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活动总结实用13篇

微课活动总结
微课活动总结篇1

2、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恰当自如,课堂展示中PPt、视频影像资料、英语flash动画等形式的运用,充实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和以往有了改变,不再是为了用而用,真正让现代教学手段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巧妙融于课堂。例如:两节物理课当中的日食与月食的原理演示,生物课中的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实验操作,历史课中的秦统一六国的历史版图等都让教学的课堂更加充满趣味,形象直观。尤其一些老教师也在积极改变更新观念,焦丽华老师、曹艳玲老师、邱万昌老师自己学做课件并勇于实践。

3、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能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巧妙的引导作答。本次展示课上教师能精心设计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的问题串,并能对核心问题及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有效追问,给予充分思考时间,达到有效追问。

4、教师重基础,讲授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尤其四位数学出课教师在教学中的板演训练,能耐心细致地纠正学生解题的不规范,思维过程的不严谨,给学生出错的机会并恰到好处的纠错。预设引起学生善于思考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其个性经验,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预设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在对学生有了充分的研究以后,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此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瑕疵,例如:部分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上落实不到位、仅停留在表面,以至于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如备课中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等。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但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进一步放手,问题不能太多、太碎,平时要注重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质疑、解疑的能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活动总结篇2

一、师范生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的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一问题,新时代的教师们在体育课堂中引入了健身操、律动、游戏等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现在的体育课堂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要求,但学生作为体育课堂中的“主人”真正了解自己的“活动过程”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热闹地组织了体育活动,把握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活动结束后也有师生对活动的点评,可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为活动参与者的自己,很难意识到自身在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微格教学这一方法,使学生能反复观看自己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从活动组织和实施中跳出来,真正作为旁观者来分析、研究、总结课堂中自己的活动过程,对于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微格教学在师范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于1963年创立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很快被推广到世界各地。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师范教育首先接受了这一新的培训方法。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微格教学,首先在北京教育学院展开了学习研究,并进行了实践。微格教学又称为“微型教学”,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系统地培训和提高教师或学生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

(二)微格教学的应用

微格教学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鉴于我院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了录像的方法来实现微格教学,在课堂中将微格教学的流程设计如下:

1.教师演示讲解

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讲清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现场示范、讲解;然后,把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清晰地布置给学生,便于学生在练习环节中实施和操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和规范的微格教学示范片,在观摩微格教学片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也可适当配合反面教材,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学生角色扮演

这是微格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录像机将学生练习的过程记录下来,以备反复观看、分析和总结。教师让一名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其他学生扮演小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个短小的教学过程,一般时间为5~10分钟。然后再换一名学生扮演小老师,以此类推,每节课都让不同的学生扮演小老师,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切身体会到站在前面上课感受,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3.师生评价反馈

学生“小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时间,在下课前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共同观看录像,观看录像后先由“小老师”同学对自己的授课进行一个小说课,说明是否达到了自己预期设计的目标,说说自己的成功之处和有待提高改进之处。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再说说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微课活动总结篇3

一是微课程视频资源教学能够有效抓住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关注心理.生物学科中有很多关于植物的组成结构、动物的身体构成、动植物的生长活动等知识内容,这些知识的学习如果能够结合视频播放教学的形式,就能够在短暂的几分钟时间内向学生们展示生物界活动的情况,将或微观、或抽象的生物知识用具体、鲜活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一方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能迅速引起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渴望.二是微课程视频资源教学能够清晰分解实验操作.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生物实验的器具准备、实验过程、操作细节等知识点时,总是受到授课形式的限制,通常以书本教材为依据,使用板书辅助,学生对课本上过程的文字叙述会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又或者教材中的实验示范说明和配图,具有抽象性,部分学生难以避免将对操作过程产生疑问,不清楚如何将生物知识运用到具体实验步骤中.此时,微课程视频资源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举例说明,在笔者的讲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二单元的《观察植物细胞》一课时,安排实验活动课程内容,学生从家里拿西红柿、苹果、土豆等植物的果实和根茎,通过微课程视频教学观看了实验操作的要点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有效避免了部分学生由于不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而无法完成实验活动目标,也观察不到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对生物实验课程失去学习兴趣.

三、初中生物微课程视频资源教学的设计策略实践

微课活动总结篇4

导学式机器人微课程的宗旨是“以生为本、以导为形、以学为意”,在机器人校本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从课时教学目标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针对任务开展分析;借助学习任务单开展独立自主的机器人相关知识学习;通过微视频的讲解示范解决学习重难点,控制学习活动流程;使用课程配套练习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从而将“任务―分析―学习―操作―反馈”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前后衔接的学习单元。导学式机器人微课程重在“导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个性化创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个导学式机器人微课程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8分钟之间,每一个微课的学习目标要短小精悍、具体明确,呈现方式要生动多样,能够吸引学生观看。例如,创作认识传感器的微课就应明确指出要认识哪类传感器,是超声波还是红外,还要考虑是否需要介绍传感器工作原理,是否要揭示此类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否要涉及传感器条件的编程技巧等,据此安排相关的内容,以利于目标的达成与教学效果的检测。

