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制作心得体会实用13篇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1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微课有了全面的认识。

一、微课形式、设计原则与框架搭建如何进行

微课是以短视频或H5等新媒体为媒介,按照内容分层可视化封装知识点或技能点(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的媒体元素,输出为一定微形式、微风格的互联网教学媒体。在微课制作时必须考虑:(1)精致化、碎片化;(2)快节奏、跳跃性;(3)去中心化、反说教;(4)寓教于乐、形式多样。微课的实质就是把知识点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呈现出来。其中,短指的是视频长度短,小指的是主体小、容量小;精指的是精心设计、精致制作、精良讲解;悍指的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制作的流程

微课制作的流程包括制作准备、选题设计、素材收集、课件制作、视频录制五个步骤。尤其是选题设计,不宜选题目过大的内容,不然受到时间限制,老师会讲解不清。课件的设计也很重要,它是老师上课的主要媒体。所以,在课件里,既要制作生动而且还要设计相应的练习。

同时对微课的制作方法:录制法、拍摄法、混合式制作法等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学会了如何运用微课录课视频软件进行剪切,加入音乐和片头片尾的制作。

三、微课制作中课件制作技巧

微课制作中课件制作技巧主要用到思维导图软件,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能够用图形表现各级主题的主次和隶属关系,它具有焦点集中、主干发散、层次分明、节点相连等特征,因此,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经常被用作知识载体地呈现。学会了思维导图类工具Novamind 5的安装、以及主要功能的使用方法,那么制作微课会变得简单易行。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学习,我学习了更多、更易应用的课件制作软件,尤其是思维导图的用法,也认识到了制作微课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只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就可以很便捷地实现知识的高效传播,我相信微课会让教育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接受;提高微课设计与制作能力,在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微课这一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我也意识到,我这次所学的有关微课制作的知识还很肤浅,今后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继续和同行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另外,我也深感一个问题,微课制作出来了,如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地自学?这也是一个值得老师关注的一个问题。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2:

一、多看名微课,增长眼界

凡事多学多看,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微笑的《蒙娜丽莎的喜怒哀乐》500年多了,还是那么令人着迷;被遮挡的令人迷人的面纱;长胡子的《蒙娜丽莎》;微笑、边哭、龇牙。短短的微课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学到很多人生表情与生活世界的接轨,了解了达芬奇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人文素养。

二、博览群微,取长补短

不管是英语微课还是数学微课,不管是小学还是高中的知识微课,我都一一浏览,取杂家之精华,弃其糟粕。有的是用课件ppt加上配音;有的是背景家视频;有的是手写板加录屏软件;有的是三合一.......总之从设计到制作成功思考非常周密!

三、学习软件使用,为制作铺垫

要想做好微课,在原有电脑基础上录屏软件的使用要非常熟悉 。

首先要确定自己喜欢的软件,对自己来说使用非常方便的软件。有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 、屏幕录像、超级捕快、kkcapture、录像软件等等。

其次了解各种软件,确定最适合自己的。“鞋穿在自己的脚上,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 、两张软件比较容易接受,后者简单,前者有flash的共性,会flash的最好用会声会影,因为其功能比较全面和强大!

四、打好基础,开始行动

1.精心设计:5至10分钟的教学设计,要求完整连贯,学起来简单易懂,又非常吸引人的内容,简称“微设计”。

2.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不管你是用flsh还是用ppt,都要设计的寄简洁又大方,还要生动形象,要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又要让学习者过目不忘!

3.开始制作:打开录屏软件,调和桌面背景颜色,调好声音属性,清清嗓子,开始吧!最后还要对所录的进行编辑,处理出更靓的效果来:可以加上字幕,可以加上双影效果……

微课虽小,要是你制作出来,你会收获很大;微课虽小,但是很新颖,学起来又不累;微课虽小,可以帮助那些有困难只能在家的孩子和大人学习提供方面,提供同等的校园学习生活。您还在犹豫什么,赶快微课吧!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3:

后天就要开学了。刚才打开我的空间,把上学期学习翻转课堂后制作的几个微课看了看,觉得蛮有意思。我一共做了七个。原定的第八个打算寒假里录出来。为什么留下一个迟迟没有完成呢?除了有点技术问题需要改进外,还想总结一下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以便质量更好。

一、时间不能长,最长不能超过5分钟。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3分钟,可大多都在5分钟左右。当然,高三地理是难,解一道题往往牵扯好几个知识点,要把题讲透,3分钟是解决不了的。但这不是理由,微课之所以是微课,就是一个微课只解决一个知识点,才可以短小精悍,才不会吓住学生,才会让学生看下去。如果一个长达10分钟的“微课”面向学生,那些学习困难的,就不会花时间去看了,这样,我们录制微课的作用就不能发挥了。因此,每个微课我都录了不只5遍,没完成的那个10遍不止了。

二、一个知识点一个微课

今年我带的是高三,我尝试的是试题讲评课的翻转课堂。讲一个试题,要讲透,举一反三,牵扯到的知识点会很多。我的做法是试题涉及到几个知识点就讲几个知识点,既然讲,就讲明白。所以,微课还是小微课,但数量变多了。不过,这会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哄着他一个接一个地看下去。

三、语速要比正常说话快一点,但也不能太快

《物影》这个微课,为了不让视频时间超长,我不仅说话快,还在后期剪辑时把中间语气停顿的时间也都剪去了,时间是会短那么一点,但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这样对听课质量肯定会有影响。

四、录制前最好写脚本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2

2.课程准备

离开北京后,我和我的团队成员高华斌老师对课程目标、本章节目标和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出其中应该包含的维度。经过长达3个月左右的准备工作,包括搜集资料,编写教材和英语模板对话内容、制作PPT以及请英国友人录制对话等,经过教育部专家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审核。最后完成了课程录制前的准备工作。

3.于上海拍摄

2015年7月底我来到上海参加了该课程的录制。经过辛苦拍摄,完成了该课程的初步录制。接下来进入后期制作,我同制作人员反复进行核对,包括字幕,画面出现的时间和顺序等。最后完整地完成了录制工作。

4.济南启动仪式

2015年8月底我来到济南,参加旅游英语MOOC的启动仪式。9月份,“导游英语”和“旅游英语”两门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在全球知名的学分课程服务平台“智慧树”正式上线。参与本次活动,我感受颇深,虽然很辛苦,但是受益匪浅。现将几点感想总结如下。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3

微课建设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微课建设这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校在微课建设的过程中,应围绕培养“核心素养”的主旨,创新体制机制,用心做好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15年启动微课建设以来,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以教师论坛为平台,以校本教研为手段,构建教师团队,积极探索和创新校本教研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微课建设对于学校而言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包括基础设施、数字化资源、硬件及软件的运营维护、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多个环节,与学校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我们必须从培养核心素养的高度,以改革创新精神建立健全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只有摆脱了机制束缚,提高了教师素养,才能激发生长的活力,从而真正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

名师指路:2015年10月27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微课培训。无锡市电教馆主任支渝应邀前来作了《职业院校微课创作介绍》的专题讲座。培训围绕微课的结构组成、特点重点、模式、制作过程等方面内容进行,还展示了往年获奖作品并进行点评。崇拜名师是教师的一种心理反应,渴望成功是教师的一种心理需求。要把这种心理需求变成教师的心理追求,需要学校对教师思想的激发和引导。

统筹协同:2016年2月20日,学校举行全校会议,会议重点谈了微课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建设,强调各部门要加强系统内部的整合,凝聚校内力量,减少内部阻力,将微课建设与“智慧校园”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力和水平,科学规范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和运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全校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试点引路:2015年11月,学校选派10位选手参加市级优秀微课资源评选,专家和选手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和研讨,对参赛作品脚本一一点评并作了针对性指导,在大家的努力下,选手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积极探索,培育典型,挖掘经验,面上推广,于2016年3月21日组织以“微课的制作和应用”为主题的全员培训。

主题沙龙:2016年6月2日,学校开展“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主题沙龙研讨活动。全校教学骨干教师参加活动,与会人员各自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实际操作经验,围绕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及功效、微课制作中内容的选取、微课制作的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微课建设应充分考虑“十分钟注意力”,精心设计,始终坚持“服务对象是学生”的原则,依托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平台,走“不会做―学会做―做好―做优”的发展之路,有效促进全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成立研究团队,搭建教师教育实践之梯

俗话说,“一个人可能走得很远,但是一群人一起走会走得更远”。只有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提高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

微课建设是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进行追问、思考、发现、变革,从传统的教师演变为一个学习者,最终与其他成员一起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在“主题沙龙”交流发言中,笔者将微课建设比喻成旅行。旅行的乐趣有时不是在于你找到了什么东西,而是在于你路过了怎样的风景,遇见了怎样的人,体验了怎样的生活。同样,在微课建设中,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微课的选题、微课教学设计和制作以及微课的应用,但我们不应忽视在这个过程中同伴的互助、资源的积累、硬件和软件的运用、细节的追问。

一次微课的建设就是一场人生的修行,你用眼睛看外界的五彩缤纷,也用心去回味你人生的绚烂多姿。你与你自以为的传统教育渐行渐远,且行且享受,回味、憧憬,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倾听不同的故事,经历不同的人生,成就不同的新故事。

微课建设,不仅要追求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创新,更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聚焦学生的发展。微课不是为了适应课改而改变,而是为了师生的共同发展而改变,我们关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应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三、追寻管理艺术,引领教师自觉建设之路

