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人际关系论文

摘要:中国人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途径,希望开阔同行们的国际视野和思路,从理论上与实践上,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进行跨文化思考,掌握人际吸引的规律,并在人际交往中活学活用,不断改善和提高人际冲突的管理水平,发挥人际关系在个性成熟、心理健康、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积极作用。
人际关系论文

人际关系论文:大学生身体自我的人际关系论文

1方法

1.1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10]由陈红编制,该量表共有33个题项,采用5点量表计分,0表示“很不满意”,1表示“很少满意”,2表示“有时满意”,3表示“经常满意”,4表示“很满意”。量表包括相貌特征(11个项目)、运动特征(9个项目)、身材特征(6个项目)、性特征(4个项目)和负面特征(3个项目)五个维度。

1.2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11]由孟慧和范津砚修订,该量表共有18个项目,为单因素结构,采用五级评分方法,均为正向计分,其中1表示“没有信心”,2表示“几乎没信心”,3表示“有一定的信心”,4表示“比较有信心”,5表示“有信心”。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在一致性信度。

1.3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12]由郑日昌等人编制,该量表共有28个问题,对每个问题需要做“是这样的”和“不是这样”的两种回答,总分的范围是0-28分。此量表中的得分越高,则表明人际关系的质量状况越差,相反,得分越低,则表明人际关系的质量状况越好。此量表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为: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总分在9-14分之间,说明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总分在15-28分之间,说明在与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为严重。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和AMOS7.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身体自我与社会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由于人际关系的记分方法与另外两个量表的记分方法方向不一致,这里对人际关系的记分采用了反向处理,结果得分越高,表明人际关系状况越好。从表1可以看出,身体自我的各个变量与社会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都显著相关;社会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关系也显著相关。

2.2社会自我效能感在身体自我和人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为了检验中介效应,我们采用AMOS7.0进行分析和检验。得到的校正模型如下图1所示。其中,社会自我效能感对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β=0.31,P<0.05),身体自我对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β=0.37,P<0.05),并且身体自我通过社会自我效能感也间接影响人际关系(β=0.60*0.31=0.186,P<0.05),即社会自我效能感在身体自我和人际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是:0.186/(0.37+0.186)=0.335,说明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3.5%。

3讨论

本研究发现,身体自我各个维度与人际关系、社会自我效能感分别都有显著的相关,身体自我各个维度能显著地预测人际关系状况和社会自我效能感状况,这与牛华伟[3]、杨彩云[9]等的研究一致。大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各个方面越满意,他在人际交往中就越有信心,导致社会自我效能感较强。同时大学生对自己身体各个方面的评价越高,则会导致他对自己有较多的积极评价,与人相处时人际困扰越少,人际关系状况较好。中介效应模型表明社会自我效能感在身体自我和人际关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3.5%。随着青春后期的成长,大学生对自己身体各方面的状况比较关注,如果自己对身体各个方面评价较高,会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和成功的期望,与人交往时比较有自信,导致比较高的社会自我效能感,这种社交领域的高自信心会促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即使遇到挫折也会采取积极的归因、积极的行动去解决,最终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指导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工作中,我们可以从身体自我和社会自我效能感两个角度出发,使大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各方面形成正性、积极的评价,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充满信心,进而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作者:孙远左婷婷单位: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人际关系论文:大学生寝室不和谐人际关系论文

1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成因

1.1以自我为中心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多为“说一不二”,过于骄纵。进入大学后,过上寝室集体生活,多为“四人间”、“六人间”、“八人间”,极少还有“两人间”,寝室成员也都转变为平等的同学关系,一些学生没有适应角色的转变,作风依旧霸道,不顾及同学感受,这样就会导致寝室同学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1.2生活习惯不同大学同学大都来自全国各地,同寝室的同学也大都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室友间的生活习惯,风俗各有不同。如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爱干净,有人不注意卫生;有人喜欢安静学习,有人喜欢吵闹游戏;有人对某事物有忌讳,有人满不在乎等等,这些情况若相互之间无法包容谦让,便会导致寝室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1.3贫富差距大家庭环境优越的学生使用的物品、穿着、配饰等多为名牌,价格不菲,常外出旅行,增长见识等;家庭环境贫困的学生使用的物品、穿着多为经济型的,时常勤工助学,勤工俭学,帮父母劳作,补贴家用等。由此两方面同学的金钱观、价值观会有所不同,同时一些面对家境比自己优越很多的同学,会有一些自卑感,情绪疏导不畅,便造成性格的扭曲,引发寝室同学间的矛盾冲突。

1.4心理不平衡由于同寝室同学个人能力的差异,会造成寝室同学个人发展的不同,如学生干部竞选成功与失败,奖助学金获得与未获得,入党与未入党,学习成绩好与差,与班级其他同学人际关系相处好与差,得到老师的重视赞扬与未得到等等,会使一些同学产生嫉妒心、自卑感、心理不平衡,慢慢产生厌恶感,逐渐激起寝室的矛盾冲突。

1.5沟通不畅一些大学生面对室友与自己间产生的误会,不同的生活习惯产生的矛盾,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会选择积极沟通或直接挑明问题,问题容易解决;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选择忍让或者沉默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与对方没有进行有效的直面沟通,而对方或许还未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已给别人带来困扰或伤害,还继续行为。误会、矛盾便会慢慢积累,最终会导致寝室同学间更大的矛盾冲突。

1.6“小团体”效应高校一般实行“多人制”寝室,在同寝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会有某两个或几个同学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关系亲密一些,慢慢地会形成小团体,当小团体中的一员和另外一位室友出现矛盾,小团体中的成员即使冲突没有波及自身,天平也会向关系密切的一方倾斜,造成矛盾冲突的扩大化。

1.7寝室随机分配目前,高校宿舍管理分配是在学生入学前随机进行分配,学生无权利选择自己想住的宿舍,和谁住一个宿舍,因此可能会将性格不和,生活习惯难以调和的同学分到一个宿舍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寝室矛盾冲突的发生几率。

2改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有效途径

2.1换位思考,体谅他人集体生活需要所有成员都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学会照顾别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审视自己的行为,多看别人的优点,并努力向其学习,多包容别人的缺点,自己也要尽量避免,用真诚的心去对待室友,创造一个和谐的寝室氛围。

2.2提升人际交往技巧,讲究语言艺术学校可邀请专业人际关系指导老师开展课余辅导,提高学生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语言艺术,提高语言沟通能力,维护寝室人际关系和谐氛围。

2.3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构,配备专职和兼职心理咨询员,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缓解情绪,减轻压力,调节状态,提供专业辅导,拓宽诉求途径,并对辅导员进行心理知识的培训,促使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解决,从而尽早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4寝室成员协商制定寝室规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寝室所有成员根据各自的生活习惯,针对于寝室的集体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包容妥协,制定出包含寝室常规活动的底线,即寝室规则,大家严格遵守,互相包容,加强自我约束,“不越雷池一步”,营造一个和谐的寝室环境。

2.5多以寝室为单位开展活动,增进感情学校或班级可以时常围绕时政热点、读书、旅游、聚会、体育锻炼、素质培养等主题,定期开展寝室文化活动,提供寝室同学多交流的机会,减少寝室同学间的隔阂,增进情感,提高寝室同学团结协作的意识,营造温暖、和谐的寝室“家园”。

2.6充分发挥寝室长,学生干部的调节作用学生干部、寝室长是辅导员开展寝室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是连接老师和同学的桥梁,他们既是信息监察员,也是矛盾调节员,寝室生活中出现矛盾冲突时时时关注,并及时劝阻,及时上报,这样有利于辅导员及时掌握寝室矛盾的动态信息,及时舒缓矛盾,控制矛盾冲突的蔓延或极端发展。

2.7针对特殊寝室情况,寝室成员进行调整若遇到寝室成员间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时,征求当事人意愿,果断进行寝室个别成员的调整,使矛盾双方分开居住,使矛盾化解存在时间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矛盾会逐渐冷淡下来,从而控制矛盾的恶化升级。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氛围是需要大家共同营造的,这种氛围有利于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身心发展,健康人格的形成。只有一个和谐的寝室氛围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自我,为大学生活添彩。

作者:车晓彦单位:营口理工学院

人际关系论文: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论文

1研究结果

1.1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相关表1的相关分析显示,除待人接物困扰外,交际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其他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除交际交友困扰外,友善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其他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信义自我与待人接物和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容貌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所有维度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除待人接物困扰外,志向自我和人际关系困扰其他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除了交谈困扰和交际交友困扰外,家庭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其他维度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除待人接物困扰外,成熟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总分与人际交往困扰所有维度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和自纳自我和人际关系各维度及总分相关均不显著。

1.2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为了验证大学生自我概念各维度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是否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其预测力如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进一步探讨。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综合表2结果发现:交际自我、容貌自我、成熟自我进入了以交谈困扰、交际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三者对人际关系影响较大。其中交际自我能解释交谈困扰的7.4%,交际交友困扰的17.1%,异性交往困扰17.6%,容貌自我能解释交谈困扰能解释交谈困扰13.7%,交际交友困扰的26.7%,异性交往困扰的24.9%。成熟自我能解释交谈困扰的16.3%,交际交友困扰的22.5%,异性交往困扰22.2%。其次是友善自我,它进入了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分别能解释交谈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的11.9%和9.0%。自纳自我影响最小,自纳自我能联合解释交谈困扰的15.0%,综合说明自我概念越高,越少出现人际交往困扰。

