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分析网络新闻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网络不仅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模式,而且也冲击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体,正改变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分析网络新闻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分析网络新闻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微博客对网络新闻传播格局与模式的影响

摘 要 微博作为一股新生的网络事务,很快在网络中进行流行,微博形成网络中一股独特的原创与宣传力量,目前对网络媒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网络媒体,乃至传统媒体都不得不重视微博的力量。本文对微博客的特点、对网络新闻传播格局与模式进行浅述,描述微博对网络新闻注入怎样的力量,形成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 微博客;微博;网络新闻;格局;模式

微博是当今网络传播中的一个新亮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网络等多种途径发送信息。微博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版块设计和广泛的传播功能,并且产生了创新独特的传播效果。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负效应,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媒体融合时代,微博的信息传播还蕴藏着很多想象不到的传播效果,我们期待微博在不断的创新与升级中释放更大的能量。

1 微博客的特点

1.1篇幅小

在Twitter中,微博容量的上限为140个字符,中文微博上通常也限制为140个汉字左右,由于篇幅短小,它具有与新闻相同的个性,极适合新闻的传播。

1.2移动性

目前无论是在台式、手提电脑上、手机上、平板上都能攒写或者阅读微博,它在载体上的限制非常少,因此时效性很高。目前很多传媒人士或者职业人士都会把微媒当作新的表达方式,这就使微博新闻的来源广泛,同时专业性、知识性都很高。

1.3便捷性

微博的转发非常简单,要对喜欢的新闻进行转发,一秒钟即可完成转发过程,目前,转发是微博中最常见的行为,由于大量转发,可以达到大范围传播的效果,这应用在新闻中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同时微博在转发中,还附带有评论的功能,大量的评论会形成一个聚焦,它能使转发的效果进一步扩大。

1.4开放性

微博与传统播客不同,它不以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为焦点,微博中,它是点对点的网状交流方式,每个人都是一个新闻制造源,每一个人都是传播的焦点,由于微博的开放性,微博客的信息极易形成互动,每个人都会积极表达自己想要传播的内容。

2 微博客对网络新闻传播格局的影响

2.1对传播方面的影响

2.1.1对网播新闻理念的改变

在传统的网络新闻媒体里,网站是主体,网站负责对信集的采集、审核、组织、传播,它以单一发散的方式对新闻进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新闻网站是主体,占主导地位,网民是受众,处在被动地位,而微博直接让网民变成新闻创作对象与新闻传播对象,那么网络新闻媒体无法单凭一己之力控制传媒,而要因势利导,有效组织和利用网络的力量。

2.1.2对新闻速度与方式上的改变

由于微博客的迅速新起,它的性能决定它对新闻的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一个网络新闻方式都快。比如2013年,雅安地震,在1min之内,地震的消息马上传遍整个网络,人们依靠网络组织与发动群众对灾区人民进行救源,人们不断的转发地震的消息,并且对地震的消息进行跟踪和探讨,微博客的大量转发与评论中,突破以往网络新闻的传播速度与方式。

3对舆论方面的影响

3.1原创新闻增多

网络媒体新闻创作主要分为4个方面:复制新闻、加工新闻、组织新闻、解读新闻,总体来说网络新闻的开发渠道还是以加工新闻与组织新闻为主,它们原创的渠道不多,而自从微博兴起,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感想、自己身边的事儿记录成新闻传播出去,它的创作比传统媒体更快。

3.2可持续性更强

由于一条新闻成为焦点以后,所有的人都可以对新闻继续关注、评论、跟踪,所以焦点新闻会被人们持续性报道,人们会对信息跟踪到底,或者广泛的评论。比如“郭美美和红十字会事件”,人们有足够的条件将这件事情关注到底,又有更多的人参与关注,所以“郭美美与红十字会事件”非但没有冷却下去,而且人们还有将这件事挖出到底,直到相关部门给出一个让人心服的说法的趋势。

