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将学到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就是指导我们进行更高水平的总结。我们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然而,对于那些从基础知识演变过来的题型,就要求我们具有很强的数学感知能力,从而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能只顾着做题,而忽视对练习题型的归纳总结,否则,就无形中加重自己的复习任务,不能养成对新题型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或者把原来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互换等等一系列的方法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并用

在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中,我们不断地接触到很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就是这些思想和方法正是提高我们解题技巧和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把数学方法和思想结合起来。在初中数学我们接触到的主要有:配方法、图像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等等。例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式x2-10x+25=0时,我们可以通过配方法来解决。因为(x-5)2=0 ,所以x1=x2=5。我们在复习时就应该着重地培养他们熟练运用这些方法的技能。

总之,我们踏踏实实地抓好每一步,在进行初三的数学复习时就会有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5

一、借助试题的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题多解是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角度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终,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已知: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D是∠A的平分线。求证:AC+CD=AB。

方法一:过D点作DEAB,E为垂足。(详细的解答过程略)

方法二:是延长AC到E,使CE=CD,连结ED(详细的解答方法略)。

方法三:过C点作CFAB,垂足为F,并延长CF到G,使FG=CF,连结AG(详细的解答过程略)。

方法四:延长AC到E,使CE=CD,连结EB。(详细的解答过程略)。

方法有多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做一些开放性试题

这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若是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还需要补充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又如:E、F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BD上的两点,连结A、E、F、C四点,请问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可以证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问题都属于开放性试题,都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能够死板地解答固定模式的试题,我们要培养学生开放的意识,使学生在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里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6

通过企业调研,分析核心课程是否对应职业岗位能力;项目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而精品课的建设一定是基于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探讨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相关内容,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解决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进而合理地进行精品课群的建设。

1.1 对城镇规划企业的调研 通过先后走访多家城市规划设计院与企业,与行业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与座谈,并向其发放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0.0%,其中有效问卷合格率为86.7%。在问卷的内容安排上,涉及对调研企业基本信息、城市规划行业调查、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核心课程定位与建设、课程改革等问题,题型全部为客观题与主观题。通过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对城镇规划专业设计类核心课程的定位与建设、课程改革进行研究,从而确定精品课建设方向。调研基本内容如下。

1.1.1 确定城镇规划设计主要项目类型 通过行业调研,我们从辽宁省内各规划、设计单位了解到,城镇规划常见设计项目包括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商业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场地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类型。设计类型主要集中在城镇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与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方面。另外,场地设计与景观园林设计等方面也比较常见。

1.1.2 确定城镇规划专业设计类核心课程 通过企业调研,设计类型主要集中在城镇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与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方面,从而确定城镇规划设计类核心课程为《城镇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与《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1.1.3 企业对核心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的定位应是知识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一线技术人才,要求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拓展知识与其他领域相关知识的配套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思维敏锐,上手快、发展潜力大。

1.2 对于设计类核心课程改革方面的建议 调研企业指出城镇规划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社会性、政策性强。应加大社会实践课程内容部分,包括到外地进行实际规划实践,到校外居住区进行居民调查,实践与参观阶段能开阔眼界,增加社会阅历,毕业后工作能较快上手。企业在课程改革方面有以下几条建议:第一,建议让学生来更多地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管理结构、明确岗位职责;让学生初步了解项目工作流程。第二,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企业的实际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 关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建议 建议多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及提高其综合素责、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一岗多能、一专多能。

1.2.2 提出课程考核标准的要求 建议课程考核一定要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设定评价标准,不但要注重设计成果功能的合理性,还要注重其效果表达是否能让甲方认可,这其中包括方案的介绍与沟通等,以上内容都应进入考核标准。

1.2.3 应编写出适应于高职教育的项目化实用教材 建议教师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实际案例,将实际设计方案运用到教学中,把知识重组,编写出适应于项目化教学的校本教材。

