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趣味性实用13篇

微课的趣味性篇1

一、教学内容选取的趣味性

大学数学微课程问题的引人及相关理论的背景和应用等教学内容需要选取一些素材和案例,选取的原则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实际,从人们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生活实际中找案例,另一方面,所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向性,例如面向理科、工科、农林和财经类各专业的大学数学,应适当选取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案例加以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充分了解大学数学的抽象理论和方法在本专业学科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觉得如果学不好这些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很难提升,从而重视大学数学的学习,如此微课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趣味性

(1)实物教具演示(展示)的趣味性.实物演示是大学数学微课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一个独特手段.在微课的引入阶段,适当的用实物进行演示在大学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通过用实物演示,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可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重视在大学数学微课的教学中增强实物演示的趣味性。

(2)多媒体引入的趣味性.微课是一种播放形式,学生是主体,知识的传授是被动的.所以有必要对声音的制作形式进行挖掘,大家都知道歌曲是大家都乐于接受的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将音乐的旋律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记忆与增强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让微课录人的声音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旋律;PPT页面的转换可以借用动听的音符;思考题页面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让学生根据动画情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3)讨论式教学的趣味性.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讨论式教学,可以是全班式讨论,也可以是小组式讨论.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效果会好很多.同学们通过讨论能使一些复杂的内容变得更清晰.讨论式教学既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又可以提高同学参与积极性。

(4)适当的引入测试游戏的重要性.闯关题和小游戏的设置可以增强微课的趣味性.在微课内容的最后可以设置闯关练习题或者游戏测试,让学习和测试更像是闯关游戏.这对学生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们在游戏的情境下完成学习的任务,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另外,进行这种小测试,老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批和互批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得到及时的反馈。

三、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趣味性

微课的趣味性篇2

“王老师给我们四(5)也上过,我们也喜欢《有趣的魔术》。”

“快来看,这是我们班的黄老师和微课程《微电影之配音》。你们知道吗?上次我们学的是给动画片《猫和老鼠》配音,你们没有学过吧?”

“我们有《趣味24点》,还有《水果特攻》呢。”

……

这是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小学的小学生在参观新布置的微课程文化长廊时的对话。小朋友们对自己曾经学过的微课程的喜爱和自豪感言溢于表。

钱清镇中心小学开设微课程课堂已近两年,开设出百余节微课程,有《我型我塑》、《巧手钩锦》、《指尖的艺术》、《神奇的莫比乌斯带》、《钱小好舌头》等趣味微课程,这些微课程的设置,引起了教师学生课堂生态的良性变化。

以往,各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常常仿照省、市地方课程,全校一门课程,一个内容,从一年级学到六年级(或是分成高低两段)。这样的好处是全校统一,声势浩大,单方面易出成绩。但弊端也显而易见,课程开发耗时费力,成本较大,同时由于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兴趣爱好,学生并不喜欢。这样,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钱清镇中心小学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入手,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因班制宜,因科制宜,积极开设短小精悍,趣味性强,富有特色的微课程,掀开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面纱。今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专家、同行的指点。

一、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小”了

钱清镇中心小学的微课程入口小,时间短,内容精,目标微。该校开设的微课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之间,内容的选择和目标的定位尽量小微化。像该校好几位教师都开设了《趣味24点》,粗一看题,仿佛是同一堂课,细一观察,原来是迥然不同。三年级的祝教师开设的24点定位于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的应用,因为三年级数学刚教了九九乘法口诀表;四年级陈老师教学的24点侧重于写,侧重于算法的记录,通过算法的记录,理解运算的先后顺序;六年级高老师主授的24点则相对有难度,有挑战性了,因为他所精选的24点牌题好些需要运用分数乘除法,对习惯于整数算法的学生绝对是个考验,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一微课,彻底颠覆了他们脑中原来习惯的24点算法,本课学习之后,大家豁然开朗:原来24点还可以这样算。这样的微课,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每一次的目标都是比较微小的,每一个内容都是精致的,这让校本课程也微型化了。

二、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活”了

全校性统一的校本课程开发庞大费时,转变不易。钱清镇中心小学开设的微课程,不光让校本课程变“小”了,同时,也让校本课程变“活”了。课程开发,要让学生喜欢才行。体育张老师开始开设了一堂四年级《你追我赶》的微课,学生反应寥寥。有同学就说:“这跟体育课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叫微课呢?”结果,这《你追我赶》的微课最后只得取消。张老师在与教科室老师、组内同事一起讨论、探究之后,重新又设计了一堂微课《追风少年》。课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了个作业,看谁能在微课上想办法追上风?谁就是追风少年。课堂上,学生劲头很足,虽然开始能想到办法的很少,但经张老师一点拨,大家如梦初醒,纷纷要求举手尝试。有的敞开外套向前跑,风把他的外套给吹了起来;有的握着红领巾的一头向前跑,红领巾迎风招展;有的女生解开自己的辫子向前跑,发丝随风飘逸;有的看到张老师准备的一叠报纸,拿起一张放在胸前向前跑,报纸被迎面的风紧紧的吹牢在胸前……这一微课当然大受学生欢迎,张老师的微课“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活”了。全体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发微课程,不变就“死”,会变才“活”,校本课程在“变”与“不变”之间越变越“活”。

