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科技论文实用13篇

阅读科技论文
阅读科技论文篇1

科普类文章主要是介绍国内外最新的科技动态以及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属于说明文范畴。这种文章具有以下特点:

1、科技词汇多,而词汇的意义比较单一、稳定而且不带感彩。文章中不经常出现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

2、句子结构复杂,语法分析困难。作者通常会使用长句子来严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描述某个新技术。

3、常使用被动语态。

综合这些特点,都使得这种科普类文章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些难以理解,然而这种题型也是有章可循的。下面的文章中我想来谈一下对于这种文章的分析结构。

一、科技论文文章结构

科技日新月异,因此这类文章也比比皆是,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文章的严谨性,我们可以把握它们的规律。首先,我想先庖丁解牛,分析这种文章的结构。

简单介绍一下我所列的这个结构图:

首先文章会提一下我们的技术现状,尤其是现在科技到达了一种瓶颈期,这就呼唤了新科技、新技术的到来。在介绍了新科技的目的、发明家、新技术材料和工作原理等之后,再对新科技进行评价,在这一段落中,一定要注意新科技是否已经生产出来还是处于实验室理论阶段;最后,就是对于这种技术的前景的展望。

二、阅读过程注意事项

1、看清以下词:

designer, architect, inventor, scientist, researcher,create

阅读时,注意这些细节,看清究竟是谁提出这种理论,而又是谁发明的这种产品的。

2、学生们最担心遇到生单词,而实际上,有很多单词是不影响阅读的,比如大写字母多为专有名称、人名、地名,不影响理解。比如说,

Indian inventor Santosh Pradhan,

Mumbai, the largest city in India

Yanko Desig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国际空间站)

3、用定语从句来介绍新技术、新发明。比如以下两个句子:

They have created a device called T—Box that harnesses wind energy from speeding train.

Jacques has designed a ship that will allow researchers to spend a long period of time observing the sea life and conducting experiments.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要注意这样的定语从句,也就能明白文章中介绍的新科技。

4、注意在阅读过程中标记数字、年份。

(1). At least 10,000 megawatts(兆瓦)of electricity could be harvested each day.

(2).According to Yanko, around 150 T—Boxes can be fitted along a 1,000—meter railway track.

(3). 150 T—Boxes can produce 2.6 KWH of electricity per day.

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把这些数字都标记出来,这样试题中出现数字考题时,可以直接回到文章中找寻答案,能节约时间。

5、一定看清楚这种技术是否已经投入使用,这会关系到这种技术的评价。所以,一定要注意以下词组:

in theory, in practice

come into use, on the market.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题目,(2012英语周报21期 阅读C篇)

68.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that ____

A. T—Box h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harvesting wind

B. The maintenace of T—Box will be costly

C. There is much to do about T—Box

D. T—Box will come into use soon

在这个题目中,“看清楚这种技术是否已经投入使用”至关重要,因为如果这个技术还没有投入使用,A和B选项就无从证明,学生们还需要仔细看清这个技术是否可以很快就投入使用,这样就不难选出C选项了。

三、常见出题方式及应对技巧

这是最根本的部分,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得更多的分数。我总结了大多数试卷中的科技论文题目·,并帮助学生一一破解,分为以下几种:

1、事实细节题会有两个。比如说:

Which is true about the new invention?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new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这样的题目要注意:

(1)选择的依据必须是短文本身提供的信息,绝不可根据自己的主观假设或推测或是自己的观点来决定。

(2)注意一些相近意思句子或词组的转换。看以下例题:

(滨州一检2012)66. Why can't ocean researchers explore the deep oceans for a long time?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Thanks to the high water pressure, ocean researchers are able to explore what lies undersea for very short periods . 那么对应选项中Because they can't stand the high water pressure.这句话。

(滨州2012一检D篇)Scientists worry that many creatures may become extinct before they can even be recognized by science in the first place.

75.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scientists are worried, for______

A. The newly—found species may die out soon.

B. They can't recognize these new species

文章中extinct 对应选项中die out这个词组,这就要求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

(滨州2012一检D篇)The hair on this new monkey's head makes it look a little bit like rock 'n' roll legend Elvis Presley.

选项中有一句话是判断The monkey looks like rock 'n' roll legend Elvis Presley. 这句话的正误。而这正是偷换了概念,学生们应该注意和文章原句的对应。

(3)一定要看清提出理论的人和发明家是否为同一人,还有这项技术发明是否已经投入生产。这些细节非常重要。

2、文章中若有数字,会出计算题。

(英语周报 21期C篇)How much electricity can be produced per day by T—Boxes along a railway track of 100 km?

在原文中,如果已经标记出出现数字的地方,就会注意这两句话:

According to Yanko, around 150 T—Boxes can be fitted along a 1,000—meter railway track.

. 150 T—Boxes can produce 2.6 KWH of electricity per day.

这样学生根据推断,100km需要15000个T—Boxes, 那么一天可以产生2.6 KWH*100=260KWH

3、若有年份,可能会有按照时间排序题。但要注意以下句子

The 42—year—old man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in April. He died on Jan.23.

When was the man diagnosed with cancer?

A. 42 B. 41

很多同学都选了A, 而再次考虑这个题正确答案应为B

4、划线词义猜测题。

这也是学生们最发怵的题型,因为词汇一向是学生们最薄弱的环节。应对这一题型,现在已经有很多方法,我认为很实用的方法有:

(1) 根据句子前后关系,判断并列、转折、因果等关系;

(2) 根据构词法来判断,看清其前缀、后缀或者合成词来判断;

(3) 根据语境判断,可以通过定义、举例、定语从句或是同位语来判断。

5、判断文章的写作目的。比如像以下问题:

The passage is mainly written to______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is______

对于这种题,只需告诉学生毫不犹豫地选择 introduce a new invention/technology to the readers

6、判断文章出处。比如:We can see this passage from________

A. a travel guide

B. a newspaper

C. a business report

D. a science journal/magazine

对于这种题型,也是必然地选择D

7、判断文章最佳题目。比如: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

A. Sea Orbiter— the ship of the future

B. A new way to explore the deep oceans

C. A great architect— Jacques Rougerie

D. Travel around the globe in Sea Orbiter

应对方法也有很多,我总结以下几个方式:

阅读科技论文篇2

一、宣传推广快速阅读法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宣传推广快速阅读法的必要性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快速阅读。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区,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学科,所面对的文献信息总量爆炸性地增加,现在的世界科技新成果正在以一年等于过去一百年的速度发展,而人们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甚至随着各类社会活动的日益丰富,人们的阅读时间不但不增,可能有所减少。要阅读了解日益增长的相关文献信息,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只有学习掌握快速阅读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信息,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目前高校广大师生快速阅读方法的缺陷。从老教师的情况看,他们有一套纸本图书快速阅读方法,但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往往偏低,阅读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全面学习掌握现代快速阅读方法,特别是网络信息快速查阅方法。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之中很多人的阅读方法还停留在中小学阶段,停留在对一小段课文的快速阅读方法上,缺乏科学全面的快速阅读大量文献信息的方法与经历,更加需要快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应用。因而,高校图书馆加强快速阅读法宣传推广是十分必要的。

