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3篇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1

首先由市教育局电教馆张彩云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她说到: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这让我明白:今天,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接着由微视频制作专家张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发展趋势,我市教师针对“该如何上好微课”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我们具体学习了如何制作微课。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老师们说,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准备好纸笔,这个时候老师就只需在纸上进行解题,解一道题最多也就用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题步骤。

四、之前总觉得微课在我们这个技术相对落后、孩子自学能力较弱的环境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但现在我有了一点点转变,当时我们心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疑惑——孩子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不认真学习,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过来翻过去的看视频学习吗?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而方莹老师平时也是把视频做好后,让孩子利用微机课或者是自习课去观看,这样大部分人都在学习,避免孩子偷懒的情况。所以,对于我们小学而言,小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主动性本来就弱,这种“家校翻”根本就不适合,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微机课和自习课让孩子去观看微课。

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2:

我参加了由相城区教育局组织的201X年相城区微课制作培训活动。在此之前,我已经对微课、微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在听了金陵馆长的讲座后,对微课、微课程的了解还是表面上的,对于“微课”,具体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还是模棱两可的。通过此次培训,我进一步了解了微课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知识,也看到了优秀教师的微课作品,惊叹的同时也在思考:怎样把微课很好的利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呢?

在此之前,也曾在学校的安排下制作了一个微课,当时的自己并不知道制作了这个微课有什么用,在制作时也是很粗糙的,就简单的录了一下视频,也没做什么修改。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考虑的明显是不周到的,很多也都是粗线条的。在听了刘穿石老师的《信息素养与微课教学——新互联网时代的微课应用与课堂教学改革》讲座后,开始从一些实例中去了解微课教学的意义与本质,明白了微课设计方面的一些注意点,更新了观念,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方法;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的徐国明作了《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讲座,从他一开始给我们演示的《瓜果的想象》就把我们带入了微课的世界,也被他的执着与努力深深吸引;而南京市金陵中心的黄皓燕老师更多的是教给我们一些微课制作的方法,还给我们分享了制作微课的一些工具,很实用,很有帮助。

培训过后,也看了一些老师制作的微课,使我感受到很多老师都在用心的制作微课,也使我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因此,自己也尝试着再制作一个微课,从选题到备课到制作课件,再到微课的录制,已经没有那么的手忙脚乱,也开始学会录好了以后把视频修改,使之精益求精。虽然还达不到很优秀的程度,但是看到自己制作出的微课,内心还是有些许小激动,也希望自己的微课能帮助到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

或许,微课还没有被大多数老师使用,然而,我觉得我们应该以欢迎、悦纳的态度来接受它,同时结合我们的传统教育,我想,我们的教育会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

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我现在想说:给我一点技术,我就可以翻转课堂。不过,微课的道路还很长,我想,只有坚持,才会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3:

两天半,我在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心接受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该培训是以尤学贵馆长、陈明书记、于海平主任等领导组成的送培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穿石博士带领的团队主讲。

通过认真聆听各位培训专家的讲座,让我饱尝精神大餐,受益匪浅。

微课是指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课,如对单一主题录制的数分钟以内的声音解说或视频演示。制作微课首先是选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是清晰简约的知识讲解,是另辟蹊径的难点剖析,它的作用是解惑,而不是授业。接着是撰写教案,环节要详细,条理要清晰。要有自己的见解,准备好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的素材。下一步是制作ppt,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也有的微课是用纸、笔等直接录制),最后一个环节是录频拍摄,录制软件黄老师推荐的是录像大师,录完之后必要时进行视频编辑,美化、完善微课。同时注意微课转化的文件格式最好是flv格式,公认的格式,是常用的网络视频播放格式。并且各种格式可以通过“格式工厂”、“狸窝视频全能转换器”等工具软件转换。

在制作自己的微课作品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辨率,标清的分辨率为800*600,高清的分辨率为1280*720。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中,不能超过10分钟;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用语,可用“你”“咱们”;视频画质清晰、流畅。

录制微课的模式,可以根据微课的内容进行选择,它可以是一种模式,也可以是混合模式。比如DV拍摄的视频,可以整合到ppt课件中;在ppt播放过程中,用手写板进行必要的板书。

另外,在这两天半的培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有一个词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微课教学模式的一种,还有慕课、电子书包、个人信息终端等。微课在翻转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翻转课堂是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即学生在家看微课学习,白天到学习做练习的学习形式,也有学者称之为“颠倒课堂”,先学后教。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先自学,也可与朋友讨论交流,课堂中就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下解决还没弄懂的问题并完成课堂作业,课后教师可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也可再给学生布置几道练习题来巩固或拓展学生的学习。

“翻转”体现在教学顺序的翻转、学习方法到应用方法的翻转、理解层次的翻转、学习习惯的翻转、教师素养的翻转、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的翻转、评价教学的翻转、思维水平的翻转等,总而言之,翻转课堂的本质是观念翻转。

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我国的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蒋集九年制学校、山东潍坊昌乐一中、扬州市八里小学等正在进行微课教学改革实验。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 :高职教育;微课;教师培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1-0046-04

一、当代高职教师独特的能力和素质

现代职业教育对高职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素质,当代高职教师还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方面,高职教师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机器设备原理有较深的掌握;另一方面,高职教师特别需要把握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掌握专业教学所需的实践能力。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师,应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释一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工程学科的教师,应能够掌握一些工程设计或施工的基本原理,解决设计、生产和使用中的实际问题。高职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应始终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使理论联系实际成为教育的核心思想。

(二)实践教学的能力

高职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具备行业或企业专家的素质,即“双师”素质。高职教师应具有将本专业课程加以优化的能力,能够将课程内容、学生能力和岗位需求统筹考虑;具有把教学内容归纳成系列实践教学的能力;具有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能力;具有对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等全过程的管理能力。高职教师应对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十分了解,能够将职业能力分解重组成教学单元,并开展优化高效的教学活动。高职教师要有一定的社会能力,能够进行实训条件的开发和设计,能够开展校企合作,能够率领学生开展校内外的实习和实训。

(三)信息素质

高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信息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开展学习和教学的能力,并能通过选择信息源、检索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开展教学活动;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习平台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高职教师的信息素质还包括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并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师应能掌握本专业教学的计算机软件,会独立开发学习资源,能够开发和制作网络课程和微课,能参与非正式学习环境建设,能与学生开展网上信息交流和教学活动,能熟练掌握相关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的使用,并利用这些设备开展教学。教师还要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二、高职教师业务能力现状

(一)对高职教育本质研究不够

我国的高职教育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思想方面都与普通本科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别。目前,高职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研究有待提高,有的教师仍沿用自己的学习经历或体验开展高职教育,表现出很强的学科教育特点,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上都表现出“错位”的认识。

(二)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

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是加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教师的信息素质直接制约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目前,高职教师在学习资源建设、课件制作、微课开发、网络精品共享课程开发等方面仍需不断提高。

(三)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高职教师在本学科、本专业方面的实践能力难以提高。部分教师自幼接受的是应试教育,缺乏动手操作或动手制作技能,对生活、生产、管理和制造加工等实际问题仅是通过书本了解到的。教师自己没有经历过实际工作,从事职业教育后又没有机会参与企业实践,甚至连过去掌握的书本上的知识都已经过时。有的教师只能在实训室里上理论课,而对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却不了解。

三、高职教师微课设计培训的形式与内容

针对高职教师的能力现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教学委员会开展了大量的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除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数字资源建设等培训项目,近年来的高职教育微课设计培训项目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校外集中培训

目前,校外培训的机构和培训班相继开班,如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以及教育部职业院校各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都有微课设计与制作方面的培训班,各高职院校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的形式对教师开展微课培训。

(二)校内集中培训

校内集中培训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培训专家请进学校,另一种是使用学校自己的教师开展培训。校内集中培训牵涉的教师人数较多,培训工作经常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发生冲突。有的学校以系、分院或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培训工作,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三)自主分散培训

自主分散培训是将培训任务下达给教师本人,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参加网络课程学习,并提交微课成果,学校组织专家对教师培训情况进行评价,并计入教师考核档案。

四、高职教师微课设计培训对策

(一)注重“以赛促建”的长效策略

微课开发与制作所包含的技术比较复杂,短时间内的培训很难见到成效。学校应做好统筹规划,要以提高教师信息素质为本,以加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任务,以建设和完善学校信息环境为目的,在相关规划和方案上做长远打算。微课培训应注意循序渐进,处理好微课比赛与微课建设的关系。学校应积极参与教育部的各项信息化相关活动,如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教学信息化比赛等。通过这些信息化活动使教师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提高数字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微课开发打好基础。还可通过外派教师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提高领军人物与普通教师的微课开发能力,发挥领军人物的作用,建立以教研室为单位的微课制作团队。

(二)注重“任务驱动型自主培训”的策略

所谓“任务驱动型自主培训”模式就是以教师课程教学为设计目的,由学校提出微课建设任务,教师自愿报名,学校立项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微课设计与制作。学校可以设立项目基金,组织专家评审验收。这种自主培训模式能够符合不同的专业和课程的需求,发挥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任务驱动,激发教师在各环节上解决微课制作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边做边学,微课成果可以直接运用于学生学习。教师的在职学习有明显的目的和动机,他们非常关心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和培训效果,不会无目的地参与培训,教师微课培训必须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要充分调动教研室或院系的积极性,以专业教研室或院系为建设负责单位,保证微课的专业特点。

(三)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微课培训内容必须有针对性,必须按照专业、学科或课程开展不同类别的微课培训。教师的微课培训还应该以教师自己的教学单元或教学内容为案例开展培训,不建议进行泛泛的软件使用培训。应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录像、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围绕教师本身的教学单元开展实践性的微课制作。通过一个或几个微课制作案例让教师掌握微课制作的全部技术。学校在组织和规划微课培训项目时,不应过早地对教师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应照搬教育部或其他部门的微课技术标准,也不应限定微课的类型或种类。比如,应放松对微课视频的技术要求,不一定有格式上或高清制式上的高标准要求。再如,有的学校在培训时将微课限定为“PPT式”、“讲解式”和“情景剧式”三种。其实这种分类方法会限制教师的创新能力,也不利于教师开发出更新颖的微课。从教学需求上看,有的微课开始需要教师讲解或提问,中间需要情境展现,还有小组讨论,后面需要板书或课件展示,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综合式”的微课。

(四)注重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结合的策略

根据经验,在具体制作技术上,建议学校不搞大规模或大班型的培训。学校集中式的培训有一定的难度,大班型的培训效果也不好。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和随意性,很适合在职教师培训。建议开展网络培训,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微课制作技术交流,注意在微课制作的各个环节上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评比。比如,开展教学设计的评比,开展课件的评比,开展微课教学的评比等。

这种方式会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很有益处。但要实现网络培训,首先国家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发微课教师培训的网络课程,学校要组织教师做好微课制作所需要的数字资源和教学设计。学校应主动给教师提供微课素材,包括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及动画素材等。同时,学校要配置好相应的硬件装备,如摄像机、照相机、大容量移动硬盘、简易的演播教室等。在实践中,微课视频编辑后的文件导出过程,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有的出现“死机”,有的出现过热重启,这些问题都是因为计算机配置过低,所以要注意更新教师的计算机。

(五)注意培训教师和培训内容的选择

在培训教师选用上,应注意专业对口的问题。微课制作虽然依靠计算机和其他数码设备,但是与计算机专业联系不多。微课培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主要以数字媒体技术和教育技术为主,也包括平面设计、影视制作等专业知识。如果培训教师选用不当,培训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不对口,受训教师在听课时总会有培训教师有点“外行”的感觉。专业不对口的表现就是:重点知识讲不透彻,非重点知识高谈阔论。受培训教师专业背景的影响,非相关专业的培训教师善于讲解微课的概念,在微时代的学习方式、微课学习理念、非正式学习环境建设等方面讲的很多,而在教学设计和微课制作方面讲解较少,特别是在视频拍摄、非线性编辑、字幕、特技等方面讲解很少。

这种培训班带来的结果是听着很热闹,教师自己还是无法动手制作。所以应选用教育技术专业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师担当培训讲授任务,同时可根据培训教师各自的特点,组成讲师团,发挥其各自优势,分工合作。在培训内容上,重点应放在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影视编导、平面设计、视频拍摄、非线性编辑等大多数教师生疏的方面,如截图、录屏、摄像摄影、配音、字幕、美工等技术,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面也应加强培训。

