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环保措施实用13篇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型施工是主要的发展趋势,其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加大了水利工程环保节能的建设发展,对于该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进行水利工程环保型施工的时候需要进行用电节能,使用一些环保节能方法进行排洪防涝控制,使用一些新型节能技术进行多方面的节能控制,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污染。

2环保型施工措施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制定

2.1基本原则

为了促进水利工程和谐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型施工控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1)互生共补原则;(2)协调时需要原则;(3)合理利用原则;(4)循环再生原则;(5)注重生态平衡,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同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生态控制。

2.2相关环保措施的制定

为了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环保施工,需要建立一些环保机构,同时考虑到环境因素,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加强整个过程管理和监督。管理机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做好合同环保条例完善,进一步加强施工期的环保控制。2)制定一些了的环保规划方案。3)加强环保保护工作的监督工作。4)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如果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5)不断加强环保保护的宣传和培训工作。6)加强环保项目的验收工作。

3水利工程环保型施工措施

3.1自觉遵守水保、环保法规,做好施工组织工作,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需要有效的落实相关规定和标准,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把环境、水土保护列入其中,完善相关环保组织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贯彻相关政策,申报设计,并定期进行检查工作。在水利施工准备的时候需要做好审查工作,确保施工方案和施工文件满足相关要求。在施工阶段需要控制环境监理报告,有效的保障施工质量。进一步加强和环保机构的监督和审核工作,确保能够严格的控制环保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3.2施工过程的环保措施

加强施工过程环保控制能够更好的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对于空气尘土污染控制最后是使用道路硬化,或者是加强改造运输车辆,例如在车厢顶部安装挡泥板,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防止粉尘被洒到空气中。不仅如此,也可以选择利用洒水车进行路面加湿,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空气污染。而对于废水废弃物的污染问题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控制,并充分的进行回收利用,对于不可回收的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做好处理,例如重金属材料,防止该材料流失到土壤中,出现污染。整个过程中也需要做好垃圾的分类,例如生活、生产废水进行专业的处理,或者是进行草木浇灌。在进行焊接的时候会造成光污染,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控制,在施工现场需要做好相关设备的防护,同时还需要加强周边环境控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3.3利用高新技术、实现合理调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不断提高,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周边环境做好水利调整工作,并采取高新技术进行调度,从而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有效保护环境。

3.3.1加强水泵的效能

为了达到水利工程节能的目的需要从用电设备方法进行,不断提高水泵的整体性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很多的应用中为了提高水泵的性能,需要加强水泵的进水效率调整,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控制水泵进出水效率,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进出水通道的承载能力以及闸门等等。在进行节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水泵的改造升级工作,从而能够更好的达到其效果。

3.3.2适当选择水泵参数

对于新型水利工程主要的泵种是大中型轴流水泵,对于这种水泵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系列,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选取控制,从而能够有效的进行各个环境的水泵。对于水利工程泵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参数的选择,包括水泵,对泵型、口径以及比转速等等的选择,从而能够有效的保障节能效果。

3.3.3加强电动机与水泵连接的科学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进行水泵和电动机的连接主要有2种方式,包括直连和齿连。直连方式主要是把电动机和水泵连接成为了一个整体,并不断提高转速要求,从而能够达到节能效果。但是其也存在很多不足,就是在转速方法。齿连方式主要是依靠变速箱进行电动机和水泵的连接,对于这种方法能够提高电动机的转速,但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会消耗能耗,根据节能要求需要使用直连的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3.3.4信息技术在调水能力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主要是根据水势能进行整个过程转变,充分的利用机械能和电能。在自然环境中水的流动性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因为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在防洪和调水的过程中因为排水量的问题会直接使得水利工程的运作时间进行变化。在节能设计的时候需要针对天气和水文情况进行合理调度使用,在进行水资源的监控过程中需要合理的适应计算机系统,并统一调控集散控制,根据实际的水流量适时的控制排水和储水能力,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排水时间,实现快速的水利工程运作,达到节能目的。

总之,为了处理好水利建设和生态平衡之间的稳定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用环保型措施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2

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特征及主要环保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与工程项目相比较,自身在环境影响上面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首先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在环境影响上面所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泛,正常情况下包含整个河段;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不仅仅涉及到生态环境影响,还包含水环境影响;最后水利工程水库运行过程中并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但是阻隔及淹没等等因素还是会对于环境造成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在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上面,主要特征为:国家所建设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措施落实水平要远远优越于地方所建设的中小型项目;发达地区项目水平好于发达地区,水电项目要远远优越于水利项目。水利项目落实水平较差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的资金数量有限。为了能够将环境保护措施更好落实到环境保护上面,水利部门颁布了较多的规定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资金归纳到水利水电工程总体投资上面[1]。

2、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保障问题及其原因

水利部门在对于水利项目及水电项目落实上面所进行的审批程序不同,正常情况下,水利项目在进行审批过程中,主要是应用的是核准制,在对于水利项目进行审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程就会多一些。本文在对于水利水电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螺丝过程中,主要从资金角度对于保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虽然水利部门在标准及政策等方面,已经为环境保护措施制定了十分完善的保障体制,但是在环境措施落实过程中投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主要原因是由于:

2.1工程设计深度不够

工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深度需要保持一直,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的深度与规定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这三个阶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深度不同。工程设计深度要是不够,就会造成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在投资上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设计深度要是较浅的时候,就会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资金估算精准性较低[2]。

2.2管理部门审批对环境保护投资的影响

按照我国管理体制而言,水利部门在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主要承担的工作就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设计、管理及审查;环境保护部门主要就是对于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管理;发改委主要作用就是对于环境保护措施的投资进行审查。这种管理模式也就表示水利管理部门仅仅能够对于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进行审查认定,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都需要经过发改委的审核。这三个部门在实际审查过程中,需要聘请不同专家,不同专家对于环境保护措施认知程度也不同,这样就造成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程度无法得到保证。

3、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

3.1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投资编制人员的培训我国水利部门虽然已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制定了较多的文件,同时也对于传统文献内容进行了修改及条件,但是还需要对于概算定额有关文件内容进行确定,逐渐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体系,将有关规定全部划分到概预算范围之内。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水平与技术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所以就需要将重点放在三个阶段上面,分别是环境保护设计人员建议书、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上面,提高环境保护部分内容的深度。利用培训的方式,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环保意识,认识到项目建议书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这也就表示环境保护措施在落实之前必须进行现场实际勘查。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影响评价人员及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程规范主要内容充分了解,主要就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预算编制进行了解,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于环境保护投资划分及费用编制上面。

3.2过鱼与分层取水设施投资从主体工程中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中,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所需要的资金数额较高,这就需要将二者从主体工程内分离出来,将其归纳到环境保护投资上面,这样能有效帮助投资进行审批。将鱼道与分层取水措施归纳到环境保护措施内,所涉及到的投资归纳到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上面,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结论: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需要提倡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形式,积极创建鱼道或者是鱼类等等环境保护措施,真正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

作者:周伟东 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3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造成水污染

水利水电工程中,会对施工工地和周围环境的水质产生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类的施工材料,在这些材料配置和使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成分,进入水环境中,从而造成水污染。并且,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是在水域附近进行施工的,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化工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放到附近的水域中的,对周围的水质造成大量的污染。

