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

摘要:文章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出发,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际情况,认为农业综合开发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农业综合开发的内容随农业发展阶段变化应有所调整,文章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计论文

一、主要实施的审计程序

(一)了解所审计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所谓农业“综合”开发,既指开发方式的综合,也包含资金来源的综合、各部门协调行动的综合以及指标效益的综合。因为,审计人员不仅应查阅项目档案,了解项目基本情况,还应组织召开由县农发部门、项目所在乡镇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管理人员介绍项目建设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组织召开受益农户、村委会干部、项目建设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对项目建设的不同看法和反映。通过召开座谈会,倾听干部和群众的呼声,关注不同人员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反映,获取有价值意见,找到项目建设的薄弱环节,找准审计重点。

(二)应进行实地调查前文提到

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特点之一是关注最终的绩效。因此,审计人员不应仅只通过层层上报的统计数据来做出评价,还应通过实地勘察项目现场与调查询问相结合来进行。对照上级下达的项目计划(或项目验收报告)实地进行清点,看项目的具体建设情况以及已建成项目设施发挥作用的情况,看是否存在已建项目被毁损、废弃或无法正常发挥效用的现象,如仓库、道路是否实际已建成,宽度是否符合要求标准;产业化项目工厂是否正常运转,是否达到了设计生产能力,产品销路如何,是否带动农民增收。把项目实施的效果与项目实施方案加以对照,求证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真实性。

(三)将项目专账与原始大账进行比对

仔细检查原始凭证根据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的要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应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同时实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在审计实践中,项目实施单位往往无法做到专账核算,通常仅根据原始凭证的复印件来做出一份项目的备查账。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对项目实施单位的原始账目进行比对审核,尤其是必须检查原始凭证,包括发票是否真实。应查询企业所在地的工商登记信息,如果发票开具人已注销、吊销还在开票,则需警惕经营活动的真实性。一旦发票被认定是假的,结合业务的真伪,需进一步跟踪资金流向,看是否存在套取资金、贪污行贿等问题;发票的内容是否与购销合同、验收报告、实物一致;发票开具人是否与购销合同的供货方、资金汇入方、验收报告中的供货方一致;如果发票中的内容与购销合同不一致,资金汇入方与发票开具人不一致,或者发票开具人取得支票后直接背书,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四)跟踪项目资金流向

这主要从财政部门管理的专户入手,根据县级报账的财务情况,沿着资金的流向轨迹,通过项目建设合同、资金拨付申请书,分别对项目所涉及的资金拨付部门、项目的组织实施单位、工程的建设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延伸审计或调查。重点审查项目的前期工作费和科技培训费等是否被开发主管部门挪作事业费使用;审查资金拨付部门是否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是否存在截留、挪用、虚报冒领骗取项目资金的问题,同时,也能发现下级财政虚假配套项目资金的问题;审查建设单位项目支出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利用虚假工程结报而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用于其他政府形象工程的问题。

二、审计中的几点体会

(一)项目建设、验收、检查等环节流于形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自80年代末实施以来,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相对比较完善。无论是项目的立项、建设、验收、检查,还是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等均有一系列的体系和监管。然而在实际审计中发现,体系虽然完备,但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尽管项目库、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等各类文件资料齐全,但存在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报告、项目建设实际三者不一致情况;项目主管单位在项目验收时存在走过场,未能严格按相关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的现象。

(二)项目建设不规范,项目建设

质量和进度无法得到保障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发现,尽管项目实施方案中,项目实施单位均提及工程应公开招投标、应进行工程监理等,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往往以工程量较小或者企业管理不完备等理由,不进行公开招投标,工程项目缺乏监理,对项目建设质量无法进行监督;更有甚者,部分项目实施单位虚报工程资金,以旧充新,以补偿发票税金的方式来获得超出实付工程款的发票。总之,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财政支农的重要形式,各相关部门应尽职尽责,确保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带动农民增收,加快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作者:范曙光单位:山东省宁阳县人社局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我国农业综合开发论文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规划显示,今后五年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将继续支持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建设大型品质农产品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据了解,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将积极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建设品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品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促进项目区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将突出抓好品质粮食生产基地和品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建设品质粮食基地4163万亩,建设品质饲料作物基地1343万亩。同时,积极扶持种子、种苗、种畜繁育体系建设,在加强地方项目良种基地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对“良种推广”、“育草基金”、“菜篮子工程”等部门项目的扶持力度,确保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牛(肉牛、奶牛)、羊、猪、禽等畜产品、名优特经济林、特色水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加大对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促进粮食的转化增值,“十五”期间计划养殖畜禽1.2亿只、出栏畜禽9300万只(以羊单位计),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76万亩。扶持经济林、蔬菜、花卉、水果、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发展经济林775万亩、种植蔬菜171万亩、花卉23万亩、药材122万亩。

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着力扶持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在粮食主产区,着力扶持品质、专用品种的粮食生产,建设大型品质粮食生产基地和品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畜牧业等多种经营,促进粮食等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在西部地区,着力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在产业项目发展上,努力消除产业结构雷同与重复建设现象,促进主导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农业区域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项目建设。加大对龙头项目和农民中介组织的扶持力度,选择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经济效益较好,辐射带动作用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的龙头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的带动力。引导更多的开发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通过签订购销合同、承租返包或以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先进等形式入股,彼此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十五”期间计划扶持加工及服务项目2300个。

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检测检验体系。适当扶持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产品交易平台,提供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气象信息及进出口信息等服务。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检测检验的规范和手段,发展安全、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相结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论文

摘要:金沙江流域光、热、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已经引起各方面关注,正在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其开发必须搞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道路。

关键词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金沙江

金沙江发源于青海省,全长2308km,在云南省境内河长1560km,流域面积10.91万km攩2攪,人口13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4%,现有耕地88.3万ha,占全省耕地31%,可开垦荒地8.03万ha。金沙江河谷丰富的光、热、土地资源,众多的矿产和优势的水能资源,被誉为“大西南的聚宝盆”。金沙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已成为国家和云南省经济开发的重要区域,从1994年起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已经拉开序幕,尤其是自丽江县塔城至永善县黄华乡,河长1305km,4465km攩2攪内的干热河谷区(即海拔小于1500m地区)的16个县市是开发的重点。现就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中有关水土保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进行讨论。

一、自然概况

1、区位与地貌

金沙江流域位于云南省北部,其地理座标为99°00′-105°8′E,24°28′-29°15′N。行政区域有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东川、曲靖和昭通八地、州、市的47个县、区。流域西北部为横断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较高峰海拔为丽江县境内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m,低点为东南的金沙江河谷,海拔1016m,境内高峰林立,以山地为主;流域东北部为云贵高原的北缘,地势南高北低,以中山山原为主,较高山峰是东川市境内的拱王山,海拔4247m,低点是水富县金沙江水面,海拔267m,地势起伏大,“V”型谷多。流域内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8.9%,地处横断山脉的迪庆州、丽江地区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高达62.1%和45.2%;东北部的东川市、昭通地区也分别达到62.5%和43.8%;处于流域中部的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曲靖地区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占21.3─33.6%攩[1]攪,可见本区地形地貌之陡峻。

2、地质构造与岩性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变,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有滇藏“歹”字型构造,宾川-殜程海断裂、元谋--绿汁江断裂、普渡河断裂、小江断裂和巧家一莲峰断裂等,境内断裂广泛分布活动强烈,地震频繁而且烈度大,对山体稳定有较大影响攩[2]攪。本区地层古老,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均有出露,岩性多为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砂岩呈紫红色泥质胶结,极易风化;页岩具有明显的薄层理,多为粘土质页岩和砂质页岩,透水性小,易风化呈碎片;玄武岩具有气孔状结构,裂隙发育,表层易风化;石灰岩具有可溶性;花岗岩具有原生裂隙,易风化;第四系堆积物易被流水侵蚀冲刷,构成泥石流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在地层和岩性组合上,往往又是软硬相间,抗侵蚀能力弱,在陡峭的地形条件下和森林植被破坏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并恶化为滑坡和泥石流。

3、干湿季节分明,降水集中

本区雨季一般为5─10月,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时85%以上,降水量有随海拔增高而增多的趋势,山区降水量要比坝区、河谷区多。由于全区地势高差悬殊,局部地区容易形成控制面积小,历时短促,降水强度大的单点性暴雨,从而激发滑坡泥石流暴发。

二、水土保持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

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是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这些资源的开发将对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是人类长期执着的要求,通过资源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流域区内贫困人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是十分重要的大事。但是,任何资源的开发,必须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需要构成危害。这是人类经历了长期成功与失败的教训,从漫长的痛苦中得出的划时代抉择攩[3]攪。鉴于金沙江流域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地质地貌因素,在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时,一定要把搞好水土保持放在首要地位,这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原因有三条:

1、流域内土壤侵蚀严重

主要表现在侵蚀面积大和潜在危害大这两方面。据1987年遥感资料表明,本区土壤侵蚀面积达46922.62Km攩2攪,占流域面积42.7%,见表1。尤其是海拔1500以下的河谷区及其支流,土壤侵蚀更为严重,据16个县(市)资料表明,土壤侵蚀面积大于土地面积45%以上的有12个县(市),占75%。元谋县高达74.4%,见表2。屏山水文站的泥沙有68.1%来自攀枝花市以下河段,河段含沙量呈上升趋势,见表3。

潜在危害大主要是金沙江流域尤其是目前重点开发的干热河谷区有效土层的厚度浅薄,土壤母质多为第四纪残坡积层,侵蚀模数大。加之山高谷深坡陡、降水量少,蒸发量强,年干燥度大于1.5,旱季干燥度4以上。焚风效应明显。森林植被以稀树灌木草丛和禾本科草丛为主,覆盖率低,农村燃料缺乏。斜坡物质稳定性差,一旦某要素被破坏,旱洪灾害频繁。据考察,全流域五十年代,五年一旱,到八十年代变为三年一旱;洪灾从8─9年1次,缩短到4─5年1次。地处东川市境内的小江,两岸泥石流由五十年代的38条,发展到八十年代的107条,1971─1978年共发生泥石流173次,而1979─1985年共发生泥石313次,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每到雨季,山体滑坡、岩体崩塌和沟岸泻溜等屡见不鲜,堵江断流现象时有出现。昆明市松花坝水库,六十年代进库泥沙平均为5.2万t/a,七十年代进库泥沙平均为7.3万t/a,八十年代进库泥沙平均为13.2万t/a,大大缩短了水库使用寿命。昭通地区的巧家县,1950年有山泉3020个,到1981年已干涸708个,县城大龙潭流量六十年代为0.14m攩3攪/s,八十年代已下降为0.097m攩3攪/s。

表1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土壤侵蚀强度分级面积表

严重的土壤侵蚀,使土地耕作层变薄,肥力下降,地力衰退,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局面。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着这一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这一区域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地质构造复杂,山地灾害严重

