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开发技巧论文实用13篇

开发技巧论文
开发技巧论文篇1

一、单片机的特点应用

单片机的特点主要有:高集成度,体积小,高可靠性;控制功能强;低电压,低功耗,便于生产便携式产品;易扩展;优异的性能价格比。目前,单片机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设备;单片机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在实时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单片机在日常生活及家用电器领域的应用;在各类仪器仪表中引入单片机,使仪器仪表智能化,提高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简化仪器仪表的硬件结构,提高其性能价格比;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商业营销设备;单片机在医用设备领域中的应用;汽车电子产品;航空航天系统和国防军事、尖端武器等领域,单片机的应用更是不言而喻。

二、单片机开发中的几个基本技巧

在单片机应用开发中,代码的使用效率问题、单片机抗干扰性和可靠性等问题仍困扰着。现归纳出单片机开发中应掌握的几个基本技巧。

1、如何减少程序中的bug。对于如何减少程序的bug,应该先考虑系统运行中应考虑的超范围管理参数如下。物理参数:这些参数主要是系统的输入参数,它包括激励参数、采集处理中的运行参数和处理结束的结果参数。资源参数:这些参数主要是系统中的电路、器件、功能单元的资源,如记忆体容量、存储单元长度、堆叠深度。应用参数:这些应用参数常表现为一些单片机、功能单元的应用条件。过程参数:指系统运行中的有序变化的参数。

2、如何提高C语言编程代码的效率。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是单片机开发与应用的必然趋势。如果使用C编程时,要达到最高的效率,最好熟悉所使用的C编译器。先试验一下每条C语言编译以后对应的汇编语言的语句行数,这样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效率。在今后编程的时候,使用编译效率最高的语句。各家的C编译器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故编译效率也会有所不同,优秀的嵌入式系统C编译器代码长度和执行时间仅比以汇编语言编写的同样功能程度长5-20%。对于复杂而开发时间紧的项目时,可以采用C语言,但前提是要求你对该MCU系统的C语言和C编译器非常熟悉,特别要注意该C编译系统所能支持的数据类型和算法。虽然C语言是最普遍的一种高级语言,但由于不同的MCU厂家其C语言编译系统是有所差别的,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功能模块的操作上。所以如果对这些特性不了解,那么调试起来问题就会很多,反而导致执行效率低于汇编语言。

3、如何解决单片机的抗干扰性问题。防止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去除干扰源、隔断干扰路径,但往往很难做到,所以只能看单片机抗干扰能力够不够强了。在提高硬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同时,软件抗干扰以其设计灵活、节省硬件资源、可靠性好越来越受到重视。单片机干扰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复位;至于程序跑飞,其实也可以用软件陷阱和看门狗将程序拉回到复位状态;所以单片机软件抗干扰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复位状态。一般单片机都会有一些标志寄存器,可以用来判断复位原因;另外你也可以自己在RAM中埋一些标志。在每次程序复位时,通过判断这些标志,可以判断出不同的复位原因;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志直接跳到相应的程序。这样可以使程序运行有连续性,用户在使用时也不会察觉到程序被重新复位过。4、如何测试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当一个单片机系统设计完成,对于不同的单片机系统产品会有不同的测试项目和方法,但是有一些是必须测试的:测试单片机软件功能的完善性;上电、掉电测试;老化测试;ESD和EFT等测试。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模拟人为使用中,可能发生的破坏情况。例如用人体或者衣服织物故意摩擦单片机系统的接触端口,由此测试抗静电的能力。用大功率电钻靠近单片机系统工作,由此测试抗电磁干扰能力等。

综上所述,单片机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单片机应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从前必须由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的大部分功能,现在已能用单片机通过软件方法来实现了。这种软件代替硬件的控制技术也称为微控制技术,是传统控制技术的一次革命。此外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我们更要掌握技巧,提高效率,以便于发挥它更加广阔的用途。

参考文献:

开发技巧论文篇2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在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选自陕西省中考满分文《感受生活之美》)

技巧点拨:这篇文章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使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效果很好。

技巧二: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条条溪河恶臭难闻,一股股有害气体毒害人体时,你的感想如何?我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选自广东省中考满分文《我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

技巧点拨:考场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写作时开门见山,摆明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方法。这篇文章的开头采用设问的方式,一问一答,简洁有力,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议论打下了基础。

技巧三: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选自河南省中考满分文《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

技巧点拨:中考中,常有追忆式文题出现,需要考生追述过去发生的某一件事,此时不妨联想回忆,引发思绪。这篇文章的开头就采用了这一方法。文中先写月色,由溶溶月色引发了“我”的联想,使“我”回忆起同样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发生的故事。这种开头,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利于抒感。

技巧四:突出矛盾,渲染气氛

“你这书记趁早别当了,半点用也没有!”从学校风尘仆仆赶来的我,离家门还有百来米远,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听到了妈妈对爸爸的呵斥声,一种“黑云压城”的感觉袭上我的心头。妈妈也是多事,爸爸干什么她都要干预一通,搞不好就暴跳如雷。好在爸爸宰相肚里能撑船,每次都是任凭妈妈一阵暴风骤雨过后,才用几句绵里藏针的话收拾残局。今天不知又为了什么。(选自湖北省仙桃中考满分文《“民主墙”的风波》)

