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财务分析论文实用13篇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1

银行信贷审查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最关注的是借款人现在和未来的偿债能力。借款人偿债能力与其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和净现金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财务分析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结合企业所处行业及发展阶段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财务特征,有不同评价标准及审点。(二)研究规模、结构及质量:不同规模的评判标准不同。而“平衡、和谐”的结构是一个重要感觉。资产的规模、结构及质量反映企业经营和投资战略;负债和权益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反映企业融资战略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收入和利润的结构和质量反映企业盈利模式及持续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反映企业现金流量运转的顺畅程度、现金的赚取能力、筹资能力和投资战略。(三)详细分析三张表:三张表应互相印证、有机统一。运用一些分析方法(如指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对异常变动找原因,并预测未来现金流情况,对整体财务状况尤其是偿债能力给予综合评价,为贷款决策提供参考。

财务比率的比较是重要的分析手段。这些比率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可分为: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银行审查中比较关注变现能力比率,即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分析。如银行在与一担保公司合作前,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该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及资产都较大,但其资产多是固定资产,资产的价值和快速变现能力较差,其担保能力并非财务数据反映的那么强大,与其合作应审慎。

三、银行信贷审核中财务分析的关注点

除上述常规分析方法外,结合银行信贷审查的特点,实际操作中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关注存货、应收帐款。存货有太多沉没成本还是固定资产增加闲置资产,还是技术落后或营销体系不完备导致滞销?分析存货结构、价值、期限以及变现性。应收帐款关注集中度、回收率、变化趋势,详细分析帐龄、结构及质量,确定坏帐风险及其坏帐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特别提示的是“其他应收款”不可忽视,往往隐藏很多问题,如大股东或关联企业占款,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对银行监控贷款资金的使用带来难度。通过其他应收款大额往来明细及款项性质的注释,可了解企业大额资金是否被其他企业占用,有无往来单位名称异常(如投资公司、期货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往来性质异常的款项,对分析企业的资金流向及风险有很大作用。(二)关注销售收入增长但利润下降情况,分析主营业务成本的变动,是否成本增长率高于销售增长率?关注销售收入增长但经营活动现金流下降情况(应收帐款增加)。财务分析关键是解释数据,如利润率下降是由于市场原因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造成的,是整个行业的下滑还是个案,对企业影响有多大,是短暂的还是持续的,这些分析都很重要。(三)分析盈利能力应分析各层次利润,如毛利润、营业利润、税前/后利润及与销售净额的比率。以存货作为营运周期主要部分的贷款对象,重点分析毛利润,同时结合考察主营业务成本增长率。对于以成本控制为成败关键的贷款对象,重点分析营业利润。(四)负债中的“应付款”同样分析账龄和集中程度,还涉及商业风险问题,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其他应付款”也是一个需花时间核实的科目。往往隐藏着向股东、关联企业或职工的大额借款,削弱了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资本的特征就是具有稳定性,而流动性负债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可能影响其持续经营及偿债能力。银行审查中会详细了解该科目构成、还款期限等,通常的控制措施是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在结清我行贷款前不得归还股东借款/职工集资款”。

(五)核实资产的真实有效性和价值。

如资本公积中的资产评估增值,是否有虚增情况。若评估增值所占比重过大,将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真实性,影响对其偿债能力的判断,只有还原为真实有效的资产所作的评价才是有意义的。例:一户造纸企业,所有者权益1.8亿,实收资本2000万,资本公积逾1亿(大部分为评估增值),资产负债率69%,若剔除虚增资产部分,资产负债率高达83%。(六)重点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不局限于现金流量表,还要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结合起来对照分析,相关数据是否一致统一,可互相解释,这样才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管理业绩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成绩和问题。现金流量分析应集中在:借款人的现金来源和用途有哪些,是否围绕其主营业务;是否存在现金流不足或为负情况,其主要原因何在;借款人未来的现金需求如何;借款人未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否稳定等。而且还应注意现金的性质,如公积金、公益金有很多专业性质或专门用途,不能用来还款。只有“自由现金流”可直接用于还款。另外,货币资金中有多少已用于质押,用于承兑汇票保证金,对正确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很重要。(七)在对企业申请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分析时同样需结合其财务状况分析:为什么需要贷款?是规模扩大产生的需求还是市场销售不畅造成资金回笼不及时产生的需求?究竟资金链中缺口产生在哪个环节?需特别说明的是,银行在衡量大额贷款客户风险度的五条标准中涉及财务指标的两条重要标准为:现金流量的脆弱性和财务杠杆比率的高低。可见银行在风险把握上对现金流量和负债率指标的重视。

由于银行非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不够专业,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不可否认,很多情况下是凭经验判断。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往往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发现其中的风险隐患,为信贷决策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我们将不断总结、探索更加有效的分析方法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2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质押、抵押贷款脱节银行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和长期以来工作的影响,导致财务报表分析流于形式,注重信用贷款,但是对担保贷款中的质押贷款和抵押贷款不够重视,只对其进行形式审查而非实质审查,这就使银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导致银行存有大量的贷款坏账。同时,对于贷款的前期调查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但是后期跟踪调查不足,导致了企业的情况发生变化时银行难以及时掌握情况,造成了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与银行的财务报表脱节,而财务报表分析就会出现片面甚至不合理的情况。

二、掌握财务报表分析对信贷工作的影响

(一)对企业资料严格把关财务报表分析对银行的信贷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基于目前存在较多信贷企业提供虚假材料的情况,银行要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严格把关。首先要加强对银行信贷内部人员加强监管,一旦发现其帮助信贷企业造假,严惩不贷。其次,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企业贷款信用制度,无论信贷企业诈贷了任何一家银行,立即会在系统中对该企业形成不良信用记录,如此一来,会对企业的贷款行为形成较为有力的约束,从而有利于银行信贷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改善分析财务比率片面化财务比率银行对企业的授信程度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对财务比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应该片面化,不能完全信任财务比率。相应的,应该对借款人以及保证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实质的、多方面的了解甚至是调查,以保证后期其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要提升银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静态的财务比率可以作假,有足够专业水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会及时发现财务比率中的问题,从而使银行避免遭受重大的损失。这对银行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避免了财务比率片面化即相当于无形之中给银行加上了一层保护盾,能够使银行的信贷工作有很大程度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担保条款相结合财务报表对银行的影响力,不可否认,是不可估量的。但在银行的审查过程中,财务报表是形式审查,不能完全保证其正确性。对形式的补充即为实质,而担保贷款恰恰弥补了财务报表的缺憾,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应当重视质押和抵押贷款,不仅对其进行贷前调查,更要在贷后进行及时追踪。贷后的追踪才是最重要的,这是由质押或者抵押贷款的特点所决定的,质押或者抵押贷款的目的就在于保障银行在贷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而享有的优先受偿权。于是,银行应当在此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改善银行工作人员单一的知识结构,至少在这一方面能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与质押、抵押贷款之间的关系。这将大大减少银行的呆账、坏账,使银行的资金流动性更高,更加有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3

二、架设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硬件及软件条件

通用硬件设备包括发卡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前置机、银校转账服务器、一卡通应用服务器、接入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路由器、加密机、发卡中心发卡设备。专用硬件设备包括消费POS、圈存机、自助终端、读卡器、充值机。通用软件包括SCOUnix系列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Win2000操作系统、SQLServer2000数据库。应用软件即各类子系统。

三、各功能模块设计

(一)网上交易的必要条件和客户端界面设计说明。本系统的上位机是依附于银行的安全机制,用户的银行卡消费全部发生于银行系统内部,因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商户与网银中心的数据交互的特点:数据金额比较小,交易后对账机制,鉴于以上特点,在这一块上安全不要求太高,因此数据传输采用URL方式,即本系统形成含有网银规定的接口参数FORM,用POST方式向网银中心提交,返回信息同理,数据传输过程采用数字签名和DM5加密方式。归结如下:

1.网上支付使用条件。客户已在建设银行签约,申请网上支付服务,签约的账户(信用卡或储蓄卡账户)可用于网上支付,网上支付的结算范围不能超过建行网上银行的辖区范围。

商户与建设银行签定协议,银行为其提供结算账户与网上预申请密码等,网银中心受理并核发CA证书,建立商户信息维护表。

2.网上支付流程

(1)客户登录学校WEB网站,选择需办理转账业务类型。

(2)客户选择付款的银行——建行,确认后,商户代码、订单信息、合计金额通过浏览器URL传到建行网上银行站点;网上银行自动显示支付页面,客户首先选择是否使用建行证书,然后输入龙卡号和密码,选择“确定”。支付信息经加密后传送到网银中心。

(3)网银中心接收客户支付信息,转发到银行后台业务处理系统。

(4)银行后台业务系统处理后,返回处理结果给网银。

(5)网银通知客户支付(扣账)是否成功。如果扣账成功,提示客户注意接收商户返回的送货信息;立即响应的商户,如果支付成功,网银将成功结果反馈给商户。若支付失败,不返回给商户信息。

日结时,商户与开设结算账户的建设银行(网银成员行)进行流水核对,对已支付但未得到商户确认的交易进行相应的处理。

3.客户使用建行证书。客户在商户网站选择建行支付后,被链接到建行网上银行网站。该链接将商户名、柜台号、定单号、金额,验证信息传到网上银行系统(建行提供无密钥的MAC算法)。客户进入建行网上银行系统时选择是否使用建行证书进行支付。如果是建行签约客户,可以选择有证书支付。如果客户没有与建行签约,只能使用无证书支付。

4.网银系统返回信息。网银系统返回给商户成功或失败信息(按商户类型,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对于不需要实时反馈支付结果的商户,直接将支付结果通过浏览器显示给客户。