二、快速阅读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

阅读是一种阅读者根据自己的已有信息、知识和经验,对所要阅读的文献信息进行主动预测、验证和确认的复杂思维活动过程。快速阅读法是从大量的文字中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区别于其他阅读方法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阅读速度快,也就是力求用尽可能少的时间,阅读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阅读者需要掌握和运用好以下三大基本特征与要求:

第一,阅读不要出声,口舌也不要跟随阅读而变动,也就是用眼用脑不用嘴。因为在阅读实践中发声或者口舌跟随阅读动作,会影响和降低阅读速度,口舌跟随阅读而动,阅读速度再快也超不过说话的速度。无声阅读可以排除阅读中的潜语内听现象,使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大大简化,加快阅读速度。

第二,科学使用眼睛。尽力扩大视读广角,尽可能地摄入看一眼的语言文字范围,把整句、整段甚至整页的文字作为一个阅读单位,避免回视,看完一遍全文后,再考虑是否重读或细读。也就是要不断扩大看一眼的视觉范围,从幼儿园小学时期一个字词一个字词地读、一句话一句话地读,扩大到整句、整段甚至整页地读。一目十行是对快速阅读法最形象的概括,可以说快速阅读就是一目十行。

第三,善于信息筛选。阅读是一种摄取抓住有用材料的思维活动,要善于根据上文判定下文,大胆猜读,阅读时只选取主要有关信息供大脑编码,尽量排除次要和无关的信息。浏览式阅读、选择式阅读、目录式阅读等都是筛选信息的有效方法,快速阅读时只关注与自己密切相关或自己需要的文字,忽略其他无关的文字。所以,快速阅读法的选择性比较强、淘汰率比较高。换句话说,就是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是以少选择、多淘汰文字为代价的。

三、宣传推广快速阅读法的途径与方法

宣传推广快速阅读法必须从高校图书馆实际出发,结合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在宣传推广的途径方面,我馆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黑板报、宣传栏、读者QQ群、读书学习报告会、散发快速阅读法宣传材料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快速阅读法,并积极开展快速读书竞赛、快速阅读征文大赛等辅助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效果明显。在方法上与文献信息类型和数据库相结合,积极开展不同文献类型的快速阅读活动。

1.书目阅读法

书目阅读法是一种专门针对读者借阅中外文图书这一类文献类型的快速阅读方法,主要解决选择阅读什么图书比较好的问题。这种快速阅读法主要包括查阅书目和翻阅目录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指导读者针对自己需要阅读的图书的书名、作者、类别等信息,检索、浏览与之相关的书目,从众多书目之中初选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浏览的图书。二是浏览初选图书目录和内容提要等信息,决定进一步阅读哪几本书或重点阅读其中哪几个章节。这是一个由广泛到具体、由一般了解到深入阅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挑选阅读图书、筛选阅读内容的阅读法。相对于大量的文献来说,这样的阅读既快又准,是图书馆应该积极宣传推广的阅读方法。在长期实践中,我馆编制了一套主要课程参考书目,帮助广大同学解决了第一步检索浏览选择图书的问题,同学们只要按照这一参考书目,从中挑选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图书进行阅读即可。

2.报刊浏览法

报刊阅读法是一种专门针对阅读中外文报纸和期刊这两种文献类型的快速阅读方法,主要解决浏览新闻报道,广泛了解政治、科技、文化信息的问题。对于报纸来说,图书馆的各种报纸都摆放在报架上,一目了然。读者只要找到自己常看或需要阅读的报纸,逐版翻阅、浏览标题就可以了解到自己关注的消息。对于期刊来说,读者可以根据期刊排架情况或浏览本馆期刊目录,解决所需的期刊的问题,找到所需期刊,浏览期刊目录,选择阅读相关文献即可达到快速浏览相关信息之目的。如果需要详细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则可以通过以下科技论文阅读法来加深阅读理解。

3.科技论文阅读法

科技论文阅读法就是根据科技论文的结构,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来快速阅读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全面浏览、分清主次、把握重点、提高阅读速度。科技论文包括题名、关键词、作者及工作单位、文摘、正文、参考文献等几个主要部分,正文又由序言、材料、方法、实验研究情况、结论、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部分组成。阅读科技论文时,只要扫一眼十几个字的题名和3-5个关键词,就可以了解论文的主题;只要浏览一遍二三百字的文摘,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对结论或哪个问题不清楚,可以重点看看结论部分或相关部分,从而避免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冗长的全文,提高阅读速度。对于平时阅读科技论文较少的大学生来说,引导帮助他们掌握这种方法十分必要。

4.学位论文阅读法

在高校,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都需要撰写毕业论文或提交毕业设计,阅读参考相关的学位论文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帮助他们掌握学位论文阅读法,从而快速阅读参考相关学位论文十分必要。学位论文内容丰富、文字较多,阅读时,一般不要从头到尾地阅读全文,要注意根据学位论文的结构来采取选择性阅读,这样能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具体来说,一是要注意选择权威研究生培养机构的优秀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只要注意浏览学位论文的封面或研究生培养机构和导师姓名、职称等有关信息就可以进行选择。二是选择与之内容密切相关的学位论文,主要通过浏览题名、关键词、文摘进行选择。三是选择需要详细阅读的内容,可以通过阅读论文目录实现,因为目录是全文各个部分的提纲。学位论文正文一般由问题的提出、现状分析、研究目的与方法、试验或研究结果、有待于研究解决的问题、附录、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组成。问题的提出一般是对该问题产生发展历史的概括,对于了解发展历史很有参考价值;现状分析部分是对前人研究现状的综述,对于了解现状很有必要;研究方法,对于解决相似的问题极具借鉴意义;有待于研究解决的问题部分就是后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或目标。

5.专题检索阅读法

专题检索阅读法是一种先利用数据库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再筛选密切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的方法,又叫检索筛选阅读法,是一种全面性要求较高的阅读方法。全面性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献信息的类型要求全面,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文献类型,而是既需要报刊文章、学位论文,又需要科技成果、专利等各种类型的文献。在这种情况下,先全面检索,再筛选所需文献阅读的专题检索阅读法就成了更好的阅读方法。二是对文献查全率要求高,要求尽量减少或避免遗漏相关文献,往往是课题申报或成果鉴定所必需的,必须依靠数据库全面检索来完成。先全面检索,获取所有的文献信息,再在其中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既能满足全面性要求,又能节省阅读时间。该阅读方法结合数据库利用培训、推介进行效果更好。

以上阅读方法都是以快速阅读为目的的,主要解决全面选择文献、了解相关信息类的问题。当选择好相关文献需要详细阅读时,则需要借助于精细阅读等方法进一步加深阅读理解。阅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阅读方法并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依靠一种阅读方法很难达到既快速又准确阅读目的。

参考文献:

[1]程汉杰.试论高效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1989,04:30-33.

