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管理实施实用13篇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1

一、纳税实务筹划的四项原则

纳税实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在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下,采用使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1、合法性原则。尽量少缴纳税款是每个企业都有的想法,但是一定要保证是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的种种方式,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企业才能充分地享有各种权利。

2、稳健性原则。任何纳税人要想在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都必须权衡节税利益和节税风险之间的关系,节税的利益越大风险就越大,各种节税的预期方案都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权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创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财务利益最大化原则。税务筹划的目的就是要使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可支配财务利润最大化,企业应该认真做好预期的节税方案,同时还要考虑纳税人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节约性原则。税务筹划可以节约税务支出,如可以选择低税负,可以延迟纳税时间等方法,方法越简单越好,越容易操作越好。

二、施工企业纳税实务管理的思路

施工企业是指从事房屋、公路、铁路、桥梁等土木工程生产的企业。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应就其取得的营业收入缴纳营业税等流转税,就其拥有的财产缴纳房产税等财产税,就其实现的收益缴纳企业所得税等。对施工企业来说,其税负主要是营业税与所得税。

(一)营业税

1、合理利用对不同税目的选择。工程承包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时,可将营业税划归为两个不同的税目,即建筑业和服务业。工程承包公司对工程的承包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由工程承包公司同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然后将设计、采购等项工作分别转包给其他单位,工程承包公司只负责各环节的协调与组织。第二种形式是工程合同由施工单位同建设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公司负责设计及对建设单位承担质量保证,并向施工单位按工程总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对于第一种形式,即工程承包公司作为工程总承包人同建设单位签订合同,无论其是否具备施工力量,是否参与工程施工业务,对其取得的全部收入,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对于第二种形式,工程承包公司不作为工程总承包人,不与建设者签订工程承包合同,而仅作为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的中介人,无论工程承包公司是否具备施工力量一律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建筑业的适用税率为3%,而服务业的适用税率为5%,税率的差异带来税负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工程承包公司可通过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的方式达到节税的目的。

2、利用计税依据进行筹划。我国2009年颁布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劳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根据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施工单位来说无论是甲方供料工程还是包工包料工程,其营业额都包括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和其他的物资价款,不含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若是包工不包料,建设单位直接从市场购料,采购的成本相对较高,从而施工企业的计税依据也会相应较高;而若是施工企业购料,因为建筑施工企业长期的材料需求,一般来说会选择与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材料供应商,购买的材料相对来说会较低,这样就相应降低了营业税计税依据,达到了节税的目的。

3、纳税时间的合理选择。同一笔税款,尽量延迟交付可以取得资金的时间价值。这些资金暂时留在企业里,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压力或者可以减少企业在银行等机构的贷款,减少财务费用。所以,利用税法关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合理选择对本企业有利的结算方式,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尽量往后推迟,也是一种重要的税收筹划方法。另外,由于施工企业作业周期长、耗费资金大,所以很多施工企业都采用预付工程款、分期结算等方式,纳税时间的选择对施工企业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可以说是纳税筹划的核心税种。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施工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减少纳税额,延缓缴纳税款的途径。

(1)选择有利的所得税预缴方式。我国企业所得税采取按年征收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征管办法。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企业预缴中少缴的税款不做偷税处理。税法规定了三种预缴方式:按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预缴、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预缴、经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分期预缴。首先从纳税筹划的时间价值观念出发,企业应尽量降低预缴所得税。其次,企业应在预测未来年度盈利水平的基础上,选择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预缴方式。如果施工企业估计未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呈下降趋势,则不宜再使用现行的预缴税款方式。相反,如果该企业估计未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将呈现增长趋势,则可继续使用现行的预缴税款方式。

(2)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固定资产折旧是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就折旧年限而言,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的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所得税税率稳定的情况下,由于资金存在时间价值,这样因增加前期折旧额,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相当于依法从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3)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在包工包料方式下,材料物资成本是工程项目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采购材料时,施工企业应采用经济订货批量等方法降低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存货的发出计价,包括按实际成本或按计划成本计价。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实际成本计价又有加权平均、移动平均、先进先出和个别计价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会计利润和存货估价,通常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选择先进先出法计价,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相对减少,从而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的目的;反之,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则应选择加权平均法计价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笔者所在的公司在公司所在地(蚌埠市)是纳税亿元以上并排名靠前的纳税大户,受到蚌埠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公司始终学习并关注最新税收法规体系以及税制改革的动态;树立全局的节税理念,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的各个经营阶段和生产环节。公司所涉及的税种多、税目广,通过收集、解读、宣传、运用税收法律,结合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专业、分板块、分税种解读新的税收法律,普及依法纳税,涉税零风险的税收理念,将之运用到业务处理中,使公司利益得到安全实现。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2

虽然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建筑施工企业也随着增加,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也就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在一些方面上要通过降低利润空间来得到建筑项目工程,这也就导致施工企业的利润减少。施工企业受到利益的驱使,其纳税观念淡薄,缺乏纳税的积极性,因此税务风险的防范观念更加淡薄。一些施工企业甚至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税务风险防范机制,但是其机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没有建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使税收管理得不到系统和正规的管理;还有一些施工企业虽然设立了税务管理部门,但是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税务风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另外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或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没有系统专门的管理,以及管理人员技能上的缺失,这些原因使得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机制不仅只是对税务的管理,还应该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其中税务风险的防范是以预防为主,因此施工企业因应该建立一个风险预警系统。就目前施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说,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都没有建立税务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对税务的风险识别以及税务风险分析就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也不能做出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不仅能及时发现风险,还能在企业进行投标之前对该工程进行风险评估,而不是在风险发生后才采取措施去补救,这对施工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能够有效预防税务风险,并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税务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税务风险管理监督的主要部门是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一些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机制并不完善,使得其审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审计人员的职能也不能正常发挥,审计权力的行使也缺乏依据。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繁多,但是其只重视财务和管理等方面,忽视税务管理,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税务机关在对企业的税务进行检查时,审计人员并没有深入,只是将其敷衍了事,应付检查部门,使检查过关就是他们的目的。审计人员在税务机关进行检查时,也没有重视其中的经验,使其在税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意见,并且在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监督时,没有提出有效建议和防范措施。