三、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富”了

微课程小而美,短而灵活,适应性强,开发成本低,草根性的特点更便于牢接地气,让广大一线教师参与其中。它帮教师们克服了对课程开发的畏难情绪,战胜了对课程开发的畏惧心理,较好的激发了教师对微小课程开发的兴趣,满足了教师业务成长的心理需求和对课程开发的成功体验要求,使教师们积极投身于微课程建设中来。

老师们能针对学生平时具体学习需要,进行短时班级性校本课程开发。大家的思路很开阔,有结合学科知识探究、实践的,如数学学科的《巧算24点》、《有趣的数阵图》,语文学科的《趣味汉字》、英语学科的《我是英语小导游》等;有整合学科知识的,如《QQ空间》;有侧重健身活动的《快乐足球》;有注重技艺特长的《含“琴”脉脉》;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水果特攻》(生活中的水果知识解秘);有来自学生玩具爱好的《魔方》、《我爱炫酷空竹》;还有《有趣的魔术》、《微电影》等综合性课程……内容广泛,科目众多(具体见最后附表:钱清镇中心小学几年来开设微课程内容汇总)。它的灵活多变,它的应需而生,促使更多、更好的微课程不断涌现。微课程改变了以往校本课程几个课程一成不变的开发模式,它应学生需求而生,为学生成长服务,为体验成功服务,为优化教育教学服务。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多少,它就有多少;教育教学的优化要求有多少,它就有多少。微课程,让校本课程越来越“富有”。

四、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趣”了

钱清镇中心小学的微课程首先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微课程变得更有趣是该课改研究的一个重点。英语黄老师设计了一堂三年级《英语单词一家人》的微课,family中有daddy、mummy、brother、sister、baby五个单词,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一课且有别于平时的英语课呢?黄老师颇费了一番脑筋,后来她把这五个单词一家人与五个手指结合起来,让学生推荐哪个手指当谁daddy,哪个手指当谁mummy…….并说明理由,学生兴趣盎然。更绝的是,进而她又让大家把这些人物画在自己相应的手指上,边唱歌曲边用手指表演,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一堂微课下来,也许,这几个单词学生并不个个能读得准确,但课堂上洋溢的趣味会让他们终身难忘,学习的兴趣会渗透到其他课堂。

五、微课程,让校本课程变“群”了

钱清镇中心小学微课程经过近两年的开发,逐渐积少成多,结小成群了。

为更好的利用现有微课资源,学校教科室组织老师进行研究、讨论。有道是独木不成林,一课难称雄。学校决定整合、提升微课资源,把相同、相近、相似的微课整合成一个个内容丰富,渐次上升的微课群,使短小精悍的微课更有深度和广度,更受学生的欢迎。

例如:有不同老师开设同一内容,但目标定位不同,教学对象也不同,可组合成群。如前面所述不同老师开设的《趣味24点》。

有内容不同,但学科上颇为接近的微课,可组合成群。如《精彩签名》、《钱小好舌头(绕口令)》、《趣味字谜》、《玩转汉字》、《动画成语》、《对子天地》等都可汉字有关,可组合成《神奇的汉字》群。

微课的趣味性篇3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相比,尽管微课的教学时间变得更短,但是其都是对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内容短小精悍,视频对知识点的呈现更具体,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微课适合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解读,让学生及时掌握语文课文的主题思想,深度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愫,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特点

1.目标性强。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将语文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以短视频的方式予以呈现,且针对某一具体的知识点开展目标性的训练与教学,引起学生的注意,开展对知识点的目标性教学,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语文知识点。通常情况下,利用微课呈现知识点时,其主题性很强,知识点比较集中,将知识点直接传输给学生[3],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高。

2.趣味性强。

微课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书本知识点转化为视频形式,实现知识点的具体化,是语文课堂创新与进步的重要表现。相较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更具趣味性,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审美与兴趣爱好,从初中生的兴趣出发,将微课应用到教学体系中,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讨论与实践的动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中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3.灵活性强。

相较于原有的语文课堂形式,微课更具灵活性,并未存在硬性的规定与约束,其摆脱传统语文课堂的束缚,实现对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4]。教师对学生的语文辅导不再局限于课堂,可借助微信、QQ、微博等平台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且微课可以实现在线直播与离线下载,视频观看模式比较灵活,且学生可将其作为电子笔记保存下来,以便后续开展移动学习。微课的灵活性,使得学生学习的开展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做到随时随地地学习,将微课视频拷贝到手机、电脑或MP4等支持视频播放的电子产品上,能及时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

