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实用13篇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1

一、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农村商业银行越来越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思想政治工作有日渐边缘化的趋势。无论是银行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普遍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是独立于银行业务之外的工作。

(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有的农村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的政工科室,没有专门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没有出台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细则;有的农村商业银行政工队伍年龄偏大,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无力也无心创新开展工作。

(三)工作方法落后于时代。受制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和体制上的不健全,有的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简单,方法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银行发展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要求。

二、创新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意义

兵马未动,思想先行。对银行发展也同样,思想政治工作可视为银行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有助于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的内生动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凭借和保障。开展好这项工作,能够培养高素质的银行人才队伍,能够实现银行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融合,也为农村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还是农村商业银行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素质,进而维护员工利益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银行员工的价值观念、道德信仰等都发生了复杂变化。这种观念上的复杂性和意识上的多变性以及价值上的趋利性都不断昭示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农村商业银行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与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引导和凝聚广大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发展的思想基础和不竭动力。

三、创新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路径

(一)增强重视程度。要高度重视农村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银行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银行管理人员要切实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率先垂范,从而带动全体员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政工工作的渗透力,银行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把政工工作渗透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细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创新工作方法。要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就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农村商业银行的政工人员要善于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化手段,抢占信息传播的至高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创新工作方式,变被动说教为主动参与,一改往日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文件的老套宣教方式,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职工生活解决实际困难,使政工工作深入人心。

(三)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要求思想政治部门为主,各部门协调配合。首先要创新领导体制,推行政工部门与其他部门领导的"一岗双责"机制,实行多管齐下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其次,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将员工的精神面貌、处理工作问题等员工的精神面貌方面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并作为评先树优的依据之一。

(四)改进工作作风。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农村商业银行同样要重视、创新这项工作。要加强对员工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引导广大职工自发地提升业务能力和政治涵养。群众路线活动还要注重深入职工,把握广大职工特别是年轻职工的思想动向,并及时引导。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要农村商业银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够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取得进一步发展和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国外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给国内银行业发展带了强大的冲击。同时,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业也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革,走上了商业化经营的道路,我国银行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必然引发银行业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都将会给银行从业人员带来强大的思想风波,导致无法适应当前的思想文化要求。因此,加强银行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银行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可以最大限度调动银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同行业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银行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人的需求,尊重人的地位,专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并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重视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意识。银行业思想政治教育还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看作是企业的主体,关心人、培养人、塑造人,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了银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人的自我完善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二)可以促进银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银行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根源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还涉及了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在当代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我们必须要将银行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银行经营管理相结合,从根本上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和正向的思想传导,合理的激励和惩罚制度,推动银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银行业的和谐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之中,随着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人们的利益关系越来越明显,内部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带有明显的群体趋势和隐形危险。银行是国家的小金库,人民财富的小管家,无论是银行员工的不良作风问题,还是工作失误、处理不当,资金一旦出现问题必将引发国家的动乱,经济的停滞,社会的不稳定,而银行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从源头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矛盾的激化,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对银行业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银行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日益淡化

随着全球化经济形势日益严重,大部分银行业领导及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日益淡化,忽视了党的理论和政治学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个别工会部门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也是流于形式,不讲求实际效果;部分领导贪图享乐、拜金主义严重,不惜触碰风险底线,来达到分行的营业指标;还有个别员工只计较个人得失,置人民财产和国家、集体利益于不顾。每年各大银行内部员工发生的盗用银行存款和外部人员勾结骗取银行资金的例子屡见不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日益减弱

当今部分银行网点负责人误读了总行下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料和营销工作任务文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独立于银行管理和业务活动外的工作,忽略了其对银行管理及营销工作的促进作用,甚至将其与银行经营管理相对立,一味地追求绩效和考核;个别市分行没有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而是由银行领导兼职,多数银行领导更关注网点的管理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思想政治学习会议变成了绩效考核会等,无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存在。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会人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者和实施人,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现阶段银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第一,银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为退出一线的老员工,工作方法和思想都存在局限性;第二,银行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用论”充斥其间,其工会人员自身对党的理论政策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自身修养不足也很难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第三,由于部分银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视,工会人员自然得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培训,这就导致在对其他的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这都严重影响了银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相对传统、单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银行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不断地发生了变化,但银行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多数银行工会工作还停留在发宣传资料、开汇报会议、面谈教育等活动方式,交流的形式也只是“我讲你听”、“我说你做”、“我压你动”的单向传递方式,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同事之间互动性差,员工参与度低,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部分教育内容陈旧,方法死板硬套,与实际工作联系较差,宣传作用和实际开展效果并不明显;个别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和物质倾向,错误地引导了员工的思想,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3

1.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银行经营管理的意义

1.1有助于银行员工构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员工能够正确地认知周边的经济环境、市场走势以及金融业务特点,及时全面地掌握政治动态,从中找到自我发展和工作进步的契机与动力,进而带动银行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1.2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银行营造良好的和谐发展环境。符合银行发展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调节银行员工的思想状态,化解金融工作和服务中出现的各种思想矛盾,能够融洽银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员工对银行的向心力和忠诚度,更加众志成城地做好各项业务和服务工作,推动银行的和谐健康发展。

1.3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得员工具备主人翁精神,从而使得每一位员工的个人才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在银行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更多的优异绩效。将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到银行日常管理实践,在推动员工个人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强化银行的整体发展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思路

2.1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每一个部分

思政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分析银行内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状况和需要,科学跟踪员工在情绪和思想上的动态,从而能够准确定位思想工作和业务发展之间的衔接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在银行金融业务发展和服务提升上。例如,针对一线柜台服务人员在长期业务压力下情绪容易波动的特点,应当重点开展“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帮助一线员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提升柜台服务质量。

2.2为思想政治工作配备良好的激励机制

根据现代管理理论可知,应当构建和运用好符合银行员工特点的激励机制,使得在不同岗位上的员工都能够科学定位自身的职责和奋斗的目标,从而能够自发地参与到银行的各项业务建设和创新发展中去,在规章制度以及激励机制的条件下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将正面的激励机制和思想政治工作配合实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一方面结合金融业务实际的激励措施能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性化和具体化,更直观地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导向性作用,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员工更多的认同和拥护,为后续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优势,加上现代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主动性,深入地挖掘员工内在的潜能,使得员工具有在金融岗位上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思想和方法的内在动因,更好地贴合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并且为银行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动力。例如,在银行内部开展争先创优的思想政治活动时,可以根据活动目标,合理设定奖励标准以便奖优罚懒,使得前沿金融服务岗位和后勤支援岗位上做出榜样行为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得到相应的肯定和赞誉,从而更好地配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正确的工作作风、态度和行为。

2.3构建思政工作和经营管理紧密联系的现代银行管理体系

银行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在新的发展时期仍然保持原有的传统优势,就一定要积极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的新特点,主动和银行现代经营管理对接,努力构建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银行管理体系。因此,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和金融工作目标和战略之间要协调一致,同时,在工作程序上也要认真考虑银行金融业务开展和相关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逐渐用制度的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银行整体的管理体制里,使得思政教育和金融业务服务融为一体,共同进步。