本区有众多的断裂带,特别是深大断裂带及其派生的次一级断裂带,常常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活动区。据方光迪、张信宝调查,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分布有滑坡、泥石流灾害点999处,其中滑坡、崩塌447处,属大型滑坡、崩塌有114处,中型294处;发育泥石流沟552条,属大型中高频率泥石流沟66条,主要分布在主河道两岸及支流腊普河、金棉河、黑穗河、龙川江和小江流域,活动频繁,危害严重攩[4]攪。本区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地震降低了岩石强度和山坡稳定性,地震后往往伴随水土流失。又据云南省气象局1950─1980年30年资料统计,金沙江流域,发生较大的洪旱涝风等灾害1363次,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昭通地区和东川市,发生灾害的次数是其它地区的2.4倍,农田受灾面积日趋扩大攩[1]攪。

3、生态环境脆弱

本区是由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地质环境脆弱带,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带。山地垂直自然带幅窄,递变急剧,微域差异显著,使每一个垂直自然的环境容量小,经不住外界冲击。加之地势高亢,坡度陡峭,地质结构松散,在这种地质地貌条件下所形成的环境和农业生产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强,自我调节、自恢复能力差。本区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将对地表、沉积圈和一些自然地质作用的影响日益增强;矿产资源的采掘、挖空和爆破,使地表静压负荷、动压负荷的产生和变化,导致或诱发构造应力状态的变化和重新分配攩[5]攪,地质环境受到破坏。

三、水土保持是金沙江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如前所述,由于金沙江流域土壤侵蚀严重,地质构造复杂,山地灾害频繁和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开发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融开发与保护治理为一体,4_

纳入综合开发的具体内容。地处金沙江中游的迪庆州和丽江地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金沙江沿岸几乎全是裸露荒山,雨季频繁出现的山体滑坡造成大面积泥石流,挟带泥沙冲入金沙江;著名的泸沽湖已受到旅游业带来了污染和沿湖植被破坏导致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的危害,程海沿湖养殖场污水不加处理直排入内,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攩[7]攪。土地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和公路、铁路建设等都一定要有水土保持方案并坚决付诸实施,同步进行。提倡开发与治理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保开发,在治理中求发展。追求经济效益必须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搞好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对待,协调好各方面的因素,将各项开发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成系统的整体。否则,就会顾此失彼或相互制约或被抵消,起不到综合开发之目的,寓环境保护于资源开发之中,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发展,又以经济发展带动环境建设,使两者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用持续发展的观点看,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是人类追求的长远目标,发展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而生态环境效益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是基础。不能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急功近利,而损害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只有搞好了水土保持,这一区域的经济增长才能持久;不注意水土保持不仅危及本区域人民利益,而且对长江中下游带来危害。只有搞好了水土保持,才能使金沙江流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水土保持主要包括坡地改梯地、兴修农田水利、植树造林、改良土壤等。金沙江流域坡耕地多,土层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以坡地改为梯地为重点,集中成片地进行坡地改梯地和坡面水系建设,使耕地土层增厚,蓄水能力增强,沟、凼、池配套,形成有效的防护体系,既减少地表径流使土壤不受冲刷,又拦蓄了水源,减轻了水土流失。兴修农田水利,可以促进环境的改善,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又提供了较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是确保农业开发持续开发的绿色屏障,是金沙江环境建设的主体。改良土壤主要是实施有机肥耕作法,横坡聚垅免耕法,充分发挥用地养地的作用,这是山区防止土壤侵蚀和污染的重要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讲,水土保持就是金沙江流域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内容,搞好了水土保持才能较好地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做到生态环境好转,山地灾害减少,土地生产力提高,环境容量扩大,整体效益显著。

四、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道路

农业综合开发的目的不仅要使流域内广大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且要使这一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和不断好转,以及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为宗旨。因此,必须探索资源开发利用更为合理,生态环境更稳定安全的持续发展的方法。最近兴起的“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攩[6]攪,可供我们借鉴。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含义是:以强化降水就地入渗防治水土流失为中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以建设基本农田、植被和发展经济林果、养殖业为主导,达到农、林、牧、果综合发展,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为目的。

金沙江农业开发(尤其是干热河谷区)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开发与治理保护相结合,使综合开发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既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增加收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又不给后代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忧患。对于地形地貌变化复杂,地质构造运动强烈,气候类型多样,土壤种类繁多,人口素质差异大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平衡的金沙江流域来说,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应该是多种模式。这就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工作,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分类指导,才能使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就金沙江广大山区来说,农业综合开发要实行治水改土与造林绿化相结合,搞好水平梯地(田)建设,固定基本农田并使其向高稳产农田方面转化。据调查,水平梯地比坡耕平均减少径流72.2%,提高土壤含水率32─40%,耕作层的土壤机械组成中小于0.01mm的粘粒增加1─3%,减少土壤沙性,提高了保水保肥能力;梯地蓄水保土后增产粮食一般65%以上,从长远看,只有走生物水(植树造林),土壤水(改良土壤),工程水(农田水利)“三管齐下”,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方法,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逐步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才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要加强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的协作,做到工程、生物、农耕三大措施一齐上,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一起抓,融农业综合开发与水土保持为一体,并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加以有效地实施。另外,要和控制人口增长与普及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人口、环境与资源开发的关系,强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才会使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深入,实现21世纪议程。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农业综合开发金融论文

摘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然而,我国农村现存金融状况却不能有效的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立足于这一现实,分析了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状况,农村金融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和遵循的原则。通过这些分析使我们认清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协调起来。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金融需求;金融供给

一、问题提出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但是在发挥作用方面,这四家机构在农村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农发行基本上变成了一个粮食银行,或者说粮棉油的银行,它不能深入到农民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不能支撑其他多种经济的发展。农业银行是一个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赢利动机存在,因此它的许多业务从农村基层撤出。邮政储蓄只是一个储蓄银行没有贷款业务,功能过分单一,实际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只能落在农村信用社的肩上,所有这些状况决定了必须对现有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变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问题是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不可逾越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并具有“二元经济”的国家,在当前全国范围内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对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状况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也像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其目的就是实现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发挥农村金融对经济的促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一些状况。

(一)农村金融的需求状况分析

目前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农户、农业龙头企业、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农村政府,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金融需求在大部分地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村金融需求总量中的比重很小,所以农村金融需求可以简单分为农户金融需求、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和农村政府的金融需求。对于农户需求来说,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农户金融需求是不同的,根据经济发达程度,我们把农户金融需求分为三类,即发达地区农户的主要金融需求——发展需求,中等发达地区农户的主要金融需求——农业生产需求和生活需求并重,欠发达地区农户的主要金融需求——生活需求。对于中小企业金融需求来说,由于我国的农村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我国农村企业总数于2004年达2931万户,为农村就业和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4年全国农村企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为14733万人,占当年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9%,2004年,农村中小企业创造增加值约为45621亿元,比2003年增长13%左右。[①]对于农村政府的金融需求来说,由于农村基层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和村集体,它们的金融需求不同于农户和中小企业,它们的金融需求主要是为农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的公共产品。在一些财政困难的地区,政府还通过向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弥补税费差额和发放职工工资。通过这些需求主体来看,农村对金融的需求潜力是巨大的。

(二)农村金融的供给分析

从正式金融安排的金融供给角度来看,每年国家以金融剩余的形式对农村经济剩余进行转移,但是在量上十分不足。2004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15%左右,但农业贷款仅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不足6%。四大国有银行每年以吸储上存方式从农村流出的资金约有3000亿元[②]。邮政储蓄只吸储不贷款,每年约有2000多亿元的资金被抽离农村。农村和农业资金大量流出导致了农村正式金融供求缺口巨大。

然而,自1996年中国农业银行开始与农村信用社行社分离,国有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以来,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呈现萎缩态势。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信贷资金的垄断供应者,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农村信用社过分看重业绩的增长,以追求盈利为主要目标,偏离了为社员服务的合作原则。

从农村非正式金融市场供给角度看,主要包括私人自由借贷、私人钱庄、合会等。具有贷款数额小,希望手续简便、灵活、及时的特点,并采用较少抵押甚至无抵押的贷款方式。从供给角度看,农村贫富差别加大为农村非正式金融提供了金融供给的空间。同时农村又缺乏国债等证券投资渠道,使得数量巨大的民间资本持有者受利益驱动而成为非正式金融的潜在供给者。

三、农村金融存在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者的职能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混淆和冲突,并由此产生了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首先,农村政策金融功能不全,农业发展银行难以承担我国政策性金融的重任,农业发展银行不但存在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运用效益低下等问题,而且业务范围非常狭窄,功能退化,仅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市场定位的变化使得原来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实行商业化改革以后,农业银行从农村大量撤出,留在农村的也仅从农村吸收存款,不再向农户发放贷款,这使得其在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再次,农村信用社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商业化倾向,运作不规范,存在隐性的金融风险。

(二)民间金融不完善和不规范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一直受到打击和排挤。但是,许多民间金融在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资金,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效率,尤其是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农村民间金融一般具有规模小,隐匿分散的特点,容易失控,一旦失控,不仅可能导致其自身的系统崩溃,而且还可能波及到农村政治社会的整体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规范和保护民间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是今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三)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村多元化经济需求

各金融机构之间在农村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导致了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弱化。农村的金融产品较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种类很少,而现在农村经济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迈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服务现状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多元化经济的需求。

四、构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产权和治理机制

目前农村基层金融组织产权不清导致了竞争没有效率,因此,政府应着手建立既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又具有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合作金融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基本的组织形式,已在理论界和实业界达成共识,但目前以基层农村信用社作为的一级法人合作金融组织形式,既不符合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也不利于合作金融组织的竞争和发展,故今后应考虑建立多层次与多级法人治理结构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而对于作为商业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则可考虑渐进式地推进从国有独资公司制到实行纵向产权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再到实行横向产权结构的股份有限公司制的产权改革方式。

(二)发展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一方面要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合作金融改革,另外还应积极探索农村金融的其他发展模式,力求在农村建立起以合作金融为主体,多种金融形式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步伐,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按照农村金融需求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要加快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对于农业发展银行要进行职能定位,拓宽其政策性业务范围,强化其政策性支农作用。要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建立邮政储蓄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发放小额农贷。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发挥民间借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机构,增强农业防风险能力。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

尽管我国对民间金融一味加以取缔,但在正规金融不能满足农村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民间金融活动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据调查显示,农户借款数额中72.18%来自各种非正式渠道,其中农户之间借款占非正式的93.12%,而来自正规渠道的只占27.12%。[③]因而,我们不能不顾客观存在和实际需要,承袭旧规把民间金融活动视为乱集资,简单、粗暴地取缔民间金融组织及其活动。对于在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的民间金融,政府应该给以承认、鼓励、支持和引导。首先要提高对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在农村金融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废除现有限制民间金融发展的政策和条条框框。其次给以民间金融在税收上的优惠,减少在资金融通、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限制。还有要规范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对民间金融活动实行监管。

