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的特点实用13篇

石油化工的特点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1

对于一个石油化工企业来说,没有安全的管理就没有一切,安全生产管理关系到石油化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将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做到最好,才有可能使企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石油化工企业遇到最多的安全问题都是由煤矿坍塌、化学药品开发不当等方面导致的,不但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收入,最重要的是安全管理的缺失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虽然我国近几年来一直努力进行法律和行政的完善,对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也逐渐重视起来,同时大多数企业也开始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是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安全意识匮乏、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没有落地的现象。所以,针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工作,防患于未然,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经过多年的工作研究发现,目前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石油产品原材料隐患

众所周知,石油化工产品的原材料大都涉及易燃品、易爆品或是强腐蚀性物质,这些原材料或半成品化学和物理属性本来就存在着不稳定性,极易与氧气或其他空气中的气体产生剧烈反应,所以一旦发生泄漏,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极高,周围的人员极易受伤。

第二,设备安全隐患

一般情况下,石油化工企业的产品生产线都是采取从头到尾一条龙式,尽量在一套装置中完成多项生产环节,生产设备和装置也都趋于大型化,尽量减少人工操作的参与。虽然这些巨型的生产线可以减少人工操作,增加了生产效率,但是这种大型设备也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因为越大的设备所携带的原材料就更多,环节与环节之间对接产生摩擦的可能性也越大,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

第三,生产过程隐患

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没一个环节的生产条件也非常苛刻,原材料从开始到结束往往需要经历各种高温加热、急速降温或是化学反应处理,在这些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控制,则非常容易出现整个生产车间灾难性的事故。

二、目前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特点

经过多年研究统计分析,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企业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

首先,企业没有出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所谓的安全资金投入都是为了出问题之后的弥补资金,这是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意识差的主要原因。其次,政府倡导的安全责任制原则没有实际落地,企业并没有将安全生产与员工的绩效或考核指标挂钩,导致企业内部人员对安全问题并不重视。最后,企业没有及时设立内部监管机构,对员工的监控工作不到位。

第二,企业缺乏生产安全的培训和检查

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缺乏严肃的监管和实时的检查。及时的发现安全疏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正错误对于企业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苛刻的检查才能防患于未然。另外,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不重视内部员工的安全事故培训,即使进行培训也只是纸上谈兵,或者根本就是应付了事,一旦真正出现了紧急事故,员工基本处于混乱状态。

第三,车间管理松懈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生产车间内的管理应该是重中之重,但是多数化工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定人定岗,也没有实时检查制度。散漫的车间纪律使员工对工作更加松懈,操作也做不到谨慎认真。

第四,高层领导轻视安全问题

石油化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社会效益的关注则相对较弱,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高层领导对安全问题的不管不问也会影响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对安全问题的看法,这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由上到下的安全管理缺位和无人过问安全的现状,从而提高隐患的发生概率。

三、完善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第一,高度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的现实,必须从管理层到基础员工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问题,防患于未然,将问题熄灭在萌芽阶段。将政府提倡的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把每个员工的利益和安全问题联系起来,向员工强调企业安全对企业长治久安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工作,不可眼高手低,必须从实际操作中训练每一名员工,只有通过了培训和审查的员工才能上岗工作。

第二,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素养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在企业内建立一套安全生产的文化,只有将这个安全文化刻在每个员工心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首先,要向基础员工宣传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帮助其树立起科学的安全价值观,从精神思想层面引导员工。其次,必须在车间或其他工作场所制定合理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最后,作为企业领导人,更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第三,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

管理部门在保证绩效的情况下,首先就是要企业的安全管理实权分配下去,让每一个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都为安全问题把关。其次,必须定人定岗的对车间的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必要时可以重新划分专门的监管部门进行不间断的检查工作。最后,管理层可以加大安全激励力度,对连续多长时间内没有出现安全问题的个人或部门进行奖励,以刺激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尽心尽力的保证安全。

四、总结

经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一个石油企业的生命线就在于其能否将安全管理问题解决,总是带着安全隐患的企业不但无法在市场上立足,而且严重威胁到国家和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企业必须运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使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彻底解决生产安全问题。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2

一、石油化工废水的特点

石油化工企业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主要原料,通过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加工方法,生产各种石油产品、有机化工原料、化学纤维及化肥的工业。各种成分的物料在这里加工、储存、装卸、输送。一旦发生火灾,导致容器和管道破裂,物料就会泄漏出来,石油化工废水排出来的时候,河流及农田就会被污染。石油废水的排放石油从地底下开采出来后,就会经过脱水等处理后就会进入到集输管线中,之后才能送到炼油厂或者是油库中,还要在油库中进行再次的脱水以及脱盐处理等措施,但是当原油中含水量小于或等于某种数据时,之后才能今日到减压的装置中去,这其中就会产生一些重油和渣油。。每次的深加工都会产生一些石油化工的废水,这些废水的处理是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因此在加工的过程中,都要把石油化工的废水运用比较实用的技术进行处理,也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要提高处理的能力及技术。

石油化工废水的基本特点:污染的水源扩散的特别的快。由于石油化工废水只有在再次加工的过程中才可以应用,因而其用水量与石油化工加工时实际用水量有关,而石油化工的加工实际用水量也与石油的加工数量有关。当加工的石油比较少时,产生的石油化工废水量就比较少。当石油加工比较大量时,石油加工过程中实际用水量就大,产生的石油废水也就多;当石油严重需要时,企业内石油加工设施不能满足石油量的需求时,需要动用企业外部石油加工设施,此时产生的石废水就特别的多。污水中污染物组分复杂。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种类繁多、化工装置千差万别。不同的化工装置、不同的工艺流程、石油化工发生的不同位置的泄漏时,石油化工废水中污染物的组分都会不同。物料泄漏量不同,石油化工中污染物的浓度也会有很大差异。时候化工具有区别于其它形式污水的特点,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污水,它都存在着收集与处理的问题。

二、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简析

从石油化工废水的产生过程来看,其产生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石油化工废水只有在再次加工时才会产生;其二,石油化工废水只有在物料泄漏并混入正常的无污染水时才会产生。所以,石油化工废水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收集及处理,就会流入到下水道中,也就会进入到河流和湖泊中,这样就会使地下水和地表水都会遭到污染。

首先,石油化工废水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危害影响特别的大。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环保法规,石油化工企业应该做到废水的清除及分流的处理措施,也就是说石油化工废水应该从没有受污染的水中分流出来,所以石油化工废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很重要的,不能因为对石油的需要,就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加工过程中含有有毒物质的企业,也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其次,针对石油化工废水的一些特点,在将其送入污水处理厂之前,也应该十分的注意,石油化工废水在被送入到污水处理厂之前,必须进行废水的检测工作,查看被污染的程度。石油化工的废水池也是有一定的容积量的,如果石油化工废水能够被回收利用时,必须考虑回收利用。这样才能使生态环境不会被污染。

另外,含油污水的产量大,涉及的范围广,如石油的开采,石油的炼制、和石油的化工、油品的储运。邮轮事故、轮船航运、车辆清洗、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过程中都会产生石油化工的废水。在当今现代,有一些油水的分离技术。这样就可以使石油化工的废水能过滤在利用。比如重力分类法、空气悬浮法、过滤法、超声波法等技术。油水分离技术是当前处理含油污水的关键技术之一,上述方法各有不同的范围,应根据不同种类油的性质和不同的水质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上各种处理单元在含油废水处理中并不是单一出现的,因为废水中的油粒多数同时存在集中状态,很少以单一状态存在,所以含油废水处理采用多级处理工艺,经多单元操作分别处理后方能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

三、结束语

石油化工工程的的设计中应该多考虑些废水的收集及处理问题,建立石油化工企业废水处理厂及过滤重复在利用,发展适合石油化工废水特点的新的处理工艺和技术,如用空气悬浮法等处理石油化工废水具有很高的效率。因此应该重视石油化工的废水处理及回收在利用,这样才能保护我国的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1]喜,邓述波,夏福军,《横向流除油器田污水的研究》、《工业水处理》,2001年.

