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能力的培养实用13篇

独立能力的培养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1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老师的事情,不是其他人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没有人可以替代的。英语学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的学科,所以在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开始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独立学习的意识他们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有自觉性,自控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是自己需要,是自己的事情,会主动积极投入的,会出于对自己负责任而学习英语,他们在强烈的自我责任下学习,就不是老师的事情了,就会表现出主动性。学生在自觉主动的状态下学习,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体念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意识越是强烈,他们独立学习的要求也就越强烈,有“想飞”的冲动,表现为“我能学”“我会学”的动力。教师就是在刚进入初中英语学习时帮助学生树立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尊重他们独立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况下去独立的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独立能力,由“想飞”,变成“可以飞”,直到“展翅高飞”。

学生有了独立学习的意识就会主动进行探究,去学习书本知识和跟着教师的教学去思考,他们就会达到张扬个性,发展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思考价值得到体现,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迸发出创造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

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有了,那么教师就要针对英语的学习特点,用具体的方法去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一)学好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是学习单词的关键。

单词的学习又是英语学习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所以教师在学生进入初中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首先教好26个字母,48个音标和语音基础知识。通过规则单词(完全开音节,闭音节,单音节)读音让学生自己拼读单词,获得用音标读单词的成功感,通过拼读单词鼓励学生自己学习书上的其他不太规则的单词,然后让学生体念学习英语的快乐和兴趣,独立学会拼读单词的能力也就成为学生独立学生英语的第一步。

(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

简单句型的学习尤为重要,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运用习惯,从使用简单的句型进行对话开始。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培养说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常常要采取一种很宽松,很生动的气氛帮助学生运用、理解、记忆英语。如:g0   for  it 有一单元的内容是:  i want to be an   actor,在这个单元里涉及职业名词,如:  doctor  actor  reporter ,waiter bank clerk  shop  assistant  engineer 等。在学生熟练掌握这些词汇后,就应该让学生自己把这些词汇组成句子并且表达出来,如: what do you  do  ?  i  am  an/a……,what  does  he/she ? 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do?  she is a/an……,he is a /an …… 用这些实用的句子来表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同时也根据自己的理想来用一些没有在这节课中学习

的内容来表达怎样实现理想,为什么有那些想法,可以设想一下将来的工作环境,用英语表达出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说出“i  will   be  a /an. . . . 的句型,让学生在课后去做写作练习,在下节课开始的时候叫学生进行课堂表达。学生通过课后查字典,翻资料,看书,同学之间课后讨论等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学习的能力,有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的朗读,说出自己的观点,多留意。通过收集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念到快乐,也让他们有展示的平台,从而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在英语学习和运用中也是最为关键的。中考也好,高考也好分数比例都很高,足以说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培养阅读能力光靠做题是不够的,应该寓阅读能力的培养于平时的教学之中。在平时讲到的句型、课文或者有关阅读理解题目时,让学生独立理解其含义。鼓励学生读文章,利用课本内容指导方法,引导学生侧重要点和中心,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突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找出答案。在学生开始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时候要用简单有趣的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难度。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要用课外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途经之一。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告诉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急于纠正,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 鼓励,既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

学生是否有探索知识的能力,就是看学生提问的水平。学生有问题提,教师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提问行为就是一种探索行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成为“提问题的专家”,总是成为提问的主动者,这样就会是学生没有问题,教师问题很多,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教会学生回答问题,不教会学生提问题,就无法让学生有探索知识的欲望,没有追求知识的乐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探究,提出他们的观点,学习方法等,教师也要创设情景,调的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生动、形象、具体鲜活、艺术、富有吸引力。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2

当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整天围着孩子转,对他们百依百顺,孩子们俨然是“小皇帝,小公主”,这样对幼儿的独立性培养极为不利,甚至会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在报刊常看到类似的报道:某学生考入某重点大学,全家人无不欢欣鼓舞和自豪,开学时全家人一起出动,这个忙报名,那个忙收拾铺床,而此时该生却坐在一旁为今后的生活没有父母的照顾而发愁,试想这样一个高分低能连正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他日后能对社会有所作为吗?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呢?如果在幼儿时期父母就在生活独立性方面进行培养,也就不会出现刚才的那么一幕场景。

幼儿时期的独立性,主要是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那么幼儿独立性最好从何时开始培养呢?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表明,2-3岁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年龄阶段,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能抓住时机有意识培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错过了最佳年龄阶段,以后再想弥补既困难又费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揭示出这一道理。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这说明生活独立性从幼儿时期培养的重要性,幼儿就好比一张洁白的画纸,可塑性很强,你画上什么就印下什么,画美好的东西,即教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幼儿的生活独立性如何培养呢?

