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部门年终总结实用13篇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1

公司企业生产部门工作总结年终总结

200*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胜利的号声已经接近尾声,我们东西厂以营销中心为一线,截止到10月20日,生产各种肥料183109吨,倒包22007吨,掺混11821吨。为了做好2005年的各项工作,现对2004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班组的建设与管理得到加强。1、充分利用例会和车间班前班后会,将公司第二次创业的精神认真传达,使车间员工真正领会到公司的发展要求、前景和目标,筑建员工以厂为家的思想。2、加强了班组培训学习。车间班组长的责任直接影响车间的工作质量,,因此,在04年的班组建设中重点加强了班组长的培训与学习,使他们真正发挥技术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二、狠抓安全管理不放松。1、加强了对班组安全检查力度,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使安全隐患大大降低,确保了04年的安全生产。2、充分利用周二安全例会时间,认真分析一周来的安全生产情况,将车间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三、生产、技术管理得到加强。积极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对车间质量的检查力度,并强化生产技术的管理力度,使产品质量一次抽检合格率大大提高,水分超标现象减少,产品板结现象得到较好控制。四、现场管理得到改善。1、制定了现场管理制度,并在生产过程中认真执行,宣传贯彻“5s”活动,并认真组织实施,使现场管理得到大的改善。2、将东厂所有积压余料进行消化,避免了原材物料的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改善了现场。五、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1、分别对一、二、三、六车间的部分设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造,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2、通过公司组织处出学习,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将新的生产工艺配方成功应用于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总之,04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如下方面:一、安全方面:安全管理有好多没有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安全操作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不到位,检查不到位,有好多时候,由于我们的工作当中劳动量比较大,工人的体力消耗比较大,为此在生产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没有严肃的指出或者没有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处罚,现在想来是完全不对的,在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以前,就应该不讲情面,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灭安全隐患。为此,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存在人情面子的安全隐患没有指出或处理的,我们将严肃处罚当班安全责任人。2、安全隐患整改及时不彻底。由于存在侥幸心理,有些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存在应付现象,并且还认为这样会降低一些生产成本,这样在有些安全隐患的整改中没有彻底整改,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论要付出多少,只要是安全隐患,只要是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就要坚决不折不扣的进行整改,并安排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彻底的,严肃处理整改责任人。3、违章操作的几乎没有处理过。在工作过程中,有好多操作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但是当时又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大多只是口头批评,而没有严肃处理。现在想来,这是安全隐患的重中之重。象前段时间一名操作工违章操作,作业完成后,直接从2米高的地方跳下,造成足跟撕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凡是出现的任何违章操作的,一律停工休息。4、安全标志仍不够健全。到目前为止,东西两个厂子,我自己简单的找了找,发现像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高压作业安全标志没有设立,准备限期解决。二、生产、成本方面:因简单追求产量,使有时个别班组为了当班的自身的利益,出现了:1、交接班不协调。比如个别班组以清理现场、准备交接为由,采取应付投料的方法,造成下个班次的产量降低。这一点对我作为管理者来说确实是个头痛的事,目前解决的办法就是首先尽可能的提高班组长的思想素质,并要求他们要考虑整体利益,其次就是硬性规定处理现场的时间,以保证交班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发现有明显故意应付投料的班组,严厉处罚班组长,或者扣减当班的产量。2、设备带病工作。个别班组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提高产量,在设备出现故障隐患时,没有及时进行修理,结果既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又加大了设备维修资金的投入,把设备的维修时间转移到了下一个班次,并延长了维修时间。凡是已经发现设备有简单的小故障应该停车检修而没有停车的,加大处罚班组长和维修工的力度,同时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我在想能不能把技术工(维修工)分出几个档次,这可以通过考核或者评审的办法进行分档,这样如果发现维修工人不处理当班设备故障的,进行降低技术工档次的处罚。另处还有:3、技术岗位的培训欠缺。现在看来技术岗位的培训确实太少了,如果能经常进行技术岗位的培训,使同一工种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那么我们的产量一定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一定会下降。我们已经采取了一项措施就是定期召开技术研讨会,要求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方法都说出来,是问题的,大家讨论解决,是经验的,大家共同吸取。我想还要让他们这些技术人员从文化方面、技术方面从外面吸取更新的知识,来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4、管理不到位,有跑冒漏现象,成本考核制度不健全,落实责任不到位。加大管理力度,建立成本考核制度,量化考核。三、质量方面:1、成品颜色不一:原因:管理不到位。方案:(1)找最佳标准,定量添加(2)设专人负责添加(2)随时抽查。2、成品内在质量不稳:原因:(1)管理不到位,对配料没实行监控(2)由于原料含量不一,没与工人及时沟通(3)岗前培训不到位。(4)由于配方含量调整,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方案:(1)加强管理,设专人负责投料,并做好记录(2)加强新员工的岗前培训(3)定期不定期的抽查(4)调整配方是及时清理3、产品的板结有时严重:原因:(1)板结剂加量不准(2)没根据产量大小及时调整添加量(3)冷却效果差之水分不稳定,导致板结方案:(1)制定添加标准(2)设专人负责按产量,标准添加(3)加大冷却引风效果(3)由主任负责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4、产品外观大小不均,颗粒不圆:原因:(1)生产工艺执行不严(2)由于原料不一,没能与领导及时沟通,调整配方(3)管理力度不够,致使关键岗位人员之间沟通不够(4)筛子筛分不好方案:(1)制定严格的工艺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检查(2)协调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及时沟通(3)根据不同的原料,及时与领导沟通,调整配方(4)对成品筛进行技术改造四、现场管理方面:1、定置管理仍没有完全到位。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对所有的物品进行定置管理,只是临时决定一些物品的摆放,同时由于工人的懒散性和素质的高低不等,有时在作业场地完成作业后,不能做到人走场地清,乱放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一点我们准备建立定置管理图,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依图加强巡查,对未按照标准进行摆放的,进行严格处罚,使“5s”管理初见成效。五、设备现场管理没有完全到位。由于人人都有惰性,操作人员总是能省事就省事。这样运行设备上面的浮尘等经常不能及时清理。为此,我们准备加强设备浮尘清扫的检查,对能够及时清理并及时检查出设备隐患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没有及时清扫的班组,则给予适当的处罚。六、技术改造方面:1、技术改造的奖励政策兑现的不及时。由于工作过程中注重工作过程,而在工作完成后,没有及时进行回顾和总结,造成对一些小的技术改造没有进行及时奖励,有损技术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准备定期召开技术改造总结会,既能及时兑现奖励,又能总结经验,找出新的改造项目。2、技术革新主动性差。以往的技术改造大多是在工作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了,才去想办法,或者才去同一些技术人员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没有把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起来。为此我们准备经常召开技术研讨会,让大家把工作过程遇到的问题摆一摆,共同研究对策,找出改造的办法。就是俗话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七、培训方面:1、在岗位培训方面,不要说其他人了,就是我本人,实事求是的说,学习的也少了,,我现在感觉靠经验进行管理是不行的,而现在我的技术知识又太有限了,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大多靠的就是经验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准备加强学习,首先自己能够解决的办法就是多召开一些岗位工人的专题会议,让大家多谈一谈工作中的好的经验和办法,这样既提高了其他人的岗位工作能力,对我也是一个学习。2、一般岗位的培训太少。我们现在只是在一些主要的岗位实行岗前培训,但是对一般岗位的培训几乎没有。这样大多数工人的各方面的素质差距太大,一般岗位人员认为自己不被重视,挫伤了一般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八、环境方面:1、由于双粉、筛分控制不好,大量的尘土造成了车间的工作环境差,下一步控制改造加大除尘效果。九、、个人存在问题:1、平常的工作没有计划性。由于工作的繁杂,在每天的工作中,都是以自己的想法,随意的进行安排工作,计划性太差。这一点我准备这样来解决。首先在每天下班后,要对各项工作进行调度,需要调整工作目标和方向的,提前计划好,并落实将新的工作目标落实到人。其次是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以便调整工作计划。三是对已经安排的工作在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在没有完成以前尽可能的不再改变工作方案。2、在平常仍有时出现布置工作后,没有检查、落实,甚至没有进行考核,打击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原来要求员工从废旧内膜中捡出可以重复利用的内膜,并有考核标准,这样企业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职工还可以多得到一点收入。但是最后却没有考核与兑现,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已经安排的工作,要善始善终,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上报领导来解决。3、虽然已经在管理层工作了多年,但感觉仍没有学会充分利用下属。这一点可能与本人多年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有关。我应该把一些工作让下属去处理,应该多给下属一些锻炼的机会,应该多支持下属的工作,提高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4、缺乏有效的沟通,一是部门之间的沟通,二是内部沟通,下一步加强沟通。为切实抓好2005年生产部的工作,我将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工作:1、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管理。(1)重点抓好三级安全管理网络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2)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抓好班组管理。(3)继续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对各车间存在的设备隐患违章行业仔细排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限期整改,严重的给予处罚),并责令责任当事人制定出改进措施。(4)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当作事故对待,按照事故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小事当作大事抓,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2、做好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1)认真计量好车间附助材料使用,做好班组交接班记录,每月对车间班组附材进行清理考核,并将各班附材消耗每月进行对比,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2)会同车间制定班组交接班制度,加大检查力度,提高产量,确保产品质量。(3)加大低值易耗、辅材的考核,低值易耗品、防板结剂、机械油进行计量,降低产品消耗。3、强化质量管理(1)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对影响产品质量,如色泽、颗粒因素加大管理力度,着色剂、板结剂设专人计量,确保色泽一致,颗粒均匀,同时防止产品板结。(2)加大生产工艺的检查力度,对不认真执行工艺的车间、班组进行通报批评,并上报处理。(3)积极与物资部、质检部沟通,特别是对自备袋包装的原料,落实好具体含量再使用,确保产品养分稳定。4、认真落实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1)根据各车间用工人员情况,制定最佳用工人员方案,由生产部和车间共同配合积极招收新工人,确保正常生产人员的配备。(2)合理调度、均衡生产,根据各车间生产能力的大小,合理下达生产计划,确保满足销售需要。(3)认真做好与供应、物资部门的沟通交流,使原材料的物流更加趋于合理,减少转货费用,降低生产成本。5、积极做好现场管理(1)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定量存放,加强巡查,对未按要求进行处罚(2)强化设备管理,责任到人,每月由车间主任对设备管理、使用进行总结。加强产成品的防护措施,将所有产成品全部盖好,做到防雨防尘(3)强化“5s”管理,将“5s”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每星期对车间不低于二次的检查,将检查结果车间内通报。6、继续提倡和激励技术革新。积极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革新和对设备进行小改小革的环境和条件,及时将新产品的标准交到技术人员手中,使他们及时配合公司有关部门学习和掌握新的产品工艺,带动和激励全员积极学习技术,提高自身技能。对于在技术革新和对设备小改小革上确有提高生产产量、质量和改善工作环境、保护设备等特殊贡献,并在生产中得到证实的,报请公司给予表彰奖励。同时继续搞好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与维修,使生产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设备的维护维修费用列入生产成本,并量化到每个班次,超支自负,节约按公司规定奖励。7、加强自身学习,并认真注重岗位培训8、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将车间粉尘工作列入05年工作的重点,集思广益,认真分析,将车间粉尘降到最低化,净化环境,增加公司效益。综上所述,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公司搞好各项活动,全面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公司带出一支能打硬仗,吃苦耐劳的员工队伍。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2

一、改善与计划

(一)产品的开发

1.每个业务员要每月提供一个要开发的产品的建议。

如被采用,或一定金额的奖励,与此刺激业务员多与客户沟通,积极获取产品开发的信息。

2.独立开发,多与产品设计公司合作,开发系列产品。

3.对模仿的产品的开发,一定要避开专利才能开发。

4.对产品包装要统一风格,建立统一标识,建立品脾,这对外销合内销都有好处。

(二)销售业务

1.由于人民币还不断升值,对我们行业的冲击会越来越大。

在营业额方面,不能要求太高,保持600-700万/月较为理想,盈利方面保证就可以了。

2.出口的环境恶劣,更要做好客户的服务和维护工作。

客户的服务和维护,这是2020年出口部要重点培训的内容。

3.要降低赠品订单和oem/odm的比例过大,要大力开发适合_,_,_,_的产品,只有这些公司会给我们提供持久稳定的订单,赠品的订单是可遇不可求的。

旱涝不均,对工厂来说,不是好事。

4.列出重点客户,对这些客户执行vip客户待遇,在产品的开发,订单货期,礼品的派送的都优先出来。

5.建立定期与买手通电话的制度,要求业务要积极和买手沟通,了解客户的真实意图和他们的计划,以配合他们,扩大营业额。

(三)人员配置

1.加强对新人的培训,让他们有良好的销售技巧和有敬业精神,如果真的容不进这个团队,要坚决辞退。

2.在搬出广州后,要招一名会日文的业务。

3.多举办业务间的交流会,让他们交流经验,缩小参差的水平。

4.定期单独对每个业务进行沟通,了解其的心态,稳定团队。

5.鼓励业务在业余时间进修,包括日文,销售技巧等,公司能给他们一定比例的报销。

6.参加一些拓展活动,让他们更有团队精神。

(四)与工厂的合作

1.对工厂的指示要清楚,让工厂严格按照销售部的指示生产,打样。

2.多和工厂的主管沟通,让他们了解销售的工作,乐意配合销售部的工作。

3.为配合工厂的生产进度,我部要设立一个客户资料提供和确认表,内容包括包装物料的确认,麦头,设计稿等。

4.延长交货期,工厂有充足的生产世间。

(促销单除外)。

二、不足和挑战

(一)产品的开发

1.未能提供有效的产品开发的方向给工厂。

2.现行的产品开发是在市场看到好的产品,买回来模仿/抄袭,对该产品专利不理解,这样的风险大,有可能开发的产品,没客户敢买卖。

3.现行的产品包装较差,设计风格不统一,无法突出我们的品牌特点。

4.客户的地域划分较杂,也无法针对特定的单一市场作一个市场的产品开发,也无法一款产品适合所有市场。

(二)销售业务

1.总的来说,出口部的销售业绩比去年会减少,主要体现在年初一二月份的开局和年中的6月份不好,订单数量不足。

订单量的不稳定,严重影响全年的销售业绩。

2.外部的政策和政治环境对销售业绩影响重大,如人民币在20_年已累计升值7%,出口退税由_%改为_%,工人的工资也大幅升了,这都影响了产品的定价,做成我们的价格体系不稳定,直接影响客户的下单意愿。