(六)高职教师微课设计培训的内容

1.微课的基本内涵

具体包括微课的定义,微课的时代背景,微课的作用,微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相关理论,微课的意义和推广利用等。培训目的是使教师掌握微课的基础,使微课与相关学科融合,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2.微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

主要包括微课选题(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微课类型,如录屏式、讲解式和情景剧式等)与微课教学设计。微课的教学设计应是教学过程的“脚本”或“分镜头”列表,教学设计应详细说明每个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案,微课的教学设计应更加强调数字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如课件的运用、投影机的运用、触摸屏的运用、板书的运用等。教学课件没有限定的格式,除了PPT式课件,严格说屏幕上能展现教学内容的媒体都是课件。课件培训的重点应放在构图与色彩等美工方面,因为课件是供多人观看的,微课是供一个人观看的,培训中应注意课件构图与微课构图的区别。培训目的是使教师能够正确开展微课选题,制定教学设计(微课脚本),制作教学课件。

3.媒体知识及加工

媒体素材包括图片、视频、动画、音频、字幕等。应了解每一种素材的收集与加工,了解这些素材的技术指标与格式转换,掌握每一种媒体素质的编辑和加工技术。如截图软件SnagIt,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视频抠像软件Adobe Ultra,视频转换软件Format Factory,音频处理软件Gold Wave,动画制作软件flash,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片头制作软件After Effect,等等。培训目的是使教师掌握数字媒体的编辑与加工技术。

4.非编软件操作

非编软件是微课制作的核心软件,虽然这类软件很多,但从功能和易用角度来看,Camtasia Studio比较适合高职微课制作的需要,一是功能够用,二是有录屏功能,三是容易上手。培训目的是使教师学会素材合成和视频制作。

5.摄影与摄像技术

应能够正确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了解简单的视频拍摄技术,了解简单的电视制作与编导技术,了解构图与色彩常识,了解屏幕设计美工。培训目的是使教师掌握摄影与摄像技术。

6.教学艺术

最为重要的是教学艺术,微课的本质是教学,教师在微课上的教学艺术可充分体现其教学基本功,也是微课成功的关键。包括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教学媒体、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展现的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能力等。

当前,高职微课教师培训正在全国展开。微课培训对于推动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融合,带动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加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微课培训对于深化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很有针对性,主要在提高教师信息素质、提高数字资源建设水平、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效果明显。微课是一项微时代文化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技术。面对突如其来的数字化挑战,高职教育应从长远考虑,应从深化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建设终身学习环境的高度看待微课培训工作。微课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作用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已经显现,我们必须迎头赶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14-06-23(3).

[2]宋明武,杨世松.信息素质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16-20.

[3]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EB/OL].[2013-12-10].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

(责任编辑:王恒)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for Micro-lec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ANG Ming,HAO Shuang-mei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喜欢以一种简短精炼的方式获取知识,而微课正以这样的特点冲击着传统教育,简短、精炼、突出知识点的教育新模式,在在线教育领域喧起了一片浪潮。此外,知识点的系统化、区域资源建设规模化已成为微课发展和努力的方向,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在线教育与培训课程的深度结合,幼儿教师的培训以微课为契机,研发幼师微课培训资源,基于资源共享的微课网络平台,形成优质资源带动周边农村幼儿教师远程培训“一带一路”的发展模式。在国外,人们对微课准确界定还在不断的探讨之中。最初提出微课的是来自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他提出了60秒课程[1],随后来自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Kee提出在极短时间内怎样快速精炼的掌握核心概念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2]。2006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微课教育的网站,该网站以提供在线学习、进度跟踪等服务、全新的授课模式,吸引了众多学习者的关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正式演变成微课程,2008年来自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提出微课程的制作分为五大步骤:找出核心概念;极短时间内解释和提出核心概念背景核;录制视频1-3分钟;设计课后任务;上传课程到管理系统[3]。目前国外微课做的具有代表性的是可汗学院及TED-Ed,且涵盖很多主题,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微课配套资源也相当的丰富。在我国,首次提出微课的研究员胡铁生指出,微课不仅是一种视频课程,还承载了学科知识点构建新型的网络课程教育资源[4]。目前,各大网站也在纷纷加入微课的制作团队中。其中,中国微课网、凤凰微课、浙江微课网和微课网是做的相对比较好的微课平台。面对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中小学生,这些微课平台主要形式是优质课程的评比,老师对其借鉴、学习。在国内的微课平台,专门针对幼师培训的课程还没有出现,基于当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就幼儿园培训成本的考虑,运用微课培训的模式无疑会缓解农村幼儿园的经济压力。

2微课应用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的可行性

2.1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诸多问题,依据张云亮等人对649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其培训形式单一,以集体培训为主;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参加培训机会少;农村幼儿园很少开展教研活动;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有自我发展意愿,但地域环境因素阻碍了其的自我提高[5]。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朱召萍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的研究中认为,当前培训模式研究太过于宏观[6],需要解决如何从微观角度出发具体设计合理、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从研究者宋寅喆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当前农村幼儿教师急需在职培训,近半数的农村幼儿教师参加培训机会少,且认为目前的培训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7]。参与的培训,只重形式且单一,重要的实践环节则是缺乏。培训内容方面,实用性不强,缺少对不同阶段的幼儿教师有针对性的培训。学者李莉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策略研究中提到,要在课程中体现灵活机动[8]。不难发现,目前的培训存在着形式单一、培训内容实践不够、培训评价真实性缺失、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培训的机会有限等问题。

2.2微课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的优势

2.2.1培训形式丰富多样,更多选择性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虚拟化的共享平台为基础,幼儿专家和工作者可在平台上设置不同形式的课程,如基于平台在线研讨、专家讲座、入园观察、案例分析等。不只是单一的集体培训的方式。另外,专家们在共享平台上就可以上传录制好的课程,无需奔波,去各个地方做讲座,在平台上与学员沟通交流,丰富完善课程。对于两方来说都是更加方便沟通的。

2.2.2培训内容多元化,更多针对性

相比传统的培训课程,以教材为主,微课以数字存储为介质可以包含大量的信息,且微课把培训的内容要点精简,层层递进,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对知识点分类逐点讲解,不同层次的培训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的内容,如可按照专业的培训体系设置选择培训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也可从培训课程内容设置,如科学、语言、艺术、安全、社会等,不同领域选择所需要的。无论是从培训内容的广度上,还是培训课程针对的人群上,更符合幼儿教师的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幼儿教师的情况。

2.2.3培训评价可诊断,更具可靠性

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而在微课平台的设计上,加入评价环节,幼儿教师可参与课程进行评价,教师可在评价界面下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其他人相互交流学习。当然为了了解培训者是否掌握培训的内容,其需要完成一定的测试题,系统会对测试者进行评分,根据等级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2.4培训课程可回放,更具实效性

多数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后,都会忘记培训的内容,然而采用视频教学,学员随时都可以反复回看视频内容,可谓温故而知新,课件视频可永久性的存贮。并在微课的平台上设置后期跟踪调查,方便培训者掌握幼儿教师培训后期的效果,培训更具实效性和真实性。

2.2.5培训机会公平化,对象广泛化

共享免费是微课的又一特点,培训者下载微课平台的客服端,手机、平板电脑都可以学习观看视频,无需选拔,培训机会公平,每个想要学习的教师都可以参与进来,并且分享自己的心得,在共享资源的平台下学习交流,也是幼儿教师培训的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要体现,不只限于幼儿教师、家长、幼教爱好者,更广泛的普通群众都可以利用优质资源学习。

2.2.6培训成本低,更具普惠性

通过对农村幼儿园的调查了解,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最为关键的阻碍因素是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培训中幼儿教师的车旅费、食宿费、培训费用都增加了幼儿园成本,很多情况下,机会也就放弃了。而微课直接就跨越了这些阻碍因素,利用微课平台的免费资源,同样可以达到培训的效果,甚至会比集体培训的方式更好,效果更佳。

3微课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的案例应用

基于微课的特点与上述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间有着互补性,即将微课运用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课后答疑、小组讨论中,达到两者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这里以《农村保育员对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参与》主题培训为例。

3.1微课课程设计

3.1.1课程目标

以往培训课程因为时间短,内容多的原因,对培训课程目标设计,没有做出具体的设计,参训者往往不知道课程目标,自己听课是要掌握什么。现利用微课将培训课程大目标逐步分解成小而具体的目标,对培训者做出明确的要求。区别传统课程讲授,微课在此的应用更注重分解后小目标的具体指向。以农村保育员安全教育为例,在此主题培训中,分解农村保育员对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上的目标,先分解成预防与应对两大目标,再进一步的分解从入园晨接、入厕、饮水、进餐等安全问题.

3.1.2课程内容

微课授课内容是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者解决某个教学的难题,相比传统课程来说的一种课程内容精炼而微小的课程,然后再将单个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课程。即便是现有的远程网络课程,一节课程所涵盖的众多知识点,在短时间内参训者也是没有时间学习的。通常在幼儿教师培训中,极短时间内要完成许多培训课程,专业知识这部分内容,在培训中往往是被忽略的,对于专业知识掌握不好的老师来讲,在短期的培训中是无法提高的。如今将专业知识如幼儿心理知识、教案制作以单个知识点形式呈现,更好帮助幼儿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知识。

3.1.3课程实施

一种是课前观看,培训幼儿教师先观看培训讲师录制的课程,课堂上解疑的个性化辅导模式;另一种是微课嵌入式教学,即在必要的知识点处,播放事先录好的视频,再加入传统的教法。视频课程的课后,我们设置了关于课程内容的习题,如果没有完成习题,是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微课学习的,以此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最后根据答题正确率,系统会推送一个学习报告给学员。

3.1.4课程评价

在微课平台上设置无记名的课程评价反馈调查,防止培训的主办方只是注重培训的形式,不进行培训后期效果追踪。当然对于课后学习,有一个时间的限制,推送邮件提醒培训者完成选课任务,没有及时完成的,将面临降级,学员在完成每一个课程后将以游戏升级的方式升级,以此调动培训者的积极性。

3.2课后答疑

课后答疑环节不止限于参加过有组织的学员,只要登录微课平台参与了系统学习的学员都可以留言发表观点,学员之间也可以相互解答,参与活跃学员也将得到加分升级的奖励。根据问题的关注程度,我们的培训专家也会集中解决问题,形成教学互动的良好状态。

3.3小组讨论

根据学员的意愿,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在此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且效果可嘉。利用微课课后线上与线下的讨论,可以实时通讯,也可面对面的交流,学员更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找到知识的突破点。

4微课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发展中的策略

微课能否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是离不开培训环节中主体、客体、辅助客体,即幼教专家、教育部门、幼儿园管理者、农村幼儿教师几者的互动,为促使微课有效地应用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4.1幼教专家积极参与,丰富国内微课幼教实践性的培训课程

在搜索了国内权威的微课平台,并没有发现关于微课应用在幼儿教师培训的课程,在这方面,目前还是空白。如何实现微课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广大的幼教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共同挖掘它的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价值,将自己完善的幼教理念、教学技能传播的更远。目前较为权威的中国微课网,在专题管理上做的较为好,分为了赛课、翻转课题研究、翻转课堂平台、教师专业培训和互动交流社区。但是在教师专业培训模块下,幼教课程还没有,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幼儿教师职业特点是实践操作性的,且农村幼儿教师普遍缺乏艺术类培训,这就需要幼教培训者将实践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使培训内容更接地气。

4.2教育部门鼎力相助,购买专业服务,建设配套资源

微课配套资源的建设、平台的维护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基于人力财力的需求,相关教育部门应肩挑大任,做好微课配套资源的建设。当然,微课配套资源的建设涉及相当专业的技术要求,教育部门在技术上无法提供支持,在此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的教育机构建设。教育部门做好质量检查,建立微课评估机制,筛选出优质的幼教培训课程,为培训者把好质量的关。

4.3幼儿园管理者建立线下学习共同体,共创学习氛围

微课平台的建立为广大的幼儿教师提供了结交专业人士的机会,在线上幼儿教师能很容易的找到志趣相同的人,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而在线下,由于种种工作关系,没能找到共同学习的群体,这就需要我们的幼儿园管理者建立学习共同体,在线上线下共创学习氛围,可在线下将在微课中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操作,打破听课的随意性,达到一种“通过理解、体验或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9]。

4.4幼儿教师锐意进取,增强个人知识管理意识

任何一种培训的模式只是辅助我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关键在于个人知识的管理。很多幼儿教师接受各种专家培训、各种团体学习,其过程往往是人云亦云,走过场,迷失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而个人知识的管理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达到对知识的管理和优化,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当外界的学习环境不可能尽快改变时,教师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才可能提高个人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自己才是支配自己的核心力量”[10]。

5小结

基于上述微课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的有效利用,但不免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观看视频随意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差的教师,可能无法按时完成相应的培训课程,也就需要幼儿教师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针对幼儿教师这样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群体,幼儿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手工与环创、音乐与舞蹈等需要实际观察操作,仅靠观看视频是无法达到效果的。微课只是给广大农村幼儿教师提供了一种学习的途径,真正达到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则需各方共同出招。

作者:姜永燕 徐东 伍美玲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5]张云亮,汪德明,时莉.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现状评价及其需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2,(1):33-38.