一、幼儿从幼儿园得到教育培养

幼儿教师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为目标,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常规,针对幼儿这一时期生理特点注重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深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

1.课堂上的训练。教师通过讲故事、念儿歌、谈话形式教育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深入到教学中去。如在计算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幼儿动手操作,分合图片、数字卡片和进行分类等操作活动;在美术课中多设置些剪贴、折纸、泥工等手工制作,这样可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在晨间活动、午餐前后让幼儿轮流做值班日生,擦净桌椅、端饭、扫地等,午睡前后能快速地脱穿衣裤、鞋袜,还可根据幼儿好胜心强、爱表扬的心理组织一些穿衣服、系鞋带比赛等活动来提高幼儿动手的积极性。

二、幼儿从家庭中得到培养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的生活独立性尤为重要。

1.给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环境和条件,并教给方法。有了环境和条件才能引导孩子朝独立生活方向努力,以睡眠为例。科学的做法是孩子一出生最好就与大人分床睡,为孩子提供独自睡觉的环境和条件。又如,让孩子自己刷牙、洗脸、吃饭、蹲便盆等,进行培养独立性的练习,并耐心地教给孩子一些巧干的方法和技能。如:怎样扣纽扣,怎样拿筷子夹菜,怎样刷牙等,既做示范动作,又有具体指导,并让孩子不断实践,反复练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2.改进教育方法,多给予鼓励表扬。幼儿好模仿爱做游戏,针对这些特点,家长可设计“我帮娃娃穿新衣”、“我是阿姨来喂饭”等游戏让孩子树立信心。家长千万不能认为孩子小就一切事情都包办代替,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幼儿早晨来园家长帮着孩子拿书包进教室,帮着搬好椅子,孩子坐好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师布置幼儿回家自制一件小手工,而带来的往往是家长的杰作,表面上看孩子完成了作业,可实际上孩子却一点也不会做,这样的帮忙使孩子没有锻炼摸索的机会。如果家长抓住时机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件手工,再让孩子独自做一件,那么效果就不一样。此时,不管孩子制作得是否好,家长都要给予表扬鼓励,这不是简单地说几句好话,是对孩子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它会让孩子看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劳动的愉悦,激发动手劳动的热情。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3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更是依赖于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从福建省独立学院发展具体情况来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学院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从福建省首批独立学院创办至今,独立学院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5个年头,其发展从最初的注重规模扩张,提升办学的经济效益,转变为目前的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的社会效益。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省内独立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办学的社会效益的关键。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依赖于独立学院对其培训经费的投入。从目前来看,福建省内独立学院对于实践教学能力缺乏的教师并没有提供全面的培训,同时对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经费支出方面也少的可怜,费用支出一般限于外出培训的往返路费,其它费用自理。而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培训则不同,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培训一般包括外出访问学者、网络课程培训、学历提升等方面,这些培训经费支出相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更有保障,其做法是外出访问学者、网络课程培训的费用全额报销,学历提升方面报销费用在40%-50%之间。这种做法使教师自身容易忽视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

(二)独立学院教师应聘条件设置不合理

独立学院教师应聘条件设置不合理是导致其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福建省独立学院成立至今,时间较短。在独立学院成立之初,由于注重规模扩张,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各独立学院纷纷增加教师招聘数量,但在教师应聘条件设置方面,与研究型大学并无多大本质区别,只是门槛低而已。省内重点大学在教师应聘方面设置的条件一般是注重学历、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而独立学院注重的是学历。独立学院对应聘教师的条件要求一般是重点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拥有学校教学经验者优先等。这些应聘条件设置忽视了教师在企业工作岗位上的经历,忽视了其自身专业实践经历。这种强调学历、强调教学经验的应聘条件设置,导致招聘了大量理论教学型教师,拥有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人才被挡在学院之外,最终导致独立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独立学院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独立学院是我国公立高等院校与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办学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缴纳的学费,政府财政性经费支持极为有限。为维持独立学院日常运作,成本控制成为其整个学院管理工作的重点。教师成本支出就成为管理者考虑的首要因素。也正因为如此,独立学院教师相对于公立高校,外聘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同时,省内独立学院自有师资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在省内公立高校,教师平均周学时基本在4-6学时之间,而独立学院教师平均周学时则基本在12-14学时,个别独立学院甚至达到20学时。这使得教师每天只能从事课堂理论教学任务,根本无法外出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也无精力参加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此外,个别独立学院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坐班,导致教师自由支配时间进一步减少,根本无力去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四)教师考核制度不合理