结论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中的实现途径。虽然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正在从不同的层面展开,政府对农村金融供给萎缩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但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改革需要调整的利益关系仍十分复杂,因此构建农村金融必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以便利农民、满足农民为着眼点,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金融组织。形成健康、高效、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切实提高金融服务于“三农”的水平,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使“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的目标早日得以实现。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农业综合开发办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一、20__年主要工作成绩

(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1、“新苏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市级验收。该项目是白云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今年4月圆满完成年度开发任务。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32万亩,完成小二型水库扩建加固1座,新建机电井2眼,衬砌各类排灌渠道14.94km,配套渠系建筑物208处,新修机耕路9.1km,购置各类农业机械26台套,营造防护林0.05万亩,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800人次,购置仪器设备2台套,完成推广品质稻0.8万亩。

2、“新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启动。该项目范围涉及开云镇的8个行政村,总投资94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706万元,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项目于10月初启动,截止11月底,已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处,骨干山平塘10处,机电井6处,浆砌石骨干排渠4km,现浇骨干灌渠1.2km,安装田间u渠4km,新修机耕路2km,整修机耕路4km。完成土石方1.9万方,浆砌石4200方,砼1100方/,!/,投入劳动工日1.2万个,完成工程量占整个工程量的50。

3、20__~20__年土地治理项目三年总体规划完成。按照省农发办推进规模开发的要求和信息平台的需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办今年认真制订好三年规模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省市办对我县三年总体规划给予较高评价,一致认为规划创新、务实、可行,为来年申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县项目建设思路创新、管理严格、建设标准高、质量好,在全市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工程监理工作评比中三个单项均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被衡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获50万元项目资金奖励。

(二)争资跑项卓有成效

1、项目建设资金大副增长。我县项目建设资金按基数法分配,在全市应列第七位,而实际我县项目建设资金在全市列第三位,较往年增长20。

2、“××县1200吨××黄鸡熟食加工项目”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已批准实施。该项目总投资832.75万元,其中:自筹757.75万元,财政补贴75万元。

3、全市400万元呆帐核销指标,我县争得95.5万元。极大地减轻我县一些项目建设单位债务压力。

4、“新桥水库节水灌溉项目本文来源:文秘站//”省办已列为重点进入项目库,该类项目从今年开始全省每年一个,省办同意在1-2年内批准实施。

5、争取“自然灾害水毁工程项目”批准。该类项目全市三个,我县争取一个,项目建设财政投资30万元。

6、组织申报了20__年2个产业化项目资料。一个是××南岳粮食贸易公司品质稻收购流动资金贴息项目。该项目申请贴息代款2600万元,贴息110万元;二是景华园林5000吨食用菌设施化生产扩建项目。项目建设设施化生产面积416亩,总投资857.64万元,申请财政资金240万元,自筹617.64万元。

(三)县委、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和其他工作均不折不扣完成

县委、政府交办由我办牵头组织实施××湘旗农牧有限公司的“种鸡提纯及休闲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是全县第十六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670万元,建设年限三年。今年已完成投资480万元,种鸡提纯复壮已到了第四代,现有第四代种鸡20__0羽,休闲食品线进入中试阶段,今年已完成营业收入2500万元,利润164.8万元。

我办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党建工作,全年共筹措投入各类资金约30余万元。

(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

通过学习活动,我办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工作作风有较大的转变,办成员的个体素质和办整体素质有很大的提高。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办党支部与贺家依田村帮扶结对,办党支部既和依田村党支部有思想上的交流和互促,也对该村有物资上的支持,活动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收效明显。在学习活动评比中本办获得“好班子”的荣誉称号,主任曹时国获得“好正职”殊荣。

二、20__年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主要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行动指南,以把为农民谋利,为农民造福为工作出发点;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发展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抓住契机,做好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二)具体工作目标

1、力争使土地治理项目资金投入量有较大突破,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在今年基础上增长30,上级财政资金投入超过850万元。

2、争取“××南岳粮油贸易公司品质稻收购流动资金贴息项目”和“景华园林500 吨食用菌设施化生产扩建项目”2个产业化项目批准实施。

3、打造精品工程,建设精品项目,保障项目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把项目建设成省、市项目、放心项目、高效项目。

4、保障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单项工作落实到位,突击任务不折不扣完成。

(三)具体措施

1、强化自身素质建设,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工作水平。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活动,坚持以学习促管理,以管理促效益,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2、抓住国家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机遇,积极跑项争资。以积极宣传,加强协调,打造项目、放心项目为手段,努力使国、省、市主管部门更多了解××,增强对××的关注,争取更多的厚爱和支持。调整争资跑项的重心,充分利用与市办工作联系紧密优势,加大与省办和国办联系力度,力争与国、省办工作联系达到一个新水平。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把握好国家投入方向,根据政策要求培植和找准优势项目,积极向上申报。

3、科学规划,严格管理,保障项目建设质量、效益。规划设计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三个结合:一是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努力促进项目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二是将项目建设与推动发展新产业相结合,产业化项目建设以带动农民增收为前提,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建立利益联系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保障农民从项目中获益。力争做大一个企业,做强一片产业;三是将项目建设与农民意愿相结合,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农民获得“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施工管理坚持从严要求,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定岗定位,责任到人,继续将项目建设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是工程业务组、安全生产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四个组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二是跟班作业,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实行交叉检查,互相交流,并建立激励机制;四是严格执行“五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理管理制、公示制。

4、求真务实,增加服从意识,努力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成立专门班子,确定具体人员,坚持重点工作重点抓,专项工作专人管。切实落实政府交办重点项目牵头单位职责。积极为民办实事,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临时性任务。

5、认真抓好日常工作,保障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出台一套更规范、更合理、更实用的岗位责任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财务收支制度、接待制度等,努力打造“学习型”、“节约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激发工作热情,开创积极工作奋发向上新局面。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农业综合开发可引入开发性金融理论

摘 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然而,我国农村现存金融状况却不能有效的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立足于这一现实,分析了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状况,农村金融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和遵循的原则。通过这些分析使我们认清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协调起来。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金融需求;金融供给

一、问题提出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但是在发挥作用方面,这四家机构在农村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农发行基本上变成了一个粮食银行,或者说粮棉油的银行,它不能深入到农民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不能支撑其他多种经济的发展。农业银行是一个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赢利动机存在,因此它的许多业务从农村基层撤出。邮政储蓄只是一个储蓄银行没有贷款业务,功能过分单一,实际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只能落在农村信用社的肩上,所有这些状况决定了必须对现有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变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问题是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不可逾越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并具有“二元经济”的国家,在当前全国范围内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对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状况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也像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其目的就是实现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发挥农村金融对经济的促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一些状况。

(一)农村金融的需求状况分析

目前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农户、农业龙头企业、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农村政府,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金融需求在大部分地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村金融需求总量中的比重很小,所以农村金融需求可以简单分为农户金融需求、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和农村政府的金融需求。对于农户需求来说,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农户金融需求是不同的,根据经济发达程度,我们把农户金融需求分为三类,即发达地区农户的主要金融需求——发展需求,中等发达地区农户的主要金融需求——农业生产需求和生活需求并重,欠发达地区农户的主要金融需求——生活需求。对于中小企业金融需求来说,由于我国的农村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我国农村企业总数于2004年达2931万户,为农村就业和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4年全国农村企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为14733万人,占当年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9%,2004年,农村中小企业创造增加值约为45621亿元,比2003年增长13%左右。 [①]对于农村政府的金融需求来说,由于农村基层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和村集体,它们的金融需求不同于农户和中小企业,它们的金融需求主要是为农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的公共产品。在一些财政困难的地区,政府还通过向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弥补税费差额和发放职工工资。通过这些需求主体来看,农村对金融的需求潜力是巨大的。

(二)农村金融的供给分析

从正式金融安排的金融供给角度来看,每年国家以金融剩余的形式对农村经济剩余进行转移,但是在量上十分不足。2004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15%左右,但农业贷款仅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不足6%。四大国有银行每年以吸储上存方式从农村流出的资金约有3000亿元 [②]。邮政储蓄只吸储不贷款,每年约有2000多亿元的资金被抽离农村。农村和农业资金大量流出导致了农村正式金融供求缺口巨大。

然而,自1996年中国农业银行开始与农村信用社行社分离,国有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以来,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呈现萎缩态势。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信贷资金的垄断供应者,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农村信用社过分看重业绩的增长,以追求盈利为主要目标,偏离了为社员服务的合作原则。

从农村非正式金融市场供给角度看,主要包括私人自由借贷、私人钱庄、合会等。具有贷款数额小,希望手续简便、灵活、及时的特点,并采用较少抵押甚至无抵押的贷款方式。从供给角度看,农村贫富差别加大为农村非正式金融提供了金融供给的空间。同时农村又缺乏国债等证券投资渠道,使得数量巨大的民间资本持有者受利益驱动而成为非正式金融的潜在供给者。

三、 农村金融存在问题

(一) 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者的职能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混淆和冲突,并由此产生了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首先,农村政策金融功能不全,农业发展银行难以承担我国政策性金融的重任,农业发展银行不但存在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运用效益低下等问题,而且业务范围非常狭窄,功能退化,仅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市场定位的变化使得原来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实行商业化改革以后,农业银行从农村大量撤出,留在农村的也仅从农村吸收存款,不再向农户发放贷款,这使得其在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再次,农村信用社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商业化倾向,运作不规范,存在隐性的金融风险。

(二) 民间金融不完善和不规范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一直受到打击和排挤。但是,许多民间金融在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资金,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效率,尤其是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农村民间金融一般具有规模小,隐匿分散的特点,容易失控,一旦失控,不仅可能导致其自身的系统崩溃,而且还可能波及到农村政治社会的整体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规范和保护民间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是今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村多元化经济需求

各金融机构之间在农村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导致了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弱化。农村的金融产品较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种类很少,而现在农村经济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迈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金融服务现状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多元化经济的需求。

四、构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产权和治理机制

目前农村基层金融组织产权不清导致了竞争没有效率,因此,政府应着手建立既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又具有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合作金融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基本的组织形式,已在理论界和实业界达成共识,但目前以基层农村信用社作为的一级法人合作金融组织形式,既不符合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也不利于合作金融组织的竞争和发展,故今后应考虑建立多层次与多级法人治理结构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而对于作为商业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则可考虑渐进式地推进从国有独资公司制到实行纵向产权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再到实行横向产权结构的股份有限公司制的产权改革方式。