[6]朱召萍.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研究现状及其改进[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6):26.

[7]宋寅喆.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4

微电子产业是以集成电路(IC)为核心的高新产业,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所处的无锡位于长三角腹地,集成电路制造起步早,素有中国微电子南方基地美称,云集了像SK海力士半导体、海太半导体、华润微电子、江苏长电等一批全国著名的微电子企业,已形成了清晰的设计、制造、封测及配套支撑的完整产业链。同时无锡市也提出了打造“东方硅谷”,使IC产业成为无锡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柱产业的集成电路发展规划。我院微电子技术专业成立于1973年,为我国微电子行业培养了三千多名毕业生,很多已成为我国微电子行业的领军人物,学院堪称长三角地区微电子行业的“黄埔军校”。为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近年来建成了中央财政支持的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基地,下面介绍笔者在微电子实训基地建设和功能实现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微电子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微电子技术专业是学院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长期依托校企合作,加强专业改革和建设,为我国的微电子产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更好地接轨区域经济,培养符合顺应地方产业的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集成电路产业的高技能人才,2007年学院成功申报了中央财政支持的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该实训基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投资近700万元,根据微电子产业链的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训基地下设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组装、芯片测试四个中心,是一个集教学实训、考证培训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专业依托微电子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三大功能,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同时为地方经济服务。

二、教学实训是微电子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教学实训功能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也是基地建设的根本目标。高技能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第一要务,校内实训基地为此应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微电子实训基地承担微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任务,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微电子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通过真实的硅片、真实的工艺流程、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我们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方法,“三方合一”培育人才。

1.“中心与教室合一”:把凳子、移动式投影仪搬进实训中心,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等课程教学中展开现场教学,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设备操作演示,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现场示范,并亲身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环节,教师边讲边做,学生现学现用,增强教学的真实性、直观性,减少了教学的中间环节,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真刀真枪动起来,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提升了动手能力。

2.“学生与学徒合一”:无锡强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捐赠了3.5万的电脑设备,并安装了相关的软件,和学院共建版图设计“校中厂”。专业聘请强芯微电子的工程师指导《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训练》课程,在实训课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有机会到强芯“校中厂”进行生产性的顶岗实习,逆向设计单元电路,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协同企业本部的工程师完成大型的设计项目。

通过引进强芯微电子校中厂,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活动,培养团结协作、吃苦勤奋、遵章守纪、言行规范的职业素养,感受未来的职业要求,实现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

3.“作品与产品合一”:学生实习时的作品又是企业的产品,通过由实习作品的“及格”到产品“合格”的升华,不仅改变了传统以分数定学生水平的传统观念,同时也培养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质量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接受生产的检验。以下是学生在强芯校中厂完成的电源适配器芯片AC1207图样。

三、考证培训是微电子实训基地教学功能的延伸

社会培训功能是对基地开放资源,增强辐射能力的基本要求。本专业2008年被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无锡产业化基地授予“集成电路设计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签订“共建集成电路人才储备基地协议”,依托微电子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设施和条件,发挥技能培训的作用,开展向社会开放的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有三位老师为半导体芯片制造工的高级考评员和考评员。近三年来,通过实训基地培训,共有323人获得了半导体芯片制造高级工证书。

在岗位培训方面,近年来共为无锡市劳动局、盐城职高等兄弟院校、江苏长电和华润华晶等企业提供了近700人次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了学员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获得了合作单位的一致好评,延伸了实训基地的功能,扩大了实训基地的影响,体现了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

四、技术服务是微电子实训基地功能的提升

近三年来,依托微电子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和企业合作,承担科研课题,取得十余项科研成果,如《LCD驱动电路SXM1305的设计》、《调幅信号接收芯片NJ8880设计开发》、《高压触发管的设计与试制》、《高压TVS的设计与试制》、《薄膜微波电路光刻工艺参数优化试验与分析》《半导体工艺中晶体缺陷的线外检测》、《小芯片封装良率的研究分析》等横向课题。这些科研成果为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指导,这是专业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的方式。另一方面,承担科研课题也是加强教师与生产或服务实践的联系,提高师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手段。科研课题为本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主讲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及时有效地将前沿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深入浅出地介绍重要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例如,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训》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参与《薄膜微波电路光刻工艺参数优化试验与分析》课题的试验,记录结果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功率晶体管安全工作区测试装置的设计制作》等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也在微电子实训基地完成。

五、结语

微电子产业是无锡最具竞争力的支柱型产业,其产业规模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以上,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我院微电子技术专业充分发挥微电子实训基地的教学实训、考证培训、技术服务三大功能,走工学结合、产教合作的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军。通过微电子实训基地的功能发挥,教师专业水平得以提升,多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双师素质”教师与科研骨干;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得以加强,合作企业员工的水平也得以提高。他们屹立潮头、勇挑大梁,必将为无锡微电子行业和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5

1.成人学习动机多样。一线员工的学习动机往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为不会现场作业而学;为了适应新的考核标准而学;因为公司要求,被迫而学;为了参加技能鉴定,获得职称而学;为了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好成绩而学。成人学习动机虽多样,但强烈的自我学习愿望会促使强劲的学习动力。所以,在培训中应积极去激发学员的兴趣和动力,这是有效培训的第一步。

2.成人学习侧重于实践操作。成人学习不像学生学习那样侧重于理论知识,他们更多的是注重实践操作,希望学习的内容能立刻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所以,他们喜欢学习对与工作联系密切的知识和技能,切实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3.成人是带着经验来学习。成人往往已工作了一段时间,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学习中,会不自觉拿新的知识技能与他们的经验进行比较,确实有用,他们才会乐意接受,如果比不上他们的工作经验,那对新知识、新技能就会产生学习的抗拒力,年纪越大的员工,这种抗拒力越强。作为培训师,应尽量将实际工作经验与全新的培训内容有效结合,既分享成人的工作经验,同时将新知识、新技能在对比中巧妙灌输,这是提高成人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办法。

4.成人喜欢互动式学习。互动式学习是思维与行动相结合的学习,成人先听基本理论知识,再看实践操作方法,接着自己跟着做,自己做一遍才会进一步深入掌握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一般听的占20%,看的占30%,做的占50%。

5.成人学习“好面子”。成人喜欢受到培训师及同仁的尊重和重视,相对来说,自尊心比较强,“好面子”,怕说错“出糗”,所以一般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年龄越大越是如此。培训师应尽量营造轻松、愉悦和友爱的学习环境,根据不同层次的学员用不同方法进行激励,这样更易于学习内容的开展,学习效果更好。

(二)微课的特点。

1.内容短小精悍。微课在时间、内容、形式都体现出“微”的特点,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这主要是考虑到成人学习时间不宜过长的习惯。因此,微课内容尽量简洁明了,重点讲解某个知识点或完成某个技能操作;微课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终端设备播放出来的,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培训师和培训学员可流畅地利用各种终端设备观摩,查看教案、课件。

2.培训目标明确。这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主题明确、重点难点突出、内容完整,符合一线员工(培训学员)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学习分析能力较差的培训学员,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精练,培训目标明确的学习更容易接受。

3.微课式样灵活。微课内容的呈现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游戏等,能够用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吸引培训学员的注意力,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4.容易分享和反馈。结合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微课能使一线员工通过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碎片化学习,便于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微课学习对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它更适合作为成人自主学习的培训模式,成人不论是在培训基地,还是在现场实际操作,遇到问题都可以方便地通过多媒体终端来观看微课学习,并可以对培训课程内容及时发表评价和反馈。

5.制作及应用不受限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般会从企业或大学院校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教授来培训中心授课,但是这种方式受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培训费用等多方面影响,开展起来并不容易。但是,微课制作及应用不受限制,培训师可以在企业内拍摄微课,不仅节省了他们的时间,同时可以利用企业设备讲授,学员可以身临其境、更直观地学习相应的技能。

(三)微课应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

通过分析成人学习特点和微课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微课应用于职业技能培训有着以下几方面独特的作用。

1.增强了学员学习的有效性。学员的学习时间、环境不受局限;学员可以对不同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进行个性化学习,可查缺补漏;培训师不仅仅站在三尺讲台上讲授,而是随时伴随在学员左右;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载体成为学员乐于接受的培训方式;微课成为传统培训模式的补充和拓展;培训内容可实现资源共享;培训内容可永久保存,同时可以及时完善、更新。

2.提高了培训师的专业技能。①准确选取培训主题。根据培训目标,准确选取培训主题内容。内容可以是某个知识点讲解,也可以是某个关键技能操作;可以深入某个知识难点,也可以进行操作技能的拓展延伸,选择培训主题内容加以设计,可提高培训师对培训内容的进一步理解。②巧妙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前充分研究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准确把握培训节奏,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及时性、有效性、趣味性与培训内容相结合,提高了培训师对培训内容的设计能力。③知识讲解与技能操作的能力增强。培训语言要简明扼要,流畅紧凑,逻辑性强,易于理解;技能操作流程准确,动作规范。培训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实际进行的状况,合理运用各种培训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有一节生动精彩的微课。④促进培训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做微课,需要了解并掌握许多相关的软件及设备应用,比如PPT、录屏、截屏、录音摄像等,培训师由培训者变为培训技术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3.能促进培训自身的发展。现在的微课热,是对过去传统培训模式的挑战。通过创建微课网络教学平台,逐步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在这里,可使培训师有针对性选择主题进行微课开发;开发完成的微课能让学员随时随处进行相关内容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并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定期组织对微课的评课、研讨活动,实现微课的完善与更新。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应用微课是可行的。

二、基于微课理念下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拓展

1.微课培训与传统培训相辅相成。在面授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可主讲相关理论知识,而将实践操作问题交给微课来完成。学员一方面通过培训师理解理论知识点,同时也可以通过微课中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与规范。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6

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与产业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我国微电子产业已得到快速发展,我国也已进入世界集成电路大国。2011年,我国半导体销售额占世界半导体市场14.5%的份额,其中集成电路销售额占到世界集成电路市场的9.8%的份额。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无锡。这里是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发源地,也是当前发展最快、国内技术最先进、规模较大、产业系统最完整的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之一,云集了SK海力士半导体、海太半导体、华润微电子、江阴长电等一百六十多家著名的微电子制造、设计、封装及测试企业。微电子产业成为无锡传统的最具优势的支柱产业。

我院的微电子技术专业是学院成立最早的专业之一,伴随着我国微电子产业的成长与壮大。在近四十年的发展中,依托无锡发达的微电子产业,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为我国微电子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的IC人才储备基地,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搭建职教集团平台,促进政行

企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办学体制,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探索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由无锡市政府发起,我院牵头组建了由无锡市信电局、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微电子企业及大中专院校共三十多家单位组成的微电子职业教育集团。本着“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主体”的原则,紧紧围绕无锡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无锡微电子产业发展的能力,也为提升我院微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依托微电子职教集团

为平台,深化“订单培养,

厂校互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加大订单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

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利用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专业先后与集团成员SK海力士半导体、华润上华半导体等多家微电子企业开展冠名办班、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证明,这种“校企联手,量身定制”的订单培养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更贴近企业需求,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满足企业要求(见表1)。