2、产生空气污染

除了对水质产生污染之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还会对周围空气产生影响。当前,雾霾、沙尘暴等恶劣气候频繁发生,建设工程施工就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和车辆,这些机械设备和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为其,还会扬起尘土,给周围的空气带来恶劣影响。

3、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包含围堰、挖掘基坑等环境,如果水库建设过程中发生坍塌现象,就会引发地震,施工中的泥沙冲淤对于航运的正常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施工中泥土堆积产生的地下水位升高将会引起土地盐碱化或者沼泽化,污水顺着水流向下游流淌,也将影响到下游的生态环境。

4、引发噪音污染和光污染

在车辆和机械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将会产生震动,发出大量的噪音,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还有的水利水电工程为了赶工期,在晚上也进行施工,需要大量的照明,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光污染。

5、影响土地利用

水利水电工程由于耗资巨大、施工期长、规模较大,因此在开工之前要将当地的居民进行转移,如果移民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或者将森林开垦用作居住地,就会引发水土流失的问题。

6、涉及到文物保护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危害到部分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工程将原有的河流阻断,使得当地的生物种类受到影响,一些稀有保护动植物有可能会减少或绝种;施工中的大肆挖掘工程将会造成泥沙的迁移,有可能掩盖文物古迹。因此,在施工开展之前,应做好文物古迹和自然生态景观的记录、迁移和保护工作。

二、如何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地采用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障周围居民生活的稳定,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应对当地有关施工噪音标准和污染标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解,使其控制在当地规定的范围内,不得在施工工地排放有污染物的水和杂物等,并注意对周围管线的保管和看护,防止出现重大的管线事故。在施工区域内要做好对危险品的控制和管理,预先做好防汛、防风和消防措施,并将施工现场的粉尘等固体废物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为了确保施工中各项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彻底落实,施工项目经理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对施工中的各种危害周围环境问题的行为和要素进行控制和管理,并且将环境保护工作量化,使其分布到各个部门、各个施工人员身上,使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得到强有力的落实。

2、做好安全文明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施工周围的绿色植物和生态环境,未得到批准不能够在施工现场滥砍滥伐,不得破坏原有的植被,如果在施工中出现逼不得已的情况,要在施工完成后的第一时间使植被恢复原来的面貌。施工现场的垃圾要进行分类管理,设置垃圾点,所有的垃圾要及时清理、及时投放,其中,废旧电池对于环境的威胁最大,因此应重点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对于施工期间出现的生活垃圾应该在统一的地点堆放、在施工现场就餐时,不得将剩饭、剩菜随意乱放乱到,保持现场的清洁卫生,一次性饭盒应及时回收。工业废水也要排放到固定排放点,不能直接流入居民生活用水的下水道。

3、做好扬尘管理

施工中的扬尘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也是管理起来难度最大的部分。对施工现场应另外制定扬尘管理制度,并将施工场地硬化,关键部位设置绿化盒,使其发挥抑制扬尘的作用。。对于一些粉状、容易散落、飞扬的施工材料,要着重注意对其的运输和保管,在施工作业之前必须由项目经理进行对其包装和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并增加保护措施。在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应进行初步的清洗,防止车上的灰尘进入施工现场。对于一些特殊工艺引起的粉尘,水利水电专业工程师应在施工前对防止扬尘技术进行交底,并编制预防和治理指导材料,对施工中可能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隔离或封闭的措施。

4、加强水质监控和管理

为了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队周围水质的危害,在施工之前,应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透彻了解,在施工方案中增加水污染防治方案。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要经过沉淀和充分的处理之后,再进行回收应用,剩余的泥浆定期清理到垃圾场。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一律不准排入水域内,要将其收集起来进行统一处理,再进行综合利用。施工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化粪池发酵杀菌之后,再进行集中处理,或者用专用管道运送到无危害水域。为了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地水环境的保护,还应定期对排放的污水进行检监测,一旦发现超标要马上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污水的数值维持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5、建立生态保护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我们应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同时为鱼类产卵提供条件以及为鸟类和水禽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在工程的建设阶段,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环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应建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三、结语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采取了科学的方法,尽可能降低施工中的污水、废气排放,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能够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我们应探寻创新施工方法,在施工工地实现安全文明生产,进一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君. 关于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环境保护管理的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2:51-52.

[2]和仕云. 浅谈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环境保护管理[J]. 经营管理者,2010,10:146.

[3]庄伟,鄢旭燕.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探析[J]. 科技风,2014,10:142.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4

引言

了进一步满足我国社会建设发展需要,近几年水利水电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在各个主要流域上都建立了水利水电工程,使得我国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一些水利工程甚至建设在人员稀少,但是水能资源丰富的偏远地区。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占地面积一般比较广,要开设运输通道、料场、弃碴场、办公区、建筑工地等多个区域,而且这些区域一般都在野外,这就很容易破坏周围的环境。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必须要重视环境管理工作,要全面保护周围的生态系统。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施工单位的管理,也需要政府加强自身监督力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一、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建立完善的保护系统

要想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首先必须在施工之前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力度。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法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将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相关单位需要结合周围施工状况建立环境保护体系,这一体系中项目经理负责领导,生产经理负责管理,各部门都要参与其中。其中在进行工程管理时,相关部门要改针对工程项目提前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方案以及环境保护措施,要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污染处理问题,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此外,工程管理部门还需要针对项目本身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其他部门在施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真正做到环境保护。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现象,质量安全部门应该及时提醒,并且要纠正错误的施工方式,尽可能减少由于水利水电施工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在施工过程中除了工程管理部门和质量安全部门其它各部门也要对环境保护工作起到足够的重视,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力度,对于自身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定期举办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培训和考核,尽可能降低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几率。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毒、尘、噪音等问题,处理好工程废水和生活废水,保护环境,实现绿色施工。

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新建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比如火力发电厂,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而言,可以有效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属于清洁型能源产业。从长远的发展视角来看,对环境保护非常有利。同时,还可以有效调节水径流量,控制和减少洪涝灾害,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新建水利水电工程会对局部区域的环境和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2、不利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对策,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修筑一些临时性的基础设施,所以难免会造成一定的土地浪费,并对植被造成严重损害。由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大型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森林、湖泊和水土等自然环境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从长远的发展视角来看,会对施工现场的土地利用、交通路网、就业、技术进步、生产力布局和区域文化等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其次,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工业、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会影响地表水质。再次,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很多废弃的固体建材,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最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会用到大量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产生的大量尾气、尘埃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影响周边住户的生活,对动植物也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此外,水库水位抬高、水情变化等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变化。比如,水库周边滑坡或坍塌时,易发生地震;泥沙冲淤对航运、水质的影响非常大;地下水位抬高会导致土地盐碱化或者沼泽化;水道径流会影响下游的环境。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噪声污染的控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一般所使用的设备都为大型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就会产生极大的噪音,形成噪音污染,这不仅会影响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施工周围居民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噪声污染产生足够的重视,要使用相关的降噪方法,防止噪声污染。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所使用的机器和设备要满足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尽可能选择使用低分贝的施工设备;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以及运输车辆等施工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对噪声超过我国规定的设备及时的进行维修或更换;合理安排石料等建筑材料的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止在运输过程中鸣高音喇叭,减少材料运输噪声对施工地的环境污染;对施工地的混凝土和砂浆搅拌机等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的位置,尽可能的远离居民区,防治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生产;空压机等高噪声的机械尽量安排在洞内作业,如果要露天作业应建立隔音间,降低施工噪声。