我国银行当前不只是自我发展面临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任,而且受到金融危机以来整体金融管制强化的压力,在人员思想方面容易波动,导致负面情绪的集中出现,不利于银行经营管理的稳定和高效发展。因此,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配合银行日常经营管理,能够更好地稳定员工情绪和心理,保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得银行的经营管理有基础应对好当前的各种挑战。从目前来看,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渗入到银行所有的业务实践层面,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银行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帮助银行增强生产力和竞争力,这已经成为银行承担金融改革职责,实现金融保障职能的时代要求。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4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银行业的特殊存在,具有特殊的生存环境。首先,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新的开拓地,从业者年轻化、工作经验缺乏、综合素质方面不具有竞争力、对于农村地区的服务对象了解的不够充分等原因使得思想工作的开展和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不够充分,大部分还停留在遵守银行的工作规章的范畴,对于相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服务农民,扎根基层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真正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最后,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对象多样化、多层面,需要从业者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更加积极的工作热情,要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指导意义。

2.农村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冲击

近几年,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需求新的发展思路,适应日益多变的市场环境,农村商业银行的产生本身就是时代大背景的产物,市场经济大潮涌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商业银行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新的思路和新的尝试下也将存在消极或者错误的指引。部分从业人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够,还停留在表面的学习模式,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成为流于形式。所以面对新形势,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得到加强,实现思想对于实践的正确指引,实现双文明和谐发展。

3.传统思想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银行作为企业秉承的基本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因此追求业务的不断提升,完成工作任务成为从业人员工作的重要方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作用和地位缺乏基本、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将思想政治工作看做是行业发展的补充,没有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工作分裂,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和指导价值,机械地与业务建设、业务发展、内部管理分裂开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两不粘现象,更不能深层次对思想政治工作加以提炼、升华、重塑,并使其在行业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4.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多元化的挑战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新的金融体系过程中,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出现了经济成分和利益分配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环境的复杂导致了价值观念的多样化、行为方式的多样化,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对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统筹兼顾,层层深入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遵循从上而下的实施路线,提高领导层的思想政治觉悟至关重要,从领导层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层层推进。第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城轨性的工作层层推进,写入年度工作计划当中,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管理。党委书记、各支部书记要围绕银行业生产经营,抓好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执行效果。第三,工作细化到各个部门,实现各部门间的通力配合,团结协作。强化“大政工”体系的形成。职工主动积极参与,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2.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

工作成绩取决于个人的文化程度和技术业务能力。一方面要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明确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模式,搞好服务工作;一方面认清形势,正确对待自己在工作中的地位,加强技术业务学习,提高操作技能,实现思想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双发展。

3.提高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5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加速推进,外汇注资、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境外上市等一些措施,使银行改革成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头戏。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是“输不起的改革”。如何保障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成功,理论界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探讨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中的软保护问题的研究基本空白。

根据企业管理方式的演进及其特征,企业文化是柔性管理的主要手段。柔性管理理论提出了适时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敏捷企业等管理理论,重点在于解决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方面,强调企业的柔性。柔性管理的优点是它结合了随意性管理的灵活性和制度化管理的规范性。企业文化是企业柔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起到协调行为和指明方向的作用。由此可见,改制中的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市场和内部机制,引进柔性管理,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保证其改制的顺利进行及改制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正在经历体制变革的国有商业银行建设健康的企业文化,必须深入研究其文化特征,以培育一种与其背景及独特内涵相符的、有自己特色的金融精神,其文化特征包括中国特色、国企特色、行业特色。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文化特征

1.中国特色

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要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首先要注意中国特色的建设,其关键在于必须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真正适合本企业的本土化的金融文化。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产生于美国,普及应用在日本,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经济历史的不同, 造成了美日两国企业文化内涵的巨大差异。 例如,美国人大多数是欧洲移民,多具有冒险精神和个人奋斗意识, 在思想上信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美国有许多成功的企业, 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它们的企业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人为中心, 注重培养职工,尊重顾客; 强调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 鼓励发明创造, 不断向市场投放新产品;领导者身体力行, 带领公司职工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和哲学信念;它们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各自的行为准则, 全体职工共同为之奋斗。日本现代企业文化的建立同日本传统文化、 风格相结合,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 被国际经济界称为“神奇的日本经营艺术”,并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的传统一般来说可归为两类,一是封建性的糟粕, 二是具有民族特点的精华。 日本通过解散财阀等改革,以及引进欧美的先进思想和体制,抛弃了封建性的糟粕, 在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中保留了民族的特点。和美国相比,日本人乡土观念较强, 家族式的集团意识较为明显;在思想渊源上,日本人受东方特别是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对“和为贵”,“仁义礼智信”尤为推崇。 这种组织上的集团意识和思想上的“和”“忍”“信”等观念, 经过几百年的世事沧桑和社会变革的冲刷,在日本企业中得到了科学的继承。 具体表现在日本企业文化十分注重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观念, 树立集团主义精神;每个企业都形成和建立自己的工作道德观念, 并以此作为全体职工都遵循的行为准则。

我国有五千年渊源流长的民族文化,历来重视对人的精神素质的研究和培养。古代许多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 孙子等对我们民族的文化、社会风俗、行为规范等作过大量观察, 并提出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如《孙子兵法》一开头就讲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即“道、天、地、将、兵”,而把“道”放在首位。 并明确指出“道者,今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 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兵法·计篇》 )这就是说, 所谓“道”,是指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 民众就可以为之出生入死而无所畏惧。对企业来说, 这种统一大家意志的“道”即企业精神。孙子还在《谋功篇》中讲到五种情况可以预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 ,其中有一条“上下同欲者胜”, 孟子在《公孙王·下篇》中也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见解说明只有上下齐心协力,思想一致,有共同目标,才能取得胜利, 而企业精神正是要达到“人和”,促使“上下同欲”去争取企业经营胜利。 孔子也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 即如能“为政以德”,就能形成一股凝聚力, 使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奋斗,上至国家,下至企业,都是这个道理。 我国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许多企业精神都可以找到这种思想渊源。

我国还有优良的革命的传统。早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里, 我们就提倡过以艰苦奋斗为特征的“延安精神”, 它以当时的延安温家沟农具厂先进工人代表赵占魁的“吃苦耐劳,爱厂如家,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坚守岗位”的主人翁精神为标志, 在各解放区又形成了晋冀鲁豫的“甄荣典精神”,晋绥的“张秋凤精神”等。 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 又陆续产生了五十年代鞍山钢铁厂以“艰苦创业”为标志的孟泰精神、六十年代大庆油田的“王铁人精神”、 “一厘钱精神”以及后来的“李双良精神”。 这些以艰苦创业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曾鼓舞我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同样, 它也应该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总之,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风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精神。改制中的国有商业银行只有建设注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 我国许多其他行业的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2.国企特色