教师考核制度是影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福建省内独立学院对教师考核并没有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对教师的考核更多的是照搬母体学校的考核制度,而且还对其制度作过滤处理。母体学校的教师考核相对较为完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及外出进修、企业实践等方面,各方面权重较为合理,同时规定教师职称评定与企业实践经历、外出访学经历等挂钩。而独立学院的考核主要是教师每年应当完成的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和外出进修所占比例非常小,企业实践则被忽视,职称评定主要依据是是否完成学院规定的教学量,以及一定数量科研论文,并不考虑企业实践经历等方面。这种考核制度实际上是引导教师重视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尤其是理论教学任务完成,在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完成所需要数量的科研论文,并不能引导教师去提升自己实践教学能力。

(五)独立学院缺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平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升独立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需要建立完善的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平台。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包括实训室、实验室、在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等,同时还应当建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管理机构。从福建省独立学院具体情况来看,其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普遍缺失。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主要依托母体学校的实训室、实验室等,而母体学校由于受高校扩招影响,学生规模急剧增加,任务繁重,无法优先满足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要求,而独立学院自身的实训室、实验室等建设严重滞后。同时,在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工作未受到重视,导致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此外,也没有完善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管理机构。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平台迫在眉睫。

三、提升福建省独立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措施

独立学院要想在高等教育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福建省独立学院管理层应当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其主要应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增加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经费投入

培训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充足的培训经费投入可以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福建省内独立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学生数量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省内规模最小的独立学院学生数也有一万人,个别独立学院达到二万人,其学费收入已经相当可观。同时,独立学院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这方面投资减少,经济效益已经凸显。在这背景下,独立学院可以改变经费支出预算,增加对教师的培训总经费的预算支出,并在培训总经费当中单独列出一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同时,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经费所占比例应当要高于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培训,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持续、有效地开展。

(二)合理设置教师聘用条件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人岗匹配是人员招聘的基本原则。独立学院教师招聘也应当遵守这一人员招聘基本原则。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别于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独立学院在教师招聘时不能简单的照搬母体学校的聘用条件,而应当体现其自身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在工作中能达到岗位的要求。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教师招聘中,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在这方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经验值得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招聘教师时,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工程师资格和企业五年的工作经验。因此,独立学院应当改变以往单一招聘“从校门到校门、从课堂到课堂”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而是在满足学历要求前提下,强调应聘者要有一定时间的企业工作经历。这样有助于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水平。此外,在外聘教师方面,不应当一味强调其来自高校,而应当适当考虑聘请那些企业管理层或技术人员,他们不但可以为学生带来行业最新发展信息,还可以传授给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从而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

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任务具有多重性,除了教学外,还要参加相应的培训、承担科学研究任务等。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对教师在每项任务方面都规定了相应的工作量,例如,研究型大学,教学任务相对较轻,外出进修、科研任务相对较重。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在整个工作中是以教学为主,教学任务是主要工作任务。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同时掌握该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因此,独立学院教务部门应当适当降低教师的理论教学任务安排,给教师更多的空余时间,让他们去企业事业单位考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产工艺、方法、管理方式等,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水平。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能够引导教师自身努力去提升自己整体素质。独立学院应当改变照搬母体学校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起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首先,应当改变以理论教学任务完成为主导的绩效考核方式。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做法,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纳入其绩效考核范围,例如,加拿大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教师每三年就要到企业参加实践,从事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等。因此,独立学院在教师考核制度中,应当增加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考核内容,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其次,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目前,福建省内已经将教师职称评定的权力下放到各高校,为教师职称评定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此,独立学院可以依据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师职称评定中,除了考核教师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外,还应当考核教师参加企业事业单位实践的经历、相关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等内容,使广大教师能努力去提升自身实践教学技能。

