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实用13篇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1

以提升研究生整体生源质量,全面完成20**年校研究生招生计划为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不断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的各种宣传平台,构建学校、二级学院和导师等多层面的研究生招生宣传体系。改进招生宣传方法,创新招生宣传模式,切实提高研究生招生宣传效果。

二、招生工作主体职责及分工

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研究生报考招生宣传,动员我校和其它高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报考我校;第二阶段是研究生复试调剂阶段,主要是动员考分满足国家线要求但不满足一志愿高校的考生调剂到我校。如果经第一阶段动员,报考并达到我校招生线的考生有足够数量,就不必开展第二阶段动员。

(一)校级招生宣传工作方案

成立以分管研究生工作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二级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院长、研究生处负责人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生招生宣传的统筹和组织工作。

(二)研究生处与相关处室

研究生处是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机构,相关处室根据工作职责,承担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相应职责。

研究生处负责学校研究生招生宣传的组织、校际宣传工作的协调、相关政策的制定、研究生招生宣传资料的准备,负责编制招生计划、招生指标分流、实际宣传效果的评价等工作。行政办公室负责文件,现代教育中心负责网络和网站维护,宣传部负责宣传材料审核。

(三)二级学院

我校涉及到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二级学院有安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等六个二级学院。(以下统称“各相关二级学院”)

各相关二级学院及研究生导师是招生工作的主体,负责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宣传的组织和落实,包括宣传计划的制定、宣传人员的选派、具体宣传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宣传工作的建议与总结等工作。

三、招生工作实施

(一)第一阶段招生宣传工作

以各相关二级学院为单位,建立由学院领导、导师和管理人员组成的研究生招生宣传队伍。导师宣传队伍应选择熟悉全院工作,学术水平较高,有热情,有责任心,有精力的导师担任。管理人员宣传队伍由各相关二级学院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本学院导师的研究生招生报名宣传工作,按照学校下发的名额,动员本二级学院学生报考。

(二)校外考生招生宣传工作

研究生处负责联系相关高校并组织相关二级学院分管领导和导师代表现场走访相关高校,召开招生宣讲会、发放招生宣传材料,动员外校考生报考我校。倡导我校领导、全体教职工,特别是部门和二级单位的负责人、导师指导小组要主动与知名校友、可合作的高校相应院(系)的负责人、合作导师、毕业班辅导员和教学秘书等确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宣传协作队伍,以利于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四、积极利用各种媒体,扩大招生宣传工作范围和效果

研究生处加快设计和制定招生宣传资料清单和模板,组织制作风格统一规范、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图文并茂的招生宣传材料。校行政办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审核把关,确保纸质及电子信息材料准确无误。

(一)网上宣传活动

1、委托中国教育在线建立我校手机APP网络招生宣传系统,使我校招生宣传工作由网站转移到手机移动端,方便考生及时获取我校相关招生信息。对外的校级网上宣传活动主要由研究生处负责组织,二级学院(部)的网上宣传和通知由各相关二级学院负责组织。此项工作9月18日前完成。

2、与中国考研招生网合作,在该网站和华北科技学院网站适时推出“华北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专题”,全面介绍我校的各相关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导师科研、研究生就业等情况。积极参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等网络媒体组织的在线访谈和在线咨询活动。不断改进我校研究生处和各相关二级学院网站,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我校研究生导师主页,加强其对外宣传的功能。此项工作9月21日前完成。

(二)校内宣传活动

为努力挖掘本校优质生源,各相关二级学院在本通知下发后立即组织召开应届学生考研动员会,邀请有关硕士生导师参加,动员本校学生报考研究生,了解本学院考研学生的有关情况,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动员会内容包括:学校招生政策介绍,学科优势与研究方向介绍,指导小组组成及各个导师业绩及特色、毕业研究生介绍,本校学生考研经验等。重点对指导小组成员的学术水平、在相关领域同行所处地位成就和指导方式、所指导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毕业生的择业优势等予以客观展示。此项工作9月22日前完成。要求在学生报考前各个单位领导组织考生集中动员一次,有校领导、单位领导或学科带头人、导师指导组组长宣讲;此外,按照专业方向,由学科带头人及指导小组成员针对考生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的诸如专题宣讲、考生到实验室、课题组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导师们的研究环境、研究成果等,吸引更多的本专业学生报考本校研究生。

(三)校外宣传活动

为吸引优秀外校学生报考我校,必须加大力度赴外校进行招生宣传,并将现场咨询与优秀生源提前选拔结合起来。由校领导或学位委员会委员带队,研究生处根据历年外校考生分布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赴相关高校进行动员,由各相关二级学院根据业务情况赴相关高校进行动员。

五、招生工作相关说明

1、学校根据各相关二级学院导师人数、招生计划和历年一志愿上线人数与报考总人数比作为参考,进行各二级学院考生报考名额任务分配(见附表1)。

2、学校根据各相关二级学院负责动员考生人数,按照一定比例从研究生招生宣传费用中划拨部分经费给二级学院作为招生专用费用。费用包含招生差旅费、差旅补助、招待费、宣传材料印刷费和邮电费等,费用支出按照学校财务相关规定执行。

3、研究生处或各相关二级学院组织本校教师去外校进行招生宣传时,宣传队伍中成员必须以学校导师组长为主,其他导师成员不得多于1人。

招生宣传工作方案二:为做好学院今年招生宣传工作,全面提高考生录取率和报到率,促进学院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沈阳职业技术学院20**年招生宣传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院党委提出的20**年“全面工作上台阶,日常工作上质量,重点工作有创新”为指导,借势借力,整合利用各方资源,为学院创建一流高职院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

省内各地区20**年录取率、报到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省外招生录取率达到60%,报到率达到75%。

三、工作原则

科学规范、简洁高效、细化管理、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奖惩分明。

四、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20**年招生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五、各系招生地区划分(见附件1)

六、招生宣传工作分工及时间安排(见附件2)

七、考核与奖惩

1、学院将对今年招生录取率、报到率增长幅度较大,贡献突出的系和个人给予奖励。

2、各系如未完成工作目标,招生期间发生费用,在各系二级管理经费中自行解决;同时与20xx年各系二级管理经费划拨和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数量挂钩。

八、实施招生宣传十举措

1、与外省招办建立联系。招就处牵头,通过辽宁省招办联系外省招办,为各系在外省开展招生宣传提供帮助。

2、明确优势,形成宣传提纲。总结编写学院十大优势,形成统一的宣传提纲。一是沈阳地区地域和经济发展优势;二是学院具有国家示范高职的品牌优势;三是学院交通、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方面优势;四是就业优势;五是师资优势;六是专业优势;七是实习实训优势;八是学生管理和各项活动方面优势;九是教学手段和方式方面优势;十是校企合作方面优势。

3、组建招生队伍,强化培训。组建相对稳定的招生宣传队伍,加强培训,明确任务,严格考核。

4、深入调研,有的放矢。各系要做好招生地区生源学校调查了解工作,明确与我院相匹配的目标生源学校,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效果。

5、拓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校园网、贴吧、门户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在校生、优秀毕业生、学生家长的资源,开展招生宣传,扩大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

6、简化招生简章。在招生简章内容设计上,要重点宣传办学特色和优势,做到内容简洁、重点突出、重量减轻。详细的其他内容可注明网址,登陆校园网即可点击查询。

7、建立就业基地,用就业拉动招生。在招生宣传时,也要在当地开展重点企业走访,介绍学校,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商谈就业合作,建立外省就业基地,用就业拉动招生。

8、加强招生人员之间信息交流。建立招生人员信息交流平台,通过QQ群和微信群等方式,加强招生人员之间信息交流与互动,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促进日常考核,实现信息公开。

9、经费包干使用。各系所负责辽宁省内各市和外省招生宣传期间经费采取包干形式,经费标准以20xx年招生宣传费用数额为准。各系使用经费时在严格执行学院财务制度的原则下,自行支配使用,招生结束后凭有效票据报销。

10、建立考核激励与长效机制。招生宣传工作要建立招生考核机制,细化管理、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典型引路、奖惩分明。同时,要建立招生工作长效机制。招生宣传要由阶段性工作变为日常工作,由部分部门部分人员参与变为全院教工共同参与。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把招生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中。

九、工作要求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各系要高度重视招生宣传工作,建立领导机构。各系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和参与招生宣传工作,做好统筹安排和沟通调度工作。要组建好招生队伍,加强培训,增强招生人员责任感和紧迫性,树立大局意识。在招生中继续发扬学院不怕困难、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永不放弃、不断追求的精神和斗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做好今年的招生宣传工作。

2、善用资源,集思广益。各系要充分发动群众,利用同学、亲属、朋友、校友、在校生甚至网友等各种资源,寻求更多的帮助。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简洁有效的招生方法。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2

2.招生宣传理念滞后

《麦可思研究》指出“在招生规模扩大、适龄人口下降、国内外高校竞争加剧重压下的中国高校,整体招生理念和技术水平还处在‘石器时代’。”参见张景岫《中国高校招生何时告别“石器时代”》,《麦可思研究》第110期。

[收稿日期]20121025

[项目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院级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宣传策略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2KB08)。

[作者简介]胡昌龙(1979-),男,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高校宣传与思政教育;周荣(1983-),女,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尤其在招生宣传理念上非常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招生宣传仍沿用于面向领导和专家的学校介绍,“专业化的表达”让学生和家长等受众难以弄懂;二是招生宣传内容和设计“创意不够”,特色、亮点或抓眼球的信息没有突显出来,呈现“千校一面”;三是招生宣传形式单一,注重传统的宣传画册、招生网站和专题片,原始的人际传播有所忽略,新兴的QQ群、微博、手机等媒介运用不够。

3.招生宣传研究不深

主要体现在对招生对象和宣传策略的研究上,不少院校对招生的整体研究欠缺,每年高考生的全国总体情况、各省、各市(县)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对招生计划投放地生源的具体情况缺少系统全面的数据调查、分析归纳和研究论证;关于招生宣传的主要对象——学生和家长,他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学校,最关注学校的什么信息,在院校的选择中各具多大的决定权等等信息掌握不准;“90后”学生的兴趣喜好、性格心理研究不透……以上问题直接影响到宣传效果,致使招生宣传工作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对象及其需求分析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招生战略。在实施招生宣传战略之前,必须就宣传对象及其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麦可思公司与新浪教育频道以2012届高考生和考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对他们搜集报考院校信息渠道与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 参见《麦可思研究》第110期《招生宣传“放矢”需“有的”》。。主要结论:(1)考生和家长搜集高考信息的首要网络渠道为“大学招生网站”。其中,考生家长搜集高考信息的网络渠道中,“大学招生网站”所占比例为58%;(2)非网络渠道中,考生更看重“高中发放的招生宣传材料”,家长更愿意“向有经验的亲友咨询”,其中看重“高中发放的招生宣传材料”的考生所占比例为62%;(3)“毕业前景”是考生最关心的信息,成绩排名靠前的考生更关注学校的“社会声誉”,成绩排名靠后的考生更关注“学费及生活开销”和“基础设施”;(4)家长是信息搜集的“主力军”,成绩排名靠后的考生的家长主导作用较小,成绩排名靠前、居中、靠后的考生家庭搜集高考信息以“家长为主”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依次为62%、55%、48%)。图表如下:胡昌龙,周荣: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策略探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25卷第6期