(2)对于需要实时反馈支付结果的商户,将支付结果返回客户,同时,如果支付成功,将结果和数字签名信息(注:签名算法和签名内容由建行指定)反馈给商户,签名校验成功后,进行后续处理;如果支付失败,不再通知商户。

5.学校的交易款结算与对账流程。学校在建行开设专用结算账户。客户在建行网上银行支付功能下付款,货款记入学校的专用结算账户(含定单号信息)。学校可通过浏览器登录建行网上银行,可实时查询网上支付流水,也可在商户本地数据库中查到支付信息(但建议登录网上银行查询),学校也可通过浏览器下载对账文件(支付流水清单),该文件上的每笔货款已成功支付。

(二)WEB客户端前台模块。WEB客户端提供用户与银行之间的转账服务,提供校园一卡通转账、学费缴纳转账及转账信息查询功能。登陆时默认为一卡通转账页面,用户只需在下拉菜单选择所需服务即可。

一卡通充值转账、学费转账两者类似,用户需填写自身验证(如:学号)及其他的相关信息,点击确定之后即可通过链接进入网银系统,最后用户填写银行的相关资料器,点击提交之后,由网银中心向学校银行接口机发送相应的转账信息,并返回转账成功信息。否则,返回失败信息,如:验证信息不正确、转账金额超出银行卡余额等。

转账信息查询:用户输入自己的学号,银行服务器根据学号查询相应的转账信息,如果有转账,向用户界面发送转账信息,否则,返回查询不存在。

用户消费查询:用户可根据一定的条件查询自己在校园的消费情况。

(三)后台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系统消息,如一些校内缴费、充值情况、站内公告内容管理等;系统参数修改,如修改商户、银行代码、等级考试等相关参数;数据校对,主要校对学校银行接口机上的交易记录与银行的记录是否一致。

(四)银行接口机模块设计。本子模块主要实现与银行服务器和圈存机的通信和数据处理,是整个系统的通信枢纽,接口机的设计主要包括:

接口机socket通信程序:接收并处理来自圈存机的验证信息。

接口机数据库设计:存储转账信息,以及基本的数据库操作语句。

PC机与89C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实现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主要用于设定圈存机的IP地址。

1.缴纳学费处理流程。银行服务器在接到缴纳学费的信息后,在更改用户的龙卡余额的同时,将接收到的相关用户信息生成唯一标识的订单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序列号)。然后将订单号经相关处理后(如md5加密和数据字签名),传送给学校银行接口机交由其进行相关的处理。学费缴纳不存在学生圈存的行为,当接口机接收到成功的转账信息后,财务中心的服务器会实时地接收到转账记录,为了确保正确性,财务处还需做数据校对工作。

2.“一卡通”充值处理流程。与学费缴纳的处理流程相似,银行服务器在接到转账充值的信息后,在更改用户的龙卡余额的同时,将接收到的相关用户信息生成唯一标识的订单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序列号)。然后将订单号经相关处理后(如md5加密和数据字签名),传送给学校银行接口机交由其进行相关的处理。当接口机接收到成功的转账信息后,提示用户充值成功,学生在确认转账成功后,到圈存机上进行圈存,为确保学生转账信息的安全和准确的到达接口机上,财务部门要采取相关的校对措施对数据进行有效快速的校对。

(五)圈存机模块设计。圈存机上用于控制信息的显示和信息数据包的通信,数据的通信包括:单片机与单片机的通信,单片机和PC机(银行接口机)的通信。主要工作有电路的连接,相关部件的控制和逻辑控制。

(六)系统后台数据库模块设计。总体设计思路:所有上位机软件只操作银行接口机上的数据库,银行接口机数据库中的表分二部分:(1)本地创建的信息表;(2)来自于一卡通中心服务器和财务处服务器上的表(通过合并复制技术保持这些表在三个不同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同步和一致,即当银行接口机上对应的表数据发生变化时,一卡通中心服务器和财务处中心服务器的表数据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之亦然)。

1.数据安全保密设计。采用用户名和密码对SQL2000服务器进行登录验证,充分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来弥补数据库安全漏洞,防止伪造非法登录数据库服务器。

只有特定的用户可以访问和查看数据。具有相应修改权限的用户才能更改数据,即基于角色分配权限模式,坚持“最小权利”原则。使用视图和存储过程以分配给用户访问数据的权利,尽可能不让用户编写一些直接访问数据的特别查询语句。

建立完善数据规则、关联性,维护数据的统一、完整性,形成一条健康的数据访问规则和数据之间的关系链。充分使用存储过程,减少网络中的流通量,加强数据的安全性。

2.网络通讯与数据安全。本系统的上位机是依附于银行的安全机制,用户的银行卡消费全部发生于银行系统内部,因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数据传输采用URL方式,即本系统形成含有网银规定的接口参数FORM用POST方式向网银中心提交,返回信息同理,数据传输过程采用数字签名和DM5加密方式,上位机软件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代码防问、强名称制、验证码等技术。

上位机与下位机数据交互采用SOCKET通讯,对接发数据进行加密,采用何安全方式待定。

读卡机与卡片的信息交互采用无线通讯,运用密码验对的机制,如:其卡的KEY-A密码/KEY-B密码必须与售饭机的密码一致),KEY-A密码=“XXXXXX”;KEY-B密码=“XXXXXX”;操作控制C10C20C30=XXX,另根据卡片出厂唯一的地址号进行加密设计即一卡一密,以保证读卡数据的正确性、合理性、防伪造性。

四、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应用前景

以校园卡系统为平台,充分利用银行的金融服务,实现以人为本,从大学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管理,将满足大学数字化建设的需求及目的,将大大降低办学成本。

参考文献:

[1]许纲理,刘振宇.校园一卡通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2).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4

(一)内容完备、指标控制。财务集中核算的内容包括:备抵和固定资产类项目、部分损益类支出项目、营业外收入类项目、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应付及往来类项目、其它资产类项目。集中行要将上级行规定集中核算的内容和项目都纳入财务集中管理的范围,通过采用集中记账模式,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控制在上级行下达计划额度内,并设定各上收行的预算额度。各上收行对本行固定资产、费用总额计划控制负责,上收行报销费用、计提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将自动扣减计划额度,各上收行在计划额度内统筹、合理安排费用支出。

(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对上收核算的各项资产,上收行负责对资产实物进行维护和保管,对资产实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置,由上收行提出申请,集中行核实确认后按有关规定处理。对待处理各种损失款、各项垫付款项、各项应收款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上收行管理和处理,控制不合理资金占用。

(三)归口管理、统一核算。集中行负责对各行的财务事项集中进行核算。报账人员要确保网上提交的申请单与相关纸质单据的内容、金额、附件等一致。各上收行对上划账务建立明细台账进行管理,并按月与集中行下发的账户余额进行核对,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行章后,向集中行报送对账结果。

二、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情况

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集中了各基层单位、部门的财务资料和信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财务核算中心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就可以对各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确定审计重点,有利于对被审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增强了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各单位依法理财,堵塞漏洞,使单位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从而有效地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由于财务核算得到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集中核算后,随着财务监督力度的加强,一些单位违法违规的手段日益隐蔽,应对审计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增大了责任认定的难度。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财务核算职能从基层行分离出来,资金载体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财务核算中心这一环节,因而审计对象由原来单一的被审计单位变为被审计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两个客体。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既要对上收行的收支及其有关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又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以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虽然转移到了上收行财务核算中心,但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的筹集权、支出的审批权,仍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也必然是被审计的主要客体。而核算中心成为审计的又一客体,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职能都由财务核算中心完成,并行使会计资料档案保管权及资金管理权。因此在内审部门进行审计时,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财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内审部门要在两个客体间来回查阅和问询辨认,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责任认定难度。

(二)审计查处费用违规问题的难度加大。财务集中核算后,费用总额的确定仍采取指标控制,集中行对上收行在费用指标之内的开支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可能使上收行主观上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只要集中行批了费用指标就能用,至于怎么用,只要不突破指标就不是违规,于是计划指标、批复就成了保护伞、通行证。另一方面,财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经济事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增加了审计难度。财务核算中心人员不参与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各单位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只是注重审核其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等形式要件,不能对其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以及相关的合法性等实质要件进行有效的监督,由此产生的违纪问题,给审计部门的查处增加了难度。

(三)审计准则规范滞后。财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后,由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作出承诺,由谁签证、如何签证,对此现行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在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原来的会计责任发生了一定改变,被审计单位原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中有部分转移到了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责任主体还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根据会计责任的变化情况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同时更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这方面的准则进行规范。

(四)对资产监督难以到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上收行仍负责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集中行财务部门只作为集中核算的组织机构,进行日常的核算工作,而对上收行资产的实物管理并不介入。这样,有可能造成有些上收行对固定资产使用、保管不善,导致固定资产毁损和丢失;有些上收行处置固定资产,集中行也无法及时了解情况,不能及时办理相关的核算手续;有的上收行甚至年终结算也未进行财产清查,出现账实不符也不知道。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相关控制程序,审计监督也难以到位。

(五)现场审计难度加大。在过去“分级管理、分级核算”模式下,内审部门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财务现场审计已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档案都由集中行集中管理,即使组织对上收行进行现场审计,由于能够调阅审计的会计资料寥寥无几,一方面使得审计人员难以把握审计的重点,另一方面,即使是发现疑点要进行查实,需要在上收行与集中行之间往返,既繁琐,时间跨度又长,审计的时效性不强。