(五)建立健全教师实践教学平台

教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独立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载体。从目前情况来看,独立学院进行教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与母体学校合作,共建实训室、实验室,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减少资金投入,还可以利用母体学校的教师资源优势,让独立学院年轻的教师参与母体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其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自己建设实训室、实验室,如省内J学院,目前,已经建立经管实验教学中心、工科实训教学中心,为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利用学校在企业建立的实习基地,派出老师定期在实习基地进行相关专业实践学习与培训。四是利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让广大教师参与项目的研究、设计、推广,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4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意识,锻炼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这种应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及时认识到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我们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分析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现状,探究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一、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领域的现状

(一)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很大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大多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服从于

教师的指导跟着教师的思路被动接受式学习,产生对教师的严重依赖,不能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容易产生对数学知识枯燥的印象,逐u失去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而且数学习题都有标准的答案,更加减少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进而退化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大多时候死记硬背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采用生搬硬套的方法,难以灵活运用公式。

(二)受到应试教育背景的冲击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学生家长过于单一的以学生的成绩排名作为衡量

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育目标也只是追求学生的分数以达到较高的升学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巩固学生的知识,通常布置繁重的课业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尽快完成学习任务,不愿意花费时间主动思考问题,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逐渐成为应试教育下的傀儡。

二、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发挥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程度。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让小学生进行独立分析、研究问题、验证答案的过程,数学教师发挥对学生引导辅助的作用,这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的同时产生学生成就感,激发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高效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锻炼解决

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发现解题方法,创新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全面锻炼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可见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有利于综合教育素质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有效培养途径

(一)创建以小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

地位,极大程度的牵制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认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把课堂交给学生,带动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思考问题,创建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例如,采用有趣上口的段子开展教学:一只青蛙4条腿,2只眼睛1张嘴,扑通一声掉下水。按顺序提问学生两只、三只、四只怎么做。学生可以轻松的回答出来:两只青蛙8条腿,4只眼睛2张嘴,扑通、扑通2声跳下水……青蛙的数量逐渐增加,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独立思考n只青蛙应该有几条腿等,从而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选取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营造活泼的课堂效果

数学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性特点,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有趣的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测量这一技能,讲授《米和厘米》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测量同学的身高,到测量桌子的长度,再到测量手指的长度,建立学生关于米和厘米的基本概念,利用测量数据,进而让学生思考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这样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游戏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一只小鸡有两条腿,10只小鸡有多少条腿?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抢答。再如,对于《列方程解应用题》这部分课程内容,教师可以给出例题:有若干只鸡有若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15个头;从下面数,有40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大部分同学会采用列方程式的方法解答。设鸡为x只,兔为y只。

x+y=15,2x+4y=40

解得X=10,y=5。

从而知道鸡有10只,兔有5只。其中一位同学经过认真的独立思考,认为不列方程式也可以快速解答这个问题:

兔:40/2-15=5.鸡:15-5=10。

对积极发言或者可以提出多种解题方法的学生,教师提出表扬并给予加分奖励,有利于让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思考,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办法,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子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J].吉林教育,2016,04.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5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侧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未能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那么就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设数学故事情境、激发思考兴趣,给予充足思考时间、营造思考环境,设计数学思考问题、培养思考能力等方面研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数学故事情境,激发思考兴趣

如果教师想要学生学好数学,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础,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创设相关的故事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八戒吃饼”的故事情境:在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走着走着感觉饿了。悟空去化缘,得到一张饼。师傅说,我们把饼平均分成4块,每人吃1块。八戒不同意,流着口水对师傅说,我吃得多,多分给我一块吧。这时,悟空灵机一动,对师傅说,那就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吧。八戒听了,高兴得笑起来。通过这个故事情境,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故事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顺便提出一些问题,如“八戒到底有没有多吃到饼”,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设故事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处于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既学到知识,又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给予充足思考时间,营造思考环境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数学教师就应当改变教学策略,要为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不能什么问题都给学生讲解。如果一讲到底,不留悬念,不让学生思考,就只能使学生更加依赖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留下适当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营造一种良好的思考环境,这对学生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求梯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用以前学过的几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来帮助求解。在为学生进行点拨之后,教师应该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积极寻找方法来求出梯形面积。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三、设计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培养W生独立思考能力来说并不是全部有用。因此,数学教师应当从中找出有足够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思考情境当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完“运用连除计算解决问题”后,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楼房的问题,通过提问“其中有多少房间”或“有多少层”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小刚在食品厂上班,食品厂在中秋节要生产月饼,根据工作情况,小刚每天包装540块月饼,其中6块月饼放一个盒,3个盒为一手提箱。请问,小刚每天要包装多少箱月饼?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学生知道总数是540块,先借助除法得到一共多少盒,然后再除以3得到箱数,列算式:540÷6÷3=30箱。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有更深的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及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数学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要通过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6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7