二、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增强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要想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施工企业就要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并将税务风险管理知识向企业员工普及,使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增强,才能有利于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企业应该增加对员工税务风险管理知识的宣传,或者让专业人员开讲座让员工了解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重要性。施工企业在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时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为之后的税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管理者在增强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时要起到带头作用,并且利用手中的权力将税务文化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税务风险管理知识的宣传以及开展相应的讲座,来增强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二)建立税务管理机制进行税务管理

税务风险管理是在税务管理机制下进行的,所以企业要建立税务管理机制来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另外企业要在税务管理机制下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切实将税务中的责任落??到部门的每个员工身上。因为企业税务问题较为复杂和繁多,所以企业还要配置专业技能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员来对整个部门进行管理,并对企业中的税务工作进行指导,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工作,才能有效地防范建筑施工中的税务风险。从这里就能看出建筑企业建立税务管理机制的作用了。只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税务管理机制,使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防范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系

上文就已经提到当前的建筑企业缺少税务风险预警体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企业没有意识到税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因此企业首先应该重视税务风险预警的作用,并且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健全的税务风险预警体系不仅可以加强对风险的事前控制,还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减轻风险所带来的伤害。在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估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企业项目特点和行业风险等,还有在评估时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评估,要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且在风险发生后,要有相关的解决措施来降低该风险为公司带来的损害。

(四)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

企业在建立好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之后,为了保证税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切实保证责任的落实。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对于税务风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发现,工作人员将其及时解决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要重视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并且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防范税务风险的措施。要想监督的力度加强就需要企业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对税务工作中的环节进行监督,还要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监督。审计部门在监督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企业要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且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都要提高,在税务检查部门检查完后,要学习其中的经验,发现自身税务风险防范中的不足,并且能为税务风险的管理提出有效的建议,这不仅能促进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还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3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建筑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因其独特的特点,纳税环境较为复杂多变,税务风险日益显现。为了企业的和谐发展,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管理机制、预警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

(一)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问题

企业领导和项目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过于被动,缺乏主动、整体、系统的体系,许多施工企业往往过于看重眼前利益,税务管理意识薄弱,加大了税务风险;岗位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大多数施工企业并未有设置特定的税务管理机构,有些设置相应岗位的也没有行使税务管理职能,只是做简单的报税工作,例如某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税收管理岗位上只是由一般的财务人员兼任,没有分管税收的专业人员,这导致在多次工程建设工程中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税务风险;税务信息收集不全面。某大型股份制建筑施工企业其业务遍布中国多个省份,在浙江、江苏等地均设有分公司,然而各个分公司却未设置税务信息收集岗位,全国各地的税收政策会有差异,其税务信息不共享让该企业在后续的税务管理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成本。总的来说,税务风险管理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其管理机制存在的不少问题,需引起重视。

(二)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存在问题

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就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评价监测税务风险。其问题主要表现在:税务风险识别不到位,风险模型研究不深入,仍以指标为主;风险判断评估不正确,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和科学方法论指导;风险控制应对措施单一,不能根际实际企业情况和风险等级细分策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不够深入。某建筑施工企业是省级重点企业,公司积极推进内部管理,在税务管理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出每个指标的税务风险绝对额和相对额,并通过公式得到相应的评价值,从税务风险指标之中,60%属于税务风险正常区域,30%属于税务风险关注区域,只有10%属于税务风险可疑区域。然而该施工企业却忽视了10%的可疑指标,从而没有制定有效的规避手段,结果在之后工程建设之中,就是这可疑的部分导致了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可见,税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三)缺乏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

税务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审计部门往往对税务风险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不够,对于税务机关的核查都只是临时应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让税务风险管理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从而放纵了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

应建立起企业的税务文化,公司领导层应首先提高税务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税收观,起到典范作用。其次,将企业的文化建设之中增添税务文化建设。再次,更应加强各个员工的税收意识,共同参与到企业税务管理的工作之中,积极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有理有节的减少企业税务风险成本。

(二)建立企业税务管理机构

应设置独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配置专业人员进行税务管理工作,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对于项目较多,分公司较多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其项目多,税务复杂,其税务管理效能低下,为保证税务信息流通顺利,降低税务风险,应设置相应的专业负责人,主管总公司、分公司的税务工作,对各级人员明确其责任和权利,并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税务管理能力。

(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系

应建立起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实现良好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这有助于企业对税务风险事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减少企业的税务风险。应建立起实时动态的风险评估制度,不同的施工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自身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情况等方面评估税务风险种类、可能及影响程度。在有效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兼顾成本经济原则,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在我国有不少应缺乏风险评估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实例,故在重大资产投资时或者是重要的企业决策时,应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评估。

(四)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监督

在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监督之前,应首先建立起长久有效的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平台,确保企业对税务信息进行准确的收集、传递与沟通,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案例信息库,加强同社会税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为税务风险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之后,应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建设纳入企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中,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明确各个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对在监察中发现的问题,企业应及时处理,制度相应的措施,对于典型案例应纳入信息库,供相关人员学习借鉴。

四、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税务风险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建筑施工企业因其纳税环境复杂多变,税务风险更为增大。只有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才能让建筑施工企业良性和谐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青平.论大型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2,(1).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4

(二)集团纳税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按行政区划、业务板块、成员企业、税费种类、税款属期等多维度统计、查询应交税费、实缴税费、地方财政贡献情况;应实现查询条件可任意组合,逐层细化和深化统计分析;应通过权限控制,实现层级管理,即每一成员企业均可查询、统计本级及所属下级企业纳税数据。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基于财务预算或业务预算实现对成员企业及其下级单位未来期间的税费预测;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建立纳税指标评估体系,快速计算、评估各成员企业的实际税负率、税负变动弹性指标等纳税评估指标数值,与行业平均值、管理经验值比较并提示预警信息;系统应实现基于税费数据和辅助的财务数据,自动生成集团税务管理报表;应实现按预先制定的模版或管理口径生成不同层级成员企业的税务工作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

(三)税务交流共享平台功能

税务管理系统应实现为集团总部向成员企业提供税收政策咨询单向或互动平台;应实现集团总部通过系统向各层级成员企业最新税收法规、内部税务刊物等;应将年度、季度、月度相对固定的工作事项制成税务工作日历自动提醒相关人员。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自动归档功能和手工上传归档功能,用户可按权限查询、调阅本级及下级单位的档案资料。除全税种纳税申报资料自动归档外,应根据需要将系统外涉税文档扫描上传到系统,实现日常涉税文档的电子化分类管理。