[2]张春霖.张旭军. 《新型油水分离器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3年.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3

新中国成立以来石油的开采就在不断更新,当代的现代化技术也逐步的被普及,被应用到实际建设中,新世纪的到来,带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众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相结合推进着全球产业的分工明确、结构的调整、全球经济的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创新以及广泛的应用,促进采油活动和经济流通的便捷,高效益。从形式到内容都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如果石油企业建设成为一个科学、专业和现代技术数字化相互结合的现代企业,就会给国家带来高效益,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近几年的数字化油田的建设越来越被认可和普及,这是基于当代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石油的需求量增加和经济的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石油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石油事业的高效率,高品质,高数量的研发和实施。石油数字化属于一种新型技术,石油数字化的作用有很多比如油田的信息交流和管理石油数字化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石油数字化油田建设系统并不是很完善,其中有许多原因,虽然中国发展比其他国家发展很快但是仍属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石油数字化油田建设上起步比较晚,石油数字化建设进程不是很快,这就需要我们在石油数字化油田建设上多多发展,在技术创新上要加快步伐。多吸取别国石油数字化油田建设技术,利用“拿来主义”来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数字化石油建设。

对于石油数字化油田建设的管理也是一大重要研究,自石油数字化油田建设以来我国远程监控系统就需要设计和实施维护,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的传播得到了突飞猛进,人们利用这一优越的条件,迅速的发展起石油数字化油田并实施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这也是石油数字化油田建设时期的一个高潮,根据发达国家的石油数字化油田建设的发展情景,信息技术化已经成为石油数字化油田建设发展的基础。石油化工企业属于我国的主要支柱型产业之一,近几年来,为提高石油化工企业油田的生产效率及生产时的安全保障,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石油化工企业中,通过运用远程视频控制系统来实现大型油田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先进化的发展。目前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石油化工建设中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在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和建设上的完善性落后与一些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在石油化工方面多多的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争取建设完善和现代化的数字化石油田。

二.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技术特点

对于“油田数字化”这个词还有好多人不了解,更别说油田数字化建设技术的特点了,数字化油田的建设展示了石油化工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时代化的新型技术。在科学研究里为建设和优化油田他们将发展的方向涉及到油漆经营一体化,通过收集各种的有关数据来模拟并试验,来促进数字油田的建设。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观察到油田的实时动态,了解到最新,最准确的人文信息,并与之作出解决方法。

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技术特点是:一包括了遥测技术,其中包括四维地震监测技术,重力感应技术,电磁监测技术以及永久型地面检波器。这项技术的特点是,能远距离控制,操作方便,运行可靠,解决的方法便捷,稳定。二包括可视化技术,综合侦探与采集数据的三维可视技术。这项技术的特点是能很直观的了解到油田的情况起到监控的作用。三包括智能钻井和完井技术,这项技术能准确的完成钻井任务并对此作出详细的报告,高效率的完成任务比传统的技术更加便捷,准确,质量好。四包括自动化技术,特点是无需人工介入,自动化程度高,调节性强。五包括数据集成,管理和挖掘技术,其特点是能够整合和分析数据,管理和强化,和挖掘技术的进步。六包括集成管理体系,其特点是聚集在一起管理。整体性的强化。以上是对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技术特点的概述,油田数字化建设的实施大大的增强了石油工业的发展空间,为、石油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更便捷,更美好的发展未来。也是为我国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促进全球的经济发展。

结论

随着油田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油田的建设就需要飞速的发展和更新,随即采用数字化油田建设,面向全中国以及全世界。数字化是把复杂的信息转换成用数字,数据度量的,其次再把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数字模型,把他们制作成二进制的代码,最后导入计算机里面,整理统一。数字化油田建设给油田工程带来了便捷的管理,特点也是很突出的,比如在集成性,智能性,管理性以及定量性。数字化油田建设虽然有许多的好处和优点,但是在建设资金上需求量巨大,技术水品上也是要求顶级的以及计算机,通讯,网路,智能的技术。老传统的油田的靠的是大量的石油工人对所管辖的油井进行数据采集而现代的数字化油田靠的是电子训井和多种工艺流程建立无缝衔接的数字化管理功能,准确无误的传递的最新数据,并且对数据分析和解决,这就是数字化建设的特点,这可以解决需要靠大量人工做的工作从而简单化,便捷化,可靠化。数字化油田建设是本着便捷,高效,准确,科学以及合理的原则。这将把传统的油田化工分离管理发变成油田一体化的管理,建设新型管理的运行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维护能力,生产的规模也有大幅度的挺高。带动了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繁昊.计算机技术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的应用探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2年12期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4

前言

随着离心泵应用领域不断的扩大,在石油化工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离心泵的发展过程具有节能化、大型化特点,能够更好的利用先进的智能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因此要明确石油行业离心泵选择标准,根据不同的流体介质选择不同的离心泵。要保证在选择离心泵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实现传输效果,方便日常对离心泵开展维护保修工作。

1、石油化工离心泵选型的标准

对于石油化工离心泵的选择需要明确产品标准,这样才能够确定材料以及零部件等。石油化工行业在离心泵的选择上主要是重载荷离心泵,这种型号的离心泵能够保证连续运行3年,并且使用寿命在20年左右。重载荷离心泵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符合石油化工行业的要求。重载荷离心泵在额定排出压要在1.9MPa以上,温度要大于225℃,转速3000r/min以上,在输出压力120m以上,同时在最高吸入压力要保证0.5m以上。悬臂泵最大叶轮直径在333mm以上。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特点在重载荷离心泵的选择上要满足上述条件,才能够保证石油化工行业正常运行。石油化工行业应用重载荷离心泵辅助设备能够更好的进行制造、检验,完成交货等基本要求。重载荷离心泵的应用相对API泵在设计上更为复杂,但是增加了运行的可靠性,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石油化工用途需求,并且能够严格的控制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2、石油化工离心泵选型技术特点

2.1 转速要求

石油化工离心泵在实验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保证实验测量的精度,在验收过程中工程级要保证实验效果。对于更加精准的泵性能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够完成实验。实验装置标准不同在对流液的选择上需要满足轴对称要求,因此在工程级的选择上更需要满足这点。石油化工离心泵在介质上避免运动粘度过大,能够在清洁冷水条件下进行工程实验,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利用其它介质取代。在转速上需要满足精密级要求,这样能够更好的控制泵效率的测定,同时对流量进行规定转速,保证转速差异的稳定性。也同时工程效果在90%之间,不能够低于50%或者高于120%。整体测量限值要保证不确定性在能够接受大范围之内,同时,仪器仪表的选择需要有所差别这样才能够对测量界面进行整体孔数以及位置的确认。当石油化工离心泵在选型过程中出现差错的时候将会导致运行效果,不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影响到整体测量限值。