2讨论

2.1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

2.1.1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通过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假设,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是有相关的。总的来说,自我概念水平越高,越少出现人际交往困扰,人际状况越良好。可以从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来解释。自我概念是一个多维度的认知评价体系,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环境、社会比较等手段,形成对自己身体、学业、志向以及自己与外部环境、他人关系等各方面知觉、判断和评价。人际关系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外部环境,而另一方面自我概念也会对人际关系的形成和改善起到指导作用,自我概念是自我认知系统的核心,他会影响个体与外部世界交互作用的解释方式,形成交际期待,从而在交往活动中形成不同的体验,并作出交际行动决策。自我概念的发展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交际水平。而自纳自我和学业自我相关均不显著,可以看成文化作用。在中国这样的集体主义文化,人际交往更重要的是在集体中价值,比如“面子”在交往中盛行,而作为个体自我体验价值的“自我悦纳”影响小得多。而到了大学,分数不再成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单一的学业成就很难成为关注的焦点,学业成就的影响力变弱,在人际交往互动中,更重要的是志趣相投,而非学业成就。相反,在学业上投入过多精力的学生,会和群体保持开距离,增加心理疏离感,不利于保持亲密的人际和谐程度。

2.1.2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经过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概念具体维度对人际关系有一定预测力。具体表现在:当以人际关系各维度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时,交际、成熟、容貌均进入了交谈、交际交友、异性交往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说明交际、成熟、容貌自我是人际交往中最有效的预测变量。交际自我越高,说明在交际中越可能采取开放态度,在人际交往自信心很高,能轻松自如的面对人际困扰。成熟自我越高,说明社会生活经验丰富,体验深刻,能给他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而容貌自我越高,说明个体对自己的容貌很满意,在人际交往中拥有更多的自信,受“晕轮效应”效应影响,身边交往对象会受其气质影响,增加对个体的正向印象,因此其交往面和质量都比较高。这三个因素都会深刻影响人际交往的进行。当以交谈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时,除上述三个因素,还有友善和自纳自我。友善自我概念越高,说明其“宜人性”越高,越容易相处,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作出正向的建设性努力,而非消极的破坏性行为。与人交谈时更为包容,也很容易成为相互倾诉的对象,交谈困扰也就少得多。自纳自我概念越高,说明个体对自我的积极认同越高,倾向于自我接受而非自我批评。自纳程度低的个体自尊心较强,过分在意对方的消极评价,容易产生交谈困窘,出于自我防御的需要,经常会为了获得更多赞美和心理平衡,做出违背其真实需要的行为和表达,导致交谈中的“不欢而散”。而自纳程度较高的个体,能够很好的接纳自己,包括自身缺点和不足,抱着“有着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自我感觉良好,交谈诚恳不做作,很少会出现交谈困扰。友善还进入了待人接物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也是对待人接物最为有效的预测变量。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温良恭俭让”,其中友善尤为突出,对塑造中国人个格和人际交往产生深远影响。友善的个体得到群体接纳,而敌意过高的个体必然会被群体抛弃,饱尝人际孤独。友善者总是倾向做正向的建设性努力而非破坏性行为,待人接物更得体。以异性交往为自变量做回归分析时,交际、成熟、容貌自我了以异性交往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他们联合预测变异的26%。首先容貌是异性交往的首要因素,生物学上的优势和相互吸引,无疑会让容貌出色的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始终占有优势,而且由于交往中的“首因效应”,容貌出众的同学总是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基于前述原因,这三个因子也会在异性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

3建议与对策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的相关。必须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来说,(1)提倡对他人做真实的客观评价,坦诚的评价既有利于对自我概念的反馈,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氛围。(2)鼓励学生坦然表现自我,既不需要刻意保持良好的形象,也要坦然面对负性评价。不因评价好坏而误导人际关系的方向,这样才可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3)学会自我悦纳,保持合适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过高的学生易产生猜忌、嫉妒、敌视等消极态度,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伴随孤独、痛苦等情绪。自我概念过低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过低,对自我价值缺乏了解,容易产生自我破坏和自我妨碍,作出自我毁灭的消极行为。而自我概念一般的学生人际困扰要少的多。自我悦纳意味着接受自己本来的面貌,坦然面临自己的优缺点,不因之产生自负或自卑的负面思想。同时发扬自己的优点,建立积极自我概念,另一方面,学会取长补短,有意识完善自我,控制自我。正确协调好自己与他人交往,促进心理健康。

4结语

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绝大部分维度呈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概念具体维度对人际关系有一定预测力。总之,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之间是有关系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越高,人际关系困扰的程度越低。

作者:胡攀王文龙何凯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人际关系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论文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概况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正在逐年增加,调查中47%的大学生存在轻微心理问题。而且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纷繁复杂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再单一化。2)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我们的调查中,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压力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要大得多。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有大约47%的大学生出现过焦虑的情况,比例较大。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更易出现焦虑。大一新生主要是由于入学的适应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大二的学生较少出现焦虑,适应较好。大三的学生会出现焦虑是因为要面临很多抉择,为就业做准备还是为考研而准备,他们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对未来很迷茫。大四会有更多人焦虑,近期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毕业大学生有680多万,就业压力是他们焦虑的主要原因。2)人际关系敏感。本次调查发现有21.3%的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的情况。女生中人际关系敏感的多于男生,所有年级中大一的最多。从性格上说,大部分的女生是比较内向的,男生一般热情开朗,外向、活泼。因此在交流的时候男生一般都比较主动,也敢于与新的同学交流。3)强迫、恐怖、敌对。由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有16.9%的大学生有强迫、恐怖、敌对的状况,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亲家庭、童年的痛苦经历、自卑心理等。4)偏执。总体上大学生人群中有偏执症状的有40.6%,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对此都有影响。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社会主流文化日渐衰微,非主流文化却肆意蔓延,当今社会太多的人过于追求个性,过于标新立异。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精神迷失,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5)抑郁。此次调查有5.1%的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造成大学生抑郁的原因主要为:①学习压力。大学里的知识浩如烟海,科目繁多,繁重的学习让不少大学生身心憔悴。②情感问题。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们正处于“归属和爱的需要”这一阶段,离开父母后,很多学生在“心理断乳期”不适应。还有就是不少大学生谈恋爱,很多大学生失恋之后,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情感的纠葛让他们对现实失去希望,从而造成了他们的抑郁。③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中国的父母历来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期望过高,使得不少大学生感觉喘不过气来。社会的压力主要是就业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就要面临就业的激烈竞争,没有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自然会为此而担忧。

3宿舍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的宿舍就像一个家庭,在宿舍里大家友好相处会让彼此情同兄弟姐妹,宿舍这个集体会给每一位成员归属感,满足大学生们对归属感的需要,也会满足成员们对爱的需要。同时宿舍也是一种社会支持,在必要时给予成员鼓励。2)宿舍内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发现与治疗。在此次调查中很多人在室友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困难时,都会主动帮助并倾听室友的心声,这不仅使得宿舍内更加和谐,也使得室友的心理问题得以早发现。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近年来有相当多的案例说明了,宿舍内的“团体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团体治疗”就是需要宿舍内的所有成员参与,配合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进行治疗。同一个宿舍的室友彼此间朝夕相处,相互了解较深,这是心理咨询师不容易做到的,且心理咨询师不能时刻在患者身边,但患者的室友可以。

4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1)心理健康为宿舍内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他会尊重理解身边的每一位人,遇到问题他也会冷静理性,这使得他能够平等对待他人,善意的与人交往。2)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人际交往融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宽容,心胸狭隘或是对他人有敌对的心理,难免产生冲突。在我们的调查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学生更能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也很少与室友产生矛盾。

5对策

5.1学生①提升个人修养。提升个人修养包括对我们内心境界的培养,要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的情感的变化,要保持内心的平和,追求心灵的和谐,待人温和。②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大学生人群中,独生子女有60%至65%。很多学生在家里是“小公主”或“小皇帝”,这必然会使得他们总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很难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一想周围人的感受,学会体谅他人。③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在宿舍内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交流是人际交往的及时步,交流会化解矛盾,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交流促进和谐。④遇到困难要主动寻求帮助。不管是个人的烦恼还是宿舍内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向辅导员、老师、或者是学长学姐请教,他们的经历比我们多,自然会为我们指出明路。很多大学生对于情感问题不敢向辅导员和老师请教,怕被批评,其实辅导员与老师是很乐意为学生们排忧解难的。如果感觉压力过大,心情极其烦躁,内心无法平复,也应该及时找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不要以为去看心理咨询师的学生都是有心理疾病的。⑤进行心理咨询,学习心理学知识。学生们对心理咨询普遍存在误解,特别是大一新生,他们认为看心理医生一定有心理疾病,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也有这些想法。而且在有些学校,一方面是学校资金有限不能开设心理课程,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们不愿花时间自学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不但会使自己变得博学,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自己调节减压,放松心情。

5.2家长①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的相关书籍,有50.3%的家长不知道心理学。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家长们只是考虑到孩子在学校能不能吃好、穿好,在学校习不习惯,很少问到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家长应该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很多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伤害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大,带来的痛苦也更深。所以家长们必须认识到,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②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上大学了,家长们也要转变过来,不能还像高中那样,要多给子女一些自由的空间。当然也不能对子女不闻不问,只是满足孩子的经济需求,还是要督促子女在大学学习更广博的知识,开拓视野。在平时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引导子女们自发的去奋斗,主动学习,不对子女施压多一些宽容。③关心子女的人际交往。家长们更多的是关心孩子在大学里有没有谈恋爱,对于孩子们在宿舍的人际关系,关注度也有待提高。家长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要关心子女的宿舍人际关系,当子女遇到问题时,家长也要及时引导,对孩子进行教育。④学习心理学知识。家长们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主要是预防子女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发现有问题,家长们的关爱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另一方面,如果子女真的有心理疾病,家长也可以更好的配合心理咨询师。

