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工业信息化论文

摘要:在我国很多汽车工业,都是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一些小的汽车工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十分缺少的,而且信息技术含量也很低。同时我国还存在各个汽车工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有的汽车工业任然对信息化技术不够重视,造成各个汽车工业差距拉大的情况。
工业信息化论文

工业信息化论文:物流信息化建设烟草工业论文

一、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烟草工业物流体系包括18个工业公司、99个生产点,以及33个省级商业公司和367个商业配送中心,基本上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烟草工业物流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但发展至今仍一直处于分散和独立的状态,在观念、标准、技术、设备、人才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务链条,已经成为制约烟草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各工业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偏低,尽管陆续建成和实施了一些物流信息系统,如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系统、GPS系统等等,但信息系统建设不完整、信息资源浪费严重、数据缺乏统一标准、现有系统之间相互孤立、信息化建设发展极为不平衡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烟草工业物流的现代化进程与发展速度。

二、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目标

依据行业物流发展要求,遵循国家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深度集成;快速拓展,持续推进”总体思路,依据“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技术要求,工业企业物流应以流程梳理和优化为基础,统筹数据采集、业务处理和管理决策三个应用层面,搭建一个覆盖、各向畅通、反应便捷、运作高效的物流信息化体系。

三、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应用架构设计

a)烟草工业物流战略架构。根据行业战略发展规划,物流将作为支持性的业务进入企业核心价值链,与原料、技术、营销三大核心业务共同构成各工业公司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架构下,要求各工业企业物流提供整体服务,同时与三大中心一样,作为核心单位,承担工业物流管理职能,乃至部分供应链服务职能。b)烟草工业物流运作模式。烟草工业物流普遍采用“集中管理、分级实施”的业务运作模式。根据生产、销售、采购需求,制定物流计划,物流中心(公司)根据计划实施运输、仓储等物流作业。上述模式要求对工业企业的各类物流信息实现统一管理,并通过物流中心(公司)实现整体运作和管理。通过对工业内部的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管理,将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环节由物流中心(公司)实行统一组织,打通供应链物流环节,构筑成为一体化物流体系。c)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应用架构设计。基于核心物流业务发展以及物流中心(公司)运行的需要,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需求。同时,物流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及应用与行业系统、工业公司相关系统有着密切的关联,需要遵循行业和各工业公司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和技术标准。依据对相关工业公司信息化现状的分析,物流信息化总体应用架构可以按下图进行归纳:整个应用架构可分为工业物流信息化应用架构及相关外部系统两大部分。就烟草工业物流来说,主要应用应包括决策支持、综合管理、业务管理、业务协同、作业执行以及自动化支持等六大功能板块,以实现整个工业物流不断发展的运营和管理需求。d)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基于对物流中心(公司)信息化应用架构的设计内容,整合各项应用之间的关联要素和共同点,物流中心(公司)的关键应用系统设计如下图所示:整个应用系统设计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决策管理层:它是针对业务管理及决策支持等应用功能而设计开发的物流综合管理系统或模块,可以与国家局行业物流系统实现对接,同时也为工业公司物流运营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二是业务处理层:包括智能运输调度与数字仓储管理两大核心系统,以及相对独立的商务结算系统。三是物联网数据采集层,包括GPS/LBS/GIS系统、车载及手持系统、RFID系统、监控系统等。

四、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技术架构设计

a)整体技术架构。按照国家局提出的“统一平台”要求,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架构应以安全、可维护、易拓展、高效率为设计基础,促进技术构架与业务的相互融合、协同工作,使得物流应用系统能够随需而变,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通过对相关工业公司的调研和需求分析,对技术架构进行了如下设计:整个技术架构通过基础资源层、数据交换层、信息资源层、服务引擎层、业务应用层、展现层来搭建物流信息体系,并通过信息安全保障、运维保障体系来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b)关键技术设计i.服务引擎层设计。服务引擎层设计主要采用工作流引擎技术,支持BPEL标准,支持SOA架构,支持子流程、流程分支等基本的工作流功能。ii.业务逻辑引擎设计。业务逻辑引擎使用工厂设计模式,通过XML配置文件,运用类反射机制,完成系统业务逻辑部分的定制工作。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内置的业务逻辑引擎,可以实现业务逻辑部分的高配置性。iii.调度规则引擎设计。采用高效、灵活的调度规则引擎,对于自动配车、自动配载、订单拆分等核心规则的调整或优化,可通过前台可视化配置或定义,无需要后台编程实现,支持热插拔规则变更,易于维护。iv.持久层管理组件设计。采用Cosconetwork.DAO库数据库持久层组件,通过对JDBC进行轻量级的对象封装,来完成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交互操作,使得系统在更换数据库时将花费更小的代价,也为系统数据权限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性。

五、总结

本文根据烟草工业物流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工业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和技术架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统总体框架和建设思路,并结合实际工作将其运用到了某工业公司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规划之中。该设计方案贴合实际,灵活方便地实现了物流信息化建设目标和要求,通过近一年的设计和调整,依据设计方案进行的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了较好效益。

作者:毛凡楷王如龙单位: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业信息论文:国内外工业和信息化监管对比透析

作者:李丽娜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商务部部长办公室下属的“政策与战略规划办公室”和“首席信息官办公室”负责向商务部长提出工业和信息化政策建议和战略规划,商务部下属的“经济与统计管理局”和“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则负责提供工业和信息化相关的科学数据及统计信息,以确保政策与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再者,综合管理类中工业和信息化国际合作职能主要集中在商务部下属的国际贸易局。中小企业管理类职能则根据管理对象、管理内容及管理类型不同分别归口于商务部下属的“少数民族企业发展局”(MBDA)、联邦独立机构“小企业管理局”(SBA)及联邦政府各部门下属的“小型及弱势企业扶助办公室”(OSDBU)如农业部的OSDBU、交通部的OSDBU、能源部OSDBU等都为少数民族、中小型及弱势企业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业管理类机构设置及职能对比中国工信部内设6个工业管理类司局,分别为: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安全生产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和军民结合推进司。负责原材料、装备及消费品工业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安全监督、节能环保、高新技术装备及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和创新等管理工作。在美国联邦政府中,工业管理类职能机构并未独立设置,而是将工业管理类职能与商业贸易等经济职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统一并入美国商务部。而且,由于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和发达的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美国联邦政府本身并不会制定或参与制定某一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目标,也不会直接运用行政手段实现发展规划和达到政策目标。而是通过立法限制、政策引导及技术支持等手段间接推动和促进行业的发展。在工业专业管理类中,原材料、装备和消费品三大类工业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商务部。由商务部部长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NIST)分别负责制定和提供工业产业化政策、工业技术标准及国内外工业行业市场信息等。

美国能源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综合能源战略和政策。其中,美国能源部部长办公室主要负责建立和实施国家综合能源战略和政策,提出能源政策方案和制定能源发展与能源安全战略;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deralEnergyRegulatoryCommission,EFRC)为美国能源部下属的独立的能源监管机构,负责依法制定联邦政府职权范围内的能源监管政策及实施监管,形成政监分立的能源管理体制。[1]此外,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OfficeofEnergyEfficiencyandRenewableEnergy,EERE)负责提高能源效率和生产率;向市场转让洁净的、可信赖的和可以转让的能源技术。美国劳工部矿山安全和健康管理局(MineSafetyandHealthAdministration,MSHA)则负责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军民两用技术的战略规划和法律法规主要是由国会、总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总统科技政策局等机构制定和颁布,军民两用技术的政策执行和监督管理职能则主要集中在美国国防部下属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ARPA)和技术转移办公室(OfficeofTechnologyTransition,OTT)。其中,ARPA是美国国防部下属的研究中心和开发机构,负责对包括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等重大项目进行技术管理与指导,并跟踪研究能转化为军事用途的相关技术和成果。OTT则是美国国防部军民两用技术的综合管理机构,负责拟定技术转移和两用技术政策,并指导和监督两用技术计划的实施。此外,OTT也是军民两用技术转移项目的组织和协调机构,负责与能源部和商务部等联邦政府其他部门就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工作进行协商合作,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信息产业管理类机构设置及职能对比信息业作为优化工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显。为了巩固和加强信息产业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以更快、更有效地促进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其中,工信部内设机构中有8个司局为信息产业管理类:电子信息司、软件服务业司、通信发展司、电信管理局、通信保障局、无线电管理局、信息化推进司和信息安全协调司,主要负责电子信息产业行业监管、指导推进信息化工作及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工作。在工业信息化程度很高且经济发达的美国,联邦政府则把工业和信息化职能与商业贸易等经济职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统一并入美国商务部。并在商务部下专门设立了信息产业综合主管部门———国家电信与信息管理局(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NTIA)。此外,作为联邦政府独立行政机构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FCC)则拥有监督信息产业最广泛的权力,成为专业性和独立性很高的电信监管机构。前者是美国联邦政府综合性的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后者为美国联邦政府高度独立的电信监管机构。两者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共同构筑透明高效的信息产业监管体系。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综合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NTIA,同时也是总统在电信与信息政策方面的主要咨询机构。主要负责联邦政府电信与信息产业以及频谱运用的管理工作;向总统及执行机构提供电信与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承担电信与信息产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设计;以及向相关的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技术支持等。

