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阅读体会实用13篇

阅读体会
阅读体会篇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就11岁了,上了5年级,这下就变成了:“读也得读,不读也得读”每一次看课外书,都只有硬着头皮往下读。咦?真奇怪,居然越来越有意思了!你看,文中的小男孩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但却坚强的活了下去。你听,春天来了,听听那小鸟甜美动听的“歌声”,叽叽喳喳地叫着,真不愧鸟语花香呀!

恩……再读读《三国》吧!我的偶像是诸葛亮,他真是太聪明了!可是,我有一次读到周瑜死了,我真是难为情,既佩服诸葛亮的智力,又可惜周瑜这样一个英雄,因为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不是有一个故事——三气周瑜嘛。

再来品品冰心的《寄小读者》吧!这是冰心奶奶写给小朋友们的信,嘿嘿,我最爱读信了,真想看看冰心奶奶写的什么信给我们,虽然冰心奶奶在1999年去世了,但是冰心奶奶的那颗“童心”永远留在我心里。冰心奶奶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可赞同这句话了,这句话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地印记,让我刻骨铭心!唉……“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从此,我爱读冰心奶奶的书了,只要的诞生的20年的冰心奖。冰心奖,诞生了20年,耕耘了20年,绽放了20年,这20年,繁星永照,春水长流,一粒爱的种子长成了一片茂盛的树林!真希望有一天,我的作品能获得这伟大的冰心奖!

渐渐地,没想到,我变成一名稀喜爱读书的小学生,觉得书籍可以把人从失败带向成功,把人从愚昧无味带向聪明机智。

书,像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书,像灯,照亮我们的前途;书,像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现在的我喜欢看小说了,比如:《男孩的枪》、《夏天的喜剧》等,这些书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获得冰心奖的书!

没想到,以前最不爱做的事,现在变成了最爱做的事了!

品味每一个故事,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阅读体会篇2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在求稳,不想改变,等待着时间给我们答案,然而迪伦穿过荒原,她就摆脱了那些一直纠缠她的恶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了--她“回家”了,这是被摆渡人的终极目标,然而她爱上了她的摆渡人,走过分界线她便再也见不到她的摆渡人,她不愿过着那样没有希望无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选择了再次回到荒原--那个她曾经无比害怕也无比甜蜜的地方。在看小说的时候我一直受一种思想束缚着--那个统管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boss该出来阻拦了吧。可能吧,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而受限的是我自己。

看完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是否在无休止的过着复制般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期待。然而其实自己是有梦想的,只是没有勇气再回到那个“可怕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崔斯坦。

今晚终于把这本书看完,心里有种温暖的感觉让人又相信了爱情。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一开场展现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不开心的学校,敏感而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曾经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本书还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是的,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阅读体会篇3

在学习每一课前,我会先请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浏览文章内容的同时,标出自然段序号。(如果是诗歌,则标出节的序号)这是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第一步。如《金色的鱼钩》共有20个自然段。试想,这么长的课文,如果不标出段落序号,学习起来该多么困难!理顺了才能更好地开始阅读呀。

二、勾(好词好句)

阅读文章时,一定要边读边勾出好词好句或难理解的词句,对印象深刻的、自己喜爱的段落也可以做出记号。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积累语言,还能节约重复阅读的时间。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学生勾画的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三、划(文章层次)

在初读文章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感受,进行归纳整合,合理划分层次,将文章分成几个大段,并做出分层记号,还可以及时写上自己归纳的段意。如果自己阅读能力不够,可以借助资料边标注边理解。练习划分层次,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又能有效地展开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四、记(所思所惑)

阅读的过程,不只是理解、吸收、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感悟、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我会提醒学生把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和浅层次的理解写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比如: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体会;由词语、文字产生的困惑等。有了这些文字记录,学生在听课时可以有的放矢地质疑和听讲,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五、补(近、反义词,背景等)

为了更好地读懂、读透课文,我鼓励学生在书上补充必要的资料来帮助学习。如: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写作背景等。如《金色的鱼钩》一课,需要学生了解红军长征一些事迹,以加深对课文的体验。另外,为了促进语言积累,收集“衰弱”等词语的近义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词语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还有,在课堂上,老师会补充一些文本之外的知识,如句子的修辞方法、写作特点、文章记述手法、名言等,学生都可以记录在树上空白处。