技巧点拨:写作记叙文要善于制造矛盾,在矛盾中展开故事情节才能吸引人。这篇文章在一开头就抖出一个矛盾冲突。目的是要迅速抓住读者的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技巧五: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以善。(选自江西省中考满分文《待人和善》)

技巧点拨: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上面例子,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技巧六:描写环境,烘托背景

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选自湖北省仙桃中考满分文《心中筑起一堵墙》)

技巧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上面例子,写一场急雨的降临,目的是为教室内的考试烘托背景,并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写法简单但很实用,效果也好。

技巧七:广泛引用,突出主题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好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选自甘肃省中考满分文《歌声与微笑》)

开发技巧论文篇3

随着我国公共性音乐教育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到音乐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没有广大人民的参与,一个国家或民族就不能有称之为具有真正的音乐文明。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国民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从集中在少数音乐人才的培养上转向提高全社会音乐生活的参与上来,在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的面前,国外六种教学法(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综合音乐感、科思、铃木)被引进我国。从20世纪初引进的西方音乐教育为我国音乐教育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建构中国音乐教学体系,大力发展普及音乐教育

从19世纪的末叶到21世纪的初,我们一直在专心学习,模仿,传播西洋音乐,对中国凡千年来的音乐文化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初学堂乐歌和西洋音乐方面,一些词曲作家如黄自、刘天华等虽也尝试将传统与外来文化融合,但并没有完成继承和发展我国音乐文化的重任。建国后,全面引进前苏联音乐教育体制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同时,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继承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地摆到我们面前。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仍沿袭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如我国的钢琴教材中,国内的、传统的曲目极少,只是作为点缀而演奏,西方完备的教材体系为钢琴教育提供了条件。不完善的中国民族音乐体系则无法为民族音乐提供生长和发展的条件。专业音乐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熟悉和喜爱外国音乐,善于演奏和演唱外国曲目,会写跟着外国潮流而中国人难以接受的作品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却一知半解,面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却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继承和发展,一些民族音乐文化已濒临失传。而中国的孩子除了西方的音乐、钢琴、电子琴以外,可能更适应中国的京剧、川剧、黄梅戏等戏曲,曲艺中的“体态律动”和“锣鼓经”那些极富民族特色更贴近他们语言生活环境,极富情趣的地方音乐和少数民族活泼欢快、载歌载舞的表现。这一切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继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为迅速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需求建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的中国音乐体系,加强对古文和占音乐的学习,利用现代科技尽快完善民族乐器研究与创作,以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音乐。

二是发展民族音乐,并非排斥西方音乐,相反仍需学习吸收其精华。扩大视野建立全球意识,学习研究世界其他国家音乐并与本民族音乐相结合,开拓新的发展于方向,适应全球文化及音乐发展。

三是积极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探索,技术探索,培养能站在世界民族音乐发展前沿的民族音乐理论家、民族音乐演奏家和演唱家。

除了大力发展音乐师范的培养以外,还要对音乐专业的办学方向及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学生能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对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应加大思想教育,由于学生在学习期间缺乏接触中小学生的机会,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的思想不稳固,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了解和理解,总想脱离教育岗位。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教育思想准备、教师的一般修养、心理准备应当比专业学识更为重要,更应受到重视。

二、制定合理的专业技巧课课程表及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

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一直是音乐学院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教学方面最为复杂、最为繁琐的难题之一。音乐学院一般以技巧课为主,技巧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必然直接影响到整个学院教学质量的优劣。本人多年从事音乐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同时结合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实际,对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1.专业技巧课与理论课的区别

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一般指声乐、键盘、器乐专业技巧课,它与理论课教学有极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上课课时不同。理论课周学时一般为2学时/周、3学时/周、4学时/周等,是集中上课,每小节课50分钟,2学时100分钟。而专业技巧课不同,音乐表演专业2学时/周,学生每周上二次课,一次课40分钟;音乐学专业0.5学时/周,学生每周上一次课,每节课20分钟。

第二、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不同。理论课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来讲是固定的。例如周二3、4节02级音乐表演专业配器课,主讲教师是王阳,地点在418教室,就是说02级音乐表演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听王平教师教师讲配器课。而专业技巧课不同,专业技巧课在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相对来说是不固定的。例如02级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声乐课,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时间上课,周一到周五都可能有02级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上课,不会固定在某一特定时间。即使在同一时间上课的学生,也不一定会是同一名教师,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例如:02音乐学某些学生周一上午上声乐技巧课,就会有不同的声乐教师,在不同的上课教室,给02音乐学专业分给自己的学生上课,一名教师在同一时间只能给一名学生上课。

第三、上课内容不同。理论课是针对所有学生在相同上课时间内讲授相同内容。而专业技巧课不同,不同的学生程度不同,上课的内容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讲授不同的内容。例如键盘学生,同一年级程度好的学生,在大一就可以学习《车尔尼练习曲599》或《车尔尼练习曲849》;而程度不好的学生,在大一可能就只能学《哈农》或《拜厄》。