FCC是美国联邦政府独立行政机构,也是专业性和独立性很高的电信监管机构,拥有监管通信行业最广泛的权力,主要负责公共电信、专用电信、广播电视、无线频率及互联网接入等行业的监管以及通信设备系统标准的指导和协调等工作。此外,FCC作为监督、管制通信业的联邦政府独立行政机构,兼有一定程度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执行职能,如: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制定一些与电信和信息产业相关的规章制度,仲裁电信和信息产业中政府部门或企业之间产业的冲突和争议,以及执行各项法律法规等。虽然FCC和NTIA主要负责电信与信息产业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但这两个机构对电信与信息产业的监督和管理,一般仅限于产业政策层面和技术标准层面,并不干涉企业和市场的具体运行,这也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综上所述,由于中美两国政治体制、工业现代化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两国政府工业和信息化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及其运行机制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借鉴美国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及信息化发展水平等现实状况,选择适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模式,促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快速发展。

工业信息化论文:信息化背景下工业设计论文

一、在信息化背景下,系统设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信息化的环境中,特别是智能化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工业设计成为系统化的设计过程。信息化首先使人们经常使用的产品成为一个依靠软件维系起来的体系,而非以前的孤立、无关联的单个产品。从手机到电脑再到其他电子设备使用的是类似的软件系统,可以互相兼容。以苹果公司为例,其产品ipad、iphone、itouch等使用的都是ios操作系统,只是由于应用的产品不同而有所侧重,各类产品之间可以很好地兼容,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在传统的产品设计中,往往强调产品外观上的统一性,具有相同的产品外观“基因”,比如宝马车的前格栅、现代汽车的“流体雕塑”等。这些外观上的特征共同构成企业的产品形象(PI)。信息化的现代产品设计不仅强调外观上的统一和风格一致,更要强调软件的兼容和一致。这不仅是信息化对产品设计的要求,更是消费者和时代的要求。软件成为串联“产品线”最有力的纽带,而不仅仅是外观造型特征上的某些传承。国内目前迅速崛起的小米手机,其外观特征不是较大的卖点,而是在于其数代产品在软件设计上的改良。

有一点与传统经典设计一脉相承,软件的这种系统性不仅表现在横向上,而且表现在纵向上;不仅同一个时期的不同产品之间软件是类似的、兼容的,而且在不同时期的产品之间也是传承和逐渐发展的。其操作系统伴随着硬件的不断更新而不断改进和完善。事实上,随着软件在产品使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软件的改进比硬件更加明显。要认识系统化的发展趋势并在设计中适应和引领这种变化,一是不能再孤立地看待某一个设计,而是以一个关联的、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和考虑设计;二是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考虑设计。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孤立看待任何一个设计,都不可能维系设计的延续性。传统的工业设计本身也强调产品设计的系统性,设计必须考虑文化背景、用户、技等多方面的因素,也要考虑与环境的协调。更多的是考虑与产品的家族性相一致。信息化则使这种“不孤立”的思考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一款产品,其软件设计如果自身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变化,依然只在单一的功能上强调“”,而与其他大多数产品不能兼容,将不会被消费者所接受。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诺基亚在智能手机上的挫折。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在智能机到来之前是非常经典的设计,其稳定性和良好的性能受到长时间的追捧,也是在这一系统下,其曾经成为世界上较大的手机生产商。然而操作系统在手机上的应用打破了这一局面。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讯功能已经不是问题,手机已经成为一个通讯终端。使用者可以借助其随时了解、参与网络中的各类活动。手机上的操作系统将手机和互联网融为一体,这就要求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这种系统性在纵向上表现为对应用系统不断升级,同时,在操作系统之下,软件的不断更新与开发成为可能。如安卓系统、ios系统等都是在硬件升级的同时,软件也在不断升级。软件的升级与外观的不断改进,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区别。相似之处在于基本特征和产品家族特征会一直延续;软件的改进更多是功能上的增加和用户体验上的优化。除了操作系统外,这种更新是持续不断的。如ios系统的APP商店会不断有新的应用软件加入进来。

二、在信息化背景下,工业设计成为一个综合的设计过程

信息化和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工业设计变革的根本原因。从工厂的数控机床到日常使用的电器,从公共场所的信息查询系统到私人手中的手机,信息化正在将他们连成一个整体。可以用一个词——“全息”来形容信息体系。只要有一个信息终端,人们随时可以进入信息化的海洋,完成寻找信息、参与交流、操控硬件等。工业设计并非万能,并不能完成所有的设计,但是其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并将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考虑在内。在进行某种产品设计时,既要考虑到产品的外观,又要考虑到其界面和组成架构,还要考虑到兼容性和与其他产品的兼容性。

以家庭与设计关系为例,更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根据传统的理解,工业设计所设计的对象可以认为是家里的家具、电器、生活用品等具体的对象。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不是如此单纯。由于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如何方便地使用和控制家中被信息化连接成整体的这些产品成为我们要考虑的新问题。当客厅的电视、书房的电脑与厨房的冰箱都连成一体,当我们在工作单位即可通过网络控制家中的电器,当人们对生活的便捷与舒适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业设计就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设计一把椅子或一台电视机的外观那样简单。事实上,由于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在工业设计内部分工也变得复杂和明确。比如,很多院校将交互设计归入到工业设计的范畴。交互设计与传统的产品外观设计交集甚少,成为工业设计外延新的延伸。外延的变化对工业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的背景下,工业设计更需要具有全局观、系统观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出发点。

三、在信息化背景下,工业设计与其他设计门类的界限逐渐模糊

传统的工业设计本身就涉及很多学科,比如人机学、心理学、机械设计等。信息化更增加了这种交叉和重合。由于工业设计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其综合化的趋势更加模糊了与其他设计门类的界限。比如,界面设计可以认为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对象,而作为工业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交互设计,又与界面设计息息相关。再比如,数控设备的广泛应用和联网,使机器的交互设计越来越重要,机械设计和工业设计产生了交集。这种交集还广泛地体现在汽车、航天、计算机、电器等的设计与制造中。可以说,正是信息化这根“线”穿起了各个设计门类,并使其界限越来越模糊。工业设计所创造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或某类具体产品的造型。综合化与系统性成为工业设计的重要特征。用户体验成为判断设计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正是由于这种内涵与外延的变化,才使工业设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

作者:侯可新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工业信息化论文:工业企业财务信息化论文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工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其中,财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就是重要的部分。那么,构建工业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体系对于工业企业有什么样的意义,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哪些挑战,这些挑战应该如何解决等,以上都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工业企业财务信息化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把信息化的手段引入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种跨越式的发展,对于提高工业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够提高财务数据的处理速度,相比单纯的靠人工或者计算器进行数据统计,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能够以多倍于人工的速度进行数据的汇总、计算、分类,财务管理的速度自然而然的提升了。其次,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度,相对于人工数据处理,只要财务管理的计算机系统程序没有问题,那么工业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就会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不存在因人工的疲劳、失误而导致的财务数据错误。,能够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工业企业更加注重的是对财务数据的统计、核算,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的分析,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很多报表都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生成,财务人员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余的部分,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

(二)有利于企业有效的成本控制

加强工业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看似在前期增加了公司的成本投入,特别是在购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硬件、软件的时候,确实需要相当大的投入,但是,从工业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是一笔相当值得的支出。首先,财务的信息化体系构建直接减少了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设置,特别是对于大型的工业企业,财务管理是非常庞大的部门,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解决,如同在工业生产中引入机械化,能够直接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其次,降低了工业企业的管理成本,原本的财务申请、使用、报销都需要专人负责,每一个部门都要有专人对接,这个过程中的人际沟通成本是相当大的,不利于及时的监督管理。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就能够把各部门、各业务的财务管理进行线上处理,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

(三)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

加强工业企业财务信息化体系构建,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企业财务的信息化建设还能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主线,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看似只和财务管理有关,但它涉及整个工业的内部管理更新,能够促进企业各部门、员工直接的互动和交流,企业的高层也能够通过财务信息化系统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指导。当然,加强工业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体系构建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它能够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如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使得财务数据管理从简单核算走向深入统计分析,这对于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制定、经济决策制定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之,财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财务管理不断完善的重要工具。

二、工业企业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一)转变思想认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尽管财务信息化体系构建对于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成本控制的有效、整体管理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依然在很多的工业企业没有被充分重视并加以应用。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领导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简单的认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就是把原本的纸质性财务报表变成计算机处理,所以没必要太多的进行投入。另一方面,部分工业企业认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甚至认为只是财务管理人员“偷懒的借口”,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拒之门外。所以,应转变工业企业的思想认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财务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巨大裨益,可以通过参观成熟的财务信息化企业以及财务信息化系统现场体验等方式让工业企业看到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巨大改变。作为工业企业的管理者,要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变化,要能够发现信息化、互联网给企业发现带来的机遇,不能永远只是以传统的眼光来审视新事物,财务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有多大的开放度就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二)加强内部控制,增强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风险控制