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改制前的我国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像我国其他大型国企一样,其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鲜明的国企特点,这必将对改制后的国有商银行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现代金融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国过去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十分强调在企业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企业这一特定组织来说, 就是在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的指导下,围绕企业的目标, 对本组织成员施加意识形态和心理的影响, 以期转变其思想政治品德, 引导其行为的工作。 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七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 它的表现形式很多,包括晓之以理、明之以义、动之以情、恤之以利、 示之以范、约之以纪等。虽然在解放初期和十年动乱期间曾经走过弯路, 但它在历史上发挥的重大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工作在正确路线指导下,在为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服务、帮助人们解放思想、 拨乱反正以及转变过时观念等方面,尤其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的立场、观点、 品德和态度为对象的工作。严格地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形象的树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丰富经验以及工作方法,为其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必定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所以,作为老牌国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固然重要,理清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和联系也是其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行业特色

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流通、服务性企业,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现代经济核心承载的宏观经济文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活动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金融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大局。处于现代经济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相对独立的企业或产业,它与整个社会的经济融为一体、息息相关,必须把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谋求自身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宏观的,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密切关注国家的经济全局和经济政策,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经济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金融业的和谐发展。融入主流文化,又相对地具有自身特征。

(2)经营货币的信用文化。作为以信贷为主营业务的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典型的信用文化的特征。商业银行必须着力于储蓄的吸纳和储蓄存款对投资的转化。通过信贷营销,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资产结构,实现最终的商业利润。在信贷营销中,由于制度上、道德上和经营上的原因,会存在程度不同的风险,实现货币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商业银行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高效营销和风险防控,即是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要围绕的中心内容。

(3)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文化。商业银行是窗口行业,每一个服务点是窗口,全体员工都是窗口。在“窗口”,服务者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质量都将展示无遗。而服务质量和水平,又事关顾客的取舍,影响到市场份额。尤其是加入WTO,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商业银行将失去其垄断优势,在平等竞争中,既看实力,更看服务。简捷、优质、高效服务,是商业银行的业务工作要求,也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和目标。服务文化,要求的是员工的整体高素质和制度设施的优化和完善。

(4)目标意志高度统一的团队文化。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有着众多的分支机构和千千万万的服务网点,其触角伸到了四面八方、边边角角。但是,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经营着同一资源,必须保持目标和意志上的高度统一。这既要求整个团队保持核心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规则上的一致,又要求整个员工队伍具有强烈的协同奋斗精神。统一法人意志,使各分支机构、全体员工对企业法人目标意志充分认同和自觉遵从,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特征和繁重任务。

(5)面对深化改革和激烈竞争的创新文化。国家正推出一系列重大金融改革措施,力求把国有银行办成真正企业化的现代商业银行,这将使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体制、机制上的重大变革。随着加入WTO外资银行在我国获得“国民待遇”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业务和人才上的激烈竞争。要在竞争中取胜,在改革中发展,出路在创新。观念、体制、经营、管理、技术创新,这些都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着力围绕的生动内容。

参考文献

[1]陈静:《加快商业银行改革进程》,《 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第11期

[2]曾谊:《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与思路》,《现代商业银行》,2005(4)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6

众所周知,银行系统工作的重要职能在于,确保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合理配合,重视地方单位利率定价。同时需要针对区域支柱产业、贷款量,研究契合政策的情况,明确信贷资金的应用会否可引起通货膨胀,密切关注物价情况等。再者应确保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形式监督管理权力,优化金融服务,及时调查反馈。如果基层央行能够实现持久、科学、长效的发展,那么将对我党提升执政能力、优化国民经济建设发挥极为重要的决定影响作用。当前,面对全球经济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央政府将金融改革更深层次的推向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使之在市场中稳步扎根。由此可见,银行为了跟上时展步伐、适应现代社会建设需要,便应不断创新,应树立提升自身综合发展实力这一重要目标。实践工作中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则是其适应新时期环境,夯实内部建设,实现内部创新的首要目标之一。由本质层面来说,政工师岗位工作是我国银行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开展政工师队伍建设,有利于银行系统在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上实现迅速的提升。同时,政工师队伍综合指导作用、协调管理职能也可辅助银行实现全面升华。改革开放三十年进程,我国市场经济稳步提升,已经渐渐迈进了全新的发展时期,这一趋势令我国银行具体经济运行体制也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创新。银行政工工作所处的相关环境、运行条件势必应做出相对应的更新发展才能实现同步增长,因此银行政工师队伍应加强内部建设,方能在银行发展之路上形成强大的后盾。发展改革进程中,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唯有以发展更新的理念为本,方能同银行系统内部的发展改革高度适应,方能同银行不断向前的脚步高度一致,也唯有如此,方能全面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根本需要。

二、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现状

纵观当前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现状不难看出,该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基层央行逐步将政工师队伍建设作为稳步发展、提升核心实力的重要根基,并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上扩充投入,使政工师队伍感受到了基层央行的重视、肯定与关怀。一些城市、区域基层央行将银行政工师作为保障银行全员强化作风建设、树立正确价值观、优化思想道德品质的坚强后盾,因此,令银行政工师队伍幸福感倍增。当然,另一层面也衍生出银行政工师队伍不思进取、不主动创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错误观念。

三、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存在误区。当前,我国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仍旧会包含一些弊端,遇到一些阻碍问题。具体来说包含下述几个方面。首先,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对于银行日常服务运行没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当下全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快速运行,银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正直经济改革的大浪潮,各种各样的发展改革、法规起草、宏观调控以及货币流通等任务均需要以基层央行这一媒介才能实现。因此,银行发展运行始终处在风险之中,需要将提升自身协调管理能力作为重要环节。然而,工作人员恰恰由于没能认识到位,忽视了该环节的重要性,继而无法重视强化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针对具体表现,我们做出如下分析。市场经济发展中基层央行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进而令监测管理、优化金融环境变成了银行系统内部的一类主要价值观精神,而银行发展中日常的政工服务工作并没有对宏观管理或是决策反馈形成直观的影响作用,势必令银行内部员工无法对政工师队伍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银行系统众多行政工作之中,业务科室工作往往面向专业银行与社会企业单位,因此需承受较大的压力,相反银行政工工作看似较为轻松,因此无法受到银行其他部门、单位的肯定与重视,势必在资源投入、管理建设上形成排挤效应。而政工师人员在相对轻松、压力较小的环境下工作较易形成懈怠、事不关己、不受重视的错误观念与心理。长此以往渐渐形成吃大锅饭、混日子、不出错就可以干好工作的想法,最终令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这条道路充满了荆棘,举步维艰,无法实现更大的突破。(二)政工人才配置不合理。在错误观念认识的影响之下,银行政工师队伍岗位配置呈现出标准要求较为宽松的问题。由于要求不清晰,银行机构更新改革阶段中没能对政工师岗位形成清晰的定位,而是将该部分人群看作是闲置人员分配对象,因此导致银行政工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水平较为有限。从政工师队伍自身角度来说,由于没能同其他银行机构部门、岗位创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导致政工师人才队伍在银行系统之中较难形成良好的流动。银行行政岗位之中,年龄较高的人员在掌握专业技能上无法实现快速更新,由于长期从事政工工作,使得他们无法更快地融入其他岗位,适应更高的人才需求。而年轻员工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获得了资格凭证,然而由于银行系统人才机制并不健全,使得该部分人群无法获得相应的报酬待遇,阻碍了政工人才向更高层次的水平发展,增加了银行政工师队伍发展建设的局限性。