2.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的特点

由于专业技巧课的特点,对于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第一、上课时间分散。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甚至同一年级相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间都是不相同的,不能像理论课,只要是同一年级,至少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上同一门课程,另外,教师连续上课时间相对较长,有些教师上课时间从周一8:00至晚上7:30,这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二、上课地点分散。由于专业方向多,我们学院音乐表演就有声乐、器乐、键盘、舞蹈、作曲、指挥、戏剧表演与主持7个方向,因而任课教师也多,教师及学生上课地点分散、不集中,我们学院上课教室多达四十多个。

第三、任课教师工作量大。由于学生专业方向多,专业技巧课任课教师人数大大多于理论课教师人数,尽管如此,专业技巧课教师的周学时均达到20节以上,远远超过教师正常的工作量。

三、 结合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特点及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改革技巧课教案、授课计划。多年来,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使用的教案、授课计划同理论课的相同,这给专业技巧课任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费时、费力效果不好。因为所有的教学授课计划、教案都是针对理论课设计的,它具有通用性,而专业技巧课针对于每一名学生,具有个性特色的特殊性,这样,授课计划及教案应用在专业技巧课上极为不便,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根据专业技巧课的特点,也根据专业技巧课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授课计划及技巧课教案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如下:

1.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专业技巧课教师要将自己的学生不分年级划分为几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授课计划,这项工作在期初完成。

2.期初不用准备专业技巧课的教案。专业技巧课教案重新制定,专业技巧课教师要给每一名学生书写教案,教案的内容及格式如下:

(1)填写好学生入学前专业学习简历。其中包括指导教师情况、所学教材、学习时间、入学考试时演唱、演奏曲目、现有专业水平、存在问题等,此项内容主要是掌握学生专业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2)制定学生学期教学计划。其中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中外乐曲等。这一项需要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学院长审核、检查。

(3)每周记录。其中包括出席情况、教学内容及步骤、小结、上课效果打分。此项根据学期开课的周数及周学时数,按每次上课内容填写。例如:声乐技巧课周学时是2学时,学期开课16周,那就需要记录32次。上课效果打分按学生上课情况给分,分值分别为:18、16、14、12、10、8,对应的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较差。学期累计平均分为该名学生的平时成绩。

(4)期末成绩。期末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期末时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专业技巧课考试组教师(每组5名)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取平均分就是该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项还包括提高率、期末总结、假期作业。

通过对技巧课教案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由于针对每一名学生设置,使教师教学目的明确,真正做到因人而宜,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制定专业技巧课课表及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

专业技巧课课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上课的班级、人数、地点、学时,方便了教学管理方面的各项检查工作,期中包括教师上课迟到、早退、学生迟到、早退缺席的教学秩序的管理、教师调、串课管理、教师工作量计算等,一目了然,方便准确。(表略)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及个别学生行为松散的特点,制定了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内容如下:

1.连续无故旷课三次(含三次),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每学期累计旷课五次,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

2.学生迟到或早退10分钟以上(含10分钟),按旷课处理。

开发技巧论文篇4

什么是圆锥体?为什么研究圆锥体?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东西叫做圆锥体。所以圆锥由其空间展开图就知道它是由扇形加圆形组合而成的。而在中学课本中圆锥内容包含在圆这一章里面,算是圆的知识的延伸。

近年来圆锥面积、体积的计算题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考试检测过程中所占比重也是越来越大。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通过课本一些基本定理经过详细地推导过程得出一些圆锥底、侧面积的计算技巧,再通过一些例题或者生活中的问题加以验证,以方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灵活运用。

何为技巧呢?解题技巧就是在对基本知识有较扎实、深刻的了解的前提下,不断思考,追寻解题过程中的一些规律,从而从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些不变的定律,也可以说为解决小题提供投机取巧的方法,为解决大题,提供解决的思路。总之为了加快解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我们先熟悉一下关于圆锥面积的一些基本知识。

设圆锥的高为H,母线长为L,底面半径为R,侧面展开图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以此我们知道:圆锥底面积S底=πR2,圆锥的侧面积S侧,这是我们学习课本所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但是通过我们不断的练习过程中,细心的话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推导。得到:(1)也就是说圆锥的的侧面展开图的扇形的圆心角α与360度的比等于底面半径R与母线L的比。(2)依据(1)中结论所以得S侧,进而,也就是圆锥的底面积与侧面积的比也等于底面半径R与母线L的比。

这些结论在选择或者填空的题型解析过程中运用会事半功倍,但是在大型计算题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发散思维细心推导,然后才可以运用这些技巧,要做到分析解题有理有据。下面我们就试试这些技巧性的结论在例题中的应用。

例一、小明要制作一个圆锥模型,模型的侧面用一块半径为9 cm、圆心角为240°的扇形铁皮做成,再用一块圆铁片做底,这块圆铁片的半径应为 .

解析:题目条件“侧面用一块半径为9 cm铁皮”,其实就是母线L是9cm,圆心角α=240°,根据,可以得到底面铁皮半径,即题目得解。

遇到这些不用分析结论过程的题目,直接运用我们的“技巧”即可,屡试不爽。但是遇到需要详细论述过程的计算题我们一定要尽可能详细的把推导过程一一列举出来,禁止直接套用课本上没有的,自我分析总结的结论。

以上就是所推导的“技巧”在解题中的应用,学生们一定要经过自己亲身推导,在运用中才能得心应手。新课标响应我们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我们学习的效果,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能运用到这些知识,比如说马上要过圣诞节了,班里组织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圆锥形纸帽,已知纸帽的周长为58厘米,高为20厘米,请问要制作20顶这样的纸帽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如果是你来管理操作这件事,你会任由大家浪费纸张,随意裁剪吗?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你要怎么精确的计算出来呢?

