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实用13篇

医疗技术
医疗技术篇1

随着医疗成像技术的改进,现在放射学家已经能给人体内部拍出清晰而精细的图片。放射学和超声技术的进步帮助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其精确程度令人惊叹。成像技术还能指导外科医生进行手术直视检查和活组织检查。正电子发射体层照相术、磁共振成像等先进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器官的生理功能。最新的医疗成像方法(科技上称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化层摄影,或简称SPECT)可以拍摄出体内器官活动的三维图像。

超声波诊断是根据声波在人体内各部分产生的反射信号制成计算机化图形。超声波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无损伤性,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过去20年来,它为胎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创造了良机。(当然,准父母也很想看看孩子在母胎里的模样!)新近,研究人员利用分辨能力很高的超声波记录来研究胎儿的行为,并记录胎儿大脑的早期发育状况。

我已经提过磁共振和正电子发射扫描仪,但我还想谈谈这两种用于人体和大脑研究的安全、无损伤性方法。磁共振是把人体置于磁场中,测量其身体的能量。然后计算机把测量到的数据转化成精细的图像。人们把这项技术发展利用,研制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它可以放大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大脑的特殊区域,探测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它可以把人讲话时、解决问题时,或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甚至如搓搓手那样的动作时身体发生的点滴变化拍出极其精细的图片,实在令人惊叹。

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不同,它不仅能显示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而且还能揭示大脑如何使用能量。研究人员进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就等于把大脑耍弄的化合物,能释放粒子,称为正电子。由于它与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葡萄糖很相似,大脑就“上当受骗”,接受了化学追踪剂,并试图用它来给大脑的各种活动提供能量。通过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我们可以测量大脑的活动程度,还可以记录和测量大脑各个区域的血流、氧气的使用情况、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神经传送体的释放与控制(神经传送体是特殊的大脑化学物质,它能把信息从一个大脑细胞传送到另一个大脑细胞)。

医疗技术篇2

第三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

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级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争议的再次鉴定工作。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以下简称医学会)可以设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组织和日常工作。

第四条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第二章专家库的建立

第五条医学会应当建立专家库。专家库应当依据学科专业组名录设置学科专业组。

医学会可以根据本地区医疗工作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际,对本专家库学科专业组设立予以适当增减和调整。

第六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成为专家库候选人:

(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

(三)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符合前款(一)、(三)项规定条件并具备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法医可以受聘进入专家库。

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原则上聘请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家建立专家库;当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家不能满足建立专家库需要时,可以聘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专家进入本专家库。

负责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原则上聘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专家建立专家库;当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专家不能满足建立专家库需要时,可以聘请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家进入本专家库。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同级的医药卫生专业学会应当按照医学会要求,推荐专家库成员候选人;符合条件的个人经所在单位同意后也可以直接向组建专家库的医学会申请。

医学会对专家库成员候选人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聘任,并发给中华医学会统一格式的聘书。

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专家库。

第八条专家库成员聘用期为4年。在聘用期间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专家库成员所在单位及时报告医学会,医学会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

(二)变更受聘单位或被解聘的;

(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四)受刑事处罚的;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聘用期满需继续聘用的,由医学会重新审核、聘用。

第三章鉴定的提起

第九条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共同书面委托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书面移交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第十一条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的,应当由涉及的所有医疗机构与患者共同委托其中任何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只可以向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

第四章鉴定的受理

第十二条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8条规定提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医学会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医学会应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不予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的;

(二)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已经受理的;

(三)医疗事故争议已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或判决的;

(四)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司法机关委托的除外);

(五)非法行医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损害的;

(六)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当按规定缴纳鉴定费。

第十五条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

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对需要移交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中止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一)当事人未按规定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的;

(二)提供的材料不真实的;

(三)拒绝缴纳鉴定费的;

(四)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专家鉴定组的组成

第十七条医学会应当根据医疗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

专家鉴定组组成人数应为3人以上单数。

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学科专业的,其中主要学科专业的专家不得少于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二分之一。

第十八条医学会应当提前通知双方当事人,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从专家库相关学科专业组中随机抽取专家鉴定组成员。

第十九条医学会主持双方当事人抽取专家鉴定组成员前,应当将专家库相关学科专业组中专家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告知双方当事人。

第二十条当事人要求专家库成员回避的,应当说明理由。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应当将回避的专家名单撤出,并经当事人签字确认后记录在案:

(一)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第二十一条医学会对当事人准备抽取的专家进行随机编号,并主持双方当事人随机抽取相同数量的专家编号,最后一个专家由医学会随机抽取。

双方当事人还应当按照上款规定的方法各自随机抽取一个专家作为候补。

涉及死因、伤残等级鉴定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由双方当事人各自随机抽取一名法医参加鉴定组。

第二十二条随机抽取结束后,医学会当场向双方当事人公布所抽取的专家鉴定组成员和候补成员的编号并记录在案。

第二十三条现有专家库成员不能满足鉴定工作需要时,医学会应当向双方当事人说明,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他医学会专家库中抽取相关学科专业组的专家参加专家鉴定组;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专家库成员不能满足鉴定工作需要时,可以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专家库中抽取相关学科专业组的专家参加专家鉴定组。

第二十四条从其他医学会建立的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无法到场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以函件的方式提出鉴定意见。

第二十五条专家鉴定组成员确定后,在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的情况下,由医学会对封存的病历资料启封。

第二十六条专家鉴定组应当认真审查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妥善保管鉴定材料,保护患者的隐私,保守有关秘密。

第六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第二十七条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第二十八条医学会可以向双方当事人和其他相关组织、个人进行调查取证,进行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2人。调查取证结束后,调查人员和调查对象应当在有关文书上签字。如调查对象拒绝签字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二十九条医学会应当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7日前,将鉴定的时间、地点、要求等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通知的时间、地点、要求参加鉴定。

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双方当事人每一方人数不超过3人。

任何一方当事人无故缺席、自行退席或拒绝参加鉴定的,不影响鉴定的进行。

第三十条医学会应当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7日前书面通知专家鉴定组成员。专家鉴定组成员接到医学会通知后认为自己应当回避的,应当于接到通知时及时提出书面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因其他原因无法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于接到通知时及时书面告知医学会。

第三十一条专家鉴定组成员因回避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医学会应当通知相关学科专业组候补成员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专家鉴定组成员因不可抗力因素未能及时告知医学会不能参加鉴定或虽告知但医学会无法按规定组成专家鉴定组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延期进行。

第三十二条专家鉴定组组长由专家鉴定组成员推选产生,也可以由医疗事故争议所涉及的主要学科专家中具有最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担任。

第三十三条鉴定由专家鉴定组组长主持,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陈述顺序先患方,后医疗机构;

(二)专家鉴定组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提问,当事人应当如实回答。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现场医学检查;

(三)双方当事人退场;

(四)专家鉴定组对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材料、陈述及答辩等进行讨论;

(五)经合议,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成员在鉴定结论上签名。专家鉴定组成员对鉴定结论的不同意见,应当予以注明。

第三十四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根据鉴定结论作出,其文稿由专家鉴定组组长签发。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盖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用印章。

