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实用13篇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1

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进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进干部合理流动、多岗锻炼,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一是对全行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XX年初,在去年年底对支行科级干部进行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市分行党委对全行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调整涉及全部16个支行,10个市分行内设机构,42人次,其中,5名能力突出、表现优秀的副科级干部提拔为正科级。通过调整交流,进一步优化各行领导班子结构,使班子整体合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面向全市农行招聘副科级干部。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农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经市分行党委研究并报请省分行同意,决定采取公开选拔、竞聘上岗的方式,面向全市农行招聘副科级干部。副科级干部应聘资格为XX年确认的全市农行科级后备干部。参加竞聘人数达57人,市分行党委通过资格审查、演讲答辩、考察公示等一系列公开公平竞争,6名同志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

三是全面落实了会计主管委派制。一是通过组织竞聘、民主推荐及考察,每个支行向市分行各推荐了2名会计主管,市分行从中确定了16名,并将其上收市分行管理,委派到各支行开展工作。二是3月份,市分行面向市直网点公开招聘了17名市直网点会计主管,在此基础上对所在市直网点会计主管都按要求进行了委派。委派会计主管上收到市分行管理,编制挂靠市分行计划财会部。

二、不断完善,切实做好劳资工作

劳动工资管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涉及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为规范和完善我行劳动工资管理,充分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我部积极探索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继续完善工资分配方案。鉴于省分行XX年度工资分配指导意见尚未下达,我行在一季度制定了“效益优先、保障基本”的分配政策,基本工资为员工档案工资的80%发放到人,不参与考核。全行一季度共分配绩效工资150万元(不含科级及以上干部),工资计划按人头分配到各支行,只在本行内部分配,按完成比例分配,剩余部分纳入下期。考核项目为各项存款、经营收入、清收和到期贷款收回率等四项,权重分别为4:3:2:1。支行行长绩效工资按本行员工平均数的两倍分配,副职按行长的80%。市分行机关部室经理(主任)的效益工资为全市支行行长平均数,副职为正职的80%。市分行一般员工为副职的80%。科级干部绩效工资计划单列,不占员工的绩效工资。全行一季度共分配效益工资1320579元,其中最高为八里湖支行,人均990元,最低为德安支行,人均313元。

二是调整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内退人员生活费。一是调整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参加调整的人员为XX年年底前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共有507人。参加这次调资高的每人每月增加95元,低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平均每人每月增加54元。二调整了内退人员生活费。1月份,对我行450名内退人员调整生活费,每人每月最高增加38元,最低增加28元,全行共增加11697元。5月份,再次调整426名内退人员生活费,同时取消企业年金。每人每月最高增加150元,最低增加90元,全行共增加58580元。通过两次调整,内退人员每月共增加70277元生活费,人均月增加165元。三是增加了离休人员生活补贴。根据赣劳社养[XX]1号文件精神,我行共有33位离休干部(其中1人为建国前工人)参加这次生活补贴调整,从XX年1月1日起执行,每人每月增加100元。

三是审批了全行奖励晋升、职务晋升工资。向省分行报批了全行XX-XX年度29名优秀科级干部和员工的奖励晋升工资,XX年度9名新提拔职务的科级干部的职务晋升工资,并补发兑现了18290元工资。

三、 合理规化,机构改革有序进行

为促使我行经营机构有序高效运转,提升我行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业务发展。上半年,我行按照上级行的要求,结合我行实际,对现有机构继续加大了改革力度。

一是积极稳妥撤并了5个低效网点。上半年,在上级行还未下达撤并网点计划的情况下,根据我行实际情况,我部自主要求,撤销了九江县支行2个、修水县支行2个、八里湖支行1个低效网点。

二是拟增设市分行内设机构。根据上级行的有关要求和我行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经研究,我行拟设立国际业务部、城区网点管理部、法律事务部和银行卡部,目前,国际业务部、城区网点管理部、法律事务部已得到省分行的批复。

三是顺利妥善地办好了农行九江白水湖支行和长虹支行(翻牌支行)的各项手续,正式挂牌营业。经市分行党委研究,并报经省分行和九江银监分局同意:我行原郊区支行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九江市白水湖支行,并从九江市浔阳东路47号迁至九江市滨江路33号中国国电集团九江发电厂培训中心营业;市分行长虹分理处近年来业务经营稳健快速发展,达到了农总行关于基层营业机构翻牌的标准,将该分理处升格为中国农业银行九江长虹支行。升格后该营业机构隶属关系和管理方式不变,机构的行政级别和干部的行政级别及各种待遇均不提高,无内设机构。

四是认真组织全市农行网点效益测评工作。基层网点效益测评是我行组织机构实行科学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今后我行机构调整和重要依据。市分行根据上级行要求,组织了以人力资源部牵头,计划财务、科技、个人业务等部门相互配合的测评工作组,并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的网点测评领导小组。通过近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测评,最终全市农行87个参评网点测评结果为:a+类1个、a-类1个、b类16个、c+类24个、c类12个、c-类16个。

四、 扎实稳健,党建工作不断推进

为使我行的党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我部立足重点放在党员员工的“爱岗敬业,爱行如家”的教育上,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形成抓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促进全行业务经营加快发展。

一是做好了全行党支部量化考核工作。全市农行共设党支部89个,通过自查、抽查,被评为“五好支部”的有48个,占总数的54%,达标支部41个,占总数的46%,末出现不达标支部。

二是做好了“党员示范岗”的跟踪教育工作。全市农行现有党员示范岗74名,年初,对全市农行23名优秀共产党员示范岗人员进行了

通报表彰,并从党费奖励每人500元。对全市党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起到了

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是《党员学习手册》(第二册)如期出版。XX年,我部继续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充实,力争让《手册》成为党员干部的良师益友,增强他们履行共产党员责任和使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市行党委组织编印的《党员学习手册》1500本已全部下发到全体党员手中。

四是做好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调查准备工作。根据农银赣党发[XX]31号、32号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我行党委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部署,要求各基层行党组织迅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明确准备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各项准备工作到位。市分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行长蒋久春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汪根友同志任副组长的“中国农业银行九江市分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五是认真做好了“七一”期间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及建国前入党老党员的摸底统计工作。根据省分行党委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为配合农行系统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行、省分行、市分行党委决定,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4周年前夕,下拨部分党费,对生活较为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及有突出贡献的伤、病、残党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对建国前老党员一并进行慰问。经摸底调查,全市农行共统计生活较为困难的党员15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3名。市分行从生活困难党员中确定4名上报省分行,确定3名作为市分行党委慰问对象。

五、 结合实际,教育培训工作有新进展

继续落实好总、省分行培训工作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业务经营发展这一目标,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构建全行员工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为提高老师授课水平和学员的学习效果,市行党委决定,在培训中心教室增设投影仪、台式电脑等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另继去年改造部分学员宿舍楼后,今年将另一栋楼房也全部改造,装修一新,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大有改善。

二是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年初,我部向机关各部室发放了征求意见函,由市分行每个部室,根据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办一期应知应会培训班,我部根据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XX年的培训计划,决定办班8期。目前已办了国际业务培训班和规范化服务培训班两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特邀九江市外汇管理局经管科汤玲玲科长、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刘剑同志来我行授课,大家反映不错。

三是根据省分行的安排,我们还及时组织有关业务人员及时参加了省分行干校以上的学习班学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6人次参加。

六、掌握政策,及时做好职称评聘工作

由于从XX年起,总行就一直未组织过初、中级技术职称的评聘工作,所以这次评聘工作涉及人员多、牵涉面广、情况复杂,我部认真按照文件要求,严格按程序操作,做到了认真细致和规范,确保了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完成了中级技术职称的报批和聘任工作。经过初步摸底、材料审核、组织推荐和报省行审批、岗位聘任等程序,分二批共聘任了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44名(第一批35名、第二批9名),其中:经济师34名,会计师5名,政工师1名,技师4名。

二是完成了初级技术职称的审批和聘任工作。共聘任了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02名,其中:助理经济师55名,助理会计师44名,经济员1名,会计员2名。

七、严格要求,自觉做好各项日常工作

上半年,除了重要的中心工作外,我部还较好地完成了日常基础工作:

在老干部管理方面,一是对老干部活动经费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为了解决和统一全市农行老同志活动经费问题,市行专门下发了农银九发《XX》53号文件,就当前老干部工作有关事项进行专门通知;二是组织了老干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春节座谈会、上庐山疗养,较好地体现了党和上级行的老干部政策。

在劳动合同管理方面,及时对到期的劳动合同下发《续订合同意向通知书》,并与53人办理了到期合同续订手续。

在机构管理方面,4月份,对全市农行各级机构共103个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向工商部门提请进行了年检,并对需变更事项及时办理了变更手续。

在养老统筹方面,一是健全了全行员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台帐和补充养老保险台帐,做到统筹基金帐帐、帐款、帐证相符。至XX年6月末,我行共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9574百元,缴纳补充养老保险基金14294百元。二是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年初,按要求将全市农行2016位员工的补充养老信息输入微机管理,从而使补充养老保险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完成了全行XX年调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工作。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2