导学式机器人微课程的内容结构

“微”而不小是所有精品微课程的共同特征,在创作导学式机器人微课程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在机器人项目活动过程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机器人相关知识积极应用到学习、生活以及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导学式机器人微课程的内容应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习惯,每个微课中一般都包括情境任务、问题分析、实例应用、拓展练习、归纳总结五个环节,分别从导入、导思、导做、导练、导悟五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情境任务:导入

为该课知识点设计对应的情境与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机器人学习,提升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方便任务的完成效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

2.问题分析:导思

此环节是微课的重点,是利用已有知识系统,学习新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机器人微课中,需要在此环节将具体实际问题转化为逻辑问题,将操作顺序转化为流程图方便学生理解,为之后的实际操作奠定理论基础。

3.实例应用:导做

为学习者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在机器人微课中,此环节可能包含机器人结构构建、编写程序、调试修改过程、机器人运行效果等部分中的一个或几个。

4.扩展练习:导练

针对某些知识点,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练习,方便学生对学习成果和所完成的任务进行自我检验与评价。

5.归纳总结:导悟

通过课堂小结将新旧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单元知识体系,为学习者将课时知识转化为内在能力提供基础。教师也可以提出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式与方法,扩展知识面,真正体现机器人课程知识价值。

《小小邮递员》机器人微课实例

《小小邮递员》是我校机器人校本课程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接触实物机器人后,完成了基础轮式机器人搭建前提下的第一次控制机器人的实践应用活动。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动手操作逐步感悟如何通过程序来控制机器人的移动与动作,感受机器人项目的活动流程,练习通过画流程图的方法学会编写简单的程序。

在为本课创作的微课中,以机器人送信为情境引出任务,建立机器人项目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后得到“让机器人移动实际就是控制机器人马达运动的功率与持续时间”这个结论,再画出这一过程的流程图,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经历机器人项目的基本过程。随后,在微课中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练习,对其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最后,通过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内化吸收,感悟机器人移动的控制与机器人项目的活动流程。

通过导学式微课,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经历接受任务、分析问题、实践操作、巩固练习、总结提升的过程,从中体验机器人项目的学习过程,感受机器人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达到学以致用、拓展提升的目的。

导学式机器人微课程的创作要点

创作导学式机器人微课程,教师除了要把握好整体设计思路,统一规划、精选内容之外,还要考虑教学载体、平台、制作方式和配套资源等因素。

1.教学载体的选择要适当

(1)实体机器人VS虚拟机器人。实体机器人直观可见,学生在机器人的搭建、编程、调试、运行过程中,更能真切地体验到成功,在微课中应该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机器人类型。虚拟机器人不受硬件设备和时空的限制,较易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到微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流程与编程原理。

(2)轮式机器人VS人形机器人VS其他。轮式机器人能较好地反映出机器人对执行模块的控制,能胜任绝大多数教学任务。人形机器人的结构、运动方式、编程方法较为复杂,对硬件要求很高,一般不引入小学教学中。其他机器人主要指专项机械结构,如机械手等,可按需选用。

在机器人教学和微课程的创作中,应综合考虑各种机器人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才能制作出受益面更广的高质量的微课程。

2.平台的形式要多样

机器人微课也是一种支持学生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资源,因而在网络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了便于学习单等配套材料的,一般建议使用支持PC端和移动端的流媒体学习平台进行,既方便了者与学习者,又便于学习者之间的多方交互,如能结合微信平台,则更能让这些资源如虎添翼。

3.配套资源的准备要充分

为发挥微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用,教师除了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外,还应该为其提供配套资源,如使用说明、教案、练习等。使用说明要指明该课的实际教学环境、适用对象等,尤其是微课中某些留白、停顿等对学生的操作指导,以方便学生的学习;教案是让学生在程序下载后对照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是为了让学生自我检测。

4.制作方式的配合要技巧

基于机器人项目活动的特殊性和综合性,一般机器人微课都需要将录屏式和录像式相结合。部分为了将难点解释得更直观与清晰,也可能用到软件式。教师在制作时应注意画面简洁,重点突出关键词。而在用录像呈现机器人运行状态时,要注意镜头对关键点的捕捉。整个微课要指向明确、逻辑性强。

导学式机器人微课程的应用策略

1.课堂教学中的分层学习

鉴于机器人项目活动的实践操作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操作经验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开发了《走进机器人》系列导学式微课程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基础薄弱的学生跟着视频完成基本任务,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配套练习来达到提高与巩固,分层学习,各有所得。

2.社团活动中的兴趣学习

社团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兴趣有所发展,因此,可以利用机器人微课程内容的广泛性,让学生对机器人项目的各类相关信息进行涉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机器人项目的兴趣。例如,《校本机器人》微课程就是从我校的机器人课堂教学出发做一定的知识延伸,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竞赛准备中的拓展学习

机器人竞赛活动形式多样、项目各异,在一个活动中也经常各有分工。无论是搭建、编程,还是机器人任务的规划设计,都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拓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学习。例如,在《机器人竞赛项目》微课程中,我们了2012~2014年间FLL项目的所有方案与设计思路、相应的程序与项目技巧,受到了校内外机器人爱好者的极大欢迎。