5.3学校①关注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学校领导和辅导员应该有忧患意识,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校领导和辅导员应该定期到宿舍查看,与学生们交流,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大一新生,校领导和辅导员的关心会使他们的内心感到温暖,避免了刚入学的种种不适应。学校还应该对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进行定期的抽样测试,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②完善宿舍的服务与管理。服务上,在学校的能力范围内应该尽量为学生们提供较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宿舍楼的安全性要高,宿舍环境要舒适,学生们的用水用电要方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引导。管理上,学校要多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做到真正了解学生们的需要。学校还应该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形式,对宿舍管理人员要加强教育,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宿舍,目前实行这种方式的学校为数不多,但是效果很好。③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测试不仅要在大一新生中做,高年级也应该做,因为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心理健康具有发展性。对于在心理健康测试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大学生,学校要关注,及时对其进行辅导,辅导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理健康教育,即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社会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发展性和与预防性的结合,人们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们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教学中要有趣味性、知识性,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让学生们自己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技能,提高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减少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出现,达到“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效果。学校还要创造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为学生们创造轻松、愉快、探索创新的学习环境。④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应该建设标准的心理咨询室,聘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条件的大学还可以开设心理电台、心理健康热线。心理咨询应该成为学生们倾诉心声的精神家园,要给学生们家的温暖,减轻学生的压力。请心理学专家为大学生们进行教育和辅导,避免学生们因生活空虚而产生心理问题。⑤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每位老师都应该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教学中老师要有积极的态度,关爱每一位学生,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学中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要宽容、理解、尊重,以正面积极的方式教育学生,避免损伤学生的自尊。教师们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投入教学活动中。⑥加强对家长的帮助与指导。学生们的家长由于受教育程度高低的不同,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学校要努力与家长们联系沟通,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家长们学会教育子女,关注子女。⑦关爱特殊群体。特殊群体包括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孤儿,贫困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及时了解单亲家庭的学生及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他们进行心理帮扶。贫困生可以对其进行补助,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⑧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很多大学生步入大学后迷茫颓废。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书籍,丰富学生们的知识与阅历,让他们思考人生,思考生活,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学校还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⑨注重对学生心灵境界的培养。心灵境界是一个综合的的概念,包含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人生态度、心理素质……心灵境界的提高会使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变得强大,而且会使这个人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从容应对,并且在克服困难时,不断地强化自己,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心灵境界的提高还会使学生们看待一切事物时,有着清醒的头脑,可以把事情看得更透彻。心灵境界的提高也会使学生们可以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人有心理上的困扰,某种意义上说是欲求太多,内心不能归于平静,极力的想要一些东西和极力的避免一些东西都是欲求,心态放好,会让人少很多烦恼。心灵境界的提高让人冷静、理性、睿智,让人不断发展。心灵境界也包括一个人的道德高度,人生要做的是境界的提高,然后是才能。心灵境界的提高会让一个人步入社会后,有足够的能力适应社会,学会生活。

作者:赵进法梁亚兰郑艳秋单位:皖南医学院

人际关系论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论文

1师生之间存在紧张的人际关系的原因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紧张的人际关系无外乎有以下几个典型的原因:

1.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性格的偏差。家庭对孩子过分疼爱,使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封闭式的住房、日趋生疏的人际关系又使他们内心世界封闭,不易接受别人。这样的学生性格既固执又脆弱,稍微有一点冲突便容易激化。另一方面,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跟不上,常遭挫折,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于是以抵触乃至抵抗行为来引人注意等等。

1.2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否认,教师自身讲课精彩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持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面对不懂事的甚至是不懂道理的学生,教师常常产生激怒的情绪,严厉惩处,简单或者缺乏艺术性的处理方式是学生厌恶老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坦白地讲,还是爱的程度不够、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造成的。

1.3外部环境的影响问题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看起来矛盾的双方涉及的只是教师和学生,但是真的仅此而已吗?在一个没有浓郁的尊师爱教的氛围里,单靠制度去强硬地实施管理行为,其效果是难以保障的。更何况教学不是制造业,教学除了标准化要求外,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带着激情的创造性的劳动和爱的无私付出。能想象一个经常性受批评、指责的人,会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理?又怎能要求他们将微笑与爱心发自肺腑自然地流出呢?

2疏缓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建议

教师与学生之间,实际上不存在实质性的利益冲突,所以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并非不可调和,通过适当的方法还是可以疏缓乃至达到和谐。

2.1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和教师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使校园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幸福乐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够充分体现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这样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氛围里,师生员工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自然而然地达到感染人、熏陶和塑造人的良性循环的教学目的。

2.2以爱为本,对学生多一点尊重、信任和欣赏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老师教育的前提,只有拥有这个前提,教师才享有威信,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对于他们的行为给予一定的理解与宽容。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被人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欣赏别人更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2.3以人为本,对教师实行柔性管理提高教师的工作的能动性,减少由于某些管理制度实施不当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对教师实行柔性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柔性管理”的较大特点,在于它的非强制性。它是依靠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氛围进行的一种人格化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实行“柔性管理”并不意味摒弃“刚性的制度管理”。对于可以量化的行为实行“刚性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诸如课时量计算等,然而学校毕竟不同于流水线的工厂,可以量化的是教师的职业行为,而我们难以量化的则是教师的教育成效。

学校这一知识密集,文化丰富的小社会中,每个成员对于精神理念、尊重理解、人格关爱等情感上的需求更为强烈。通过对教师更多一些精神的引领,在教师的内心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学校精神、校园文化变为教师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形成一种“愿景”。这种“愿景”,它能够从灵魂深处激发每个教师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教师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各尽所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朱雯静单位: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人际关系论文:医院医生人际关系论文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1护士与医生和管理人员的关系护士A卷的调查结果见表3,可见护士与医生的关系要好于与管理人员的关系。通过对B卷的分类整理,影响护士和管理人员关系的调查结果见表4。护士与医生和管理人员的接触主要分为工作接触和业余生活接触两方面,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与医生常年奋战在医疗及时线,且多项工作需要两者协作完成,在工作中彼此较为了解。而管理人员从事的工作多为幕后工作,护士与管理人员接触机会非常少;在业余生活沟通方面,护士的职业以女性成员为主体,女性在为人处世方面要弱于男性,更减少了与管理人员接触的机会,因此护士与管理人员的关系要弱于与医生的关系。原则上说护士与医生是协作的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医护由于年龄、学历的原因,在相互协作的同时,还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简单的可以说是协作与管理并存。与之相比,护士与管理人员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要远远大于协作关系,如以护理管理工作为例,医院护理部普通的人员实际上与护士长级别相当,是管理人员的角色。这样在日常的接触中,等级差异拉开了护士与管理人员的距离。

1.2管理人员与医生和护士的关系管理人员A卷的调查结果见表5。可见管理人员与医生的关系要远远好于与护士的关系。通过对B卷的分类整理,影响管理人员和护士关系的调查结果见表6。与前文影响医生与护士的关系相同,聘用关系、年龄差距和性别因素仍然是影响管理人员与护士关系的三大主因,再加上接触机会较少等原因,使管理人员与护士的关系并不理想。具体原因在上文已经详细论述,在此就不多赘述。

2解决方法

2.1提高弱势群体的待遇根据分析护士处于医院人脉关系的弱势地位,其根源就在于聘用关系以临时聘用为主,因此医院应从以下两种途径入手,提高护士在医院地位。首先建立合理的编制考核体系,如每年在全院范围组织编制考试,对考核的护士给予编制,从而为护士打造一个公平的选拨环境;其次按护士工作年限,给予相应的待遇。如护士工作满5年,按在编人员平均工资的80%发放,若工作满10年,则赋予护士与在编人员相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此提高护士工作的动力,延长护士的服务年限,这样随着护士年龄的增长,护士与医生和管理人员的沟通的代沟将随之消失。

2.2创造良好的沟通的机会在工作中,管理人员与护士、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人员以管理者自居,其实管理人员在医护中并不创造价值,工作中更多时候的应该是扮演服务者的角色。目前很多领域的管理人员将主动式服务替代了原有的被动式管理的模式,如以信息科为例,以往医护人员有需求时,需要多次与信息科人员沟通和联系,才有可能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医护人员用于被动服务的时间越长,在日常工作方面也就花费的时间和经历也就越少,相应创造的经济收益也就越少,最终影响的是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利益。但主动式服务与此有本质不同,信息科工作人员主动的到各个科室了解其需求,医护人员足不出科的就可以享受管理人员带来的便捷。可见服务模式的转变,不仅增加了管理人员与医护接触的机会,更为医院创造了和谐工作氛围。同理,医院人事科的人事管理、科教科的科研管理等很多部门都可以采取主动的服务模式,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业余生活中,医院也要尽可能的增加管理人员与其他人员尤其是护士接触的机会,如组织联谊晚会、趣味运动会等,为工作人员的沟通创造条件。

2.3注重对青年医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培训在医院医、护、管三者关系中,医生与护士、医生与管理人员的关系要好于其他角色间的关系,但也需要加以关注。因为在十余年前高校扩招的背景下,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很多青年医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不能很好的处理与护士和管理人员的关系。如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看到青年医生用命令的口气指挥护士工作等等,为医生与其他工作人员关系的恶化带来隐患。因此建议医院对青年医生加以沟通和为人处事方面的培训,为医院整体关系的和谐稳定创造条件。