2、空气质量的保护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大气污染问题。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对表面土层和砂卵石进行作业时通常可以直接采用挖掘机械进行挖桩,但是在挖掘岩石层时应该选择凿裂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施工中的粉尘,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其次在运输水泥、灰煤粉时要选择密闭式的运输方法,也就是在装卸过程中使用除尘方法,运输过程中采用密闭方式。这样才能防止大气污染;三是在制作混凝土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大气污染,要在拌合过程中安装除尘器,并且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防止粉尘对大气的污染;四是在施工过程中严禁焚烧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特别是一些有毒的垃圾,这样才能进一步保护施工人员健康,防止大气污染。

3、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环境保护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必须要对这一问题起到足够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力度,采取适当的措施,全面保护工程周围环境,防止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实现绿色施工,更好地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实现人类生存与自然法展的和谐共处。

4、水土保持措施及环保防腐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渣场,应当严格按照“先挡后弃”的原则有序堆渣。明挖作业面一定要布设截排水沟,并不断完善排水系统。将施工期临时支护、永久支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对开挖边坡进行及时的支护。施工区和生活区各道路的高陡边坡要严格按照要求挡护,以防边坡失稳、坍塌和滑坡,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在沿江河两岸布设钢筋石笼挡护网,杜绝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料倒入江河,堵塞河道。沿江河两侧建设混凝土护岸工程,以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

结束语

环境保护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必须要对这一问题起到足够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力度,采取适当的措施,全面保护工程周围环境,防止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实现绿色施工,更好地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实现人类生存与自然法展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5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已进入“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发展新时期。水利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1.确立环境保护目标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施工区域内的植被、古树木尽量做到保护到位,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开工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

2.1 防止施工扰民与运输道路污染

1)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要事前通知。夜间十点后,禁止施工产生噪音扰民。

3)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进行清理废料,防止环境污染。

2.2防止空气污染

1)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凿裂和钻孔施工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产生,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空气质量。

2)禁止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味的气体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许可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实施。

2.3 加强水质保护

1)砂石料加工系统产生废水的处理。产生的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池,为保护当地水质,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道抽水补充,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设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浆和细沙由污水管道输送到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2)施工机械维修含油废水一律不能直接排入水体,应集中收集后经油水分离处理,水中矿物油浓度不能超过5mg/L以上,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严禁排入河道,污染水质。

3)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设施,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河道,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临近建筑物和边坡稳定。

4)生产、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水沟塞、挡板、沉淀池等净化设施,保证排水达标。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

5)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应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2.4 固体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运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渣场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防治任意倒放弃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及影响其他工程的施工和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施工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理,使场地平整,利于复耕和覆土绿化。

4)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箱,防止垃圾乱堆乱放,定期将垃圾运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2.5 水土保持

1)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在建设施工期间的落实,遵循《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倡导绿色施工管理、环境保护技术、节材、节水、节地和节能技术等。

2)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外的土地,破坏庄稼及植被生长,造成水土流失。临时占地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原来地表面貌及覆土。

3)施工期间采取设置给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他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和其他地物,不乱砍伐林木,不破坏草灌等植被;进行土石方开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生物保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堆放和利用,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2.6 生态环境保护

1)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林木,严禁在工地附近砍伐树木,施工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古树木和野生动物生活的,必须设置围栏并加以保护。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6

一、对环境的影响

1、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工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了周边水域的天然河道,从而对周边的地质结构产生了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大部分都是在河床上修建的,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就会损坏江河的地下渠道,久而久之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和破坏生物生存的家园。当水库在蓄水的时候,河水面对太阳强光的照射,河面热量值就会变高,直接会导致水库蓄水后的水温比天然河道的水温高。如果水的温度太高,就会对鱼类等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很大的破坏和污染。在水的温度影响情况下,还会引起部分水域水的深度、水流的速度以及沙子含量的变化,从而破坏了周边的生态平衡。

2、在水利水电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建筑废料、建筑污水以及生活废水不断的涌入河流,从而使河流的水质产生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河流的水质被污染后,从而破坏了河水中动植物的栖息场所,导致河水中的生物大量死亡。在该地区的气候及地质方面,堤坝的建设会对当地区域的天气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大气的水气变多、降水量增多和雾天增多,严重影响了此地区的生产作业效率和安全。由于水库的蓄水量逐渐增多,水坝周围的区域长时间承受着重荷载的作用,久而久之会破坏水坝周边的地质结构,从而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3、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占用周边很多的土地资源,例如:摧毁了周边的林地、农田以及人们生活的房屋。如果水库的需水量超水位周边地区造成洪涝灾害,它会损坏房屋,居民区农田,工厂甚至文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蓄水量增多的过程中,该地区内的水位也跟着升高,这样就会减少当地田地的耕种面积和减少人们的活动范围。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导致气候变化,人们长期生活在水分大的环境中,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疾病的传播,因此这严重的影响当地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形下,当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组织和督促当地的居民进行迁移,并且将居民进行安顿和给予一些补助。当居民搬到新的生存家园后,需要进行新城计划方案的建设,在新的家园建造居住地房屋,这会占用很多的土地,并且对新家园的生态平衡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这样就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建设不合理,还会造成第二次污染,甚至第三次污染,从而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并且在新的家园,如何解决人们生活的问题带来了很多的难题。

二、保护的措施

1、在环境的保护方面,我们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加强和完善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给我们带来舒适的生活享受,以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所以我们必须保护环境,建立和完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和科学理念,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时,要科学地分析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提出处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方案,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措施。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施工技术人员要充分研究周围的地质结构,而且要对周围气候环境等充分了解,对水质和水生生物进行调查。通过研究分析调查的情况,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根据周边环境的调查制定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案,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建设布局的不合理,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制定水利水电工程的长久发展规划,就要实现科学的发展观,把生态环境保护科学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之中。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地区为了获取河流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人们不断地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为了一时的利益而不为长远打算,生态坏境是需要大家一起保护的,生态坏境是人类共同的栖息地方。所以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为此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并对此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通过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3、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破坏了人们的家园和占用了人们的土地,因此要完善移民的政策,给当地的居民提供稳定的生活场所。因为开发河道,造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周边地区的变化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产生大量的当地居民移民,为了妥善地处理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移民政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成过程中,广大的农民群众既是受害人也是受益人。因此,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的生态移民策略,对加快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拥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4、水利工程的建设目的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以及促进和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完善和改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要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案,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时,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方法要科学合理,应该分配一部分资金用于以后水利工程的维修以及将部分资金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这也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精神的建设。因此,我们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水利工作完成后,应预留在水利建设项目上的资金,,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生态平衡。因此,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是非常有效地办法,在进行水力工程建成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留出部分财力,来改进当地的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的生态平衡。以此来恢复当地居民的经济文化水平。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他们也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如水利工程对周边动植物栖息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地质结构的改变和影响等。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一定要满足环境等因素的要求,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程度降到最低。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我们应该高度的重视,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7