(六)审计制度风险加大。实行财务集中核算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权威性的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各行只是在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或政府部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制订相关制度,其科学性、严谨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财务集中核算后完善内部审计的基本对策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农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财务核算新的情况变化,打破常规,拓宽审计思路,调整审计监督的内容、重点、方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一)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审计部门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把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安全性纳入审计方案。在下达审计通知书时,上收行还是审计通知书的主送单位,同时抄送集中行财务部门,并要求两者对各自的责任作出书面承诺。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对被审计上收行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评价,也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二)适时调整审计重点。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上收行财务收支的监督,规范了财务核算行为。审计人员应考虑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审计重点应侧重审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收入的完整性、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资产管理的安全性、集中行财务部门监督未涉及和监督不力等方面。应对被审计行收入的完整性重点审查,检查有无“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有无将收入放在基层营业网点、食堂,或将资金进行体外操作、逃避财务部门监督;重点审查上收行有无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套取现金;对被审计行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及报废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有无擅自购买、处置资产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特别对那些尚未纳入财务集中核算的专项资金、账户应进行重点审查。同时,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

(三)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随着审计重点的调整,审计方法也须相应改进。一是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总量进行100%的审查,重点对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审查,以确认会计资料是否全面、真实地予以反映。二是通过账面审查,分析其不合常规的地方,再以此为突破口,以调查等方法入手进行审计。如针对其他支出有悖常理的地方,就要向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人员了解情况,调查被审计单位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等。三是从账户入手、追根溯源。在审计中留意支出的账号,并一一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户核对,以此发现蛛丝马迹。四是向有关单位了解其掌握的被审计单位及领导的经济状况和廉洁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五是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在审计准备阶段调阅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履行财务制度情况及单位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其各项支出性项目,与以前年度同比是否有异常,是否忽高忽低,并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六是适时开展后续审计。为使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内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采取跟踪审计、审计回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在适当时间向全行公开被审计单位关于问题整改情况的清单,说明哪些问题整改了、哪些没有整改以及没有整改的原因及责任,把整改情况置于全行监督之下,强化审计效果。对财务核算中心的审计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等方面也都应有所不同。要采取以内控测试、岗位流程检查为主,会计资料审计为辅,核算中心审计和集中核算上收行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运用观察法和查询法。

(四)把握违规违纪问题的责任划分。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单位审计时,在审计问题的定性上,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涉及到了财务核算中心,对此,审计人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财务支出的真实性由被审计单位负责。财务支出的真实性,主要是发生每一笔业务的真实与否,财务核算中心无法掌握,只能鉴别票据的真伪,而事项的真实与否应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二是会计核算业务的正确与否应由财务核算中心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有关单位记账,进行会计核算。三是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有关票据的真假,由被审计单位和财务核算中心共同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也有会计监督职能,支出是否合规合法以及票据的真假,除被审计单位要进行审核把关外,财务核算中心也有监督责任,而且财务核算中心本身也有一定的审批权限职能。因此,这方面有问题,两者都有责任。

四、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财务核算中心成立后,多了一道财务监督环节,但其代替不了内部审计,不能理解为加强了财务监督,就可以削弱内部审计监督,要认识到由于资金载体的变化以及其带来的影响,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审计重点,进行结合审计。在财务集中核算体制下,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职能分开,分别由被审计单位和核算中心承担相关责任。审计人员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在核算中心日常财务监督中涉及不到和没有监督到位的财务事项的审计监督。根据重要性审计原则,对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现场结合审计,进行相关事项的检查和审核。

(二)注重实物清查。由于财务核算职能的移出,被审单位会出现财务管理弱化的现象,尤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要加大对实物资产的现场清查力度。

(三)强化延伸跟踪审计。要对被审单位尚未纳入财务核算中心的资金、账户、财务状况纳入审计。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异常开支和往来款项要进行跟踪,查明是否与有关单位串通,采取虚列支出、转移收入等手段在外单位套现、违规列支等。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5

(一) 银行风险 在银行和贷款者之间有着契约,贷款者到期必须连本带利归还银行。银行和储户之间也有契约,到期之时银行向储户还本付息。可是,银行两边的契约的“硬度”不一样。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契约比较“软”。企业还不出钱来,银行只能靠法律手段逼债,万一贷款收不回来,只好等这家企业破产之后多少拿回来一些。我国的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更软。国有企业还不出钱来而银行一筹莫展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可是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关系就“硬”多了。除非银行破产,否则储户完全有权力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银行把许多家企业经营风险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银行不能不发放信贷,可是,只要资金出了银行的大门就有收不回来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绝对避免坏帐是不可能的。坏帐是银行经营的风险成本。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应当用自身的利润来冲销坏帐损失。只要银行能够保持资金的流动性,资金流通链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麻烦。可是,如果银行的呆帐、坏帐越来越多,甚至资不抵债,总有一天这个问题会被揭露出来。一旦有一家银行失去了资金流动性,就会导发金融危机。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这家银行储蓄的老百姓往往最后得到消息。当老百姓得知他们的血汗钱有可能被银行给赔掉了,他们的反应非常简单干脆:尽快把自己的钱取回来。由于任何银行都必然把相当一部分资金发放中期或长期贷款。没有一家银行能够立即全部返回所吸收的存款。如果众多的储户一涌而上挤兑,马上就把这家银行搞垮了。银行关门势必拖跨许多相关的企业。由于银行之间存在着各种业务联系,一家银行出现的挤兑风潮很快就会影响到其他金融机构。结果,金融风暴的冲击一波连着一波,最终酿成一场社会风暴。 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失灵的可能,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即使政府出面干预也未必能够挽救这个机构破产(例如英国的巴林银行)。当大规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即使国际力量联合起来也未必能够制止危机的蔓延(例如墨西哥和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一家金融机构出现的危机会牵连到其他金融机构,例如,1974年英国由于房地产景气消失而出现银行业危机。日本在90年代由于泡沫经济崩溃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会损害公众对整个金融体制的信心,发生挤兑。例如,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危机。这种负的外部性在区域金融危机中表现得非常严重。 银行业务的本质决定了它需要承担各种类型的风险,因此了解这些风险并确保银行能妥善地计量和管理风险是银行监管的重头戏。 (二) 金融监管的目的 银行的风险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要比其他产业部门高得多。银行的自有资金在其全部资产中只占很小的一个比重。当银行放贷、投资的时候,主要是在拿别人的钱做生意。按照国际标准,银行的自有资金应当不少于8%。也就是说,银行中92%营运资金都来自于存款和借入资金。如果银行的坏帐超过了资本金,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6

一、 问题的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更为突出的“改革悖论”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性变革,是继中国国有工商企业改革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一般来说,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工商企业在产权制度、组织管理体系、资源配备方式、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控制体制等方面,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因而国有工商企业既有的改革经验与教训,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中国国有工商企业改革的基本选择路线,从“放权让利”来独立化工商企业自己的利益开始,到国家控股前提下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造,再到充分地运用中国的资本市场,运用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形式,将国有工商企业变革为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直到今天,国有工商企业改革仍然在继续,未来大体的格局,是国有股份进一步减少(国有股减持暂停并不意味国有股不再通过其它的方式减少)⑴。国有工商企业这种改革的走向,基本是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革的基本路线。从时下一些改革的理论讨论和运作考虑来看,建设新型的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进而上市,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认识⑵。 那么,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处于何种阶段呢?它大体处于产权结构多元化的准备阶段,以及运用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形式进行内部构造的改造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国有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以及产权结构多元化准备,均是由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来承担的。它遭遇到了国有工商企业改革过程中都涉及过的“改革悖论”问题。所谓“改革悖论”,简单地说,就是指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或经济组织,它既是改革主体又是改革对象之间明显的“内在矛盾”⑶。如果将国有商业银行“人格化”,国有商业银行这个“人”现在进行的改革或改革准备,也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显而易见,当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不触及到“自己”的利益时,“悖论”是不存在的。问题在于,如此的改革必定涉及到商业银行自身特殊的利益和员工(包括管理者,下文若无特别区分或说明均同此义)的利益,这种改革意味着银行自身和员工利益的某种牺牲或放弃,“改革悖论”也就生成了。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产品是货币资金及相关的金融服务,牵涉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又与财政政策的操作密切相关,而且资产规模庞大,制度体系复杂,组织机构纵横交错,层级多样化,员工数量多且依附性强,其原有体制的顽固性和改革的艰巨性更大,“改革悖论”所体现出来的深度与复杂性,更为突出。在国有工商企业的改革中,鉴于产权结构变革安排的相对迅速与上市公司形式的强烈约束,特别是工商企业受行业、产品特殊性的限制,容易受市场力量的冲击(如产品没有销路、全行业亏损严重等)而被迫较快进入重组进程,大量规模及结构远不如国有商业银行复杂的国有工商企业,也就很快转换了存在方式,“改革悖论”随即就消失或至少表面消失在变革的过程之中,问题并不怎么突出。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这个“改革悖论”就远没有那么容易轻松地淡漠化或消失,它是当下一个回避不掉的“真实问题”,也是一个确定改革下一步制度安排的主要问题,它将深刻地影响到整个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全部过程。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理解这种“改革悖论”并关注这种“悖论”的演化前景或走向,对于现代企业理论具有重大的价值。当然,在改革类似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超大型工商企业集团中,“改革悖论”的理解亦是价值连城的。 二、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悖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后果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和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其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决定了它必定有自身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在其内部,每个员工则有既独立于国家,又独立于银行本身的经济利益;至于作为“出资人”的国家,天然地具有自己资本保值和增殖的要求,它的利益是不可侵犯的。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是集中“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相对独立或对立经济利益的集合体,它与所谓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中的“股东、公司及员工”三方利益共存并无二致。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改革悖论”,也就是在变革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或体制时,各种利益关系调整中,调整主体与客体的一体化所带来的难以调和或根本不可能调和的内在矛盾与冲突――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既是利益的调整者,又是利益的被调整者。理论上看,它具有逻辑上的不可操作性,正有如“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7