一、引导学生明确概念,重视题目的阅读

数学虽然是一门理工类的学科,但是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还是不能够离开概念知识以及一些基本性质的把握. 因为概念以及性质这些知识是数学学习中的最基本的东西,在很多时候是学生解题的关键. 所以说,想要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就千万不能够忽视引导学生对于概念的熟练把握,让学生在概念的把握中懂得去读题,并且能够读透题目.

因为在很多时候,学生在解题时喜欢盲目地去直接入手解题,他们总觉得拿到一个题目的时候如果不及时去解那么时间会不够,或者是有别的原因促使他们去盲目地解题. 这时候如果题目解开了那么他们就会皆大欢喜,但是如果解不开就会显得垂头丧气,当然在他们解不开的时候也不会去想着是什么原因,更不会在题目上面去下工夫,只是会想自己不会,接着放弃. 但是很多时候题目解不开并不是他们真的不会,而是很多时候他们没有弄懂题目中包含的意思,有时候也直接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就像有些学生在看到b这个数字的时候,就理所当然的把它看作是正数来解题,而当看到-a的时候则理所当然的会当做是负数来讲,这样也会导致解错题目. 所以老师在课堂中讲解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对概念以及阅读题目的技巧进行强调,并且训练学生读题审题的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渐渐的练习中养成认真读题明确概念的习惯,当然也会培养起独立解题的能力.

二、加强解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在培养了学生阅读题目,形成审题的好习惯之后,想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解题训练,在解题训练中慢慢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在解题的训练中理清自己的思维,形成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 当然这种结果的出现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老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慢慢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加强解题训练的开始,老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地学会模仿解题,让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去培养解题的兴趣,并且熟悉别人解题的思路,从而不会出现在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手足无措的现象. 例如,在初中数学的课本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部分都是先出示了“主要内容”以及一些学习方面的指导之后,接着就是典型例题的讲解,在例题讲解完之后又紧接着就是习题. 所以这样的一种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在暗示老师在教学中不要忽视学生的模仿解题的能力,当然一直模仿着例题解题也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养成独立解题的能力,而应该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让他们总结一些经验,然后在模仿解题的过程中慢慢地训练属于自己的思维,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