3.3未来新闻战的关键

由于微博目前具有广大的受众,因此各大新闻媒体都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纷纷使用微博进行宣传,他们创立专门宣传的微博,建立微博创作、宣传团队,积极吸引有效的粉丝,他们借用微博来宣传自己的新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3.4突破新闻的底线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制造新闻的人都是专业人士,他们的身份决定自己创作新闻时必须有一定的底线,因为他们必须拥有一定的信誉度,而由于任何人都可以用微博创造新闻,同时目前网络的法律法规极其滞后,所以即使是没有任何意义、没事实证明的新闻都能够在网上得到传播,而且它们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受众,新闻的底线与新闻人的操守被微博突破。

4对社会的影响

4.1网络问政成为趋势

以往民众没有足够的条件、时间进行问政,关于社会管理上的事儿一般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事儿,自从网络媒体新起,人们已经借助网络的力量进行问政,然而那时,网络新闻媒体仅仅只是传统媒体附带的补充,且要进行网络问政的条件比较高。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微博的兴起,人们有足够的条件进行网络问政,人们也跟关心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能不能得到落实,比如房价会不会下跌、腐败能不能得到扼制,网络的力量成为一股新生的力量,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未来各种与政务相关的事也将会用微博的方式进行,才能和民众形成互动,满足民众的要求。

4.2形成社会援助

以往网络新闻的传播速度慢,影响面小,所以人们不能通过网络的力量形成社会援助,而由于微博的新起,一条新闻传博出去,数秒钟就能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所以通过网络新闻形成社会援助得到实现,比如丢了小孩、丢了钱物、专业咨询等,都能通过微博的力量立刻得到相关的援助。

5 微博客对网络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

5.1更多新闻创作途径

传统的网络新闻主要依靠网络新闻网站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随着微博时代的来临,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琐碎的事情,把自己身边的小事变成新闻采集途径,因此每个网民都是网络新闻创造者,人们习惯有什么事儿用微博的方式表达,微博客的创造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2更多新闻传播方法

传统的网络新闻主要依靠网站发出新闻,或者依靠BBS、播客等传播新闻,通常网络新闻的创造者就是传播新闻的主体。而微播客突破创作者即传播者的方式,直接以传播作为交流的方式,由于微播客传播速度快、传播速度广,人们已经很习惯如果想了解什么事儿,就看看微博客,微博客上的消息一定是最多、最快的。

5.3更多的新闻关注

当一件大事件出现在微博客上时,微博客马上能将该事件变为焦点。这是由于微博客要求的篇幅小,它对新闻要求的概括性性强、描述性强;人们一旦关注一条消息,在阅读完后马上能顺手转发出去,它像滚雪球一样,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同时人们在转发微博客时,顺手还会写些自己的小感想、小评论,这些会对原有的新闻造成聚焦的作用。因此一条新闻一旦被关注,就会被更多人关注、被更多人评论,它能形成一种独特的聚焦模式。

分析网络新闻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卷入对网络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

摘 要:网络新闻现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来源,卷入会对新闻的阅读行为及传播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卷入分为个人卷入和信息卷入两种,在这两种卷入情况下,不同的因素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卷入;网络新闻;信息加工

网络已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网络信息丰富多样,有人认为现在是一个信息超负载的时代。如何从众多繁杂的网络信息中获取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已成为很多人的必修课。网络环境下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表达、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已经成为信息素养能力内涵的新要求。网络新闻是网络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截至2010年12月,网络新闻使用率为77.2%,用户规模达3.53亿人。网络新闻素养也是网络信息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新闻素养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充实信息素养的相关内容。我们现在探讨一下网络新闻的卷入对新闻阅读行为及传播效果的影响。