医学会应当及时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送达移交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对符合规定作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双方当事人;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的,直接送达双方当事人。

第三十五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

(二)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医学会的调查材料;

(三)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五)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七)医疗事故等级;

(八)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经鉴定为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应当包括上款(四)至(八)项内容;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在鉴定结论中说明理由。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格式由中华医学会统一制定。

第三十六条专家鉴定组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一)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二)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三)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四)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第三十七条医学会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的工作人员,应如实记录鉴定会过程和专家的意见。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拒绝配合,无法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终止本次鉴定,由医学会告知移交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或共同委托鉴定的双方当事人,说明不能鉴定的原因。

第三十九条医学会对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认为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或者鉴定程序不符合规定,需要重新鉴定的,应当重新组织鉴定。重新鉴定时不得收取鉴定费。

如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不符合规定的,应当重新抽取专家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重新鉴定。

如鉴定的程序不符合规定而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符合规定的,可以由原专家鉴定组进行重新鉴定。

第四十条任何一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理时,应当以最后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作为处理依据。

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无异议,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应当及时将收到的鉴定材料中的病历资料原件等退还当事人,并保留有关复印件。

当事人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的,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应当及时将收到的鉴定材料移送负责组织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

医疗技术篇3

只需人体200根短发,即可用生物体微弱磁共振测定技术进行亚健康程度的测定。在此之前,亚健康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因为头发中存在着蕴涵身体状态信息的电磁场,即使被剪下,头发中的电磁场依然可以释放、传递电磁波。头发中的电磁渡虽微弱,但灵敏的微磁共振测定分析仪依然可以把它捕捉、记录下来。仪器记录下人头发中的电磁波信号后,立即把它变成电磁波能量信息图,医生把这张图与早已设定好的标准图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这个人的身体哪里出了毛病、处于何种状态。这项检测技术始于欧美,通过头发可以得到的身体状况指标达3000多项,但用于亚健康状态检测则只需15大项、67小项,包括疲劳状态、压力指数、情绪指数等。可查出情绪正常还是有焦虑、抑郁等。例如,焦虑的正常指数为50~100。如检测值为100以上,提示存在焦虑状态。可对心血管、神经、内分泌、消化等系统进行监测,例如:营养平衡时,碳水化合物正常指数为40-100;检测值如超过100,说明被测者体内碳水化合物失衡,提示近期该物质摄入不足。

胶囊内镜检测

胶囊内镜检测技术的适应证有: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用性发现者;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各种炎症性肠病,但不含肠梗阻者及肠狭窄者;无法解释的腹痛、腹泻;小肠肿瘤(良性、恶性及类癌等);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

胶囊内镜检测技术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再随身携带图像记录仪,就能开始内镜检查,无需麻醉,不耽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胶囊随着胃肠的运动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同时对经过的腔段连续摄像。并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图像给病人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通常情况下智能胶囊吞服8~72小时后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微创外科技术

医疗技术篇4

1警报危害

2013年4月,美国医院认证机构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下称JC)列举了过去三年半期间发生的98件警报相关不良事件,其中80例造成患者死亡,13例造成患者功能永久伤害。

警报危害不容小觑。JC随后在7月宣布,警报管理应该设立为国家患者安全目标,一些规定在2014年生效。

警报失灵固然会对患者安全造成危害;但如果警报过量,尤其是并非危重情况也引发警报,容易造成医务人员疲劳,进而对真正需要注意的警报反应不及时,患者安全也会受到危害。

应对警报危害需要设立涉及整个医疗机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综合性警报管理项目。一方面尽可能减少非紧急情况的警报或可避免的警报,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对亟需关注的警报迅速作出反应;另一方面优化警报提醒和反应规则,以便患者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2输液泵使用过程中用药管理差错

一家医疗机构的库房中可能存放着成百上千个输液泵,任何纰漏都有可能对患者安全造成危害。这对医疗机构而言是巨大的技术管理负担。因此,医疗机构可以分配专门的资源来提供定期培训和评估。这不但针对长期使用输液泵的医务人员,也针对刚刚进入医疗机构的新员工,确保他们能够始终遵循适当的指示来操作。此外,医疗机构还可以利用先进技术,例如将输液泵和相关的信息系统整合、设置警报等。

3患儿遭遇CT射线暴露

CT系统在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毋庸置疑,但是这种诊断成像技术并非毫无风险,尤其对于患儿而言,因为他们对电离辐射的反应比成人更加敏感。尽管这一风险难以量化,但是近期发表的研究显示,幼年患儿在诊断成像过程中暴露于电离辐射,会增加其成年后罹患癌症的风险。

为了避免患儿接触高剂量的电离辐射,医务人员在适当情况下可以选择更加安全的诊断方式,避免重复扫描,并遵循“使用能够达到诊断目的所需尽可能低的剂量”原则。

4 EHR和其他医疗信息系统中数据不完整或不可靠

2009~2012年期间,美国使用EHR的医院数量增加了两倍有余。这不但要归功于EHR比传统的纸质记录具有更高的质量和安全性,还要归功于《医疗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和临床医疗法案》(即HITECH法案)提供的经济激励和惩罚措施。然而,随着EHR和其他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系统内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对患者安全的影响也逐渐加深。数据的不完整或不可靠危害,包括患者信息不匹配、数据发送延迟或缺损、纸质和电子两种方式共用、时钟同步差错、默认值使用不当等。

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措施包括:评估临床工作流以便了解一线临床人员如何使用数据;测试系统和相关接口以便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提供充分的用户培训和支持;为用户建立问题上报机制。

5混合手术室中职业辐射危害

混合手术室的应用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内的新兴趋势。手术室融合内嵌式、全方面的血管造影系统,此举带来了先进的成像技术,用于指导复杂的微创手术。然而,不论对患者还是对医务人员,血管造影系统同时也带来了辐射风险。尤其是对手术室的医务人员而言,由于当他们并非特别熟悉辐射职业危害的防护知识时,因此可能暴露于不必要的辐射。

如果医疗机构引入混合手术室,则必须制定辐射防护项目,为医务人员提供减少或避免职业危害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防护项目可以概括为“培训、防护、监控”三步。其中防护包括为医务人员提供铅围裙和铅防护板等。监控则要求对辐射监控表计进行适当的携带、维护和检查,因为它们记录了医务人员受到辐射的剂量。

6对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的再处理不当

医疗机构每日要清洗消毒的可循环使用手术器械和设备数量高达上千件。如果再处理不当,就可能发生患者交互感染,进而造成诸如HIV和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传播。由于内窥镜设备通常比较狭窄,难以清洗,因此在再处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加以注意。

内窥镜和其他手术器械的有效再处理,要求医疗机构制定适当的再处理规定,并落实在纸面上和行动中。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空间、时间、设备,以及指导材料来正确地执行操作。