[2]王京.也谈快速阅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179-181,

阅读科技论文篇3

英语四级考试已成为当今普遍、权威的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统一考试,受到学生、教师、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广泛重视。英语四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占据最大比重分值,做好阅读理解对通过考试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存在的困难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阅读理解是最难的部分,平时练习不得要领,最终导致考试失利。笔者结合理论和实践,证明解决英语四级阅读理解学习困难需要CBI理论的指导。

二、CBI教学理论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内容依托式教学)教学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CBI不是围绕大纲组织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或信息开展教学。CBI理论促使教学重点发生转移,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主题知识学习语言,内容依托教学法主要有专业内容依托模式、主题依托模式和辅助式语言教学模式等模式[1],其中主题依托模式(theme―based approach)是指授课教师围绕某个特定主题或者话题设计课程大纲并组织教学。

CBI教学理念的三个要素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符合特殊学生群体的需要[2]。

语言与其所在目的语中的科技、历史、文化等是融为一体的,这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体现,学习语言而不学历史、文化等知识是片面的。以内容为依托的阅读教学强调阅读与内容结合起来教学,这不仅增加了学科知识,还促进学生了解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进而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依据CBI教学法,学生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学好相关主题的文化等各种背景知识。为完成某一主题任务,学生要从网上查询相关资料,既学到了学科知识,又培养了学习兴趣,更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了所学主题内容。

CBI理论下的阅读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理念,颠覆传统的阅读技能课程模式,实现主题内容和语言的有机融合,从而既提高阅读技能,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CBI教学法在四级阅读备考中的应用

根据目前的考试大纲,英语四级考试阅读部分的选题原则是:题材广泛,但涉及的背景知识应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为学生所理解,具体涉及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历史、宗教、体育、医药、环保、风土人情、科普知识等各个领域。依据CBI理论的主题教学法,教师可在备考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备考。通过CBI的主题教学理论,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主题的知识,扩大知识面,解决在调查中反映的知识面窄问题,能在四级英语阅读中游刃有余。

CBI指导下的主题教学可大体分为以下三步,以近年常出的新科技类主题阅读理解为例。

1.主题词汇学习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和难点,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最新科技相关的词汇。依据CBI理论,给学生布置任务:登陆英文网站查找新科技相关的常用词汇,找出近十年四级阅读考试题中科技相关的生词和重难点词汇。然后分组协作,互相检查词汇的记忆,以此为中心,发散记忆更多的相关词汇,迅速扩大科技相关的词汇量。

2.主题技巧讲授

英语四级考试阅读主要测试以下能力:

(1)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思,又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2)能理解字面及隐含的意思。

(3)既能理解事实和细节,又能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4)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

新科技类主题常考事实和细节理解题,可重点讲授寻读技巧。首先在文章中定位有关文字,然后加以分析,判断出字里行间的意思。科技类常考主旨和大意,主题讲授法可侧重如何通过略读抓主题和中心思想。四级考试中,大多数考题看段首和段尾就能找出段落主旨。

3.主题真实材料实战

围绕相关主题的真实而有实际意义的阅读材料,不仅能促进语言知识学习,还能培养将来工作需要的资料查阅分析技能。

依据CBI理论,通过设置问题调动学生主动查找相关主题的真题及其他真实材料。学习科技类主题时,布置任务,启发学生上BBC、VOA等全英文网站查找新科技主题材料,然后对材料开展小组阅读实战练习、小组互评、课堂展示思路等,提高对真实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语

CBI指导下的以相关知识为核心的分主题教学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四级考生知识面窄导致阅读理解得分低的问题,提高考生四级考试通过率。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四级阅读理解的备考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科技论文篇4

一、构建良好的课外科技阅读环境

为高中阶段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物理科技阅读的环境,必须构建一个供阅读行为习惯形成的合理因素,

1.从教材中挖掘物理阅读的内容

高中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涉及自然规律、物理原理、物理特点、物理定律的实验过程和人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历程。本身就隐藏着巨大的科技阅读材料,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教材的外延,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将教材中涉及到物理学史研究的过程、物理人物、自然规律探索的经典事例、人类对物理研究的历史、物理与科学技术发展有机结合的事件等等编排成阅读参考目录,张贴在班级中,并附有参考的书目,以便供学生到图书馆进行查询或借阅,有时教师可将与其有关的科技图书直接搬到教室,如《科技物理漫谈》、《卫星与气象探测》、《地震知识》、《科技时代》、《电气化》、《物理与生命科学》、《诺贝尔获奖启示录》、《原子大爆炸时代》等等,摆到教室的临时书架上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以有效地刺激学生阅读物理科技课外书籍的兴趣。

2.通过考试评价手段,促进学生阅读物理科技书籍

高中物理不仅知识丰富,而且与各学科交错的知识点也很多,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物理课外科技书籍的积极性,我们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及时将物理学史、物理人物志、物理规律研究与实验的过程渗透到考试评价中去,尤其是一些与物理有关的自然知识,如,生命的起源、天气变化、力的本质及应用、运动规律中的化学、生理、数学等知识,虽然是简单的一个填空,一个回答,一个计算,一个人物的回忆与供述,但却赋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诱惑。

3.课堂教学有意渗透物理科技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物理教师都深入挖掘物理教材自身的特点,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科研成果、重大科技发明融合于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例如,讲授力学时,联系我国火箭发展史,详细介绍动力学与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技术,重点介绍我国航天史及重大的载人成果;讲授热学时,引进地热的利用与发展,蔬菜保护地种植与栽培;讲授能量时,介绍三峡工程及地震有关知识,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发电量及水能的综合运用,课堂科技知识的渗透,目的是引导学生课后进行阅读有关的书籍,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引导方法很好、

二、探索合适的课外科技阅读模式

1.上好一节具有指导意义的物理科技公开课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真正使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有序、合理地发展下去,必须形成物理学科教学特有的特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为此,在物理教学的每一个单元,都精心设计一节具有阅读指导意义的公开课,有效在调动了学生课外科技阅读的积极性。

如,讲授完热学这个单元后,我们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和热分子运动理论。将目前世界地热能源开发的最新科技成果,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住宅小区建设中地热的开发,分理论基础、应用模式、开发前景和科技创新四部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看后,反应强烈,多数学生写出了观后感,通过应用和科技的再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分子运动理论的理解,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认识现代技术,怎样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是如何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将中央电视台每周的科技时代,科技探索,科技苑,农业博览,探险等挂在学校网上,供学生观看和欣赏。

2.设立课外科技阅读系列讲座,定期进行科技小论文评选

每学期,物理教师要人人都举办1-2场物理科技讲座,新学期开始我们就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将课题、讲座题目、科技领域、最新成果分类安排专讲教师,教师在通过组织材料、进行课件制作、素材剪集准备完毕后,定期开讲,讲座结束后教师都根据讲座的主体内容,向学生列出课外阅读的科技书籍目录,供学生阅读参考,并做出科学指导。

在举办物理科技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每学期进行一次大型的物理科技课外阅读小论文征文比赛活动,将好的作品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评选,有的学生3年内有多篇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

3.将科技阅读与科技发明创造、科技课外活动小组有机结合

结合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我们成立了物理科技活动小组,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制作与生活、农业、生产和服务有关的科技小产品,进行科技发明与创造,不断完善物理科技课外阅读活动。