二、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围绕集团税务管理的目标

尽管企业集团税务管理的内容繁多,通常包括集团税务管理制度的制定、税收法规研究及税收优惠政策争取、成员企业纳税申报管理、税务筹划和税务咨询服务、重大涉税业务管理、内部税务检查和税务审计的组织管理、外部税务稽查的协调和应对、对成员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等,但其目标与集团内单体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一致,即控制税务风险、降低税收成本。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围绕集团税务管理目标这条主线,凡是对控制税务风险或降低税收成本作用显著的税务管理理念、制度、方法、流程就必须尽量纳入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予以固化;反之,则可以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暂时将需求予以搁置。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5

1.2 营改增税务制度实施的意义

营改增税务制度的实施,其最重要的意义体现在政府对小型企业的支持,使企业的纳税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实际上,营改增税务制度实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该制度的实施,对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积极的影响。第二、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水平的提升。

2 营改增税务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 使服务业的定价机制发生改变

对服务业而言,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具有较为灵活的定价制度,所以税务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服务业定价制度的制定。在税务改革前,服务业服务项目缴纳的营业税税率为5%,在税务改革实施后,企业应上交6%的增值税。所以,企业要想获得相同的经济效益,就应将服务价格进行提升。企业服务价格的调整,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层经过分析后予以表决。

2.2 使企业税款计算的方式发生改变

税务改革的实施,使企业在日常的运营支出过程中,可以得到增值税发票。发表上的税务,一般可以凭借销项税排除进项税的计算方法实施抵扣, 这和企业原先的纳税方法存在区别。并且,增值税发票在开出之后,税控系统的税额就算会结合销项税额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税款时间确定以及税收金额的计算。顾客此时将营业税发票改成增值税发票,将对企业税款计算工作的秩序带来不利影响。

2.3 使税率和计税基数发生改变

营改增制度的实施, 使试点企业的征税增值税率提升为6%。就计税基数而言,营业额是营业税的计税基数,但是增值税的计税基数是企业销项税减去企业进项税所得到的差。

2.4 使企业的财务分析模式发生改变

营改增的实施,企业核算主营业务收入时,应将税额去除。在企业税负额度比较稳定时,就算企业净收入额未受到明显影响,企业利润率也将因主营收入额的改变而提升。并且,企业财务记录的方式也作出调整,这些变故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财务分析的方式。

2.5 使企业的发票使用及管理发生改变

企业在使用和管理增值税发票时,应严格按照《刑法》规定进行实施, 关于增值税发票的非法行为均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这就要求企业应对发票的使用及管理进行调整,企业发票使用及管理的方式因此而发生改变。

3 营改增税务改革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3.1 采取有效的评价方式对营改增税务项目进行评估

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企业应认真评价营改增项目的实施,结合企业的现状进行适当的部门调整,并且提出营改增的具体方案,从而推进项目的深入实施。对税务支出进行研究后,对企业的技术生产进行调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3.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使其内部结构得到优化,从而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使企业的经济成本得到有效降低。通过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3.3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在我国来说都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对企的财务、会计方面都有较好的把握。但是目前我国还是比较缺少这部分人才的,这就要对将要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应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培训,使其明确营改增税务制度与原有税收制度的差异。并且,企业还应采取有效的审计与监督,对企业的财务及成本进行管理,从而有效规避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错误。

3.4 采取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

企业可凭借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使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绩效考核,应将绩效与员工的收入挂钩,从而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实现员工责任感的提升,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性。

3.5 做好税收制度的法律工作

企业一定要对我国出台的有关税收的法律进行了解,在合乎法律的前提下对财务进行管理。为了避免企业在财务管理时出现违反国家税收法律的状况发生,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税务法律。

3.6 科学管理增值税发票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6

一、施工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

(一)施工企业没有具体的税收制度,抢目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税务意识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施工单位需要扩大利润空间,因此需要做好施工税收计划。在现代的施工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单方面的注重短期利润不做长远打算,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注重税务计划缴税意识也比较淡薄。从而造成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焦距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全面,税务管理岗位以及人员安排不合理

施工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多是由财务人员担任,没有形成专业的税务管理队伍以及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税务管理知识,在施工企业工程量大、工期长、工程复杂的情况下,难以处理税收工作中的问题。

(三)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施工企业在财会税收方面由于税务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形成税务风险分析、税务识别评估的机制。而且没有建立具体的识别、评估机制,对税务评估没有具体的认证标准,对日常工作中的税务风险控制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体的税收防控流程,使得企业对于固定、复杂的税务管理没有达到正规的业务操作流程。施工单位应该对税务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的环节税务危机对税务风险进行主动的控制与管理。然而现代施工企业没有形成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体制,把税务工作的核心放在,风险管理的事后工作主要采用了危机处理的方式,没有对税务风险的抑制做出思考。

(四)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沟通机制以及信息管理系统

我国的施工企业普遍存在注重施工管理,而忽视税务管理的问题。企业把注意力主要投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施工建设之中,对于税务管理这种隐性创造经济效益的方式没有很好的认识,因此使的企业忽视税务管理,对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实施。首先,没有建立有关企业税务案例的法律法规资料库。其次,施工企业根本不考虑税务机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最后,由于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不完善,各部门之间不注重工作交流与联系,因此不能及时衔接工作了解新信息,从而不能达到合理制定税务计划的要求。

二、施工企业控制税收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防止偷税行为

偷税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时有发生,建筑施工企业都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放在建筑工程上,又都集中精力在减少税务的工作中。为了创造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管理从多个方面节约成本、提高工程进度、减少税收,这些方面都有迹可循,但是企业单位应该明确一点,不能违反国家法律,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缴纳税务。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需要企业内部做出改善,在企业内部宣传纳税文化,宣扬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观念。做到诚信纳税建立企业的信誉品牌,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尽力的减少税务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企业的税务管理,企业高层领导应该具有纳税意识,发挥主导性作用严格落实每一笔税收,使合理纳税融入到整个企业税务管理之中,做到诚信纳税。企业领导做好带头作用,带动职员在按规定纳税的前提下做好税务管理工作。

(二)采用专人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

税务管理部门应该脱离财务管理独立存在,采用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不仅需要具备财务管理知识,还需要专业的税务知识以及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对于当下的施工企业税务管理来说多由财务部门担任,由于税收业务随着施工项目是的不停导致的税收复杂等问题,财务人员不能有效应对。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采用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税收管理,提升税务管理效能,保证税务信息的流通和稳定。施工企业部门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部门,也能有效的处理税务风险,在源头上抑制税务风险的产生,加大了企业的税务安全。