按零售的定价规例,_价的_到_倍,当产品fob_单价升_%,零售价要升_%到_%,这样大的升幅,对产品的销量是影响巨大的。

事件也对客户对中国制造有戒心加上所有的塑料产品要提供sgs证,不论对客户或工厂都是一种负担。短期内下单的意愿减少。但事后证明,这是利好,客户不敢压价太甚,他们也会找规模大的规范的工厂合作,赚安全的钱。

4.赠品的订单比例过大,常规订单的比例越来越小,oem/odm的订单比例过大,自主开发的产品比例越来越小,模仿/抄袭的产品多,遇到专利的问题也多,对销售的区域有限制,影响销售量。

(三)人员配置

作为我老业务,她的离开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具体的影响要在明年初才能体现。

2.目前人员配置是够用的,只是有点青黄不接的感觉,老的业务负荷过重,新的上手慢,帮不了太多忙。

还有新的人性格和老的业务差异太大,较难平衡。

3.新人的敬业精神不足。

4.业务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平,整体影响团队的业绩。

5.日本做为我厂的最重要市场,我们欠缺一名日语业务。

6.我们有开周会,提供了业务之间的交流平台,对新的业务也提供培训,但总体效果不理想。

(四)与工厂的合作

1.总体是勉强可以,细致的地方不够。

如与工厂各部门的沟通不到位,技巧欠缺,引起误会。

2.客户品质的要求和产品的生产工艺的详细情况不了解,做成不良品多,有单没利润的现象多。

3.工厂对样板的重视不够,做成对客户失信时,业务情绪不稳定。

4.模具的模期未能按时完成,客户投诉频繁,影响业务的积极性。

2020年是一个艰苦的一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提高,能源租金的价格要提高,政策正大力鼓励促进内需的市场。这都是我们出口部要面对的困难。我们要苦练内功,真正提高服务水平,加以优质的产品,我们才能打赢这场硬仗。2020年的公司海外销售工作时历年以来发展最慢的一年,所以我们一定要看清当前的形势,在充分的了解到海外市场的前景后再做出相应的对策和计划,这样对公司的发展无疑是最有利的。作为公司的普通工作人员,我一定会看到当前的形势,我相信在公司海外销售部全体员工的集体努力下,我们的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

企业销售部门年终工作总结二今年销售部门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主要表现在我们每个月的业绩,以及平时的一个成交率上。部门的每个成员都非常努力,各个小组的管理有方,因此,这一年的业绩相比之前一年来说有了很大的长进。这一点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在此也对销售部这一年的工作进行一次总结。

一、部门员工的成长

销售部今年能够有所突破,不止是因为公司给予了我们更多的空间和权利,也是因为部门各个员工的默契配合和努力,这些都是因为大家一起努力而得来的。作为销售部的经理,我见证着我们部门在一点点的往上爬,也见证着很多原本业绩惨淡的员工在一点点的变好。这一点是我们提升业绩最重要的一点,当我们有所改变的时候,就是可以去多下一些功夫了,因为这是我们逐渐变好的过程,也只有努力一点,才有可能将这个现状彻底的翻转过来。之前部门的__业绩一直提不上来,后来我跟觉他的情况给他制定了一个业绩目标和实行计划,他也是一个非常刻苦的人,渐渐的就开始有所起色了。其实并不是我们的业绩提不上来,而是我们没有去想过,为什么大家没有成长,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内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实现目标,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的。

二、整体业绩的提升

这一年我们部门每个月的业绩都呈现递增,这一点那是非常好的,但我知道能够维持这么久是非常的不容易,对于业绩这件事情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很难把控,因为我们不能预料某个月出现一些意外等情况时,很多时候一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业绩,导致下降等等。所以可想而知,我们能够维持每个月的业绩往上涨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但我们做到了,并且这一年我们整体的业绩也提升了很多,我相信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对于这个的成绩来说,我们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也想肯定同事们的辛苦和坚持。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和坚守,也许这条逐渐递增的曲线一不小心就会崩盘。所以,感谢大家,大家确实辛苦了。

三、部门中现存的不足

虽说我们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部门之内仍是有一些不足的。所以大家此刻也不能够太过骄傲。在我们部门之间,我们是团结的,我们之间的合作也非常的默契配合。但是其中有一点需要改良的就是,部门中有些同事独立意识还不是很强,作为一个集体,合作是必然的,但是我希望大家脱离了集体时,仍然能够独当一面。这是我们的缺陷,我也希望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可以纠正它,迎接更好的一年。

企业销售部门年终工作总结三这一年,我们部门的成绩相对而言算是可观的,但是也总有一段时间会比较的低落,仔细思考下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做销售,必定会遇到一些瓶颈期,但是我们部门的每位同事也是非常的努力,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作为销售部的经理,这一年我见证了部门同事太多太多的成长,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压力在一步步的变重。但是这些都是题外话,总之要把业绩搞上去才是最首要的。而其他的一些小缺陷都是可以及时调整的,所以这一年我们部门的工作相对而言还是很不错的。我在此为我们销售部门一年的工作做一次总结。

首先,我们部门每位同事今年的形象外貌就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一步步看着大家变得认真,变得更努力了。我有一次问我们部门的一个小伙伴,问他为什么突然之间态度转变这么大,他笑着说,“生活嘛,还是努努力。”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本就不易,我们销售人员,每个月的工作是和我们业绩挂钩的,我相信每个来做销售工作的人都是想赚钱的,如果不想赚钱,那么做销售工作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而只有想赚钱了,我们的激情才会提上去,大家的业绩也只能做起来。所以我也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每个月都出一条横幅,鼓励大家加油赚钱,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物质生活不断努力。这虽然说起来非常的俗气,但是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生活在俗世之中呢?把所有的烦扰通通抛开,真实的面对生活就够了。所以,这一年,大家也渐渐地纠正了自己的态度,而我作为大家的领导人,自然也应该作出一些改变了。

销售的业绩今年前几个月并没有太大的成绩,我也为此很苦恼,后来想一想,其实业绩提不上的主要原因,或许就是公司同事们的热情不高,所以我通过向上级申请,阻止了几次户外团建,这几次团建的作用非常大,大家没经历一次团建,部门之间就更加团结了,业绩也蹭蹭蹭的往上涨,这让我看到了希望。接下来的接个月,我们部门的业绩就一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甚至直到这个月,我们的业绩还保持着一个好的状态。这是一件让人感到很欣慰的事情。虽然这一年就要过完了,但是我们接下来的将会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销售部门也会做好准备,应对这次战争,我们一定会拿下最后的旗帜,凯旋而归!

企业销售部门年终工作总结四自从走出学校这座象牙塔,犹如温室里的花朵般的我便在双选会上义无反顾的选中了现下我所在的公司:_珠宝国际玉器城。从7月份报道加入这个行业到现在,不知不觉中半年光景一晃而过。本来是被看好做茶叶销售的我,在我的坚持下最终被分配到珠宝销售部门并开始了人生当中全新的完全与专业无关的“历程”。

认真回顾这六个月的时光,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的游刃有余,无不载满了我的酸甜苦辣,不过,深深感谢正是因为这一切的历练才指引着我一步步慢慢走向成熟和稳重。

我之所以会选择该新兴企业,得益于在实习开始之前去探访贵公司基地时老总和员工们那热情的接待和回答问话时诚挚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作为康辉旗下的子公司,贵公司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都不容置疑。因为我从中看到,这里随时随地标榜的是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一种凝聚的力量,同时也不乏残酷的竞争意识。所以无论身处何方优胜劣汰是个永恒的主题,更何况我是个坚信自己定能经受得住考验的人。

从试用期到正式上岗这一路走来,无论是我的销售技巧还是专业知识虽然说没有质地的飞跃却在日臻成熟和进步。我生性喜爱交流和谈话,所以不存在面生或不爱说话的难题。却在如何看客和物色“好”客人方面却时常栽了跟斗,也因此吃过不少苦头、走了不少弯路。都说人心最难测,做这行的最能够体会到这点。而且每天来自于业绩方面的压力真的好大。同样的顾客量同样的机会如果自己销售的业绩比其他人低了会很伤心不已。毕竟拿提成吃饭的人能不视业绩如命么?现下还正处在旅游淡季之际,混这口饭吃的我们更是愁云惨淡之极。时光在飞逝生命要继续,我们每天也还是继续拼命的创造自己的价值。

话说回来,真的不得不好好感谢一番三位老总平日里对我们悉心的指导与支持。感谢他们仨培训专业知识时的认真;感谢他们仨在我们销售工作过程中遭遇困难时的解围;更感谢他们仨在我们出错之余时的理解与包容。总之,在这个企业似一个大家庭般的温暖总会环绕着温暖着彼此。更重要的是在很多层面上也相应反映出三位老总处理事务时常以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让大家感受到了人性化的关怀。

虽然在我还没有完全的融入角色之前却经历了公司两次大的工资制度的改革,然而事前负责招聘的管事人也不曾给我们打过此类的预防针,所以老实说当时还觉得贵公司没什么信誉,只会不停的出尔反尔,什么两千的工资都只是说来糊弄像我们这样不谙时世的学生罢了。对于处涉社会的我这事儿算是个不小的打击,我为此还偷偷抹过好几回眼泪呢。左思右虑之下最终还是坚持了我最初的选择坚持直到现在,尽管现在的我还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默默无闻,可是我就是越挫越勇。我知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不怕前路艰难。就像黄总说的“又不是造原子弹,有什么难的。”也像雷总说的“明天,会更好。”眼下最主要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

做好本职工作我概括出三大点:

1.热情服务每一位顾客,我们每天都在接待着形形色色的顾客,不管顾客有多叼难,也不管顾客是不是我们的潜在客户,我们都要热情服务,面带微笑的为他们讲解。

2.对工作随时充满激情,不管我们每天的工作有多么的乏味,我们都应该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的热情。

3.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待每一位顾客我们都要一视同仁,不骄不燥,耐心的对待每一位进店的顾客。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才会用心的去做好它,所以作为一名销售人员首先是要热爱销售,然后喜欢与人交流与人沟通,并勇于承受其间的任何压力,总之,胜不骄败不馁,我们才会有好心情、好的工作状态和好的战果。

建议与意见:

1.住宿环境不佳,既不通风又不透光,隔音效果还不好。

住处离洗手间远了点,给夜间上卫生间带来不便。

2.餐饮卫生不过关,要不豆芽菜里带汽油味儿,要不米饭带馊味儿要不菜里夹带学生胸卡或指甲的情况时有发生。

3.上级不能够对员工一视同仁,在判分单之事存有私心,伤人心呐。

4.希望不要出现主管无辜打骂员工而不给予公正处理还销声匿迹丑事的情形。

5.每个柜台上所挂标牌指示的最低和最高价位与实际存在不符,有客人发现后为此对我们的服务产生不信赖感。

企业销售部门年终工作总结五加入_公司也有三个月时间了,回想起来时间过得还挺快的,从_来到_感觉两个公司的工作模式有蛮大差异。不论是产品的专业知识还是管理与工作氛围都有很大区别。前一个月都感觉自己没有进入状态,找不到方向,每天都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事,在_领导的几次会议上,经过相互讨论与发言提建议,针对具体细节问题找出解决方案,通过公司对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操作,这才让我找到了方向感,慢慢融入到了这种工作环境与工作模式,后面的工作时间里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从打样与接待客户是陆续不断,虽然附出的劳动没有得到结果,很多次对我的打击也不小,但我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努力了就会有希望,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有希望.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

在_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我不断加强工作能力,本着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能力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的一些销售心得与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销售心得:

1.不要轻易反驳客户。

先聆听客户的需求。就算有意见与自己不和也要委婉的反驳,对客户予以肯定态度,学会赞美客户。

2.向客户请教。

要做到不耻下问。不要不懂装懂。虚心听取客户的要求与他们所做的工艺。

3.实事求是。

针对不同的客户才能实事求是。

4.知已知彼,扬长避短。

做为一名合格的销售人员首先要对自己所售产品非常熟悉了解,了解自己产品的优点与缺点,适合哪些行业,客户群体是哪些,才能更好的向客户展示自己与产品的专业性,才能迎得客户的关注与信任。当然对竞争对手也不要忽略。要有针对性的了解对手产品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对症下药,用我们的优势战胜客户的劣势,比如我们设备在精度与速度方面就略胜同行,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在与客户介绍产品时尽量多介绍自家产品的优势。缺点方面尽量少提,但是设备本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也就是该设备在所有同行中必不可少的缺点与不足可以适当的向客户说清楚,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总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别人也不会全信。同行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也不要恶意去攻击与批判,要引导客户去分析判断,建议客户通过实地考察。

5.勤奋与自信;

与客户交谈时声音要宏量,注意语气,语速。

6.站在客户的角度提问题,分别有渐进式与问候式。

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7.取得客户信任,要从朋友做起,情感沟通。

关心客户,学会感情投资。

8.应变能力要强,反映要敏捷,为了兴趣做事。

9.相互信任,销售产品先要销售自己,认同产品,先人品后产品。

10.注意仪表仪态,礼貌待人,文明用语。

11.心态平衡,不要急于求成,熟话说:心如波澜,面如湖水。

12.让客户先“痛”后“痒”。

13.不在客户面前诋毁同行,揭同行的短。

14.学会“进退战略”。

工作总结:

一、认真学习,努力提高

因为所学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工作初期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不是理由,我必须要大量学习行业的相关知识,及销售人员的相关知识,才能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不被淘汰,而我们所做的工作也在随时代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要适应工作需要,的方式就是加强学习。