数据来源:新浪-麦可思——高考生月度跟踪调查(2012.3.9~2012.4.1数据)。

麦可思公司与新浪教育频道调查分析的做法值得借鉴,调查结论可供参考。结合高职院校生源情况,由此可见,报考高职的学生在高考信息搜集中个人的主导作用较大,考生关注度依次为:毕业前景、社会声誉、学费及生活开销、基础设施、教学信息。当然也不可忽视家长及高中老师在考生报考选择上的作用。

从当前各院校录取区域来看,绝大多数院校都是面向全国多省市招生,但生源的主体仍然是本省本地区,很有必要就录取区域内的考生情况及其需求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分析,从而为采取更科学的宣传策略提供依据。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高考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出生的,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他们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多的差异。仅就信息的接收来看,他们喜欢“快餐式文化”、喜欢“有图有真相”、喜欢“指尖上的阅读”等等。

研究透生源区域、生源状况,生源特点,宣传设计时应从他们的需求出发、从他们视角着眼,组织内容“心中有读者”,这样才能提高招生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策略

1.创新体制,形成招生宣传工作的合力

高职院校的领导层要清醒地认识到招生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齐抓共管、全体总动员。组建书记、院长亲自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招生委员会并切实发挥作用。

要高度重视招生宣传工作,在招生委员会统一领导下,主管领导牵头,宣传部门与招生部门通力协作,学院整体宣传与招生宣传紧密结合,形成持续不断的宣传态势,针对招生特定的受众对象、特定的时段,周密制定招生宣传方案、精心策划招生宣传内容,打造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宣传品牌。

要通过相应的奖惩制度,调动各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招生工作的积极性,各部门尤其是各教学单位要承担一定的招生任务,院领导、中层干部要亲自指导招生工作、参与招生宣传。要组建专兼结合的招生宣传咨询工作团队,经过统一培训后,深入到生源地宣讲、咨询、指导。从而,形成招生宣传工作的强大合力。

2.创意内容,制作新颖别致的宣传媒介

招生宣传策划至关重要,在弄清楚招生宣传到底为谁服务的基础上,从以考生为诉求和服务的对象出发,精心构思语言文字、信息选择和内容呈现。要通过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文字向考生及家长描述学校;要选择考生及家长最关心的信息,如就业前景、学校环境等;要通过图文并茂、富于特色的内容呈现吸引眼球。

招生网站切忌淘宝网式的“文字地摊”,要简洁活泼、富有新意。栏目设置要少而精,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色调尽量采用“校色”;内容介绍要努力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融会贯通的数据等巧妙处理,展示学校成就及其实力;要善于用具有代表性的精美图片,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意图;要通过在校优秀学生、优秀教师、新近优秀毕业生等个体的展现帮助考生了解学校教育的特点。

招生宣传画册要讲究艺术性,注重特色展示,切忌面面俱到的“大杂烩”,学校招生宣传上的“特色”提炼既可以基于目前形势,也可以展望未来,既可以全面描述、整体战略式的,也可以是另辟蹊径、专攻一点参见张景岫《打造让人过目不忘的学校“标签”》,《麦可思研究》第110期。。要善于创意,打造让人过目不忘的学校“标签”或广告语,如长江大学,“长大后上长大”。宣传画册要融入学校的CIS,组织内容要“心中有读者”,无论是哪种表现形式,都要注重内容的取舍,将最能引起考生及家长兴趣的信息放大,常规的信息精减。

招生宣传片要追求高品质,创作构思、内容组织、画面摄制,都要力求完美,用镜头浓缩大学精华,切忌粗糙低端。要以学生视角讲述大学生活,要巧妙地进行教学场景、生活场景等实景展现,要将学校精神贯穿始终。

3.丰富形式,用好用活各类媒体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介各有优势,这些媒体都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主阵地,在日常的宣传中一定要重视利用好,通过这些媒体持续不断地向社会反映活动动态、工作成就、校园生活,在招生期间可以策划针对性强的主题进行集中式的宣传“轰炸”。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兴的QQ群、微博、手机报、电子书等媒体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为适应这种潮流,就必须及时跟进,开通官方微博,QQ群等,迅速快捷地传播学校的各类信息。另外,还需特别关注的是百度贴吧、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以及各大著名论坛,及时更新学校信息,消除负面信息,引导正面舆论。

4.培育学生,展示人才培养的优秀成果

学校需要打造品牌活动、品牌专业,从而提升学校内涵,但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优秀学生,学生是学校最好的名片,其中包括毕业生。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就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宣传,每年努力选树一批学生典型,通过深入的采访挖掘,运用媒体广泛宣传,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在招生宣传中加以运用,必定会对高中考生产生更大的导向和吸引作用。此外,加大“学生招生宣传员”的选拔培训力度,安排品学兼优、热爱学校的在校生回本地和母校进行招生宣传,效果会事半功倍。

招生与就业紧密相连,只有就业畅,招生才会旺。学校不仅要千方百计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而且要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研与服务工作,建立动态的毕业生就业档案,分析研究毕业生就业区域、行业领域、岗位能力、工作表现以及薪资等情况,对就业质量高、工作表现好的毕业生进行追踪采访,并结集出版《优秀毕业生风采录》,相信这样的实例比用什么语言去做招生宣传都更具效果。如果能将校友会工作做好,发挥校友的积极作用,更能为招生宣传工作助力。

5.加强联系,构建互动互信人际传播网络

人际传播作为最原始、历史最悠久的传播类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传播方式,具体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它是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关系的确立、社会秩序的维护也都有赖于此[1]。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人际传播显得非常重要。

学校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一员,必须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开展广泛联系。在招生形势严峻的当下,学校要积极与各级政府联动,通过建立政校合作机制,赢得政府所在地的生源支持以及人才共建方面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吸引更多学生报考。尤其要加强与生源学校的联系和沟通,运用老师们的人脉关系争取生源学校的支持,提前介入招生宣传,邀请高中师生来学校实地参观考察,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生源学校进行宣讲和辅导,组织举办成果展,咨询会,发放各类宣传材料,重点做好考生志愿填报期间的宣传咨询工作,通过播放视频、展示案例、组织考生登记报名、留考生及家长联系方式、找招生助手等各种方式,增强现场宣传效果。

四、结语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3

1.做好招生计划的编报工作

高校的招生计划即某一高校的年度招生总量,简称“招生计划”或 “招生规模”。

1.1跨省招生计划的编制

首先要了解该省的招生政策与办法,认真研读该省当年的招生文件。主要关注三点:第一是高职录取的批次问题。一般来说,高职高专的招生批次在民办本科之后,有些省份还将其细分成第一、第二两个批次。第二是录取方式问题。在正常志愿录取结束后,不少省份采取了征集志愿的方式,这有利于完成招生计划。有的省份则征集志愿的环节,采取仅对本省院校实行补录的政策,这就不利于完成计划。第三是外省专业设置问题。一个学校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专业,不可能所有专业都到外省招生。

1.2高中毕业生与初中毕业生(三二连读和五年制)及中职毕业生(对口高职)招生计划的编制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高中毕业生与初中毕业生(三二连读和五年制)及中职毕业生(对口高职)。要认真研究哪些专业面向普高生,哪些专业面向初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要具体到某一个专业,还要研究普高生、初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的招生数量问题。简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所有专业都可以招高中毕业生与初中毕业生,但有的专业不适合招中职毕业生。

1.3科类和分专业计划的编制

文、理科的概念在编制计划时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高考中的文科、理科,即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另一层是指文科类专业与理科类专业。哪些专业应招文科考生,哪些专业应招理科考生,文理兼招的专业其文理科生比例是多少,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由于高职教育要突出技能性、职业性和适应性,大多数专业都可以文、理兼招。

2.加强招生宣传工作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社会对它的认识、认可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高职学校本身都是从原来的重点中专、成人高校合并升格而来的,其知名度还不如原来的学校。随着高职院校的增多,很多不同的学校为了吸引生源和适应社会需求都争相开设相同的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宣传工作的好坏将决定高职招生工作的成败。

2.1把握好招生宣传的原则

第一,实事求是原则。对学校的宣传要采取客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地信息,让社会、考生和家长了解学校、信任学校。

第二,因地制宜原则。作为地方性的高校,办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学校在所处省份的招生计划一定要是最多的。

第三,团结合作原则。招生工作涉及面很广,单靠招生部门单枪匹马是不行的,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取得学院内部各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与兄弟院校进行友好合作。要搞好与生源学校的关系。要搞好与本省和外省招生部门的关系。要处理好与有关宣传媒体的关系。

2.2招生宣传的措施和途径

首先是网络宣传。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了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最普遍的渠道。将学校概况、招生章程、招生计划等公布在学校的网站上,还可以设置考生问答栏目,使考生和家长在打开学校网站时能及时地找到想要了解的信息。

其次,利用报纸或者宣传材料进行宣传也是很有效的宣传方式,在省内各地市的主流报纸上刊登招生广告。

第三,每年在考生填报志愿前都会有多场的高考咨询会,这也是宣传的好时机。

第四,加强招生队伍建设招生队伍的建设是保证招生工作高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制定选拔招生人员的标准。其二,要增强招生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其三,不断加强招生队伍的业务培训。其四,奖励招生效果好的招生人员。

3.保证网上录取工作的顺利完成

网上录取主要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招生院校网上报到、核对招生计划、查阅生源报考情况;第二、省招办根据各院校的提档比例要求投出相应考生的电子档案;第三、招生院校启动录取管理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下载考生电子档案;第四、招生院校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用录取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确定预录取和拟退档考生名单,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省招办回传录取处理意见;第五、省招办审核院校录取意见后,向院校反馈录检意见,若同意,即打印新生录取名单,至此完成网上录取工作。

为了确保网上录取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要成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招生录取领导小组和监察小组,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其次,要制定网上录取工作流程、网上录取工作人员职责、录取技术保障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还要配备招生需要的硬件设施,如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加强与各省级招办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通讯方式主动保持联络,以协商、理解、合作的态度来完成招生任务。

4.及时完成数据统计工作

网上录取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如各分数段考生人数、专业志愿录取情况、各地区考生人数及比例、男女生人数及比例等。新生报到后,还要统计各院系、专业报到情况,未报到考生情况,这些数据对下一年的招生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郑超美.浅论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的科学编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31-133.

[2]谢玉平.高职招生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职业技教.2003,(2):60.

[3]赵居礼,赵绥生等.对高职招生状况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高校招生,2000,(4):40-41.