2 基于企业调研精品课程开发研究

2.1 核心课程建设要与企业需求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接收者、受益者都是企业,因此需要实施产教结合,将职业教育办成符合企业需要,赢得企业认可的教育,课程开发与项目化教学改革作为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在企业,即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和需求改变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核心课程的建设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2 基于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有机重组 课程对接企业需求,要求课程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工作实际,总结归纳出职业活动的具体流程,这就需要把理论知识按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即根据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有机重组。

2.3 提出课程考核标准的要求 建议课程考核一定要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设定评价标准,不但要注重设计成果功能的合理性,还要注重其效果表达是否能让甲方认可,这其中包括方案的介绍与沟通等,以上内容都应进入考核标准。

2.4 应编写出适应于高职教育的项目化实用教材 建议教师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实际案例,将实际设计方案运用到教学中,把知识重组,编写出适应于项目化教学的校本教材。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而精品课的建设一定是基于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其目标是解决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课程应对接企业需求,要求课程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工作实际,总结归纳出职业活动的具体流程,把理论知识按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即根据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有机重组。另外,精品课程应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设计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小丽,于国英,魏志强.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05).

[2]张小丽,宋明伟,韩伟,王建军.高职精品课建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3(16).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7

学生 高中历史 作业 创新设计

作业在教师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对学生上课学习知识的巩固与吸收,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业是教师对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总结与升华,是对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可以有效地了解课堂教学的效率,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作业应采取多样性的方式进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高中历史作业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高中历史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中机械重复性知识多,实践应用类少。

高中历史作业中,对知识机械性记忆的内容占据了大部分,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查的比例较少,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

(2)作业内容抄袭现成的教辅书,缺乏针对性。

目前,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是简单地将现有的教辅书中的题目进行整合,不针对本班级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多样性的布置,导致学生对历史作业产生厌烦情绪,不想做历史作业。

(3)作业缺乏批改、讲解的过程,师生间缺少作业交流。

历史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对学生的作业不进行批改,也不进行讲解,学生在做完作业后,对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一题目,以及做这一题目有什么用产生疑惑,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做历史题目的欲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在学生上交了作业之后,及时就作业中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答疑,解答学生的疑惑,提高他们对历史作业的兴趣。

二、高中历史作业设计实例分析

1960年,德国教育学家对高中生的作业进行分析研究,将作业的作用依次分为以下六个方面:(1)巩固基础知识与技巧;(2)扩大知识面;(3)将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4)运用掌握的知识到特定的事例中;(5)运用掌握的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6)延伸到新的课题中。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只发挥了作业的第一个作用,而达到第四个作用已是少数。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本人将作业运用到第四个作用的实例。模拟情境,表演性作业:浪漫的旅行———文艺复兴之旅。作业介绍:你作为一名旅行社的工作人员,现在接到一个旅行任务———某一个由学生和一些爱好艺术的人组成的旅行团,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和思想家充满了崇拜之情,想要对他们的家乡以及工作的地方进行参观。现在,旅行社派你接待这个旅行团,根据团员的要求,设计出令其满意的旅行路线。同时,团员附上了其感兴趣的欧洲名人名单: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伽利略。作业评判标准:将作业分成A、B、C、D四个等级,每一个等级的评判标准如下:A等级:(1)能够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旅游规划线路图,并对每一个参观景点进行详细的标注,景点标注要科学、符合逻辑,每一个团员可以明确地了解参观路线。(2)在每一个景点旁进行详细的解说,对每一个景点参观的理由以及其具有的典故、历史意义进行详细的阐述。(3)能够详细的口头对旅行线路进行解说,准确回答团员的提问。B等级:(1)能够制定出一个较为详细的旅游规划线路图,对其中大多数景点进行标注,景点标注较为科学,有逻辑,团员能大致了解参观的线路。(2)对参观景点进行较为详细的文字解说,但只对参观的原因进行解释,对其中的历史意义的解说相对缺乏。(3)能够流程连贯地对旅行线路进行口头讲解,较为准确地回答团员的大多数提问。C等级:(1)具有旅行规划线路图,但线路规划缺乏合理性,景点标注混乱,部分团员不能够理解线路。(2)对旅游线路规划有总体的说明,对参观的缘由进行阐述,缺少历史意义的表达,缺乏各个景点的详细解说。(3)能够对旅游线路图中的景点进行简单的口头解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弱,不能清晰地回答团员的问题。D等级:(1)具有旅行规划线路图,但图中参观景点标注不清楚、混乱、不科学。(2)行程规划只有框架,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3)口头讲解不清楚,态度不认真。此次作业是以情境表演的形式展开,注重学生口语的表达,同时也兼顾到作业实体作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全面,因其新颖、有趣的形式受到学生积极的响应。在此次作业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历史知识可以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认为历史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同时也充分给予了学生发挥个性的机会,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特点自由设计,发挥创造力。我从此次作业中也了解到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发掘了学生的潜力。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倡导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满足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作业方式,让学生爱上作业,不再对作业产生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马乃军 单位:江苏省淮安中学