作者:吕洪艳单位: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人际关系论文:劳动交换的人际关系论文

一、不等价交换—围绕财富的劳动与消费

劳动交换背后的“意义”生产与文化批评。“文化批评”在本文中主要是从批评与反思这一意义上来说的。原著《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书中“文化批评”主要是针对“后现代主义”出现之后整个知识体系所面临的挑战而言。即当学者研究他文化之后针对本文化的一种批评性反思,或称“批评中自我成长”的理解过程。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科学地验证”之后所进行的“验证科学”。本文中的“文化批评”意指生活者运用所处社会的知识与经验来批评和评价人的行为过程。正如本文中所涉及的那样,在“文化批评”中,“自我”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个人,而是被认知的客体,而且它同样具备“文化批评”的反思能力。围绕财富的交换过程也是实现其批评价值的过程,人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文化所定义,那在杨家沟村民中,这种劳动交换背后会涉及什么样的人情和回报,又会怎样形成文化批评,并由此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伙种”以劳动和生产资料为交换内容,不以实际意义上的土地合并为条件且平分劳动成果,使“伙种”容易从家庭经济中向外延发展,建立在相好的伙伴、两个家庭之间的信赖关系之上。但向外延发展的条件是人际关系和人文条件,这样一来,用人是否得当往往又是这种交换关系的重要变数。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理解的话,它除了互惠意义上的关系以外,还多了一层提供来源者的希望和承受者的责任的含义,因此它又为双方的感情积累提供了可能;换言之,劳动的过程,同时又是生产意义的过程。由此可见,在这种利益平分交易的背后存在着家族纽带和朋友之间在情感上的积累。它的成败不但影响着双方的互惠关系,而且还给双方的信赖程度带来影响。“伙栈”在家庭成员内部是表现为义务的非经济现象,在外部是表现为利润分成的经济现象,虽然有所差异,但其背后隐藏的劳动关系却是同质的。换言之,在利润分成问题上不履行诺言如同在家庭经济中儿子不履行义务一样,都将被视为一种严重的失职,并受到道义上的谴责。反过来,严格地遵守诺言,忠实地履行义务,在文化批评的意义上会获得积极的评价。

“变工”不仅仅是简单的所谓的“互通有无”。这只是一种交换行为上的浅显的表象。同样内容的交换,他会选择盲人吹手而不是同样拥有毛驴的“李四”,但选择盲人吹手并不意味同样可以选择“李四”,因为,人们在劳动全过程中对人情世故的知识性判断构成了具体交换是否成立的重要前提,并非只是功能上的需要才产生交换。在可以进行交换的诸多同类的对象之中,他相信选择与盲人吹手的劳动交换是的选择,这种自信并非一厢情愿地“自以为是”,这是在他们长期的劳动生活中经过反复交往而实现的一种相互关系中的自信心,是双方共同建构的一种信赖。“变工”是组成一个为了具体生产的劳动小组,它除了物质上的条件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劳动技巧、人品、能力等方面是否“合得来”,即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同时获得经验性证明。对一个具体人来说,这种经验性证明在没有特别情感危机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既定的信赖资源,不愿意随便换人,而侧重于它的延续性。虽说“变工”是多用于农忙时节的短期劳动交换行为,但如果考虑人们采用既存的人际关系来进行“变工”的因素,它又是一种长期的周期性合作。人们习惯上还是在一定的感情积累的基础上选择交换对象。“变工”的交换方式与当地的农业生态紧密相关,它随着农业生产季节的忙闲常常是分了又合,合了又分。这种结合不仅在家族成员之间比较普遍,而且广泛地被运用于非血缘关系的农家之间,所以,它是一种家庭经济关系向外延伸的结果。这里重要的是,对农家来说,“变工”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完成农业生产,为了这一次性的组合,双方有相互选择的自由。所以,包括盲人吹手在内,杨家沟村的农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格外地注重人际关系。从这一点来看,“变工”的双方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形式上的组合,而且它将产生诸如信用、感情等意义上的判断,这种判断同样制约着劳动的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换工”在这个意义上也是一样。

至于“帮工”,尤其像杨家沟修建窑洞这样一个大型工程来说,它所动用的是劳动交换的双方既存的资源,其中也包括间接的人缘,与前面几种劳动交换形式相比,“帮工”的量化程度更加模糊,而且交换双方的前期积累更为复杂,如主人在以往的劳动交换中积累下来的人情关系,互助关系等,这些积累均构成了交换能否成立的基本条件,“帮工”是建立在一定人缘基础之上的又一个层面上的交换行为。在这种集体的大的劳动中,人们从人情伦理的遵循、人际网络的培养等考虑中选择是否帮工、还工,而从上述这几种劳动交换的整个过程及事后的回顾中,又充满了文化批评,在这种文化批评中,某人在本村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也得以体现。

二、文化批评的结果: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在这些劳动交换的原因包括互惠互利、社会关系、人情伦理和道德义务几个方面,涉及利益、感情、道德等因素。交换的发生就是这几个因素不同程度组合的结果。在交换过程中,人们交换的不仅仅是劳动本身,同时在交换过程中也实现着作为人的意义:构建自己的社会人际网络与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盲人唢呐手因自己惟一的能够自立的重要劳动—吹唢呐而成为杨家沟民间吹鼓队的成员之一,经常被村里人雇来参与冠、婚、丧、祭等活动,他的人际圈子中吹鼓队的成员成为他的重要“朋亲”。他拥有的牲畜—毛驴也成为他参与交换的重要资本,并由此也产生出一系列的交换关系,随着这些持续且间断发生的交换,人们逐渐对唢呐手有了一个评价,如他的牲畜喂的好、在红白喜事中吹唢呐尽职尽责等,由此可见,杨家沟人的劳动交换过程中实现的价值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上的问题,它同时也是对人本身的品位、人格、性格等方面的认识过程。对盲人吹手来说,来自外界对他好的评价就是别人来雇他吹唢呐,或者来借他的驴,在接受文化批评的考验过程同时,盲人吹手的人际关系网络也逐渐形成,在这种人际网络中,盲人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劳动交换,除了产生劳动利润以外,还将产生伴随交换的另一个指标,即针对双方的信誉、人情债、劳动经验、生活智慧等知识性财富的一般性共识。对个人来说,也产生人格、品质、威信等诸如此类的文化批评,并由此决定了其人际关系网络的宽窄程度,以及他在这个社会中的价值是否得到承认和实现。

作者:才让卓玛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人际关系论文:图书馆人际关系论文

1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和谐

每个馆员都应成为医院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从而实现医院图书馆的功能。馆员以女性居多,由于各种原因往往矛盾集中,动辄把不良心理带到工作中来,易产生冲突,造成恶劣的工作环境,势必影响工作质量,导致读者满意度下降。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尤为重要。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强化和谐理念,积极创造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这样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2对外人际关系的和谐

2.1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作为读者与信息资源之间桥梁与纽带的图书馆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决定了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高低。医院图书馆的读者是医务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层次化、多样化,对文献需求也很多元化。医院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特点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构建好同读者的人际关系,馆员既要热情周到服务,又要加强自身修为,集医学、电脑、外语、情报学等业务技能于一身,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国内外近期的理论、学术成果、动态等医学信息,使服务交往过程愉快和谐,结果令人满意。馆员与广大医务工作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和谐与否关系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和谐医院、和谐社会的发展。

2.2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医院图书馆的读者群是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大连市中心医院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近3000名职工,他们的知识结构层次高且多样化,对文献的需求也是多元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员为他们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他们来馆咨询、浏览、借阅时往往井然有序,和谐相处,营造了和谐的图书馆工作环境和氛围,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达到获取知识信息的目的。

2.3图书馆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医院图书馆运行离不开财务、器械、科教等职能科室,无论是业务的开展,还是设备器材的引进和内外环境的创造都离不开相关科室的大力协作,因此同这些科室的和谐相处是非常关键的。另外,同院外其他图书馆的业务往来、资源共建共享等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便工作顺利开展,服务质量迅速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医院图书馆和谐人际关系最终目的还是要搞好各项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和谐是图书馆文化服务追求的理想境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图书馆的根本,和谐的医院图书馆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工作环境,提高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又能促进医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作者:刘清单位:大连市中心医院图书馆

人际关系论文:体育教师人际关系论文

1结果与分析

1.1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总体状况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状况,首先对其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从IRIDQ测量问卷上的得分情况可知: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平均分为12.36,其中无困扰组(IRIDQ得分为0~5.36)的教师13人(占11.6%),普通组(IRIDQ得分为9~13.12)的教师71人(占63.4%),严重困扰者组(IRIDQ得分为15~28)为28人(占25%)。说明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总体状况一般,被调查的教师中有1/4的教师目前存在严重的困扰。

1.2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年龄特征为了探讨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年龄特征,根据研究需要,将调查对象分为三个年龄段,22~30岁为Ⅰ组,31~40岁为Ⅱ组,40岁以上的为Ⅲ组。结果显示: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Ⅰ组年龄段的人际关系较Ⅱ组、Ⅲ组年龄段的人际关系更和谐一些。同时从表2可以看出:Ⅰ组分别和Ⅱ组、Ⅲ组存在显著性差异,Ⅱ组和Ⅲ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3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性别特征为了解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T检验对不同性别之间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表3可见: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测量数据显示,男性教师的人际关系略好于女性教师。总体来说,男性和女性在性格上存在很大差异,男性比女性具有攻击性,他们的冒险精神比女性强,在面对危险时更容易迎头而上。还有在兴趣和职业偏好上的男女也存在性差异,男女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女性好像文静很多,男性比较急躁。男性在冒险活动、运动中比女性应该更感兴趣。而女性在家庭活动和办公室工作比较喜欢。因此,尽管讨论的同是体育教师这一群体,上述提到的性别上的差异,同样存在于体育教师这一群体中,但是正是由于这一些差异,导致了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相处的群体也不同,男体育教师更多在是在运动中交流感情,促进关系,且生活圈相对于女性更广一些;而女性体育教师更多的则是在聊天、逛街、聚餐中增进感情,维系关系。因此,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在性格上不存在差异,且男性优于女性也是符合常理的。