以SK海力士微电班为例,订单培养的主要工作包括:校企共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岗位需求,在课程体系中加入韩语课程和装备类的课程;校企共同建设核心课程,开发教学资源;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专业教师分批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提高教学队伍的“双师”素质;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实现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通过企业奖学金的发放和企业文化的宣讲,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及早融合,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冠名班的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班39名学生,最终有26名被企业录用。与海力士的校企合作案例被评为2012年无锡市校企合作示范案例。

(二)积极探索“厂校互嵌”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积极推进“厂中校”、“校中厂”的建设。专业和无锡强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校中厂”。企业工程师带着企业真实的项目进入“校中厂”,学生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核心技能的模块化训练,并通过联网,与企业本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大型设计项目。通过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进项目,在工程实践中培养高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企业也从中择优挑选学生直接就业。

专业还与环洲微电子公司合作共建“厂中校”,学生在“厂中校”中完成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轮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商定轮岗实习的教学计划。企业负责为学生安排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实习内容和工作任务,并指定师傅指导实习,定期安排工程技术人员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学生经过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真刀实枪的训练,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同时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实习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职业素质、专业能力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订单培养,厂校互嵌”这些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培养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企业挖掘和筛选到了优秀员工,学生训练了职业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达到了三方共赢的合作目标。

顺应产业链发展,构建

“以岗定课,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根据微电子产业链的发展,确定了本专业所面向的岗位。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论证,分析了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同时将半导体芯片制造工、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员的技能培训与考证嵌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课程体系见图1)。

校企合作,加强专业

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和难点。我院利用职教集团平台,与集团内多家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核心课程,开发教学资源。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为例,我校和SK海力士半导体公司共建。该课程主要介绍了集成电路制造的工艺原理、工艺操作过程及工艺参数和工艺质量监测,是微电子技术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工作岗位设置、各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所需知识、技能的分析,对课程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重新构建,确立了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为基础的模块化教学理念。其中核心模块的五大项目完全针对企业的五大工艺岗位,突出与企业岗位对接。同时,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将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与岗位实践相吻合(见图2)。该课程2009年通过院精品课程的验收,2011年成为无锡市精品课程。专业核心建设成果如表2所示。

校企合作,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基地

2007年,本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由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学院配套的近700万资金,与企业合作,建设了包含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芯片制造中心、组装中心、测试中心的实训基地,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生产等功能于一体。基地建设了100级的超净车间,配置了所需的动力设施、超净水设施及废气处理设施,购置了生产型设备和原材料,具备了生产性实训的条件(见图3)。

基地建成后,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半导体专业实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利用真实的硅片进行氧化、光刻、封装、测试及版图设计的实训,实训结束后进行专业职业资格考证。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中心,结合伊施德科技有限公司的薄膜传感器产品的生产进行光刻、薄膜制备工艺的生产与实训。

依托职教集团,打造“双师”

团队,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学院建立了“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除校内专业带头人外,微电子技术专业聘请了集团内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把握专业建设方向,指导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专业也通过引进、企业工程实践、职业技能考证、横向课题开发、技术服务等途径,切实加强骨干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团队的“双师”素养。近年来,我们从企业引进4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有13名教师先后到职教集团内的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有3名教师获评高级工程师,有9名教师分别取得半导体芯片制造高级工证书或国家高级考评员证书。专业教师也积极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先后聘请职教集团成员如SK海力士半导体、无锡强芯半导体、无锡派盟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无锡华润安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用企业的真实项目和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提高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为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微电子教学团队获学院首批优秀教学团队。

多年来,我院微电子技术专业依托无锡市强大的微电子产业和市政府对该产业的大力扶持,组建微电子职教集团,推动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培养了大批适应产业需求、有发展后劲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微电子企业的骨干或领军人物。微电子技术专业也成为我院品牌特色专业,无锡市示范专业,江苏省示范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江苏省首批重点建设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我们将继续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发展道路,着力提升我院微电子技术专业的水平,为无锡及长三角地区乃至我国的微电子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10.

[2]董艳艳,任利华,郭三华.职教集团化条件下专业群建设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7):167-168.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7

一、微课简介

(一)概念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指针对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般称为微课件。

(二)主要特点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短”指教学活动需要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小”指教学内容主题小,资源容量小;“精”指内容精选,设计精心,活动精彩;“悍”指交互性强,应用面广,效果良好。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其碎片化的内容和移动化的传播途径满足了现代人们对学习方式的新需求,为学习者的个性化自主高效学习提供了途径,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组织创造了条件。

二、微课的发展

(一)微课的起源及发展

类似“微课”概念的提出及应用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 A.McGrew提出了60秒课程的说法。真正意义上的“微课”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他们将原本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的课堂,提炼要点制作成十几分钟的微型视频课堂,他本人也因此被人称作“一分钟教授”。自此,微课以一个正式的概念开始进入全球视野。创作微课,在国外比较著名的有可汗学院(Khan Academy)、TED-Ed、Teachers Tv、InTime、Watch Know Learn等。

(二)国内对微课的探索及应用

国内主要有中国微课网、全国高校微课大赛官网、VKO微课、第九课堂、博览微课、Skillshare、微众移动校园-微课堂、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平台等。2013年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是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建设和应用的一个典型,众多新闻媒体对微课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与微课相关的研究课题和论文数量呈井喷之势,所以2013年堪称“中国微课元年”。随后,凤凰视频和华南师范大学推出的“凤凰微课”,内容涵盖基础教育、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国家开放大学现也建设完成了4000多个五分钟课程,课程时长为5至10分钟,涉及经济学、茶文化、百家姓等近60个系列。

三、微课技术开发

到目前为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微课的拍摄与制作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国际上,主要有美国的LiveScrive SmartPen与瑞典的Anoto智能笔,日本东芝公司设计开发的东芝玲珑微课制作系统等,并已经引进到国内,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录播教室的迅猛发展,也为微课设计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和系统环境。

同时,微课制作方法也得到了普及与发展,录屏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录播教室录制、专业演播室制作、智能笔录制、专用软件录制、iPad录制等一系列微课制作工具深受广大教师喜爱。在微课的形式方面,除传统的视频微课之外,Trivantis公司、Articulate公司等又开发出了更适合用于移动设备上的互动微课开发软件,移动互动微课主要采用课件开发工具进行微课件开发,不再以微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而是更加注重微课的互动设计,利用互动来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微课,移动互动微课更易于开发,因占用内存小,更利于在移动设备上存储。

微课件的开发技术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索适合应用于气象教育培训的微课件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气象教育培训微课件开发现状

在气象教育培训领域,微课件开发的设计和应用依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干部学院远程教育中心在研究开发用于气象教育培训微课件的同时,还开展了面向省级师资的培训工作。现已完成部分移动互动微课及视频微课的开发,气象远程教育微课开发与学习系统正在建设中。

(一)干部学院微课件建设情况

干部学院远程教育中心针对视频微课件和移动互动微课件的特征及制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使用录屏软件、Lectora软件、Articulate Storyline软件三种工具进行微课件的制作,并将制作完成的微课件应用于手机客户端。由于气象培训微课件客户端尚未建设完成,目前制作的移动互动微课件均为HTML格式,可通过手机浏览器学习。

正在建设的气象远程教育微课开发与学习系统,分为气象远程教育微课开发系统及微课演示系统两部分。其中已完成的微课件以视频微课件为主。

气象远程教育微课开发系统采用C/S架构,包含开发、转换、管理三大功能模块。微课演示系统是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一代在线教育培训系统。系统由学员管理模块、内容管理模块、任务管理模块、在线学习模块、统计报告模块、过程管理模块、智能搜索模块、社会化学习模块等组成。

学员可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按照提示从浏览器中打开下载客户端到手机中,登录后进入平台学习。客户端支持苹果iOS及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的专属名称和形象的客户端,支持PC或MAC端的web学员端,页面采用响应式web设计,可通过微信服务号接入平台。

远程教育中心已完成500个视频微课件的制作及部分移动互动微课件的制作,微课件资源建设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

(二)微课件制作培训

为了培养基层气象人才队伍制作课件的能力,丰富气象远程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干部学院通过举办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班,对各省(区、市)气象局从事气象远程教育的课件技术人员进行微课件制作技术方面的培训,并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举办微课件评比,将各单位报送的微课件作品进行展示与交流,由专家进行点评,评选出优秀微课件作品。并开设专题,将获奖优秀作品放入中国气象远程教育网供大家交流,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三)各省市微课件资源建设情况

干部学院的微课件制作培训和评比工作,调动了大家制作微课件的积极性,部分省(区、市)已开始着手进行微课件资源建设,大部分单位报送的参赛微课件作品多为依托培训而作,部分获奖微课件已用于培训或本地科普宣传活动中。

2015年福建省气象培训中心依托福建现代化建设气象科技和人才支撑建设工程,申请了福建天气气候多媒体课件制作项目,该项目共25个课件50学时,每个课件包含了多个微课件。运用多媒体元素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形式,以及动画短片、展示特效等方式对课件内容进行重点及要点的形象阐述。以微课的形式将学习内容模块化、碎片化,每个微课件控制在15分钟左右。

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新疆分院2015年在干部学院的支持下启动了《新疆基层台站学习资源建设》。该项目根据前期对新疆基层的远程学习示范点调查,结合县级综合岗位的培训需求,将开发新疆地区基层亟需的自动站维护微课件和民族理论与政策微课件,自动站维护的课件预计制作9集,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课件预计做8集,每集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五、微课为气象教育培训服务的展望

基层气象职工由于平时工作任务繁杂,占用大块时间专门学习较为困难,希望能够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而且目前网站的网络课件仅局限于在电脑上学习,不便于在外工作期间使用其他移动设备翻查阅览,因此开发出可用于手机等移动平台的学习资源很有必要。微课因其网络化、碎片化、视频化、可移动性,正好解决了基层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很有实用需求。

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创新融合共同推动的产物。当今,我们生活在被称为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或微时代的社会里,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易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环境的发展为微课发展做好了技术支撑,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微课在气象教育培训领域的应用和服务价值有着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崔颖,张颂惟,孙景荣.气象培训微课件的设计研究[J].继续教育,2015(11).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8

随着传统烟草农业小农生产加快向现代烟草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烟农不仅是烟叶生产的主力军,而且也是现代烟草农业科学技术、物质装备的使用者。因此,现代烟草农业需要现代科学知识的现代职业烟农。培育现代职业烟农的教育培训工作者,如何利用现代教育培训方式,使烟农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满足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需求,是当前培育现代职业烟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烟农集中培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烟叶产区对烟农的培训多采用集中课堂培训,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很难满足培育现代职业烟农的需求。笔者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观察和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在传统烟农课堂培训中,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培训效果。

1.烟农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教师围绕一个专题,一般讲授2~3个小时,其授课时间是有限的,加之烟农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理解记忆能力较差,烟农课堂纪律涣散,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2.集中培训学习容易受农忙的影响

烟农以烟叶为生,经常忙碌于烟叶生产,听课时还想着大棚、大田、烘烤工场、农场里还有哪些农活没干完或没干好,培训效果不理想。

3.烟农不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问题出现的关联性

教师围绕一个专题全面系统讲解,而烟农则关心的是如何解决当前烟叶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听起来乏味。

4.居住地域分散,集中授课困难

烟农居住地域分散,特别是居住在山区偏僻村庄的烟农,交通不便,不利于集中参加培训。

二、现代职业烟农培训引入微课教学的优势

从事现代职业烟农教育培训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烟农自身的特点,不断创新培训教学方式。烟农培训引入微课教学,是现代职业烟农教育培训方式的一种创新,对有效解决传统烟农培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1.有利于烟农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烟农培训引入微课使培训方式适应烟农,而烟农不再被动地适应传统培训方式,烟农既可以根据农闲时间灵活安排学习,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学习。

2.有利于增强烟农学习的针对-[生

烟农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是烟农教育培训的难题,在传统培训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分层级教学,满足个性化需求。现代职业烟农教育培训引入微课教学,烟农可以根据自己在烟叶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择学习内容,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既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又实现了分层级培训的目的。

3.有利于现代职业烟农的培育

培育现代职业烟农需要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微课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有效解决了传统烟农培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较好地处理了培训教学与烟农学习的各种矛盾,充分调动了烟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烟农培训学习的效果作用。