一是对全行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xx年初,在去年年底对支行科级干部进行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市分行党委对全行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调整涉及全部16个支行,10个市分行内设机构,42人次,其中,5名能力突出、表现优秀的副科级干部提拔为正科级。通过调整交流,进一步优化各行领导班子结构,使班子整体合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面向全市农行招聘副科级干部。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农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经市分行党委研究并报请省分行同意,决定采取公开选拔、竞聘上岗的方式,面向全市农行招聘副科级干部。副科级干部应聘资格为xx年确认的全市农行科级后备干部。参加竞聘人数达57人,市分行党委通过资格审查、演讲答辩、考察公示等一系列公开公平竞争,6名同志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

三是全面落实了会计主管委派制。一是通过组织竞聘、民主推荐及考察,每个支行向市分行各推荐了2名会计主管,市分行从中确定了16名,并将其上收市分行管理,委派到各支行开展工作。二是3月份,市分行面向市直网点公开招聘了17名市直网点会计主管,在此基础上对所在市直网点会计主管都按要求进行了委派。委派会计主管上收到市分行管理,编制挂靠市分行计划财会部。

二、不断完善,切实做好劳资工作

劳动工资管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涉及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为规范和完善我行劳动工资管理,充分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我部积极探索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继续完善工资分配方案。鉴于省分行xx年度工资分配指导意见尚未下达,我行在一季度制定了“效益优先、保障基本”的分配政策,基本工资为员工档案工资的80%发放到人,不参与考核。全行一季度共分配绩效工资150万元(不含科级及以上干部),工资计划按人头分配到各支行,只在本行内部分配,按完成比例分配,剩余部分纳入下期。考核项目为各项存款、经营收入、清收和到期贷款收回率等四项,权重分别为4:3:2:1。支行行长绩效工资按本行员工平均数的两倍分配,副职按行长的80%。市分行机关部室经理(主任)的效益工资为全市支行行长平均数,副职为正职的80%。市分行一般员工为副职的80%。科级干部绩效工资计划单列,不占员工的绩效工资。全行一季度共分配效益工资1320579元,其中最高为八里湖支行,人均990元,最低为德安支行,人均313元。

二是调整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内退人员生活费。一是调整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参加调整的人员为xx年底前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共有507人。参加这次调资高的每人每月增加95元,低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平均每人每月增加54元。二调整了内退人员生活费。1月份,对我行450名内退人员调整生活费,每人每月最高增加38元,最低增加28元,全行共增加11697元。5月份,再次调整426名内退人员生活费,同时取消企业年金。每人每月最高增加150元,最低增加90元,全行共增加58580元。通过两次调整,内退人员每月共增加70277元生活费,人均月增加165元。三是增加了离休人员生活补贴。根据赣劳社养[xx]1号文件精神,我行共有33位离休干部(其中1人为建国前工人)参加这次生活补贴调整,从xx年1月1日起执行,每人每月增加100元。

三是审批了全行奖励晋升、职务晋升工资。向省分行报批了全行xx-xx年度29名优秀科级干部和员工的奖励晋升工资,xx年度9名新提拔职务的科级干部的职务晋升工资,并补发兑现了18290元工资。

三、 合理规化,机构改革有序进行

为促使我行经营机构有序高效运转,提升我行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业务发展。上半年,我行按照上级行的要求,结合我行实际,对现有机构继续加大了改革力度。

一是积极稳妥撤并了5个低效网点。上半年,在上级行还未下达撤并网点计划的情况下,根据我行实际情况,我部自主要求,撤销了九江县支行2个、修水县支行2个、八里湖支行1个低效网点。

二是拟增设市分行内设机构。根据上级行的有关要求和我行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经研究,我行拟设立国际业务部、城区网点管理部、法律事务部和银行卡部,目前,国际业务部、城区网点管理部、法律事务部已得到省分行的批复。

三是顺利妥善地办好了农行九江白水湖支行和长虹支行(翻牌支行)的各项手续,正式挂牌营业。经市分行党委研究,并报经省分行和九江银监分局同意:我行原郊区支

行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九江市白水湖支行,并从九江市浔阳东路47号迁至九江市滨江路33号中国国电集团九江发电厂培训中心营业;市分行长虹分理处近年来业务经营稳健快速发展,达到了农总行关于基层营业机构翻牌的标准,将该分理处升格为中国农业银行九江长虹支行。升格后该营业机构隶属关系和管理方式不变,机构的行政级别和干部的行政级别及各种待遇均不提高,无内设机构。

四是认真组织全市农行网点效益测评工作。基层网点效益测评是我行组织机构实行科学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今后我行机构调整和重要依据。市分行根据上级行要求,组织了以人力资源部牵头,计划财务、科技、个人业务等部门相互配合的测评工作组,并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的网点测评领导小组。通过近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测评,最终全市农行87个参评网点测评结果为:a+类1个、a-类1个、b类16个、c+类24个、c类12个、c-类16个。

四、 扎实稳健,党建工作不断推进

为使我行的党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我部立足重点放在党员员工的“爱岗敬业,爱行如家”的教育上,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形成抓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促进全行业务经营加快发展。

一是做好了全行党支部量化考核工作。全市农行共设党支部89个,通过自查、抽查,被评为“五好支部”的有48个,占总数的54%,达标支部41个,占总数的46%,末出现不达标支部。

二是做好了“党员示范岗”的跟踪教育工作。全市农行现有党员示范岗74名,年初,对全市农行23名优秀共产党员示范岗人员进行了通报表彰,并从党费奖励每人500元。对全市党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起到了

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是《党员学习手册》(第二册)如期出版。xx年,我部继续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充实,力争让《手册》成为党员干部的良师益友,增强他们履行共产党员责任和使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市行党委组织编印的《党员学习手册》1500本已全部下发到全体党员手中。

四是做好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调查准备工作。根据农银赣党发[xx]31号、32号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我行党委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部署,要求各基层行党组织迅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明确准备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各项准备工作到位。市分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行长蒋久春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汪根友同志任副组长的“中国农业银行九江市分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五是认真做好了“七一”期间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及建国前入党老党员的摸底统计工作。根据省分行党委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为配合农行系统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行、省分行、市分行党委决定,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4周年前夕,下拨部分党费,对生活较为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及有突出贡献的伤、病、残党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对建国前老党员一并进行慰问。经摸底调查,全市农行共统计生活较为困难的党员15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3名。市分行从生活困难党员中确定4名上报省分行,确定3名作为市分行党委慰问对象。

五、 结合实际,教育培训工作有新进展

继续落实好总、省分行培训工作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业务经营发展这一目标,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构建全行员工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为提高老师授课水平和学员的学习效果,市行党委决定,在培训中心教室增设投影仪、台式电脑等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另继去年改造部分学员宿舍楼后,今年将另一栋楼房也全部改造,装修一新,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大有改善。

二是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年初,我部向机关各部室发放了征求意见函,由市分行每个部室,根据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办一期应知应会培训班,我部根据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xx年的培训计划,决定办班8期。目前已办了国际业务培训班和规范化服务培训班两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特邀九江市外汇管理局经管科汤玲玲科长、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刘剑同志来我行授课,大家反映不错。

三是根据省分行的安排,我们还及时组织有关业务人员及时参加了省分行干校以上的学习班学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6人次参加。

六、掌握政策,及时做好职称评聘工作

由于从xx年起,总行就一直未组织过初、中级技术职称的评聘工作,所以这次评聘工作涉及人员多、牵涉面广、情况复杂,我部认真按照文件要求,严格按程序操作,做到了认真细致和规范,确保了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完成了中级技术职称的报批和聘任工作。经过初步摸底、材料审核、组织推荐和报省行审批、岗位聘任等程序,分二批共聘任了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44名(第一批35名、第二批9名),其中:经济师34名,会计师5名,政工师1名,技师4名。

二是完成了初级技术职称的审批和聘任工作。共聘任了

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02名,其中:助理经济师55名,助理会计师44名,经济员1名,会计员2名。

七、严格要求,自觉做好各项日常工作

上半年,除了重要的中心工作外,我部还较好地完成了日常基础工作在老干部管理方面,一是对老干部活动经费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为了解决和统一全市农行老同志活动经费问题,市行专门下发了农银九发《xx》53号文件,就当前老干部工作有关事项进行专门通知;二是组织了老干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春节座谈会、上庐山疗养,较好地体现了党和上级行的老干部政策。

在劳动合同管理方面,及时对到期的劳动合同下发《续订合同意向通知书》,并与53人办理了到期合同续订手续。

在机构管理方面,4月份,对全市农行各级机构共103个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向工商部门提请进行了年检,并对需变更事项及时办理了变更手续。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3

二是面向全市农行招聘副科级干部。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农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经市分行党委研究并报请省分行同意,决定采取公开选拔、竞聘上岗的方式,面向全市农行招聘副科级干部。副科级干部应聘资格为xx年确认的全市农行科级后备干部。参加竞聘人数达57人,市分行党委通过资格审查、演讲答辩、考察公示等一系列公开公平竞争,6名同志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

三是全面落实了会计主管委派制。一是通过组织竞聘、民主推荐及考察,每个支行向市分行各推荐了2名会计主管,市分行从中确定了16名,并将其上收市分行管理,委派到各支行开展工作。二是3月份,市分行面向市直网点公开招聘了17名市直网点会计主管,在此基础上对所在市直网点会计主管都按要求进行了委派。委派会计主管上收到市分行管理,编制挂靠市分行计划财会部。

二、不断完善,切实做好劳资工作

劳动工资管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涉及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为规范和完善我行劳动工资管理,充分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我部积极探索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 合理规化,机构改革有序进行