[4]杨红蕾,徐峰. 对做好学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283-284

[5]郑超美.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华夏星火.2005,(9):20-23

作者简介: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4

一、研究生招生背景分析

作为研究生招生生源的主要对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形成时期在本科阶段,故而在重点高校攻读学士学位并在本科阶段表现出较高的学习能力、积极的人生态度且具有明确的科研意向的本科生是较为优质的生源,同时也是招生工作的主要目标群体。

通过对影响生源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影响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相对主观的招生政策这一因素以外,还有很多客观因素影响着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优劣。客观因素中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冬季漫长、寒冷干燥的气候;经济欠发达、繁荣程度不高;计算机专业衍生的第三产业不完善;城市化程度较低,计算机行业就业机会较少。优势表现在:学院文化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厚;具有健全的先进的培养机制、硬件设施设备齐全;学校专业种类齐全,本科生的生源较好并且基数较大,有利于和各个专业结合而培养复合型人才,帮助高级人才转型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综上所述,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学术底蕴深厚和学风优良的优势,将本校优质本科生作为潜在生源进行宣传和适当引导。同时吸引本省乃至东北的优秀生源,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招生政策和恰到好处的宣传方案来增加我院的吸引力。

二、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规划方案

通过对影响研究生生源质量因素的分析,我们制定研究生招生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以本校计算机相关专业优秀本科生为主,辐射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985工程”、“211工程”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优秀本科生为主要招收目标,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出台奖励政策,提高在x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提升我院研究生就业质量等环节,达到招生、培养和就业的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为此我们制定如下具体方案。硕士研究生方面:在每年的暑假针对全国各“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举办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通过组织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测试,选拔出一部分优质生源作为我院研究生的优质后备;在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开始前期,针对具有保研资格的学生开设讲座进行宣传,使得具有推免资格的同学对本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深厚的办学底蕴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配合奖学金政策等增加吸引力;在考研报考前期,针对具有考研意向的应届本科生开设讲座,帮助学生客观分析报考策略,适当引导报考意向。博士研究生方面:针对在读硕士研究生制定本硕博连读和硕博连读政策以及政策激励和奖学金奖励等方案来吸引优质生源。

在积极制定招生方案和政策的同时,积极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加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高水平前沿领域知识的学习机会。同时以打造名校和名牌专业为目的,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应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以提高社会期望值,树立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社会威望以吸收潜在的优质生源。

三、研究生招生方案实践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招生工作实践效果也是检验方案正确性和研究生管理工作执行力的重要标准。自2013年以来,学院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通过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科目,开展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引进激励政策和新生奖学金制度等一系列手段,使我院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有了可喜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3年至2016年,我们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随着夏令营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校内外学生中的影响逐步深入,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高涨,校内外报名的学生逐年增多。活动过程中,夏令营组委会精心组织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包括开营仪式、营员专业技能考核、校院情况介绍、学科专业介绍、专家讲座、导师见面会、校史馆参观、优秀营员表彰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中学院组委会组织专家组出题、考试、评卷,根据笔试成绩和专业素质能力测评,评选出优秀营员,颁发优秀营员证书,对于优秀营员在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考研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我院举办的夏令营活动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肯定。通过历届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的开展,充分向校内外学生们展示了我院的光辉历史,卓越成就和雄厚师资力量,许多具有保研资格的学生经过沟通了解,选定了自己仰慕的老师作为研究生阶段的指导教师。四年来参加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的学生逐年增加,营员地域分布也由东北地区辐射至全国各"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对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

在举办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之前,我院通过研究生入学初试的学生数量经常达不到学院计划录取数,需要进行校内外调剂,有些考生是由非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理工科其它专业考生调剂过来,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弱,直接影响到导师科研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往大处着眼甚至影响到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和学院整体的学术水平。自从学院采取系列措施以来,我院研究生初试上线人数已由不足变为每年有相当大的剩余(见图1)。

2014年开始教育部改革推免生政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拟推免的高等院校,面对激烈竞争,在学校整体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我院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了三年来推免生人数不降反升(见图1)。研究生生源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见图2)。

学院还采取了其它一系列措施来提升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如加强研究生的复试环节的考核,实行单科淘汰制度。总体来说,学院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方案和有效的执行,实现了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明显提高,并且具有上升趋势。

四、研究生招生工作展望。

就目前的生源质量情况来看,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源数量,保证生源质量,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的力度和广度。通过校友、微信平台、学院网站等多种途径对学院专业设置、导师情况和招生工作进行深入的宣传介绍。加大力度开展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扩大宣传范围,以本校为基础、辐射东北乃至全国,吸引越来越多的“985”和“211”高校的优秀生源,建立起多层面体系化的招生模式。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5

近年来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上升,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约为51.7万人,比2011年49.5万上涨了4.4%,报名人数也由2011年的151.1万增加到2012年的165.5万,上涨了9.6%。随着招考规模不断扩大,各招生单位在生源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了国内近千家招生单位外,随着国内外交流和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外的招生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争取国内优质生源,使得研究生招生和录取工作压力增大,面临许多新情况。在这样的形势下,各招生单位为保证数量稳步增长,往往容易忽视生源质量,对日后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学术背景、受考核方式、录取成绩、思想状况、年龄跨度和个人素质等千差万别,如何选拔优秀生源成为各招生单位越来越重视的关注点和面临的挑战[1]。本文以广东省某重点高校为例,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近三年来在招生录取方面的生源数据,以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近年来广东省高校研究生录取的概况,并对今后研究生优质生源选拔和招生录取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近三年硕士研究生生源概况

研究生生源质量的评价体系主要包含生源结构和生源素质,其中生源结构包括招录比、生源分布、各专业录取率、报考类别等多个方面[2]。本研究通过调查2010—2012这三年的招录比、生源范围、学习形式和学历情况等,为生源质量的改善提供数据参考。

(一)硕士研究生招录比

近三年硕士生报名和录取人数在逐年递增,报名人数由2010年的3018人上升到2011年的3431人,而2012年更达到了3970人,录取人数也由2010年的760人上升到2011年的767人,再到2012年的845人。在报名和录取人数均增加的基础上,录取率并没有提高,说明在录取指标增幅有限的情况下,追求高层次学习和提高学历的考生数量在逐年增多。近三年的录取率虽有有少许下降,但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的增加说明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提高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宣传工作的深入和广泛开展,学校的办学水平获得了广大考生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考生报考了该校,这样就为优秀生源的选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源范围

生源范围主要从华北、华中、华南、东北和西北等几个地区入手进行统计,其中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

据统计结果显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均是近三年考生来源较多的地区。华南地区从2010年到2012年分别录取了282人、279人和276人,分别占到录取总人数的37%、36%和33%。紧跟其后的是华中地区,录取人数近三年达到了170人、182人和234人,占录取人数比例分别是22%、24%和28%。华东地区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录取人数分别是133人、159人和156人,占到各年录取总人数的18%、21%和18%。这三个地区从地理位置来说距离广东省都比较近,属于较易覆盖的宣传范围,考生对学校的了解程度和信任度较高,加之考生人数众多,这意味着高校在开展宣传工作时,需要保持对这些地区的宣传力度,从而保证报名和录取人数继续提升。录取人数相对较少的地区有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西北地区2010年录取人数28人,2011年26人,2012年34人,占录取总人数的比例均在4%左右。东北地区录取人数分别是33人,35人和29人,均占录取总人数的4%左右。西南地区近三年的录取人数和比例分别是56.7%,44.6%和67.8%。华北地区录取人数2010年58人,2011年41人,2012年46人,分别占到录取人数的8%、5%和5%。这几个地区录取比例相对较低,而华北、东北等地区考生人数并不少,教育质量和水平很高,为吸引到更多优秀生源,可以加大对这些地区招生宣传的力度,制订目标明确的宣传方案,更大程度上促进不同地区和学校间的交流合作,让更多的考生深入全面地了解报考院校,为获得良好的生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形式

近三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录取前的学习形式主要是普通全日制、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及境外学历等。普通全日制学生2010年有713人,2011年有733人,2012年有797人,数量在不断增加,基本占了每年录取总人数的95%。录取的成人教育形式毕业的学生2010至2012年分别有16人,12人和16人,均占录取人数的2%。录取的以自学考试形式毕业的考生2010年有28人,2011年有14人,2012年有27人,比例分别是4%、2%和4%。以网络教育形式或获得境外学历证书形式等录取的学生数近三年来共是3人、8人和5人,比例较低。由此可见,普通全日制毕业生是研究生报考的主力军,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录取的主要对象,境外学历证书持有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四)学历情况

硕士研究生中2010、2011和2012年分别有711人、726人和800人是本科毕业(含应届本科和成人应届本科),均占录取总人数的95%左右。高职高专毕业的考生类型紧跟其后,分别达到47人、31人和41人,比例分别是6%、4%和5%。这些数据说明近几年绝大部分考生都是拥有本科学历和水平的考生,所占比例较稳定,高职高专学历的考生比例变化不大,拥有本科毕业证的学生仍然是录取的主要群体。在本科毕业生占主导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在面向全国开展招生和宣传工作的同时,将“211高校”所在生源地的考生作为重点宣传的目标,这样既可以保证报名人数,又可以吸引更多名校的优秀毕业生,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

三、保障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对策

通过对研究生招录比、生源范围、学习形式和学历情况等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生源质量的改善除了常规的宣传工作外,需要深入分析,发现生源结构的构成和变化,制定出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保证生源质量的评估体系,从而不断改善生源情况。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宣传手段

随着生源数量不断增加,扩大宣传,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成为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宣传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包括网络、电话、报纸、杂志、现场咨询等[3]。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宣传手段,并开展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吸引了越来越多高校的注意。通过前人所作调查发现,网络是目前高校和考生利用最多,宣传最便捷有效的途径,但电话、杂志和现场咨询等宣传方式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因此,高校在选择宣传媒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受众面,又要考虑到实际效果,结合多种宣传渠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定能事半功倍,为获得良好的生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招生宣传对象

在开展招生工作的时候,不仅要保证稳定的报考人数,更要在生源质量上下工夫。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要分地区、分学校制订目标明确、内容详尽的招生宣传计划,从而吸引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学生,促进多领域思想和学术等的交流。使来自更多地区和著名高校的考生能够详尽和全面地了解报考院校,扩大生源范围,提高生源质量。

(三)把好研究生入学考试关

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主要以全国统考为主。复试由各个学校根据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组织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现行的研究生录取考试更多地强调了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操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往往造成高分低能,培养出会学习不会应用的学生,既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又不利于社会对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把好入学考试第一道关意义重大。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学科建设、分布情况和培养目标等,制订出合理的考试方案,特别在自主性较大的复试阶段,既能让学生发挥所学,又能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从而选拔出优质的学生。

(四)增强自身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根据对多所学校开展宣传工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水平,专业设置和知名导师,以及就业情况是考生普遍关心和愿意深入了解的问题,因此为了吸引更多更优质生源,高校可以在开展宣传工作的时候,提供大量这些方面的信息,让考生对报考院校有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同时,高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专业水平,引进更多名导师,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这种良性循环带动下,学校的声誉和实力不断提升,学生对学校的信心增加,生源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