(三)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不仅能有效控制内部企业财务管理,而且降低了外在条件对企业税务的影响。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具体可以出一下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采取动态税务风险评估分析机制,施工部门可以根据施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自身的特点以及员工素质等情况,控制施工企业内部存在的税务风险。通过分析调查找出税务风险的控制点,为解决税务风险做好基础准备。其次,进行税务风险数据分析。在税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加强财会管理减少资金损失。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施工项目不断的增加,加大了施工企业的发展。由于施工企业长期以来着重对施工建筑工程的管理,对内部管理工作不予重视,使得外部发展与内部管理难以调和的状态。施工企业的税务管理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难以凸显出税务管理的优势,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企业税务管理机制。加强税务管理提高税务风险应对措施,从而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7

一、当前大型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分析

1.建安企业产品施工的特殊性给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建安企业具有经营分布点多、面广,在其提供劳务和建造产品上具有跨区域、工程项目周期长和成本核算程序复杂,各施工地纳税环境差异大,税务风险管理难度高。多数大型建安企业跨省、跨国经营,企业需要面对世界各地层级不同的税务机关及国外税制的管束。而不同管辖区域的税务机关对税法关于建安企业政策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差异很大,这就额外增加了建安企业担负税务风险的系数,给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2.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以及税企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可避免地增加建安企业的涉税风险

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国家对建安企业外地施工实行施工地和注册地税务机关双重管理的税收政策,各地方税务局都采取“以票管税”、强化税源管理等征管措施,导致企业执行难度大,税企争端多。南京、广州等地方税务局按建安企业营业收入的1%加征个人所得税;四川等地方税务局按2%预征企业所得税,以解决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外出经营建筑企业争抢所得税或都不管所得税的问题。这就要求建安企业每到一地施工都应事前到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的地方税务机关详细了解相关的税收管理政策,以减少税务风险。

3.大型建安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与做假账或者简单的账面差错关系不大,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意识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风险防范制度缺失或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诸多方面

在施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从投标决策开始到竣工结算很容易忽视税务因素,加上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对项目管理的税务风险意识又比较淡薄,这样就可能增加涉税风险。建安企业是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微利企业,我公司一年完成了近30亿的施工产值,完成的营业利润也只有近2500万元, 仅占施工产值的8.3%。如果因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税务稽查处罚,企业的税务风险很容易转化为直接利益损失,这样不仅会吞噬企业利润,阻碍商业目标的实现,还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4.建安企业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型建安企业点多面广,有的只是在总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有的甚至连总部都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只是象征性地配置了税务管理岗位。各个施工地点更谈不上配置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相关的税务管理工作一般都由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财务人员兼任,他们面对我国税法及其相关法规的不断变化,缺少涉税辅导及税法后续教育,对税法的理解、认同和把握有一定的偏差,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大型建安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管控应对措施

1.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企业应倡导合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规范纳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企业内部营造税务风险管理环境,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并把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其他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

[1] [2] [3] 

要组成部分,形成全面有效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把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中,以形成既拥有风险管理防御能力,又有战略管理规划,使税务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有效地融合。税务风险管理由企业管理层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做好日常风险处置预案

税务风险管理是公司税务管理的基本和首要任务。加强对建安企业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税务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应对,重在事前防范,做好“曲突徙薪”式的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控制风险,也为公司经营提供了通过税务筹划创造价值的可能性和空间。建安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以及各施工地点的相关信息,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对于监控和分析到的风险,应仔细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这是一项长期的日常性工作,要实行动态管理。可根据需要在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设立税务管理岗位。

.强化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制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流程,明确风险控制点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建立和完善税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及时汇编本企业适用的税法并定期更新;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建立内、外部及各施工地点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的信息系统能确保企业内、外部及各施工地点信息通畅,能确保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发现税务风险先兆和实际问题均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妥善的处理。企业内部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合理与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如果企业缺乏完整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就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防范税务风险,也就无法有效地提高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大型建安企业应结合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内部控制,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对具有重复性、规律性的涉税事项进行自动控制”;三是制度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建安公司业务和税收规定都是不断变化的,制度流程也要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配备专业的税务人员

由于税务管理的专业性、政策性和复杂性,税务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配备合理的岗位和人员,是公司有效管理税务风险的必要条件,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业应定期对负责涉税业务的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一般来说,税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税收法规,这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其次要熟悉建安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因为纳税处理基本以会计处理为基础;最后,还要熟悉建安企业业务以及整体经营战略,不熟悉业务就无法深刻理解某些相关的税收规定, 不把握经营战略则难以发挥税务的事前筹划、规划作用。另外,这些人员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税收政策不断变动,要求税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能力,确切说税务管理部门要成为“学习型部门”。

.利用纳税评估降低税务风险

纳税评估是由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比对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报送纳税申报资料及提供的相关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定、核实,从而做出定性、定量判断,进一步对纳税人实施管理和服务的行为。目前很多企业及其财务人员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因不熟悉税法规定或无意之失而造成的税收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企业被税务违法处罚风险增大。因此企业应借鉴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方法,通过分析财务部门各月、季、年申报和上缴的税款情况,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主附表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内部自检。从故意税务违法风险、非故意行为导致结果违法的税务风险、税收政策调整或主管税务机关责任带来的税务风险、客观上少缴税款的无责任税务风险等方面,采取手工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开展宏观税负分析活动。充分利用纳税评估活动,详细剖析容易形成税务违法风险的不同风险点,分别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企业纳税风险。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8

一、电力企业税务管理重要性分析

(一)控制税务成本

税务成本包括电力企业依法缴纳的税金、因纳税失误引起税务机关稽查惩罚产生的罚款,以及收取税收滞纳金的处罚成本。通过税务管理可以对不同应税业务进行合理筹划,深入应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缴纳的税金,并规范纳税行为,从而有效控制税务成本。

(二)控制税务风险,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电力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大,内部组织结构复杂,涉税业务数量多且涉及金额大,国家针对电力行业的税收政策因经济形势变化而调整频繁,企业的财务人员(税务管理人员)往往无法及时掌握最新政策,导致应税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税务风险。但是电力企业通过完善的税务管理,加强税务风险监控,制定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可以尽可能减少税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电力企业实施税务管理实质上是学习和应用税法的过程。由于国家针对各个行业领域的税收政策存在差异,所以财务人员需要深入学习税收法规和政策,以及巩固学习会计核算知识,清楚掌握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以便财务人员更好地服务于税务管理工作,在税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也随之提升。