四、强化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正确认识银行政工工作核心价值。正确的观念认识是引领一切行动的重要精神力量,为强化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首要任务在于正确认识银行政工工作核心价值。基层央行应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其置于银行稳步开展经济建设的核心道路之中,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银行改革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令银行真正实现高效、有序的全面发展。为此,基层央行应充分重视政工师岗位,根除以往对政工师岗位工作的错误认识,积极宣传政工岗位在银行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应积极开展针对政工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令政工师队伍全面清醒地意识到自身责任重大,提升自身在实践工作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树立对政工师工作岗位的自豪感与荣誉感,提升政工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银行政工工作之中。另外,基层央行还应面向各部门全体员工积极开展更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令银行系统之中的政工队伍乃至全体人员均实现更大的提升,为政工师队伍夯实建设、稳步发展开创文明、和谐的环境氛围。(二)提升政工师队伍建设的整体专业性。为提升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的整体专业性,首先应从制度规定层面入手,在干部配备、人才聘用上严格执行操作细则,加强入口环节的把控管理,遵循效率高、质量好、业务精干、协调性强的根本原则,确保银行改革发展、经营运作各环节有条不紊的开展,同时为银行服务管理可靠稳定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应实现银行各部门同政工师队伍的有效融合,以各自现实状况以及具体的发展需求为根本,成立专项的政工工作机构以及岗位,将其独立于其他行政部门之外。久而久之,即可在银行发展改革的阶段中将部分人认为政工部门可有可无的错误思维扭转过来,进而确定银行政工师岗位工作的核心地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权威性。(三)建立政工师岗位同其他岗位交流制度。针对前文所述的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人才出口欠缺严密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可在银行政工师岗位同其他岗位之间创建形成有效的岗位轮换交流机制,解决人才合理流动的问题。同时该岗位交流制度对强化经济管理、完善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起到了极为有利的促进作用。(四)强化激励管理,大力开展银行政工师队伍素质建设。为全面激发银行政工师工作热情,在物质奖励以及精神激励层面,应力求政工师队伍同银行其他行政领域人才的待遇平衡性,唯有公平合理,强化激励管理,方能使银行政工师队伍的核心价值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进而全面激发政工岗位人才的工作热情以及拼搏奋斗积极性,使银行系统政工师队伍始终拥有稳定的心态,健全内部组织建设。大力开展银行政工师队伍素质教育,优化培训体系,对政工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为全面落实银行政工师队伍教育系统建设,首先应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为广大政工人才提供接受培训教育的广泛平台。在组织政工人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应组织部分政工师人才精英来到银行监测、统计等岗位接受实践训练,确保政工队伍实现更快、更高的全面发展。还可通过同不同专业开展积极合作,令政工师队伍得到更专业的训练,获取更丰富的教育机会,真正提升整体队伍专业素质水平。

五、结语

总之,强化银行政工师队伍建设对银行的更新改革发展极为有利,可以说是新时代社会经济稳步向前发展的核心构成,亦是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虽然,政工工作理论性较强,难免枯燥无聊,然而却可为现代社会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体现了明显的现实价值。为此,银行唯有积极开展政工师队伍建设,将该项工作放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首要位置,同持久发展战略目标有效融合,方能提升生命力、综合活力,开创和谐文明、优越的发展环境,进而真正促进政工师队伍永攀高峰,同银行实现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宁.新时代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与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0(14).

[2]郭满强.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1(17).

[3]贺小芹.新时期油田企业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东方企业文化,2013(10).

[4]王琪,宋永琴.切实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3(12).

[5]王泉懿.试谈如何加强年轻政工干部队伍建设[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7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加速推进,外汇注资、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境外上市等一些措施,使银行改革成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头戏。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是“输不起的改革”。如何保障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成功,理论界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探讨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中的软保护问题的研究基本空白。

根据企业管理方式的演进及其特征,企业文化是柔性管理的主要手段。柔性管理理论提出了适时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敏捷企业等管理理论,重点在于解决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方面,强调企业的柔性。柔性管理的优点是它结合了随意性管理的灵活性和制度化管理的规范性。企业文化是企业柔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起到协调行为和指明方向的作用。由此可见,改制中的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市场和内部机制,引进柔性管理,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保证其改制的顺利进行及改制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正在经历体制变革的国有商业银行建设健康的企业文化,必须深入研究其文化特征,以培育一种与其背景及独特内涵相符的、有自己特色的金融精神,其文化特征包括中国特色、国企特色、行业特色。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文化特征

1.中国特色

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要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首先要注意中国特色的建设,其关键在于必须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真正适合本企业的本土化的金融文化。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产生于美国,普及应用在日本,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经济历史的不同, 造成了美日两国企业文化内涵的巨大差异。 例如,美国人大多数是欧洲移民,多具有冒险精神和个人奋斗意识, 在思想上信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美国有许多成功的企业, 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它们的企业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人为中心, 注重培养职工,尊重顾客; 强调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 鼓励发明创造, 不断向市场投放新产品;领导者身体力行, 带领公司职工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和哲学信念;它们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各自的行为准则, 全体职工共同为之奋斗。日本现代企业文化的建立同日本传统文化、 风格相结合,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 被国际经济界称为“神奇的日本经营艺术”,并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的传统一般来说可归为两类,一是封建性的糟粕, 二是具有民族特点的精华。 日本通过解散财阀等改革,以及引进欧美的先进思想和体制,抛弃了封建性的糟粕, 在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中保留了民族的特点。和美国相比,日本人乡土观念较强, 家族式的集团意识较为明显;在思想渊源上,日本人受东方特别是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对“和为贵”,“仁义礼智信”尤为推崇。 这种组织上的集团意识和思想上的“和”“忍”“信”等观念, 经过几百年的世事沧桑和社会变革的冲刷,在日本企业中得到了科学的继承。 具体表现在日本企业文化十分注重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观念, 树立集团主义精神;每个企业都形成和建立自己的工作道德观念, 并以此作为全体职工都遵循的行为准则。

我国有五千年渊源流长的民族文化,历来重视对人的精神素质的研究和培养。古代许多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 孙子等对我们民族的文化、社会风俗、行为规范等作过大量观察, 并提出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如《孙子兵法》一开头就讲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即“道、天、地、将、兵”,而把“道”放在首位。 并明确指出“道者,今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 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兵法·计篇》 )这就是说, 所谓“道”,是指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 民众就可以为之出生入死而无所畏惧。对企业来说, 这种统一大家意志的“道”即企业精神。孙子还在《谋功篇》中讲到五种情况可以预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 ,其中有一条“上下同欲者胜”, 孟子在《公孙王·下篇》中也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见解说明只有上下齐心协力,思想一致,有共同目标,才能取得胜利, 而企业精神正是要达到“人和”,促使“上下同欲”去争取企业经营胜利。 孔子也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 即如能“为政以德”,就能形成一股凝聚力, 使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奋斗,上至国家,下至企业,都是这个道理。 我国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许多企业精神都可以找到这种思想渊源。