阅读体会篇4

一、走近群文——打开全新阅读视野

这两年,群文阅读这个概念在我们身边悄悄出现,我们学校语文教研活动也开展了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初步探索,但事实上,我们对群文阅读还不够真正了解,这次学习,让我近距离走近了群文阅读。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在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或几个议题教学的方向引导下,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是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

二、走进群文——探索有效课堂模式

研讨观摩活动中,徐伟歌老师执教的《语言的对称美》,任斗资老师执教的《文章中的反复》,在两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围绕教师的问题细细地、静静地品读。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流畅的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倾听他们的意见,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

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儿童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将如何实施呢?要想很好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就必须弄清"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三者有诸多表象相似之处,如:三者都是突破单篇文章的阅读,都关注阅读主题的把握和处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现。但深究之,不难发现,三者源自不尽一致的教学理念。"主题阅读"的文本组合,往往建立在一个十分清晰的阅读主题之上。而"主题",只是群文阅读的一种结构——在"群文阅读"的语境中,阅读文本以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在一起,这种逻辑关联可以外现为一定的"主题",也可以内隐为一个多元的"议题".主题的"退隐",可以让学生以儿童的视角,在比较、分析、判断中去提升阅读能力,相对"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单元整组"呈现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的课文"整组"了。而群文阅读的文本来源却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它既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补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学者的精心选择。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阅读体会篇5

二、分享阅读强调“阅读”

我们都知道也许孩子在小的时候,并不能称之为阅读,而是用耳朵静静的聆听,睁大眼睛仔细的观察,为什么妈妈能把一页一页漂亮的图画讲成那么动听的故事,带着这样的疑问孩子慢慢长大到可以自己主动阅读的阶段。我很感谢幼儿园给孩子选择了这样的一套教材,对孩子培养阅读习惯非常有帮助。在《分享阅读》的公开课我了解到,它分为教学读本和家庭读本,教学读本还有一本大大的读本,可以让全班的孩子共同学习,互动教学。老师教会了孩子认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大声朗读出来,从视、听、想、读多个环节培养了孩子阅读的好习惯。

三、《分享阅读》系列图书的色彩明快,夺人眼球

孩子5岁多了,她的图书布满书架,面对花花绿绿的图书,我不得不说《分享阅读》在构图和色彩上是佼佼者。每次孩子把书拿回家,我都会被它漂亮的封面和插图所吸引,迫不及待的让孩子给我朗读,你说,有了它孩子还会不爱看书吗?

四、《分享阅读》对孩子的认知能力大有帮助

我在女儿的教育上,没有刻意的让她认字,我觉得没有必要让孩子过早的为了认字而认字,而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分享阅读》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知不觉孩子已经认识不少的字了,能进行简单的阅读,看见生僻字也会问我,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令我非常欣慰。这使我更坚信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好处不可估量,是她一辈子也受用不完的。

由于时间仓促,以上是我对《分享阅读》系列读本的一些感受,我认为它是开启孩子早期阅读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再次感谢幼儿园老师的正确选择。

分享阅读心得体会(2):

分享阅读是一种在国外普遍采用的早期阅读开展方式,其价值在于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儿童语言发展的伴随阅读阶段,利用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为之精心设计的阅读材料和方法,在学校或家庭实施的阅读教育活动,它是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孩子并非以学习为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感受:

一、分享阅读是让孩子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的安全桥梁。

美国着名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说过:“你读得越多,你就知道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聪明;你越聪明,你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就越长;你学习的时间越长,你获得的文凭就越多、越高;你获得的文凭越多、越高,你工作的时间就越长;你工作的时间越长,你赚的钱就越多。”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而获取知识最好方法就是阅读,它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因此,学业成绩取决于阅读能力;学习障碍很大程度上因为阅读障碍引起;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与学习的主动性相关度最高。目前因孩子小,只能听故事,对于纯文字的书籍还瞧不懂。而分享阅读就是利用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根据儿童认知规律编写的分享阅读读本,配合特定的分享阅读教育方法和教育辅助材料,它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孩子在互动中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在学校,老师指导孩子,并和孩子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共同阅读一本书,回到家,家长和孩子再共同阅读一遍,一起完成亲子作业,在这个活动中使孩子对父母之爱的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这样让孩子与家长有更亲密、更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也逐步提高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参与水平,最终让孩子过渡到自己独立读故事(也就是阅读)过程中。