二、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我深知网络销售是一个工作非常繁杂、任务比较重的工作。作为电子商务员,不论在工作安排还是在处理问题时,都得慎重考虑,做到能独挡一面,所有这些都是电子商务不可推卸的职责。要做一名合格的网络营销员,首先要熟悉业务知识,进入角色。有一定的承受压力能力,勤奋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注意细节问题。其次是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认真对待,及时办理,不拖延、不误事、不敷衍。

三、存在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也清醒地看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

1.针对意向客户没有做到及时跟踪与回访,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将客户的意向度分门别类,做好标记,定期回访,以防遗忘客户资料。

2.由于能力有限,对一些事情的处理还不太妥当。

要加强认真学习销售员的规范。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3

2、*月*日召开车间安全例会,传达公司安环委会议精神,同时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新的问题进行通报,要求各班组针对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进行整改。

3、*月*日到*月*日利用7天时间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考试,通过考试使员工对岗位操作标准的相关技能、内容、危险辩识和风险评价及安全生产常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4、针对*月份大雾天气多,雪天作业场所较滑,气压普遍较低,点检和清理检修易发生事故的特点,车间及时合理按排检修计划,控制检修项目,并制定出台《大雪大雾天气及气压低时的点检、清理检修规定》下发到各岗位进行学习和执行,确保了恶劣天气各种作业的安全进行。

5、严格按“三同时”对9#机组进行验收,坚持安全条件不具备不试车,先后三次对9#机组系 统进行全面排查,并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对安全设施进行完善,确保人员在试车时不发生事故。

6、开展全员查找身边隐患活动,以班组为单位将生产现场的隐患整理统计后上交车间,并按“三定四不推”的原则逐级把关,最终有13项隐患由车间按排相关人员按计划进行整改,为员工操作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

7、加强设备的维护,对其进行集中处理,保证效率。

8、对石灰乳泵送料管法兰盘防护罩进行统一检查和维护,对部分防护罩进行换新。

9、节日前进行了综合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处理,同时制定《节日期间确保安全生产措施》并下发到各岗位进行学习。

二、存在的不足:

1、员工对危险辩识、风险评价掌握的不熟练,有待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2、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处理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3、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需进一步加大监控力度。

三、下月工作计划:

2、合理按排春节前的设备维护工作及检修清理作业,保证节日期间的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4

回笼万元,与销售收入比为。

(一)在销售方面,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⒈广轻出集团业务下滑比较严重。年该客户完成销售万元,而年由于新领导、新政策,今年广轻出对其铁牌单位进行大整顿和调整,特别是松宝集团、华盛风扇等几大客户被取之有铁牌资格后,使我们的纸箱销售业务大幅度下降,其他铁牌客户的业务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预计今年整个广轻集团销售万元左右,比年初公司下达的计划万相差甚远。

⒉能强陶瓷集团年初预计该客户的销售不少于万,但由于目前我们的质量和售价未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的业务份额非但没有扩大,而且还在缩小。如果我们能在预印方面做出考虑的,其销售份额将会增大。

⒊受质量及交货达成的影响。如能强、强辉、金科、欧神诺等陶瓷厂受纸板强度,印刷色差及套印走位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上半年我们的彩印生产饱和,客户落单都无法接下来,使客户对我们的信心产生了动摇,影响了部分的销售。

(二)在资金回笼方面,主要是宏丰玻璃、华盛风扇到期的资金未能及时回笼,加上汇德帮陶瓷、华盛风扇的业务份额做大(两客户合计销售万)。虽然有部分资金未能到期但占的应收款项颇大。

另外,受社会极大市场环境的影响,普遍客户支付延期,造成我们的回笼计划不准时,影响了公司的整体运作。

二、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⒈重点抓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素质。

针对本部个别业务员组织纪律性差及工作效率低等不良现象,一方面采取个别谈心;另一方面,我们加大对制度的落实、执行和监督力度。完善了工作汇报制度,使业务员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提高了。同时,我们及时地利用一些典型事例去教育和整醒业务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并加大促进和监控力度,防止损害公司利益和损坏公司形象的现象发生。

⒉加强对落单的审核以及库存产品的送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库存,降低企业风险。

今年,我们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风扇行业,我们严格履行落单的审批程序,从源头加以控制,面对库存的成品,时刻叮嘱业务员主动与客户沟通,想尽办法处理,取得了一定效果。

⒊提高业务员的服务质量和业务能力,使一批老客户的业务能巩固并发展起来。

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求业务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联系,多想办法,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2)工作要到位,服务要跟上,及时了解客户的生产运作情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及时将客户的要求及产品质量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并加强与横向部门的沟通协作,使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4)集中精力理顺汇德帮厂的各方面关系,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把业务巩固下来,且越做越大;

(5)积极参加与新业务的开拓。

上半年经过努力,成功开拓了两个客户(江门金瑞宝陶瓷和三水盛路天线有限公司),有望在下半年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6)加大资金回笼的力度,回避企业风险。

在货款回笼方面,整个部门都形成共识,将该项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直以来,本部两位主管分工协作,亲自督促和协助业务员接计划去追收货款,从没有松懈过,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客户回笼是比较正常的,个别客户由于某些原因,回笼速度较慢。(如宏丰厂,华盛厂等)

三、存在问题:

⒈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⒉整体的资金回笼不理想,未达到预期要求;

⒊压库工作效果不明显;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5

企业年终奖分配的几种方案

实践中,企业在设计年终奖金分配方案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组织、团队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贡献和绩效来设计奖金分配系统。即基于组织、团队整体绩效及个人绩效的年终奖金分配方案。奖金分配方案有两种:封闭式和开放式。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封闭式年终奖金分配方案

步骤一:确定企业奖金包

根据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确定可以发放的奖金,常用确定公司奖金包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是采取企业的利润为基数,在组织和员工之间分享总利润的一定比例。

举例:某公司年终的利润额为1000万,按照规定提取10%的比例作为员工的年终奖金发放。

第二种方式是采用累进分享比例的方法,即规定若干个利润段,在不同的利润段采用不同的分享比例,利润越高提取比例也越高。

举例:某公司规定利润额的达标值为300万,300万利润以内分享比例为6%,在300万到800万之间分享比例为12%,800万到1500万之间的分享比例为16%,1500万以上的分享比例为22%.

第三种方式是采取按照利润率分段来分享的一种方法,即规定若干利润率段,利润率越高表明公司盈利的能力强,利润率分段越高则提取的净利润比例也越高。

举例:某公司利润率在2.5%以内的,则不发放奖金;当公司的利润率处于2.5%~5.0%之间时,则提取净利润的8%来发放奖金;当公司的利润率处于5.0%~7.5%之间时,则提取净利润的10%来发放奖金;以此类推。

步骤二:确定企业各部门战略贡献系数和部门绩效系数

部门战略贡献系数是表明企业各部门对企业的战略贡献的差异,需要企业对各部门的战略贡献能力进行评价。考虑到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团结,尽量不要将各部门战略贡献系数差别太大。比如:通过对各部门的战略贡献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将组织内的各部门战略贡献系数界定在[1.2~0.8]之间,战略贡献系数变动单位为0.1.通常各部门的战略贡献系数跟企业所处的商业周期、企业战略、企业经营重点、企业文化、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营销模式、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等因素有关。

举例:某企业各部门战略贡献系数。

部门战略贡献系数

战略规划部0.9

总经理办公室1.0

信息中心(1级部门)

软件开发部1.0

系统维护部0.9

项目部1.1

行政部0.8

财务中心(1级部门)

会计部0.9

资金管理部0.8

成本中心1.0

营销中心(1级部门)

市场部1.2

企划部0.9

销售计划部1.0

销售部1.2

国际业务部1.2

国际客户服务部1.2

国内客户服务部1.2

人力资源中心(1级部门)

招聘部0.8

人才管理部1.1

工资福利部0.9

生产中心(1级部门)

制造一部0.9

制造二部1.0

制造三部1.0

制造四部1.0

制造五部1.1

技术中心

设计一部1.1

设计二部1.2

设计三部1.1

设计四部1.1

设计五部1.0

国际技术认证部1.0

……

我们可以定义各部门的绩效等级,并将部门绩效等级对应部门绩效系数。部门考核等级界定如下表,部门绩效系数界定为:[1.4~0.7]之间,部门绩效系数变动单位为0.1.

部门考核等级部门绩效系数

超出期望1.4/1.3

完成期望1.2/1.1

基本完成1.0

需努力0.9/0.8

需改进0.7/0.6

战略贡献系数、部门业绩系数权重分配比例

战略贡献系数权重部门绩效系数权重

40%60%

步骤三:确定部门奖金包

举例:假如某部门A对公司战略贡献系数为1.2,部门绩效系数为1.1,计算得出部门A的奖金系数。

战略贡献系数战略贡献系数权重部门绩效系数部门绩效系数权重部门奖金系数

部门A奖金系数1.2×40%+1.1×60%=1.14

将部门所有人员的月基本工资之和乘以部门奖金系数,根据下面的计算公司便可得到各部门的奖金金额了,计算公式如下:

部门i奖金包

步骤四:确定员工岗位绩效系数

1、根据定量与定性考核指标,得出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结果;

2、我们可以按照20%、70%、10%的比例来界定员工绩效等级比例;

3、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个人绩效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超出期望的员工,岗位绩效系数为1.3/1.4.

岗位考核等级岗位绩效系数绩效等级建议比例

超出期望1.3/1.420%

完成期望1.1/1.2

基本完成1.070%

需努力0.8/0.910%

需改进0.6/0.7

(岗位绩效系数变动单位为0.1)

步骤五:将部门奖金包分配到岗位,

将员工岗位绩效系数乘以员工月基本工资(也可以根据职位价值评价点数来计算),汇总

开放式年终奖金分配方案

实践中,假如某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或者公司含有多个事业部/多个业务单元,我们同样可以从公司、事业部/职能部门、岗位三个层面来考虑年度奖金的分配方案。

职等职位/资位公司绩效权重事业部/职能部门绩效权重岗位绩效权重目标奖金

年薪的%比例月工资倍数

企业在考虑员工个人收入跟公司经营绩效、事业部经营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相关联,可以根据员工的职位等级、对公司承担责任的程度,来分别确定不同的绩效权重比例和收入比例。目标奖金率可以根据设定目标的难易程度和市场平均水平来确定,同时具有市场竞争性。

1、对于公司总裁,是承担公司业绩主要责任者,其个人表现和决策对公司的总体业绩产生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其个人绩效结果将会全面体现在公司的整体业绩结果上。

2、对于业务单元级管理人员,其个人工作表现直接影响该业务单元运营结果,同时将其个人利益与公司的总体业绩挂钩以加强业务单元的团队合作。

3、员工级别越低,其个人表现与决定对业务单元与公司的业绩影响越小,而其对个人绩效结果所负的责任越大。同时个人承担部分公司绩效结果将促进员工参与意识,提高员工奉献精神,使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步骤一:确定公司绩效系数;

步骤二:确定事业部/职能部门绩效系数;

步骤三:确定员工个人岗位绩效系数;

步骤四:员工奖金系数=公司绩效系数×公司绩效权重+事业部/职能部门绩效系数×事业部/职能部门绩效权重+岗位绩效系数×岗位绩效权重

步骤五:员工个人年度奖金=员工年薪×目标奖金率×员工奖金系数

步骤一:确定公司绩效系数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由董事会和公司总裁在制定预算时根据不确定收入的风险大小,设定对集团整体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并按超额累计计算:

示例:某公司绩效系数确定。

利润指标(亿)公司绩效系数

1.0

1.20.8

1.51

1.81.2

步骤二:确定事业部/职能部门绩效系数

根据部门的KPI指标的考核结果确定部门绩效系数,当部门的业绩超出组织期望时,部门绩效系数就大,如表所示:可能会是1.2/1.1;当部门的业绩未达标时,部门绩效系数则为0.9/0.8.我们可以将部门绩效系数界定为: [1.4~0.7]之间,部门绩效系数变动单位为0.1.

部门考核等级部门绩效系数

超出期望1.4/1.3

完成期望1.2/1.1

基本完成1.0

需努力0.9/0.8

需改进0.7/0.6

步骤三:确定员工岗位绩效系数

1、根据定量与定性考核指标,得出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结果;

2、按照20%、70%、10%的比例来界定员工绩效等级分布;

3、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个人绩效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超出期望的员工,岗位绩效系数为1.3.