三、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以微课为载体,开展趣味性教学。

通过对微课特点的分析,微课具有趣味性强的特点,与传统纯理论灌输的语文教学模式相比,其教学开展模式、运行状态发生转变,使得整个课堂逐渐活化起来,在课堂融入微课色彩,为课堂增添趣味,符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与心理诉求。微课本身就是一项创意性、趣味性的载体,将其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之教师巧妙的引导,会大大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形成强烈的知识点学习与探索欲望,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时,为了激发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习兴趣,可将该神话故事利用视频动画的形式进行呈现,将视频时间控制在10min之内,保证视频内容突出主题色彩,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更具趣味性。教师播放短视频,学生会产生极浓厚的兴趣,好奇“人”的由来,思考女娲所造出的人面孔都不同,让学生产生很浓厚的兴趣,进而投入文章学习中。

2.以微课为载体,强化学生课堂实践。

新课标与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重大的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都得到革新与发展,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重要目标。新时期,将微课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加大实践力度,在全面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5]。创意性微课素材的应用,使得语文课堂散发活力,借助微课将课本的情节进行设定,并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并讨论,可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时,该故事选择《安徒生童话故事》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利用微课展示该故事情节,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话剧表演活动,将其制作成短视频的方式,大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使得整个课堂更具吸引力与活力,每个小组都应予以展示,并开展小组讨论与探究活动,从中吸收重要的知识点。

微课的趣味性篇4

二、科学地运用“眼神”、“微笑”、“动作”辅助教学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能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上课时,如果教师能得体地使用“目光语言”,同样能收到好的效果.教师一边上课一边用眼神扫视学生,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教师还可以通过目光察言观色,“侦察”动向,随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心理波动及对听课的反应,及时调节讲课进度,改变教学方式.比如上课时,有个别同学说话,或做其他事情,教师可用眼睛紧紧盯住那位同学,正视他,提醒他.这样,既纠正了同学的违规行为,又不伤其自尊心,还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僵局.

教师应面带微笑讲课.教师面带微笑、感情充沛的讲授,能创造出温暖、融洽、平和的课堂气氛.教师一个甜蜜的微笑,可以引发师生间心灵碰撞的火花.当某个学生能够清楚地回答教师提问时,应给他一个满意的微笑;当有的学生站起来不能马上答出提问时,应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这样可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冷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有个别同学看课外书籍,也应笑眯眯地看着他,他自己没有感觉,其他同学都在笑,当他抬头看见教师的微笑时,马上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因此,微笑能使课堂气氛和谐,将乐教乐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宜动不宜静.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辅以恰当动作或手势.举止适宜,恰到好处,能够给学生形成动态画面,显得生动活泼.课堂教学中,使用“体态语言”可以化枯燥抽象为直观生动,以驱除学生的疲劳.

三、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教师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责所凭借的主要工具,也是师生交流感情的工具.课堂教学主要是靠语言完成的,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好语言,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注意课堂的开场语,也就是第一句话.因为第一句话对整个课堂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启发他们思维,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教起来就感到愉快,学生学起来就感到轻松.假如一开始,教师就针对学生的某个问题进行严厉批评,课堂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压抑,教学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课堂的开场语是决不能乱说的,教师要精心构思,运用语言的艺术把学生尽快带人课堂学习境界.

其二,要注意语调亲切,音量适中.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情”就是对学生的“爱”.言为心声,教师讲起课来,如果声情并茂,充满激情,学生就会被你讲的课所吸引,当然也就会愿意听你的课;如果讲起课来,声音过大,平铺直叙,学生大脑一直处于强音刺激之下,易产生疲劳,反而分散注意力.因此,讲课时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可增强口语表情达意的生动性.

微课的趣味性篇5

二、微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必要性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老师在上课前的十分钟可以设置对话情景并带有问题,再引入课程正文,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好奇心,问题的提问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解答,可以引出有趣的案例,博得学生喜欢,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这节课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致,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提起学习兴趣。

(二)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围绕学生而进行的。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且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微课教学中,低年级同学之间能够积极讨论问题,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还能积极回答问题,向老师和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还可以听取同学们的想法和意见,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微课中培养扎实的基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微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兴趣培养

在课堂教学前要对学生进行课前的趣味性问答,具体通过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趣味性数学故事视频,用投影仪放给学生观看,看完后对相关情节进行提问,让学生举手回答,从而引出这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运用视频这一信息技术手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前能对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课堂教学应用

通过教师进行微课教学视频的录制,把主要知识点进行集中,再通过穿插一些符合他们年纪的故事视频音频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拓展,用现有熟知的案例使得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师作为辅导者,应该通过视频故事,引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讨分析,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

微课的趣味性篇6

一、什么是“微课程”

初闻微课程,是在一次教研会中,似乎感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这与笔者在课前播放的视频、音乐图片之类的做法类似,但更系统,目标更明确,对教师本身的要求更高,对于学生来说是增加趣味性、参与性和实现有效课堂学习的一个好方法。经过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到这是一种在德育教育中比较普遍的运用,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较少,我当场就决定先做出一个试试看。首先,笔者来介绍下“微课程”:

其实,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vv所提出的60秒课程。现在的“微课程”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提出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在我国,2011年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