1.4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职称特征为了解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在职称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T检验对不同职称之间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表4可见:不同职称的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t=-1.986,P<0.05),且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人际关系大大优于中级职称的教师。高级职称的评定相对中级职称的评定条件苛刻,但凡能满足高级职称评定资格的教师其教龄相对较长,思想行为成熟稳重,业务上相对成熟,学术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本专业中也是骨干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校肯定,同行认可,学生尊重。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自我认可度也较高;而中级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较高级职称教师存在更大的压力,由于相对比较年轻,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育儿问题、职称晋升等问题都成了中级教师需求思考的问题,而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无形中让中级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积极维系同事、朋友之间的感情,合适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高级职称的教师人际关系大大优于中级职称的教师,且二者在人际关系这个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1.5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职务特征为了了解职务这一个维度对于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影响,根据研究需要,将教师分为普通教师和担任了某职务教师(下文及下表将其简称为“领导”)进行比较,从而来分析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职务特征。从表5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普通教师对于人际关系的测量结果要优于担任领导的教师,且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t=-2.382,P<0.05)。得出这一结果,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通过对心理学专家的访谈得知,社会上所认为的人际关系的好坏与自己对于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样一说,就不难理解,中学体育教师中担任领导的这一群体,对于自身人际关系的评价并不高,这可能与其工作中的压力,以及由于工作而引起的家庭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说明其周围真正可以让他们放松身心,不带面具交流的朋友不多,从这个层面上来分析的话,其人际关系较之普通教师更差些,也是合理的。而普通教师较之领导层,没有那么多压力困扰自己,自然在人际关系的自我认可度上要更高一些。

2结论

1.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总体情况一般,被调查的教师中有1/4的教师目前存在严重的困扰。2.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22~30岁组年龄段的人际关系更和谐一些,且与其他两个年龄段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男性教师的人际关系略好于女性教师。4.不同职称的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且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人际关系优于中级职称的教师。5.普通教师对于人际关系的测量结果要优于担任领导的教师,且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作者:汪小雄全晶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人际关系论文: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论文

1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100名女生的调查结果的统计发现,导致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成因主要包括主客观两方面。

1.1主观方面

1.1.1不良生活习惯接受调查的13级护理专业100位女生分别来自8个城市,其中仅38%的女生来自市区。由于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同使得她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调查表明,不良的生活习惯大多是引起女生宿舍矛盾的主要根源。如宿舍成员休息时,却有人大声接打电话,即使电话的内容属于个人隐私也从不顾及他人感受;少数女生不注重个人卫生,不经常洗澡,不勤换衣服,脏衣服数日不洗,甚至连刷牙洗脸洗脚都能免则免,这些看似平常的琐事,却是引发矛盾或使矛盾升级的重要原因。

1.1.2不良性格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的人,或性格谦逊骄傲,或勇敢怯懦,或果断犹豫,或热情冷漠,或开朗忧郁,或理智冲动,或随和强势等。当一个宿舍包含多个性格迥异的个体时,即使是琐碎小事也容易发生矛盾。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如果形成以偏执、强迫型、攻击、分裂等为特征的不良性格,将会严重影响女生心理、品行与进步,导致其在人际交往中受挫。往往一个班级里会存在几例这样的不良性格,嫉妒心重,以自我为中心,从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在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肆意妄为。

1.1.3欠缺的人际交往技能现今,在校女生绝大多数是“90后”的独生女,早已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遇事不懂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缺乏换位思考的理念,没有任何感恩的思想,在为人处事方面缺乏基本技巧。调查发现有部分女生只凭借自我感觉与人相处,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不能妥善解决,从而造成在人际交往时被动和孤立的境地。尤其通过对几起由于女生宿舍矛盾引发的群体事件的调查中发现,有些女生在面对宿舍出现的矛盾时,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想解决矛盾冲突,但是却因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而不知道如何去沟通,结果使得一些本来可以缓和并逐渐化解的矛盾和冲突反而变得更加恶化,直至最终彻底爆发。

1.2客观方面

1.2.1沉重的外界压力随着护理专业就业形势的越发严峻,想进三甲医院已经成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及时选择,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部分学生往往不择手段,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就业资本,很多学生暗地里展开各种较量,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并带进宿舍。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女生较男生更为敏感、多疑、且感性情绪大于理性自控能力,不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在女生宿舍中蔓延。

1.2.2尚不完善的学校管理和教育体系研究表明,混合宿舍往往更容易引发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之间的矛盾,另外,班主任安排宿舍时往往会忽略宿舍成员的个体特点,因,现实的女生宿舍成员往往会有不利的因素存在。其次,针对大多数女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辅导机制并未形成。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但部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会考虑到面子问题,并不会主动去进行这方面的咨询。另外,心理辅导教师由于还需要任教其它课程,学生往往并不能及时时间找到心理辅导老师,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针对大多数女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辅导机制并未真正形成,导致女生缺少获得系统的人际交往知识的渠道。

2改善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应对策略

2.1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习惯一个人品质好,能力强就比较容易受到同学们的喜欢,人们愿意和她相处,成为朋友,反之则需要正确认识自身各方面以及习惯等不足之处,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能理智分析自身的行为习惯是否对宿舍成员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这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2心诚相待,学会体谅别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而人的个性却更加的鲜明,这样就必然会引起各方面的冲突,懂得包容,学会感恩,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学会求同存异,这些都是与宿舍成员相处中所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

2.3懂得换位思考客观正确的评价同学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意识纠正自己的及时印象、思维定势等,客观分析行为和行为发生的背景。懂得去换位思考,对于自己认为不正确,不合适的行为,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才能得出合理的归因,从而豁然开朗。合理的归因,可以使我们看到事物更多的积极方面的因素,更多的考虑别人的优点,这会使我们在宿舍人际交往中更加理智。

2.4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交往中的技巧就好像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它可以使交往双方在相处过程中增进沟通和理解,很多学生都说,对于熟悉的人在交往时就能表现自如,容易沟通,但是和陌生的人交往时就拘谨,胆小无话可说,这就很有可能造成了交往中的被动,孤立;其次,要注重说话的艺术,不要用语言剌激别人,还应多参加宿舍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从而增强宿舍的凝聚力。另外,女生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了解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相关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适当参加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课程、讲座等,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作者:神红玉单位:江苏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人际关系论文: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论文

一、注意团结周边的人

中国有句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也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草木早逢春”的诗词,就是说中国人非常重视周边人在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认为距离越近越易结成亲密关系。根据人际吸引的邻近律,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人们生活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则双方越容易接近,因此彼此之间容易相互吸引,并继而成为知己。中国人在交往中,非常注意团结周边的人,形成不同沟通网络,建立各种对个人成长有利的人际圈。按人际圈内部成员的关系,可以分成利益型(因成员利益上一致而形成)、信仰型(因成员共同信仰而形成)、目的型(因成员目的一致而形成)、需要型(因成员个性相似或互补而形成)、家族亲朋型(因成员家庭亲朋关系而形成)和娱乐型(因兴趣爱好相同而形成)。当一个人拥有了这些人际交往圈,就增加了社会支持的人力资源。团体内部成员可以通过多向沟通,得到同伴的劝导启发、鼓励支持、消除疑虑和提供保障,学会从多角度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建立起彼此信任的人际关系,缓解精神压力,提高应对现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发挥人际交往的心理保健功能,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注重发现并满足他人的需要

中国人提倡互相帮助,助人为乐。根据人际吸引的互补律,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人进行交往时,当一方所具有的品质和表现出的行为正好可以满足另一方的心理需要时,前者就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互补只所以容易产生人际吸引,主要是因为交往双方彼此满足心理需要时,会产生愉快肯定的积极情绪,从而形成良好的关系。它对群体内聚力的大小,心理环境的好坏有直接的重要作用,是直接影响个人的微观环境。中国人在人际关系学课程中常常引用的一则寓言是:有一位教士请教上帝,“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于是,上帝先领他来到了地狱。地狱是一个大房间,一口煮着美味佳肴的大锅,周围围着许多面黄肌瘦,痛苦而又失望的人群。原来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长柄的汤匙,食物无法送到嘴里。上帝又带教士来到了天堂,天堂里的情景和地狱里的一样,但天堂里的人却面色红润,非常愉快。原来天堂里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汤匙盛满食物去喂别人。别人吃饱了,自己也吃饱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当你只想着自己的时候,你就处于地狱之中;当每个人都能关心别人的时候,那大家都在天堂之中。因此,中国人特别注意对偶角色之间关系的研究,强调在对偶角色的人际关系中,需求互补能使双方更具有吸引性。如夫妻双方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扮演,上下级支配与服从的默契配合,内外向性格的取长补短,异性之间的性别角色定位,都会使交往双方相得益彰,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注重心理的透明度

相对来说,中国人彼此交往透明度比较高。根据人际吸引的能力吸引规律,人们一般比较喜欢能力较强的人,特别是对那些有才能而又偶而出现过一些小差错的人。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约•哈里窗户”理论认为,对每一个人来说,其心理都存在着4个区域。其一是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开放区域”或“公知区域”;其二是别人了解而自己却并不了解的“盲目区域”或“他知区域”;其三是仅仅自己了解,而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秘密区域”或“已知区域”;其四是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未知区域”。良好的人际关系,“公知区域”越大越好;“已知区域”越小越好,“他知区域”和“未知区域”没有好,所谓的“公知区域”即称约•哈里窗户。中国人对隐私理解相对宽松。外国人把年龄、婚恋状况、工作收入等均视为隐私,但是这些在中国人看来,都算不上隐私。所以并不在意与别人谈论这些与自己和对方相关的事情。所以中国人比较喜欢坦率直白的人,不喜欢冷漠、拘谨和封闭的人。在交往过程中,合适的自我坦露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吸引力。“透明度”高的人一般更受欢迎。人都不是的,在别人面前呈现自己的本来面貌,尽管这个面貌不是无缺的,却更能给人以真实感,使人接受,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交往中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求掩盖起来的人,多是由于缺少一种安全感和自信,对别人缺乏信任,怀有戒心,不敢让自己的真实形象让别人看到,就很难取得别人的好感。