岗位考核等级岗位绩效系数绩效等级建议比例

超出期望1.3/1.420%

完成期望1.1/1.2

基本完成1.070%

需努力0.8/0.910%

需改进0.6/0.7

(岗位绩效系数变动单位为0.1)

步骤四:员工奖金系数=公司绩效系数×公司绩效权重+事业部/职能部门绩效系数×事业部/职能部门绩效权重+岗位绩效系数×岗位绩效权重

示例:假设某部门经理A的月基本工资5000元,公司绩效系数为1.2,事业部绩效系数为1.3,岗位绩效系数为1.1,则个人年度奖金系数的计算过程如下:

公司绩效系数公司业绩权重业务单元业绩系数业务单元业绩权重个人绩效系数个人业绩权重员工奖金系数

部门经理A1.2×20%+1.3×60%+1.1×20%=1.24

步骤五:员工个人年度奖金=员工年薪×目标奖金率×员工奖金系数

示例:员工个人奖金计算:

A员工基本年薪目标奖金率员工奖金系数员工个人奖金

A5000×12×15%×1.24=11160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6

一、家具企业终端培训管理的现状

1、终端培训工作缺乏公司高层支持

国内家具行业2010年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家具消费总额已经上升到次于房产、汽车、服装之后的第四,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家具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个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越来越突显,那就是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不足,尤其是终端经营人才和终端销售人才更为奇缺。不少家具企业老板经常在公司内部会议上信誓旦旦表决心,一定会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培训工作,然而实际情况是要么没有培训经费预算,要么培训投入少得可怜,或者公司内部召开培训活动不积极参与,没有起到学习榜样作用。由于缺乏公司高层的有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不少家具企业终端培训工作陷入了困境或收效甚微。

2、终端培训工作无法有效实施

不少家具企业缺乏对终端培训工作的系统规划,经常是看到市场上哪个课程或老师比较热就盲目引进企业,缺乏针对性的人员分类培训。由于不少家具企业终端门店分布在全国各地,要实现全员培训或大范围培训难度较大。目前家具行业终端人员学历不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员类别又涵盖经销商老板、职业经理人、店长、导购及各类后勤服务人员,庞大的人员数量给企业培训组织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3、终端培训成果有效执行较差

目前不少优秀的家具企业开始关注终端培训效果,纷纷组建培训部、培训中心甚至培训学院。然而企业虽然举办了不少终端培训项目,但真正能够把培训成果有效执行到终端实践的不到10%。绝大多数的培训结束后还只停留在知识和观念上的认识,并未实现参训人员态度有效转变和行动实践产生效果。这里面存在培训效果不知道如何有效跟进,培训评估缺乏有效工具监督检查的问题。

二、优化终端培训的总体思路

树立“终端培训支持终端建设、终端培训服务终端经营”的宗旨,让终端培训更贴近公司发展战略,更贴近终端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1、建立终端人才的培养标准与素质模型

国内不少家具企业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清晰的定位,然而笔者认为,建立终端人才的培养标准与素质模型能够明确企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性与针对性,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终端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

2、依据SWOT分析法做好企业终端培训的总体分析

要做好终端培训的总体分析,必须要对培训现状的优劣势以及机会与挑战进行梳理,采用SWOT分析法是比较好的做法。某知名家具企业从2011年开始在制定集团年度终端培训规划的时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明确认识到集团终端培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使制定的各项培训计划和培训措施能够很好地配合企业发展和符合终端实际,在提升终端人员素质与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现实效果。当然在使用SWOT分析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五管齐下优化终端培训

1、培训运营优化

(1)强化终端培训管理。各类终端培训活动应该以项目方式实行全程管理。一是做好前期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拟定培训目标,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拔师资和采购精品课程;二是做好学员筛选,严格审查参训学员的资历和能力,对于不符合培训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得参加培训;三是做好组织管理,每次培训都应成立教务组,负责培训期间教学和教务管理;四是实施“培训学分制”,通过学员年度学分获取方式推动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2)建立终端培训系统。家具企业除了组织好企业层面的培训外,还应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终端商场建立培训系统。其作用一是可落实企业层面的培训成果;二是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可构建商场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给予指导:第一,明确各方的职责要求。规范企业培训部、区域经理、终端负责人各自的管理职责、工作要求。第二,提供合适的学习形式的操作细则。提供如早会学习机制、PK比赛、劳动竞赛、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撰写工作日志、小区域培训会等学习形式的操作细则,以便终端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有效的培训活动。第三,加强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终端商场的培训检查与抽查,对于开展终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商场应公开表扬,对其优秀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对于表现欠佳的商场应予以通报批评甚至罚款。

2、课程体系优化

终端培训的本质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关注三大难题:一是如何帮助终端解决门店经营的生存与盈利问题;二是如何帮助终端培养人才实现门店可持续发展;三是如何帮助终端提升管理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所有的终端培训应该围绕上述三大核心难题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

(1)终端业务课程必须体现终端经营发展的需要。终端业务课程主要围绕如何实现终端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而设置,主要包括区域市场拓展类、经销商经营发展类、门店运营管理类课程。具体课程可包括《区域市场拓展与规划分析》、《经销商经营与发展之道》、《门店经营分析与赢利模式打造》、《终端人力资源管理》、《区域市场品牌推广》、《门店高效运营管理》等等。

(2)终端专业课程必须体现终端人员职业技能提升的需要。终端专业课程主要围绕如何实现终端人员,特别是终端销售人员掌握企业相关知识、提升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产品知识类、工艺流程类、销售技巧类、展示陈列类、团队建设类课程。具体课程可包括《家具产品知识》、《家具生产工艺流程》、《家具维修与保养》、《门店销售技巧》、《大客户销售攻略》、《主动营销拓展》、《门店展示与陈列》、《如何打造高绩效的卓越团队》等等。

(3)终端素质课程必须体现终端软实力打造的需要。终端素质课程主要围绕如何让终端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服务意识,体现终端软实力。主要包括职业心态类、职业素质类、客户服务类课程。具体课程可包括《阳光心态修炼》、《如何让顾客更满意》、《如何有效沟通》、《顾客忠诚度培养》等等。

综上所述,做好终端课程体系优化,应该紧密结合公司发展规划和业务工作要求,同时根据培训需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

3、师资建设优化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讲师队伍。内部师资队伍是影响企业培训效果以及课程品质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内部讲师队伍建设:第一,组建三大类讲师队伍。企业内部讲师分为当然讲师、内部兼职讲师和临时讲师三类。当然讲师可分为公司级和部门级,主要是公司专职培训人员和各部门正副总经理级别人员构成,他们需要每年度定期授课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内部兼职讲师一般可采用部门领导推荐、个人自荐、公开招募等形式选拔。选拔标准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并在工作中有卓越表现;愿意分享工作经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等核心条件。临时讲师是指接受公司外派培训1天以上且公司认为有必要进行内部转化培训时承担培训任务人员。第二,强化内部讲师授课能力和授课技巧训练。对于新晋的内部讲师,100%进行TTT培训;对于在聘的内部讲师,每年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能力提升训练。企业应建立内部讲师俱乐部,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经验分享会、技能PK赛等多种交流形式,加强内部讲师间的相互交流和成长进步。第三,强化激励与回报。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氛围,让内部讲师感受到身份的尊贵,不仅给予精神激励,还要有物质奖励。提高其授课课酬标准和相关补助费用,把内部讲师年度授课质量、培训工作量与日常工作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其参与授课的动力和培训回报。

(2)做好外部师资和外部机构合作。具体操作建议如下:第一,建立企业各类别课程的外部合作师资库。可建立管理发展类、营销客服类、生产运营类、产品知识类、职业素质类、人力资源类、公共管理类、财务管理类、专项项目类等九大类别课程外部合作师资库。第二,确定外聘师资选拔标准。一般外聘师资的选拔标准主要考虑其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行业内是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高度的专业水平;服务客户的口碑是否良好;授课内容是否较好地符合公司需要和达成培训目标。可考虑跟一些优秀的外聘讲师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第三,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机构。为避免企业开展具体培训项目时找不到合适的课程和师资,可与一些口碑较好、服务质量较高的培训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样可以有助于企业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4、知识管理优化

企业应该学会把各种类型的培训资源进行汇总整理,实现企业知识管理优化。规模较大或培训系统较完善的家具企业,可考虑进行两个平台建设:一方面,进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网络培训可进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专项能力、企业知识等类别内容的在线随时、随地学习;实行资源共享、信息同步。通过内外部讲师视频授课、在线答疑、在线学习交流、在线视频会议、在线考试等方式实现对终端的培训管理,解决终端人员岗位培训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将公司最新下发的政策、最新组织的各类终端培训活动、重要活动推广等内容制作成视频,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快速到达终端。另一方面,进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把员工基本人事信息、学习情况、绩效考核表现等内容统一平台管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

5、评估激励优化

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让培训产生实效,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设立班委会,利用QQ群、微信群、学习平台、电话等方式保持与学员的密切沟通,了解学员学习、生活和工作状况;布置任务,定期要求学员提交个人学习成长计划和阶段性工作改善总结;加强交流,有计划组织相关的专题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或者标杆店参观学习机会,让学员间通过交流开拓视野、增进感情、提升能力;解决工作难题,定期收集学员课后在实践中遇到的工作难题,邀请专家和实践高手予以解答;设置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通过优化薪酬结构,让培训考核与学员日常工作表现有效结合起来;成立学习基金,基金费用由学员交纳与企业赞助两部分构成,主要用于学习奖励,如设立“学习型商场奖”、“团队学习领导奖”、“个人学习进步奖”、“最佳学习成果奖”以及用于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购买赠送等方面。

四、结论

如何做好家具企业终端培训管理工作无论在学术界还是企业界,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相信在今后随着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实施,中国家具行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中国家具企业的竞争力必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7

业务团队: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城市内按不同K/A系统设置业务人员,如家乐福业务主管、华联业务主管等;另一种是城市内按不同K/A零售业态设置业务人员,如卖场业务主管、标超业务主管等。在业务主管下设有理货或导购人员,周边郊县则另设业务人员。

业务管理:分公司管理方式主要依据经理的个人经验及认识,企业总部不参与分公司内部管理。

配送方式:如果K/A采取统一配送方式,就由上海分公司直接配送到K/A总仓,再由总仓配送到各门店;如果K/A不强求统一配送,则由分公司直接配送到K/A当地门店。

由于部分K/A采取统购统配,因此上海分公司实质上承担着全权代表A企业与这类K/A进行合作的职能,所有业务往来都由上海分公司负责,但其他区域的门店则需要当地分公司进行维护,其中的利益分配就成为A企业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终端维护:K/A门店的陈列、理货等维护工作由分公司理货员负责,而理货员归业务主管领导。也就是说,业务主管不仅要对所辖K/A的业务工作负责,同时也要对K/A门店承担维护责任。

费用管理:由公司总部核定费用率,费用产生时采用审批制方式。费用率的考核在年底进行,因此基本上日常费用的史出都是由总部审批后执行的。

业务统筹:各分公司之间存在着K/A谈判、配送与门店管理交叉的情况,这主要存在于国际性和全国性K/A,因此统筹协调在各分公司之间展开,而很大程度上需要由上海分公司履行。

绩效考核:对分公司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回款、费用率、应收账款以及退货额控制等几项,对于终端陈列、产品组合等过程指标没有考核。

K/A运作模式:可以归纳为:由分公司直接与K/A进行贸易条件谈判,获取订单,根据不同K/A要求向总仓或门店进行配送,并对终端门店的陈列、理货进行维护,最终根据贸易条件与K/A进行财务结算。

存在问题:(1)平均应收账款天数为60天,企业资金压力较大。(2)由于国际性K/A在配送方式上的不同,使得上海分公司和其他分公司之间产生利益分配的矛盾,如上海分公司承担的配送费用如何分摊?通过上海总仓配送到其他区域门店的销售额如何分配?(3)产品在门店的陈列零散、不规范,导购员的工作缺乏标准;(4)每当上海分公司开展DM促销,上海卖场实施的低价通过K/A分店直接对其他区域市场产生冲击,导致摩擦不断;(5)分公司费用超标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进场费、条码费、堆头费等固定费用偏高,直接造成费用率超标。

A企业华南区域K/A运作模式

渠道结构:2002―2003年间,A企业先后设立了深圳、广州和厦门分公司,在中心城市以直营K/A为主,销售比例超过80%;在周边市场则设立分销商,对传统批发市场及中小型终端进行覆盖。进入2004年,A企业取消了原有分公司编制,代之以通过经销商对K/A及中小型终端进行拓―展的模式,希望利用经销商的资源和经营能力改善业绩不佳的状况。

业务团队:在经销商运作模式下,分公司体制调整为省级经理一区域经理的组织形式,业务团队的性质由经营型转变为服务型。

业务管理:与华东区域相同。

配送方式:与华东相似,深圳分公司(后期为经销商,下同)承担了代表A企业与总部在深圳的K/A进行合作的职能。

终端维护:模式调整后,主要由经销商的理贷人员负责,A企业销售人员只是巡查指导。

业务统筹:各分公司(经销商)之间也存在着K/A谈判、配送与门店管理交叉的局面,这主要存在于总部在深圳的国际性和全国性K/A,因此整体统筹协调需要由深力,1分公司(经销商)履行。

绩效考核:与华东区域相同。

K/A运作模式:在后期经销商运作模式下可以归纳为:由区域经理与经销商进行沟通,由经销商拓展大型零售终端和分销商(以K/A为主)并获取订单,根据要求向K/A及分销商进行配送,同时对终端门店进行陈列维护,最终在产品回款销售后按贸易条件与K/A进行结算。

存在问题:前期与华东区域存在的问题基本相似,而后期在经销商运作模式下主要问题有:(1)对经销商的依赖性较大,市场拓展的意图受到经销商意识及实力的制约;(2)由于经销商普遍缺乏强有力的理货队伍,终端表现受到影响。

从渠道合作转向客户合作

K/A是终端还是客户

销售人员经常把零售终端分为K/A店、A店、B店、C店及D店等五种门店类型,其中的K/A店就是家乐福、沃尔玛等旗下的大卖场。这种终端门店类型的划分标准似乎已成了行规,可是问题就在这里发生了。

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K/A?K/A正确的意思是“关键客户”,这里的关键词是“客户”,而非“终端”或“门店”。这意味着本来应该被作为“客户”对待的K/A,却被当成了“终端”,这种认识偏差直接造成企业在构建K/A运作体系时无法掌握关键点。将K/A当做“终端”,也就是把K/A仅仅当做渠道的一个环节,这表明企业还停留在传统渠道运作的思路上,没有从“客户”的角度来认识K/A。

A企业就是一个将K/A作为“终端”而非“客户”的典型。从它的K/A运作模式上看,与K/A建立合作关系都是由分公司和经销商负责的,包括和K/A总部的合作都是如此,造成企业与K/A的合作缺乏高度,单靠两个分公司如何能与K/A建立策略性的合作关系?而A企业总部并没有一个专门部门与K/A对接,也没有制定统一的K/A管理体系,更无法有效协调不同区域分公司或经销商之间在K/A拓展上的冲突。

将K/A作为“终端”还是作为“客户”,在运作模式上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试想一下,就经销商和分销商而言,企业会更重视哪一个?当然是经销商,因为他是“客户”,而分销商只是渠道成员。一旦企业将分销商也当做“客户”对待,就会带来分销体系的变革。同样,只有企来将K/A也当做“客户”,才会真正从客户的角度思考如何建立K/A运作模式。