三、培养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加强独立解题能力

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那就少不了对他们反思意识的培养. 很多的学生在解题完以后并不会再去回头看自己所做的题目,而只是意识里面有自己已经作出了题目,自己很厉害这样的想法. 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改正.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在教导学生做完每一道题目的时候,花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反思一下自己所做的题目,包括题目的结构特征以及题目的解题思路,还有为什么会这样去入手解题. 如果学生在每做一道或者是一类型题目之后都能够做到这样的反思,那么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也会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地培养起来. 例如,学生在做“若5xm - 9 > 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 = ?”这样的一道数学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得到m有两个值,即m = 1或-1,这个结果的出现可能有的学生就直接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而不去考虑别的条件. 在得到不正确的答案之后学生要懂得去反思,为什么自己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为什么错误了. 当然有的学生得到了m = 1这样的一个正确的答案,可是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也不意味着不能进行反思,学生更要反思,为什么自己会作对这道题目,在这道题目的解答中自己得到了什么样的收获,在以后的解题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这些反思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培养起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也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收获经验,锻炼自己的思维.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8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群体,离开了社会这个群体将无法生存,并且要学会适应这个群体。父母不能永远跟随在孩子的左右,孩子迟早都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所以这就要求父母爱孩子爱的要有度,教育孩子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再采取恰当的方法教育孩子。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适应将来的社会,能够应对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家长需要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我觉得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充满竞争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而现代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相对优越,许多事情大人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免不了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造成了有些孩子面对剥鸡蛋皮这样的事情都有问题,所以作为为父母有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责任与义务。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呢? 首先,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后,便有了独立完成事情的愿望,如自己洗衣、做饭、做清洁。而这时的孩子往往由于骨骼发育并不强眩也由于没有经验,动作会缓慢而不怎么协调,或想做好事却反而成了坏事一桩。例如衣服洗完后,领口、袖口照样的脏;做饭,饭糊得一塌糊涂;做清洁,反而把花瓶给摔破了;等等。这时有的父母往往会心生厌烦,有的甚至会大声训斥孩子“不会做就不要做”。也有的父母因为有“自己小时吃过苦,现在孩子不能再吃苦”的思想,而让孩子过舒适的生活。这样,无形中限制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而难以让孩子体会到依靠自己的双手取得成功的喜悦。而这许许多多“善意的帮助”却泯灭了孩子的自信心,又如何让孩子独立生活呢?所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也许第一次、第二次会失败,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做得很好。 其次,孩子每个小小的进步,父母都要肯定和鼓励。面对同一挑战和竞争条件,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培养自信心是帮助孩子博取成功的首要一环,而且进行得越早越好。 孩子在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哪怕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家长一定要给予鼓励,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孩子自己洗了脏衣服,作为从未洗过衣服的孩子,尽管他洗得并不干净,但家长也应说:“会自己洗衣服了,真不错。”同时,不失时机地教孩子洗衣服要注意哪些问题。而面对孩子其他做得不好的一些事情,也同样不要指责他笨手笨脚,或当众挫伤他的自尊心,而应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就会促进孩子自主、自立个性的发展。 最后,家长应尽可能创造一些让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如过节了,要清理房间,你可以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跟你来个竞赛,看谁的房间整理得最漂亮。”这样,引导孩子自己动手,使他们愿意自己劳动,在劳动中无形地提高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长应该让孩子成长为一株独立支撑的大树,而不是让孩子成长为靠大树遮风挡雨的、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小草。家长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想出多种方法,让孩子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去应付时代的挑战。

学习走路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摔跤的,而且在千万名孩童之中,很可能还会有一两个摔得很重。据说,有一位母亲因此坚决不让她的孩子学习走路,那孩子果然没有摔过一次跤,身上也没有一丝疤痕,但是,他最终变成肌肉萎缩,一生要坐轮椅。还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在走路时磕磕碰碰,把家里所有的家具都包上厚厚的海绵,这样,即使孩子摔在上面,也感觉不到丝毫的疼痛。父母往往关心孩子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却忘记锻炼他们心灵的勇敢和坚毅。在过分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往往过于敏感、难以承受挫折和打击。 正如《格言联璧》所说:「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溺爱,最终会害了孩子。 自然界里还有许多引人深思的事情。例如,在小狐狸的成长过程中,狐狸爸爸和狐狸妈妈会耐心地教他们觅食和生存的本领,而一旦成年,爸爸妈妈却又毫不留情地将小狐狸们赶出家门。看到小狐狸那恋恋不舍的身影,是否觉得狐狸父母真是太无情了。有智慧的父母会理解狐狸父母的良苦用心。真正的爱,是教会孩子自立,而不是一味地纵容、姑息,包办代替。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很多问题是复杂多变的,需要孩子自己独立去面对。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独立性,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培养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并持之以恒,我想你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很优秀的。西方有句名言;“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政治家的手里,不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的手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人类的未来。”由此可见,父母教育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父母抓好孩子开始阶段,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环节,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提高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就等于开启了孩子幸福和成功的大门,让孩子长大以后具备开创幸福和成功生活的能力与素质,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获胜者,这也是我们身为父母和教师的希望。为此,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与独立生活的重要性,为孩子的将来的生活铺就一条平坦的道路。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9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形成的原因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并不是幼儿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当代我国特有的人文现象造成的。首先,当代这批儿童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使儿童在家就是养尊处优,养尊处优久了,养成爱发脾气、撒娇,凡事就动口不动手的坏习惯。其次,家长认识不足,许多父母认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大人能代办的就代劳了,反正小孩子长大后就会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就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感,对儿童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三、培养儿童生活独立能力的正确理论

三岁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此,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理解、宽容孩子的“错误”,支持孩子自己动手。否则,错过了这这个时机,等孩子的依赖性形成后再想补救,那就十分困难了。

四、培养孩子自立的几个原则

1、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

孩子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教育者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2、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大小便、洗手、洗脸、刷牙、梳头、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手娟、袜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内容。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