参考文献: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8

学生们在开始接触时只学会了直角三角形中的各类推导,但是到了非直角三角形中却对推导过程较为模糊,最后计算时只记结论性的知识,而不注重过程.长期下来,学生们的理解能力都会变弱,总结性的知识点也会模糊,从而在做题时就容易忘记,所以,要想学会各个知识点必须要清楚它的所有推导过程,不仅仅是结论,这样的话,学生们对于基本知识点才能够详细的理解,在记忆时也可以通过详细的例题自主的记忆住基础概念的核心,从而在做题时可以有效地应用,不再出现基础概念易混淆的问题,也使得自己的推理程度提高.

2.只了解三角函数的原形,不能够对其变形进行准确地记忆与推导

在三角函数不仅仅有函数的原形公式,还有以三角函数为基础进而推导的诱导公式,而基本公式则包括和差角公式、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倍角公式以及辅助角公式等等,往往学生们学习时遇到这些公式便会产生抵触与厌学的心理,感觉学习内容太过复杂,背诵的知识也过多,使得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便降低,最终学生们仅仅能够记忆原形公式而忽略了推导公式,但是在考试时往往考查的重点是推导之后的公式,而很少仅仅考查原形,所以学生们的成绩便因此而降低,也就导致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学习效率下降.

3.教师不能够及时地处理所有学生的问题,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打消

教师在对学生们的困难进行处理时,往往由于时间的局限性而不能使得每个学生的问题都及时的解决,教师可能会根据平常考试考查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重点强调,但是忽略了学生们对于重点难点之前的基础内容还没有及时的吸收,导致学生们在听课时出现听不懂、不理解的现象,所以使得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影响了整个数学的成绩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学习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三角函数的有效教学方案

[JP3]1.使得学生们可以对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的理解

对于数学中的函数而言,三角函数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它反映出的本质便是对比值的映射,我们在学习初期便是以直角三角形作为基础学习点,然后再引出其他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值等于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余弦值等于临边与斜边的比值,在其他三角函数中则是根据其他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对三角形进行画线,找出其中的直角三角形,再将各个三角形之间的各个角的正弦值与余弦值进行综合,将需要推导的角之间的关系通过直角三角形进行关联,最终有效地进行整理,然后得到正确的答案,这就是基本的推理过程,在此过程中,任意一个三角函数的定义域都是实数集[WTHZ]R[WTBX].这是最简单的推理程序,做到这些便能够对三角函数的基本过程掌握,从而提高推理能力.