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上取得了突出进展,有关认识也得以不断深化。最近,中央提出了“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方针,为我国未来一个时期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1.建立环境友好的水利水电技术体系,推进行业健康协调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受经济、技术、体制、观念的制约,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我国在大坝建设方面,有些大坝建设技术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大坝的环境友好方面长期重视不够,相关的共性技术研究比较薄弱,缺乏监测信息和定量认知。我国在河流生态修复、减免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调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有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急需加强。

1.1 加强流域综合规划和环评工作,真正统筹建设和保护目标

我国大型工程的建设和河流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通过流域综合规划和规划环评进行统筹,协调建设和保护目标,合理布局。但长期以来,我国江河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基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由于不同工程开发目标、建设时间、所处地域和江段位置的不同,具体环境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目标也有相当差异。然而江河生态系统在上下游、干支流之间是一个整体,相互交叉影响,因此科学制定水电工程规划和江河开发的生态保护目标,必须基于流域尺度综合考虑,先行统筹安排,然后在水电梯级开发工程中协调落实。

1.2 加强过鱼设施、分层取水等技术研究,使生态保护工作有所突破

国外大量实践已经证明,永久性拦河闸坝建设对河流的阻隔和温度等影响,可以通过过鱼设施、分层取水口设置等加以减缓或补偿。发达国家的过鱼设施技术已比较成熟,以保护经济价值较高的鲑鱼、鳟鱼和鳗鲡等洄游性鱼种为主。美国的哥伦比亚河流域中下游河段及其支流蛇河下游河段的鱼类保护和恢复计划,在科学研究了鲑鱼、鳟鱼等鱼类洄游习性的基础上,通过多年反复设计与改进,在多个梯级电站上采用了包括水轮机流道、岸边式鱼道、溢洪道和机动运输等多种适应性的过鱼设施和诱鱼系统,有效补偿了鱼类下行和洄游生境。

在分层取水方面,日本对水电工程的分层取水设施开展了较多的研究,重点是对已建工程进行改建,形式也有多种。高坝分层取水设施的案例不多,美国科罗拉多河上格兰峡分层取水口问题是一个代表,该工程改建两台机组的进水口,需投资8000万美元,目前正在探讨新的体制,以期能减少投资。我国在分层取水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而且多是针对单项工程,今后要加强对共性和基础问题的研究。

1.3 加强生态调度,补偿河流生态,缓解环境影响

调整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方式,把生态调度纳入工程的统一调度管理,是保护生态与环境的重要和必要手段。生态调度以补偿河流生态系统对水量、水质、水温等需求为目标,通过科学调度减缓下游流量人工化、下泄低温水、过饱和气体等不利环境影响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发达国家以修复河流自然径流过程为基础,经过20多年的生态调度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合理补偿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近年来在我国也开始得到重视。水利水电设计部门及业主在工程的设计规划阶段开始考虑生态保护问题,如通过设计分层取水设施调整下泄水温,通过泄流调度保持一定的洪水脉冲等。长江流域在规划龙盘水电工程时,确定发电的下泄流量不得低于生态基流300m?/s,以满足下游基本生态需水和景观要求;黄河流域已连续7年实施统一调度,保证入海水量,消除了枯水季节河道断流的情况。但仍应认识到,我国距真正实施水利水电工程运行中的有效生态调度尚有很大差距。我国具有多年调节功能的水库数量并不多,缺水现象比较严重,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的3~4个月,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生态系统对水的需求,难度相当大。因此,建立以生态保护为目标的运行和长效管理机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1.4 改进规程规范,建立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多途径恢复和保护生态与环境

减缓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影响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并且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采用人工增殖技术,采用胶凝砂砾石坝减少当地材料用量,采用气垫式调压井减少植被破坏,建立野外多自然河流试验研究基地,利用生态大型灌区替代常规的混凝土渠系,以及修建生物廊道,恢复岸坡植被,建立人工湿地等,都是保护生态的有效措施,国外都有大量的实践经验。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网,没有一套完整的各大流域及其重点河段的保护鱼种及水生物规划,也没有成熟的技术手段和工程经验,因此没有形成相应的保护规程规范。同时,建立环境友好的水利水电技术体系涉及的部门多、专业多,所需资金量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国家格外重视,才有可能取得明显的成效。

2.组织跨行业、跨部门科学调查研究,尽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面对21世纪我国繁重的水利水理论前沿电建设和环境保护双重任务,科学调查和确定生态与环境的保护目标,是科学协调开发与保护两者关系的重要基础。明确河流保护目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2.1 加强江河湖库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研究,建立水生态监测体系

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必须充分重视并切实落实对水流、生态、相关工程运行等基础信息的长期监测,规范监测技术,共享监测信息。

由于我国在生态与环境监测方面整体技术薄弱,建设监测系统又需要大量的资金,建议在已有的水文和水质监测站网的基础上,选择中小流域、典型河段进行试点工作,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对于近期投入运行的、具有良好的水文和环境监测系统的大型工程,可以依托业主单位适当补充或增加环评工作所需主要参数的观测内容。对早期建设完工的工程,应通过调查分析,根据需求的紧迫程度制定建立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的策略和配套技术。

2.2选择试点,借鉴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补偿战略

减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目前可行的做法有二:一是采取环境友好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方式,对河道生态进行修复,减少或减免工程建设的影响,另一种是对造成的难以减免的影响采取补偿,包括河流生物栖息地的建设、鱼类的人工繁殖、濒危物种或特殊物种的恢复等,在大尺度范围内达到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目标,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及其结构功能。发达国家已进入工程的全面管理与河道生态修复阶段,经过多年的生态调度实践,提出了“适应性管理”的概念,即由“评价―规划―设计―实施―监测”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

2.3 加强财政支持,设立专项基金,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我国水电开发面广量大、总体基础薄弱,同时面临着建设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应该推动建立国家层面的生态补偿专项基金。我国有8万多座水库,水电装机已超过1亿kW,30米以上的大坝4000多座,建立专项生态补偿基金有比较好的基础条件。基金主要用于生态补偿和中长期的、重大的环境保护共性问题研究。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师们,需要进一步树立和提高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生态可能产生的重大而潜在的影响,在流域的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水库运行中,应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使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8

规模大、工期长、强度大、机械化程度高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机械施工高峰人数可超过万人。

1.1对水质的影响

a.化学试剂的排放

接缝灌浆材料与主体工程的固结,一般以水泥灌浆为主,特殊情况需采用丙凝、甲凝和环氧树脂,并附加部分固化剂和稀释剂,这些化学试剂材料的外溢部分和少量残余,很可能会进入水体。

b.生产废水的排放

大坝、电站、船闸等基础的开挖与骨料冲洗、混凝土保养,以及施工初期大面积的围堰填筑、场地平整、隧洞排水等,尤其是人工沙石料的加工和采掘的浑水排放量极大,可能增加旌工区江河水质的悬浮物质和混浊度。

c.生活污水的排放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粪便,尤其是施工初期的厕所多系简易式的,极易使清、污水造成混流而污染水质。