如,力学小组,根据我县蔬菜高温大棚的现状及结构特点,积极开展力学结构研究,尤其是大棚承重力学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并积极推广建设,热光学小组,积极结合蔬菜高温大棚的透光性情况,进行透光及光照研究,不仅提出了改革大棚结构的形态,提出了提高后坡结构的改革办法,加大掩盖体的厚度及改变掩盖体的质量等重大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阅读科技论文篇5

二、生活内容书面化——构建科技的生活舞台

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相关理论的建构,更需要现实实践。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否则,便是对生命与知识的极大浪费。学习文学作品,必要时,要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结合生活实际,并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运用生活逻辑,发挥合理想象,写出符合生活逻辑与科学逻辑的文学作品。如学了《骑桶者》而写作《骑云者》《站在火星上》《跨上飞碟》等,学了《沙之书》而写作《水之书》《云之书》《风之书》等,学了《祝福》而写作《祈祷》《膜拜》《崇拜》等。学了科技作品,要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学写自己身边的事物或者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如学了《南州六月荔枝丹》而让学生写作《黄岩蜜橘》《仙居杨梅》《玉环文旦》《临海勾青》等,学了《景泰蓝的制作》而让学生写作《椒江燃香姜汁的做法》《台州泡虾的制作》《临海麦饼的做法》《三门食饼筒的制作》等,学了鲁迅的《拿来主义》及庞朴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而让学生写作《中国人过圣诞节的文化思考》《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文化区别》《“乞巧节(七夕节)”的文化演变》《春节的文化内涵》等。

叶圣陶有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与“写作”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两条主线。语文教学的理想或者说是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是“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也就是说,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用教学篇目的学习来指导学生的作文写作,进而再以其写作促使学生对文本的更深透的阅读,这无疑是实现“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的一条有利途径。让生活内容书面化,让所学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使得“生活与科技”的教学内容在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中得到切实的落实,从而构建科技的生活舞台。

三、语文练习“科技生活化”与“生活科技化”——创设教学共赢局面

高考关涉千万考生的人生命运与前途,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涉教师的教学前途,说得严重点,也可能关涉到教师自身的人生生计。语文教材中少不了科技文,高考语文试题的现代文阅读中,也有一块是科技文(也叫社科文)的阅读。科技文(社科文),内容范围广——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表达严密。科技文(社科文)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科技间的密切关系,还可使学生的科技意识与素养得以培养与提高。从实用的角度看,语文课堂教学的科技文(社科文)阅读训练必不可少。提高科技文(社科文)阅读的答题正确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教与学双方实现共赢的一个重要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这无疑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了。

利用科技文(社科文)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实施科技教育,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选用的什么样的科技文阅读材料,而在于我们所选的科技文文本与现实生活有多大的联系。中学生知识层次有限,他们对艰深的科技文(社科文)阅读也许有一定的困难,但倘若我们所选择的文章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学生所感受到的也许更为强烈,而其学习自然也就有了乐趣。选择具有生活内容的科技文(社科文)抑或选择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科技文(社科文)文章作语文阅读训练文本,并配以适当的题目,这既能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会激发学生阅读科技文(社科文)的兴趣,寓教于生活,寓生活于教,学生高兴,教者自然也受益匪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选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文(社科文)作为学生的语文阅读练习,是个让学生与教师双赢的方法,也是我们实现科技教育生 活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阅读科技论文篇6

例(1)17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括一下“诺贝尔精神”、(4分)(2(111年江苏宿迁卷)

[参考答案】17.(4分)执著求真的科学精神(经年累月的苦守)(2分);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2分)。

这个题目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选文所包含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要以深入理解内容为基础,以抽纳和提炼为途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从无到有地分析推导和升华生成新的思维成果。这个过程既可调动学生的阅读心智,也利于实现科学精神和方法的内化。

二、开放思想空间,张扬阅读个性

科技文往往要客观呈现某些科学现象、科学探索过程以及人们对科学热点问题的观点、看法,这就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比较宽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利用这宝贵而有限的空间,一方面让学生充分阐发自己对这些现象、过程以及事物相关关系的独特感悟和个性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以个人生活体验为基础,对作品中的人物言行、对某些科学论断发表评论,提出看法,即从赏评的角度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例(2)16.综合全文信息,结合你的思考,在下面横线上为选文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为文章的第语段,要求先明确表述观点,然后进行简要阐述。(80字左右),(3分)(2011年四川眉山卷)

[参考答案]16.“2012末世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但至今人类还没有弄清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地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地壳自然运动的结果,地震频发是正常的。

例(3)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4分)

材料:当“非典”肆虐之时,记者问病情的控制情况。有人说已经控制得很好,钟南山说了实话:根本没有得到控制,,在一次会议上,钟南山对两例“非典”死亡病例的公认结论大胆质疑。会后,有朋友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2011年浙江温州卷)

[参考答案]10.(4分)①钟南山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不选择沉默或逃避,有不惧流俗的勇气;②他坚持真理,凭着科学家的良心,为了公众利益站出来说话……

这两个题目提示我们:一、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个性理解寻找时机,创设情境。二、要围绕核心内容开阔思路。三、解读选文要形成相对完整的思维过程,如例(2)要求在正确把握已有论题和论据的基础上,树立观点并进行论证。例(3)要求从选文内容中获得感悟,再用感悟观照材料,最后对人物言行作出评判。因此开放思想空间,张扬阅读个性,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而目可以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和评价能力的发展。

三、诱导探究,力主创新

阅读过程首先要“走入”作者思维的路径,去认识作者所表现的生活世界;然后是对这个世界和承载它的语言载体的鉴赏与评价;接下来应是研究层次,即用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对作品作理性思考和创意解读。科技文中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研究”与“理性思考和创意解读”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显然是在分析理解与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之上。

探究性阅读要求突出运用联想、想象和演绎归纳等思维方式,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作品的思想意蕴,解决作品中的难点疑点,并作出判断。材料的多样性、角度的多元性、能力要求的综合性以及答案的丰富性是其突出特点。科技文阅读复习要引导学生关注选文的疑难处、关键处和空白处,既要针对选文内容探究,也要从广泛联系的角度生成新的思维成果。要注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好引导:一是由表及里,无中生有。以选文及链接为素材,透过现象领悟本质,通过结果导出原因,由已知发现未知。二是由此及彼,揣测推断。以选文已有的道理或原理为条件,通过联想、想象和假设,揣测事物的前因后果,判断事物的性质,推导出新的结论。三是求同比异,出新入深。通过辨别和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求证事物的相同相异之处,从而获得深刻和新颖的认识。

例(4)14.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4分)(2011年浙江舟山卷)

[相关链接]

材料一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约60亿吨,占用耕地达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f)%,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参考答案]14.示例:(1)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生活垃圾问题,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i(2)海洋面临着人类生活垃圾危险;(3)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有各自成熟的技术。,

例(5)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浙江宁波卷)

[参考答案]14.①世博轴桩基下面

埋藏的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②使用“热泵”传递浅层地温能,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③通过管道中的水传递热能,储存热量。

例(6)14,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谜回顾你学过的课文,并结合上文,说说科学家们的“揭秘”有何意义

