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微课的优势随之突显出来。它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使学生在个体学习中易于把握目标、突破难点、理解吸收。借助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从而让中职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进而获得更大的学习乐趣与动力。
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探索

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探索:绿色生态设计到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

[摘 要]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地质灾害等系列原因,让我们对产品设计重新注入了新的活力——绿色生态设计,绿色生态设计在当今势必以全新快速的新概念投射到工业产品设计,主动或被动地崭新地认识绿色生态设计应用到工业产品设计方面的重要性。2001年联合国环境署就评述过:对环境影响可能会发生在工业产品的不同周期中,但设计阶段决定了近80%的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因此工业产品设计阶段与材料、结构、功能、使用环境、使用状态等都密切相关,应充分满足和合理实现产品绿色生态设计的生态、环保要求。

[关键词]产品绿色设计素质;绿色生态与工业产品;绿色生态设计实践

1 产品绿色生态设计素质及现状

“绿色生态设计”话题在21世纪发展初期到现在已崭露头角,设计界、教育界、商业界等,这个话题已不陌生,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潜台词,绿色生态设计作为21世纪的一面旗帜、风向标,又是怎样指引我们完善并实施到工业产品设计中去的呢?不言而喻,作为社会参与者:官员、制造商、消费者、设计师等,每一个团队或者群体都独自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工业设计师作为产品的功能原理、形式美原则的设定者在其中更是举足轻重。即使如此,在专业院校、企业机构经常会谈到,但现实告诉我们,关于绿色设计设定及实现到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最头疼的是设计师的设计想法、设计方法、设计信仰都会受到影响,真正完善去认识对绿色生态设计的专门机构或者高等院所也未诠释清楚,将绿色生态设计及实现于工业产品设计中去。

因此借助专业机构和高等院所的理论依据去诠释绿色生态设计远远不够,因为设计师要与时俱进,敢于接受新生事物并且是逐渐地被人们认识,其设定及实现于工业产品设计的过程也是随着环境、技术、社会变迁而日益充实完善,不难发现,在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势必有了这些考虑,但大都停留于形式浮于表面,对学生也就是未来设计师们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狭义的理解、局限的认知绿色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关系,那么就自闭和扼杀了未来设计师的原始基础认识,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认知绿色生态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

从中国“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提的非常响的词是“时时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这句话却与我们绿色产品设计的意旨不谋而合,工业产品设计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却时时暗示了设计师们为设计而设计一个良知的道理:设计来源于生活,设计灵感被生活所需而点燃,设计离不开自然,总之离不开人——机——环境。就如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的人类要生存,就得保护大自然,保护好绿色生态环境,提倡低碳、高效、节能、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本科课程到硕士课程的安排,本科注重设计的诠释,简单点就是设计创意好,就是成功的设计作品;硕士则更注重把认知绿色生态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的综合思考。所谓绿色生态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不能只从物质的层面来理解当今设计和未来设计的含义,应该考虑到社会层面、意识层面和美学道德层面来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古代老子的美学思想里提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充分诠释了这一问题的本体。西欧建筑设计师william mcdonough针对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发展前人的思想提出了“汉诺威原则”应该算是一个针对绿色生态设计的纲领性文件的诠释。原则包含思想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承认相互依赖性,尊重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接受基于人的意愿与自然系统共存的设计决策,创建有长期价值的安全项目,依靠清洁能源,认识设计的局限性,坚持通过知识的贡献来坚持发展。可见中国几千年的道家美学精髓与当今发达的西方设计观念有着不谋而合的共性:即生、即和、低耗和循环。根据绿色生态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思维关系的拓展,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在实践中却要经受重锤考验。

3 绿色生态设计到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

大自然作为绿色生态的载体,不言而喻,绿色生态却始终围绕工业产品诞生成为最致命的先决条件:即环境不可避免制约设计的拓展。不过正是这个制约性条件,让设计师重新站在设计的高度展望社会每个阶段的发展,从而与时俱进,因人而异,诠释未来设计,以现实的制约条件作为展望未来设计的动脉,科学应用绿色生态环境到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实施。