当然,我们在看到财务信息化体系构建给工业企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并制定对策,这时,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一是控制信息化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毫无疑问,计算机能够解决很多人工没法处理的问题,也能够以较高的效率进行处理,但也存在系统崩溃、数据丢失、信息泄露等潜在风险,所以,工业企业不能依赖财务信息化体系,要建立相应的预防与危机干预制度,对于引入的系统要定期进行系统更新与维护,确保系统不存在较大的漏洞;对于财务数据要有相应的备份与授权制度,较大程度上降低财务数据丢失、泄露的风险,一旦发生风险也能够及时处理,把损失降到低。二是要形成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权限控制机制,信息化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企业员工接触财务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时更容易导致越级操作、信息泄露等问题,对于同等级别的工作人员要有相应的授权限制,即授权应该是落实到人而不是到部门,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发挥财务共享的同时回避管理权限不清晰、信息泄露等问题。

(三)加大保障力度,确保企业财务信息化的作用发挥

构建工业企业财务信息化体系,需要企业从技术、人员、制度等方面加以保障,才能确保财务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首先,要有先进的技术保障,工业企业要引入近期的财务信息化技术,好能够建立起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比如ERP系统),另外,技术的保障不应该是一次性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也要随时更新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避免因为技术滞后而给企业管理带来损失。其次,要提供强大的人员保障,虽然工业企业财务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投入,但并不是不需要人力投入,而且,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有所变化,即需要集财务管理与信息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所以,企业要通过内部财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或者直接引入专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确保有足够的人力支持。,要有必要的制度保障,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要加强系统维护、数据管理,还要建立多方位的财务管理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必要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培训,让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建立起来,并能真正发挥作用,为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提供助力。

三、结语

加强工业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体系构建,旨在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经济效益的提升服务,在看到利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可能存在的风险。只有在确保企业财务安全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才能让工业企业走得更远、更安全,关于工业企业财务信息化体系构建的探索也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作者:杜祥壮 单位:江苏沂州煤焦化有限公司财务部

工业信息化论文:工业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现代各行各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进步。制造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与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信息化成为现代制造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业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市场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经验丰富地位的核心要素,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将数字技术与产品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相结合,是现代工业制造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就我国目前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来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限制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工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展开研究与探讨,报道如下。

一、我国工业制造企业的现状

(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许多制造企业为了符合市场需求,生产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多元化生产中,导致企业经营复杂,也导致企业管理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无法通过专业经营和合作来提升经济效益,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二)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应用能力

随着经济市场不断变化,许多制造企业由于缺乏信息资源,加之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在信息时展中,没有注重开发信息渠道,也没有重视信息的利用价值,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效益,错过了发展的时机。

(三)管理方式单一

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企业在成立初期快速的发展会使得经营者忽略了企业管理活动,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对企业的管理能力造成了影响,同时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此外,管理模式的单一,也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管理问题更加明显。

二、工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制造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落于他人,而许多大型企业则注重产品创新和自主技术的研发。因此,制造企业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前,并不断创新出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1]。

(二)优化内部管理

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对其市场竞争的优劣有直接影响。许多国外制造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市场对不同型号产品的需求,同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大批量生产的优势。因此,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制造企业管理的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提高生产效率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人力资源、财务、材料、生产、客户等数据库,在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外部信息资源的收集,充分利用互联网,为企业决策提供真实、的信息。企业也可以利用局域网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

三、工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水平

在目前制造企业中,许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影响,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2]。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领导,导致各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中缺乏科学的衔接渠道,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从而消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需要加强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从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效果。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外部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收集外部组员,实现对企业采购、生产的合理调节。因此,管理者要重视转变自身的管理意识,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企业需要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投入

许多企业由于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也没有重视信息设备的购入,对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投入较少,这也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因此,企业要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增加计算机、打印机、服务器等设备的购入,同时也要重视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从而保障设备的使用年限。企业应当确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可以通过检查管理流程是否实现信息化来考量。例如生产、供应、销售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符合流程。尤其要注重电算化与信息化的区分,仅通过用计算机来取代手工作业都只能被成为电算化,而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的基础,实现传统业务流程的改变,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企业利益,这也是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信息化管理的任务在于加速工作处理的效率,若不对传统的工作流程、规范和标准进行更新与改变,则无法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

(三)健全配套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仅在于引入信息技术,而是在于实际应用,尽量将企业各种资源数字化。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统一产品在不同部门的命名不一致,从而引发了问题。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企业活动进行信息化改变,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过程。在信息化管理推行的过程中,管理者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战略目标、人才资源配置、实施过程是其能否取得应有效果的重要前提。在企业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管理者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减少建设成本,从而推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于是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从而制约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四、结束语

制造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来思考,保持步调统一、逐步实现的方针政策,才能够获得信息化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

作者:蒋正华 单位: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信息化论文:老工业基地制造业信息化试析论文

论文摘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化指标体系方案和国家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企业所处的经济、技术现状,利用属性层次分析法导出企业适度发展信息化的步骤,设计了一套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企业综合信息化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将有助于老工业基地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工作.

论文关键词:属性层次分析法;信息化;指标体系

1引言

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我国信息产业部推出了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试行方案.但这些指标体系都是从宏观上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评测,企业自行制定发展信息化对策.这样造成的盲目性,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不能使信息化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战略.

本文借助现有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利用属性层次法的球赛模型对企业重要的信息化指标进行比较,提出适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模式.

2企业综合信息化指标设计

2.1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目标

通过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可以改变传统老工业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特征,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尤其是挖掘相对竞争对手而言企业独特的潜在竞争优势.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仍具有其一定程度的产业优势、科研优势和产业技术工人优势,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在全国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能力较差,产品增值服务较弱,迫切需要加强综合能力.振兴东北迫切需要尽快将以降低成本为主要手段的推式生产模式转变为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重视客户满意度的客户拉动式产品生产方式.

针对东北制造业企业目前信息化发展的现况,企业应以综合信息化为发展目标,其特征是以核心业务信息化为目标,把焦点集中在核心价值上,向综合化、网络化的方向延伸和扩展,强调信息化与业务类型匹配,与自身业务发展阶段匹配,与企业的管理基础、企业资源匹配.在合理投入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实现整体.

2.2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构造东北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目的在于从微观推进综合信息化,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具体做法就是以整体的价值链信息化为发展路线,以主导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做为重点,然后向上游集成研发过程信息化,向下游延伸到市场,在集成和优化的思想指导下,去实现基础信息化.在实现基础信息化的同时,部分地选择有用的集成和优化的应用,正确引导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老工业基地企业综合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具体选取的指标如下:

1)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有关领域及业务工作中普及应用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

2)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总业务量的百分比.

3)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应用率指标适用离散加工制造型企业工程技术水平的评价.

4)网络化程度及企业信息网络的规模与水平指企业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安装总量的百分比,企业上网及网站的数量与质量,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化程度.

5)集成化程度(管理控制一体化)据龚炳峥方案改信息集成,过程集成,用户集成.

6)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指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的深广度,主要业务流程的覆盖面及质量水平.

7)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反映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状况,管理信息化应用覆盖率及数据整合水平.

8)产品和服务信息附加值指标指是否系统地确定了顾客需要或将从中获益的信息产品或服务是什么?(灵捷审计).

9)ERP应用覆盖率指ERP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总业务量的百分比,ERP覆盖率是指企业由ERP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资源规划管理工作总量的百分比.

10)新技术信息吸收能力(董景荣方案).

3运用属性层次模型的企业信息化指标排序

3.1方法的选择

1997年,程乾生教授创立了属性数学,在属性测度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属性测度和属性判断矩阵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结构决策的方法——属性层次模型AHM.与Saaty在1977年提出的层次分析法相比,AHM既不需要计算特征向量,也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算量小,科学性强,是简便有效的决策方法,两种决策方法皆分3个步骤,即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相对权,计算方案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以进行决策.用比赛模型刻画这2种方法,层次分析法相当于举重模型,而属性层次模型方法相当于球赛模型,2种方法皆是合理的.用例子说明属性层次模型相比于层次分析法计算更简单有效.

3.2建立属性层次模型

1)建立现阶段东北企业信息化层次结构(只考虑及时层),如图1所示.

2)以下的标度法确定判断矩阵中的元素

3)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相对属性权

由标度定义AHM的判断矩阵元素应满足以下条件:

由以上的排序得出:W6>W8>W5>W10>W4>W9>W7>W3>W2>W1.其中:W6代表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的权重;W8代表产品服务信息和附加值的权重;W5代表集成化程度的权重;W10代表新技术吸收能力的权重;W4代表网络化程度的权重;W9代表ERP应用覆盖率的权重;W7代表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权重;W3代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应用率的权重;W2代表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的权重;W1代表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的权重.这些权重说明,老工业基地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提高自己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水平,这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次,要着重提供产品服务信息和产品的附加值,这体现了企业要以市场为重心,注重顾客的需求,使企业的特征由原来的生产推动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适应市场变化.

4结语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技术的比较优势,信息化工作初见规模的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将信息化重点放在适度提高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水平上,以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为企业的改造和虚拟企业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2)核心业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要注重产品服务信息和附加值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企业市场反映速度;

3)企业信息化要均衡发展,信息化发展应由过去只注重点效率向注重线效率发展,以线带面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4)企业的信息化不应该只强调覆盖率,应沿着企业的供应链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注重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信息资源共享;

5)企业的信息化一定要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不能为了信息化而发展信息化,所以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是不同的.企业要根据战略需求来调整信息化的重点和规模.