K/A领先的经营理念、系统的管

理体系、先进的IT水平、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以及对消费者的极度重视,与传统理念中的“终端”截然不同。因此,企业必须将K/A运作从渠道合作模式转向客户合作模式,首先从组织上体现出K/A管理的战略地位,在总部建立专业的K/A管理部门来承不同组织层面与K/A紧密合作的运作模式,包括K/A研究、K/A拓展策略规划、产品组合、贸易条件设计及谈判、配送模式设计、门店管理等各个方面。只有建立起―个能与K/A对接的组织体系及运作模式,才能具备与K/A平等合作的基础。

以产品管理对接K/A品类管理

什么才是与K/A的策略性合作?是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还是增加足够的费用投入,或是提高现有产品的毛利空间,抑或是为其提供专有产品?不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的K/A运作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

新品卖人K/A为例,企业推出的新品如何才能成功进入K/A销售,如何才能保证每个新品投入产出的最大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K/A的运作模式。比如伊藤洋华堂,它通过POS系统对货架上每一个单晶(SKU)的销售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与供应商进行实时数据交流,从而做到高效消费者回应,最大化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最终赢得最大化的利益。与这样的K/A合作,如果企业不能与它站在一个层面上思考,只有甘拜下风。

因此,要从根本上摆脱新品卖入后没有效益的局面,就必须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促进某类商品的整体销售和盈利为共同目标,K/A共同研究消费需求,并从中研发出符合双方利益的新品,这才是战略意义上的合作。而现实中,许多企业只是按照大众化分销的标准来生产产品,产品结构不成体系,不能针对性地覆盖零售终端,从而造成产品进入K/A时毛利空间偏小,经销商无法操作,企业自建分公司也不现实。

一旦产品策略出现偏差,K/A运作中的各项工作将极其艰难,所以企与K/A自身的品类管理对接。这是一个供应商和零售商共同合作的过程,将品类视为经营策略单位,专注于实现消费者价值,最终提高企业业绩。

A企业无论是华东区域还是华南区域,都存在较严重的费用超标现象,主要表现在进场费、条码费以及堆头费等固定费用偏高,这基本上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难题。为什么会出现费用超标?其实,这是因为A企业新品卖人后不能达到预期的销售额,无法摊薄固定费用。那么,新品卖入后为什么销售不好呢?尽管其中的因素很复杂,但我们仍然可以判定一点:企业无法在终端有效追踪新品的货架表现,比如缺货以及畅销品缺乏相应的货架空间而滞销品陈列过多。这就是说,A企业缺乏高效的货架空间管理,而这恰恰是K/A实施品类管理的重要内容。K/A在进行商品区分配以及货架产品配置时,就是一个对品类进行管理的过程,如果企业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在K/A获得应有的利益。因此,尽管A企业花费了大量的固定费用,但由于在终端缺乏产品管理,使新品无法获得理想的销售,造成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形成系统的产品管理体系,它的K/A运作必然是低层次、低效率的。企业要走出K/A运作的困境,就必然要回归产品管理的本源,将产品分类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K/A管理中。

如何确定K/A合作模式――

找到成本与效率的平衡点

企业与K/A的合作简单来说要解决几个问题:谁来建立合作关系、谁来确定贸易条件、谁来谈判、谁来签署合同、谁来支付费用、谁来送货、谁来结算以及谁来维护。如果能把这就走上了一条“快车道”。

一般来说,K/A合作方式有三种:直供、非直供以及混合型。选择何种模式,涉及到企业、K/A及经销商对成本与效率的看法。直供与非直供模式各有利弊,如何才能将三者的优势融汇在一起呢?

以A企业来看,实际上在经销商与K/A合作的过程中,A企业的销售人员会协助经销商与K/A进行新品卖入的谈判,也会就特殊陈列、终端促销等与K/A直接打交道。这说明,A企业除了产品配送、财务结算之外,其实完全可以和K/A建立一种正常的合作关系,只是A企业缺乏这种意识罢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和K/A建立关系并非只有直供一条途径,而是存在着多重层次。这样,即便是采取非直供模式,也可以与直供模式一样强化与K/A的关系。或许,这是不同于以上三种类型的第四种K/A合作模式,可以称之为“非直供的直接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对现阶段广大国内企业而言有更现实的意义,它使成本与效率可以在不同合作者之间达成平衡,从而摆脱目前的困境。

谁来确定贸易条件

对贸易条件的确定,关系着企业利益的盈亏。要设计出能够符合双方需求的贸易条件,就必须对K/A特点、消费者、市场、行业、产品、渠道、竞品等多种因素进行透彻分析,制定出正确的策略规划。

A企业目前的贸易条件确定,基本上依赖于各分公司和经销商自行判断,但是这些判断缺乏策略性思考,只能依靠经验和客情关系。分公司费用超标严重,就是因为在确定费用方面的贸易条件时,对公司整体产品结构和策略方向缺乏认识,无法形成有效的产品品项组合,产品进场后无法达到预期销售目标。而且,由于总部对不同区域、不同K/A的各项费用条件缺乏数据积累,无法形成费用的客观标准,对分公司上报的费用申请难以评判其合理性,使得部分区域费用投入偏高甚至出现“灰色地带”。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由于企业缺乏一个专业的K/A管理部门,因此只能提出一个大概的发展方向,对K/A运作的总体策略规划模糊不清,无法对每一项贸易条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造成各区域与K/A合作的贸易条件产生较大差异,为区域冲突埋下了隐患。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个专业的K/A管理部门,对整个K/A的拓展方向制定明确的策略规划,同时针对不同K/A的运作特点和贸易条件设计有针对性的对策,开对各区域的贸易条件统筹协调,真正从战略高度上构建合作关系。

谁来谈判

无论谈判的主体是谁,企业都应构建一种策略性的谈判体系,尤其是要帮助销售人员建立一种高效谈判的模式,以此提升整体谈判成效。实际上,每个K/A采购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能够了解其真实的“利益点”,并以恰当的方式满足这种利益,谈判就能水到渠成。

在“非直供的直接合作”方式下,随着企业总部K/A管理部门的构建,可以逐渐建立一套直接针对K/A总部的谈判体系,由总部与K/A进行全面谈判,跳出依靠分公司或经销商与K/A谈判的状况,提高K/A谈判的层次,从而通过全国性的谈判来统筹各区域之间的差异,避免区域冲突。

谁来签署合同

由于涉及财务结算和物流配送,因此要确定谁与K/A签署合同,就取决于企业对K/A的合作模式。目前由于非直供模式采用较多,由经销商与K/A签署合同的形式比较普遍,但是随着更加符合国内K/A合作发展趋势的“非直供的直接合作方式”逐渐兴起,由企业、经销商共同与K/A签订三方合同的形式将成为主流。

“非直供的直接合作”是对成本和效率达成平衡的综合反映,主要体现在企业与K/A达成策略性合作的前提下,并不会失去区域配送的效率,因此会形成一种“全国合作、区域配送”的合作关系。在这种体系中,更多策略性的贸易条件是由企业与K/A之间达成,而财务结算和物流配送则由各区域经销商与K/A签署合同,由此形成更为紧密的三方合作,赢得成本与效率的最佳平衡。

谁来支付费用

在非直供模式下;企业除了要求经销商承担部分费用,同时还要求经销商对由企业承担的费用予以垫付,然后在符合费用率的前提下予以核销。这已经成了部分有话语权企业的通用方式,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占用问题。

那么,企业能不能不要求经销商对费用率负责,并对经销商垫付的费用进行一次性核销呢?举个例子,向K/A卖人新品时,会面临新品SKU组合是否合理的问题,这关系到新品进场后能否顺利达成销售目标。如果对经销商垫付的费用一次性全部核销,而且不要求其对费用率负责,那么结果必定是:经销商不会考虑新品的SKU组合是否合理,也不会考虑进场后能否获得预期销量,由此导致大量新品上市失败。而在由经销商承担费用垫付并对费用率负责的情况下,他就不会不考虑什么样的SKU组合才适合K/A,这批SKU到底要进入多少数量才是最合适的,或者要分几次进入才是最合理的。由于经销商多了一份责任和利益的压力,他才能真正帮助企业推动产品销售。

为了避免经销商垫付大量费用造成资金压力过大,企业必须在前期的费用规划、销售提升以及内部的费用核销流程上提供高效支持,特别要做好对新品卖人的条码费以及特殊陈列费等固定费用的规划,否则会降低费用使用效率,并导致经销商因垫付费用无法及时核销而产生抱怨。

谁来送货

经销商仅仅充当物流配送商的角色,按企业要求向K/A门店送货,然后由企业支付配送费,这种方式不能获得高效的配送效率,它忽视了一个核心要素――利益制约。

如果经销商仅仅承担物流配送的职能,那么企业的众多品项能否在K/A门店达成良好的销售业绩,将不会得到经销商的重视。而且,进入K/A的SKU数量是否合适、组合是否合理都与经销商无关,这必然导致K/A固定费用投入不合理,费用率超标。因此,经销商还必须承担起本区域销售业绩及费用管控的责任。

如何提高经销商对K/A门店的订单满足率(即降低缺货率),是提高配送效率的核心。如何在现阶段帮助经销商高效、低成本地解决这个问题呢?这里提供一些思路:(1)区分不同性质的订单,设计相应的配送方式;(2)对不同产品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配送周期;(3)改变内部订单处理流程,(4)通过客情关系加强对K/A门店进销存数据的了解;(5)设立小型区域分仓提升配送效率;(6)通过改善仓储设施及产品分布提升装卸效率;(7)通过销售政策的变化来调整终端门店的订单周期;(8)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

谁来结算

谁是贸易合同的签署者,谁就是与K/A的惟一结算者。谁来结算,意味着谁将承担与K/A之间的信用账期。直供模式下企业承担与K/A的结算账期,这给企业带来成倍的资金占用压力;直接影响到销售规模的扩张;而非直供模式下账期由经销商承担,同样会给经销商带来资金占用压销的每一个厂家,而且由于产品供应种类较多,经销商也具备和门店讨价还价的能力。尽管如此,企业仍必须尽量加快费用核销速度,并对经销商的资金运用提供指导。

目前,经销商面临着双重资金压力:一方是K/A的账期压力,另一方是企业的代垫费用压力。要解决这个问题,思路并不在于资金本身,而在于“开源”:经销商的销量并非全部来自K/A,众多中小型零售终端―的流通量仍占据优势,因此如何帮助经销商构建系统的分销体系,更高效、低成本地覆盖中小型终端,并通过这些终端产生的销售收入来平衡K/A的资金压力,将成为企业渠道拓展的一个关键。

如何做到最佳店内表现

谈判――入场――买堆――DM促销――补货,这已经成了众多销售人员的工作重心。接下来还应该做些什么?SKU销售分析、店内位置调整、货架陈列、价格管控、终端生动化、导购管理,这些其实都做得很少,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工作不是什么大事情。真是这样吗?零售业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细节就是一切!没有对门店各个环节的精细化控制,何来K/A销售业绩及盈利的提升?又如何能赢得优势?忽视对K/A门店的管理,前期投入的巨大费用只是一种浪费。

SKU维护:条码不齐全、因销售不好被“锁码”甚至被清场,会直接影响销售目标,并造成费用率超标。销售人员必须树立单品管理的观念,将销售目标落实到每个SKU上,做到进入一个、存活一个。

位置抢占:每个门店都会有吸引消费者的“磁石区”,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区域,是销售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在购买特殊陈列位置时尤其重要。

货架高效陈列:销售人员往往比较重视特殊陈列,但对正常货架陈列并不十分关注,由此造成货架陈列零散,缺乏足够的集中陈列和垂直陈列,主导产品没有分配到足够的陈列面。然而,货架陈列才是真正长期产生销售的地方。

零售价格管控:K/A总部所在地的分公司开展促销,通过K/A跨区域的门店将会对当地其他系统或终端的价格体系产生冲击。如果企业缺乏总部的有力统筹,只能由分公司之间互相沟通,区域冲突得不到根本性解决,会给市场秩序和K/A合作关系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加强与门店的客情关系和总部的整体调控。

门店库存管控:要降低K/A门店的缺货率,就必须对门店实施固定行程巡访,通过定期走访动态了解产品销售状况,尤其是掌握货架库存和后备库存,避免在门店发生断货现象后才忙着补货。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8

误区二: 连锁经营一定要坚持“六个统一”

连锁最初传入中国时,许多连锁企业认为连锁经营就是要追求“六个统一”: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营销策略、统一价格、统一核算。以便于自己品牌形象统一,给消费者传递的信息统一。

“六个统一”观念极大地束缚了连锁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连锁在国内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统一的思维下需要根据企业和市场环境做出灵活的调整。连锁经营企业必须能够在标准统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有所改变,比如沃尔玛、肯德基为了适应中国市场,其实都做了一定的改变。

误区三: 连锁终端要卖企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

许多连锁企业追求在自己的连锁终端向顾客提供最优秀的产品或服务,认为这样做吸引顾客,创立品牌,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就在于许多连锁经营商对于自己的盈利模式不清楚。

提供最好的产品或服务并不难,难点在于所有的连锁终端都能提供这样的产品或服务。不管对于技术标准的操作要求和成本控制,还是对于物流配送的可行性,连锁企业必须进行全面的衡量判断,不能想当然。比如,麦当劳汉堡肯定并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汉堡,但是作为连锁来说,麦当劳依然是优秀的。

误区四: 管理制度完善了,管理自然就到位了

许多连锁企业会制定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自己的连锁管理体系,并通过发放各种各样的管理手册,希望通过手册来加强对连锁店的管理,认为手册完善了,管理也就到位了。这仅仅是起步阶段,连锁店有了手册不见得就有了管理。

一是有些东西并不是靠手册来形成的,比如企业文化这个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另外,管理执行是存在于许多企业的问题,就算相同的手册在不同的人来操作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结果。而且,手册的固化需要不断地强化培训和督导,日积月累才能逐渐形成大家的共识和操作依据。最后,在连锁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升级自己的管理体系。