2.把三角函数与函数融为一体,结合教学

三角函数是函数的一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将三角函数融入到函数的教学中.对于数学来说,所有的知识是一个整体,而整体中又分为小整体与局部知识,数学是一个大整体,函数便是一个小整体的名称,三角函数则是小整体中的一个成分,将小的成分划入到大的整体中共同学习,将会使得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学习效果都能够加强,而且知识点的记忆也不容易混淆,在使用时也不会出现忘记的差错,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教学时使得学生们的抽象思考能力得到强化,综合训练能力得到提高

在学习数学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清晰地在书中查找到,也并不是书中所有的例题就是完整的,应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这样才能够使得数学知识点在各种题型中的应用方法得到很好地记忆,一般学生们做题时都不是直接的应用各个知识点,而是通过题中所给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抽象思维概括,最终新题型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得学生们的活跃能力提高,随着学生们接触的知识的增多以及练习的内容的增多,逐渐地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便得到了提升.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9

1.课程培养的专业能力目标

(1)依据冲压件图样或样件分析冲压工艺性;

(2)制定冲压工艺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

(3)确定冲压模具结构(模具设计);

(4)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具备机床操作能力;

(5)编制模具装配工艺,具备模具装配技能。

2.课程培养的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2)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

(3)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4)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

(5)会运用《冲压手册》《模具制造》等资料,以及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课程培养的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具备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技术创新的能力;

(2)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3)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

(4)工作中的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能力;

(5)评估工作结果(自我、他人)的能力。

通过冷冲压成形模具这门课程的学习,模具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可以胜任如下岗位:模具冲压工艺岗、模具加工工艺编制工艺岗、模具加工岗、冲压生产现场服务岗、模具装配调试岗、模具生产管理、调度等岗位。

二、《冷冲压成形模具》课程项目教学设计

在大量调研和访问专家的基础上,以文具夹冲压件的生产过程为例,对应工作岗位,形成基于模具生产过程的7个环节,如图1。由此,本课程也相应形成了7个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依据冲压件图样或样件分析冲压件工艺性。根据标题栏、冲压件图样结构、尺寸标注及精度、技术要求等方面提供的信息,分析该冲压件的冲压工艺性,并作详细纪录。

学习情境2:制定冲压工艺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在分析冲压件冲压工艺性的基础上,制定出多种冲压工艺方案,在保证冲压件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生产条件,选择最佳冲压工艺方案,编制出具体的冲压工艺,并做出详细的模具价格报价,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并作为存档记录。

学习情境3:模具设计。依据选定的冲压方案,先分组然后进行分工,进行各步模具结构设计;完成模具总装图后,要有明细表,将模具标准件和非标准件分开标出;接下来绘制非标准模具零件,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具设计图样;图样完成后,进行评审,校对、审核、工艺、批准等过程要做出具体记录。

学习情境4: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并进行模具零件加工。模具图样后面的生产阶段,要对模具总装图、模具零件图分别进行分析,针对每个模具零件图样均应编制出详细的模具机加工工艺卡,涉及到数控加工的,还应编制出详细的数控加工工艺卡。如果设计图样不符合加工工艺,要和设计者协商;如果需要更改结构,则需要设计者写出书面更改通知单,每个过程都要详细记录、签字。

学习情境5:模具装配。模具装配阶段,首先要依据图样对所有加工好的非标准模具零件进行检测,检查是否合格,模具标准件由市场直接采购。根据模具的具体结构制定出详细的模具装配工艺,然后按照装配工艺完成整个模具装配过程。

学习情境6:模具调试。根据模具设计技术要求,将装配好的模具安装在相应吨位的压力级上进行试模,冲压件如果出现缺陷,找出解决措施。

学习情境7:生产合格冲压件。这个阶段为利用合格模具进行冲压件生产,要熟练掌握压力机的操作,还要求会解决冲压生产中常见的缺陷以及解决措施。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使用以及出现的问题作记录。

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存档,自觉遵守安全作业及5S的工作要求。

三、课程实施设计

第一,建立学习小组。

第二,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根据课业要求和调研题,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调研计划、讨论内容,让每个小组成员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小组根据布置的课业任务,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进行实施。

第三,课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演讲式教学、专业对话式教学、问题解决法、实践性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

第四,理论学习和模具制作技能相结合。

四、课程评价设计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可能多地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的评价、企业评价也不可少。