四、注重求大同存小异

从众心理是中国人的典型心理。从众就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根据人际吸引的相似律,人们如果在外貌、年龄、地位、角色、学历、职业、能力、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相似,就会彼此相互吸引。从众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人与人交往中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注意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以减少群体压力,求得心理安宁,或者为减少心理压力,习惯寻找发现彼此相同处,与他人发生情感共鸣,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所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是从众的好例证。个体寻求化解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人们往往把彼此认同作为人际交往的切入点,对于某种原因不愿意与人打交道的人,会主动创造机会与对方接触,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消除心理排斥,如特别重视同乡情、同学情和战友情,为了达到比较好的认同结果,在衣着服饰、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很少标新立异。在交往中,不太愿意涉及太难或太严肃的话题。长期从事某种职业的同事,为了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对本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社会价值、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的会达成职业认同,假如在工作单位讨论评选某人为先进典型,自己虽然不怎么同意,就跟大伙儿一样表示同意,以免与那位同事和团队关系搞僵,通过职业认同,交往双方能够通过心理接触,消除彼此隔阂,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五、学会赞美和尊重他人

中国有句古语“敬人者,人恒敬之”。根据人际吸引的对等律和得失律,交往过程中人际互动的双方,总是喜欢那些也同样喜欢自己的人。这种有意或无意的报答性现象,在人际吸引中,其“对等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按一定规律变化发展的。同一个始终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人相比,人们更喜欢那些开始对自己予以否定性评价,以后转变为肯定性评价的人;与此相似,同一个始终对自己抱以否定态度的人相比,人们更讨厌那些开始对自己予以肯定评价,以后转变为否定性评价的人。及时种情况是由否定性评价向肯定性评价转变,谓之为“得”;而第二种情况是由肯定性评价向否定性评价转变,谓之为“失”。因此,学者们将人际吸引领域中的这一现象称之为“得失原则”,得失原则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身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中国人善于运用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先贬后扬的“得”与“失”规律,在工作和现实社会中,人们常说生活就是面镜子,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把发现别人的长处,作为接纳交往对象的桥梁。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克服各种阻碍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个性特点,以打破僵局,淡化矛盾,消除误解,让人际距离缩短。阻碍良好人际关系的个性特点大致可以总结如下几点:一是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他人缺乏感情;二是自我中心主义过强;三是对人不真诚,只关心自己;四是过分服从并取悦别人;五是过分依赖他人;六是嫉妒心强;七是怀有敌对情绪与猜疑性格;八是过分自卑、缺乏自信;九是情绪孤立,不喜欢与人交往;十是有偏见、固执、报复性强;十一是好高骛远地喜欢提出过高要求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依据社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原理,结合中国生活实际,系统阐述了中国人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途径,希望开阔同行们的国际视野和思路,从理论上与实践上,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进行跨文化思考,掌握人际吸引的规律,并在人际交往中活学活用,不断改善和提高人际冲突的管理水平,发挥人际关系在个性成熟、心理健康、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积极作用。

作者:陈利单位:辽宁警察学院侦查系

人际关系论文: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关系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从安徽、北京方便选取某高校的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45份。其中男生168人,女生176人,缺失1人;大一年级79人,大二年级78人,大三年级93人,大四年级95人;理科107人,工科106人,文科72人;农村123人,城镇93人,城市126人,缺失3人。

1.2工具

1.2.1安全感量表采用丛中和安莉娟编写的安全感量表,共有16个项目,进行5级评分,包括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5]。人际安全感,共8个项目,主要反映个体对于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安全体验;确定控制感,共8个项目,主要反映个体对于生活的预测和确定感、控制感。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安全感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5。

1.2.2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采用吴煜辉和王桂平修订的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12]。该量表共27个项目,采用6级评分。该量表包括情绪反应、自我位置、情感断绝、与人融合4个维度。其中情绪反应维度反映了个体的情绪稳定性特征,低分个体常被认为是情绪化的人,长期受控于自己的情绪,而高分个体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设法抵制情绪产生的负面影响;自我位置维度反映了个体坚持自己观点、立场的能力特征,低分个体容易依赖他人,经常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而高分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不迎合他人的期望;情感断绝维度反映了个体在亲密体验和人际互动中表现出的既想亲密又害怕亲密的矛盾心理特征,低分个体害怕与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常常疏离与他人的关系来减轻恐惧,而高分个体不会通过断绝与他人的关系来缓解焦虑;与人融合维度反映了个体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包括过于在乎他人的看法与评价等,低分个体很容易陷入他人关系之中,而高分个体不易受他人关系的牵制[13]。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0。

1.2.3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采用郑日昌所编写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14]。共28个项目,每个项目作“是”或“否”的回答。回答“是”得1分,“否”得0分。分数越高,说明其受到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该量表共包含有四个维度,分别是人际交往困扰、与人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与异性交往困扰。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5。

1.3统计方法回收的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选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相关分析根据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计分方法,如果量表总分是0-8分,表明个体在与朋友的相处上困扰较少;如果总分是9-14分,表明在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如果其总分是15-28分,则表明个体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但如果分数超过了20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14]。在本研究中的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较少的占51%,有一定困扰的占34.5%,困扰较为严重的占14.5%,其中人际关系障碍者占2.9%。对大学生的安全感、自我分化与人际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所得结果见表1。

2.2不同人际关系困扰组在安全感和自我分化上得分的差异比较根据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得分,将其分为人际关系困扰较少组、有一定困扰组和较严重困扰组,将安全感和自我分化各维度在不同分组得分上进行差异比较,所得结果如表2。结果显示,不同人际关系困扰组在安全感和自我分化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事后比较发现安全感总分及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维度以及自我分化及其情感断绝维度得分在困扰较少组、有一定困扰组和较严重困扰组逐步降低;而人际关系困扰较少组的与人融合和自我位置得分均高于有一定人际关系困扰组和困扰较严重组。

2.3安全感、自我分化与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采用Baron和Kenny所建议的方法检验和评价中介作用[15]。首先,以自我分化为因变量,考察安全感及各维度的回归效应,结果显示,安全感总分对自我分化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次,以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为因变量,考察安全感总分及个维度的回归效应,结果显示,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对人际关系困扰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将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作为因变量,安全感总分和各维度与自我分化总分和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自我位置和情感断绝进入回归方程。与第二步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自我位置和情感断绝进入回归方程后,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的作用虽然显著但是已减弱,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的预测作用从37.0%和29.4%下降为29.1%和24.0%,表明自我位置和情感断绝在安全感对人际关系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3讨论

3.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本研究发现大学生有一定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及其以上的接近一半,说明大学生人际关系较为严重,与人交往表现出一定的问题。本研究结果中大学生有一定人际关系困扰及以上的比例高于2010年李彩娜等[16]的研究结果。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近几年来社交网络的兴起及普及,相较于面对面的交往,大学生更愿意使用各种社交平台来发展人际关系,因此缺少面对面的交流经验,缺乏与人互动交往的技巧或方法,因此在面对与人的交往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困扰。

3.2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安全感和自我分化的得分在不同人际关系困扰组是有差异的。具体表现为安全感及其维度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在人际关系困扰较少组、有一定困扰组和较严重困扰组上是逐渐降低的,个体的人际关系困扰越多,在与人交往中越处于被动,不能很好的处理与人的关系,不论是在待人接物还是与异性相处等方面均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人际关系出现混乱,因此,他们会降低对人际安全的评估以及在对自己的确定感和控制感的把握上会表现出信心不足,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安全感。而在自我分化变量上也表现出不同的人际关系困扰组间的得分的差异,人际关系困扰较多的个体,不能处理与人的关系,其所在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会出现混乱,成员间的联结较为松散,因此当个体从家庭中独立的时候不能正确的处理与家庭及其成员间的关系,也即自我分化的发展水平较低。安全感的总分与人际关系困扰的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也即个体的安全感越高,其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低,个体的人际关系越好。安全感是个体在人际中感到安全,对未来的生活确定和有了控制感,因此安全感越高的人,会在人际关系中表现更好,具体表现在与人交谈中会更有自信,在人际交往中更和谐,更能尊重别人,敢于承担责任,并且会正确的处理与异性的关系;而安全感低的个体体验更多的是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他们的这种特性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会使得个体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与人交往不明确,不能很好的定位自己与人交往的界限,因此安全感低的个体其人际关系较差。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总分和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个体的自我分化水平越高,其在人际关系中受到的困扰越少。自我分化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在维持亲密关系的同时保有自己的独立性,在自我分化的各维度与人融合、情感断绝和自我位置均可以反映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状态,高自我分化的个体与人有着合理的距离,会友好的与人互动且能维持正常的亲密关系,并且很明确自己的关系中的“我”的位置,因此个体的人际关系困扰会越少,其人际关系会越好。

3.3自我分化在安全感与人际关系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发现,自我分化中的自我位置和情感断绝维度在安全感与人际关系困扰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安全感一方面可以直接的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安全感也通过影响自我分化的作用间接地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自我位置和情感断绝的作用。大学生的安全感越低,其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高,但当个体有着高的自我分化的水平,尤其是自我位置和情感断绝的影响,会削弱这种影响作用,使得个体的人际关系困扰有所降低,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自我位置表明的是个体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保持自我的独立性,是作为“我”的个体来与人建立关系的,在人际关系中,有良好自我位置的个体不会在关系中过度的与人黏合,他们会很好的表明自己的立场,同时又不会让对方感到疏远。情感断绝维度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的是既想维持关系的亲密性,但同时又害怕亲密的表现。因此自我位置和情感断绝维度很好的体现出了与人交往过程中的独立自主和关系的亲密,因此它们会在安全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有中介作用。