微课活动总结篇5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9-0036-03

研究背景

2012年,山东省淄博市教育技术“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问题-探究”学习策略研究》正式立项。课题组在相关学习策略和帕里斯卡尔等提出的结伴问题解决法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进行整合,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运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结合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课题组近期重点研究翻转课堂中的微课教学。

“要做老师,先当学生”。2014年7月,我参加了北京大学的首期MOOC,学习了汪琼教授开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课程。经过1个月的网络平台学习和互动研讨,取得了本次MOOC学习的优秀证书。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MOOC学习,从学习者的角度,换位思考、学习实践翻转课堂的学与教。我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翻转”,得先从自己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翻转”。

课程从什么是翻转课堂教学法、如何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如何制作优质教学视频、如何组织课堂学习活动、如何实施翻转课堂五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引领和共同的“研磨”。我通过学习认识到:教师需要设计出学生爱做的自主学习任务,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学会用简易的工具制作出好用的教学视频,为学生的“好学”提供支持。面授环节需要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消化吸收,发挥师生研讨的最大效用。教师还要耐心说服家长、同事、领导支持翻转课堂,同时,积极开展翻转课堂的行动研究,让翻转课堂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发展。

2014年11月,原苏州电教馆馆长金陵到淄博做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的专题报告。通过学习他提出的微课程教学法的模式、微课程的课程属性、创作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内容,我对微课程创作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翻转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1. 微课程的积累与系统化

(1)微课视频的创作

我通过ADDIE模型的五个步骤完成微课程设计:①分析。包括分析学生和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等)。②设计。包括内容结构、表述方式、视觉设计。③制作。包括选择方式、录制、后期加工。④应用。包括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⑤评价。包括微视频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

我以微课视频为最终作品,按照图1所示流程图,尝试创作了自己的微课程。从学习主题的选择到微学习和微教研,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图1 微课程创作流程图

从微课题的确定,到微练习的设置,重点在于把各个教学资源,借助教育技术整合到微视频里。关键在于教学的创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2)微课程的积累

首先,我们选择初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他们化学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易混点,借助设计和创作微课程,形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课程资源。其次,我们对微课程进行系统编排和科学建构,创作了六个“解题类-辨析型”专题微课程。

(3)微课程的系统化

在微课程的系统化和教学研究中,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几个团队的大力支持。在初中化学微课教研团队中,我们重点研讨知识点的选取、微课程系统化的分工、实验视频的拍摄与处理、Flas的设计和制作、微课程练习的精选等工作;同时,在微课程教学研究团队中,我们重点研讨平台的注册和登录、微课程的上传和、微课程的评价和总结等工作。

最终,我们完成了初四的化学小实验微课程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并且和相关的教育企业合作,研发化学微课程产品。

2. 翻转课堂的学与教

(1)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

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元素有:微课、自学任务单、测评。翻转课堂就是整合这些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影响思想发展的“黑匣子”。微课视频已经基本完成了系统化工作,自学任务单还需要进行匹配处理,尤其是以课时为单位的设计和整合。

基于昆仑中学的教学生态,初中化学备课组通过一个暑假的努力,以纸质《学习手册》集体完成了初中化学新授课的学案整合工作。

掌握同样的学习材料,不同的学生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每位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搭建了支架,比如,配合《学习手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完成“自学-诊断”,小组合作完成“问题-探究”,独立完成“觉悟-发展”的学习测评,班级研讨、自我错题整理等。

用互联网的思维审视当下的教育信息化变革,只有开放、免费、聚合才会有出路。通过360云盘的形式,在初四两个实验班的化学督促群(家长QQ群)和化学学习群(学生QQ群)中公开了我们的研究成果,甚至不需要网络在线学习,学生只要提前下载就能够自主学习。同时,积极借助淄博市微课程设计和创作大赛平台,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就这样,从“无”到“有”,从“有”到“互联”,从“互联”到“大数据”,通过半学期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组织初见成效。

(2)学与教的方式转变

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的逻辑终点是实现人的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生存;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执业、还要发展。所以,翻转课堂的学与教需要转变学生、教师、家长等相关人员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转变就需要通过视频改造教育、支持个性化学习、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前移(通过任务单和微视频)。

视频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重复、倒退、快进,看不懂的重复看、不想看的可以跳过去,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信息化教学前移具有人机一对一的特征,只要有足够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就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受干扰很少,就像单独开小灶,学习效果较好。

(3)教学行为习惯的养成

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通过构建新的教学生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如图2)、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如图3),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设计者。

图2 在网络教室自主学习

图3 在课堂上探究、研讨

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活动,把原来的“老师课上讲、学生课后做”变为“学生课前学、师生课内评”,通过教学环节的前置,真正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讲堂翻转为学堂!