2.2 抗腐蚀性

石油化工离心泵对振动、功率、温度以及电压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测量效果,能够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参考数据。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满足国家标准(GB),石油化工流体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传输介质的选择,根据不同流体的特点要充分的注重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等方面的选择,同时对于传输介质进行导热导电性质的分析,使传输介质能够更好的应用与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不会影响到传输效果。针对传输介质进行综合特性分析,自由组合。对不同浓度的硫酸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需要明确当浓度较大,并且温度较高的时候对于传输介质表面金属的腐蚀性就越强,离心泵的抗腐蚀性会随着流体的增多效率降低,为了能够保证离心泵的使用寿命,要对石油化工离心泵进行日常维护。离心泵要注重泄漏情况的发生,在填料密封的选择上需要注重应用油浸石棉填料。当对密封泄漏具有较高要求的时候可以应用机械密封,机械密封能够为石油化工离心泵的应用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在迷瞪周围当出现较大的摩擦的时候会根据不同的流体特性产生不同的汽化,这样就会导致密封效果消失。对应的PV值也会在动静两种状态下出现材料配比不同。硫酸分子活性在腐蚀性差别较大。盐酸在腐蚀性上比较强烈,金属会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在表面自动形成抗腐蚀性膜,这种膜化能够更好的保护传输介质。

2.3 工艺流程

石油化工离心泵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完成工艺流程的设计,并且根据流程需求确定离心泵的基本参数。在正常磨损情况下,进行的离心泵选择需要根据转速变化保证相应余量不会超过一定的标准,同样在离心泵高速运转过程中能够显示基本状态,并且会提供相应的计算装置用于确认腐蚀性。介质材料要在腐蚀性标准下确认,介质在种类上特性差异较大,需要保证基本参数才能够进行金属材料的应用,同时要特别注意非金属材料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温度变化对于介质能够产生一定的作用,结构选择对于运行方式以及冷却系统的要求都具有明确的特点。主轴密封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离心泵辅助系统的功能,当机组运行发生故障的时候要根据故障性质特点进行密封处理,严重的控制密封之后的温度与压力。石油化工离心泵在需求信息上要特别的详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障产品应用效果。对离心泵性能特点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离心泵将会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当流体中带有细微颗粒物质要选择开叶式离心泵,这样能够避免流体的运输过程中出现堵塞,影响到运输效果。并且当流体具有毒性的时候可以采用磁力离心泵进行输送,同时还要保证离心泵的密封性,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流体外泄,对周边事物产生危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安装离心泵。产品特性曲线在产品型号上具有明显的特点,能够根据石油化工离心泵运行规律确认选型。在通常情况下,当离心泵曲线平稳的时候相对应的性能也较高,但是要特别注意带有驼峰的曲线,这样会导致离心泵工作的不稳定性。同时,多扇叶离心泵也会导致驼峰曲线的出现。石油化工装置在安装的时候要满足离心泵入口压力,需要降低压力保证在运行效果上实现小流量,同时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会产生噪音,并且会随着泵内温度上升而加大。密封管路系统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发挥石油化工离心泵的密封性,使流体在运输过程中泄漏情况的发生几率降低。最小连续流量:根据API标准规定分为最小连续稳定流量和最小连续热限制流量最小连续稳定流量;API有关标准规定指不超过该标准振动条件下能正常工作的最小流量。

3、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特点,要充分的掌握离心泵选型技术变化,不断的满足工艺生产条件,使离心泵的应用能够更加的稳定,控制成本投入,缩短运行周期,进一步的强化离心泵应用维护效果。石油化工离心泵选型是关系到整体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对于装置的选型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对选型技术要不断的创新,满足石油化工需求。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5

二、投资规模

本文主要通过各公司报表中资本支出这一指标来评价公司的投资情况。

国内外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的投资规模已经处于相当的水平,其中中石油在2008年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了埃克森一美孚,成为投资规模最大的石油公司。

虽然各大石油公司的投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我们发现,各大石油公司的投资规模变化呈现出的趋势却大相径庭。

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的规模都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处于比较平稳的发展状态上,一般只有在公司发生合并、上市等事件时,变化率才比较高。鉴于近年来的经济危机以及油价波动,各大石油公司纷纷采取相对谨慎的投资策略防范风险。除了中石油和埃克森・美孚这两家国际投资市场上的大户以外,其他公司的增长率都有所放缓。

因为每一个大石油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效益水平都是以往投资配置的结果,所以投资结构不仅反映了大石油公司的投资重点,而且体现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通过纵向的业务板块和横向的地区板块来解析一体化石油公司的投资结构。

三、投资结构――分业务板块

一体化石油公司上中下游的投资结构是指综合性石油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销售、化工及其他等产业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及其比例关系。在查看报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个石油公司对自己上下游业务板块的划分是有一些细微区别的。例如,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业务板块划分简单明了,与传统划分相同――上游包括勘探、开发、生产以及天然气与电力营销,下游包括炼油及供应、成品油营销和油及特种产品,第三部分就是化工板块。中石油的业务板块除了勘探与生产、炼油与营销、化工与销售之外,还单独设置了天然气与管道、总部及其他这两个部分;而中石化则分为勘探与开发、炼油、营销、化工、其他这几个板块。

为了更好地比较分析,本文在研究业务板块时以埃克森一美孚公司的划分方法选取了划分较为明确的三个国外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以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内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把几大公司的业务进行统一分类。

(一)上游板块

按照划分方法,上游包括了勘探、开发、生产以及天然气与电力营销等。其中主要调整了中石油的数据,把天然气与管道这一部分归入其中。

数据显示,上游板块的投资还是占到了整个投资中相当大的比例。除中石化以外,其他几个公司的上游投资比例都在70%以上,虽说在2008年略有下降,但基本稳定在75%左右。而中石化的曲线比较特殊,不仅数据除2008年外均低于50%,而且有很大的波动,2004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在2008年也首度突破了50%大关,成为整体投资的主要部分。

(二)下游板块

按照划分方法,下游包括炼油及供应、成品油营销和油及特种产品等。其中主要是调整了中石化的数据,把炼油版块和油品营销及分销版块合二为一。

数据显示,下游板块的投资并不是一体化石油公司的重点。除了中石化以外,其他几个公司的下游投资比例都在20%以下,而且基本稳定在16%左右。而中石化的曲线比较特殊,下游投资比例一度接近50%,不过近年来呈明显的直线下降趋势。

(三)化工板块

选取的五个公司都单独设置了化工板块,这一部分没有重新划分,基本按照公司报表上的原始数据作图分析。化工板块的投资在这五个一体化石油公司中的比重都不大,体现出的数值趋势也没有明显规律,只是在2008年各公司的化工板块投资比例有小幅上扬。