3、孩子不会的事情引导孩子学着做

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独立入睡,第一次学洗袜子,这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孩子走向独立的信心和进程,教育者一定要以积极的评议和行为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要经常对孩子说“自己试一试”“我相信你能做好”。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要注意鼓励和支持,从而促进他进一步做出努力,进而增强独立意识,提高独立能力。

4、孩子能做的事情督促孩子坚持做

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独立地做几件事就意味着孩子具有独立性。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它需要对孩子进行反复地强化和持之以恒地引导。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技能或表现出一些独立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督促孩子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最后养成习惯。

五、从儿童心里需要的角度,培养其自立的几种方式

1、游戏的需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生活自理。

游戏既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幼儿生活处理歌》将幼儿一日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编成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儿歌,形象具体、富有情趣,幼儿通过表演这首儿歌的游戏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中感知道理,加深记忆和理解,从而进行了处理能力训练。

2、实践的需要——让幼儿动手操作,学会生活自理情感。

幼儿好动、好奇、好模仿的特性,使他们产生要亲自实践的需要,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种需要,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学会生活处理。在手工角里,我为幼儿准备了毛巾、手绢、头梳、牙刷、拉链、按扣、五颜六色的带子(系鞋带、打头结、打领带),娃娃的衣服、鞋帽、动物趣味包等,使幼儿来园后在自由的操作中享受实践的乐趣,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

3、好胜的需要——让幼儿在竞争中提高自理能力。

幼儿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榜样是最直观的典型形象。同伴间的榜样让幼儿感到亲切,富有感染力,他们既有羡慕榜样、学习榜样的欲望,又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的榜样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4、自我表现的需要——让幼儿轮渡做值日生,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每人幼儿都有自我表现欲,轮流做值日生,既可使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满足幼儿的表现欲,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5、被表扬的需要——加强家园联系,使之持之以恒,巩固好的行为。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10

2.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着眼于创造技法的训练,偏重于智力训练或思维训练,而忽视了轻松的学习心理氛围的创设。实际上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在热烈而自由地讨论中,学生非常轻松,思维渐渐放开,不再局限于教师的问题,而是根据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独立思考不是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

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经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题目老师讲了我都会,可我自己做时又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他们在听课和习题课中,总习惯于跟着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思路走,当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就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留有余地,设法创设情景或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全讲清。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而某些对理解概念和规律有益的扩展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的对比以及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知识归纳,运用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等,要给学生留出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钻研。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11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学习行为,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隔。教师只有建立与学生亲密无间的友好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喜欢、尊敬、崇拜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教师平时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让学生看到学习、生活的希望,可大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学习的干劲,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实现英语水平的新跨越。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立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要组织好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英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做法不对的同学要加以指导,尤其对学生存在的细节问题要引起重视,正确引导。

3.对学生课外知识学习进行监督

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量和兴趣度,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有趣的课外书报,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英语的能力。

二、积累最原始的英语知识

一些最为基本的英语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前提条件。教师如果不把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掌握不好,那么独立学习英语就会产生巨大的阻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效率,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原始的基本知识包括音标、语法、格式结构等。就拿音标来说,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对于音标无论如何也不会读,更不用说掌握它们的发音技巧与要领了。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耐心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耐心,只有静下心来,深入下去,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而言,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自学英语的过程中,学生经常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单词、短语、语法、阅读理解等,他们往往没有耐心去解决,解决不了就烦躁。

对于出现的单词,有的学生不会自己查词典,甚至有的同学没有词典,这种现象是极不好的。有很多的英文单词就像汉语的字一样有很多的词条,也就是说一个单词有很多解释,学生学过这个单词,但要想在一个句子中找出其单词在本句的含义,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例如,单词take,它有三四十种含义。举例来说:1.Can you take my advice· 2.I have taken my notes. 3.Tom takes an interest in English very much.要让学生找出take在每个句子中的含义可以说不容易,他们往往在自学过程中,匆匆记一下一个含义就算了,根本没有耐心去探究它在本句中的准确含义,从而导致对该句乃至整篇文章不理解。

因此,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学习的耐心,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