二、分享阅读是一种工具,重要的不是在阅读中学习而是学会阅读。

据有关资料统计44%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前就开始阅读了。越早开始阅读的孩子,智力发展越迅速,比较容易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由于分享阅读的故事语言优美自然,词汇丰富,最重要的是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经过了认知心理学家的反复推敲,文字及内容简单易记,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可理解性、熟悉性和生动性,完全符合孩子言语能力和理解能力。孩子听这些故事时,会觉得生动有趣;孩子尝试模仿和自己阅读时,会觉得简单而易操作,同时学校利用“大h和小h”智力玩具将每内容所讲融入游戏活动,使孩子在阅读中得到快乐。

三、分享阅读不以识字为目的,却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字。

分享阅读活动中,同样的一个字,孩子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多次遇见。一方面,看到似曾相识的老朋友,孩子会有一定的亲切感;另一方面,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理解同一个字的不同意义,可以让孩子不断加深和丰富对该字的理解,从而加深孩子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现在孩子通过学习在生活中能准确运用词汇,让我们听见后都感到特别惊讶和自豪,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知识面广了。

阅读体会篇6

1、立足课堂,开启学生灵性,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进行师生的交流,教师要开启学生的灵性,使其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从中发展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

2、将语文课堂延伸到社会,引导学生从中审美、求知、求智。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由老师对学生的延伸阅读进行指导,推荐大量的优秀作家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延伸阅读兴趣。如我们对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寄小读者》、老舍的《骆驼祥子》、朱自清的散文、刘墉的散文、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以及徐志摩、余光中、海子的诗歌等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如何读这些书、怎样读进行指导,使学生开阔了视野,避免了学生盲目择书而带来的阅读弊端。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语感能力的训练

语感是言语主体与言语材料之间的一种心得活动过程,是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心理联结,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三个策略:

1、创设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

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热情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到体现,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感知和领悟知识,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

2、引导学生主动感受体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的感受体悟,与言语对象发生共鸣。对于表达的独特之处,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感知、发现、创造,多角度、多方面地去看问题,使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如在教《项链》一课时,不是采用小说里告诉我们的办法,而是采用其他的办法:假如凭她的天生丽质,假如……又会怎样?课堂里学生思维活跃,有了许多有新意的看法。有个学生说:“玛蒂尔德踏踏实实,吃了很多苦,花了十年青春来偿还债务,这里就有她性格中诚实、坚毅的一面。”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教参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受慕虚荣”单一苍白的评价,看问题也变得客观全面。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悟性培养

大量的经验积累是“悟”的前提,情感是“悟”的动力,想象是悟的关键,而如何掌握悟入方法,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培养需要把握的策略。

1、整体悟入法

把文章作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对象,从整体上去捕捉文章的情思意脉。具体操作程序大致为:营造情境——置身情境——情境交融——幡然领悟。

2、文眼悟入法

以文眼为窗口,由对文眼之领悟而达到对文章情思意趣的把握。

3、结构悟入法

教师指导学生从文章安排的结构形式中去领悟、把握作者的复杂心绪,领会文章意蕴,把对文章意蕴的领悟提升到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和领悟,才算完成“悟”的任务。可见由文之韵,可以领悟到人生之韵。

4、整体理解法

阅读教学要重视理解,语文阅读教学重要视文体感受和艺术分析,二者相辅相成,但必须避免抠字眼、钻牛角尖及“目无全牛”的肢解。例如朱自清的《春》,多数教师总是喜欢把五幅图来分析得句细字微,而很少通过吟诵去体会那美妙的意境。我们应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整体感知,体会春天那种清新、勃发的美,去想象春天那种朦胧、蕴藉、空灵之美,通过感受、品味、想象,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怀趣,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阅读体会篇7

第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环境对孩子阅读的影响是很大的,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给孩子更多一些的读书时间,为孩子建立一个小书架,摆上孩子喜欢的图书,例如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儿童画报,经典名著等。放宽孩子的阅读范围,让孩子自由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地发挥他们的阅读天性,从而爱上阅读。

第二,懂得为孩子选好书

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荐不同的书籍。在低年级时,我们可以让孩子阅读绘本和有趣童话一类的书。有《小布头奇遇记》、《小猪淅沥呼噜》、《格林童话》等。到了中年级,我们可以让孩子阅读,如:《苹果树上的外婆》、《一百条裙子》、《小公主》、彩绘本《昆虫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等书籍。到了高年级,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阅读《城南旧事》、《史记》、《世界上下五千年》等。

第三,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

阅读是一种快乐,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是一种创造,孩子在书籍的世界里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