为促使我行经营机构有序高效运转,提升我行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业务发展。上半年,我行按照上级行的要求,结合我行实际,对现有机构继续加大了改革力度。

一是积极稳妥撤并了5个低效网点。上半年,在上级行还未下达撤并网点计划的情况下,根据我行实际情况,我部自主要求,撤销了九江县支行2个、修水县支行2个、八里湖支行1个低效网点。

二是拟增设市分行内设机构。根据上级行的有关要求和我行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经研究,我行拟设立国际业务部、城区网点管理部、法律事务部和银行卡部,目前,国际业务部、城区网点管理部、法律事务部已得到省分行的批复。

三是顺利妥善地办好了农行九江白水湖支行和长虹支行(翻牌支行)的各项手续,正式挂牌营业。经市分行党委研究,并报经省分行和九江银监分局同意:我行原郊区支行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九江市白水湖支行,并从九江市浔阳东路47号迁至九江市滨江路33号中国国电集团九江发电厂培训中心营业;市分行长虹分理处近年来业务经营稳健快速发展,达到了农总行关于基层营业机构翻牌的标准,将该分理处升格为中国农业银行九江长虹支行。升格后该营业机构隶属关系和管理方式不变,机构的行政级别和干部的行政级别及各种待遇均不提高,无内设机构。

四、 扎实稳健,党建工作不断推进

为使我行的党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我部立足重点放在党员员工的“爱岗敬业,爱行如家”的教育上,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形成抓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促进全行业务经营加快发展。

一是做好了全行党支部量化考核工作。全市农行共设党支部89个,通过自查、抽查,被评为“五好支部”的有48个,占总数的54%,达标支部41个,占总数的46%,末出现不达标支部。

二是做好了“党员示范岗”的跟踪教育工作。全市农行现有党员示范岗74名,年初,对全市农行23名优秀共产党员示范岗人员进行了通报表彰,并从党费奖励每人500元。对全市党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起到了

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是《党员学习手册》(第二册)如期出版。xx年,我部继续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充实,力争让《手册》成为党员干部的良师益友,增强他们履行共产党员责任和使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市行党委组织编印的《党员学习手册》1500本已全部下发到全体党员手中。

五是认真做好了“七一”期间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及建国前入党老党员的摸底统计工作。根据省分行党委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为配合农行系统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行、省分行、市分行党委决定,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4周年前夕,下拨部分党费,对生活较为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及有突出贡献的伤、病、残党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对建国前老党员一并进行慰问。经摸底调查,全市农行共统计生活较为困难的党员15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3名。市分行从生活困难党员中确定4名上报省分行,确定3名作为市分行党委慰问对象。

五、 结合实际,教育培训工作有新进展

继续落实好总、省分行培训工作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业务经营发展这一目标,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构建全行员工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为提高老师授课水平和学员的学习效果,市行党委决定,在培训中心教室增设投影仪、台式电脑等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另继去年改造部分学员宿舍楼后,今年将另一栋楼房也全部改造,装修一新,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大有改善。

二是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年初,我部向机关各部室发放了征求意见函,由市分行每个部室,根据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办一期应知应会培训班,我部根据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xx年的培训计划,决定办班8期。目前已办了国际业务培训班和规范化服务培训班两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特邀九江市外汇管理局经管科汤玲玲科长、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刘剑同志来我行授课,大家反映不错。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4

商业银行流程再造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转变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以客户为中心再造业务流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再造管理流程和支持流程,最终在市场的末端和决策高端建立起为客户“量体裁衣”且“一票直达”的流程银行,是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实现途径和最终目标。尽管业务流程再造是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切入点,但是业务流程再造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对其管理流程和支持流程进行相应的变革适应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这其中就包括人力资源工作流程。人是流程的载体,导致流程再造效果不佳的原因往往是忽略了人。作为服务内部顾客(员工)的人力资源各项工作流程客观上需要随着银行业务流程调整和员工行为方式改变而进行相应的变革。

商业银行流程再造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转变角色和职能。为了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的目的,商业银行在流程再造过程中往往会将效率低下、没有竞争优势的流程外包出去。如果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部门不想再充当“黑暗的管理势力”和“盲目地推行荒谬的规章,妨碍创造力和阻碍建设性变革”,而落得个被外包的下场,就必须实现角色和职能上的转变:一方面设法提高包括薪酬福利、人员配置、员工投诉等各工作流程的运作效率,提升员工满意度;另一方面协助流程负责人改进流程中员工绩效,促进流程目标的实现,进而在银行流程运作中更多地充当“价值增值”的角色,而非“成本控制”的角色。

商业银行流程再造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转变管理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再造流程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相应的手段和工具。尽管商业银行流程再造并不等于流程的信息化,但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流程效率无疑是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重要方式。由于商业银行往往规模大,分支机构多、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因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人力资源流程的效率,实现银行内部人力资源活动的集约化管理,对于降低人力资源工作流程的成本、提升员工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部门角色和结构转型

德意志银行、爱尔兰银行、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等国际一流金融机构在其业务转型和流程再造过程中,对其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和职能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对其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再造。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努力建立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二是依照人力资源部门角色和职能的转变,改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三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角色的转型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人力资源部门角色和职能的转变。银行流程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能够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满足银行战略目标实现和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人力资源部门除了充当日常事务的行政专家和员工的支持者的角色外(图1水平箭头以下的部分),更要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和经营管理变革的推动者,承担促进流程价值增值和战略目标实现的职责(图1水平箭头以上的部分)。但是,人力资源战略角色和职能的增加并不意味可以牺牲或降低作为行政专家和员工支持者的角色职责,反而对其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力资源部门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变革。为了促进人力资源部门角色和职能的转变,满足流程和信息一体化的再造需要,银行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也需要从传统科层制管理方式转变为中心辐射式模块化管理方式(如图2所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也称“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类似于银行员工的专业“呼叫中心”,主要承担了行政专家和员工支持者的角色,负责员工福利计划、退休计划、薪酬发放、员工提案、职位、绩效管理、岗前引导培训、员工档案管理等职责,为员工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服务。一些国际化的银行往往根据需要在不同国家设立人力资源服务分中心。而的专家(组)主要是承担了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和变革的推动者角色,负责协助直线经理或流程负责人提升相应业务条线或流程的管理水平。其中,最的业务条线人力资源专家主要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根据相应业务条线的要求,组织中间的绩效考核专家、薪酬福利专家等为其提供工作流程再造和优化、人员管理状况诊断、改进措施的拟定和实施等。由于这些业务条线的人力资源专家充当了人力资源部门和业务条线之间的“桥梁”作用,因而要求这些人力资源专家不仅要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也要熟悉相应业务条线的经营管理特点和有关的业务知识,不仅向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汇报工作,也要向相应的业务条线负责人汇报工作。

人力资源部门管理方式和手段的改造。德意志银行、爱尔兰银行等在对人力资源部门角色转型和组织结构调整的同时都大力推行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说,离开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根本无法运行,也就无从谈起为员工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服务,以及实现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简化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同时,流程再造要求员工由“专才”转变成“通才”,员工的价值观由“上司”转变为“顾客”,员工的晋升标准由“表现”转变为“能力”,管理人员由“监督者”转变成“教练”,因而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能够科学采用包括胜任力模型、平衡计分卡等管理手段和PLS等管理分析方法。

影响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部门变革的因素

由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变革将改变人力资源部门与员工和直线管理者之间形成的惯有的分工协作方式,因而如果不善加管理,将会引起员工和直线管理者的不满和抵制,进而使得变革形成的新的人力资源工作流程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人力资源部门转型的过程中能否正确地处理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将直接影响银行人力资源部门变革的成效。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5

1.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1.1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人员的数量比较大,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不够合理,实际的情况是人力资源的总量超过了实际需求量,庞大的人力资源加重了银行的管理负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1.2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不完善。在人才结构的改善方面,主要是对于年龄和学历的结构而言,商业银行中的人力资源主要是在各个高校中招录一批大学生,各银行机构的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很高,但是由于队伍结构的年轻化,这些人才工作经验欠缺,导致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1.3商业银行中的部分人才流失严重。银行中的高素质有很多,但随着外资银行的丰厚待遇,成为对人才强有力的吸引,这些高端人才也就会因此而离开,人才流失的现象在不断加剧,致使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不稳定。

2.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缺乏统一的管理理念。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在运营中,注重的是对员工的工资、培训成本等,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管理本身的增值。商业银行欠缺管理理念不利于银行的发展。

2.2商业银行的人员培训手段落后。国有商业银行对员工的培训不够,不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忽视了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银行对员工没有总体的培训规划,且培训的力度不大,培训方式较死板,缺少长期的培训规划,培训多注重形式,使得部分员工对自身的要求不高。

2.3商业银行欠缺绩效考核机制。银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不规范,欠缺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评级机制缺乏可操作性,在绩效考核中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公平竞争,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评未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2.4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还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约束机制方面,由于机制不健全,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激励机制的欠缺很难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励力度不足,对员工的激励力度不够,很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5商业银行晋升的机会不大,机制单一。商业银行实行内部晋升制度,商业银行的较高职位都是通过对内部的员工提拔来补位,导致外部劳动力市场中高层次人才难以进入银行内部较高职位。