本文所讲的“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课前先制作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围绕某两三个核心知识点 (重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的视频,并上传到网上。学生课前按照视频事先预习,因为时间短,可以反复观看,所以非常方便。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想办法集中解决两三个核心问题的前提下,真正的上课就变为知识的深化和核心问题的学生间讨论,做到知识应用的迁移、趣味学习、自主学习和有效课堂的实现。

二、初中地理课堂“微课程”的尝试

现代社会,多媒体课件已经在现在的课堂中普遍运用,这为学生的学习丰富了学习素材和资源,拓展了视野,而这种形式对于地理课堂就更加显得重要。广袤的大漠,富饶的草原,雄伟的高山等等都可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真实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互联网的普及,便捷,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浩瀚的空间。我们持移动网络设备(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等)都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快捷方便的学习。“微课程”的提出,符合时展的趋势,它有着新颖的课堂氛围、时尚的学习载体,大大激发了初中生学习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何不在自己的地理课堂上尝试下呢?

案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课前预习环节

1. 学生按照书本第5页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框架。

2.预习书本内容,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

3.学生观看由教师事先上传在教师的“QQ文件中转站”的课程学习视频和文件,内容包括:“地球仪上点和线的解释”、“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等视频,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以备上课时讨论。

(二)课堂学习讨论环节

学生按小组展示预习结果,教师只做从旁的错误纠正和重难点的点拨,具体环节如下表:

(三)研讨总结环节

先由学生交流总结,可以谈本节课的收获,或者制作地球仪的方法或要点,亦或总结自己的知识获得,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帮忙学习的意识。

再由教师交流总结,梳理本节的知识体系,更要用心点评和激励各小组的表现,可以评价个人也可以从小组出发,可以评价学生预习的效果,也可以评价学生在提出疑难、解决问题、制作模型亦或合作学习,互帮互助上的点点滴滴。

三、对本次“微课程”尝试的反思和感悟

1.改变了传统课前导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导课很多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或者新闻、甚至视频进行,但这种导课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教师素质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但如果有一个专业制作的地理微视频或者微幻灯片就截然不同,学生在家、公交车上或者只要手持移动网络设备,就能随时随地的学习,感受大量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生活、趣味性强、启发性强的信息资料,预习的效果显然易见,微课程提前录制的形式,能够实现“先学后教”。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微课程改变了传统导学的模式,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对某些复杂地理现象的形象描述

传统的教学,一节课一般由若干个知识点的讲解和应用构成,课堂难免枯燥乏味。并且由于时间有限,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导致不会应用。微课程视频大多数采用的是动画来制作,比如黄土高原生态危害原因及其治理预防办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等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但讲解起来却显得干巴巴,如何生动形象的让学生了解,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专业地理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而动画制作的微课程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达到反复学习。

3.改变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这种微课程的模式,从课前的预习开始,到课堂的学习环节,再到最后的课后评价等,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或者换言说,其实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构成的,教师只是从旁协作。让教师从原来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管理者等角色更是转变成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支持者、朋友、建议者,也改善了师生的传统关系,在融洽的氛围中共同构建学习体系,寓知识于快乐,不知不觉中掌握本节课的主体脉络。

一堂课,45分钟,去除空话,删除不必要的拖沓环节、作秀环节,只留下核心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围绕其展开重难点的剖析,疑难问题的讨论,做出最后的总结,这就是微课程。当然,现在推广微课程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处,但是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初中地理这一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趣味性、教会其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比单纯的强调学习成绩本身更重要的科目,更应该去勇于尝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微课的趣味性篇7

运用“趣味识字法”时要注意巧用,不要滥用;要简明,不要繁杂;游戏规则要准确,不要含混。

二、运用微课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而传统的识字教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如果让低年级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仅导致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扼杀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思维发展。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微课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所以,利用微课的特点改革低年段识字教学方式,寻求有效途径有重要意义。

微课即“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微课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色彩、视听并举,提供的现象直观、清晰、生动,烘托由色彩、形象、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使学习变得简便快捷、直观形象,让学生感觉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如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开辟全方位、立体的思维通道,加大信息的接受量,促进学生分析力的形成、理解力的增强、鉴赏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种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把学生带入形象的情景中,图文并茂的讲解,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解决识字的疑难。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4》时,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在微课里应用彩色的可爱的图片展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并同时出示这些词语,让学生对图片和相对应的词语产生关联的学习思维,然后再出示与昆虫有关的相对应的活动图片,接着问“它们在哪里做什么呢?”然后出示课文中“蜻蜓半空展翅飞”等句子,这样不但能让孩子主动识字,还能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加深对昆虫的印象,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教师从而应用微课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

三、家校结合,开放教学,拓宽识字教学的途径

微课的趣味性篇8

一、微型教学概念及特点

1.微型教学的概念

微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微型教学的目标明确、自主性强、灵动性大,它可以在小学科学课中普遍地运用。

