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签约医生论文实用13篇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已经从网络布点、硬件建设,逐步过渡到内涵建设阶段[1]。为了使全科医生真正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上海市从2010年起在全市10个区县进行了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试点工作。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团队为依托,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自愿签约服务的形式,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安全、有效、连续、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宝山区吴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在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遇到了一些难点问题,报告如下。

1 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实践

1.1 建立约定关系

签约是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前提。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一改传统的看医生就医模式,通过自愿签约建立相对固定的医患关系,提供连续、综合、可及的健康管理服务,做到常见病、多发病首诊在社区,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为此我们积极动员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一是在每个居民楼张贴统一的家庭医生介绍;二是在已经举办的各种健康俱乐部中进行推广;三是与居委合作,家庭医生直接到有需要的居民家中进行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每个签约居民发放联系卡,公开热线电话,随时提供咨询服务。

1.2 开展预约服务

签约居民通过热线电话预约门诊,并按照约定时间前去就诊,可减少看病就医过程中不必要的奔波和等候时间,形成合理有序的就诊方式,也方便签约居民合理安排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1.3 实行社区首诊

签约家庭成员在遇到健康保健问题时,可随时与家庭医生取得联系。家庭医生通过预约门诊、上门服务、建立家庭病床等方式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引导患者在社区首诊。

1.4 开通双向转诊

宝山区已在辖区内建立了4个医疗联合体,每个联合体由一家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和数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家庭医生可根据病情为签约居民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在联合体内预约专家门诊、特殊检查及预约住院床位等;与此同时,上级医院会将转诊患者的就诊信息通过卫生信息平台及时通知家庭医生,便于家庭医生提供延伸服务。

1.5 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

对于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定期安排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指导服务。

2 中心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现状

吴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试点以来,共建立了7个家庭医生工作室,每个家庭医生工作室由全科医生、公卫医生、社区护士等组成,服务范围覆盖了整个辖区。

7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共签约居民6 403户,签约人口15 988人,签约覆盖率达到15.4%。其中签约老人占辖区老年人总数的20.7%,签约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总数的38.2%,签约糖尿病患者占社区糖尿病总数的31.8%。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孤老和行动不便等弱势人群是家庭医生签约的主要对象。

签约1年来,家庭医生共提供预约诊疗12 033人次,双向转诊7 361人次,接待各类健康咨询11 727人次,举办各类健康讲座447次,受益居民达到9 247人次,新建家床223张。签约居民服务利用率达到54.5%。

3 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3.1 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家庭医生数量不足

根据上海市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试点工作的要求,每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为2 000?2 500人,按照这个标准,中心需要家庭医生40人,而目前全科医生仅有30人。如果按照全人群服务1 : 1 000?2 000计算,家庭医生的缺口更加明显。家庭医生除了基本的医疗服务外,还要承担大量的公共卫生工作。家庭医生绝对数的不足,直接制约了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完善与发展。余澐等[2]建议,在我国选择管理成本较低、服务效果好的服务利用人群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较为合理。

3.2 家庭医生的全科医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社区从事全科医学专业的医务人员大多是经过中、短期培训后,由原来的专科医生转岗为全科医生,因此无论在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上都存在先天不足,加上全科医生在继续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机制保证,因此如何提高家庭医生的全科医学水平迫在眉睫。

近年来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了一批全科医学人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科医生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涉及医疗、预防、伦理、心理、卫生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发展不可能脱离其他专科而生存[3],因此丁静等[4]建议在综合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或全科医学教研室,这样既有利于全科医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家庭医生全科医学水平的持续提高,从基层实际工作的角度看,我们也认为非常必要。

3.3 社区居民的认知度和认同感需进一步提高

全科医学在国外已有7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引进全科医学理论,至今只有不到30年的时间,全科医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蒋祎[5]认为,在我国所有到二、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只有近50.0%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而人群中80.0%?90.0%的健康问题可以由全科医生来解决,这与全科医学发展水平较高的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数字是相吻合的。因此在我国,一方面需要加强全科医学的发展和全科医师的培训,另一方面应该提高大众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培养科学合理的就医习惯,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依从性,促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3.4 保障与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在我国还处于试点阶段,在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绩效考核等评价机制方面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和办法,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设、人员编制、医保支付方式等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都是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向纵深发展的基础,这些都是今后改革和实践中需要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梁鸿. 家庭医生责任制在我国的进程[N].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2-9(4).

[2] 余澐, 张天晔, 刘红炜, 等. 上海市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的可行性探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10): 7-11.

[3] 线福华, 路孝琴, 吕兆丰. 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8): 2498-2501.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2

一、家庭医生式服务相关概念界定

家庭医生式服务又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通过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的健康责任制管理[1]。其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纵向协作服务平台,通过签约式服务,因地制宜地为签约对象提供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全面健康管理服务,逐步引导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服务格局。我国自2006年起开始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探索工作,首先在北京、上海、青岛、深圳等地开展试点工作。2011年7月2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

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有以下几个理念:一是该项服务以社区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的契约关系为基础,通过良好的服务关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居民改变就医理念,改善医患关系,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管理服务互动体系。二是全科医生是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核心,做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资格认定工作、逐步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是关键。三是健康问题涉及个人、家庭与社会三个方面,要强化个人的参与意识,提高医生的责任意识,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发展。四是做好家庭医生服务与日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衔接,明确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形成预防保健为主、医疗服务为辅的健康管理模式。

家庭医生式服务往往由一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来负责,该团队主要包括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预防保健及护理康复人员等3到5名医疗工作者,其中全科医生是该团队的核心,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团队人员针对签约居民进行健康诊断评估、制定个性化健康服务计划并保证实施、服务计划后续追踪及调整等工作。团队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医生做好签约患者的病情诊断的首诊工作,对于超出自身治疗范围的患者进行转诊治疗,预防保健人员负责签约居民的常规体检及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工作,护理康复人员负责患者日常科学运动、健康饮食、慢性病护理等内容的指导,这样即充分利用了社区卫生医疗资源,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保障社区居民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一是加强了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的契约服务关系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家庭医生可以通过对签约居民的定期走访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指导,而居民也可以随时与自己的签约医生进行健康咨询,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将病症控制在初发阶段。二是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功能的实现,家庭医生可以利用与签约居民之间的融洽关系这一有利条件,不仅可以了解辖区居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三是合理的分流了患者,家庭医生式服务主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对辖区居民进行签约服务可以促进社区首诊工作的开展,也促使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工作向社区医院的转移,优化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减轻了患者的医疗支出负担,有助于“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的合理医疗格局的形成。四是促进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全,通过家庭医生与群众建立的签约服务关系,将群众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对签约居民的档案进行及时更新管理,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可以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二、我国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较晚,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试点更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广泛推行,因此难免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一)医疗服务人才缺口较大

当前我国全科医生数量相对不足,尚不能满足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进而也影响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从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标准来看,全科医生需要经过5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以及3年的临床学习才能够取得全科医生执业资格,培养周期长、数量有限,导致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站临时聘任大中型医院退休医生担任全科医生岗位,甚至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具有相关资质的全科医生,其服务质量可想而知。

(二)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存在误区

限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我们当前开展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提供免费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还不足以满足大多数居民的医疗需求。同时,家庭医生式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社区人民群众对其服务模式、内容、流程等还不熟悉,在社区推广该服务时就存在很多居民对其持怀疑态度甚至是抵制态度的情况,还有部分居民将家庭医生等同于私人医生,认为既然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就应该满足自己的医疗需求,随叫随到。由此可见,群众对家庭医生的认知仍有待提高。

(三)资金支持不到位

当前大部分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支出,也有部分试点向签约居民收取少量服务费,但总体来说,这部分资金无法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质量完成。一方面,部分社区卫生机构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购买配齐;另一方面,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也需要不少的资金补贴,因此,如何解决好资金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四)缺乏长效机制

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试点初期,社会各界对此比较关注,相关医疗卫生部门也高度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各项工作包括签约居民常规体检、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开展及家庭医生上门走访等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是后期工作的跟进却动力不足,缺乏长效机制,导致家庭医生式服务流于形式,损害了签约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推动我国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