内容提要: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改革应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因此必须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业务的特殊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以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改革发展的目标。论文对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的股份制改造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改革的方案,并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控股权与股权安排以及相关方面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论文关键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股份制改造 法人治理结构 控股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微观组织重组层面上的改革已不可避免地推进到了当前整个微观基础再造中最复杂、最难以推进的金融领域。推进金融业,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已成为改革的重点。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已成定局的今天。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有必要借鉴国际银行业的经验进行改革,壮大自身的实力,以在未来竞争中争取主动,跟上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潮流。一、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是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的迫切要求 “十五”时期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三大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和完善建设。在深化金融机构体系改革方面,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是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指出,“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争取用5年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把中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为实现这一目标,从今年开始,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分步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健全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系,是金融机构结构完善的金融体系,其主体应该多元化。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一直牢牢占有着70%左右的市场份额 ,新兴商业银行很难动摇其在国内银行业中的稳固垄断地位,更无法在大规模范围内同其展开公平竞争。由此引发的为扩大市场份额的不规范甚至恶性竞争,不仅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积累了经济运行中大量的金融风险,给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自有资本金不足,且不良资产率过高。按《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普遍未能达到这一标准。从国际大银行的情况来看,2000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52%,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国际大银行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一般认为不足8%),从而制约着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扩张能力。从不良资产比率来看,世界前20家大银行,其平均不良资产率为仅为3.27%,其中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为1.4%和0.85%,而中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高达20%左右。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不足严重削弱了银行消化贷款损失的能力,而且有可能危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加大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产权不明晰,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国有产权形式内在的决定了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政企合一的制度特征。在原有体制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渠道是财政,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推动国企发展成为国有银行的历史重任。进入80年代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取代了财政成为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金供给者。据统计,改革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每年贷款额的80%以上流向了国有企业。1996年底,国有企业占用的国有银行贷款余额47434.7亿元。没有银行的金融支持,国有企业的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种金融支持却使国有银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9年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就接收了国有银行在1995年前产生的1.3万亿的呆坏帐。据官方估计,这还只能使国有银行的呆坏帐率下降到20%以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8

银行理财业务;向量自回归模型;美林投资钟模型;资本市场

一、导论与文献回顾

2014年以来,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呈现两个特征:一是以净值型产品转型和事业部制改革为代表的业务转型持续推进,二是银行理财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中资本市场类资产的比重显著提高。前一个特征主要来自于监管政策的约束和引导,而后一个特征更主要来自于银行理财业务自身经营运作的压力和动力。银行理财业务是一个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金融业务。随着2012年以来大资管业态的形成和关于银行理财业务是否属于影子银行的争论,国内学者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研究逐渐丰富。目前关于银行理财业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财业务的监管政策和业务模式、理财客户行为分析、理财产品市场定价、理财业务和宏观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领域,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和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研究相对零散。苏新茗(2015)[1]在《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中对于银行理财业务“资金池-资产池”的投资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银行理财业务投资收益和短期利率、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的关系。张旭阳(2015)[2]按照“资管投行”的理念提出了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的发展方向。付巍伟(2015)[3]提出在商业银行融合资本市场的路径上,修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允许商业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都是政策可选项。马续田(2015)[4]认为利率市场化催生的金融脱媒正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为商业银行通过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转型提供了基础。何德旭、李锦成(2015)[5]认为从中短期来看中国影子银行还不会对整个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造成冲击。刘知博、贾甫等(2014)[6]分析了资本市场抑制的情况下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并指出多层次金融市场有利于降低这一风险。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针对银行理财业务后一个发展特征,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式,站在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的视角研究银行理财参与资本市场的绩效。银行理财业务广泛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始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中大类资产配置的关键性作用也是近一两年才逐步为业内和研究者所认识,现有少量的研究也仅限于理论定性分析,所以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就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本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情况,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针对本文主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第六部分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

从资产负债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经济所经历的阵痛,主要来自于经济去杠杆的自我修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去杠杆的方式开始从简单的债务重组、债务货币化发展为金融市场化与市场体量扩充,后者成为将债务转移出表、大范围分担的最有效方式。资本市场的发展在重整资产负债表中发挥核心作用,可以有效缓释去杠杆中伴随的经济萧条、通货紧缩等问题和违约、企业倒闭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冲击。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替代传统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保障作用,以配合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新兴产业往往具有轻资本、成长性的特征,融资需求也相应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国有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经济主体特别是创新主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融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不协调的问题。相比之下,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分散技术进步风险上的效率更高,能更好地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从财富管理需求来看,目前我国居民财富投资的比例中房地产、现金和存款、资本市场金融资产三者占比分别约为65%、30%和5%,和美国35%、35%和30%的比例相比,我国居民财富投资中资本市场金融资产占比太低。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金融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人口结构变化,我国居民的大类资产配置已经从实物资产向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迁移,并将进一步向资本市场金融资产迁移。这一配置比例变化的过程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相辅相成。

三、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情况

经过十余年发展的银行理财业务仍然缺少“资本市场基因”,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由于银行理财业务经营运作中实质存在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侧重关注投资本金的安全,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二是银行理财业务在资产构建上仍然依托银行传统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大类资产配置主要集中于类信贷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本行承销的债券资产和基于同业授信的货币市场资产。三是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投资运作体系上类似于银行表内业务,基于信用管理的风险管理能力很难有效识别资本市场的市场风险,也缺乏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必要的交易能力和投研能力。银行理财业务和资本市场的第一次接触是2007年左右出现的挂钩各类市场指数的结构性产品和挂钩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但随后的国际金融危机和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使这类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本金损失,经过市场教育,背负刚性兑付期望的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重点集中于固定收益类的信贷资产。银行理财业务真正成规模参与资本市场源于2014年。随着A股市场迅速回暖并强势上涨,银行理财资金通过证券结构化、股票质押式回购、券商两融资产包等融资配资的业务模式广泛参与资本市场,也逐步开展新股申购、定向增发、量化对冲等直接投资的中低风险资本市场业务。作为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方向,部分业务创新领先的银行发行风险真实转移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理财资金通过FOF、MOM等方式利用基金公司、私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直接对接不同领域和不同策略的资本市场投资。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统计数据上看,2014年以来从银行理财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上看,资本市场业务所占比重提高,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和货币市场所占比重降低,银行理财业务的大类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

四、参与资本市场对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银行理财业务自身发展规律和运作模式的分析银行理财业务连接了客户的理财资金募集和各类基础资产的投资配置,所以资产的可得性和资金的可得性往往决定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和广度。由于银行理财业务具有销售渠道完善的先天优势和隐性担保、刚性兑付的监管套利优势,所以募集理财资金的能力往往较强。所以,在实际业务中,资产的可得性往往成为业务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在资产的可得性方面,近两年,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和市场利率下行趋势的双重叠加下,一方面非标债权资产、债权资产等银行理财业务传统资产的可得性大幅下降,资产收益率覆盖理财资金成本的难度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伴随着银行表内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攀升,理财业务项下类信贷资产也出现信用风险频发的局面。上述两点形成所谓的“资产荒”,严重制约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即使在银行理财业务具有优势资金的可得性上,受制于大类资产配置,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均为固定收益的资产管理产品,产品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期限结构和开放安排。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单一化的产品结构已经很难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其他机构资产管理产品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理财业务的替代性增强。为了有效应对经营发展中的困局,参与资本市场是银行理财业务的重要选择方向,可以提高银行理财业务的绩效。一是有利于拓展理财业务跨界跨市场的资产来源和投资空间,二是有效对冲市场利率下降带来的其他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三是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配置降低总资产风险。

(二)基于美林投资钟模型的分析根据投资学原理,大类资产配置是决定投资收益和风险特征的重要环节。美林证券2004年在名为Theinvestmentclock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美林投资钟模型。该模型将实体经济增长的周期性与大类资产配置的周期性联系起来。根据美林投资钟模型,宏观经济周期按照经济产出缺口和预期通货通胀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过热、滞胀、衰退、复苏,在经济的不同周期阶段,大类资产收益率和行业发展均存在有规律的轮动。在确定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时,应首先对宏观经济周期进行研判,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提高该阶段内收益率较高的大类资产的占比,从长期来看可以有效提高资产组合的总体收益率。美林投资钟模型原理如图1所示:关于美林投资钟模型原理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适用性,首先考虑的是基于美国经济数据和市场数据分析所得的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郜哲(2015)[7]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优化后均值方差模型证明了美林投资钟模型也适用于我国金融市场。其次考虑的是美林投资钟模型原理是否适用于银行理财业务。银行理财业务目前仍然多采用资产池的运作模式,投资运作周期较长并跨越不同的经济周期,可以适用美林投资钟模型。基于美林投资钟模型,目前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范围相对狭窄,投资比例相对集中,很难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通过资产配置调整获得较好的长期绩效。作为改进银行理财业务,应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扩大资本市场资产特别是直接投资的资本市场资产比重。

五、参与资本市场对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和模型的选取为了通过实证研究参与资本市场对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应该研究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大类资产收益率间的关系以及大类资产配置与理财业务绩效的关系。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模型包括五个变量,分别是理财资产中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MONEY)、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CREDIT)、债券资产收益率(BOND)和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STOCK),以及理财业务利差(MARGIN)。其中理财业务利差(MARGIN)为理财业务绩效的衡量,四大类资产基本可以涵盖现阶段银行理财投资的主要资产品种,收益率为时点上该类基础资产的加权平均收益率,理财业务利差为时点上所有理财基础资产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减去所以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本文数据来源为某业务规模行业前五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经营数据,采用2014年末到2015年末的周度数据。本模型也假设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配置和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所以本模型适用于整体银行理财业务,这一假设也基本符合市场真实业态。由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VAR模型常用于分析存在相互关系的时间序列,模型将所有变量对其他所有变量的滞后变量进行回归,从而更全面地解释变量间的影响。本文需要研究理财业务大类资产收益率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和理财业务利差的影响关系,所以本文适合选用VAR模型。