2.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考评

重点考核实践技能。

3.过程性考核与课业评价相结合

过程考核:在课堂教学中从十二个方面评价平时成绩:求知――提问、思考――回答问题;表达――讨论;想象――创意;独立――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搜索――获得信息的能力;应用――知识应用;总结――归纳总结;竞争――各层面的小组竞争;合作――小组合作、效率――完成任务的速度;实践――动手能力。

4.对执行职业规范的情况做详细记录、考核

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培养合格的职业人。

五、课程资源设计

1.建成现代模具技术实训基地

拥有批量的模具加工数控设备、普通机加工设备以及国际一流的数控加工品牌设备,形成了产、学、研“教学工厂”模式。

2.企业专家指导

有一批固定的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形成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3.双师型教师

拥有一批既有丰富企业经验、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模具专业双师型教师,既有北京市级骨干教师,又有部级优秀教师。

4.教材开发

以企业模具生产的行动为导向,编写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教材。

5.教学课件设计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10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是学生在解题中比就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经研究发现,学生在完成一道数学习题时,审题时间应该占据解题时间的五分之一以上,但是目前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时普遍存在着浮躁的心理,审题时间占据整个解题时间极少的份额,这是一种十分不正常的现象,在这极少的审题时间里,学生必然不能找出问题的隐含条件,这样对学生在解题中的思维扩展就十分不利.因此在审题时,教师必须要适当调整学生的审题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以下几方面的事情:第一,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题目的问题,只有明白题目问的是什么,学生才能够在解题时追寻问题的本源.第二,教师要让学生在审题时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并且在题目的旁边标记.

例如: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5b-2)x2-5x+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试确定b的取值范围.在解答这道题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仔细地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已知的条件并且标注出其中隐含的条件.这道题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因此5b-2≠0,这是在解题之前需要学生格外注意的,如果学生在解题之前不能发现这一隐含条件,必然会造成解题错误.

2.授课中主次分明,突出教学的重点

在现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能够做到主次分明,突出教学重点.下面对教师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教师应该把教学中重要的内容详细讲解,对于授课中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应该用几句话概括.这其实是教学中十分难以掌控的一个环节,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机应变,分析学生们的特点及时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第二,教师应该钻研教材,善于总结书本上的习题,根据习题内容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主次点.课本上的习题是报其有代表性的,它是众多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名师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所总结出来的,能够很好地反映教学中的主次内容,因此在课下教师应该仔细研究这些专家学者研究出的数学习题,在课堂上把这些内容很好地灌输给同学们.

3.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

在高中数学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解题思路解题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具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可以很好地发散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得学生又好又快地解决数学习题.教师在培养学生产生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基础知识至关重要,但却是学生和教师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基础知识是学生产生正确解题思路的必要条件,教师应该在讲课时把当堂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详细讲解给学生,并且还要把这些基础知识在解题中如何运用在授课的同时给同学们做出系统的分析.第二,数学是一门要求学生理性思维较高的一门学科,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们产生正确的解题思路,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但是理性思维又是极其不好把控的,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把控学生们的思维,改变学生们传统落后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适合新课标要求的解题思维.

4.让学生正视解题中的错误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11

2.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如老师讲化学反应方程式,听老师分析反应过程,不能只记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细心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老师讲计算,要听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学会规范解题步骤,一时未听懂的暂时放下接着听,等下课后,再找老师解决遗留问题。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课堂记笔记很重要。书上有的简单记,书上没有的详细记。重点、难点、详细记。兼顾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只听不记笔记,也不能只记笔记而忽略听讲,顾此失彼。

3.及时复习,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4.规范解题,保证作业质量。在写作业时,首先要先看书,整理好笔记,然后再写作业。作业要认真规范,按要求格式去做,不要马虎大意。做完后还要仔细检查有无错误,自觉严格要求,最后总结一下所答题目类型,在解题中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5.备好“错题本”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6.坚持归纳总结,形成习惯。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定期自我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通过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总结的形式有章节知识总结、专题总结等。总结内容有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总结,易错点总结等。总结的方法是知识点网络化、解题方法技巧化、易错点明了化。化学计算总结可以以解题方法为线索归纳解题技巧,常用方法有关系式法、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等。这样坚持总结,形成习惯,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

