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当前的素质教育又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当前的素质教育又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语文 教学 素质 教育

现就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做法略作总结。

一、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条件。一个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对象。

1.语文教学无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必然涉及学困生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理所当然地被划为学困生之列。而实际上,学生本身素质、成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能力的差异。但从咿呀学语到升入初中,每一个学生都已具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的学生善于遣词造句,有的学生善于布局谋篇,有的学生长于书面表达,有的学生善于口语传情。在我眼中语文学习无学困生可言,有的只是语文能力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一个群体,语文教学无学困生。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只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足够的时间,他们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思想观念的转变会带来全新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得学生共同发展,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求得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在教学中,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法吸引学生,生动、新颖、恰切的教法,让学生始终在新异刺激下投入学习。其次是贯彻成功教育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开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让生走向渊博,让大多数学生坚定学好的信心,让从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学生也体验到老师肯定性评价的愉快。

2.授之以“渔”,求得学生主动地发展。“好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进入初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树立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要放眼社会,放眼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坚持“多读、多听、多想、多写、多说”的“五多”做法,这样,学生进入初中之后,普遍能够迅速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进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取得理想的成绩。

总之,师生思想观念的转变,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目的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授课必须体现培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开拓”的高素质人才精神,把授课活动看作是传递信息,架桥铺路,内引外联的“成功教育”系统工程。教师要讲出个性,讲出风格,讲出精彩,讲出意蕴,为学生展示一个既得天独厚又异彩纷呈的世界,给学生以启迪,促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1.把科学性和思想性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在知识传授中,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陆游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长江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黄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但是,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关键是把握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最忌单纯说教,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即便是思想品德课又怎能仅凭说教就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呢?

2.落实课内双基要求与扩大课外知识范围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课文是例子,要把它用足用好,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但扩充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也非常重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灿烂文化和缤纷的显示生活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已为这种做法提供了时间保障。每学期我都要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写读后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随时提出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习惯。每学期一周的读报课或影视评论课更让学生欣喜不已,《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上的专题文章和同学们关心的影视就是素材来源,学生从中了解到社会,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掘写作源泉,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正确、丰富、深刻的思想。课文只是范例,是导游图,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学生写好作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和写作技巧是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有丰富的思想,有高尚的品德。

1.养成思考习惯,为写作提供持久动力。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射。很难设想一个不善于思考、思想不丰富的人,会写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文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的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源头活水,加上长期培养和及时校正,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并进一步形成思考习惯。生活中充满了哲理,认真反思生活,可净化灵魂;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可了解并认识社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可极大丰富学生思想。一系列密切联系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提出,可以打破初中生活的枯燥单调,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增添初中生活的色彩,发掘出写作宝库。

2.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提高写作效率。目前,作文教学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依托的教材,作文教学也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作文抓规范抓时效,练笔作文抓基础抓思想,收到了较好效果。课堂作文规范性要求必不可少,“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必要的写作知识讲授和严格的时间、规范要求,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课堂作文素材来源紧扣人生思考、社会现实、课文内容、单元写作训练几个主要方面,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写出思想、写出生活、写出灵气、写出个性。练笔作文重在抓基础,重在让学生通过作文去认识生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形式不拘一格,练笔作文成了学生驰骋思想的原野;栏目设计灵活多样,学生写作轻松愉快;及时批改,快速反馈,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劳动的尊重;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练笔作文成了师生畅谈交流的渠道。

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符合语文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持久地发展。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探索一分收获。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出语文教学灿烂的明天。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倍受父母长辈的溺宠,很少与大自然与社会接触,在真正的大自然中,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显得十分地无奈,问其如何待人接物,尊重他人?一片茫然。生存能力极差。由于对自然、对社会了解极为有限,学习起本应极为熟悉的语文却感到吃力,写起作文来更是漏洞百出,笑话迭起。甚至连就在身边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常识都不了解。造成如此结果除了父母长辈们的溺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文中考指挥棒的盲目导向,应试教育的机械灌输。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学生学习语文纯粹是为了应试,至于课文中丰富的自然知识或无暇顾及或嗤之以鼻。认为与考题无关,以后再说吧!就连老师教学也忽略了这些内容,长此以往当然作文水平难以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呢?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书本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常识呢?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二十年来的语文教学告诉我: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字、词、句、段,篇的指导练习,而且还要把书本中及生活中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人文知识教给学生。这才是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的方法。

