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产量调查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产量调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产量调查

篇1

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任副组长,各职能单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执法年活动,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具体负责整治和执法年活动的落实及情况综合上报工作。3月20日,专题召开全县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会议,部署专项整治和执法年活动及例行监测工作。**局长参加会议并讲话,要求各镇(乡)、街道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强督促检查。

二、突出工作重点,细化整治方案

3月19日,局下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农林发〔**〕18号),确定种植业产品、饲料、兽药及畜产品、认证“三品”农产品和农资打假五项专项整治,分别由农技中心、林特中心、畜牧兽医总站、检测中心和农业执法大队负责牵头。各任务牵头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细化,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责任追究、有总结提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开展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

先后开展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养殖场(户)、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三品”生产基地基本情况调查摸底。经查,我县共有县级以上龙头农产品生产企业19家,其中种植业(包括林业)13家,以茶叶、水果、桔子罐头、果蔬脆片、果酒等为主导产品,畜牧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4家,其中种植业(包括林业)54家,畜牧业6家;畜牧业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共存栏**白鹅45万羽、蛋鸡84万羽、生猪2.66万头、特种野猪1.2万头、特种灰天鹅30万羽;2008年农业生产企业实现总产值11.53亿元,销售收入9.46亿元。鱼粉生产企业18家,主要生产鱼粉、鱼油、乌贼膏、乌贼粉等饲料产品,以小鱼及鱼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各种产品,年生产鱼粉5万吨左右;饲料生产企业3家,以生产南美白对虾饲料为主,年生产对虾饲料1300吨。生猪规模养殖场274个,兽药经营30家,无兽药生产企业。肥料生产企业1家,农资经营网点244个,无农药生产企业。无奶牛养殖场和生鲜乳收购站。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6个,无公害农产品42个;绿色食品企业15家,产品18只;有机食品企业5家,产品9只。

四、开展自查自纠,加强监管力度

(一)加强对养殖环节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监管

以生猪等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对规模养殖场、无公害畜禽基地开展养殖档案检查,做好畜禽产品中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检测,规范畜产品加工环节添加剂的使用和登记管理。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饲料生产企业依法生产,严厉打击在饲料生产、销售中使用三聚氰胺、苏丹红等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行为。

1、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对全县21家鱼粉及成品饲料生产企业进行重点督查,对其原料进货产品销售等台帐记录和原料仓库等进行仔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以出书面形式告知,要求其进一步完善生产记录、产品留样、原料进出厂检验等质量安全制度,彻底解决饲料生产企业疏于原料监管问题。共出动执法人员10人次,填发了巡查记录21份,发现并整改问题13个。

2、对畜禽养殖环节的监管。督促规模养殖场和无公害基地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畜禽场内环境管理,严格防疫规程,科学使用饲料、兽药及其他投入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兽药和药物添加剂,遵守用药剂量和休药期,谨慎使用抗生素,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状况,应用安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对饲料、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严把“源头关”和“进口关”。积极开发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引进推广优质牧草新品种。督促规模养殖场和无公害基地落实动物防疫综合防治措施,并与之签订自行免疫协议,要求规模养殖场和无公害基地饲养动态、免疫台帐、免疫标识、疫苗领取使用量、产地检疫数量间实现帐、物、证相符。出动执法人员62人次,检查规模养殖场274个,兽药经营企业30家,畜禽养殖企业6家,畜禽养殖农民合作社6家,发现并整改问题16个。

3、加大检测力度。为确保不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蛋白精”等违禁药物,对生猪存栏100头以上、家禽存栏2000羽以上的养殖场签订了告知承诺书,共签定告知承诺书404户;对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的猪场进行定期尿样抽检,在全县9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全面实施宰前瘦肉精快速检测,对每批次生猪都进行抽样检测。截至26日,定点屠宰检疫生猪32556头,共实施宰前瘦肉精快速检测1798头次,监测结果均正常。

(二)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环节的监管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记录和生产档案执法检查,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料库进行检查,大力整治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违法使用保鲜剂、防腐剂和添加剂的行为。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监管,做好我县地产农产品的质量抽检工作,组织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抽检工作。

1、做好宁波市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确定了***新桥镇下七里无公害红茄基地和***燕国食用菌基地作为蔬菜和食用菌产地准出规范化管理试点,两者均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蔬菜基地还配备了农残快速检测仪,目前该基地蔬菜上市前的自检工作已正常开展。下一步将按照产地准出的要求开展对食用菌基地的监管。

2、开展蔬菜质量例行监测。根据《**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农林发〔**〕15号)文件要求,开展了蔬菜质量例行监测工作。4月份,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11个镇(乡)、街道的蔬菜进行了监测,共抽检蔬菜样品195个,农药残留合格率97.4%,未检出禁用农药,蔬菜总体质量较好。

3、加强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截至2008年底,我县共有66个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42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为加强认证“三品”农产品的监管,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生产监管力度,重点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使用、种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化实施、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等基础性工作;二是加大标志使用管理力度,规范产品包装印刷,严格控制用标范围;三是实施年检,重点对到期的产品(产品)进行复查换证;四是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产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产地环境和产品安全。开展对6个到期的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出动人员

24人次,抽检无公害农产品8个,合格率100%。

(三)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结合“打击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和“小农资店专项整治”,已对全县244家农资经销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通过市场巡查,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环节投入品的监管,严查农产品生产中非法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禁用农药的行为,杜绝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现**,并将218家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纳入了信用管理数据库。

五、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自查发现,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情况是好的,问题也是存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饲料(鱼粉)生产企业问题相对突出,鱼粉普遍是黑袋包装的半成品;大多数企业对原料、产品等检测意识不强,技术人员没到岗到位,没有检测留样和检测报告。

2、农产品生产者素质存在差异,质量安全意识也不尽相同,对生产档案记录重视程度不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户)未建立生产档案或记录不完善。小规模生产体制不健全,生产仍处于自发状态,生产操作不规范,对农药品种的选择、安全间隔期的控制等并未严格控制。