7.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多种能力。化学实验分为四类: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课、实验习题。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的操作,后三类是学生动手进行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具体地认识物质的外表特征,物质变化条件,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顺利地形成概念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并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学生动手实验是学生独立的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对所得物质及其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无论哪一种实验,都要重视,在实验中多看、多动手、多思、多想、多问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知所以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8.建立题库,进行学习反思。把老师发的练习题,考试题都放在自备的习题袋中,以便查找方便,同时对做错的习题用红笔改正过来,对每一个错,要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记住,还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不会应用,还是马虎,不能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对错误原因也用红笔写在错题旁边以示警告。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你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如果知识点不准,则要强化记忆,如是马虎,以后要细心,如果不会应用,应多做些题,对做错的题,隔一段时间拿出来重做,经过这样一改一做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少出甚至不出此类错误。

9.学会巧记、事半功倍。化学要记的东西很多很杂.单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即使暂时记住了,时间长了也会记忆模糊,因此巧妙地记忆显得非常重要,常用的记忆方法有:理解记忆、归纳记忆、口诀记忆,比较记忆等。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12

高考复习的筹备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材料、习题的选择到时间的安排,以及课程结构的设计,都需要深思熟虑,细细斟酌。

一、第一轮复习

从第一轮复习谈起。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是高考复习的基础所在。可以说一轮复习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对一轮复习要格外地静心设计,马虎不得。

第一轮复习的时间为前一年的8月下旬到次年的1月末,共5个多月,合22周。在这一轮中所选的资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知识体系上看,知识点的总结要细致全面,没有任何的遗漏,同时突出主干知识。其次,从习题的难易度上看,要求越基础越好,不能选难度过大的。难度大了,学生做不动,老师讲不动,既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收效甚微,得不偿失。因此,第一轮资料的难度最好定位在高考题中等偏下的难度上为宜。从版面设计结构上看,要有详细的知识点梳理,有分类的典型例题,有随堂训练题,有课时作业的活页题,有单元检测卷。从题量上看,每一讲内容结束后,以两课时能讲完的题量为宜。题量太大,效果反而不好。从习题的质量来看,通常选本地区出版社的资料,尤其是一些名师编辑的资料。往往他们对本地区的高考命题方向和考题的难易度把握得要准一些,使我们能获得更高的复习效率。如果没有本地区出版的资料,那我们可以选适合本地区高考模式的或与本地区使用同一套考题的外省市出版的一些复习资料。同时要注意尽量选择一些有名的大品牌的资料。因为,一些品牌很响的资料,它们的背后都有一批专业的研发和设计团队,甚至有一些设计团队与一些一线教学单位有业务上的合作关系,这样对一线教学情况掌握得比较清楚,由这样的团队出版的资料对高考方向的掌控会更准一些,从而避免走过多的弯路,确保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一轮复习中的课程设计,首先,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应详细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这就要求事先把所要完成的所有内容了然于心,严格计划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做到重点突出,复习节奏适中。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每一周的集体备课时,由主讲人提出下一周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由本组成员进行讨论研究,最终确定下来。基本应包括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分析归纳,课堂练习这么几大部分。第三,教学手段的设计。一轮复习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分析归纳两个环节中采用电脑幻灯片投影的方式。边播放边讲解,课堂练习则以题签的方式发给学生。第四,课后练习的设计。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对课后作业设计采用4道选择题、2道计算题的搭配模式。难度控制在中等,让多数学生能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这样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总之,在一轮复习中,不要太快,节奏要适中,不要太难,习题要基础。

二、第二轮复习

接下来谈谈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采用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力争在重点和难点及知识缺陷上有所突破,让学生能力有所提升。