(四)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国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目的在于推动产业改革创新以及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企业通过对税收政策的解读理解,优化企业筹资以及技术,提升税务管理效率,根据税收政策的指导,将企业投资“触角”伸向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领域,紧跟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

二、电力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研究

(一)税务风险较高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税务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企业只能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但是从现阶段电力企业控制税务风险的情况来看,企业的税务管理对税务风险的控制作用未达到预期。税务管理在税务风险防范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监测不到位,电力行业所适用的税收政策不断调整,因而电力企业必须要及时调整税务管理措施和制度规范。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往往未能及时根据政策变化调整税务管理措施及风险应对方案,导致税务风险未能及时得到控制,负面影响逐步扩大。一旦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并发现相关税务问题,企业将会受到相关的税务处罚,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及企业信用等级[2]。第二,不同的应税业务适用于不同的税务政策,电力企业税务政策选择不当也是引发税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二)涉税事项处理缺乏沟通

电力企业在处理涉税事项过程中缺乏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即企业各个层级之间的沟通、上下游沟通、税企之间的沟通。例如,内部沟通不到位,导致涉税资料信息对接不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不足,则可能导致涉税事项定性不当,税务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纳税申报、缴纳等日常税务事项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三)税务管理人才专业度不足

税务管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需要专业的税务管理人才,但是目前部分电力企业存在税务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例如,对税务政策理解不到位、纳税筹划有效性低、风险管理不完善等。因而企业的税务管理基础工作不规范,税务管理效率低,税务风险增加。

三、电力企业税务管理改进措施分析

(一)健全税务管理组织

电力企业应当健全税务管理组织,进一步规划税务管理岗位的职能内容。电力企业可结合实际整合专业能力强的人员建立税务管理团队,统筹负责税务政策研究、税收筹划、税务风险管理、税企关系维护等税务管理工作。税务人员专职从事税务管理,与其他涉税事项管理岗位分离,避免出现内部舞弊的情况。通常,税务管理团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于财务部内,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或科室)进行设置。

(二)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前文提到税务风险管控是电力企业税务管理中的关键内容,所以电力企业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全方位的管控税务风险。首先,电力企业应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将应税业务合法合规、税务管理成本最优化作为重要导向,确立风险管理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推进税务风险管理,从涉及应税业务的各个环节入手深入分析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制定要从战略层面和企业整体角度出发,首先根据电力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确定总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并分解,然后围绕涉税业务,结合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制订风险管控目标,同时要保证目标的可执行性以及可量化性。其次,突出强调税务管理岗位的风险管理职能作用,电力企业涵盖的业务范围较广,涉税业务众多,涉及的税务风险不在少数,因而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难度较大。鉴于此,电力企业必须如前文所述,由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负责税务风险管理,而不是简单地安排财务人员兼职负责风险管理。税务管理人员需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等全过程管理。再次,借助信息系统提升税务管理系统中的风险预警、应对和防范功能作用,比如引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升级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快速采集企业的涉税业务资料信息;并深度挖掘信息价值,根据系统中录入的风险指标,筛查异常信息,及时将信息反馈至风险管理部门,由其利用信息系统工具准确定位税务风险影响范围和风险等级,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制定有效地应对措施,并监督措施落到实处。最后,加强税务风险监督工作,及时将发现的异常税务信息反馈至税务管理部门进行解决,争取在源头控制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监控对于防范电力企业税务风险十分关键,因为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会跟随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形势变化而调整。比如,原来的税务风险内控措施因税收政策调整而被弃用;企业经营方向变化导致涉税业务改变,涉税风险也随之改变。因此,若是没有监控机制的保障,则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措施有效性会大打折扣。电力企业在建立税务风险监控机制的过程中必须要确定监控主体以及监控对象,合理规划监控的内容和方法。企业税务风险的监控主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监控主体;二是外部监控主体。其中内部监控主体主要是由税务管理团队组成。税务管理团队负责采集涉税信息,分析涉税业务,利用信息系统实时跟踪涉税风险,从而制定有效的措施。外部监督主体则是经过专业认证的税务中介机构,从客观角度对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进行外部审计监督,并出具专业的审计报告,电力企业结合内外审计报告重新梳理税务风险管理流程。另外,对于税务风险的监督还可以细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着重监督涉税业务的风险管理方式和流程是否合规。日常监督主要是通过财务数据和涉税资料展开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信息,然后确定涉税风险。专项监督则是对电力企业的关键风险点,比如对增值税发票开具、取得工作进行重点监督,监督检查关键风险点的管理防范措施是否有效。通过内外监督结合、日常及专项监督结合的方式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税务风险监督,有效识别及控制各项税务风险。

(三)加强税务管理的内部和外部沟通

在税务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要加强内部同级和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也需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和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变化、竞争对手情况以及政策变化。电力企业需通过制度规范税务部门和企业其他部门的沟通,保障各部门可就税务问题进行及时交流。同时企业利用税企直连系统的强大信息抓取优势,实时获取税务机关征管要求、最新的政策文件等,向税务机关咨询税务相关问题,防范税务风险。

(四)充分利用税收政策,优化税务筹划

国家为支持电力企业的发展,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优惠,例如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企业都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电力企业应深入研究税收政策,深挖政策潜能开展税务筹划,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税负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4]。以下以某成功策划并实施的增值税筹划案例为例,详细阐述税务筹划的方法,以期带来一些启发。“甲供材料”项目税务筹划

1.案例背景

2017年,公司税务团队针对全面“营改增”政策以来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分析,其中发现自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开始时点)起签订的建筑服务新合同,均按照11%的税率开票结算。通过对“营改增”相关政策的研究,我们认为可通过变更建筑服务合同条款的方式对该类业务进行优化,即变更为“甲供材料”模式合同,将税率降低到3%,达到节约税负的税收筹划目标。如果筹划成功,预计随着运营期建筑服务项目的增多,将为公司带来可观的节税效益。