四、加强整体意识的培养

中职生的学习经验不丰富,对于如何去学习和怎样学习,往往不知所措。那么,加强学生整体意识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教师应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做到先整体后局部,通读一下学习内容,在自学浏览的过程中,用笔标出自己有疑问或不会的知识点,然后再查字典、查阅资料或问教师和同学来解决。但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是对于知识的解决不是通览全部内容,而是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停下来查词典或资料,问教师或同学,这样导致学习速度与效率低下,不能形成学习的连贯性。这种仅重视局部学习的思想并不能很好地促进自己的学习,只有前后知识相互联系,才可能更容易地理解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五、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规律

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旧知识及时反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教师要教育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按英语学习的规律来学习,这样就必须不断地、独立自主和有计划地复习旧知识,才能将所学知识巩固在自己的脑海里。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12

如:教幼儿洗脸,可以先让幼儿学着妈妈的样子洗,然后让幼儿当老师教妈妈洗脸,最后再指导幼儿洗手、洗脸的顺序,边讲解边示范。这样,幼儿的兴趣倍增,动作逐渐协调。然后要求他们天天主动练习,时刻鼓励,收效一定很好。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合理选择他们能够做的事,分阶段进行指导。如:教幼儿吃饭,这些看似小事,但对他们并不简单,我们应循序渐进,先教幼儿右手拿勺,再教幼儿左手扶碗。再教他们用双手拿茶杯喝水,学会用餐巾纸擦嘴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幼儿的进步会很大。

独立能力的培养篇13

Key word: Autonomy management Independent study Aware practice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并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直接产物,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随着而来的缺点是文化基础较薄弱、坏习惯较多、组织纪律性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也思维更活跃、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

“三自”指“自律管理”、“自主学习”、“自觉实践”,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来实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引导和帮助。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点

(一)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动力不足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压力感,自觉性不强、恒心较差。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薄弱,喜欢对老师挑三拣四、求全责备.“宅”在寝室者多,进图书馆者少;贪玩好耍消磨时间者多,目标明确刻苦学习者少;只关心自我世界或二人世界者多,关心他人者少。

(二)个人意识强,集体观念弱

不少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强烈,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感。对一些硬性要求也总是敷衍了事,比如不愿主动在课后擦黑板,不愿主动承担寝室清洁工作等。有一些学生做集体事务还报着功利目的,先看对自己是否有好处、能不能加分、能不能评优,再决定是否去做。

(三)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独立学院的学生多数家庭条件优越,又是独生子女,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成了严重的依赖思想。进入大学后,因为生活自理能力的缺陷,一遇上具体的问题就不知所措。很多时候经不起表扬也受不了批评,遇到很小的挫折就有可能“钻牛角尖”,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三自”能力

为引导独立学院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大学生,可尝试在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自律管理、自主学习和自觉实践能力――方面下功夫,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和空间,让学生自愿、安心、乐意地完成“三自”升华,从而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

(一)自律管理

要想让个性张扬、思维活跃的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养成自律管理的好习惯,学校需要提供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与完善的配套服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设计与艺术学院服装设计、工业设计、装潢与工艺教育专业,在学校成立之初就建设了相对完善的实验实习室,学生成天在实验室“泡着”,而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相对实验室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学生除了在教室上理论课外,就出去社会上实践去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风检查,发现服装设计、工业设计、装潢与工艺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旷课、迟到现象,而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旷课、迟到现象比较多。因此,通过建造较好的教学设施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自律管理氛围,从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教育效果。

(二)自主学习

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通过以下三种技术来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记录技术、自我指导技术和自我强化技术。自我记录技术,顾名思义是写记录表或学习清单,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记录技术要遵循以下标准:经常、及时和准确。自我指导技术是指教师事先给出学习步骤或方法的书面提示,让学生在提示的指导下逐步自学。自我强化技术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作出奖励或惩罚,以强化和改善自己的后继学习。【1】

(三)自觉实践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实行的“大学生助教、助导、助研计划”是引导学生自觉实践的值得借鉴的方法。“助教”即各专业配备教师的学生课程助理,协助主讲教师完成教学计划,解答同学的疑问,维护课堂秩序,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互教互学、先学带后的作用,助教分为四种类型:协助型、补充型、应用型和拓展型;“助导”指给辅导员配备学生助理,主要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助研”指给老师配备学生科研助理,协助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为学生提供有教师指导的研究平台,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推进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结语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特殊性,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自律管理”、“自主学习”、“自觉实践”的能力,是当前独立学院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可行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