看似这个“难题”所给条件似乎没有太大关联,可是我们仔细分析,撕开它奇怪的外壳,所有问题就会明了啦。“纸帽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这不就是在求一顶纸帽的全面积吗?我们需要求出底面积和侧面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相对上面的例题,这里给的条件相对隐晦很多,有周长我们其实就可以了解到底面积,我们就想到用我们的“技巧”求,可是我们没有母线L,题目只给了圆锥的高H,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展现掌握的课本基础知识了,相当重要的勾股定理,所以母线也就有了,所以再根据,侧面积也就容易得到了,具体结果我就不详细计算了,只是说明一下解题思路和道理。这样就可以算出一顶纸帽所需要的纸了,那20顶纸帽还是问题吗?

开发技巧论文篇5

一、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在二胡演奏中,技术是乐曲中各种技巧变化和音乐处理的重要基础。一个演奏者如果技术和技巧不过关、不到位,那么纵有再好的乐感和再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得心应手地表现音乐。

如果按照实际的功能来划分,二胡的演奏技巧可以分为“基础技巧”、“应用技巧”和“风格”。“基础技巧”包含最基本的弓法和指法技巧,这是二胡演奏的基础。各种弓法和指法的掌握首先要从单项的技巧开始。在这个阶段,学生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曲对各种技巧进行科学的、扎实有效的技术训练,逐渐掌握各种弓指法技巧基本的的演奏方法。“应用技巧”则是在演奏者掌握了各种基本的弓指法技巧之后,再将这些技巧在乐曲中予以变化的应用。比如各种表情化的揉弦、换把、快弓和长弓等的变化奏法。“风格”是在表现特定的音乐风格和特殊音乐效果时所应用的演奏技巧,比如地域风格、民族风格和古曲中的特殊韵律韵味的奏法等等。

严格地讲,学习和掌握这些演奏技巧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认为,专业的二胡教学首先应该以现代的教学思维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打好技术和技巧方面的基本功。做为新时代的专业二胡演奏者,不但需要具备很好的音乐天赋和文化修养,而且更需要通过多年的刻苦训练和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掌握全面的演奏技巧和音乐上二度创作的能力,使演奏的水平达到预期的高度。因此,教学的首要步骤就是对学生进行相对规范的技术训练。鉴于此,我主张以程序化的训练步骤为前提,通过对不同的教材进行细致的分类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采用“基础技巧”、“应用技巧”(含“风格”)和“音乐表现与创造”的基本程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通过“基础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弓指法技巧,为学习“应用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继而通过对不同乐曲的学习,将各种弓指法的复杂变化以复合技巧的形式纳入到音乐的处理当中。这就是从“基础技巧”到“应用技巧”和“风格”的训练和落实的过程;当学生掌握了复杂多变的演奏技巧之后,“音乐表现与创造”就成为他们展示高超的演奏技艺和对乐曲的音乐处理进行二度创作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结合“音乐美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相关的知识启发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在吸收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而生动地完成富有表现力的演奏。

二、突出“因人施教”的教学方式

在艺术教学中,“因材施教”一直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际上就是“因人施教”。在二胡教学中,以“口传心授”的方法“因人施教”,将简明的语言表述和准确的示范演奏应用在各种技巧的规范化训练当中,不失为最佳的教学方式。这种“口传心授”甚至是“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有着极好的效果,它能够使学习者与教师产生互动,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教师的每一个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演奏时可以更细腻地把握音乐的风格和韵味。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客观地评价他们在演奏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成果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主张在学生入校的初期首先要经过细致的甄别和“补短”的调整阶段,即准确地判断学生在演奏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理性地分析与调整。要有针对性地安排适合的教材和训练的内容,使每一个学生目的明确地通过调整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而后再适时地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我把这种教学方式称为“先补短、后扬长”。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全面素养至关重要。除了本身对演奏技能的掌握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看不清学生的具体问题和“拔苗助长”等现象。据我所知,有些教师由于急于求成的教学心理和缺乏因人而异的教学经验,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经常对学生采取“扬长避短”的教学方式,这在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效果(比如考试得高分、能获得演出的机会等)。但由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因而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对他们的进步是不利的,因此这样的“扬长避短”也是不可取的。这往往会给教学造成不必要的困难,对个别学生甚至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那种“以不变应万变”和“加工厂”式的教学方法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万万不可取的。

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知,还可以适当地利用一些比较有效的手段和办法,如聆听和分析各种录音资料、观看演奏的光盘(最好是音乐会或比赛等的现场实况)、阅读相关的文章及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等进行辅助式的教学。

三、重视“风格”