(二)发展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一方面要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合作金融改革, 另外还应积极探索农村金融的其他发展模式,力求在农村建立起以合作金融为主体,多种金融形式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步伐,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按照农村金融需求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要加快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对于农业发展银行要进行职能定位,拓宽其政策性业务范围,强化其政策性支农作用。要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建立邮政储蓄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发放小额农贷。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发挥民间借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机构,增强农业防风险能力。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

尽管我国对民间金融一味加以取缔,但在正规金融不能满足农村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民间金融活动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据调查显示,农户借款数额中72.18%来自各种非正式渠道,其中农户之间借款占非正式的93.12%,而来自正规渠道的只占27.12%。 [③]因而,我们不能不顾客观存在和实际需要,承袭旧规把民间金融活动视为乱集资,简单、粗暴地取缔民间金融组织及其活动。对于在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的民间金融,政府应该给以承认、鼓励、支持和引导。首先要提高对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在农村金融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废除现有限制民间金融发展的政策和条条框框。其次给以民间金融在税收上的优惠,减少在资金融通、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限制。还有要规范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对民间金融活动实行监管。

结论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中的实现途径。虽然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正在从不同的层面展开,政府对农村金融供给萎缩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但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改革需要调整的利益关系仍十分复杂,因此构建农村金融必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以便利农民、满足农民为着眼点,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金融组织。形成健康、高效、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切实提高金融服务于“三农”的水平,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使“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的目标早日得以实现。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搞好农业综合开发 促进新农村建设

摘要:文章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出发,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际情况,认为农业综合开发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农业综合开发的内容随农业发展阶段变化应有所调整,文章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 农村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党中央做出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将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我们认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目标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内容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作用,通过拓展开发领域等手段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制度的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在综合开发中要求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农业综合开发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过程,尤其是农业综合开发要求同时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的。农业综合开发所包括的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专项科技示范项目等几类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农民的生活宽裕及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总体来看,农业综合开发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逐步成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实力增强的一支生力军。

(一)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河北省肥乡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2003年到2004年间,完成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291万元,建设面积5000亩;完成打配机井45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40公里;增设变压器6台,埋设地下低压电缆20公里;整修道路20公里,植树6万株,建涵管100处,改良土壤0.5万亩,建良种基地0.2万亩,新建良种仓库300?、晒场500?;购置农业机械3台套,良种机械4台套;推广新技术2项,培训1000人次。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区土壤得到了改良,水电设施得到了改善,真正做到大地方田化,林路网格化,用电安全化,浇地防渗化,地下电缆和防渗管道成网连片。项目实施后不仅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方便了农民生产,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完成后,肥乡县当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4.4万公斤,新增棉花生产能力9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384万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0.5万亩,年节水18.4万立方米。他们还利用棉花和圆葱在种植时间和空间具有互补性、技术易学这一特点,把棉葱间作技术引进到项目区。在不影响棉花生产的同时,间作套种圆葱,实现亩产圆葱4000~5000公斤,增收1500元左右,年人均增收280元。

(二)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了农民增加收入

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时,一般要充分考虑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优势农产品的要求,对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农产品项目,要加大扶持力度;要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培育优势农产品,努力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稳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竟争力。因此,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体现了政府的导向,在资金上给予了财政扶持,使项目区的农民和干部开拓了思路,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了农民收入的来源渠道。比如河北省魏县天仙果品批发交易市场是该县2002年~2004年连续三年立项重点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完成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9306万元,2003年实现交易190万吨、交易额25亿元、产值10238万元。在该批发交易市场的带动下,目前魏县全县蔬菜果品基地已达到50多万亩,15万多农户户均增收2500元。

(三)投资生态农业项目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综合开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通过统筹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支持退耕还林还草,开展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河北省邱县在新马头镇的15个村内建设了2万亩棉田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示范工程,该项目总投资793.16万元,可控2万亩棉田,亩均投资396.58元。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年可节水214.5万立方米,比常规大水浸灌相比,亩可节水107.25立方米/年,节水率达46.6%,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来看,这项节水工程的实施,不但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达到了省电、省工、省时的效果。由于没有了传统的土垄沟,还节约了耕地,增加了种植面积。该项技术采用肥水同灌,肥料效益大大增加,土壤板结状况得到改善。据初步统计,实行棉花膜下滴灌后,亩可增产籽棉50公斤,土地利用率提高4%,亩节电费36元,亩节用工费30元。

(四)投资能源生态项目建设,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遏制生态恶化趋势,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近些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对能源生态项目的投资,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河北省临漳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是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类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建设年限是2002~2003年,分别包括兵马寨、西五岔口、十里后三村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和万亩示范城中的两个生态猪场的创建。项目新建沼气池501座,单池年产气量达640方;改厕302个,厕所使用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改圈302个,猪圈使用面积不低于7平方米;硬化道路7000米,改良果园67公顷,新建日光温室大棚20个;扶持养猪场2个,存栏达到200头种猪,年产猪仔达到3000头,科技培训700人次,技术示范4项,新增科技范平面积68公顷。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年产无公害蔬菜4.8万公斤,年产无公害果品110万公斤,年产商品猪8000头,猪仔3000头,年产沼气32万立方米,总计年新增产值720.8万元,利税205.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95.5元。项目的建设净化了庭院,美化了街道,形成了较完整的农业生态链,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不断提高对科技的投入比重,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河北省广平县农开办在2004年冬季,抓住冬闲的有利时机,积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农民搞技术培训,完成集中培训3期,现场培训7次,印发技术资料2300份,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使1600多户农民初步掌握了品质小麦、玉米种植、节水灌溉、无公害蔬菜栽培、金银花栽培种植、配方施肥等农业实用技术,使项目区基本达到户均1~2名明白人,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二、对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农业综合开发具有丰富的内涵,建设目标和内容都是多元化的,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随农业发展阶段变化和形势需要而有所调整。从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中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论述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已经进入到对农业实施保护政策的阶段。在新的农业发展阶段,我们应该适时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尤其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一)进一步拓展开发领域,深化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

农业综合开发必须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入新的农业发展阶段后,要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注意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要把整个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土地治理项目的同时也要注意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农业生产设施与农村生活设施的建设问题;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文化、技术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实行的是“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发展”的投入政策。但从实际情况看,各地对财政投入特别是对中央财政投入的依赖性较大。面对巨大的农业开发任务和新农村发展要求,仅靠国家财政投入是不够的,必须调动地方、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尤其是在进行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作用,形成高效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体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探索商业性开发、股份制合作开发、BOT等不同投融资方式,以更好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三)构筑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平台,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保障农民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人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 “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事关农村社会进步,而且事关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个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要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为中心,抓住促进种粮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挖掘农民增收的潜力;还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延长农民增收的价值链。

(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已经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等各个领域。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加大科技投入要围绕项目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进行,着重解决科技进步中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重点推广优良品种以及与优良品种相配套的种养技术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结合项目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民。

(五)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农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主人翁作用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要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尊重农民群众的权利,确保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不受损害;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的要求,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为形成良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基础。产业化项目必须是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项目,做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农民利益统筹兼顾。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引导和发挥农民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活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效率,也将为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的民主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论水土保持与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

摘要:金沙江流域光、热、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已经引起各方面关注,正在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其开发必须搞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道路。

关键词:水土保持 农业综合开发 生态农业

金沙江发源于青海省,全长2308km,在云南省境内河长1560km,流域面积10.91万km??2??,人口13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4%,现有耕地88.3万ha,占全省耕地31%,可开垦荒地8.03万ha。金沙江河谷丰富的光、热、土地资源,众多的矿产和优势的水能资源,被誉为“大西南的聚宝盆”。金沙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已成为国家和云南省经济开发的重要区域,从1994年起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已经拉开序幕,尤其是自丽江县塔城至永善县黄华乡,河长1305km,4465km??2??内的干热 河谷区(即海拔小于1500m地区)的16个县市是开发的重点。现就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中有关水土保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进行讨论。

一、自然概况

1、区位与地貌

金沙江流域位于云南省北部,其地理座标为99°00′-105°8′E,24°28′-29°15′N。行政区域有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东川、曲靖和昭通八地、州、市的47个县、区。流域西北部为横断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较高峰海拔为丽江县境内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m,低点为东南的金沙江河谷,海拔1016m,境内高峰林立,以山地为主;流域东北部为云贵高原的北缘,地势南高北低,以中山山原为主,较高山峰是东川市境内的拱王山,海拔4247m,低点是水富县金沙江水面,海拔267m,地势起伏大,“V”型谷多。流域内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8.9%,地处横断山脉的迪庆州、丽江地区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高达62.1%和45.2%;东北部的东川市、昭通地区也分别达到62.5%和43.8%;处于流域中部的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曲靖地区坡度大于25°的土地面积占21.3─33.6%??[1]??,可见本区地形地貌之陡峻。

2、地质构造与岩性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变,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有滇藏“歹”字型构造,宾川-??程海断裂、元谋--绿汁江断裂、普渡河断裂、小江断裂和巧家一莲峰断裂等,境内断裂广泛分布活动强烈,地震频繁而且烈度大,对山体稳定有较大影响??[2]??。本区地层古老,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均有出露,岩性多为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砂岩呈紫红色泥质胶结,极易风化;页岩具有明显的薄层理,多为粘土质页岩和砂质页岩,透水性小,易风化呈碎片;玄武岩具有气孔状结构,裂隙发育,表层易风化;石灰岩具有可溶性;花岗岩具有原生裂隙,易风化;第四系堆积物易被流水侵蚀冲刷,构成泥石流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在地层和岩性组合上,往往又是软硬相间,抗侵蚀能力弱,在陡峭的地形条件下和森林植被破坏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并恶化为滑坡和泥石流。

3、干湿季节分明,降水集中

本区雨季一般为5─10月,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时85%以上,降水量有随海拔增高而增多的趋势,山区降水量要比坝区、河谷区多。由于全区地势高差悬殊,局部地区容易形成控制面积小,历时短促,降水强度大的单点性暴雨,从而激发滑坡泥石流暴发。

二、水土保持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

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是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这些资源的开发将对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是人类长期执着的要求,通过资源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流域区内贫困人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是十分重要的大事。但是,任何资源的开发,必须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需要构成危害。这是人类经历了长期成功与失败的教训,从漫长的痛苦中得出的划时代抉择??[3]??。鉴于金沙江流域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地质地貌因素,在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时,一定要把搞好水土保持放在首要地位,这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原因有三条:

1、流域内土壤侵蚀严重

主要表现在侵蚀面积大和潜在危害大这两方面。据1987年遥感资料表明,本区土壤侵蚀面积达46922.62Km??2??,占流域面积42.7%,见表1。尤其是海拔1500以下的河谷区及其支流,土壤侵蚀更为严重,据16个县(市)资料表明,土壤侵蚀面积大于土地面积45%以上的有12个县(市),占75%。元谋县高达74.4%,见表2。屏山水文站的泥沙有68.1%来自攀枝花市以下河段,河段含沙量呈上升趋势,见表3。