注重教学行为习惯的养成,按照“检测、作业、探究、展示”课堂教学创新四步法,提高学生的自学、协作、探究能力。

实证研究总结与反思

1.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好时机“激”发微课程

不是所有的微课程都适合课堂教学,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环节都需要用微课程。以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有以下思考。

(1)从课型来看,大概可以分为新授课、探究课、复习课、测评课等类型。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要任务。它既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过程,可使用“讲授类”微课程。探究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依托讨论、实验等去探求未知和解决问题,可使用“实验类”微课程。复习课是就是将遗忘的知识重新拾起,将未懂的知识弄懂、弄通,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还可以对知识适当拓宽和加深,因此复习课一般使用“演示类”或“解题类”微课程。测评课一般不用。

(2)从课堂教学环节来看,大致分为“导入-探究-巩固-总结”四个环节。导入环节有两种作用: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二是创设适合学习的情境,通过已知与未知、体验与想象、现实与虚拟等联系,展开思维和实践活动。探究环节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环节。巩固环节是开展师生互动活动,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或学生再提出问题……”逐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认定、自我评价等。总结环节一般进行学习反思、升华等活动,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风格等,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因师而异。所以,导入环节和探究环节一般可以使用微课程,而巩固环节和总结环节一般不用。

2. 微课程不在于用了多少,而在于“活”了多少

微课程不能为用而用。其作用在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也不能以微课的数量“论高低”,微课程是新型的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资源相比,关键是它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能否在学生的学习中“活”下来。

(1)转变学习方式。理想的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任务单、微测评等内容为主,能够在线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能够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自身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会选择自己的“网络教师”和“现实教师”,切实转变学习方式,不断得到鼓励,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转变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中开展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活动,或者借助信息技术和微课程开展小组混合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实现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体验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能够促进教师角色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3)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增强必需的“指导”。从学生的角度看,以前在课堂上为了实现“统一”的学习进度,经常会出现“吃不饱”“夹生饭”等现象;通过数字化学习活动,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适当减少了老师的“絮叨”或者增强了老师的“关注”,相对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微课活动总结篇6

一、地理教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程的应用是教育技术发展中“移动、开放、参与”的重要体现,是教育向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教育改革的新阶段。微课程的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提出和实践,通过构建碎片式移动学习生活方式来实现知识的获得和信息的传递。因此要充分发挥微课程的积极作用,需要教师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明确以下几个关键点。

1.优秀微课程的定义

尽管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微课程的奥妙,并已经成功实现了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但由于对微课程的真正涵义缺乏认知,缺乏一定的理论研究指导和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所制作的微课程并不符合微课的根本内涵,实际应用效果较差。因此要提高微课程的含金量,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制作技能,通过自我的提升来促进微课程质量的提升;其次,微课程的内容要避免广泛空乏,要明确其功能是针对某一重难点或知识点专门设计的,主要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重点、难点的疑惑;最后,微课程的时间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主题明确,讲解细致,确保每一个微课都能够解决一个知识点问题,便于学生更好的吸收学习。

2.微课程的制作关键点

微课程的制作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合理的微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来设计制作。

(1)选题。微课程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语言精练突出专题内容的重难点,选题注重于课本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疑点等,在设计前期要对选题进行清单整理。注意一个微课程只能包含一个知识点,切忌知识点泛滥;视频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坚持十分钟黄金原则;

(2)设计。微课程设计为信息化教案,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对教学内容展示方法的创新,注重教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因此在设计时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课后问题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此外,加强经典例题在微课程中的应用,在经典例题解说时要强化对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分析,注重对核心知识、方法的总结与构建,以灵活多样的提问策略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

(3)制作。制作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一部分,在制作时要确保视频的质量,充分运用颜色线和符号图形等来对关键字、关键信息等进行标注,以给学生更多提示性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难点,通过录像和添加字幕来为教学内容增彩,并学会保护自己的制作版权。

(4)制作微课程的方法。微课程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主要通过制作PPT、手写板、手写笔、微视频、手机、DV、数码相机、微音频、录音等来完成。当前最为常见的制作方法主要为;录像机+黑白板,手机+白纸,屏幕录制等。

3.微课程设计教学实例

本文选取的教学实例是高中一年级地理必须课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微课程制作总时长为3分钟,教学的重点是“地理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的难点为“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设计前对学生认知进行分析得出:本节课对学生而言具有新鲜感,其与实际生活关联密切,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程度和互动性较高。

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地理知识,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概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结合起来,利用课件和微视频创造直观、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微课程在实践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重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由于微课程的设计到制作完成都由教师一人完成,在制作过程中极容易忽视在录制过程中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导致制作的微课程成为课堂讲授的录制,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通过创设问题、引入实际生活案例等来实现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人机对话。

2.构建有序的课堂教学环节

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录制,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的核心思想,通过设计出“情境导入、展示目标~自主预习、温故知新~预习诊测、以学定教~问题探究、展示提升~当堂检测、反馈效果~归纳总结、反思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环节,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感悟反思,充分体现地理知识的层次性、深刻性和实践性。

3.充分发挥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效用

简单来看,微课程的应用可以说是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一种,其用途更加广泛,并能够适应学生任何地点、时间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作为微课程展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微视频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课前运用微视频进行预习并提出问题,在课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在课后运用微视频进行复习和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自身知识构建。

总之,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革新的必然趋势,是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高中地理微课程的开发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进一步推动微课程的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体系的构建,推动我国教育的革新。

微课活动总结篇7

近年来,随着“微信、微电影、微学习”等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人们越来越适应于现代社会的较快的生活节奏.而这种新事物与教育领域相遇时,微课便随之诞生了.例如,可汗式微课程、TED、凤凰微课程等等.微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时间短、内容精简、容易制作、应用灵活广泛等特点,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微课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特点,是其切入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因素,同时,微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具备极高的可行性.