7忽视联网设备与系统的改变管理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医疗实践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不同系统连接在一起,一旦其中一个系统或设备进行升级、修改或更新,就会对其他联网系统或设备产生影响,例如远程操作失效、数据丢失等。这种系统之间互操作性带来的影响或结果,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因此,联网系统或设备的更改需要在受控模式下进行,管理或使用联网系统或设备的人员也必须得到充分的告知。医疗机构应当创造一种相互合作的环境,信息技术人员、临床工程师和医务人员不但应当明白自己的工作会如何影响其他操作、医疗服务和工作流程,特别是临床工作流程;还应能够分工协作来确保信息技术相关更改并不会对联网医疗系统和设备产生负面影响。

8患儿使用成人技术时的风险

医疗技术的研发通常以成年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因此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患儿时,只能依靠成年患者的医疗技术。而患儿还在发育过程中,有可能会对此产生不良反应。例如患儿用药的剂量很难确定,诊断成像过程中遭受的电离辐射对其成长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当尽可能使用儿科技术,而非针对成年患者的技术。然而,可惜的是,由于患儿需求不如成年患者需求那么多,医疗设备又存在高风险、高研发成本的特点,市场上针对患儿的设备和技术比较少见。因此医务人员不得不使用针对成年患者的技术,但在此过程中必须多加小心。

9由于培训不足而造成的机器人手术并发症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来代替传统的开胸手术和微创手术。但是近年来一些报告描述了一些患者遭遇的并发症,指出机器人辅助手术可能没有考虑对医务人员进行足够的培训就用于更多种类的手术或额外的操作。虽然这些报告并没有详细说明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功效,也没有达到循证研究的标准,但是它们强调了适当培训和认证的重要性。

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初级培训能够帮助医务人员熟悉系统,但是这并不包括对执行具体手术流程的指导。外科医生和医务人员需要完成多方面且详尽的培训项目,以便获得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技巧。项目还应当要求监理手术应当达到一定数量,成功完成项目的人员在医疗机构中会取得一定的资格认证。手术团队如何维持使用系统的能力也应加以考量。

10遗留器械和未取回碎片

2013年10月,JC了一份有关异物意外遗留患者体内的警讯事件通报,指出2005~2012年期间,JC警讯事件数据库中共接受了772件此类报告,其中16例造成患者死亡。异物意外留在患者体内,或是整个器械被无意留在患者体内,或是器械的一部分损坏意外遗留在患者体内。这轻则造成手术延长或额外手术,重则造成并发症,导致患者伤害或者死亡。

理论上,手术前和手术后清点检查器械,严格遵循手术操作流程,是避免异物遗留事件的关键措施。

十大医疗技术危害评选标准

严重程度

该技术危害的危险程度如何?危害会致死还是造成严重伤害?

发生频率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危害会经常发生吗?

影响范围

技术应用广泛吗?如果技术危害发生,无论是在一家医疗机构还是在多家医疗机构,它会影响很多人吗?

潜在危害

该危害是否难以确认,或发生后难以修正?该危害在被确认或修正前,是否会造成一系列的差错或问题?一旦危害发生,解决问题是否会有时间或资源方面的障碍?

关注程度

医疗技术篇5

过去5年中,小型电池技术基本变化不大。而电源设计的技巧和IC技术的进步,却直接使得这些传感器工作寿命延长。这些借助手机标准得到实现的进步包括:UsB充电、高效DC/DC调节器、I/O标准(I医疗电子技术降低医疗保健成本C、SPI、SDIO等)的采用,以及显示技术的改进等等。

在医疗保健行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产品何时能够面向病患供货。项目设计周期一般都非常漫长,常常跨越数年之久。虽然并非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电气设计阶段,但很多时候电气设计团队往往是公司内部团队中规模较小的,而化学、法律和测试团队都要大得多。电子产品的一大关键趋势是缩短上市时间,同时降低风险。所有便携式产品都需要某种形式的电源,一般是以原电池或可充电电池供电。电池的功率必须经过调节以满足下游复杂传感器所需,这种设计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并使功能集独立使用。

过去,这种功率调节模块消耗资源和实际工作功率,占用板上面积。而如今,对于Dc/Dc应用,一个简单的开关PWM周围放置多个MOSFET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不再需要众多无源器件来增加最低程度的保护了。我们现在谈论的是过去5年来不断得到采用的集成式DC/DC降压IC。目前,电子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包括积极开发单芯片电源模块。这些器件与功率更高的电信行业中的DC/DC模块不同,是可经由大量销售渠道供货、带专门部件编号的真正模塑封装IC。

Dc/Dc模块集成化,提高效率并降低风险

飞兆半导体的FAN4603 uModule就是这样的一款IC。其原理见图1所示。

集成有FET的基本控制器与输入/输出电容以及DC/DC降压拓扑所需的开关电感共同封装在单个模块中。其前期优势十分明显,比如:尺寸减小,库存部件只有一个,设计周期相应缩短。此外,还有一些技术上的优点。

由于单一模块中所有有源部件是如此的接近,大电流和高频路径得以缩短,从而可降低EMI,而对于需要复杂传感器和人体接口的医疗设备行业来说,低EMI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规范。将这款模块的降压拓扑开关频率提高至6MHz,就能够集成层叠式电感。由于开关频率的提高,电感尺寸得以减小。因为这些电感和电容等无源组件是由实际PWM和FET设计人员所选择,各项指标均经过细调,在建议的负载范围内具有理想的互操作性。

这种调节的缺点是模块的输出电压固定,然而可变输出电压又会导致无源元件的匹配不平衡。因而,可以提供具有一定输出电压的不同模块来解决问题。首先推出的模块的输出电压为1.8V,vin为2.3~5.5V。这一电压范围是单一可充电电池、AA和AAA双电池盒,以及单一3V锂离子电池的理想选择。

由便携式医疗设备设计需求所推动的电子行业的另一项重要进步是,功率模块在不同负载上的效率得以提升。医疗应用设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当传感器未加偏压和不采集实际数据时,仅消耗极少的功率。在这段时间内,系统Icc可降至10mA以下。在这些轻负载和中等负载状态下,可使用PFM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模块内部的损耗。图2所示为FAN4603的典型效率曲线。

请注意其额定效率范围为70%~85%,具体取决于输入电压,在对数x轴上仅为1mA。当应用范围为10mA~200mA之间时,如数据采集或与基站进行RF通信期间,这一曲线对于电池寿命是至关重要的。

下游智能FET技术简化功率分配

为了更好地将功率模块的能量分配到下游传感器、处理器和LCD,使用负载点功率开关正在业界变得流行。使用简单的P沟道FET来传输功率本身并不新奇。FET周围环绕着众多二极管和晶体管以增加功能,比如负载放电、浪涌电流限制和反向电流阻隔(reverse currentblocking,RCB),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功能。显而易见,发展趋势是转向真正的智能FET,其可在单个IC中集成这些功能。飞兆半导体提供的IntellimaxTM系列产品是可供设计人员可以选择的智能FET系列之一,其突出特性是集成了所有下述功能,过压保护(OVP)、过流保护(OcP)、RCB、压摆率控制(slew rate control),以及用于通知处理器出现故障的错误标记。图3所示为一个典型的IntelliMAX器件的内部示意图及所采用的封装。