当前家庭医生式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广大的社区居民甚至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人员对家庭医生还不是十分了解,同时,群众中间还存在迷信大医院,不信任社区医院的风气,要想使社区居民逐步认可社区医院,了解家庭医生并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离不开我们政府和相关医疗卫生部门的大力宣传。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理念及内涵,并重点讲解与私人医生的区别,避免因认知方面的缺失而导致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误解,另一方面,也要在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宣传工作,引导居民自觉的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保健意识。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它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政府的公共卫生经费支出尚不能够完全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汇聚我们社会和个人的力量来保证其良性发展。一是可以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的准入门槛,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引进社会力量办社区医疗,优化社区卫生医疗资源配置;二是将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经费支出加入医保报销范围,北京等地已经开始了该项工作的试点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三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收费机制,向签约居民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用以弥补公共卫生资金缺口。

(三)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

家庭医生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水平的关键。一方面要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充分利用好上级医疗机构的医学专家资源及离退休医学专家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现有医务人员的培养,通过全科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进修以及继续教育等形式扩充家庭医生队伍,提高家庭医生队伍服务水平,培养家庭医生在患者、家庭和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面临复杂医学问题时敏锐的判断和处理能力[2]。

(四)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科学的绩效考核是促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的关键措施,要顺利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必须有一套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及严格的奖惩机制,有考核、有评估、有奖惩,才可以让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高效的运转起来,切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保障签约居民的健康权益。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将签约居民数量、服务治疗及群众满意度等因素综合纳入到考量中来形成量化积分考核标准,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与绩效考核结果联系起来,对服务水平高、签约群众满意的医护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人员采取扣发奖金甚至退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惩罚措施,保证家庭医生的整体活力及服务水平。

(五)拓展服务方式

积极推行便民利民的服务方式,让家庭医生真正走进社区居民的心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实际,探索适合我们自己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例如可以改坐诊为巡诊,考虑到社区医院家庭医生数量不足的情况,可有针对性的选择巡诊对象,对孕妇、婴幼儿、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上门服务;针对一般签约群众,可实行电话随访服务,通过电话联系实现家庭医生与签约群众的交流沟通,为群众提供健康指导;建立家庭医生网络服务平台,将现代通信技术与家庭医生预约服务相结合,方便签约群众获得快捷的医疗服务。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3

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关注重点人群

二、活动目的

(一)通过主题宣传日活动,对前期开展的家签宣传系列活动进行升华总结,挖掘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进一步增强市民群众主动签约的意愿,提高家签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深化家签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二)通过专家义诊咨询、政策解读、科普展示等方式,广泛传播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三)拉开2017年家签序幕。通过告知续签相关流程、现场签约、续签知情同意书等形式,全面铺开2017年度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及续签率。

(四)通过微信扫描“xxi健康”,提高医生与居民互动交流,提高信息化服务管理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17年5月19日(星期五)上午8:30开始。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xx市卫生计生委

承办单位:各区卫生计生局

五、活动内容

(一)各区同步开展主题活动

5月19日全市各区同步举行主题活动,对前期开展家签宣传周活动进行总结,并通过现场签约、微信扫描“xxi健康”、开展文艺演出、知识问答、发放健康科普宣传册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现场宣传x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做法及好处,吸引市民群众主动签约。对已签约居民开展知情同意相关宣传,告知续签流程,现场签署续签知情同意书。

(二)侧重重点人群签约服务

在“5·19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活动上,组织三级医疗机构临床专家以及三师团队及签约对象参与义诊,侧重对重点人群的宣传引导:一是延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二是拓展重点人群到孕产妇、儿童;三是优先向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

(三)组织宣传报道

市卫生计生委负责统筹协调主流媒体对“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宣传日活动进行整体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家庭医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各区卫生计生局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对所开展的宣传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做好舆论引导。

(四)开展优秀作品评选活动

市卫生计生委负责统筹协调“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关注重点人群”优秀作品评选活动,提高居民签约的积极性,增进家庭医生团队社会美誉度。各区卫生计生局负责具体评选组织活动,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六、活动分工

(一)宣传处:负责主题宣传周系列活动的策划、协调、统筹;邀请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和组织优秀作品评选活动。(联络员:陈xx)

(二)医政医管处:负责组织各三级医疗机构临床专家(邀请部分国务院特贴专家)等xx名医参与现场义诊。(联络员:张xx)

(三)基卫办:负责组织社区卫生中心三师团队及签约对象参与启动仪式。(联络员:黄xx)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4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在实践的工作中,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知识更新的必要性,现实驱使着我,只有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胜任本职工作,否则,终究要被现实所淘汰。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理论知识,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党政策,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议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保证在实践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本职工作,我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医疗卫生理论及技能,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根据工作中实际情况,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将来回首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不因虚度时光而羞愧。

  二、恪尽职守,踏实工作

  当我们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时候起,我就谨庄严宣誓过:“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今天,我不断的努力着。

  基层医疗工作,更使用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和应尽的职责。按照分工,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离任,严格遵守职责,完成本职工作。只有把位置任准,把职责搞清,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工作,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做好我作为一名基层医疗报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

  在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中,我随时肩负着湖潮乡4149户,共1万7千多口人及处来人口的健康。360天,天天随诊。那怕是节假日,休息日,时时应诊。不管是在任何时候,不耽误病人治疗,不推诿病人,理智诊疗。平等待人,不欺贫爱富,关心,体贴,同情每一位就诊的患者。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诊疗中,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规则,开展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

  相关政策宣传及居民健康教育方面,从__年新合医在我乡开展以来,本人认真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相关新型农村合医疗会议精神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制度,组织村医生及本院职工进行培训学习,并利用赶集、到卫生室督导检查和下村体验时间及平时诊疗工作中,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新合医工作。以电话、现场咨询及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安全生产维稳管理、新型农村合医疗管理。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是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20__年的本院的安全生产维稳管理,本人通过职工的会议培训,使全院职工安全意识有明显提高,通过组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使我院的事故发生率全年为零,保证了我院日常工作正学开展。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搜集、汇总、反馈及时上报各新型农村合医疗管理方面的意见和材料,为院领导班子更好地决策,并协助管理我院及我乡的新合医及乡村一体化工作。

  乡镇医生工作总结

  张楼卫生院院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在职职工37人,下设10处卫生室,在职乡村医生17人。服务人口17623人,户数4395户。在市卫生局正确领导下,根据邳州市卫生局《关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顺应居民健康新需求,我院自今年四月中旬开始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初步形成以居民为对象、家庭医生为主体的“片居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服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一下汇报:

  (一)准备阶段

  20xx年3月20日,我院成立以院长为负责人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签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医院院班子、防保站、相关职能科室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安排工作进度并定期督导,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效果。成立了2个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团队成员为医师、护士及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由乡村医生为家庭医生,并在每月下旬多次开展家庭医生团队、家庭医生的培训工作,并印刷“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 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联系卡”2500份,做好启动前准备。

  (二)宣传动员阶段

  自4月下旬开始,我院积极与各村大队支书协调,利用喇叭,早晚播放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内容,并印刷“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家庭医生式服务服务知识问答”宣传单3000份,并由健康教育人员在卫生室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的健康讲座,以卫生室辖区为单位,制作公示牌,宣传条幅,努力提高辖区居民对这项工作的了解认识,为下一步签约打下基础。

  (三)实施阶段

  五月上旬,我院全面实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服务团队实行包片包村包户责任制,与居民家庭户进行签约,,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并建立工作台帐。所辖区域内重点人群(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病患者)、自愿签约居民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签约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均能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在开展入户服务时,由服务团队及家庭医生组成签约小组,与村民实行签约服务,在签约的同时一并告知服务的内容,以及公共卫生、基本药物的内容。在签约完成后,由卫生室工作人员把签约居民及时登入电子台帐,截止13年11月30日,我院辖区签约户数2245户。服务人数9258人。

  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公共卫生知晓率,在签约同时充分告知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内容,使广大百姓提高认识,了解新的形势。

  (二)改善医患关系,通过入户签订服务,宣传每年一次的老年人健康体检,每季度一次的慢性病健康随访管理,经常性的健康咨询指导、低盐膳食指导,加深了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增强了签约居民的归属感,家庭医生会逐渐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三)从“被动”到“主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核心是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的转变,签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不断提升,改变以前的要我服务转变为到现在的我要服务的转思想。