一、高中数学微课程设计

(一)设计原则

笔者通过对现有的微课程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高中数学微课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微型原则,微课程的设计应该满足课程时间短、课程内容精简的特点.突出其微型化的原则.在课程时间的设计上,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因为较短的时间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课程内容方面,应该尽可能地细化,将每个小的知识点作为一个模块,让学习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学习任务.

2.以学生为中心,微课程的设计是围绕高中生展开的,所以,在课程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比如,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等.要了解他们的目的以及学习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资源多元化,在设计以多媒体等媒介实施的微课时,应该尽量选择多元化的资源,改变传统的文本模式.结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网页等多种资源,根据高中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状态,恰当地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

4.简单化原则,首先,微课的使用媒介应该是简单易用的,微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不能用较高的数字化技术,用简单明了的操作界面,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面,而不能因为操作难度大等问题,浪费学生的精力.

5.学科特点鲜明,数学学科具有很明显的学科特点.学好数学需要培养数学的学科思维.在微课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用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二)设计模式

微课程的设计不能像传统的课程一样的完整.它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上面无不体现“微”的特点.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以丰富和实用的内容来设计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活动.同时,不断总结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将这些问题考虑进去.对学习的重点和内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进行下面的学习.同时,针对不同内容和题型,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一些贴近于生活实际的情境设计.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的学生,设计拓展课程.实现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能够各取所需,不断进步.另外,课程反馈系统是必须要具备的,针对学习者的使用意见反馈和评价,及时改进课程内容,以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案例解析

“函数y=Asin(ωx+φ)+b的图像与函数y=sinx图像之间的关系”微课程的设计.

首先,要通过一个动画展示,来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并唤起其对有关知识的回忆.通过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函数y=sinx与y=Asin(ωx+φ)+b的图像,使这两个函数的特点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加深学习印象.

第二,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展示这些图像的同时,提问:这两个函数的图像与之前的哪些函数具有相似性,与哪些函数的图像特点具备不同性?在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后,给出答案,总结复习之前的内容.之后,点明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函数y=Asin(ωx+φ)+b的图像与函数y=sinx图像之间的具体关系.

第三,深入解析,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用几何画板来动态演示该函数的各个参数变化,以及各参数与图像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相关结论.总结归纳四种变换,让学生经历归纳、抽象,概括的过程,从而更清楚地认识数学结论得出的过程.

第四,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在以上的归纳知识分类的任务完成之后,深化课程知识结构,总结一般性结论.帮助学生建立三角函数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印象.

第五,与学生交流互动,分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微课程结束之后,设计一些交流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解决自己的疑惑,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第六,教师总结,针对本节课程的教学难点,和学习重点,以课后练习的形式巩固学习成果,并检测各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进一步的解答,提高微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春来.基于微课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7):75.

[2]陈芳.MOOC环境下的微课程在高中数学中的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微课活动总结篇8

一、微课以及微课的特点

(1)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教学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2)微课的特点

微课属于短小精悍性的授课方式,是传统是授课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可谓小“容量”大智慧,能有效改善教学上的弊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开发地理微课的重要性

(1)地理微课

地理微课既包含传统单一教学的精华,如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试题设计、素材库等,又包括在线地理老师互评、学生反馈、资源共享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这些微视频彼此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一个半结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课程。

(2)开发地理微课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地理微课主要是借助精彩视频,丰富图片、音像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来传达地理知识,能极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与目前传统课堂比较,地理微课具时空的灵活性和层次多样性的特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用微课进行学习。不同的学生,能力水平、个性品质、学习方法上仍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挑选微课。

3.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

微课是现代信息与传统教学精华相结合的产物,教师是地理微课开发的主体,也是学生知识构建的帮助者,开发地理微课并应用于课堂有助于老师深度挖掘教材、整理资源,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地理教学活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这样不仅能增加地理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效率。

(1)课前:利用微课自主学习

预习新的知识是学习地理很重要的一部分,地理学科散乱的知识点很多,地理教学对基础性的知识要求很高,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或图片,自己学习,总结出新内容的知识点,在探索中学习。

如制作岩石圈的组成结构微课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岩石圈,岩石圈主要由哪几类岩石,岩石的分类,岩石演变,学生观看书本也许会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但肯定会很模糊,无法形成系统的记忆框架,考虑到岩石的种类很多,并且相互之间转换很复杂,我们可以把岩浆作为切入点,通过火山喷发,来了解岩浆的生成,让学生去探究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然后由岩浆的发展生成侵入岩和喷出岩,最后用动画的形式出现岩石之间的新老关系和相互之间的演变,这样把分散的知识就集中起来了,为老师的授课打下基础的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如图1)

图1

(2)课中:利用微课释疑解惑,及时反馈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就会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在课堂上他们就会将精力集中放在这些疑难知识点上,增强听课的针对性。