3、养殖企业的养殖记录不全,特别是兽药使用记录,往往只有使用日期、没有停用日期;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销售记录过于简单,特别是进货记录,缺少供货方的资料、验货等记录。

针对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下一步的整改措施是:

篇2

春播以来,化肥、柴油等农资大涨。目前各地农资价格同比涨幅均超10%,有的还达50%以上。快速上涨的成本挤压了农民利润。

农业部的调查表明,粮食产销各环节每斤总成本1.20元中,生产环节占73.9%,其他环节占26.1%;在总利润0.208元中,生产环节占26.45%,其他环节占73.55%。对于农民来说,投入和收益刚好相反,投入7成成本,最后只能拿到3成利润。

从畜产品和蔬菜调查看,同样反映了农民在这个产业链中的弱势,而且应该被重视的是,相比播种蔬菜等经济作物,粮食的生产周期更长,反而利润要小得多。农业部最后的调研结果显示,这次农产品涨价主要来自成本推动和产后各环节加价。

针对农民利润低的情况,今年国家决定从新粮上市起,再次提高XX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国家粮食局研究员丁声俊昨日提醒,对大宗粮食品种提高最低收购价的同时,一定要有效控制生产资料的价格,使得价格上涨的好处能更多地惠及农民。

经销环节利润明显

今年二三月间,农业部在北京、山东、河北等省市,对粮食、畜产品、蔬菜三大类9品种,按照生产收购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对产品流和价值流进行全程跟踪。

以当前最被关注的粮食为例,调研发现,玉米、稻谷和小麦平均生产成本每斤0.69元,比上年升0.11元。农民出售价0.74元,提高0.02元。农产品微小提价并不能抵消快速上涨成本,最后农民获利0.055元,比上年少0.105元。

篇3

日前从农业部农机化司获悉,为促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加强在用农机产品质量监督,今年农业部将开展玉米收获机械产品质量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我国玉米收获机销量前20家企业及其40个型号的产品,调查结果将在“三秋”玉米收获后。

此次质量调查工作委托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承担,有关农机鉴定机构参与实施。调查区域为玉米种植主产区中机具生产和使用较多的河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和河南5个省份。调查对象为2011年全国玉米收获机销量位居前20名的生产企业及其主导产品,并且是被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中的40个型号的产品。每个型号的产品至少调查20个今年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的用户,内容主要涉及产品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

自2008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将玉米收获机纳入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范围,广大农户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我国玉米收获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国玉米收获机保有量由2007年末2.65万台,增长到2011年末的17万台,增加了5.4倍。全国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由2008年的60多家增长到目前的100多家,产品技术日趋成熟,结构型式和功能更加丰富。2011年“三秋”期间,全国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7亿亩,玉米机收水平达到33.6%,比2007年增长了26个百分点。

但随着玉米收获机械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一些技术尚不成熟、质量水平较低的产品也进入了市场,致使产品质量问题日益增加。据统计,2010年全国各级投诉监督机构共收到玉米收获机质量投诉案件346件,占收获机械类投诉案件的71.9%。2011年玉米收获机质量投诉案件669件,占收获机械类投诉案件的81.1%。数据表明,玉米收获机投诉量和投诉占比均呈增长态势,成为当前农机质量投诉的热点领域。

今年“三秋”玉米收获后,有关单位将完成玉米收获机质量调查活动。农业部将依据《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规定的程序,通过有关媒体玉米收获机质量调查结果,准确反映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导生产企业制定改进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玉米收获机行业健康发展。

篇4

为促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加强在用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农业部决定在2012年开展玉米收获机械产品质量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我国玉米收获机销量前20家企业及其40个型号产品,调查内容包括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售后服务状况等方面。

自2008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将玉米收获机纳入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范围,广大农户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我国玉米收获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国玉米收获机保有量由2007年末2.65万台,增长到2011年末的17万台,增加了5.4倍。全国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由2008年的60多家增长到目前的100多家,产品技术日趋成熟,结构型式和功能更加丰富。2011年“三秋”期间,全国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7亿亩,玉米机收水平达到33.6%,比2007年增长了26个百分点。

但随着玉米收获机械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一些技术尚不成熟、质量水平较低的产品也进入了市场,致使产品质量问题日益增加。据统计,2010年全国各级投诉监督机构共收到玉米收获机质量投诉案件346件,占收获机械类投诉案件的71.9%。2011年玉米收获机质量投诉案件669件,占收获机械类投诉案件的81.1%。数据表明,玉米收获机投诉量和投诉占比均呈增长态势,成为当前农机质量投诉的热点领域。

此次质量调查工作委托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承担,有关农机鉴定机构参与实施。调查区域为玉米种植主产区中机具生产和使用较多的河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和河南5个省份。调查对象为2011年全国玉米收获机销量位居前20名的生产企业及其主导产品,并且被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中的40个型号的产品。每个型号的产品至少调查20个今年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的用户,调查内容包括产品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以及服务质量等4个方面的满意程度以及若干影响因素。

今年“三秋”玉米收获后,有关单位将完成玉米收获机质量调查活动。农业部将依据《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规定的程序,通过有关媒体玉米收获机质量调查结果,准确反映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导生产企业制定改进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玉米收获机行业健康发展。

篇5

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表示,这表明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将在2011年“八连增”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并力争稳中求进。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1424亿斤,连续第5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连续8年增产。粮食单产再创新高,预计达到344.4公斤,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作物总产量超过5亿吨。

按照规划,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水平。

今年农垦粮食总产瞄准600亿斤

记者从农业部获悉,2012年,全国农垦系统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粮棉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2012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农垦生产总值4440亿元,增长9%以上;人均纯收入9610元,增长7%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为此,今年农垦系统将着力抓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加强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发挥农垦在先进实用技术试验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在先行先试、集成应用上下功夫;三是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促进产业转型、结构升级,在做大做强主导、优势产业上下功夫;四是推进科学发展,提升热作产业发展水平,在完善产业政策、抓好重点环节上下功夫;五是加大政策协调力度,加快社保和垦区各项公益事业建设,在资金争取和项目落实上下功夫;六是继续深化农垦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上下功夫;七是加强农垦文化建设,弘扬农垦精神,在推动构建和谐农垦、文明垦区上下功夫;八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转变机关作风,在深入为垦区服务、为职工服务上下功夫。