潜在危害大主要是金沙江流域尤其是目前重点开发的干热河谷区有效土层的厚度浅薄,土壤母质多为第四纪残坡积层,侵蚀模数大。加之山高谷深坡陡、降水量少,蒸发量强,年干燥度大于1.5,旱季干燥度4以上。焚风效应明显。森林植被以稀树灌木草丛和禾本科草丛为主,覆盖率低,农村燃料缺乏。斜坡物质稳定性差,一旦某要素被破坏,旱洪灾害频繁。据考察,全流域五十年代,五年一旱,到八十年代变为三年一旱;洪灾从8─9年1次,缩短到4 ─5年1次。地处东川市境内的小江,两岸泥石流由五十年代的38条,发展到八十年代的107条,1971─1978年共发生泥石流173次,而1979─1985年共发生泥石313次,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每到雨季,山体滑坡、岩体崩塌和沟岸泻溜等屡见不鲜,堵江断流现象时有出现。昆明市松花坝水库,六十年代进库泥沙平均为5.2万t/a,七十年代进库泥沙平均为7.3万t/a,八十年代进库泥沙平均为13.2万t/a,大大缩短了水库使用寿命。昭通地区的巧家县,1950年有山泉3020个,到1981年已干涸708个,县城大龙潭流量六十年代为0.14m/s,八十年代已下降为0.097m/s。

严重的土壤侵蚀,使土地耕作层变薄,肥力下降,地力衰退,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局面。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着这一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这一区域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地质构造复杂,山地灾害严重

本区有众多的断裂带,特别是深大断裂带及其派生的次一级断裂带,常常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活动区。据方光迪、张信宝调查,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分布有滑坡、泥石流灾害点999处,其中滑坡、崩塌447处,属大型滑坡、崩塌有114处,中型294处;发育泥石流沟552条,属大型中高频率泥石流沟66条,主要分布在主河道两岸及支流腊普河、金棉河、黑穗河、龙川江和小江流域,活动频繁,危害严重??[4]??。本区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地震降低了岩石强度和山坡稳定性,地震后往往伴随水土流失。又据云南省气象局1950─1980年30年资料统计,金沙江流域,发生较大的洪旱涝风等灾害1363次,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昭通地区和东川市,发生灾害的次数是其它地区的2.4倍,农田受灾面积日趋扩大??[1]??。

3、生态环境脆弱

本区是由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地质环境脆弱带,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带。山地垂直自然带幅窄,递变急剧,微域差异显著,使每一个垂直自然的环境容量小,经不住外界冲击。加之地势高亢,坡度陡峭,地质结构松散,在这种地质地貌条件下所形成的环境和农业生产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强,自我调节、自恢复能力差。本区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将对地表、沉积圈和一些自然地质作用的影响日益增强;矿产资源的采掘、挖空和爆破,使地表静压负荷、动压负荷的产生和变化,导致或诱发构造应力状态的变化和重新分配??[5]??,地质环境受到破坏。

三、水土保持是金沙江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如前所述,由于金沙江流域土壤侵蚀严重,地质构造复杂,山地灾害频繁和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开发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融开发与保护治理为一体,纳入综合开发的具体内容。地处金沙江中游的迪庆州和丽江地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金沙江沿岸几乎全是裸露荒山,雨季频繁出现的山体滑坡造成大面积泥石流,挟带泥沙冲入金沙江;著名的泸沽湖已受到旅游业带来了污染和沿湖植被破坏导致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的危害,程海沿湖养殖场污水不加处理直排入内,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7]??。土地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和公路、铁路建设等都一定要有水土保持方案并坚决付诸实施,同步进行。提倡开发与治理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保开发,在治理中求发展。追求经济效益必须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搞好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对待,协调好各方面的因素,将各项开发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成系统的整体。否则,就会顾此失彼或相互制约或被抵消,起不到综合开发之目的,寓环境保护于资源开发之中,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发展,又以经济发展带动环境建设,使两者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用持续发展的观点看,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是人类追求的长远目标,发展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而生态环境效益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是基础。不能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急功近利,而损害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只有搞好了水土保持,这一区域的经济增长才能持久;不注意水土保持不仅危及本区域人民利益,而且对长江中下游带来危害。只有搞好了水土保持,才能使金沙江流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水土保持主要包括坡地改梯地、兴修农田水利、植树造林、改良土壤等。金沙江流域坡耕地多,土层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以坡地改为梯地为重点,集中成片地进行坡地改梯地和坡面水系建设,使耕地土层增厚,蓄水能力增强,沟、凼、池配套,形成有效的防护体系,既减少地表径流使土壤不受冲刷,又拦蓄了水源,减轻了水土流失。兴修农田水利,可以促进环境的改善,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又提供了较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是确保农业开发持续开发的绿色屏障,是金沙江环境建设的主体。改良土壤主要是实施有机肥耕作法,横坡聚垅免耕法,充分发挥用地养地的作用,这是山区防止土壤侵蚀和污染的重要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讲,水土保持就是金沙江流域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内容,搞好了水土保持才能较好地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做到生态环境好转,山地灾害减少,土地生产力提高,环境容量扩大,整体效益显著。

四、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道路

农业综合开发的目的不仅要使流域内广大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且要使这一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和不断好转,以及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为宗旨。因此,必须探索资源开发利用更为合理,生态环境更稳定安全的持续发展的方法。最近兴起的“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6]??,可供我们借鉴。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含义是:以强化降水就地入渗防治水土流失为中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以建设基本农田、植被和发展经济林果、养殖业为主导,达到农、林、牧、果综合发展,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为目的。

金沙江农业开发(尤其是干热河谷区)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开发与治理保护相结合,使综合开发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既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增加收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又不给后代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忧患。对于地形地貌变化复杂,地质构造运动强烈,气候类型多样,土壤种类繁多,人口素质差异大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平衡的金沙江流域来说,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应该是多种模式。这就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工作,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分类指导,才能使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就金沙江广大山区来说,农业综合开发要实行治水改土与造林绿化相结合,搞好水平梯地(田)建设,固定基本农田并使其向高稳产农田方面转化。据调查,水平梯地比坡耕平均减少径流72.2%,提高土壤含水率32─40%,耕作层的土壤机械组成中小于0.01mm的粘粒增加1─3%,减少土壤沙性,提高了保水保肥能力;梯地蓄水保土后增产粮食一般65%以上,从长远看,只有走生物水(植树造林),土壤水(改良土壤),工程水(农田水利)“三管齐下”,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方法,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逐步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才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要加强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的协作,做到工程、生物、农耕三大措施一齐上,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一起抓,融农业综合开发与水土保持为一体,并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加以有效地实施。另外,要和控制人口增长与普及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人口、环境与资源开发的关系,强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才会使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深入,实现21世纪议程。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浅谈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治水方略

摘要: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治水方略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需排则排,需灌则灌,需路则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山区 农业 开发 治水方略

一.探讨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治水方略的必要性

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山区是中国的资源宝库和大江大河的源头,全国90%的林地、77%的草场、76%的湖泊和98%的水能都集中在山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山区也是我国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全国300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

我区山区面积为700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60%;山区农民有25万人,占全区农民的55 %。2003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3215元,其中平原区农民人均收入3852元,而山区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480元。我区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山区建设,各种形式的山区开发也由来已久,但目前山区的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是我区建设小康社会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山区在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山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区的现代化。

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了水,山区就有了生机;有了水,也就解决了农业的基本生产条件。旱、涝、碱等自然灾害,都与水有着直接的联系。水利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水利项目投资历来占大头,可以说做好了“治水”这篇文章,也就抓住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关键。而山区农业用水的问题更加突出,农作物既受旱魔的威胁,又遭洪水的践踏,山区农业生产条件更加脆弱。我区的山区分布于济南市区南部,属于泰山北脉延伸的低山丘陵地带。最南部为花岗片麻岩,其它多为石灰岩。由西到东分别与长清、泰安、章丘打界,包括仲宫、柳埠、高而、西营、绣川五个乡镇全部及港沟、彩石、孙村的南部。

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支持“三农”的重要方式。自1998年起,我区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优先在境内平原地区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又把目标转移到山区。山区地面起伏,坡度大,沟壑多,不能照抄平原地区“天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成网”的模式,而要根据山区的地形地貌、地表岩性,按照排除农业生产的障碍性因素,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区境内的山丘地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加强山丘区农业综合开发,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区域共荣,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措施。探讨山区与平原区治理措施的异同,特别是水利建设的异同,建立山区不同类型区的水利建设模式,对于下一步指导好山丘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山区农村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山丘区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建国后党和政府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大规模、连续性的水利建设,初步改变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近年以来,围绕防洪排涝、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水土保持四大体系进行了连续性建设,强化了水利基础产业的地位,增强了整体服务的功能。但由于资金实力不足,山区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水资源紧缺是制约山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山区水资源比较贫乏,灌溉用水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原用于农业灌溉的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水库转向为城市供水,山区境内可利用水量更加紧张,而需水量有增无减,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1.水库灌溉效益低。山区水库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为8.8万亩,历史上较大灌溉面积为8.0万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仅为2.0万亩,灌溉面积只有原设计面积的22.7%。

2.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低。根据对枣林水库北干渠渠系实测,干渠水的利用系数仅为31%,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仅为23%。灌水较高曾达到500立方米/亩次,相当于正常灌溉的7—8倍,灌溉水的浪费问题十分严重。多数小水库位置较高,但因未配套防渗渠道,有的看着水用不上,有的先放水入河再提水上山。

3.输水渠道工程标准低、质量差、年久失修。由于受建设时期各方面的制约,灌区绝大部分的渠道由石灰沙浆片石砌成,又经多年运行冻融、山洪冲击,老化退化损坏严重。据统计,山区已建渠系完好率只有33%,渠系建筑物完好率只有25%,其余的几乎全部报废不能正常使用。

4、田间工程不配套。水库灌区只有干渠和少量支渠,无斗、农、毛田间配水渠道,“水出干渠口,顺坡满山流”是山区农田灌溉时的真实写照。山区灌溉均为沟畦漫灌,落后的灌溉方式,加上土地瘠薄,水、土、肥流失严重。

5、大多数农田为雨养农业。山区无水源可灌溉的面积12.0万亩,占54.5%,这部分土地只有靠天吃饭。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山区灌溉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大,水利设施灌溉效益逐年下降,单采用一般节水灌溉技术是不够的,必须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二)洪水灾害仍是人们的心腹之患

