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如何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

摘要: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导致了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教育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宝。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责无旁贷。
如何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

如何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如何通过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

摘要:通过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是中学阶段环境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三个重要方式: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恰当掌握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教育机会;合理利用地理课外活动环境教育的有利战场。探索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环境道德和环境参与和能力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境参与和能力;环境教育模式

环境教育是随着环境恶化逐渐被人们意识并发展起来,从萌芽阶段到目前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时间。目前国际环境教育已经向着更高的环境教育目标迈进。不仅注重环境意识的培养,更加关注环境道德、参与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我国中学的环境教育也应该顺应这样的趋势。培养学生科学的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的观点,从而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进行环境教育的优势。如何通过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个从事地理教育人员的责任所在,本文作者主要从三个角度论述了自己的看法。

一、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

这里之所以用“挖掘”这个词,在于环境教育材料在地理教材中不是现成可得的。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多学科模式进行环境教育,即将环境教育的目标分门别类的渗透到物理、化学、地理等各相应学科,化零为整实现环境教育。也即通过地理课来实现一部分相应的环境教育任务。但地理课非环境教育课,不能按照环境教育的知识结构来组织教学体系,因此,这种教育模式决定了在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材料更多的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地理教材中。如果要实现环境教育的全部目标,就必须将其“揭示”出来。“挖掘”的本意指向下挖以发掘。在这里指通过深入分析地理教材,发掘涉及环境概念、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将之恰当应用到教学中。在理想的地理教材中,应该既容纳了环境问题的内容和技能,又保持现有地理课程的完整性,在原则上要求应以现有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挖掘的方式有多种,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其中一个方法是基于“问题”进行环境教育。这里的重点要求教师要敏感,善于发现教材内容和环境教育的结合点。通过问题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对环境概念和原理的思考。使学生增进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意识。如“农村为什么也会出现空气污染的现象?”在地理教材中这涉及到大气运动,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环境问题。如果能将二者很好结合,就可以通过同样内容的教学而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再如“我们的温度出了什么问题,对什么的影响较大?”这在地理教材中涉及到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点,同时也是典型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通过该问题的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环境问题, 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也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行为的目标要求。二是基于地理教材中的案例,或者基于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组织案例开展案例式环境教育。这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采用案例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具有灵活性。案例可以把一些环境科学概念、原理等知识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形中。同样的概念和原理可以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反映。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可以是不同的。这对于一些环境问题存在的不确定性可以较好的进行处理。这点,林培英教授在《案例式环境教育的思考》中进行了论述。同时案例式教学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设身处地的进行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一定环境背景下进行学习,各种情感可以通过阅读案例情节而产生。当学生从案例中人物行为感受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人物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时,也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价值的判断,因此,通过案例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环境道德非常好的方式。

二、把握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教育机会。

环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地理教学中,不仅需要注意从中挖掘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结合点,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情感,探索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而且要善于捕捉有利的教育机会。地理学科相对于其他数学、语文、外语等学科来说,进行环境教育的优势在于,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一些目标是相似的。如认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是环境教育的目标。这使得进行环境教育的机会比较常见。但在现实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不存在机会,而是教师不愿意或者没有意识去把握机会。如在讲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地理教师都会讲到“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将重化工业转出地区的一些教师往往更加侧重于结合本地的快速发展、环境改善、经济水平提高上下工夫。过多注重产业转移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重化工业迁入地的环境问题。再如将首钢迁出北京,大众关注更多的是转化北京职能,建设绿色北京等,而首钢迁入地的环境问题在教学中涉及到的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对当地经济提高感到骄傲自豪的时候,教师更应该把握此时机会,进行环境教育,也可以将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积累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现实情况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如可以提出思辩的问题“我们要放慢脚步,保护我们的环境,还是要加快脚步,发展经济,然后改善我们的环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区域环境意识,又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产业转移观。有时候,把握教育机会需要教师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精神状态来判断,当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提到一些环境相关问题,并表现出热情的时候,其内心活动就会比较活跃,此时正是实施环境教育的良好机会。