一、知识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课本中有许多生活常识,这些字里行间的生活常识也正是作家们丰富阅历的结晶。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把书本上丰富生活常识传授给学生呢?让学生对生活产生兴趣,对语文产生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也要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诠释课本,教与学生。但这些生活常识在教学中常常会被教师忽略。例如初中语文《同志的信任》中写道“灯下,他郑重地打开纸包,按照那封信里指明的记号,把右上角用墨笔点了两点的一张毛边纸捡出来,那是一张空白毛边纸。鲁迅先生用洗脸盆盛满水,滴入一点碘酒,把纸平放到水面,纸上立刻现出了淡淡的字迹。这是同志生前从狱中用米汤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这一段话,按老规矩,教学中把几个表示鲁迅看信过程中的动词做个交代就可以了。但我不满足于这些,而是在预习中布置一道思考题:“当鲁迅先生把空白毛边纸平放入带有一点碘酒的水里时为什么纸上立刻现出淡淡的字迹?”同时要求学生注意书中交代空毛边纸是在狱中用米汤写的信,并鼓励学生弄清道理后,亲手试试。第二天,我刚到教室就被学生给团团围住,有几个学生还拿出“试验结果”表示他们实验成功!几个爱思考、爱动手的同学还大谈起操作经验来—什么米汤要浓点,字迹才清晰;什么写完字,一定要晾干;什么不光米汤可以用,面糊也很好……这时一位眼尖的学生突然发现有两份“试验”的字色不同:一份字色淡蓝,一份字色浓黑,就问我这是为什么?我没有给他作直接的回答,只是让他与亲手做实验的同学一起去探讨,并希望他们上课时能给出正确答案。上课了,我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指出:淀粉遇上碘酒会起化学反应,显现出蓝黑色。那为什么有时谈蓝,有时浓黑呢?我请课前做探讨的三位学生补充回答。他们的结论是:用米汤写的为淡蓝色,用面糊写的为浓黑色。我肯定他们的积极思考,同时指出并非米汤与面糊的淀粉有不同性质,而是米汤的淀粉浓度较面糊的淀粉浓度低。在碘酒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淀粉浓度越高,反应后的颜色越深。说到这我又把问题转到课本上来,问道:“为什么鲁迅先生看到‘信’的字迹只是‘淡淡的’?”同学们马上推理并得出结论——写信的米汤很稀——可见他在狱中过着非人的生活——但他时刻没有忘记为党工作。至此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我抓住时机要求学生都去完成“实验”并让他们写下“实验”的经过,强调写作时注意动词的运用。整段课文内容讲解不到十分钟,学生不但学到了课本知识,还学会了动手,学会了思考。

二、融进生活,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力

有些词语粗略看来并没什么好讲解,似乎普通极了,但细心一分析里面可蕴藏许多生活常识呢!例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今天,是星期日,我们全家一早就来到鼓山脚下准备登山。望着曲折延伸的楼梯,我心里特别激动……”这位学生将“台阶”误为“楼梯”了,叫人看了好别扭。现代文中的词语有的还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即使某些词语一时不理解还可以通过手边现有的工具书查阅。但在古文教学中,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中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古诗词中每一个字词都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填上的。它在相应的诗词环境中常根据诗词的意境有更深层的含义,要让学生理解这深层次的含义,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但如果让诗词形象化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什么是诗词形象化呢?也就是利用美术绘画的原理,让学生边理解诗词内容,边在头脑里构图,画面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连环画形式。做为有一定生活阅历的大人了解起这些似乎并不太难,但做为福州的初中生,虽然他们也年年见过梅雨,甚至也见过春雨中的花,可这时就很难将朦胧的生活经历与诗中的意境串接起来。为了让学生懂得怎样将现实生活与诗的意境接轨。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深入生活,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消除代沟。素质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然而我们坚信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一定能够取得辉煌的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如东实验学校)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摘要: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科学的世界观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素质;能力;道德