误区五: 连锁经营企业一定要有专利产品

许多连锁经营者认为企业一定要有专利,专利越多优势越大,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控制加盟商。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误解了连锁产生的根本原因,连锁的产生首先是基于优秀盈利模式,优秀的盈利模式除了包括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将产品和服务销售给顾客的这所有的过程管理,专利不是长远发展的法宝,不易模仿的盈利模式是企业真正的核心优势。比如连锁巨头沃尔玛,本身并没有产品优势,但是其管理优势是许多国内零售企业很难模仿的。

误区六: 做连锁的目标就是发展加盟商

目前国内特许加盟开展得火热,不少连锁借加盟迅速做大,动不动就发展上百家加盟商,短期经济效益让人眼红,让很多连锁企业误以为做连锁就是为了日后的特许加盟。其实,特许加盟也仅仅是连锁经营发展的一个过程而非目标,加盟是为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扩大企业的连锁规模。

为了做“盟主”而发展加盟商,这样的连锁企业说到底并没有形成能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价值观,失败只是早晚。

误区七: 品牌建立起来就可以做连锁加盟了

许多企业认为连锁经营就是靠品牌推动,没有品牌也就没有连锁,这种对连锁的片面认识,导致企业为了发展连锁招商加盟,花大量的资源投入广告,希望提高品牌知名度,并借品牌知名度吸引加盟商,借此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认为品牌是连锁经营的纽带,不同的连锁终端靠品牌汇聚起来。在品牌之上,需要一套优秀的盈利模式。如果盈利模式清楚,终端能够赚到钱,管理也到位,做连锁就会轻松很多。

误区八: 总部可以靠加盟费赚钱

刘祖轲认为:一些连锁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后就拼命招加盟,靠收取加盟费维持企业运转,结果满足于此,止步不前。甚至出现非常多不具备加盟资质的个人和企业也浑水摸鱼。其实研究连锁发展的历史,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靠收取加盟费赚钱,相反,连锁总部需要为加盟商投入大量的管理和培训,会耗用不少资源。否则,一旦经营环境变化,加盟商的很可能要求退出,令总部损失惨重。南方略咨询机构领军人物刘祖轲认为:连锁经营企业一定要不断研究市场,并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变革管理方式、盈利方式,与加盟店风险共担,主动指导加盟店,保证加盟店的健康运营和盈利。

误区九: 无节制地发展加盟

目前国内相当多企业在不具备加盟条件下大肆发展加盟商,往往是今年做回盟主,明年就关门。这是为什么呢? 排除这些企业本身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说,无节制地发展加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踊跃加盟的表面后,加盟商的理念不一致,动机也不一样,实力参差不齐,有些人根本就不怀好意,有些人在赚钱的时候高兴,一旦出现经营困难,马上跟“盟主”翻脸,甚至做起损害“盟主”的事。因此“盟主”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调查,宁缺毋滥,并以严格而明确的管理体系进行约束和支持。

误区十: 加盟前不全面考察连锁“盟主”实力

随着连锁加盟在我国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小投资者在创业时的选择倾向于加盟一家有实力的连锁“盟主”,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区别是否是一个有实力并且优秀的“盟主”上往往存在很多误区。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加盟商应该如何选择有实力并且优秀的“盟主”,主要考察以下几点:

1.企业的资质

2.企业的发展历史

3.企业的管理水平

4.企业的盈利模式

5.企业的财务状况

误区十一: 连锁管理重总部建设,轻终端管理

现在许多连锁企业都在积极进行总部的平台建设,认为总部搭建好管理平台,终端自然会运作顺畅。这是非常错误的。

总部的一切工作都应是建立在终端需求的基础上,一切为终端服务,并和终端基层共同战斗。总部的管理体系建设成效,也应以终端表现来检验,如果终端认为过于繁琐而起不到多少促进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总部就应深入检讨。

总部决策人员应该定期巡访终端,不仅仅是检查督导,更重要的是听取终端对总部各个管理职能的反馈和建议。

误区十二: 重视终端销售业绩,忽视基础管理

在销售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企业加大了对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比如连锁企业在发展初期,总部只对终端的店长作出业绩要求,认为业绩优秀,其他方面自然就不错,对基础管理不闻不问。这个现象在连锁行业相当普遍。

多年的门店管理经验告诉我们,终端的销售业绩是建立在企业品牌和运营管理基础上的,而基础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判断,如果长期不注重基础管理,那么信誉和口碑将一点点地流失,最终销售业绩也会出现全面下滑。反之,一个基础管理规范的门店,就算消费者暂时不进行购买,但是他对企业品牌的感受是良性的,并会积极传导到其他消费者,以后在同等条件下,消费者还是会倾向于在自己认可的终端进行购买。

误区十三: 终端销售业绩不好是店长的责任

许多连锁企业在对每个月的销售进行总结的时候都会发现,总会有一些终端销售业绩不理想,于是总部管理人员会天天电话询问,督导审计也会重点光顾,并且很当然得出结论:这个店长不合格,进而“很及时”地撤换掉店长。

根据连锁的特点和规律,由于连锁终端众多,出现一些不能赚钱的终端丝毫也不奇怪,总部在接到终端销售亏损的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比如进行审计,派督导员进行调查,都是很有必要的,然后总部将对调查结果给出自己的判断,是属于市场环境的恶化、总部营销不到位、基础管理缺失抑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再根据不同的原因给予不同的对策,比如强化培训,或者主动进行促销。

误区十四: 照搬国外一流连锁企业的管理体系

连锁管理体系直接决定企业的运作,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和平台,沃尔玛、麦当劳正是凭借了强大而完善的管理体系支撑起全球庞大的终端网络。所以,绝大部分连锁企业认为一定要建立起完善的连锁管理体系,并且在企业建立之初就积极地开始着手这项工作。

对于什么样的体系是优秀的,很多连锁企业不遗余力地在麦当劳肯德基这样优秀的连锁巨头身上寻找答案或照搬它们的管理。这是不对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殊的行业背景、企业特点,我们只能提取优秀企业在管理中的思想和精华,比如精细管理思想、全面培训思想等等,经过加工转变为具体的管理体系。完全照搬它们的做法要么会导致自己撑死,要么会水土不服。

误区十五: 总部大权独揽

相当多管理层对终端管理不放心或者喜欢大权独揽,对连锁总部和终端在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不能清楚地认识,终端大小事务都要早请示晚汇报,终端亦小心翼翼,生怕踏错一步。结果,大量事务性工作聚集到总部,总部不堪重负。我们认为,总部和终端在管理上应各尽职责,演好自己的角色,总部在管理定位上应该主要明确为“策划者和督导者”,对企业的发展作出科学详细的规划,并督促到终端的执行。

终端应主要明确为管理的“执行者和反馈者”,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认真执行并积极反馈。总部不能为终端包办包干,总部应做好自己战略和管理层次的工作,积极鼓励授权终端处理事务性工作,并不断完善工作流程。

误区十六: 忽视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营风险

发现国内的连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都要经历一些固定的阶段和经营风险:

1.个体的第一桶金

2.连锁萌芽

3.第一个风险:单店盈利开始下降

在经历了迅速而短暂的原始积累和规模扩张后,企业首先开始出现门店盈利开始下滑的局面,甚至有些以前盈利良好的门店也开始出现预警。问题一般会出在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更新、门店选址方面。

4.再扩张

企业在解决第一次风险后会进入一个规模扩张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就是大规模的建店,完成战略转型。

5.第二次风险:扩张太快导致管理混乱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9

年终奖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以及下一年度的发展规划,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部分组成。

年终奖的内容

(一)年终奖的三种发放形式

第一、guaranteed bonus(有保证的奖金):如外企普遍采用的13薪或14薪或更多,只要员工在年底仍然在岗,无论他个人的表现如何,无论公司的业绩如何,全员享受,属于“普惠”,类似于福利性质,表示公司对员工一年来“苦劳”的感谢。这里的发放规则是全员一致的,是公开的,具体数额就与每个人的基本工资水平相关了。

第二、variable bonus(浮动的奖金):如根据个人年度绩效评估结果和公司业绩结果,所发放的绩效奖金,这时发放比例和数额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通常情况下发放规则是公开的,如某某级别的目标奖(即个人表现和公司表现均是达到目标时对应的奖金)相当于多少月的基本工资(而且级别越高的人奖金占总收入的比例越高),但对每个人具体的绩效评估结果各个企业的处理方法不一样,有的对全员公开,有的不。

第三、红包:通常是由老板决定的,没有固定的规则,可能取决于员工与老板的亲疏、取决于老板对员工的印象、取决于资历,取决于重大贡献等。通常不公开。民企多见。

亚商大多采取的是第二种方式variable bonus(浮动的奖金),部分人员还可以得到红包的奖励。

年终奖的发放依据

1、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的企业,年初基本上没有制定年度目标计划,年终发奖金时没有发放的业绩依据,这种情况下可以有采取年度工作总结或职述报告的方式对员工一年来的工作业绩进行归纳总结,普通管理人员做年度工作总结,中高层干部则要做述职报告,企业就可以根据他们的业绩完成情况发奖金,至于发多少各个企业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2、绩效管理体系较完善的企业这比较容易找到年度业绩依据,首先,这样的企业每年年初时会制定企业的经营计划目标,然后将公司层面的目标进行分解成为对各部门进行考核的KPI,各部门再将各自部门的KPI分解给各个岗位进行考核,这样年度业绩目标就非常明确,然后再转化成季度或月度考核。每个人最终的年度业绩就由KPI和季/月度计划完成情况组成,做得再好一点的还可以再多加一个维度的考核——即员工的工作态度。最后,每个人的年终奖金额度就直接与公司的年度经营业绩、部门年度工作业绩、个人的KPI、季/月度计划完成及工作态度挂钩,当然还有设计合适的计算公式和各部分业绩所占的权重。

3、对于完全没有目标计划或绩效管理概念的小企业来说,最好办法就是设计一张年度考核表,考核的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重点工作业绩3个维度。其中每个维度又细分不同的子维度,工作态度包括团队精神、责任心、主动性、进取心;工作能力包括:基本素质(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压力管理、组织协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专业技能(胜任岗位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重点工作业绩主要包括年度完成的重点工作项目。把考核维度设计好后,再设计好计算公式及各考核维度的占的权重,这样就可以计算每个员工的年终奖了。

虽然以上的方法难免会还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对于业绩管理不完善的企业来说这是发放年终奖最好的考核依据,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年终奖发放时受老板主观判断因素的影响,可以做到比较公平些。

看了“年终奖金算不算工资”的人还看了:

1.绩效奖金算不算工资

2.奖金算不算工资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10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目标

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管理活动与其达到的成果或效果。按照计划的时间性分为带有战略性的长期目标(10年以上),中期目标(3-5年),短期目标(1年)和执行目标(季度或月度)

目标既是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制订计划的基本依据,科学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正确的预测未来的发展,选择好目标方向,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目标管理

所谓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byObjective)就是指:组织的最高层领导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简而言之,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制度或方法。

目标管理,被公认为是德鲁克对管理实践的主要贡献。美国总统布什在将2002年度的“总统自由勋章”授予彼得•德鲁克时,提到他的三大贡献之一就是目标管理。它已经在全世界为数众多的公司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目标管理”,五十年源于美国,它是在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1954年,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如果无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职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概括来说也即是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的概念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的科学办法之一。工厂为了实现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达到工作效果,每年必须明确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纲领和企业发展方向计划。方针目标实现的全过程要自上而下地建立目标、制订措施、确定制度、组织实施和严格考核,这有利于动员企业所有部门及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共同做好一年的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时目标的制订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共同确定目标,上下协商,制订出企业各部门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

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目标管理体系的核心:适应外部环境的企业发展战略。

二、东成印刷公司简介

东成印刷公司始建于1991年,是一家以生产上级指令性计划任务为主的印制类中型国有企业,现有员工1500余名,作为特殊行业的国有企业,东成印刷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总公司每年下达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并在保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前提下,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总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支持国家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东成印刷公司,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企业的供、产、销一系列工作都是在总公司计划下完成的,因此,企业在经营自主性和自我调控等方面较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东成印刷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生产技术创新、第三产业的开拓等方面逐渐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使得企业在成本控制、技术水平、产品市场销售等各个方面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迫切要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摒弃国有企业存在的众多瘤疾,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管理和经营。

三、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0年,为促进总公司发展纲要的实施及战略目标的达成,推动印制企业现代化、集体化、国际化的建设进程,建立和完善印制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解析和真实反映印制企业的管理绩效,总公司制定了印制企业管理绩效评价规则,对印制企业一定生产经营期间的安全质量、资产运用、成本费用控制等管理成效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做出综合评价。

东成印刷公司为了更好地完成总公司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提高本企业的管理能力、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并充分发挥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1500余名员工的积极性,在各个处室、车间、工段和班组逐级实施了目标管理。多年的实践表明,目标管理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挖掘了企业内部潜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了企业素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现状

第一,目标的制定。总公司制定的印制企业管理绩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状况、企业专业管理能力状况、企业资产效益状况、企业发展能力状况。东成印刷公司每年的企业总目标是根据总公司下达的考核目标,结合企业长远规划,并根据企业的实际,兼顾特殊产品要求,总目标主要体现在东成印刷公司每年的行政报告上。依据厂级行政报告,东成印刷公司将企业目标逐层向下分解,将细化分解的数字、安全、质量、纪律、精神文明等指标,落实到具体的处室、车间,明确具体的负责部门和责任承担人,并签署《企业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以确保安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此为二级目标即部门目标。然后部门目标进一步向下分解为班组和个人目标,此为三级目标,由于班组的工作性质,不再继续向下分解。部门内部小组(个人)目标管理,其形式和要求与部门目标制订相类似,签订班组和员工的目标责任状,由各部门自行负责实施和考核。具体方法是:先把部门目标分解落实到职能组,任务再分解落实到工段、工段再下达给个人。要求各个小组(个人)努力完成各自目标值,保证部门目标的如期完成。