3.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方法

3.1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配置要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要明确岗位职责,科学管理员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对员工实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并完善人才竞争机制,推行优秀人才公平竞争上岗,拓宽用人渠道,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对于人才的选拔考试要按照程序进行,此过程应遵循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3.2商业银行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建立科学完整的考核体系,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员工的责任感,在市场经济经营环境中,要建立员工工资、现金奖励的机制,加大员工福利的比重,完善相关的激励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营理念。

3.3商业银行要创造企业文化的氛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文化环境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文化对于解决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具有协调和导向的功能,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员工的创造力,凝聚员工的自信心,企业文化代表一种品牌、产品和服务,企业文化涉及到银行的发展思想、经营思路、管理理念、客户服务意识等,因此,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4.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的发展,这主要是受到全球性经济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注重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但在这一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而且问题存在就需要解决,否则会积重难返,因此,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虽然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但也要找到解决的办法与对策,从人员的培训、薪酬、考核和激励入手,。提高商业银行中人才的竞争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彭莉戈,颜凤芹.金融全球化下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4).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6

首先,银行内部审计整合资源体制能在整个银行审计过程中发现,因为银行内部审计整合资源在操作过程中主要做的就是内部结构的审计和整合。其次,通过对银行内部的控制,能有效地审查和评价员工的工作任务和我表现,促进组织健全内控制度,防范违法犯规的行为再次发生,纠正管理弊端。全面的监督、考察整个组织的运行制度,评定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合理,评定组织内部资源是否使用合理,并根据评定结果,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最后,内部审计整合资源能及时发现银行内部潜在的危机,它通过对本单位进行日常审计资源整合,可以了解企业整体的运营情况和各个业务环节运作的状况,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更容易收集各种企业必要的资料,能够准确的识别到存在的风险。内部审计能够客观的,从全局的角度来控制和管理整个企业的运行体制,并着重完善企业风险管理这方面的体制,从客观的角度,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从而建议管理部门采取防范措施和控制风险的发生,根据风险评定结果是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活动协调一致。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现状

我国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制度和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 内部审计整合体系不合理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资源整合时,往往会和其他的审计相结合在一起进行,不能够使内部审计资源的独立性成分发挥出来。众所周知,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它的独立性,因为只有在独立性的前提下,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功能才会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做到真真正正的商业银行内部的审计资源整合工作。这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及其密切的,但由于现在的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资源整合时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所以往往使银行内部的审计资源整合工作流于形式。

(二)银行内部控制存在漏洞

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资源整合时审计整合的主要内容是对银行内部。进行内审的主要作用是审核一定时期内银行员工的工作状况以及银行本身的运行情况,旨在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避免员工犯错。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内部往往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归咎起来是由于银行监督制度不合理造成的,由于管理层对员工的管理不当,容易引发员工的犯罪心理,从而实施犯罪。进行审计资源整合就是为了更好地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但目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我们还是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审计资源整合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依旧采用原有的审计方式,即仍旧注重合规性审计,只是单方面的进行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的审计资源真核,而忽视了银行内部审核的其他方面。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增多,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审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商业银行的要求。所以当下的商业银行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扩大审计资源整合的范围。

(四)审计资源整合的方法陈旧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进行审计资源整合时,依旧采用账目基础审计的传统方式,而不是国际上先进的商业银行通行的风险基础审计。传统的审计方式只适应当时的银行内部的审计资源审核,远远不能够满足当代银行内部审核资源整合的要求。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银行本身业务的不断延伸,传统的审计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并且审计结果也不全面。所以商业银行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应该选择适合时展的内部审计资源整合方法。

(五)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思想没有深入人心

由于我国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内部审计体制,但这种思想并不是深入人心,有些比较小的银行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意识,要想内部审计工作达到理想的目标,就需要把内部审计文化宣传到每一位银行工作人员那,建立一种文化意识,在根据银行的发展,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长期开展,逐渐的从内部审计意识形态过渡到内部审计体制的完善。如果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又何谈内部审计体制的改革?首先,商业银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文化重视不够,那么就不能很好的预测和发现风险。其次,如果高层领导者没有吧内部审计思想宣传到工作人员那里,就会导致某些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心理排斥。所以要想让商业银行有所发展,首先要建立一种内部审计文化的意识形态。

(六)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好坏与工作人员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太重视,所以在人员配备上不太严格,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又是少之又少,如,熟悉计算机技术和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在内部审计工作里急需,但这样的人才更少,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并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选拔人才时要选好人才,用好人才,通过各种途径培训员工飞,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从内部或外部招聘合适的人选,壮大内部审计队伍。

三、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方法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当重视在审计资源整合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并积极的通过改革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套适应时展的审计资源整合方式。

(一)充分发挥审计资源整合的独立性功能

审计资源整合的独立性是进行审计资源整合的最基本的保证,只有充分发挥它的功能,才能做到审计资源整合的完整性。在进行审计资源整合时要明确各级银行部门的职责,避免出现非审核人员的干扰状况。同时在审计整合的过程中要明确对各项审计资源整合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出现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管理层在进行银行员工的管理时应当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控制机制,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建立控制机制是为了更好地对员工进行管理,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控制。通过控制体系,明确员工的职责,形成基层行、支行和总行纵横三级内控管理平台,把内控评价和日常各项设计工作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来全面推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工作的进行,将审计资源审核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扩大审计资源整合范围

传统的审计资源整合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的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工作需要,必须进行更新和扩大审计资源整合的范围。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扩大,服务层面不断延伸,这就给审计资源整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想做好审计资源整合工作,必须将审计资源整合的方法进行更新,将电子银行、证劵、保险、信托业务纳入到审计资源整合的范围。建立多层次多结构的审计资源整合方式,全面提高审计资源整合结果的可行性。

(四)充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7

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多层级、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严重匮乏。建行之初,员工主要从邮政局分拨而来,80%以上为邮政储蓄从业人员,学历、职称、银行业务专业素养、风险管理理念,均与银行专业人才存在较大差距,造成了邮储银行在人力资源上存在先天不足。近年来,邮储银行持续开展人才补充计划,通过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不断补充人才,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弥补人才流失的缺口,尤其是由校园招聘培养起来的优秀职工,大部分流向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经营管理的一大问题。

2.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随着邮储银行转型工作不断深入,人力投入也随之加大。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仍难以实现合理配置。一是岗位设置层级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在岗位设置上主要设有5个层级,主要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一级支行和二级支行。其中,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根据业务归口及发展需求,又分设多个职能部门,如总行共设职能部门近40个,一级分行共设职能部门近18个,多层级岗位设置,使得每一项政策执行都需要经过层层传达,最终导致执行效率低。二是人员配比不科学,体现在内部管理人员配比较业务营销人员以及柜面服务人员高,尤其是业务营销人员,缺乏专业的队伍建设。

3.人力资源开发不足。邮储银行建立了以线上培训为主,线下培训为辅的继续教育架构。线上继续教育通过邮政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定期组织开展员工岗位资格教育学习和岗位资格考试。线下主要制定总行-分行-支行三级培训计划,主要以内训的形式开展。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教育培训,都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对提高员工技能、激发员工活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却难以兼顾,导致人力资源的内耗,无法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能效。

4.员工激励机制不健全。邮储银行尚未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体系,沿袭传统的人事管理,选人用人制度仍是政企难分。员工的晋升发展通道不畅通,岗位价值不能充分体现,致使员工看不到发展前景。缺乏科学的岗位分析、价值考量和岗位流动性管理,员工的工作业绩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反映和考核运用,难以形成内部竞争文化,构建和谐、稳定的人企关系。

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1.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改革动力。当前,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银行业作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必然要顺应新形势。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优化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推动商业银行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必要手段。

2.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及人工成本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内部运营管理亟需进行人力资源优化,如何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及利用,做好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核算,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投入和提高产出,将加快推进商业银行转型及提升获利空间。

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商业银行外部竞争的需要。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金融的崛起,商业银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人才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源,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利用、发挥人力资源,是保有银行生命活力、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推进人员结构调整,解决用工需求。一是强化人力资源的统筹配置。从总行层面把控好总量、层次需求,结合邮储银行服务城乡、服务三农的特点,各层级组织好校园招聘,坚持从重点大学招收优秀毕业生,在确保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同时,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招聘及同业人才引进等工作,突出引进人才的领军作用。大学生村官长期根植于农村,对农村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方向及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有着深入的了解,这与邮储银行战略定位及业务、市场开发拓展有这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的引进,可迅速的为邮储银行培育起一批懂市场、知发展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队伍,有利于对农村市场开发和业务深度拓展。二是持续做好具有大学生村官经历员工的跟踪培养工作。大学生村官的引进培养,是邮储银行深入践行三农金融服务作出的一次人力资源探索,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服务三农的经历,建立大学生村官“金融+三农”帮扶机制,以专业金融人才帮带大学生村官,提升大学生村官专业素养,不断推进邮储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实现邮储银行战略目标。三是实行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实现扁平化管理能够快速提升银行的执行效率,减少层级部门和人员的中间操作,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灵活、敏捷,提升管理效率。精简机构和岗位,建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人员管理架构,破除职能部门管理优先模式,通过降低管理人员配比,加大业务人员人力资源投入,将更多资源流向区域和一线,实现人力资源扁平化管理。