一、卷入的概念

卷入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广电传播领域,后来在广告领域及商品消费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卷入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定义:首先,从主体的主观唤醒和注意力水平来说,我们可以称之为个人卷入,如Andrews将卷入定义为具有指向性、持续性、强度特性的个体的内在唤醒状态;Toncar和Munch认为卷入是指受众对某一特定加工任务所投入的注意量。也就是说,卷入度的大小就是指主体所投入的时间及付出的努力。其次,从对象的角度来定义卷入度,我们可以称之为信息卷入,即指对象本身潜在的价值所对应的卷入度的高低,如在新闻信息中,和主体本身相关性较高的就会有高的卷入度,例如和主体所学专业相关的信息动态,或主体的相关兴趣爱好等。反之,和主体本身相关性不大的,卷入度水平就会相对较低,比如一个不喜欢军事的女性看到军事新闻就会视而不见。个人卷入和信息卷入分别对应在广告领域中的个人卷入和产品卷入,在广告领域中人们对卷入的研究已经很多,新闻和广告同样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卷入对广告的认知加工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也可以推测在新闻中,卷入也会带来不同的阅读行为,进而带来不同的认知效果,对传播效果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为了探讨卷入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相关的访谈。访谈人数为20人,男女比例为3∶2,学生和工作的人比例为2∶3,学历层次:研究生8人,本科生11人,高中生1人。笔者通过对访谈对象上网获取信息的动机、途径、关注的内容、上网获取信息的具体步骤及对信息类型的喜好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结构化的访谈,在得到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卷入的定义,进行了相关的总结。

二、个人卷入

个人卷入主要指主体的唤醒状态及注意力水平,一般和主体或受众的动机和目标有关。建立在个人卷入概念基础之上的代表理论精细加工可能模型(Petty,Cacioppo & Schumann,1983)认为,当个人卷入高时,主要采取中枢路径,对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当个人卷入低时,主要根据边缘信息形成态度,诸如信息的性、性等。

通过访谈发现,高卷入新闻受众一般会选择的新闻网站,有清晰的新闻目标,会关注新闻头条,但会偏好选择自己关注的新闻版块,新闻标题会对其有吸引力,但更会选择新闻正文进行进一步信息的深层次加工,也就是说他们更可能打开新闻的二级、三级等更深次的页面进行阅读。高卷入受众新闻阅读行为是一种中枢路径信息加工模式,受众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及期待选择新闻内容,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他们阅读新闻的动机更多是一种工具化动机。一般来说,在高卷入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少,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占优势。

对于低卷入新闻受众来说,上网动机一般为消遣时间,新闻刺激越鲜明越会引起注意,即新闻边缘线索对这类受众影响很大。这类受众很少关注传统的新闻媒体网站,一般偏好门户网站或其他的新闻来源等。打开网站,他们一般会关注头条,颜色鲜艳的图片,点击率比较高的新闻,或是排行榜上比较靠前的新闻标题。有学者提出,在新闻传播中,新闻的可获得性比新闻内容更重要。低卷入受众看新闻没有特定的目标,刺激物自身的新异性、强度及运动变化等都会引起受众的不随意注意。比如自动弹出的新闻,很容易引起低卷入受众的注意,受众很容易从当前任务分身去关注弹出新闻。低卷入受众信息加工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的加工,信息加工多依赖感觉信息,较少依赖非感觉信息,信息加工多依赖于情感迁移、直观推断等。

1.浏览和搜索,两种不同的个人卷入方式

浏览和搜索是我们上网获取信息的两种重要的方式,根据个人卷入定义,我们可以将搜索定义为一种高个人卷入,将浏览定义为一种低个人卷入。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Rubin,1994),搜索是一种工具化使用媒介的方式,浏览是一种仪式化使用媒介的方式。工具化使用就是指使用媒介时,有一定的目的或需要;仪式化使用指主要是作为一种消遣。如果借用信息决策的术语,搜索是一种化的任务,而浏览是一种满意度的任务。当进行搜索时,需要确定一个搜索目标,然后在一系列选项中进行比较,这个过程包含记忆及信息整合的过程。而当进行浏览时,不需要耗费很多的认知努力,因为进行浏览时,是选项之间的比较,不是和中心目标的比较。这种比较是一种知觉方面的比较而不是概念方面的比较,选项之间的比较是一种视觉范围内的比较,而不是一种心理概念的比较。或者我们可以说搜索是一种知觉上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而浏览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