(五)开展港澳台地区招生工作

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单位在获得港澳台招生资格后,可根据每年国家的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开展境内外的招生工作,合理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密切与港澳台高校的联系,开展研究生招生、培养等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文心.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对策与方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生源质量分析与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6

二、高职院校招生普遍现状及我校招生现状分析

(一)生源不足,入学率不高。很多高职院校新生一次性报到率不足 60%,主要原因:(1)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偏低,处于明显劣势。(2)考生及家长缺乏对高职教育了解,不愿填报高职。(3)办学特色不明显,部分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好,使学校在招生时缺乏竞争力,最后,录取专业不一致,造成考生放弃入学,选择复读。在我校,每年招生超过4000,但从原来第一志愿2倍于招生计划,到现在也需要参加补录,录取同样遭遇生源减少的冲击,生源中第一志愿学生减少,入学率也有下滑趋势,居安思危,我们不容忽视。

(二)录取分数偏低,整体质量下降。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减少的其实就是最后批次的学生,因此真正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考生分数偏低,其生源质量不高。我校录取分数从2007年318分到2014年从逐年下降到最低投档控制线200,下滑趋势可见一斑,为我们招生工作敲响了警钟。

(三)专业不平衡,退学率增高。由于一些专业生源不足,有些又报考集中,部分考生只能调剂到其他专业,社会需求量较大,技能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在我校,例如医学类护理专业、经济管理类的会计电算化,成为考生和家长的首选,造成学校内部各专业生源质量的差异,不报到或退学的考生,也影响了当年招生计划的完成,同样制约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

三、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存在困难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自身存在问题。一是学制专业不能及时依据市场经济社会需求变化而设置。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双师型的师资保障。三是部分高职由中专升格组建,管理体制和教学能力跟不上,加上生源本身的质量,造成教育整体质量不好。

(二)教育观念的落后,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对应用型人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不理解,当前的用人机制助长了重学历轻能力,重文凭轻水平,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蔓延,也影响高职院校发展。

(三)招生宣传工作效能不明显。高职招生的主体以学校为主,社会政府都没有主动参与,其次,高职院校进行招生宣传的重点放在学习生活环境、专业多少、就业率多高的介绍上,对于本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学生就业质量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四、生源紧缩下的招生宣传工作思考与应对

(一)深入研究宏观政策、制定科学招生方案。调研是基础,大胆改革是关键,科学布局是保障。深入分析招生政策,提前进行生源调研,全面摸底高中学校近3年生源升学分布,科学制定招生方案,构建符合当前形势的招生录取规范,立足自身实际制定招生政策,同时使高校的招生录取政策简单易操作。

(二)加强学院自身软硬件条件的建设。一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校风、学风、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等软件的建设上来,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科专业体系中形成品牌和特色,二是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及时调整专业结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让学生招的进来,分的出去,稳定发展,一展职业院校实践与操作能力之强,让三峡职院的学生成为团队的中坚,不仅仅是一个愿景,而是我们为之努力的一个结果。

(三)提高宣传定位准确度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高职院校招生要遵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做到部署早,机制活,宣传实。一是争取政府参与,重视校际合作,形成合力,大力宣传高职教育,在观念上改变人们对高职教育的看法。二是招生宣传不仅仅是为阶段性宣传,而是以学校牵头,各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配合,常年对学校整体形象的宣传,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抓住重点,讲究技巧,突出自身的优点,挖掘优势资源,力创高职的品牌效应。 三是招生宣传定位要准,正确引导相应层次学生填报我校。 四是在宣传内容上求实,态度真诚。恰如其分地回答考生最关心的问题,科学分析并大胆预测录取分数线,详细讲解专升本的条件专升本的途径,让考生放心。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上,要承认共性的不足,突出学院有一支结构合理,理论实践俱佳的双师型、骨干队伍,就业要凸显院校特点和优势,就业关键在于自我专业能力的塑造,同时大力推行创业培训及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五是在宣传组织上要抓住重点,选准时机,环环相扣,认真制作招生简章,参加省招办组织的宣传活动,认真接好填报志愿咨询电话。六是在宣传形式上勇于创新,做好与媒体的结合,外塑形象与内强素质相结合,招生宣传与提供服务相结合,做好布局,物色人员,注重细节,重视过程,层层落实,让宣传深入人心,让学生选到适合他们发展的学校。

(四)加强宣传队伍建设讲究合作。首先是把招生工作视作生存之源,学校有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全力以赴,保证招生工作的需要。其次建立一支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能吃苦耐劳的、有责任心的招生队伍。第三加强与生源学校的关系,定期回访交流,第四协调好与招生部门、有关新闻媒体的关系。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7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1]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的开端和基石。高校可从招生环节着手,调整并优化研究生招生的策略,从而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前期保障。

一、抓好生源质量,为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前提基础

研究生生源是研究生教育的入口,优质生源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生源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制定奖励政策,加大选拔力度,将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和提高研究生生源的“质”和“量”。

1.注重招生宣传,保证生源数量,争取优质生源

研究生招生宣传是一个对外充分展示学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过程,学校知名度的提升又为研究生招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扩大宣传辐射面,逐步建立起研究生招生宣传的高效、长效机制,在保证生源数量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优质生源。

(1)全面宣传,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在时间上应做到常年性、长期性,在人力上应做到全校性、全员性,并逐步建立起一个纵向、横向、立体的全面宣传网络。[2]

纵向是指通过学校、研究生处(院)、二级研究生培养单位、导师和研究生等多个层次,做到各级单位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积极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横向是指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海报、编制宣传材料、参加现场咨询会、与兄弟院校互通信息等多种渠道和参加会议、学术交流、外出讲学等机会,进行大范围的宣传。立体是指尽最大的可能提供最为详尽的全方位的招生相关信息和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让社会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学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

(2)重点突出,保证招生宣传的精准。在做到全面宣传的基础上,招生宣传更应突出重点,以确保宣传的精度和准度,进一步发挥招生宣传的作用,提高招生宣传的效果。宣传材料内容要突出侧重点,既要做到相对稳定,又要与社会的需求、学校的科研动态等实际情况相适应,并具有一定灵活性;材料制作要讲究实用性并突出特色,可将内容印制在考生经常接触和使用的文具或日常用品上,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选择宣传媒介时,高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主流且权威性比较强的媒介,也可适当考虑一些在考生中影响较大、对考生粘性较强的考研学习网站、考研论坛等。招生宣传要注重宣传的对象和区域,应把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主要宣传对象,把高等院校作为重点宣传区域,通过开展现场咨询会、高校宣讲会、学术报告会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起高等院校优秀的生源基地。另外,招生宣传还要重视宣传的方法和技巧等。

(3)分析总结,提高招生宣传的效率。招生宣传工作须讲求实效,要及时分析宣传工作产生的效果,总结招生宣传工作的经验,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招生宣传工作。通过对报考生源的状况进行分析,可看出招生宣传产生的直接效果,对产生效果较小的方法、措施要及时改进,对产生效果较好的要加以推行;通过对录取生源的状况进行分析,可对来年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提高招生宣传的效率。研究生招生的目标不能只限于在数量上完成招生计划,不能只是多招生源,更要多招优质生源。

(4)注重平常,建立宣传的长效机制。招生宣传更应注重平常和潜移默化。除了报名期间进行针对性较强的阶段性宣传外,制定中长期的研究生招生宣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平时的现场咨询会、高校宣讲会、学术报告会等形式与本科院校建立一种长效合作的关系,在非报名期间宣传学校,从而在考生中建立更深刻的印象,更好地传播学校的影响力,更有利于达到招生宣传的效果,并且可以逐步减少招生宣传的投入,建立起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另外,要充分发挥高年级研究生和已毕业研究生的“传、帮、带”作用,动员他们一起参加招生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帮助、带动其本科同学、师弟、师妹等报考学校的研究生,进一步完善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

2.制定考生报考和录取的奖励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生源

为进一步吸引优秀生源报考研究生,提高生源质量,高等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研究生报考阶段、在校阶段、毕业阶段分别制定奖励政策,建立奖助体系,实现全程资助。高校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向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3]在此形势下,奖励政策对考生就更有吸引力了。

在招生环节,制定报考和录取的奖励政策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对一志愿报考的考生进行奖励:如,考生一志愿报考并被正式录取后,可适当地减免学费等;(2)对报考非热门专业和生源紧缺专业的考生进行奖励:如,对考生一志愿报考并被正式录取到农科、工科等相关专业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等;(3)根据考生来源的高校给予奖励:如,“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的推荐免试生和一志愿报考并被正式录取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其入学报到后,可给予适当的奖励等;(4)根据考生初试的成绩给予奖励:如,对初试成绩排名本学科前三名的考生给予一定奖励,二区高校可对初试成绩达到一区分数线的考生给予奖励等。

3.强化复试环节,加大选拔力度,录取优质生源

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中死记硬背的内容仍占了较大比例,部分考生经过突击复习也能取得高分,不能真正检验其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复试工作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环节[4],也是进一步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科研潜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随着招生规模的大幅度扩大,研究生的生源状况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生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5]因此,高校应强化和规范复试环节,严格把守复试关,加大复试权重和选拔力度,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复试应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科学选拔、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确保质量”原则,不能拘泥于形式,从而真正发挥其在招生中的二次筛选作用。

此外,资格审查也是复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充分意识到资格审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严格进行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并将审查重点放在考生的学历上。尤其是加强对同等学力考生、无学位考生、自考生、成人教育生、网络教育生等五类考生的资格审核,做到既不埋没人才,又确保生源质量。

二、改革招生机制,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质量保障

在招生工作环节,除了在研究生生源质量上为培养提供质量保障之外,还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改进:

1.实行双资格制度

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可实行双资格制度。对于学科、专业而言,双资格是指其学位授权资格和招生资格;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双资格是指其指导教师资格和招生资格。在实际操作中,可将两种资格分开。学科、专业的学位授权资格与其招生资格分开,取得学位授权资格不一定取得招生资格;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教师资格与其招生资格分开,取得指导教师资格不一定取得招生资格。

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确认学科、专业和研究生导师的招生资格。在每年编制研究生招生简章之前,进行学科、专业的招生资格确认,取得招生资格的学科、专业才列入招生简章;在每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前,进行研究生导师的招生资格确认,取得招生资格的研究生导师才能在该年度招生。对于缺乏研究课题和经费支持的学科、专业和导师,可取消其在该年度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2.实行隔年招生

近年来,随着高校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学科发展体系的持续完善,其研究生招生学科点的数量逐年增多。为了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高校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加之本校原有教师的职称、学历和教学科研水平逐年不断提高,加快了研究生导师逐年增长的速度。

对于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较多的高校,生源数量长期严重不足的学科、专业可以采用不同学科、专业隔年轮流招生的方式,使得各学科、专业的在校生人数相对集中,以利于研究生教学和培养工作的开展;对于导师人数相对较多的学科、专业,可以采用不同导师隔年轮流招生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全体研究生导师的作用,为研究生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部分研究生导师招生人数过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研究生的情况发生。