2.政策分析

根据财税〔2016〕36号文,建筑服务,是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修缮、装饰,线路、管道、设备、设施等的安装以及其他工程作业的业务活动,包括工程服务、安装服务、修缮服务、装饰服务和其他建筑服务。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甲供工程,是指全部或部分设备、材料、动力由工程发包方自行采购的建筑工程。根据广东省国家税务总局编制的《广东国税营改增政策大辅导手册》关于建筑业主要政策解读,其中的第三点关于甲供工程的描述指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业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对于甲供工程中甲供材的比例没有限制,给予了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上述政策实施的关键点是对甲供工程的认定,政策定义的甲供工程是全部或部分设备、材料、动力由工程发包方自行采购的建筑工程。通过分析相关文字,可以看出:第一,发包方提供的可以是全部、也可以是部分,没有明确的比例限制。第二,因为发包方提供的各种资源是一种并列关系,即发包方提供的资源可以包含设备、材料、动力全部项目,也可以是其中一个项目,如全部或部分设备,或全部或部分动力等。

3.筹划过程

首先,研究建筑服务甲供材料模式相关增值税政策,将政策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做好政策准备(即上述政策分析)。同时,将政策与本公司目前建筑施工项目实际相结合,研究可行性方案;其次,与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沟通,获得税局认可,确保筹划方案的可执行性。再次,与公司商务部门就该筹划方案进行沟通,获得商务部门支持,并协助商务部门修订建筑服务类合同及招投标文件的涉税条款,使签订的合同符合“甲供材料”模式,保证方案具体可行。最后,跟踪合同实施、发票开具、财务结算等事宜,保证后续操作依法合规。

4.筹划效果

从2017年进行筹划开始至目前,公司所签订的建筑服务合同基本都采用了“甲供材料”模式,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税负约200万元。

(五)持续培养税务管理人员

人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立足之本,税务管理人员培养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电力企业应当根据当前形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定期组织税务人员参与专业培训。电力企业可对税务人员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从税务法规政策、税务管理意识、税务管理方法、税务管理工具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培训,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强化税务人员的培训效果。另外,电力企业也需要在内部组织开展税务管理交流活动,不仅要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其他与涉税业务相关的人员同样需要强化税务管理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配合税务管理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电力企业的整体业务规模较大,覆盖范围广泛,涉税业务具有复杂性强、资金量大的特点,因此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必须要远超行业标准线,方可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实际税务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管理层和税务管理部门要及时分析税务管理问题,找准问题形成原因,制订妥善地解决措施,有效控制税务问题影响范围,从而提升企业的税务管理质量和效率,减少电力企业经济损失,规范经营管理,全面促进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英.“营改增”对电力企业税负影响及对策研究[J].纳税,2019,13(32):6,8.

[2]徐晓华,翁凌略.关于电力企业税务风险及控制对策的探究[J].营销界,2019(43):31-32.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9

一、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的重要意义

增值税与营业税相比,属于价外税,可以进行相应的抵扣。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相应的进行税额进行抵扣,进而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理论上,增值税的实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负税问题,使企业能够更有效的进行经营与运作。同时,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也能够使相关的税务机关对企业的实际盈利状况进行实时的了解与关注,一定程度上强化其税务的管理水平。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行,使企业在增值税方面的抵扣链条更加完善与牢固,减少了企业的进项成本,有效促进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创新。此外,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各行业与各领域间的税务公平,完善了市场运营机制,实现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营改增税收政策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一)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带给建筑企业的负税变化

虽然增值税的实行能够一定程度上进行抵扣减税,但在建筑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其自身规模与经营管理方面的限制,使上游的建筑产业无法全部被覆盖到增值税的范围之内。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沙土等的施工材料很难获取增值税的进行发票。此外,相关的工程施工设备已经购置并计入相应的折扣,因此无法再归入到进项税额的抵扣中。同时建筑企业中的劳务成本所占比重较大,也无法列入到增值税的抵扣范围中,同时还需花费大部分的成本安装相应的税控系统。

(二)建筑企业实行营改增税收政策的问题

1、抵扣链条不健全

由于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较大,并且施工复杂,所以涉及的领域也较广,施工中所需的建筑材料要通过不同的供应商进行采购。但不同的领域所使用的增值税率不同,相应取材较为方便的材料大多数情况就地取材,无法获取增值税发票,并且施工中的劳务成本也无法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这种抵扣链条的不健全情况,使建筑企业在实行营改增税收政策后无法获得充足的增值税发票并进行相应的抵扣,影响了其自身的负税情况。

2、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的效果不仅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及经营方向有关,同时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在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上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财务管理人才,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漏洞百出。此外,建筑企业忽视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导致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时常出现账目、发票等管理的杂乱无章,影响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3、建筑工程概算、造价及招投标问题不断

在实行营改增的税收政策后,对于建筑工程的概算以及造价和招投标的工作都应进行相应的改革。营改增涉及到进项抵扣的问题,所以对于工程的概算与造价的计算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在招投标的工作中也应进行一定的调整,进而更好的适应营改增税收政策。

三、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税收政策的纳税筹划

(一)树立正确应对营改增税收政策的意识

在相关的改革方案中,经过实际的测算可以得知,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带给建筑企业的负税变化并不乐观,使得其生产经营的竞争与环境更具挑战性,因此应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行,实时关注营改增政策在建筑企业的实施方向与动态,有效加强准备工作。

(二)完善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因此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对会计科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财务报表的项目与内容也要进行修改。此外,加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与变动的解释。对于增值税发票应进行严格的管理,因为增值税发票与普通发票相比更重要,因此,在其出具、等级以及报销和抵扣的过程中都应进行严格的管理。根据相关的要求与规范,应积极安装税控系统,对发票进行相关的防伪检验,并且与相关的税务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而针对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劳务成本无法进行抵扣的情况,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来代替相应的人工劳务,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效率,降低人工劳务的成本,通过机械设备的使用抵消劳务成本无法进行增值税抵扣的问题。

(三)合理使用纳税筹划手段

根据企业的规模与经营状况选择相应的纳税人身份,尽量选用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能够有效的规避企业的负税。同时,在进行相关材料的采购时,尽量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增加进项税额的抵扣,降低运营成本。此外,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时,应选择合适的购买时机,有效减少负税。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业务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方面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提高其自身的税务处理能力,增强专业技能与相关的业务水平。同时,财务管理人员也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而有效帮助企业预防营改增税收政策带来的影响。

四、结束语

建筑企业应积极做好迎接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合理进行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调整与改革,做好纳税筹划,有效应对营改增税收政策的来临。

