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资源浪费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清洁生产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将清洁生产技术给应用过来,构建环境管理体系,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保护环境。本文简要分析了清洁生产背景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构建。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研究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研究:建立中国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策略研究

摘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的不断推进要求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建立新型的完整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管理学理论知识,通过对我国目前企业环境管理的现状、我国在企业环境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提出我国企业如何建立以ISO14000为核心且符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关键字:ISO14000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策略

一、国外主要环境管理体系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相结合的用以系统管理其全部环境事物的管理系统。传统的企业管理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获得较大产出为目标,长期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引下,给自然、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灾难,反过来人类也自食其果,导致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气候恶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其中具影响力的环境管理体系有以下几种:

1、国际商会的《可持续发展商务宪章》

1991年,国际商会(ICC)了《可持续发展商务宪章》,提出了环境管理的16项原则,号召全世界的工商企业按照这些原则进行环境管理,改善企业行为。这16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1)公司优先事项;(2)一体化管理;(3)改进进程;(4)员工教育;(5)先期评定;(6)产品与服务;(7)对顾客的忠告;(8)设施与运行;(9)研究;(10)预防方法;(11)承包方和供方;(12)应急准备;(13)技术流通;(14)社会贡献;(15)对关注的的开放性;(16)遵循情况和通报。

上述原则为后来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在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奠定了基础,该宪章内容比较简单,不够,仅仅从环境管理单方面进行要求,很难使企业环境管理取得重大效益。

2、英国的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规范

英国于1992年了BS7750:1992《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并于1994年进行修改。

BS7750是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规范,用以保障和证实组织对其所声明的环境方针和目标的遵守,还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其指导思想是:使任何组织能通过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取得良好的环境行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是组织接受环境审核和取得环境认可的基础。环境管理体系规范遵循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相同的管理体系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方针;组织与人员;环境效果,包括关于环境效果的信息交流,评价与登记,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要求与登记;环境目标与指标;环境管理活动方案;环境管理手册与文件;作业控制;环境管理记录;环境管理审核;环境管理评审。

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规范》是欧洲环境管理与环境审核规定的蓝本。该规范比国际商会的《可持续发展商务宪章》更具体,增添了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环境审核等内容。

3、欧洲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管理审核规定

1993年6月欧洲共同理事会通过《关于工业企业自愿参与环境管理和环境审核联合体系的规定》(EMAS),并定于1995年4月开始实施。

EMAS的内容包括环境管理和环境审核两部分。其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环境方针;环境初审;环境计划;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编制环境管理手册和其他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环境审核;环境声明;环境注册;持续改进。

EMAS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化、公布环境声明,进行环境注册,持续改进等给企业环境管理更科学严谨,也给企业带来了挑战。EMAS的公布和实施,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增强了这些企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给进入欧洲市场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一系列企业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总称,是一个国际性、系列化的环境管理标准,是ISO即ISO9000后的又一壮举,包括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行为评价(EPE)、生命周期评估(LCA)、环境管理(EM)、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EAPS)等7个系列,涉及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估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正确的环境行为。ISO14000的基本思想是:企业应认识自己在环境管理方面在的问题,建立符合标准的EMS,由独立第三方审核。

二、中国企业环境管理的现状

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消极的环境管理行为,不重视或忽视环境问题,宁愿缴纳排污费和罚款也不治理污染;二类是不自觉的环境管理行为,在政府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消费者对绿色产品越来越多的需要的双重作用下,企业为提高竞争能力,会努力变革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节能降耗,生产绿色产品;三类是积极的环境管理行为,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加强环境管理。我国大多数企业处于消极的环境管理向不自觉的环境管理过渡阶段,也有一部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已经采取了积极的环境管理。总体来说,在政府和公众的环境行为作用下,我国企业环境管理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但也存在有一些问题。

1、观念方面:企业环保意识、环境责任感较差,认为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而把环境治理当成政府和社会责任,或将满足环保法规作为环保的目标,认为只有三废排放不达标才是环境问题,因此对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体制方面:及时、许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没有规范的环境管理制度,更谈不上国际化的标准管理体系;第二、环境审核认证有效性不强,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国标、行标和有关技术规范等还不够健全,环境审核认证的范围不易确定,容易导致审核认证过程中出现一些漏洞,出现审核认证机构违规认证、非法认证现象;第三、企业实行环境管理体系时机构需要调整,环境责任需要重分。目前很多企业机构调整时未能理顺环境责任。