建国后,山区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对境内河道曾多次进行治理,有效地减少了洪涝灾害,扩大了耕地面积,发展了农业灌溉。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治理标准较低,经多年老化、水毁或人为破坏等,目前河道治理工程残缺不全,只能排泄五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由于河谷狭窄,坡降陡峻,水流湍急,险滩众多,汛期常有山洪暴发,致使河水漫溢,而枯水期则往往水流干涸,不能满足中下游地区用水的需要。为了根除水害,开发水利,必须采取有效的治河防洪措施,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有河道排水不畅,达不到设计防洪标准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主河槽多为未经治理的天然河道,弯道多,险段多。

2.河床不断刷宽淤高,抬高了洪水水位,山洪暴发时经常决口漫溢成灾。

3.建筑物老化、退化严重,有的河堤单薄矮小或残缺不全,有的根本无河堤。

为防止洪涝灾害,确保沿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尽快实施河道治理工程。

(三)水土流失是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南部山区是我区水土流失的防治重点,经多年治理,水土流失依然严重。全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630平方公里,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尚有水土流失面积28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为55.6%。目前存在以下特点:

1.水土流失治理进入攻坚阶段。多年来,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剩余未治理的多是硬骨头,土层浅薄,位置较高,坡度较陡,治理难度很大,需要的投入也大。

2.人为水土流失有加大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部山区一批建设项目相继上马。有的建设单位对弃土及大面积的植被破坏不采取任何措施,导致水土流失面积边治理边破坏。水污染虽不十分严重,但也有扩大之势,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利重点

我区山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应以治水为中心,以绿色食品生产为带动。

开展山区水利建设,应适应现代水利和资源水利的要求,建设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区,较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系数,较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努力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区效益,促进山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山区水利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农业灌溉和灌区模式的束缚,从农田供水、配水到灌水与管理,都要根据山区的特点及地形、地质条件、土壤种植结构,按照先进、节水、高效、科学、经济的原则建设成多环节统筹供水、高效用水的新型农田灌区。

(一)防汛工作必须保障万无一失

对山区境内未达标的小水库进行加固、整治,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满足稳定安全的要求;对塘坝进行排队查体,该加固的加固,能增容的增容,应治漏的治漏。因我区山区位于省城近郊,有条件的水库、塘坝可以结合旅游需要,建设水上旅游项目。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三座大中型水库和八达岭、黄巢、白炭窑等小水库都可以利用水工建筑物及相关自然环境,挖掘并创造优美的水面环境和视觉景观。

山区排水河道要本着优先治险,“疏浚、防护、拦蓄”相结合,标本兼治,分期实施的原则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所有排水河道都要按照防洪标准进行拓宽,裁弯取直,疏浚、清淤,改建阻水桥梁,分期分批对岸坡进行改造。在骨干河道特别是河川径流丰富的河道一侧或两侧,留一定宽度进行园林绿化,结合现有的历史文化景点,布设河滨绿化公园,按照“一河清泉水,一条致富路,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 模式布局,把山区排水河道建成为人们的亲水岸线。

(二)多途径开辟灌溉水源

土层浅薄,拦蓄设施配套标准低,水源奇缺,一直是限制山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从山区开发的一开始就应把着力点选在解决水源上,采取蓄好雨水,用好井水,引好库塘水,多途径开辟水源。因保泉需要,南部山区开发利用水资源,要贯彻“蓄水为主,抽取为辅”的原则,积极兴建地面拦蓄水工程,严格限制开采深层地下水。

1.适量建设小型水库、塘坝工程。一是新建或续建现有小水库、塘坝,增加地表水拦蓄能力;二是在地表水与地下水连通密切的地带兴建漏水水库、塘坝,增加地表水入渗量,加大地下水的存储量。

2.积极兴建微型群系拦蓄水工程。在地质地形条件复杂、位置较高地区,采取拦蓄雨季地表坡面、沟道径流,或导引汇集小山泉,建设水池、水窖等微型群系拦蓄工程,再利用山地的自然落差,对农作物进行自压(或加压)节水灌溉,保障农作物关键期的用水。该工程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适应山区地形变化复杂、一家一户经营的特点。

3.建设生物土壤渗蓄工程。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多维用地原理和层次结构原理,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物种搭配,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生物分别占据群落的不同空间位置,各得其所,减少种间竞争,促进种间繁荣,使单位面积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产生更多的生物量和发挥更大的防护功能。

(三)做好水环境保护工程

水环境保护包括两方面,一是防治水土流失,二是防治水污染。

为治理水土流失,保护饮用水源,恢复名泉风貌,山区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做到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对于在生存条件恶劣的高山、深山地区的农民,应积极采取生态移民方式,使他们的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其它区域内的农民可以采取疏散措施,减少单位土地上人口的承载量。生态移民尽可能一次到位,集中向新建城区迁移。

多年来的城乡建设和交通建设,在南部山区遗留了许多废弃的采石场、取土场等。他们多数分布在城镇周边和交通干线两侧,严重损害了生态自然景观,应及早进行治理,尽快达到稳定边坡和绿化环境的目的。

我区的南部山区是济南市的饮用水源地,境内各排污企业要建造、装置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净化水质;要做好河道径流的调控工作,留有足量的水量排泄污染物,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防治新的水污染。

(四)大力推广综合节水技术

1.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指导思想

山区农业灌溉与平原区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1)水资源特别匮乏。因水资源用途的多元化,山区多数旱地只能进行有限的补充灌溉,起“关键水”的作用。

(2)灌区小而散。由于地形变化大,水源分散,很难形成较大的灌区,大灌区的某些节水灌溉设施和技术在这里不适用。

(3)经济基础薄弱。山区属贫困落后地区,经济条件较差,节灌设施和机具应以中小型或廉价为主,有条件的可以引进一些现代化的设施。

(4)果园节水是重点。林果业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林果面积已达32万亩,且规模还将扩大。

山区应考虑不同水源状况、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等,从水资源合理开发入手,进行灌溉农业、旱地农业节水保水等技术的优化组合,充分利用已有水源和天然降雨,确保作物需水关键时期的水分供给,抑制田间水分的无效消耗,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节水综合措施体系见框图。

2.工程节水措施

对于水源较好、坡地平缓的地区,以实施渠道防渗灌溉技术为主;对于提水灌区和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地区,以推广管道输水技术为主;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高效经济作物或果树生产区,可以发展喷灌、滴灌等现代灌溉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较大的综合效益。

在实施节水工程的同时,积极探索非工程节水措施,进一步挖掘节水的潜力,不断向多方位节水农业迈进。拟推广的非工程措施有:一是实行窄沟、短畦灌溉,杜绝大水漫灌;二是结合农膜覆盖推广膜上灌溉,让灌溉水在地膜表面的凹形沟内借助重力流动,并从膜上的出苗孔注入土层灌溉作物。

3.非工程节水措施。

(1)农艺节水措施

农艺节水措施具体有:

深耕蓄水保墒。加大耕作层深度,利于土壤水分的深层蓄积,减少地面蒸发耗水量。对于果园来说,不可能实行全耕,可采取“虚实并存”的耕作技术。

地面覆盖技术。秸杆覆盖、地膜覆盖等可明显减少地面蒸发量、提高地温,应大力推广。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

推广抗旱保水剂和生物制剂。抗旱保水剂具有快速吸水和缓慢释放的特点,且能反复吸放,吸水能力为其自身重量的1200—1500倍。

推广使用“FA旱地龙”。FA旱地龙用于拌种、浸种可促进根系发达,用于叶面喷施能有效地控制叶片气孔的开张度,减少植物蒸腾,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许多营养成分。

调整植物的布局、结构,增加抗旱品种的推广应用。。

(2)政策与管理节水措施

要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可为当地人民带来直接或间接利益,同时也促进了泉水的喷涌,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对于直接经济效益大的节水项目,鼓励农民自筹资金或向银行贷款,财政给予补贴,自建、自管、自用;对于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或是为保泉的,应以政府投入为主。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等制度,实现节水工程自我维持、自负盈亏、良性运行的目的,确保各项设施持久发挥效益。对于水源较大的灌区应按水文边界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建好、管好、用好灌溉水工程设施。

四、结语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治水方略具有明显的特点,又因我区山区地处省城近郊,对水利建设的要求更是高品位的—要与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量水而行,以水定供,以供定需。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需排则排,需灌则灌,需路则路,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工程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小水源工程建设。最南部花岗片麻岩山区(面积170平方公里),地表水资源丰富,宜大量在沟道内兴建拦蓄水工程;中北部为石灰岩山区,岩石溶洞、裂隙发育,地表水渗漏强烈,宜在汇水点兴建水池、水窖等微型群系蓄水工程,引用好山泉水,适量开采浅层地下水。

大力推广综合节水技术,不仅要重视工程节水措施,还要注重非工程节水措施,进行节水技术的配套与组装,探索本地高效节水农业—特别是果园的综合节水模式并大力推广,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较大的效益。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要:论述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0引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自1989年实施以来,累计完成财政资金3.5亿元,改造中低产田67万亩,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37个,通过20的实践和探索,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1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1.1 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内容涵盖了农业、水利、林业、科技、产业化等方面,项目建设包括前期准备、项目申报评估、工程实施、竣工决算审计、验收、后期管护等过程。资金动作则通过分配投资规模,下达资金计划,县级报账等程序来完成。在此阶段,资金管理同项目实施同步进行,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同时,项目实施必须坚持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四制管理,资金管理必须坚持专人、专账、专户三专管理,否则项目建设质量与资金的管理就很难取得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2 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是适应财政、审计和社会监督的需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与资金使用所产生的效益直接关注着“三农”问题,如今纳税人对政府财政资金使用要求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的呼声很高,国家对专项资金审计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为此,严格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已成为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1.3 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事关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我县宁夏青铜峡灌区北部,地域面积广,盐碱化程度高,人均耕地多,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业灌排矛盾突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为重要。自1989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现已形成了田成方、渠相连、树成行、路相通的局面,项目区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实施前的45%提高到70%以上,粮食平均亩产达650公斤,人均收入达5809元。试想,如果因为项目与资金管理不严而出现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人情工程,老命伤财,即损失了国家的资金,又损坏了农民的利益。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项目管理方面,项目安排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一些地方项目建设尊重农民意愿不够,项目前期实地勘察不扎实,扩初设计脱离实际,超越权限擅自调整项目实施计划,少数工程和物资设备购进仍然未实行招投标与工程监理制。资金管理方面,县级配套资金和农民群众筹资投劳落实难度大,若选项目不准,当年完成工程量与批复资金不实,县级报账制还不很规范。在实行规范性的资金报账与工程建设招投标之前难以相互协调推进,直接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性。

2.2 资金管理人员能力相对薄弱、审核工作不到位就我县近五年而言,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规模增加力度大,批复改造面积近23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项目25个,下拨财政资金年均3500万元以上,对财务管理人员说,只是繁忙于具体的工作事务中,不能亲自参与整体项目工程的实施过程,强调了资金账面的规范性,对工程结算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起不到监督审核作用,同时由于农来综合开发项目的综合性强,工程涉及面广且分散的特点,若项目管理不到位,资金也随之会出现舞弊、浪费现象。