三、烟农微课设计的基本思路

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因此微视频的制作尤为重要。为烟农设计制作微课,不仅要考虑微课的类型,还要科学设计微课的内容、表现形式、微视频拍摄、文字脚本用语和配音解说等内容。

1.微课类型

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按照教学方法划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和探究学习类,共11大类型微课。其中,讲授型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讲授法为主,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演示与实验型是针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以真人操作影像为主,把实物展示给学生看,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知识。结合烟农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烟农微课应以讲授、演示与实验型优点相融合的案例式类型。

2.微课设计要求

微课内容设计以微视频作为表现形式,以操作演示为主,并通过融合配音、字幕和注释文字的方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促进其消化吸收,便于其学习记忆。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烟农微课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针对性强。教学内容是当前和今后烟叶生产中烟农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以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为单位,内容精炼,主题明确,目标单一,易于被烟农接受和理解,能解决实际问题。

(2)目的明确。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短的时间达到教学效果。

(3)生动有趣。微课设计应具有灵活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不枯燥乏味,吸引力强。一个微课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烟农学习花费时间和精力不多,不会感觉倦怠。

(4)多途径观看学习。微课文件格式要有通用性,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利用电脑在线或下载观看学习,利用智能手机微信和QQ平台观看学习。

3.微视频拍摄场地

为增强微课的现场感和生动感,根微课授课的内容不同,演示场景应设置在育苗大棚、烟田、分级工场、烘烤工场等实际劳作的环境下进行微视频拍摄,使烟农产生熟悉感,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

4.微课配音与解说

微课配音脚本语言要自然朴实,有时可以使用一些俗语,增强烟农的亲切感,促进理解记忆。视频字幕用词简洁,语义通俗易懂,减少或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降低学习和理解的难度。

四、培训指导烟农观看微课的方法

目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给烟农学习实用技术、拓展烟农视野提供了平台,烟农可以通过固定或移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微信和QQ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信息交流工具,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微课的传输和观看学习提供了平台。通过智能手机,可以将微课传输在微信或QQ平台上,具有灵活、快捷、方便、不受时空制约的特点。从事烟农教育培训工作者要深入烟区农村,指导烟农安装微信或QQ,建立微课群组,指导他们通过微信或QQ平台观看视频学习的操作使用方法。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9

《知识经济》特邀请业界的企业高管、系统领袖和学者专家对此进行一系列的解读和探讨,为提高团队“战斗力”,推动行业培训助力。

主持人:线上培训都有哪些方式?与传统培训相比,有什么不同?

范伟云:举例谈谈微信培训,刚开始我们做微信培训的时候,第一周只有100人左右参加,等到第二次开课的时候,已经达到300人左右,再之后,500人的群已经全满了。再如我们最近在做的一个项目,分为三节课,第一节课时也就200人左右参加,第二堂课时,第一个群全满,还新开了一个群,等到第三堂课的时候,两个群已经全满了,而在群外还有很多人在等候加入。举这些例子,是想表达,如果有很好的课题和很细致的管理,微信的扩张方式是非常迅速的,有着其他培训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是我个人第一次在微信上做的一些培训尝试,以前还从来没有过。

王惠琳:线上培训的方式挺多,比如曾经直销行业经常使用的呱呱课堂、YY软件等,微信就是建群以后进行一些相关的培训。

相对于传统培训,线上培训的费用比较低,也比较灵活。比如,没有差旅费,每个人手里一台电脑、一部电话,约好时间就可以交谈。微信相比呱呱课堂等软件则更加灵活、简便,因为微信依靠移动终端,只需要消耗一些流量或者在WiFi环境中,就能够实现。

主持人:相比而言,微信培训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优势?

范伟云:在线上一千人一起听课很简单,可是在线下,组织100人的会议都很麻烦。线下成本很高,在线上就很容易实现。据说,现在甚至有人同时在六个群里讲课,只要有人帮忙按着“通话键”就可以。微信的便利性也是我特别坚持使用微信培训的原因。

另外,在线下利用固定时间开会,人们往往在耗费精力、财力之后会产生厌倦心理,线上培训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利用微信这样移动互联网就极具便利性,没有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比如,我可以在路上、宾馆讲课等,听课的人也可以选择在自己喜欢的环境和时间听课。

我们也曾尝试过专业培训的软件,效果并不好。因为微信易学易用,不懂互联网、电脑操作的人一样可以使用,因此微信培训发展速度非常快,可以概括为“简单、易学、易教、易复制”。

但是,微信培训也有局限,比如只能通过语音、文字的方式。如果在一个500人的群里发送图片,就会比较卡,所以微信培训应该以语音为主,搭配文字阐述要点。

天雕:实际上,直销行业并不是刻意地要用微信做培训。据我观察,直销行业的许多新工具都是自动引进的,比如微信出现后,大家就很自然地进入了使用。

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微信的移动性决定了它的方便性。所有的会员,不管是在做市场还是在等客户的过程中,它都可以通过微信进行互动,更方便地交流。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不同级别的群,有问题的人可以直接在群里提问,然后我们可以把解决问题的文档、PPT之类直接发在群里,他就可以收到,也算一种简单的培训。微信十分便捷,所以我相信现在各个团队都会利用微信这个平台进行沟通。

王惠琳:微信因其特点,有一些优势,也有一些局限。比如,微信的单次语音通话只有60秒,有时候会导致语意不连贯,这就要求主讲老师在了解这个特点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保证在60秒内能相对完整地表达一个信息。

另一个特点是语音可以回放。如果这节课没有听,我们可以自行进行补课。在主讲人普通话标准的前提下,还可以将语音转换成文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记录方式,同时支持转发。

其他方面,微信培训与其他传统培训和线上培训方式并没有大的不同。培训开始前,需要主管人确定好会议时间、主题、主持人、主讲嘉宾等,另外课堂纪律非常重要,比如不经允许不得擅自发图片、发链接和插话,否则容易导致主讲人话语的断裂。

主持人:开展微信培训具体的流程是怎样的?

范伟云:微信培训,话题很重要,是第一要素。以前讲心灵鸡汤,我们可能会拿笔记下来,现在如果还讲,别人可能会嘲笑你。我个人觉得就直销而言,找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是比较难的,因为讲健康保健,别人没兴趣;讲直销,别人根本不会来;讲创业,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互联网方面的创业。现在我们主要是谈微商这个话题,因为大家都感兴趣,愿意来谈这个话题,现在有好多直销公司也开始在做微商,因此微商就可以成为一个话题。当然,对于直销团队培训而言,可以进行问题征集,然后通过微信培训的方式集中帮大家解决问题。

其次,微信培训不是面对面的,任何好的演讲技巧、肢体语言在微信培训中都没用。微信培训更讲究逻辑阐述,以及幽默风趣的风格。我一般会对照PPT讲课,条理性比较强。同时,我会要求助手记录重点,并以文字的形式及时发送至微信群中。所以,以什么样的风格在微信中讲课,这可能对于直销行业来说又是一个挑战。

微信最大的好处是不管你进来的早或晚,微信本身的记录存在,你可以随时听。因此我觉得这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不用附加太多的技巧。

不过利用微信做培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微信是一个非常容易约人,但也是一个非常容易交叉的工具。直销拒绝业务交叉,所以微信的管理就十分重要,需要在开课之前反复强调课堂时间和纪律,不得私自加人等,在当堂课程结束后,号召大家主动退群,群主将所有人全部清空。如果不是话题性和招商性的培训,而是一个团队的业务探讨,这个群就可以长期保留下来。

天雕:微信培训一般是手机开至免提或者连接到音箱,讲课的老师利用微信功能进行语音发送,每段语音不超过60秒,聚集在一起的经销商就可以同时接受培训。这种方式适用于同一地点的团队,可以将他们集中在一起,邀请专门的老师做辅导。

直销讲究“借力”,当一个基层领导人解决不了某些问题时,就可以把问题提出来,再去和高级领导人约时间,然后把团队的人集中起来,一次性把问题沟通清楚。聪明的经销商都应该采取这样的方式,也比较轻松。

比如,经销商都有工作室,我们就会采用通知一人的方法,集合周边经销商,以扩音器的方式进行培训,结束后大家就可以及时进行讨论,比较方便,也避免了微信语音对家人生活的影响。或者是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比如会议室或者会所里进行讨论,集中起来一次性解决问题。

另外一种方式是异地的经销商如有相似问题,可以临时组建微信群,进行培训和沟通,培训结束后,微信群会自动解散。

实际上现在高级经销商的工作就是服务或者说是培训,主要就是通过解释,解决团队伙伴们心理或者实际运作中的问题。

王惠琳:微信培训需要组织者和受训者双方都做足准备。例如,组织者需要在前期做好规划,广泛在系统和团队中进行调查和收集问题,然后再把大问题切分成小问题,培训就会更精准,更有切入点。之后,最好是将一年的培训方案整体规划出来,为了便于操作,也可以规划三个月的内容,然后与各主讲人做好沟通和确定,再公布最近一个月的授课规划。一般情况下,一个月八次授课,一周两节比较适宜。根据市场的情况,确定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开展。

对于受训者,则需要提前了解课堂纪律等。

具体培训时,可以根据人数,实现分群。另外,有违反课堂纪律的,可以清扫出群,再加新的人进来,这样好处是,让大家能更珍惜这样一个学习机会。

微信培训目前主要以语音为主,文字当作辅助。因为语音可以表达出语气、声调等,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在主讲完毕以后,将课程提及的数据、资料、专业名词,以及对该堂课程的总结,以文字形式发送。

另外,微信讲课内容应集中,范围不宜太广。每堂课主题集中在一个小问题即可,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要充分利用,而且最好是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教学,而非想起来才讲,应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我们要求系统性,如果有突然要增加或者变更内容,应结合进度,提前通知,慢慢培养人气。

主持人:微信培训的效果如何,经销商的参与度和接受度好吗?

范伟云:微信效果可以拿投入产出比来看,举个例子,你通过微信同时对多个群讲三堂课,也就是三个晚上,每晚一小时,不需要什么成本,这样来看还是值得的。因此,微信培训做得好,就很容易扩张,其中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只要你多做几次,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天雕:经销商对于微信培训的参与度和接受度非常高,因为现在团队成员每天工作结束后会和他的领导人汇报一天的工作情况,那么他们就会在群里分享。作为团队领导人的我们也会选择性地倾听,进行沟通和培训。经销商认为通过微信会和领导人每天都有比较近的沟通和接触,这种感受是非常好的。

王惠琳:因为微信培训的话题是从团队中征集而来,所以他们对相关课程的参与度也很高。

按照实际培训效果来看,微信培训能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线上、线下培训并不能互相取代。

只能说是微信培训弥补了线下教育的不足,比较灵活,费用少,不用长途奔徙。另外,在一个城市的伙伴,应该线上听完培训后,线下也多讨论和思考,融会贯通。

主持人:微信培训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导培训方式吗?