(二)变量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伪回归基于VAR模型的分析要求变量本身是平稳的或者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来检验相关变量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检验形式中C表示带有常数项,T表示带有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滞后期K的选择标准是SIC。D表示变量取一阶差分,*、**、***分别表示显著水平为10%、5%、1%的临界值。从检验结果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MAR-GIN、BOND、CREDIT、MONEY、STOCK都是一阶单整的序列,所以后续进行协整检验。建立VAR模型需要确定滞后阶数,使用不同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从表4中可以看出,所有准则的判断均显示1阶滞后最优,所以选择VAR滞后阶数为1。在确定最优滞后期以后,为了分析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有必要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三)协整检验与协整方程分析根据模型的比较,本文选择协整方程都不含趋势项包含截距项的线性模型进行检验。从表中可以看出,最大特征根统计量显示:在存在0个协整关系的零假设下,以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其余都不能拒绝原假设。这证实了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本文所涉及的5个变量之间有且仅有唯一的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表5所示,从各变量的t检验来看,除了CREDIT以外,其他系数均显著,说明模型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从协整方程可知:(1)银行理财业务利差与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均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2)从影响系数大小来看,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对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影响最大,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和债券资产收益率对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影响次之,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对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影响最小。

(四)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和估计分析先对VAR(1)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从图2中可以看出,VAR模型的AR特征根倒数的模全部落在单位圆内,最大特征根倒数的模为0.9161<1,说明模型通过稳定性检验,所以认为该模型是稳定的。模型估计结果的矩阵形式如表6所示: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1)银行理财业务利差与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一阶滞后项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一阶滞后项的影响最大且相关系数显著。(2)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与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和债券资产收益率的一阶滞后项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相关系数也很小。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为了进一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有必要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主要是基于VAR(1),考虑到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主要对于MARGIN和STOCK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不是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格兰杰原因。(2)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格兰杰原因。(3)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不是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格兰杰原因。

(六)脉冲响应分析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可以考察某一变量出现外部冲击对其他变量产生的影响,也即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冲击对模型系统变量的当前和未来变量值的影响路径。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银行理财业务利差在其他变量受到外部冲击后的响应路径和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在其他资产收益率受到外部冲击后的响应路径。从图3可以看出:(1)针对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正向冲击,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第1期均未有反应,此后出现正向反应,并逐步增强,一般在第4期左右达到峰值并逐步减退。(2)银行理财业务对于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冲击响应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轴(第7期之前),这一正向反应具有更显著的统计学意义。(3)银行理财业务对于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冲击响应的峰值强度最高,为2.5391。从图4可以看出:(1)针对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的正向冲击,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第1期均出现负向反应。(2)针对债券资产收益率的正向冲击,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负向反应持续10期。(3)银行理财大类资产配置中的资本市场资产具有风险对冲作用。

(七)方差分解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的优势在于反映变量的相互作用的方向和趋势,但是没法客观分析影响的大小。方差分解分析是VAR模型中不同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另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分析每一个随机冲击对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本文有五个VAR模型的变量,结合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利差MARGIN进行方差分解,结果如下:从表8的情况可以看出:(1)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受自身波动的影响最为显著,第2期时这一影响占比达到98.09%,此后逐步减弱,至第10期占比为58.21%,平均占比为76.30%。(2)其他变量波动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的贡献度随着期数的增加均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3)在四个变量中,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受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最大,第10期占比达到17.40%,占比均值达到10.12%。(4)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波动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的影响次之,第10期占比达到17.40%,占比均值达到10.12%。(5)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波动和债券资产收益率波动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的影响很小,占比均值仅分别为1.31%和3.38%。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第四部分理论分析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不仅符合银行理财业务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美林投资钟模型,也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理财业务的长期绩效。从第五部分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协整方程、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虽然资本市场资产的占比不足30%,但是资本市场资产已经成为支撑和影响银行理财业务绩效的最重要资产,其贡献度已经远超过作为银行理财业务传统资产种类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和债券资产,所以参与资本市场业务将成为银行理财业务经营的重要选择和必然发展方向。目前银行理财业务投资的资本市场资产的主要业务模式还是配资融资类业务,直接参与资本市场的业务规模占比很小。对于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主要有:一是现有收益率型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特征和资本市场投资的波动性特征存在错位,监管部门应加快引导银行理财业务转型,作为业务转型的方向,依托风险真实转移的净值型产品,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空间和广度更大。二是银行理财业务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投资管理体系都不适应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投资,银行自身应当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培养专业团队、调整风险管理体系、赋予理财部门独立的投资运作权限等。三是委托投资是短期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重要模式,委托投资可以有效融合银行理财的资金来源优势和专业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优势,同时也促进了银行理财自身投资能力的提高。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未对资本市场资产进行分类,数据样本较少,缺少全行业的数据等。使用其他模型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进行实证研究,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收益风险分析等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SimsCA.MacroeconomicsandReality[J].Econometrica,1980,(48),1-47.

[2]张旭阳.回归本源,跨界布局[J].银行家,2015,(4):39-41.

[3]付巍伟.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必要性探讨[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203-204.

[4]马续田.以资产管理业务为载体重归资本市场[J].中国银行业,2015,(5):56-57.

[5]何德旭,李锦成.中国影子银行与A股市场的相关性分析[J].上海金融,2015,(4):77-82.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9

一、引言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为“对私金融服务”或“个人金融理财业务”。虽然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给出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定义。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就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结合客户的投资需求、风险偏好、和生活目标等个性化因素,发挥其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向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等专业化服务,以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并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与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它是商业银行针对客户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组合创新,是一种全方位、分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个人理财业务最早出现在瑞士,随后逐步推广到美国、欧洲以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各大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随后逐渐兴起。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财富不断增长、投资意愿逐渐增强,金融服务需求也日趋多样化,潜力巨大的个人理财需求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外部动力。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不但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个人理财的需要,更是其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竞争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竞争,而且来自于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外开展的时间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具有风险低、批量大、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随着《外资管理条例》的出台,外资银行凭借其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日益占据个人理财业务市场份额,中资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孰强孰弱?中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怎样的问题?中资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系统地进行阐述。

二、研究综述

关于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比较分析的问题,目前国外学者对其研究较少,但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早在乔大为(1999)论及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就提出了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为满足客户的需要,利用其在资金、技术、信息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接受客户的委托,并收取服务费用的业务。蒋兆阳(2003)分别总结了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优势和劣势,提出中资银行必须在目标市场、功能、和竞争策略三方面进行准确定位,并通过各种手段加以发展,才能将其个人理财业务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孙桂芳(2004)概括了中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和不足,分析了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资银行要通过业务创新、培养专业人士等四个策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韩京芳(2006)在对比分析了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劣势后,为进一步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邹朋飞(2008),从吸引客户的能力和维持与客户关系的能力、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与开发能力、和个人理财产品定价与获利能力三个方面来对比分析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力,从而提出中资银行应该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机制与环境,开发创新个人理财产品,做好市场细分与定位,改善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与方式,并且加快信息技术建设进程。韩润生、张娟娟(2011)从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两方面指出了中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透视个人理财服务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中资商业银行应该将理财产品差异化服务化、转变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提高理财业务人员素质,发展第三方理财服务,积极培育理财业务市场等建议。

既有研究已经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简单地介绍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劣势,并没有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系统地进行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而且这些研究主要运用规范分析法,缺乏实证分析。因此,为深化既有研究,本文试着将衡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的几个主要因素纳入分析框架,而且在分析的过程中,采用对比的方法,做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而全面地分析比较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力。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10

一、引言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种建立在委托―关系基础上的个性化和综合化的服务活动,具体指商业银行理财专家根据个人客户所处的生活阶段、财务状况、理财价值观和投资目标,结合客户的收入、消费、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态度偏好等特征,帮助客户分析资产管理和运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通过合理的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降低或规避风险,形成一套以个人资产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使客户达到预期生活质量的个人理财规划。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等具体的专业化的服务来实现个人理财[1]。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很快,但种种因素导致其绩效不佳。《2009年中国银行业年度报告》中提到:2008年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负收益和展期等现象。笔者个人认为:这些除了与金融危机、国内宏观经济有很大关系外,还与个人理财产品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和设计过程及目标的盲目性有直接联系。本文基于“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理念,分析商业银行成功营销的前提――个人理财市场细分,然后选择目标市场和进行市场定位,继而设计适合于不同客户群的个性化理财产品。

二、市场细分理论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细分技术

(一)市场细分理论

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是指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客观特征的差异性,把某类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成若干消费者群体,使每个具有类似需求和特征的群体形成一个子市场[2]。市场细分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差异性和企业资源的有限性。每个顾客对于一个产品的需求、欲望及购买行为是多元的,这为市场细分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时企业资源的稀缺性迫使企业要将有限的资源定位于有利可图的目标市场,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以取得和增强竞争优势,这就是所谓的“以客户和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这个定位的过程只能有市场细分来实现[3]。

现代的市场细分方法主要有单一标准法(单一因素进行分析)、主导因素排列法(最主要的因素分析)、综合标准法(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因素进行分析)、系列因素法(因素是多项的,也是有一定顺序的,按照因素的主次顺序分析)。本文采用综合标准法对客户群重要特征的分析实现市场细分目标。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细分技术

很多实现客户细分的技术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聚类分析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主成分分析技术、拟和分析技术、因素分析技术等。考虑到涉及个人理财产品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客户的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及风险偏好等多种因素,本文利用综合因素法进行分析,实现技术采用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来构建客户结构,进行市场细分。