  存在的问题:

  我院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仍处起步阶段,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

  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宣传广度上还不够,在卫生室村庄知晓率较高,但是没有卫生室的村民知晓率较差,常遇到遭拒绝的现象。

  2、部分社区居民和在职人员认为,社区医生接触面比较狭窄,业务水平有限,导致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所有顾虑。

  下一步打算:

  1、总结经验,推广服务 我院将及时总结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做法和初步成效,特别是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利用情况。

  2、强化考核,持续服务 我们将把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季度考核、不定期督导检查等形式,全面落实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工作,确保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

  我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很大差距,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学习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恳望各位领导对我院提出宝贵意见。

  乡镇医生工作总结

  我是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自从20XX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在卫生局及镇医院领导下,认真展开各项医疗工作,全面贯彻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全面履行乡村医生的职责。

  认真负责的做好医疗工作。“治病救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份。医疗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换的作用。为此,我抱着为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热情接待每位患者,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遭到了村民的好评。

  本人还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不断吸取新的医疗知识,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渐渐的有所进步,现在把握了农村常见病.多病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平常生活中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纵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的处理每位病人,从最大程度上避免误诊误治。还通过定阅大量业务杂志和书刊,网上查阅等手段,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涉取新的营养,增进自己业务水平的进步。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5

关键词 家庭医生;服务路径;分类依据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51-02

[基金项目] 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路径研究(JCYJ20130402163036370市科技创新(2013)171号)。

[作者简介] 裴宇慧(1962.11-),女,广东深圳人,本科,全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全科诊疗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工作。

老龄化、慢病海啸及不断增长的医疗负担促使我国医疗服务模式发生转变,家庭医生服务应运而生。家庭医生是以全科医生为责任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技术依托、社区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管理为工作内容、建立契约关系为服务形式的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该种模式发展迅速,并且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该项目针对于家庭医生服务路径的分类依据进行具体的研究,于2011年4月—2013年3月间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深圳市福田区现有的201名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深圳市福田区现有的201名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201例家庭医生中,男医生112名,女医生89名,年龄在29~40岁之间,平均年龄(34.2±1.4)岁。参与家庭服务的时间1~4年不等,平均时间为(2.1±0.1)年。

1.2方法

对201个家庭医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的年龄、专业技术背景、现有技术职称、从事社区工作年限以及签约对象的构成比,不同类签约对象的服务需求比。发放调查问卷201份,回收201份,回收率为100%。依照调查的结果,从供方与需方两个角度来探析家庭医生的服务路径[1]。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家庭医生从事全科执业时间、职称等及签约对象性别、年龄构成等数据均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Z检验。

2结果

由表1可知,参与该次调查的201名家庭医生中,从事全科执业时间1~2年者明显多于3~4年者;初、中级职称明显多于高级者,内科医生明显多于儿科医生及其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医生在从事全科执业时间、技术职称和专业背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由表2可知,签约居民中中老年人、两病病人、孕产妇、健康及亚健康人群、儿童所占比例与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中的中老年人、两病病人及儿童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签约居民中相应人群所占比例。

3讨论

3.1分类依据分析

对201个家庭医生的调查问卷以及福田区家庭医生服务两年来的相关数据分析显示,两年内201个家庭医生团队共签约76 646户,签约人数达225 324人,其中老年人占6.61%、两病病人占7.36%,儿童占6.8%,健康及亚健康人群占48.14%,孕产妇占1.76%。提供家庭医生服务364 528人次。其中老年人占21.9%,两病病人占18.86%,儿童占16.22%,孕产妇占4.09%,健康及亚健康人群占38.15%。结果显示签约对象的构成比中,两病病人、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超过半数,而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比中,两病病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需求明显超过健康及亚健康人群。因此,需要根据签约对象的这个特点,采取针对重点人群的家庭服务流程及措施,提高服务的质量[2]。

3.2家庭医生资质分析

针对于对家庭医生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的平均年龄(34.2±1.4)岁,专业技术背景内科医生占44.27%,儿科医生占21.39%,其他34.34%,从事社区医生工作平均(2.1±0.1)年,由于家庭医生服务的主要人群是老年人,两病病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规范及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技能。①家庭医生在上岗前应该接受规范的培训,要具备全科医生的理念及技能,以免发生其他的安全问题[3]。②建立家庭医生双向转诊平台,为家庭医生服务提供有效的转诊途径[4]。③制定家庭医生服务指南、规范、路径等,引导规范并督促家庭医生服务工作。

3.3家庭医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从该次调查分析来看,当前福田区家庭医生服务存在着家庭医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和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从调查结果显示,中级职称家庭医生在家庭医生中所占有的比例最高,低、中级家庭医生人数明显多于高级医生(P<0.05),导致家庭医生整体能力较低,无法对患者展开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5]。由于具有低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医生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临床经验较少,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缺乏充足的经验,很多的患者疾病类型较为复杂,并且患者常常伴有多种疾病,因此,导致在对家庭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误诊的情况,耽误了患者最佳的治疗时间,严重的阻碍了患者疾病的良好康复[6];其次,从与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和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人群情况及结构来看,提供家庭医生服务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儿童所占比例较签约居民中所占明显更高,家庭医生服务的供需不平衡,造成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效率。

3.4家庭医生服务路径

针对当前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现状及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当前家庭医生服务应当以有需求的重点人群家庭开展约定式服务,为中老年人、儿童、两病病人提供约定式服务,为此类人员提供随访、预约及健康干预服务,并积极引导此类人员的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到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中,加强对重点人员的卫生服务工作。葛敏《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进路径、服务模式和制度架构的探讨:以长宁为例》一文中提出在急停医生制度的实践路径中,应当立足于人群依从性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按照时间路径和程度路径,按照”按需服务、分类服务”的原则,以“四医联动”对象、慢性病家庭为签约服务重点,依次向老年人群、有需求人群家庭扩展,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利用社区卫生服务[7]。王陵等在《特区家庭服务可持续发展实践研究》中提出,深圳特区家庭医生服务应以考虑居民年就诊次数、类型等对老年、妇女、儿童及其他人群开展相应的生命周期健康干预[8]。张玮的《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研究》文章中更是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路径分析的极为透彻,该次对家庭医生服务路径的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9]。进而通过对其他学者的文献研究,并且结合该次研究的实际情况,能够实现良好的研究效果。

综上,根据重点人群分类,并且采取有效的临床服务措施,能够实现良好的服务效果,促进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睿,王夏玲.家庭医生式服务助力社区卫生发展[J]. 中国社区医师, 2011,13(24):213-214.

[2]张新建,胡睿,王天鹅,等.时代呼唤 家庭医生式服务应运而生[J]. 中国社区医师,2011,3(21):490-491.

[3]顾旻轶.家庭医生取经欧美[J]. 中国医院院长,2011,10(13):152-153.

[4]张玲.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的体会[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15(4):359-360.

[5]薛锦花.推行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存在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25-126.

[6]李瑞杰,马其波.电子家庭医生:一种新型家庭医疗健康服务模式[J]. 中国医院院长,2012,11(23):350-351.