2.微型教学的特点

微型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微”,它一般关注小知识、小练习、小策略等,因此时间很短,一般只有一分钟或几分钟。另外,微型教学依靠强大的信息技术,传播范围广、教学成本低,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快速沟通。微型教学是提高教师课堂效率十分有效的方法。在上课时,教师的重复性工作很多,为了让学生弄懂一个知识点会反复地讲很多遍,这样课堂效率就不会太高。但把知识点和重难点用微型教学来展示,就提升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可以反复地去听去学。

二、小学科学课传统教学现状

新课改虽然已经推行了多年,在很多学校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升学,一味地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科学能力的提升,这就导致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够彻底,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

现。同时,教学模式太过于单一,教师依靠课本来讲解,而学生则是被动学习科学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微型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微型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进而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更高。以下就是微型教学运用在小学科学课中的作用:

1.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性

社会需要的人才最重要的是会自主学习,进而可以迅速掌握新知识。微课就是最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科学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微型教学把一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上传到网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微课的时间十分短小,内容也是讲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速度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自我控制,这样的课程十分适合学生自学,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

2.可以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弱,教师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培养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科学课包含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比如,学习“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师可以利用微型教学将各种材料一一分类,再针对同一类型的材料都具有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各自具有的特征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同一类材料的特点,也可以区分它们的特征。

3.提高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效率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的教师,我们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效率。要想提高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就需要高效的课堂环境。而微型教学就能够把图像、声音、文字、动画集于一体,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教师能够通过自己制作的微课教程,把生动的画面、动人的声音等都植入到微型教学中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在一个充满趣味性的环境中激发出来。另外,还可以利用微型教学多方位展示小学科学课中的各种重难点,将其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小学科学课的学习是充满趣味的,不会枯燥无味。

比如,水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将水的图像、声音、文字一一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学到的水是全面的、立体的。这绝对比单纯讲解水的特点更有趣、生动。微型教学就是因为这样的教学变化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效率,让教师减少重复率,让学生能根据自身掌握水平来进行学习。

小学科学课的微型教学是新的尝试,同时它也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更加具体化、丰富化。因此,教师需要对它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可以利用微型教学来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效率。

微课的趣味性篇9

一、生动性整合,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生动性整合就是把生动、具体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微视频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生动的将生物教师所要教授“微观”内容生动、直观、具体的演示出来。高中生物课中的微观内容不同于宏观内容,因为宏观的生物学内容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并可以用肉眼感知的,而微观内容则是学生们生活中不常见的生物学知识,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也就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微视频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例如,以讲授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中的“病毒需要依赖活细胞存活”内容为例。如果按照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细胞、病毒等概念时就进行学习,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全部的课程内容。而通过微视频进行教学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向学生们播放一段SARS病毒侵害肺细胞的微视频(或其它病毒入侵细胞的微视频),这一微视频向学生们生动地展示了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和学生达成“病毒虽然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但是它的生存也离不开细胞,病毒也要依赖活细胞才能够存活”的共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课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引起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新鲜感和兴趣。

通过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微视频对于教师讲解微观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微视频的生动展示能够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所以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师要适时的把微视频教学手段运

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趣味性整合,促进学生的探索热情

所谓的趣味性整合就是把充满趣味性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细微而又繁杂,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引导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尽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习,并借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喜爱,激发学生课上、课下探索相关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借助微视频手段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做到寓教于乐,以生动的微视频内容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加学生探索相关生物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以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中的“基因有遗传效应”为例。教师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看微视频,想一想为什们小老鼠在注射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后会变成荧光鼠?”接着为学生们播放小老鼠变荧光鼠的微视频,向学生介绍“荧光鼠”的进化过程,以促进学生们的探索热情。视频结束后,学生们在视频的启发下,能够迅速得出“小老鼠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后也有了显示荧光的特征,说明基因是可以遗传的。同时,能够使生物获得或失去某种性状”的结论。学生通过有趣的微视频探索出了基因有遗传效应的结论。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播放微视频增加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环节,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探索“基因有z传效应”的热情,既增加了生物课的趣味性又推进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做到了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

教师在运用微视频进行趣味性的微观教学时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微视频要具有代表性,要能够体现本堂生物课要解释、说明的问题,而不是为了体现趣味性就盲目的运用微视频手段。二是微视频要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的探索热情,根据课程内容所选取的微视频要既能够说明问题又能够引起问题,这样才能够把课程衔接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热情。

三、设问性整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设问性整合就是把带有问题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多为微观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源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同时又“高于”学生们的生活,所以他们对这类生物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又了解不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生普遍存在的“学情”,运用“微视频设问―课堂讲授―问题答疑”的教学步骤对课程微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及讲授。要在课上利用微视频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的解答兴趣,使学生在微视频问题的吸引下,始终保持对探索该问题的热忱,从而不断积极的参与到课程问题解答中去。

例如,以人教版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中的“血细胞和草履虫生活环境的不同比较”为例。在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播放血细胞在血液中的生存环境以及草履虫在水中的生活情况,并引导学生探讨二者生存环境的不同之处。通过观看这一微视频,学生们被问题吸引,纷纷参与到课堂中,组成小组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小A说:“血细胞生存在体液内,草履虫生活在水中。血细胞生存的环境更为稳定,并且血细胞不与外界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生活的环境相对复杂,它要从外部得到食物,也就是说它要与外界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这一微视频的播放,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内容之中,解答了教师在课前的提问。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为他们继续进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的讲授中,微视频教学手段的使用既能够提出课堂问题,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答课堂问题,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四、发散性整合,引а生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