1.2对大气的影响

飘尘、工区粉尘等污染物主要来自爆破、钻孔、开挖、散装水泥作业和围堰填筑,以及基坑出渣、开挖、大型汽车的运行等。另外,前方各施工企业、工厂车间及生活区各类炉、灶燃煤煤烟排放也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旋工的动力主要为燃油,各类大、中型机械设备中,土石方工程机械设备占多数。

1.3对噪声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工区噪声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系统为主的固定、连续式的噪声源,另一个是以砂石料系统和混凝土拌。

1.4固体废渣的问题

水利水电施工会产生大量废渣,主要包括开采后不用的石渣、弃土、砂料和淤泥等,如果不能及时清理,这些废渣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一系列的危害。

2环境保护措施

2.1加强水质的保护

处理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生产废水去除粗颗粒物,在沉淀池后设置抽水泵以及调节池,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安置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生产废水和混凝土拌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被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被送到渣场。治理生产、生活污水,按要求对生产污水设置挡板、水沟塞、沉砂池等净化设备,按要求达标。

施工场地修建给沉沙池、排水沟,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的量。施工前要制定施工措施。

2.2防止污染和扰民

要在工程开工前详细编制生活区和施工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尽可能减少施工方案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主要防止公害的产生。 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2.3加强噪声控制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 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提前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混凝土振捣棒、打桩机等施工机械进行噪声监测,使其设备达到要求。

2.4保护空气质量

a.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

在粉煤灰以及水泥运输装卸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从罐车由密封系统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安装警报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维修和检查。

b.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尽可能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砂卵石和表层土覆盖层,尽量对岩石层的开挖采用凿裂法施工。减少钻孔和爆破过程中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钻机安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运用产尘较少的爆破技术。正确运用预裂爆破、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都能起到减尘作用。

c.混凝土拌和系统的防尘措旌

在混凝土拌和楼中安装了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维护、使用和检修制度及规程,始终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2.5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施工后期对渣场顶面以及坡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覆土绿化以及复耕。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防止渣场弃渣流失和边坡失稳。按照批准的弃渣标准执行剥离,并合理堆存剥离表土。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保证下游居民的安全。保持生活区以及施工区的环境卫生,在旋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防止垃圾流失,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2.6生态环境保护

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动物巢穴或鸟巢及受保护的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给有关的部门。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砍伐树木或生态环境破坏,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完成环境恢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全体员工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认识,注意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2.7水土保持

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9

Li Xue-wei

(Sihui City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Sihui Guangdong 526200)

【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creasing number in soil erosion control region, resulting in serious soil erosion prevention measures in place, varying degrees of ecological impact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soil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s for simple operation.

【Key words】Construction project soil erosion;Control measures

1. 引言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达到的标准,是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根据工程区所处位置、工程等级、防洪标准,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等级标准防治目标。

四会市恒利环保节能加气建材建设项目位于本市黄田江头流塘口,开发建设项目点地31000m2,建设年产25万平方米加气混凝土生产线。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工程区属于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结合工程建设实际,确定本工程防治目标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中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二级标准,届时本方案确定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相应按设计规模完成,并发挥效益,达到水土保持专项验收要求。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由于本项目区降雨量达到1780mm,大于800mm,且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根据本工程降雨量、地形地貌、土壤侵蚀情况等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进行修正,对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作适当调整。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原则

(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广东省水土保持补偿费生疏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等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

(2)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在确定的工程建设防治范围内,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论和指导性意见,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坚持“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按照项目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设计和布设各项工程、植物措施,从根本上把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

(5)与主体工程相衔接的原则。根据对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评价,补充完善水土保持措施,把保持水土与工程建设及安全运行有机结合起来。

(6)分区治理原则。考虑项目区地形地貌、施工方法等因素,在水土流失分区的基础上,确保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和一般防治项目:布设分区防治措施时,既要注重各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相应的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又要注重各防治分区的关联性、连续性、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7)突出重点原则。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划分防治区。加强重点部位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的布设,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8)生态环境建设优先原则。把植被恢复作为水土保持的一项治本措施,优先考虑土地复垦利用及林草措施,把防治新增水土流失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和恢复土地生产力有机结合起来。

(9)坚持“经济、合理、安全”的工程设计原则。

(10)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水土保持等专项规划相结合,与创建绿色、环保城市总体战略部署相适应。

(11)注重吸收当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

3.1 防治体系。

水土保持措施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时,除了落实工程措施外,还要重视非工程措施对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

工程措施包括土建工程和植物措施,土建工程主要包括拦挡工程、边坡防护、排水工程、土地整治及部分临时性的防护措施,植物工程措施主要是针对施工后期或运行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生态恢复或防护;

非工程措施是指施工组织、管理等等。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对土石资源的浪费,会加重水土流失,所以要制订出科学、严密施工的方法和管理制度。

3.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本区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应注重拦护、坡面排水等措施,并采取以植物措施、土地整治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方法。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如下:

(1)整个项目建设中布置截排水沟、沉砂池和边坡防护工程。

(2)弃土临时堆放处: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并做到集中堆放,先挡后弃。

(3)施工期间主要做好临时的排水措施,施工结束后做好土地整治和绿化工程。

(4)为更加有效地治理和预防工程建设区各类潜在的水土流失,主体工程所有绿化措施在设计时要合理加大造林密度,选择适龄壮苗(苗龄一般为两年),树、草种宜选用耐贫瘠、生长快、根系发达的各类水土保持树草种;施工安排尽量提前,每年的种植任务要抢在雨季来临前完成。

4. 分区防治措施

4.1 生产生活区。

生产生活区包括生产车间、办公楼、原料堆放场地及周边附属区域占地面积2.42hm2,该区主要防治填方边坡面的水土流失和建设过程中的土石方临时堆放及处置,其水土保持新增设计措施有截排水工程、沉砂池工程、植草护坡、土方临时拦挡。

4.1.1 截排水工程。

生活生产区场地平整完成后,将在背水面形成4.5~6.5m填方边坡,这将有利于自然排水,大气降水多沿地表排泄,部分通过裂缝下渗,为防止雨水汇流冲刷该区域及周边农田,在建设前期于背水坡面坡顶设置截排水天沟,总体环绕生产生活区设置的纵坡大于2%的截排水天沟。截排水天沟采用矩形断面,宽×高=0.4m×0.5m。

4.1.2 沉砂池工程。

径流雨水在迁移、流动和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泥砂。雨水中的砂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则会影响后续处理设备的运行。最主要的是堵塞管网,干扰甚至破坏生化处理工艺过程。本项目的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2.65t/m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本工程的截排水沟出口分流,最终排至绥江河。沉沙池的断面长×宽×高:2.5m×1.5m×1m,分别在不同位置设置3个。

截排水工程截流雨水范围为约为4.434km2,本方案中截排水沟过水面积设计,均按10年一遇洪水进行设计,校核按30年一遇洪水进行校核。

本项目生产生活区内排水沟过水断面为宽×高=0.4m×0.5m,安全超高按0.2m计算,过水面积:A=0.4×0.3=0.12(m2)