(帮帮你)可回忆:《亿石吟》《大自然的语言》《旅鼠之迷》(2011年浙江湖州卷)

[参考答案]14.(共3分)答题要点:①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②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大自然对人类的危害;③从大自然的规律中获得启示或警醒……

这三个题目为科技文解读和复习教学作出了很好的导向:引导学生领悟和运用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如分析提炼法,对已有材料的“言外之意”、深层意蕴或本质特征进行分析揭露。如归纳法,在认识某一材料的思想内涵或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多则材料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如演绎法,学会运用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获得结论力求客观、全面、准确,既要基于多样的材料,又要跳出具体材料的窠臼;既不能钻牛角,以偏概全,更不能夸大其词、空穴来风。判断推导过程力求合乎逻辑,顺理成章。

创新性阅读就是对选文作创造性解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例(7)16.发挥想象,简要描述一下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3分)(2001年山东枣庄卷)

[参考答案]16.参考示例:在网上可以建立虚拟景区,让人们在网上过一过虚拟旅游的瘾。通过立体界面的形式,浏览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还能拟定行走的路线,使人产生现场感,切身拥有旅行的感觉。

例(8)14.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甜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四种)(4分)(2011年浙江义乌卷)

[参考答案]14.不佩带异常光彩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房屋装修后不马上入住,不在燃煤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劝诫吸烟者戒烟,不随便做CT检查,少看电视,少用电脑等。

从上面的试题我们可以领悟到,在科技文阅读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应至少侧重于两个方向:一是创新想象能力,让学生借助选文知识再造情境,或填补、延续作者思路。二是创新实践能力,借用选文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同时,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创新与选文的联系,不能让学生脱离阅读内容孤立地“创新”。另一方面应顾及初中学生实际,适当设置难度,降低题目解答的开放程度,既有利于展现学生的创造才能,又有利于监控思维方式的科学性以及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四、致力于多种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与阅读方法的建构

阅读复习还应当重视多种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其中包括核心阅读能力和文体阅读能力。

例(9)16.从文中看,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4分)

17.“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试作简要叙述(4分)

18.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9.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3分)(2011年山东东营市卷)

在科技文阅读教学与复习中,首先,既要研究传统阅读思维习惯和阅读心理状态,又要贯彻新课标精神,在培养和提高阅读的核心能力上狠下工夫:整体感知(如第16题),信息筛选、分析(如第17题),概括(如第19题)和鉴赏(如第18题)。其次,重视科技选文体式特点,以进一步增强解读选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这四个题目实际上也分别是从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过程及层次、说明方法以及说明内容的思想意义等角度考查学生的文体阅读水平。

阅读科技论文篇7
阅读科技论文篇8

一、图示、图示理论与阅读理本文由收集整理解

图式(schema)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知识的认知模式,人脑中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就是图式。图式一词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后经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不断衍伸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经过大量研究,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理论。他把图示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

图示理论解释了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过程:当新信息输入人脑时,人们会在记忆中寻找与这些信息相联系的图示,再用这些图式去同化新知识,或者改变旧图式,重新构建成一个新图式,并形成较为稳定的记忆结构。人们在阅读时,需要用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激活读者头脑中已有图式,当读者头脑中的图示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达的意义,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交流,阅读理解就产生了。可见,图示的激活和重建对阅读理解至关重要。阅读理解就是运用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评析过程。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建立相关图式,激活他们头脑中的图式知识网络;引导他们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正确分析和推理。

二、图示理论在科技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应用于科技专业领域,与一般用途英语有相通之处,但有其鲜明的特色:文章的主题学科性强;用词和造句正规、表意力强;段落和篇章逻辑严密、系统性强。对阅读主题不甚熟悉、词汇量大、长难句多,等等,成为学生在进行科技英语阅读时的难点。教师要针对科技英语的这些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激活头脑中的相关图示,并重建新图示,提高阅读能力。可以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等图示的三种类型,分别探讨图式理论在科技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 激活内容图示

内容图示就是学生所掌握的有关文章的背景知识。“理解课文就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课文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读者对文章主题越了解,就越有助于对文章的正确理解。科技英语文章大多涉及某个特定科技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对于背景知识的有效导入对于帮助学生激活已有图示,激发学习兴趣,增进阅读理解就更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想象和发挥,通过“放——收”两个步骤,有效激发学生已有的相关内容图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并积极重构新图示,促进长效记忆。

第一步,“放”:教师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激发其旧知识图示。教师在阅读前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反映文章主题的关键概念(key concept),以集体讨论的方式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列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并一一展示出来。例如:题为the renewable energies(可再生能源)的阅读文章,其关键概念是energy(能源),课堂导入时不是直接向学生介绍有哪些能源,而是让学生不管正确与否,尽可能多地列举所知道的能源并写出其英语表达。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他们会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由参与讨论;另外再设计一个竞争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讨论的结果写出来,写出数量最多的小组取胜,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会

更加高涨,课堂气氛热烈。在“放”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图示被完全激发出来,与此同时,学生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还实现了交流和共享。

第二步,“收”: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新图示的重构。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重视的是学生思想的自由发挥,学生列举的是与主题相关的零散的知识,这些纯要领性的无序的知识,很难实现长期记忆,这就需要教师设计活动来强化记忆。例如,在上文提到的有关能源的课堂上,学生通过自由讨论,了解到不同的能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能源按不同方式分类,进而讨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优缺点,以及如何节能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话题,使学生在头脑中的知识点逐步连成网络,从而建立新的图式网。要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还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输入语料的难度和数量加以控制,对学生旧图示中的错误的或不准确的概念进行修正和完善。

2. 完善语言图示

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已经掌握的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是阅读的基。基础知识越牢固就越有助于阅读理解。而科技英语中大量的专业词和半专业词却总让学生望而却步,死记硬背只能是短期记忆,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科技英语词汇特点,积极调动大脑中的相关图示,快而牢地记忆单词,不断完善其语言图示。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可以把单词按主题分类联想记忆。例如,在记忆有关能源的单词时,就可以分成renewable energies(可再生能源)包括wind energy(风能)、water energy(水能)、solar energy(太阳能)、geothermal heat(地热能)、biomass(生物能),等等;以及划分non-renewable energies(不可再生能源)包括fossil fuels(化石燃料)等来记忆。第二,可以利用构词法的知识联想记忆单词。科技英语词汇较多使用合成词,例如,合成词laptop(笔记本电脑)如果联想lap“膝部”,top“上”,笔记本电脑放在膝部上;而对应的desktop(台式电脑)联想desk“桌子”top“上”的电脑,相信这两个单词会被大家记得又快又牢。第三,针对科技英语出现的大量派生词,可以根据派生法同时记忆相关一系列的同族词。例如,学习conduct)传导)这个单词,可以罗列派生词conduction(传导)、conductor(导体)、semi-conductor(半导体)、superconductor(超导体)、nonconductor(非导体)、conductibility(传导性)、conductible(可传导的)、conductive(有传导力的),等等,与之一同记忆。