1.聚类分析概述。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又称群分析、点群分析和簇群分析等,是依据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按照一定的类定义准则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聚类后同一类别的数据尽可能地聚集在一起,而不同的数据尽量分离。聚类分析方法主要有划分方法、层次方法、基于密度方法、基于网络方法和基于模型方法,在经济、管理、社会学、医学等领域市场细分过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4]。对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领域,聚类分析可以把市场划分为不同特征的客户群,群间差异显著,商业银行可根据不同的客户群设计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2.K-Means聚类基本原理。本文利用了聚类分析中的K-Means聚类来进行划分的。K-Means聚类法(K-means Clustering),又称快速聚类法,其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按照一定方法选取一批凝聚点(聚心),再让样本向最近的凝聚点凝聚,形成初始分类,然后再按最近距离原则修改不合理的分类,直到合理位置[5]。

三、数据分析处理

(一)数据来源

为了更好的挖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客户群的不同需求模式和理财需求偏好,本文以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有个人理财需求的居民为受测群体,采用随机的调查问卷方法,收集有关个人理财需求方面的数据和信息。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回收有效率为95%。

(二)数据相关分析和整合

调查问卷涉及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均收入、职业、所处的人生阶段、理财必要性、理财价值观、理财目标、投资经验、理财决策、风险偏好、选择的投资工具、理财最关注的因素和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首要期望等13个指标。基于对市场细分的贡献度大小,本文选择年龄、受教育程度、月均收入、职业、所处的人生阶段、理财价值观、理财目标、理财决策、风险偏好、选择的投资工具等10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所处的人生阶段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理财价值观、理财目标、理财决策和投资工具选择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为了避免同类变量的重复“贡献”,所以剔除年龄、理财目标、理财决策、投资工具选择四个指标,并对剩余指标进行K―Means聚类分析。

(三)个人理财市场细分

在K―Means聚类分析过程中,不断调整K值,通过不断检验,最终确定K值为4,分析结果如表1、2所示。

1.潜力型客户。大多数是处于单身阶段的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收入在1000元以下,理财价值观多处于先享受型,他们倾向于把大部分的选择性支出投入到当前消费上,以提升当前的生活水平。在理财工具方面,多倾向于收益固定、风险较小的货币性理财工具或者债券型理财工作,属于保守类投资者。目前这类客户因其所处的阶段和环境使得他们的理财需求有限,但是他们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对于理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很好的规划。随着工作收入的增加,其所投资的理财工具将会多元化,更容易接受新型的、收益风险比较高的理财工具。

2.关注型客户。大多数处于单身或者家庭形成期(建立家庭生养子女)阶段,多数是月收入达到3000~5000左右的公司职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为本科或者大专。此类客户的理财价值观多属于先享受型①或者购房型②,理财风险态度属于偏好类型,能把选择性支出积极地投入到股票、外汇、黄金和衍生品等高风险高收益投资领域,取得高收益。同时,此类客户还买房贷寿险、短期储蓄险等保险来取得相应保障。

3.战略型客户。处于家庭成熟期(子女长大就学到子女独立)的高层管理人员等高收入人群,收入多为5000元以上,是这四类客户中收入最高的,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和本科。此类客户的理财价值观是以子女为中心,以定/活期存款、中长期投资基金、蓝筹股、债券、教育基金和黄金等作为投资工具,他们更注重多元化投资和投资工具收益的平衡,属于中庸稳健型的群体。他们投资理念比较开放,能够承受较大的风险,在综合评价各种投资组合收益的基础上能都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4.稳定型客户。多处于家庭衰老期(子女成家到家庭消失)阶段,收入很高,教育背景为本科为主,多工作于公务员、老师等稳定行业。此类客户的理财价值观为后享受型,把大多数选择性支出用于退休规划,多投资于债券(以国债为主)、稳定收益的基金、保险、储蓄、结构性理财产品等保守型理财产品,以求得稳定收益和资产的保值增值。这类客户投资理念比较保守,承受风险能力较弱,属于比较保守型的群体。

四、结论

根据“帕累托法则”,也称为“二八法则”:20%的高端客户给银行创造了80%的利润,这些客户理财需求旺盛,是银行中间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6]。同时由于银行提供个人理财服务的门槛较高,所以本文市场细分结果中的战略客户称为优质客户(VIP客户),关注客户称为次优客户,潜力和稳定客户称为一般客户。银行应根据各类客户的不同理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一是要重点关注优质客户,利用跟踪式的理财服务和增值服务来锁定这一目标群体,设计收益和风险最佳平衡的理财产品,使风险处于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及时了解银行理财服务是否与客户所期望的相符合,慎重考虑客户的反馈意见;根据需求的个性化,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理财规划,维系好和这类客户的关系,实现客户和商业银行的双赢。

二是对于次优客户,商业银行应及时用各种渠道给此类客户发送有效的理财信息,和他们分享理财经验;根据其理财目标和承受能力,提供合理的生活理财计划和高收益的投资计划;在某个程度上适当给与他们费用方面的优惠,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是一般客户的理财需求因收入状况或者所处的周期等原因受到抑制,其中潜力型客户群是商业银行很重要的市场机遇,他们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未来的优质或者次优客户,所以目前对这类客户的一般业务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大力宣传理财产品和理财理念,不断提高和巩固银行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使商业银行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稳定型客户非常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他们对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质量和产品收益要求非常高。商业银行应结合此类客户现在的理财情况,给他们提供固定收益、至少保本的理财产品和高质量的合理的退休规划等理财服务,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优质服务,给银行树立好的形象,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本文的分析样本范围有限,地域性比较强,所以市场细分的客户群体特征不能代表全国范围客户,商业银行应根据本区域的人口结构特征、自己的经营特点、业务现状和实力程度等各种因素来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营销计划,设计具体有效的符合本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群的理财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3.

[2]周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5.

[3]林功实.个人投资理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21-327.

[4]魏敏,田蕾.个人理财市场细分及客户群差异性分析[J].金融论坛.2006(10):42-47.

[5]William F.Sharpe. A Simplified Model for Portfolio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1963,9(2):398-412.

[6]Zvi Bodie.Thoughts on the Future:Life-cycle Investing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11

Howard R.Bowen(1953)的《商人的社会责任》标志着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构建的开始,开启了企业社会责任时代。此后,伴随着企业社会问题的频繁出现,学术界对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然而,研究结论并不一致。Griffin和Mahon(1997),Roman、Hayibor和Agle(1999)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归纳出了三种不同的研究结论:正相关、负相关、无关或没有结论。但是在采用更加严格的分类方法后,他们发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性的更多证据。从而,总体来看,在多数情况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增长。

国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性分析居多,实证分析较少。苏冬蔚、贺星星(2011)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生产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彭俊杰(2012)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研究,认为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呈负相关性。沈洪涛(2005)首次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为因果关系,彼此影响。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高管薪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很少考虑高管薪酬在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方面的作用。另外,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相关文献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通常都会剔除金融行业,使得针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很少。本文将从财务绩效、高管薪酬的角度,研究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解释高管薪酬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激励效应。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了2010-2012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之后得到34个样本观察值。为增加样本观察值的数量,提高分析的精度,在回归分析时采用横截面和时间序列的混合数据。样本数据来自各上市银行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数据部分来自国泰安数据库,部分经作者手工录入。本文的研究涉及社会责任变量、财务绩效变量、高管薪酬变量、银行规模变量、治理结构变量等。

1.社会责任变量。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是整个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业绩关系研究中最为复杂的问题。衡量公司社会责任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进。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用于衡量公司社会责任的最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公司已公开的各类报告或文件,来确定每一个特定项目的数值,从而得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来衡量上市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二是声誉指数法,由专家学者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主观评价后对公司声誉打分排序。基于可计量、可比和可操作的原则,本文在计量上市商业银行对政府、股东、员工、债权人、社区等的贡献时,仅考虑能够用货币计量的部分,忽略不可计量部分。对政府的贡献用纳税总额衡量,对股东的贡献用净利润衡量,对债权人的贡献用利息支出总额衡量,对员工的贡献用员工的职工薪酬总额衡量,对社区的贡献用企业的对外捐赠总额衡量。本文采用相对数指标“每股社会贡献”作为衡量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综合指标,每股社会贡献等于年度银行社会贡献总额与年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之比。

2.财务绩效变量。财务绩效指标通常有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盈余(EPS)等。鉴于商业银行可能通过操作净资产收益率粉饰企业财务绩效,故本文以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变量。

3.高管薪酬变量。选取每家上市商业银行前三名高管薪酬总和作为衡量高管薪酬的变量。

4.控制变量。本文以银行规模(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控股股东性质、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和银行上市年限为控制变量。其中控股股东性质为虚拟变量,当控股股东是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时为1;当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时为0。

各变量的符号和含义如表1所示。

(二)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当前经济现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上市银行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正相关。

假设2: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正相关。

假设3:上市银行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

基于以上假设,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SRPS=β+β1ROA+β2COM+β3LNA+β4OWN+β5LEV+β6AGE+ε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每股社会贡献(SRPS),解释变量为总资产收益率(ROA)、高管薪酬(COM)、银行规模(LNA)、控股股东性质(OWN)、资产负债率(LEV)以及银行上市年限(AGE)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从全部样本来看,上市银行平均每股为利益相关者贡献4.019元,但是各银行每股社会贡献差异较大,最小值为中国银行2010年的每股社会贡献1.18元,最大值是兴业银行2012年的每股社会贡献12.06元。总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0.035,但是高管薪酬相差悬殊,最小值是工商银行的258万元,最大值是民生银行1 737万元,约是最小值的7倍。控股股东性质平均为0.8235,说明大多数上市银行属于国有控股。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负债率很高,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上市银行资产负债率平均为93.84%。各银行上市时间差异较大,最长的是浦发银行13年,农业银行是在2010年上市的。