作者:王艳安芹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人际关系论文:人的喜怒哀乐下的人际关系论文

一、从中庸的角度分析情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实践中,人们很难做到时时事事都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控制在一个很稳定的状态之下,常常会由于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不当而引发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甚至会触碰到法律的底线。喜怒哀乐等情绪是否控制得当,对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为什么我们说喜怒不可全发,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当一个人违背中庸之道,情绪得不到控制时,可能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出现犯罪的情况。尤其是当高智商的人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时,很有可能把自己所学当成杀人武器,这样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比不学无术的人盛怒之下打架斗殴还要严重。2013年11月27日,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庭审上承认对其同宿舍同学黄洋的投毒行为。

其实,无论是林森浩自己交代的投毒是为了给受害人开个愚人节玩笑,还是警方报道的是由于其与受害人因琐事不合,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可以想象,在林某投毒的瞬间,内心中一定是充满仇恨和愤怒的,他没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怒气,所以造成了后面让人可悲可叹的结果。可见一个人能够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自己和他人是多么重要。其实,如果能够时刻坚守中庸之道,对于自己的情绪有所节制,很多社会上的惨剧都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与之相反的事例也有很多,有些人由于能够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人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够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们都说做生意讲究一团和气,只有做到“外圆内方”,孔方兄才能在此落脚。这“外圆”,除了行事恰当得体,圆活融通,我们还可以把它解释成做生意的主体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中庸的状态。

浙江一家竹编厂的厂长在经营过程中,除了狠抓产品质量,更注重感情投资,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终于使竹编厂立于同行业中经验丰富者的地位。曾经有一个客户来竹编厂定制了18万件酒瓶套并签订了合同,但第二天这位客户却变了主意,只想订购6万件。厂长并没有因为客户变卦而大发脾气,而是心平气和地问客户到底出了什么事,并帮客户解决了困难。之后该客户一直订购竹编厂的酒瓶套。这是一个合理控制自己情绪从而给自己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和长久利益的成功事例。可见,能够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企业的成功,个人的安身立命,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二、践行中庸之道,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古文《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所谓“中”就是中庸,即“用中”。意思就是将“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体现出来,做到“发而皆中节”的“和”的境界,这就把“中”与“和”联系起来了。《中庸》认为封建社会的各种礼节规章综合平衡了人们的各种情感,是人们各种情感最恰当的体现。那么对应到我们今天,就是要把自己的七情六欲适时适度地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不走极端,不偏激,在自己情绪即将爆发之际,适时地、理性地控制住自己。这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有很大的影响,而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和在生活中的安身立命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在现代社会中践行中庸之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去学习和实践的。

作者:姚雪单位: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际关系论文: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论文

一、对既有文献的梳理与评价

到目前为止,对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时间不长、为数不多。但是我们仍可以按照不同的影响因素将文献分类评述。

1.大学生自我特征对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的影响这类文献通常把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归结于大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交往能力、职业规划,张慧(2011)通过对湖北省的实证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的人际交往与村官的个人因素有关,如性格特征、交往能力、毕业院校、职业规划等,其中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特别是性格的成熟度对大学村官的人际交往影响较大。她认为“从大学生‘村官’个体的角度来看,他们大部分是刚刚毕业的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学生气’,还停留于根据自己的喜爱来选择交往对象的阶段。”③所以在村官上岗之前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让大学生对村官岗位有一定的认识,树立正确人际交往观念,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余迎(2012)基于对淮北市杜集区的实证研究,得出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大学生村官的自我认知和交往方式相关,他认为“大学生村官和当地村民之间的人际交往,就是通过相互之间的顺应和不顺应,以及在顺应与偏离之间的平衡,来达到彼此之间的传播平衡的。不管是入乡随俗还是坚持自己,这样两种状态在大学生村官身上并不互矛盾,只要他们能在这两种状态中找到一种平衡。”④

2.政策环境对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的影响这类文献通常把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归结于政策的地方落实情况如工作借调、培训效果等,如林美如(2011)认为村官的人际适应与组织部门的培养和管理现状、政策落实情况、期满出路相关。她认为“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多方保障机制,优化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服务体系”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的人际适应。

3.社会环境对村官人际关系的影响这一视角的文章注重于社会舆论、城乡结构、父母态度、村民态度等社会支持因素对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的影响。赵锦山(2008)在对山西省大学生村官的个案研究中发现村官人际关系与城乡二元结构、社会资本、心理需求层次、社会互动等因素相关。特别社会舆论与大学生村官人际满意度有着强关系。对于个体大学生来说,当周边的舆论对其支持时,大学生村官的人际满意度更高。再如周汝文(2011)认为,大学生村官的人际适应与社会资本相关,特别是父母的支持对大学生快速适应农村生活,融入农村有很大帮助。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以往对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的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但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一个省或市,样本总量不大。本研究亦采用实证研究,但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取样,涉及31个省,抽样4528。此外,在以往的研究通常注重大学生村官自身特征如性格特质、毕业院校类别、交往能力、职业规划等;政策的地方落实情况如工作借调、培训效果;社会舆论如媒体环境;他人的态度如父母态度、村民态度;而忽略村落本身的环境。本文探究村落环境与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的相关性,并探讨村落环境各维度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各维度的影响力的大小。

二、资料来源及研究设计

1.资料来源与概况本研究的数据资料来源于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机制研究”[12JZD043],该项目就全国31省向4528名大学生村官发放问卷并收回有效问卷4252张。

2.研究框架(图)

3.研究假设假设1村落环境与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相关性显著。假设2在村落环境所有维度中,语言环境对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人际关系的影响最显著。假设3在村落环境所有维度中,村长和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对大学生村官与上级人际关系的影响最显著。

4.研究方法⑴访谈法。先期对全国12个省(直辖市)、36个市(县)的36名村官,72名普通村官进行了个别访谈,对108个村的村民、村干部进行了集体访谈以及对108个乡镇的国家干部进行了集体访谈。分别采用了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集体访谈法、个别访谈法等。⑵问卷调查法。在对先期访谈录音整理的基础上,对访谈材料进行筛选、编码,形成问卷,向31个省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4528份,删除无效问卷27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9%。⑶数据分析法。在问卷回收后,对其进行编号整理。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将使用如下的数据分析方法。①加权平均方法。村落环境大分为物质状况和人文状况,物质状况分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人文状况可以分为语言环境、村长和支书的工作作风、宗族或家族势力。这五个维度同样选取各问题来测量(详见表2-2)。对题目进行重新编码,使自变量与因变量等级方向一致。再在各维度中,对问题分值加权平均,得出每个维度的分值。(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题目设计中,1为非常不符合,5为非常符合)。在与上级的人际关系维度上,我们用问题“我感恩上级对我工作的支持”,“领导很放心把事情交给我处理”来测量,在与村民的关系上,通过SPSS19.0因子分析降维,我们选取问题“答应了村民的事情我尽量会去做”,“我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我很乐意处理里的琐事”来测量(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题目设计中,1为非常不符合,5为非常符合)。在各维度中,对问题分值加权平均,得出每个维度的分值。②描述性统计。描述样本的基本情况,如年龄、学历、性别及其所占的比例。③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性别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各变量的差异性。④单因素方差检验。检验不同学历、年龄对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各变量的差异性。⑤Person相关分析。探究村落环境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性及显著性。⑥回归分析。本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来探究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比较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力的大小。

三、数据分析

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本研究的样本来自31个省4528名被试者,本研究最终进入数据分析的统计数为4252,具体见表。从表2可以看到男女村官的比例不是很大,女性只是略多一点,而且大多数村官的年龄在21~25,26~30两个年龄段。学历层次大多数为本科,这符合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新生的职业,基本上以新生代的大学生为主。

2.差异性分析⑴性别与各变量的差异性分析。表4显示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村官在人际关系各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分析我们发现,F值和T值的显著性水平都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在95%的置信区间,对与上级的人际关系和与村民的人际关系都没有显著差异。⑵年龄与各变量的差异分析。表5显示了不同年龄的大学生村官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各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显著性水平都大于0.05,这说明在95%的置信区间,不同年龄的大学生村官对与上级的人际关系、与村民的人际关系均不存在显著差异。⑶学历与各变量的差异分析。表5显示了不同学历的大学生村官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各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显著性水平都大于0.05,这说明在95%的置信区间,对于与上级的人际关系和与村民的人际关系没有显著差异。

3.相关性分析本节主要分析村落环境各变量和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里主要运用spss的Person简单相关系数来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由表7可知,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语言环境、村长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宗族或家族势力与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人际关系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且度呈正相关,其中语言环境与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人际关系相关度较高,达到35.8%。在大学生村官与上级人际关系方面,村落环境的五个变量也均在0.01的水平上相关性显著,且自然环境、宗族或家族势力与上级人际关系呈负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语言环境、村长村支书工作作风与上级人际关系呈正相关,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与上级人际关系两者相关度高达36.1%。这里主要运用SPSS的Person简单相关系数来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但这样的分析有一定的缺陷,因为相关分析解释的是变量之间相互的联系。但它无法说明因果关系,即无法明确哪个是因变量,哪个是自变量。故我们在做相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4.村落环境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果关系分析我们在剔除非相关变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用spss19.0做回归分析,整理所得下表8:⑴村落环境对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人际关系影响性分析。以村落环境中村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语言环境、村长和支书的工作作风、家族或宗族势力为自变量,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关系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整理得出模型1,模型的R方为0.129,调整R方为0.128,也就是模型1的整体拟合度为12.8%。村落环境的各因素对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人际关系均在0.01的水平上影响性显著,且均为正影响。其中语言环境的影响性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次之。故假设2成立。语言环境对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人际关系之间的影响力达到33.4%并呈正影响(beta值为0.334),即语言环境提高1个单位,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人际关系提高0.334个单位。也就是说,语言越一致,越容易沟通,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人际关系就越趋向于融洽。语言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很多学者都有论述,“如美国社会学家米德(Mead,GeorgeHerbert)在结合了库利、托马斯等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互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社会意义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丰富、最灵活的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包括表情与体态)等人们可以传达各种意义,实现人们之间的复杂交往。”⑤该理论无疑强调了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作用。再如时蓉华(2005)把人际交往看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那种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享和理解过程。“其中语言符号主要是指人们语言沟通时所运用的字、词;而非语言符号是指人们身上所承载的非言语类的符号,主要指肢体语言。该观点主要强调的是,这种互动双方或多方共同享有和理解的过程。”