二轮复习时间为当年的2月初到4月末,共3个月,计12周时间。二轮资料的选择,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建议自己编资料。如果没有条件,应选用以专题形式划分的资料。资料中专题要全,题量不易过大。资料结构应包括本专题的一些高频考点,典型例题分析,课堂训练,课后作业。同时还应再选一套学科内的综合卷,以备在二轮复习中每周考一套,以训练学生综合答题的能力,巩固一轮复习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教材包含的专题和方法如下:力与运动、功与能量、电路与电磁感应、电场与磁场、选修模块、合成与正交分解法、图像法、整体与隔离法、求极值的函数法、分析临界问题的极限法、类比等效法、求力运动和场等问题的对称法、动态变化问题的程序法、合理近似与估算法、假设法、特殊值法。

二轮复习的课程设计。首先,在知识内容上,要力求专题性明确,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力、热、光、电这种知识结构的划分。往往在一个专题里既有力又有电。因此,复习时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力。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要想精讲多练,课前备课是关键,尤其是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采用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的方法比较好,即平均每个人负责几个专题,将有关的内容,好的习题,以及课件打包整理好,汇总后放到网上组内成员共享,这样既能提高备课效率,又能提高上课质量。

实验专题复习。高考中实验题往往是拉分数的题,因此,考前复习中有必要拿出一段时间,对实验进行专项集中系统的复习。

实验专项复习时间为5月初的第一周。首先,要把握高考实验的命题趋势。新课标卷基本是一个力一个电的搭配模式。根据近几年高考来看,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画电路图或连实物图仍是考查的热点。其次,复习要突出实验问题的两个中心:在力学试验中以打点计时器为中心,在电学实验中以测电阻为中心。最后,掌握实验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常用方法有:等效替代法,测量微小量可用累积法,存在多个变量时可用控制变量法,一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时可用转换法、留迹法,另外还有平衡法、补偿法、共轭法等。

8+2限时训练。根据高考批卷统计情况来看,学生在选择和实验题上失分还是很多的,而这部分恰好又是学生应该主要得分的考题部分。因此,我们在实验专项复习之后到第三轮综合复习之前增加了一周时间的8+2限时训练内容。也就是8道选择题加2道实验题的搭配模式,限时30分钟完成。通过这种限时的集中训练,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答选择题和实验题的能力,提高选择题和实验题的得分率。

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篇13

为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逃生能力,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从而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幼儿园必须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识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安全防患的思想意识,并对安全工作进行细化,列出详细的要求,具体落实到班级及个人身上,并与班级、教师、后勤人员分别签定“安全协议书。”

二、仔细研究 制定安全疏散方案

制定详细的安全疏散方案是保证幼儿在遇到突发性灾害情况时能迅速逃离危险地带的保证。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必须认真讨论研究,制定详细、周密的安全疏散方案,包括幼儿具体的疏散路线,全体教师、后勤人员的职责和疏散时该负责的地点位置,特别是几处较危险的地段如楼梯、门口等均要安排相应的人员负责,宣布疏散时的注意事项,并把每班幼儿具体的疏散路线绘制成平面图张贴在班级醒目的位置,保证人人心中有数,各个环节都有人专门负责。

由于幼儿年龄小,演习前还要先做好幼儿的思想工作,告诉幼儿为什么要进行安全疏散演习,组织幼儿讨论演习时要注意的事项,防止幼儿在演习时产生恐慌。

要使广大教职员工知道了在发生紧急意外情况时自己的任务、职责,懂得了怎样有效地去保护幼儿、疏散幼儿、控制幼儿:使幼儿知道了发生紧急意外情况时如何疏散逃生、有效地保护自己,从而达到了遇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的目的。

三、定期演练 灵活逃离危险地带

幼儿园每学期应进行1-2次的防火、防震安全疏散演习。

演习过程可以结合变换危险地带进行疏散演习,如结合道具改变“火源”地点,指导教师带领幼儿灵活、就近快速地逃离危险地带,培养教师和幼儿秩序井然,一切行动听指挥地完成每次的疏散演习。

演习时还可以结合学习互救,见到有“受伤”、“摔倒”的幼儿就赶快抬到安全地点配合保健医生进行及时救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