医疗应用的一大优势是可以在不使用时限制外部传感器以及连接器的功率。当传感器或连接器的功率超出推荐级别时,智能FET能够隔离电源,并向处理器发出一个错误标记。这就增加了终端应用的可靠性,减少其现场故障频率,最终降低总体系统成本。

医疗技术篇6

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流行病盛行,而医疗资源短缺。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60多个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最缺乏的医疗资源是医生。在非洲的一些国家,医生不仅要对付传染疾病的传播,还要与不断增多的慢性病及新发现的疾病做斗争。人力资源的缺乏,使得发展中国家面临医疗问题的压力更大。

移动医疗的范围非常宽,并且各种应用都还在持续不断地发展。目前,发展中国家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关键应用主要有:远程数据采集、远程监控、针对医疗工作者的交流与培训、疾病与流行病传播跟踪及诊断与治疗支持。

随着3G无线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可以传递到手机上,手机和传感器可以通过蓝牙进行连接,手机完全能够接收到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在发展中国家,采集信息更加重要,因为其中很多人都很少去医院,即使是身患严重的疾病。在病人生活的地方进行数据采集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应该保持这些信息及时更新。通过智能手机、PDA或者移动电话,而不是手动填写和录入的纸面调查,可以让数据采集工作更加有效和可靠。

对病人实行远程监控是最适合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应用之一,这使得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导致的不住院治疗有了更好的保证。这种应用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用于监控医疗条件、维护医疗服务预约、保证药物持续调整等。有的还包括对住院病人和非住院病人传感器数据的远程监控。

传染病通常是在小范围内爆发,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则可能会发展为流行病。这样的例子,从霍乱到结核病,从非典型性肺炎到甲型流感,简直是不胜枚举。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这样的疾病信息能够快速得以反馈,这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由信息技术编织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延伸,使移动医疗的应用成为可能。在过去40年时间里,移动通信技术始终坚持以下发展方向:小型化、速度更快及成本更低。这些特点在硬件、软件/应用、网络访问、标准及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且未来也将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现在,大量的服务都可以通过更加统一、快速且便宜的带宽接入实现;网络也具有很强的能力,覆盖范围更宽。这些都对推进移动医疗应用的持续发展并超越简单的单向数据服务模式提供了条件。

用药安全第一

根据我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我国每年有19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而儿童的错误用药几率更大大高于成人。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给药失误。另一方面,教育资金限制、教员与设施短缺、护士队伍老化、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等因素也导致全球护士人才短缺,对患者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按照我国卫生部要求,医院内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但目前全国仅达到1:0.61,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

信息技术的普及,将有可能在出售给患者的药品上附带一张“身份证”,不仅确保药品安全有效,让医生和患者放心,还能通过包装盒内说明书上的提示,登陆药品质量查询系统,对所购买的药品进行信息查询,确保用药安全。

药品安全可靠,关键在于把好药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管理。由于药品生产工艺流程长,品种多,原辅材料多,众多流程环节上万一出问题,都可能影响到药品的质量。据介绍,这一系统按照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应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从物料采购开始,到仓储、工序操作工、工艺质量控制员、车间调度员直到产品销售,实行统一平台管理,进行关键点监控,防止差错,以保证生产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为对药品质量在线查询,在生产和质量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上,还可利用网络建立药品质量查询系统,为医院、患者和药监部门均提供药品质量查询的平台。

可以预期,移动技术在成功地解决全球医疗卫生组织面临的核心问题时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如何选择适合的设备以及解决方案也成为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并控制成本的关键。为了满足医疗卫生行业对于提高员工效率、降低错误率和成本的需求,国外一些移动通信企业推出了全新一代企业数字助理,能够迅速为医疗结构带来理想的投资回报,较低的拥有成本并满足所需的IT要求。

远程家庭护理

居家医疗照护是指利用新技术和新器材,以居家形式持续性接受照护和掌握健康状况。居家医疗产业发展不仅能降低医疗成本,也使一般民众能在控制范围下维持一定生活机能,不必在医院候诊而造成时间浪费。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有4.9万家门诊都安装了被称为“远程医疗”的网络用于改善服务,降低医院和疗养院的患者医疗成本――这些都是医疗改革的一部分。根据政府机构的统计,弗吉尼亚州家庭慢性病患者的监护费用每年为 1900美元,家庭护理费用则高达77000美元。如今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品质,即使患病也希望能在家接受治疗,所以弗吉尼亚州一直将家庭护理作为重点。弗吉尼亚州的调查表明,不少慢性疾病患者会不可避免地需要家庭护理,远程医疗则为这些患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生命安全保障。

在弗吉尼亚州,糖尿病、心脏病和抑郁症等慢性疾病占家庭护理很大一部分比重。由于医疗保健费用占全美经济的五分之一,类似“健康助手”这样的手持设备正在受到“婴儿潮”一代人的欢迎,因为他们的年龄渐长,需要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远程医疗的优点在于其更适合老年患者,同时也便于医生操作。

由于市场前景广阔,远程医疗在过去一年已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一些大公司的重大投资。去年夏天,通用和英特尔推出了合资公司,以家庭保健产品为中心,其产品线包括相关设备,例如一个运动传感器系统,可以追踪患者的动作,如果他们跌倒设备则发出警报,类似的产品还有视频会议等。

美国对加州的一项研究监测表明,通过远程医疗,心脏衰竭患者住院人数减少了72%,这削减了医院的收入。但你不必等到医院意识到远程医疗的重要性,开始调整医疗业务后才开始享受远程医疗。目前已经有大约1.7万个与健康有关的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多数程序只要一美元,并提供许多无需处方的医疗建议。这些应用程序目前暂时只可以执行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如帮助糖尿病患者选择合适的食物。

市场前景广阔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正在筹划利用手机、网络的平台开发一些更加面向大众的医疗健康工具。通用电气与在线健康社区网站联合推出了免费的“Sleep on It”睡眠类手机应用程序。这个自测管理工具可把睡眠跟踪器与手机闹钟结合到一起,通过跟踪人们的睡眠模式,计算出其每晚所需的、能够最有效恢复体力的睡眠时间,制定出有趣的睡眠质量月历。

医疗技术篇7

    医疗纠纷发生后,为了明确与纠纷有关的医疗技术问题,委托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医学及法律知识与技能对这些问题进行鉴别、判定的活动。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1)是与特定事件或案件相关联的活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没有具体针对性的科学技术活动。2)活动的目的明确指向与医疗纠纷有法律上的关系的医疗技术问题。不是纯法律问题,往往也不是纯医学问题,而是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3)并不单纯是鉴别和判定活动,起码还包括委托活动,离开了委托的鉴定活动就是一般的科学活动,不具有鉴定意义。4)具有科学性和主观性双重属性,鉴定作为一项科学活动,运用科学知识与技能研究解决特定的科学技术问题,属于科学活动的范畴,但鉴定结论最终只是鉴定人主观世界对客观问题的反映,不仅与鉴定人的科学技术水平,认识自然的能力有关,还与鉴定人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有关,甚至与鉴定人的道德水准,价值观念有关,具有明显的主观属性。

医疗技术篇8

二、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三、尽快报告有关领导。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都必须立即如实报告。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科、主管院领导或者总值班,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瞒报。