1.鼓励亲子阅读

无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每天都应当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分享名家经典,这对家长来说,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品书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滋润,得到净化,更有利于亲子双方在文化修养上的共同提升。

2、提倡师生共读

阅读体会篇8

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摸索和总结,向学生传授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就容易记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根据单词的形、音、义构造、用法的纵横联系去掌握词汇。如利用构词法:care—careful—carefully—carefulness,careless—carelessness, help—helpless—helplessly—helplessness, use—useful—usefully, useless—uselessly—uselessness.通过这几组词的排列,让学生发现共同点,了解词根的概念,借助构词法记忆单词。掌握词汇的多少可以决定能看懂什么程度的文章。如果词汇量极有限,那么就只能读简单的阅读材料;反之,词汇量越多,读文章的速度就越快,阅读能力也越强。所以我们不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熟记《大纲》中的词汇,还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一定情景一定上下文的情况下扩大词汇量。为有效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猜测词义和语义。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是一个选择过程,在获得这个心理语言活动过程中,学生根据语言符号不断的猜测、舍取,然后检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初次见到生词时,可根据它的构词形式,上下文关系和情景关系对它的可能含义作假设,如可以利用词的结构------词根、前缀、后缀进行推测,词根-logy是, subject. science(学科,科学)的含义,下面的单词在有上下文情况下就容易猜测了,for example: zoology(动物学).biology (生物学)。一般说来,词缀可以提供语法意义,如ness是名词,full是形容词,ly是副词。上下文可提供词汇意义的线索,如:children like such creatures as dogs and monkeys .从后面列举的dogs和monkeys可以猜出,creatures在这里可能是“动物”的意思。情景关系往往也能指引猜测的方向,如pass在考试时是及格,在球赛时是传球,在通过关卡时是通行证。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格言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说明良好的习惯与人生有着莫大的关系。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率。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阅读,利用空余时间读一些短篇读物,英语杂志,英语作品等,可以选择具有较强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报纸,如《二十一世纪报》、《英语学习报》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语言的变化以及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动态,还可以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英语知识。阅读可以是随意的、无特殊指向的、零星的,但必须是持续的。教师也要为学生的阅读打造平台,了解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英语书目。帮助学生挑好第一本书,使他们能够在处此阅读中体会到读英语书也是其乐无穷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许多学生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出声阅读的主要弊病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说话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嘴唇的活动无疑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一个有效率的读者能够只要看到印刷符号,就直接获得意思,而不经过声音阶段。”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训练学生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有复视的习惯,即读完一个句子或段落后回过头去重复阅读。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过分依赖于复视以养成一种习惯。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他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句子或段落而回过头来再看,以致养成复视的习惯。还有如摆头阅读,指词阅读等也应一一克服。

三、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直觉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总体观察,迅速检索储存的信息,做出判断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事实:有的学生在答题时往往会很快地对问题做出“毫无理由”的预测,在经过一番思考后才能说清道理或者根本就说不清楚;也有一学生会很轻松地回答出超出他所学知识范围的问题。很多事实都说明了在正常的思维活动中,直觉思维会无意识地参与其中。爱因斯坦就认为,创造的关键是直觉。因此,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这也是实施素质教学必须关注的问题。

阅读体会篇9

其次是需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多接触书籍,营造读书的家庭氛围,家人在家也经常看书,并把看书当作一种乐趣,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孩子。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阅读体会篇10

4、亲子阅读,其次就是家长的参与。现在的孩子有很强的模仿性,尤其是朝夕相处的家长们。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家里,如果家长们当着孩子的面整天看电视,打游戏,打牌,那在孩子幼小的心里会留下什么好印象呢?反之,如果我们在家里细心的读报看书,是否孩子也潜移默化呢?古人孟母为了孩子三迁,现今我们为了孩子是否也该身体力行呢?