工业信息化论文:信息化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论文

关键词:信息化新型工业化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从论和时间的视角,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实际,针对如何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新型工业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指导各项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但在许多地方的实践中看,在对什么是新型工业化、怎样才能走上新型工业化路子等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上还有差距。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如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提出建议。

一、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完整表述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概念及其内涵。

所谓“化”是指由一种特定的力量引起的持续的、内在的改变,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进程。在“化”的过程中,这种力量与被作用的事物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混合,而是通过渗透达到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使事物发生某种质变。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而工业化是相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机器大生产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不断增加工业经济比重,普及工业产品的应用,改变生产方式,改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过程。它是就整个社会形态而言的,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且包括社会、文化、观念、心理等等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是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信息化既不能超越工业化,更不能代替工业化,但是信息化可以带动工业化,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使其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在处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一种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信息化模式;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变化,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就工业化的实现方式而言,是对工业化的质的描述和要求,它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六大明确表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不是工业经济比重的简单增加或工业内部结构的简单调整,也不是单纯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而是像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那样:“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贯穿于新型工业化的始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切方略都必须围绕“信息化”这个核心手段展开。离开信息化,无论怎样的高技术化,怎样的经济结构,都不可能成为新型工业化,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化才是新型工业化。及时而有力地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我省面临经济和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必须强化各方面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和理解,统筹考虑经济与社会、国际与国内的各种因素,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落实到各项方略和实际工作中去。

二、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过程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普适性、扩散性、渗透性、融合性和创新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能够持续地、多方位、全过程地进行,并不断深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因此,信息已经同能源、材料一样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并且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市场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要素。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途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明工业化的方向。新型工业化必须在信息化的框架内进行,以信息化为方向,不能脱离信息化的思路。二是促进工业产业的增长。信息技术的引入,带动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增加制造能力、丰富产品、适应个性化需要,扩大工业生产;另一方面直接带动整个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三是促进结构调整。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改造原有的工业格局和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使整个工业领域资源配置有效、结构合理。四是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通过信息化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运转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整个产业的活力。五是节约交易成本。通过电子商务,打破地域限制、缩短交易时间,减少交易成本。六是扩大市场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创造需求、创造市场,带动工业化的更大发展。

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着力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主要应体现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落后、市场效率低、竞争力差等突出问题上,并以此作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着力点。

1、以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突破口,加速制造业信息化

产业升级是个渐进的有序流动过程,传统产业正在从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向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这种产业的转入国。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走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新路,是建设新型工业化的需要。只要大力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以优化改造,就能够大大节约传统工业升级换代的时间和成本,后来居上,发展出先进的工业生产力。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对传统制造业具有革命性作用是导致了制造系统智能化。现代智能化的企业并不全是高科技的软件企业,大量的智能企业是依靠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消减成本、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生产传统产品如奶制品、家具、金属制品,甚至水泥等的企业。

要采用各种措施,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一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在生产、制造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对原有装备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工业生产智能化、柔性化、高速、高效的要求。二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工业流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生产能力。三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品的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价值链,延长传统产品生命周期。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手段,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作为管理的工具加入到了管理领域,导致了管理由科学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实现了管理学的又一次革命,使一些过去无法实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得以实现。现代的信息管理革命的内容主要可归纳为几方面:一是管理结构的扁平化。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信息传递、处理的电子化,导致了管理结构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变。二是管理方式柔性化。大量规范化、日常管理被模块化的电子信息系统替代,能够很容易地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调整,以适应形势和管理的需要。三是管理过程民主化。信息化打破了信息的少数人垄断,使管理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尚处在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时期,进入到信息管理层次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这说明在我省用信息技术改进管理还有很大的空间。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扩大市场渠道,提高交易效率

现代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所创造新的商务模式。一是极大地降低了传统交易活动中的产品搜寻和价格谈判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二是信息网络与传统交通网络相结合形成的现代物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和整合,较大限度地降低了交易活动中的物流成本和较大限度地节约了物流的时间。中小企业与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通道难以建立,交易成本巨大,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电子商务是解决这类企业市场通道的选择,也是成功之路。

4、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的信息化

我国信息化的硬件投入十分迅速,但是在信息化进行大量投入的同时,信息化对传统工业化提升作用不明显,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信息化不到位。公务员之家

因此要尽快促进人的信息化。一是采用组织手段,提高各级领导对信息化战略地位的认识,加深他们对信息化作用、如何发挥信息化效能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决策能力。二是提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增强他们把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相结合的能力。三是提高全社会对信息手段、工具、设备的利用能力,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管理的适应性和自觉性。

工业信息化论文:知识经济土木工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挑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土木工程也同样存在信息化建设问题、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项目计划的编制、项目跟踪过程、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人才上网,网上各专业专家组在网上会诊技术难关和质量难题、木工程信息化建设要与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企业的“三改一加强”相结合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当今时代,全球进入到经济的全球化,进入到知识经济的年代,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包括我们经济速度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我国土木工程也同样存在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础设施项目,以北京奥运工程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量大面广的城乡住宅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高潮之中,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0,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多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大战略,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重要的发展机遇中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大课题,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二、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障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全球产业信息的获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研讨,掌握人类近期管理成果,使得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土木工程业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和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建筑行业管理上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项目策划挑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数字化、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实现更宽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更的会计管理、成本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更优化的决策管理、计划管理,更高效的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也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更为丰富,为新产生的团队合作关系甚至跨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前提。高技术的办公环境,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创新,对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升级。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正如山西太原化学工业设计院于万里同志的文章《从国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看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所言: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多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依靠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1.项目计划的编制。

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以及中标授标之后的合同条件都要求承包商编制切实可行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剖析。软件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的时间安排,同时还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原材料、劳动力、设计和投资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出关键要紧的任务(关键线路)以及对任务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与物力、机具等资源的安排。

2.项目跟踪过程。

软件对于工程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影响项目进展的内外部因素随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系统的纪录和报告并输入计算机,也就是真实、实时地反映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进度数据,及时反映工程项目的变化。

3.项目的分析、控制与优化。

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或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工期、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软件有对工程数据与作业活动的强大过滤功能,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活动过滤出来,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对于发现工期滞后的工作项目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制定相应的追赶计划。对于现行超前于目标计划的工作可有意识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来降低工程成本或使总体计划更趋于合理。

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挑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电子商务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的采购显得更为宽范围、广领域,甚至会进入货物及其流通的细微部分,使需求方对货物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市场信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把握。网上交易为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果、监督交易全过程提供了可能,同时还为买卖双方的合作经营伙伴关系起主导作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诚信失缺行为进行有力遏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人才上网,网上各专业专家组在网上会诊技术难关和质量难题,对土木工程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巨大的力量。也可以说,现代建筑企业更加依赖网上技术研发,依赖网上人才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系统三种体系,为项目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和交换手段,使项目信息共享更及时、更灵活、更广泛,并具备了实施异地交互讨论的环境,参与项目的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的查看项目管理信息,总部管理人员也可以同时访问其他地方项目管理信息,随时了解项目总体情况,通过这个数据库把公司本部、公司分部、施工现场、分包商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异地协同工作的环境,并可实施异地指挥和控制。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既包括建筑管理的信息化也包括建筑技术开发的信息化,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应在三个层次上展开,即在土木工程行业管理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土木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土木工程行业管理信息化是根,体现了行业的经营特性和行业的市场特点;土木工程企业信息化是杆,必须建立在对行业深层次的了解上,必须符合行业运作规律;工程信息化是果。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要与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企业的“三改一加强”相结合,与企业的科学管理、技术进步相结合,要借鉴全球信息产业推进的经验,学习各行各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成果,从产业、企业和工程实际出发,研究开发一般解决方案和个别解决方案,遵照“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稳步推进”的方针,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特别是相关学会、协会要不断开拓创新,努力使自己伴随着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走进新时代,充分发挥跨行业、跨部门专家荟萃的优势,做出新的贡献。

工业信息化论文:信息化新型工业化研究论文

一、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完整表述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概念及其内涵。

所谓“化”是指由一种特定的力量引起的持续的、内在的改变,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进程。在“化”的过程中,这种力量与被作用的事物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混合,而是通过渗透达到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使事物发生某种质变。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而工业化是相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机器大生产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不断增加工业经济比重,普及工业产品的应用,改变生产方式,改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过程。它是就整个社会形态而言的,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且包括社会、文化、观念、心理等等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是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信息化既不能超越工业化,更不能代替工业化,但是信息化可以带动工业化,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使其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在处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一种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信息化模式;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变化,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就工业化的实现方式而言,是对工业化的质的描述和要求,它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六大明确表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不是工业经济比重的简单增加或工业内部结构的简单调整,也不是单纯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而是像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那样:“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贯穿于新型工业化的始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切方略都必须围绕“信息化”这个核心手段展开。离开信息化,无论怎样的高技术化,怎样的经济结构,都不可能成为新型工业化,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化才是新型工业化。及时而有力地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我省面临经济和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必须强化各方面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和理解,统筹考虑经济与社会、国际与国内的各种因素,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落实到各项方略和实际工作中去。