四、组织会诊协同抢救。

患者损害较轻、不致造成严重后果时,立即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首 席医师或现场 高年资医师主持)并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采取适宜应急补救措施。

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技师或业务院长及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防止再次或继续发生医疗技术损害。

科室负责人或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在十五分钟内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会诊讨论,研究进一步的补救处理对策和是否继续进行原医疗技术操作。医院和科室选派技术骨干根据补救对策及时处理患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其他并发症。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及时按规定整理材料,保留标本报业务院长和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

患者当时有生命危险时, 医疗技术操作立即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 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和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及业务院长。科室上级医师、技师或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及业务院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事发地点组织相关技术专家抢救患者生命,同时讨论和采取补救处理对策;必要时由医务科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医务科或主管院长主持)。

待患者生命危险解除后,在进一步会诊讨论、研究详细补救处理对策。补救对策应防止发生患者的进一步损害,尽量减少损害和避免发生其他损害后果。技术操作完毕后,必须派专人严密监护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及时按规定整理材料、保留标本报业务院长及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

五、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包括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

六、妥善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

七、如患者已经死亡,必要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其亲属正式提出并送达书面尸检建议,并力争得到患方书面答复。

八、全面检查、总结教训,找出技术损害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

九、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者做出合理处理。

医疗技术篇9

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主要的功能是提升医院的医疗管理,现在的很多医疗信息技术能够面向大众开展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关键服务理念,在加大医疗信息技术以及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很多发达国家比较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都建立和健全医疗质量发展体系。在医疗环境下开展相关的质量管理能够为我国的各项医疗事业改革提供好的方案。

1 医疗质量的内涵

1.1 医疗质量的概念

医疗质量主要可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方面解释医疗质量主要包括:安全性、及时性、有效性,另外涉及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效益。狭义的医疗质量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疾病的整体防治效果。所以经常说的医疗质量主要是在现有医学知识的前提下,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降低,患者不满意的程度以及满意的程度。

1.2 医疗质量的结构

三级构成质量主要包括:环节质量、基础质量、终末质量。这三级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基础质量作为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主要包含的内容有:技术、规章制度、人员等。环境质量主要是指各个医疗环境,也可以称之为过程质量。由于区域卫生信息的逐步深化,现在医疗信息网络已经得到普及和应用,比如经常运用的医疗方式有远程医疗、双向转诊,改善患者的就医局限;另外,为让环境质量得到延伸,可以分为院内环境质量和院际环境质量。环节质量以及结构质量是终末质量的综合,其主要基础是数据,通过收集、总结、分析数据,评价整个理疗效果评定,并且反馈结果。

2 医疗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医嘱闭环管理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医院管理,以往传统管理医生的很多住房都是需要忽视或者陪护人员记忆,由于工作中的疏忽,很容易遗忘,轻则减缓病情康复,重则会引发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当运用信息技术后,医生嘱咐记住的注意事项会通过医院的信息系统传到病区,护士在巡房的过程中可以一一检查和核算,发现问题马上改正,同时引入条形码技术和无线技术,下达医嘱、核准并且执行动态闭环管理。

2.2 临床用药管理

信息技术干预临床用药,提高用药的合理性。执行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根据职称控制抗生素,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要有明确的规定,避免越级使用,另外抗生素的使用量加大的情况,需要有特殊的说明。所有的使用要经过值班主任审核,才能开具使用药量。信息系统也要提供其相关的监督平台,要求职能科室在此进行检查,进一步监管手术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并且详细标明医嘱规定的手术抗生素的使用量、间隔时间、品质,根据手术切口情况严格控制用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2.3 运用电子格式化单据

在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推行电子单据,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效地降低流程差错率。取消手工化验单的填写,根据各个科室具体的工作情况,设置不同的电子申请单据。当医生开具化验单时,要根据申请单据填写适当的内容,字迹工整,避免字迹潦草辨认不清。检验科室需要建立相关的条形码,运用仪器自动地识别检验,报告可以直接进行网络传输,如果检测值出现异常,需要系统自动报警,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2.4 严格的准入管理

运用医院管理系统,严格执行各项准入流程,这样才能从根源控制好管理医疗质量。准入管理的严格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员的严格准入管理,根据临床医生的职称情况,运用系统分配处方,病历的各项权限,严禁处方开具人越级。另外专项授权病理科、放疗室,严格的控制来院的实现研究生,对外聘请的专家,并且详细的填写进院时间以及离院日期,如果在规定权限没有离开,权限将会自动的注销,根据情况可以重新申请或者延期;实现学生的权限要与带教教师相关联,系统将会分配其书写病历的权利。第二,手术分级严格管理医院管理系统中需要建立比较明确的分级管理、要根据人员的具体资质进行不同级别的手术和授权。获得授权的手术人员开展手术之前需要申请、记录、安排手术操作,并且在强化过程中准入医疗技术。第三,资质的准入管理,进行系统设置的时候要求只有获得资质的临床医师,才能获得批准后有调整处方的权限。

2.5 理疗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流程

医疗信息技术主要是连接门急诊和住院业务的重要纽带,把病人就医的全过程看我着眼点,充分利用先进的医疗信息系统,全程化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3 医疗管理中各个主要环节

在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医疗信息技术是服务体系的主要支撑技术,其发展对实现医疗卫生管理的转变有着深远影响、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为我国的医疗事业构建提供信息化的保障措施,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3.1 面向医疗质量的信息技术

改技术主要解决医疗质量的正常运行,也是医院运作的物质基础以及必备条件,其中包含人员、技术、物质等问题,可以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典型系统,比如医院的自动化系统、物质系统和设备管理系统等相关系统。

3.2 面向环节的质量系统

改项系统主要是解决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将细节信息化,典型系统主要是解决医院协同医疗的远程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的建设,主要是解决院内相关的医疗信息以及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相关问题。

4 理疗信息技术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4.1 技术应用的主要优势

1) 全程实时观测

医疗信息技术让医疗服务实现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对患者和医疗活动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查询。信息技术的建立不断能够控制医疗质量模式,让质量控制的重点呈现具体化特征,这样就能有效的解决质量操控等技术方面的问题,完善医疗质量。

比如,医疗系统的整个业务流程中根据调查显示,如果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医院,其整个的管理效率将会加大,整个流程将会节约部分时间,比如以医疗质量的OLAP分析,由于部分分析内容都不是事先制定的,所以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要根据查询系统进行分析,就是OALP(on line analytical proc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更为灵活,并且在病例数据库的支持下正常运行,能提供多维视图的动态分析报表,这些功能和office的透视功能表格相类似。如图1所示。

使用过程中要让系统自定义分配好字段(维度)和汇总的字段(度量以及相关的各类统计指标)然后根据实际查询情况分析要进行拖拽的字段、列字段等。其中分析出的维度包括:医疗单位、医疗科室、医生、病例分析等,需要分析的度量包括:病危率、优良率等统计分析指标。

2) 多方控制保障信息的透明

质量控制需要在多方控制的前提下,确保整个诊疗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化,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医疗质量化规医院自己的限制条件,将有利于卫生监管部门以及患者监督医院服务系统,更有利于医疗质量以及指导相应的医疗活动,有效地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达成患者的满意。