[7]葛敏,江萍,芦炜,等.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进路径、服务模式和制度架构的探讨:以长宁为例[J].中国卫生资源,2012,15(5):420-422.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6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service model which relies on gener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 a primary service path in promoting a family medicine service,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family medicine service for Shenzhen City and other areas.Methods Us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s central service establishments,integrating general diagnosis,treatment,screening,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cus groups as well as follow-ups and a series of coherent services to be completed by the same team.The service model "the service model reliant on gener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 a primary service path" referred to as the "primary service path".Random selections of 100 resid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implemented "family doctor team and specialist team coexist" mode and during the period of March 2015 to February 2016,implemented the primary service path management mode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index such as the family medicine service signing rate,the signed residents′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the family medicine service awareness rate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family medicine service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Results In the "primary service path" model,to compare with the "family doctor team and specialist team coexist"model,the family medicine service signing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11% to 67%;the signed residents'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34% to 92%;the family medicine service awareness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24% to 91%;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family medicine servicewas increased from 58% to 95%,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

[Key words]The gener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Primary path;Model;Family medicine service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国内近年来兴起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它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和特色,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较为方便、全面的基本卫生服务[1-4]。通过签约式服务,使全科医生与居民家庭建立一种长期、稳定、互动的服务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全面、连续、及时的健康责任制服务[5]。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开始先后在所辖阳光、大学城、桃源等多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探索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模式在推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桃源社康中心现场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桃源社康中心从2015年3月起采用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服务模式进行管理,之前采用的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专科团队并存的管理模式。收集桃源社康中心2014年3月~2015年2月及2015年3月~2016年2月两个时间段家庭医生服务相关数据,均采用相同的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100例签约居民(若抽到儿童,则由其家长代替)参与调查,2014年3月~2015年2月的签约居民为对照组,其中男54名,女46名,年龄24~82岁,平均(45.3±4.5)岁;2015年3月~2016年2月的新签约居民为实验组,其中男52名,女48名,年龄25~80岁,平均(44.5±4.7)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评价指标

比较实施以全科诊疗服务主路径前后的重点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0~6岁儿童、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等)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健康知识知晓率、签约居民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等指标。

1.3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1.3.1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专科团队并存的管理模式

目前深圳市多数社康中心采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专科团队并存的管理模式,即为了推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在社康中心内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个团队包括有1~3名全科医生、1~3名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同时社康中心内还设有针对不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专科团队”,比如慢病管理团队、老年人管理团队、妇幼保健团队等,每个团队多由1~3名医务人员组成,其功能主要是管理整个社区的该类人群,比如慢病团队将负责整个社区的慢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在这种模式下,家庭医生团队只负责一般的签约、建立家庭档案、健康咨询等服务,而涉及专科团队的服务内容则由专科团队来提供服务。

1.3.2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服务模式

采用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牛湖社康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首诊负责制[7],组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以全科诊疗为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的突破口,对患者在处理现有疾病的同时,及时进行必要公共卫生问题的筛查,对重点人群进行分类、建立专案、追踪管理,在充分解决居民相关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建议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实际上,社康内组建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就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各团队能满足居民绝大部分基本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取消了各种专科团队,实现将基本诊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融合在一起。

1.3.2.1组建团队 桃源社康组建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团队由2名全科医师+4名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构成。团队组建之后对团队成员进行公共卫生管理技能培训及学习,使其成员熟悉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模式的服务理念、服务流程及各专科管理内容及要求,具备预约服务、疾病诊疗、慢病筛查、各种专案建立、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健康体检、电话随访、家庭医生签约等能力,促使每个团队的能力能满足居民日常的健康服务需求。

1.3.2.2服务流程制定 制定全科团队服务流程、团队转诊流程、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流程。流程的制定坚持“社区卫生服务首诊负责制”原则。

1.3.2.3完善家庭医生服务配套措施 制作家庭医生名片及宣传资料,提高家庭医生形象;增加社康中心固定电话数量,为各团队及时电话随访提供硬件保障;建立家庭医生服务QQ群,给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上门服务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实验前后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的比较

实验前建档管理的重点人群数为3709人,签约家庭医生人数为408人,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为11%;实验后建档管理的重点人群数为3802人,签约家庭医生人数为2548人,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为67%。反映出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服务模式在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效率上明显高于以前的服务模式。

2.2实验前后不同管理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2009年深圳市政府积开始极推广“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但进展缓慢。相关调查研究[8]显示,社区居民患病时首选家庭医生(或经过家庭医生转诊)占9%;居民感到孤独或出现情绪问题时,倾诉对象首选家庭医生仅占13%。这说明目前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仍未完全信任,对家庭医生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仍缺乏深入了解。且目前深圳很多社康中心实行专科化管理模式,即每个模块如慢病管理、老年人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均由专人管理,其他医务人员对非对应模块的服务内容不一定熟悉,从而导致医务人员的服务与技能不够全面。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感觉有很多常见的健康问题自己的家庭医生并不能很好的解决。

因此,要较好地推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在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导向的基础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层面,亦需多做努力。

3.1优化家庭医生服务路径

目前国内有很多地方在探索并实践家庭医生服务健康管理与临床路径模式的合作应用,成果众多,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9-12]。临床路径与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有助于实现家庭医生服务行为标准化管理,找到成本-效益最佳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协调医务人员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合作,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与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入合作[13-14]。在家庭医生服务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情况下,应根据自己社区特点来综合分析,选择一个恰当的路径、恰当的时机向居民推荐家庭医生服务。相关研究[15]发现,最容易使一个人改变其不良行为方式的时机是患病时。因此,全科医生可在进行全科诊疗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进而为后续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打下基础,这样也就能大大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的成功率。

3.2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实行“主路径”的模式,要求家庭医生不仅具备基本疾病的诊疗能力,还要具备多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并以全科诊疗窗口为切入点将基本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融合。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分工也由原来的模块“专科化”分工,转化为环节分工,比如,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原来由专人负责所有的慢病管理工作,现在则由团队的家庭医生和护士按环节分工,医生主要负责慢病筛查、建立慢病专案、药物调整等,而团队护士则负责慢病的定期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等。在这种模式下,家庭医生的知识和服务技能更全面,更能满足居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提高了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可度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彭国强,吴伟,黄杰,等.开展家庭医生式社区健康管理主路径探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3):27-28.

[2]沈世勇,吴忠,张健明,等.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效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0):1132-1137.

[3]陈义云,刘春瑞,张春兰,等.深圳市实施家庭医生服务障碍及对策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10):1034-1035.

[4]吴燕,王君燕,黄晓霞,等.家庭医生责任制下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0(28):3405-3409.

[5]余罚张天晔,刘红炜,等.上海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0):7-l1.

[6]李伟,李炽峰,庄再生,等.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模式对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5(9):189-191.

[7]廖小兵,何能清.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路径选择的探索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9-81.

[8]林汉利,林爱华.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5):68-70.

[9]杜丽君,水黎明,林伟良.宁波市江东区家庭医生制度下签约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3):453-456.

[10]陈碧华,赵立宇,陈志刚,等.多种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管理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8-20.

[11]汤学军,黄岳青,赵翼洪.新时期社区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320-321.

[12]荆嫒,景琳,丁富军.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1):70-71.

[13]谭玲琳,金岚,张金伟.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1):3673-3678.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7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family health doctor responsibility system engineering in a community

Yu Jiangang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Lihu Street,Wuxi City,Jiangsu 214072

Abstract Family health doctor responsibility system engineering is a focus of Wuxi city community health work in recent.Its main goal is to improve 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 level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and achieve universal access to health care.This article is major on thinking and practicing from the operational level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find out the problems,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in order to better accomplish the project to benefit the people.

Key words Family health doctor;Responsibility system engineering;Practice

在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必然要求。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是无锡市政府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善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本文对蠡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称中心)开展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此为例分析家庭健康医生服务开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现 状

蠡湖街道社区卫生发展情况:近10年来,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区、街道政府的努力下,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和提高,已经初步建成了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街道面积10.1平方公里,共下辖10个社区(其中有两个社区只保留组织架构),常住人口4.86万,目前建成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三家,基本能满足居民群众“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要求,初步打造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全科医师配备情况及结构:截止2013年8月31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共有卫技人员55名,在岗注册全科医师14名(在编9名)。其中临床类12名,中医类2名;副高职称3名,中级职称7名,初级职称3名。

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开展情况: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此,中心将55名卫技人员分成7个由全科医师、公卫医师、社区护士为主体的健康服务团队,下社区、进家庭,面对面与社区居民签约,提供基本健康保健服务。截止2013年8月31日,中心共签约11436户,其中重点人群9 508人,>65岁老年人4 284人,高血压2 112人,糖尿病694人,儿童2 884人,重性精神病106人,基本完成目标任务。同时,此项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签约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等指标实现绩效激励,促进更好地完成工作。

存在的问题

家庭健康医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工作的开展。根据省级文件要求:主体为具有全科主治医师资质的人员,在试点阶段,可根据辖区内社区医务人员的现状和服务对象等综合情况,区县可做出适当的调整,但需同时具备以下两点要求:注册全科医师,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无锡市相关文件降低了标准,卫技人员都可作为家庭健康医生与居民签约,提供医疗服务,这就造成了无法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但全由全科医师签约服务又明显数量不足,较难完成考核要求。目前我中心注册全科医师14人,按照每万人3~5名全科医师计算还有缺口,较难满足工作要求。