3、技术方面:企业对ISO14000系列标准及相关技术还缺乏了解;我国目前环保配套服务措施与ISOl4000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缺少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和研究,对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目前尚处在学习和探索之中,缺乏实际运作示范,容易采取照搬措施。

4、资金方面:由于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低、政府扶持力度小、资金不足,使企业只能着眼于解决亏损问题而顾不上环保问题;或把环保投入看作是一种额外而没有收益的投资,致使环保资金不能到位等等。

三、建立中国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策略建议

ISO14000系列标准已得到国际的认可,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中国企业应面向国际,积极实施ISO14000规定,建立良好的环境管理体系,以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绿色通行证”。以下是笔者对中国企业建立合理的环境管理体系提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构建企业绿色文化。企业应结合国家、企业的未来和目标,顺应全球性的绿色潮流确定企业的文化模式。构建企业绿色文化是企业的长期行为,企业管理者应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感,向全体员工不断灌输企业的环境价值观。

二、结合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由于企业的规模、性质、地区不同,环境敏感点不同以及员工文化素质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而且ISO14000没有量的设置,因此一定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体系,不可照搬其他企业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研究: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效益聚类分析评价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现状差异性,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来对企业环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益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差异性的形成原因。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提高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效益的途径。

[关键词] 环境管理体系;聚类分析方法;运行效益;评价

0 引 言

近年来环境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践中,由于环境管理体系管理程序复杂、实施比较复杂等因素,企业的运行效益呈现了不同的状况。而鉴于环境管理体系实施在经济、社会、环境上的作用,想要提高其运行效益,需要从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环境绩效等方面来分析,从而做出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效益的评价。

1 背景和方法

我国于1996年引进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但在多年实施过程中,各个企业的运行效益状况并不理想。因而对环境体系的运行效益评价,并分析得出影响因素便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效益评价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都是基于化原理进行的,并且这些方法都要考虑各个指标的权重,对于得出的结果掺入了主观性,影响了测定结果的真实性。所以本文选择聚类分析法,因为在对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的效益评价时,并没有事先的经验或一些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分类便会显得随意和主观。这时只要设定比较完善的分类变量,就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法得到较为科学合理的类别。本文对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评价法进行了如下对比:

层次分析法:系统性的分析方法、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模糊评价法:评价的结果为集合、适用于定性指标的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通常具有性、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主成分分析法:可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影响、可减少指标选择的工作量、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聚类评价法:适用于没有先验知识的分类,能够分析事物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并根据相似性原则对事物进行分组并且不需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2 聚类分析法

系统聚类分析,一种使用于小样本的样本聚类或指标聚类,是聚类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具体的又可以分为凝聚的和分裂的两种方案。无论哪种方案其聚类原则都是相近的聚为一类,即距离最近或最相似的聚为一类。分类是否合理的评判标准:同类样本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小,类与类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大。

设将n组样本分成k类G1,G2,…,Gk,用xit表示Gt类中的第i个样本,nt表示Gt类中样本的个数,xt表示Gt的重心,则Gt类中的样本离差平方和为

St=■(xit-■)T(xit-■)(1)

总的类中离差平方和为

St=■■(xit-■)T(xit-■)=■St(2)

先将n个样本各自看作一类,每合并一类时其离差平方和就增大,选择使S增加最小的两类进行合并,直到所有的样本归为一类[1-2]。

3 实例分析

3.1 实例

本文研究的是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效益问题,就决策单元的选取上,考虑到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会因企业的规模大小、对环境污染程度高低而产生很大差异,因而我们收集规模相当、对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的20家企业作为决策单元,其中包括纺织业6家、造纸和纸制品业4家、石油加工业6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4家。收集分析的数据如表1。

3.2 评价指标

对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效益评价来说,企业的投入对应的通常有两种效益,一种为环境效益另一种为经济效益,而环境效益并不能用货币来计量和体现,所以我们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所用评价指标通常为环境成本、环境收入、环境收益。环境成本基本上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包括环保设备购买费用、环保设施建设费、环保设备维护费用、环境方面的其他支出(人员培训费用、环保监测费用和废物处理费用等等),而对环境收入来说能够定量的分析的因素包括利用“三废”加工生产的产品销售收入、排污权转让收入、废弃物处理收入、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节约材料和能源而降低的成本、开展环保活动取得的财政补贴、减免税收入、低息及无息贷款收入[3]。在许多因素并不能用数据直接体现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环境收益等于环境收入减去环境成本。本文使用的是对于20家企业搜集的数据,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益进行评价。本文中利用SPSS软件得到了聚类结果。