4.2 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监控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的时时监控,能够保障医疗活动中信息流产生的准确无误,但是在质量化管理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操作人员的素质,更要对其应用的系统开展相应的规范,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避免信息泄露的情况产生。

2) 多方质量参与机制

由于信息技术医疗质量管理参与平台较多,所以要构建共同的质量控制机制,在改善和完善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可以让质量控制参与主体在平台上开展相关的质量控制,相互的监督,这样能够方便医疗质量的稳步提升。

3) 构建与质量信息相关的信息化指标,由于信息技术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调控,所以质量管理信息化标准十分重要。信息化体系的建立不但能够增强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预警控制系统,更能推动医疗质量的完善,因而在工作中不要忽略相关质量信息化管理指标的构建。

5 结束语

国内医疗事业的发展,带动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现在我国的国内各类医院正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财务信息化管理,第二阶段是患者医疗信息化管理,第三阶段是临床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不同的三个发展阶段,让医院积累较多的数据和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运用,让相关管理人员总结有价值的信息,为医院的智能化监管提供数据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信东, 叶明全, 胡东辉, 等. 普适医疗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关键技术与挑战[J]. 计算机学报, 2012(5): 23-24.

[2] 车永茂, 吴丽娟, 徐道亮, 等. 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质量管理路径探索[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4(2): 21-22.

医疗技术篇10

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经历了从进口到国产、从材料工艺到机电加工一体化、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的漫长过程。中国医疗器械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早期基本全靠进口满足需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很多国内医疗器械公司从相对简单的材料工艺和设备开始,利用低廉的价格和政策红利逐步取代国外公司,在某些细分领域占领了大部分国内市场。随着消费和技术的升级以及国家的战略性布局,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将实现附加值更高的高端手术及影像诊疗设备的进口替代。

专业人士认为,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国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和全球化都将是一个主要趋势,而创新是最佳手段。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海外创业者看到了国内市场的机遇,将技术和产品进行本地化,利用国内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建立生产基地,然后通过经销商将产品销往全球,实现全球化路径。“美国技术+中国制造+全球市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市场热捧的主题。

颠覆性技术逐步渗透。液体活检、手术机器人、3D打印等颠覆性技术的出现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诊疗手段及医疗格局。

液体活检对于癌症检测而言是颠覆性的。检测血液中的CTC(循环肿瘤细胞)及ctDNA(循环肿瘤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称为液体活检。液体活检的出现可以解决组织活检的局限性问题。该技术能够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满足对患者高频次监测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检成本低的优点。

未来有望应用在肿瘤早期筛查、肿瘤患者动态监测,以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麻省理工大学科技评论》将液体活检评选为“2015十大技术突破”。

在外科手术领域,手术医疗机器人的出现颠覆了现有手术方式,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医生的双手。相对于传统手术,手术机器人具有明显的优势:病人出血少、康复快、医生培训时间短。外科手术将从“切除时代”进入“可修复时代”。作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外科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成人和儿童在内的普外、胸外、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及心脏等各种手术。

3D打印是制造业具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和应用有着喜人进展。之所以说是颠覆,是因为它解决了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骨科领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3D打印的人工枢椎为颈椎肿瘤的患者做治疗,进行的肿瘤切除效果很好,已经有了四个成功病例,这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另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3D打印人工肝单元的成功面世也为新药筛选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我国3D打印领域的领先公司如迈普生物,已经率先实现了3D打印硬脑膜的商业化,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医疗技术篇11

[编者按]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相关技术的互相带动下,医学技术的发展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于许多疾病,从“不治”到“可治愈”成为现实;一些治疗方法,使繁杂的大手术变得简单,如内窥镜治疗等。这就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治疗费用,提高了治愈率。

为使读者了解这些新成果新技术,并从中得到帮助,本刊将邀请有关专家陆续为您讲述。本期将介绍肿瘤放疗新技术。

写在前面: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设备不断改进,CT模拟机及X刀立体定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射波刀放射治疗等新技术先后问世和完善,放射治疗由常规治疗跨入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新时代,实现了增加肿瘤靶区放射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保存重要脏器正常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达到肿瘤治愈的目标。放疗与手术、化疗并列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45%的肿瘤病人可以治愈,其中18%的病人运用放疗即可治愈;单纯放疗或放疗与手术、化疗相结合可以使60%~70%的恶性肿瘤病人受益。

原发肿瘤的局部控制是肿瘤治愈的先决条件,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一些肿瘤以放疗为主可达治愈,并保存器官和生理功能;对不宜手术、失去手术机会、手术后有肿瘤残留或可疑肿瘤残留者,接受放射治疗是肿瘤局部控制的重要选择。

本期由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的专家和医师们为大家介绍放射治疗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三维适形放疗“有的放失”治肿瘤

朱 莉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使肿瘤细胞生长的关键部位DNA链断裂,致使肿瘤细胞减少或停止繁殖,以杀伤或杀死癌细胞。目前,有60%~70%的癌症病人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在肿瘤早期单独使用放射治疗就可成功消灭肿瘤细胞,使患者痊愈;在肿瘤中期放射治疗结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痊愈,而另一部分肿瘤患者即使不能痊愈,仍可减少肿瘤细胞的数量使肿瘤瘤体缩小,延缓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期,并使病情长期稳定;在部分

晚期肿瘤患者中,肿瘤已长得很大,不仅损伤了其邻近组织和器官,还会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因肿瘤压迫造成的面部肿胀、进食及呼吸困难、出血及骨痛等不适症状。这时,放射治疗“上阵”实施姑息治疗,不但可使肿瘤瘤体缩小,解除压迫,缓解症状,还可起到止血及减轻疼痛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之所以能使肿瘤细胞减少或将其消灭,关键在于给予肿瘤放射剂量的大小,其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杀伤癌组织,并且最大可能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然而,肿瘤生长不是孤立的,它的周围必定包绕正常组织及器官,传统的放疗方法在治疗肿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损伤其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而正常组织及器官所能接受的放射剂量则远远低于杀灭肿瘤所需要的剂量。为了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不受或少受损伤,就要降低放射剂量,但这样做又不能完全杀灭肿瘤细胞。这个难题是目前国内外放疗领域中研究的焦点。然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出现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三维适形放疗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现代放射治疗新技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立体形状将放射线聚焦在肿瘤内,使放射剂量分布形状与肿瘤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一致,然后从三维方向设计出多个照射野进行照射,这样既可以给予肿瘤一个较高的剂量,也可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不必要的照射。该技术凸显“三精”特点,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及精确治疗。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大大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放射反应和后遗症的发生,具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轻,适用于体积较大、累及范围较广肿瘤的常规治疗,并且放射性炎症反应出现晚、恢复快等优点。

适形调强放疗“逆向设计”治肿瘤

王佩国

调强放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代表了本世纪放疗技术的主流。调强放疗通过逆向放疗计划设计,优选出最佳照射方案,将放射高剂量分布在三维立体方向上与肿瘤(靶区)的形状完全一致,同时调节剂量强度,使靶区内各点剂量均匀“布阵”,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的照射剂量,保证身体正常组织不受太大的损伤,并可以在此前提下,给予肿瘤部位更有效的放疗剂量,给癌细胞以毁灭性的打击,完全彻底地消灭肿瘤。