统计局称将提高对主要农产品的

直接调查能力

新华网北京2011年12月30日消息,国家统计局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强调,将深化专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将加大力度直接调查粮棉油糖和生猪等农产品,稳步推进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

根据农作物调查方法改革规划,国家统计局将以江苏省、河南省、辽宁省农作物对地调查试点为起点,结合13个粮食主产省及粮食生产大县监测工作,稳步推进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工作。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建立农产量对地抽样调查体系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产量数据质量,为国家制定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此外,农业部在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透露,将在2012年把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扩大到中国580个重点县,增强面向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服务能力。

2012年水产品合格率

篇6

要按照国家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改革总体要求,坚持积极改革、稳步推进的原则,密切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全市国家统计调查方法制度。要按照国家关于地方政府统计部门与国家调查队业务分工,全市国民经济抽样调查工作由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统一组织实施,各县区统计部门和地方统计调查队以及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承担相关调查工作任务。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有关法规要求,全力维护国家统计调查数据的权威性,相关调查数据以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调查数据为准。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要积极开展全市城乡住户调查、农村贫困监测、农产量调查、居民消费价格、工业生产者价格、规模以下工业等国民经济指标的周期性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要依据样本抽样原理和抽样方案,执行最严格的报批程序,抽选出符合市、县区代表性的调查样本。各县区统计局、调查队要按照要求向国家统计局调查队报送城乡抽样调查样本框等相关调查资料。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统计调查工作水平

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要加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统计调查工作质量水平,把提高数据质量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国家、省和市统计调查制度和基础建设要求,要会同市统计部门加强县区统计、调查部门的业务指导、业务管理和工作考评,着力建立健全各项抽样调查、数据管理评估等工作制度,严格规范数据采集、审核、汇总、上报等各个工作流程,加强抽样调查数据的科学评估和管理使用,确保统计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相关调查数据和调查信息报告。要加强全市国家统计调查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调查人员综合素质,满足统计调查工作开展的需要,特别是各县区统计局、调查队要抓好城乡调查网点辅助调查员、记账户和相关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掌握调查基本知识,提高调查记账质量,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可信。

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强化城乡统计调查职能

国家统计调查队承担着全市城乡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职能,切实夯实国家统计调查基层基础是城乡统计调查职能有效发挥的重要保证。各县区政府要积极支持国家统计调查队和地方统计调查队全面加强基础建设工作。国家统计调查队要根据全市城乡统计调查工作需求,及时了解各项城乡调查工作开展情况,认真解决调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指导辅助调查员和调查对象完成国家调查任务。要选优配齐调查人员,科学选取抽样调查点,高标准配备调查设施,全面提高城乡统计调查能力。要关心城乡辅助调查员、城乡住户记账员、规模养殖户报表填报人员,激发城乡辅助调查员活力,按照调查制度规定,认真做好城乡统计调查数据采集、报表填报和数据上报等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城乡统计调查职能的有效发挥。

五、加强社情调查,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篇7

(2)样本点基本情况调查表;

2、播种面积表:

(3)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表(台帐);

(4)秋收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表(台帐);

3、单位面积调查表:

(5)实测作物逐块估产面积核实表;

(6)实测作物放样实测地块样本分布表;

(7)样本标签;

(8)实测作物放样实测位置图;

(9)农产量抽样调查放样实测作物卡片(小麦、中稻、玉米);

(10)非实测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表;

4、基层综合表:

(11)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情况基点汇总表。

5、报表时间、方式

见附件:报表时间、方式。若有变动,另行通知。

二、上报工作材料

有工作安排意见,半年有小结,年末有工作总结,有信息4条,有调研分析2篇.

三、数据质量要求

1、严格按《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实施方案》执行,坚持现场调查,实割实测必须按方案、程序进行,实割实测必须保留、上报现场照片;

2、所有表册要数出有据,实事求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不得弄虚作假,同时要审核改错;

3、户主编号、户主姓名、大地块编码要填写完整;

4、按时上报电子档和纸质档,纸质档必须要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四、乡镇辅助调查员职责

1、做好粮食调查相关表册的填写、录入工作,做到机表一致;

2、按时参加县局的业务培训会议,上传下达及时无误;

3、按时上报调查表,确保数据质量,不得迟报、虚报、瞒报、拒报;

4、所有资料、表册按时归档;

5、按要求做好年终报表及其他相关工作。

五、调查补贴

篇8

1.《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A102-1表)调整“蔬菜”分类,增加“白菜类”,取消“食用菌类”,将“食用菌”作为一项单独的分类;调整“特种作物”分类,取消“盆栽类(包括盆景)”,增加“盆栽花”、“盆栽观叶植物”。

本表填报时应注意:第一,花卉(包括鲜切花、食用和香料用花卉、盆载花)和盆栽观叶植物产量的统计,均以出售量或租摆量计算产量。第二,播种面积的统计:(1)多茬作物播种面积种一茬算一次。(2)多年生作物播种面积,不论是否收获,每年只计算一次,在年报中一次统计。再生作物的面积,每年只计算一次播种面积。(3)间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分别按播种或成熟占地的比例分摊折算。(4)在林地、沟渠等非耕地上种植的面积,也应统计。(5)温室内多层作物的播种面积,有几层算几层。如菌类、盆栽类花卉、观叶植物等。

2.《干鲜果品生产情况》(A102-2表)将“干果产量”调整为“坚果”。

“年末实有零星果树”只指园林水果零星果树数量,不含坚果。

3.《郊区重点小城镇监测表》(A102-5A表)取消“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指标;增加“建成区面积”、“本期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村庄”2个指标;“农民人均劳动所得”调整为“农民人均纯收入”。