范伟云:不可能。这个是和项目相关的,立足点本身就不同。直销本身就应该注重面对面的沟通。因为直销行业,更适合做一些非标准化产品的销售,非标准化产品就需要根据个体的差异来进行相应的服务,所以面对面是最好的方式。(标准化产品,如维生素等;非标准化产品,如个性化保健品及化妆品。)

天雕:微信只是一种工具,日后如果出现了新的更方便的工具,直销人还是会去尝试的。直销行业本来就是一个很时尚的行业,一直跟随工具流而与时俱进。比如,曾经直销行业用计算器来结算奖金,而随着电脑技术的提高,直销也迎来了真正的腾飞,因为电脑的高度结算系统,解决了直销薪酬的核心问题。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10

0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行动导向开展课程改革已经较为普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为教学目标的课程开发[1],其实,就是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方法。《农业微生物》是农业类和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间接对应职业岗位工作有食用菌工、苗木生产工、农产品质检员、植保员等。该课程所对应的专业岗位都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熟练的无菌技术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并能鉴别常见微生物种类,以及能够组织和按照试验规程开展试验或生产等工作的职业能力。以前按“需”培养学生以及让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框架”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即培养的学生不仅会应用职业专业知识,还能够运用跨专业知识并且独立面对和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近年来,笔者对高职《农业微生物》课程进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1 《农业微生物》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是依据实际生产岗位的工作过程的需求来设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即无菌技术-纯培养技术-识别与初步鉴别等,分别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共同载体,实施项目教学,制定4个工作任务。

课程采用“综合能力训练-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职业能力初步训练”四级的能力递进培养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分别基于真实性的工作任务即制定整体的工作目标(构建整体思维框架)和工作任务(实验预期和设计能力训练)、部分工作环节(项目分解与实施,分解为若干的单项技能训练)、完整的工作过程(小的综合项目,综合能力训练)、生产过程(1~2项工作任务,职业技能初步训练)。例如:“工”的设计:以一个完整的企业微生物纯培养生产过程为工、学、教的共同载体,学生参与整体工作目标的制定,带着任务、按照生产流程完成整体目标。生产过程 是相互关联的,递进的,学生必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0

环节,熟练掌握单项技能(某一个生产流程)外,必须考虑前后生产流程间的逻辑关系;直到完成小型综合性项目,初步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初步职业能力的训练过程。“学”的设计: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制定4个独立的学习任务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在做中学,学中做,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以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独立完成综合性任务以及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作为最终考核目标。

课程开发别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2]。例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前设立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互相配合工作和讨论问题,进一步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教学中也从作业单的完成、任务单等书面资料及教师指导、示范和讲授,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全部教学过程,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2 《农业微生物》行动导向课程开发内容

2.1 课程目标

《农业微生物》课程内容可对应于食用菌、植物组织培养、疫苗、微生物发酵、植物保护等各生产职业岗位,这些岗位有一共同的要求,即能够熟练从事微生物基本试验技术、准确辨识常见微生物类别,以及明确微生物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能够初步独立开展相关农业科学实验等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多维体)等。因此,开展课前岗位调研,确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并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同时需考虑对应专业和相关职业岗位需求选定教学内容[3,4]。

2.2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程设计

按照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组织与安排课程教学内容[5]。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形成内在规律设计组织[6],以工作过程程序化教学内容,具体分解为4个学习任务单元。

1)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具体以“大肠杆菌的纯培养技术”为学习任务载体,旨在建立整体工作框架,即微生物试验准备工作至完成微生物纯培养的全部工作过程。重点学习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以单项技能(配制培养基、消毒、灭菌、无菌移接、培养与观察、油镜的使用、革兰氏染色、观察识别常见细菌种类等)训练为主,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一边做一边学习,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2)微生物的深层培养技术。具体以“某食用菌或药用真菌的深层培养技术”为学习任务载体。主要针对目前发酵工艺、生物技术以及食品检验等岗位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也是对微生物纯培养(真菌的培养)的基本实验技能开展的进一步训练和巩固,即在前一个学习任务中教师示范和指导操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学生尝试着自己独立操作,从而强化和熟练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技能。在这项任务中重点强调学生自主完成工作计划,并学习相关文献的利用,学会初步评价和预期试验结果。

3)微生物分离技术与计数。具体以“某生境土壤微生物的分离技术与计数”为学习任务载体。该学习任务是对微生物知识和相关试验技能的整体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制定工作计划、进行试验准备、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统计结果。全部的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操作练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来完成,教师只参与讨论答疑及考核技能关键点等的工作。通过学生完成一个真实性完整工作任务的训练,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微生物基本试验技能全面熟练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微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的训练,从而实现了行动导向学习的全过程。

4)常见植物病害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以当地农作物生产主要病害诊断为学习任务载体,为后续课程的衔接而设置。拟在对微生物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的再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专业背景和职业岗位等真实情境渗透于教学中。引入真实的生产任务,对常见病害症状进行初步的识别,并通过运用微生物基本试验技术,对病原物进行初步的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进行熟练操作,同时也对常见微生物种类进一步辨识进行训练,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可明显的看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对课程相关内容关注度高、非常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乐于思考,并且能够初步运用微生物知识和技能独立开展实践工作。

3 能力递进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尝试,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的“做中学”、“学做一体”的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农业微生物》已经建设成为基于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围绕典型学习工作任务进行的教学中,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大致分为几个层面。

3.1 以探究活动的设计进入课程

在课程入门的内容中,提出问题,“如何探究微生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学生需要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然后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进入自主学习;每个同学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实施,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产生的效果即是学生参与实践,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学生会专注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而对下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所思考。

3.2 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即实现支架式教学

进入学生想做,不知怎么做时的阶段,提出“如何培养微生物”,开展起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学习阶段。教师示范操作,指导和帮助学生学写实验或工作计划,进行试验准备,讲解基本实验技术及其原理,掌握通过创设情景和多媒体展示使得学生较好的微生物世界里的内容。以实景、实物直观教学和教学演示,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除能够较好掌握微生物学基本试验技术外,还有表现为一种很新鲜的尝试和学会了的内心感受。

3.3 展开抛锚式教学

通过上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已经学会一些微生物的知识和技能,再进一步反思所学知识和内容还能够干什么,这时,应该做好信息资源设计及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例如,在一个现实的生产现场中,遇到微生物生长与控制的实际问题,如何解决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发现。同时,讲授案例,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真实问题,使用抛锚或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导入新课。最后,设置“试着解决一些某生产中问题”的学习任务,又能再一次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微生物分离与培养技术的内容中,能够延伸很多专业问题,与后续课程及相关的岗位要求很好的衔接起来。学生们的体会是会用了、能用和有用。

3.4 知识拓展

以课程小论文为题的汇报演讲和交流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受到了学生们普遍的积极的回应。通过对“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技术”为主题内容的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内容进行初步的总结和评价,对其他同学所述内容能思考、甄别和评价,等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对此教学活动印象深刻,感觉收获很大。

3.5 考核与评价

课程的考核也是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开发理念[7,8],由单项能力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形式;由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目前,已经开发出《农业微生物》课程的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中,每个学习单元都设有相应的评价单和考核单,对应于每个学习环节或工作过程。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考核,每一个学习活动都会对应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在评价和考核中都有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评价标准(或分值),对每次的教学活动过程及教学效果能够给予很详尽的记录和评价,考核及内容过程清晰可见,利于学生纠错,也利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 教学效果

总结近年来的教学活动,以下做法的效果较为突出。

4.1 学前测试

课前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基本状况、知识水平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同时,建立问题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的“问题域”,启发学生思考,建立起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经过几轮实践,本环节教学组织比较成功,学生经自我测试后,身心放松,表现为乐于关注本课程的内容,并且能够主动提问,敢于与老师交流。

4.2 任务驱动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任务学习。任务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某个领域或生产实际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需制定工作计划和落实解决措施等,是学生自身有学习需求的学习过程。针对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老师主要侧重于做好辅助与指导学生的工作,灵活运用问题法、讨论法、小组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用。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充分的实训训练,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体验,激发出很多有创造性的想法。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常常表现出更多的创新与尝试,极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内容显得很生动,教学的过程是快乐的。学生经历了思考和实践,经历动手动脑的过程,经历了问题、质疑与检查、反思和评价等不同的学习体验,对教学活动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内心感到很愉悦和充实,

4.3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与科学修养

尊重学生,尊重学习的过程,尊重客观事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状态,关心学生;对

(下转第83页)

课程内容安排恰当、科学真实、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教师要成为勤奋学习、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具有批评精神的榜样和示范。

以行动导向教学进行的《农业微生物》课程开发和设计,多以行业具体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现场成熟,利于学生形成行业印象并培养关注生产的意识,从而激励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做法,对于所承担的每一项任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要求有目标并相互关联,因此,学生的学习体验很深刻。特别是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可以强化基础技能,达到教学目标。对于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记录、考核,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目标,初步形成了学生全过程学习的控制机制。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创造随机学习、个性化学习与实践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结束语

师生相互信任、互相理解、沟通良好,是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的职业态度、学业精神、能力水平等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工学结合课程的改革,更多的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学生学习也多显现出个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将始终是一个即老又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技术,2007,(23):39-40.

[2]陈启探.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 2005,(12):34-35.

[3]姜大源.信心、决心、恒心――论职校生的成长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11-15.

[4]毛卓琳,欧阳潘.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55-56.

[5]江荧,朱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其示例[J].职业教育技术,2008,(26):48-49.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11

“三集五大”改革后,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三步走”建成与冀北公司相适应的企业大学。第一步,形成具有冀北特色的管理培训项目和课程体系,打造一支职业化的培训团队,培育一批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管理型的品牌培训师;第二步,对课程体系进行改进完善,建立系统、完善、规范、具有冀北公司特色的培训项目体系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现场实战能力、创新能力的研究团队和课题带头人,形成一系列品牌培训项目和课程,打造专职培训师授课的管理类精品培训课程;第三步,建成冀北公司企业大学,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培训项目,进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第一方阵,要有一批系统内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课程和知名培训师。

二、 企业大学培训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服务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的需要

管培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与冀北公司职能部门深度对接,加强纵向沟通,主动协助职能部门开展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专业管理项目开发、各专业比武竞赛集训等工作,打造一支与公司集约化培训模式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真正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助推器和加油站,实现对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的支撑。

(二)引领并服务公司发展的需要

新定位、新职能催生了新认知,管培中心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面对“侧重对公司发展战略和管理前沿课题的研究,引领并服务于公司发展”的新职能,明确“建成与冀北公司相适应的企业大学”的战略目标,管培中心与公司要广泛对接,提升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成为“两个价值最大化”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三)提升自身人才队伍素质的需要

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企业大学进程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实现全员能力转型,打造一支职业化的培训师队伍,提升培训授课能力、课题研发能力、培训管理能力。二是要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打造一支懂管理、能管理、会管理的高绩效团队,增强决策支持能力、统筹策划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三是要深化品牌建设意识,打造一支素质优、口碑好的服务保障队伍,提高服务意识、客户意识、品牌意识。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管培中心需要与自身战略转型的需要紧密对接,深度挖掘内部人力资源,达到内质外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公司经营管理提供管理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企业大学培训师队伍建设的典型做法

(一)创新人才培训机制,打造学习平台,提高核心能力

1.建立上岗、转岗强制培训制度,形成“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转岗”的常态机制。推行持证上岗及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大取证力度,提升专业化水平。

2.推广培训积分制,培训积分与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能力评价、先进评选挂钩,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集约化培训组织体系。一是加强培训规划与调研,科学、系统地分析管培中心的发展需要与培训需求,结合《人力资源分析诊断报告》,编写《教育培训规划》与《教育培训2013年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中层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训方案。二是加强培训组织管理,严格执行“三考”(考核、考试、考勤)措施,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与分析,合理利用e-MIS管理信息系统培训课件与培训资料。三是加强培训组织保障。人力资源部设教育培训专岗,负责培训方案制订,组织培训项目实施,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各部门设兼职培训管理员,协助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资料的整理归档。四是扩宽培训学习渠道,实施“助理听课制度”,将旁听学习作为正式培训的一种补充手段,鼓励管培中心干部员工旁听公司各项培训课程,深化专业知识,捕捉专业动态,开阔与业内专家的沟通渠道。推行“走出去”与“请进来”活动,加强与公司系统内各单位的业务交流,增进与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打开工作思路与研究视角。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成长平台,实现中心战略目标

1.岗位对接(兼职)双向进行。“岗位对接(兼职)”是管培中心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是将各管理专业教研室的年轻培训师对接到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的相关岗位,在开展管理业务实践、提升管理能力、积累管理经验的同时,搜集管理类培训素材;另一方面是让各管理部门的中层干部在对应的管理专业教研室兼职主任培训师,主持开展各专业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和前沿课题研究。岗位对接(兼职)将有效盘活管培中心内部的人力资源,加速实现青年培训师和中层干部的“1+1”(1个通用管理领域+1个专业管理领域)能力转型,进一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

2.内外结合,培养优秀培训师和课题研究带头人。首先从内部挖潜,组建培训项目研发团队,培育项目研发带头人和品牌培训师;其次是外部借力,与知名的专业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培养一批优秀的培训师、课题研究带头人和项目团队,实现课题研究和培训授课两项能力“质”的提升。

3.加强青年员工的培养,引导青年员工与中心共同成长。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思想教育,每年坚持对新进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和召开青年座谈会,提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青春光明行进社区、读一本好书”活动、“青春态度征集令”、“五微”活动之一“微演讲”比赛、文体交流等活动,引导青年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搭建成长平台,深化岗位对接,建立青年培训师培养计划,加快青年培训师的成长。