2.3 资产监督能力不足因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增添了数量很多的机械、设备、仪器及相应的水利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竣工工程移交后,资产随之交由县、乡管护,由于执行管护制度不力,管理资金有限,许多水利基础设施毁损严重,设备物资挪做它用,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3严格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资金管理的建议

3.1 科学整合资金,力求规模效益按照集中资金办大事,形成规模出效益的原则,按照综合、整合、结合的工作要求,我县从2008年开始,分别在高庄乡,通伏乡创办了高标准示范区和万亩节水示范区,将农业综合开发可利用的分散的小的子项目资金集中用于一个项目区的整片开发中,经过数年的建设,项目和资金得以很好整合,项目区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3.2 强化项目全程管理,确保资金运用到位项目与资金密不可分,在提升财政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同时,项目全程管理上也要下功夫,项目管理部门编制申报计划必须和资金管理部门共同协作,编制开始,两职能科室就项目任务和资金规模进行分析,实地勘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使项目管理与资金动作相互监督,把资金使用方案做到符合项目建设的需要。同时,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财务管理人员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深入一线落实项目实施,了解资金使用计划和具体开支情况,掌握一手资料,进行财务分析,提高的资金使用效益。

3.3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申报时,克服单纯依赖咨询公司或科研院所评估项目的做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就拟申报项目中的投资内容、规模、资金筹措、投资回报率、回收期限等内容做市场调查和实地考察,根据调研内容,做出评价预测分析,使申报项目建设内容符合资金管理要求。同时,加强在建项目财务监测,工程开工前,按施工进度拨付款项,对项目单位已收预付款的流向进行跟踪监督,严禁挤占挪用。工程完工时,建立竣工项目的财务考核机制,了解项目的执行和投资计划的完成情况,比较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之间的差额,分析产生差额的原因,为下一年度计划投资额的制定提供参考。

3.4 严格检查与验收,建立奖励与处罚机制项目检查与验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评定项目执行情况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检查可采取自查与互查,自查情况的结果做为本部门年度奖惩考核内容之一。克服年度验收走过场,实行谁验收,谁问责的机制,验收时,竣工工程与投入资金一对一核实,让每笔资金真正用到实处,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由审计部门进行抽查,保障遗留问题整改到位。验收结束时,对不合格的县取消下年度的项目申报,对验收成绩优良的,可适度增加下年度的投资规模。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效益分析

[提要] 本文选取2000~2015年安徽省农业影响因素和农业经济生产总值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研究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安徽省农业投资效益的因素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较大,财政支农投资贡献次之,但是农村劳动力数量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负值。对如何提高安徽省农业投资效益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安徽;农业投资;投资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2日

一、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投资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但是,农业投资又具有投资大、风险性高、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安徽省目前农村经济存在发展水平较低、发展环境较差、劳动力素质较低且科技水平低下等问题。要实现安徽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产值有效增长,不仅需要在投资力度上下功夫,更需要在投资效益上下功夫。

本文在参阅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安徽省的农业经济发展数据,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利用Eviews6.0软件对数据进行建模,综合分析安徽省农业投资效益,为农业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为提高安徽省农业投资效益提出建议。

二、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现状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历年重视农业的发展。

(一)安徽省农业投资结构分析。投资是农业发展的动力,农业投资结构规模影响着农业经济的质量与水平,只有农业投资的不断增加才能保持农业持续发展。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将安徽省农业投资分为政府财政投资、银行贷款、农户自筹与农户集体固定投资,其中农户自筹投资额较少,主要以政府、银行信贷与农户集体投资为主,所以主要分析这三种投资方式。

2000~2015年,安徽省财政对农业投资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安徽省财政对农业支持由2000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78亿元,年均增长6.25%,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总比重总体也不断增加,由2000年的7.1%提升至2015年的11.03%,这充分反映了安徽省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银行信贷主要表示为对农业支持贷款额,由于受到数据资料的限制,安徽省自2009年之后就不再统计银行对农业的贷款额,所以我们无法查询到2009年之后安徽省银行对农业的贷款数据。但是,我们可以发现银行对农业支持力度也呈现不断加大的形势,从2000年的18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30亿元,我们有理由相信银行对农业信贷也是保持平稳增长的。

安徽省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额自2000年的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63.32亿元,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农村固定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却不断下降,这说明安徽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弱,有待加强。

(二)安徽省农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支持资金不足、结构不合理。从规模上看,安徽省财政对农业投资额是每年递增的,但是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在2000年之前很少达到10%,而且政对农业支出增长率却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这说明财政对农业投资力度仍需加强;从投资结构上来看,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较少,及时产业固定资产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一直低于5%,比重较低。安徽省农业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力度与其他省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还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

2、银行对农业支持力度不够。根据现有可查询数据来看,安徽省银行对农业贷款规模一直远低于工业贷款和商业贷款的比例,显然,金融机构对安徽省农业投资的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1)农业收益不稳定,贷款风险较大。由于农业发展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导致收益具有不确定性;(2)农村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安徽省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普遍不够高,自身经济实力有限,银行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农民贷款群体时无法进行的调查和甄别,所以设置了较高的贷款条件,这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银行对农业贷款业务的开展。

3、农户自身积极性较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资金有限。家庭消费支出占据了安徽农户家庭总支出的较大比例,而且农业收入不稳定,可以用来扩大农业生产再投资的资金不多。加之农业发展风险性较大。我们知道农业发展受自然风险的影响较大,其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低,所以很多农户为了增加收益往往并不愿意将收入对农业进行再投入,而更偏好于其他非农产业。

综上所述,自2000年以来,安徽省政府对农业投资、银行信贷、农户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不断扩大,但是依然存在着如财政支持资金不足、结构不合理、银行对农业支持力度不够、农户自身积极性较低等问题。

三、安徽省农业投资效益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安徽省农业投资效益,在选取影响农业投资效益因素时选择农业生产总值作为产出指标。在农业投入指标选择上,我们选取2000年至2015年共16年的安徽省土地有效灌溉面积代表土地、水资源投入,农村从业劳动力代表劳动力投入,财政投资代表政府财政投入的,农用机械总动力代表农业科技进步。

(二)计量模型估计。根据上述分析,我们采用Y代表农业生产总值(亿元),X1代表政府财政投入(亿元),X2代表农业从业人数(万人),X3代表土地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X4代表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对以上变量分别取对数,可得到如下生产函数模型:

LnY=C+alnx1+blnx2+clnx3+dlnx4

采用OLS方法利用Eviews6.0软件得到方程如下:

lnY=13.80+0.43lnX1-0.89lnX2+0.76lnx3-1.00lnx4

通过表1我们发现,修正后的R2值为0.972,说明模型对总体样本值的拟合优度非常高,DW值为2.14表明并不存在一阶自相关,通过偏相关系数检验后进一步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模型的缺点在于农业从业人数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的T检验值较低,这很大程度是由我们选取的样本数据时间跨度较小、样本量不够大所导致的,但是这些变量仍是符合经济学意义的,所以我们仍然予以保留。从经济的实际情况考虑,现在的回归结果与四个因素的相关性较为吻合。政府财政投入的弹性为a=0.43,农业从业人数的弹性为b=-0.89,土地有效灌溉面积的弹性为c=0.76,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弹性为d=-1.00。(表1)

(三)安徽省农业总体投资效益分析。与2000年相比,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财政投入不断增长促进了农业发展,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得到显著增长,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和大量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流失,导致农村从业人员负增长。

总体来看,在影响安徽省农业投资效益的因素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弹性较大,说明它对安徽省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较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每增加1%,农业生产总值就增加0.76%,这说明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对安徽省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政府财政投入弹性为0.43,说明财政支农投入每增加1%,农业生产总值就增加0.43%,这证明了财政投入对农业发展有着相当大的支持作用;农业从业人员的弹性为-0.89,说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每减少1%,农业生产总值就增加0.89%,从安徽省农村现状来看,农业从业人数数量较充足,但是整体素质偏低,缺少科学技术运用能力的支持,因而造成弹性为负的情况;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弹性为-1,这个较低的弹性系数正说明了当前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并不能立马带来显著回报,需要较长时间的回收期,由于安徽省农业劳动者普遍素质不高,可能对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较低,因而导致农业机械总动力的贡献度较低。

四、提高安徽省农业投资效益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巩固农业发展基础。政府要不断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各级财政支农和促进农村发展,一方面要保C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银行、农户对农业投资。政府要合理规划对农业的支出规模,提高财政资金用于农业支出的比重。同时,加强对农村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提高财政支农效益。

(二)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努力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农户与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银行信贷为支撑,引进外资为补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投资体系。

(三)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农业投资结构对投资效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首先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农村交通状况,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促进农产品市场发展。然后增加农业科技投资,提高从事农业劳动者素质,加大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

(四)发挥区位优势,优化农业布局。安徽省靠近长三角经济圈,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所以安徽省农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安徽省应因地制宜,根据自然因素确定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建立的若干问题分析

【摘 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的建立对我国农业综合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档案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品质案的质量,使其更好地为农业开发服务,促进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档案

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国家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设立专门的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运用。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支持农业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世界对农业的综合开发是在二战之后开始的,我国是在1988年设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后才开始的。我国进行农业开发的历史很短,但是涉及面广,需要时间长,是一个艰难的任务。目前,我国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县只有60%,要想加快农业开发的速度,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就要重视农业综合开发的档案工作,让其为今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参照和经验。在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中,我们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档案建立与管理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阶段,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解决。

一、缺乏典型的农发项目档案范例

1988年,我国开始致力于对农业的综合开发,在这短暂的开发过程中,各地都没有可供借鉴的开发范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各地都是根据自身条件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这些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并不足以作为范例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而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并不像其他政务一样可以直接大范围的执行,农发工作涉及到不同地方、不同项目的农业开发工作,每个项目村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开发项目、综合条件、人员技术、经济水平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就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给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档案工作带来了挑战,工作内容繁杂,项目程序众多,以什么为重点,入档的标准是什么,档案格式是怎样的等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可供参考的农发项目档案范例,这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带来了不小的工作难度。

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管理农业综合开发的部门应该在各级农发部门设立专门的农发档案管理室,用专业的人才担当档案管理人员。统一制定档案的框架范围、档案内容,并把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作为评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一个重要依据和评分标准。

二、农发项目档案的建立不够规范

农业综合开发的档案应该包括前期准备、申报审批、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建后管护5个阶段的内容,涉及到财政、招标、监理等部门及项目所在的村。每一阶段涉及的问题、主体众多,都需要档案的详细记录,内容庞杂,程序繁琐。在现实中一般都是在开发项目完成后才着手整理档案,在这其中项目开发过程中收集的资料不够完善,整理档案的工作人员不够专业,不熟悉业务就会造成材料不全、内容不规范、整理不标准等问题。如原件丢失用复印件代替存档、有的文件用圆珠笔、铅笔、复写纸填写,导致字迹不清晰,甚至还有用涂改液的现象、印章确失等很多不规范的档案管理行为。

