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高职院校创新型青年教师研究

摘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建设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然而,职业院校长期形成的重教学、轻创新的状况,使得大多数青年教师创新意识淡薄、资源不足、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创新型青年教师研究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培养创新型教师势在必行。因此,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型青年教师培养路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职业院校创新型青年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创新素养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笔者以河南省X市职业院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走访,剖析职业院校创新型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有效对策。调研发现现存问题如下:

(一)创新意识淡薄

在笔者随机抽取的18位教师中,有13人在访谈中谈到教研意识淡薄和进取精神不足等问题,占总数的72.2%。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普遍偏低,主要表现为被动教学、照本宣科;课前备课不充分,甚至不备课,课堂上边讲边备课;缺乏教学反思,对“教育问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调研中还发现,青年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依然沿袭传统教育观念,在具体教学实际中遵循旧法,创新不足。

(二)师德修养不高

高尚的道德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进取创新。然而,调研发现,部分青年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得失,缺乏敬业和创新精神。例如,有的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的探索与研究,教研工作存在惰性,教学方法单调陈旧。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逐利思想严重,片面追求教学数量而忽略教学质量。

(三)资源禀赋不足

当下,创新型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和人才的短缺。调研发现,近3年,该校175名专职教师中受过国家层面骨干教师培训的仅有1人,占教师总数的0.5%;受过省级层面骨干教师培训的有14人,占教师总数的8.0%;专门受过教学研究和创新方面培训的为0人。可见,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影响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青年教师的客观因素。

(四)管理机制缺失调研发现,高职院校的教研和创新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虽然设置了教研管理机构,但是对青年教师教研和创新的管理还仅停留在文件转发、课题申请统计和上报等粗放阶段;虽然印发了学术成果奖励规定,但是奖励预期远低于教研和创新实际投入,激励作用未能体现;虽然有一部分教师每年申请课题或,但多是出于职称晋升要求的无奈之举,缺乏系统而有机的科研管理,以致课题申报书上的科研计划与实际科研状况大相径庭,使研究和创新的意义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创新型青年教师培养的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创新认知、创新意愿、科研能力和科研需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对其培养模式的构建也应根据差异而实行分层次培养,最终实现不同层次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步提升。

(一)增强创新认知和意愿

1.增强教师责任和主体意识首先,树立“教研人人有责”意识。学校领导应率先垂范,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使每个教师都深知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其次,积极培养教师的自主探究意识。在教研工作中,鼓励教师主动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对策。最后,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为教师提供发展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以燃起广大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而激发其不竭的进取精神。

2.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加强教师的创新教育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认识到教研创新的重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掌握创新教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其次,促使教师教研方式转变。学校应立足于实际情况,践行教研融合理念,创设各种条件以促进教师由被动教研向自觉教研转变,使教师自觉从事教研创新,发现教学问题,掌握其规律并找出解决方法。最后,引导教师养成自我追问的习惯。

(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校应积极营造学习氛围,成立专门的学习领导机构并划拨专项资金,给予组织和经费上的保障。以主管教学研究的教研室为组织单元,积极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武装课堂教学。2.培养批判反思精神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要避免在教研中不加辨别地照单全收和生搬硬套。过去的教育理念是否依然适用,现行教育理念能否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等,都需要教师跳出思维定式的窠臼,具备批判和反思的意识和勇气。这样才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育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的精神。

(三)创设激励帮扶机制

1.健全激励机制

(1)完善激励制度。根据工作实际,对现有的教研管理制度逐一进行评估,并且在兼顾现实、着眼未来的原则下完善规章制度。制度要充分考虑适用对象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内容既要体现正激励,还要体现处罚的负激励。(2)加大激励投入。现在很多教师因为精力有限和经济负担较大,只在自己晋升职称时才做些教研,这是当下教研乏力的原因之一。为推动教研,必须加大激励投入。学校应将激励经费纳入正常的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3)合理增加压力。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岗位职责,将教研纳入日常考核内容,并量化具体的目标任务,将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绩效工资、职称晋升挂钩。对积极从事教研并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教师,进行奖励,反之则根据规定进行惩罚,从而鼓励教师追求卓越、拒绝平庸。

(4)公平激励评价。对从事教研的教师来讲,评价的公正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参与者的积极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避免亲情评价、感情评价、同情评价和小团体评价等不良现象。在制度设计上要摒弃利己思维,评价方法上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

2.实行科研帮扶

(1)成立科研帮扶机构。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以主管教研的处室及相关处室为主体,以院系下设的各个教研室为具体实施工作的基层帮扶机构。

(2)建立科研帮扶制度。以主管教研的科室为实施主体,深入调研并充分征求青年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建立健全校内科研帮扶制度,明确帮扶目的、内容、方式及帮扶工作的服务对象、考评办法等。

(3)明晰科研帮扶责任。在科研帮扶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号召科研能力强的高职称教师、各教研室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实行师徒制或借鉴高校研究生培养方式,确立帮扶对象并一帮到底。同时,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该项工作以制度形式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考核。

(4)设立科研帮扶评估体系。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并对帮扶过程进行长期跟踪评估,将结果及时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制度、措施、方法等,同时为帮扶工作的考核提供依据。

(四)构建师德提升途径

1.领导与管理并重厘清纵向领导和横向管理职能,构建纵横管理网络,共同推动师德建设深入开展。校长分别与二级单位领导签订责任书,使师德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学校要定期召开师德建设工作专题汇报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部署工作,最终促使师德建设常态化。

2.建设与监督齐抓学校要围绕师德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政策,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活动,如师德建设论坛、师德演讲比赛、师德标兵评选等,从而增强青年教师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让他们做到依法执教、以德从教、以点成线、以线带面,激发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此外,应积极引进外界监督,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评议,如采用问卷调查、填写班级日志及定期召开学生或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倾听意见,以促使教师真正践行《师德承诺书》和《师德一日常规》。3.考评与奖惩共举学校要制定教师师德考评办法,建立教师师德考核档案,一年一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本人档案,与奖惩挂钩。凡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岗位聘任、绩效工资、职称晋升、年终评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结语

培养高职院校创新型青年教师,有利于促进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对其培养路径的探究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通过剖析创新型青年教师成长存在的问题,在教师创新意识的提升、教育理念的改进、创设激励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鲁雅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贯彻与实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6).

[2]孙泽文.高校创新型教师的特征、成长路径及培养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3).

作者:韩纬霞 单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