第二,目标的实施。《企业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实行承包责任人归口管理责任制,责任状签订后,承包方签字人为承包部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在部门内部进行目标分解,细化量化指标,进行第二次责任落实,实行全员承包。各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部门内部制定实施全员交纳风险抵押金制度。各部门的第二次责任分解可根据具体情况按两种形式进行,部门负责人直接与全员签字落实责任。部门负责人与班组长签字落实责任,班组长再与全员签字落实责任。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签订并经主管人员批准后,一份存上一级主管部门,一份由制订单位或个人自存。承包方责任人负责组织进行本部门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专业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本专业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企管处负责组织对处室、车间的日常检查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实行了承包责任人交纳风险抵押金制度。副主办以上责任承包人依据级别的不同,分别向厂交纳一定数额的责任风险抵押金,并在目标达成后给予一定倍数的返还。

第三,目标考评。考评机构上,东成印刷公司成立了专门负责考核工作的厂绩效考核小组,厂长任组长,三位副厂级领导任组员,共由9位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厂考核领导小组下设部门绩效考核小组。由责任状的承包方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专业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专业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企管处负责组织对处室、车间的日常检查管理工作。考核领导小组、部门考核工作组负责对各自处室、车间的结果进行考评。

考评周期上,企业对部门的考核周期是一年,平时有日常考核和月度报告,对班组和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考核一般也是在年底,平时主要是日常出勤的考核。

考评办法上,东成印刷公司对绩效目标落实情况每月统计一次,年终进行总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各部门于每季度末将其完成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情况的季度工作总结与下一季度的工作计划交与相关部门。各专业处室按照绩效目标责任状中本专业的管理目标和工作要求,对车间及有关部门进行每半年一次的专业考评。

考评方式上,考核中采用了“自我评价”和上级部门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做法,在每季度末月的29日之前,将本部门完成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行政工作计划情况的季度工作总结与下一季度的工作计划一并报企管处。企管处汇总核实后,由考核工作组给予恰当的评分。

考评处理上,对日常考核中发现的问题,由相应主管负责人实施相应奖惩。年终,企管处汇总各处室、车间的考核目标完成情况,上报厂级考核小组,由其根据各部门的重要性和完成情况,确定奖惩标准。各处室、车间内部根据企业给予本部门的奖惩情况,确定所属各部门或个人的奖惩标准。考评结果一般不公开,对奖惩有异议的可以层层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反映。

(二)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东成印刷公司分析得知,企业具备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条件,并且有比较全面的目标管理工作意识,但是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体系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明确量化的厂级目标体系。东成印刷公司以每年的行政工作报告作为年度厂级总目标,行政工作报告主要包括年度总公司下达的产品生产任务计划以及总公司重点检查和考核的目标体系。但是东成印刷公司没有一个明确量化的厂级目标体系文本,各个部门按照行政工作报告的精神领会制定部门目标。

第二,目标值的制定缺乏系统明确的量化方法体系。各个部门的目标任务主要由部门向厂绩效考评小组上报后确定,厂绩效考评小组难以衡量各个部门目标制定的客观性。实际中,员工普遍认为只要不出大的差错,比如重大安全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等,每个部门的年度目标任务都是可以顺利完成的,换句话来说就是目标值基本上都可以很容易的完成。而且,目标值未能体现出动态性,没有提升。主要问题在于目标值的制定缺乏系统明确的量化方法体系,很多部门只是根据往年的数据粗略估计,数据来源难于考查,更谈不上提升了。

第三,考核工作主观化,负激励明显。东成印刷公司目标责任状没有明确的权重分值,使得厂绩效考核小组和部门绩效考核小组考核评分过于主观化。此外,日常考核工作主要以企业制定的考核细则为主,而考核细则多以惩罚为主,负激励明显。

第四,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各个部门工作协调困难,部门只注重自身的绩效,不关注兄弟部门的绩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组织内耗大。

第五,目标管理组织体系不全面。因为企业员工考核结果反馈一般是逐层反馈,员工常常感到考核结果不公的时候没有一个很好的反馈和沟通部门。厂绩效考评小组得不到更好的互动信息支持,难以进一步以目标为导向开展企业管理和目标控制工作。由于目标的制定和考核工作是由同一个组织来完成的,使得各级目标制定和绩效考评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缺乏相关责任部门的监督和控制。

四、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改进措施

(一)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组织体系设计

对原有的组织体系进行再设计,建立现代企业目标管理组织体系。首先在原有的组织体系中加入协调反馈监督组织,形成一个反馈控制闭环。成立目标决策委员会,主要由企业职代会主席以及企业决策层、企业经验职工代表组成。对职工在目标管理中存在的意见、建议等进行反馈,目标决策委员会具有最高目标审议否决权,以全面权衡职工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为根本,其人员构成是以企业工会主席、决策层为主导,各个部门推选资深职工代表为核心的常务组织;其次监审委员会由企业党群部门监审处组织设立,以监督检查目标管理执行组织工作为主要职能,包括员工对考核的申诉、意见,旨在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企业目标管理组织环境;最后厂目标管理委员会是目标管理工作的最高执行和控制层,主要是由厂级领导和企管处处长组成,是企业厂级目标的主要制定组织,同时主要针对各个责任部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执行控制。厂目标管理小组是主要由企管处和劳动人事处的工作人员组成,是企业目标管理日常工作检查的主要执行者,同时负责部门、员工目标管理具体工作的落实。部门绩效考评小组主要是以部门为中心,主要针对其所在部门内部的目标管理工作。

(二)东成印刷公司目标定位

根据东成印刷公司的特点,其是以完成总公司交给的指令性计划任务为主,保证指令性计划任务的数量、质量、安全以及交货时间,以成本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因此确定企业主要工作目标是在成本最优的前提下按时交货、保证产品数量管理、保证质量、保证生产安全性。

(三)东成印刷公司目标与目标值的确定

厂级目标的设置主要依据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一般是规划企业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战略,应该由企业高层领导以及各个部门资深员工等共同协商制定,明确公司的使命、目标、远景,三至五年中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及在每一个进入领域中应达到或保持的地位与目标,并制定了达到这些目标的战略、组织保障、各部门的关键能力指标以及严谨的财务预测制度等。根据东成印刷公司的特点和目标定位,同时结合企业总公司目标绩效考评体系,确定其厂级目标体系结构如下:

第一,生产目标。包括指令性产品计划指标、非指令性产品销售指标。

第二,财务经营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

第三,关键能力发展目标。关键能力发展目标是对企业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指标,东成印刷公司参照《印制企业绩效评价规则》中评价指标体系,对隶属各个部门的关键指标着重落实,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①质量和质量过程控制目标②安全开发和利用目标⑥其他重大年度项目改造和项目开发执行控制目标⑦企业标准体系管理与建设目标。

第四,学习与发展目标。①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目标②企业多元化产品经营和市场开拓目标③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目标。

企业各个部门的目标应该按照厂级目标确定的内容逐层分解,用各个分目标的手段来支持目标的实现。由于东成印刷公司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其产能和物资供应始终满足生产的需求,企业阶段目标的制定主要是以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上级的要求,以均衡生产和控制必要成本为主要目标,每月由生产处负责人制定月度目标,各个职能部门在生产处的指导下制定和分解自身组织和员工的目标。

(四)东成印刷公司管理目标考评

东成印刷公司确定部门评价周期为一年,其中在年中的时候由企业目标管理小组和部门直接上级检查目标执行情况,年终汇总评价部门工作绩效,作为部门年度绩效排序的依据。班组和员工的绩效考核周期是以月度为单位,月度一考核,半年一总结,在年终汇总评价。考核主要是过程控制的作用,年终进行汇总评价,作为年度绩效评价和绩效激励的依据。其中,部门年度绩效排序的主要作用是确定部门主管和部门年度奖金级别。而员工的绩效评价决定了员工自身在部门奖金级别下的年度奖金级别。

(五)东成印刷公司管理目标考评结果处理

东成印刷公司部门绩效考评的结果主要是决定部门年度绩效奖金等级的发放,部门主管年度绩效目标责任状的兑现情况,以及部门内部员工年绩效奖金的发放;班组和员工的绩效考评评价周期一年,其得到的绩效系数可以用于年度奖金发放的依据。此外,可以作为企业选拔人才,晋升培训的依据;同时目标的执行情况可以发现企业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根据各个部门和员工班组的表现情况及时地反馈问题。

结论

目标管理的基础是经济责任制,目标管理只有同明确的责任划分结合起来,才能深入持久、才能具有生命力,达到最终的成功;每名员工都有责任制定自己的目标,而且是其首要责任;目标设定开始就应把重点放在团队配合和团队成果上。即设定目标必须把员工和所在的单位(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把单位(部门)间的协作关系有机结合起来,规定和要求本单位在其他单位实现其目标时应给予的帮助,以及本单位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期望其他单位给予支持;目标管理把客观的需要转化成为个人的目标,适用于各种层次和具有各种职能的员工,也适用于大大小小的各种组织。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二十一世纪管理挑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郭伦德.目标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斯蒂芬.P.罗宾逊.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何继革.目标管理实务手册[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5]康传鹏.试论企业目标管理的新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2).

[6]朱叶明,吴厚春.绩效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的实践[J].供电企业管理,2006,(1).

[7]杨兵.以目标管理提升企业绩效[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12).

[8]祝志敏.目标管理之我见[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2).

[9]万顺福.目标管理评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5).

[10]刘卫星,蔡瑞雷,黄芳.目标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5,(2).

[11]王泰.煤矿企业安全目标管理[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12]李荣.实现目标管理的科学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1).

[13]孔文.再谈目标管理[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2).

[14]田青.企业目标管理浅议[J].科技信息,2004,(10).

[15]SeungHoPark,YadongLuo“GuanxiandorganizationalDynamics:OrganizationalNetworkinginChineseFirms”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1,22:455-477

[16]Larson,Erick“PartneringonConstructionProjects:A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PartneringActivitiesandProjectSuccess”IEEETRANSACTIONSONENGINEERINGMANAGEMENT,VOL.44,No.2,MAY1997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11

一、费用的规范管理:

(1)严格按照集团内部费用的规范管理制度对费用进行控制,如小车费用定补到位,差旅费、业务招待费根据不同的省市进行定额补助,填制费用单据时查看发票是否齐全是否有效以及其他费用是否合理,分门别类的核算到每个部门,为方便下年做财务预算时核定每个部门的各种费用打下基础更能清楚的了解每个部门所发生的每一笔费用。

二、会计的基础工作:

(1)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核查,看账实是否相符。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使每一份合同每一份协议甚至公司内部上传下达的每一份文件都逐一装订成册,以便日后备查等。

(2)按规定时间及要求编制集团公司所需要的财务报表,以便领导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公司内部资金、费用、成本、利润等情况。

(3)每月按时申报各项税金。在集团公司的年中税务审查中积极配合领导完成了往年公司的税务稽查工作。

(4)不断加强对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每个办公室添置什么样的固定资产都按领导签字的申购报告及实物发票入账,核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责任人,登记成册入档,以便备查。到期的以及出售给其他单位的固定资产经过固定资产管理模块进行报废处理或者清理处理。

(5)每月按时核算职工的工资及费用,准备无误的统计集团公司及下属各公司的贷款情况,为领导提供最新最准的公司资金信息。

三、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

(1)按领导要求对村宾馆的门市部及餐饮部不定时进行盘点,核算门市部及餐饮部的收入、成本及费用,以便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其经营动态。同时提出了对门市部经营管理的见议,以便日后核算与管理。

(2)正确计算营业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使用新的税收申报软件,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3)由于公司以往内部往来管理不严产生漏洞的缺陷,倒至账面数额过大,占用了公司的大部分资金流量,在陆续结算工程欠款的同时,加大了对往来账务的核对与清查,对年限过长的客户往来进行了仔细的核对。

(4)月份根据公司去年的利润将年度的分红款核算并分配到位。支付分红款时严格按照领导交办的事项,将有欠款的扣回后再予以支付。

(5)积极配合工程部对去年及今年的马绵河公路及其它工程进行验收核算。

四、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执行者,无论何时何地领导交办的工作从不讨价还价都能及时并努力的去完成,遇到问题努力去询问,争取让领导满意。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工作之中再细也难免会出错,在这一年的工作之中还有很多待改的地方:

1、财务会计知识要学的太多,需要努力ѧ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努力学习尽快把合并报表的编制原理弄懂,并学之以用。

3、工作中有时会马虎,值得去改进。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在公司领导及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更上一层楼。

2017年企业会计年终工作总结1000字范本【2】 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会计工作人员,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二十余年,深知会计工作艰难,会计人员是随时会被站在被告席上,只有在工作中十分仔细,不辛苦,一心一意的工作。下面,我将近段时间个工作总结报告如下,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我在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五年;在工业企业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十三年;企业破产后从事物业管理、建筑业管理、经济管理、公司等财务工作四年。经历了我国新旧会计制度的变革,从会计手工记帐核算到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的发展过程。会计核算采用微电算化,大量减轻了会计工作者的重复脑力劳动,能抽出更多时间更新知道,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参与长短期决策,参与企业全面预、决算,参与企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更能体现会计职能反映和监督在企业中的作用。我喜爱这份工作,愿意用我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社会经济建设。

我在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管理工作五年来,在站长和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江津市渔种站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负责制订每年各部的生产经营承包计划和经济责任制,完善站里的经济管理制度;负责核算供、产、销及利润的分配全过程和工程建设的核算;负责全站的社会统筹,劳动工资管理等。我站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拥有职工约五十人,单位小会计人员共两人,出纳一人,会计一人。

在会计核算方法采取的是记帐凭证核算形式,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成本按产品法核等。在编制每年的财务计划上,用上了在学校所的知识,对全站费用开支进行科学的划分,将费用分为固定性费用、变动性费用、混合性费用,获得站里盈亏保本点、保本量、保本销售额,目标利润,进行全面弹性预算,然后将各项指标分别下达落实到各经营承包中去。在会计工作中做到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找差距、查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及合理化建议。在我任职期间,每年在会计核算上都得到江津市农牧渔业局的表扬。由于我家中几子妹都在永川化工厂和四川省天化所工作,为了更好照顾父母,于一九八八年调入永川化工厂工作。