3. 巩固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结构的了解程度,这些语篇、修辞、文体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读者有效建立理解预期,从而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科技英语的语篇大都主题鲜明,逻辑严密,写作规范。在写作方式上,常采用标题加小标题、主题句加拓展句的模式;文章的结构也常用definition-classification-description(定义——分类——描述)、problem-solution(提出问题——解决问题)、causes-effects(原因——结果)等;另外,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贯性强,常用明显的逻

辑连接词。形成较好的形式图示记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强化训练,才能逐步建立和巩固。

阅读科技论文篇9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不断地进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实验,认为多媒体模式英语教学从整体上优于传统的非多媒体模式英语教学,尤其是体现在听说和泛读课程的教学上[1];而利用网络技术研制课件,在网络环境下展开泛读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同时,通过调查也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泛读教学持欢迎与肯定的态度[3]。因此,大力发展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已成为可能。

科技英语阅读课程在很多高等院校开设,对象大多是研究生或本科生,但有的专科学校也开设该课程(注:主要作为公选课或选修课),其目的基本上是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科技文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原版科技书刊和文章进行翻译。当然,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也发现了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

基于此,本文拟就科技英语阅读(注:有的学校称之为科技英语泛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和弊端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二、科技英语阅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

利用计算机辅助科技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指借助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课堂教学。与传统的阅读课堂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有其强大的优越性。

(一)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在科技英语阅读课堂,多媒体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文字,还有声音、动画、图像等,图文并茂地提供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自行编辑制作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及学生具体情况的其他多媒体视听教学内容材料,如编辑原版科技影片、科技英语新闻、背景知识、人物传记、外国历史、地理等有关的教学资料。这种视听结合的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先进的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更新提供了更多选择。教师可利用一些英语报纸的电子版下载一些重要科技新闻、科技热点问题报道及与本专业相关的阅读材料,链接到教学内容中,供学生阅读和讨论。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使教学内容保持与时展同步。

(三)互动性和自主性。

网络教育具有传统教育手段所不具备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在大多数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信息消费者,即信息往往由教育者单方面地“倾销”给学生。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互联网互动式的信息传播手段使得学生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组织、加工、甚至创造者[4]。也就是说,网络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开放式的、自由轻松的、更具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内在的学习潜力得以挖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在线阅读活动由学生自主发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的控制权由学生自己掌握,可以不再像传统教育那样受统一内容、法、统一时间、统一进度、统一节拍的限制。

(四)课堂时间的节省。

多媒体英语教学能够节省课堂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每一节课板书和讲解占去了课堂大量的时间,授课信息量受到限制。多媒体非书写资料信息容量大,可实现非线性教学,信息传播速度快。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幻灯及实物投影等手段代替传统的板书,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授课信息量。

(五)创造语言交际环境。

网络教学为学习者创造了语言交流环境,强化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王守仁等研发的阅读教学课件设置了讨论区,要求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和课外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在线讨论过程有利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六)方便教学效果的检查。

网络教学方便教学效果的检查。实施以课件为基础的网络教学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均有记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课外阅读内容的检查也十分方便。过去,教师为学生指定阅读书目并要求学生就阅读内容进行口头或书面汇报,但因教学班级大等原因,课外阅读的检查一直难以落实。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研制教学课件人员编制了课外阅读材料检查程序,计算机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定量检查,确保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对课外阅读内容的书面讨论,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七)把握最新科技信息。

通过网络阅读材料及网络视频,了解国外科技新闻,把握国外最新科技信息,反过来又有助于学生科技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译这几项基本英语技能是不能够完全脱离的,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一种技能的进步对另一种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视听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英语阅读能力。

三、科技英语阅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弊端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比较而言,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也有其弊端。

(一)师生间缺乏无声语言的沟通。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可以用动作、表情等无声的语言沟通形式,以及利用在讨论中焕发出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借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下,由于学生面对的是一台经过编程的机器,显而易见无法体现出教师的这种非语言沟通的能力。

(二)用自然语言交流受到限制。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课堂里的语言交际活动只能模拟客观世界的交际需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里创造这种模拟的交际环境没有困难,但要不受控制地使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对话则目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5]。现今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水平使计算机不可能像教师那样,凭自己深厚的知识基础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用自然语言与学生进行不受限制地对话、交流。这样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自然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网络阅读给学生带来的不便与不适。

首先,通过网络阅读需要学生透过计算机显示器获取信息,远远不如书面材料那样方便,因为人脑加工电子信息的方式使通过显示器阅读成为一种非自然状态的行为,这就使得从显示器直接阅读信息有一种不可回避的内在矛盾[6]。其次,长时间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对于学生的视力有害,而课后继续上网阅读又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绝非易事。

网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学习材料,还有娱乐、游戏资源。在多媒体网络课堂上,要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教学材料绝非易事,因为在教学实验中人们发现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五)教师的备课量加大。

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进行阅读教学无疑使教师的备课量加大。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预先花力气自己设计好阅读课件,如设计HTML格式的课件,制作幻灯片和实物投影,等等,而课件的设计绝非简单地把教学材料直接打入电脑,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学目标需要来取舍与设计,这样教师的备课量就加大,负担较重。

(六)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陈旧与不足。

近年来,认为文科教育不需要现代化设备的偏见依然相当普遍,因此设备的陈旧和不足已成为许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的工作难以推动的主要障碍之一。换句话说,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不具备一定的设备条件是根本无法进行的。可见,设备有待更新与补充。

四、科技英语阅读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策

(一)提高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增加投入。

提高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增加设备和教学软件的双投入。提高认识,让教育决策者关心阅读教学,有助于教育经费的投入;设备的购置与更新有利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软件的购置和软件编制经费的预算充足有利于教师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展开,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设强大的校内网络阅读资源库。

考虑到教师备课量大及学生在线阅读的昂贵费用等原因,学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组织专门人员创设各相关专业的强大的校内网络阅读资源和教学资源库。这样,为教师的教学准备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方便。

(三)开发课程学习监控软件系统。

开发功能强大的阅读课程监控软件系统,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效果的检查进行监控,而且可以对学生的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和注意力进行监控。这样将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控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四)不能完全排除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事实表明,课堂教育的环境和教师的指导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对于开放性的问题计算机无法处理,只能由教师给予指导、检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所起的作用只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教育合作者,完全排除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

(五)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

尽管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提出已有多年,但对于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似乎还未成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这无疑是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一大遗憾。所以,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科技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有其强大的优越性,其发展全景广阔。同时,也应看到目前计算机技术条件下这种教学模式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毕竟还是辅的,在某些方面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相应的对策,把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前者成为后者强有力的教学辅助者,对于阅读的教学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出,从而迅速扩大词汇量,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栓科,杨宏.从教学实际看多媒体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1999,2.

[2]王守仁,赵文书.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0,2.

[3]李志荣,孔惠洁.英语专业泛读课网络教学尝试[J].外语电化教学,2003,2.

[4]史兴松.网络教育利弊观[J].外语电化教学,2001,9.