曾记得有记者问艾森豪威尔将军领导千军万马的诀窍是什么。这位五星上将从口袋里摸出一根旧绒线放在办公桌上,然后用手捏起线头,沿着桌面慢慢拉动。“你看,如果我拉它,这根线就会跟我走遍天涯海角。”接着,艾森豪威尔改用手指推线头,绒线立刻蜷成杂乱无章的一堆。“可如果我推它,则只能越推越乱,整根绒线哪儿也去不了。这就是领导的艺术!”这个案例一方面传递了被领导者在“主动”与“被动”状态下的不同结果,另一方面说明了领导的艺术在于“示范引领”而不是“强迫命令”。

微课建设也是这样,成功的关键是引导教师自觉参与建设。制作微课程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让教师从身边小问题开始,想办法梳理、解决问题,并制成微课程。微课建设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的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教师间可以通过微课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教育不仅是“解惑”,更应是“解放”,知识不仅需要“学会”,更需要“会学”,教师和学生一样,他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成为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为此,学校颁布《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微课建设方案》,制订3~5年微课培训规划,后期再安排一系列的微课培训项目,让教师在微课学习、设计与制作、竞赛的过程中得到专业成长。

四、聚焦课堂教学,开启培养核心素养之门

培养核心素养的重点是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将其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因此课堂上应主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给学生寻找适合的教育,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从而培养出有素养、个性化的学生。

例如,我们可以将制作的微课通过“锡山中等专业学校网站”和“锡山终身教育平台”,与教师或学生远程学习结合在一起,鼓励教师和学生自己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在全校会议和例会上,我们通过教师论坛等形式播放微视频,引起教师思考;在教研活动中,微课又可以作为主题研修材料,组织教研组或课题活动;在家长会、班会课等场合播放制作的微课,让家长和学生更直观地领会主题。

微课程是教育教学思考与教育技术的结合体。所以,想要制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微课程,必须思考自己教学的得失;要使微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展现其魅力,就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要使微课程震撼心灵,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以及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做恰恰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提升、完善。

在聚焦课堂教学时,我们分享骨干教师基于丰富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深厚理论积淀形成的素养,也分享年轻教师精美微课带来的清新;分享微课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突破,也分享微课中的合作创新。当然,更让我们欣喜的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团队已把微课加工成微电影,呈现动态思维,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解释抽象的知识,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使学科知识生活化、形象化。

虽然有的微课案例并不完美,但它能激发师生的思考,引爆内部智慧,让他人看到更多的方法,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选择,它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带来的启发层出不穷,可以自主解决许多问题。

今后,在微课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将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正确认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观,进一步优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方式,躬身前行、潜心研究,用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微课也终将体现在日常的、具体的“课程”中,落实在平常的、广大教师所实施的“课堂”上。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4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6-0043-04

引 言

教育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经历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教育的各要素也在悄然地发生改变(如表1所示)。步入信息时代,微课这种新兴教育媒体应时代而生,正掀起一股学习方式改变的热潮。

微课程(Micro-lecture)最早见于美国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帮助大众在非正式场合普及化学知识,他将其设置为概述(General Introduction)、说明和解释(Expla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具体实例―生活中的化学(Specific Example ―The Chemistry of Life),并认为可以普及到其他领域(McGrew,1993)。1995年英国的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认为学生应当掌握核心概念(Key Points)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学科知识与交叉学科的融合需求,并提出具体要求:演讲精炼,具备良好的逻辑结构并包含一定数量的例子[2]。2007 年春天,美国克罗拉多州落基山 “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尝试使用录屏软件录制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并将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上以帮助缺课的学生,学生在家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作业[3]。萨尔曼・可汗首先利用雅虎通、画图软件、手绘板等给表妹纳迪I补习数学,后来改进方法,转为非实时方式――利用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上传教学视频进行辅导,紧接着可汗联合学校开展微视频教学实验,影响越来越大,创办可汗学院,得到谷歌、比尔盖茨等基金资助,从而将微课推向高潮。国内方面,广东佛山的胡铁生开展“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在国内首度提出了微课概念,内蒙古李玉平等围绕微课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成效显著。

作为一名教育培训工作者,我观摩了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课例,发现不少教师对微课的使用存在误区,从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教师制作的微课作业来看,设计上也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运用道斯矩阵(SWOT矩阵)对微课内部的优势(S)、劣势(W),外部的机会(O)和威胁(T)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让一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微课,从而达到用之有道、用之有益的效果。

微课在中小学领域的SWOT分析

1. 微课的优势

(1)教学时间短,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不易产生认知疲劳。1996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约安・米登多夫和阿兰・卡利什的一项研究表明,上课开始3~5分钟后,学生才能静心回归课堂,并集中10~18分钟注意力,接下来就会分神,过段时间后,会再次集中,而且随着课堂实施的开展,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4]。微课将学习时间设置在10分钟以内,一般在5~8分钟左右,这正顺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2)教学容量小、主题突出、指向集中。基于问题和主题的学习,学生接触的知识点相对集中,不易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认知负担不重,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

(3)资源容量小,便于分享,方便学生学习。微视频一般只有几十兆以内,下载到终端设备和上传到网络平台都比较方便,便于学生随时随地采用多种设备进行学习。

(4)可以反复学习。微课破解了后进生上课跟不上节奏,理解不透彻的尴尬,可以随意点取资源或拖放进度条,反复学习,直到弄懂为止,这正是精熟学习法和掌握学习理论的关键所在。

(5)技术门槛低,便于上手。微视频可以采用录屏、手机拍摄、剪辑合成等多种形式制作,对硬件设备技术参数要求不高,软件操作比较简单,便于一线教师学习制作。

2. 微课的劣势

(1)知识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内容进行学习,之前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被打破,在缺乏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存在一定难度。

(2)微课使得教师不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学生面对的是终端设备,教师不能面对面观察,学习的成效需建立在学生诚信和责任心的基础上,同时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获取帮助。

(3)知识点具体化,深度、广度不够。聚焦主题和问题的微课设计,受时间限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难免不能兼顾,对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存在不能“吃饱”的现象,而且有的微课将知识点设计得过于形象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4)容易让学生形成视频依赖。微课以讲授为主,单向传递信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动态画面容易让学生形成阅读惰性,限制感觉体验,缺乏想象力,懒于思考和探究,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养成只看视频不看文本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5)对学生视力等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长期注视电子设备容易造成视力疲劳,引起近视,久坐不动,对处在正在发育期中的中小学生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学生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容易沉溺上瘾,难以区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从而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3. 微课的机遇

(1)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媒体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Web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信息的生产、传递和共享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硬件配置不断升高而价格更加亲民,软件操作日益简单,视频分享平台(如优酷、微信、QQ、免费在线交互平台等)免费向个人开放,移动互联网络随处可连,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人人可用,这些都为微课的存在提供了技术保障。

(2)政府各级层面的支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以及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投入力度的加大,为微课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

(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提高,步入信息社会,数字化素养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必备素养。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技术素养不断提升,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让教师们从理念到实践都得到了较好的引领,为微课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4. 微课的威胁

(1)教师对微课在教学中的本质和作用认识不足,微课应用存在误区。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承担着教学辅助的角色,一些教师用微视频代替讲课,美其名曰,让学生自主学习,无疑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

(2)教对新事物存在心理排斥,对技术的自我效能感不强。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先前经验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认同感,先验知识不足的教师面对一个陌生的软件或应用,心理上的畏惧和排斥是不可避免的。

(3)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微课。一方面,一线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集各方压力于一身,制作微课这种额外劳动无疑增加老师工作量,让他们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对微课的深刻理解,设计不合理,制作粗糙,应用不合时宜。此外,微课如果是不成系统就难以发挥它的优势,一线中小学教师要制作成套的微课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4)来自社会和家长的阻力。当前,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社会对分数的认可度非常高,家长不希望学生过多地使用电子设备,担心学生不务正业,而且还伤害眼睛。

SWOT分析对中小学微课设计、开发和应用推广的启示

基于微课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增长型、多元型、扭转型、防御型等策略来促进微课良性发展[5]。

1. 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推动微课助学常态化

(1)在有政策鼓励、软硬件条件支持的情况下,中小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开展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和反思积累。成立以学科或备课组为单位的微课制作团队,交流技术、实施心得等,制作体系化微课,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中释疑、课后查漏补缺。

(2)拓展应用渠道,如疑难诠释、试卷讲解、课题教研、才艺展示、德育宣传等。

(3)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作好宣传引导工作。

2. 扩充微课相关实用功能

当微课的劣势凸显的时候,应当设法克服自身缺陷,完善功能,实现功用最大化。

(1)设计知识图谱。利用思维导图和二维码工具,将微课整合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并在个人空间、班级主页或教室的宣传栏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有意识地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2)增加反馈和推送机制。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获取帮助,可以考虑增加视频回复功能,或充分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扩充交流渠道,同时还可以考虑运用Web挖掘技术,向学生智能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拓展知识面。

(3)设置学习适时提醒功能,及时提醒学生思考和休息。微课在知识逻辑结构呈现方面优势明显,然而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思维训练方面的劣势也曝露出来,学生长久地盯着电子屏幕,容易对视力造成伤害或沉溺于虚拟世界。综合以上问题,可以考虑设置学习实时提醒功能,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提醒他们及时活动休息或暂停播放,以便精心思考问题。

3. 培训与引导双管齐下

教师如果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没有用心专注于一件事情,是难以见到成效的。当教师技术素养不高,并对微课怀有抗拒心理,制作的微课水平低下,微课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理论和技术水平,在理论指引下才不会让教师顾此失彼,偏离教育的方向,技术素养是新形势下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自我效能感才会提升,才会有信心坚持下去。

(2)教学是一门艺术,用心才能出成果,学校层面采取适当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研究微课,并在家长会等合适场合引导教师关注教育,认识微课,也可以给家长推送与教育有关的微课。