我在工业企业从事会计经济管理工作十三年来,在厂长和党委的领导下,开始从事永川化工厂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该厂是大二的化工企业,先后在厂里从事工资基金的核算、结算资金的核算、物资材料采购的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货币资金的核算、总分类和明细分类帐的核算、对整个企业资金的运筹、九五年厂里开始采用会计核算电算化技术,为了适应会计核算电算化技术,自己平时抽出业余时间通过自学,现也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能单独熟练地掌握会计电算化核算和基本的数据库操作技术等工作,由于工作上需要,在九九年全面负责厂里的财务处领导工作,在财务处领导岗位上,合理地组织财务处会计核算工作,按时准确地编制各类会计报告,运用国家给予企业的政策,为厂里里豁免地方税20多万元,新产品税减免10多万元,利用合理、合法手段,筹集企业经营资金。

在各种会计核算中,能认真对待各种复杂的经济业务,搞清经济业务的来胧去脉,做到心中有数,能按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办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能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在国有工业企业从事会计经济管理工作十三年中,永川化工厂财务核算,是按国家的方针政策、政策、法律、法规、会计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的。在财务帐套的设置和各式各样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上,都遵守了会计制度的规定,每年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税务部门对厂进行重点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年终审计,给予财务核算很高的评价。

这几年来,由于财务部门坚持会计原则,按会计制度的要求办事,拒决企业某些领导为谋求个人利益的违纪、违规、违法等行为,对财务部门意见很大,在厂里进行曲不正当的反宣传,在职工中形成永化厂财务帐是假的、帐目不清、混乱的现象,给财务部门在企业经济管理上设置大大小小的障碍,企业经济管理失控。永化财务部门先后换了四个财务负责人,现在这个财务负责人是从一年倒闭的企业被下岗后,通过私人关系,调入永川化工财务部门负责财务工作,职称是会计师,但业务水平一般,对会计电算化不会,胆子还特别大,大到虚开增值税票,进行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强行会计人员进行帐务处理,这是违背税法,是一种犯罪的行为;对企业待处理财产盈亏,不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强行要求会计人员进行帐务处理;进行了财务改革已发现供销部门在财务上交了现金,财务上未入帐的现象;厂里某些部门对外工程或设备加工,财务上已无法进行监督,已失去会计的监督职能。现我深深地体会到,国有企业不重视企业管理,只重视规模效益,不重视市场的变化,搞一些虚假的经济责任制,不求实际,企业闭门造车的搞生产,更不重视财务工作者的脑力劳动,每年财务部门给厂里提了不少合理化建议,厂里都不完全认真予以采纳,这是国有企业体制造成。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12

二、多笔贷款,其中一笔或少数几笔诉讼,法院裁定终结(中止)执行,如何认定税前扣除的呆账损失问题。

企业部门年终总结篇13

权责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其具备隐性化的特点,往往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有部分问题与权责管理的联系比较明显,如各部门的职能重复,高层对中层的多头管理,企业内人际关系复杂,高层间难以形成共识等。还有一些问题,诸如企业总部的决策难以有效执行,部门负责人间相互扯皮,员工工作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或多或少都隐藏着权责不清的问题。

由于权责管理直接与每个人的利益紧密相连,处理权责问题往往显得格外敏感,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企业的高管通常身在局中,同时又因为相关变革与自己个人利益关系紧密,无法畅所欲言。甚至在某些企业,高管们把权责问题放到台面上来讨论,都会被视为管理上的一大提升。因此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处理权责问题的方式不外乎三种:1.让更高级别的权力者来拍板(国企的上级主管部门和民企的董事会、老板);2.找权威的第三方咨询公司;3.搁置问题,直到权责不清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运作与发展时,再使用前两种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算是权责清晰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维度来评判一家企业的权责管理水平:职能划分、决策权分配、绩效评估、激励机制。

职能划分是权责管理的基础,包括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是否清楚且相互独立?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的职能是否清晰?每个职能所分配的管理者与执行者数量是否合理?企业运作所必须的职能是否健全?相对边缘的职能如风险内审、培训等,是否都已指定了负责人?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企业职能的划分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企业规模、业务、商业模式的变化,各职能所需投入的资源也必然会随之改变。所投入的资源包括员工编制、研发经费、激励预算、信息化建设,甚至必要时的第三方咨询费用等。投入时既需要在必要的关键职能领域加大投入,又需要本着节约资源的原则严格审核,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决策权分配是权责管理的核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包括企业所有者如何向企业管理者授权?企业总部如何向企业分子公司或作为独立利润中心的事业部授权?企业总经理如何向各部门的负责人授权?判断决策权分配是否合理,主要是看控制成本与激励成本。授权越充分,下属的积极性越高,所需的激励成本较低,但与之相对的是授权者的控制力减弱,造成控制成本的提高。从管控的领域看,目前有一些较成熟的管控模型与手段,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反复权衡,动态调整。决策权的分配需要与职能划分有机结合,权与责相匹配,才能让相应的职能真正执行起来。

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是不可切分的整体,共同构成权责管理的催化剂。在企业的权责管理中,权责利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任何一块的缺失都会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可预估的破坏。在权责管理中,激励机制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制衡手段,除了调动被授权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之外,更是通过绩效指标的引导,将其权力限制特定的范围内,确保企业各部门的负责人目标一致,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因此从权责的角度看,评价企业的激励机制主要是看企业各部门的职责与其绩效激励是否匹配,以及管理者运用绩效工具的水平。当然,企业在绩效激励方面投入的成本与实际效果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从逻辑上来说,我们把企业的权责管理分为职能、决策权、绩效评估与激励四个模块,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所谓的权、责、利都是围绕着企业中的人所展开的,更准确地说,是围绕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与部门负责人来展开的。因此在梳理企业权责关系的过程中,需要以人为本,充分地沟通交流,取得共识。

以下通过几个有一定代表性的项目案例,展现权责不清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案例一

“我们公司现在所处的环境很尴尬,客观环境上要求我们进行跨越式的发展,赶上行业内的领先者……我们也为此制定过一些战略目标,但是每年只有很少的分/子公司能够达到目标,反而让很多子公司为了实现目标,在集团内部抢夺资源,造成内耗……集团内部很多人都认为我们作为国企,在工作效率和激励方式上跟私企没得比……以现在这样的模式,我们制定出来的战略根本不可能实施下去。”――某国有出版集团总经理。

这是我们在为某国有出版集团做战略规划时,该集团总经理提到的一些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战略目标设置、绩效激励方面的问题。事实上,该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所涉及的细分子行业重合度较高,获取利润最稳定的方式就是利用集团在省内的垄断资源,开拓省外市场以及省内非垄断细分市场的积极性不高。在业绩的压力下,各子公司首选的必然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获取更多的内部资源,由此在集团内部产生不必要的“内耗”,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外市场的开拓。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各子公司权责结构的设置,辨析垄断性业务与竞争市场业务,设置不同的业绩考核方式,甚至可以更进一步针对两种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分别设置在子公司之上的事业部,激励子公司去跟外部企业抢夺市场。

最终,我们把调整子公司权责结构,作为战略落地的重要举措之一,放进了战略路径图。

案例二

“在调整组织结构、部门职责时,一定要跟每个部门的总监充分沟通……有些人是想要做事,你安排的职责少了,他会不开心。有些人是不想做事的,给他安排的职责多了,他也不开心。总之,每个总监都有自己想要抓的和想要推出去的东西,这个一定要谨慎处理。”――某国企企管部经理。

以上是在做某国企组织规划与变革的项目中,项目接口人给我们的建议。从笔者所接触过的企业来看,不论外资、国企还是民企,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各部门实际所承担的职责,最终会落到具体每个人,尤其是该部门的领导身上。而不同人对权力、利益的诉求,直接影响到该部门在履行其权责时的表现。而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上往往会形成这样的误区:努力让每个人各尽其能,扬长避短。而实际情况是,碰到一些所谓的“优差”,大家抢着上,碰到棘手的活,大家互相推诿,由此形成了多头管理与管理盲点。

处理这样的问题,首先应从企业的战略出发,结合企业现状与行业标杆,确定在当前阶段最适合的组织架构,从而明确每个部门在当前情况下的权责分配,再配以绩效、流程等管理工具,进行固化。

在上述项目中,项目组通过前期访谈收集、整理出企业在组织方面的问题点,结合行业内与行业外的标杆企业,提出若干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与各高层管理者前期单独交流,中后期多次全体高管的闭门会议,最终调整确定出最合适的组织结构,并以此为基准制定分阶段的组织变革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各部门间关于权责的博弈,始终都是项目组首先考虑的要素,最终形成“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但要让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方案,推动企业的组织变革,为企业既定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三

“食品安全和相关的危机处理是我们公司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往往发生紧急的危机事件时,我们第一时间不知道找谁,有人找戴总(总经理),有人找龚总(行政总监,曾兼管重大危机工作组),还有人找秦总(公司对外发言人),甘经理(公关部实际负责人)等”――某休闲食品领域龙头企业公关经理。

这是我们在为某休闲食品领域龙头企业做流程梳理与优化项目时,其公关部经理在调研阶段所反映的情况。作为一家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快速崛起,规模扩张成为行业龙头的企业,其本身的管理模式与高速成长的业务规模不匹配,之前公司高价导入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无法有效运作。这样的情况在目前国内高速成长的民企中较为常见,企业家准确地把握住某个商机,迅速把公司做大,而当公司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原本有效的管理模式似乎一夜之间失效了。在这一阶段,权责方面的问题往往也最突出:公司大了,老板不可能处理所有的事情,给谁授权,如何授权?坐在高管位置上的,基本上都是一起创业的元老,权、责、利要如何分配才能稳定人心、激励团队?当市场份额趋于稳定,在收入无法跨越式增长的前提下,降本增效成为主题,如何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

那位公关部经理所说的多头管理问题,事实上只是反映出该公司转型期权责不清现状的冰山一角,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公司内部流程不畅,各业务板块间难以形成有效协作,内部资源浪费,所有决策不论大小一律等待老板拍板等。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企业流程梳理与优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梳理公司权责,通过相对公开的讨论与宣贯,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力,以此为基础构建可运作的流程体系,并以一系列的奖惩措施,确保流程的运作。然后在运作的过程中,根据业务和管理的需求,分阶段地优化各领域的流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在该项目的实际操作中,项目组采取“教练+裁判”的模式,分阶段指导各部门完成本部门的职责描述,然后由项目组针对各部门职责描述中的冲突、重复、缺失的部分,组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召开研讨会,部门总监层级无法达成共识的,交由总经理决策,最终形成《部门职责说明书》。明确划分权责之后,根据企业的管控需求,确定实际管控的事项(人、财、物)。然后,由各分管部门“分头梳理,集中讨论,老板审核”,确定公司的《重大决策事项表》,把决策权合理地分配到各部门各级管理者手中。项目组直到完全理清了权责关系,才开始下一步的流程梳理工作。正是由于前期梳理权责的基础,整个流程梳理优化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从以上的三个案例中可以发现,尽管企业具体的业务、内外部环境、管理水平以及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每个项目最终形成的解决方案也各有侧重,但是在具体解决企业权责问题的思路上有其一致性。

从方法上看,不论是有第三方咨询机构参与的目的性十分明确的咨询项目,还是企业内部自发推动的权责梳理,解决权责问题的基本思路不外乎两种:组织变革与流程优化。

组织变革从企业的战略需求出发,明确支撑战略实现所需要的管理层级,确定各组织和业务单元的功能定位及管控模式。借鉴行业标杆、国际先进企业及跨行业但具有可参考性的企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全新的组织结构。在新的组织结构下,重新界定各部门的组织边界,优化组织职能,重新分配各部门的权、责、利,以“推倒重来”的方式,构建起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权责关系。

由于组织变革通常对企业来说都是“伤筋动骨”的大动作,影响较大,风险也大。从国内外各知名企业实施组织变革的经验来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人事动荡,进而影响企业运作。但是完成变革后的效果也很明显,企业的管理水平、运作效率和市场地位往往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准备实施组织变革的企业,本身通常都有明确的战略规划,确认现有组织结构变革的必要性,且愿意承担变革所带来的阵痛和挑战。

流程优化则是旨在打破部门墙,构建完整的流程体系。经优化过的流程,每个流转环节都有具体而详细的操作规范与职责切分,淡化了部门的概念,把原本壁垒森严的部门权责,分配到各个流程域中的每一条流程。一方面,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大量日常性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另一方面,通过设定流程责任人,改变管理者原有的观念,从管理一个部门的内部工作,变为对整个流程的运作效率和最终成果负责。

相比组织变革,流程优化的方式“温和”得多,但是从实施效果看,要真正落实企业的流程管理,让企业大部分的管理者和员工转变观念,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改变现状,理清权责的决心,以及企业员工对新模式的接受程度和执行力。

对比组织变革与流程优化这两种方式,组织变革通过开展变革,导入更优秀的组织结构,优化组织的各项职能,以重新分配权责的方式,理顺企业权责关系。而流程优化则是通过构建流程体系,强化部门间的协作,提高管理和执行效率。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结果来看,组织变革输出全新的组织结构图、部门职责说明书、管控权限表、绩效考核与激励方案,最终形成细化到岗位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而流程优化则是形成流程总图、流程清单、流程文件。其中作为最终结果的流程文件,最关键的作用与岗位职责说明书一样:让每一个第一次接触相关岗位工作的员工,迅速了解该岗位的工作内容、考核指标,以及汇报和管理关系。“合理分配权、责、利。让企业中每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有哪些权利,肩负哪些职责”,这不正是企业权责管理的最终目的吗?

结束语

理顺企业的权责关系是个系统工程,其涉及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管控模式、绩效激励、流程管理等多个领域,孤立地针对权责谈权责,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只有当企业的管理者们就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达成共识,形成清晰而明确的愿景,能够真正下定决心,克服各种阻力去改变企业的现状,才算是具备解决权责问题的先决条件。

而作为第三方的咨询顾问,在帮助企业的管理者解决企业权责问题时,除了凭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案例积累,为企业提供适合的解决方案外,更需要格外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