天气系统这一章节是高中的重难点,锋面的形成以及对天气的影响是重中之重,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的疑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块内容,这就得运用微课教学中的动画效果教学,如图2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在微课动画中,我们就能清晰的看到暖气团主动爬升到冷气团之上,而冷气团势力较弱有明显的后退趋势,学生看起来就明白多了。根据这个原理就能相应地制作出冷锋的动画效果,这样学生们就能在观看中在脑海里形成深刻的画面,根据图例也能准确地判断锋面类型。

图2

(3)课后:利用微课总结巩固知识重点

课后总结是一门艺术,“编篓编筐,重在收口”。课后知识点的总结可弥补课中不足,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地理学科前后知识的联系很密切,很多地理现象不是单一的因素导致的,及时复结,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微课来把学过的知识以归纳总结的方式呈现出来,加深对学过知识的了解,总结前后知识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炼等,进而达到重难点知识的巩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讲完锋面气旋后,我用微课做一个总结,包括锋面的位置、锋面的类型与移动、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微课教学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已经给地理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有效地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增强的课堂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整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微课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手段,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杨佩芳.浅谈微课教学在地理中的作用[M],《新课程》.2012年01期

[2]周冬云.微课带来了地理教学的春天[M].《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3]胡铁生.微课下地理教学新发展[M].教育研究.2014

[4]张家军.微课教学的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

微课活动总结篇9

近日,笔者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调研活动,深切感受到微课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借此平台,结合教研实际,粗浅谈一些本人的感受和启示。

一、微课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理性认知

通过听课观察教学活动,可以对微课做以简单的归纳,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微课是以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

2、微课是以信息技术为传播媒介。

3、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呈现方式。

4、微课是以短时间教学为课时时限。

5、微课是以提高教学深度为内容。

6、微课是以教学的深度性和针对性为特点。

在教学调研中,我感受到,这种形式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理性认知,促进了课堂上教学内容的深化,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推动了语文课程有效性教学的发展。

二、微课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真诚有效的感悟体验

一般来讲,微课教学的一般成绩是遵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首先出示教学目标,主要是说明此次学习的主要方向,其次再现整体感知,方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再次,教授新知识;最后,总结学习要点。即明示目标、整体感知、教授新知、总结要点四个具体步骤。下面,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例加以解析。

例如,李新老师在讲授《草原蒙古狼》一课时,课前将制作好的微课课件下发学生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概掌握,整体感知文本,通过学习体悟到文本内涵,对狼王的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凶狠、彪悍、有感情、有领导力,同时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有了明确的认知,深化了学习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从而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微课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应当努力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提升,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学到真知。例如王立清老师在教授《岳阳楼记》时,深化了课件内容,利用微课形式很好的处理了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在学习文本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够与之产生共鸣,提升了阅读质量,深化了教学内容,起到了真正的教学作用,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这些都是微课实际应用的最好例证。

三、微课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有益的启示

1、微课这种形式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体验,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内涵,为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和色彩,推动了语文学科的繁荣和发展,为语文教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在调研活动中,微课教学应当注重的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只有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的胜任微课教学。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教研的有力工具,缺一不可;二是应当重视教师学科设计能力。微课强调精悍短小,内容深刻,具有启发性。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好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运用好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课堂实际,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微课教学任务。

3、注重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微课做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科学思维方法,时刻引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向深度、广度实践探索。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微课的发展和变化,追踪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力争有所创新,有所做为。

总之,微课已经成为教育科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提升微课教学质量,让微课教学与时俱进,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微课活动总结篇10

结合学校"读好书,写好字"活动的开展,学校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并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阅读的书籍,开展基于问题的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开展了班主任读书论坛、教师读书论坛和教师读书反思评选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二、有效开展课题的研究,引领学校的教革方向。

本学期,学校的历城区"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文化建设与生活德育研究"和"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研究"进入了课题结题阶段。课题组认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并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向历城区教科室提交了课题结题材料。

2015年11月,学校成功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节日文化与家长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新的课程的成功申报,为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提供的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机遇。

在"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同时,本学期各教研组也积极开展微课题研究,其中,语文组开展了"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微课题研究;数学组开展了"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研究"微课题研究;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微课题研究;品生社教研组开展了"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创造高效课堂研究"微课题研究;科学教研组开展了"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微课题研究。在微课题研究中,各教研组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并以微课题的研究作为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开展了展示课活动。

三、开展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安排,有记录,有总结。每月各教研组还要上报活动总结和过程性活动资料。本学期,学校英语组、语文教研组和品生社教研组还承办了教育办的学科特色教研活动。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在活动中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微课活动总结篇11

一、历史微课程的制作与开发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目标:一是让学生了解唐代时长安城的布局与面貌,认识到长安城在当时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二是通过掌握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唐朝的经济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而且唐朝政府所采取的各种对外政策,都有力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微课教学的特点,就《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程共制作与选择了3个微视频,并使每个微视频都包含了某几个历史知识点。视频一:唐都长安视频,视频内容包括了长安城的平面图、各宫殿(如含元殿、麟德殿等)的驮图、长安城繁荣的市集景象等;视频二:玄奘西行视频,视频内容包括了玄奘的生平介绍、玄奘西行图、玄奘取经回长安图、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大雁塔地宫内存放的玄奘舍利介绍等;视频三:鉴真东渡视频,视频内容包括了鉴真的生平介绍,鉴真在医药、建筑、书法、绘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坐像图等。