既然搜索和浏览所代表的卷入度不同,行为动机和心理努力也不同,那么二者在认知和情绪方面又带来什么样的结果。Wise和Kim通过生理和心理两种测验手段的研究表明,搜索获得的新闻内容动机更强,会获得更多的编码资源,认知正确率更高,在情绪方面,搜索获得更多的情绪唤醒。

2.卷入和自动弹出信息的关系

当我们打开即时通讯软件或其他软件时,页面会自动跳出一些新闻页面。这种弹出式新闻母体应该是弹出式广告,目的都是强迫受众接受相应的信息,一般来说,这种新闻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尤其是即时通讯软件随时更新的弹出式信息。

通过访谈发现,受众对弹出式信息的态度不尽相同,一些受众认为这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方便,可以不用打开相应的网站就可以看到比较新的新闻内容,这种设计比较人性化,带来了一些便利;但是,另外一些受众则比较反感这种强迫式的方式,从情感上很难接受这种方式,觉得干扰了自己当前任务的运行。我们现在想要探讨的是对自动弹出式的信息两种不同的态度和个人卷入度是否有关系,因为我们一般认为低卷入的受众更接受一些比较容易吸引注意的内容,信息加工的方式为自下而上的路径,这种动态的弹出式会引起这些群体的关注,达到了吸引注意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高个人卷入的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选择有个人固定的模式,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的路径不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那么两种对弹出新闻的态度是否和卷入有关系,相关的研究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实验来证实。

自动弹出新闻的传播效果如何,这也是我们值得探讨的。对于低卷入受众来说,会扫一眼标题,然后决定是关闭还是打开查看具体内容。和一般网站中的新闻相比,这种自动弹出的方式应该达到了吸引注意力的目的,引起了受众对信息关注,并对其进行初步加工。对于高卷入的受众,有些访谈者反映,因为对这种传播方式感到厌烦,情感上无法接受,会直接关闭,但关闭的时候因为需要一些操作,眼睛会注意到弹出的页面,尽管被试不愿意看内容,但还是会看,这种注意捕获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还有一种可能因为高卷入受众因为高度注意自己的当前任务,很可能造成对自动弹出信息的不关注,即无意视盲,这种无意视盲会带来内隐的认知效果吗?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

三、信息卷入

在广告领域,Vaughn(1986)则从产品卷入出发,构建了FCB网格模型,指出高产品卷入端的商品往往使消费者直觉到更多风险、需要搜集大量相关信息,宣传时应使用理性诉求;而低卷入端商品在消费决策中不需要多少参考信息,广告采用情感诉求。我们类比于在新闻中的信息卷入,和受众兴趣、价值观、专业或职业相关的一般为高信息卷入,和受众不太相关的内容为低信息卷入。面对网络中浩瀚的信息海洋,我们每个人对同样的信息有不同的卷入水平。需要说明的是,个人卷入是针对主体而定义的一种卷入标准,而信息卷入是针对对象的标准所定义的。

1.性别差异在信息卷入水平方面的表现

在信息卷入方面,性别差异是较明显的。通过访谈发现,男性对体育、科技及军事等有较高的卷入,而女性对娱乐、女性及生活等题材的新闻有较高的卷入。

2.年龄差异在信息卷入水平方面的表现

年龄在新闻信息卷入方面也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儿童对新闻卷入程度低,小学生及中学生会对娱乐新闻或体育新闻有较高的卷入度,大学生对新闻的卷入度因为知识水平及生活阅历的丰富就会产生一定多样性的变化,青年人及中年人、老年人相对来说就会关注政治新闻、财经新闻等国家时事方面的新闻。

3.文化差异在信息卷入水平方面的表现

文化层次水平也决定了信息卷入方面的差异。一般认为,文化水平不太高的人,阅读新闻主要是一种消闲心理,这是受众最基本的心理层次,诸如大特写、明星绯闻等新闻,这些新闻成为人们在茶余饭后、工作之余得到一种休息的新闻。对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说,阅读新闻有一种求知心理,这是一种较深的层次,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例如天气报道,电视电影节目报道;(2)对国内外重大的政治工作、经济事件的知情心理;(3)对与自己的兴趣、工作、专业研究相关知识的知情心理等。