三、合理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开展环境教育

目前国际教育的目标从重“意识、知识、技能”的培养过渡为关注“参与态度,行为习

惯”的培养,关注受教育者的有效参与程度与行为习惯的养成。[2] 中学环境教育的目标也随之更加关注环境参与和能力。即要将环境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同时让有意识的环境保护和改善行为转化为无意识的环境行为习惯。达到这个目的的重要方式就是组织学生进行环境参与。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地理课外活动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并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将环境相容性行为转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开展一些真实情景下环境保护行为。一旦学生的行为慢慢转化成为个体的行为,并不需要教师来组织和引导的时候,这些活动就成了他生活中变得有意义的事情,这时环境教育的目的在学生身上起到作用。除此之外 ,通过地理课外活动也有助于环境教育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据有人研究,“如果识记的课题成为活动的对象或者活动的结果,学习者积极的参与活动,即使没有识记的意图,记忆的效果也非常高”。[5] 活动过后头脑中形成的环境教育的知识反过来又将指导学生亲环境行为。如北京一些学校在节假日组织学生爬香山,拣起路上的烟头、食品包装袋等。学生的主体活动,或者说是劳动使学生可能对丢弃垃圾的人会产生心理上的不满情绪,这时丢弃垃圾属于错误行为的价值观可能将在学生身上产生作用,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这种价值观将影响学生自己的行为,从而可能产生不随便丢弃垃圾的行为。当然环境教育不能造成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额外负担,教师也并不需要为组织学生活动而感到疲倦。有时候,教师可以从非常小的事情入手,倡导每天拾起一张废纸,一个烟头。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今天,你给环境造成负担了吗?”这样的反思活动。同时,在进行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中将环境教育作为地理教学活动计划中其中的一部分,从而减轻教师在这方面的负担。

四、结语

在地理教学中探索环境教育的路程是漫长的,尚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如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开展环境教育的资金问题,以及课时问题等等。但是不论是从人类自身发展需要来看,还是从满足时展要求来看,进行环境都是势在必行的。希望能在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中寻找二者之间切实结合点。使环境教育真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

如何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

摘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已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司空见惯,大气污染、废水排放、温室效应……都在一次次逼近人类的底线,环境的治理已经成为时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将新课程主旨在实践教学中表达清楚,因此开展课内、课外的环境保护的再教育,较大限度地发挥环境教育的在高中地理课程的作用成为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一、我国的环境教育现状

在1970年,“环境教育”一词及时次看到是在国外的环境教育法中,那是迄今最早的一年。针对环境教育的定义,主要从如何让学生熟悉了解环境相关内容知识,围绕着自然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口、污染、资源分配和自然保护、农村发展和城市规划等等之间的关系,认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部法案是针对环境与人类如何产生关系和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国际保护自然(IUCN)环境教育联盟认为:“环境教育是理解和欣赏的人类,文化和环境间关系必须精通的技能和理解。环境教育是环境价值和澄清这个过程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它必须通过制定环境政策和发展环境行为守则的进程运行。”有些学校有独立的环境教育课程,有一些正式纳入正常学校开展的课程。高中学习中,现有的教学材料,已经有大量的环境相关的知识,内容涉及生态平衡;地理教科书专门设置“环境”这一章节,化学教材“空气污染”限制,“水保护”等包括环境保护的知识。此外,通过语言课程要求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论文,美术课让学生走进农村进行绘画写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学生的认识。为了去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当环境保护提升到政府议程的时候,通过法律规章制度去约束破坏环境的行为时,也需要从环境教育这方面进行开展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也显得异常重要。笔者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开展环境保护课内课程、课外课程的铺展,加强本课程开发利用现有的知识,较大限度的发挥环境教育的在高中地理课程的作用。如何唤醒人文保护意识,发挥环境保护是自觉的行为。地理学科中的环境教育可能是正确的选择。笔者作为高中地理老师,如何让地理教材开展适当的环境教育,结合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和觉醒的环境意识和行动,能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起到很好的效果。基于我国的环境教育现状分析,可以了解,在高中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是有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进行环境教育是环境污染现状决定的。在很多环境治理的机制和法制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开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是必要的。当前,针对地球,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温室气体效应、森林面积减少、频繁的沙尘暴、淡水资源枯竭、污染扩散……这些环境问题,亟需解决。第二,进行环境教育是课程改革的真谛。高中地理课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解关于地球及环境的基本知识;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元素之间的关系的主要特征。了解全球环境和发展问题,使得正确的全球意识的初步形成。”当前形势和环境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发展,加强保护资源和环境意识的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现的社会责任和环境管理中,表明环境教育在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进行环境教育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地理的课程是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研究的学科,渗透在高中课程中的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是固有的要求和必须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重点在高中地理课将环境教育融入实践。