二、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过程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普适性、扩散性、渗透性、融合性和创新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能够持续地、多方位、全过程地进行,并不断深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因此,信息已经同能源、材料一样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并且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市场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要素。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途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明工业化的方向。新型工业化必须在信息化的框架内进行,以信息化为方向,不能脱离信息化的思路。二是促进工业产业的增长。信息技术的引入,带动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增加制造能力、丰富产品、适应个性化需要,扩大工业生产;另一方面直接带动整个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三是促进结构调整。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改造原有的工业格局和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使整个工业领域资源配置有效、结构合理。四是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通过信息化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运转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整个产业的活力。五是节约交易成本。通过电子商务,打破地域限制、缩短交易时间,减少交易成本。六是扩大市场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创造需求、创造市场,带动工业化的更大发展。

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着力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主要应体现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落后、市场效率低、竞争力差等突出问题上,并以此作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着力点。

1、以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突破口,加速制造业信息化

产业升级是个渐进的有序流动过程,传统产业正在从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向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这种产业的转入国。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走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新路,是建设新型工业化的需要。只要大力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以优化改造,就能够大大节约传统工业升级换代的时间和成本,后来居上,发展出先进的工业生产力。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对传统制造业具有革命性作用是导致了制造系统智能化。现代智能化的企业并不全是高科技的软件企业,大量的智能企业是依靠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消减成本、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生产传统产品如奶制品、家具、金属制品,甚至水泥等的企业。

要采用各种措施,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一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在生产、制造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对原有装备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工业生产智能化、柔性化、高速、高效的要求。二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工业流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生产能力。三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品的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价值链,延长传统产品生命周期。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手段,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作为管理的工具加入到了管理领域,导致了管理由科学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实现了管理学的又一次革命,使一些过去无法实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得以实现。现代的信息管理革命的内容主要可归纳为几方面:一是管理结构的扁平化。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信息传递、处理的电子化,导致了管理结构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变。二是管理方式柔性化。大量规范化、日常管理被模块化的电子信息系统替代,能够很容易地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调整,以适应形势和管理的需要。三是管理过程民主化。信息化打破了信息的少数人垄断,使管理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尚处在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时期,进入到信息管理层次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这说明在我省用信息技术改进管理还有很大的空间。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扩大市场渠道,提高交易效率

现代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所创造新的商务模式。一是极大地降低了传统交易活动中的产品搜寻和价格谈判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二是信息网络与传统交通网络相结合形成的现代物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和整合,较大限度地降低了交易活动中的物流成本和较大限度地节约了物流的时间。中小企业与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通道难以建立,交易成本巨大,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电子商务是解决这类企业市场通道的选择,也是成功之路。

4、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的信息化

我国信息化的硬件投入十分迅速,但是在信息化进行大量投入的同时,信息化对传统工业化提升作用不明显,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信息化不到位。

因此要尽快促进人的信息化。一是采用组织手段,提高各级领导对信息化战略地位的认识,加深他们对信息化作用、如何发挥信息化效能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决策能力。二是提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增强他们把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相结合的能力。三是提高全社会对信息手段、工具、设备的利用能力,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管理的适应性和自觉性。

工业信息化论文: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实施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科技日益发达,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只有建立在信息科技基础上的合同管理,才能够促使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形成,从而实现工业企业合同的科学化,确保合同管理更加维护企业的安全。面对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漏洞,比如说,合同内容不合规不合法、合同内容不等现象,必须要采取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有效的减少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漏洞,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够有效维护工业企业的利益,从而促进工业企业合同管理更加有序。

关键词: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存在问题;有效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大,工业企业只有加强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实力,从而在社会中立足,面对当下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现代化信息的科技手段,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才能够有效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较大化,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探讨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

一、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工业企业面对当下日益竞争的激烈,合同管理也必须要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够有效的应对一些危机,因此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有利于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学性。面对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我,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不仅能够为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有效地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的规避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走向正规化的轨道,从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新信息时代到来之后,采用信息科技能够使得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解决传统的合同管理的漏洞,实现工业企业合同管理新的飞跃。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企业纷纷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用了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了管理的水平,才能够使得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从而实现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轨道,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是适应当下企业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够改变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能从繁重的合同管理中解放出来,促进合同管理更加有序、规范、科学。,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合同的安全不被泄露,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越来越明显,企业的合同涉及到很多的机密,一旦泄露,就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只有加强了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有效的防止信息的泄露,同时确保合同的安全,这样就能维护到企业的重要信息不被窃取,从而有效的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维护企业经济利益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问题

首先,合同管理存在着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由于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采用传统人工维护的方式,在合同的草拟及签订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社会的需求严重脱钩,这样一方面导致了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落后,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合同管理出现问题,尤其是违背法律的相关规定,这样就会导致合同管理失去效应,导致合同失效,从而损失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不利于维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利于建立合作的模式。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低,导致了信息化的水平比较差。由于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备合同管理的能力、操作的能力,但是当下在工业企业中,合同管理的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培训,或者是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使得在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技术水平比较差,无法采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使得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不能够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工业合同管理的有序、合法、正常进行。所以说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合同管理的水平和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合同文件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影响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中,由于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期间会受到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合同的实施过程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合同在后期的费用往往会增大。需求企业盲目的追求快速签约,对合同谈判过程中讨论的内容和范围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合同附件,不重视合同的草签,对工程价格条款、工期和维修,合同中需要完善的条款,如违约金和工程提前资金的规定不明确,这种合同订立过程中不严谨,责、权、利划分不清楚,本身就存在缺陷,在今后工程在实施过程容易产生合同纠纷、经济损失等现象。

三、提高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举措

为了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举措,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有效的探索。首先,加强培训,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必须要加强培训,通过参观考察或者是在校继续深造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使得他们能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进行合同的管理和维护,并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工业合同的管理方式,能够维护合同的合规合法性,而且能够保障合同管理,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工业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所以,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通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另外,合同管理人员也必须要熟悉本企业的业务,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制定合理的、的、科学的合同,仔细按照规程进行合同的签订。其次,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了使得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的方式,必须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因此需要工业企业要增加投入力度,不仅要加大人员投入,而且要加大资金的投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系统,使得合同管理能够采用现代化信息方式,并且增加合同管理的水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引进了相关的信息化设备,才能够增加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严格按照合同的规程、流程进行合同的签订实施。为了确保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必须要严格按照合同的制定流程,确保合同的合规合法,同时严格审阅合同的细节,确保合同的规定符合实际的工程操作,这样才能够使合同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尤其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条文制定时,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流程进行工作,要经过仔细的讨论和严格的把关,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另外,在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合同在实施过程中对工程合同价款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以及由于外部环境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等。所以,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应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解决好项目上的合同纠纷,按期做好合同索赔工作,办理好工程变更,价款结算工作。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取信息化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要采取多方手段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面对当下的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必须要采取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等方式,切实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工业企业信息化合同管理的意义,实现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工业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

工业信息化论文: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一、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状态以及存在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汽车企业都拥有了比较完整的IT系统,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也是拥有了一定的经验,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汽车企业对开拓电子商务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随着热门的IT事业的兴起和发展迅速地汽车工业,使得汽车工业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去开拓电子商务对汽车工业的有利合作。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宇通客车就计划与美国的专业电子商务顾问ABCOV公司以及江苏的世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合作,建立起一个在中国具影响力的汽车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还有长安汽车也准备搭建长安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负责搭建长安公司的商务应用的平台等等。这种种现象都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在2001年,上海就投资1亿成立了上海信息汽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而且,就在那时,仅仅是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一家,就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上投入了8千多万的美元。这些活生生的数据,都是表现国家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足够重视的有利证据。虽然我国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拥有足够重视的态度,但是毕竟发展得比较晚,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在我国很多汽车工业,都是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一些小的汽车工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十分缺少的,而且信息技术含量也很低。同时我国还存在各个汽车工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有的汽车工业任然对信息化技术不够重视,造成各个汽车工业差距拉大的情况。

二、对于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为了有效提高汽车工业信息化的建设,国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可以给与汽车工业资金、技术的帮助,比如设立专项基金为那些想要进行信息化,但资金不足的的小汽车企业提供条件。或是安排相应的高技术人才去还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的汽车工业做指导。政府的支持是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还需要制定汽车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避免一些汽车企业盲目地建设却没有很好的效果。加强公共共性的信息资源也是相当有必要的。使得各个汽车企业拥有更多有力的信息化建设的学习途径。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汽车工业必须跟随新时代的脚步,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去提高汽车工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只要努力做好汽车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使得汽车企业得到有效地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阳 刘兵兵 侯远富 张翀 姚海超 单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信息化论文:信息化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一、交互设计成为工业设计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为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学生,实际上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更容易接受交互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在信息化的环境中,特别是智能化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可能影响用户使用的各种因素逐渐被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工业设计的过程已经成为系统设计过程,工业设计的教学已经超出传统的范畴,需要用系统化的眼光来看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软件的开发,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可以通过软件的兼容性实现统一。尤其是电子设备,表现的最为明显。以苹果公司为例,其产品使用的都是ios操作系统,只是由于应用的产品不同而有所侧重,各类产品之间可以很好地兼容,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在传统的传品设计中,成熟的企业往往强调产品外观上的一致性,这些外观上的共同特征,构成了企业的产品形象(PI)。信息化的现代产品设计,其“基因”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认同方式和区分手段,它不仅强调外观上的同一元素,更重要的是强调软件操作系统上的一致性和兼容性。这就是信息化对工业设计的新要求,更是消费者和时代的要求。软件成为串联“产品线”最有力的纽带,而不是再仅仅是外观造型特征上的某些传承。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工业设计教学也应当随着时代而改变,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软件的设计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出现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软件系统的传承性表现的更加明显。与物理外观不同的是,软禁可以更加方便的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只要尊重原有的使用习惯即可。软件的传承性与统一性在产品的纵向和横向都有体现。不仅是同一个时期的不同产品之间软件是类似的、兼容的,而且在不同时期的产品之间也是传承和逐渐发展的。事实上,随着软件在产品使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软件的改进比硬件更加明显和高效。以智能手机为例,在出现不足十年的时间里,安卓系统已经更新到第五代,比如苹果的操作系统已经升级到第七代。各代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延续性。“项目导向教学”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涉及造型之外的诸多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不能再孤立的看待某一个产品,而必须以一个关联的、系统的角度来考虑设计;二是引导学生将操作体系作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要知道,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孤立看待一个产品,就不能维系设计的延续性。传统的工业设计也强调产品设计的系统性,设计必须考虑年龄、文化背景、技能、使用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这种“不孤立”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一款产品,如果自身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变化,依然只在单一的功能上强调“”,而与其他大多数产品不能兼容,照样不会被消费者所接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以以手机为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原来最基本的功能——通信,已经不存在技术门槛,手机本身已经成为一个网络终端,集各种功能于一体。不夸张地说,手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用者可以借助它随时了解、参与网络中的各类活动。手机上的操作系统将手机和互联网融为一体,这就要求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具有高度的兼容性。从而使学生理解,这样的产品,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造型设计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手机已经远不是单纯的造型、外观和通信功能,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功能体系。