2.建立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人力资源工作效能。近年来,银行同业简竞争不断加剧,互联网金融的日趋壮大,都进一步推动了行业内人才的流动。而对于转型中的邮储银行来看,人才流失尤为明显,其中流动到同业占比高达90%,主要为同业新设机构人才需求扩张。造成这一现状,与邮储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绩效风险、价值风险、薪酬风险密不可分。要改变不利局面,就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平衡,就要重视化解人力资源规划、开发、绩效管理等环节的风险。首先应建立从人力资源规划到开发到考核管理等一整套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测,做到及早防范、快速反应、及时调整,实现稳定人才队伍,减少企业与员工的风险,切实降低人力资本损失,为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全局性的管理决策。其次要建设好科学、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结合自身业务发展规划及人力需求管理,梳理各岗位层级人员贡献度,推进管、营两条线考核机制建立,做到行政管理与运营管理差异化考核,有效提升人员创效力。此外,还需重视企业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灌输,通过丰富、多样化的培训、拓展活动、人才培育轨迹档案建立、人才异地交流等一系列措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有所值、人尽其才。

3.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邮储银行尚处于转型扩张时期,由总行统一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多层次、多渠道开发人力资源,为邮储银行扩张储备人才。重视员工岗前培训,注重员工在岗的持续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教育,树立“人才内部培养”的全局意识,建立“内部培养”机制。积极探索内训结合外部培训的方式,加强员工素质拓展训练,增强团队凝聚力,从理论武装到情感渗透,培养符合邮储银行发展的人才,从而实现银行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4.健全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增值。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选拔、考核、退出环节,通过有效推进各个环节的实施,发挥人力资源效能。应结合实际,通过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借鉴成熟商业银行的优秀管理经验及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健全符合市场经济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形成干部队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氛围,并通过建立岗位标准和考核机制,实行优胜劣汰,逐步做到人适其岗,使各类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低素质、低技能人员出得去,实现人力资源增值。

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互联网金融和民营资本的冲击,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邮储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和激发员工开拓进取,增强同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8

1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培训和组织的过程,目的是使企业的人力和物力能够达到相对平衡,同时所有成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组织的各项经营目标。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企业需要制定完善了企业战略来指导企业的发展,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银行业需要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组织战略的高度,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改进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促进银行业发展的动力。

1.1高学历人员占比较低

根据银监会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4262家,从业人员380万人。国内某机构在2016年对我国银行业人力资源学历水平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我国多数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根据调查统计显示,硕士及以上学历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占比是国有银行的五倍还多;而国有商业银行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则是股份制银行占比的三倍多。虽然在商业银行中员工学历并不代表着员工的专业能力,但是随着银行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更新速度的加快,各类金融业务面对的市场越来越复杂,业务开拓趋向综合性,技术的专业性越来越强,高素质人才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商业银行应该尽可能的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2人事管理体制僵化

我国商业银行的人力引进渠道相对单一,主要分为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其中每年的校园招聘时间和形式相对固定,而社会招聘则相对机动性较大。但从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的效果来看,往往下级分行并不能直接招聘所需要的人才,而是通过上级行进行招聘,这种校园招聘往往对学历要求较高,而真正具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往往就业机会较多,这样就导致部分员工刚录用就辞职的现象,导致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两难。此外,国有商业银行的优秀员工经常被同业股份制银行“挖墙脚”的现象时有发生,以某大型国有银行山西省分行为例,每年都有银行的基层骨干人员跳槽到同业银行,其中2013年某股份制银行成立时该分行竟有八名员工“集体跳槽”。这种国有银行员工工作几年后跳入同业的现象并不少见,导致国有银行成为同业的人才培训基地。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这导致的不仅仅是人才的流失,往往还伴随着很多优质客户的流失,一些大客户往往随着银行人才的流失而转移到同业银行中,造成人才和业务的双重损失。

1.3专业人才数量不足

根据银行业务发展和改革的进程来看,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一线业务人才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而银行需要的是具有专业能力的综合人才:具有宏观经济洞察力和微观经济决策力的专业人才,具有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和程序开发的人才,具有国际金融知识和投行知识的人才,具有私人银行业务和综合金融能力的人才,但往往这种人才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凤毛麟角。而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除了近几年校园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社会招聘的部分专业人才以外,还有一大批专业能力较低的员工。我国传统商业银行起步较早,对于人才的培养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对于专业人才的培训机制和选拔机制缺失。

1.4薪酬制度不合理

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对于这部分人的倾斜照顾不足,导致专业人员收入水平偏低,容易造成专业人才队伍不稳定。

从某大型网站对银行业内部薪酬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薪酬水平远低于股份制银行,整体的福利待遇更是存在明显的差距。商业银行对于人才的吸引程度高低主要取决于薪酬水平、福利待遇、职级晋升、公司发展潜力等因素,而在人才引进时只有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是直接感知的,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国有商业银行薪酬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就目前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薪酬分配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公平理论告诉我们,当员工感知自己的付出较多而得到的汇报较少时,就会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往往产生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的产生带来的就是对工作的懈怠和情绪的不稳定。最终产生不公平感的员工会选择付出与回报的均衡或者选择离职。所以,薪酬水平的高低以及薪酬的公平性直接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影响,甚至会直接导致员工的离职。

2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9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运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其中,作为商业银行常见三大金融风险之一的操作风险更是频频凸显。据统计,仅2003年-2007年,通过媒体公开报道可以搜集到的操作风险案件就达174件。2011年,中国银监会的《银监会2010年年报》指出,2011年中国银行业仍存在诸多风险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部分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意识弱化”。该报告指出:“2010年底,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出现反弹。齐鲁银行案件等多数案件发生在基层网点和所谓低风险业务领域,且多为内部人员作案,这反映出部分银行内在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同,操作风险涵盖的范围和涉及的业务种类更为广泛,贯穿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管理难度更大。本文从操作风险的分类与特征入手,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般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人力资本激励视角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另一种视角的诠释,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 关于操作风险的一般问题分析 

目前对于操作风险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其中,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较具代表性,具体为“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该定义突出强调了银行内部人员操作和业务系统因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 

1.1 操作风险的分类 

操作风险类型较多,可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划分。比较常见的划分标准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标准、英国银行家协会分类标准等。 

(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分类。包括两个维度的分类:一个是按照损失事件类型进行分类,具体分为七类: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用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有形资产的损失,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另一个维度是依据发生操作风险的业务部门或业务流程环节,分为八类:公司财务、交易与销售、零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支付与清算、服务、资产管理、零售经纪。上述两个维度的分类还可共同构成操作风险分类的7×8矩阵。 

(2)英国银行家协会的分类标准。具体涉及四类:人员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外部事件导致的操作风险。其中,前三类为内部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又称为操作性失误风险(operational failure risk);第四种为外部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又称为操作性杠杆风险(operational leverage risk)。 

1.2 操作风险的特征 

操作风险的内涵丰富,外延宽泛,因此了解和把握其主要特征,可以更有效的管理此类风险。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和监管部门披露的操作风险案件进行梳理发现,操作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操作风险的生成具有明显的内生性。相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生成更多的是由银行内部不合规的操作引起。银行业务的客观存在使得操作风险将永远存在,并成为银行业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2)操作风险具有较强的人为性。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按照损失事件类型划分的七类操作风险中,有六类与人为因素直接相关。如若说市场风险来自于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信用风险源于借款者偿还能力的不确定性,而操作风险则大多数来自于有意或是无意的、银行内部或外部的人为操作失误。此外,操作风险的强人为性还表现在来自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风险反控性(银行业务人员往往对业务流程更为熟知,因而更加容易通过对既有管理流程和制度的规避从而实施违规操作,并隐匿操作风险的外在表现)和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不作为。 

(3)操作风险具有明显的厚尾性。相对于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两种风险而言,操作风险在现实运营中出现的概率较小,但其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却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在短时间可以威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乃至银行机构出现挤兑和破产危机,巴林银行破产倒闭案就是典型例证。 

(4)操作风险在国内更多表现于欺诈。欺诈包括内部员工、外部人员以及内外部勾结等形式的欺诈,其中内外勾结的欺诈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典型操作风险。如:中国银行“高山案”、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资金挪用案、农业银行邯郸分行金库盗窃案等,均为典型的内、外部勾结欺诈案件。 

(5)操作风险在银行基层分支机构更为常见。由于银行业务运作大多数集中在基层机构,且与上级行的控制力负相关,当分支机构距离较远、受到的监管较弱时,一些违规操作通常不易被发现,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例如近期热议的渤海银行太原分行挪用存款放贷案和农行宜兴支行票据诈骗案等典型操作风险案件多出现在银行基层分支机构。 

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的人力资本激励 

谈及银行操作风险案件,多数目光和言论都会聚焦于银行的内控制度和操作风险的监管制度建设。但是进一步分析就不难发现,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无论是银行业的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机制都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银行在风险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和管理人才引进方面的确进步很多。但是,操作风险还是屡见不鲜,这就需要我们跳出制度建设的既定思维框架,审视制度本身之外,特别是制度执行方面的人力资本因素,因为人力资本无论是在操作风险的产生还是在管理环节都十分重要,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首先应该是对人力资本的管理和激励。 