四、卷入对信息加工的影响

网络信息加工的相关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因为网络本身的复杂性和动态性,Lang(2006)提出的以动机为中介的有限资源信息加工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该理论主要是探讨在媒介的情况下,信息的内容,信息的结构及受众目标等条件的相互作用对认知和情绪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和卷入的两个方面,个人卷入和信息卷入是有关系的,信息内容和信息卷入相关,目标和个人卷入相关,我们可以借鉴该理论模型的发展进一步丰富我们的卷入理论,这可以作为我们以后的研究的方向。

分析网络新闻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浅谈新闻标题现状及对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新闻标题;网络;影响

作为“新闻眼睛”的新闻标题,是用精警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浓缩和概括”。影响标题制作的因素,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是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求的手段。

一、网络新闻标题的现状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传媒载体的日益丰富,人们常常被“淹没”于不断更替的新闻之中,对新闻的摄取已经步入“读题时代”。“读题时代”的网络新闻标题日益朝着实用通俗、主观情绪化的方向演变,摒弃一贯的新闻标题规范而在不同的新闻媒介上,也出现了标题风格的边缘化倾向。同时,网络新闻标题愈发主张以简洁形象取胜。

当然在“读题时代”也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标题党”:

1.标题失实、以偏概全、题文不符、刻意夸张、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网站的生存主要依靠点击率和流量,点击率的高低与广告商广告投放额度密切相关,为提高点击率,进而吸引广告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一些网络新闻媒体靠制造兴奋点的标题吸引受众,甚至于,有些网络新闻标题无中生有,以期制造轰动效应。

2.标题煽情化。随着媒介市场化的不断推进,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网站开始采取煽情化的手段制作标题。煽情化倾向主要指媒体在报道中,反常性要素被突出放大,通过大量传播暴力、凶杀、抢劫、强奸以及第三者插足、隐私揭密等信息,以引起部分读者的阅读欲望。

3.从标题中透露出价值观念的偏差。网络新闻标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传播者的意图,而有的标题在报道新闻的同时表露出价值观念的偏差,违背了社会伦理和传统道德规范。

二、影响网络标题制作的因素

1.在媒介市场化的背景下,网络媒体竞争激烈,不少报纸为了利用深度报道吸引读者的眼球,考虑网络新闻的关键词搜索频率,写作过度文学化,摒弃了新闻写作必须坚持的真实性原则,丧失了深度报道的严肃。?

2.满足网络受众的“猎奇”心理。网络新闻标题竭尽所能的要引起受众的注意,就必须迎合网络受众的“猎奇”心理。

3.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以及机构关系的制约。标题撰写人通过对明示信息的选择,激活网络读者认知中的部分语境假设,以便引导网络读者建立起能够帮助他们推断媒体意图的关联,以尽可能少的推理认知取得媒体意欲传达的信息,无形中操纵着网络读者对报道事件和人物的看法。

4.“读题时代”的时代要求。当今时代,生活节奏加快,信息量膨胀迅速,网民获取新闻信息必须有选择性。要想保障网民能够快速、清晰、地捕捉到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标题就必须要浓缩主体精华,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展示给网民。

5.大众娱乐化倾向。这中倾向使得新闻制作者在运用语言策略制作网络新闻标题时一味追求轰动性和刺激性的效果,抛弃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品位和新闻的价值。

三、网络新闻传播的现状

网络新闻打破了时空界限,具有全球化、互动化、及时性、多样化和容量大等特点。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有:

1.来源广泛。新闻网站可以从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转载新闻。多数网络新闻平台是开放的,在新闻网站自身提供大量新闻的同时,网民也能上传新闻,同时伴有评论。