家庭健康医生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大多注册全科医师是转岗培训而来,很多医生缺少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经历,只仅仅具备了诊疗服务的能力,这与家庭医生“具有系统的医学全科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有效、连续、及时和个性化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相距较远。

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日益提高,现有的服务模式很难满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舆论宣传的引导,老百姓的要求逐步提高,但现有的医疗模式无法满足。临床医疗的任务也相当重,人员只有那么多,但既要完成门诊、住院临床医疗,又要完成繁重的公共卫生任务,显得捉襟见肘。

家庭健康医生服务配套政策需进一步完善[1]。特别是社保政策的支持,目前社保和卫生缺乏沟通,家庭健康医生服务无社保优惠政策支持,签约与否无特殊不同。信息系统也急需改进,信息化管理能使签约、服务具有可操作性[2]。人才的引进也存在瓶颈,中心无吸引全科医师、公卫医师等急需人才的有效机制。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上下联动、资源整合的平台比较薄弱,签约人群的转诊无任何优惠政策。家庭病床的开展也需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家庭健康医生服务的项目是否收费,标准如何;补偿机制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对策与建议

明确目标,探索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全科团队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以全科团队作为家庭健康医生的支撑,以社区资源作为强而有力的后盾,从而建立家庭健康医生的签约、预约服务、双向转诊等有效机制,为居民提供可及的健康服务。中心可以建立各团队工作室,以应对日常的居民健康需求,做好签约对象的建档、随访的服务。

立足实际,完善工作内容。家庭健康医生服务必须建立在互信、自愿的原则上,是一种契约式服务,应当由居民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健康服务并签约。初期应当以慢性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为主,为他们提供适宜、可及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签约服务、预约服务、健康体检及双向转诊等。

政府主导,多方配合,促进工作有序推进。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是一项惠民利民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卫生实施、多方合力”为原则,主要在人力资源、经费保障上要支持。实行绩效工资后,中心的人力成本不断攀升,这就需要巩固和优化现有的政策经费支持。信息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的罡正系统虽说已进行很大的优化,但还无法真正满足目前的工作需要,与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还需更紧密的联系,还有待开发移动式、便携式机器应用程序,有利于家庭健康医生进社区、进家庭的现场服务。对家庭健康医生的绩效考核也有待进一步探讨,如何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重在培养,提高家庭健康医生的服务水平。家庭健康医生重在质量,要一批有责任心、有医疗技能的专业人才担当,目前全员式的方式有待商榷,最终是要真正的全科医生提供家庭健康医生的所有服务。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等方式尽快提高合格的全科医师的数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是以社区为载体、家庭为单位、个人为目标,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安全、连续、可及、协调及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没有成熟的模式、经验可借鉴,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坚持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加上政府的主导,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必将深入人心,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3]。

参考文献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8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signing service on family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ZENG Guoqing1, GAN Baoan2, PENG Lei1, ZHU Huixian1(1.Xujiahu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0, China; 2.Wu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signing service on family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orty cases of community diabetes mellitus registered in the manage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with 120 cases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63.93±7.26) years old;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20 cases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66.67±8.33) years ol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ed family doctor signing service and added the family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level of self-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including diabetes knowledge, diet management, exercise management, drug management,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P

KEY WORDS family doctor; signing service; family management

⒋1.35亿人增长到3亿人,糖尿病患病率将增长27.0%[1],而糖尿病在我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翻了近两倍,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2],然而,目前我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很低[3],所以,糖尿病的慢性病各类管理方式及效果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创新举措之一,且在慢性病管理上优势明显。本研究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家庭管理的效果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中心的糖尿病在册管理库中选择24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且糖尿病家庭成员数具备2人及以上。纳入标准:(1)符合WHO 1999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2)空腹血糖(FBG)≥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2hPG)≥11.1 mmol/L。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肾并发症、肿瘤、老年性痴呆的患者;(2)接受能力差,不愿配合、难以完成全程观察者;(3)1型糖尿病及特殊型糖尿病患者。已入组患者终止和剔除标准:(1)观察期间入组患者出现排除标准情况之一者;(2)未接受管理干预及干预记录缺失者。另外,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63.93±7.26)岁,其中,男性54人(45%),女性66人(55%);病程1~15年,平均(7.0±1.6)年;文化程度:小学23人(19.2%),初中46人(38.3%),高中以上51人(42.5%)。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6.67±8.33)岁,其中,男性为57人(47.5%),女性63人(52.5%);病程2~18年,平均(7.2±1.8)年;文化程度:小学25人(20.8%),初中41人(34.2%),高中以上54人(45.0%)。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构成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管理方法

1.2.1 团队建立

在中心6个社区服务团队中每团队选2名全科主治医师以上家庭医生,共计12名家庭医生接受统一的培训,掌握研究方法,为实施管理准备。

1.2.2 干预措施

对照组常规管理干预18个月,主要为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饮食治疗宣传、教育,建立定期随访和检查(包括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体重指数等客观指标检查),两组患者接受的讲座课件,内容必须全部一样。观察组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家庭医生进行6次入户,通过每季度面对面家庭访问,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朋友式关系,对患者及家属同时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在家属的支持与帮助下,改变患者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自我监测血糖,由被动的“治病”转为主动的参与“健康管理”。在家属的监督下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餐,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坚持规则有氧运动,按时按量服药。嘱咐家属细心、耐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耐心开导患者。

1.2.3 自我管理评价

参考Deborah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5],包括糖尿病知识评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遵医行为、血糖控制6个方面,单项最高分7分,总分为42分。

1.2.4 监测指标

每月监测血糖、血压、体重指数,每季度监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另外,患者入选后测量各项指标作为基线值。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指标评分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6]。2型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可使患者致残或致死,因此社区防治是非常重要的[7];而社区防治的关键在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近年来,在医疗观念和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下,一种新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运而生,即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家庭医生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及优势成为社区慢性病管领导的主体。家庭医生和社区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固定联系,这种“朋友式”的照顾关系能更好的使全科医生由被动变主动,通过干预、咨询以及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方式,帮助或教育患者及家庭成员改变不适当的生活行为和角色,与家庭一起制定健康计划,扩大家庭内外资源的利用,有效地控制和解决了患者的健康问题,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8]。从而患者及家庭切实感受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特点和重要性,放心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家庭医生,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守门人”[9]。本研究结果提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管理效果明显,值得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Word Health Report1998--Life in the 21st century: A vision for all[R]. 1998: 91.

[2] 韦莉君, 金岚, 鲍勇. 家庭医生制度在糖尿病管理中的路径及效果评价[C]//第八届健康产业论坛暨第五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北京: 中华医学会, 2013.

[3] 刘国仗, 马文君. 胰岛素增敏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8, 31(10): 625.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art 1: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M]//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n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 58-59.

[5] 花霞, 杨永年, 高鑫, 等. 糖尿病教育模式探[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0, 12(10): 470-472.