“风格”是表现特定音乐风格的演奏技巧,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二胡在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这些演奏技巧各具特色、表现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音乐特色,是有别于其他器乐演奏的不可替代的表现手段。比如蒙古族音乐风格中独具特色的三度颤音、大滑音和快速回滑音,河南音乐风格的回滑音和大滑揉,广东音乐中的上下回旋装饰音、绰注音和空弦振音,陕西音乐风格的搂音和原位大滑揉、江南音乐风格的垫指滑音、小颤音、擞音、切分弓和表现古朴典雅音乐风格的“迟到”揉弦和“阵发式”抠压揉等等。严格地说,一个二胡演奏者如果不能相对全面和精准地掌握这些风格性的演奏技巧,那么他的演奏技巧就算不上是高超和上乘,他的音乐表现手法也算不上是丰富多彩。因此,做为二胡教师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技巧落实在学生的演奏中,是关系到他们专业发展和专业能力的大问题。

为了使学生较为全面地学习风格性的演奏技巧,我主张采取兼容并存的教学方式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以最优化的方法培养人才。换言之,就是有针对性地派学生“走出去”(我称之为“派出游学”),用以拓宽视野、博采众长和“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我常常让学生到其他老师和演奏家那里,学习他们的代表性曲目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这个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但使学生开阔了艺术视野、学到了更多的演奏技能,教师也能够间接的受益。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一些有代表性曲目和有鲜明特色的演奏家或民间艺术家“请进来”,通过对他们演奏特色的学习,使师生们更直接地了解和掌握二胡演奏中独特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以便进行更加明确和深入地学习与研究。

四、关于“演奏批评”

我这里没有使用“演奏评论”,而用了“演奏批评”这个词汇。坦率地说,就是因为我们以往在演奏评论方面的文章夸奖的话太多而中恳的批评太少了。客观地说,这些年在二胡演奏方面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深入,但在演奏评论方面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二胡艺术是一个整体,作曲、教学和理论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都要通过演奏来体现。常常看到一些报刊杂志上刊登出来的关于二胡演奏的评论文章,大多是空洞的赞扬和明显带有吹捧意味的语言。不知文章的作者是出于无奈,或是另有隐情?还是真的“不知深浅”?如果我们的演奏评论只是流于形式,甚至是些违心的忽悠和盲目的吹捧,那么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就很可悲,就陷入了缺乏制约的、盲目的状态。我这样说似乎有点杞人忧天和危言耸听,但是演奏批评的文章确实能够校正方向、促进和推动二胡演奏艺术的健康发展。当然,观众和听众的反应也是最好的评判,但他们的呼声毕竟敌不过媒体的力量。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在这里呼吁音乐评论家和一切真正关心二胡艺术发展的朋友们:为了我们民族音乐的前途、为了二胡事业的健康发展,请多讲真话!

开发技巧论文篇6

放手写放胆文,写作个性化。珍惜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自己的感受原汁原味,散发着生活的芳香。这些感受也可能是片面的,但都出自于童心,这些片面也是可爱的片面,教师要给予保护,不要批评,必要时可给予指导。提倡写放胆文,要求他们我手写我口。作文就是倾诉的对象,就是知心的朋友。作文是说真话的地方。不要怕别人说自己思想肤浅而自卑。作文说真话了,假大空就没有了,伪圣化的情感、成人化的语言就没市场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少写命题作文,多写自拟作文。根据初一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多些记叙文,多编故事、多写童话、寓言。提倡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天天乐道、夜夜苦思的题材写成系列作文。简化审题步骤,降低立意要求,至于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必要时可以给予点拨,平常尽量不涉及。

第二部曲: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严格规范,训练技巧,写“规矩文

自由的舞蹈固然潇洒放松,但还不够美,不够飘逸,一招一式还要规范,只有规范,才会提升。作文要有自己的规范。初一要放,初二要收。

1、文体规范--初一上学期

当今四不像作文,像感冒病毒一样四处泛滥,成为常见病。何哉?

a、对文体的特点和要求认识模糊,不到位。

b、对生活缺乏细致的观察,感情的积累不够,只能用假大空来充数。

c、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只能敷衍了事。

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不要文体,不管文体如何创新,作文的文体特点一定要突出,要一目了然。同时讲清不同文体的要求和特点,对照范文,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记叙文:A.写人记叙文:先练习写一人,再写多人。写人一定要有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动态的人物描写一定要写清楚人物变化的过程。写人物牵涉到事件,一定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交待清楚。B写事的记叙文先练习写一事再写多事。涉及的事件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事件过程中的细节描写要具体细腻。事件有主次之分,主要事件一定要大写特写,要出彩。写与事件有关的各类人物,描写要到位。

2、技巧规范--初二下学期

记叙文:描写方法结构方式、叙述方式、写作方法等技巧都要加强规范。议论文:首先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论点、必要的论据和切实的论证过程。事实论证文字一定要简略,可与记叙文中的叙事做比较。论证过程、论证方法、文章结构都要加以规范。

三、春风化雨而无迹,踏雪寻梅而无痕--写不显技巧却深藏技巧的”自由文“

看似没有技巧而技巧无所不在,是文章的最高境界。近代作家偏爱孙犁、汪曾祺,是因为他们都达到了此种境界。名作家都难以做到,怎能要求初三的学生呢?但它应该是每个学生的要求,是每个写作者努力的方向。内容第一,技巧只是雕虫小技。但没有技巧的文章是会让人不忍卒读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有文的文章,学生还是可以写出的。

前提:1、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写作的欲望不可抑制;2、对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领悟。3、技巧烂熟于心,熟能生巧。