参考文献:

[1]周煜.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后的纳税筹划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19)

[2]殷蜀敏,李亚娟,张亚峰等.“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4(31)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10

一、简述“营改增”政策

(一)简述我国增值税发展历程

根据我国增值税的发展历程,可以将我国增值税的发展划分未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缴纳增值税的范围将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加入其中时间为1994年,由此我国第一税种为增值税增值税;第二阶段:2009年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将固定资产纳入可抵扣范围;第三阶段:全面实施增值税政策,解决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使得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简述“营改增”内涵

原来缴纳营业税的相关企业现全面改革缴纳增值税,因为经济不断发展,国务院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其税制更加合理化、规范化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营改增”政策的首次提出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实施“营改增”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使其税负负担减轻,从而可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建筑业,实施“营改增”可以有效解决重复征税问题。

二、“营改增”对建筑业财务管理的表层影响

“营改增”的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原来缴纳营业税的企业现在改成缴纳增值税,这样可以避免对建筑业营业税的重复征税。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表层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税收的影响。第一点,因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导致计税依据发生改变。就是将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改成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在营业过程中所征的全额的税为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对新增值额的征税是增值税的计税依据;第二点,税率和征收率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全面实施“营改增”后,国家因此调整了各行业的税率和征收率,同时依据不同规模的纳税人也做出部分调整;第三点,税收征管主体发生改变。地方税务局是营业税的税收征管主体,国家税务局是增值税的税收征管主体;第四点也为最后一点,增值税应纳税额从国家整体来看,应纳税额发生小幅度的降低。

三、“营改增”对建筑业财务管理的深层意义

上述所讲的“营改增”对财务管理的表层意义还只是停留在营业税与增值税表层含义之上,而“营改增”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层次意义,会全面涉及到建筑业的财务管理,故对有关建筑业在“营改增”的深层次影响下做以下分析。我国建筑业原来实施营业税,但是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同时存在联营挂靠、非法转包的行为,不利于建设合理的市场秩序。故全面实施“营改增”有重要意义。

(一)使得企业税负负担减小

我国实施“营改增”政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重复征税,使得企业税负负担减小,从而促进生产经营活动可持续。原来建筑业采用营业税时,税率为3%,现在实施“营改增”后,税率为11%。虽然营业税税率较低,但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实施增值税后,虽然税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可以依据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

(二)使得企业的运营规模扩大

我国实行的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在计算税款时,购入固定资产增值税税额可以进行抵扣。此做法这可以缩小建筑企业投资成本,使得资金流转速度加快,有利于投资新设备和改造新技术。

(三)税务管理和财务核算要求加大

实施“营改增”后对在税务方面最直接的影响为企业需要购置税控装置,并且增值税计征复杂,需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实施“营改增”后建筑业需要规范会计核算方法,实施“营改增”之后,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增值税相关的业务核算。

四、实施“营改增”后应对方法

(一)系统培训员工

实施“营改增”后,企业十分关注进项税额的抵扣问题,因为其直接影响着企业税负的大小。增值税相对于营业税来讲,对于专用发票有严格规定,所以需要系统培训员工,使其能更好的适应期工作。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新的增值税抵扣政策的学习教育,第二,系统培训专用发票在开具、认证等环节的技巧;第三,系统培训企业运行环节中所有涉及到增值税项目的人员。

(二)谨慎选择供应商

建筑业企业,该行业有一特点即存在多种成本费用,现在实施“营改增”后,应该尽量使得这些成本费用的进项税额都可以进行抵扣,所以,作为建筑业企业,应该谨慎选择供应商。具体做法为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减轻税负压力。

(三)进行税收筹划,税收负担减轻

“营改增”后,为了减少建筑业等企业的税收负担,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应该进行税收筹划。具体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第一,进项税额的最大化抵扣;第二点,正确选择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从而降低税负。建筑业企业在进行施工时,可以选择劳务外包等方式,有助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总而增加增值税进项税额。

(四)创造良好的纳税环境

在“营改增”后,建筑业原来缴纳营业税是地方税务局征收,现在缴纳增值税是国家税务局征收,企业要时刻关注税务总局的相关信息,遵守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创造良好的纳税环境。

五、结语

基于“营改增”对建筑业财务管理的探讨,可以得出“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及时进行税收筹划,并加强财务管理。而国家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适当调整“营改增”的税额,以使企业和国家的发展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企业面对新要求、新机遇,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在税务工作中,企业应该从加强员工财务素养,建立增值税相应体系,加深税收统筹规划,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永波.“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3):16-17.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11

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是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准,细分管理对象,区别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突出管理重点,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企业所得税税源实施有效控管的一种管理方法。实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是对企业所得税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利于合理配置征管力量,突出管理重点,强化管理手段,对切实加强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税法实施前的分类管理工作

我国新税法实施前,国家税务总局明确的企业所得税总体管理要求为“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分类管理”16字方针,当时“分类管理”要求的首次明确提出体现了企业所得税征管模式的进步。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在2006年下发的《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按照企业规模、征收方式、不同行业和管理类别提出了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供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在实施中选用。各地税务机关可以结合所辖纳税义务人具体情况做进一步细分,或同时交叉采用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或实行层级分类,这些都体现了针对企业所得税实施分类管理的总体要求,并与国家税务总局自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全国范围重点行业专项检查相辅相成,分类管理模式已开始在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中逐步实施并显现成效。

新税法实施前的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可以说已经兼顾了既管人又管事的管理模式,同时坚持以行业管理为重点,以纳税评估为手段,强化税源监控。但当时企业所得税是内资、外资两套税法体系,又是国地税共管税种,税收征管上是各自为战,口径不一,因此,科学分类、强化管理仍在刚刚起步和逐步发展阶段。

二、新税法实施后的分类管理工作

新税法统一后,国家税务总局把加强企业所得税的总体管理要求更新为“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24字方针。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08]88号)文件中明确了分类管理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基本方法,要求各地要结合当地情况,对企业按行业和规模科学分类,并针对特殊企业和事项以及非居民企业,合理配置征管力量,采取不同管理方法,突出管理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监控,实施专业化管理。

税法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涉及到的纳税人数量、行业种类、具体涉税业务等非常复杂,尤其对税收管理员、纳税评估人员、稽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所以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总局、省局为主,地市、县(区)局为辅的新税收征管格局下,积极推进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探索专业化管理新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深圳市国家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工作新思路