阅读科技论文篇10

一、“新概念阅读”的观点

“新概念阅读”强调阅读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思维性,意在对传统阅读所造成的“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局面进行匡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并实现由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的迁移。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概念阅读”的基本内涵。曾祥芹先生认为,“阅读过程”,包括“披文得意及物”三个阶段,包含意化和物化的双重转化;阅读过程有“感言辨体”、“入情得意”、“运思及物”三条基本规律,并可分别派生出“语境定义”、“意会神摄”、“经验汇兑”、“遵路识真”、“阐幽发微”、“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类化迁移”、“切己体察”等九项阅读原则。因此,曾祥芹先生提出,“新概念阅读”重在加强阅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一面摈弃“阅读无学”的偏见,把阅读看做是从文字作品中获取知识、信息的一门科学技术。一面改变“被动接受”的旧习,将阅读视为读者对读物主动重构、加工,借以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生产过程。

第二,“新概念阅读”的技能方法。曾祥芹先生从阅读时效的角度,把“新概念阅读”分为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能。这个阅读技法补充和发展了“读法只有精读、略读两种”的旧说法,强化了阅读的效率意识。精读法,即用朗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250字以下,理解和记忆率达90%以上;略读法,用默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250―500字,理解和记忆率在80%左右;快读法,用视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500字以上,理解和记忆率在60%―70%。为训练精读、略读、快读这三大读法,曾先生提出了经验汇兑法、不求甚解法和一目十行法来具体指导阅读,以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汇兑法是指通过读者与作者的经验交流达到对文本及其深层意义的理解;不求甚解读书法是指不拘泥于一字一句,而是整体感知,先扩大知识面,搜集所需信息,只抓取基本思想内容,以达到对文本主要精神的把握和体会;一目十行法旨在提高阅读的速度,在保证阅读的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把握文本的主要精神。

第三,“新概念阅读教学”的内容。“新概念阅读教学”,就是自觉用阅读学来指导阅读教学,把阅读科技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生产力。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偏颇,曾祥芹先生提出:在阅读教学目标上,要打破“语文纯工具论”的迷信,克服“阅读纯技术论”的偏颇,真正实现阅读教育的人文价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纠正纯粹吸收的单程阅读论,坚持内外互动的“双重转化论”;超越“止于得意”的“半程阅读论”,坚持“披文得意及物”的全程阅读论。在阅读教学策略上,应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中心展开教学,阅读的人文精神必须渗透在阅读能力训练之中,要把随意被动、违背阅读规律的教学盲点,变成自觉主动、符合科技原理的阅读教学亮点。在阅读教学方法上,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挤掉或取代学生独立思考的讲读模式,建立班级阅读教学中在教师导读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议读”机制。在阅读教学媒体上,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调模式,突破单纯从纸本书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格局,进而学会从电子读物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本领。在阅读教学测试上,其内容不应局限于阅读知识和能力,而要兼顾阅读知识、能力、态度、情感诸方面;其形式不应局限于书面,而要采用书面、口头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查;其题型不应让标准化试题主宰,而要降低客观性试题的比重,确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

二、“新概念阅读”之于阅读教学的意义

曾祥芹先生的“新概念阅读”在阅读教学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其一,曾先生所创设的“新概念阅读”开拓了阅读学领域。传统的阅读学大多是教师对文本进行一字一句的解读,肢解课文的讲读模式、“尸体解剖”式的课文形式分析,使本应充满人文情趣的范文教学索然寡味,且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新概念阅读”恰恰针对传统阅读的弊端,提出新的补充,开拓了阅读学的领域。阅读课不能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不能用教师既定的阅读教案框限学生多样的阅读心得,必须引导大家一起挖掘课文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实现阅读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三统一。

其二,曾氏“新概念阅读”是对阅读学规律的总结,对阅读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语文阅读教学表现为“文―意―物”的过程。具体说,即从课文作品的语言文字出发,沿着句、段、章、篇依次前进,回环解释,整体辨识其体式,逐级理解其情意;再跳出文外,延及作者主体和事物客体,深思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最后将阅读汲取的精神营养,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自觉行动,才算达到阅读的终点。

其三,曾氏“新概念阅读”对阅读教学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但是在具体的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中,写作因有迹可寻被注意了,而与写作同等重要的阅读,却因比较难以捉摸而被忽视了。直到现在的语文教学,仍是以写作指导为主,从课文预习、讲读到最后的练习,都着重于理解课文的“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在深化阅读的基础上进而提高鉴赏及写作的能力。阅读,作为从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应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语文教学总要秉着语、文合一,以文为主的精神,坚持写作以阅读为基础的原则,遵循以读、写带动听、说的训练方略。因此曾先生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一观点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创新意义。

阅读科技论文篇11

二、教材材料形式多样、意义重大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的所有材料,按照其表现形式分为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综合材料等四种。文字材料按照其表达方式的差别,基本可以分为叙述类文字材料、论述类文字材料、列举类文字材料等三种。材料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和运用材料

教师会教不如学生会学,教师教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和分析材料,自己获得相关结论和感悟。

1 引导学生读懂材料。

读懂材料,即要求学生明白材料讲的是什么意思,材料之间是什么关系,从材料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当然,材料的类型不同,阅读的方法和要求也有区别。(1)对于论述类材料,要求学生知道其主要观点是什么,是如何论述的。例如,第47页邓小平论闭关自守的材料,主要讲的是“闭关自守会导致落后”,主要是从两个层次来论述的,一是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二是建国以后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也是闭关自守。(2)对于叙述类文字材料,要知道叙述的对象是什么,情况怎样。教材“相关链接”栏目设置的内容,绝大部分属于叙述类文字材料。例如,第51页第一段“相关链接”的材料,主要讲我国人口的分布、老龄化、男女比例等三个内容,由此材料能增强对教材“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结论的认识和记忆。(3)对于表格材料。要让学生学会对比,从而得出蕴含的结论或信息。例如,让学生对比50页“世界人口已达64亿”的条形图材料,至少得出以下结论: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不一样;世界人口增长的规模越来越快;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4)对于图片漫画类材料,一定要引导学生读出其隐含的意思或信息。

2 启发学生思考材料。

阅读科技论文篇12

社会科学类文章整体阅读要求能理解词语和句子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筛选和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并且要突出两点:一是准确把握这类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作者对谈论的问题所持的态度;二是能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思路。这两点是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应有的认识,也是应具备的常识。

自然科学类文章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一直占有稳定的位置,题量全国卷为3题,分值为9分。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有以下特点: 1.文章的内容“新”。选文一般都是反映自然科学领域各个学科研究的新动向、新发现、新成果,近年来更是显示出贴近现代高新技术的倾向。2.文章的语言“专”。科技文的语言属于科技语体,严谨平实是这种语体的特点,而专业性极强则是这种语体更为突出的特征。但高考考查的仍是阅读一般科技说明文应具备的语文能力,而不是对高科技术语的解释。3.文章的行文“简”。选文一般选自报刊杂志,具有报道性;篇幅短,字数在千字以内,甚至仅三、五百字;其行文往往是抓住重点,不及其余,除了对文中重点知识,重要概念作必要的解释外,其他的相关环节极少涉及。

如何整体把握自然科学类文章?综观近年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考查的目标大致分为二级:一是对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句子、重要信息等;二是在此基础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如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作者在文中的基本观点等。为达成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坚持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行文特点、重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中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能全面、准确地回答所要求解决的阅读试题,这应该是自然科学类文章应试阅读的正确顺序。