(四)分业务板块投资特点

1 投资结构相对稳定。稳定的投资结构形成了各石油公司稳定的产业结构。国外石油公司稳定的投资结构并不是绝对和静止的,随着市场需求和油价的波动起伏,国外石油公司以整体收益的稳定和增长为中心,适当增加或减少对某个部门的投资,使上中下游的投资比例以较小的幅度发生变动从而适应市场和油价的变化。这就使稳定的上中下游投资结构在面对油价及市场变化时具有了更大的适应性和弹性,保证了公司整体收益的稳定和增长。

2 上游业务的投资比重大。上游是一体化石油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勘探开发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游的发现成本和生产成本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成为国外石油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

上游勘探开发是典型的资源采掘业,对油气资源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油气是不可再生资源。在一个油田内当油气开采到一定阶段后,油田产量开始递减,而要维持油田当前的生产规模就必须在油气开发的同时,继续寻找储量建立新的产能以弥补逐年递减的产量。因此解决油气产量自然递减与油田继续保持一定生产规模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扩大上游投资增加新的油气储量和产量加以解决。这一点与中下游油气加工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中下游加工业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投资需求相对减少,而上游要维持生产规模就必须以扩大再生产的投入方式来维护简单再生产。油气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勘探开发中高风险、高难度的特点,是上游勘探开发需要大量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石油公司上游业务的平均投资报酬率最高,投资回报导向性决定国际石油公司上游业务的投资比重高于下游业务。并且由于石油公司经营的同质性,虽然各个石油公司的业务结构和业务重点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是基本一致的,这必然导致在高报酬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

国外石油公司长期以来形成的投资结构,以及各石油公司投资结构所表现出的普遍特点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游投资在投资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归根到底是因为上游的丰厚利润,上游独特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所决定的。石油天然气作为战略物资,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多

数国家采取一系列保护油气勘探开发的优惠政策,也使各国石油公司更加注重上游的投资。随着经济发展对石油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石油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五)国内外一体化石油公司的差异对比

以上诸多原因致使大型的一体化石油公司把投资都倾向了上游。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中石化的数据与其他公司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上游投资比例,虽然上游投资板块近年来已经成为投资最多、投资增幅最大的板块,但是中石化的上游投资比例只有其他公司的一半左右。

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与公司持有的资源以及国家的政策都有一定的关联。

首先,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制商,是世界第三大炼油公司,下属三十余家炼油分(子)公司。与更倾向上游发展的中石油相比,其剩余探明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相差甚远,原油的产量还不到一半,更无法与其他世界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相提并论。以2007年的数据来看,中石化72.1%的原油需要进口,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石化轻上游重下游的现状。

其次,虽然全球石油供给能力总体上与石油需求是平衡的,但是我国石油消费已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而且近几年始终保持5%以上的增长率,需求潜力巨大。我国目前石油储量和每年的产量都不足以应付国内的需求。我国每年都要大量进口石油,近几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量也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第三,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境内成品油价格从紧控制,使成品油和原油价格倒挂,国内的炼油业务处于亏损状态,许多小型炼油厂因亏损而开工不足甚至停产。为了保证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应,作为国有石油公司,中石化采取了多项措施增产成品油。为此,国家也给予了相当大数额的补贴以维持中石化的正常运营。正是由于国家的政策导向,中石化才会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下,仍然在炼油板块保持相当大的投资支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种违反市场经济的情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公司意识到上游的勘探开发才是公司持续经营的根本。

第四,正是由于以上三点原因,高油价对国内石油公司还有着相对特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为保障国家成品油供应,履行三大责任,我国石油公司必须继续大量进口加工原油和进口成品油,导致大量亏损;二是在高油价下,资源国采取收购投资者股权、重新谈判石油合同、提高进入门槛、开征暴利税、提高出口税等措施,加强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进而增加海外业务的难度、风险和成本。

四、投资结构――分地区板块

(一)各公司分地区板块资本支出数据

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基本上都是跨国公司,两大国内石油公司也开始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希望通过横向投资或是并购,为公司减小成本支出,增大利润收益。

(二)国内外一体化石油公司的特点及差异对比

从分地区板块的资本支出数据能很明显看出国内外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的差异。国内的石油公司以中石油为例,虽然在业务板块的资本支出结构方面已经与国外石油公司接近,但是几乎所有的资本支出都集中在国内,对本国的依赖程度明显偏高。虽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与国际化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在本国的投资规模普遍较低。以埃克森一美孚为例,其本国投资比例逐年下降,而2007年公司上游在安哥拉、哈萨克斯坦、荷兰、挪威和卡塔尔有七个开发项目投产,在中国福建推进了一体化项目,炼油方面也完成了在日本和欧美等地的清洁汽油和清洁柴油的装置升级改造。从数据上看,公司在亚太/中东地区的投资增长最快,增幅达33,8%,而在非洲、加拿大/拉美、俄罗斯/里海地区的投资却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相反。道达尔公司则持续加大对非洲的投资力度。2007年公司在非洲地区的资本支出同比增加了12.6%,占公司总资本支出的比例提高了3.9个百分点。而在北美地区的投资则略有下降。相同的是,它们在本国的投资规模都较低且呈下降趋势。

显然国内石油公司也意识到,要成为国际化的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就不能仅仅把目光聚集在国内。通过对国际石油资源以及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等环境因素分析,并考虑国际石油市场新格局以及中国海外石油项目运行状况,我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重点应放在中东地区和独联体地区,次要地区为非洲地区和亚太地区,可以开展有限经营活动的地区是美洲地区。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若要更好地开展海外投资,应当更多借鉴国外石油公司的经验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石油经济情况,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 与东道国的石油公司联合。有些东道国的石油公司技术落后、经验不足,但他们有资金优势或灵通的信息渠道,且熟悉作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利用技术优势和施工经验与之联合投标,组织施工。这种方式东道国政府乐意接受,不仅可以提高中标率,而且还可掌握东道国石油公司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当地的经济环境、商业惯例、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有利于今后开拓市场。

2 与有经验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联合。石油企业在国际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尤其是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参与国际投标,可与有经验的国际大石油公司联合投标或组队施工。这种方式既可分散风险,获得利润,学习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培养锻炼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和作业队伍,也有利于积累海外项目的运作经验,扩大对外影响。

3 签订无风险服务合同。即由东道国雇佣我方承包服务项目(包括物探、钻井、测录井、修井,固井等单项作业),支付服务费。目前,中原油田在苏丹、印尼、卡塔尔、也门等国进行的工程劳务承包都是以这种形式提供技术服务的。

4 购买储量。出资购买外国的原油储量,可采用多种方式,直接收购业已探明但尚未开采的石油储量;收购拥有一定储量的小石油公司;购买业已开采但还有一定剩余可采储量的老油田。这种做法风险小,但一般利润也比较少。有些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因此,各大公司仅将其作为储量替补的辅助手段。

5 获得勘探开发股份的转让。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在区块评价期间由对方提供全部资料,我方可利用这些资料对区块进行深入评价,从而减少失误。缺点是,转让方要求我参与方支出比已发生费用更多的资金,作为对先期风险的补偿。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6

石油工业的发展,对于区域和国家的生存以及经济的进步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因此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广泛广泛关注。就我国的发展状况而言,石油工业一直处于焦点位置,但是由于经济以及技术基础薄弱,加之近年来经济和社会本身的飞速发展,给石油工业的各个环节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种挑战进一步落实到储运工作细节中,就凸显出我国石油储运工作从体系结构方面的不合理,而导致工作质量仍有提升空间的客观状况仍然广泛存在。