2.1 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对“人力资本”的优化管理 

在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资源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讲又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的投入。而人力资源又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从操作风险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人员因素在引发操作风险的四大因素中占有直接而重要的地位。而非人力资源是被动性资源,只有在人力资源的支配下才能够发挥作用。所以,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投入人力资源,特别是资本性人力资源的投入(与自然性人力资源相比,资本性人力资源是指经过教育、培训、健康与迁移等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源)。然而,由于人力资本本身需要依附于个体员工这一载体而存在,因此基于“经济人”固有的自利属性,只有员工个人价值与银行发展价值成正向关系,亦或至少不存在明显冲突的前提下,才能够发挥人力资本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积极效能,反之却可能出现基于员工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操作失当,进而加剧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中,更多地注重于制度的建设、技术和工具的革新,但对于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本激励制度建设却相对不足。 

2.2 强化人力资本激励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 

人力资本激励的实质在于运用制度设计和管理操作手段,将个体员工价值与集体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进而充分调动个体员工的能动性,最终促使人力资本在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效能最大化。就操作风险管理而言,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激励就是要充分发挥银行员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作用,实现科学规范的业务操作,确保内控制度的执行得力,促使操作风险最小化。实践中,与人员因素相关的操作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员工无意失误和故意作案。其中,故意作案类的操作风险本身蕴含着道德风险因素。因此,对人力资本激励的核心在于平衡好员工个人的责任与利益,并尽可能实现清晰界定,从而促使员工自主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素质和觉悟,主动规避操作风险,乃至积极参与银行业务和交易过程中的案件防范。 

3 基于人力资本激励角度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优化建议 

3.1 建设立足岗位差异的多元化人力资本激励制度 

构建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激励制度,首先应确保真正实现责权利明确且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责权利明确且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具体是指操作风险的责权界定要清晰,岗位职责与业务操作权限划分要具体到个人,并彻底消除责任多头承担的模糊现象,切实保障员工个人的人力资源投资效能充分发挥。 

在建设人力资本激励制度方面,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依据岗位工作的业务复杂程度和岗位职责的责任大小,合理确定岗位激励系数,突出对业务复杂程度高、岗位职责重的员工激励。同时,注重实施不同岗位的不同收入限额制,并尽量将总行与分支行之间相同岗位或近似岗位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二是针对高官人员、核心岗位人员和业绩显著的员工,探索对其丰富的激励手段,特别是要强化除薪酬激励之外的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激励体系,例如实行多元化的弹性福利制度、增加股权激励等方式,注重对员工的激励要实现短期与长期两个维度的良好相合。鼓励员工开展风险管理方式方法的探索,对于做出积极贡献和显著成绩的员工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2 构建科学合理的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体系和实践平台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10

在我国,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专门、独立的企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各方面都有较大发展,但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加快,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也对其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缺乏一套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体系,在束缚员工个性的表现和发挥的同时,更重要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正常、健康发展。

1.长期雇佣制度。长期雇佣制度是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种“吃皇粮”的用工制度下,员工充满了优越感,因为无论他们努力与否,都不用担心被解雇,毫无危机感和紧迫感,自然也就缺乏工作积极性。长期雇佣制度在我国商业银行延续多年,但从长远看,已经不能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

2.工龄工资制度。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薪酬制度主要采用的是工龄型工资制度。它是以员工个人的年龄、工龄、学历和本专业工作年限等因素作为依据的薪酬制度,而其中尤以工龄作为最主要因素。这种制度下的现象是大多数员工“熬工龄”,而在实际工作中表现消极和呆滞,消极地等待工龄的增长,缺乏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积极性。

3.内部晋升制度。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内部晋升制度。通常,商业银行只有最基层的岗位才从外部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其他较高岗位需要的员工基本上都是通过内部提拔来补位,例如从营业部普通员工中提拔营业部经理,再从营业部经理中提拔管辖支行副行民。这样,在外部劳动力市场和银行内部劳动力市场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壁垒,想从外部直接进入银行内部较高职位是非常困难的。

二、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所存在的缺陷,结合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冗员严重,结构不合理。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有员工近140万人,而比照国际同行,这样的资产规模仅需要员工30万人。美国花旗银行一年的盈利100多亿美元,盈利水平比我国银行高出20倍~30倍,而它的员工还不到4万人。国有商业银行员工不仅总量庞大,而且结构严重失衡:年龄结构老化,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不足10%,而40岁以上的员工达到50%;学历结构偏低,40%以上的员工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大学本科及以上高学历人员中大部分为通过在职业余学习而取得的学历,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不足20%,具备金融专业的比例就更小;员工岗位构成比例失调,有近一半的员工从事一线营业网点的柜面操作,导致柜面操作相对过剩,而新兴业务员、市场营销人员、中间业务人员、资产保全业务人员等严重不足。

2.干部能上不能下。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所决定的,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有着相应的行政级别,系统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传统意义上的干部身份依然存在。同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一样,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3.员工进退不畅。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国有商业银行因其拥有相应的待遇和地位而受到求职者的青睐。然而,许多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却难以进银行,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员工的退出渠道不畅。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裁减机构、清退人员的办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银行冗员的过多的问题。然而,仅依靠内部退养,买断工龄等政策减员的办法解决问题,成本太大。

4.人才流失严重。正常的人才流动应是各种所有制金融机构之间人才的相互流动。这种流动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如在华尔街每年各种金融机构人才的流动率在30%左右。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才的流动呈现的是一种完全单向的流动,即只有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流向股份制银行和国外银行。据人总行统计,从1999年~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4013人辞职,其中绝大部分流向国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行近3年辞职的员工多达4403人,其中有62.4%的人才被国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挖走;建行北京市分行“九五”期间平均每年进新人200名左右,流失率平均为40%~50%,并且走的几乎全都是优秀人才。

5.薪酬激励不当。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分配制度采取“效益优先,兼顾公平”、资历与绩效简单结合的工资制度,虽然较过去的“大锅饭”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考核业绩不够科学,往往造成业绩的“水分”和短期行为。即使这样,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高级经营管理者(行长、经理)的薪酬待遇,与不同所有制的商业银行同等级的经营者相比,仍然是最低的。国有商业银行员工收入分配当中,有形的货币收入偏低,福利与工资完全混合,人人等额的福利占总额的比重较大,又形成了新的“大锅饭”。

三、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建立全新的用人机制按市场方式配置人力资源。核心是要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可以经营的资源,按照“市场择人,内部育人,机制激人,管理促人”的原则,做好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树立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观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岗位的需要,采取竞争竞聘上岗、岗位双向选择等方式,选用适当的人才。用人所长,量才而用,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人与岗位的匹配,对贷款、存款、结算、国际业务和有潜力的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等岗位配备精英,给善于开拓创新的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将一线人力资源营运放到比资本营运、信贷资金营运更重要的位置上去。此外,要加强基层员工的内部规范化、制度化轮岗、交流和锻炼,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职能结构,促进相互间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前沿的整体战斗力。

2.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1)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薪酬与其绩效挂钩。合理、高效的薪酬制度是吸引、留住、激励员工的必要手段,它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非常重要。和绩效挂钩后,员工的薪酬可以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基本工资,一般员工基本工资由行业工会确定,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由银行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确定;二是绩效拄挂钩奖金,这部分奖金又称绩效浮动奖金,根据员工的绩效来确定具体数额。

(2)员工的晋升也与其工作绩效同步。绩效考核的结果应是员工职位变动的直接依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注意把员工的能力和职位、潜力和发展机会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将员工的晋升直接与其为银行创造的效益挂钩。

3.建立与业务有效发展相适应的员工素质提高机制。制定实施高中级管理人才、核心人才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库,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才和核心人才的培养。借鉴同领域银行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员工培训体系,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搭建良好的基础平台。

结合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培训模式。利用银行自身培训机制、银行外培训机构以及银行内部职员相互培训,逐步造就懂经营、善管理、专业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使全体员工对银行的方针政策、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问题有所了解以产生合力效应。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金融知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更新其理念、拓展其思维、提高其能力。变零星培训为有规划的常年培训,变应急式选员培训为有针对性的全员培训,使员工能够根据个人情况得到相应的素质培训和业务培训。认真分析各层级各岗位员工的培训需求,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稳步实施持证上岗资格考试工作,定期检验员工素质情况,促使员工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另外,要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创新素质培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动机以及创新才能和实践能力。

4.构建和谐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氛围。

(1)培育高素质的管理阶层。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阶层对所在银行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影响,因为他们是银行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价值取向最直接、最权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领导自身素质和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所以在保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抨员工的工作潜能,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中,领导层首先要自我重塑,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家而非银行官员,担负起带领全行员工塑造企业文化的使命。

(2)营造有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文化。要重新定位员工在银行中的作用,充分尊重员工个性要求和发展,在决策上发扬民主,在管理上激发员工参与。要建立起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信任、支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加员工的归属感以建立员工价值体系,形成具有内聚力的价值观。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11

1 关于操作风险的一般问题分析

目前对于操作风险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其中,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较具代表性,具体为“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该定义突出强调了银行内部人员操作和业务系统因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

1.1 操作风险的分类

操作风险类型较多,可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划分。比较常见的划分标准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标准、英国银行家协会分类标准等。

(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分类。包括两个维度的分类:一个是按照损失事件类型进行分类,具体分为七类: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用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有形资产的损失,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另一个维度是依据发生操作风险的业务部门或业务流程环节,分为八类:公司财务、交易与销售、零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支付与清算、服务、资产管理、零售经纪。上述两个维度的分类还可共同构成操作风险分类的7×8矩阵。