4.1.3 植草护坡。

植草护坡措施可有效阻止坡面侵蚀和水土流失,对边坡稳定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生产生活区背水边坡坡面首先回填符合水保规范中植草护坡的要求放缓坡比至1:2.5,再进行坡面整治,最后进行栽植草皮(满铺)和种植树木;本工程植草护坡面积约为1.013hm2,铺种草皮和植树混合的形式,栽种适宜本地品种中生性粗放、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和花色鲜艳的树草种。

草种可选用百喜草、狗牙子,植树推荐大叶黄杨、夹竹桃、胡枝子等灌木,采用春季或秋季用直径5~6cm、高1~2m的树苗,树距为2m,经估算,需栽树1890株。

4.1.4 土方临时拦挡。

(1)由于植物措施一般在土建工程完成后才开始进行,相对滞后,因此拟在背水坡进行植树种草护坡前,为防止松散土受到径流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本方案设计沿背水坡坡脚以工程塑料为原料的编织袋装入土方作为挡土墙进行临时拦挡,拦挡断面采用宽×高=1.2m×1.5m。经计算,需袋土510m3。

(2)生产生活区内建筑物地基处理完毕后,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余土,在工程完毕后才能对其进行回填夯实和二次平整,在此之前,需要设立临堆土场谁放,为防止水土流失,需要在堆放场四周以工程塑料为原料的编织袋装入土方作为挡土墙进行临时拦挡。

4.2 污水处理区。

污水处理区总占地面积1.00hm2,均属平台区,该区需解决的是污水处理区范围雨水排放问题及该区生产生活区雨水最终排放至区外的途径,其水土保持新增设计措施有截排水工程、沉砂池工程。

(1)截排水工程。

本方案计划将污水处理区的截排水沟与生产生活区的截排水沟连接成完整的体系;并将污水处理区与生产生活区的雨水通过设置于项目建设区外的排水沟送至附近的电排站并最终排放至绥江。截排水天沟采用矩形断面,宽×高=0.6m×0.5m。

(2)沉沙池工程。

在此区域的截排水沟之中分别布设2个沉沙池,对夹杂泥砂径流雨水进行沉淀后直接排放进入河道。沉沙池尺寸为长×宽×高=2.5m×1.5m×1m。

4.3 道路区。

道路区贯穿于生产生活区、污水处理区的内部,并直通省道S263,是整个项目建设区的内部和与外界交通运输的重要区域,道路建设结束后的防护措施主体设计已经考虑了规划的道路绿化和护坡工程,道路建设期间主要考虑道路的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排水措施以及护坡工程前的临时拦挡问题。

(1)截排水工程。

本方案建议主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在道路路基填筑之前在主干道及支路两侧修建临时排水沟,待路面硬化后在加以衬砌作为永久排水沟,并与生产生活区的截排水沟连接成为完整的排水系统;在道路路基填筑期间,路基填方边坡土体松散,在地表径流作用下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场地填筑过程尤其是汛期,施工单位应及时对填筑路基进行平整、碾压,并夯实边坡。截排水天沟采用矩形断面,宽×高=0.4m×0.5m。

(2)沉砂池工程。

在此区域道路区截排水沟之中分别布设4个沉沙池,对夹杂泥砂径流雨水进行沉淀后直接排放进入河道。沉沙池尺寸为长×宽×高=2.5m×1.5m×1m。

(3)临时拦挡。

本方案设计在对迎水坡面实施浆砌石护坡前,为防止松散土受到径流雨水冲刷直接进入绥江河造成水土流失并同时污染水体,本方案设计沿迎水坡坡脚以工程塑料为原料的编织袋装入土方作为挡土墙进行临时接挡,接挡断面采用宽×高=1.2m×1.5m。经计算,需袋土480m3。

4.4 施工临占区。

(1)排水工程。

施工临占区设立在项目建设区范围外,面积共0.1hm2,主要用作搭设临设、机械堆放等,经简单的平整后使可使用。施工准备期场地平整后,应先在场地周围布置排水沟,拦截附近地面来水及收集施工布置区内降雨,将其排水附近河道中。为便于后期恢复,选择土质排水沟,夯实沟底后不加衬砌,采用梯形断面,上口宽0.6m,底宽0.3m,深0.3m。土质排水沟长约40m。

(2)植物措施。

施工结束,拆除地面泥结石,进行整地,本施工场地占地为耕地,为防止水土流失,因此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然后撒播草籽进行复绿。撒播面积为0.1hm2。

4.5 植物品种的选择。

本方案中的植物措施和规划绿化均选用本地具有水保效用的品种,草皮选用假俭草、台湾草等,草种可选用百喜草、狗牙子,撒播籽用量为80Kg/hm2,铺种草皮为铺。植树推荐大叶黄杨、夹竹桃、胡枝子等灌木,用春季或秋季用直径5~6cm、高1~2m的树苗,树距为2m。

4.6 抚育管理。

植物措施实施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新植林、草的管护和抚育,确保林草成活率。

(1)幼林抚育管理包括补植、松土、除草、浇灌、修剪、病虫害防治、墙土、禁止人为破坏。

(2)松土除草一般需进行3次,头一年不少于2次,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8~9月。幼林阶段一般不进行修剪,对成活率低于85%的要进行补修。

(3)采用植苗造林,选用优质壮苗,护好根,深埋踏实。苗木运输过程中注意做好包装,不受风吹日晒,保持苗木水分。

(4)植物措施中乔、灌苗木栽植1~2个月后,结合扩穴松土适量最肥,在种植草区当年追1~2次磷钾肥,确保一年内达到全面覆盖的效果。

5. 水土保持施工组织安排

(1)做好施工企业水土保持意识的宣传和水土保持防治技术培训工作。水土保持重在预防,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起来,才能做好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本工程土石方数量大,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事件,引发相应的灾害损失。建设单位可以聘请水土保持技术服务部门的专家对施工企业员工进行水土保持培训,分析本工程的水土流失危害,并传授一些工程实用的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切实做好施工环节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2) 进一步优化主体工程设计,本工程填土区是按设计高程进行填土,但河道底部高程有一定起伏,土石方数量未必能准确地计算,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工程进展情况,核实工程量,及时调整设计方案,避免出现弃土。

(3)科学安排施工的时序。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时序,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尽量避开雨季、汛期进行大范围的土石方挖填作业。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10