2.更新快速。网络新闻平台不断有新闻呈现,又不断有新闻下沉。一个新闻网站上的网络新闻更新速度的快慢,将决定其竞争和生存的能力。

3.真假共存。网络新闻审核不像其他媒体要经过三级审核,网民发出的新闻往往未经任何审核就进入传播渠道。网民身份的相对隐蔽,甚至使新闻造假成为一种诱惑。

4.影响广泛。网络新闻一旦在几个大的知名网站,就会产生广泛影响力,如果网民再大量转载和评论,影响就会愈加广泛,可以汇聚网络民意,形成巨大的网络声音。

四、网络新闻标题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网络新闻借助于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媒体影响大众舆论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网络新闻阅读这一语言交际活动中,网络读者总是先看到新闻页面的标题,通过点击标题才能看到相关报道。当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网络新闻标题集中到同一个页面上时,人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这些标题中扫描,做出判断,进而决定点击哪一条标题进行阅读。对网络新闻的传播来说,它的这种标题与正文首身分离的特点和这阅读过程决定了标题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具有远远超过其在传统媒体的要作用。网络新闻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标题的不断引导和提示。

五、新闻标题对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

1.导读作用。这是网络新闻标题最核心的传播价值。网络新闻标题将引导读者从海量的新闻信息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阅读。阅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考虑到上网的时间和费用,迅速地找到自己“期待阅读”的标题和新闻信息。

2.检索作用。新闻标题通常被众多的新闻网站设置为搜索引擎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它也是新闻使用者识别与查找相关新闻信息的最初标识。

3.舆论作用。在网络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后,网络新闻标题成为媒体左右大众舆论的主要途径。网络新闻标题通过解释性描述、描写性描述和词汇选择等语言手段引导网络读者建立关联,以帮助他们推断媒体的交际意图。

新闻标题对于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标题党”的标题也有消极影响:

1.引发并加剧网友的极端情绪网络世界中的情感与道德,经常表现为一种极端的表达与判断。

2.降低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受众和社会中形成的信誉度、性和影响力。

3.强化大众娱乐化倾向。当今浮躁的社会,“娱乐至死”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故弄玄虚,利用大众猎奇心理的标题,必然会使大众娱乐化现象加重。

分析网络新闻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网络新闻传播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网络不仅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模式,而且也冲击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体,正改变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网络媒体有左右高校舆论导向之趋势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从而将网络与媒体联系起来。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指因特网;从狭义上说,是指基于因特网这个传输平台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①网络媒体传播在狭义上指网络新闻及信息传播。

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前,左右高校舆论导向的媒体主要以校报、宣传栏、大学文件以及经过教育工作者选择的报刊为主,遵循着一种由点到面的单向的线性传播方式,由传播者主导的有组织、大规模的定向活动。把关人在反映和引导大学生舆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信息媒体的“”概念。②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传播者和受传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其角色可以互换,互为传播的主体,共同享有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意见以及观点的权利。大学生处于这种多元化的网络平台中,存在着强烈的成为“传播者”及自由参与的愿望。在进入论坛之前,大家一律平等,然后各人凭借言论及文章,逐渐树立自己在论坛中的地位。这种参与所取得的成就感一方面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使他们沉溺于网络难以自拔;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大学生面对老师及高校管理者被动及受传者的地位,他们接受了网络媒体的众多“声音”和多元的观点,就可能以一种审视者的眼光来“判断”老师及高校管理者,这就造成了“当今大学生不好管、不好教”的尴尬局面。

网络媒体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等等,校园环境设施属于物质文化;处理人际关系、学术流派关系、校内外关系、传统与创新关系、习惯与风气等属于行为文化;对于历史与现实的不断思索,观念的随时更新,是大学观念文化的重要内容;校规校纪是校园制度文化的体现。③悠久的校园文化浓缩、积淀成为大学精神。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历史使许多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大学精神。然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正一步步啃噬着这种传统的“严谨、踏实”的学风和校风,并且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1.网络媒体影响了高校的教育功能,改变了大学的师生关系以及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往大学生的学业要依赖老师才能完成,其关系是建立在一种信任、和谐的基础上。今天的网络媒体不仅提供了远程教育功能,而且还发挥着“解惑”的作用,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直接提问来获得解答。这样,不可避免地淡化了老师的作用及亲密的师生关系。