3.3 聚类分析结果

运用SPSS17.0进行Q型聚类,聚类方法采用组间连接法,并采用平方欧氏距离(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得到如下结果。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研究:浅谈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

【摘要】政工师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来具体实施的,因而其自身的修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主要作用。

【关键词】EMS QMS 整合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QMS)族标准自1987年问世后,对全球企业质量管理和认证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适应全球日益高涨的环境保护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又于1996年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EMS)标准。我国有关部门及时转化和了以上二大标准。二大体系认证工作在我国深入发展。企业将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质量管理体系(QMS)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使用共有要素的单一管理体系,会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效率,本文就企业EMS和QMS的整合问题作一番探讨。

一、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整合的好处

(一)有利于企业认识和掌握管理的规律性。

ISO9000族标准和ISO14000族标准均遵循PDCA循环的规律,都按照策划(P)、实施(D)、检查(C)、评审改进(A)的工作思路实施管理,这有利于企业认识和掌握管理的规律性,为企业建立一致性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企业科学地配置人力资源。

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有明确的要求。二个体系整合以前,环境管理体系由企业环境管理部门牵头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牵头负责,造成企业机构庞大,人员设置重叠。体系整合后,企业可结合二个标准的要求,统一考虑人员的岗位设置,提出综合性要求;同时可设置一个体系管理部门来负责体系的运行,将负责内审和管理评审日常工作及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等工作的岗位人员的工作合并。

(三)有利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

二个体系整合后,企业可统一策划体系的运行,统一进行文件的修订,统一开展综合的内审和管理评审,结合二个标准的要求考虑纠正和预防措施,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整合的可行性

(一)ISO14000和ISO9000的共同点是二个体系整合的基础

1.ISO14000和ISO9000的运行原理和原则都是基于戴明模式

戴明模式,又称“戴明环”或“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分解为前后相关的P(策划)、D(实施)、C(检查)、A(评审改进)四个阶段。PDCA循环表明:任何一个优化而有效的管理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完善的螺旋上升的过程。PDCA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提供了一种普遍性工作程序。

ISO14001在引言中提供了其运行模式,从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管理评审,直至持续改进,可以看出,该模式是基于PDCA循环演变而来的。

ISO9000也处处渗透了PDCA循环。如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从质量体系策划——体系文件制订、实施——内审、管理评审——?体系改进;质量环中关于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11个阶段,无不体现了PDCA循环,并且一直延续,进行永无止境的改进。

2. ISO14000和ISO9000都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ISO14000和ISO9000都以“预防胜于治疗”贯穿全过程。ISO 14000认为,建立EMS,其费用低于未管制而酿成灾害后的清除工作。ISO 9000认为,建立QMS,其费用低于处理不合格品或退货等质量问题。所以防患于未然.两者都通过管理体系的建设、运行和改进,对组织内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进行事先控制和优化,使污染或缺点降低到“零”,达到预定方针、目标。

3 .ISO14000和ISO9000都涉及到第三方认证

ISO14000和ISO9000都有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审核的要求。因此,二个体系的实施都涉及到认证审核机构、审核员和对认证审核机构及审核员的认可等内容。

(二)ISO14000和ISO9000内容的兼容性是二个体系整合的前提

2004年11月2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了ISO14001第二版,标准名称从1996年版的《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改为2004年版《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名称的修改主要是为了和ISO9001:2000取得一致。ISO 14001在引言中明确指出:本标准“对ISO9001的内容予以必要的考虑,以加强两标准的兼容性,从而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ISO 9001在引言中也指出:“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与ISO14001相互趋近,“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容性”。这充分表明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希望使用标准的组织将环境、质量整合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的愿望。

三、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整合

尽管二个体系关注的目标不同(分别为环境目标和质量目标),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是组织总体目标的一部分。企业在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中,可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管理方法的整合。

企业在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过程中,采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即通过将各种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和管理,可使资源的投入、管理的方式要求、测量和分析及改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体系中所包含的各个过程相互协调,较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文件的整合。

文件是企业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文件的产生和使用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在二个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中除了环境手册和质量手册要分别单独描述外,不少体系文件可以共享。如可将ISO14001EMS中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不合格、纠正与预防措施,分别和ISO9001QMS中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不合格品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结合起来使用同一程序文件。而操作性文件中既可以包括环境管理方面的操作要求,也可以包括质量管理方面的操作要求,共同作为第二层文件——程序文件的支撑文件。

(三)资源管理的整合。

在二个体系的整合中,可统一对资源管理进行策划和实施,如人力资源的配置、职责的界定、人员意识的提高、技能的培训等,既要考虑符合ISO14001的要求,也要满足ISO9001的要求。