发散性整合就是把带有启发思维性质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学相关知识是属于微观方面的生物学内容,由于学生们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细胞,加之平时接触较少,所以要形成完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链条的组合就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就要借助微视频手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抽象的细胞知识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连接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中,教师首先播放微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什么是内环境。通过视频中的介绍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学习思考内环境对细胞生存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才能为细胞提供稳态的内环境等问题,完成生物探究课程的学习。

又如在讲解必修一《细胞增殖》内容时,播放制作的细胞增殖的完整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把过程人为分割成几个阶段,让学生进行每个阶段的学习。

所以说,在把微视频与课程内容进行发散性整合,一方面能够对微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说明,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完成科学研究任务,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总之,高中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为微观内容,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们就难以理解课程内容,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厌烦。微视频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确实实现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大幅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微视频教学必须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学知识都适合用微视频来呈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如教师要控制好一节课内使用微视频的数量、呈现方式及播放时间。还要注意设置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观看微视频,以保证发挥微视频的最佳教学效果等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方法,发挥创造思维把这一工具更好地运用到现代生物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微课的趣味性篇10

微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微型教学的目标明确、自主性强、灵动性大,它可以在小学科学课中普遍地运用。

2.微型教学的特点

微型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微”,它一般关注小知识、小练习、小策略等,因此时间很短,一般只有一分钟或几分钟。另外,微型教学依靠强大的信息技术,传播范围广、教学成本低,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快速沟通。微型教学是提高教师课堂效率十分有效的方法。在上课时,教师的重复性工作很多,为了让学生弄懂一个知识点会反复地讲很多遍,这样课堂效率就不会太高。但把知识点和重难点用微型教学来展示,就提升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可以反复地去听去学。

二、小学科学课传统教学现状

新课改虽然已经推行了多年,在很多学校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升学,一味地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科学能力的提升,这就导致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够彻底,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

现。同时,教学模式太过于单一,教师依靠课本来讲解,而学生则是被动学习科学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微型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微型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进而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更高。以下就是微型教学运用在小学科学课中的作用:

1.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性

社会需要的人才最重要的是会自主学习,进而可以迅速掌握新知识。微课就是最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科学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微型教学把一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上传到网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微课的时间十分短小,内容也是讲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速度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自我控制,这样的课程十分适合学生自学,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

2.可以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弱,教师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培养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科学课包含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比如,学习“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师可以利用微型教学将各种材料一一分类,再针对同一类型的材料都具有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各自具有的特征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同一类材料的特点,也可以区分它们的特征。

3.提高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效率

微课的趣味性篇11

微课“数学游戏九宫格的填写技巧”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星号题”的探究乐趣 。有一些“星号题”,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从而逐步形成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7页就有一道星号题,内容是“把21、22、23、24、25、26、27、28、29这九个数填入方框里,使横行、竖行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75”。这是一道典型的九宫格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挑战很有难度。一年级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一个填写九宫格的口诀,简单易学,对解答这道题很有帮助。于是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了微课“数学游戏九宫格的填写技巧”,讲授环节从这道星号题入手,继而引出九宫格的填写口诀;再结合九宫格图进行点位分析和数字的对应填写;接着进行纵横行的数和验证;最后推导出任意九个连续数字填入九宫格的步骤和规律。这节微课虽然是短短的五分钟的内容,却花费了教师大量的心血,最后呈现给一年级学生的方式是通过QQ空间或者微博,同时要求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视频、学方法、解难题。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口诀到验证的科学推导过程,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学习方式,这节微课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二、如何通过微课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

1.依照一定的设计原则进行微课设计

在进行微课课件设计的时候,要将几个原则性问题考虑进去。首先,进行微课教学就是为简化传统课堂中板书、口述笔记等形式,从而节省课堂时间,所以设计出来的课件应该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其次,就是注意课件的趣味性,趣味性的增加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设计出来的课件应该形式多样、内容充足。

2.加强所有教学内容的选题工作

微课的设计环节可以说是整个微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对所教学内容的选题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在选题过程中,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所选的主题最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知识点,以及一些疑难点。另一方面,还得考虑所选择的主题是否适合于微课这样的上课形式。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微课所设计的课件和所要呈现的教学内容匹配度必须足够,以免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3.做好课件的节奏控制工作

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课件节奏的控制工作,掌控好了整节微课的节奏,对课堂效果的提升才会有帮助。在整堂课中,要做好对时间的预留。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以及所要上课的内容难度预留时间,要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还有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或是题目之后,也应该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消化。另外,也要控制好微课整体时长,要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4.加强对微课课件的质量监控