[6] 孔灵芝.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 10(1): 1-2, 19.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9

美国的家庭医疗学会(AASP)对家庭医生的定义,“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是经过家庭医疗这种范围宽广的医学专业教育训练的医生。家庭医生具有独特的态度、技能和知识,使其具有资格向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无论其性别、年龄或者健康问题,类型是生物医学的、行为的或者社会的。这些医生由于其背景和家庭的相互作用,最具资格服务于每一位患者,并且作为所有健康相关事务的组织者,包括适当的利用顾问医生、卫生服务以及社区资源。”家庭医生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称呼,在美国称"家庭医生",英国则叫"全科医生",两者本质上都是直接为所在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1]。

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开始引进全科医生服务的理念,2000年上海市静安区率先开展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2011年4月上海市在10个区县开展家庭医生制度试点[2]。全科医生与居民签订家庭保健协议,建立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通过试点使全科医生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黄浦区医改试点单位之一,2009年开始家庭医生制度的探索,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了一支家庭医生队伍,拓展健康管理各项任务。为了评估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效果,我们于2010年底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3月,淮海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济南卫生服务站首批自愿与全科医生签订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协议的15户居民、45人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0人,女25人;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8.2±6.8)岁;大专及以上文化6人,中学20人,小学及以下19人;家庭成员中退休30人,在职15人;独居1人,空巢老人24人,与子女共同居住人20人;高血压28人,糖尿病12人,脑梗死(腔隙性)9人、冠心病6人(一人可同时患几种疾病)。

在同一辖区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已经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的20户、62人居民为对照组,其中男28人,女34人;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0.7±7.5)岁;大专及以上文化8人,中学29人,小学及以下25人;家庭成员中退休40人,在职22人;独居2人,空巢老人32人,与子女共同居住28人;高血压35人,糖尿病16人,脑梗死12人、冠心病8人(患一种或几种疾病)。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和职业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实行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1)实行专人负责 每户家庭配备1名家庭医生;组建家庭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中医师组成,为家庭医生提供服务;开通24 h家庭医生热线电话,设立家庭医生“报病箱”,发放家庭医生联系卡等,使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进行健康管理 实行常见病、多发病社区医生首诊,开展预约式上门服务;社区护士提供上门护理;病情变化本中心可优先住院;行动不便的患者由家庭医生团队送药上门;化验、心电图等检查免收上门服务费;家庭成员每年安排1次健康体检,进行家庭健康评估;定期发放疾病防治知识手册和宣传资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如需要转院诊疗,家庭责任制医生负责通过区域双向转诊网络,联系瑞金医院或卢湾分院住院。

3)实行分类服务 将家庭成员分为患者、老年人、学龄前儿童、孕产妇4类,根据不同生命周期提供特殊服务。对现病患者,根据循证医学开展预约上门和定期随访;对老年人,家庭医生进行每月1次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中医体质测试、营养和健身指导,提供中医养身保健和居家康复护理的方法;对0~6岁的学龄前儿童,家庭医生进行电话通知,开展上门儿保体检,协助办理儿童少儿基金保险等;对孕产妇,家庭医生团队进行上门产前指导、产后随访和婴儿喂养等专业指导。

1.2.2 对照组

常规的门诊治疗和卫生站慢性病管理,无固定的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服务,转诊和住院无专门通道和提供优先服务。

1.3 评价指标

1.3.1 工作效率指标

健康档案更新率:慢性病人的健康档案内容每年更新>1次,60岁以上老人每年更新≥4次;社区首诊率:常见病、多发病首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率(急、危重症除外);社区门诊预约率:调查对象在社区门诊时预约的比例;健康体检率:18岁以上家庭成员每年健康检查的比例;上门服务率:上门医疗、护理、康复、妇幼保健服务>1次/年的率(以户为单位);慢性病管理率:对象中高血压、糖尿病按照上海市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指南管理的比率(以人为单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率:上门营养、运动指导和(或)参加健康教育>1次/年的率(以户为单位))。

1.3.2 服务效果指标

服药依从性:慢性病患者遵医规范服药>9个月人数的比例;血压控制率:调查前最近1次血压

2 结果

2.1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工作情况

通过1年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试点,观察组签约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社区首诊率,社区门诊的预约率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全科医生上门医疗服务率、慢病管理率,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服务到位,健康档案更新率也明显提高(表1)。

2.2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效果

通过1年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探索,观察组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血压和空腹血糖的控制率明显提高;按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食盐和食油控制率显著提高;《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也比较高(表2)。

3 讨论

3.1 家庭医生制服务有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据卫生部门统计,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80.0%可在社区内完成,只有20.0%的患者需要到综合性医院进行治疗[3]。随着疾病模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年上升,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增多,大量孕妇盼望高质量的围生期保健服务,多数老人需要家庭医疗护理。只要全科医生改变传统待诊的服务模式,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家庭医生是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的,并且服务质量优于综合性医院。推行家庭医生制的目的就是为百姓的健康负责,从最需要的人群做起,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最终形成良好互动。在推进的过程中,家庭医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这对完善社区“健康守门人”作用很有借鉴。

本中心经过1年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试点,建立了完整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医生工作规范,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家庭医生团队。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全科医生团队的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签约的慢性病患者不但治疗依从性和疾病控制率提高,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有了明显改善,全科医生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更加融洽,居民满意度也有所上升。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①家庭医生提供的“六位一体”综合服务,符合现代医学“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因此更加贴近疾病防治工作的实践;②家庭医生与居民通过签约建立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有利于为家庭成员的健康提供从生命孕育到终结全过程的临床预防服务,从源头上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③家庭医生通过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双向转诊,使社区卫生服务更便捷、更可及,有效提高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事实说明,家庭医生制服务是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的本质需要,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3.2 存在问题

由于本研究开展的时间较早,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存在着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与居民签约困难、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和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没有指导性政策文件等[4]共性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因素可能制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开展:①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全科医生要承担健康管理的全部工作有一定困难,需要团队服务加以支撑;②目前家庭医生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管理,因工作、学习等原因难以达到预期目标;③家庭医生自身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营养、心理、康复方面知识的缺乏,难以开展上述服务;④目前家庭医生数量少,但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以外的预约服务难以兑现,仅提供电话咨询服务;⑤家庭医生还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和有效的绩效考核手段,没有相应的待遇保障,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持续。

3.3 进一步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建议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家庭医生制服务已经成为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①团队式服务 如以居委为单位,形成由1~2名全科医生(包括中医)、1名全科护士、1名防保科人员、若干名社工共同组成的服务小组,以全科医生为主,提供团队式服务;②整合资源 对于工作时间以外的预约服务,建议采用所有团队轮流值班的方式来解决,要进一步理顺医疗联合体各单位的关系,使绿色通道真正畅通无阻;③注重全科医生的能力培养 建议采用“4+1模式”,即全科医生4天在社区提供服务,1天到上级医院进修或者培训;④建立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体系 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分配要向家庭医生、向社区一线倾斜,二要建立科学的家庭医生制服务评估体系;⑤采用临床预防模式 全科医生要把医疗作为切入点,采用临床预防的模式,把疾病防治知识传播给大家,使全科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太小,因此家庭医生在妇幼保健、双向转诊中的作用难以显现,有待今后进行大样本研究时加以评价。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为社区卫生服务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提供了发展契机[5],我们将本着服务于民、方便于民的宗旨继续将家庭医生服务做深做实。

参考文献

[1] 储振华. 国外的家庭医生制度[J]. 中国医院管理, 1986, 6(4): 47-63.

[2] 孟仲莹, 杜兆辉. 开展家庭医师签约服务的体会[J]. 上海医药, 2012, 33(22): 21-24.

[3] 田小元, 张学文. 实行家庭医生负责制建设高标准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1999, 19(11): 43-44.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10

1.2方法

1.2.1服务方法

首先宣传动员,以楼宇形式,在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配合下进行书面通知等宣传;其次组建适合的全科团队,即1个全科医师,2个社区护士,1个公共卫生人员,1个居民自愿者或楼栋长组成。再次是全科团队家庭化服务能力的培训,采用示教、模拟、评估、指导的方式,提高全科团队家庭化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1.2.2服务方式

在坚持居民自愿的前提下,实行签约服务即签订《全科团队家庭化服务知情同意书》,针对家庭内60岁以上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病患者和慢性病高危人群为工作重点。采取团队分工,由全科护士负责采集居民相关信息(建立居民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健康状况以及个人生活和行为方式、饮食现状和膳食习惯)和知情告知,围绕调查表内容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防保人员负责对3岁以下儿童进行儿童健康保健、0~6岁儿童免疫规划、孕前优生,孕期保健、产后访视等内容进行宣传管理;全科医师负责对相应信息进行评估,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以医生提示方式进行干预,并做好记录,告知下次随访时间,同时将健康教育活动信息和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签约家庭。在居民有医疗需求的情况下,开通绿色转诊通道,真正实现从家庭-社区卫生-医院的全程环线型管理,居民自愿者起协调宣传作用。

1.2.3材料及工具

健康教育资料、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腰围尺、电子计量器、知情同意书、家庭健康调查表、签约服务卡等。

1.2.4定期随访干预管理

对家庭中高血压、糖尿病、60岁以上老年人群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进行随访频次管理,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针对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每半年随访1次,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患慢性病的危险性。