4. 立足学情,有针对性地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有效结合,开展混合式学习

当教师对微课认识不足,技术素养达不到要求,设备和技术条件落后,向学生推送微课存在困难,让他们无法从视频中获益……诸如此类多种限制因素同时出现时,切忌跟风推广,教师应分析学情,立足课堂,适当地给学生分享微课,强化知识点,让学生尝试课后进行混合式学习。复习课中没学懂的知识点,让羞于提问或咨询老师也没有完全理解透彻的学生不至于过于尴尬而放弃学习,老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结 语

笔者认为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从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不难看出,微课热是因为微视频助学给学生带来了成功体验。微课根本作用点在课后复习,分析优秀微课后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有优良的教学设计和微课脚本设计作为基础。其配套的教学资源如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微练习等只是附属功能,可能不是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所以,笔者主张微课设计力求平民化,不宜过于追求大而全,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此外,微课的应用,因人而异,作为一线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分析学生的需求,有的放矢,才能物尽其用。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阿兰・科林斯,理查德・哈尔弗森.信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 93-104.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13(2): 65-66.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5

一、引言

伴随着微课教学理念的快速发展,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也几乎同步发展起来[1-3]。当前国内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比较著名的有微课网、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以及咪咕学堂等。这些平台上的微课资源都是平台运营商利用自己的资源组织专业化的微课制作团队针对目标受众所专门打造的,无疑这些微课资源的质量都相对较高,但是由于盈利是这些平台的终极目标,所以这些平台上的微课资源已经或终将付费才可使用。这种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在本质上与今天互联网所倡导的“平等、自由、共享”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此外,由于这些平台的封闭性特征,使得这些平台上的微课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了克服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上述不足,充分发挥微课“自由、协作、共享”的本质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并且介绍了其实现的关键技术。

二、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目标是:一方面为了实现微课资源供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强调微课资源的自由创作,即人人皆可建设自己的微课资源;另一方面为了让更多的人利用这些微课资源,引入第三方的微课中介。微课中介是一个中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第三方平台,它提供创作者自己创作的微课资源的渠道以及使用者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微课资源的工具。利用微课中介将广大的微课资源提供者和微课资源使用者联系起来,实现真正的“草根制作,人人可得”的微课资源共享的目标。

传统的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使得微课资源的共享范围始终是受限的,将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改变为非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其核心在于基于协作的理念。以协作为中心,理论上使得资源共享的范围由有限变为无限,这是它的最大优势。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对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进行重构。

图1所示为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体系结构图[4,5]。该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将传统的资源者和资源需求者之间的二元关系改变为微课需求者、微课所有者和微课中介之间的三元动态关系。微课资源所有者在制作完成微课资源以后,首先使用微课标记元语标注自身所拥有的微课资源,形成微课资源描述文档。这里的微课资源标注元语是一种由微课中介所导入并且由所有参与者共同构建的用于微课资源标记的受控词汇体系,类似于社会化标注系统里的受控标签,但是微课标记元语具有更多的规则性。然后微课资源所有者将其建构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通过互联网提交给第三方的微课中介。微课中介是一种“云”端的资源管理的服务者,类似于今天的淘宝平台。微课中介同样依据微课资源标记元语体系,使用工具自动抽取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的微课资源描述信息,然后按照其所建立的微课资源组织体系将其组织起来,并存入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的中心数据库,最后将该微课资源描述信息在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上。微课资源需求者同样首先利用微课标记元语来描述自己的学习需求。为了便于学习者描述自己的学习需求,微课资源需求者使用的微课标记元语是一种轻量级的受控词汇,它是对微课资源标记元语体系的一种面向用户的简化结果。然后微课资源需求者利用其所建构的需求描述信息,在第三方的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中检索以发现其所需要的微课资源,当找到感兴趣的微课资源以后,通^相关工具,借助于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的所有者的相关信息来建立与所有者之间的访问应用关系,开始进入使用微课资源的过程以展开自我学习阶段。

在上述这样一个微课资源的、组织、发现和应用的完整过程中,微课资源所有者、微课中介以及微课资源需求者的工作都是围绕微课标记元语展开的。微课标记元语在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三者之间协作关系的技术保证。基于微课标记元语可以设计各种微课标注工具和微课资源自动匹配和检索工具。在微课资源所有者描述其微课资源和微课资源需求者描述其学习需求时,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实现半自动化的微课资源标注或微课资源的自动推送服务,从而简化微课资源所有者的自我描述工作、微课资源需求者的需求描述和检索工作以及微课中介的微课资源登记信息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基于微课中介的资源共享典型场景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强调通过微课资源所有者、微课资源需求者和微课中介的紧密协作实现社会范围内的微课资源的最大范围的共享。这种协作体现在三个方面:微课资源所有者对其所拥用资源的自我描述;微课中介对其微课标记元语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对微课资源描述信息的组织、管理和;微课资源需求者对其学习需求的自我描述。这三种协作都是以微课标记元语为联系纽带的。下面通过一典型场景来介绍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使用过程及其资源共享的优势。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教务处组织各个学院开发了大量微课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放置在校园网上供本校师生使用。由于这些微课资源的部署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所以除了本校师生使用这些资源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社会性的使用,这使得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在导入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以后,这些微课资源的所有者登录微课中介的网站,按照微课描述模板的要求填写微课的特征信息。微课描述模板是基于微课标记元语体系开发的一种半自动标记工具,其目的在于在简化微课所有者描述其微课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获得结构化的受控标记内容,这正是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与当前的社会标注系统不一样之处。在微课所有者提交其微课描述文档以后,微课中介的资源共享登记系统抽取所有者提交的描述信息内容,依据微课标记元语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将微课所有者提交的微课资源进行自动分类组织。

微课资源所有者可以选择将微课上传,也可以不上传,只提交微课资源描述文档即可。对于前一种情况,上传的微课资源即进入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这就意味着该微课成为真正的社会性资源,以后对于该微课资源的使用将不再受微课所有者的控制;对于后一种情况,微课资源所有者在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提交了用户访问的路径信息,用户使用这一路径信息可以获得和微课资源所有者联络的通道,由微课资源所有者控制微课的使用过程。这样既发挥了微课中介的社会性资源整合作用,又保留了资源所有者对自身资源的完整控制能力,能够保证微课所有者通过微课资源共享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促进微课资源更加广泛的创作与共享。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使用微课共享资源平台使得发现微课资源的可能性极大增加。由于资源所有者提交的微课资源描述信息的受控性特征,微课中介所提供的微课资源具有很好的分类结构特征,当用户无法清晰表达自身的学习需求时,可以直接使用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地图帮助自身发现潜在的学习需求。在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引入了“先导知识元”的概念,它表达了当前微课中所使用的基础性的知识单元,其目的就是帮助用户使用逆向回溯的方式寻找所需要的各类知识。“先导知识元”建立了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中的微课资源间的横向联系,它与微课标记元语体系所建立的纵向分类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状的微课资源图谱,这是用户易于获得所需资源的最重要保证。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资源检索的方法寻找资源,由于微课标记元语体系的存在,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可以提供传统图书情报系统所使用的复杂精细化的资源检索过程。这些技术特征都为简化用户的使用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上述场景描述可见,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各方协作,在实现微课资源最大限度共享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每一方的使用过程。借助于“自由”、“开放”、“简单”的平台特征来促进社会范围内的微课资源的创作、共享和使用的正向循环。可以预见,一旦这样的平台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则其累积的微课资源将会无止境的增加,最终必将形成一个微课教学的开放性生态环境,它又会反过来影响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并非不可能!

四、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 “自由”、“开放”、“简单”的平台特征在简化用户使用过程的同时,却使得自身的建构变得非常复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平台需要引入如下关键技术。

1.微课标记元语体系

微课标记元语体系是微课资源描述时所使用的受控词汇的集合。微课资源标记元语的引入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微课资源描述的相对规范化,另一方面是建立微课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烧叨际俏了便于微课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发现。为实现这些目标,将微课资源标记元语分为类属元语和对象元语两大类。

类属元语是对微课资源的所述类别属性和外部特征属性进行描述的规范化词汇,如由中图分类法所使用的分类标准词汇就可以直接引入作为微课资源分类属性的种子元语;而作品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先导知识元等则属于外部特征属性元语。类属性元语可以用来建立微课资源对象之间的类属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将微课资源登记系统里的所有微课资源组织成“树”状的逻辑结构,为分类识别微课资源以及遍历微课资源提供了可能。特别要强调的是先导知识元元语,它存在的主要目标在于建立微课资源对象之间承前启后的“链”状的逻辑结构,为系统化的微课资源发现提供了可能路径。类属元语由微课中介负责发起建立,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扩充。当然新的类属元语的导入需要相对严格的控制。

对象元语是对微课资源内容进行描述的元语,它主要用于对微课资源的主题、关键词、要旨、应用等方面进行描述。对象元语是相对自由的,微课中介可以引入种子对象元语,伴随着用户提交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的词汇的不断抽取和累积,借助于对象元语的自我发展机制逐渐导入新的对象元语词汇以实现对象元语的自我发展。对象元语词汇除了用于微课资源的匹配发现过程之外,还用于微课资源描述和学习需求描述过程中的半自动化的推送服务工具的设计。

2.基于XML模式的微课描述文档

协作的实现是以用户使用过程的简化为前提的,为了实现微课资源所有者、微课资源需求者和微课中介之间的有效互动,必须要提供丰富的工具以简化各类用户的操作过程。各种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工具的提供是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能否被用户和市场接受的关键。为了便于开发出这些工具,微课资源描述文档应该在语法层面表现出结构化的特征。为了实现此目标,借鉴Web发展的历史经验,选择使用XML作为微课资源描述文档的表述语言。借鉴HTML文档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图2所示的微课资源标记文档结构图。