从本科到硕士课程中,我们有效的将绿色生态材料应用于产品中,不仅仅将自然生态材料作为设计的创作砝码,从根本上强化了我们对结构优化的意识,精简的结构,简而不凡,解决实际需求。比如,在当时中国明清家具设计制作强调优化的卯结构,不用钉子,也能将结构固如泰山一样,那时主要将自然生态材料竹、麻、木等作为设计原料。现在大多数学校虽然不时也借古人设计精髓来进行设计,但大多只浮于形式,走过场罢了。真正做到设计理念创新即“道法自然”,还得深揣细研。当今的材料可谓是更丰富了,科学在进步,高分子材料这个名字却包含了很多新型材料,我们在课程中所用过的关于新型生态自然材料:瓦楞纸、包装纸、羊皮纸等,发现它们不仅价格低廉,还能做到以虚击实,掌握柔性材料也能做出坚实的成形产品。老师多多给学生给一个限定条件,比如限定百分之百的环保材料包括主体材料和连接材料都尽可能地使用最简单的构造及加工方式来实现。案例如图1、图2:将限定的一张纸(比如羊皮纸),尽可能简单的结构,又不能在浪费材料的条件下,完成平面到立体造型的加工(不另加辅助材料支撑结构),而且能科学的将数理公式、感性思维和艺术美学有效地嫁接在一起,由一张平面的纸创造出变化无穷又有据可循的新型作品,可谓是要讲究简而不凡的原则。因此被创作出的立体成型产品一定程度上承载能力和选材的生态性及结构设计的精巧构思。

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探索:微课在工业产品设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课应运而生。本文结合教学案例,试图阐述在中职工业产品设计学科教学中,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微课;工业产品设计

一、前言

目前,中职校“工业产品设计”学科的教学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制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且教学手段单一,较少采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二、中职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其独立地分析问题、探索规律、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探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主动获得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将中职学生的个体学习与教师的异步指导有效结合进行的,以学生个体学习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模式。它的主要教学过程包括目标导学、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评价促学等几个环节。

三、微课的优势特点

微课是将传统的课堂知识体系结构打破,借助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将知识点进行精细化、形象化、透彻化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将教材分析、难点突破、操作演示等内容呈“点”状、碎片化分布,也可以是操作方法、操作步骤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演示。微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习知识的直接性。微课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左右的视频,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对软件应用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省略了很多常规课堂繁冗的部分。(2)学习知识的有效性。微课能帮助中职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因为微课的研发内容通常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学习知识的便捷性。中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较大的困惑就是遇到难题时没有人及时解答,因此随时能得到帮助或者解惑是中职学生的较大快乐。微课的推广可以让中职学生在课余的“碎片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灵活地进行自主学习,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借助微课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课前制作微课视频

1.前期准备阶段。对于“工业产品设计”这门学科,我校采用的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Inventor设计软件。首先,笔者在上课之前的备课阶段,会根据学生前面课程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来选择要讲的知识面和要突破的难点;其次,将知识面按照一定逻辑归纳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小模块,为下一步微课的制作提供源泉;,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编写教学设计、搜集教学材料和制作教学PPT。比如,笔者把所学教材《Inventor工业产品设计基础教程》分为必须掌握的四大模块:零件建模、部件装配、工程制图、表达视图,再将每一模块的知识体系分解成若干个知识面、知识点。2.视频策划阶段。根据一个知识面的教学设计、教学PPT,在电脑上自己用Inventor软件亲自操作几遍,找出这部分知识面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软件操作的关键点,针对以上方面精心设计出视频录制时要演示的操作步骤及操作过程的“剧本”,编写出视频讲授时要说的语言文字,做到通俗易懂,不出现专业错误和语言错误。如:在讲到“运动关系约束”这部分内容时,齿轮的传动在“运动约束”应用方面来讲是个难点。笔者首先制作出教学PPT,从理论上分析齿轮的传动关系:两齿轮在没有添加“运动约束”时,“直齿轮1”与“直齿轮2”均只能绕自身轴线转动,两齿轮之间没有传动关系;通过添加“运动约束”,使“直齿轮1”与“直齿轮2”按照一定的传动比转动,符合实际地建立起一种齿轮啮合运动关系的约束。接下来,笔者进一步策划微课视频要录制的内容与步骤,即创作微课“剧本”。3.视频录制阶段。有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充分准备,在录制微课视频时,就能突出重点,把Inventor软件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内容讲透彻。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后才能达到解疑、解惑、有收获、有提高的目的。笔者通常是运用“屏录专家”这个简单实用的软件来录制微课视频的,可以在电脑上一边操作软件,一边通过耳麦进行必要的讲解,将录制10分钟左右的视频保存起来,再经过后期的影视处理,一个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就此诞生。