2结果

本次共签约服务家庭141户,签约涵盖299人,签约家庭建档率100.0%。签约家庭病种分布,高血压80户,糖尿病30户,冠心病30户,慢性支气管炎1户,脑卒中1户。慢性病中高血压占首位,占56.7%;糖尿病居第二,占21.3%,冠心病次之,占21.3%。符合慢性病重点管理人群。签约家庭老年情况分布,60~69岁43户,70~79岁45户,80~89岁23户,90岁以上3户,老年人口年龄70~79岁居多(31.9%),60~69岁次之(30.5%)。符合重点人群老年人保健。签约家庭健康体检102户,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19例(高脂血症16例、空腹血糖受损3例),胆石症10例,T波改变9例,肾囊肿4例,左室高电压3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房性早搏2例,轻度贫血2例,尿路感染2例,肝囊肿2例,心房颤动1例,脂肪肝1例。体检阳性发现率56.9%,其中体检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率6.4%。实施签约服务以来,基本医疗服务430人次,其中签约家庭出诊累计38人次。签约基本医疗服务使用率143.8%。实施该项工作6个月来公共卫生(包括体检人数、儿童保健人数等)与基本医疗(包括门诊量、辅助检查等)和去年同期比较呈增长趋势。

3讨论

如何以“预防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化服务,是社区医务人员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是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以全科团队家庭化健康管理的方式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和让居民能充分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的重要环节。

3.1重视组织建设发挥政府机构的作用

重点发挥自身和街道、辖区居委会的作用,共同参与社区卫生,导入“大社区”“大卫生”的理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政府领导,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形式,以社区医务人员为核心的全社区综合性卫生服务体系,直接为居民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对居民的卫生服务水平。

3.2建立良好的可运行机制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全科团队家庭化服务的关键。组建全科服务队伍,依托街道办事处为全科团队搭建平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提高全科医生积极性;提高全科团队工作效率,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协调、可及、持续性的健康照顾。如例会制度,定人、定员、定岗为基础,采取团队小结、月中心汇总、季度协调总结为方式。通过讨论形成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协调解决问题的制度,使社区卫生可持续发展。

3.3整合团队资源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任务,社区全科团队的建立服务,可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功能服务,解决部分居民就医难的问题。所以组建适合的全科团队是家庭化服务的核心,它的结构即1个全科医师,2个社区护士,1个公共卫生人员及居民自愿者、楼栋长等组成。确立全科医师为团队长,或临床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的社区护士。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在为居民提供服务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全科团队家庭化健康管理中,要分工合作,责任落实到人头,不单打独干。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社区护士协助完成基本公共卫生一体的家庭化服务;即社区护士既要担任基本护理,又要承担公共卫生,在团队中发挥着不可缺的催化作用。社区护士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疾病护理和健康促进,以疾病护理为主,占总时间的70.0%,健康促进占总时间的7.6%。

3.4全科团队主体服务能力建设

加快全科团队服务建设,使全科服务理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中得到提升,引导居民社区就医,而全科团队作为社区卫生的主体力量,青年医师的全科服务能力和团队管理尤为重要。以全科团队家庭化健康管理团队服务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培训内容形式多样,通过举办的“团队建设主题会”“我和我中心的主题讨论会”“服务是生成的关键主题会”“接诊技巧的培训”等主题论坛,采用示教、模拟、评估、指导的方式,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3.5全方位定位签约服务,突出重点人群

以预防为导向的健康照顾,将服务对象定位于社区中的患者、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老年人群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以医疗服务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护理和家庭康复是满足老年人群健康需求的必然途径。服务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以家庭为整体单位、针对家庭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指导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重点人如老年人、慢性病人群、0~6岁儿童为切入点,采取主动上门服务或者门诊医疗为切入方式,实施签约管理,逐步使社区居民由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主动需求服务,为其家庭提供连续协调、整体性的社区卫生服务。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11

我们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是一项利民政策。他作为大院居民的保健医生,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巡诊、送医送药等方式对居民进行健康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小病演变成大病的风险,而且通过给院内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治疗,大大减少误诊可能性,家庭医生责任制使门诊部医生深入到家,主动为居民提供更多便捷的预防保健服务,也缓解医患关系,满足居民对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有力促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医疗格局,面对提前到来的老龄化趋势,必将大大减少居民的就医负担。

经过调查分析,结合我院实际,我们的初步工作目标是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形成以“契约式”、“全科医师团队式服务”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促进大院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与大院居民建立健康稳固的医疗卫生合作关系。

1 具体规划是:

1.1首先要健全组织。选择了解或熟悉此项工作的医护人员参加,这里主要是指曾经参加过全科医师培训的同志,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办公场所,尽快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升团队的业务水准,提前进入角色,专心致志的搞好基础阶段的工作。

1.2做好健康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我们单位的服务对象住得比较分散,分布在三个大院内,所以我们要逐家逐户上门考察、分析,对具备条件的绝不能遗漏,对签订服务协议的家庭,不定期收集家庭基本信息及每位家庭成员既往病史、近期就诊信息等动态健康信息,完善家庭健康档案。

1.3制定健康计划。将搜集到的情况综合分析,根据家庭结构与家庭成员个体情况,首先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再并根据服务情况及时更新。

1.4搞好健康教育。这里包括我们的医护人员和签约家庭,提供签约家庭健康咨询,普及健康知识,促进签约家庭树立健康意识,引导家庭成员学习并掌握心理卫生、膳食搭配、疾病预防等相关知识,指导处理家庭健康应急事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但我们的医生事先要做功课,更要加强自身的相关知识的教育与提高,方能做好对服务对象的指导。

1.5对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给予与指导。我们了解,目前大院需要家中照料的主要是生活方式病即慢性病,培养签约家庭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其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所以,对家庭成员实施健康管理风险评估很重要,对亚健康状态及抽烟、酗酒、大吃大喝、肥胖等不良行为,制定计划,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1.6做好医疗服务。为签约家庭按要求和规定,根据并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社区基本诊疗护理服务;定期清理家庭药箱并指导合理用药,一定要提醒患者,服药前要详细阅读说明书。

1.7做好设立家庭病床的准备。对需要连续治疗又没条件住院,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根据家庭病床收治标准及要求,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协议,设立家庭病床。

1.8转诊.对医疗技术及水平不能满足需要及病情危重的患者,一方面及时组织会诊,增强治疗手段,但为防止耽误病情要也要考虑及时转诊,以便获得及时救治。

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2.1但我们目前的情况是,经过训练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我国的家庭医生是新生事物,医学院缺乏对全科医生人才的培养,只有对现有的医生进行培训,我们先后有5位医生参加了北京市全科医师培训,与工作量相比,取得相关资质和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医生数量明显不足。所以加强这方面人员的培训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我们正在着手准备。

2.2再就是对家庭医生的认识还有误区,很多观点认为家庭医生就是基层医生、社区医生,这会引起很多优秀的医生不愿意成为家庭医生,认为没前途、没搞头。我们在普及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也在着力掺入这方面的常识,以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便于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3现有的家庭医生在培训和执业经验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基础理论薄弱,临床经验不足,有待强化培训和在工作中提高。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从自身健康教育入手,着力解决,以尽快适应形势的需求,尽快投入到家庭医生的实施阶段。

参考文献:

[1] 胡睿;王夏玲;;家庭医生式服务助力社区卫生发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24期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12

根据调查,2012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是全球老年人口的 21.4%,居世界首位[1]。中国老龄协会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达到50%,85%以上的老年人有居家养老意愿,而选择在养老机构养老的只占 6%-8%[2],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推广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综合服务为依托、福利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已成为共识,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模式[3],居家养老也是最经济最便捷最现实的养老模式。兴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山东省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方案》和《山东省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4],社区卫生签约服务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健康评估、转诊服务以及因地制宜的开展卫生工作宣传、服务巡诊制等个性化服务为主。