一、石油储运工作特殊性分析

通常来说,只有加深对于石油储运工作的认识,才能切实发现当前存在于其工作体系中的不足并且予以完善和优化。就目前的情况看,人们在针对石油储运工作展开分析的过程中,通常都更为关注石油工业产品本身的安全属性,然而对于石油储运工作而言,不仅仅需要面对石油相关产品的安全特性,对于其他方面,尤其是与储运工作相关的方面他,同样应当加强重视。

首先仍然对石油相关产品的自身安全特征进行分析,这是造成石油储运工作自身安全风险和难度的最根本所在。石油产品的危险来源于其自身的化学组成,考虑到其主要成分是易燃,易爆,易聚集烃烃的静电,容易中毒的特点,储运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即会引发燃烧乃至爆炸,同时石油产品本身的流体特征,以及产品中的很大一部分还具有强挥发特征,都会在发生泄漏的时候很容易给周围环境带来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石油储运工作本身,即石油产品自身的流体特征,决定了管线运输必然成为其主要的运输方式,而且公路、铁路以及海运多作为辅助运输手段存在。但是在管线运输过程中,保持石油产品的温度和压力是必然的要素,而对石油产品进行加热加压,同样也会增加对应的风险,同时运输过程中的管道腐蚀以及管道维护工作,也因此成为石油储运工作体系中的重点环节。

其次,石油储运成本,是整个储运工作环境中至今都难以实现严格控制和计算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作为物流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对于整个石油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目前使用的成本核算工作机制包括的内容相对有限,成本会计和费用核算体系对物流过程中的费用没有系统、全面地记录和核算,仅对易于量化和统计的运输、仓储、配送等显性成本进行记录和核算。而想要实现整个储运体系的成本优化,必然需要将整个储运体系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石油产品的各种状态,以及时间因素均考虑在内,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有效的成本核算。

二、切实推动石油储运工作优化实现

石油储运工作体系自身的复杂特征以及多层次性,决定了其对应的优化与改进工作,必然也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特征。综合当前石油储运工作的展开现状以及对应的特征,其改进与优化工作可以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展开:

其一,建立能为完善的石油储运成本核算体系。既有的成本核算无法实现对于石油产品在整个储运体系中,以及相关储运设备状态的完整反映,因此需要深入到每个细节去考察,发现不足之处并且重新建立合理的、忠于石油储运工作体系的成本系统。必须针对在途库存、库存占用、车船滞纳金等相关成本予以正视,有所纳入并且加强管理,唯有如此才是切实提升成品油物流体系成本核算工作进步的重点。

其二,合理对石油储运工作体系进行布局,同样是推动其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整个布局工作需要分为多个层面和角度,其中不仅仅应当包括对应的技术更新和换代,还应当包括对于石油产品仓库的合理布局,协调一次物流和二次物流之间的均衡,优化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成本,提升物流工作效率。

其三,加强石油储运领域中相关技术体系的建设,这一方面是关系到安全的重要方面。包括诸如对油品的蒸发损耗,以及静电的防范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同时也包括对于输油管线、油库等自身防腐蚀等相关技术的完善。除此以外,对应的信息化建设同样不容忽视,这是面向整个石油储运工作体系实现控制与管理强化的必由之路,唯有实现了有效的信息化与数据化,才能切实保证整个储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才能有效降低风险提升安全水平,也才能推动成本控制工作进一步落实。

最后,人的因素是石油储运工作体系中常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部分运营商会认为自己所要做的工作是经常性的,日常性的,因此反而会有所忽视,并且管理层面也会对于日常的工作有所松懈,这些都是造成管理工作本身疏漏,从而提升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方面,加强员工素质的提升,是石油工业企业以及流通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当前人员流动较快,确保工作人员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责任心,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了解相关技能,是保证石油储运工作正常有效展开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发现石油储运工作体系中现有不足的重要来源。只有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才是有效的安全工作体系基础所在。

三、结论

石油储运工作自身的复杂特征,决定了想要对其实现改进和优化,必然需要从小处着眼,深入分析和发现存在的不足,并且以系统的思想作为指导,才能获取到正确的结论,才能找到切实的优化方向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雪,李娜.石油化工企业本质安全化理论研究[J].安全.2011(3).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7

1 石油化工中火灾的处理特点及难点

1.1 物品易燃易爆,火灾险情多

对于石油化工火灾,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易燃易爆。生产中储存的大量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严重的火灾事故,且石油管线相连、装置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是连串的火灾反应。火灾蔓延迅速,扑救难度非常大。

1.2 火情十分复杂,扑救难度大

石油化工企业的储罐分布呈现出密集的特点,并通过输送管线将储罐区连成一体。所以,其中一点出现火情,火灾就会迅速蔓延。并且,石油化工的原料比较复杂,不仅易燃易爆,而且伴随有大量有毒化学物质。于是专业的救灾设备无法及时到位,指挥人员难以基于火情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法。

1.3 火灾处理消耗大,消防供给难度大

石油化工火灾是难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掉的,其迅猛的火势、复杂的火情,决定了扑救工作是一场“持久战”。那么,火灾处理的消耗大,特别是灭火剂、水等消防供给的难度比较大,需要进行全面的统一指挥调度。

2 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理方法及应对措施

石油化工火灾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决定了火灾处理的难度大。在实际的火灾处理中,要科学的选择处理方法和应对措施,以满足救援开展的需求。并且,火灾处理中的冷却处理、关闭阀门、堵住泄漏、持续冷却等,都是处理火灾时需要进行的工作。

2.1 及时的进行冷却处理

石油化工火灾中,会产生大量的辐射热量,一旦热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燃邻近的储存罐。因此,消防官兵达到现场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冷却。消防官兵应该对流淌火进行扑灭,并为防止火情的蔓延,设置火灾隔离带。不过,在冷却处理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距离,利用移动式水枪,在火势的上风向展开扑救工作。

2.2 关闭阀门和堵住泄漏

其实,石油化工火灾的扑灭难度大,很大程度上是泄漏问题无法完全除去,造成不间断的连串性突发爆炸。所以,关闭阀门堵住泄漏是扑救工作中,减轻火灾危害的重要举措。在关闭阀门堵住泄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基于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就阀门的位置和关闭操作进行明确,并基于实际泄漏情况,选配好堵漏的工具。同时,在关闭阀门和堵住泄漏的操作中,消防人员要特别注意安排,做好个人防护,遇到突发险情时,需要在水枪的掩护下进行撤离。

2.3 抓住时机,适时灭火

石油化工火灾的复杂性,强调了扑救工作的持久性和艰巨性。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达到现场后,势必需要把火情控制在初始阶段。而一旦火情以蔓延开来,则需要针对现场实际的火情,选择科学的处理方法,对火情进行堵截和分割处理。且泄漏已堵住、火势已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消防官兵需要抓住这个时机,组织进一步灭火工作的开展。与此,仔细观察现场火情变化,对于异常爆炸征兆,要及时作出撤离现场的决定。