为了进一步推进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更好地贯彻执行企业所得税政策,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深圳国税局结合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特点及企业所得税管理实际,在已经推行五年企业所得税分行业评估基础上,通过开展涉税项目专项评估,探索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新路。2010年,该局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专项评估工作,共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5074万元,调减亏损9936万元,累计补税5608万元,成效显著。

1.调研先行,统一部署,协调推进

针对纳税人普遍对“不征税收入”的相关政策规定了解不够深入,纳税申报上存在较大偏差,市局首先组织了“不征税收入”相关政策调研,认真了解基层税务机关执行“不征税收”政策的情况及征管现状,为开展“不征税收入”专项评估工作统一了思想认识。在事先调研的基础上,市局统一部署,制定了“不征税收入”专项评估工作方案,明确专项评估的范围、评估内容及重点、评估的具体工作要求等。各基层局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2.大力宣传,做好服务,防范风险

各基层分局以此次专项评估为契机,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多种方式加大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相关政策的宣传辅导力度,确保纳税人在2009年度汇算清缴中能够正确适用相关税收政策,准确进行纳税申报,减少涉税风险。

3.突出重点,规范流程,提高效率

该局根据本次专项评估的范围及内容,认真分析征管系统中2008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选择有申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中的其他收入”项目的纳税人以及2008年取得软件生产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的纳税人作为本次评估重点对象,提高评估选样准确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市局组织人员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学习和讨论,明确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的处理等问题,规范和调整、细化专项评估涉及应补税款及纳税申报表工作流程,提高纳税评估执行力。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12

二、营改增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征管模式及问题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篇13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风险控制观念

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企业所获得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减。基于经济利润的考虑,很多企业并未形成牢固的纳税观念,或是积极性明显不足,缺乏税务风险的控制观念。并且,建筑施工企业也未专门创设相关的税务管理机制,即便设立了,相关税务会计人员的职能也仅限于报税,并没有按照不同税务风险实施针对性的管理,税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二)并未设置预警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税务会计管理工作应当以税务风险防范为重点,故而,必须要建设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但是,我国绝大数量的建筑施工企业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1]。换言之,企业未建立一个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的预警体系,无法及时发觉风险的存在。尤其,在开展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的决策中,不能有效的利用风险评估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很多企业往往会把税务风险的印象停留在“事后控制”的层面上,对于一些潜在的税务风险而言,无可靠对策予以应用。毫无疑问,这对建筑施工的行业特性来说,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根本无法降低实际损失。

(三)管理监督失位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实施税务风险监督的重要部门,对避免税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风险形成有重大作用[2]。然而,建筑施工企业通常并未设置独立于企业行政部门以外的内部审计部门,或是审计部门的权力并未正常行使,职能无法发挥,导致审计部门在具体的工作中只能够从事财务管理的基本工作。在面对我国税务机关的检查时,企业内审部门往往只会想如何应付检查,而从未意识到检查的重要性,因而对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税务管理无法提供有效建议。

二、加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管理的可行性路径

(一)树立风险控制意识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明确的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以及既定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性。只有从观念上重视税务会计管理工作,方可创设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企业需不断加强对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宣传,并打造文化圈。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让税务会计管理工作更加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需重视的是,在树立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工作中,一定要先在企业的领导层中进行,以此来发挥企业管理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将税务文化的建设纳入到整体文化建设工作中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二)成立专门税务管理机构

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得以保障有赖于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机制,同样,税务管理机制的落实,就必须要有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作为载体才能实现[3]。因而,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并确保部门的独立性、严肃性、权威性。并且,配置专业化程度很强的管理人员来统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会计等相关事务,对实际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需要重视的是,部门在成立之后,在设置岗位时,应当绝对保证岗位分离,定期地对税务管理人员实施换岗,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

(三)重视预警体系

税务管理部门必须要清楚的意识到,事前控制对于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这类涉及范围非常广、资金投入大、人员参与多的企业而言,建设健全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提高对税务风险的事前控制,可以最大限度上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从而进一步降低风险给企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环境的动态评估,并按照建筑施工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各工程项目的实施特点等,对企业经营活动施以科学的评估,并预测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与因素,力图在税务风险发生后将危害最小化。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基本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匮乏对必要信息展开风险决策,通常是按照历史数据来判定今后每种后果的可能性,使决策具有风险;其二,是企业在财务决策容易受到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市场宏观政策的调整、市场的繁荣度,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这种种因素都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此,应当正确地意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健全财务决策风险防范机制,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四)加大监督力度

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制度加以监督,可以保证制度得以顺利执行。与此同时,观察并督促企业制度的落实情况,也有助于发现税务风险控制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予以改正。可以肯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必须要受到建筑施工企业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并且,企业要懂得结合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税务风险防范的监督体系,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监督,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内审部门的工作的独立性,不受内部行政部门的影响,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在税务部门实施税务检查后,审计部门需要第一时间及时的总结经验,为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五)健全税务会计体系

税务会计体系应当从税收法律制度与会计法律制度两方面着手进行,以构建出完整的税务会计体系。从税收征收与施工企业核算的维度分析,颁布统一详实的建筑施工税收法律文本是非常必要的,从而满足建筑施工会计核算的要求。而在税收法规的制定时,需要最大限度的维持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的稳定性,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会计资料来源主要还是在财务会计,所运用的还是财务会计的基础方法,所以相关的会计核算应当还是要遵循会计准则。并且,对于统一化的建筑施工企业税收会计规范可以汇编成册,作为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的必备教材,并予以不断补充与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税务风险问题是国内外企业均会面临到的主要风险问题。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广、资金投入大、人员参与多等综合原因,其纳税的动态环境常常都在发生着改变,由此建筑施工企业所遭遇的税务风险也数倍于从前。有鉴于此,不断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成长期,都几乎遭遇过大量的经营危机,而其中又以税务风险危机为主。有鉴于此,企业必须要对内部税务实施科学管理,合理规避税务风险的存在,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本文主要从树立风险控制意识、成立专门税务管理机构、重视预警体系、加大监督力度以及健全税务会计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了解自身在其市场中的发展力与竞争力,同时要熟悉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与业务开展能力,以便对税务会计管理工作予以合理定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充分权衡自身整体利益的基础上,选择最契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切实地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把税务风险降低到最小,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小红.浅议施工企业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5(08):6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