请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镇区面积应按规划部门的实际批复,不能随意按历史数据填报。第二,产业园区情况填报时,应注意各对应项的填报完整度,例如:若入区企业、从业人员等指标有数据,园区的企业收入、利润、税金等项就应当有相应的数据。若园区企业注册和经营地不同,存在引税现象,除税金项以外,其余指标可为零。第三,“农房改造面积”和“农房改造户数”,应当计算户均值检验数据。

4.《农产品目录》取消“硬粒小麦”、“软粒小麦”、“混合小麦”、“其他小麦”、“粳稻”、“其他稻谷”、“黄玉米”、“白玉米”、“混合玉米”、“其他玉米”、“细绒棉”、“长绒棉”、“棉籽”、“棉花杆”、“盆栽类(包括盆景)”、“租摆收入”、“猪鬃”17个产品;增加“盆栽花”、“盆景园艺”、“香料原料”3个产品;“蔬菜”统计中不含“食用菌”;将“林产品采集”下的“核桃”、“板栗”、“松子”、“花椒”调至“农业”下的“水果、坚果、茶、饮料和香料”中。

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时应注意:一是薯类产量按5斤折1斤粮食计算,价格按1斤鲜薯乘以5计算。二是自产自用的种蛋应计算为禽蛋产值,产量按每8个左右的种蛋为500克计算,价格可参考《种业生产情况》表中的种蛋出售价格(收入/产量)。三是出售的菜苗、仔畜(禽)、架子畜、奶牛等非最终产品在本表中不作统计。

5. 区县上报市局、总队时间调整:《畜牧业生产情况》(A102-3表)和《畜禽生产规模户(单位)基本情况》(A102-11表)的上报时间调整为2010年12月30日;《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A102-1表)、《干鲜果品生产情况》(A102-2表)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计算表》(A301-2表)的上报时间调整为2011年1月5日;《农村基本情况及农业生产条件》(A301表)的上报时间调整为2011年1月10日。

定报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A401-2表)将“蔬菜园艺作物”调整为“蔬菜、食用菌及花卉盆景园艺产品”,取消“其他园艺作物”、“其中:租摆收入”、“其中:盆栽类”3个产品,增加“食用菌”、“盆栽花”、“盆景园艺”3个产品;“水果、坚果”项下增加“园林水果”、“瓜果类”、“坚果”3个产品;“猪的饲养”项下取消“猪的副产品”产品。

注意: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一季度蔬菜、花卉、瓜果类产值数据应与设施农业情况(A202-6表)表中的相关数据对比;夏粮产值在二季度时计算产值,秋粮产值在年报时一次性计算产值。

2.《秋冬播作物播种面积》(A202-1表)和《春(夏)播作物播种面积》(A202-2表)合并为《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春播、全年、秋冬播)》(A202-1表);取消“籽种”、“硬粒小麦”和“软粒小麦”3个品种;上报日期调整为6月15日前、8月5日前和11月15日前。

注意:第一,秋冬播种植的冬小麦、草坪、牧草等越冬作物,应计入第二年的播种面积中(只算一次)。第二,饲料作物:有些地方种植的粮食作物,种植目的是作为青饲料用的应作为饲料作物统计,如该作物收获粮食产品后作为饲料的,仍应列入粮食作物项下,不得列入饲料作物内。第三,春播未能及时上报的,计入夏播;夏播未能及时上报的,计入全年合计,并进行相应说明。

3.《夏收作物占用耕地面积和实际(预计)产量》(A202-3表)和《秋收作物占用耕地面积和实际(预计)产量》(A202-4表)合并为《主要农作物占用耕地面积和预计、实际产量》(A202-2表);取消“硬粒小麦”和“软粒小麦”2个品种;上报日期调整为6月5日前、6月27日前、9月20日前、10月15日前、次年1月10日前。

注意:第一,薯类产量: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产量。第二,棉花产量:按去籽后的皮棉计算。3公斤籽棉折1公斤皮棉。第三,药材产量:只统计人工栽培的各种药材产量,不包括野生药材。

4.《蔬菜、花卉生产情况》(A202-5表)取消“盆栽类”;增加“食用菌产量”、“坚果产量”、“盆栽花”、“盆栽观叶植物”4个指标;“水果产量”调整为“园林水果产量”。

本表中相关指标的累计数应大于等于设施季报相关指标数据。

5.《夏(秋)粮作物实割实测基本情况》表号由S203表调整为A203-1表。

6.《农户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表》(S401表)与《农户秋冬播作物种植安排调查表》(S402表)合并为《农户种植意向调查表》(A202-3);取消“籼稻”、“粳稻”、“糯稻”、“硬粒小麦”、“软粒小麦”、“其中:双低油菜”、“绿肥”、“耕地面积”、“非耕地上的播种面积”9个指标;上报日期调整为2月25日前、5月25日前、9月25日前。

7.《农产量抽样调查实测作物计算机汇总卡片》(S408表)更名为《农产量抽样调查放样实测作物卡片》,表号调整为A203表;取消“地块核实面积”、“地块丈量面积”、“合计”、“非实测作物面积、产量”4个指标。

8.《郊区重点小城镇监测表》(A202-5A表)取消“农民人均劳动所得”、“其中:工资性收入”2个指标。

9.《设施农业情况》(A202-6表)取消“盆栽类”,增加“食用菌”;将“花卉”调整为“花卉苗木”,项下增加“盆栽花”;“其它”项下增加“盆栽观叶植物”。

注意:第一,“占地面积” 、“播种面积”、“产量”和 “金额”应为累计数据。第二,实际利用播种面积:是指在设施地中实际播种的面积,不包括设施之间的播种面积。

10.《观光休闲农业情况》(A202-8表)由当季数调整为累计数。

注意:第一,生产高峰期从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关系,人均劳动报酬过低或过高时要仔细核对。第二,采摘产量和采摘收入的关系,一般情况采摘的价格要高于出售的价格。