3.4 内审、管理评审的整合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具有同样的方法和类似的要求,企业在二个体系整合中,可根据ISO19011进行一体化审核。企业要选择既懂ISO14001,又懂ISO9001,且具有较多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内审员进行一体化审核。将二个体系的管理评审同时进行,不但可以节约企业较高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统一协调二个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研究:浅谈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摘要:通过企业环境体系的实施和维护,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日常控制和管理列举了一些方法,对体系管理的控制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环境体系 应急准备 响应

通过近三年公司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和保持,对标准中应急准备和响应要素的日常管理有以下体会和经验,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加强对应急准备和响应标准要素的理解,重视和提高全员应急和预防意识

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中4.4.7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确定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或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和减少伴随的环境影响。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对其进行修订。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上述标准条款要求企业应对可能的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进行程序化管理,程序中应确定组织存在哪些可能的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并规定预防事故的应急措施,并在事故发生时做出响应,预防和减少随之引发的污染损害,预防和减少环境影响。这类程序应定期检验、评审和修订。

企业在策划制定程序前,首先应分析确定企业可能遇到的潜在的环境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或应急计划;其次应考虑紧急事故发生时,如何采取措施以便使由此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至低。在条件允许下,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装置及程序进行演练,以判断企业现有的应急设施和程序用来预防与控制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的有效性,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

然而在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对应急准备和响应要素不熟悉,有的甚至没有经过标准知识的培训。企业所提供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文件内容简单,层次间多数没有补充,起不到相互支持的作用,附件不全。以上绝不是积极地按标准要求去执行“预防为主”的原则,而是对标准要素的片面理解,是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视不够。

二、应急预案的编写应结合企业实际,强化其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企业在编写体系文件时,通常做法是先建立环境体系管理手册,引出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而在环境管理作业指导书中写出应急预案。下面就以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写来探讨一般的方法: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一般是指现场预案,以重点环保设施或环境活动为具体目标,以现场应急指挥为主。其结构可采用“公司级+车间级或部门级”的组成模式,即公司层级上的环境管理作业指导书围绕废水、废气、固废环保设施运行,危险化学品泄露、重点防火部位、变电站运行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车间级或部门级应急预案要突出重点,不易过多,以专项预案为主。总体上应急预案要具体、有效,文件之间有一定关联性,查询途径要快速直观。

在编写应急预案时,首先应对自身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通过综合评价,确定出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以提供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为应急准备和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突发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及其后果的分析、识别、评价;针对使用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文件涉及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物资。

2.企业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现场指挥及其应急小组成员名单、应急准备和响应(信息报告、应急启动、应急处置、应急疏散、应急救援)等各程序中的负责人、配合部门及职责分工。

3.企业内部消防队员、医护人员、保卫人员等,明确他们的联系电话和备用电话,明确报警、联络方式;确定应急指挥机构和人员疏散路线。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通讯工具、堵漏工具、应急物资(泵体、收集容器、吸附材料)等。

4.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首先考虑人员安全,进行紧急疏散,迅速报警和现场急救,对外泄造成环境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根据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掌握的应急处置方法进行清除;这一过程中还要防止二次泄漏与危害,其次要考虑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

5.明确规定恢复现场的程序,规定现场清理和设施恢复顺序。针对恢复后受影响区域进行事故调查和后果评估,避免现场恢复过程中潜在的环境污染。

6.明确对应急预案的演练方案、频次和更新。预案演练后,在规定时间内定期评价预案的合理性等。对其涉及的国家法律法规及要求列出条款,以确保预案适用的合规性。

三、应急预案编制后应强化培训,必要时进行应急演练

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后进行培训的内容包括:操作人员自己所处的工作区域存在哪些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可能发生的事故性质与应急特点,相关的应急、报警电话,事故报告程序,应急防护措施等,使每个人掌握应急预案的具体分工。

日常审核中发现有些部门对应急培训走过场,一部分人员回答不出所处区域潜在的环境影响;有些应急预案受控文件未能发放到使用现场,操作人员对相关内容不清楚;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和重视。

四、应针对潜在重要环境因素配备完善的应急资源

首先应根据组织职责,确保应急人员及分工明确;其次是针对危险化学品或潜在环境事故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配备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应急物资、堵漏工具、防护工具等;再次是要使相关人员会正确地使用应急设备。在审核中也会发现,有些部门虽然配备了灭火器、消防栓、沙土和铁锨,但是忽略了化学品泄漏的应急物资;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就不能有效、快速的做出应急响应。