初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自然而然的运用技巧。初二是有意为之,初三是无意而为。其中过渡的桥梁是对写作技巧的熟练掌握。初三作文特别要注意要因人施教,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已经渐渐拉开。

高层次: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适当的文学创作,如,小小说、散文,也可以进行文体创新,同时要求他们不自觉的运用写作技巧。

开发技巧论文篇7

对于论坛,很多站长朋友们都不陌生了,从DZ,phpwind论坛开元来,不少站长都使用DZ做论坛;如今,很多知名的论坛,例如我们知道的28推论坛就是使用DZ论坛,因为这些开源代码都是有专业的公司开发出来的,同时定期可以升级,并有稳定的技术维护的。是值得信赖的;为什么首先讨论论坛呢,因为论坛的人气旺,而且很直接,就拿28论坛来说,我们要想在论坛上做好推广营销,我们首先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技巧。

第一,个人签名,你需要利用好,将自己的产品编辑一段话,有很多论坛限制个人签名的字数,这就需要你控制好语句了,要精练,还要客户能看懂最好是网址,QQ,和产品信息是最全的宣传了,在回帖的时候就能显示出来,同时,浏览贴子的朋友都能看到你的签名,这样不仅可以做SEO还宣传了自己。不是一举两得吗?

第二,个人图象,你可以制作一张不大不小的小广告图片备用,在28推论坛上,注册后就可以传图片上去,在顶贴和发贴的同时,就会显示出来,看帖的朋友不仅能看到你的贴还可以了解到你是做什么的,如果有需要的朋友,一定能与你联系,同时也让更多的朋友对你不陌生,这样也做了广告效益。

第三,利用好自己的免费推广位,28推论坛的发贴都有个性签名,只需要在注册的时候点个人信息里面的,我的优化设置标题和内容,连接就可以在你发主题的时候显示在下边了,很是方便和简单。

这第四嘛,就是很多论坛都有的区哦,那就是广告和新手报道区了,不要小看28推论坛这2个区哦,广告有利于你的链接被百度,GG等大型搜索引擎收录,还有利于做SEO优化,的越多,客户在百度,GG里面搜索就越靠前。新手报道区那里,我建议你可以写:例如:某某网络报道,,这样不仅可以报道,还可以做了下下小AD。

开发技巧论文篇8

民族的审美意识与运动规律是古典艺术的精髓和本质,也是中国古典舞在继承和发展中相对稳定的因素和永恒的精华。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中所体现出拧、倾、圆、曲的基本体态与三圆运动路线(平圆、立圆、8字圆)是前辈对民族运动规律的提炼与总结。在三圆运动路线下产生出盘旋碾转、闪展腾挪的动态特征,使得中国古典舞体势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回旋、圆转的动态,体现出周而复始、远远轮回的传统哲学精神。

1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审美价值取向 ――“技艺相融”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发展呈多向性的态势,正如金浩老师在《试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与发展》中提到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呈现:男女技巧“同性化”、技术动作“身韵化”、能力素质“极限化”、民族技巧“结合化”的趋势,他用“四个化”高度的概括了现今技术技巧发展的态势。但总的来说,“技艺相融”才是技术技巧发展的最终取向。技艺相融一方面表现为功能性与风格性的交融。任何技术技巧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风格特征,所有的训练都应该实现功能和审美风格的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向艺术的转化。风格是技术技巧的审美核心,其中“格”是种规格,是范围、范畴的概念,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格”;而“风”是从情感韵律中来的,因而重视情感韵律表现为“风”。“风格”是种民族气质,包括民族审美与运动规律。功能追求风格,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从简单的技术层面跃升到审美层面。沈培艺曾谈到风格时这样说到:“我所追求的风格,就是以动作的韵律感去最大限度的体现舞蹈形象的内在情感,强调技巧为人物服务,强调舞蹈韵律的完整,也就是动作的衔接过程的流畅、对比、以及音乐给我带来的旋律性”。审美风格决定了技术技巧的特性,技术技巧的表现形式必然会影响审美风格。而滥用技术技巧,只会使舞种处在四不像的尴尬境地。“实践的经验告诉我,用纯外在的戏曲动作加上芭蕾的方法(如纵横线的结构),只能解决某些技术训练上的问题(这方面的经验当然是不能忽视),但绝对不能解决真正的中国民族的舞蹈语汇问题和审美情趣,更不能代替整个中国古典舞的传统”。因此,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训练必须包括: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气质以及民族审美感情的训练,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并具有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的特色和取向,以达到技艺相融的最高境界―― “气韵生动”,所谓“气韵生动”就是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外在的言语形象表现出不可言尽的、内在的精神气质、格调风度。

“技艺相融”的另一个方面就表现在情感与技术技巧的交融。风格既离不开外在的形体表现,也不能脱离情感的传递。舞蹈教育家吴晓邦曾指出在舞蹈三要素中“舞情”是舞蹈的灵魂支柱。而诸门类艺术需要处理的是感情的表现,而非纯粹的技巧形式。一个舞者不可能毫无生气的做着技巧,因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富有情感的个体。技术技巧应该是情感达到膨胀或极致时一种外化的表现,是表达情绪的有力手段。舞蹈形式主要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激情,表现生命的活力。如果脱离了情感表现,再高超的技巧也不会真正拨动人们的心弦,所以我们要使情感在特定技术技巧中得到体现。