我国还有优良的革命的传统。早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里, 我们就提倡过以艰苦奋斗为特征的“延安精神”, 它以当时的延安温家沟农具厂先进工人代表赵占魁的“吃苦耐劳,爱厂如家,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坚守岗位”的主人翁精神为标志, 在各解放区又形成了晋冀鲁豫的“甄荣典精神”,晋绥的“张秋凤精神”等。 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 又陆续产生了五十年代鞍山钢铁厂以“艰苦创业”为标志的孟泰精神、六十年代大庆油田的“王铁人精神”、 “一厘钱精神”以及后来的“李双良精神”。 这些以艰苦创业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曾鼓舞我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同样, 它也应该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总之,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风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精神。改制中的国有商业银行只有建设注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 我国许多其他行业的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2.国企特色

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改制前的我国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像我国其他大型国企一样,其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鲜明的国企特点,这必将对改制后的国有商银行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现代金融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国过去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十分强调在企业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企业这一特定组织来说, 就是在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的指导下,围绕企业的目标, 对本组织成员施加意识形态和心理的影响, 以期转变其思想政治品德, 引导其行为的工作。 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七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 它的表现形式很多,包括晓之以理、明之以义、动之以情、恤之以利、 示之以范、约之以纪等。虽然在解放初期和十年动乱期间曾经走过弯路, 但它在历史上发挥的重大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工作在正确路线指导下,在为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服务、帮助人们解放思想、 拨乱反正以及转变过时观念等方面,尤其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的立场、观点、 品德和态度为对象的工作。严格地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形象的树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丰富经验以及工作方法,为其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必定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所以,作为老牌国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固然重要,理清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和联系也是其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行业特色

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流通、服务性企业,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现代经济核心承载的宏观经济文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活动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金融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大局。处于现代经济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相对独立的企业或产业,它与整个社会的经济融为一体、息息相关,必须把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谋求自身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宏观的,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密切关注国家的经济全局和经济政策,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经济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金融业的和谐发展。融入主流文化,又相对地具有自身特征。

(2)经营货币的信用文化。作为以信贷为主营业务的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典型的信用文化的特征。商业银行必须着力于储蓄的吸纳和储蓄存款对投资的转化。通过信贷营销,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资产结构,实现最终的商业利润。在信贷营销中,由于制度上、道德上和经营上的原因,会存在程度不同的风险,实现货币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商业银行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高效营销和风险防控,即是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要围绕的中心内容。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8

一、研究背景

随着十落下帷幕,中国持续改革的基调被奠定。各领域改革将继续深化,银行业作为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的重要经济部门首当其冲。银行基层陆续有新生力量步入工作岗位。90后员工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背景,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吃苦耐劳意识有待锤炼。

90后员工的思想特点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怎么样才可以满足他们,不满足有弊端,成为亟需解决的银行基层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对策研究是银行得以保障运营效率的基石。

二、银行基层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问题

主要来自三方面:外界环境变化、银行制度相对固化、新时代员工诉求变化。

(一)外界环境变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在不断提高。这个过程带来的不仅是资本、人员的流动,还有来自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传统命令式或黑箱式的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冲击。同时,经济活动在追求公平和效率的过程中,有种错误地认识是主球公平势必降低效率。其实不然,两者的关系为同向互促关系,越是公平越能保障效率,反之亦然。

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坚持开放的用人理念,建立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方为积极应对复杂外界环境上佳之选。

(二)银行制度相对固化

“上行下效”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银行业也不例外。这里讲的“上行”指企业管理体系,“下效”指员工执行层面。好的管理体系,好的工作平台,带给企业的是发展,带给员工的是信心保障。反之,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能起到良好效果是绝对不可能的。

成功的企业人员队伍有着明显的特征:卓越的领导、努力的员工、良好的企业文化、昂扬的斗志。确保这些的正是适时、有激励作用的银行制度,可见银行制度的重要性。银行管理制度一经确立,往往难以改变(未适时调整),虽为持续经营提供了可靠依据,但也在某些领域凸显了滞后性。

(三)新时代员工诉求变化

员工心理的变化影响工作效率。员工心理诉求长期得不到关注及适当满足,会诱发沮丧情绪,沮丧情绪不及时调整则会转化为长期工作压力感受,进而影响员工个人工作绩效。基层员工的思想波动有很多要素,这里包含了参与银行经营管理的诉求、保持竞争力的诉求。同时,需要银行顾及协调解决的是:异地家庭、异地个人,成长迷茫的引导,完成的业绩增长指引等。

另外,薪酬既可以改变员工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可以解决生活领域的后顾之忧。有些时候由显性成本延伸到员工个人生活领域的困难解决,此过程可被理解为降低银行运营的机会成本,即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在银行运营会计成本中虽未体现,但其在经济成本上,确认是银行总成本的构成部分之一。员工和企业之间有一种无形的心理契约。作为企业要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且满足它;而员工也要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欲望。一份有尊严的薪酬是非常重要的。

三、对策研究

(一)创新思路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要政工干部强化利用外部资源能力。重要工作职能之一是整合外部资源,为我所用。积极走出去,多和一线员工交流,不以陈旧眼光看人,坚持发展的眼光,看待周边一切;意识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切勿只做办公室,坐等文件来。

(二)制度设计

制度建设方面,需高屋建瓴,从高处着眼,具备全局意识。在银行制度相对滞后情况下,应由高层构筑体系,基层高效执行;转变为由基层真实反馈,高层制度设计解决并举

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各级考评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考评,按季度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满意度调查,引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监督和自我完善的途径,倡导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考核机制建立。

二是积极倡导人性化管理。切实考虑职工个人发展,帮助员工解决切身工作问题,形成灵活、高效的制度。在单一片区试点成功后,将制度形成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银行可在全球各分支机构推广,如中国银行)。

三是引导发挥政工干部作用。银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引导、教育员工,为期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应保障教育主体本身素质过硬,基本要求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银行业政工干部选拔首要标准:胜任银行各条线专业工作的业务能手,技能水平能让普通员工信服,同时,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德才兼备。

四是银行使员工保持竞争力。途径有二:首先提供清晰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帮助员工为达到这一目标服务;其次银行加强研究员工成长经历,注重有针对性的利用员工学习的“沉淀成本”,对员工群体积极宣传银行自有继续教育资源或可以提供的便利,引导员工利用银行现有继续教育平台,尤其是国家已规定从2014年起研究生教育取消公费制度,银行应适时制定培养自身人才学历提供的配套机制。

五是青年人才选拔机制需建立健全。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新鲜血液带给企业活力的体现。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银行业,青年人才的选拔基础原则应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才选拔注重政治可靠原则,五大国有银行从校园招聘、内部晋升、外部人才社会招聘注重吸引政治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降低风险成本,自觉抵制自由主义思潮。

(三)尊重员工

在日常工作中,多些对员工表扬鼓励,少些批评苛责。行政职能部门自身发挥职能作用,活跃企业内部气氛,尽可能让每个员工意识到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保障员工对银行内部运行有知情权、参与权,有顺畅的通道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员工归属感。

四、结语

如果把社会经济活动比喻为人体,那么银行业就是骨髓,银行基层员工就是造血干细胞。机体的健康与否,取决于造血的能力。银行业基层员工不仅仅要完成单纯业绩上的指标,亦是服务于百姓财富的保护,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对员工的真正关怀,不仅指物质利益的保障,更为重要的是使其保有竞争力及持久的激情。这需要银行管理者与银行基层员工共同努力,方能保障银行有序运营,进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确保我国经济活动的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1] 马蔚华.H股上市后我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金融,2006,(9).