(二)确立目标,提出任务

目标导学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作为中职校的老师应首先考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任务”的提出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开始,鼓励学生带着“任务”进入自主学习环节。如:笔者在讲授“运动关系的约束”这一章节时,利用刚上课的前5分钟,有意识地演示:在Inventor软件的部件设计环境中放置两个大小各异的齿轮,大齿轮的齿数为63,小齿轮的齿数为21,传动比为3。演示操作后发现,就目前情况下转动其中一齿轮,另一齿轮并不会跟着转动。那么,我们如何添加“运动约束”让它们能按照正常的啮合关系转动起来?学生一听就能立刻兴奋起来,跃跃一试。

(三)带着任务,自主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职学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尤其乐于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探究解决遇到的问题。他们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这一心理特性为我们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奠定了思想基础。课堂教学在进入这一阶段时,笔者会告诉学生通过网络在学校网页上可以下载老师课前上传的“两齿轮间添加运动约束的运用”的微课视频,然后自行观看微课,学习添加运动约束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四)小组讨论,互相学习

中职学生的小组讨论是一种集体动态的讨论学习方式,它可以发挥团队的优势,以弥补个体静态学习中的不足;还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之间互相影响,这种好的学习风气能够促使一个班级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在激烈的小组讨论过程中,运用到了眼、耳、口、手、脑等器官,大大地刺激了大脑皮层,从而引起人的亢奋,进而有效地增强记忆,使所讨论的内容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微课内容的理解存在个体差异,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学生热烈讨论的同时,笔者会时刻观察各组动态,实时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以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遇到困难,老师助学

中职学生在借助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老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工业产品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还无法解开难题的情况,此时此刻,笔者都会及时给予点拨诱导,促其茅塞顿开、灵感突现,顺利渡过难关,完成任务。在参与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还会适时对学生的观点、看法、操作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总结,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和分享。

(六)综合衡量,评价促学

笔者在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通常采用的是多元化评价体系,即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结果合理化。中职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学习情绪的不稳定性,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过程做出实时而有效地评价,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表现、可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微课的优势随之突显出来。它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使学生在个体学习中易于把握目标、突破难点、理解吸收。借助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从而让中职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进而获得更大的学习乐趣与动力。

作者:饶晓雪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晋兴职业中专学校

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探索:面向用户的工业产品设计调查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 要 设计调查是工业设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整个设计工作系统中的最主要环节之一。为了使学生适应新背景下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用户的心理、生理需求为出发点,对该课程进行了系统化的教学实践研究,从而能够真实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建立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设计指南。

关键词 理论教学 设计实践 设计调查

1 产品动因分析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一款产品作为载体,进行动因分析,找出关联因素,确定调查的任务目标。一件产品从实现上讲,与之相关联的因素应包括:人的愿景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与设计相关的约束因素,只有清楚了解到这些因素后,获得相关必要数据,才能迅速地感知用户的心理、生理需求。①