1简述水利工程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在自然界存在的状态有时并不符合人类的需要。此时,应修建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等工程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总称,主要是为了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对水量进行调节和分配等,以满足我国居民对水资源的需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1)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各水利工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规划水利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对水利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研究,才能得出最佳的实施方案。(2)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水利工程项目对其建设任务所在地区的江河湖泊、地理面貌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规划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影响,尽力做到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3)工作环境复杂。水利工程各项目的实施工作都是在难以预测的天气、水质、地理位置等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4)效益的随机性。水利工程的施工范围广、影响面大,既有兴利除害的一面,又有移民、迁建等不利的一面。因此,水利工程的收益水平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就要求在对该项目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统筹全局,以减少不利影响,增加经济效益。(5)水利工程一般涉及范围较广、规模大,所使用技术复杂,工期较长。因此,修建水利工程时,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有关规定。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建设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因此,施工方会对修建水利工程所用的土地进行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难免会破坏该地区的树木、花草、农田等。此外,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废水,如果没有完善的污水、废水处理体系,这些有害的污水、废水便会直接被排向周围土地,造成极大的污染【2】。不仅生活在该地的动物要迁移到其他地方,同时,生活在该地的我国居民也不得不搬离熟悉的故乡,去往其他的地方。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运行的过程中,淹没了大量的土地,改变了当地的气候环境,破坏了当地的生物链,从而造成当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2.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而形成的,是最适合当地生物生存的地方。而水利工程这种改变自然河流的工程是对自然的改造,因此,会对所改造的河流造成种种严重的损害。在对水利工程进行修建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为方便施工,会对天然河流实行截流的操作形式。这会改变该河流局部河段的水深、含沙量等,从而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3】。此外,当水利工程的水库蓄水之后,水位上升,淹没周围的树木、农田;当水利工程的水库蓄水之后,水资源的蒸发量改变,使周围降雨量发生变化;当水利工程的水库蓄水之后,由于其水面宽、水体大等特点,在太阳的照射下,致使水库的水温结构与原始河流的水温结构产生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地河流的气候环境、水质水温等,破坏该地原有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影响生活在该河流的鱼虾等水产品、微生物、植物的生存,影响生物的多样性,有时还会对一些受到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3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3.1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思想是一切事物发生的前提基础。只有树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从思想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以重视,我们才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以身作则,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选择水利工程的修建地址时,要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充分考虑各地的生态情况,并对各地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切记为了当前利益,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永久损害,要将生态环境放置在经济利益的前面。

3.2合理规划水利工程

在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只看该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对整个生态环境的长远利益负责。在修建水利工程之前,施工团队应派遣专业人员对施工地的地理环境、水质水温、气候条件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整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施工图纸,并针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召开专门的研讨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提出一个最佳的施工方案。

3.3严格审查水利工程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该工程项目进行审查。审查项目可以包括:对于那些影响名胜古迹、历史文物等的工程项目,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对其进行整改;对于那些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工程项目应重新进行评估、审查,对其进行分析、改进;对水利工程项目承包商的施工能力进行调查评估,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承包商有能力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施工项目等。

3.4强化对水利工程的管理

许多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认为:当水利工程项目完成之后,一切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在水利工程项目完成以后,相关人员应继续对该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维护,尤其应注重该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应建立生态赔偿机制,将水利建设的一部分资金用于该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修复项目中,缓解水利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促进当地的经济良好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尽管水利工程的修建可以造福于民,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为降低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原有生态平衡的影响,相关人员应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重视对周围居民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对水利工程进行严格地审查;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

作者:彭筱琼 单位:上饶市科信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11

实现水利水电方面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施和发展过程中,将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对环境保护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应该辩证地思考这些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发展中最大幅度地实现对对当地环境的保护。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我国水利和能源资源方面的不断发展,同时在缓解能源资源紧张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在水力资源发展方面,水利方面工程建设的发展,更加促进我国局部地区缺水和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问题。在水资源调配方面,可以使各个地区互通有无,相互协调发展,水利资源丰富地区可以实现水能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优势,促进地区性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方面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我国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稳步快速增长,同时可以维系社会稳定,为社会的长治久安作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和建成后,给当地的地域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估量的,这一环境性问题给业内相关领域人士提出了一连串难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首先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对自然环境以及相关生物群落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有些地方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影响,造成某些原有的生物物种濒临灭绝或者不断外迁。这样,因为生物群落是一个相互制约的食物链,这将会给更多更广的生物群体带来连锁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环境污染方面也将出现诸多问题。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阐释和研究。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要筑坝或引水等方面措施的实现,在这些措施实现过程中,工程建设将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不少负面影响。从表面上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没有多大影响,但是,我们从开发到建设完成,建设项目所处的地域环境中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例如三峡大坝建设,坝址建设方面,建设施工需要筑构道路来实现材料方面的运输,对山体的挖掘和筑路,沙土废石的处理等方面,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做好筑路过程中尽量少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三峡大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坝址建设直接影响到长江河床的自然环境,在坝址建设过程中,河床的分期建设,机器、人为等因素对坝址附近自然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对坝区河床的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例如工程建成以后,水位的上升,给库区周边的自然环境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对库区周边的气候资源、水文资源,人文环境资源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看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对建设项目周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尽量少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同时也是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内容之一。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建成后主要产生的环境问题探微

(一)建设过程中,容易产生“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发展思想

在工程建筑过程中,容易忽视对环境的危害,大力开发土地资源,筑路建坝,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对废土废石的处理和建筑工人生活污染方面的处理,一旦不当,就会给周边自然环境带来很多危害。例如建设开发过程中,挖山填沟,架桥铺路,所产生的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生态方面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一部分建筑工地就抱着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对局部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建设中环保意识滞后,环保措施设计不当

在建设中,项目领导人和项目领导班子在日常管理中本身就忽视了环保的重要性,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从而导致环保意识滞后于工程建设进度,致使建设过程中对环保方面造成过重的影响。例如道路建设,应该先考虑开挖山体中所产生的废土废石的处理方案,然后再开挖山体,但是,很多情况下是先开挖山体,之后所产生的废石废土再草草处理,给后期的环保问题造成过多的影响。

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研究设计过鱼的建筑物等设施、用于人工孵育场和人工产卵场的建筑物、为改善水生物生境的眷水或排水工程、入海河口排沙防淤工程、改善坝下低温的建筑物、提高水温的工程措施。二是在防治水污染方面,通过修建闸坝等工程,合理调节水量,增加环境用水,保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建设氧化塘处理工程系统、土地处理工程系统,设计调节水库、污水库、截流工程、增设曝气设备,开挖引水冲污水道等工程等,增加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工程技术措施,如污水深水排放工程,修建多功能的水量调节工程,增加枯水流量,保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等,研究设计水体增氧的建筑物。三是在改善景观方面,应用水利美学原理设计形式优美的与景观相协调的水工建筑物。四是研究设计水利工程,防止疾病发生和流行以及防治病虫害。五是解决和减轻水库淤积。其根本措施就是做好上游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种草等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水库的合理运行也是减少水库淤积的有效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介于现阶段社会舆论对环境问题的看法越来越新颖化和重视化发展,同时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进行专门的各方面影响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提出和实施各项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绿色环保做出有价值的贡献。既要实现能源资源调配和水力资源的运用,同时在电力资源方面也具有稳定的长足的不断发展,另外,还应该在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保护方面下足功夫,实现科学的多向化的优势发展,切不可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态势,这样不仅影响到当代各方面的利益,同时会给后代带来更加无穷的遗患。只有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出更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并能够为生态环境着想,建立合理的生物保护措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发展新态势,做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保应先行的发展新目标,建设出世界瞩目的现代化绿色生态中国。

参考文献:

[1] 张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及补救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2] 王晓莉.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07)

[3] 李冬梅,李晓梅.浅谈新环保理念下的公路绿化[J].科技资讯.2010(03)

[4] 柴慧强,牛晓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环保问题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1)