微课资源标记文档由基于XML的标记文档头和标记文档体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文档头部分是为各种解读微课资源标记文档的工具所设计的,主要用作解读工具的处理准备。这和HTML文档头部分内容是为浏览器服务的思想是一样的。文档体部分用于真正的微课资源本身的描述,它主要表达微课资源的各种维度的特征。这和HTML文档体部分的内容是为浏览者服务的思想是一样的。标记文档头的受控元语包含版本控制、管理特征和受控标记导入说明三个子部分。标记文档体部分还可以进一步分成内容特征描述和形式特征描述两个子部分。内容特征描述子部分是微课资源所有者进行资源描述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它要表达微课资源的主旨。内容特征描述子部分又进一步被划分为标准内容标记和用户扩展内容标记两个部分。标准内容标记包含上下文、领域、主题、摘要、关键词等标签部分。用户扩展内容标记部分是用户使用非受控元语进行微课资源描述的部分。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工具解读需要使用前述受控标记导入部分的导入外部元语的链接。形式特征的内容主要使用类属元语对微课资源的外在特征进行描述,这部分内容提供了微课中介对微课资源进行管理的主要依据。上述这些部分的内容和所使用的标记可以直接借鉴HTML语言标准。

3.对象元语的自我发展机制

类属元语的受控性非常强,它由微课中介负责升级维护。与之对比,对象元语则表现出相对自由的特征,只有提供既极大丰富又相对受控的对象元语集合,才能够为微课资源和微课需求的表述同时提供便捷和高质量的特征。这为对象元语的建构带来了挑战。借鉴社会化标注系统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一套对象元语的自我发展机制,以实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对象元语。这一自我发展机制的关键在于采用将工具抽取和人工管理相结合的策略来逐步丰富对象元语的词汇集合。

用户在使用客户端工具描述其微课资源对象时,其所使用的描述词汇没有任何限制,是完全自由的。但是用户在完成其建构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以后,利用微课资源描述文档的结构化特征,客户端工具具有自动采集这些描述词汇的能力,根据客户端工具所内置的词汇关联发现机制,客户端工具会将其所采集的描述词汇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并且将它们与对应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绑定起来,一道上传给微课中介所管理的对象元语识别和管理子系统。对象元语识别和管理子系统是一个知识发现系统,它负责对这些标记词汇及其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语义分析,在获得相关的语义关联关系以后,将这些知识发现结果存入个人用户的对象元语空间以备后用。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工具自动完成的,用户都感觉不到这一过程的存在。

微课资源对象元语分为三个级别,即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和受控级别对象元语。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为每一个用户所自由建立、维护和使用,不受任何的控制和约束。使用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所构建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需要微课资源所有者和微课资源使用者共同使用某一个XML模式文件作为建构和解读的依据;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为一定范围内(如某一网络社区内)的用户达成共识以后所使用的微课资源内容描述受控词汇,在这一相对范围内,所有微课资源描述文档的建立和解读都是用这一对象元语为依据。对于超越该范围内的用户来说,它们可以通过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的受控元语导入机制所附带的链接,来访问该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库来使用该类描述标签。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是指在整个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范围内,为所有用户达成共识的用于微课资源内容描述的受控~汇,由于它是平台内规范化的描述标签,所以被内置于所有资源描述工具和资源解读工具之中,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反而完全感觉不到其存在,但是它们却保障了所有用户对资源描述和需求描述的共同理解。

用户所使用的微课资源内容描述词汇可以由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逐步发展演化为微课资源共享库的受控级别对象元语。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来自于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而受控级别对象元语又是由相对受控级别元语发展而来的。这种发展依赖于基于民主的表决机制。个人用户可以主动将所拥用的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提交给上一级对象元语表决机构进行进阶的表决,也可以由客户端工具的主动挖掘机制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受控词汇自动提交给上一级对象元语表决机构。对象元语表决机构可以是人工的,也可以是一个智能化的选择系统。通过表决的词汇进阶为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未通过表决的词汇仍然保持其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身份不变。同样,对于相对受控级别元语也采用这样一套机制实现其向受控级别元语的进阶。实现这一逐步演化过程的关键在于提交机制和表决机制的实现,可以首先采用人工的方式,然后逐步引入工具支持以实现半自动化的提交和表决。

五、结束语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使得微课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应用不再采用传统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它使得面向社会的更大范围的微课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具体来说其优势表现为:一方面,所有参与者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标注、和使用微课资源,使得微课资源的共享过程获得了更多灵活性,它会促成微课资源的应用不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微课资源的标注、组织、和应用都以微课标记元语体系为标准,在简化用户使用的同时,又有利于开发出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微课教学应用。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第三方独立的微课中介的出现和发展,它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理念问题,以及具体操作层面的市场开拓与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韩燕,汪一鸣.微课概念及教学应用的解析[J].科教导刊,2005(11):29-30.

[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03(6):26-33.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6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家对于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始应用于教学教育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近些年新兴的微课教学模式备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有效率。笔者基于微课教学的基础上,对微课资源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几个相关的设计制作技巧,现整理报道如下。

1 微课的特点

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时间一般为十分钟以内,同时还包括了与教学紧密相关的素材设计、课件、测试、反馈等具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共同的方式营造出主题式、半结构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1.1 时间短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学视频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通常情况下,微课教学的时间在5分钟至8分钟范围内,最长时间不宜超过十分钟。微课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微课教学具有一定的短时性。

1.2 内容少

微课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微课教学的问题比较集中,教学课堂的主题也相对突出,因此,微课教学的内容会较少。微课教学主要是为了突出教学的疑点内容、重点内容以及难点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微课的教学内容没有那么复杂繁多,反而精简量少。

1.3 容量小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微课资源的容量非常小。通常情况下,微课资源的总容量在10兆左右,其视频格式通常为flv格式、wmv格式以及rm格式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播放器流畅的播放微课资源。

2 微课资源设计制作技巧

“微课”在校本教研中的研究主要是解决教学中具体、简单、琐碎的问题,教学的目标准确、单一,教研活动主题突出。“微课”视频时长5~15分钟左右,短小精简,将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和教学方法准确、简单的记录下来,内容小巧精悍,学习者可以轻松在线浏览,学习起来简单,有效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中。并且利用“微课”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能大大减少教师教学方案设计、自我反思和同行研讨的时间,缩短教研时间,提高教研效率。

2.1 注重选题方向

在选题缓解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微课教学的教学内容。换句话而言,就是需要明确微课教学的方向。只有明确微课教学的选题方向,才能够着手开始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如果微课教学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定,那么就极易在微课资源设计制作的环节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后续问题。如果微课教学的内容相对少,那么设计制作所得的微课资源播放时间也只有2分钟左右;如果微课教学内容涉及到历史、政治等方面的论点论题,那么设计制作所得的微课资源就会较长,由此来看,微课选题环节对于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在确定选题方向后,设计制作人员必须要遵从可操作性、准确性以及必要性原则进行设计制作;其次,需要根据选题方向,选择最恰当内容,并且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制作。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微课资源,其内容才会简单、移动,才能够将微课资源的存在价值提升到最高。除此之外,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还需要遵循微课的教学特点。

2.2 注重设计环节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微课选题之后,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者必须针对微课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制作。如果在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过程中,一味的照本宣科,那么最终所得到的微课资源一定无法体现出微课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微课资源设计制作过程中,设计制作者需要从构建创设微课情境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微课课堂情境,来增加微课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思考积极性。将微妙的情境设计应用在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中,能够降低微课教学内容的枯燥性。虽然微课资源的播放时间不唱,但是同样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性。过于平淡无味,过于平铺直叙,就会使微课教学的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3 注重制作环节

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以微课资源作为载体,因此,微课资源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微课资源的制作会直接的影响到微课教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微课资源的制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微课资源的制作过程中,不管是运用手机设备,还是运用专业的设备,都需要确保视频资源能够正常录制。在微课资源的录制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画面的清晰度,不能抖动,并且声音大小适宜。除了这些问题之外,制作者还需要耐心、反复的对微课资源进行审查,以确保微课资源录制的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格外注意微课资源的兼容性问题。制作者在制作微课资源的时候,微课资源不仅要在自己的设备上能够正常使用,还需要确保在不同的设备上能够正常使用。经过多次摸索和实践,我们发现输出时不要改变原有视频高宽比,否则会导致变形;不要提高分辨率和码率,否则体积变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微课”主要是学习模式以及创新而生的,必须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微课”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发展。如何制作精致、针对性强的微课,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及时知识以及操作能力,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为此,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结合实际,不断进行探索和学习,制作优质微课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从跟上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龙. 基于百度文库的微课资源社区构建策略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5(2):73-78.