五、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管理的完善建议

1.应急准备和响应要素相关的体系文件,相关层次间要保持一致性和适宜性,文件查询途径要清晰明确,可以不强调其文件的形式和数量。

2.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文件必须按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受控管理,文件更新经过会签、审批,评价其有效性。

3.根据现场观察法,评价应急预案内容的完整性、适宜性、可操作性;应急资源配备是否合理、,是否满足预案规定的要求。

4.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重点应放在事故预防上。企业应模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开展应急演练,对预案进行合理性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验证有效。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研究:清洁生产背景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构建探析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资源浪费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清洁生产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将清洁生产技术给应用过来,构建环境管理体系,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保护环境。本文简要分析了清洁生产背景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构建,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清洁生产环境管理体系企业

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将科学发展观给提了出来,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生态平衡,在社会发展全局中,加入提升环境质量的内容,这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可以得到实现。因此,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资源高效的利用,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现代清洁生产技术和末端治理方法的对比

在传统的治污中,通常会将末端治理的方法给应用过来,在尾部集中处理污染物,将环境责任放在部分人员身上。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没有结合污染控制和生产过程,就无法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没有较好的效益。同时,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不能彻底治污,这样就容易二次污染到环境。而现代清洁生产技术则是考虑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进行解决,将节能降耗原则贯彻于生产全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对污染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可以得到提升。它的目标是保障产品能够与人们的需求所符合,同时又可以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等高效利用,对环境有效的保护。

2在清洁生产背景下对企业新型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构建

在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末端治理方法比较的被动,如今人们对环境质量日趋重视,企业如果依然将末端治理的方法应用过来,就容易出现诸多的问题,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清洁生产技术则是将控制措施贯彻于生产全过程,在起始阶段力图消灭所有污染,并且可以再次利用废物,与循环经济的要求所符合,我们需要将其贯彻推广下去。在引进先进技术之前,需要将企业的具体情况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分析投入产出比,以便有效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建议,企业可以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将环境审计给开展下去,对环境目标科学设定,以便将清洁生产技术给有步骤分阶段的实施下去。

在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构建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依据相应的环境方针、目标和组织程序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加入环境保护的内容。清洁生产则是从技术角度上来预防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污染。我们结合清洁生产技术,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可以真正落实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通过构建这个体系,企业环境管理工作就可以有效开展,既可以自我检查和纠正,又可以及时响应外界信息,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调整。同时,这个体系也可以指导企业,对落后的生产工艺逐步调整,将新的节能技术给应用过来。

3新型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法

一是企业将清洁生产审计给开展下去,对环境因素科学评价,以便更好的制定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计的开展,主要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进行节约,将有毒原材料给淘汰掉,在释放废物之前,需要对其数量和毒性进行减少和降低,在原材料和使用以及产品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这种清洁生产审计,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可以更好的识别和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更好的衡量。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框架,来持续改进企业环境质量,作用主要是帮助组织对自己的行为系统的控制。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构建,不能够对有害环境影响进行立即降低,因此,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污染防治技术。

二是企业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可以将清洁生产给规范实施下去;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从组织结构和政策方面保障了能够良好实施清洁生产审计;环境管理体系审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构建。这种环境管理体系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如组织结构、政策制度等,这样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保障能够开展清洁生产审计。以环境方针为例,就可以知道企业的清洁生产,也提供了政策支持,因为企业较高管理层提出了环境方针,那么就会在这个方面,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同时,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对环境管理机构进行构建,以便更加顺利的开展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的实施,需要人们不断的创新,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发现和改进,人会直接影响到实施成效。因此,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规范人员的行为。

三是有效结合环境管理体系和清洁生产,企业需要有效结合预防污染、全过程控制和清洁生产审计等环节,分析产品的生产周期,以便较大限度的降低废物量,之后,依据相应标准和要求,来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审计工作需要定期经常的开展。在构建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在对企业环境方针进行确定时,需要将预防污染的内容加入过来,分析已经确定出来的排污点,在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运行中,加入控制污染的措施。另外,对于企业来讲,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如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剖析企业整体的环境因素,借助于清洁生产审计的方法,来多方位分析生产流程,然后对管理方法进行制定。

四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自身情况,通常情况下,大中型企业会对清洁生产技术自主开发,这类技术的专属性较强,在竞争中,可以获得更大的优势;中小企业则需要对相关的清洁生产技术进行购买,这样独立开发成本可以得到节约。

4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清洁生产理念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对于企业来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需要积极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剖析生产流程,较大限度的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高效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