[2] 张玉仙.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习月刊,2010,(8).

[3] 吴祖亮.加强银行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1,(5).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9

第二,工作转变阶段。从1995年到2002年,期间共有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经营。开始,按照四级分类,当时账面不良贷款率是30%,实际上远不止30%,如果按五级分类可能会超过50%,资本充足率可能是负数。因当时没有这方面的准确统计,很难说清楚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但总之风险水平相当高。为了化解这些风险,人民银行当时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召开了三次城商行论坛及监管工作会议,共同分析形势、查找问题,从而认清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风险状况,增强了风险处置的紧迫感,为化解风险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探索了化解城商行风险的途径。同时,这三次论坛,使城商行从过去的单兵作战转向了集合作战,大家通过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形成一个群体,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也可以说从那时起,城商行的经营管理从粗放型开始向集约型转变。

第三,改革加速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2008年,应该说是城商行改革发展的加速阶段,现在正处在加速阶段的后期。银监会成立以后,在前三次城商行论坛的基础上,又连续召开了五次监管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风险化解、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要求,城商行的整体风险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有效资产置换、剥离不良资产以及政府注资等多种方式,化解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有效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五年来,全国共有59家城市商业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资产700亿元;31家城市商业银行获得了地方财政注资100亿元。特别是2006年度,城市商业银行置换不良资产106亿元,地方财政注资42亿元。通过有效的风险处置,在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从五年前账面四级分类的 30%下降到五级分类的4.8%;资本充足率从五年前的负数上升到8.5%。这是城商行改革发展的巨大历史成就。

二是公司治理机制得到逐步完善。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优秀银行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通过资本合作和战略合作,努力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目前,已有上海、南京、西安、济南、北京、杭州、南充、天津、宁波、重庆 等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引资”的“他山之石”,实现了“引智”、“引制”、“引技”、“引才”。与此同时,宁波、南京、北京等城市商业银行还不断探索改革与发展新途径,致力于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提高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10

人力资源管理从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并为企业广泛接受,逐渐取代了有着悠久历史的人事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具体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从管理内容上来看,它的重点是激发员工潜能,充分利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从形式上来看,它根据企业目标和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调动,做好其职业生涯设计,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最后,从方式上来看,它以“以人为本”为核心,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以人性化的方式进行管理。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简而言之就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并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从而让企业更好地运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商业银行面对的经济形势、从业环境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复杂化,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注重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教育和提高企业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凝聚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换句话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也即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充分调动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统一的。正确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从而不但惠及员工的切身利益,而且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运作、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思想政治工作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特殊性

1、商业银行特殊的服务性质。商业银行的服务业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以人力资源为核心资源的特点,可以说人力资源是银行发展壮大的关键,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对银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商业银行具有操作风险的特殊性。按照巴塞尔协议的定义,所谓操作风险就是指银行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必须作出补偿或赔偿;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电子系统硬件软件发生故障等等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银行风险。虽然银行操作风险的出现频率远低于银行的其他风险出现的频率,但一旦出现操作风险就往往会给银行带来致命的损失,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因此规避操作风险对银行来说非常重要。在规避此类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中,规章制度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要真正规避操作风险,就要从银行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着手,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相结合,从银行的发展中实现个人的发展。

3、商业银行人才需求结构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的人才需求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复杂,传统业务的比例则在不断减少,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拥有更多的精通现代金融知识和复杂的银行业务的新人才;其次,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全球化趋势又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国内外许多优秀同业的竞争,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求商业银行拥有熟悉国际业务和国外先进银行业务的专门人才;第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银行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银行拥有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专门人才。

人才的获得一方面靠吸收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培训等措施从原有人员中选拔。此时就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也就是说正确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而让银行获得发展的新动力。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我国银行业向国外银行开放,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加深,我国银行不再像过去那样好似温室中的花朵,而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银行一起经历风吹雨打的考验。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外一流的大银行相比还有不足,因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外国银行进入我国后,不但承袭了母国总行的先进管理体系,而且正在快速适应我国特有的特点,以让自己在我国得到更大的发展。它们用更高的薪水、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培训项目等手段从我国商业银行处抢夺优秀人才,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流失。

再反观我国商业银行,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处于模仿制造业和西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阶段,有的甚至还在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套进行管理,管理方式僵硬老套,缺乏激励制度,培训考核制度以应试为主,无法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问题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人才的吸引、保留以及培养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从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这些不足,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针对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特点来开展正确的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没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能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素质、没能让全体从业人员牢牢地凝聚在一起。因此,开展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与国外一流银行相抗衡的必要措施和必经之路。

(三)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我国商业银行银行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国际金融经济波动越来越频繁和剧烈、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在了风险中,如果不建立起牢固的抵抗风险的防御工事,那么我们将在一轮轮的经济波动中被打击得体无完肤。然而随着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要防御各种各样的风险变成了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就对银行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正如上文所说的,具备各项专项能力的银行从业人员要么是由银行外部吸引过来,要么由银行内部的人员中培训选拔出来。无论是这二者中的哪一种,都离不开正确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以人为本”是贯穿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主线,因为“人”是银行得以顺利运行和发展的首要资源,因此,思政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不能空喊口号、不能空洞说教,而要切切实实关心员工,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才能将工作做到员工心坎上,才有可能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凝聚力。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11

从学校生活到社会工作的转变,从在基层的锻炼到市局机关的具体工作,党和各级领导的教育、培养,以及同事的关心帮助,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医院会计年度工作总结。

我一路走来。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了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业务工作中,我主动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也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成长。

在政治思想上,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把握其精神实质。伴随行业改革的深入和不断规范,行业发展也越发引得烟草人的关注。怎样领会和实践市局党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做为烟草的一分子,我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积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以期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和支持行业改革,并在实际工作,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切实作好本职工作。