2.4 进行持续冷却处理

石油化工火灾的大面积过火,火势的迅猛,大量的热辐射,强调了持续冷却工作的重要性。石油化工燃料极易出现复燃的危险,因此需要持续的冷却处理,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要在对明火完全扑灭之后,再对邻近的设备、燃料等进行持续冷却。对于地面的流淌火,要用泡沫覆盖处理,坚持把冷却处理贯穿于整个火灾的救援工作中,以夺取火灾救援的最终胜利。

3 石油化工中火灾扑救应把握的重点

3.1 强化第一出动

石油化工的火情复杂,现场扑救工作的难度大。这就强调了扑救工作中,要供给充足的消防力量,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好消防力量,对火势进行控制。同时,要基于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增援和灭火器械,以确保救火工作的全面而有效的开展。

3.2 强化火灾现场的侦查力度

石油化工的火灾现场十分的复杂,且危险性大,这就需要全面而有效的现场侦查工作。基于各种方式,对于厂区布置、泄漏物质、存放物品进行确定,以便于处理方案的制定。同时,组织好相关的技术人员,开展火灾现场的收集工作,以提供有效的信息给火灾扑救工作。

3.3 强化安全防护工作

安全是消防工作的前提。在实际的扑救工作中,要基于科学的现场评定,对火灾区划分为严重危险、中度危险、轻度危险和安全区,以明确实际扑救工作的重点,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工作。进入火场扑救人员必须做好防护措施,相互间密切的合作。在火场外,设置安全警戒哨,对火场的动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险情征兆,立即发出人员撤离的信号。

3.4 确保供水的持续性

石油化工火灾的扑救时间长,救火用水量大。这就强调在救援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持续的供水,以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的灭火供水中,需要充分的利用好市政消防水池和消防栓等资源,并通过运水供水或直接引用水源的方式,确保现场用水的持续性。同时,消防部队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火情的处理。

4 结束语

对于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理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作,强调的处理方法的科学有效性,以及消防官兵的勇敢。在实际的火灾救援中,要基于现场火情,制定火灾处理方案,以全面而有效地控制火情,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不断强化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建设,从源头杜绝火灾漏洞的出现,这才是确保石油化工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骏峰.浅谈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事故处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3)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8

1)通过处理石油废水,可以减少常规生化处理过程的石化废水对生物毒性的影响,对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活性等不同的毒性特征进行评价,并对生物毒性特征性污染物进行初i识别,可以为优先污染物的确定以及污染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石油废水评价与常规污染物浓度指标的结合,更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出石化废水的污染特征,进一步证实了对石油废水进行优化处理的必要性。

3)对目前常用的石油废水处理技术进行研究,考察传统

处理模式的利弊,以便于处理工艺的改进,有利于石油废水处理效率的提高以及进一步的资源化回用。

4)为了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保护地球,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以及我们的子孙能够千秋万代而努力开发新技术来处理石油废水。

2 石油废水难处理原因

我国石化产业布局散乱,集中度不高,很多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水平落后,环境风险极大。在松花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沿海区域均有分布更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入相关环境,产生各种综合污染现象和生物毒性(Kusui, 2000)。所谓生物毒性,指化学物质引起生物体机体损害的性质和能力。根据作用特点,可分为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一般毒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特殊毒性通常指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所谓“三致”效应,从机理来看,致畸、致癌、致突变都与遗传物质的损伤有关,是遗传物质受到损伤从而导致的生殖细胞或体细胞的变化。另外,近年来,环境中一些具有类激素功能的化学物质引起较多的关注,研究者认为它们都是通过对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干扰来发挥作用的,因而环境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活性也是一种需要深入研究的特殊毒性。石化废水造成环境的污染,近年来引发了较多的关注,但大多数研究都针对处理技术的改进和污染物浓度的控制。石化废水的生物毒性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主要侧重于两类。一类是一些特征性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如PAHs,它被USEPA和EU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目前对石化废水中的PAHs的浓度以及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它表现出了遗传毒性。另外,受石化废水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的生态效应也引起关注,受到石化废水污染的土壤中化学物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学者利用Ames实验、原噬菌体诱导试验和大型水蚤慢性毒性实验对石化废水污染的河床的生态毒理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我国长江流域水体的有机物提取物进行研究,发现对大鼠细胞、生精细胞、间质细胞等具有损害作用,认为与长江流域石化废水的排放有较大关系。由此看来,石油废水污染及其影响非常大。

3 石油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我国石化企业众多,大多沿江沿河沿海分布,石化废水的排放对相关水域生态及人群健康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石化废水造成环境的污染,近年来引发了较多的关注我国石化企业众多,大多沿江沿河沿海分布,石化废水的排放对相关水域生态及人油开采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原油和悬浮物,为使其处理后能达到回注水质标准的要求,目前各油田采用的处理工艺大多为二段法,即除油除悬浮物注水并辅以防垢、缓蚀、杀菌等化学处理措施。

除油有重力除油:重力除油依靠油水的比重差通过油与水的自然分离实现除油效果。重力除油可去除废水中的浮油及大部分分散油达到初步除油的目的。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重力除油的主要设备有立式除油罐、斜板式隔油池及粗粒化除油罐等。

混凝破乳除油:经一级重力除油后,浮油和大部分分散油已被去除,但是颗粒直径小的乳化油仍残留在水中,通常采用二级混凝破乳除油。

除悬浮物,石油开采废水中的悬浮物通过过滤工艺进行去除,油田通常采用的过滤罐分为压力式和重力式两种.由于压力式滤罐可在工厂预制,而且现场安装方便,占地少,生产中运行方便,所以在油田中 使用较多。压力式滤罐又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直径一般都不超过3m,卧式滤罐由于其过滤断面悬浮物负荷不易均匀,因而没有立式滤罐应用得广泛。压力滤罐一般都采用大阻力配水方式目前不少油田为保证出水水质而采用两级过滤处理,第一级为双层滤料过滤,滤料通常选用石英砂和无烟煤,第二级采用纤维素滤料进行精细过滤,以确保出水中的含油量、悬浮物浓度等达到回注水质要求。

4 新技术在处理石化废水中的应用

石化废水难处理,但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发了是有废水处理的新领域。如尹子洋本[1]文采用化学混凝-Fe2+/NaC10对石化废水的生化出水进行污染物处理研究。在实验研究的前期阶段,综合分析了石化废水的水质情况,并对石化废水进行了化学混凝预处理,然后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各项影响因素对石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其机理,最后通过单因素控制实验,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

徐伟[2]石化废水的处理研究一直是环保领域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石化废水COD浓度高、色度高、可生化性极差,并且含有有毒有害物,由于水质的特点,常规处理难以使其达标,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成为热点。以牡丹江某石油添加剂企业的石化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物强化微电解―Fenton 氧化联合工艺对石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可行性以及工艺的最佳控制条件,为今后的实践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周Z玲、席宏波[3]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扫描技术分大型石化企业综合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水解酸化+A/O+接触氧化工艺)进出水的荧光光谱特征。该处理工艺对荧光有机物的总去92%,同时其处理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荷能力。