[2] 赵海涛,尹瑞新. 微课资源建设的常见问题及制作注意事项的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2):6-8.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7

近年来,全国大力推广微课程翻转课堂。结合近几年微课辅助地理教学的实践,我发现它对教与学都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

一、微课有利于达成教学四维目标

1.微课内容精练,一般讲解一两个知识点,针对具体的某个知识或者技能进行设计,因此容易达成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2.微课表现灵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穿插其中,有助于达成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3.微课个性鲜明,能直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意图,能将教师的个性、情感以及价值观淋漓表现出来,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4.微课针对性强,容易针对某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拓展,完成知识的升华和应用,有利于行为与创新目标的达成。

二、 微课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微课,是教师针对课堂或课后学生的学习需要,精心准备的精致课程,往往都精心导学,根据学生需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知识学习。现以我制作的《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微课为例,谈谈微课对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作用。

1.微课辅助教学,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我制作这节微课时,针对“火山地震”、“板块运动”、“防震减灾”、“祖国借鉴”四个关键环节,选择针对性材料,提出启发性问题,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拓宽学生思维。将此微课插入《日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板块运动”环节,将“用板块学说解释火山与地震成因”作为一个小课题,引导学生探究并及时整理、总结,获得成果。微课辅助地理教学,既遵守了启发、创造原则和教学最优化原则,又可以获得学生合作、探究所形成的书面反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微课辅助教学,是学、思、议、习四个方面的整体优化。我制作的《日本多火山地震》微课设计时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基本原则。例如微课里,“火山地震”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著名火山、重大地震、核电站核泄漏等时事与史实材料,供学生学习;“板块运动”环节,提出“探索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等多个探究问题,供学生思考;“防震减灾”环节,列举日本防震减灾的经验,让学生迁移到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供学生议学;“祖国借鉴”环节,将微课中列举的素材相互串联,制作相关思考题供学生练习。在微课辅助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作为教学的主体过程;另一方面“学教结合”,教师积极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尊重学生学习知识与其他方面发展相结合。

三、 微课有利于学生减负增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难以掌握或者容易忘记的知识,它们需要课后反思和复习。教师精心备课、搜罗素材,利用精致的微课辅助教学,定会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细致深入地研究微课,精心设计学生作业,有利于学生学习减负增效。

1.制作微课,精心备课,是减负增效的前提。教师精心制作微课的过程,其实是对新课标、新教材以及各类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更细致研究的过程,所以促进教师更加精心备课。只有精心备课、认真制作的微课,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2.利用微课,增效课堂,是减负增效的关键。微课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对课堂设计会进行更细致的推敲,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3.研究微课,精选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途径。减负、增效与否,可以直接从学生的作业中看出,一看质,二看量。教师研究微课,反思教学,就会对问题反复推敲,从而选择最有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在设置作业的时候,同时会考虑减轻学生的负担。

四、 微课有利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1.教师坚持以微课辅助教学,能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个人专业发展。教师通过微课制作找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在课堂使用微课时,通过师生交流,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个人专业发展。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8

微课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视频,它只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个重点或难点,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所以它更容易让学生保持注意力。除了微视频这个核心外,一个完整的微课还应该包含与之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反思等。微课将这些资源整合成一个短小精悍的、相对完整的、有交互性的教学环境。

二、 在网页布局课程中引入微课的可行性

网页布局是逻辑性和操作性皆强的一门课程,往往老师把知识点和操作要领刚解释完,学生就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如果老师顾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把教学内容拆分多个点来展开的话,教学时间难以安排,教学内容的衔接要花费很多功夫,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性又不能保证,这样学下来可能效果更差。而微课的种种特性又刚好能解决在网页布局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首先,微课体积小。老师可以针对某个教学重点或难点的内容制作成微课,只是基于一个核心内容来编排微课内容,老师的顾虑减少了许多,这样就容易使微课的效果突出、实效性高,又能兼顾到学生的学习持续性,因而老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微课交互好。如前面所述,一个完整的微课不仅要包括视频,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包括了课后作业、课后反思、互动分享等。由于有了这些配置,使得老师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沟通辅导、较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微课使用方便。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普及,为微课的制作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老师针对不同的内容制作微课,学生可以利用电脑甚至是手机方便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微课课程,以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老师利用微课实现了教学的目的,较易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并为下一步的教学作相应的调整,实现了教学双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微课具有持续时间短、展示知识内容全面及系统等特点,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网页布局课程的教学中。

三、 微课在网页布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微课内容的选择

在网页布局课堂教学中把微课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让教学目标通过微课表现出来,利用视频把重点、难点展现出来。老师先要把这个教学目标的内容分析透彻,不能随手就是一堆重点难点,然后就是一组微课,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反而丢失了学习的勇气。注意,每个微课只能针对一个知识点,所以微课的内容必须单一明确。老师经过分析确定微课内容后,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精心制作出1或2个微课,把教学要求合理地展现出来,演示出相关的技术操作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准确、更加深刻地理解该微课的内容。

例如“CSS定位与DIV布局”一课,要求围绕CSS定位的几种原理,深入讲解使用CSS对页面中的块元素进行定位的方法。教学要求把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综合在一起,老师设计微课内容时要考虑怎样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利用CSS对块元素的定位控制,最终能达到灵活布局页面的效果。在微课内容的选择上不要选理论性太强的概念,一个微课只展示一个知识点,围绕着一个问题深入进行分析,这样的微课实效性更高。

2.微课的精心制作

一个制作精美的微课不仅能体现出老师的授课水平,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制作时需选取更能切合教学内容及吸引学生的视频设计,一般建议使用情景剧模式,同时语言要避免书面化,录制过程中要注重画面及语音的清晰度。视频录制完成后还需要后期的编辑,调整好作业、反思、互动各方面的内容及联系,使得微课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微课的落实

微课完成后,将相关的视频资料及配套资料存放在我们计网专业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共享目录中,供同学们访问下载学习。利用这种随时点播的学习方式,学生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达到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 在教学中引入微课需注意的问题

经过实践和探索,微课在网页布局教学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继续研究和推广,但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微课的内容一定要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符合学生的需求,脱离实际的微课花哨、华而不实,反而让学生无所适从,毫无教学效果可言。

微课只是一种教学资源,不是唯一,也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各种资源来辅助教学,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9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 Penrose首创,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大纲的引导下,以“微教学”为主要驱动力,以课程重难点为中心,以师生高度互动教学为特征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等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图中上半部分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是教师提供的相对静态型的技术化资源;图中下半部分的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是微课在组织微课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智慧型资源。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微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重制作,轻内容

优质高效的微视频是高职院校微课建设的基础,教师要有较熟练的微视频制作技术微课教学资源的核心是“短小精准”的微视频,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地创建教学视频,但现阶段,大部分一线教师对于微课视频的制作并不能做到得心应手,通常制作一个十分钟左右的视频至少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有些老师反映说要花上三天的时间才能做出一个较精致的微视频。因此,教师的大部分精力被消耗在视频制作上,而分散了对于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

2.重建设,轻使用

微课作为区域教育资源的一个新趋势,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积累的阶段,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微课资源,在数量上相当可观,但是随着新的微课的不断开发与拓展,如何整合和利用已开发的微课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现实的问题。新的微课资源和老的微课资源大多相对孤立分散、互不相连。而且目前微微课主要应用于不同教师或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借鉴、观摩和学习,使用随意,缺乏理论和方法指导;由于微课的应用主要以教师为主,使用仅仅局限于教师之间,对学生的启迪和帮助不是很大,利用效率不够理想。因此,提高微课的利用效率是当务之急。

3.重课内,轻课外

微课教学采用了多种的新媒体教学形式,如视频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图文并茂的内容直观形象。但如果仅仅使用其代替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反而因其缺乏互动而使得学生不愿思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学生不再注重内涵的理解,而更关注形式的欣赏和知识的记忆。因此,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进行微课视频的播放,不能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

三、完善“微课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1.形成专业的技术团队

要加工出画面清晰、音质优美的微视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加强自身信息化素养,提升视频拍摄、录制、剪辑与加工等技能;第二,由各高职院校提供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让教师快速掌握简便易用的视频制作技术;第三,由专业教师与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合作完成微课视频的创建:专业教师提供微课的教学主题、细化知识点、微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并撰写微课视频的拍摄、制作脚本,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则完成微课视频的拍摄、录制及视频的后期编辑与加工;第四,通常视频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微视频质量的高低,除了依赖微课制作者的视频编辑处理水平,还与硬件条件极为相关,建议由学校统一提供录制微课用的硬件设备或专用教室。

2.与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融合

“微课”教学模式属于多媒体教学的一部分,是传统多媒体教学的补充和发展,传统多媒体教学突出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微课”教学模式更多的侧重于课程重难点的专项解析和探讨,使课程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加强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建议“微课”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使用,而是只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开发有针对性的“微课”片段。“微课”教学模式需要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引入翻转课堂

在微课学习之后,翻转课堂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学生在独立学习微课之后,以独立、协作或者集体学习的方式完成预设任务,并梳理问题和困惑,教师可以通过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课堂教学决策,通过教师的讲授或小组的讨论、协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及困惑。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交流的深度比传统课堂更为深入,学生暴露的问题也更彻底,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理解的反而更加透彻。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无论有多精彩,都与现场教学有一定的距离感,它缺少了面对面教学所具有的那种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和师生互动的氛围。微课教学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微课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前的知识回顾、课前预习及课中知识点的归纳与提炼,也可以在课程的结尾采用交互式的微课程来实现巩固学习知识的目的。

四、结语

在推进课改、落实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的大背景下,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渐被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所替代,新的教学方式更加着力于学生的发展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那么,微课的设计理念及制作形式也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微课教学是教学改革和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需求的产物,在传统的教学中,应将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从而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3]袁小红.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有效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学,2011,(9)

[4]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

[5]李俊.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建设初探[J].科技视界,2013,(24)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10

微课;高中化学;网络学习平台

1前言

微课是指以多媒体为依托,以图形声像相结合的方式制作的教学短片。微课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新生教学事物,以其短小生动的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在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同样能够发挥其用武之地。化学是一门兼具知识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微课能够发挥其作用,将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所以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用途很大。微课的运用是有技巧的,并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中播放一个教学短片,更重要的是要将微课和教学需要结合起来。精心地制作微课,适时地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并且重视对于微课的课后分享,以此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微课的课前制作

微课的制作是运用微课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好的微课课件才能够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微课运用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课课件制作得好不好。在微课的制作中,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精心制作出能够帮助教学效果改善与增强的微课课件。