1.自学能力素质

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对于科学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同志就曾以渡河的“桥”和“船”来形象地说明方法的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学生学课文的素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交给他们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1.1 先让学生初步感受各类文章的特点。中学现行《语文》教材,在各类文章夹杂在一起组合成单元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记叙文类文章如散文、小说等,侧重描写人物、景物,抒情议论;说明文章如说明事物、事理、解说词、序言等,侧重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功用、成因、用途等;议论文类文章侧重发表意见、观点、主张,或讲道理,摆事实,以理服人。通过单元比较式的总结,学生不但能够感受到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够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深化认识,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去。

1.2 教给学生文体知识,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明白各类文章的“要素”。《语文》教材里编选了各类文体的阅读知识短文,它们比较精练地介绍了相关文体知识及阅读方法。在教按同类文章组合的单元课文时,就要采用“教给”这一方法。具体步骤为:①让学生快速自学这个单元,感受其特点。②让学生说出这个单元课文的总体特点和不同特点(学生由于“水平”不高,必然失误或说不出)。③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知识短文,并整理出阅读提纲(如小说的概念“三要素”等)。④教师讲析相关知识短文的“要素”(如谈谈《说明文》中“说明”的概念,说明的“对象”、“特征”、“方法”、“顺序”、“语言”等)让学生从“文体”的角度明白文体知识的关键(如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等)。以后再学同类文章组合的单元,就复习相关“要素”。这样,学生对各类文章的特点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对这“一类”文章就有了“理性”认识,为深入地、顺利地学习这“一类”文章打下基础。

2.思想道德素质

当今的中小学生独生子女占多数,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对其物质要求满足,却忽视了对其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导致一些中学生自私,缺乏爱心、同情心;追求享受,怕吃苦,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思想德观念中出现偏差。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涉及到思想道德问题。在教学中针对课文内容,联系实际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认真区分某些思想问题,疏导他们存在的某些思想困惑,使之健康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现在的学生,由于父母对其包办一切,致使他们依赖性很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苦也吃不了,遇到困难就退缩。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不具备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将来又怎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可见,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至关重要。

《老山界》一课就是向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好教材。学习本文时先让学生找出红军长征经历的艰难险阻,基本上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登山的艰难险阻。老山界很高,上山30里,山势又陡,特别是雷公岩,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非常艰险。部队负载笨重,还有马匹,还有受伤的战士,加上敌兵追击,形势非常急迫,夜里也非行军不可。另一方面是征途生活的艰难。行军紧急,不能及时开饭,开饭也吃不饱,体力消耗大,一直忍饥挨饿。睡时只能露宿,山势陡险,山路又窄,路又不平,时已冬季寒冷刺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战士却胜利地翻过了老山界,红军长征真是艰苦卓绝。再告诉学生“老山界”只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及时座难爬的高山,还有过草地,过大渡河等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都被红军战士战胜了。是什么力量使红军战胜了千难万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呢?当然主要的是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然后提出问题:“当你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你是如何处理的?”学生答后作小结,今天我们仍要学习当年红军战士坚强的革命意志,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地战胜它,这样才会取得成功。因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勇敢者。

2.2 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教育。如今的孩子,从小养尊处优,从不知节俭,花钱大手大脚,追求物质享受,攀比吃穿,一点儿苦也吃不了。所以教育学生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俭以养德》一课,论述了不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还可以使人养成不良的习惯,甚至走了犯罪的道路。

总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应积极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