11.《畜牧、水产生产情况》(A202-9表)中“畜禽存栏”项下增加“山羊”、“绵羊”2个品种。

篇9

1.统计的法律和制度基础。对我国农业农村统计的法律和制度基础,我们选择两方面的评价指标:法律基础和制度基础。(1)法律基础。我国农业农村统计工作有着较完善的法制环境,从1984年统计法实施以来,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统计法分别于1996年和2009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统计法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开展统计调查的法律保障,各项统计调查项目依法实施,统计调查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调查对象有义务真实、准确、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我国从1996年建立农业普查制度以来,于2006年颁布了农业普查条例,对普查的内容、范围、组织实施、预算、信息质量与等做了详细规定。(2)制度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统计工作采用的是集中型的管理方式,由中国国家统计局负责主要农业、农村统计数据的生产和,辅之以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作为补充。在农业农村统计数据的生产方面,国家统计局下设的农村司负责种植业、畜牧业生产、农产品生产者价格等方面的统计调查,而有关林业、渔业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方面的统计则主要以林业局、农业部的统计信息作为补充。在农村统计调查方面,国家统计局农村司还负责乡村社会经济、农村区域变化发展等调查,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则负责农村住户收入、支出等调查。农业农村统计作为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部分,已融合进国家统计局“十二五”统计发展战略的整体规划。农业农村统计工作朝着规范、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农村统计在国家统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农产品和畜产品生产、住户收支调查是重要的统计数据,二是农业农村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及调查手段的提升都纳入了今后国家统计发展战略;三是与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负责的有关农业农村统计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数据协调与会商机制。但是在国家层面对不同部门间农业农村统计信息生产的协调机制尚需进一步加强。在整个农业农村统计信息的生产与过程中,对于相关部委负责完成的农业农村统计信息,为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尚需在国家层面加强国家统计局与有关部委的工作协调与会商机制。

2.统计工作的资源配置。对我国农业农村统计工作的资源配置,我们选择三个方面的指标即统计机构的设立情况、人员及经费保障等进行评价。(1)机构设置。我国农业农村统计有较完善的组织机构,从国家统计局到省、市、县统计部门都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同时国家统计局在全国所有的31个省、300多个地级市、全国三分之一的县还设有专门的调查队进行独立调查、独立上报。在各个省的乡镇还设有统计站和专职人员。此外,农业部、林业局和水利部等也有相关的职能部门承担着有关涉农统计工作。(2)人员配置。国家统计局在省、市、县、乡各级统计机构都有专门从事农业农村统计工作的人员。但是基层尤其是县级调查队的人员相对不足,人均工作量较大,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在基层村一级国家统计局还聘请了辅助调查员帮助进行现场调查工作。(3)经费保障。国家统计局对农业农村统计工作给予了较充分的经费保障,常规农业农村统计调查和农业普查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划拨,较好地保障了各项农业农村统计调查项目的顺利实施。

3.统计的方法制度与调查实践。农业农村统计的方法制度与调查实践,我们选择以下五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统计调查方法;国际规范与制度创新;调查主题与核心指标;数据采集手段;IT基础及数据处理。(1)统计调查方法。我国农业农村统计的调查方法,已形成了“以农业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之以全面统计、典型调查、重点调查、行政记录和科学推算为补充”的调查方法体系。常规农业农村统计调查,对主要品种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等)一直采用规范的抽样调查方法,调查播种面积和单产。对于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作物如棉、油、麻、糖、蔬菜等生产情况的统计则保留了全面统计的调查方法。农村住户调查和农民工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而渔业和林业方面的统计主要利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统计的结果。农村住户调查和农民工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农村发展和县域统计采用行政记录和有关统计结果。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农业生产统计,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主要品种的抽样调查为主。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目前涵盖了主要品种农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和棉花等的生产统计,今后抽样调查方法需要逐步扩展到更多的农作物品种包括小杂粮、油、麻、蔬菜等。此外,今后随着对主产区粮食生产大县、畜牧业生产大县进行统计监测活动的开展,目前以省为总体进行的抽样设计需要逐渐扩展到以县为总体进行抽样设计。(2)国际规范与制度创新。借鉴国际上农业农村统计的好做法,实现了我国农业农村统计调查的规范方法与制度创新。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量抽样调查主要是利用农业普查获取的村一级资料编制目录抽样框,通过抽取样本村和地块进行调查。近几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利用中国第二次土地详查的图斑资料结合现势遥感影像资料构建地域抽样框,在主产区的部分省份开展了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今后将逐步推广到所有的粮食主产省。与此同时,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利用遥感开展了对主要粮食作物的面积测量工作,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今后仍需不断加强农业农村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创新以及对国际良好实践的借鉴。(3)调查主题与核心指标。国家统计局负责的农业农村统计调查主题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调查范围包括了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畜禽生产、主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与中间消耗,农村住户调查以及一些农业农村领域的专项调查等,加上部门统计结果的补充,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完整的核心指标体系。随着对农业内部各子部门及农村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方位关注,农业农村统计调查的范围和指标体系需逐步扩展到包括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在内的更广泛领域。(4)数据采集手段。对于调查数据的采集,抽样调查主要以实地调查、入户访问为主,近年来对农产量调查开始逐步采用带有GPS功能的PDA进行野外测量。在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调查中开始逐渐推广采用电子记账器。因此,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数据采集方式向现代化数据采集方式的过渡期。(5)IT基础及数据处理。依托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了覆盖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统计调查机构的网络联接,对一部分调查对象的调查开始采用联网直报方式。农业农村统计调查的数据处理采用了专用开发的程序,比较有效地实现了对调查数据的录入、审核、加工处理与结果输出等,可以满足常规工作的需求。总体上看,IT硬件基础已相对完善,软件基础和应用还需进一步提高。