(三)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打造成长平台,激发中心内在活力

创新培训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全员绩效管理办法》、《绩效薪酬管理办法》、《对接(兼职)人员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协调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为了实现青年培训师岗位对接的最大化效果,人力资源部前期加强了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选派有志于在管理培训领域长期发展的青年培训师进行对接,到岗后由各部门资深业务专家进行一对一岗位培训,使青年培训师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在进行相应的薪酬激励和制度保障的同时加强考核评价,进一步激发青年培训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创新人才服务机制,打造发展平台,促进中心和谐发展

1.营造“家”文化气氛,凝心聚力,宣扬企业文化。党委、工会、团委等相关部门通过建立摄影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组织青年培训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培训师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创造条件,为培训师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对中心的荣誉感、归属感,为中心继续发展增添了精神动力。

2.培训品牌建设以服务公司人才发展战略为前提,坚持满足服务公司发展战略和自身发展的双重要求,打造“培训质量可靠、培训服务可信赖”的培训品牌,大幅提升管培中心在冀北公司发展战略中的综合服务和引领能力。

四、实施效果

(一)通过人才培训机制,加快了培训师能力转型

坚持全员参与,全力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举全中心之力,全员参与,不分年龄、不分专业、不分岗位,集中精力,全员投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在现场培训实施过程中达到提升研发能力、授课能力、培训管理能力的目的,形成具有冀北公司特色的培训品牌。开展“全员参与、全员投入”教学培训实践活动。借助培训平台,积极倡导“我来上一课”,每位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高级主管通过精心准备、认真备课,走上讲台,促进每一个岗位的职工都成为建设企业大学的积极实践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各种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开展了三次覆盖全员的岗位适应性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岗位履职能力和工作效率;梳理了管培中心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后勤管理的重点流程。展开了五次全员制度宣贯活动,使管培中心的基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了中层干部、管理人员、培训师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综合素质。“五微”活动共形成“微成果”14项,使广大员工的授课能力、课题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7名35岁以下年轻培训师走上管理人员全员培训课堂,使年轻培训师在现场培训授课中不断学习、锻炼和成长。

(二)通过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了培训师的最大价值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青年培训师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思想教育,每年坚持对新进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和召开青年座谈会,提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青春光明行进社区、读一本好书”活动、“青春态度征集令”、“五微”活动之一“微演讲”比赛、文体交流等活动,引导青年培训师思考和参与中心管理工作,为中心发展建言献策。搭建成长平台,深化岗位对接,建立青年培训师培养计划,加快青年培训师成长,组织青年培训师参与助教听课。“岗位对接”为培训师搭建了难得的成长平台,是挖掘更大潜力、实现更多突破、创造更大价值的重要渠道。5名青年培训师已经迅速成长为管理专业的业务骨干,并且在管理人员全员培训项目中承担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党群建设和行政管理专业的9门课程。8名中层干部成为了兼职教研室的管理咨询顾问,已经开展了集体企业、人才开发模式、财会智库建设等相关领域的前言课题研究。另外,1名培训师经过历时半年岗位对接的锻炼,成长迅速,业绩优秀,被管培中心聘任为管理人员培训部主任助理,进一步促进了“两个价值最大化”。

(三)通过人才服务机制,提升了品牌形象

通过服务与品牌的对接,管培中心提升了“可靠可信赖”的品牌形象。在服务团队的齐心努力下,管培中心“用心服务”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组织建立了VIP服务系统,实现了个性化服务方案的制订,建立了质量和安全检查制度,坚持服务满意反馈和考评;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突破性、超规格完成了各项服务接待任务,餐饮服务满意率、客房服务满意率、会议服务满意率持续保持在100%。

五、结语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高效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培训师队伍能力素质为核心,大力开展全员培训考试,完善教育培训评估体系,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益;以培训资源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完善培训标准和教材体系,提高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这些做法为公司培养和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大学培训师队伍,有效地解决冀北公司人才培养发展的问题,确保培训品牌建设的可持续性,为建设具有鲜明冀北特色的“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12

一、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程对在职民警培训而言,它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基础,以解决公安实战问题、推广实战经验和掌握实战技能为目标,以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课程视频为载体,主要借助公安网络进行传播推广,满足民警开展岗位学习练兵需要,帮助民警提升执法水平和业务技能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民警训练学习方案。微课程适应了大数据时代下公安民警职业能力建设的教学需要,是公安职业教育以实战为导向的体现,是推动公安职业教育升级、改革的有效尝试。微课程的运用可以使民警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充电,能迅速帮助民警解决在实战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微课程的优势与功能

(一)微课程的优势

微课程教学就是把教官要讲的课程,用数字化手段呈现出来,而数字化的优点是可回放、快捷、精彩,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控制视频的播放与暂停,直到对知识的完全掌握。当然,微课程要做的,并不是简单地把文字教材有声化,而是要把教官的讲解、对课程的理解记录下来。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战特征,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问题导向。针对职后培训而言,微课程必须紧紧围绕实战问题,从民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出发,立足实战岗位,分析实战问题,总结实战经验,传授实战技能,帮助基层民警迅速提升实战本领。第二,反应快速。本着实战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的原则,及时发现民警的能力短板,研究对策、开发课程,例如在大型活动或者的应急处置上,可以实现先行培训和预案前置,实现信息的快速覆盖整合和有效及时应对。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微课程迎合了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反应性,充分体现了“公安实战有所需,教育培训有回应”的方针。第三,简便易学。微课程针对民警的能力薄弱点或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教学内容短小精悍,通过以案说法、就事论事,来讲授1-2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技巧(或技战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方便民警学习掌握,可谓实用、好用、管用。

(二)微课程的功能

1.能满足民警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与传统的被动学习不同,信息化网络时代,学习的特点是自主学习,微课程全部是自主学习。它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民警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出发,将业务知识讲解与实战技能传授有机结合,通过公开课程的内容,为学习者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资源,使其能够各取所需,方法灵活,便于补齐民警的能力短板,提升能力。可见,微课程是实现民警自主学习、提高岗位技能、化解“工学矛盾”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新型教学方式的实施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这些理念,都基于一点,就是要有一个教学视频。比如慕课,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让你学习三到五段的视频,都是以微课的形式存在,15分钟最多了,当然,有的也是按照10分钟之内来设计的。因为有了微课程视频,接下来才能去做慕课、翻转课堂,否则,没有东西,根本谈不上翻转的问题,就好比在家里看书,跟在学校看书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所以,微课程是实现其他新型教学方式的基础。

三、微课程在民警职后培训中的应用

(一)应用方向和现状

目前,微课程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训

具体包括三部分:

(1)“四随”练兵(随时、随地、随人、随岗)、“短、平、快”培训、岗前试训等都将微课程融入其中,把原来简单的“我讲你听”变成大家一起看,看完以后,进行交流讨论,有利于对整个知识的掌握。

(2)初任转岗。为了保持整个队伍的年轻程度,一般来说,多数特警队员到了35岁之后,就要面临转岗问题。面对将要去的一个崭新的工作岗位,队员们就像一名新警。比如让一个特警队员去从事交通管理工作,对于交警这个岗位他就是一个新警,那么,怎么样才能让队员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符合交通民警的上岗要求呢?通过微课程,他可以先把交警相关的知识点学一学,起码知道交警是要开罚单的,交警是要指挥交通的,知道交通事故是怎么处理的以及怎么样来固定现场位置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微课程一点一点去看,为集中培训先预热,这对于公安教育训练来说,是能够产出效益的,能够让民警尽快的人岗匹配。

(3)警衔晋升。微课程在晋升训练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按警种开办的网络培训班,培训方式包括集中培训和不脱岗的在岗自学,但培训内容必须要有微课程的学习模块,即把本警种民警需要学习的微课程整理出来,放到网上,让民警在工作当中去完成这个科目的学习,比如在满足一定的学时,且每一门作业都合格、达标以后最终参加一个考试,考试完了,只要培训机构认可这一段学习记录,就能把它折算成警衔晋升的学习成绩。

2.分享

(1)教学资源。从教学资源来说,要分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视频。这是微课程最核心的东西。二是案例。在制作微课程的时候,大家都会想方设法找到最新鲜的案例,希望通过这个课程来进行讲解,所以,人们在分享这门课程的时候,其实已经把这个案例进行了分享。三是教学文件。包括课件、习题等在网上都可以看到,如果把PPT转化成授课课件,并作一个修改,那就成为自己的东西了,在授课当中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2)工作技战法。微课程紧紧围绕一个知识点、一个技战法来展开,甚至是民警的一招制敌、一招鲜,都可以把它变成微课程。所以,借助这个平台跟大家分享,这对于基层民警来说是很实用的。比如有些可能是困扰民警很长时间的工作,通过微课程介绍的方法,突然之间,就会感觉茅塞顿开、明白了,这对于民警工作能力的提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3)授课技巧。教官经过短期培训,只能初步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但是,对于怎么样才能上好课,短期培训是教不会的,所以,就需要看微课程,学习其他教官是怎么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怎么设计的,有没有现场互动的场面以及怎么样来把控教学过程等问题,拍脑袋是想不出来的,必须要去多看、多学习、多模仿。通过相互观摩学习、借鉴,从而使优质资源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循环利用。

3.自学

通过自学,横向可以了解一些跨警种的知识,这对于整个公安业务知识的拓展还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当你申请了护照以后,就需要弄清楚护照的起算日期、签证起算的日期是怎么算的等问题。因此,可以自己去搜索相应的微课程,通过微课程这个平台去一一弄清楚。

(二)微课程的表现形式

最初大家创作微课程就是选择视频形式,直到最高级版本的还是选择视频,因为视频所带来的生动性、有趣性以及信息含量非常丰富,是任何文字、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视频制作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因为,光靠DV不行,还需要灯光等等。所以,在不追求特殊效果的情况下,低成本的课程是最实在的。因为,它同样能够解决问题,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用手机拍,通过PPT加动画加字幕加音乐来制作微课程,既然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总体来说,微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基于课堂授课,通过摄像手段对教官的授课过程进行录制,以突出教官对课程过程的掌控、对课堂氛围的控制等主导地位,并辅助以课程讲义、PPT、教案等辅助教学资料。其优点是课程结构清晰、便于教官及时发现问题、做出修改。缺点是形式传统、不够灵活、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2.讲座演讲模式

主要基于专家骨干讲座,通过摄像手段将讲座过程进行录制,突出讲授内容,对讲者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其优点是教学内容言简意赅、逻辑性强,制作简单。缺点是形式传统、古板,缺乏吸引力。

3.PPT演示模式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微课程形式,主要基于普通课程的PPT,通过制作软件如快课软件、录屏软件、flash等信息技术,将课程讲解中的重点加以展示。其优点是条理清晰、制作成本低、形象逼真、易于掌握。缺点是需剪辑编制,制作相对麻烦、复杂。

4.实战操练模式

主要基于基层实战训练过程,将需要讲解的技能点、操作点通过教官或学员的实际演示进行展示。其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学员的共鸣、便于学习掌握。缺点是视频拍摄要求高、难度较大,后期剪辑编制成本高。

5.情景剧模式

主要是根据公安实际工作的需要,事先对相关的现场进行模拟,在特定情境下将课程需要讲授的知识、技能、态度进行演示,经后期视频剪辑制作而成。其优点是形式新颖、生动活泼、让人印象深刻,增强了微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缺点是制作成本太高,视频拍摄要求高、难度大,后期剪辑编制较为复杂。

四、微课程应用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一)选题方面

就目前微课程开发的现状来看,基本上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相对容易的题目、面上的东西,比如针对某些热点问题,就会有多家单位、很多人一窝蜂去开发攻坚,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另外一种情况是,相对难度比较高的课题,开发的人却很少,甚至没有人去做,但这些课程,恰恰是我们民警所迫切需要的。那么,怎么样来防止这种重复与空白呢?目前的主要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由业务部门提前谋划民警的能力“树状图”,定期分析相关业务领域的微课程开发需求,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围绕民警的能力短板专门公布课题开发指南。相关基层单位开展竞争性“摘牌”,根据课程开发者的资源优势,由培训管理部门指定不超过两家单位或个人开展同一微课程课题的开发。还有一种做法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因重复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又可防止出现某些课题无人开发的局面。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微课程选题的指向性是非常强的,即“围绕中心工作以及能力短板”。所以,一定要注意课题不要太大,点一定要小。所谓“小”,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