二、在信息化背景下,工业设计内涵的改变,使工业设计教学成为一个综合过程

信息化极大地改变工业设计教学的过程。首先,信息化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是工业设计教学内容变革的推动力。只要有一个信息终端,我们随时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信息化的海洋,完成信息交互、人际交流、硬件操控等各种任务。工业设计并不能完成一款产品所需的所有的设计,但工业设计师却必须学会将产品作为一个体系来考虑,要将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计划在内。在进行某种产品设计时,既要考虑到产品的外观,又要考虑到它的界面和组成架构,还要考虑到与其他产品的兼容性。要引导学生理解,工业设计的内容可以认为是家里的家具、电器、生活用品等具体的对象,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孤立地去看一款产品,因为它已经去其他产品成为一个体系。正是由于由于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们再设计某一款产品时,必须考虑如何方便的使用和控制家中被信息化连接成整体的这些产品,这是工业设计随着时展岁出现的新课题,也是工业设计的新内容。当客厅的电视、书房的电脑与厨房的冰箱都连成一体,当我们在工作单位即可通过网络控制家中的电器,当人们对生活的便捷与舒适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业设计就已经不再是单纯、孤立的设计一把椅子或一台电视机的外观那样简单。交互设计与传统的产品外观设计交集并不多,成为工业设计新的研究领域。外延的变化对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的背景下,更需要具有全局观、系统观和以人为本工业设计设计教师。在工业设计内部,分工也变得复杂和明细。比如,很多院校在专业划分时,将交互设计归入工业设计的范畴。传统的工业设计设计教学本身就涉及很多学科,比如人机学、心理学、机械设计等。信息化更增加了这种交叉和重合。由于工业设计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其综合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工业设计中界面设计可以认为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对象;数控设备的广泛应用和联网,使机器的交互设计越来越重要,机械设计和工业设计产生了交集。这种交集还广泛地体现在汽车、航天、计算机、电器等的设计与制造当中。可以说,正是信息化这根“线”穿起了各个设计门类,并使其界限越来越模糊。

三、总结

综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工业设计的教学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业设计教学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造型程序、方法、技能的传授,也不仅仅是交互设计,而是以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以综合化与系统化的思维方式,为用户创造的体验和生活方式的设计学科。

作者:侯可新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工业信息化论文:工业能源信息化监管的运用

本文作者:王东军 单位: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化能源管理及现实意义

信息化能源管理[3]是以帮助工业生产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建立一条虚拟的能源管道,为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提供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推进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另外,信息化能源管理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相关政策,可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政策资金支持,信息化能源管理必将是未来管理节能方式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增加了二氧化碳、氨氮和氮氧化物等节能减排考核指标,这要求企业夯实统计、计量基础,数据及时则是最基本的。信息化能源管理把企业化石能源及二次能源通过仪表和能源管理模块,把各项能耗数据实时采集到统一的信息化能源管理平台上,使能源变得可视化和共享化,对于企业能源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协调和管理作用。

的数据信息流能指导企业科学的调节传统能源调度的数量、方向、目标等,提高能源的配置效率。对能源监测历史数据通过的分析,帮助企业查找隐含的漏洞,提高能源利用的安全性,寻求改进工艺和管理的机会。通过车间、班组、设备之间能源信息共享,及早发现能源浪费及事故预警,规范操作层面带来的能源浪费和设备损坏,结合有效的能效考核机制,使每一名操作人员从被动节能向主动节能的转变。

信息化能源管理能提高设备运作效率和安全系数,加快生产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周期,提升事故的快速处理反应能力,有效防范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资源的节约能有效减少排放,据统计每节约1度(1kWh)电,就相应节约了0.4kg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kg碳粉尘、0.997kg二氧化碳、0.03kg二氧化硫、0.015kg氮氧化物,从而在节能的同时减轻企业环保压力,推动企业清洁生产。

信息化能源管理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能源管理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应用,统计全厂各机组能源消耗情况,对各机组的能耗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管理及保存,从而实现对机组用能情况,规范、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信息化能源管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和信息处理平台等三部分,通过分布在企业内部各处的能源数据采集装置将企业能源使用情况动态的实时转化为更直观的图形、表格方式展现出来,建立虚拟能源管道,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及时掌握能源从购入到转化、分配、传输、使用、回收等环节。通过对用能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设备的能耗效率高低,操作人员能源使用中是否存在浪费,工艺流程是否可以更优化,单位产品能耗是否还有的下降空间的有关结果,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在相应的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系统性节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以某企业每年能源消耗总量折合成本为1000万元计,建设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后全企业总体能耗保守估计能降低约15%,每年能为企业节约资金达近150万人民币。系统一般使用周期为不低于10年,按企业现有产业规模不变的情况下,10年最少能为企业节省1500万,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实施了信息化能源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松下电器的信息化能源管理已可视化数据为基础,提出了节能33项目管理[4],对33项目进行细化为各个能源管理事项和用能设备的小项目,制作成为推进表形式,由各用能企业每年制定各项目的推进对策,并将实施情况实时报送系统,松下电器总部可随时对33项目的实施状况进行总检查并推进。松下电器对各项目采取改善前后对比的方式进行总结,如其某工厂射出成型机安装隔热盖后,用电量消减20%,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2t,成功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另外,笔者就信息化能源管理实施效果走访了某大型企业,直接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了企业用能成本,节省了能源管理的人力成本。该企业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原则先后建设了能源管理系统,建设能源监管系统后总能耗降低了26%,通过流程优化、绩效考核、意识提升等手段,其中一期工程当年收回成本。

在实施信息化能源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一是实施单位对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现状不了解、人员流动等情况,有可能造成能源管理系统不能对企业的用能情况进行预判、预报及能源平衡分析。二是企业一方面要进行生产,另一方面要进行现场的能耗计量节点和重点能耗设备进行改造,有可能使部分生产工序临时停止运行,小范围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三是由于系统一部分为数据采集装置,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数据能源的采集装置架设难度不一,存在数据采集装置覆盖不到的可能,构造数学模型存在一定难度和差异,为“真正”优化能源配置带来一定难度。克服上述问题,企业必须从长远考虑,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确保能效监管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加强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能源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及时审议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规划和决策,在规划实施、资源配备、检查指导、队伍组织等方面给予支持;规范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程序。规范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行为,严格从规划、立项、可行性研究、实施到项目验收的建设程序,统一建设标准和规范,保障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落实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资金。把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提到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保障资金渠道的稳定畅通,合理安排建设期资金以及运行维护期资金,确保信息化能源管理正常有效运行;培养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人才。根据企业实际,在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及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信息化能源管理人才发展的环境,在用人和激励制度中给予支持,培育出一批能源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信息和经验的交流。企业要按照预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与信息化能源管理实施单位充分沟通,及时解决各类问题。通过行业对标和企业调研等形式,借鉴先进经验,使能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普及环境保护和能源管理知识,引导全体员工深入领会能效监管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为系统的推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大家出谋划策,共同推动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工作。

结语

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节能减排的严峻挑战,工业企业积极推进信息化能源管理,步入信息技术的快车道,有助于降低产品能耗,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国家对合同能源管理以及两化融合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如能将信息化能源管理与合同能源管理、“两化”融合有机结合,将起到更好的积极作用。