(二)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较小,最大的是高管薪酬与股东性质之间的相关系数-0.43,小于-0.5,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所选的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结果分析

方程的R2 =0.6918,调整的R2 =0.6233,F检验值=10.1016,显著性检验的P值=0.0000,说明该方程的回归结果总体是显著的。其中方程的DW值=2.10,查DW检验表发现dU=1.89,4-dU=2.11,因此2.10属于(dU,4-dU),所以模型没有自相关性;同时怀特检验表明nR2=30.7896,因为方程是多元回归,所以存在交叉项,在α=0.05的情况下,查χ2分布表,得临界值χ2 0.05(26)=38.885>30.7896,因此模型也不存在异方差。通过分析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呈显著正相关影响。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总资产收益率ROA与每股社会贡献SRPS正相关且显著,并且其系数相对较大,说明对社会责任的影响较大,支持假设1,说明财务绩效越好的上市商业银行,越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2.高管薪酬与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呈正相关关系。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每增加1%,银行社会责任增加1.67%,说明高管薪酬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上市商业银行增加其社会责任的承担。从而支持了本文的假设2。

3.银行规模与社会责任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结果说明,银行规模与银行社会责任显著负相关,即规模大的上市银行并没有承担起与其规模相对应的社会责任。从而本文的假设3不成立。

4.控股股东的性质与社会责任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国有控股上市银行承担了相对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国有企业的定位有关,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具有历史传承性。

5.资产负债率显著影响上市银行社会责任,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其支付给顾客的利息越多,对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总额也越多。

四、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沪深两市2010-2012年上市银行的数据,对财务绩效、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和评价机制

尽管当前上市银行均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但我国尚没有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和专业的评价机构,对于报告披露的内容和方式缺乏统一的标准,以至于对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完全依赖于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而我国上市银行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时间尚短、经验不足,这些不足会使社会责任报告本身出现许多问题,会影响社会公众对其了解和监督。所以,我国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规范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范围、内容和方式,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加强社会责任报告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可监督性,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有用性,有效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增强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

发挥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对于其社会责任承担的正面作用。改善银行盈利结构,扩展银行盈利途径和模式,增强银行盈利能力。制定综合性的业务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创新能力,为商业银行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奠定坚实的基础。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12

(一)因子分析法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法是选取少数几个因子来反映多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将同类指标归为一类,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对企业进行评价。评价时是多个指标的评价同时进行的,在分析过程中,一般要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加权处理,重要的指标权重大。并且,评价的结果不是一个有具体意义的统计指标,而是用分值或排名来判断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劣势和行业地位的。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找出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以及它们的影响力。

(二)因子分析模型框架 因子分析法是研究相关矩阵内部依存关系的一种模型,先设定多个评价指标X1,X2,…Xp,这些指标都是可观测到的,然后找出公共因子F1,F2,…Fm,这些公共因子是不可观测的,以再现原指标与公共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些公共因子相互独立,互不相关。在所研究的问题中,以公因子(新变量)代替原指标(原变量)作为研究对象,并要求不损失或少损失原指标所包含的信息,用公因子代替原指标所作的分析会比较简单和清楚。

(Ⅱ)中bmp为第m个公共因子在第p个指标上的因子得分系数。F代表因子的加权平均,即总得分,其中,c1,c2,…,cm代表主因子旋转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c代表主因子旋转后的累积方差贡献率。

(三)指标选取 本文在选取评价指标时,主要考虑影响银行财务风险的三方面因素:一是反映银行经营效率获利能力的评价指标;二是银行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三是银行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这三个方面的指标是影响银行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决定了银行业的运营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如表1所示。

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银行财务风险实证研究

本文以16家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银行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这16家银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5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11家股份制银行发展迅猛,共同影响着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它们的经营状况足以反映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状况,因此本文将这16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分析数据取自2012年各家银行的财务报表,运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计算。

(一)数据分析 具体如下:

(1)原始指标。根据2012年16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按公式计算出选取的8个财务指标的数值,见表2。

(2)初始变量的相关性检验。在做因子分析前,首先要判断这些变量的相关性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相关性和显著性水平操作来完成。计算结果见表3。

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左右的有很多,这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相关性,进而说明有进行因子分析的必要。其次,要了解这8个变量的公因子方差,见表4。表4中,“提取”一栏表示了变量共同度的取值,意思是公因子能够解释的每个变量方差的比例,本例的方差提取多数都在90%左右,可见公因子对变量方差的解释效果很好。

(3)求解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见表5。方差解释表给出了每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的累积和。观察初始特征值的“累积%”一列,前3个特征根都大于1,且解释的累计方差达到了90.295%,也就是说总体90.295%的信息可以由这3个因子来解释,由此取这前3个为公因子进行分析。初始公因子累积贡献度见表6:前3个因子的特征值的方差累积贡献度达到90.295%,包含了原变量的主要信息,所以确定因子的个数为3个。

(4)因子旋转。在表6中,笔者已列出了找到的三个公因子,对这三个公因子的探讨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理解每个公共因子的意义。一般来说,经过因子旋转后的变量在因子上的载荷分布更分散,比未旋转时更容易解释。表6显示第1个因子对测算商业银行效率的贡献率达44.634%,由表7显示该因子中高负荷的指标有:产权比率(X5)、资产负债率(X4)、净利润增长率(X6)、每股收益增长率(X8),这些指标反映了银行的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所以因子F1可称作资金管理因子;第2个因子对银行效率的贡献率达31.852%,总资产报酬率(X3)、总资产净利率(X2)、销售净利率(X1)有较大负荷,这些指标是银行经营效率和获利能力的指标,所以因子F2可称作银行盈利因子;第3个因子对银行效率的贡献率为13.809%,该因子中高负荷的指标是:净资产增长率(X7),这是银行发展潜力的指标,所以因子F3可以成为银行资金充足因子。

本文选用了2012年上市银行的财务指标,因此,表9的排名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反映2012年各银行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且作出了比较。由表9可知,2012年效率最高的银行是华夏银行,最低的是交通银行。综合得分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得分总体低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排名前6的银行中,没有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中排名最高的是中国农业银行。

从表9可以看出,效率最高的华夏银行,第1个因子的贡献度很大,在所有银行中是最高的,第1个因子是资金管理因子,可见华夏银行在资金的管理和运用方面做得很好,能把资金合理投入到高回报的领域,避免资金的浪费和闲置。而反观排名最后的交通银行,资金管理因子为4.1092,在所有银行中最低,即交通银行在贷款方面的效率比不上其他银行,没有有效运用资金,因此,交通银行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要注意资产的管理,把重点放在贷款业务上,当然也要控制不良贷款,而这一结论也正好与2012年交通银行的实际情况相符,2012年交行出现了大批巨额贷款无法收回的现象。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效率最高的是中国农业银行,最差的是交通银行。其中,第一个因子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影响较大,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高的,说明农行的贷款业务做得较其他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好,而第三个因子最高的是中国建设银行,这是资金充足因子,可见中国建设银行的资产回报率和债务偿还方面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做得最好的,而这点也和事实相符,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建设银行的总资产报酬率是1.4716,而中国银行是1.1377,中国农业银行是1.1644,中国工商银行是1.4448,交通银行是1.1811,中国建设银行的资产报酬率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高的,这与在表9中得到的结论一致。

(二)结论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2012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整体低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如果资金无法得到充分运用,资源就得不到最好的配置,必然会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率。再者,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起步初期,纷纷采取措施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农业银行在2012年的经营效率超过其他四家。中国农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是不容忽视的,从乡村到城镇,农行网点都全面渗透,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有强大的竞争实力,有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这些优势都为中国农业银行的高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综合实力不容小觑。

三、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公司可以采取适当和必要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将损失降到最低点,防患于未然。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商业银行加强风险防范的必要环节,预算作为控制与评价的一种方法,包括对银行内部各组织各环节进行全面预算,有对银行财务指标的预算,有对银行具体业务的全面管理预算,有对银行营运部门的预算,还有对银行人力资源的预算等等。全面的预算管理有助于银行内部流转的规范化,有利于银行自身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

(二)加强资本、资金管理 商业银行要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才能实现持续经营的目标。此外,也要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控制资产负债比例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清偿债务,银行的资产应具有适当的流动性,保证拥有充分的周转能力,资金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三)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对银行内部财务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银行内部财务信息畅通,寻找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方法。由具有丰富财务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同时对银行内部情况熟悉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员工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而且,不相容职务应严格分离,实物资产的接触和内部稽核要求要明确。

(四)加强员工教育培训 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多数银行都应重视对员工的培训。首先,要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加强商业银行管理部门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避免风险。其次,无论从技能还是员工素质,都要定期组织全面培训,提升业务操作能力,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与时代接轨。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2]李洁:《对如何控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思考》,《中国商界》2010年第9期。

[3]宋朝霁:《试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现代商业》2012年第34期。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篇13

Th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The Using of the Du Pont System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mise when we jo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will open to the world in each field in 2007. At the appointed time, the foreign capital bank will enjoy the same treatment as Chinese bank. It causes great attention whether Chinese bank could undergo the foreign capital bank’s shock in the condition of losing the policy protection, especially the middle and small scale commercial bank.