(2)英国银行家协会的分类标准。具体涉及四类:人员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外部事件导致的操作风险。其中,前三类为内部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又称为操作性失误风险(operational failure risk);第四种为外部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又称为操作性杠杆风险(operational leverage risk)。

1.2 操作风险的特征

操作风险的内涵丰富,外延宽泛,因此了解和把握其主要特征,可以更有效的管理此类风险。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和监管部门披露的操作风险案件进行梳理发现,操作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操作风险的生成具有明显的内生性。相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生成更多的是由银行内部不合规的操作引起。银行业务的客观存在使得操作风险将永远存在,并成为银行业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2)操作风险具有较强的人为性。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按照损失事件类型划分的七类操作风险中,有六类与人为因素直接相关。如若说市场风险来自于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信用风险源于借款者偿还能力的不确定性,而操作风险则大多数来自于有意或是无意的、银行内部或外部的人为操作失误。此外,操作风险的强人为性还表现在来自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风险反控性(银行业务人员往往对业务流程更为熟知,因而更加容易通过对既有管理流程和制度的规避从而实施违规操作,并隐匿操作风险的外在表现)和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不作为。

(3)操作风险具有明显的厚尾性。相对于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两种风险而言,操作风险在现实运营中出现的概率较小,但其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却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在短时间可以威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乃至银行机构出现挤兑和破产危机,巴林银行破产倒闭案就是典型例证。

(4)操作风险在国内更多表现于欺诈。欺诈包括内部员工、外部人员以及内外部勾结等形式的欺诈,其中内外勾结的欺诈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典型操作风险。如:中国银行“高山案”、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资金挪用案、农业银行邯郸分行金库盗窃案等,均为典型的内、外部勾结欺诈案件。

(5)操作风险在银行基层分支机构更为常见。由

于银行业务运作大多数集中在基层机构,且与上级行的控制力负相关,当分支机构距离较远、受到的监管较弱时,一些违规操作通常不易被发现,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例如近期热议的渤海银行太原分行挪用存款放贷案和农行宜兴支行票据诈骗案等典型操作风险案件多出现在银行基层分支机构。

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的人力资本激励

谈及银行操作风险案件,多数目光和言论都会聚焦于银行的内控制度和操作风险的监管制度建设。但是进一步分析就不难发现,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无论是银行业的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机制都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银行在风险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和管理人才引进方面的确进步很多。但是,操作风险还是屡见不鲜,这就需要我们跳出制度建设的既定思维框架,审视制度本身之外,特别是制度执行方面的人力资本因素,因为人力资本无论是在操作风险的产生还是在管理环节都十分重要,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首先应该是对人力资本的管理和激励。

2.1 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对“人力资本”的优化管理

在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资源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讲又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的投入。而人力资源又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从操作风险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人员因素在引发操作风险的四大因素中占有直接而重要的地位。而非人力资源是被动性资源,只有在人力资源的支配下才能够发挥作用。所以,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投入人力资源,特别是资本性人力资源的投入(与自然性人力资源相比,资本性人力资源是指经过教育、培训、健康与迁移等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源)。然而,由于人力资本本身需要依附于个体员工这一载体而存在,因此基于“经济人”固有的自利属性,只有员工个人价值与银行发展价值成正向关系,亦或至少不存在明显冲突的前提下,才能够发挥人力资本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积极效能,反之却可能出现基于员工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操作失当,进而加剧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中,更多地注重于制度的建设、技术和工具的革新,但对于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本激励制度建设却相对不足。  2.2 强化人力资本激励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

人力资本激励的实质在于运用制度设计和管理操作手段,将个体员工价值与集体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进而充分调动个体员工的能动性,最终促使人力资本在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效能最大化。就操作风险管理而言,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激励就是要充分发挥银行员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作用,实现科学规范的业务操作,确保内控制度的执行得力,促使操作风险最小化。实践中,与人员因素相关的操作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员工无意失误和故意作案。其中,故意作案类的操作风险本身蕴含着道德风险因素。因此,对人力资本激励的核心在于平衡好员工个人的责任与利益,并尽可能实现清晰界定,从而促使员工自主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素质和觉悟,主动规避操作风险,乃至积极参与银行业务和交易过程中的案件防范。

3 基于人力资本激励角度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优化建议

3.1 建设立足岗位差异的多元化人力资本激励制度

构建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激励制度,首先应确保真正实现责权利明确且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责权利明确且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具体是指操作风险的责权界定要清晰,岗位职责与业务操作权限划分要具体到个人,并彻底消除责任多头承担的模糊现象,切实保障员工个人的人力资源投资效能充分发挥。

在建设人力资本激励制度方面,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依据岗位工作的业务复杂程度和岗位职责的责任大小,合理确定岗位激励系数,突出对业务复杂程度高、岗位职责重的员工激励。同时,注重实施不同岗位的不同收入限额制,并尽量将总行与分支行之间相同岗位或近似岗位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二是针对高官人员、核心岗位人员和业绩显著的员工,探索对其丰富的激励手段,特别是要强化除薪酬激励之外的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激励体系,例如实行多元化的弹性福利制度、增加股权激励等方式,注重对员工的激励要实现短期与长期两个维度的良好相合。鼓励员工开展风险管理方式方法的探索,对于做出积极贡献和显著成绩的员工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2 构建科学合理的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体系和实践平台

对人力资本的激励不仅表现在提高业务操作人员的岗位激励力度,还应关注其长期的职业发展,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体系和实践平台也是提高人力资本激励的重要举措。具体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领域,应尤其注重做好分支行等基层业务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与总行、一级分行的职员不同,基层业务人员的职业起点较低,面对的发展和自我提高的机遇相对较少,因此更容易滋生懈怠、厌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12

(一)现状问题

1.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人员总量庞大,虽经股改前连续多年的人员分流,但人员包袱依然沉重,人员总量超过实际需要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多是熟悉存款、贷款、汇款等银行基础业务,而精通个人理财、网上银行、投资银行等新兴业务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而且与外资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掌握管理学、英语、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人才结构有待改善。主要表现为年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首先,近年来各银行有目的地招录了一批高学历的年轻员工,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队伍年龄结构,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上保持稳定,但仍需进一步年轻化员工队伍。其次,各银行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对具备较深经济金融理论功底、熟悉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掌握相关分析技术的高学历人才的要求比较迫切。近年来,各银行机构虽然通过招录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学历人员数量,但人才队伍整体学历层次仍然偏低。

3.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外资银行和本土股份制商业银行丰厚的待遇和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端人才形成了极大地吸引力。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流失现象不断加剧,并呈现出了两高一低的特点:一是流失总量逐年递增;二是高层次人才流失比重逐年递增;三是流失人员入岗年限逐年下降。

(二)原因分析

1.缺乏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对人力资源的特性和人力资源对企业效益的作用和影响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于如何管理人力资源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在运营当中,往往只注重如何减少和控制诸如工资、招聘培训费用这些成本,而忽视如何提高人力资源本身所有的保值和增值的特性。尽管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也进行了建立人力资源部门等形式的改革,但是管理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队伍中,依然存在着与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格格不入的“官本位”、论资排辈和平均主义等思想,对人才的使用和管理等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2.培训手段滞后,培训机制有待更新。首先,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之前的国企性质,缺乏对员工培训的正确认识,没有将员工看作是可以不断提高生产力的宝贵资源来开发,因此缺乏总体的战略性培训规划。其次,培训的力度不大,培训方式较死板,往往以短期集中讲课为主,缺乏长期的培训规划。最后,由于培训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培训结束后就缺乏考核测评机制,对培训的有效性无法合理判定,也使部分员工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被动应付,使培训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

3.绩效考核制度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为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对一些非业务性的部门的考核指标设置模糊,缺乏操作性,特别是对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指标还未充分体现到岗位效能评价中,难以进行量化评价。而且在绩效考核中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这样绩效考评就很难成为员工晋升和提升待遇的主要依据,不能公正地为关键岗位的业务骨干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待遇。另外,很多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评的结果没有成为员工薪酬分配、职位变动的直接依据。

4.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在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方面,过多讲求行政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时激励手段过于短期化,缺少激励高层经理人员追求银行长远利益的经营者股权分配或股票期权制度,从而不能较好地调动高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普通员工的激励手段单一,激励力度不足,激励作用有限。此外,以工龄和职位大小划分等级,不重视员工的能力和业绩,不注重培养员工的归属感等精神层面的激励,这就容易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晋升机制单一、局限较大。首先,由于实行内部晋升制度,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除最基层的岗位从外部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其他较高岗位需要的员工基本上都是通过内部提拔来补位,导致外部劳动力市场中高层次人才难以进入银行内部较高职位。其次,内部晋升机制单一化,职业发展道路狭窄。国有商业银行一直比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制度,在职务的晋升上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实性“独木桥”式的单一管理职务序列,一些年纪轻、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容易受到压制,难以施展真正才能。最后,国有商业银行虽已普遍实行面对社会大众公开招聘人才的招聘机制,但仍存在不公平的裙带关系,导致许多真正优秀的人才难以进入银行业发展。

三、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政策建议

人才问题是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也是全面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工作重要的着力点、突破点和增长点。针对以上所述问题,本文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做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人才观”转变与更新