李敬美[4]用生物膜复合工艺及深度处理工艺对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工艺处理石化废水进行研究,以期为石化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改造提供依据. 活性污泥工艺为对照,主要考察了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工艺对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耐冲击负荷能力、污泥性能及溶解氧利用率等。结果表明,复合工艺对石化废水中CODcr的去除效果略好于活性污泥工艺,而对NH3-N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活性污泥工艺。另外,两种工艺对硫化物和油的去除效果类似。提高进水负荷时,复合工艺表现出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石化废水经复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cr和油的浓度仍未达到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运用絮凝剂应用于石化废水处理石化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生产过程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乳化油、悬浮物、胶体和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其 BOD5/ COD 值较小,属较难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为减少悬浮物对水处理设备的磨损和减少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一般都要用混凝法去除废水中大部分的乳化油、悬浮物、胶体和部分难降解有机物。

运用气浮技术处理含油污水,气浮技术是在待处理水中通入大量的、高度分散的微气泡,使之作为载体与杂质絮粒相互粘附,形成整体密度小于水的浮体而上浮到水面,以完成水中固体与固体、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液体分离的净水方法[5]。气浮技术最早应用于矿冶工业。1905年,美国专利刊出了加压溶气技术;1907 年,H.Norris 又发明了喷射溶气气浮技术。目前国外在油田含油废水处理中广泛应用了气浮技术。我国中原油田,胜利油田等处理站都采用了叶轮浮选机。因此,气浮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良好。孙青亮[6]用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工艺处理石化废水,以某典型石化污水处理厂进水为研究对象,参考污水厂采用的工艺,设计了水解酸化-缺氧-好氧一体式小试装置,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工艺最佳运行参数,并重点对水解酸化单元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进行了分级解析,研究成果为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和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工艺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运行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贺银莉[7]用好氧颗粒污泥结合共代谢方法处理石化废水。

处理石化废水一般多采用好氧与厌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很少单独采用好氧生物处理的方法,现将研究较多的好氧处理法介绍如下:

1)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

2)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

3)生物接触氧化;

4)膜生物反应器;

5)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

厌氧颗粒化技术尚有一些缺点,如启动所需时间长、氮磷去除率低运行要求高的温度,一般不用于处理强度低的污水。一些研究者成功论证了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中,采用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处理污水具有较大可行性并且去除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尹子洋.化学混凝-亚铁与次氯酸钠处理石化废水实验研究[J].2015(5).

[2]徐伟.石化废水处理过程中荧光有机物变化特征及去除效果[J].2014(3).

[3]周Z玲,席宏波.石化废水的活性污泥一生物膜复合工艺及深度处理研究[J].

[4]李敬美.期絮凝剂应用于石化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J].2012.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9

一、石油企业物业管理的特点

石油企业的物业管理,这是针对石油行业特有的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对油田居民区、矿区以及生活后勤部门等进行管理而开展的工作。随着石油企业不断的整组、改革,逐渐形成了专业的社区物业管理机构,并且由无偿服务机构转为自负盈亏的经营性实体。但石油企业社区的物业管理与普通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石油物业管理的独立性

石油企业社区的物业管理是一个独立的企业组织,它完全的从石油企业的主体中分离出来,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石油企业的物业管理能够独立的从事经营活动,拥有一定的资产,自主的完成物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独立的核算。所以说石油企业的物业管理具有独立性,它对社区的物业服务和经营行为都是独立自主的。

(二)石油物业管理的服务性

石油社区物业管理的服务性与普通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具有相通性,只不过是服务主体不同,石油社区服务的主体是石油企业的员工,而普通住宅小区服务的主体是小区的民众。但它们的服务内容基本相同,基本上是对社区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清洁卫生、园林绿化、供暖供气、幼儿培育、餐饮服务、社区文化活动以及直接为职工提供服务。石油社区物业管理不是生产性企业,其主要目标是为石油企业的员工提供舒适、整洁、便利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三)石油物业管理的行政管理特性

石油社区的物业管理在石油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城市化建设体制还不健全,许多管理职能划分都不太清晰,因此石油社区的物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行政部门对社区管理的职能,例如,社区住宅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社会的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

二、石油企业社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社区物业管理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但随着石油企业不断的改革,石油社区物业管理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主要变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石油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石油社区大多建设时间较长,受当时建造技术、建设环境的影响,石油社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都不太完善,物业管理水平受限。

(二)社区管理粗放,社区物业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石油社区的物业管理还没有彻底改变以往的行政性、福利性的运行模式,没有形成以营利为概念的竞争管理市场。石油社区的物业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服务体系,运行效率和经济收益都大打折扣。并且石油社区的物业管理不规范,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明确的物业管理制度。同时,石油社区的物业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竞争机制,物业管理缺乏积极性、科学性。

(三)缺乏优秀的物业管理人才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社区物业管理也逐渐专业化、规范化。但是当前石油社区的物业对现代物业管理的认知还存在很大偏差,不仅是物业管理人员还是社区职工对现代物业管理的认知都有待提高。目前,石油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业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管理手段也较为落后。

三、石油企业社区物业管理改进对策

(一)创新和完善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石油社区的物业管理应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应积极利用当前有力的社会环境,加快社区物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加快石油社区物业的对立化步伐,设立专门的物业公司,提高社区物业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在增加社区物业竞争力的同时,保障为企业员工提供更为高效的、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社区物业还应树立品牌意识,为社区物业公司打造专属的品牌,可从服务质量、技术创新、经营理念、宣传几个面入手。

(二)加快石油企业物业管理网络化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实行无纸化办公,这也将是石油社区物业管理发展的主要目标。石油社区物业部门可在互联网上建立专门的物业管理信息平台,在网上及时的物业管理的新消息。同时,还要专门建立本社区的住户管理平台,及时了解住户情况,方便对住户的物业问题进行解答,加强物业管理与住户的交流。这既有利于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降低物业管理成本,提高物业收益。

(三)转变物业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者专业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居住环境,人们不再单纯的注重居住功能的实现,现在更多的是对居住环境的精神追求。因此,在石油企业的物业管理中,其工作任务不再是简单的绿化、工程设计维护等,更多的是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社区文化的建设,为员工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自然、亲和、优质的生活空间,使员工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双重休息。同时注重社区物业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这也是物业管理工作高效实行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怀玉.浅析石油企业物业管理的住户满意度[J].中国市场,2008,(48):125-126.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化工和教育部共建的唯一一所重点大学,半个世纪以来在石油石化行业中具有较强的行业优势,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59年的炼厂仪表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企业电气化方向,起初招生规模仅为1个班,至今已扩至每年招收6个班,可想而知我们的教学培养和学生就业两方面压力都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讨论,决定创办具有石油特色的教学模式,既兼顾自身专业的特点,又融合石油、石化行业的特色,在专业教学方面强调与实际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走特色教学、分类培养的道路。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具体实施措施。

专业特色教学与分类培养的具体实施措施

具有石油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

在修订专业培养目标时,我们提出,本专业培养从事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方向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培养面向石油、石化,具有鲜明的石油特色,适应石油石化和能源行业的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创新意识,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工程方面的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能在石油石化、地方及其他领域从事电气工程相关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的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因此,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特色突出。

培养方案突出了石油石化特色

我们根据石油石化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探索和优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了以“重视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三大原则为基础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本专业设有“电气传动及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在培养方案及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方面,既要面向社会工矿企业,又要突出石油石化领域电气自动化的行业特色,其石油石化行业特色从本专业的学生培养指导思想和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实施中可以明确反映出来。其一,从本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专业课的设置而言,所面向的电网电压等级,既不像国内一些专门研究电力系统大电网的高校那样面向500kV及其以上的高电压等级,也不像另外一些高校电气自动化类专业那样仅限于35kV以下的电压等级,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定位在220kV以下的电压等级,这一定位兼顾了石油石化领域和面向社会电网两个方面的需求;其二,本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都尽可能多地结合石油石化应用的实际需要,还先后安排有关石油钻采概论、油田自动化、电驱动石油钻机及自动控制系统等行业性较强的特色课程。