This article selects five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which is China Merchants Bank Co Ltd,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oration, Hua Xia Bank, 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 Co Ltd,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as the sample to analyze by the improved Du Pont System. Through the relations among ROE, RAE, AU, EM etc, we will gain the conclusion of many aspects of the sample’s, such as profitability, asset’s quality and manage ability. Furthermore, depends on the conclusion, we will make recommendations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the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Key word: commercial bank, performance analysis, The Du Pont System

目 录

一、序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思路 1

二、文献回顾 1

(一)国外关于银行绩效专题的研究成果 1

(二)国内关于银行绩效专题的研究成果 2

三、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实用性 2

(一)杜邦分析体系介绍 3

(二)杜邦分析体系的优势 3

(三)杜邦分析体系的不足 4

1.忽视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4

2.以权益回报率作为核心指标不能完全体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4

四、研究设计 4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杜邦分析体系的构建 4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杜邦分析体系的应用 6

五、实证分析 6

(一)盈利能力分析 7

(二)营运能力分析 10

(三)资本现状分析 11

(四)现金流量分析 13

六、结论与建议 14

(一)结论 14

(二)建议 14

参考文献 15

一、序言

(一)研究背景

自从我国加入WTO,对于民族产业的能否经受住外来资本的冲击一直是最受关注的焦点,而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是遭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中涉及我国银行业的内容,第一:中国承诺五年入世后五年内使境外银行获得充分的市场准入,第二:外国银行可以与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往来,第三:在准入后五年,外国银行可以与中国居民进行人民币业务往来,第四:在五年内,地理限制和顾客限制都将撤消。

随着07年的到来,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加快商业化改造进程,外资银行按照我国加入WTO协议承诺的时间表,在机构和业务布局的各项准备日益充分。我国金融业将逐步形成自由化竞争的局面。相对而言,在夹缝中生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否保持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并真正获得与其他银行相抗衡的持久竞争力就不得而知了。

(二)研究意义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经营绩效与经营管理水平是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因此,对于经营绩效的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财务报告记载了发生过的经济事项,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运营情况、财务情况和盈利情况,对银行的经营业绩做出评价。更为重要的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要通过财务分析结果来显示。因此,对银行经营绩效进行评估,选择恰当的分析体系尤为重要。

本文运用杜邦分析体系为基础,对其进行改良,并运用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绩效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其经营过程中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改善经营管理指明正确方向。此外,杜邦分析体系在银行的运用,还可以丰富和完善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因此,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杜邦财务分析,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三)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对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进行优化与改进,使其适用于对银行业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进行经营绩效分析。然后通过对目前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现状和优劣势,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的介绍;其次是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的介绍;第三部分是对杜邦研究体系的介绍;第四部分是研究的设计、指标的定义;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通过对五家样本公司的分析,观察股份制银行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现状、现金流量四方面的现状;最后根据杜邦分析体系得出结论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进行总结,提出建议。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关于银行绩效专题的研究成果

国外经济学术界大约于20世纪50年代进行银行绩效研究。早期的研究关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提高经营效率的方法。一般认为,最早研究银行的规模大小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学者是阿赫得夫(Alhadeff,1954)。阿赫得夫从加利福尼亚州选取了210家银行(1938-1950)为分析样本,分析出银行存在递增产出规模效率和递减成本规模效率的现象。[1]之后,实证分析方法在斯科威基和麦济(Schweiger and McGee,1961)、贝尔和摩西(Bell and Muephy,1969)等学者的研究中得以延续。他们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阿赫得夫的结论,并分析出了银行规模效率的来源,即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力分工[2]。以哈姆佛雷(Humphery,1981)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从银行制度入手,运用超对数函数模型,得出总分支行制度较之单一银行制度其规模效应更为明显。目前对于兼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这一问题学界尚未达成共识。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经济学界开始研究内部资源配置和银行管理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常采用多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approach—SFA)等分析方法。DEA是非参数方法,SFA是参数方法,两者相比,前者的优点是不需具体函数,从而避免因生产函数的错误而引起问题。而就研究结果而言,关于技术进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两者结论大致吻合。技术进步是由经验、知识的增加和技术创新引起的(Hunter and Timme,1986)[3];Athanasios G Noulas(1997),Herwig Langohr(1998),Jose Mpastor(1999)均讨论技术进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依然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4]

随着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变革,西方学术界逐渐将非财务指标引入到银行绩效分析的研究。Stewart首先将经济增加值(EVA)衡量经营绩效[5];Jeffreg提出用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VA)来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6]。

(二)国内关于银行绩效专题的研究成果

我国学术界在银行绩效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国外起步晚。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有一些研究成果发表(王广谦,1997;黄宪,1997;韩文亮,2000等)。这些研究所使用的多是诸如资产利润率、人均创利率、资产费用率等单要素指标,因此这些研究所能提供的用于银行绩效研究的信息十分有限。

近几年,国内研究开始就如何提高银行绩效的运行机制从不同角度展开探索。张健华利用改进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找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高莉等应用EVA分析体系来综合系统地分析中国银行业绩效;刘伟等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周春喜利用模糊矩阵法,李志彤等采用统计学中的因了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对向业银行的绩效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袁云峰、张波利用平衡计分卡及服务----利润链的思想建立了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DEA方法以及乘法原理,使这一体系用于测算银行绩效成为可能。[7]

总体上看,虽然国内研究发展迅速,但研究成果仍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且研究范围较为狭窄,无法对银行绩效的改进以及各因素的贡献程度进行全面反映,也缺乏对国有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之间的绩效比较研究。

本文综述以上研究方法后,仍然选用杜邦分析体系作为基础进行绩效分析。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一、财务分析的全面性。把权益报酬率分解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等三个二级指标,从而分别从企业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三方面对企业状况全面考察。对于这些二级指标的变动情况还可以通过进一步分解的方法加以分析。在具体分析时,如果发现某项指标的变化发生异常,还可进一步分析反映类似问题的其他指标加以辅助分析。这一点是其他分析方法所不具备的。二、客观性。EVA模型和平衡积分卡模型由于引入了非财务指标,因此相对于传统财务指标而言,比较主观化和理想化,其操作性也不强。尤其对于外部报表使用者而言,绝大多数无法对其做出正确判断。三、考虑到目前经济环境,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传统会计利润指标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程度要高于经济增加值等经济利润指标[8]。

三、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实用性

(一)杜邦分析体系介绍

杜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经典方法。这种财务分析方法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的皮埃尔杜邦和唐纳森布朗创造并首先应用,因而被称为杜邦系统(The Du Pond System)。杜邦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并通过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随着财务分析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被越来越多的财务分析者所采用,并逐渐发展成为在西方国家较有影响的综合财务分析方法[9]。

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 1 传统杜邦分析图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进行分解。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净利润率×资产使用率×权益乘数

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pide;净资产;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pide;净资产;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pide;总资产

净利润率=净利润&pide;销售收入

资产利用率=销售收入&pide;平均资产总额。

分解后的净利润率、资产使用率、权益乘数这三个二级指标分别放映出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并且透过指标间的关系还能反映表现其内在的联系。

(二)杜邦分析体系的优势

1.财务分析的全面性与层次感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主要是从生产经营和财务运作两方面来考虑,并且要求两者互相协调。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正是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组织与分析体现了这一点。从“三力论”的角度来看,把权益报酬率分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等三个二级指标,从而分别从企业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三方面对企业状况全面考察。对于这些二级指标的变动情况还可以通过进一步分解的方法加以分析。在具体分析时,如果发现某项指标的变化发生异常,还可进一步分析反映类似问题的其他指标加以辅助分析。例如权益乘数是反映企业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若其发生变化,则可以通过短期偿债能力或其他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如有形净值债务率等作补充性的分析判断[10]。如图1中:上半部分分析盈利状况,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绩;下半部分分析资本结构,反映企业财务运作的效绩,层层递进。可见,杜邦分析体系很好的满足了财务分析的要求。

2.财务分析的系统性与联系性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事物是具有普遍联系特征的。同样,对于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而言,他们既相互独立反映出不同的内容,又相互联系,体现企业不同方面内在影响。一般的财务分析方法只能片面、割裂的研究问题,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则运用了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各种财务指标内在联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利用了反映经营管理各方面状况的各种基础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一方面使分析者得以从整体的角度、全局的高度来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另一方面也使分析者对中个指标的分析更具科学性。可以说,杜邦分析体系是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3.数据资料的易取得性和可观性

杜邦分析体系的数据资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根据各国会计准则,企业必须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并对外报告,因而数据的取得比较容易。此外,对于上市公司的报告,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规定了一般的报告格式,并且要求经过专业的会计事务所审计并发表意见。因此相对与一些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其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与可比性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杜邦分析体系的不足

1.忽视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杜邦分析体系所运用的指标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作为核心指标的会计利润指标容易被粉饰、甚至操纵,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及盈余质量;其次: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强与会计利润,而因此解决体系缺陷比较好

的办法就是在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比如:一家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可能营业利润为正,但是反映现金获取能力指标却为负数。

2.以权益回报率作为核心指标不能完全体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特别是在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中,对每股盈余的比较往往比权益净利率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假设普通股股数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每股盈余能更直接的反映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11]

四、研究设计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杜邦分析体系的构建

鉴于商业银行这个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杜邦分析体系优缺点,本章将对原有的杜邦分析体系进行改造,以使其适用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综合财务评价分析。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在考虑数据可获得性的前提下力求能全面、准确、合理、科学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我们以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作为标准进行设计。

图 2 适用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分析的杜邦分析体系

1.核心指标

本文将选用“每股收益”作为核心指标。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对投资者来说,每股收益被看作是企业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的显示器,并成为影响企业股票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通过公司不同时期每股收益的比较,可以评价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公司纵向、横向的比较,可以认识到公司的管理能力与前期或同行业企业间的差异,从而便于做出更细致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如果实现每股收益最大,也就意味着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因而,每股收益是符合绩效评价的标准。

2.体系框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