1内容、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内容 安丘市社会福利院创办的“人之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搭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免费为老年人发放手机,公布服务热线,提供一键紧急呼叫服务、普通呼叫服务、全时定位服务、咨询维权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健康指导以及开展政府购买服务业务等8项无偿服务业务,依托家政服务部门开展上门理发、助浴助厨、居家保洁、水电维修、助购陪护、疾病陪护等低偿服务,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兴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由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组成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团队人员的姓名、业务专长、联系电话、投诉电话等[5],连同《致居民的一封信》全部公示在服务辖区,且全科医师服务电话并与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对接,具体负责辖区签约居民中的慢性病患者指导用药、随访(孕产妇、儿童、≥65岁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电话咨询、就医问药、保健、精神病患者管理、个性化康复指导、中医健康、规范转诊等基本医疗服务工作[6];社区护士具体负责慢性病患者血压(血糖)测量记录、生活指导、家庭护理、协助全科医师开展相关工作等;公卫医师具体负责建立、更新签约居民健康档案、传染病防控报告与处置、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宣传、组织签约居民集中健康教育讲座、签约服务工作协调等[7]。

1.2 调查对象 安丘市人之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部分居家养老人员 , 兴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1.3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表形式,包括居家养老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本人及家属的经济来源、对服务满意度、还有哪些期望等。对老人及家属发放调查表,收集资料,统计数据;对兴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相关业务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访谈,掌握实施签约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对人之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开展居家养老现状。对访谈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结论。

2结果

2.1兴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开始实施居民签约服务,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省增补项目,每年为65岁以上辖区居民免费查体一次,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签约服务的目的是要把80%以上居民的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及全程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良好的医疗条件,较社会办养老院、托老院有明显的医疗优势,既可以保证老人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周边的大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双向转诊制度,如遇重大疾病可及时转至附近大医院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遇突发危重疾病可按手机一键紧急呼叫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信息化服务人员可及时与当地二级以上医院联系,120救护车可及时赶到,这样可有效避免老人在家中养老由于疾病发现太晚而延误治疗的情况。

2.2居家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但是现行提供专业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机构均按各自系统相互独立运行,安丘市将社区卫生服务、家政服务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搭建的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系起来,将社区卫生签约服务中老年人的健康保健、社区卫生照顾与康复的等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可以解决老人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家政服务有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可以为老人提供家庭照料服务。

3讨论

3.1我国于2008年由10个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居家养老模式仍然是目前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根据国情,目前我国尚没有足够的养老机构来接纳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 况且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支付得起这方面的费用,家庭也是老年人感情和精神的重要支柱,所以居家养老是老年人养老场所的第一选择。发达国家的养老经验证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专业养老机构无法替代的积极效应, 因而养老服务方式正逐步由机构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发展[9]。居家养老具有减少国家社会投资、缓解家庭照料护理的困难等优点,同时老人仍可继续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 更容易得到亲情友情的关怀。安丘市人之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成立的,具体承担安丘市居家养老工作的专业机构。

3.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管理的功能定位决定其在居家养老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有利于发挥社区卫生机构的优势,更好地利用卫生资源[10]。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面临着很多身心健康问题,容易产生悲观、抑郁等情绪;因受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性关节病等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有的老人可能同时身患多种疾病,由于行动不方便或经济上、陪护等方面原因,没有及时去医院诊治,造成恶性循环。有着专业知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通过签约这种方式来承担这一责任,他们采取入户或集中宣教等方式进行巡诊、慢性病随访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健康宣传咨询、提供老年护理、采送检验样本和结果等形式,为社区内行动不便的患者、老年患者和残疾患者就医提供便利[11],可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减少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

3.3目前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人员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综合管理能力低下,只是负责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传递、工作安排等;社区卫生机构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不信任,不愿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今后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大政府层面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辖区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积极自愿配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的以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等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要以签约的方式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以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生活方式干预等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提高辖区居民的认可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居家养老体系中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爱民, 解江林,迟宓宓,等.全国全科医学培训工作调查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1(7):14-16.

[2] 张杰,田霖,浅谈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管理观察,2009,30(7):174- 175.

[3] 方娟,林梅.社区养老院老人睡眠现状调查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1):8- 9.

家庭签约医生论文篇13

1.2专家座谈与咨询采取集中座谈、个人访谈及两轮专家咨询形式进行。第一轮向专家提供研究相关的背景资料、研究目的及意义,提供初步拟定的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咨询表,请专家就每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按1~10分打分,并对指标提出修改建议。第一轮结束后,整理分析结果,再进行第二轮专家座谈咨询,同时向专家反馈第一轮咨询的统计分析结果以供专家决策参考。咨询时除了请专家进行指标评分外,还请专家就积极性、权威程度进行自我评价。权威程度主要通过专家判断依据和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两方面判定,判断依据分为理论依据、实践经验、国内外资料了解、直觉四类;对指标的熟悉程度分为五个等级,赋值系数分别为1.00、0.75、0.50、0.25、0.00,专家的权威程度由专家对指标判断的依据〔用判断系数(Ca)表示〕和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用熟悉程度系数(Cs)表示〕两个因素决定[2],权威系数(Cr)的计算公式为:Cr=(Ca+Cs)/2。Cr值为0~1,值越大,说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越高。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专家的一般情况33名专家中,男10人(30.3%),女23人(69.7%);年龄30~64岁,平均(41±10)岁;岗位:家庭医生工作室16人(48.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9人(27.3%),行政管理8人(24.2%);专业:全科医学20人(60.6%),卫生行政管理6人(18.2%),护理4人(12.1%),公共卫生2人(6.1%),临床医学1人(3.0%);职称:初级3人(9.1%),中级16人(48.5%),副高级9人(27.3%),正高级5人(15.1%);工作年限:10~19年19人(57.6%),20~29年5人(15.2%),30年9人(27.2%)。

2.2专家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33名专家均参加了先后两轮的咨询与座谈,并进行了自我评价,积极程度为100.0%。Ca为0.90,Cs为0.87,Cr为0.88。一般认为Cr>0.70为可接受[3],可见专家在本研究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研究结果可信。

2.3专家评分的一致性检验应用Kendall协调系数W检验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专家对指标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见表1。

2.4评价指标的修改和筛选咨询初期,管理专家更重视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关注其是否更符合当前的任务与形势;而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专家更重视评价指标是否能完成、是否能达标。项目组通过集中讨论解释说明使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第一轮专家咨询认为,工作室模式建立及运行初期,应着重促进医生与签约对象建立紧密的、互信的契约服务关系,注重服务流程的执行、工作室团队的责任和良好的服务、上级医院专家与工作室团队的无缝对接等。项目组通过综合两轮专家咨询的评价结果和建议,删减了2项一级指标:文化建设和卫生经济学评价;在服务知晓利用方面删改了3项二级指标:删掉慢病知识来源,主要就诊地点改为定点就诊率,就诊时间改为定时就诊率;在签约量、服务效果、服务知晓利用方面增加了7项指标:签约饱和度、签约的健康人数变化率、签约的高危人群变化率、签约的慢病人群变化率、签约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签约居民药占比、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率。

2.5核心评价指标的确定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有5项一级指标、32项二级指标,见表2。专家对每项指标从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分,计算每一项指标的算术平均数并进行指标排序,指标排序的原则是按照其两轮评价后的算术平均数大小进行排序,分值大者排序在前,如遇到相同分值时,则标准差小的指标排序在前。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及排序见表3,可操作性评分及排序见表4。对于重要性评分排序为21~32位的指标,按照管理专家、工作室专家分为两组进行t检验,两组重要性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说明管理人员与工作室人员意见一致;对于重要性排序为21~32位的指标,专家的判断结果可信。专家一致认为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发展初期某些指标虽然重要但可操作性差,不宜作为现阶段的评价指标。项目组对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均排在前20位的指标进行筛选,最终遴选核心指标15项(见表6),其余17项指标作为工作室发展一定时期的评价指标。

3讨论

3.1多领域遴选适宜专家,以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本研究采用改良的德尔菲法,在对拟定指标进行专家咨询的前期,主要采取专家座谈法,向专家说明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反馈意见主要采取面谈及电话形式,座谈后对拟定指标即刻打分,这样有利于提高专家的积极性和对指标理解的一致性。考虑到所制定的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在专家人员遴选上,选取了北京市、西城区两级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专家8人、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9人、家庭医生工作室实践者16人,上述专家均十分关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参与西城区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建立和实践。两轮专家的积极程度均为100.0%,权威程度较高,协调程度较高,能够较好客观地反映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对确定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