4.统计信息的和可获取性。农业农村统计信息的产出和可获得性,我们选择以下四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农业农村统计核心指标的;数据质量和可信度;数据时效性;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1)农业农村统计核心指标的。按照统计方法制度的要求,大都以季度、半年和全年的频率进行对外,公众可以在中国国家统计的官方网站上可及时获取的统计信息。我国于2002年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通用数据系统(GDDS)”,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使数据更加规范透明。农业农村统计信息的通常都是汇总推算到一定行政区划的结果,而样本的个体信息出于数据保密是不能的。(2)数据质量和可信度。近年来中国国家统计局通过加强统计能力建设的“四大工程”等措施强化了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管理,针对农业农村统计数据的生产过程制定了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从方案设计到数据采集、处理、的每一环节都制定了质量控制。可以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农业农村统计数据从采集到数据处理和推算的每一个环节都较好地对数据质量进行了监控,因而数据总体上是可信度较高的,且各项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也应看到,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抽样数据的推算和方面,尚未抽样误差的精度评价如指标的变异系数(CV)等指标。另外对一些部门产出的农业农村统计数据,还缺少相对完整统一的质量控制管理办法,这些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3)数据时效性。我国农业农村统计数据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专门的数据时间表,严格按照事先规定的时间进行数据。(4)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设立了专门的宏观统计数据库,可供数据使用者对历史和新的农业农村统计数据进行公开查询、使用,涵盖了常规季度调查数据以及农业普查和专题调查数据等。现行数据库主要以国家和省级的统计调查资料为主,一些分组资料的查询都是事先定制的,但暂不能实现自由定制查询。

篇10

(一)粮油生产全面减产

据全省巧个调查县180个村农产量抽样调查预计资料推算,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81.3万吨(不包括复种),比上年减少22.3万吨,下降21.5%;油料总产量19.5万吨,比上年减产9万吨,下降31.6%。

l、高温干旱是影响单产减少的主要原因。自3月下旬以来,我省主要农业区降水稀少,气温偏高,大风沙尘天气增多,上壤失商严重,含水量急剧下降,无有效降水时间连续长达70一90天,山早地出现了严重的“卡脖子”早。尽管到5月下旬开始出现降水过程,6月中旬各地普降了透雨,但受旱农作物未来得及恢复元气,又出现一个月的无有效降水天气过程,特别是7月中旬的持续高温酷暑,使早情急剧加重,旱作区农作物绝收面积不断增加。据抽样调查预计资料表明,今年全省粮食平均亩产168.9公斤,比上年减少31.5公斤,下降巧.8%,由此影响总产减少15.2万吨,占减产总量的68.2%;油料平均亩产68.3公斤,比上年减少32.2公斤,下降32%,由此影响总产减少8.71万吨,占减产总址的96.78%。2、粮油播种面积减少是影响总产量减少的又一主要原因。由于受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干旱的影响,我省粮油播种面积减少。据全面统计,今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1.3万亩,比上年减少35.5万亩,下降6.9%,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影响总产减少7.1万吨,占减产总量的31.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85.6万亩,比上年减少2.9万亩,下降1%,因油料播种面积减少影响总产下降0.29万吨,占减产总量的3.22%。二、农收民收人将有所下降今年由于严重的干早使我省种植业生产萎缩,粮油减产已成定局,这对我省种植业收入占整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37%的省份来说,将会直接影响到农牧民收入的增加。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今年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不利因素大于有利因素,预计全省农牧民纯收入与去年相比将有所下降,增加农牧民收入难度较大。

(一)有利因素

1、劳务收入增加,预计拉动农牧民收入增加50元左右。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加之严重的干早,各地千方百计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拓宽增收渠道,以劳务收入弥补农业的损失。根据上半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的增长幅度预测,预计全年劳务收入增长4个百分点,可拉动人均纯收入增加50元左右。

2、畜牧业生产预计拉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收•40元左右。从目前调查掌握的情况看,虽然农区畜牧业受干早和去年疫病的影响生产萎缩。但是,牧区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羊毛、皮张等畜产品价格回升,只要抓好流通服务,疏通畜产品绿色通道,加大出栏力度,提高畜产品商品率,畜牧业收入增加有望实现。根据上半年畜牧业抽样调查资料看,牛、羊存栏头数比去年年末多5%万只羊单位,出栏按20%计算,每只羊按120元计算,增加收入14304万元,人均可增收40元左右。

3、农牧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第三产业收入增加,预计可拉动农牧民增收10元左右,从今年上半年住户调查资料看,由于农牧民家庭经营中的个体建筑业,不具备合法经营的手续,承包的建筑项目减少,致使家庭经营中的建筑业收入大幅度下降,同时第二产业现金收入中工业收入也呈下降趋势。但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三产业收入增长19.7%,预计全年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第三产业收入可拉动农牧民人均增收10元左右。

4、蔬菜面积增加,预计拉动农牧民人均增收30元左右。据有关部门调查,今年全省蔬菜面积20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按去年每亩产量2697公斤计算,增加收入10788万元(每公斤0.80元)计算,人均增收30元左右。

5、采集捕猎收入及采金收入持平略减。受干旱影响,今年虫草产量减少,农牧民挖虫草收人下降,采金收入也不景气,预计全年农牧民采集浦猎收入及采金收入持平或略降。综合以上增收因素,预计全年农牧区人均可增收130元左右。

(二)不利因家

1、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减少,预计人均减收25元。由于干早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35.5万亩,按去年每亩200公斤计算减少粮食7100万公斤,减收7810万元,(按每公斤1.1元计算),人均减少23.40元;油料面积减少2.9万亩,按去年每亩99公斤计算减少油料0.29万公斤,减少545万元(按每公斤1.00元计算),人均减收1.印元。二项合计人均减收25元。

2、粮油因灾减产预计人均减收卯.61元。据全省农产量抽样调查预计产量推算,全省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产22.30万吨,扣除面积减少因素后,全年粮食总产量减少巧.20万吨,减收16720万元,人均减收50.60元;全省油料总产童比上年减产9万吨,扣除面积减收因素后,全年油料总产量减少8.71万吨,减收16549万元,人均减收49.55元。两项合计人均减收99.61元。

3、粮油价格下跌,预计人均减收56.51元左右。据上半年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粮油综合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巧元、1.92元,同比下降0.05元、0.48元,粮油产量按去年实际产量计算,粮食减收5180万元,人均减收巧.51元;油料减收13680万元,人均减收41元。两项合计人均减收56.51元左右。综合以上减收因素,预计全年农牧民人均减收181.12元。增收和减收因素相抵后,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比上年降低51.12元。由此判断,今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目标很难实现,全年农牧民纯收入将有所下降。