2、认清岗位职责,切实作好现金及银行出纳工作。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起点,货币资金的管理责任重大。自在市局从事出纳工作以来,我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现金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关于各单位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的规定,办理市公司的日常费用报销业务。为作好现金的管理,并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我坚持日清月结,作到每日库存数与现金日记帐余额核对,确保帐实相符;月末现金日记帐余额与现金总帐余额相符。作为银行出纳,我认真把握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办法》和财政部关于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到了严格按相关规定和在单位财务制度范围内办理银行存款、取款及转帐业务,对不符合制度的资金业务坚决不予办理。同时,我还注重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及单据管理。结合市公司资金活动的特点,单位银行户头达30多个,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及注销等环节我都要一一把关,确保不发生因票据引发的资金安全问题。每月结束后定期主动与银行对帐单核对,进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确保了单位资金的安全与会计核算的准确。xx年6月至xx年9月我在市公司投资的房地产公司从事出纳工作。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12

一、中共中央1948年10月“指示”

1948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中央关于对私营银钱业的政策给东北局等的指示》(本文简称“指示”)①,针对私营金融业制定了一套极具专业精神的指导政策。“我们意见,目前对私营银钱业暂准存在,但应严格管理,使其逐渐走向消灭。私营银钱业无发行货币权,不准买卖金银外汇,不准经营投机贸易,只准经营存款、放款、贴现、内地汇兑等正当业务。规定银行及银号之最低资金即准备金,并以一部储存国家银行。对私营银钱业一般不贷款。规定机关部队以其资金存入国家银行不准存入私人银钱号,规定国家对私营银钱业的检查会计账目并严格收税。”[1](P436)

“指示”的关键词是“暂准存在”、“严格管理”、“使其逐渐走向消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私营金融企业的方针、政策及其具体措施都体现着这一“指示”精神――私营金融企业从解放后重新营业,历经政府和国家银行政策上的严格限制管理以及业务上的竞争,到1952年12月全国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成立,“资本家交出经营、财务、用人等三权,完全由国家统一管理”,私营银钱业“实质已不复存在”[2](P985),恰好走完从“暂准存在”到“严格管理”,再到“逐渐走向消灭”的完整历程。

二、“指示”的历史背景与贯彻实施

新中国成立前国内金融业主要有四类。其一,官僚资本控制的“四行二局一库”: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家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以及中央合作金库;其二,民族资本的私营银钱业:银行、钱庄、信托公司,新中国建立之时含分支机构在内共计1032家[3](P22),其中,大城市中的大银行以总行计不过20家左右,绝大多数是资金少、规模小而分散的钱庄;其三,大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外资银行;其四,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各解放区、根据地人民政权创建的一批区域性银行,如晋察冀边区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华中根据地的江淮银行、东北解放区的东北银行等。

“指示”所针对的私营银钱业,作为民族资本的一部分担当着为工商企业服务、扶助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职能,是企业融通资金不可或缺的中介机构。但私营银钱业又与政府有着必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相当一部分是大官僚、大军阀投资经营,如天津金城银行董事长、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曾先后官居贵州省政府主席、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贵州全省保安司令、总统府秘书长等要职。一些小钱庄基于生存的压力与逐利的本性,也竭力攀附政权中的中、低层实权人物。在政府统治时期,由于长期战争造成的持续通货膨胀、物价飞腾,金融业的推波助澜、扰乱市场同样难辞其咎;特别的,金融业更有“以承买公债的方式,支持反动政府,助长内战、获取高额利润”[3](P982)的政治劣绩。因此,包括私营银钱业在内,政府治下的全部金融行业必然是革命对象的一方;而金融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更需要特殊的政策指导对它们的整顿和改造。

1946年至1947年间,随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向解放城市发展,东北、华北地区已有一些中小城市先于平、津、沪等大城市解放,如何为这些城市的银钱业制定恰当的政策成为摆在进城后地方党组织面前的新课题。档案史料显示,中共地方政权为此曾制定颁布了相应的政策:如1946年6月晋察冀边区颁布了《银钱业组织管理暂行办法》;1947年6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布了《私营银钱业暂行办法》。1947年11月,时称石门的石家庄解放后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翌年5月,华北地区“金融贸易会议”召开,会议呈送中共中央的《综合报告》中“城市金融工作”一节写道:“对于私营的银钱业究应采取什么政策?过去我们对这问题没有明确方针,以致左右摇摆”;“扶助和放任”或“一锤打垮”都是不正确的。对其“调剂社会资金”促进私营工商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要给予“保护”;对其“利用存款来投机囤积,助长物价波动”的有害行为要严格“限制”、给予“取缔”[1](P294)。1948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的“指示”,正是对此类问题做出的整体回答,以为各地方党组织提供可操作的政策依据。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天津、北平、南京、上海直至大陆全境相继获得解放。新解放区各地方当局相继颁布各地区的《私营银钱业管理暂行办法》例如:1949年4月27日华北人民政府颁布,同年8月21日中国人民华东军区司令部颁布,1950年4月2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布。,对“指示”的方针政策进行了具体的细化。1949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我们的私营银钱业政策》的社论,强调必须对私营银钱业严加管理,促使其向有益于国民生计的方面发展,取缔其一切非法投机的行为[4]。195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第一届全国金融会议称,要“建立对行庄严格的管理监督制度”这里的“行庄”指私营行庄。[1](P908);同年8月,全国金融业联席会议召开,中财委在为此向中央呈送的《综合报告》中称:国家银行在金融业“已取得巩固的领导地位”;根据形势变化,“对私营行庄的方针应该是:鼓励它们积极扶植工商业,其任务是扶植生产,沟通城乡,内外交流,吸收侨汇,促进资金回流”;并认为,“私营行庄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6](P415)。195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私人业务会议,重申私营行庄要“在国家银行的监督指导下,更好地为工商业服务”[6](P53)。这种在“严格管理”中“暂准存在”的政策,一直执行至1952年私营银行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前。

“暂准存在”的私营银钱业经历着政府“严格管理”下的整顿、改造。资本本金不足、信用不良的大批钱庄逐步被清理出局:1949年年底,私营行庄机构总额已经由1032家缩减至833家,1950年3月后又减至387家[1](P982983),“使其逐渐走向消灭”政策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之后,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私营行庄通过“联营”、“联管”,先后形成了公私合营十一行联合总管理处、公私合营北五行联合总管理处、公私合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管理处以及上海中小行庄第一联营总管理处、第二联营总管理处5个“联管”系统。1952年10月“五反”运动结束后,中财委指示彻底整顿私营行庄;11月,5个“联管”系统组成公私合营银行联合董事会;12月1日,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成立。至此,私营银行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私营行庄今后实质已不复存在”[1](P985)。再至1956年7月,公私合营银行总管理处并入中国人民银行私人业务局,私营银行在形式上正式退出舞台。“指示”提出的使私营银钱业“逐渐走向消灭”的目标实现。