工业信息化论文:工业工程企业信息化创建思考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以来,企业信息化伴随着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挖掘潜力的的可能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信息化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将为企业组织整体的改造及升级提供新型的技术平台,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比较低,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呈现出“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等局面,作为企业信息化主体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实施成功率比较低,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效果并不显著,BPR(业务流程再造)、CRM(客户关系管理)等技术应用也存在高失败率的现象。由此可见国内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究其原因是基础管理薄弱、管理体系不规范、作业流程不标准等初始数据缺失或和零散分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没有系统的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二、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工业工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微观基础及其核心思想。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的内涵在于有判断地综合利用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实践中获得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进行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提出一个能经济地利用劳动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的化配置方案,以期实现预期的“TQCS”(交货期、质量、成本和服务)目标的工程学科。工业工程技术对制定作业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等过程的工程再造是经典IE的方法,而这些技术正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发挥工业工程作为微观层面的管理技术的作用,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基于管理流程设计并服务于管理的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引进现代管理原理和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加工、存储检索,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决策的系统,而标准管理流程的设计正是应用工业工程的结果。通过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决策过程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支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企业信息功能的集成,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信息系统各要素之间形成强大的协同作用,从而较大限度地放大企业信息的功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改善和创新是工业工程的灵魂。在全球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得到长足的发展。丰田公司创立的精益生产模式(LP)和准时生产制(JIT)模式,夯实了丰田公司的基础管理,为公司实施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随着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企业之间合作制造趋势日益明显,横向一体化正在加强,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CM)这一新的运作与经营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促进了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ATM)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大进步。再到后来的敏捷制造(AM)、企业流程再造(BPR)、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智能制造(IM)、并行工程(CE)等均是工业工程在新的全球技术经济背景下的发展。现代工业工程的突破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业工程有经典与现代之分,经典工业工程研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也就是企业内的基础管理及其标准,例如作业方法、场地布置、生产线设计、能力平衡、标准工时、人机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等,所以早期工业工程被誉为“效率工程”。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化与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当前大力宣传的BPR、MRPII、ERP、CIMS、SCM、JIT等概念都属于现代工业工程的范畴。IE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工业化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许多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作缺乏或不到位,如对基础IE的研究和应用、企业在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性和及时性、组织机构和作业流程的规范化等方面,难以给现代IE实施提供适合的运行环境和有效地支持。而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即进入了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的信息化阶段,造成了ERP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工业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绝不可以忽视。

1.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离不开工业工程的有效支持。企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的度要求很高,所依赖的基础数据,如节拍、工艺路线、工时定额、各种物料的期量标准、物料表(BOM)的编码规则、代用件的代用规则等等都需要IE的支撑;像标准工时这种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很难保障其性。很多实施企业的基础数据都是估计值,进而影响到生产周期、产品成本、生产计划的性。企业信息化还包括CAD/CAE/CAPP/CAM/PDM等软件的应用,这些软件的有效使用都是以基础数据的为前提。

2.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是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求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出发,即在理解、理清企业发展远景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明确原则和路线,确定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如果缺乏信息化总体规划,很容易导致系统繁多、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高等问题。

3.MRPII/ERP是制造企业以对其资源的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的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根据MPS确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继而产生全部制造件、采购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所以,生产计划是企业各种资源调配、平衡的中心,也是ERP系统与实际生产经营保持一致的关键。各种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如销售预测(计划)、生产及物料需求计划与控制、库存策略与控制等又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之一。

4.企业要成功实施ERP必须先实施BPR,BPR是ERP的前提和基础。BPR关注整个流程的优化、整个流程的效率。它强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运用工业工程的理念与方法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实现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最终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戏剧性”的改善。工业工程的分析评价技术如程序分析、作业分析、“5W1H”技术和“ECRS”四大原则是其进行流程优化的主要工具。

5.信息化管理的其他环境,如生产均衡性、设备性、人员的素质以及供应商的配合程度等也需要工业工程的支撑。

6.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应不断引入工业工程先进的制造与管理模式和理念,如准时生产制(JIT)、并行工程(CE)、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等等,以加快企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工业信息化论文:现代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简析

一、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状态以及存在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汽车企业都拥有了比较完整的IT系统,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也是拥有了一定的经验,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汽车企业对开拓电子商务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随着热门的IT事业的兴起和发展迅速地汽车工业,使得汽车工业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去开拓电子商务对汽车工业的有利合作。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宇通客车就计划与美国的专业电子商务顾问ABCOV公司以及江苏的世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合作,建立起一个在中国具影响力的汽车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还有长安汽车也准备搭建长安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负责搭建长安公司的商务应用的平台等等。这种种现象都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在2001年,上海就投资1亿成立了上海信息汽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而且,就在那时,仅仅是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一家,就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上投入了8千多万的美元。这些活生生的数据,都是表现国家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足够重视的有利证据。虽然我国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拥有足够重视的态度,但是毕竟发展得比较晚,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在我国很多汽车工业,都是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一些小的汽车工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十分缺少的,而且信息技术含量也很低。同时我国还存在各个汽车工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有的汽车工业任然对信息化技术不够重视,造成各个汽车工业差距拉大的情况。

二、对于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为了有效提高汽车工业信息化的建设,国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可以给与汽车工业资金、技术的帮助,比如设立专项基金为那些想要进行信息化,但资金不足的的小汽车企业提供条件。或是安排相应的高技术人才去还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的汽车工业做指导。政府的支持是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还需要制定汽车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避免一些汽车企业盲目地建设却没有很好的效果。加强公共共性的信息资源也是相当有必要的。使得各个汽车企业拥有更多有力的信息化建设的学习途径。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汽车工业必须跟随新时代的脚步,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去提高汽车工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只要努力做好汽车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使得汽车企业得到有效地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阳 刘兵兵 侯远富 张翀 姚海超 单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信息化论文:深究信息化推动国内制造业革新工业化

更始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年夜成就。2005年我国国内出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稳居世界第六位;制造业总产值占世界第四位;进出口商业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为世界第三年夜商业年夜国。可是理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总体上仍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财富为主仍然处在依靠引进外国的前进前辈手艺、经营理念、打点经验等来提横跨产水安然安祥能力的阶段。

从世界列国的成长经验看自立立异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焦点是权衡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最主要指标。今朝发家国家跨国公司和企业正在积极操作收集实施制造业手艺研发、产物设计、出产打点、市场营销和售后处事的信息化和全球化不竭提高财富和企业的立异力及国际竞争力。是以加速制造业信息化以增强自立立异能力作为制造业成长的计谋基点和调整财富结构、改变增添体例的中心环节操作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成长缩小与前进前辈国家的差距是我国制造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年夜计谋选择。

1我国制造业的成长现状

1.1自立立异能力与自立常识产权严重块乏

按照国家常识产权局的数据截止2006年第三季度我国国内拥有自立常识产权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企业运用常识产权和应对国际常识产权纠缠的能力亏弱。今朝我国仅有1.1%的企业获得授权专利其中又仅有0.17%的企业获得发现专利权;在2005年13万件发现专利中有一半来自国外跨国公司。

在全国年夜中型企业中至今尚有71%的企业未设立手艺开发机构66%的企业没有开展手艺开发勾当;在两万多家年夜型企业中一年有一次以上立异勾当的企业仅占50%研究水平亏弱使得中国企业很难成为手艺立异的主体。持久以来我国企业劳动出产率低(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4%一5%的水平)、产物附加值不高、自立立异能力亏弱、焦点专利手艺缺乏(发现专利数仅占世界总数的2.4%只及美国、日本的1/30,韩国的1/40),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晋升增强制造业白主立异能力迫在眉睫。

1.2手艺水平低下。焦点竞争能力亏弱

我国是制造业年夜国但工业年夜而不强财富和企业的焦点竞争力极为亏弱如我国虽然有近200种产物的产量居世界及时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今朝我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有商标的不到20%出口产物中拥有自立常识产权品牌的不到10%,在代表制造业手艺水平的重年夜装备制造业中因为缺乏自立常识产权的焦点手艺缺乏设计和成套能力70%的数控机床、70%的轿车工业装备和纺织机械、76%的石油化工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光纤制造装备及年夜型飞机、年夜型科学仪器、年夜型医疗设备等都为国外产物所占领;在通信、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较机等行业外国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占“1叼之一90%焦点手艺把握在别人手中。201”年180多家涉及国平易近经济命脉和国家平安的国有重点年夜型企业申请专利总数仅6579项不及美、日、欧一个跨国公司的申请数。年夜中型企业的研究与尝试成长(R&D)经费954.4亿元投人强度为0.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人强度仅为0.56%这个比例与发家国家差距巨年夜。

是以尽管我国制造业规模与制造能力相当强但在国际经济分工中一向处于较低位次只能进行转包出产和来料加工制造的是低附加值及高资本投入和高能耗的产物只能做赚取少量劳务费的“打工仔”。手艺装备的对外依存度高使得我国必需不竭进口国外的设备和手艺越是高手艺设备就越依靠进口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再落伍的恶性轮回。据统计今朝中国对外手艺依存度高达54%科技对经济的进献率为39%;而美国、日本、芬兰等20多个全球公认的立异型国家其对外手艺依存度低于30%但科技对经济的进献率则高于70%。

1.3沿袭传统的粗放型增添体例

国际经验剖明人均CDP在1000一3000美元阶段是一国经济加速增添阶段也是能源、资本耗损年夜量增添的阶段。我国的根基国情是:人均资本拥有量低、单元产值能耗高(超出跨越国际平均水平约20%)、生态情形破损严重当前资本情形的承载能力已经不许可采纳“高耗损、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增添模式。好比我国仅钢铁一个行业的能耗就占全国能耗的1/拍一半铁矿石依靠进口采办能源、原材料的外汇支出压力十分繁重;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所得的利润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A380飞机。