三、粮食生产继去年减产甚础上今年又大幅度减产,给今冬至明年套夏季灾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由于农业生产连年不断遭灾,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去年减产24.6万吨的基础上,今年又减产22.3万吨,这对原本粮食不能自给,且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我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箱,灾害不仅给今冬明春灾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而且给明年春播生产和明年新粮下来以前灾民的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根据目前各地反映的情况,我省广大农区灾民口粮已出现严重不足。据对大通、平安、乐都、民和、徨中、徨源、互助、化隆、循化、尖扎十县农民缺粮情况调查,今年秋冬至明年春夏期间,这十县缺粮户达20.9万户,占十县乡村总户数的科.83%,粮食缺口达10214万公斤,户均粮食缺口达488.71公斤,可见救灾救济工作迫在眉睫。

四、努力做好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青海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生产又遭受严重的持续高温干早的影响,导致粮油产量大幅度减产,再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走底,春小麦收购价格在去年下调16.42%的基础上今年又下调8.9%以及新的增收渠道没有得到有效拓宽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今年农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农牧民收入要实现今年增收目标难度很大,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保证农牧民收入在大灾之年不出现大的下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狠抓后期田间管理,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全省各地要全力以赴,在认真做好川水、脑山增产的同时,加强秋季晚田作物的田间管理,促进作物生长,川水、沟岔地区,扩大复种面积,抓好以秋补夏工作,已收获的农作物要抓紧抓好秋收打碾工作,做到颖粒归仓,把粮油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确保农牧民收入增长。农业作为一个弱质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受市场风险制约,而且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制约,仅仅依靠农业收入没有保障。从历年我省农牧民的构成来看,农业收入占70%左右,其中种植业收入又占三分之一。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特别是粮食实行优质优价,我省粮食收购价格又连续两年下调,同时种植业生产连续遭灾,粮油生产跌入低谷,这给增加农牧民收入增添了很大压力。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再一次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和农村能人,全方位开展对外联系劳务业务,及时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从事修路、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把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带出去,领出去,多挣票子多赚钱,力争使全省劳务收入和家庭第三产业收入有大的增加。今年牧业生产形势喜人,但各地要抓好牲畜的出栏率,提高商品率,保证农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最大限度增加牧业现金收入,以此弥补粮油减产导致农牧民增收减少,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3、进一步抓好农牧民减负增收工作。减负就是增收,各级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做好减负工作的特殊意义,把减轻农牧民负担这件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第一要严格执行农业税收法规政策,不得平摊农业税;第二要严格执行提留统筹政策;第三要禁止一切乱收费、乱发款、乱集资和各种摊派;第四要禁止强迫农牧民以资代劳;第五要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在减负的基础上,对受灾较重的地区,实现减负税、粮政策,以保证农牧民收入的增长。

4、大力抓好科技兴农措施的落实,依靠科技增产、增效、增收。坚持科技兴农,把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到以质t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关键。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一是以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为目的的节本增效技术;二是以提高质量为目的的优化动植物品质技术;三是以扩大增值为目的的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四是以高效节约为目的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篇11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03-0070-07

篇12

中国长期将大豆作为一种主要的粮食品种。而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大豆的主要用途出现了根本性转变,由直接食用转变成以榨油为主,通过榨油生产所得的豆粕成为了中国饲料行业的主要蛋白原材料。这也使得我国的大豆进口贸易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二、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现状

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市场在新时期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大豆是一种重要食用油,也是一种蛋白食品,是饲料蛋白原料,在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大豆原产地,拥有“大豆王国”的称号。我国的大豆加工业对整个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豆加工制品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东北三省、山东、内蒙古、河南等多个省份是重要大豆的主要生产地。虽然我国的大豆产量较高,但对大豆的需求量也很高。大豆是在所有农产量进口量中占据首位。近年来,中国内部市场的大豆产业整体发展并不理想:本土生产逐渐下滑、而需求则在持续增长、大豆进口量较大。2012年中国大豆累计进口总量高达5249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11.19%;大豆进口金额高达313.58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16.32%。中国大豆消费外贸的依存度在2012首次超过了80%,和上一年相比年增长了8%左右。在2013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高达6340万吨,比2012年相比增长了10%,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历史新高,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大豆购买过国。在2014年3月,中国内部豆油市场价格持攀升,2014年的上半年豆油现货均价环比则下降大约4.39%。在这种较为严峻的新形势下,研究中国的大豆进口贸易的主要影响情况尤为重要。

三、新时期下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1.中国内部的大豆产量

通过对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11年中国大豆种植效益是121.95元/亩;而在2012年的大豆种植效益则是120元/亩。中国大豆种植面积由2011年的789万公顷直接减少到2012年的675万公顷。其中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在大幅度的下降,这使2011年和2012年大豆生产量也在大幅度下降。在2013年,中国大豆生产量为1195万吨,同比上一年减少了110万吨。这是中国第四年大豆产量持续下降,也是中国近二十年来的大豆生产量最低水平。据调查统计发现,2014/2015年度中国的大豆产量为1220万吨,同比增产2.1%。截至2015年1月,中国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等五个主要的大豆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为155万吨,和2014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24万吨。从2011年至2015年1月份,我国大豆产量在逐渐下降,使本土大豆供应缺口高达1000多万吨以上。现阶段,在所有农产品中,大豆成为了严重供应不足的农作物。这使国家不得不加大大豆的贸易进口量,以此缓解中国内部大豆的供不应求情况。

2.大豆油以及豆粕的实际需求

2013/2014年度,中国豆粕新增供应总量为5270万吨,同比上年度增长了311万吨,而其中豆粕的产量是5267万吨,同年饲用豆粕的消费总量为5070万吨,和上年度相比增加了300万吨,同年国内消费总量为519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00万吨,但是该年度的豆粕出口总量为199万吨,但国内豆粕的供应缺口则高达120万吨。因为中国内部养殖行业的逐渐发展,对豆粕的实际需求量逐渐增大。这也是影响我国内部大豆实际需求的关键原因之一,更是大豆进口的主导因素。