2.1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主题

高中化学中微课的运用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有趣的主题,从而能够让微课充分发挥作用。如在高中化学元素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元素的特性不同,学生在记忆和理解的时候常常会存在困难。教师可以设计“化学元素大家庭”这样的教学主题,通过微课动画展现的形式展示化学元素大家庭里每一个元素的特性,如活泼元素、懒惰元素,通过元素找朋友的方式展示出不同元素在一起所产生的化学反应。通过这样的教学主题,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不同化学元素之间的情况,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诸如此来的主题设计,都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师一定要在主题设计上花心思、动脑筋,从而设计出高质量的微课课件[1]。

2.2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贴近需要

在化学教学里,需要向学生讲解和传授的知识点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微课这种形式。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对于内容的选取一定要贴近教学的实际需要。一些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可能并不是很适合采用微课,这种就要通过板书讲解等其他形式向学生传授。而对于一些适合微课的内容,则可以通过微课进行传授。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取舍,从而真正做出适合教学需要的课件。如在教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候,很多学生可能搞不懂什么是氧化,什么是还原,以及中间发生的化学变化。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以及氧化物、还原物的特点等。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的辅助展示,清楚地知道这些化学反应发生的全过程。

2.3微课的形式要生动多样

微课取胜之处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图形声像等都可以作为微课的材料。在微课制作时,教师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化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展示出来。运用动画、音乐、沙画、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得微课课件有趣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整体兴趣。以元素特性为例,化学元素可以是一个个动画形象,其特性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展示,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是视频,这些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是微课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出奇制胜效果的保证[2]。

2.4微课的长度要适当

在微课课件的制作中,要注意微课课件的长度,一般以5分钟左右为适宜。一节课45分钟,教师对微课课件的运用是插入环节,而不是主体环节,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展示都不应该过长或者过短,过长学生会疲惫,过短可能讲不清楚一个知识点。教师在微课课件的制作中,要既能够讲清楚一个知识点,又不会过长。微课的所有内容都应该是对教学有用的,对于一些单纯的只是好玩的东西要少之又少,只保留核心内容,从而增强微课课件的实际效果。

3微课的课堂展示

微课课件的展示要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在重要的教学时机进行微课课件的展示,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合时宜的展示则往往事与愿违。微课课件展示一般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环节。

3.1课程导入时展示

在新课程导入时,学生对于一些陌生的知识,常常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化学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可能会不懂。因此,在新课程导入的时候,采用微课这种直观的形式,能够较为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新知识,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且微课是一种较为活泼的形式,展示新内容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从而能够以较高的热情吸收新知识。再配合教师其后的讲解,新知识的导入便不再是教学中的问题。

3.2重难点讲解时展示

在重难点讲解的时候,微课展示是强调重点、分解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微课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记住重点、理解难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化学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重点需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对于这些重点,教师一遍遍地重复,学生可能会厌烦,也不见得能够接受和记住。利用微课这种形式,因为比较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识记[3]。对于一些难点内容,由于化学的抽象性,教师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讲清楚。利用微课这种形式,能够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把需要大脑想象的抽象过程变为可以眼观耳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

3.3知识拓展时展示

化学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并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有时候还需要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一些延伸和拓展,而在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方面,微课又是一个好帮手。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师跟学生讲的时候可能无法表达清楚,但是微课却是能够讲清楚的一个好手段。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一些知识的延伸,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如在讲授一些著名科学发现的时候,告诉学生这些著名的科学发现者,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这些科学家的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发掘科学探索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3.4化学实验时展示

在进行一些化学实验的时候,由于课堂教室的空间局限性,可能后排的学生无法清楚地看到前排教师所进行的实验,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室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在大屏幕上播放实验过程,并且可以采用慢动作、反复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的过程以及其中的细节,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化学实验。还有一些化学实验由于具有危险性,比如可能会爆炸,在实验室里无法展示给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让学生看到实验的结果,从而让他们牢记一些可能出现的危险,避免在自己做实验的时候发生。

3.5直观展示要结合深度讲解

在微课的课堂展示中需要配合教师的讲解。微课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将课堂交给微课。微课是一种直观展示的形式,对于一些表象的或者抽象的东西能够很好地展示,但是对于一些深度的逻辑性的知识则展示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配合微课进行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思路。另外,在微课播放过程中,由于融入一些动画视频等形式,学生获得的信息比较多,有可能只是去注意这种形式上的好玩,而忽略了对于知识的提取。因此,对于哪些是核心知识,还需要教师进行强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强调,帮助学生明白核心知识并进行重点掌握。

4微课的课后分享

微课课件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前制作、课堂展示,还应该体现在课后的分享和讨论。通过分享,让微课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通过讨论,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微课制作的要领。

4.1网络分享

微课课件是教师精心制作的学习材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微课是一种电子媒介,电子媒介的特性之一就是便于复制和传播,因此,在微课的运用中除了教学课堂的展示,还要注重课后的分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大屏幕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能够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是课堂并不仅仅是微课课件的唯一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课后更多功能的发挥。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复制微课课件进行课下学习,也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电子邮箱、网络学习平台等渠道将微课课件进行传播和分享,从而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也让微课这种形式发挥更大的作用。

4.2教学讨论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于教师来讲,微课也是一种新鲜事物,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完善。因此,对于微课的使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后讨论,也可以在教师群体里发动一些教学技巧的交流和分析。如对于教师制作的微课课件,以及学习过程中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的讨论,让学生提出哪些是微课课件制作较好的地方,哪些是不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地方。通过征求学生的意见,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兴趣点以及兴奋点,在以后的课件制作过程中进行改进,更加迎合学生的口味和需求,更好地进行课件制作,切实增强课堂效果[4]。

5结论

高中化学课程中运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氛围,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微课的运用中,最关键的在于科学地制作微课课件,要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主题,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贴近需要,微课的形式要生动多样,微课的长度要适当。在课堂展示的时候,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展示。微课主要运用于课程导入、重难点讲解、知识拓展等环节,在进行直观展示的同时要结合教学需要进行深入讲解。此外,还要重视微课的课后分享,通过网络分享的方式方便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微课中的一些教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讨论。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切实发挥微课的实际作用。

作者:唐美洁 单位: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金国林,林肃浩.构建高中化学微课“生态”系统:以“化学反应的方向”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0):3-6.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11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105-02

1 前言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现在已经被广泛运用到高中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健美操课是一门律动比较强的课,因为该课中多是对动作要领的讲解和训练,所以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健美操教学微课的制作

对于一节健美操教学来说,目前可应用的微课课件主要有4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形式用于本节健美操课教学。

录制视频 微课课件是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录制,然后剪辑,再在教学中运用和播放的视频。这种视频主要是录制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为了讲清楚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核心知识点会给予恰当的提示,就采取通过录制视频的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年轻教师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帮助他们成长;另一方面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共同享有名师资源,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健美操教学来说,为了把动作做到位,通过微课课件的展示,对一些重点的内容进行强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1]。

录制屏幕 微课课件还可以采取把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大屏幕录制的方法,录制屏幕能够将关注点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屏幕录制内容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在屏幕上展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或者一些具有提示性的知识脉络,通过这些主要知识的录制,能够帮助学生提取知识要点。如在健美操历史知识的讲解中,教师会在大屏幕上播放一些著名的健美操运动员的图片,或对健美操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这些内容是知识的关键部分,录制时的焦点对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把握健美操核心知识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而这种录制屏幕的课件形式主要用于一些理论知识的展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实践课程,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加以区分和选择。

录制动作要点 录制动作要点是微课体育课教学中运用的主要形式,因为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其实践部分主要是对动作要领的掌握。但是很多动作要领仅仅靠教师示范或者是讲解,并不能被学生清楚明白地看到。采用微课录制动作的形式,可以更清楚地展示动作要点,并且微课有慢动作播放、重复播放等功能,也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这些动作的核心要领。具体来说,举手投足到哪个位置,从哪个角度抬起和降下,都是动作的基本要领,通过微课课件的录制,将这些动作进行分解,使学生更好地跟随动作进行学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动画视频的多种形式展示 微课是一种多媒体课件,其魅力就在于能够将多种形式结合起来。除了刚才提到的视频录制,还可以采用动画、漫画、视频、图片相结合等多种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的结合进一步增强微课课件的生动性。教师在制作微课课件的时候将多种形式融合起来,能给更好地表现教学主题。具体来讲,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动作要领可以是教师讲解,也可以通过动画制作的方式有趣地展示出来,动画人物更有趣,将一些错误动作的危害通过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动作不到位,有可能造成肌肉骨骼的损伤,这些损伤可以通过动画人物的痛苦生动地展示,从而起到提示作用。

3 健美操教学中微课的实际运用

制作完成微课课件后,教师就要在实际的健美操教学中将课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通常分为以下4个步骤。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微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运用,通过微课能蛟谛驴蔚牡既胧逼鸬交极的帮助作用。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如果只是笼统大概地介绍,学生不会得到直观的感受。在健美操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课课件的形式,让学生整体观看一遍要学习的动作,从而对于整套动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感受[2]。一套健美操动作比较多,一节课往往不能学完,在课程导入的时候,教师要把本节课要讲解的小节针对性地向学生播放,可以多播放几遍,让学生了解和识记一个大概。

关键动作讲解 把内容导入之后,教师要针对性地对一些动作要领进行讲解,在关键动作讲解的时候,微课的作用更是十分突出。可以利用微课课件具有的慢放、反复播放的功能,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更加方便地让学生进行重复学习。在健美操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一些动作要领是不是能够做到位,而做到位的关键在于掌握动作要领的核心。因为健美操是兼具力与美的运动,如果学生不能够掌握运动的要领,很可能会损伤自己。通过微课课件的动作分解,教师能够清楚地让学生理解动作的要领。