5、亲子阅读,再者就是家长们的坚持。众所周之,孩子的注意力和专心力有限,做一件事情不能长久。这时,细心的家长们就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启发,让孩子感觉到读书的乐趣与好处。久而久之,阅读这个好习惯,就会很自然的让孩子保持下去。

6、亲子阅读,最后就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加以启发和引导。有的孩子数学不是很好,家长可以和孩子多看一些脑筋急转弯,智力游戏,左右脑开发之类的书籍;如果语文不太好,就多看一些儿童故事,童话之类书籍。记住,一定要找适合孩子的书籍,否则会适得其反的,现在的书良莠混杂,家长们一定要加以辨别。

7、当然,如果孩子非常喜欢这本书,那就买下来,家长们少抽几盒烟,少用点化妆品,多给孩子买几本好书,买的书多了,可以考虑给孩子买一个儿童书橱,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更浓的。

阅读体会篇11

教师须用心导读,展现阅读的自然魅力 让孩子读书有方法可寻。孩子进入小学后,无意识地顺囗溜式口语化侧重的阅读教学,很快转向文学性较强的书面性阅读。从指字读、断句读、有感情朗读到默读等朗读方法的学习运用。教师都要遵循孩子年龄特点和学段要求,分层次指导到位,分阶段扎实落实。否则会影响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果,以及阅读教学的进程。

比如,初入一年级,教师为提高学生认字的准确性和朗读时的专注度,往往会很用心地关注每一个孩子,并要求指字读,教学效果很明显。但到了一年级下学期长句子的指导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注意力足够集中的基础上进行。于是,学生阅读教学已渐渐向自主阅读的方向悄然过渡。慢慢地,成段、成篇的朗读已经融入孩子很多的思考成分在其中。学生思维的专注度由外向内不断延伸,阅读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无形之中已为三年级的默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谓“用心良苦”,阅读方法才可以在学生心灵中孕育、扎根、生长。

让孩子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深入,思想维度的拓展,学生可以有效阅读课本中的经典篇目。教师也需从单纯朗读方法指导教学中,引入写作方法的揣摩指导、思想感情的领悟等写作技巧指导教学。同时学生心灵中开始产生表达的需要,于是习作教学也就自然而然开始了。当然,课本很有限地阅读已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阅读渴求。教师必须要根据课标要求,精选课外阅读优秀篇目,或者推荐相关儿童文学类书目供孩子自选阅读。孩子们徜徉在书的海洋,放眼精彩的世界,用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生活。城市中的美景、平凡中的琐碎……一切的一切便倾泻于孩子的笔下。学生有了思考,学生会去交流,他们会有梦想,他们会有激情,他们会试着改变,他们会有追求。阅读的精彩已远远穿越静止的文字,学生的心里已有文化在诞生并形成。教学已升格为教育,已涉及人的真正意义上的培养。阅读也成为学生生命中的叮咚之泉,静静流淌而永不干涸。阅读成为与孩子与生命伴随的习惯。

我手写我心,做生活的热爱者

一纸一笔即成文。其实则不然,一纸一笔一思方可成文。古人云“厚积薄发”。作文乃语言的积垫、文学的积垫;更是生活的积垫、生命的积垫。即“留心处处皆学问,世事洞明皆文章”。在学生产生表达需要的时期,教师一定要以此为契机,有效指导语文中的口语交际教学,让孩子清楚地、有条理地说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完整而有分寸地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这会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辩驳能力逐步提升。但若此时指导孩子落笔成文,学生只是在头脑中列了一个简单的提纲。如果要在作文中准确而有侧重地表达,那是离不开表达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同时需要一定的语言积累。这是一个相当缜密的心思整合过程。所以又有一句话帮我们解围,“作文是改出来的”。《我的“长生果”》《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提起这些文章,多少年来,都是那么地令人熟悉,令人亲切,令人感动。“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妙用,字、境皆美。诗人贾岛近一个月推敲,才出现如此佳句。我们又怎敢轻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呢?作文一改,再改,三改,次次改皆须用心,篇篇改皆是心灵的升华。作文怎一个写字了得?我们应用心改,方能得到心灵的提升和性情的陶冶,认识的深化和思维的锻炼。有一定的习作基础后,语文综合性实践学习,教师和孩子一道在阅读中、生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性提高。立意、选材、思路、分层、重点及表达的问题迎刃而解。“我手写我心”已经不是一种真实的简单文字表达,达到了为生活所需,为我所用的程度。生活向作文源源不断地输送原材料,作文表达实现推动生活的创新。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阅读体会篇12