(二)内容选取方面

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通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范围过大,面面俱到;二是太空,缺乏针对性;三是太旧,内容已经过时;四是常识性的东西,大家一看都懂,缺乏新颖性。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人们的教学观念已经形成思维定势,认为课程讲授的知识越多越好,知识容量越大越好,讲得越精细越好。但是,这种思维定势与微课程教学的理念相背离,所以,要做到教学内容选择上的“精”“准”“实”,还需要人们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尽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三)表现形式方面

过分依赖计算机终端,无法实现移动学习。微课程成果的传播与运用离不开功能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但是,由于微课程选择的是视频格式,对网络、服务器等要求较高,所以,现有的公安教育训练平台恐怕难以支撑。同时,由于受问题以及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公安微课程主要借助公安内网进行传播,无法通过现有的智能手机或者警务通收看。建议开发专门的微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将不的微课程分门别类,上传到平台,供民警随时随地点击学习,同时开通评论和打分功能,让民警在学习的同时可以相互交流,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另外,还可以在警务通里边增加一个学习模块,以解决微课程的学习问题。

(四)教官层面

青年教官观念新,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制作的微课程视听效果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因为缺乏教学经验,所以,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常常无法很好地处理教学内容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老教官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由于操作技术上的不熟练,往往导致在微课程的设计制作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把想法衔接到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上来。鉴于此,可以从基层各单位、各警种选拔人才与教育培训基地懂设计的教官组建微课程建设核心团队。由团队致力于微课程体系和模式研究,通过采取举办微课程专题培训班、送教上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各实战单位培养一批“业务精、教学强、会设计、懂技术”的微课程设计制作人员,实现民警培训形式与内容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刘丽林.微课程在公安教学体系中的定位及应用.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

[2]张博刘奕彤李璞.公安教育微课程若干问题的辨析与思考.法制博览,2016.3.

[3]余定猛.大数据时代微课程如何撬动公安教育改革.公安教育,2016.1.

[4]常宇刚.论微课程在公安教学体系中的定位与应用.时代教育,2014.15.

[5]张福涛黄发国.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山东友谊出版社,2014.9.

[6]许敏.公安微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公安教育,2014.9.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13

LIU Hu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Microteaching, then applying this method to the basketball skills training,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college basketball teaching.

【Keywords】microteaching, basketball skills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前言

微格教学,英文Micro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以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即时反馈评价原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视听技术和教学媒体手段,通过小型的教学实践,使师范生或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Allen和他的同事A.Eve在1963年开发创建,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技能培训方式进行了改造,运用录音、录像等传统电教设备,系统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快速提高。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1微格教学与篮球技能培训

1.1微格教学的界定

1.1.1微格教学是一种教学结构

其一,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教法和学法的复合体,也是教学手段和操作方式的复合体,教学方法的采用要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和载体,并循袭一定的教学模式而运作;《现代汉语词典》对模式的定义为:“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模式此本意,使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为一种实践差面的操作方式,微格教学模式也如此,其实却不然。因为整合了应用性理论和概括性理论,它既具有实践特点,又是某种理论实践结合的产物,它不是教学方法,也不是某些方法简单的串联和组合。

其二,结构指的是事物要素的联系方式,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空间排列决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空间联系,也称组合方式;二是由时间先后形成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时间联系,通过过程、程序。可见,结构包含程序,表明结构与程序的联系是:程序不是事物结构之外,而是内在的。由于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形式,因此,按模式此本意必然提供结构方式和运作程序,展现给人们其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时的过程,才能使不同的人照着它进行操作而得到近似的结果〔1〕。这正是作为时空联系统一体的结构所具有的。因此,模式应该是一种结构,由于微格教学模式是模式的一个分支,因此,微格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结构。

1.1.2体育教育思想内涵于模式之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和其他学科带有共性的认识规律、情感规律和人际交流规律之外,还有其独特的技能规律和运动负荷规律,这些客观规律是对体育教学的理性认识,要被体育教学模式所揭示。体育教学思想是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它指导着人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不管体育教学是否被清晰完整地表达,都存在于教学实践中,正如乔斯和威儿在《教学模式论》一书中所说:“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2〕。体育教学思想是篮球微格教学模式深层内隐的灵魂和精髓。因此,体育教学思想是“蕴涵”在教学模式中。

1.1.3微格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特性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这表明了人们对模式稳定的认识和稳定的操作。微格教学模式也是如此,它不是从个别的、偶然的教学现象中产生,而是大量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特点。但其又受一定历史时期思想及要求的制约,当客观条件变化时它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因此,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

1.1.4篮球教学的独特因素

篮球运动是一项同场对抗的集体性体育项目,同场对抗产生相互制约,由于相互制约的存在,技术的运用和战术的实施均是在主动与被动适应的变化中进行。同场对抗、相互制约是篮球运动的主题,时间与空间结合是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篮球技术的运用千变万化,引人入胜;篮球技术的实施变化无穷、高潮迭起,对抗制约是篮球运动的两大特征。综上所述,在借鉴前人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以及分析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为:“它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一种蕴涵某种体育教学思想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

1.2微格教学法的特点

1.2.1针对性强,目的明确。

微格教学法将复杂的教学过程涉及的教学技能进行合理分类,分解成许多微小的、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教学水平〔3〕。

1.2.2观察示范鲜明、具体。

利用录像带或实际的角色扮演者进行典型示范,并辅以对各种教学技能运用的说明和解释,使受训者获得直观的、生动的范例。同时,示范的时间短,内容少,主题集中,便于分析研究,学习者可以反复观看,深入理解。例外,采用录像的方法不仅可以对示范进行精心选择,而且还可以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比传统地观察某个教师一两节课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1.2.3培训方法科学、合理,教学手段先进。

微格教学法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将复杂的课堂教学技能让受训教师亲自实践、细心领会,扎扎实实地学会各项教学技能后,再综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同时指引教师对课堂教学整体性、艺术性的研究与单项教学技能的研究相结合,使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2.4信息反馈及时、有效。

微格教学应用现代视听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反馈。受训者通过重放录像可以及时进行自我观察分析,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使用录像机暂停、慢放、重放等功能,能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向教师表露无遗。

1.2.5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微格教学在评价受训者教学行为方面,将教学行为按目标分类,制定标准,然后对受训者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计算机完成评价的统计工作。同时使评价的定量分析与指导教师的定性分析相结合,弥补了这两种评价单一作用的不足。

2篮球微格教学模式应用

2.1微格教学的设计原则

2.1.1目标控制

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技能训练目标。在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时,训练任何一项教学技能,针对任何一项简短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受制于目标的控制,要达到稳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技能,明确技能训练的目标〔4〕。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和技能训练目标、控制教学过程的结构模式、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并规定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

2.1.2要素分析

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把教学传播过程看作一个整体。教学信息的传播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把教学传播过程看作一个整体。由此看来,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通过反馈环节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的优化,在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构成这一整体的各要素及其复杂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系统的方法在众多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中探索真正导致教学传播效果的原因,从而确定富有成效的设计方案。

2.1.3优先决策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它具有指标性和灵活性。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多种目的教学策略,包括选样和设计教学媒体等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等,优选出根据实际情况所制定出的教学方案。

2.1.4反馈评价

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递交流过程。教育传播理论认为,反馈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教育传播过程成为双向的交流系统,使教育者了解到信息的传递结果,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对自身的传播行为做出改进。所以,进行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时,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搜集,设计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反馈信息控制和调整教学过程。

2.2微格教学的模式

根据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原理,制定出篮球课程教学的微格教学模式;确定教学目标;导入教学课题;安排教学过程、教学的实施、作出教学评价。

3微格教学的教案

在进行微格教学时,确定了学生所训练的教学技能内容,编写教案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教案是课堂教学组织、设计的具体方案,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依据,又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5〕。没有一个好的教案,就不可能上好微格教学课。

3.1微格教学课教案的基本要求

设计微格教学课的教案,必须考虑微格教学课堂的特点。微格教学课是以培训教师的技能为目的,以训练教师的“诊断”教学能力为目标,要求把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实际,特别重视师生双方活动的两个变量的影响和变化,以促进学习。

3.2微格教学课教案设计的特点

3.2.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用明确的行为目标来表示,能够被观察和操作。在认知领域通常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有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我国学科教学中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评价五级水平。

3.2.2在组织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有机结合起来。

在注重教学技能练习的同时,又要注意到这些技能在教学实际中的使用效果。如果只重视教师在微格教学课上如何演练技能,而不重视教学的对象及教学效果,就失去了微格教学的培训意义。

3.2.3明确被培训教师应掌握的技能

被培训教师应掌握的技能是明确的,各单项教学技能群的训练点必须清晰,也就是说,在哪个教学阶段使用何种技能都要一一注明,不能有丝毫含糊之处,这样才能使培训取得好效果。

3.3微格教学教案的内容

3.3.1教学目标。

这是微格教学课教案的首项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备课的前提,制定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微格课的教材内容进行。在制定目标时易出现两个毛病。(1)目标定得大,制定目标抄参考书,不顾课堂实际情况。(2)制定教学目标不细致,含糊,笼统。指导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予以指导,它的好处是:帮助年轻教师理解教学大纲,帮助他们深钻教材,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教学技能。

3.3.2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行为包括板书、演示、讲授、提问等若干活动,这都要在教案中写清楚。教师的教学行为要预先经过周密设定,与教学时间一栏相对应,使自己的教案更具有可行性。年轻教师讲授微格课,因为没有经验,对教学过程掌握不好,有时扩大了预定行为范围,有时又缩小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范围,这都需要指导教师事前提醒,提出一些应付课堂变化的建议〔6〕。尤其是现代课堂教学,电化教学手段复杂,单就电教硬件的操作来说,如果事先不策划好,都可能影响教学进程。

3.3.3学生的行为。

它是教师备课中预想的学生行为。学生的课堂行为主要有观察、回忆、回答、操作、活动等。在备课中预想学生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年轻教师备课往往一厢情愿,只顾自己怎样讲课,不注重对学生的组织与学生的反应,结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冷场、偏离教学目标等现象,使得课堂教学失去控制,完不成教学任务。

3.3.4教师应掌握的技能要素。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能设计应具体、明确。在一节复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是多方面的,单就使用的教学技能来说也有若干分类。应该注明什么技能呢?在教案中应注明目前主要培训的技能要素。比如培训提问技能,就要注明教学过程中提问各个类型的使用以及提问构成要素。这样,从教案中就可以了解教师提问的思路以及是否掌握了各种提问类型以及提问是否流畅。指导教师在审教案时,就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学员进行指导帮助,从而保证上课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4微格教学法在篮球技能教学中的优势

4.1微格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不断地运用于各种技能的培训当中

在篮球的教学当中,教师采用微格教学法进行动作技能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充分地运用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建立一个完整的篮球技术动作表象;学生从中学习提高了对篮球技术动作的分析、观察、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而且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在篮球技能训练当中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篮球教学观念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对模式的应用〔7〕。体育教学观念通过模式对体育活动产生影响,而微格教学模式在观念支配下才能在篮球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因此,微格教学模式并不一定意味着教师只要按照模式提供的流程和策略进行教学便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如果以陈旧的观念选用任何新的体育教学模式,都无济于事的。因此,树立科学的篮球教学观念是合理发挥与运用微格教学模式的前提。

4.2很多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扎实以及实践能力不强

微格教学通俗的说法是:微格教学也就是类似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前的教育试讲,不同的是它将课堂教学技能分级分类,并用录像机摄像保留,因而教学过程可以很好地控制、操作,并可重放录像以保证反馈的真实性、准确性,利于讨论、评价、重教、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将微格教学运用到篮球技能训练当中,对篮球技能训练的培养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5 结论

采用微格教学法在对学生篮球教学技能进行训练,训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容易控制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篮球教学技术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在微格教学中每个教学阶段反馈及时,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及时交流与沟通信息,不断改进篮球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篮球教学能力。在篮球课程中采用微格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篮球教学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吴渝、马若义等.微格教学实训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范晓姝、许智军.师范生微格教学模式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

〔3〕张机,曾志强,刘满元.新型微格教学系统应用的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中国科技信息,2006.

〔4〕莫迎锐,张勤.微格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7.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