反复对照训练 经过这些过程之后,便是学生的训练。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播放微课课件,让学生对照着课件进行反复训练。由于人的记忆力有限,学生刚开始在练习中对有些动作要领很可能会遗忘。但是通过不断地对照训练,能够让学生进行比较、纠正,从而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这种健美操各个动作的反复对照,如果仅仅讲解和示范,可能学生并不能完全领会,对照则是不断纠正练习的良好路径。教师通过微课的反复播放,让学生跟着对照训练,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果展示 微课也是教师进行学生成果展示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一些学习成果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录制班级学习成果视频,展示给别的班级或者学生,以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一些学生动作比较标准,学习成果比较好,教师可以将这些学生的动作录下来,播放给其他的学生,让他们效仿,以榜样的力量来提升整体的学习兴趣。此外,健美操成果展示需要音乐,在微课中可以录入进行成果展示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微课课件进行的成果展示中得到一种成就感。

4 健美操微课需注意的问题

尽管微课是教学的一个法宝,对于教学课堂效果的增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微课的应用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围绕教学目标 微课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并不是体育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微课设计中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能够偏离教学目的。如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健美操的动作要领,因此,微课的课件设计都必须围绕将健美操的知识和技巧传递给学生,不能仅仅是为了展示健美操的优美。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微课课件制作的显酷。因此,教师在微课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一定要秉承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原则,无论是动画还是视频,都应该为教学服务。

多种形式相结合 微课之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在于其自身具有比较强的功能,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就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多种表现形式运用于微课中,从而增强微课的吸引力[3]。如在健美操微课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采用视频形式,也可以用动画的形式,用一个个动画人物来表现和详解动作要点;还可以采用变声视频,像网络红人papi酱的微视频一样,做得更加生动;并且在视频的制作中可以加入一些网络语言,通过生动诙谐的网络语言,如“动作不到位,后果很严重哈”等,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以实现教学效果。

把握教学节奏 对于微课教学来说,什么时候需要插入视频,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做讲解,是需要教师把握的。如果教师教学节奏过快,学生可能跟不上;如果节奏过慢,学生则会因为已经掌握而觉得无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微课课件和学生的练习实践良好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来推进教学的进度,通过适时适度地插入微课课件,促进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就健美操教学来说,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微课课件传授的只是示范性的理论,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学生进行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实践的时间,通过实践来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技能。

要从实际出发 微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教学需要,目前虽然微n成为一种备受教师追捧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是说微课就是教学的万能钥匙。在微课使用中,教师一定要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出发,不能够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客观的教学条件而盲目使用微课。微课使用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如果没有实际作用,则只是一种教学花架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问题,科学适当地使用微课。

5 结语

总之,微课对于健美操教学、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要适时适度地使用微课,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进然.对微课教学与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4):112-113.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12

微课的产生和推广,得益于其形式上的变化

一是资源类型的变化。十年前的资源建设,主要建设的是课件、教案、习题等“部分性”资源,而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内容的“整体性”资源。课件、教案、习题等都只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到的某部分资源,且是基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想化设计而制作出来的,较难反映出教学的全貌和真实状况。微课的主体是视频,其所蕴涵的信息量及对课堂教学的反映是其他资源难以比拟的,因此微课的提出才能引发大众的追捧。

二是资源粒度上的变化。课堂教学视频可以满足前述资源类型的需要,但因其时间长、文件容量大而与互联网的传播规律相悖,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视频的传播与分享遭遇瓶颈。因此,尽管各地都建设了不少优秀教学视频库,但使用效率和效果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微课的“时间短”这一核心特征,恰恰解决了课堂教学视频的不足,解脱了教学视频的束缚,才能成为新的热点。

三是资源名称上的改变。微课最开始的名称是“课堂视频片段”,2009年已在佛山市开展实践,但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当媒体人给其取名“微课”后,则迅速传播开去,引发全国热潮,再次证明在互联网时代,好的名字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微”是微课形式变化的首要特征

所谓“微”,指的是视频的时长较短,一般在5分钟左右,最好不超过10分钟,因为在互联网上,人们观看视频的忍耐度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这也是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规定微课不超过10分钟的主要原因。

形式上的变化,有时也会反过来引发事物其他属性的变化。由于微课在这种形式上的变化(“微”或者说“短”),使得微课有一系列其他方面的属性变化,也就因此有了微课的其他几个特点——

“小”是微课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小”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微课文件的容量小,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视频的文件容量可以大幅减少,一般只有几十兆甚至十几兆,这完全符合当下互联网播放视频的带宽和速度,也就使得微课视频的传播和分发有了较好的物理基础;二是指微课的选题小,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不可能像以往的课堂视频一样讲授一个完整的单元,只能针对某个知识点、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讲解。

“精”是由“短”所带来的另一个微课的特点。

所谓“精”,指的是微课的设计必须精致、紧凑,不能拖泥带水。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中的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都应该经过精心设计,否则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课堂视频,教师有较多的时间来导入学习内容,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来组织学习活动,微课则不然,每一段教学活动都需要进行更精致的设计,因此设计微课就像拍一部短片一样,除了惯常的教学设计,还要有详细的脚本规划以及镜头的组织安排,否则很可能就超时了。

上述分析的是微课因其外在形式的变化而产生的新属性,这些固然是微课的重要特征,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仅有形式上的变化恐怕还不够,必须在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资源,这样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面向学习者”是微课的核心特征

笔者认为,“面向学习者”才是微课区别于其他以往资源的核心特征。以往建设的资源,无论是课件、教案、习题,还是教学视频,从根本上说,面向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课件、教案、习题等资源,显而易见是给教师参考或上课时使用的,并不是直接给学生用的。课堂教学视频,尽管人们也宣称它可以给学生观看,但实际上无论从制作成本还是建设机制方面来分析,并没有把学生作为主要或首要观众。

课堂教学视频的制作,从成本上来说是较高的,一节课的制作,通常都要双机拍摄以及后期剪辑,还要考虑灯光、录音等各种环境,即使不算授课教师以及听课学生的人力成本,单从技术制作角度而言,没有几千元是做不出一节课的。尽管现在有自动录播系统,但其智能化程度和拍摄效果仍未达到专业人士的水准。

因此,一般教师并不会轻易去拍摄自己的课堂录像,大部分都是为了评奖或展示才会请人来拍课,这也是多数教学视频资源库建设常用“以评促建”方式的重要原因。而“以评促建”的一个负面效果就是,大部分教师为了迎合评审的需要,多在视频中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以体现自己的教学功底如何深厚、教学技艺如何高超、教学理念如何科学、教学方法如何先进,对于如何支撑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习内容的呈现等)反而重视不够,甚至有意摒弃,这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视频如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呢?实际上,也很少有学生去看教师拍摄的课堂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主要还是用来给同行学习和借鉴的。

尽管面向教师的资源有其自身的价值,但其价值却因借鉴过程中的两次衰减而大打折扣。现有的资源使用逻辑是,教师通过观摩和借鉴优秀教师的作品,改善自己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这个逻辑看起来很好,实施起来则不一定能达到预想的目标,甚至远远达不到目标。一位优秀的教师将其教学中使用的教案、课件乃至视频等共享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学习,但观摩学习的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优秀教师的想法?即使观摩的教师能完全理解优秀教师的设计意图,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将所学转化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在这个“学习—转化”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衰减,其实际产生的效果(即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度)并不理想。

既然在“学习—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衰减现象,那何不由优秀教师直接为学习者做一节课?这样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这就是微课“面向学习者”的核心特征,也是微课区别于以往教学资源的本质特征。

这一特征笔者归纳为“悍”,即微课强调的是效果,是对学习者学习支撑的效果,一节微课是否优秀,关键在于它的效果是否强悍,能否解决学习者的困惑。通俗点说就是,学生不懂,看了微课后就明白了,这样的微课就是好微课。

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微课资源建设

“面向学习者”这一特征,也会引起微课建设其他一些方面的变化,如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到微课资源建设中来,这对微课的发展大有裨益。过去十多年资源库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这个群体总体而言是不会掏钱购买教学资源的,或者说教师在教学资源购买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这也是众多教育资源公司风光不再的重要原因——主要客户群体缺乏购买意愿或能力,公司如何得以生存,产品又如何得以持续发展。微课则不然。微课面向的终端用户是学生,尽管学生没有太多消费能力,但家长可是愿意花钱的。因此,微课势必吸引众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来,这些资本和力量的引入,对于微课的建设和应用并不是件坏事。

人人皆可做微课

“面向学习者”这一特征,还会降低微课制作的门槛和成本,使得人人制作微课成为可能。以往的课堂教学视频,由于要展现教师的风采以及教学理念,因此需要拍摄教师讲课的镜头,还要拍摄学生活动或问答的镜头,这就需要专业的团队来拍摄和编辑。而微课的目的在于讲清楚一个问题,重点在于教学内容的传递,因此完全可以不出现教师或学生的形象。

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好PPT,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然后用录屏软件将PPT播放的过程和讲解的声音同步录制下来,直接生成视频。这种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和成本近乎零,就把教师从技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聚焦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国外风靡的“可汗学院”的授课视频,也是用录屏软件录制的。这是微课得以流行的另一个原因。

目前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误区与困惑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对微课的特征做一个归纳,即“短小精悍”。其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根据这种认识,我们再来审视当前各种微课大赛及众多微课作品,不难发现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上依然存在很多困惑和偏差。