就是书籍的选择。在开学前,教师给学生规定所看书籍的名称,然后会打一份清单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学生照着此清单阅读这些书目,问他们为什么会读这些书?回答竟是“老师要我们读的”。可想而知,这是与我们的目地是相违背的,每个学生因个好的不同,有些书是学生不太愿意看的,这时候的阅读就变成了“强制”,教师的这种强制性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兴趣,限制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发展,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当然,也不能放手让学生选择,毕竟他们还是小孩子,在书籍的选择方面还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们是否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比如:轮流制,这一周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看的书目,下周由教师决定,这样,“民主”中夹杂着一丝“专制”,学生也不会“怨声载道”,教师也没有撒手不管,起到了一定的引导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就是看书的过程,也是最重要的,“怎么去读比读多少更重要”!那看完一本书后,自然少不了摘抄好词佳句,谈心得体会,但大部分学生不太愿意去做这项“工程”,爱“看”不爱“记”,这也是令我头痛的问题,每次都是像布置作业一样,批改词语存折本时,好词佳句无记录,最后一条“我的体会”就只一句话:这本书太好看了!或是书中的小女孩太可怜了!或者干脆空着不写,我问她为什么这一栏没写?她脱口而出:“没什么好写的?”可见,她只是泛泛地浏览了一下,没有深入地去挖掘文本,也就是“悟”。任何一本书,只要我们用心去看了,就一定会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触碰,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痛哭流涕……这样才叫真正的读书,读书一方面要使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观点,感受带给学生的心灵震撼和文学底蕴,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形成学生的人文修养;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思是怎样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语言是如何统一的,即从阅读中学习如何学习写作。会读书的人才会有所感悟,才会有所“记”!

就是在词语存折本上做笔记。前面说到学生不太情愿做摘抄,不如在词语存折本的版面上有所更新,是否给学生换换“口味”,例如:

剧本:

故事背景:

道具:

角色:

故事的起因:

经过:

高潮:

结局:

主题:

上面的这种以“剧本”的形式可能学生会更易接受,相信学生会以“导演”的身份去拍好这部“戏”。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把一本书读懂、读透(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也就是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的概括都包含其中),这样学生看完这本书后,对它的内容的理解会更深刻,层次更清晰,也避免了“走马观花”的现象,末了,应该有个合适的名字吧!就叫“我的剧本”!

阅读体会篇13

经过5年的亲子共读,女儿对阅读的热爱不言而喻,然而随着进入小学一年级,我发现还是需要每天给她解释作业题到底是要她做什么。我感到很茫然,以前的绘本都白读了吗?为什么女儿的阅读能力没有想象中的量变引起质变?我开始反思,过去几年的共读过程到底哪里不对劲。经过线上线下的学习,我发现我们共读的弥天大雾——我把故事讲得太生动!说白了,就是一直是我在输出,女儿输入多少不得而知,输出更是0。

跟孩子亲子共读的目的是什么?

并不是为了要给孩子读一百、两百个故事,而是要培养出孩子自己的阅读能力,让她将来有一天能够脱离开我,自己独立阅读。换句话说,给孩子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不读。然而一直以来我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目的和方法的错位。

亲子共读不纯粹是父母给孩子讲故事,阅读能力跟听故事的能力不能画等号。儿童阅读所包含的听觉、视觉、语言、认知、情绪五个方面的能力。脑科学研究显示,阅读绝不是那么简单,它牵涉到非常复杂的能力。

首先,当然是视觉和听觉信息的接收,大脑的视觉区和听觉区开始活化。

然后,大脑就要进一步处理和加工这些信息——我看到的是什么意思,我听到的是什么意思?所以阅读涉及的还有图像的处理、文字的解码,还有语意的提取,因此语言区就会明显活化。

同时,语意提取之后,还要有背景知识的提取。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说,就是需要思考,这个东西对我既有的认知体系来讲有什么关联。还要做因果判断和推理,故事才能继续下去。这时候,人的认知区块整个都发亮,整个都活化起来了。

最后,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有情绪的涉入,还会刺激杏仁核和海马回等情绪相关的区块。所以,阅读不是只有听、只有讲,对于孩子整个大脑的活化,是全方位的。还有研究显示,孩子在阅读时如果有成人的陪同,并进行解释和探讨,大脑的活化会更加明显。那么回过头我来总结一下,阅读要牵涉到图像的处理、文字的解码、语意的提取、背景知识的提取,以及情绪的投入等等。所以,高质量的亲子共读,不是简单地讲讲故事就完了,应该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为核心,尽量让说的人是孩子,读的人是孩子,反应的人也是孩子,而不是我把所有角色都抢来做。

了解这些之后,重点来了,我开始思考今后究竟该如何开展亲子共读;怎样通过阅读,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于是我开始修正共读的目的和方法,并逐渐实践于共读。