加强对微课课件质量的监控工作,让微课的课堂质量又加了一重保障。要做好微课课件监控,必须对所做的微课课件进行全方位的审查,看看所做出来的课件是否有拼写错误、字迹模糊、要点不明确以及图片音频不能正常播放等问题的存在。在保证课件自身质量达标之后,要做好微课课件的反馈监控工作,让学生直接反映当堂微课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以及哪些点在上完课之后还是很不明确。还有就是将这个微课的课件交予其他老师进行点评,看看是否存在需要改进之处,进而不断提升微课的课堂效果。

微课是一种新兴起的教育模式,虽然这种教育模式还没得到普及,但是它所带来的优点已经被更多人所看见,它有着更广阔的学习资源,让教师能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呈现更多的学习内容,并且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微课这种教育模式也会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微课的趣味性篇12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新型教育方式,它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也是教育改革的见证者。在“微课”教学过程中主要用视频对学生进行教学,但并不是教师随便在课堂上给学生放一个视频,而是由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严格按照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有机整理后制作成视频,视频的播放时间一般在8~15分钟,时间压缩、内容精简,通过观看这个视频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知识,梳理清楚学习思路,从而更快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初中物理应用“微课”的必要性

1.“微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制力,因此一离开课堂就像脱缰的野马立刻将学习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了,很少有学生主动进行物理学习,而且物理知识点复杂难懂,且较为枯燥,这也让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物理。因为“微课”教学是以趣味化的视频为主要手段,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微课”视频一般都配有动画和声音,观看的过程中会让原本深奥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简单化、趣味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微课”可以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让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让学生采用“微课”进行学习非常方便,因为学生在家就可以进行物理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向教师请教,不用受限于物理课堂,而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电脑甚至是手机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方便,同时也更加频繁,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师生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这不仅有利于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3.“微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预习和巩固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可以先制作好“微课”视频让学生带回家观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家自主进行预习,对马上要学习的物理课程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正式学习物理课程内容做好铺垫。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这样正式进行物理课程教学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利用“微课”对一些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因为“微课”视频主要是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只需要寻找到以前的“微课”视频就可以更好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复习,简单又方便。

三、初中物理应用“微课”的策略

1.做好“微课”导学视频,有效地将学生引入物理学习中

“微课”主要采用视频进行教学,因此这个视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课程的学习,教师一定要精心制作导学视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主地投入物理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什么是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搜集一些美妙的声音放在视频中,使学生在听了这些声音后就能有效激起好奇心,让学生把视频看下去。然后教师再将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即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声音传播的介质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在频中播放出来,这样学生在观看导学视频后就会对声音产生一种奇妙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自己去对物理知识思考、探索。最后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可以在结尾处给学生留一个小小的实验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对声音传播的原理或介质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在家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积极地融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之中。

2.让“微课”内容富有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微课”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依托网络资源和信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只能依赖于教材进行教学的局限,让物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富有趣味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这些现象以更加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比如将这些物质进行拟人化,以动画的形式制作一个短小视频。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能抱着一种新奇的心态观看完这个视频,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也能让学生的记忆更为深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这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更感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让物理教学成果更为显著。

3.让“微课”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当学生采用“微课”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时,其学习的效率和成果应该是和课堂上教学一样的,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使“微课”视频的内容具有针对性,主题突出,使学生在观看了视频以后能够迅速地掌握物理知识,不能在视频里泛泛而谈,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例如,在利用“微课”进行《摩擦力》教学时,教师在制作这个“微课”时,可以主要就摩擦力进行重点讲解,不要在视频中一会儿扯到弹力,一会儿讲到重力,而是要就摩擦力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在观看了这个视频以后就能掌握“摩擦力”这一重点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能按照“微课”视频的指引对这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翻转课堂及采用“微课”教学等已成为一种教育发展的趋势。在物理学习中运用“微课”不仅是顺应时展潮流的表现,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积极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和理念的表现,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微课的趣味性篇13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外语类微课犹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人们希望微课的引入,能为当今外语学习提供一个全新平台和模式,进而提高外语教学和学习的效率。那么在外语类微课的设计中怎样做到“微”而“精”,怎样使它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呢?当我们回顾各种语言学理论,却发现经典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一、Krashen的输入理论及启示

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是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他认为,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i+1),即略高于习得者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习得者又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Acquisition)。Krashen用i+1公式表示可理解性输入,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Krashen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le):可理解性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2)趣味性和相关性(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趣味性越强、相关性越大,学习者就越能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语言习得关键是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习”,就没有必要按语法程序安排教学。(4)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系统,需要为学习者提供足够多的语言材料[2]。

如今,Krahsen的输入假说中的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因此如何增加外语教学中的可理解性输入就至关重要。传统的外语课堂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主要讲解语法词汇,过分注重内容而忽视教学形式。如今大部分外语教师也能使用多媒体课件,信息输入量虽然大,但可理解性输入差。学生往往对于满屏幕的信息感到眼花缭乱,很多学生课堂不再记笔记而是等课后向老师要课件。这种“满堂灌”的信息输入使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更缺乏趣味性和可理解性的输入。所以教师除了要研究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输入的有效性之外,还要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外语类微课的设计