整体把握自然科学类阅读材料要注意如下几点: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内容要点;2.抓住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贯通全文内容;3.联系根据材料设计的阅读试题,突出整体把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4.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辨别时要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析。

解答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题目,一般分为三步:

1.初读。快速扫描,有个大体印象。

2.再读。逐句快读,迅速地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同时动笔画出关键词、句,以备解题之需。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

3.精读。看清题干要求,将选项一一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确定答案。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对照比较。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误答原因大致有四:

一是阅读急功近利。没有真正读懂原文就急于动手做题,结果做题受阻,再去读原文,既耽误时间,又不能准确地捕捉文中的信息。

二是缺乏阅读的敏感性。不能快速地找准、找全包含答题信息的语句,不能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必要信息。

三是找到答题要点,但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去表达,与标准答案有较大出入。

四是基本功差,语言不通,错字很多,卷面混乱。

因此备考的基本对策是:增强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语感,提高理解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平时的阅读积累。考前准备主要针对考试时的心态和解题的基本方法。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误答的原因有:

1.平时缺乏整体阅读意识,未能养成全面把握文旨的习惯。

2.临场心态不佳,不能正常发挥。

3.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文旨尚未把握便急于做题,甚至胡乱猜测,结果翻来覆去,费时费力,甚至答错。

阅读科技论文篇13

中图分类号:G25

图书馆业务管理工作书工作都是和读者相互联系的,逐渐由藏书工作转移到读者工作方面,形成了以读者工作为重心的现代图书工作的新格局。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很难再满足多种形式的需求。在读者无限增长的信息需求与各具体图书馆服务能力的之间相互联系和依存的。

图书馆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采用各种形式直接满足读者需要的服务活动,是组织读者利用图书资源的各项活动。综合应用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展览服务,复制服务,咨询服务,检索服务,定题服务,报道服务,编译服务,情报服务等各种形式,建立多类型多级别的服务方法体系,有效地满足各类读者对文献不同的需求,帮助读者解决学习,研究,工作中选择书刊,查询资料,以及获取信息,知识方面各种具体问题。

一、读者工作的意义、

读者工作的实践活动及其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实表现,表明它在图书馆工作中有重要的地位作用。读者工作地位与作用,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日益剧增。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从近代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读者工作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读者工作的内容,方法,原理以及管理水平,都出现了重大变革。读者服务工作由封闭型到半开放型,全开放型;工作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工作方法,由单一借阅服务到一整套服务方法体系;工作手段,由手工操作向半机械化,全自动化过渡;工作职能,由保存职能为主,发展到文化教育职能,传递情报职能的增强;其研究水平,由现象描述到经验总结以及理论体系的建立等等,逐步实现成熟,深化与完善的局面。

随着读者服务实践的发展,读者工作的理论研究开始了现象的描述和经验总结,尚未进入理论思维的系统学科研究,因而显得比较简单粗浅,比芷书的采访,分类,编目及典藏工作的系统研究相形见拙。但它毕竟处于发展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图书馆学领域,读者工作的研究述,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10年间陆续发展了一批研究成果,学术空气比较活跃。动乱10年浩劫之后,70年代末期以来,读者工作的理论研究,伴随着整个图书馆学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自此以来,读者工作研究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均发展到一个新水平。读者工作的理论研究在各个方面已经出现了重大突破。读者学,读者阅读,读者心理学,读者教育学,读者统计学等等,陆续出现。读者工作实践活动及其理论的研究发展,是整个图书馆工作中极其活跃而富有生命力的部分,读者学是图书馆学科中新近发展的分支学科,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将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不断丰富图书馆学的内容,健全图书馆学的科学体系。

二、读者队伍结构

任何一个图书馆的读者队伍,都是由特定规范,特定数量,特定类型,特定成分的读者群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各级各类图书馆,有不同的读者群,因而有不同的读者队伍结构。图书馆的读者结构与藏书结构式相互适应的。随着读者的发展变化,读者结构调整也要以之适应。读者与读者之间,有大体相同的特征,也有不相同的特征。职业特征是指读者从事某种职业,专业或工作所表现出的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职业技能与职业阅读活动的综合现象。各种职业,各种专业,各种之种的读者,是有各自的阅读需要,阅读方式和阅读特点。

各类型的图书馆,都要把科技读者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因为,为科技读者服务,实质上就是为科学研究服务,为生产技术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他们的业务需要,直接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发展方向。科技读者的阅读需要,主要是研究型和应用型的阅读类型。在广度深度速度和难度方面,大大超过一般读者水平。图书馆为科技读者服务,不能停留在整本书刊和一次文献借阅的服务水平,应加强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以及综合文献的资讯参考,文献检,以及情报服务工作。要参与具体研究课题的文献情报调活动,取得服务效果,这就要求图书情报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严肃的科学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应变能力。

三、读者心理和需求

图书馆的阅读活动,是研究读者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读者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图书馆读者工作相互渗透,结合而成的分支科学。它必须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制约。为了向读者宣传,流通,出售图书文献,都要了解读者的心理,掌握读者的心理特征,开展读者心理学的研究。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条件以外,还必须注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作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掌握的要领,规则,步骤和程序。具体概括如下:

第一,循序渐进法,第二,专心致志法,第三,亲自心思考法,第四学以致用法,第五,温故知新法,第六,博览专攻法,第七快,慢适中法,第八,吟诵相间法,第九,交叉阅读法,第十,SQ3R读书法。

阅读需求需要作者有意识的阅读活动,它本身反映了一种需要。读者的阅读过程,并不是孤方进行的个别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活动是整个社会生活组成部分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发展的需要,同一行业,同一职业,同一工作的读者,其专业阅读需要有共同的专业文献范围,不同的职业读者有不同的专业阅读需要,帮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性质,职能,任务和发展状况,介绍图书馆藏书资源的范围,重点,布局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介绍本馆的服务机构分布,服务手段设施,借阅规则,咨询规则,程序,手段方法等。

四、读者服务方法和组织管理

读者服务方法是由各种服务方法所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有机整体,读者根据需要借出自己挑选的书刊,在规定的期限内,享受使用权利,承担保管义务,自由安排阅读时间,充分利用所借书刊,不受馆内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阅览服务方法是图书馆用一定的空间设施组织读者开展图书文献阅读活动的服务方式。有配备种类齐全,丰富新颖,使用价值较高的各种书刊资料,为满足读者对文献的可读可查,方便可行的要求提供了现实条件。

2.咨询服务方法,针对读者在研究课题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图书情报部门利用参考工具,检索文献及有关书刊帮助查寻或直接提供有关文献,文献知识,文献线索,以个别方式为读者服务。

读者工作管理,就是按照读者工作本身客观规律,对读者与图书馆资源实施组织,规划,控制,指挥,决策等一系列措施,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保证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和社会需求的过程。也是为了准确迅速而又方便地满足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对读者芷书,目录,设施等各要素单元进行合理的安排,并用一些规章制度固定下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读者工作是一个细致,耐心,全面的为读者服务,需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技术业务,精益求精,才能进一步完善读者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