3.推行按一级学科招生

部分高等学校在一级学科下设置的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研究方向)比较多,但上线生源的数量不足且分配的招生计划有限,每个二级学科、三级学科(研究方向)每年能招收到的学生人数非常少。

高校可对招生专业目录和考试科目进行对应调整,以一级学科为单元开展研究生招生工作,逐步淡化二级学科的概念,将原学科结构中的二级学科和原分属不同学科门类的三级学科(研究方向)归并至对应的一级学科下,调整为新结构中的“学科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更灵活地选拔人才,扩大优秀学生来源,实行宽口径培养研究生,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而且将为导师和研究生提供更大的学科空间,为全面实施一级学科下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奠定基础。

4.推行复合导师制招生

在招生过程中,高校可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加大力度改善本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实行双导师制、多导师制或导师组制的方式招生,完善导师个人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建立多元化的导师体系,强化学科间、校内外联合,集中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推行按复合导师制招生显得尤为重要。以第一导师指导为主,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专业研究方向以及不同学术背景的多名导师组建成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各有侧重、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每位导师的研究重点、能力、水平都有其局限性,而复合导师制可以发挥每位导师的优势、特长,发挥导师团队在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集体指导作用,使研究生获得多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研究生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5.限制导师招生人数

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师人数逐年增多的情况下,限制研究生导师的招生人数,可以使研究生导师将其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分配到所带的每位研究生身上,对研究生加以学术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等院校可通过限制兼职研究生导师的招生人数、限制单个研究生导师每年的招生人数、限制研究生导师在校生的总人数等等,对单个导师的招生人数进行明确限制,避免导师招生过多、过滥,弱化将研究生招生数量作为研究生导师是否完成工作量的考核标准,逐步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以科研课题为引导的导师资助制,进一步增强导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培育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在研究生招生环节,高校应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和选拔质量为工作重心,采取有效的措施,抓好生源质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内部进行适当的招生机制改革,探索并建立有利于本校研究生培养的招生模式,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打好基础,以全面提高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济.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9):5-10.

[2] 李远颂,张银东,朱国鹏,暴瑛.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生源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4):373-379.

[3]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2013-05-06.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06〕4 号,2006-03-03.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8

一、当代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当前随着国家扩招,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逐年激增,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研究生的急功近利、追逐个人享乐使得一些研究生既想成才,又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加之少数学位授予单位管理不严,放松要求,使得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位授予质量出现了滑坡趋势,在社会上造成了较为不好的影响。

1.课程教学不合理

有的高校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不规范,随意性较大。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不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来考虑,因人设课教学的现象严重。跨学科课程、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所占比重较少,研究生选课的自由度不大。同时,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研究生课程内容的更新也应加速。然而目前研究生课程设置普遍没有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地对所开设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补充与完善,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导师队伍建设不足

研究生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指导教师的水平,研究生导师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飞速增长,但导师的数量和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硕士点的增长速度较快,使得研究生导师严重缺乏,这样出现了三个问题:一是一些高校为了解决导师缺乏问题,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数量压倒质量,在遴选导师时降低标准“突击提拔”,致使导师整体水平下降;二是出现了一个导师带二、三十个学生,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论文与指导,有些导师甚至连自己学生的姓名都不知道:三是出现导师兼跨现象。由于导师数量不足,致使一些导师跨专业带学生,有的导师甚至兼跨三个专业,严重地影响了培养质量。

3.论文质量不高

当前许多研究生由于平时缺乏科研训练,做学位论文时不会选题,要求导师提供题目,或是论文选题理论与实际意义不大,对研究现状把握不准,不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由于导师数量缺乏,学位论文开题环节把关不严格,导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对所选题目不了解、不熟悉,开题过后仍不知道写什么,没有自己的观点,难以保证论文质量,甚至出现论文答辩成绩看导师资格,而不看研究生论文写作及答辩水平的怪现象。 转贴于

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举措一定既要做到严格、规范,又要科学、可行。因此,研究和探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是摆在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任务。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1.提高生源质量

提高生源质量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良好的生源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基础。因此,要想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首先要在保证生源的同时,提高生源的质量。在当前,有些热门专业往往报考人数非常多,有些专业报考人数却少得可怜,导致最后录取时没有合格生源。这里面既有专业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有招生宣传问题,有些专业不被人了解,或者说有些招生院校对外宣传比较少,很多考生不了解这些招生院校,无形中就少了一部分生源。因此,相关高校应积极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认真制订招生宣传计划,组织专门人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在部分院校举办研究生招生咨询会,详细介绍各招生专业的基本情况,这对改善生源结构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依据,是检查、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标准。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学科及专业简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等。培养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从培养人才角度出发,不断完善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科学合理设置课程。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必须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强化实践为原则,课程体系应注重实用性、综合性和前沿性,并形成合理的比例。为了能更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各自的意愿和职业目标接受培养,研究生教育计划还会列出多种多样的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哈佛商学院要求学生必修的课程有12门,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自由选修的课程则有几十门。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必须有一定的覆盖面,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专业课不能过于零碎,不能过于方向化。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导师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应该给予研究生充分的帮助,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严格导师选拔制度,控制导师资格的评审,实行导师与研究生互选的“双向选择”制度。由专门的学术委员会进行导师的遴选。导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要把能力突出的教师补充到导师队伍中来,从学术科研水平和学生培养水平两个方面对导师进行评定,改变只上不下的导师终身制;避免导师资格荣誉化的倾向,保证导师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与此同时,培养单位应该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倡导形成导师选学生、学生选导师的良性的“双向选择”制度。

4.完善规范管理

完善规范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是确保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规范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规范管理主要是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方式规范化。管理队伍专业化是指随着研究生教育管理事务的复杂化与管理内容的增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责任心,熟悉管理事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管理方式的规范化,是指研究生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对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应及时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杜绝主观随意性。

参考文献: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9

一、 会展预备阶段的文案的概念:

会展预备阶段的文案是指一次会展从确定展览题材、收集信息、进行展览项目立项策划一直到会展正式开幕前的预先准备阶段涉及到的所有文本文案。

二、 会展预备阶段的文案种类:

一般来说,会展预备阶段的文案包括展会立项策划书、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参展说明书、展会招展方案、展会招展函、招展进度计划、观众邀请函、参展合同、展出工作方案、展会费用预算表、展会宣传推广计划、广告文案等。

第二节 会展预备阶段的文案写作

一、《展会立项策划书》的写作

(一)《展会立项策划书》的概念:

所谓展会立项策划,就是根据掌握的各种信息,对即将举办的展览会的有关事宜进行初步规划,设计出展览会的基本框架,提出计划举办的展览会的初步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展会名称和地点、办展机构、展品范围、办展时间、展会规模、展会定位、招展计划、宣传推广和招商计划、展会进度计划.现场管理计划、相关活动计划等。

《展会立项策划书》是为策划举办一个新展会而提出的一套办展规划、策略和方法,它是对以上各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二) 展会立项策划书的内容结构:

一般地,《展会立项策划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办展市场环境分析:包括对展会展览题材所在产业和市场的情况分析,对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分析,对相关展会的情况的分析,对展会举办地市场的分析等。

2、 提出展会的基本框架:包括展会的名称和举办地点、办展机构的组成、展品范围、办展时间、办展频率、展会规模和展会定位等。

3、 展会价格及初步预算方案。

4、 展会工作人员分工计划。

5、 展会招展计划

6、 展会招商计划。

7、 展会宣传推广计划。

8、 展会筹备进度计划。

9、 展会服务商安排计划。

10、 展会开幕和现场管理计划。

11、 展会期间举办的相关活动计划。

12、 展会结算计划。

(三) 展会立项策划书的写作要求:

1. 展会名称

展览会的名称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部分、限定部分和行业标识。如“第93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如果按上述三个内容对号入座,则基本部分是“交易会”,限定部分是“中国”和“第93届”,行业标识是“出口商品”。

下面分别对这三个内容作一些说明:

· 基本部分:用来表明展览会的性质和特征,常用词有:展览会、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和“节”等。

· 限定部分:用来说明展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展会的性质。

展会举办时间的表示办法有三种:一是用“届”来表示。二是用“年”来表示,三是用“季”来表示。如第三届大连国际服装节、2003年广州博览会、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展览会等。在这三种表达办法里,用“届”来去示最常见,它强调展会举办的连续性。那些刚举办的展会一般用“年”来表示。

展会举办的地点在展会的名称里也要有所体现,如第三届大连国际服装节中的“大连”。

展会名称里体现展会性质的词主要有“国际”、“世界”、“全国”、“地区”等。如第三届大连国际服装节中的“国际”表明本展会是一个国际展。

· 行业标识:用来表明展览题材和展品范围。如第三届大连国际服装节中的“服装”表明本展会是服装产业的展会。行业标识通常是一个产业的名称,或者是一个产业中的某一个产品大类。

2、展会地点

策划选择展会的举办地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展会在什么地方举办,二是展会在哪个展馆举办。

策划选择展会在什么地方举办,就是要确定展会在哪个国家、哪个省或者是哪个城市里举办。

策划选择展会在哪个展馆举办,就是要选择展会举办的具体地点。具体选择在哪个展馆举办展会,要结合展会的展览题材和展会定位而定。另外,在具体选择展馆时,还要综合考虑使用该展馆的成本的大小如何、展期安排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以及展馆本身的设施和服务如何等因素。

3、办展机构

办展机构是指负责展会的组织、策划、招展和招商等事宜的有关单位。办展机构可以是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等。

根据各单位在举办展览会中的不同作用,一个展览会的办展机构一般有以下几种: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等。

主办单位:拥有展会并对展会承担主要法律责任的办展单位。主办单位在法律上拥有展会的所有权。

承办单位:直接负责展会的策划、组织、操作与管理,并对展会承担主要财务责任的办展单位。

协办单位:协助主办或承办单位负责展会的策划、组织、操作与管理,部分地承担展会的招展、招商和宣传推广工作的办展单位。

支持单位:对展会主办或承办单位的展会策划、组织、操作与管理,或者是招展、招商和宣传推广等工作起支持作用的办展单位。

4、办展时间

办展时间是指展会计划在什么时候举办。办展时间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举办展的具体开展日期。二是指展会的筹展和撤展日期。三是指展会对观众开放的日期。

展览时间的长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视不同的展会具体而定。有些展会的展览时间可以很长,如“世博会”的展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但对于占展会绝大多数的专业贸易展来说,展期一般是3-5天为宜。

5、展品范围

展会的展品范围要根据展会的定位、办展机构的优劣势和其他多种因素来确定。

根据展会的定位,展品范围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是几个产业,或者是一个产业中的一个或几个产品大类,例如,“博览会”和“交易会”的展品范围就很广,如“广交会”的展品范围就超过10万种,几乎是无所不包;而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览会”的展品范围涉及到的产业就很少,就只有汽车产业一个。