(1)人的愿景因素。人类发展到今天,不仅具有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愿望,同时也具有抵御伤害、解决困难与困境的需要,因此今天的很多产品都致力于关注社会、人性的回归,关注人的情感、生命、健康,关注自然、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对于人们的愿望和诉求,需要了解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例如哪些产品能够促进人们健康的生活,哪些产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哪些产品在关注弱势群体,哪些产品属于防护与救援设备等。(2)文化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群体的生存、行动方式,它的核心体现在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无形层面上,其中,价值观念是最重要的,决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当今社会,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上的冲突直接影响了设计的体现,但是我们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探索和规划未来的文化。(3)环境因素。“绿色、环保、低碳”是人类在总结工业化惨痛教训的经验基础上得出的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4)技术因素。科学技术是现代工业产品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我们需要调查:哪些产品所利用的技术是先进可持续的,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哪些,我们是否能够掌握产品的关键技术等等。(5)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产品开发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和考量指标。就企业而言,以最少的成本获得较高的产品价值是一个永恒的目标。就社会和生态环境而言,降低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生产制造的加工成本,减少制造污染,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提高设计效率和生产效率,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6)约束因素。主要指一件产品开发制造要符合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国际、国家标准,知识产权专利约束标准等。ISO系列是人类在总结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标准。设计要符合这些标准,包括质量检测标准,设计标准,生产装配标准、使用标准、安全标准、人机标准等。

2 产品高品质因素调查

选定产品类型后,我们需从这个产品的高品质因素出发,去调查哪些产品是同行业同类中好的品牌,这个产品好的质量是什么,好的特点是什么,只有找到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实现设计的超越和创新。

产品的高品质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点要求:(1)符合高标准。一般是指国际标准,例如ISO 9000;(2)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例如精益求精的能力,的企业员工、良好的售后服务等;(3)高品质的技术,例如现有技术能持续多久,未来是否能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4)高品质的设计。所谓高品质,不仅强调设计合理、合情,符合人机工程学,更注重创意的纯正化、细节化,反对华而不实、纸上谈兵的表面堆砌,而产品的细节主要是指加工、设计细节,一件好的作品最能打动吸引人的地方往往就是它的细节,细节传达真情,影响品质; (5)可融性。是指产品能够符合用户的使用目的、任务和场景,减少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维修问题;(6)文化品位要高。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严重杜绝模仿、抄袭,倡导独立的风格和特性。

根据以上几点要求,通过对专家用户和普通用户进行有效定位后,进行访谈,列出访谈提纲,并根据访谈内容进行效度分析,总结访谈的收获和体会,然后根据李克特量表计算方法,构建产品一级、二级、三级高品质因素框架,加深对产品参数的了解,根据框架内高品质因素的排序进行问卷调查,定位调查人群,确保问卷的有效度,掌握一个好的产品应该具有的设计优点,为以后的用户行为调查和设计指南提供有效的引导,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供合理的社会、经济价值。②③

3 产品用户行为调查

用户需求是产品设计最本质的目的,我们就要针对用户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愿望或期望、审美、使用环境、心理状况等要素,对产品进行调查,找出用户对产品的不满与挑剔,探索新的价值,建立企业―市场―用户之间的联系,满足用户需要。只有在前期大量积累设计所需的真实数据,探索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能清楚地知道产品开发的方向和目标,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建立科学务实的设计方法。

及时,我们要对用户的类型进行有效的定位。每个产品都有不同的用户群体,可能是大部分人也可能是很少一部分人。要想获取用户需求方式的突破口,就应该从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入手,找到引领趋势的“先头部队”,才能正确把握产品的用户类型。一般用户类型可分为正常用户和非正常用户。正常用户指的是偶然用户、新手用户、普通用户、专家用户,从偶然用户逐步过渡到专家用户,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但是发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少。非正常用户一般是指老年人、残疾人、病弱人群、婴幼儿等,为这部分设计产品时,更要清楚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

第二,我们要明确用户的需求动机,即目的。长期以来,人们都在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安全感、审美感、归属感等。一般来说,人类的需求包括:所固有的生长发展需要;人际之间各种互动关系引起的需要;能满足人特性及发挥人特点的需要;由于某种匮乏、缺失、危机引起的亟待解决处理时的需要。针对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状况,我们需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进行调查,看用户在各个行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还要仔细观察用户在操作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认知变化以及随时间场合的变化不同需求的变化,以此来定位用户的基本需求因素,进行用户需求特征分析,找出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所需具备的条件。