1. 超时

关于微课的时长,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科学研究来说明究竟多长才合适。但根据一般网络视频的观看规律以及大多数人的体验,不宜超过十分钟。这点在中小学的微课制作中相对较合理,反而是高校制作的微课时间太长。首届高校教师微课大赛规定的时长为“10分钟~20分钟”,这与微课的“短”这一首要特征契合度不高。笔者以为,微课宜短不宜长,对于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拆分成几个微课来解决。

2. 微课成了课堂的浓缩

许多人认为微课就是精讲,把原来课堂中四十分钟的内容浓缩到十分钟左右讲完。这一观念从逻辑上就可以证伪:四十分钟面对面都不一定能讲清楚的内容,如何能通过十分钟的视频讲明白?微课是针对某个小的知识点或习题等来制作的,并不是完整的一节课的内容,也不是传统课堂的浓缩。

3. 微课中可否出现教师

虽然微课起源于课堂教学片段,但它是直接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因此,需不需要出现教师或学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学习的需要来判断。但从当前看到的微课作品来分析,笔者认为大部分出现教师和学生的微课都是画蛇添足,多数此类微课的制作者还在延续以往课堂视频的制作思路。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多次微课的培训中都使用过这个例子:“我今早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很不错。但我有必要把下蛋的老母鸡抓来看看吗?微课就像鸡蛋,而教师就是老母鸡,把蛋下好就行,何必总是惦记着出来展现自己的风采呢?”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的评审标准中,并没有像以往课堂录像评比一样有“教师风采”这一项评价指标,其原因也在于此。

4. 选择什么点来制作微课

微课的选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重点、难点,二是解决个性化学习的点。所谓重点、难点,就是针对学习过程中认知上存在困惑,或者学生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制作微课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但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对不同问题产生困惑,因此从个性化学习的角度来看,只要有学生可能会不明白的内容或习题,都可以制作微课。当然,在制作的顺序和优先级上,可先考虑重点、难点,这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学习问题,相对价值更高。

从目前各地微课大赛的作品来看,选点的重复率较高而覆盖度较低。有些点很多人做,一个点有几十节微课,很多点却没人关注,一节微课都没有,因此后续的微课建设(包括大赛)应考虑在这方面做适当引导。

5. 缺乏趣味性

目前大多数微课作品都是教师的讲解,很像是课堂搬家,这是制约微课发展的深层原因,因为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以及设计教学的能力,同时它又是微课制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与课堂教学不同,微课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传统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与学生进行眼神等交流,课堂学习环境也可使学生更容易保持学习积极性。微课在这些方面不具备优势,缺少了教师的监督,学生更容易产生疲倦感。

更麻烦的是,控制权掌握在学生手里。传统课堂中,学生即使不想学,也不能随意离开教室,或者中止教学过程。但在观看微课时,学生可以随时关闭视频或者切换到其他地方去,因此,微课在激发学习动机方面需要有更多的设计。例如,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或认知困惑,从而吸引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完成学习过程。多媒体的使用也是一种提升学习积极性的手段。

简而言之,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要不断思考,学生在看到这段时会不会厌倦、会不会关闭这个微课视频。如果会,就需要在这个节点设置一些活动或环节来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这也是目前多数微课制作者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6. 如何才能做出好微课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13

一、高职会计专业微课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会计微课的特征分析

(1)移动化特征。微课由于是视频形式,因此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有视频播放器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的形式或者是移动方式进行学习。会计课程制作成微视频,使得学生在学习会计时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个体差异进行学习内容的自由选择。会计课程微课种类较多,在内容上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丰富了会计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控制,对于一些较为重点的内容学生可以进行反复学习,有效强化重点内容,巩固学习重点。

(2)碎片化特征。微课内容一般较为精简,讲解内容一般是针对教学中某一重点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会计课程学习的重点和教学内容脉络进行清晰的掌握,通过不同的微课知识点将学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学习整体。

(二)会计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优势分析

(1)微课资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开放性并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微课课程的教学设计,同时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随处获取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进行教学体验和学习结果的分享。

(2)微课资源可以循环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丰富优化。在上节课中使用的教学资源可以重新整合,为下节课程所利用,这样微课资源在不断的使用中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整合的过程,从而不断提升会计教学资料的质量。

(3)会计微课教学是一个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传统的会计教学是教师向学生单向的传播知识的过程,向学生传递知识,为学生提供会计学习资料,缺少互动。微课的使用是一种通过多媒体传递的渠道,在会计教学中,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传递,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交流和分享,同时也可以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相互的评价,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温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二、会计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1)明晰洞察适合于微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微课的运用不是所有的课程和内容都适用的,在微课内容的选择上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重点以及难点知识较为适用。这类知识一般内容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但是这些知识在整个课程中是重点内容,是构成教学课程的重点。第二,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实训知识适用。这类教学内容一般是建立在实际的实物观察基础之上的,需要经过实际的操作才能有效的掌握,借助于微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模拟进行实际操作,对每一环节的每一细节能真实了解,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2)微课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实施。微课在某一教学环节中加以利用,例如在课程的导入环节、课程的实施环节或者的课程的评价环节都可以加以融入。对于一些基础概念课程,教师可以将微课进行上传,学生可以进行自主观看A习,这是在课程的导入环节的有效运用。

(3)对微课的设计需要科学制定。会计课程是一项传统的教学课程,会计微课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教师应当对微课的作用明晰了解,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二者的分工要明确,微课是一种新型并且具有较多优势的教学模式,但是毕竟只是课堂的一种补充,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有效运用微课的优势,更好地辅助会计微课教学活动道德展开。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微课开发案例

微课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中的知识点加以分割,将不同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进行微课程的制作,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资源。学生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个性化学习。本文主要选用《基础会计》中“试算平衡”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微课的制作,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设计分析。

(一)会计课程课前预习

试算平衡在整个会计基础中是一个重点项目,教师在对试算平衡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以及对教学内容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后进行课程的分割和微课的设计,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布置,要求学生借助于网络对经济业务中账户的准确性进行检验。将本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进行公示,以供交流。

(二)课件制作

在进行课件的制作中需要大量的素材,例如动画、图片、视频等,在制作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课件进行丰富,丰富的素材在课件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在试算平衡的课件制作时,课件中的图片表格尽可能的进行实地的拍摄,利用学生实训的素材,可以和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一一对应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理解时能更好地加以掌握,提升学习兴趣。

(三)微视频录制

视频的制作是微课教学的重点和亮点,对于视频的精心制作并录制是整个微课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举,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录制时语言一定要规范,吐字一定要清晰,并对微课中的语速节奏有效进行把握。视频教学的内容,需要通俗易懂,尽量避免出现一些俗语、口头禅和不良的肢体语言,对于录制完成的视频要进行后期必要的剪辑以及加工制作,对于标题的制作一直到实质性的内容都应当加以注意,对于学习进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并进行独白的介绍,嵌入舒缓的音乐,营造整个课程轻松愉悦的氛围。

1.微视频制作原则

第一,聚焦性原则。这一原则需要突出试算平衡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更加有利利于教师讲授后学生的理解,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第二,简要性原则。简要性原则就是教学内容要简要,一般微课时间都控制在二十分钟之内,这主要就是抓住学生的最佳注意时间。第三,清晰性原则。清晰就是教学中要使用规范性的术语,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要清晰有力。第四,创新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要渗透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2.微视频制作过程

微视频的制作中是微课的核心环节,教师应当紧扣教学主题,对教学主题加以整合,结合教学材料以及多媒体素材将视屏嵌入到PPT中,制作出图文并茂以及动静结合的教学课件,为成功的微课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一,在制作微课视频片头制作时,主要就是呈现微课信息,显示微课主题,同时背景应当添加上舒缓的音乐烘托氛围。第二,应当明确整个教学主题,对教学内容加以突出。试算平衡微课教学设计中,可以选择平时私房钱的生活场景,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试算平衡图,在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内涵剖析的基础之上,导入简明扼要的试算平衡图,这样可以对试算平衡中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以及期末余额进行清楚的说明,这样不但看可以加深学生对试算平衡的认识,也可以使得学生很快的将生活中的场景迅速的切换到学习中。第三,视频制作中应当结构紧凑并使用精炼的语言。在进行平衡问题的提出时,可以利用摇椅的平衡进行提出,结合启发式和问题式等多种方法的使用,逐渐导入试算平衡的产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这样就可以得出试算平衡中出现的三种不同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会计工作中利用账户借贷平衡的关系进行试算平衡表的制作,并通过实务操作进行账户的检验。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进行问题的讲解。在解决不同的问题的进程汇总,学生对试算平衡的理解中也就逐渐的加深,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某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在进行微课的设计时,在画面上配上极其精炼的语言,这样可以在视觉及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双重冲击,深刻地进入学生的内心。第四,在微视频的制作中要对互动主题进行精准的选择,精彩的师生互动是当前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良性的师生互动,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检查,对学习目标进行强化吸收。在试算平衡的微课教学中采用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将图片中的问题深深地嵌入到学生脑海里,这样学生就可以对问题产生较强的好奇心,从而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有效的激发以及挖掘。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也就逐渐掌握试算平衡的方法。第五,在微课后要进行教学总结。教学总结是对课堂教学成果的一个综合性评定,是优秀的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试算平衡教学微课结束后,可以将大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图片作为背景,配上“账户借贷方合计相等,可以检查确保账户记录的正确;构建索取和奉献的有效平衡,共建和谐社会”等字幕提示,这样不但对学习内容加以明晰,又可以导入当前较为焦点的社会现象,提升学生的记忆效率。

四、结语

微n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优势,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个性化教学,教师在不断总结微课的教学成果中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向规范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艳.会计微课教学模式探析[J].绿色财会,2015,(3):45-49.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