微课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即“微视频”),还包含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上利用微课视频辅助授课,学生可以在课外利用微课的教学资源进行预习、复习等,实现自主学习。“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与大规模免费开放的网络课程“慕课”相比,微课教学设计更符合我国国情,尤其利于在网络硬件条件好的高校开展。

人们往往用“移动式学习”或“泛在式学习”形容微课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区别[5]。“微视频”的设计目的正是强化教学效果,同时辅助学习者课外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因此,在微课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将它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微课的设计包括选题、视频制作、辅助材料、上传、反馈、评价、修改等一系列环节[1],用下图简单表示为:

首先,微课涉及的知识点要以“可理解性输入”为原则。Krashen著名的“i+1”公式中,对于如何界定“i”,没有统一标准。它其实是一个变量,需要老师自己根据学生的水平界定。“1”是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的输入,如果输入的信息量太大、难度太高而成为“i+2”,就会影响学习者的信心;而如果输入量不够“1”,就会使学习者达不到学习的效果。

在微课的选题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相应微课内容。要选择难易度适中又能使学生学有所获的知识点讲解。教师应该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使其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利用微课自主学习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的内容是“碎片化”的知识点,例如一组词汇、一个故事或一段课文等,要集中于这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进行“精讲”,做到“微而精”,使学生通过课外的网络微课程的自主学习,弥补课堂里学得不精的知识点。

微课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微视频的质量直接决定微课的建设水平和应用价值[3]。这就意味着需要教师在微课制作前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微”的意思是信息输入量微小,因为微课视频的时间通常只有10分钟左右。而“精”的意思是内容要精,重点要突出。除去知识点的选取之外,微课设计的内容还要注意以下方面:(1)微课最好设计新颖的开始,要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学习者继续下去。当今的“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学生,成长在信息多样化时代,对“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产生麻木”[4],对学习的态度普遍比较浮躁。如果没有新颖有趣的开头,学生很快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开头的设计可以采用视频、歌曲、动画、提问等有吸引力的形式,但是切入课题要迅速,以便留出更多时间给后面的讲解。新颖而迅速的开头,是好微课的重要标志之一。(2)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也很重要。相关主题的内容可以设计连续的微课系列,不同的微课之间要有合适的过渡,但是难度跨度不宜过大,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接受新内容。(3)每个微课的结尾部分要有小结,或设计一些小问题或小测题,便于学生反思和检查学到的内容。好的微课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印象,减轻记忆的压力。但是要注意的是,小结和开头一样,要简洁明了,不宜过长。

其次,教学资料的选择要注重相关性。Krashen的理论强调了语言“习得”比“学得”更重要。中国的外语学习者都是在非母语的环境中学习,无法真正做到“习得”外语。而当今的网络资源如此丰富,学习者似乎有更多机会创造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例如大规模的MOOC开放式课程,TED等的微型演讲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可是,学生在面对丰富的信息量时却往往不知如何选择,网络的诱惑等干扰因素也常常会使学习者在同样的时间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需要外语教师在设计微课时注重内容与所教授主题的相关性,帮助学习者甄别相关学习资源,使学生在课外学习时有方向可循。微课制作中要注意与课堂目标的衔接。例如讲到“College life”的话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组与大学生活相关的词汇讲解微课,包括“campus facilities,major,courses,after-class activities”等分组的词汇微课,利于学生课外预习或复习这个单元的内容,不管是参与课堂讨论还是书面表达。学生从相关微课学习出发,可以接触到大量学习素材,拓宽了知识面。通过点点滴滴的知识点的输入,学生能不断接触到新的语言表达和用法,把学到的知识逐渐转化为能在写作和表达中自主使用的语言知识。

再次,趣味性。微课不是“说课”,不需要讲“Why I teach”,避免长篇大论。如果是为中小学的外语学习者设计微课,尤其要强调趣味性。对于大学生来说,趣味性不必故意强调,要更加注重相关性和教学特色。但是新颖有趣的内容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不那么枯燥乏味。

最后,微课设计还要注意其他因素。包括PPT课件设计因素、教师个人的因素和视频后期制作等客观因素。在PPT设计中,注意PPT画面要简洁明了,不应出现与内容无关的花哨背景。微视频的录制中,授课教师不一定要出镜。如果需要出镜,则教师要着装得体、语速适中,并有恰当的肢体语言和自然的眼神交流。另外,微课视频还需要一些专业软件做相关的后期制作。

三、结语

Krashen的输入假说为微课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Krashen的理论启示我们在非母语的环境中,“习得”和“学得”要互相结合。微课以其“微而精”的特点,为当今“泛在式”和“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大量有效的学习资源。微课能够推进精细化教学设计,促进教师职业发展[5]。更主要的是微课给学生提供了新型学习资源,能够增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设计科学而精彩的微课能为外语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但是微课在日常外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如何发挥,如何具体操作等仍然需要外语教师认真、长期研究。

参考文献:

[1]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06):25-31.

[2]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5-36.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4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