1.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氛围。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原理,成年人一个典型的心理特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包括人格的尊重,创造的尊重,劳动成果的尊重等。要通过有力的宣传和教育,在国有商业银行上下形成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员工的氛围,营造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给员工以物质和精神双赢回报。国有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是各种知识的凝结,这就要求员工之间要进行互相协作,而管理者创造价值的途径,是依靠与员工沟通协调而进行的。此外,任何部门的工作都离不开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和努力。因此强化团队精神至关重要,它是国有商业银行赖以成长的丰厚土壤。

2.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首先,要强调人力资源的资源性,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最具价值的战略性资源,划清人力资源和其他资产的界限,强调人力资源的特殊价值。其次,人事部门要不断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不仅仅从事工资发放等作业性、行政性事务,还要更多地从事员工绩效考核、激励和培训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并将其与企业本身的战略性目标相结合。最后,要大胆启用富有个性、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现代国有商业银行所需的已不仅仅是技术能手、业务骨干,而是需要一批建立现代商业银行所必需的中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面向市场、调整经营格局所需的金融创新和业务营销人员;经营集约化、业务综合化所需的金融复合型人才和推进银行电子化所需的计算机网络、信息人才。

(二)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1.提供良好的人才培训计划,并与银行发展和个人成长紧密结合。当前,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员工的有效培训可以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岗位技能,提升边际生产力,进而提升整个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效益。国有商业银行要进行有成效的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培训的层次性、针对性,对于一线操作人员、核心业务、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同类型的员工要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实用的培训。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培训内容的设计不能仅满足目前的需求,还应与其未来所需人才和所需知识储备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应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人才库”,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为其提供不同的职业生涯设计,如职位信息、职业咨询、工作轮换的机会及其他有针对性的培训机会,从而使人才得到动态合理的配置,并且持久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2.加强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管理是商业银行用来确定绩效目标、评估业绩表现的管理体系。该体系是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也是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协调运行的关键环节。要确定系统全面的绩效考核内容和方法,提高考核的信度和效度,反映出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绩效,例如,可以通过上级、同事、服务对象评价加员工自评,最后加权平均得出考核结果。要分层次、分类别设计考核指标,可遵照国际通行原则或邀请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协助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具有银行特色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注意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建议采取月度考核、半年跟踪、年终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克服“近因效应”影响。要畅通反馈渠道,加强双向沟通,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使绩效考核成为实现组织目标、改进员工绩效和个人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3.建立多元化的薪酬体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多元化的薪酬体系不仅包括薪酬数量等级的多元化,而且报酬的形式也要多元化,不仅包括工资福利,而且要包括股票及其他长期受益。比较有效的是将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挂钩,坚持“以岗定薪、以绩定薪”的原则,确保实现“多劳多得”。例如,普通员工的工资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工资,另一部分是根据员工的岗位、工作量、业绩等确定的绩效工资。对于管理人员除了可以采取以经营和管理业绩来支付年薪之外,还可以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给予工作能力突出、业绩出色的管理人员适当的股权奖励,增强管理人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另外,还可以设定一系列的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员工。

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篇13

近年来我国针对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出台的法律法规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如从2008年1月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我国目前企事业单位的用工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也为劳动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持和援助,它的颁布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向法治化和规范化方向调整,还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如果不能在劳动用工方面依法办事,将面临法律诉讼,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经济处罚和赔偿,更会使企业蒙受声誉上的损失,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国内商业银行近年来涉及劳动纠纷而被诉的案件屡有发生,有的还见诸报端,这些案子由于是过去不规范用工的产物而大多以银行败诉而告终,给商业银行带来严重的声誉风险。大量的事实教训说明必须切实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而人力资源审计的结果成为无疑成为检验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试金石。

(二)落实企业“人才战略”的客观需要

企业战略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实现,“人才战略”才是企业的百年大计。而要实现“人才战略”,有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瓶颈”亟待解决。一是面对国内银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面对其它商业银行的冲击,如何抑制优秀人才的流失,为员工提供多样化和快速的职业发展路径,是各家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课题;二是人员配置问题困扰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各家银行都有部分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偏低的员工,需要通过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员工来置换和补充,而如何对现有富裕人员进行合理引导和分流,亦是不好处理的棘手问题;三是实施企业战略性薪酬需要人力资源审计作支撑。所谓战略性薪酬,是指与企业战略匹配并能帮助企业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相关的薪酬决策或薪酬选择。而如何检验这些薪酬决策或选择是否具有合理性,正是需要通过人力资源审计来解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瓶颈”问题,开展人力资源审计势在必行。

(三)打造商业银行合规企业文化的需要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9年指出,要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而商业银行如何做到“免疫”,打造合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应采取措施自上而下逐步树立起良好的合规文化意识,提倡主动合规与人人合规,应视依法合规经营为银行改善资产质量、提高效益、稳健经营及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各个部门、各个条线都应加强对下属机构的审计监管和风险防控,要摒弃遗留的“违规文化”,努力提震员工队伍士气,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维护商业银行的良好声誉和形象。而要落实上述措施,维系良好的合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怎样“选好人、管好人、用好人”,除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常规管理,人力资源审计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监管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人力资源审计面临的困难

(一)对人力资源审计的战略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缺乏协同性

虽然国内各商业银行的高层已经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战略执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只能通过管理政策和策略间接作用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对组织绩效的贡献难以精确度量,高管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关心更多停留在如何控制成本这一层面,而不是关注是否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创造,是否能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保障作用。这种价值取向导致高层更多关注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而非效率、效果,未将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协同发展。因此,对人力资源审计也就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未构建起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审计架构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审计和管控大多是内审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各自开展,纵向汇报路径各不相同。人力资源监管主要向高管层汇报,而内审部门则向董事会汇报,虽然高管层有向董事会报告的义务,但难免出现传导失真,且二者相互之间也没有横向联系,形成了“两张皮”相互脱节的局面。由于人力资源信息的敏感性,内审部门很难接触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实施了较为全面检查的人力资源部门则受“内部人控制”的影响缺乏独立性,不具备审计主体资格。各商业银行大都未构建起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审计的架构,明确内审部门作为审计的主体,同时明确审计的对象和内容,未真正做到对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审计、立体画像”。

(三)未能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多数商业银行的内审机构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开展的审计评价和管控,大都缺乏系统性,主观定性评价较多,缺乏像人力资源计分卡那样的具体的指标体系。因为非财务信息在人力资源审计中占很大比例,确认和评估都比较复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存在不确定性,难以实现规范化,难以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与风险。此外,各行亦未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的特点,寻找和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价指标。

(四)未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难以准确计量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

伴随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国内外理论界一直在探索尽可能准确计量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科学方法,以期运用会计方法来评估人力资源活动,但我国至今尚未就人力资源会计颁布相应的会计准则。各商业银行虽然在人力资源管控活动中已涉及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审计的一些财务指标计算,但因为缺少准则并未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而缺少了人力资源会计审计,就难以准确衡量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

(五)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受限,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人力资源审计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计、财务、法律及统计业务等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这就对人力资源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它的配套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具备足够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然而,国内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队伍中高水平综合型的审计人才较少,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由于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财务审计或其他银行业务人员出身,缺乏人力资源从业经验,虽然对财务审计、其他银行业务审计比较熟悉,但是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则不太了解,因此在发现相关问题的深度和提出管理建议上有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二是专业审计人员数量配备普遍不足。审计人员大部分时间必须用于应对繁重的审计任务,难得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职业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三是少数新入职的大学生内审人员对银行的管理制度、作业流程不甚熟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审计效果和质量。

三、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人力资源审计的建议

(一)聘请专业顾问咨询公司进行难点审计

人力资源审计作为人力资源和审计交叉领域的新课题,要在商业银行实施和推广需要具备一定的配套条件,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对企业的愿景、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战略环境和战略选择非常熟悉,还需要了解人力资源工作的性质内容,对平衡记分卡、人力资源记分卡、人力资源指数等专业工具非常了解,鉴于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所限,建议有条件的银行根据自己的需要聘请外部专业的顾问咨询公司来进行难点审计。专业的人力资源顾问咨询公司的优点主要有:一是与被审单位之间没有利益关系,更容易保持其审计结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可以较好地解决人力资源敏感性和保密性与内审部门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带来的审计主体“缺位”和审计对象“真空”的问题;三是外部公司基于专业特长,以及行业经验和行业数据在积累方面的优势使得他们能够更好掌握最新人力资源审计发展理论和工具,从而有效完成审计任务。

(二)建立人力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会计计量体系

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开发和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人力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量化指标评价克服过去人力资源定性评价主观性强的缺点,客观、公正、科学的衡量标准将使得审计结果更具可比性。该审计评价指标可从适应性、执行性和有效性三个维度去构建,每个维度配备相应的评价内容,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适应性评价是从人力资源战略层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内外部协调状况的分析;执行性评价是从执行层面对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执行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和执行的效率进行评价;有效性评价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表现出来的效果,对满足员工要求、实现员工目标的支持情况进行衡量。同时,针对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复杂性,建议引入“三维会计”的概念,即在传统的二维会计的基础上,增加行为基本要素的三维立体会计信息与管理系统。利用三维会计能够提供员工行为对价值的贡献的相关信息的功能,为人力资源价值的衡量提供重要的数据。一方面,通过三维会计提供的经济行为价值的历史数据,由对员工的行为价值计量实现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另一方面,通过突破二维会计关于物力资产创造价值并分享全部收益的观念,把价值创造过程提升到人力资本的高度来确认和计量。通过提供信息支持,确立人力资本中心观并确定企业收益在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以及各不同人力资本之间的分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