一、有讨论的阅读才是好阅读口语讨论是阅读重点

阅读不只是在做语言能力的扩展,它还有很多的理解能力和因果逻辑思考在里面,所以口语的讨论至关重要。

共读技巧:确认理解、预测和回想、延伸讨论

我是怎么做口语讨论呢?有三个方式:

第一个,确认理解。就是她到底有没有听懂,知不知道这个故事在干嘛。方式很简单,只要问她说“欸,他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他怎么样?妈妈刚刚讲了这个,你知不知道什么意思?“此外我格外注意一点,不再把故事中比较难的字,自行替换成简单的口语,孩子会在阅读中不断累积新的语汇,如果每次都先帮她简化,她反而就学不到新词了。

第二个,预测和回想。比如我看到这一页,然后问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叫预测。预测不是乱猜,孩子需要根据之前阅读的经验,根据故事里头的线索,去揣测接下来的情节。这是练习整理之前得到的讯息、然后去推论的一个逻辑思考过程。

那什么叫回想?讲完故事之后我会问她“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呢?你还记得多少?”别小看“回想”这件事,脑袋想和嘴巴说出来是两回事,要能回想又说出来,孩子要有好的组织能力,才能把脑袋中散乱回想到的讯息,通过口语,串连成完整的语句。口语表达能力需要持续训练。

第三个,延伸讨论。就是除了讲故事本身文本内的讯息,还可以去做天马行空的发挥。比如问问女儿对于这个故事的想法跟感受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让她练习发表个人评价,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步。表达看法和感受的能力永远是重要的,不管是拿来考试,还是写文章或人际相处,都需要这个能力。一样的,她讲了什么,我会稍微夸张点,表示一下惊讶、认同和赞美,然后也说说我的想法和感受,父母的分享会让孩子的思考质量再提升。

始终记得,孩子才是阅读的主角,不是我。想办法连接到生活经验,去做一些发表和讨论也是非常好的。

例如重庆翻车事件讨论。

我说你知道那种公交车吗?就是在每一站都会停,有一部分乘客到站了下去,有一部分乘客从那个站上来,去她想要的目的地,女儿说知道的。我说好,那有一个女乘客,她坐过站了,你知道坐过站是什么吗?女儿说,知道啊,就是她想要到一个站下,可是忘了下车了,比如说看手机呀,她就忘了。我问,那这位乘客该怎么做呢?女儿说,应该在下一站下车啊,然后可以坐反方向的车回去或者打出租车。我说不错呀,宝宝,你这样做是对的,可是呢,我们新闻里面的女乘客她没有这样做,她去骚扰司机,跟司机打架。

女儿说那怎么行呢?要翻车的,我说是的,翻车了。你知道他是怎么翻车的吗?你知道司机的座位是在左边还右边吗?女儿说在左边。好的,司机在左边,女乘客站在司机的右手边去打司机,司机呢,就像右转打回去,妈妈问你啊,如果你的身体向右转向右转,你再赚回来的时候你会觉得什么?女儿说,我会觉得车子往右边开了。那如果你觉得车子已经往右边开了,你会怎么样?女儿说我会往左转,我说对,司机当时就是向左打了方向盘。这种现象在医学里面就叫做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这个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就是说,你的身体在顺时针旋转的时候,顺时针你知道的哈,女儿说是的,我继续说,你顺时针旋转的时候,你的头迅速的从右往左极速转动,就会感觉到自己在向右旋转,完全没办法定位,所以说呢,就是在这个新闻当中,司机在跟女乘客打架的过程中,多次扭头转身就产生了这个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误以为车辆在向右转,于是他急打左方向盘,就造成了这个悲剧。女儿说,那要撞到别人的呀。我说比这个还要再严重一点,因为当时在桥上往左边打方向盘之后,车子就撞断了大桥护栏直接冲到了河里面,车上的15个人就淹死了。

女儿说,这些人太可怜了。我说是啊,你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事故呢?女儿说,首先是那个女乘客不好,她坐过了站就应该在下一站下车,都不应该在路上跟司机打架,嗯,我说你说的很好,还有吗?女儿说司机也不应该跟乘客打架,他应该停车,把这个事情解决好了再继续开车。我说很好,那还有呢?女儿说,还有你刚刚说的科什么幻觉。我说不是幻觉,是科利奥尼。加速度错觉,女儿说哦呵呵。