教学微视频的互动性与时间长度,均对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该课程中,笔者所制作与选择的3个微视频,其内容都控制在3~5分钟,并根据课堂讲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穿插播放,在保证教学有序进行的同时,也实现了微视频内容与学生学习之间有效的互动与交流。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学习先行

以《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为例,为保证教师所制作与选择的微课教学资源在历史课堂中能有效应用,教师应先将微视频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中,或者直接传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就开展学习先行活动。一方面,教师应明确课前学习的任务,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微视频内容,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继续开展延伸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微视频学习之后,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老师,使教师在课堂中能根据这些问题开展有针对性、重点性的讲解。

学生通过在课前对“唐都长安视频”“玄奘西行视频”及“鉴真东渡视频”这三个微视频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先行活动,不仅实现了个性化与自主化的学习,而且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与学习问题,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课堂内化

课堂内化是通过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等方式,使学生将微视频所呈现的历史知识点进行吸收与内化。以视频“唐都长安视频”的教学实践运用为例:

一是问题引领。教师先播放该微视频,然后紧密结合视频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长安城的布局有何特点?含元殿、麟德殿等宫殿的复原图说明了什么?长安城东、西市集的繁荣景象说明了什么?等等,通过多个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探索历史的真相。

二是合作探究。当提出问题后,教师可分小组让学生合作探讨问题的答案,在互动合作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引导学生对微视频中包含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

三是精讲点拨与评价反馈。精讲点拨是根据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开展答疑解惑和纠正反馈,使学生能更顺利地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吸收与消化。而评价反馈则是从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课堂学习态度、合作探究表现以及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灵活应用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总结学生表现,激励学生进步,评价结果主要应以激励和表扬为主,并应当重视评价过程的及时性与公平性。

(三)课后巩固

微课活动总结篇12

2、微型课的优势

微型课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具有了相应的优势:(1)微型课是一种高效的教科研形式。微型课时间短,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人次的课堂教学能力的考核或者交流,大大节约了教师教科研活动的时间;(2)微型课比赛一般采用现场抽题,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备课工作,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的制定教学目标,并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预设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微型课的教学设计———以课题《电子相册———PPT图片动画的制作》为例

微型课因为省略了学生活动环节,是正常课堂时间的一半。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具体而微者”,教师在课题选取上宜“小而精”忌“大而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炼教学语言,点面结合,统筹兼顾点、量、度、序、法、情、时、效等教学要素。

1、微型课课题选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的技巧

(1)课题的选定

在课题的选材决定了这堂课的方向,选材应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引人入胜的选题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案例中的微型课题选自高职高专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第六小节的“幻灯片的自定义动画”。在这个知识点的选题上要尽量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以“电子相册”为主题,选材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的照片制作动画效果,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学完这门课后可以有用武之地。(2)教学目标的制定微型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抓住课题的核心知识点,要从小处下手,一堂微型课不可能解决大而泛的问题,要具体化到1~2个问题上,其次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目标层层递进,将复杂问题化繁为简,逐渐加深。在制定教学目前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进而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已经学习了PPT的相关操作,并在课前自主学习了PPT动画制作的基本技巧,能够制作比较简单的幻灯片切换、文字和图片的动画。因此,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本课题从“电子相册”这一主题入手本节课主要从电子相册的制作入手,利用自定义动画制作具有跑马灯效果的电子相册,以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PPT动画制作的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去,从而达到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升华。

2、新课的引入

新课的引入是整堂课的关键,设定合适、新颖、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探知问题,产生目标意识,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抓住课堂导入的“三分钟效应”,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业余生活中都喜欢拍照、收集各种有趣的图片,根据这个特点,在课堂导入中,利用教师从小到大的照片制作的跑马灯效果的电子相册能够成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抓住学生眼球后,引入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完成跑马灯效果的电子相册的制作。

3、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任务分解梯度化和师生互动自然化。任务分解梯度化是指将课题的任务分解为层层递进的多个子任务,即在完成任务1后,自然的过渡到任务2,知识点形成串联,从点到面,从而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后,将课题的内容分解为两个任务:1.单张照片动画效果的实现:单击照片时,从左侧进入屏幕中心,进入的同时照片放大;再次单击照片后从屏幕中心向右侧退出,退出的同时照片缩小。2.实现多张照片的滚动播放(跑马灯效果)。跑马灯效果的制作比较复杂,对于学生来说,初步接触动画制作,一下子完成这个任务比较困难。因此,首先让学生尝试较为简单的单张照片的制作。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项目引领,分组完成的方式。学生首先根据预习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动画分解的关键步骤,并尝试动手完成,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并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小组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总结归纳,并详细演示操作步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解决了任务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多张照片的滚动播放如何实现?同样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可以在播放动画时分解动画,用语言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在任务二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多张图片的动画效果如何实现?2.复制完成多张图片的动画效果跟跑马灯效果还有什么细微差别,如何修改?在层层深入剖析,并逐步解决这两个问题后,本节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这时,教师要最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把课堂中的知识点连贯起来。