2 对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发展的展望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强调的是民族主体性,是以发展民族技术技巧为核心。孙颖老师在《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大纲》的绪论中谈到“每个舞种除了有其训练塑形、风格的独具教材,也必须形成其独有的技能技巧教学,否则就不算成龙配套。但高难度技术技巧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臻于完善”。因此,一个舞种必须具有独特的技术技巧,这也是古典舞训练的核心价值。

第一,从身法韵律与动势中发展民族技术技巧。身法韵律与动势作为中国审美结晶的凝结,是最具民族代表性。它不应该单纯的加减到技术技巧的前后,也不应该是一种附搁和装饰符号,而是要成为民族技术技巧的根源。中国古典舞动势特征离不开“三圆”,所以从“三圆”动律、动势中发展民族技术技巧成为必然的趋势。如旋转更多与从平圆和8字圆动势相结合,而跳跃类的技巧可以与立圆动势结合,如可以从“风火轮”的立圆动势带出“斜上旁提并腿式跳跃”或者转身形成“斜探海跳”;也可以从“摇臂”的立圆动势带出不同方位的往远跳等等,这些都是有待发展的。

第二,把风格韵律也做为技术技巧检验的标准之一。我们要用民族风格、民族审美来检验与衡量已有的和发展中的技术技巧,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的发展趋势必须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符合中国古典精神,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意蕴与思想。

第三,拓宽对于其他身体文化形态的挖掘。中国古典舞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我们要将视野拓宽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上,重新挖掘和审视历史传统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发展寻找审美的理论依据和动作依据。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可以借鉴发展的有:(1)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体艺术蕴含了人体运动规律的民族美学特征,武术中矫健的步法、婉柔游龙的连接身法。(2)敦煌壁画中婀娜多姿的舞姿造型与“飞天”的形态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审美特征的精髓。(3)作为中国古典舞同源异流的姊妹――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技巧丰富多样、形象鲜明。这些都是古典舞的姐妹艺术,与中国古典舞发展一脉相承、相融汇通。

参考文献

[1] 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18-28.

[2] 金浩.试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与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4:40-43.

开发技巧论文篇9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

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2]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开发技巧论文篇10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开发技巧论文篇11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2]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开发技巧论文篇12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精神的进一步渴求。目前,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古筝这门器乐,进而对它的指法技巧展开了新的一轮研究。“托”、“勾”、“颤音”这三种指法是古筝的基本指法,其中“托”和“勾”是右手指法,而“颤音”是左手指法。

一、古筝指法技巧中的“托”

在“托”的指法当中,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是夹弹法,二是提弹法。夹弹法主要的动作要领是用演奏者的大拇指向外弹弦,弹弦的时候大拇指保持直立的竖状,弹奏时和古筝的弦面保持90度状态,指甲不能用力向下,否则会压到弦,也不要将指甲向上,否则会挑到弦,发出不想要的声音。正确的动作要领是向外推起弦,然后将手指靠拢附近的弦,产生静音的效果。如果没有采用标准的指法动作要领,就会影响到发声、发音的纯净度、旋律的流畅感等因素。

提弹法主要的动作要领是用演奏者的大拇指向手掌心的方向去用力弹,这时候注意发力点是大拇指的第一关节,从角度上看,它和琴弦琴面产生了45度的角,这和夹弹法的角度不同,其余的地方也不同,比如手背和面板保持平行状态,虎口张开,不能闭合。而且在大拇指第一关节运动的时候,其余部位要静止不动。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就比较清澈。

二、古筝指法技巧中的“勾”

在“勾”的技法当中,也有夹弹法和提弹法两种勾法。夹弹法中勾的动作要领是用中指从外往里弹,弹完后手指靠拢在下一根准备弹的琴弦上面,动作要直,弹奏的手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也要平直,不能弯曲。中指“勾”的时候,手指运动的方向与琴保持平行状态。而提弹法中勾的动作要领是用中指向上,弦向后迅速放松手指,与琴面垂直,掌心微微弯曲,如同手握鸡蛋,五个手指间留有距离,手背和琴面平行。

三、古筝指法技巧中的“颤音”

“颤音”是右手弹弦后左手在筝左侧做均匀、有规律地颤动,使余音更富有韵律,有如水波荡漾。在老式记谱中“颤音”称为“吟”,大约在50年代后才改称为颤音。这是左手的一种指法,主要动作要领是当右手弹弦之后,在左侧大约距离筝码二十公分处,用左手的中、食两个手指并齐,手指根部要凸起,不要凹陷,轻放在所弹的弦上,并上下均匀地震动琴弦。尤其在伴奏当中,古筝演奏者必须认真体会演唱者的行腔、吐字、发声,从而按照他们的演唱特点和曲谱上的标记,糅合自己的音乐理解之后,加入必要的音型和表情记号,掌握和理解了@些内容,然后才能发挥指法技巧的作用,让整支作品显得更加丰富饱满立体。