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是确保调强放疗准确实施的前提。调强放疗的实施步骤:①精确定位,使用特殊的装置,确保病人在每次治疗时的精确重复,通过PET―CT或核磁共振检查,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②精确计划,与传统适形放疗相比较,调强计划设计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是通过逆向预算程序进行计划设计,即医生首先把肿瘤组织需要达到的剂量和脑干、脊髓、腮腺、晶体、肺组织等所有需要保护的组织器官不能超过的剂量等限制条件输入计划系统,经过计算机精密复杂的逆运算,给出最满意的治疗计划;③精确治疗,正式治疗前,每一位患者的治疗计划都要在仿真体膜上模拟全部治疗条件进行实际照射和剂量测量,确保剂量分布与计划设计相吻合后再开始正式治疗,并由受过特殊培训的技师负责实施治疗,保证每次治疗的精确度。

国内外临床经验表明,调强放疗具有其它放疗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适用于肿瘤比较局限,周边有重要器官的部位,如前列腺癌调强放疗的疗效与手术相同;鼻咽癌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了腮腺、脑和脊髓的损伤,减轻了病人口干的痛苦;乳腺癌调强放疗能降低心脏的损伤;肺癌调强放疗能明显降低正常肺组织、心脏、食管等脏器的损伤;复发的肿瘤患者有可能获得第二次放疗机会而不增加放疗的并发症等。调强放疗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我院已将此项新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并成为常规治疗

手段。

机器人辅助的放射外科治疗系统――射波刀

袁智勇

近5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肿瘤的放射治疗技术得以飞速发展,而射波刀则是其中最具有突破性的技术之一。

射波刀由机器人臂、紧凑型加速器、治疗床、定位系统、呼吸追踪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机器人臂有6个活动关节(和人的上肢一致),可迅速将150公斤重的小型直线加速器移动到空间指定位置进行照射。由于机器人臂的灵活运动,可使加速器产生1200多条射线方向供选择,使剂量分布能够更好地集中在肿瘤区域,这一机器人臂通常用在奔驰等高级轿车的自动装配线上,以保证位置的精确性。

射波刀可治疗直径1~8厘米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肿瘤。它有一张可承受160公斤重量而由电脑驱动的治疗床,治疗床可沿上下、左右、进退方式平移,还具有纵向旋转、水平旋转、头脚方向倾斜等功能,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技术。治疗床顶上的天花板左右各有一对定位用的X光机,以45度和135度的方向对治疗床上的病人做头部或身体照射,影像则落在治疗床右、左两个数码照相机的液晶感光板上,并快速传输至主控制台的电脑,与原先CT定位的重组影像库对比,患者的位置误差很快计算出来,通过治疗床6种运动方式的自动调整,将肿瘤移至原先设计的照射目标区,按治疗计划进行放射外科照射。

射波刀治疗室的天花板上装有一套红外线讯号接受系统,可连续记录与监控病人胸前3个红外发生器的位置,建立患者的呼吸模型。另外,根据定位X光影像采集的患者体内肿瘤(如肺癌和肝癌)位置的运动模型,通过2种运动模型的拟和,射波刀则能建立肿瘤随呼吸运动的空间位置模型,主动追踪肿瘤,在运动中治疗,这一技术借鉴于对空巡航导弹的追踪技术,在运动中持续追踪靶点的动态位置。而以往的治疗技术如X-刀、体部伽玛刀不能主动跟踪肿瘤进行治疗,也无法准确计算肿瘤的运动位置,只能扩大照射区域,以牺牲更多的正常组织及器官为代价进行治疗。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射波刀在治疗颅脑和无自主运动位置的病灶时,准确性为1毫米左右,在治疗肺部肿瘤时,平均误差为1.5毫米,比以往的X-刀、体部伽玛刀的治疗准确度提高了5~10倍。

放疗医生用射波刀对肿瘤患者治疗时,能够不断地对肿瘤位置进行验证,如果病人在不自觉中出现非常细微的位移,定位系统能很快计算出来并通过治疗床的运动加以调整。以往X-刀和伽玛刀则只能依靠患者皮肤上参考标记代表肿瘤的位置,而皮肤标记和人体内部肿瘤位置很难保持完全一致,因为皮肤本身具有很大的弹性,这一摆位方式是将人当做刚体对待,依靠它去精确定位,如果在治疗中患者出现了位置变动,通常情况下X-刀和伽玛刀都是忽略不计的。在射波刀的定位技术中,由于它是通过颅骨、脊柱骨、金属标记等刚性结构作为参考坐标的,所以,定位和治疗的准确性大为提高。

射波刀的治疗计划系统通过逆向运算,由放疗医生给出理想的剂量分布要求,专职物理师将其输入电脑,计算机去寻找达到要求的方案,所以,能够通过非等中心照射使肿瘤受照射的剂量高度适形而均匀。通常肿瘤周边能达到80%的剂量分布,以往放射外科只能达到50%~60%剂量线,而肿瘤复发与否,取决于肿瘤所受的最低剂量是否足够。

因为具有以上技术优势,射波刀对全身各部位肿瘤均可进行有效治疗,它不但与伽马刀一样能治疗颅内的疾病,而且在放疗时还可以根据肿瘤体积大小,与正常组织结构关系进行1~5次的分次照射,对体积较大的肿瘤也可实现放射外科治疗。射波刀的技术优势不但在体部肿瘤治疗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在对肺癌、肝癌、胰腺癌、头颈部肿瘤、前列腺癌、腹膜后肿瘤、各种局限性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等治疗时都显示出非常高的有效率。它适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肿瘤,只需1~5天的照射,整个治疗过程大约需要30~90分钟即可杀死肿瘤组织,是唯一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和无需恢复期的全身放射手术形式,患者术后即可回家。

射波刀作为当今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使患者减轻了痛苦,并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PET-CT,肿瘤放疗医生的火眼金睛

庞青松

最近,很多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前,被医生告知需做PET-CT检查。患者询问:放疗前为什么要做PET-CT检查?有什么作用?与放疗有什么关系?哪些肿瘤患者放疗前一定要做PET-CT检查呢?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2/3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消灭局部肿瘤组织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范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疗靶区。它通常是通过查体和传统的影像学资料,如X线片、CT来确定的。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是解剖学的显像,同人体内的正常组织和器官一样,恶性肿瘤也处在不断新陈代谢当中,通过传统的影像学观察到的肿瘤的形状、大小和活动情况等之外,它还在微观环境下不断地进行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这是传统的影像学手段所观察不到的。通过PET-CT检查不但可以得到传统的影像学资料,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功能显像剂,了解肿瘤的代谢情况。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与它的代谢情况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其代谢也就越活跃。因此,通过PET-CT检查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以及恶性程度就很有必要了。