[5] 庞国强.建筑节能环保理念在给排水设计中的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12

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1.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多数在天然河道上修建,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或人工河网,既改变了深潭浅滩交错的河流形态,也减少了湿地的面积。河流形态的非连续化是指在河流筑坝形成水库后,造成水流的不连续和断流现象,有些河流由于进行梯级开发,更是形成了河流多级非连续化的格局。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各异。水利工程通常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非污染生态项目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 生态环境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失态系统。兴建的水利工程满足了人们一定的需求,但是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造成了负面效应。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现在水利事业发展方向是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生态环境又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道断流,导致水质、含沙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河流的水文及河道泥沙的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由于水流速度较慢,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污染物就会扩散,使得复氧能力降低,也使得水库区的自净能力变弱;水体的富营养化容易大量消耗氧气,就会造成温室效应。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条件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因水库淹没库区移民安置中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首先是要维持河流自身的生态需水量,这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生态需水量包括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河流系统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最少水量。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行,施工方要进行工程占地等行为,结果就会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导致严重的土壤盐碱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结构、种类和生存环境。大量的植被破坏影响了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垃圾等大量的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恶化了河道岸边动物的生存境地。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结果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在水利工程运行期内,也会导致大量的植被被水利工程所破坏。在河流区域周围,植被种类多样,而破坏这些植被使得部分植被生存环境丧失,造成物种群居减少,使得该区域的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也使该区域的湿度增大,导致栖息于低于该区域湿度的动物生活范围遭到破坏,被迫向其他地区迁移,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和动物的生活习性。水库蓄水后水面增加对库周的气候可能产生影响,引起风速、湿度、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移民安置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少疾病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水环境有关,原有陆地变成了湿地,水面增大,流速减缓。由于水库蓄水下游河道水位降低或河道下切流量减少可能影响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淹没区、土地占用、居民迁移安置、交通道路、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迁移等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影响该区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给该区域造成损失。导致该区域水位上升、耕地盐碱化,甚至可能成为沼泽地,导致该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该区域的人们搬迁进行安置,就要进行新城规划及建设,但是如果建设不合理,就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本身就是对其进行良性改造,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健康方向发展。关键是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怎样尽最大努力去减小人类对其的不良影响。在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人类要生存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动态式的生态平衡,使其从“恶”变“良”;同样,也正是因为人类要发展,还需要“打破”那些“良性”的生态平衡,让其向着更有益于“良性”的方向发展,而其中的代价,则正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所应充分注意的对环境保护问题。因此,观念上的更新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认识前提。

3.1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保护必须谋求科学化、法制化的途径 ,而环境影响评价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建立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改善人类生存现状和获得良好环境质量的保障。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对可能造成的周围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及环境影响预测影响程度,评价拟建水利工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程度,提出相应的保护及恢复处理措施。

3.2 建立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应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同时为鸟类和水禽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在工程的建设阶段,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环保材料。工程完成阶段建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3.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篇13

1.颍泉区农田水利工程概述

颍泉区处于阜阳市中部,北纬32°54′至33°07′、东经115°33′至115°55′之间,西接界首市,北靠太和县,东接壤颍东区,南临颍州区,具备南低北高的地势特点,存在1/7000~1/10000的自然坡降。颍泉区位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接位置,属于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气候温和,但是季风性气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降雨,不均匀分布降雨量,春秋经常干旱,夏季多雨,容易出现洪涝灾害。颍泉区境内有汾泉河、沙颍河,季节会严重影响内流河的流量,冬季流量小,夏季流量大,地表水被严重污染以及匮乏。近年来不断加剧污染的根本原因就是过长时间关闭沿河梯级控制闸、存在比较小的河水径流,不断降低水体环境容量以及自净能力;此外,颍泉区境内直接朝着河流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农田水利对环境的影响

(1)对林地、农田、草地的影响。建设现代化农田水利工程的时候无论建设规模大小,都是占据相应的水域面积和土地面积,实际施工的时候应该清地和占地,防止严重破坏林地、农田、草地的现象出现,以至于严重影响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大量破坏食物链。

(2)对水域的影响。建设现代化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出现噪音、粉尘、工业废水、建筑垃圾等杂物,如果不处理就排放到水域中会严重污染水质。河道中大量倒入建筑垃圾,促使堵塞很到,并且水利工程施工中也会严重破坏植被、土壤等,从而促使植物大量死亡,甚至有些植物开始灭绝,所以,农田水利工程不但影响水域质量,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

(3)影响陆生动物。修建农田水利工程会不同程度影响水域环境,同时也会破坏林地、农田以及草地,从而会破坏陆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以至于改变本地生态按结构,破坏食物链,从而极大程度上影响本地生态环境。

(4)影响水环境。现阶段都是在农村原有河流上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但是实际建设过程中会适当改变水温、流量、流速等,以至于从流动状态水流变为静止状态,极大程度上改变河流规律,从而会严重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同时也破坏河流自我恢复功能,降低自身清洁能力,促使河流中出现严重超标的物质,破坏生态水平衡。

3.农田水利工程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3. 1统一合理规划布局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时候应该对布局进行统一规划,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选择最科学、合理、最优秀的方案来处理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问题,同时也也需要全面考虑建设水利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深入研究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的影响,不能仅仅只是分析短期利益,应该注重长远利益和影响,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的时候应该切实落实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为构建良好生活环境奠定基础。规划过程依据十年一遇标准来治理局部,五年一遇标准来治理和开挖疏浚,以便于能够充分满足降渍标准,并且也需要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桥涵,及时拆除沟上堵坝。

3.2满足区域特点因地制宜

为了充分展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作用和意义,需要依据颍泉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科学评估以及研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农田水利工程,并且依据颍泉区农业生产状态、特点、发展需求等来具体设计以及规划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选址、设计等相关工作,保障能够充分协调生态环境和农田水利工程,确保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3.3减少人为破坏

修建以及使用农田水利工程的时候应该适当提高管理工作,不管是工程管理部门,还是施工企业都需要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禁止直接对水域排放废物、废水的行为,并且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保护意识,培养相关人员责任感,以便于上述人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全面体现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相关部门应该对于平常积极表现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保证能够激发周围人群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为全面保障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3.4提职能部门管理力度

在协调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但需要依据自身情况使用合理解决方式,也需要不断提高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力度,构建相应管理机制,以便于全面提高执法力度,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随意排放废水、废弃、杂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应该提高惩罚力度,并且从严治理违规行为,时刻谨记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落实保护工作。

3.5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农田水利工程修建中想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需要实施谁危害、谁治理、谁补偿的基本原则,并且构建专项资金,保障做到专款专用。从多方面来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变,保证能够协调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在平衡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也能够全面促进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发展。

3.6大力建设循环经济

目前社会更加注重环保和节约意识,此时需要人们不断健全环境保护理念,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速度,构建保护生态环境的机制,完全体现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保证能够和谐发展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7]。

4.结束语

综上,为了和谐发展生态环境以及农田水利工程,需要科学评估综合分析农田水利规划方案,并且有效提高环保意识和理念,实际操作中做到文明施工,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任小松.农田水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评价[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5):1137.

[2]王鸿飞,霍凤双,肖景贤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38(6):192-193.

[3]贺平.浅谈小农田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6):1029-1029.

[4]朱永波.关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的心得与体会[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8):364-36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