由此可见,语言作为一种互动的符号,在大学生村官与村民对事物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实际,在我国大多数村落中的村民仍用方言进行沟通,特别是南方地区和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方言不但种类多,而且差异极大,有些地方不但有自己独特的口头语言,甚至还有自身独特的书面语言,外来村官很难听懂读懂。不同的语言符号造成了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隔阂,这是阻碍大学生村官与村民达成人际和谐的重要因素。消除这种障碍因素好的办法无疑是聘用当地的大学生村官。这也是制定村官政策所要考虑的一点。

村落经济发展水平对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人际关系之间的影响力达到15.7%(beta值为15.7),村落经济越发达,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人际关系就越可能融洽。这同样能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经济越发达的村落,对管理、专业技术知识的需要越强烈,故通常对大学生村官呈欢迎的态度,而大学生村官的知识和管理技能的确也能为村民带来“社会报酬”;而在村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村落经济通常还以农耕经济为主,没有支柱的产业,简单的农耕经济使村官无用武之地,而村民往往会认为,村官的出现不但没有带来实惠,反而占用了资源。从而导致村官与村民之间的人际不和谐。其次,根据拉德克里夫•布朗的社会网络理论人们更倾向于与同质性的人交往,即与自己年龄、地位、思想、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相似的人交往。经济越发达的村落,往往更开放、受教育程度越高,与城市的生活方式越相似,村官与村民之间差异也越小,村民与村官容易相互接受。⑵村落环境对大学生村官与上级人际关系影响性分析。以村落环境中村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语言环境、村长和支书的工作作风、家族或宗族势力为自变量,大学生村官与上级的关系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整理得出模型2,模型的R方为0.215,调整R方为0.214,也就是说模型2的整体拟合度为21.4%。由模型可知,经济发展水平、村长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宗族或家族势力对大学生村官与上级的人际关系在0.01的水平上影响性显著。自然环境与语言环境在0.01的水平上影响性不显著。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性较高,村长村支书的工作作风次之。故假设3不成立。

村落经济发展水平,这个看似与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无关联的因素,却能在大学生村官与上级人际关系上达到33%的正向影响力,即村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1个单位,大学生村官与上级的人际关系提高0.33个单位。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村落经济越发达,村官与上级人际关系越好。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村官经济待遇、福利等也比欠发达的地区要好,这使经济发达村落的村官比较重视所在的职位。而在现行体制下,上级对村官的晋升、考核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这使得村官尽力搞好与上级的关系。其次,“根据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人是理性的,人们进行的任何行为都以获得“社会报酬”为基础的,是具有目的性的。所以个体之所以相互交往,是因为他们都从他们的相互交往中通过交换得到了某些需要的东西。”⑦在经济发达的村落,上级通常需要大学生村官这种新生事物。因为经济发达村落往往已经摆脱了简单的农耕经济,村落里通常有一到两个支柱产业,使村落管理出现复杂化、专业化趋势,就更需要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村官辅助上级进行管理。通过大学生村官的辅助,上级能得到想要“社会报酬”,也更乐意与大学生村官处好关系。

故经济较发达的村落的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更为欢迎。再次,相较于欠发达的村落,经济发达的村落通常与城市的差距小,这使这些村的干部眼界更开阔,也使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的思维更趋同。此外,村长村支书的作风对大学生村官与上级的关系影响力也不小。Beta值达到17.5%并呈正影响,也就是说,村长、村支书的工作作风提高1个单位,大学生村官与上级的人际关系提高0.175个单位。究其原因是在绝大对数情况下,村长或村支书就是大学村官的上级。在4252份问卷中,大学生村官担任村长、村支书助理的达到90%。所以,村长、村支书的工作作风,特别是进入到两委班子的难易程度,往往会对大学生村官与上级关系产生一定影响。综上,村落环境与大学生村官人际关系显著性相关,假设1成立。但是各维度的影响力不同,村落环境对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人际关系影响方面,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语言环境、村长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均影响性显著。其中语言环境的影响性较高且为正,经济发展水平次之。故假设2成立。在村落环境对大学生村官与上级的人际关系影响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村长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宗族或家族势力对大学生村官与上级的人际关系在0.01的水平上影响性显著。自然环境与语言环境在0.01的水平上影响性不显著。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性较高且为正,村长村支书的工作作风次之。故假设3不成立。

作者:朱亭廷单位: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系研究生

人际关系论文:高中生人际关系论文

一、观察和他人反映

从观察和言谈来看,她目前对人际关系对她造成的困扰比较关注,她对学习成绩很在意,谈话时很多次涉及成绩、排名等,同时也有较强的求助愿望。据她的班主任反映,她的学习成绩最近也不太稳定,同时情绪很不好,平时寡言少语。

二、评估与诊断

综合分析来访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房树人”测验及SCL-90测验结果,以及对来访者典型主导性问题的初步印象及分析,初步诊断来访者为人际关系一般问题,属于心理咨询范畴。主要表现:由于对导致人际关系比较紧张,进而导致来访者的焦虑情绪。

三、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心理评估与诊断,并同来访者协商后确定以下咨询目标:一是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来访者由于人际关系不良带来的焦虑情绪;帮助来访者找到造成她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逐步改变她的敌对情绪;帮助她学习人际关系交往技巧,逐步缓解人际关系冲突。二是终极目标和长期目标:消除来访者的人际关系困扰以及一些情绪问题,帮助来访者学习构建正确的人际交往原则,提高来访者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及人格完善。

四、咨询方案的制订

根据来访者的特征及主要问题,决定采用绘画心理疗法及叙事心理疗法来帮助来访者发现了解病因,以减轻并消除来访者目前的一些症状,并向来访者介绍两种治疗方法的原理。

五、咨询过程

一是心理诊断阶段。本阶段主要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来访者的个人资料,同时进行心理诊断,和来访者共同制订咨询方案等等。二是心理帮助阶段。本阶段中来访者和咨询师共同发现问题,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及时,采用绘画心理疗法。咨询师首先帮助来访者放松情绪:“首先闭上双眼,做三次长的、缓慢的深呼吸,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胸部的起伏上,感觉空气在你的肺里移动;再做三次深呼吸,想象你在光线下吸气,并且呼出一种颜色———什么颜色都可以。然后将注意力从呼吸上转移开来,让它漂移到你注意的身体部位,这个部位可能是一个你觉得紧张或者不舒服的地方。当你的注意力到达某个地方时聚焦到那里,那里感觉如何?想象你自己的困惑,用一种形象把这种困惑或者问题表征出来,睁开眼把你的想象画出来。”

来访者画出了一头狮子,并把这幅画命名为“吃人”。画中对狮子的牙齿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尖尖的牙齿特别明显,另外狮子的尾巴也用一个明显的尖三角形表征,这些表征都与敌对、攻击性有关。之后帮助来访者对这幅画进行自由联想,来访者慢慢道出她在寝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她感觉寝室中的其他同学很虚伪,她们平时在班级表现很好,但是回到寝室就会说脏话,有时甚至会骂老师,所以她感觉她们很坏,时间长了关系就很差了。

通过绘画帮助来访者找出了存在于她内心的一些秘密,正是这些导致她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第二,采用叙事心理疗法。通过绘画心理疗法发现造成来访者人际关系问题的具体原因,接下来采用叙事疗法帮助来访者自我成长。首先对来访者的问题外化,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这只是一个事件引起的一个问题而已,并不是自己自身造成的;其次,让来访者回忆入学的一个月以来有没有一次或几次她和寝室其他人关系融洽的时候。经过放松后的回忆,来访者想起几次关系融洽的时候,这时让来访者具体回忆这几次关系融洽的具体场景,她讲道:“有一次,我和她们一起骂了一个老师,因为我们都感觉那个老师做的一些事情很不好,这次我们聊得很好,她们甚至还给我吃的。”抓住这一次特例让来访者对这个场景进行详尽的描述,接下来和她共同探讨为什么这次“你和寝室同学的关系会很融洽?”在探讨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原因:首先她和其他人有了共同点,其次她认同了其他人的观点等。抓住她的这次成功体验,又和她共同探讨“骂人”这个行为,来访者认识到“骂人”只是同学的一个宣泄不良情绪的方式,这样她也不会认为她们很坏。在此期间咨询师和来访者探讨了很多人际交往技巧方面的问题,帮助来访者强化“成功体验”并学会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

六、咨询效果评估

来访者自我评估:来访者自述:“和寝室及其他同学关系融洽多了,大家现在一起放学吃饭,一起上学。”班主任评估:班主任认为来访者最近改变很大,能看到她和其他同学经常谈笑风生,学习也比以前努力了。咨询师评估:经过四次咨询,来访者对于人际交往原则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焦虑情绪大大减轻,来访者也学会了一些交往技巧,这对她日后的学习生活很有帮助。

作者:杨延刚吕海波冯莉单位:抚松一中新城校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