4、小结反思

小结是对本堂课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反思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因此小结与反思在微型课中有重要作用,知识点的梳理要短而精,并进行必要的素质拓展。(1)梳理每节课的知识点,归纳知识要点。课堂小结一般都是由教师总结陈词,快速的归纳知识点,以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其实,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学生总结收获,反思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助于教师对本节课的效果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本课题的小结反思部分,第一个环节就设计为学生归纳PPT动画制作的要点,并谈谈收获体会。(2)知识点拓展。这是小结反思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总结完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归纳,为下次的学习任务做好铺垫工作。在课堂小结环节我设计的第二个问题是通过一段话和一个动画引入的:“有人会问:做出一流的动画是否需要掌握很多技巧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来通过一个精彩的动画作品来说明。在这个动画作品中只用到了擦除和出现两种最基本的动画,因此,对于动画作品,我们需要的是耐心、观察力和模仿力。需要亲身体验、动手反复摸索,才能成为自己的经验。”(3)素质拓展:为学生介绍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完后还能够有欲望去研究、去学习。因此,设置第三个内容:推荐网络PPT达人:秋叶,展示一些更加精彩的PPT制作的动画,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

5、作业和拓展

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往往容易忽视,通过作业的布置可以指导学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在本课题中,作业和拓展的设计为:(1)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组长完成任务记载卡的记录;(2)为家人制作一个电子相册;(3)以组为单位构思一个集文字、图片、音乐等综合元素于一体的动画作品,并收集好相关素材。

微课活动总结篇13

如今,互网时代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全面创新,也改变着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方式。 “微时代”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悄无声息地烙下印记,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学习方式,而微课正是这一力量的集中体现。《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些认识。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及优势

微课区别于一对多的课堂教学,具有实用性强、容量小、易传播等特点。微课视频长度一般为5~10分钟,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微课教学打破了单一媒体传递知识的局限性,使学习更生动、具体与形象。

微课以其短、小、精、活的优势,打破了学生学习时间与接受能力的局限。微课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学习进度,并且可以反复播放,使平时反应慢又羞于提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知识。

良好的微课是井然有序的,有较为完整的结构,它的应用能够设计出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使教师关注到学生的每一个变化,构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

三、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当前微课发展势头迅猛,而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内容华而不实、应用方式单一等,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应采取什么策略使微课在应用中发挥最佳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利用微课,指导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一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仅仅是口头布置,缺少与之相对应的检查。因此,教师可以先选取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或重点,用生动的画面,配以简明扼要的讲解,通过录屏软件制作成教学视频,到网络,让学生在家学习观看,为新授内容做好铺垫。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又能够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2.利用微课,采用互动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尽管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课外学习渠道,但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说过:“好的课堂效果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因此,教师应利用好微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这也与目前正在推行的“生态建构式课堂”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1)微课导入,提前热身。

教师可以利用提前拍摄剪辑好的视频导入新课,内容可以是教师自己演唱的歌曲,也可以是本班学生提前拍摄的短片,然后让学生在上课前模仿练习,并集体展示。

(2)小小帮手,呈现新知。

在学习单词时,教师可播放剪辑好的单词视频代替教师的现场讲授,同时在PPT中播放录制好的单词学习音频,让学生跟读学习,进程由教师可在一边控制。在学习对话时,教师可播放一段由学生表演的短片,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分析对话内容,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多次操练,过程由教师可拍摄下来并作为下节课的微课教材资源。在学习课文时,通过让学生泛听、泛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然后教师可反复播放课文视频,让学生回答预设的问题,用播放录音的形式呈现。通过这样交互式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不仅让学生学得自由、开放、轻松,还能收到比教师现场讲解更好的效果。

无论是课堂的哪一个环节,只有找准微课与课堂的切入点,才能使微课有效融入教学过程。如果把课堂当成一顿大餐的话,微课便是其中的一种佐料,只有添加合适才会添香添色。

3.利用微课,指导课后复习,自主总结反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学习策略目标中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主动复习和归纳。”复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复习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学生不会归纳知识点,没有课后复习的意识、习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利用微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归纳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并能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笔者常常通过微课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的方法,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归纳的习惯。

(2)利用微课,改进作业形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平时学生的课后作业往往是抄写、背默以及做辅导资料上的习题等,这些枯燥的形式让学生对作业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学习兴趣也被消磨殆尽。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多样的形式设计巩固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微课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微课设计应注意形式与内容兼顾

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必须牢记学生的特殊性,要科学地把握好度,不要过犹不及,不能过分追求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内容转移到呈现形式上。

2.微课开发应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从微课走向微课程

微课简短的特点要求教师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围绕相关的知识点创作一个专题和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使孤立的微课关联化和体系化。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称为微课程。教师将微课程体系化后,学生就可以沿着“切碎连通整合聚焦”的知识创建顺序进行课程学习,最终实现知识的连通和融合创新。

3.微课应用应有计划、有步骤,突出实用性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