第三,用户的使用方式,主要通过用户的操作方式和认知方式来调查了解。首先,是用户在操作时所需要的行动条件:意图引导、操作引导、评价引导、非正常状态下的引导。其次,是用户的认知需要,所谓认知主要是指可确认性、可见性、可识别性。用户进行任何行动的及时步及一步的感知意图,决定人的意向,包含情感和视觉上的感知过程,感知的动作链是连续的,是每个人长期学习、生活所获得的知识库,经验、符号的形式等都能够影响人的感知。

4 产品的可用性调查

4.1 概念

可用性是指一件产品被容易使用的程度,也可以指在合适的环境下,由合适的人使用合适的产品。产品的可用性有三个指标:有效,主要是指性、性、性;效率,主要是指达到目标所消耗的资源;满意度,主要是指使用的舒适度及可接受度。

4.2 调查方法

通常采用两种调查方法:一般分析法和情景分析法。情境演绎法由用户、场景、道具和任务组成,分析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和操作过程,通过场景分析整个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效率,使产品处在真实的环境中,减少或避免脱离现实的调查,让使用者自己发现问题所在,真实反映产品的可使用性和满意度。

在情景演绎中,要遵循人与产品的互动原则:产品要适合任务,支持用户有效地完成任务;产品能够进行“自我描述”,也就是常说的人和产品的互动,不言自明,让产品“会说话”;用户可控,不能让人被产品控制,应一直做到用户满意为止;用户期待,跟用户日常生活习惯、经验、特性相关;产品在人机系统上能够容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某些突发或偶然的失误时,对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适合个性化定制,能够灵活多变,例如在人机上稍作修改就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减少成本投入;人机系统能够引导和支持用户的使用,适合各种类型的用户进行学习和理解。

5 设计指南的建立

通过对产品的高品质、用户的行为以及可用性的调查及分析,最终得出用户的真实需求,根据需求列出设计要点和清单,根据清单列出产品的功能,确定产品的设计基准和开发的总目标,从而完成整个设计调查的流程和目的。

6 总结

通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理论改革与实践教学研究,我们基本上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方法、形式、内容及结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设计调查往往是企业总经理、总工程师、总设计师或设计总监经常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具有长远全局的特点,首要目的是调查、发现、预防和改善与生活方式的规划以及与产品有关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和环境问题。④现如今,工业设计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与探索设计调查这门课程,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如何通过设计去规划一个美好的生活?如何通过设计去改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探索:绿色生态设计到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

[摘 要]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地质灾害等系列原因,让我们对产品设计重新注入了新的活力――绿色生态设计,绿色生态设计在当今势必以全新快速的新概念投射到工业产品设计,主动或被动地崭新地认识绿色生态设计应用到工业产品设计方面的重要性。2001年联合国环境署就评述过:对环境影响可能会发生在工业产品的不同周期中,但设计阶段决定了近80%的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因此工业产品设计阶段与材料、结构、功能、使用环境、使用状态等都密切相关,应充分满足和合理实现产品绿色生态设计的生态、环保要求。

[关键词]产品绿色设计素质;绿色生态与工业产品;绿色生态设计实践

1 产品绿色生态设计素质及现状

“绿色生态设计”话题在21世纪发展初期到现在已崭露头角,设计界、教育界、商业界等,这个话题已不陌生,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潜台词,绿色生态设计作为21世纪的一面旗帜、风向标,又是怎样指引我们完善并实施到工业产品设计中去的呢?不言而喻,作为社会参与者:官员、制造商、消费者、设计师等,每一个团队或者群体都独自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工业设计师作为产品的功能原理、形式美原则的设定者在其中更是举足轻重。即使如此,在专业院校、企业机构经常会谈到,但现实告诉我们,关于绿色设计设定及实现到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最头疼的是设计师的设计想法、设计方法、设计信仰都会受到影响,真正完善去认识对绿色生态设计的专门机构或者高等院所也未诠释清楚,将绿色生态设计及实现于工业产品设计中去。