6、办展频率

办展频率是指展会是一年举办几次还是几年举办一次,或者是不定期举行。从目前展览业的实际情况看,一年举办一次的展会最多,约占全部展会数量的80%,一年举办两次和两年举办一次的展会也不少,不定期举办的展会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办展频率的确定受展览题材所在产业的特征的制约。我们知道,几乎每个产业的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对展会的办展频率有重大影响。产品的投入期和成长期是企业参屉的黄金时期,展会的办展频率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时期。

7、 展会规模

展会规模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展会的展览面积是多少,二是参展单位的数量是多少,三是参观展会的观众有多少。在策划举办一个展会时,对这三个方面都要作出预测和规划。

在规划展会规模时,要充分考虑产业的特征。展会规模的大小还会受到会观众数量和质量的限制。

8、展会定位

通俗地讲,展会定位就是要清晰地告诉参展企业和观众本展会“是什么”和“有什么”,具体地说,展会定位就是办展机构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市场竞争状况,通过建立和发展展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使自己举办的展会在参展企业和观众的心目中形成一个鲜明而独特的印象的过程。

展会定位要明确展会的目标 参展商和观众、办展目标、展会的主题等。

9.展会价格和展会初步预算

展会价格就是为展会的展位出租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展会展位的价格往往包括室内展场的价格和室外展场的价格,室内展场的价格又分为空地价格和标准层位的价格。

在制定展会的价格时,一般遵循“优地优价”的原则,即那些便于展示和观众流量大的展位的价格往往要高一些。展会初步预算是对举办展会所需要的各种费用和举办展会预期以获得的收入进行的初步预算。

在策划举办展会时,要根据市场情况给展会确定一个合适的价格,这样对吸引目标 参展商参加展会十分重要。

10、人员分工、招展招商和宣传推广计划

人员分工计划、招展计划、招商和宣传推广计划是展会的具体实施计划,这四个计划在具体实施时会互相影响。

人员分工计划是对展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招展计划主要是为招揽企业参展而制定的各种策略、措施和办法。

招商计划主要是为招揽观众参观展会而制定的各种策略、措施和办法。

宣传推广计划则是为建立展会品牌和树立展会形象,并同时为展会的招展和招商服务的。

11、展会进度计划、现场管理计划和相关活动计划

展会进度计划是在时间上对展会的招展、招商、宣传推广和展位划分等工作进行的统筹安排。它明确在展会的筹办过程中,到什么阶段就应该完成哪些工作,直到展会成功举办。展会进度计划安排得好,展会筹备的各项准备工作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现场管理计划是展会开幕后对展会现场进行有效管理的各种计划安排,它一般包括展会开幕计划、展会展场管理计划、观众登记计划和撤展计划等。现场管理计划安排得好,展会现场将井然有序,展会秩序良好。

展会相关活动计划是对准备在展会期间同期举办的各种相关活动作出的计划安排。与展会同期举办的相关活动最常见的有技术交流会、研讨会和各种表演等,它们是展会的有益补充。

二、《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

(一)《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念

完成了《展会立项策划书》,并不意味着该立项的展会就可以举办了。项目立项只是对举办什么题材的展会和如何举办该展会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意见,制定了一套初步的方案,至于该展会是否真的可以举办和该方案是否真的可行,还需要对该展会项目及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结论及其他必须考虑的因素,才是决定最后是否可以举办该展会的最终依据。

《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是在对展会立项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报告。展会立项可行性分析是展会项目立项策划的继续。展会项目立项策划主要是在掌握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初步提出计划举办的展会“是什么样的”;展会立项可行性分析则是在仔细研究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举办展会立项策划提出的“那样的展会”是否可行,为最后是否举办该展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如果展会立项策划通过可行性分析,证明计划举办展会的市场条件具备,项目具有生命力,各种执行方案策划合理,项目在经济上可行,风险较小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就可以通过该展会立项策划,决策举办该展会了。

(二)《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结构

《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对展会立项是可行还是不可行作出系统的评估和说明,并为最终完善该展会项目立项策划的各具体执行方案提供改进依据和建议。因此,《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市场环境分析

(1) 宏观市场环境: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2) 微观市场环境:包括办展机构内部环境、目标客户、竞争者、营销中介、服务商、社会公众等。

(3) 市场环境评价:SWOT分析法,即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分析。

2、 展会项目生命力分析

(1) 项目发展空间:即分析举办该展会所依托的产业空间、市场空间、地域空间、政策空间等是否具备。

(2) 项目竞争力:包括展会定位的号召力、办展机构的品牌影响力、 参展商和观众的构成、展会价格、展会服务等。

(3) 办展机构优劣势分析

3、展会执行方案分析

1)对计划举办的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具体包括:

(1)展会名称和展会的展品范围、展会定位之间是否有冲突。

(2)办展时间、办展频率是否符合展品范围所在产业的特征。

(3)展会的举办地点是否适合举办该展品范围所在产业的展会。

(4)在展会展品范围所在产业里能否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

(5)展会的办展机构在计划的办展时间内能否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

(6)办展机构对展会展品范围所在的产业是否熟悉。

(7)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之间是否有冲突。

2)招展招商和宣传推广计划评估

(1) 招展计划评估

(2) 招商计划评估

(3) 宣传推广计划评估

3、 展会项目财务分析

(1) 价格定位

(2) 成本预测

举办一个展会的成本费用一般包括:

1)展览场地费用。即租用展览场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费用。这些费用包括:展览场地租金、展馆空调费、层位特装费、标准层位搭建费、展馆地毯及铺设地毯的费用、展位搭装加班费等。

2)展会宣传推广费。包括广告宣传费、展会资料设计和印刷费、资料邮寄费、新闻会的费用等。

3)招展和招商的费用。

4)相关括动的费用。包括技术交流会、研讨会展会开幕式、嘉宾接待、酒会、展会现场布置、礼品、请展会临时工作人员的费用等。

5)办公费用和人员费用。

6)税收

7)其他不可预测的费用

(3) 收入预测

举办一个展会的收入一般包括:

1) 展位费收入

2) 门票收入

3) 广告和企业赞助收入

4) 其他相关收入

(4) 盈亏平衡分析

(5) 现金流量分析

1) 净现值分析

2) 净现值率分析

3) 获利指数

4) 内部收益率

5、风险预测

(1) 市场风险

(2) 经营风险

(3) 财务风险

(4) 合作风险

6、存在的问题

包括通过以上可行性分析发现的展会项目立项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人员在可行性分析以外发现的可能对展会产生影响的其他问题等。

7、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展会项目立项策划的改进建议,指出要成功举办该展会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1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徐州市科技计划一般项目(软科学研究)“徐州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对策研究――徐州高职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及创业模式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465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026-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却逐年下降,部分专业面临严峻考验。

一、招生现状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整体生源报名数和录取数均有所下降,下面以笔者所在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招生数量为例进行说明(如27页表所示)。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6年来,高分子材料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减少30~60人,且女生人数呈上升趋势,文科比率增加,调剂生增加,特别是最近两年招生分数接近录取线学生偏多。这说明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招生人数不仅逐年减少,而且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

二、招生困境

高职院校学生招生数量和质量均持续下降,具体分析原因如下:

1.生源减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逐步下降以及海内外高等教育机构抢滩高职教育市场,报考高职院校的生源减少,招生竞争激烈①,表现为:一是本科院校优势凸显,吸引了大批高考生源。二是中职学校硬性扩招,争夺了大量高职生源。三是多形式的成人教育,挤压了部分高职生源。四是出国出境留学升温,分流了部分高职生源。

2.地方保护。由于生源的减少,许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保护地方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许多生源不准流入外地区或外省。例如,山东的橡胶行业发展最好,山东许多橡胶公司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创新型高职人才,但由于地方保护政策,笔者所在学院每年在山东的招生计划很难完成。

3.传统观念。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找一份轻松、体面、工作压力小、工作环境好的工作,但高分子材料专业和其他化工类、食品类、机械类专业需在生产一线工作,留给家长和学生的印象是“苦脏累、有污染、待遇低”等,因此,在选择专业时,许多人不愿选择该类专业。

4.宣传不足。高职院校部分专业比较抽象,许多家长和学生不了解专业,更不了解毕业后学生从事何种工作及专业的发展前景,也限制了学生选择专业的可能性。许多高校对专业的办学特色、行业发展、毕业生就业形式及发展宣传力度不到位。

5.专业太少。高校的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校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而专业设置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校“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构建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的体系”②。从大学生从事岗位和行业需求来说,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太单一,学生可选择的面比较低。

三、招生对策

高考生源的绝对数量在下降,各高校的招生竞争加大,对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冷静对待,采取积极有效的多方位应对措施来促进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经过对近几年招生比较好的高职院校进行总结并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提出招生对策的十二字方针:“招进来、走出去、订单办、联合办。”

1.招进来。所谓“招进来”是指将学生招进校园内进行学习培养和教育,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加大宣传力度。一是精心设计宣传资料。宣传册要改变传统的设计内容及方法,多涉及学生、家长密切关心的问题,如学生就业情况介绍、就业基地介绍、就业岗位、工资待遇、学生发展空间、现代化企业生产现场展示、优秀毕业生创业、就业典型案例、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情况介绍、毕业生对学员评价、家长对学院评价、企业对学院评价等。另外,尽量采用教师能理解的语言编写宣传册和宣传光盘,要通俗易懂、条例清晰、有视觉冲击等。二是逐步扩大招生队伍。在比较危机的招生现状下,不仅应“全员”(即在校全体师生)参与招生,还要充分利用毕业生效应和合作企业或就业基地的作用进行招生。要积极扩大教师宣传队伍。许多高职院校采用招生项目承包制,激励部分教师加入了招生队伍,这种激励方式虽然属于正激励,但对那些不希望得到这种激励或觉得需付出很大努力才能达到学校招生政策要求的老师来说,是没有效果的。近年来,部分专业招生人数逐渐减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参加招生宣传的专业教师少,对本专业的宣传不够。要动员全体师生进行招生宣传,可以借鉴教科研课题申报、执行和考核形式来进行招生,不仅要单项奖励,还要纳入年度业绩考核。同时,要扩大学生宣传队伍。探讨研究扩大学生的招生宣传力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加大奖励力度,可以采用社会实践团队立项形式进行,做到有教师指导完成、有综合素质考核加分、预支活动经费、奖励及时到位等。招生处需在每年3~4月按高中毕业院校、在校班级等信息进行统计在校生的信息,有二级院系根据需要在五一放假期间或周六、周日回母校宣传,或协助教师到母校宣传。此外,还要扩大毕业生宣传队伍。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可以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由就业处牵头寻找发展比较好的、创业的优秀毕业生,将其相关信息提供给招生处,再由招生处分专业汇总发放给二级学院,发挥毕业生特别是优秀毕业生的作用进行招生,利用他们的优势进行宣传可以解决许多生源问题。要加大紧密型企业或就业基地宣传力度。高职院校可以到工作环境好、待遇高、在当地影响力较强的紧密型企业和学生就业基地进行宣传,扩大学院在行业的影响力,积极动员企业员工子女、亲戚朋友进行报名,或委托鼓励企业素质高、文化高的员工组成宣传队伍到当地高中进行宣传等。