2.网络媒体在改变着传统“严谨、踏实”的学风。网络媒体集纳相关信息的海量性使得大学生难以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或做一些研究工作。很多大学生在学业上基本上都依靠“下载”来完成。不仅学术论文、毕业论文依靠网络下载,甚至连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等都是网络文章的再现。有些学生踏踏实实地自己写就论文,结果反倒不如同学通过网络拼凑的文章获得好评。因此,网络媒体在高校助长了一种浮躁的学风。

3.网络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及职业选择观念。网络的巨大力量促使很多商业炒作的发生,许多人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利用网络市场收获名利。种种的网络事件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也在影响着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因为网络事件的渲染,一些大学生可能注重表面化的东西,更注重对名利的追求。大多不愿选择基础研究工作,倾向于低付出、高回报的理想化的工作,以致在择业时或挫折不断,或频频跳槽。

淡化网络媒体对大学生影响的对策

1.强化严谨求实的大学精神,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信息技术飞速发达的今天,高等院校仍然需要严谨求实的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严谨求实的精神大多蕴含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因此应在高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及系列讲座,传统文化课程宜结合现代生活,要富有创意及趣味性。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就是一个代表,观众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轻松的方式接受众多传统文化的精髓,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应以此为鉴。

2.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首先,要在高校营造一种格调健康、自律向上的网络文化或氛围,自觉抵制一些商业网站为追求商业利益而的非法、反传统文化的不良信息。其次,对校园网络进行分时分级管理。将互联网与校园网分开管理,互联网集中在图书馆等公开场合使用,学生宿舍以格调健康的校园网为主,链接一些绿色的相关网站。对学生上网进行分时管理,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并定期检查个人防火墙等过滤软件的安装情况。第三,辅导员应对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解或调查,时常提醒、督促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网上学习方式。

分析网络新闻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网络新闻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述评

1.网络融合新闻增强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最重要特征,一条旧的新闻报道显然对读者没有太大意义。在传统新闻报道模式下,通常一个新闻事件由采写到刊印再到读者手中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滞后,这往往要几个小时到24小时不等。而在网络融合新闻模式下,一个社会突发事件或新闻素材经过采写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马上被出来,省略了刊印及投递等中间环节,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通常新闻事件一经发生,相应的新闻报道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就可以被到网上,并被受众知悉。

2.网络融合新闻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范围

传统新闻模式下,新闻报道的影响范围往往较小。对于那些地方性较强的新闻事件,通常只有当地的新闻媒体加以采写和报道,而其受众往往也就是当地的读者,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显然是十分有限的。在网络融合新闻模式下,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高覆盖率,一条新闻报道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数量十分庞大的读者所关注。而读者和受众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地方,而是全国各地的读者都可以获得相关方面的新闻信息。

3.网络融合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互动参与性

互动参与性是网络融合新闻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传统纸媒时代,一条新闻报道的读者反馈通常只能以信件或电话等形式进行,具有事后性且十分不便。在网络融合新闻的情况下,读者的互动参与将变得十分容易。例如一些新闻媒体开通了自己的微博主页,随着某一新闻报道的进行,读者可以随时在线发表提问或看法。这种网络融合新闻的互动性,既增加了读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同时也极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克服了传统新闻报道的某些不足之处。

4.网络融合新闻对新闻传播的负面影响

网络融合新闻带来的积极影响值得肯定,但它所具有的不利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其中,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虚假新闻的增多。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各种新闻来源有时很难确认其真假,由此造成了很多前几天刚刚的热点新闻随后就被证实为虚假报道的现象。另外,媒体为了相互进行网络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造成了不经核实即发表新闻消息的现象,由此也增多了虚假新闻的风险。此外,具有血腥、色情、暴力色彩的网络新闻在近年来也有增多趋势,客观上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社会影响,而这些都是十分值得新闻界予以关注的。综上,网络融合新闻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同时又有不利的方面。对于积极的方面应予以肯定和利用,对于不利的方面则应予以克服解决,这样才能使新闻传播在信息时代获得更好发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