医疗技术篇12

现代信息化技术和理论的出现,引起了医用诊疗设备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使得临床应用中的诊疗设备的功能更加智能和自动。现在,各级国家公立医院所装备的临床诊断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所涉及到的品种也是丰富多样。在这种情况下,之前所使用的医用设备管理体制和方式已经落伍,需要紧贴时代步伐,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各种医疗设备进行管理。所以,要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管理体系,就应该装备完善的管理软件系统,才能实行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方式。通过计算机对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加强医院的资产管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设备管理和维护维护水平,为医院进入信息化发展的道路提供平台支撑和信息支持,同样,这也应该成为衡量医院管理和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作者所属的医院就走在了信息化的前列,从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采用计算机对医用诊疗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和措施,能够根据设备使用中的特点对各种信息化平台进行改进,从而使各种医用设备的计算机化得到不断完善。为了能够对医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本文作者所属医院就针对现代医用设备的管理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医用设备网络管理平台和软件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

为了能够对文中所开发软件管理平台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维护和改进,本文中对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模块,主要的逻辑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具体实现等各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系统概述

基于医用诊疗设备在使用维护中的特点,以及计算机工作的方式,文中将所设计系统分为如下几个功能模块:

2.1 医疗设备管理

本模块的功能主要在于对医用设备的申请、采购进仓、出库、验收、查询、周期和退库报废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跟踪。在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分类归档,建立各种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查询对应关系,进而开发系统的数据统计功能和报表生成功能。

2.2 设备档案管理

该模块的功能是对各种医疗设备所对应的技术文档和参数说明进行计算机的自动化管理,在对所有相关资料进行分类和编号的基础上,对设备的日常使用情况和维护管理情况进行自动更新和修改,方便人员的日常使用和管理。

2.3 消耗品的管理和维护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医用消耗品和材料的日常使用和更新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监督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申请采购进行否决,限制采购过程中的不良现象,促进仓库管理的制度化,最大限度的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

2.4 系统使用中的维护

本文系统通过国际流行的标准化平台进行构建,其特点是用户使用维护过程方便,具有很高的扩展性和开放性,同时,系统还能够网络将医院的HIS系统跟互联网相连。此外,系统在软件结构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采用参数化的设计模式,保证了系统的自动化维护能力。

三、数据库各项逻辑关系

本文中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底层数据库为SQL(Structure Query Language),通过科学合理的软件结构设计,以及在对用户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保证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流畅性和兼容性,避免了系统在代码开发和编写阶段的重复劳动和人力的浪费,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开发效率。此外,由于系统所涉及到的层面较广,还应该包括对财产、技术和信息等各种数据的综合管理,这样,就会进一步增大系统的设计难度和复杂度。

3.1 设备代码库

该库的职责就是对各种不同的设备进行代码分配,本文中所设计的代码库采用四级四位的设备代码进行设备的代码管理,使得每个设备在系统中都对应于独立的代码,便于对其进行分类,同时,还能够对设备的管理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3.2 进仓数据库

该数据库主要负责对进仓后的医疗设备进行设备的进仓凭证等级,所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购置时间、单价、数量、型号、厂家以及出场编号等。

3.3 现用库和报废库

每件医疗设备都有其固定的使用周期,整个使用周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而每个阶段都应该对应独立的数据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现用库和报废库,设备在经过领用、调拨、退库和转让等各个环节以后,设备就将被报废处理。所以,应该将这些不同的环节都等级到一个设备的变动记录库中,将设备的报废凭证登记到报废记录库中,再将这些数据库进行相应的关联操作,最终形成设备的现用库和报废库。

四、系统实现

本文中所设计和开发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多种优点,能够保证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升级和扩展。系统在软件结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就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语言和大型关系数据库SQL,面向对象的程序代码编写平台Visual C++(当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等,采用具有多重国际标准的保障措施,如RAID5磁盘阵列技术(一种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SMP(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技术,是指在一个计算机上汇集了一组处理器,各CPU之间共享内存子系统以及总线结构)多处理技术、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即错误检查和纠正)专用服务器,通过对数据库中重要数据的及时备份,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在对目前该行业运行现状进行充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用户的需求和系统的软件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实现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和高效,便于系统的操作和升级维护,进而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录入、查询、统计和报表生成等各项工作。

五、结论

实际的使用结果表明,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对医用设备进行自动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这也将最终实现医疗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这也是我们将来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医疗技术篇13

1.高度重视,发挥技术档案在科研教学中的作用

1.1统一技术档案管理认识

医疗技术档案是科研成果鉴定和申报乃至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档案人员要针对医学研究和科研人员的需要,设置不同专题,筛选、编辑医务人员的科研成果、医学论文及资料,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和医疗业务发展动向,为医务人员科研活动提供指导,为医务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提供大量充分可靠的研究资料。因此,县级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把静态的档案变成动态的信息,活化科研资料,为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教学、研究工作服好务。县级医疗机构的领导要有做好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意识,做到思想、观念、认识三统一,使各级领导、技术管理部门和技术人员真正认识到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对保证和促进县级医疗机构技术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2创新医疗技术档案工作的理念

档案工作的创新是指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工作运行机制、档案管理与利用活动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因此,县级医疗机构技术档案工作的理念要创新,观念要改变,要较好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要把医疗技术档案工作当作一门学问,去认识、研究、探讨,寻找档案管理的科学规律,使医疗技术档案工作的重点从每年立卷归档多少、利用服务多少转变为县级医疗机构前沿科学发展需要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以求医疗技术档案工作获得实际效益和最高利用价值,从而推动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1.3不断更新医疗技术档案工作的方法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技术成果数量和质量逐年攀升,对技术档案的要求越来越高。县级医疗机构的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应以医疗科研管理部门为核心,互相协助,互相配合,分级管理,不断更新档案工作方法,克服县级医疗机构原有档案室技术档案材料不足、业务不熟的缺陷。不断探索在信息时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医疗技术档案工作的新方法、新规律,开创医疗技术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2.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医疗技术档案收集不齐全

一些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技术成果的与获奖,轻视技术档案资料的平时积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2.2医疗技术人员缺乏档案意识

认为自己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不一定要归档,归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技术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2.3医疗技术档案归档缺乏制度保证

县级医疗机构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在技术档案归档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医疗技术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2.4医疗技术档案还存在其他问题

就目前而言,还存在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档案室设备简陋等问题。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医疗技术档案材料,已完成的技术成果、技术项目材料没有随时归档,即使是代表县级医疗机构技术实力的重点、重大技术项目和部分获奖成果材料也因科研人员的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归档或缺失;有些技术项目结题后,没有提供完整的项目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技术材料。

3.加强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3.1建立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技术档案是技术课题技术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技术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技术档案的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为此,必须把技术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技术工作与技术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保证医疗技术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医疗技术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技术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3.2突出重大技术项目的档案管理

重点、重大技术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技术项目应从立项起立卷归档,然后将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分年度补充到技术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和县级医疗机构档案管理部门都有重大意义。

3.3增强医疗科研人员的技术档案归档意识

科研人员是技术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医疗技术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的轨道,将会使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4提高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技术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当前县级医疗机构提高技术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要培养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服务管理、团结奉献的高尚意志和工作作风。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