第二,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招生数量和质量注重专业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是学院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专业的设置和发展要以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为目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以我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橡胶加工与检测方向)、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塑料成型方向)、高聚物专业、材料工程专业,多数培养制品和产品加工方向技术人才、质量管理人才等,但实际企业岗位需求还包括设备设计与维护方向、模具设计与维护方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安全管理方向、材料产品统计与核算方向、产品销售方向、产品售后服务方向、原材料供应方向等,因此,可以结合现在比较热门的会计、审计、计算机、机械、模具、机电一体化、销售、售后等方向进行专业细分。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资源优势,以学生就业和创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在发展品牌专业的基础上,以产业发展为依据开发新专业,满足各方需求,扩大招生规模。

2.走出去。所谓“走出去”是指将班级办到行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去。例如我国的橡胶塑料呈现制品区域化现状,为此,可以制定相应的体制,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合作招收统招生、培训生或成人教育生等。第一,统招生招生。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到省外就读高职院校,对此,学校可以与外省专业相近的高职院校进行联合办学,由他们负责招生,一年级基础专业课学习在当地招生学校进行,二年级至三年级上半学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在我校进行,三年级下半学期顶岗实习再由我校和当地负责招生的院校合作联系当地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两地高职学校招生难的问题,也为当地企业解决了招聘用工问题,提高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稳定性。

第二,成人大专教育招生。在专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加强成人教育宣传,对一些高考落榜生进行成人大专教育招生,招进来的学生若达到30人以上可以单独组班进行学历教育(与普通高考生进行同样的专业教育),也可以采用插班大专学习,即将通过成人教育招进来的学生插入普通大专班,与普通大专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就业,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采用插班制方法进行成人大专教育效果较好。

第三,培训教育。近几年来,虽然外省的部分行业发展好,但学生多不愿意到外省就业,对此,这些地区的企业、行业协会、劳动与就业保障局可以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展员工培训班,如班组长培训、质检员培训、技术人员培训等。另外,这些培训还可以结合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培训内容进行,通过理论和技能鉴定考核的学生,可以取得劳动保障局签发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证书。培训教育不仅可以解决学院招生问题,还可以为地方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做出贡献。

3.订单办。所谓“订单办”是指与当地政府(人力资源保障局)、当地协会、当地企业协商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订单培养”,师资由双方共同提供。可以采用“招进来”的方向,也可以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即在校内或校外办班即可。第一,校内订单班。校内订单班一般是企业或当地政府、协会组织的班级,委托到我校进行学历培养,可以是高考普通生班或高考落榜生班级。这些班级可采用“5+1”形式进行,即前五个学期在我校学习,但培养方案要结合委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第六学期到委培单位实习。

第二,校外订单班。校外订单班一般是企业或当地政府、协会组织的班级,多数时间放在企业内进行教育培养,可采用“2+4”形式进行,即前两个学期基础课学习期间在校内学习,后四个学期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时期均在企业进行。企业需满足相应的教学条件,若不能完全满足,则可以将学生组织到学校进行集中实训练习。这种形式在以后技能型人才需求紧缺的情况下采用还是非常好的,培养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实践能力强、上手快,能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创造利益。

4.联合办。所谓“联合办”是指与其他高校联合办本科层次或更高层次的班级,可以采用高考录取直接招生方式,也可以办“转接本”形式。通过调查,愿意“专接本”的同学比例高达15%,办“专接本”是非常可行的。另外,为缓解本地生源不足的矛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本科院校成人教育学院、高职院校、民办院校联合办班。授课可以采用“1+1.5+0.5”办学模式进行,即第一学年在当地联办高校进行基础课程学习,由双方教师共同授课,中间一年半在本校进行基础专业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由本校教师授课,最后半学年进行企业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除以上几点,高职院校还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既能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又能激发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内部管理体系和校园文化氛围;培育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培养学生既有利于拓宽就业面又有利于提高学校在企业的美誉度的复合能力和核心能力③;以规范的管理构建和谐校园、人文校园等。内涵建设是学院和专业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强有力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将专业办大办强。

四、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工作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高分子工程类专业进行了招生困境分析,提出了“招进来、走出去、订单办、联合办” 的十二字招生对策,全员参与招生、毕业生参与招生、企业参与招生的先进招生方式,“政校企行”联动的校外办班、订单办班、联合办班的先进教学模式;学历制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办学模式,从而使招生方式更加灵活,不仅缓解了招生压力,还能很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相信高职院校只要有开拓的团队、过硬的质量、鲜明的特色、良好的口碑,紧紧把握生源市场动态,科学运作,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①周辉,权良媛.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及其创新[J].江苏高教,2013(1):92.

②黄丽侠.高校招生生源波动的原因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0(3):66.

③周金.浅析技工院校招生难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20l2(35):33.

[参考文献]

[1]吕晓宁,郑庆照.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动机分析与招生对策――基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11级新生的调查[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

[2]王伟.探微与创新:浅谈“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改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3]王兆虹,宋京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理论观察.2013(1).

[4]张登宏,葛志亮.生源危机下的高职院校招生对策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l1(4).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11

我们本次调研的时间是2016年1月-3月,研究对象来源于各大企业在招聘服务机构公布的招聘信息。对市场营销类招聘信息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总结后,按照营销岗位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将企业提供的市场营销岗位归纳为四类:

第一类:市场调查类。这类岗位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销售数据的分析和整理,顾客销售行为分析,商品数据分析以及未来市场预测等。工作岗位包括:市场调查专员、数据运营、战略运营、消费分析等。

第二类:销售岗位类。这一类岗位直接和顾客进行交流,为顾客提供直接服务,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产品的销售和销售各环节的服务为主,同时为公司内部提供销售数据的归纳和分析。这一类的工作岗位包括:销售代表、销售主管、销售经理、销售总监;销售助理;客户代表(售前、售后)、客户主管、客户经理;渠道销售;商务代表等。

第三类:市场岗位类。这类工作岗位主要从事公司产品宣传和品牌推广,间接影响顾客。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制定企业市场宣传策略和计划,为品牌建设制定推广和宣传策略,宣传策划文案的写作,各类市场促销活动方案制定和执行,间接销售产品和营销顾客。工作岗位包括:市场推广、品牌专员-品牌运营主管-品牌经理、产品专员-产品运营主管-产品经理、市场文案、活动策划与执行、企划专员-企业经理、促销-促销管理等。

第四类:媒体岗位类。主要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进行媒体合作以及媒体选择。工作内容包括媒体的分析和选择,广告制作和,广告后宣传效果分析和调整,制定公关计划和活动执行,为销售产品提供更好的影响力。工作岗位包括:广告制作、广告创意、公关、媒体代表等。

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在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对能够开展互联网运营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营销成为企业必须具备的竞争力。截至2015年12月,全国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根据ITU《ICT核心指标》,互联网营销是指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营销推广活动,包括企业自己或者通过/广告公司投放的广告或制作的推广,包括付费推广和免费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33.8%。与其他渠道相比,互联网仍然是最受企业欢迎的推广渠道。在开展过互联网营销的企业中,35.5%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了营销推广,其中有21.9%的企业使用过付费推广。随着用户行为全面向移动终端转移,移动营销将成为企业推广的重要渠道。因此,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人才受到了企业的热捧。

在对传统的岗位分析后,我们也对该类岗位进行了分析:

这类工作岗位主要是以互联网和各类移动终端作为营销工具和平台,为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开展宣传和推广,并和顾客进行直接沟通。工作岗位包括:互联网产品专员(助理)-互联网产品经理,电子商务经理/主管、电子商务专员/助理、网络运营管理、网络运营专员/助理、网站编辑、APP产品和运营等。

传统的四类工作岗位和最新的互联网营销岗位,在不同的企业当中部门设置不同,岗位名称也大相径庭,但是大多数企业设置岗位的思路都是市场营销理论的核心思想。在各类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时也大多参考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应用本科的职业院校,在制定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和方案执行时,更多应该参考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企业对每个岗位的任职资格的要求,也从侧面反映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方向。我们经过对企业的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上述5类岗位基本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具体内容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企业营销类岗位中市场类和销售类、媒体类更加偏向营销专业毕业学生;市场调查类中的数据分析和运营岗位偏向数学专业;互联网运营岗位更偏向中文专业的学生。因此高校在学生培养时,培养方案应关注企业偏好,注重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任职资格。以互联网运营岗位为例,企业需要的运营人才应该具备:敏锐的市场应变能力,熟悉互联网社交媒体的运营特点,丰富的互联网知识。这些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营销课程中难以实现。目前传统的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体现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课程,因此企业在寻找适合人才时不得不从其他专业中进行人才选拔。

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存在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定期对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营销人才就业岗位,了解企业需求,对学生而言,可以更好的进行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高校培养方案也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北京市对各个院校实施项目资金支持,本次研究得到2015年北京市民办促进项目(北京吉利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大学生科研实践项目)的支持。该项目为学校教师研究企业提供了便利,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支持,在本次项目中北京吉利学院2014级本科班的学生们也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工作,在研究中也获益匪浅。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12

关键词 ]平行志愿 高校招生宣传 实效性

[作者简介]周春娟(1979-),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招生工作。(江苏 南通226 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0-0032-03

一、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给高校招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各省逐步采取了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将传统的“志愿优先”调整为“分数优先”,增加了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降低了高分落榜及高校招录的风险,提高了院校投档满足率,促进了招考双方的权利对等,但对于核心竞争力优势不是很明显的地方高校来说,面临的挑战远大于机遇。

1.平行志愿投档加速了高校等级分化。平行志愿对“985”“211”这些名校来说更有利,但对于普通高校来说会出现投档分数线低、高分生源减少、录取分数区间呈扁平化等趋势,强化了高校的弱势格局,加速了高校的等级分化。

2.平行志愿投档强化了考生注重高校的名牌效应,淡化了专业意识。国内一些行业院校尽管综合排名落后于重点院校,但某些学科的研究水平确实是名列前茅的,平行志愿的实施将高校按级别分类,特色优势专业招不到具有这方面特长的考生,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

3.平行志愿投档进一步缩小了高校自主选择生源的空间。为保护考生利益,省招办一般要求高校的投档比例不大于105%,高校挑选考生的余地大大减少。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高于省控线,在较多不服从考生出现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圆满完成招生计划,而要去征集院校平行志愿,从而对招录产生很大影响。

二、平行志愿背景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存在的误区

1.招生宣传媒体定位不准确,宣传内容缺乏特色。随着高校生源竞争的日益激烈,地方高校会仿效一些名牌高校的做法,选择在大媒体上进行宣传,但是由于地方高校大部分是省内生源,媒体受众和生源地区不对称,往往达不到预期宣传效果。在招生宣传内容选择上,很多高校认识不到自己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不分主次,一味求全,无法给考生和家长留下深刻印象。