三、“以俄为师”与银行国有国营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夺得政权之后,要“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7](P293)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思考着俄国前途命运的列宁就提出:“银行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是整个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要“把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银行,并由国家监督它的业务,或者说实行银行国有化”,“避开银行国有化问题,就等于暴露自己的极端无知”,“不‘插手’银行,就绝对不能做出任何重大的、任何‘革命民主的’事情来。”[8](P238)十月革命后,夺取政权的布尔什维克随即颁布了《关于实行银行国有化及有关必要措施的法令草案》,列宁为此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作《关于银行国有化问题》的发言,称必须“立即实行这个法令,不然反抗和暗中破坏就会毁灭我们。”[9](P175)1918年春,列宁再次强调:“要继续实行银行国有化,坚决地把银行变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簿记的枢纽机关。”[8](P485)尽管当时俄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和它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但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银行国有化,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所尊崇和效仿的样板。

于抗战时期曾针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指出:“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10](P678)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曾引述孙中山的思想指出,对凡“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银行、铁道、航空“由国家经营管理之”,是为“节制资本之要旨”;而对那些不是“‘操纵国民生计’而是有益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则给予“能够自由发展”的空间[11](P1058)。1949年4月,当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国人民总司令名义的《中国人民布告》宣布,“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凡属私人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一律保护,不受侵犯”。“没收官僚资本。凡属反动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均由人民政府接管。其中,如有民族工商农牧业家私人股份经调查属实者,当承认其所有权。”[12](P14571458)

1949年1月,北方最大城市天津率先解放后,军管会金融处将“官商合办”的新华、实业、通商等银行定为“监理行”,通过派任监理的方式使其“成为我之儿女银行”[2](P19)。上海解放后,军管会金融处对通商、实业、新华、四明等“官商合办”银行进行了公私合营改组,军管会金融处派员到重组的董事会或行务委员会任职。1950年第一次全国金融会议提出,对私营金融业通过“联合贷放、银团等方式”,由国家银行“渗入少量资金,从内部进行监督和管理”[2](P907908)。195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还提出,“继续加强对公私合营银行的领导,逐渐改造成为工商银行性质的专业银行,使之成为国家银行开展私人业务的助手”[2](P914),只是这一政策未及落实。

显然,党并没有在新民主主义阶段要彻底消灭私营银行实行全面国有化;“银行国有化”的对象在此阶段是“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大银行――官僚资本垄断的“四行二局一库”,民族资本的私营银行被允许存在。而1951年6月,在国家的政策设计中尚被规划为“国家银行开展私人业务的助手”的公私合营银行旋即快速实现国有国营,同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出台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在新中国建立4年之后即提出并在短短的3年内完成了“三大改造”,与“以俄为师”的“一边倒”总体战略有着根本性的关系。“一边倒”绝不仅仅是规划的新中国外交战略,而是对革命成功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战略构想。既然“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既然“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既然“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12](P14721473),那么,倒向社会主义彻底地“以俄为师”就是新中国的必然选择。而既然银行业已先行一步于1952年12月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走上了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当1956年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都已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时,摘下公私合营的招牌彻底消除“私”的痕迹,使银行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更“公”、更“纯”,就是合乎逻辑的必然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13](P64)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创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确立的银行国有化理论和具体实践,也不能教条式地照抄照搬。只是当年我们在“一边倒”向“苏联老大哥”的历史情境之中,把列宁的学说和苏俄的实践一概奉为了经典的样板。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不能教条式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恩格斯基本理论,也不能将列宁在苏俄的实践以及后来的“苏联模式”奉为圭臬,今天已是常识。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4](P344),这是认识上的重要飞跃和理论上的重大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政策性银行,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城市合作银行”等一系列措施;同年12月,国务院出台《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贯彻十四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而早在1986年7月,国务院即确定重建由国家控股,允许民间资本入股的股份制交通银行;其后,各地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由城市信用社发展、演变而来的城市合作银行(即今天分别冠以所在地地名的商业银行)以及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那么,被“消灭”的私营银钱业今天又以私人资本入股银行的形式重新出现是“倒退”吗?当年的“指示”以及贯彻措施是错误的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没有改革开放之前几十年经验教训的积累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时期新政策的提出。如恩格斯所言,“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5](P465);“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6](P443)这当是今天回首“指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的莫大启示。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金融卷[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

[3]李 飞,赵海宽,许树信,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第6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我们的私营银钱业政策[N].人民日报,1949042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6]尚 明,陈 立,王成铭.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大事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银行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篇13

一、要把“讲看齐、见行动”落实在从严治党上。省联社党委书记xx要求通过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看齐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变为实际行动,为着力转型发展、全力打造“三好银行”、强力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作为农商银行党委首先要向党中央看齐、向省联社党委看齐,认真落实省联社的决策部署,要建立“坚强的党委会、规范的股东大会、健康的董事会、有效的监事会、尽职的经营层”为核心内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农商银行实际的治理新机制。作为农商银行普通党员要正确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形势,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全力抓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落实。所以全行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和业务发展要结合学习教育,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全面看齐、全面行动,推动农商银行全面从严治党和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全面进步。

(二)要把“讲看齐、见行动”落实在政治立场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共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精神和我行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全行党员干部和广大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六中全会、省第十次党代会和xx农商银行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牢固树立“四个服从”、“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自觉地维护好这个核心,坚定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向省联社党委的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三) 要把“讲看齐、见行动”落实在管理、转型发展上。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控险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完善以“坚强的党委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开创全行各项工作新局面。一是在创新发展上讲看齐。深刻认识我行在与全省、皖北和xx辖区农商银行系统先进行相比中差距,陈鹏理事长指出“创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差距,创新发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短板”,要进一步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全面加强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切实做到服务好“三农”、小微企业、县域经济发展和广大城乡客户。二是在协调发展上讲看齐。各专业部门、各支行认真查找和分析各项业务和行与行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找准根源所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措施落实。积极主动调整不平衡的问题,努力实现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三是在绿色发展上讲看齐。面对经济下行,要积极主动走“轻资产”、“轻资本”的转型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积极支持节能、对生态保护等产业的绿色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走减少消耗资本之路。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开拓市场、争揽客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在开放发展上讲看齐。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要积极主动走出去,加强与银行同业、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等机构的合作,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五是在共享发展上讲看齐。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度,千方百计让更多的三农、小微客户、贫困群众共享均等化金融服务,让客户、股东、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要把“讲看齐、见行动”落实在工作目标上。对照xx农商银行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强化责任、对标达标、补缺补差、冲刺加油,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精细谋划xx农商银行党委第一次党代会目标时间节点的完成进度,对照任务定措施、对照措施抓落实、对照落实要成效。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做到谋定而动、闻令先行、凝聚力量、付诸行动,用心支持实体,用情服务“三农”,用力防控风险,推进全行稳健发展,为xx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勇当皖北振兴排头兵”目标提供有力金融服务支持。

(五)要把“讲看齐、见行动”落实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上。按照省委、省联社部署,xx农商银行从11月下旬到2017年春节前,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扎实推进学习讨论,使全行广大党员和员工从党的理论中受到教育,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提振精气神,确保取得实效,助推全业务发展。要突出学习研讨,打牢思想根基;突出问题导向,注重边查边改;突出各级管理人员带头,形成示范效应。把学习讨论作为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总结今年工作、谋划明年思路相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今年工作圆满收官、明年工作良好开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