我问她还有什么原因吗?她说想不起来了,我说你能想到这些已经不错了,那妈妈告诉你,你作为一个乘客,如果离这两个打架的人很近的话,你是不是应该去劝一劝,拉住那个女司机,让她不要跟司机打架,影响其他乘客的安全呢?女儿说是的,但是如果那个女乘客不听别人劝呢?我说,那就需要法律,来制约他,他能听别人劝的话,那他也只是用道德在约束自己,当道德不能再约束他的时候,那我们只能诉诸法律。比如说这个女乘客这样做是危害公共安全,就是在公共场合做出了一些危险的行为,可能会危害到别人的安全。那我们怎么办呢。不听别人的劝说的人,我们就应该用法律来惩罚他。让他知道,在社会上做事情是要遵守规矩的,你违反了规矩就要被惩罚,对不对?女儿说是的,我说好,那我们告他一个危害公共安全罪。对他作出惩罚,他下次就不敢了?好,除了这些,我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好不好?女儿说,那个桥的栏杆也不牢呢,怎么一撞就断了呢?我说对,所以呢,这个大桥的护栏是不是也要加固啊啊?也要增强它的承受力啊。女儿说是呀。

我说好,我们今天就讨论到这里吧,我再给你总结一下。首先呢,这个翻车的事故呢,结局是很惨烈的,我们都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那我们就要反思,以后怎么不再让类似的悲剧发生。那首先呢,要从个人做起,作为乘客,要考虑到自己和别人的人身安全,不可以去找司机打架,作为司机,也是一样不要去跟乘客打架,那公交车公司呢,也应该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作为车上的其他乘客呢,能劝就劝一下,毕竟就这么看着别人打架,最后可能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往大了说呢,在法律层面上,我们也应该对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人加重惩罚力度。那大桥的围栏呢也可以加固一下。

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文字期,该如何陪孩子阅读。我们进入这个阶段是较晚的,因此也要调整共读策略。

第一件事:逐字指读

我们读语文课本、故事书、脑筋急转弯、古诗,尽量做到逐字指读,这过程孩子会发现中国文字“一字一音”的对应关系,也会发现文字的排列顺序是由左到右,由上到下。虽然我们小学才开始指读,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下次跟我去街上,她就会跟你说“那个字我认识,我在书里看过,那个是学校,那个字我也看过,那个是广州”,所以说,“逐字指读”是帮助孩子认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

第二件事,“留意部件”

认字过程中,引导她去注意文字中的“部件”。什么叫“部件”呢?说白了就是组成每个字的零件。比如“晴天”的“晴”,就是由“日”和“青”组成的,“日”和“青”就是“晴”这个字的部件。中国文字是方块字,很像拼积木一样,是这个组这个、那个组那个。虽然中文的造字方法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有非常高的比例是形声字,将近90%,而形声字的部首表“意”,偏旁表“音”,所以一个字我们只要看部首,就大概可以猜到它是什么东西,再看那个偏旁,就大概知道它怎么念了。比如语文课本中,认识一个字叫“青”,青蛙的青。“青”是一个部件。过阵子呢,她可能看到另一个字,“青”旁边出现了一个“虫”,我说:“你看,这个字有‘虫’边,这个字是在讲昆虫哦!”那她就会知道这可能是某一种虫,再让她猜这怎么念,她说“蜻”,蜻蜓的蜻,猜对了。过阵子,她又看到一个新的字,“青”旁边出现了三点水,孩子看到水部,她知道是一种水的状态,然后让她猜这个字怎么念,她就念成“清”,她又猜对了。好,再来一个字,她看到“青”旁边有一个“目”,表示眼睛的目,这个时候她知道大概是某一种眼睛的状态,她下意识默念成“眼青”。可是口语中有“眼睛”这个词,所以根据上下文,立马改念成“眼睛”,然后她就认识了“睛”这个字。

这个过程很缓慢也很辛苦,但透过“留意部件”,教她去看看字里面的结构长什么样子,看到虫部就猜是某一种昆虫,看到草部就知道是某一种植物,我想当脑袋里累积了大量的部件之后,她就可以自己去拼、自己去读了。根据研究,中文里面,一个孩子只要具备1500字的识字量,就可以看懂周遭文字达九成以上。也就是说,虽然中国文字成千上万,但孩子只要具备基本的识字量,他日常生活的阅读就不成问题。而这1500个字,只是由300多个部件组成的。所以,认识部件,是一个识字的非常高效的方法。

认字多了,她就可以自己读了,这也是帮我自己在减轻负担。要不然小学天天陪着做作业,念题,多头疼。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