2.招生宣传时段集中,后续服务不到位。目前高校把志愿填报前的10天左右作为招生宣传的关键期,然而,面对高校传递的大量招生信息,考生和家长往往会陷入信息过剩的矛盾之中,使得这样的招生宣传往往收效甚微。而志愿填报过后,高校因忙于招生录取,对考生非常关注的录取信息往往懈于答复,后续服务的不到位使已形成的宣传效果荡然无存。

3.招生宣传队伍建设薄弱,宣传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招生宣传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招生宣传人员代表了高校的形象。由于人手紧张,每年都要抽调教师临时参与招生宣传,他们对招生政策、宣传的方法和口径、宣传中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不熟悉,在面对考生咨询时不能准确解答,从而影响了招生宣传效果。

4.招生宣传效果缺乏有效评估,难以及时调整宣传方案。在招生宣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高校把招生宣传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做,往往重宣传轻总结,对于招生宣传的实际效果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方式和途径。而招生宣传要取得成效,必须针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有的放矢地调整,评估机制不完善导致招生宣传方案调整不到位,宣传效果不明显。

三、平行志愿背景下高校提升招生宣传实效性的对策

1.科学构建招生宣传模式和全方位、多元化招生宣传途径。第一,合理选择权威招生宣传媒体,扩大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招生宣传要取得实效,媒体选择至关重要。应选择考生和家长容易接触到、且在他们心目中具有权威性的招生宣传媒体。首先,利用政府主办的媒体,如阳光高考平台、省招办网站,将高校办学特色、教学师资、专业前景、就业情况等备受关注的信息传递给考生及家长;其次,选择省招办下发的刊物作为招生宣传的重要渠道,利用刊物的权威性增加受众对信息的信任度,提高说服力;最后,高度重视网络咨询,依托省招办举办的网上志愿填报咨询方式,及时准确地回答考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积极主动参加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高校招生咨询会。高考志愿填报是招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积极走出去参加省市招生主管部门举办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会,抓紧这一年一度的最佳宣传时机,结合高校自身专业特色、就业亮点等,通过零距离的交流,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提供全面准确的政策解答,回答考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最直接地了解高校的招生信息,在充分展示高校良好形象的同时争取优质生源。

2.切实加强招生宣传队伍建设,激发全员全方位服务意识。第一,加强校内专兼职招生宣传队伍建设。首先,要求专门从事招生工作的专职人员熟练掌握与招生考试相关的招生政策和录取规则,熟悉学校的办学情况,掌握一定的统计学知识、数据库知识及网络知识,以对高校及考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招生工作。

其次,考生填报志愿期间聘用一些责任心强又懂招生工作的教师组成兼职队伍,对他们进行政策及业务培训,通过他们将高校的招生信息更快、更准地传递给考生,提高招生宣传质量。

最后,挑选一批优秀学生,补充到招生宣传队伍中,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学生可利用节假日和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回到母校,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就读中学的亲戚朋友,以便对考生进行正确指导。

第二,发挥人际传播效应,加强校外招生宣传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和中学之间应本着对高校有利、对考生有利、对中学有利的原则建立生源基地,加强三方之间的交流,为高校争取优质生源拓展渠道。高校通过生源基地中学挂牌、召开高中教师宣传队伍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将中学往年的录取情况、考研情况等反馈给中学,吸引广大考生报考。为进一步深化合作,高校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签订互惠互利的协议,激发中学为高校输送优质生源的动力。另一方面,高校应充分调动校友及家长的人际优势,协助高校做好招生宣传。校友和家长是高校宝贵的外部资源,他们熟悉高校自身的情况,也关心学校的发展建设,高校可以通过当地的校友会以及颇为支持学校发展的家长,促进高校与校友、家长、考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提高招生宣传的可信度,为争取优质生源拓宽途径。

3.科学定位招生宣传对象,增强招生宣传服务实效性。省属院校的绝大多数招生计划是针对本省的,录取批次大多位于本二批,录取分数位于本二批的平均水平,主体生源以二类重点中学的毕业生为主,高校招生宣传时应根据考生及家长的心理需求调整宣传策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招生宣传实效。

首先,针对不同分数的考生,宣传重点要有所不同。考生在选择高校时,一方面关心高校的名气、办学思想、专业实力、教学师资,关心大学4年的生活能否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关注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己的分数能否被录取,填报存在多大的风险。基于考生关注的问题,高校面对各类考生宣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应重点宣传高校优良的学风、人才培养的创造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科研师资的雄厚性以及优秀师生的典型事例,使他们坚信大学4年的生活能得到自我提升,坚定他们报考的决心。而成绩一般考生更大的关注点是报了这所院校能否被录取,对于这部分学生,招生宣传人员可以根据招生计划、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及招生经验给予其诚恳的建议,鼓励分数适合的考生积极报考,对于分数比较低的考生,也可以向其推荐其他合适的院校。

其次,针对不同地域的考生,宣传对象要有所侧重。在新生调查中发现,所在的区域对考生选择信息渠道、获得招生信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正确认识不同地域学生信息选择倾向和填报志愿的心理,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招生宣传策略。城市学生在网络信息的获取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有更多机会参加招生咨询会,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主要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因此对于城市考生,应在考生家长比较集中的咨询会上,充分把握宣传时机,加大对考生家长的宣传,争取家长的认可。而农村学生由于信息来源相对闭塞,很多中学教师对招生政策都不甚了解,所以应加强对中学老师招生政策宣传及录取流程解读,扩大招生宣传材料的寄送面。另外,对于农村考生关注的奖助学金设置、助学措施及就业情况等方面,高校招生宣传人员要着重介绍。

最后,高校要坚持关注考生及家长对信息的不同心理需求,把服务考生、服务家长作为高校招生宣传的根本宗旨。在与家长沟通时,建议家长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在选择专业时,建议考生考虑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为考生选择高校及专业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高校招生宣传人员在招生宣传过程中要急考生所急、想考生所想,多研究家长想什么、考生要问什么,提高招生宣传服务质量,为学校树立良好形象。

4.合理利用招生宣传时机,提高招生宣传服务质量。考生进入高三年级,很多家长开始有意识地了解高校及开设的相关专业,迫切希望得到高校的指导,所以,高校必须将招生宣传工作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有计划地融人全年的招生工作中。

一是坚持招生宣传工作常态化。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高校,应该将招生宣传作为一项常年常规工作来抓,保持宣传工作的连续性。在大规模招生宣传前,通过给中学寄送招生宣传资料、开通电话咨询和网上咨询等方式抢占招生宣传先机,必然会加深考生对高校的印象。

二是关键时机重点宣传。填报志愿前的一两个月到录取结束这一段时间,是考生和社会关注的集中期,抓住这一关键时机,集中人力物力开展招生宣传服务。志愿填报前,要向考生及家长解读招生政策,解答考生关注的问题,增加考生对高校的信任感;志愿填报时,突出宣传本校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及就业情况等,吸引考生积极报考;录取结束后,及时公布录取结果,这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开展招生宣传的关键期。

三是开放校园,零距离接触考生及家长。开放大学校园,让考生在咨询的同时参观教室、宿舍和食堂等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高校“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的良好管理和服务氛围,增强考生报考的信心,增进高校和考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为高校争取更多的优质生源。

[

参考文献]

研究生招生宣传方案篇13

招生宣传是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广泛开展招生宣传、不断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同时,高校也日益关注招生宣传的效果,不断探索招生宣传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的现状,为现有招生宣传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西安航院)2011级全体学生作为抽样框,依据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专业和生源地分组,在每组中按比例随机抽出个案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746份,回收有效问卷3662份,有效回收率为97.8%。

结果与分析

1.考生在高三和报考临近时重点关注高职院校信息。“您是什么时间开始关注报考西安航院信息的?”报考临近时占42.9%,高三时占37.4%。从结果分析考生关注高职信息是从高三开始,重点关注是在填报志愿前,所以招生宣传要有时间性。

2.考生对高职院校的关注度不高。“您对于西安航院招生信息的关注程度如何?”时刻关注27.8%,偶尔关注34.4%,很少关注21.2%,听说过16.6%。这一结果反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和高职院校的关注度不高。

3.考生关注的招生杂志主要是权威机构发行的。“您关注的招生类杂志是什么?”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高考报考指南》和《招生考试报》,占68.7%,所以高职院校在招生宣传时要多选择考生认可的、各省招办发行的杂志。

4.家长和考生很少参加招生咨询会。“您或者您的家人对于各地的现场招生咨询会是否参加?”73.3%的考生没有参加或很少参加当地招生咨询会,仅有25.7%的考生经常参加和较多参加咨询会。高职院校在选择咨询会时要多考虑主办方、宣传面、规模等问题。

5.考生在中学期间很少接触到招生简章和宣传人员。“您在您所在的中学见过学校的招生简章或者宣传人员吗?”见过的占48.3%,都没见过的占49.5%,这一问题说明学校要处理好与各中学的关系。

6.学生填报志愿时更多关注的是学校门户网站。“您关注的招生类网站有哪些?”学校网站58.7%,各级招生主管部门网站32.7%,因此要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

7.家长和亲戚对考生影响最大。“什么人对您报考志愿影响比较大?”家长、亲戚对考生的影响达到73.3%。因此招生宣传的对象不能只针对考生。

8.考生希望能全面了解学校情况。从“报考前您希望高校提供哪些信息?”问答题来看,考生比较关注学校就业情况、收费情况、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往年分数线、住宿条件、录取人数、王牌专业等等问题,关注就业情况的考生最多,学校在进行宣传时要着重考虑关注点。

招生宣传策略

1.转变观念、打破常规,把招生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

高职学院要把整体形象的宣传和招生宣传相结合,避免出现为了招生而宣传、在招生宣传时再宣传的观念和做法,要站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并长期坚持整体形象宣传。结合自身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适时地在相关媒体上介绍学校在发展建设、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探索建立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通过建立院系两级招生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抓好招生宣传工作。各系和招办要经常研究本系招生宣传工作,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不断提高教职工的认识,营造人人参与招生宣传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评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招生宣传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构建网络和印刷媒体为主,电话、人际传播为辅的长效性宣传

招生宣传的媒介选择上,要坚持网络和印刷媒体为主,电话、人际传播为辅,各种媒体宣传效果相互补充。考生对学校与专业的选择,取决于学校的声誉、专业的强弱、就业状况、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应坚持持续性、针对性,把宣传融入到考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4.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精心培育生源市场

广泛开展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工作,加强与生源基地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信息资料库。认真组织参加生源基地各种见面活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学校生源质量。

5.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使招生、就业工作相互促进

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考生报考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通过与就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毕业生就业网络,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充分就业”,以高就业率吸引高质量的生源,形成“招生—就业—招生”的良性循环。

结 语

高校生源下降时代,通过对招生宣传的对象、媒体以及现状研究分析,指出高职院校应坚持长效性、针对性的招生宣传工作,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生源加入高职教育行列。同时学校更要扎实地抓好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实力,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良好的社会声誉来赢得广大考生的青睐。

参考文献:

[1]张瑶祥.高职招生宣传工作的实践探索和体会[J].教育与职业,2007(1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