四、古筝指法技巧在演奏中的价值

古筝指法技巧的价值体现在它决定每个音符的呼吸,也就是模拟演唱者及管乐演奏员的呼吸。快而有力量,吸气则快而猛,预备拍慢,吸气也应慢而柔。它也决定了乐曲的速度、节奏特点、乐曲的力度、乐曲的情感及演奏方法。演奏较抒情的音乐风格时,动作应柔软;演奏激昂的古典音乐时,手指动作果断有力,声音则应结实、刚强;而演奏轻快、活泼的音乐风格时,则动作灵巧,音色则应有弹性。乐曲结束部分的运动轨迹方面,乐曲结束运动根据情感表现也是同等重要。乐曲在情绪激昂、音响强烈时结束,演奏者的整个手指收拍要果断,有力,收拍的动作也可用握拳来表示音乐的果断结束。这种文化修养只有长期的实践,才能获得,这也是古筝指法技巧的独特文化演奏内涵。我国古筝属于古典乐器,中国古代音乐工作者从大自然中寻找音色,模仿山水鸟兽的声音,利用天然材质制作出了古筝,用它来表达大量的唯美的自然音色。自然的音色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符合古典音乐创作及应用的要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筝演奏的未来发展途径已经成为了时代热烈讨论的话题,也是新的趋势。现阶段古筝指法技巧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许多人也开始重新解读古筝演奏指法技巧。我国现代生活环境变化多端,艺术人口急剧增长,对于古筝演奏艺术未来发展途径而言,这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因此本文这种研究无疑是具有好处的,其对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阿优扎娜.古筝演奏方法浅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2).

开发技巧论文篇13

一、心理思维对咬字技巧训练意识路径的导引

咬字可以说对于技巧训练来说更是异常困难的事情。一般的学习者认为咬字当然要用口腔,然而,真正既有技巧同时咬字又清晰,口腔参与的越少越好,并不是口腔用力去说清或者唱清每一个字。因为,口腔距离喉部很近,口腔的许多肌体运动大部分和喉部肌体的运动是连带一起的,口部的紧张,势必带动喉部的紧张,从而为喉部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因此,对于声乐技巧训练咬字的部位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定,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认为:“哼鸣的位置即是吐字发声的位置。”而声乐教育家王秉锐先生认为,咬字的部位要在鼻头的两侧,这一部位即是字“阻气”的地方,阻气发声咬字。前人对于咬字也有着精辟的论述,清人徐大椿认为:“盖声随同出于喉,而所着力之处,在口中各有地位,字字不同。轻者松放其喉,声在喉之上一面,吐字轻圆飘逸之谓。重者按捺其喉,声在吼之下一面,吐字平实沉着之谓。”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想得到吐字轻圆飘逸,声音一定要减轻喉部器官的负担,将声音置放于喉的上面,如果咬字平实发沉,一定是压喉,声音在喉的下面了。在《乐府传声》中在如何用气,咬字时,这样说道:“如此字要高唱,不必用力仅呼,惟将此字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则音自高矣……凡遇当高揭之字,照上法将气提起透出……则听着已清析明亮,唱者又全不费力……能知唱高音之法,则下等之喉亦可进入中等,中等可进入上等了。”在这里清人徐大椿不仅对于气息的运用,高位置的共鸣进行了桌有见地的论述,对咬字吐字更是提出了宝贵的高深的理论,为后人的声乐技巧的提高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产。获得高位置的共鸣,必须在气息的支持下,并不需要用力,而是将字做狭、做细、做锐、做深。这与面罩共鸣对于声音的要求有着非同一般的相似。面罩共鸣的集中点是在加密的气息的运作下将声音集中透出,不要将声音开大 而是做小,做细。因此,咬字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字从口出,而是美声唱法中要求的,要在上口盖以上将声音做小,做细的基础上集中透出。所以,技巧训练中咬字吐字的区域,必须以正确的技巧理论作为先导,在思维意识的导引下,沿着正确的意识路径下进行调节生理器官的协调运作,获得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与技巧。

二、心理思维对行腔技巧训练意识路径的导引

在声乐技巧训练中,关于行腔这一专业术语似乎存在着模糊的界定。在我国戏曲界把“腔”常常定格为三层含义:“一为戏曲的流派,二为戏曲的品种,三为戏曲的声调。”而在现代民族声乐文化中的“腔”和西方的表述相沟通,即只有一个确切的含义:人体的中空部分。尽管古代声乐理论对“腔”的定义有差别,但在技巧内涵上却是一脉相通的。元代燕南之庵在《唱论》中说:“声要圆熟,腔要彻满。”对这一理论的解释是:“彻满就是把腔视为一个容器,达到装满气息的状态。”因此,对于行腔这一技巧概念的正确理解应是声音在人体中空部位的运行。在对这一概念明确的基础之上,技巧训练中如何行腔便有了思维的基础,主体意识指引学学习者应以声音置放于腔体内以气灌之,求得声音的共鸣效果。为求得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必须在人的心理思维的支配下,对面罩共鸣区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确指面罩共鸣腔体的具体部位之后,以加密的气息将声音灌满面罩,并且在面罩共鸣的集中点将声音集中透出获得面罩共鸣。这也就是教师们常常提到的声音要进入面罩的路径和方法。在这思维意识对技巧认识路径的引导下,学习者的声音在气息的支持下进入腔体,使声音获得明亮、透彻、年轻、美好的音色,便是声音的形。而声形必定还没有具备字形,只是为字形提供了一定得技巧基础,要想获得字形,必须和咬字、吐字结合起来。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