在2014/2015年度,中国豆油产量为1306万吨,而豆油的进口量则为130万吨,本年度年度国内豆油实际消费量高达1250万吨。在2014年,中国大豆累计进口高达7139.9万吨,比2013年增加了802.38万吨,同比增长幅度是12.66%,同年豆油累计进口量为113.55万吨。中国在2014年大豆进口量创造了历史的最高纪录。

3.我国内部市场价格因素

我国大豆的进口贸易格局的改变,使国内市场上的大豆价格也发生了改变。在2014年,中国本土生产的大豆市场价格呈先高后低的趋势。2014年秋季大豆上市后,市场需求量在逐渐下降,中国本土生产的大豆出现了供过于现象,造成市场价格下降。而我国内部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的情况下,国产大豆逐渐被进口大豆所取代,大豆进口量逐渐增加。

四、结语

国内的大豆产量、豆粕的实际需求量、大豆油的实际需求情况以及国内的市场价格等,均是影响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因此笔者建议从对大豆进口量的合理控制以及,积极研发和生产非转基因大豆等方面入手,改变新时期中国大豆的进口贸易情况。

参考文献:

[1]刘秀玲,冯国治.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15).

[2]吉小燕,侯雅莉.国外转基因标识、阈值设定与审批管理对中国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篇13

(1)与传统农业统计方式相对比,利用遥感等技术进行农业统计有两大重要优势:一是更客观,二是更高效。客观上,一是指调查对象相对客观了,由主要对农户调查转变成对地块进行调查,避免了因调查对象的主观随意性、不配合等问题造成的调查误差。二是指调查手段相对客观了,从传统的纸质报表、入户登记、皮尺测量转变成遥感观测、无人机测量、PDA登记,减少了数据产生的中间环节,从调查终端直接就可以传到国家统计局的服务器,减少了人为干扰。三是指事后质量监督更有说服力了,调查过程中所采集的数据是有空间和时间标识的,也就是说,可以掌握所有数据的采集轨迹,能准确地进行事后抽查,确保数据质量。高效上,一是指精度更高。现在利用的遥感影像、无人机、GPS测量等都是高科技的调查手段,相对于传统的皮尺等测量工具,精度大幅度提高。二是指效率更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传统的农业统计,调查一个样本村中的几个地块就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很多时候就不需要调查员实地调查;即便需要,也可以用无人机,一上午就可以把整个村的种植情况调查清楚。(2)减少社会对农业统计数据的疑虑。近年来,国家统计局为提高统计公信力做了不懈努力,采取各种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调查的中间环节,从调查源头上杜绝统计上的弄虚作假。利用遥感等技术进行农业统计调查更能达到这个目的。新技术把对农户调查转变成对地块调查,把入户纸质登记调查转变为电子化调查,把调查数据层层上报转变为网络直接上报,调查数据有位置、有时间,调查轨迹完整清晰,不仅调查数据更加客观准确,而且能对调查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确保调查数据有据可查,有据可依,经得起社会的监督。

3新统计方式获得的数据如何发挥作用

利用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再造农业统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拓展农业统计能力,就是要为国家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更好的支撑。实际上,国家在三农方面的不少决策,也对统计数据和统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文件提出,要“提高对农业生产大县的统计调查能力”,这明确了以县为总体进行农业统计调查,相比之前以省为总体的调查,难度大、任务重、要求高,而国家统计局之所以能挑起重担,并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就在于前期已经开展了多省农作物遥感面积测量的试点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还有一些改革措施,能不能落实好,也与统计数据密切相关。比如,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其基础就是要有准确地种植面积数据。例如,在新疆开展了棉花面积遥感测量工作,不仅统计出了全疆棉花种植的面积数据,而且能提供棉花种植的区域范围,随着工作的细化,将为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中,充分利用遥感等新技术,为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

4新的农业统计方式面临的困难

(1)遥感数据的获取时间和统计制度,特别是统计表报送时间存在着差异。由于对不同对象的遥感监测,它需要联合地理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知识。对于植被来说,植被的物候特点是信息遥感精度提取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植被的物候特点是决定最佳时期遥感的重要根据。在农业统计方面,例如冬小麦播种面积的报送时间为例,统计制度要求每年11月底上报冬小麦面积,而这个时候并不是提取冬小麦面积的最好时期,需要进行冬小麦面积的初步提取,初步提取结果很易形成漏判,影响精度结果;次年3~4月是冬小麦特点最明显时期,可以进行小麦面积的精确提取,但是这时的数据报送时间已经过期。所以,如何解决遥感最好时期和统计报送时间的矛盾是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基层调查人员对新技术的适应性有待提高。新的统计方式技术含量较高,对调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简化调查流程,降低调查设备的使用难度,另一方面要加大调查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基层统计调查队伍的建设。全面推广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3)受气象等因素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所需遥感数据无法满足系统正常运行需求的风险。卫星的重访周期,即卫星在经过一个区域上空后,需要经过一定的时期才能再次经过该区域,所以,遥感数据不能随时全部地获取,它需要在卫星过境的时候抓住有利的时机获得,此时如果时机掌握得不好,就会错过机会,无法取得最好时期的遥感数据;另一方面,遥感数据获得后的质量也受气象等因素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夏季云雨较多,对遥感影像的质量造成干扰,这样人们无法正常进行提取,对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也构成了风险。所以,在遥感数据无法满足系统运行需求的情况下,怎样确保统计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统计数据精度的获得,这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是实现统计业务化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

5结语

随着农业统计调查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人们对数据的质疑会慢慢减少,统计公信力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农业统计人员研制的“先进农产量调查系统”以调查车为载体,充分利用了自主卫星遥感和北斗导航技术,集成了无人机、手持平板电脑、农业参数采集器等多种高科技调查设备,是一个重大突破。

作者:付宇峰 单位:辽宁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