三、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

在课堂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初衷在于必要知识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环境教育知识,再加上很多知识本身属于地理知识。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教学和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学习,学会使用教材知识的载体,在教学设计中,考虑的设计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使得教育环境应及时,确保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内容,以便支持环境教育成果展现。在进行高中地理新课程“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子,笔者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副来自网络的漫画,这幅漫画叫“出汗的地球”,然后开展问题互动,问道:在漫画中透露哪些环境问题?是什么导致出现这种状况?他们可以通过漫画指出相关的理解,进行有效地互动、探究、交流,将最终落到主题,是一种气候逐渐变暖-温室效应,这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多的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开展相关教学影片如“蝴蝶效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下的问题:“及时,全球变暖的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第二,变暖之后的环境怎么样影响日常生活?”通过学生们间激烈的讨论,指出全球变暖的危害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上课时选定以角色为主的辩论大赛,将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参与主体进行情景再现,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课程的推进,既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而且还学习了地理知识。

2.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环境教育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急需要展开的还有课外的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环境保护日的活动,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材料的分发和讲解,让环境教育的活动进入社区、进入家庭,通过活动的参加,让学生自身在环境保护的意识中有切肤之感,来巩固环境保护上的知识,让环境保护流行起来,让环保意识在每天生活中进行密切关联。每个公民都应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环境保护的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超市不用塑料袋、节约用纸等,用自己的实际的行动为环境保护正名,这样在课外开展教育活动才更有意义。

3.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开展环境教育

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手眼并用交给学生这些知识,而这些知识也可以通过很多其他的渠道搜集,重视课程的开发很重要。在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注重不同地域、不同业务划分,让知识在综合性上显得更加重要,使得知识成为继续教育的资源。你可以利用的夏季和冬季假期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调查,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编写书面报告。学校每个学期,教师应提前主题,对于学生来说,在每个调查中,学生可选修地理勘探合作完成调研。应该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如收集当地人口和人口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气候变现状;调查当地的环境问题及成因的危害及控制措施;探究物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调查中的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知识学习的能力,对环境也更加的了解。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作为新课标改革下的高中地理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将新课程主旨在实践教学中表达清楚,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开展环境保护课内课程、课外课程的铺展,加强本课程开发利用现有的知识,较大限度地发挥环境教育的在高中地理课程的作用,提升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张永玲 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四中学

如何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主渠道。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结合形势发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向学生有效地灌输环境知识,培养环境意识,是地理学科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环境 教育 地理

一、课堂环境教育

1.地理教材中的环境内容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环境内容中的很多问题。如:初一地理第五章《世界的自然资源》、初二地理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涉及到自然资源及其保护,初二地理第五章中的“长江”、“黄河”,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治理问题涉及到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治理,初一地理第六章中“世界的人口问题”、初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人口》涉及人口问题,初二地理第三章、第四章中介绍了各种自然灾害,涉及到自然灾害问题等。

2.地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

环境道德意识教育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在环境方面的道德意识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但实际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多。我们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滥砍滥伐森林、过度放牧、任意排放有害物质、过度开采各种矿产和地下水等等,使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值得人们担忧和思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会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无情报复甚至加倍惩罚。