自立立异能力亏弱必然导致企业资本操作率低下、情形污染严重经济增添面临资本情形容量的较着约束。2004年我国国内出产总值约占全球4%但现实耗损的一次机能源约占全球的12%其中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而2004年至今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土地等出产要素价钱年夜幅上涨不竭压缩“中国制造”的利润空间以“中国制造”的首要基地珠三角为例今朝该地域的企业在加工商业中获得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5%摆布而成本年夜幅上升将使企业利润空间在3至5年内讧损殆尽。

我们不能不深刻反思依靠年夜量能源和原材料耗损加工制造别人的产物支出的却是惨重的资本和情形价钱维持的是数目扩张这种粗放型经济增添体例将会把我国引向何方显然这种缺乏自己的焦点手艺和常识产权依靠年夜量资本耗损维持的经济增添是不成持续、不成行的改变增添体例走集约型、立异型、资本节约型成长道路刻不容缓。

2信息化是刷新晋升中国制造业的根柢出路

制造业在我国处于工业中心地位在国平易近经济中的主要性无论若何估价都不外分。明晰把成长前进前辈制造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普遍应用高新手艺和前进前辈合用手艺刷新晋升传统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立常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是新时代制造业成长的当务之急。

人类社会发生的三次手艺革命都引起了制造业的巨年夜转变促进了制造业的巨年夜成长。现代信息手艺的成长使世界制造业发生了重年夜的转变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向不竭增强全球化计谋已成为指导各跨国制造公司抢占世界市场的计谋。研究剖明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积极介入国际竞争、争夺国际资本的必备手段。信息手艺的应用不仅催生一多量高新手艺产物而且经由过程促进信息产物与传统制造产物的融合以及信息手艺在新产物中的普遍应用可以年夜年夜增添产物的信息手艺附加值。经由过程微电子、计较机和收集手艺的应用在出产中重点推广计较机辅助设计(CAD)、计较机辅助制造(CAM)、计较机辅助工艺编程打算(CAPP)、计较机辅助检测(CAT),柔性制造系统(FMS)、计较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数控手艺和光机电一体化等手艺带动制造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年夜幅提高以及出产打点和工艺手艺的重年夜转变极年夜提高了制造业尺度化、开放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充实操作信息与制造手艺资本加速高新手艺财富成长和传统制造业晋升刷新必将使整个工业出产体例发生根柢性的转变。

是以信息化不仅是我国制造业、也是整个国平易近经济可持续成长的必然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素质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成长即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连系点是信息手艺直接带动制造业手艺前进的敦促力推进信息化不仅可以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添点更为主要和具有全局性计谋意义的是经由过程信息手艺的普遍应用可以带动和刷新复杂的制造业这是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进级和晋升自立立异能力的关头力量和基本平台。是以鼎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3基于信息化的我国制造业新型工业化试探

3.1优先成长信息财富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财富开级

21世纪的竞争主若是以信息手艺为焦点的高新手艺财富的竟争信息财富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添点。按照非平衡经济增添理论财富结构的演化过程就是经济成长的过程经济成长水平的提高在相昔时夜水平上取决于财富结构的优化而信息手艺是财富结构优化的基本。

信息手艺是今世前进前辈手艺的代表是笼盖面最宽、渗入性最强、倍增效应最年夜的手艺。加速成长信息财富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成长年夜趋向的孔殷要求也是我国传统财富结构优化进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头。信息手艺作为常识经济的先导手艺可以使制造业年夜年夜增强市场应变能力经由过程成立与供给商、客户联盟的供给链和信息收集可以使市场规模加倍扩年夜内部打点和外部生意成本年夜为降低资本操作率、产物竞争力年夜年夜提高。信息手艺使得传统财富已经固化的鸿沟起头发生交叉、重叠与融合拓展了制造业的保留空间供给和催生了财富立异机缘给传统财富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

我们理当正视信息化在制造业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倍增浸染和催化浸染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缘重点加速成长年夜规模集成电路、高机能计较机、年夜型系统软件、超高速收集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数字电视系统等焦点信息手艺的财富化提高计较机及收集的普及应用水平增强信息资本的开发和操作。

3.2改善和缔造制造业信息化的外部情形前提

政府理当加年夜行政更始力度改变本能机能全力改善和缔造制造业信息化的外部情形。一是运用法令、律例、尺度、行政打点和社会看管等手段拟定游戏轨则实现指导和限制浸染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为企业缔造公允的竞争情形;二是按照经济纪律处事经由过程市场设置装备摆设资本解决好工业化历程中资本稀缺性矛盾全力改变经济增添体例改善竞争力亏弱环节提高制造业财富集中度;三是提高政府打点和处事水平增强社会基本经济情形的培植供给并强化财富公共处事功能成立健全衰退财富的正常退出通道为制造业立异供给强有力的撑持与保障;四是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增强宏不美观指导和监管成立和信息资本开发操作系统加速国家基本信息库的培植拓展相关应用处事;五是鼓舞激励企业、小我和其他社会组织介入信息资本的公益性开发操作常识产权呵护轨制鼎力成长以数字化、收集化为首要特征的现代信息处事业促进信息资本的增值开发操作。

3.3鼎力推进制造业科技系统体例立异和轨制立异

实践证实只有不竭立异才能使制造业的信息化焕发出无限的活力进而才能促进整个制造业的成长。更始开放以来我国制造财富破耗了年夜量外汇引进国外前进前辈手艺和成套出产设备但并未能形成有竞争力的财富部门究其原因财富立异能力不足是其中主要身分。积极引进国际前进前辈手艺当然主要但促进经济增添体例改变换为根柢的路子在于科技自立立异。必需鼎力推进制造业的科技系统体例立异慢慢确立企业手艺立异和科技投人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增强与中介机构和支撑处事系统坚持对前进前辈手艺成立起引进与消化、领受、立异并举的机制经由过程消化领受将前进前辈手艺融人制造业出产系统在消化领受基本上实现再立异形成具有自立常识产权的手艺和研究开发系统把握焦点手艺提高焦点竟争力从而形成可持续成长的财富进级能力。

“产权了了、权责明晰、政企分隔、打点科学”的现代企业轨制是市场经济前提和经济全球化年夜布景下现代企业保留和成长的根基轨制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形成有用制衡机制、保障现代企业有用运转的轨制基本。制造业一方面必需加速成立现代企业轨制尽快形成有用的立异激励机制以获得市场前提下的系统体例优势;另一方面要深化更始成立的研发机构加年夜对新手艺、新产物研发的投人加年夜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的力度把企业各方面的资本集中到立异上来指导企业成为自立立异的主体解决好内在活力和动力机制为制造业白主立异供给轨制保障和强年夜动力。

34高度正视制造业信息化的资本整合

制造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资本、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多种条理的整合。整合是竟争和成长的前提经由过程整合不仅能够实现资本的设置装备摆设而且能够实现设备能力最年夜限度的阐扬是以整合已成为当今跨国企业集团获取最年夜利润空间的一种计谋能力。

制造业信息化的整合是充实操作收集在整合出产系统中的非凡浸染成立起动态的、畅达的、敏感的收集系统实现分手出产资本的整合。信息手艺和收集手艺供给了进行多种资本整合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也供给了便当的手段和法。整合具有互补性是以加倍扩年夜了整合的规模和空间可以把制造业局部优势酿成整休优势、把分手优势酿成综合优势、把稀缺资本酿成丰硕资本、把不信息酿成信息。这种互补性对制造业的浸染很年夜不仅可以把年夜量不能成交的信息酿成生意信息把年夜量只有可能性的生意酿成现实生意;而且可以经由过程整合在企业和企业之间成立起计谋合作伙伴关系;还可以把加工能力和产物发卖能力进行多种资本的互补并经由过程这种互补性整合实现双赢。在发家国家分歧的行业规模每年城市发生年夜量行业内的资本整合和并购产权一向处于一种流动的状况恰是这种产权的流动、寻乞降获取增值成本为集团带来丰厚的利润、为股东带来可喜的回报。资本整合已经成为跨国集团进行国际竞争的进击手段。

3.5加速实施制造企业打点信息化

打点信息化将促使制造企业在出产体例、经营打点、企业结构等方面发生巨年夜转变。信息手艺可以其特有的优势周全刷新传统制造业的出产流程、组织打点模式增强企业的手艺立异、打点立异和产物立异能力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经济效益助力制造业跨越式成长。

在经济全球化年夜布景下全球制造业信息化己经进人成熟成长阶段今朝正朝着集成化、协同化和处事化的标的目的成长。集成化首要表此刻企业资本的集成应用企业内部数字化设计、制造与打点的互连互通企业与供给商、经销商和处事商的供给链信息集成和营业集成以及向跨地域、跨企业、跨国界的全球营业集成成长;协同化使制造企业在国际化协作和全球资本设置装备摆设的情形中实现制造业财富的协同和企业间的协同使企业能够优化设置装备摆设全球制造资本:处事化则首要以公共处事平台为基本采用一对多的处事体例供给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应用处事撑持企业的营业过程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和营业集成彻底改变传统的信息化应用和实施模式撑持企业间营业过程协作和企业内焦点营业的处事晋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我们理当慎密亲密关注全球制造业信息化的成长趋向慎密跟踪世界制造业信息手艺成长水平连系国情加速实施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