因此借助专业机构和高等院所的理论依据去诠释绿色生态设计远远不够,因为设计师要与时俱进,敢于接受新生事物并且是逐渐地被人们认识,其设定及实现于工业产品设计的过程也是随着环境、技术、社会变迁而日益充实完善,不难发现,在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势必有了这些考虑,但大都停留于形式浮于表面,对学生也就是未来设计师们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狭义的理解、局限的认知绿色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关系,那么就自闭和扼杀了未来设计师的原始基础认识,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认知绿色生态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

从中国“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提的非常响的词是“时时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这句话却与我们绿色产品设计的意旨不谋而合,工业产品设计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却时时暗示了设计师们为设计而设计一个良知的道理:设计来源于生活,设计灵感被生活所需而点燃,设计离不开自然,总之离不开人――机――环境。就如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的人类要生存,就得保护大自然,保护好绿色生态环境,提倡低碳、高效、节能、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本科课程到硕士课程的安排,本科注重设计的诠释,简单点就是设计创意好,就是成功的设计作品;硕士则更注重把认知绿色生态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的综合思考。所谓绿色生态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不能只从物质的层面来理解当今设计和未来设计的含义,应该考虑到社会层面、意识层面和美学道德层面来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古代老子的美学思想里提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充分诠释了这一问题的本体。西欧建筑设计师William McDonough针对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发展前人的思想提出了“汉诺威原则”应该算是一个针对绿色生态设计的纲领性文件的诠释。原则包含思想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承认相互依赖性,尊重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接受基于人的意愿与自然系统共存的设计决策,创建有长期价值的安全项目,依靠清洁能源,认识设计的局限性,坚持通过知识的贡献来坚持发展。可见中国几千年的道家美学精髓与当今发达的西方设计观念有着不谋而合的共性:即生、即和、低耗和循环。根据绿色生态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思维关系的拓展,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在实践中却要经受重锤考验。

3 绿色生态设计到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

大自然作为绿色生态的载体,不言而喻,绿色生态却始终围绕工业产品诞生成为最致命的先决条件:即环境不可避免制约设计的拓展。不过正是这个制约性条件,让设计师重新站在设计的高度展望社会每个阶段的发展,从而与时俱进,因人而异,诠释未来设计,以现实的制约条件作为展望未来设计的动脉,科学应用绿色生态环境到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实施。

从本科到硕士课程中,我们有效的将绿色生态材料应用于产品中,不仅仅将自然生态材料作为设计的创作砝码,从根本上强化了我们对结构优化的意识,精简的结构,简而不凡,解决实际需求。比如,在当时中国明清家具设计制作强调优化的卯结构,不用钉子,也能将结构固如泰山一样,那时主要将自然生态材料竹、麻、木等作为设计原料。现在大多数学校虽然不时也借古人设计精髓来进行设计,但大多只浮于形式,走过场罢了。真正做到设计理念创新即“道法自然”,还得深揣细研。当今的材料可谓是更丰富了,科学在进步,高分子材料这个名字却包含了很多新型材料,我们在课程中所用过的关于新型生态自然材料:瓦楞纸、包装纸、羊皮纸等,发现它们不仅价格低廉,还能做到以虚击实,掌握柔性材料也能做出坚实的成形产品。老师多多给学生给一个限定条件,比如限定百分之百的环保材料包括主体材料和连接材料都尽可能地使用最简单的构造及加工方式来实现。案例如图1、图2:将限定的一张纸(比如羊皮纸),尽可能简单的结构,又不能在浪费材料的条件下,完成平面到立体造型的加工(不另加辅助材料支撑结构),而且能科学的将数理公式、感性思维和艺术美学有效地嫁接在一起,由一张平面的纸创造出变化无穷又有据可循的新型作品,可谓是要讲究简而不凡的原则。因此被创作出的立体成型产品一定程度上承载能力和选材的生态性及结构设计的精巧构思。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