3.课堂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

根据教材内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做到地理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要生动,有教育性,要灵活组织,采用讨论、做实验、看录象等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举一些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例如西方国家的垃圾箱回分为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一个德国人来北京旅游时,照相机里的电池用完后换了一个新电池,可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旧电池回收箱,他只好把旧电池带回到德国。这个小故事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同学们认识到了环境保护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课外环境教育

1.组织以环境知识为主题的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讲演会、调查报告会、辩论赛、绘宣传画等。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进行正确、恰当的引导,为他们提供资料和信息帮助,并加强指导,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寻找新的环境方面的事例来支持他们的论点。

2.开展环境问题专题讲座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校图书馆向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性的环保报刊和环境报告书籍,如《中国环境报》、《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等,充实教学内容,扩充课堂知识,开阔眼界。并且根据资料,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讲座,如《森林、植被与人类生活》、《水资源和人类生活》、《退耕还林与生态建设》等,结合当前或当地生动具体的事例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确环保意义,从而实现在初中学生中普及环境教育的目的。

3.组织环保调查和环境监测

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如调查噪声污染、水污染和交通秩序问题等,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观测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调查报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通过调查访问和亲身体验,学生对环保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产生共鸣,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总之,要发挥学生在环境教育中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以形成环境道德为中心,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模式的教育目标;而且,环境教育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方式进行。这样做,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参与。显而易见,在地理学科教育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达到增强环境意识,丰富环境科学知识,强化环境理念,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养成良好环境公德行为习惯的目的。

如何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摘要: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导致了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教育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宝。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责无旁贷。我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经验谈谈地理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关键词:十八大 生态文明 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环保意识必将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为此,《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确立了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生态文明方面的基础学科地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环境观,意义非常重大。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环保教育已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结合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试从中学地理教学的角度谈谈地理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一、 立足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在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就像一条纽带,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必修一以行星地球开始,逐步分析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比如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必修二主要学习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人文环境,必修三又归结到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由此可见,地理教材中本身就有很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现行教材来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的每个章节几乎都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内容,比如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区域发展等,并且有些内容还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环境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生态破坏、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等。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从人类活动入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环境教育已成为高中地理教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例如:“环境与环境问题”“区域环境建设”、“环境污染与防治”、“大气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世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为典型的环保教育课,而“人口的合理容量”、“城市化”、“全球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与环境”等内容中可以渗透环境教育。

比如在学习必修三中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来分析一些影响本地的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比如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泥石流、旱涝等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按规律规范人类活动,才能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真切感受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类型很多,表现形式多样化,和当地的特定环境紧密联系。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有些环境问题学生无法切身感受。比如沿海的学生可能无法感受到荒漠化现象,而内陆的学生可能无法感受到台风、海啸等气象灾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而多媒体课件就能起到这个作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使课堂有声有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比如:平原地区的学生对滑坡、泥石流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结合视频给学生讲解泥石流的危害;内陆地区的学生对台风、海啸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化静为动;而沿海地区的学生对荒漠化的感受很少,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直观。在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就会大大扩展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切感受了环境问题,又增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三、丰富地理学科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与野外调查实践活动

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只靠地理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相关的活动,那么,光说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话就苍白无力了。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亲身感受环境问题,激起保护环境的热情。

在暑假里,我组织学生参加了本市水污染现状和农村垃圾污染现状的调查研究,同时还组织学生写好环保小论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更让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环境问题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例如学校附近的河流、垃圾处理场、工厂等。当学生看到恶臭扑鼻的河水、遍地可见的垃圾、漂浮于公路上空的尘埃,就会明白环境保护是多么的重要,并自觉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当中。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课外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课外实验小组和宣传小组,让他们走出课堂去真切感受环境问题。

四、充分利用环境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人类都关注环境问题,因此制定了很多环境纪念日。比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水日、4月22日的地球日、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6月17日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的世界保护臭氧层日、10月16日的世界粮食日等等。在环境纪念日里,要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方面的培养。教师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比如指导学生采用黑板报,手抄报以及演讲等方式向公众宣传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使环境意识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去,帮助民众树立环保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会得到大大提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环境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同时符合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的要求。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我们要不断地探索,找准切入点,增强针对性,寻找出更多更好的环境教育方法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