针对这个问题,在建立档案的工作中,要注重档案的质量,保障资料收集完整、装订有序、签署完备,使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资料的积累和完善,资料的完整程度决定了档案的价值。农发项目档案资料项目、内容都比较多,在整理资料的时候要注意资料文件的用纸质量要符合标准,材料用不易褪色的笔书写,保障文件可以长久保存。字迹清晰、签署完备,公文内容及格式要。归档时要主次分明,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文件按顺序组合在一起,保障档案的完整性、顺序性,使档案达到规范、标准,提品质案的价值。

三、领导不够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不够专业

有的领导没有意识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建立与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时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发展并逐步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但是很多领导在其硬件设施上不愿大量投入,致使很多地方农发项目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对档案这种基础性工作一直没有贯彻落实。因为领导的不重视,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任用也具有随意性,甚至让其他工作人员兼任。这些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知识和农发项目档案的建立管理业务都不熟练,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失误,造成农发项目档案质量不高。此外,档案人员更换频繁,他们处于工作适应期还没有机会熟悉档案业务就被更换,致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一直得不到提高,这也会影响农发项目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是农业综合开发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是农发档案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价,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各级领导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建立、完善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任用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扎实丰富的档案相关知识,熟悉农发项目的流程及其档案建立管理业务,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更好地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总之,档案工作对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对农业开发历史较短。因此,档案的建立和管理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通过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来促进档案工作的进步,让档案发挥记载真实的信息,对工作做出u价,积累相关经验的作用。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浅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摘 要:对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来说,一般很少涉及到风险管理,因此风险管理机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而要想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应予以重视。本文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特征出发,并提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策略,以期为发展我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风险管理 特征 策略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要指的是在区域范围和时间均确定的前提下,经过相关管理部门批准,为取得社会、经济以及生态三方面效益由建设单位组织运用综合措施开发农业资源的投资性活动。而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指的是为达到综合开发农业资源的目的由各级农业开发管理部门实行的管理,以农业综合开发相关制度和政策为依据,综合地开发农业资源。其实,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为农业提供发展机遇的举措之一,可以使其基本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实现农业和农民增效、增收。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特征

对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来说,其管理不仅具有一次性特点,同时也具备全过程、约束性等特点,另外我国当前管理还具备以下特点:及时,层次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以其本身哟蔚牟钜煳依据形成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体系,落实分级管理。在我国,对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部级管理部门统筹管理所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而省级、地级以及县级等管理部门则负责管理对应辖区内的管理工作。同时,项目管理组织层次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实施层,实行分层次管理。第二,组织稳定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属于一项长期性开发项目,保持行政组织管理体系的稳定和完整是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第三,管理因素具有复杂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仅具有加大规模和较为广泛的范围,同时施工地点也相对分散,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均有涉及,甚至在一个县级地区都可能包含成百上千各施工团队。同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组成包含多个部分,应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来处理问题,并且对项目成本控制、质量管理以及进度控制的要求均比较高,在此基础上需要达成不同项目目标,由此可见项目管理工作非常繁琐和复杂,且复杂性超出常规生产管理,因此需要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实现的管理工作。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策略

(一)重视前期风险管理,形成管理模型

现阶段,对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我国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未引起项目领导层的高度重视,通常是处于被动管理状态,而主动管理的意识不足,在此种管理状态下容易给项目造成程度不一的安全隐患问题。对于此,要求各级管理部门应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在项目整体管理内容中纳入风险管理内容,从项目评估开始直到项目实施均需要做好排查工作,找出其中可能导致风险问题的相关因素,并对风险事件进行、及时的判别,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应对预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对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来说,风险管理策略的建立对风险控制尤为重要。识别、衡量、管理、监督是风险管理的四个阶段,各阶段均需要采取对应的管理策略。识别阶段应采取有效措施对项目周期中存在的风险和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判断,在这一阶段不仅需要识别风险,还需要对风险的正面及负面效应进行辨证分析。衡量阶段则需要对识别后的风险作进一步评价和估计,基于风险识别,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前提下作出分析和判断,通过数理统计和概率对风险出现几率和损失程度进行预测和估计。风险衡量是基于安全指标对风险程度进行衡量,以确定风险处理的顺序。风险管理是直接控制风险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关键环节,在风险管理期间,如果风险识别和程度确定后,则需要对项目规模、目标以及风险发生允许程度进行综合考虑,以强化风险的正面效应,应付负面效应。风险监督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监督风险的出现,另一方面是监督风险管理。监督风险的出现就是监督和控制风险源,便于将风险事件及时、地消灭,使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监督风险管理则是指相关技术和组织方面措施的严格执行,使人为因素对风险的影响降低。只有控制好风险,才能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重视中期风险管理,形成应对机制

通常情况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需要较长时间的实施,因此其风险也具备突发性和多样性特点,且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所以各级主管领导应针对具体项目情况建立形成从上至下的风险管理机制,从立项开始直到成果使用均需落实风险管理机制。同时,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启动开始,再到制定计划、计划实施、后期验收等各环节项目干系人均应形成主动控制和全过程管理的应急机制,以地把握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反映和处理好风险,使项目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针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已经确认的风险事件,管理部门应积极地采取措施形成应对机制,以控制和避免风险,风险应对机制主要包括规避、控制、自留以及转移等。其中,规避机制就是针对存在风险的农业资源和项目方案等弃之不用,此种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规避风险;控制机制属于主动式措施,一方面可以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预防风险造成的损失;自留机制指的是由自己承担风险,分为非计划和计划性两种自留方式;转移机制是通过技术和知识等转移现存风险,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排除。这些应对机制均可以达到降低风险造成损失的目的,但需要以项目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适合的应对机制。

(三)重视后期风险管理,形成信息网络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交付使用之后也不能忽视风险管理,且这一阶段的风险管理相比于前期、中期管理更为重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国家为保护农业资源、支持农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通常需要较长周期才能完成,并且完成后项目不仅影响范围大,而且影响时间长,因此在项目完成后期需要重视风险管理,这对项目的使用和效益的发挥有直接影响。

对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来说,其新阶段的重要工作就是信息化管理,这也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需求,同时也是创新管理方法的主要途径。对于风险管理,应以先进管理手段为支撑,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以实现风险相关信息的及时、获取,同时安全、高效的应用这些信息,而这些工作的前提是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收取并管理信息,不仅要考虑信息的精度问题,还要考虑信息的收益和成本之间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实现信息效益,使风险管理效率和水平得到强化。

结语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仅可以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升,还可以使农村生态条件得到改善,对商品生产基地的建立非常有利,同时可以将区域优势发挥出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既产生了效益,又存在风险,因此需要明确、详细的规划项目,正确对待风险,有效控制风险,形成并不断完善初期、中期、后期风险管理机制,这样才能确保项目运行顺利,将其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农业综合开发论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方法创新的浅谈

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综合开发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其项目管理作为农村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一项程序之一,很有必要探索出其中的门道,开拓出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当前农村综合开发的基本项目管理情况

(一)有关农村综合开发的起源

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我国农业取得飞速发展,农产品无论其生产、加工还是销售均呈现良好态势,农村发展迎来了发展的新局面。然而受国际市场影响,到1985年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陷入僵局。针对农业市场萎靡,我国于1988年组织专项部门对农村进行综合、针对性开发,望以此使得我国农业发展迎来“第二春”。

(二)农村综合开发的基本特征

所谓农村开发即是在一定的外界客观条件限制当中寻找突破,以达到为农村开发增添助力的目的。农村综合开发一般是国家为保障农村农业发展所会采取的举措,故实施项目管理不失为进行农业开发的重要程序。然而农村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却和单纯的财务管理不同,从本身属性上来看,农村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是属于生产管理,其拥有本身管理方法的独特性。而我国在农业上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也在于在农村综合开发之上采取了项目管理的方法。

(三)我国进行农村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于1988年首次提出农村投入项目管理方法的概念,即国家成立行事独立的有关管理部门,专门展开农业项目的工作。截止到1994年,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将重点由之前的中低产田改造进而改换为农业产品商业化。为迎合该农业开发形式,农业相关项目管理也闹前的形式逐渐转换地更为规范,故也可以将这一阶段称之为农业综合发展项目管理规范化阶段。1999年至今则是其中所谓的第三阶段,也是本文强调的重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创新化。这是符合当前新社会发展形势的。

二、农村进行综合项目开发管理创新的原因

(一)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自2003年起,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的棉花市场已经向世界市场开放。无形当中便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竞争、新挑战。国家为应对加入WTO后新兴的农业发展形式,便重新调整了我国当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采取有效、新兴项目管理措施是使我国农业经济走向国际的必要手段。

(二)新的社会历史任务为农村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提出新要求

实际上,不断发展的社会正给予农村综合开发项目的新的历史任务,要想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务必为农村综合开发提供创新的项目管理手段。

三、进行项目管理创新可采取的手段

(一)创建新的农业投资机制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国际社会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故单一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手段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变化莫测的社会经济形式,务必需要创建新的农业投资机制。值得说明的是,新的农业投资机制始终需要本着以农民的意愿和利益为原则,让农业投资受益方由整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扩展到每个农民的身上。

(二)创立信息共享平台,促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化

即时信息是多元化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发展命脉。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不例外,它需要国际社会和国内市场农业领域发展的近期动态来时刻更新本身的发展走向,即达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方法的创新。创立有关农业信息平台实乃上策,一来便于系统化管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关信息;二来也使得农业领域开发形成信息网,达到各方共享信息的目的,达到有利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加强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估

政府为保障地方乡镇的农业发展,通常会开展有关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故农业投资的重点还是在提高所谓的社会效益之上,对于一些效益低的项目,政府可选择放弃。于是,加强对有关项目的绩效评估不失为上策,如此保障了地方乡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质量,无形当中也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所肩负的社会效益。

(四)在项目管理当中增加竞争机制

传统的农业开发项目通常采用的是分配机制,故很容易导致农业发展停滞不前,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惨痛发展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故在农业综合开发当中增加竞争机制势在必行,无论是在农业开发项目的竞标或是其日常工作开展当中均需要深刻秉持这一原则,较大程度提高项目本身所可能会带来的经济效益。

(五)项目完成后进行审核跟进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不是某一阶段性的工作,其带有一定的延续性。即使项目圆满完成,其仍然会对当地农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项目完成后进行审核跟进很有必要。其中审核内容主要包括该项目目标完成效果、项目社会效益等等。通过审核情况,分析总结得出相关项目当中的利弊,总结出不足及时改正,为日后的农业综合开展项目的完善提供经验。

(作者单位: 646100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财政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