本专业在培养方案方面的上述种种探索,体现了该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既考虑面向社会工矿企业,又要面向石油石化行业的“双重面向”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多元化目标分类培养的同时,加强油气井工程专业与各个油田单位和研发中心的合作,根据现场技术的新需要,制定一套具有实践性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的分类培养,既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科研与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在毕业时达到理论知识与相应生产实际间良好的结合,能够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技术发明与创新上。

培养模式形成了以石油石化为背景的实践与创新平台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重点强化建设以石油石化为背景的实习和实践基地。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先后建立了胜利油田电力管理总公司、石大科技集团炼油厂、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齐鲁石化公司、胜利发电厂、黄岛发电厂、辛店华能发电厂及日照华能电厂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基地,并在实习过程中聘请石油石化行业专家作专题讲座,其中胜利油田配电网设计、采油和输油过程电气控制构成了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生产实习是本专业重要的实践性课程,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我们在带领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了解整个电力系统,特别是油田配电网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使他们对油田电网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炼油厂的实践中,学生对于石油的提取、炼制、加工及注水站等部门的功能,尤其是本专业知识在石油从加工到成品过程中的应用,都有所了解,这样他们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教学内容涵盖了石油石化专业的背景

不论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中,教学内容涵盖了石油勘探过程、石油开发过程和石油加工过程等背景知识和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需求。同时,教师及时地将科研项目中的成功案例编写进教材或讲义中、将科研成果带进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

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除了基础的专业课程外,还主要加入了石油钻采概论、油田自动化、电驱动钻机等与石油行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在实验教学中,基本的实验是在油田中应用广泛的电机及拖动实验,主要是油田抽油机电动机的启动、带负载运行和节能控制等;此外是电力电子实验,最主要的是油田采油、注水、集输等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变频装置的实验及系统调速系统参数的调整等;可编程逻辑控制(PLC)等实验环节我们结合油田电动钻机的控制而展开。对于毕业设计,所选的课题也与石油、石化行业有很大的相关性,比如油田配电网的线损分析、油田电网无功补偿的研究、小电流接地故障的研究、抽油机电能质量检测计量、节能控制及串行通信等。学生通过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对本专业在油田系统中的应用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以后的就业和实际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11

1.企业文化带动企业管理创新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的精华,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管理制度。石油企业管理中反映出来的文化特色,就是石油企业文化中符合石油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石油企业广大职工所共同认同的价值体系。实践表明,只有和石油企业文化相符合的企业管理,才能于石油企业特点符合,更具有执行力。石油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依靠石油文化推动发展的,石油企业的文化对石油企业管理制度有剂的作用。石油企业的管理机制是由组织、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以及管理规范组成的,具有刚性。而石油企业的日常管理是在职权的范围内,按照管理制度的想要内容,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企业管理者只有灵活的运用企业文化,才能更好的管理石油企业,并对石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改善。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关键还在于日常工作管理者是否足够敬业,有没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是石油企业管理者必要的文化氛围。

2.石油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关于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来源,主要是来源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石油企业经验管理经验,在充分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和结合中国石油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石油企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继承和发扬的作用,并在不断的创新中,使得石油企业的文化逐渐完善。在石油文化发展初期,由于石油工业是国有控股企业,具有垄断性,因此其管理具有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逐渐完善,石油企业的文化建设也转变为石油管理局体制,最后发展为今天的石油公司管理体制。随着石油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其管理也实现了从行政性到经营型的转变,其中石油企业文化中的先进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成为了提高石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价值理念。

3.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应扎根于日常管理中石油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加强企业管理,推行石油企业管理制度。石油企业各个单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沟通和交流,也渗透着石油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这些都是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和内容。同时,石油企业为了更好的渗透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所有员工遵守的共同价值和目标,可以开展一些具有石油企业文化特色的活动,加强石油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员工之间的感情,提高公司的凝聚力,有助于给石油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自觉的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实现柔性化管理的目标。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12

(一)国外石油工程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外很多的石油公司已将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与核心战略,如Shell、ExxonMobil等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已从单一业务领域发展到集成应用,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管理的有效地融合。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产生了效率和油气生产力的飞跃,在石油工程中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 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与国外石油工程的信息化发展模式相比,国内的石油公司在这方面做的不尽相同。其中,中国石化围绕自身的发展战略开展了信息化建设战略,它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明确目标积极发展,以尽快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和整体技术的进步。

二、 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分析

(一)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石油工程开展的前提,所以对基础设施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石油工程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了对主干网和重点油井卫星网一级企业内部主干网这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工程较大且复杂,并且每个地方的企业有各自的特点且在能力上、技术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良莠不齐。例如偏远地区企业和城市里小型企业之间的差异巨大,信息化建设就显得特别困难,但是要想落实好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先从源头上进行信息化,所以石油工程基础设施对信息化建设有强烈的需求。

(二) 生产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

每个石油企业都有独特的对生产管理的方式,都能实现自身企业管理上的系统化管理,使信息在企业内部进行共享,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是,石油工程作为一个浩大且复杂的工程,光靠一家石油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往往需要多家企业的配合,从而完成这个复杂庞大的工程。既然每家企业生产管理的方式不同,那么就需要一个综合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参加石油工程的企业,所以,生产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是迫切的,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来完成石油工程。

(三) 专业软件应用对信息化的需求

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对专业软件的应用,很多石油企业对专业软件的引进和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而且在应用上也表现的很积极,实践效果也很显著,为整个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 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重点及策略

(一) 整合提升,建立规范高效的现场数据采集模式

石油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到多种队伍,现有与石油工程生产数据采集相关的系统主要有三类:一是中国石化统一推广的勘探开发源头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在各专业基层队独立部署应用,可实现一部分数据的采集上传;二是各专业的现场业务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现场数据采集和专业业务处理功能;三是中国石化统一建设的井场生产信息集成应用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实现钻井、测井、录井、试油专业的现场生产数据采集、传输和,但该系统尚未推广应用。下一步应该结合以上系统的特点,建设更加高效的采集模式。

(二) 继承扩展,建设石油工程数据中心

随着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原有“分专业建库、纵向管理”的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业务的发展。为解决企业层面的数据集成难题,中国石化正在试点建设勘探开发数据中心,主要对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组织管理,为油田综合研究和勘探开发生产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数据中心涵盖了地质研究成果数据以及大部分的测井、录井、试油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石油工程应用所需的数据,因此无须重复进行石油工程数据中心建设,只需在勘探开发数据中心基础上,扩展石油工程生产过程数据,实现对石油工程业务应用的全面支撑。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扩展石油工程业务的源头数据采集、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服务等应用勘探开发数据中心已经建成的平台工具软件;按照一体化的部署,扩展石油工程数据(施工运行、队伍管理、市场管理、工程科研等)。

(三) 优化流程,建设大生产运行系统

目前,由于不同专业之间、相同专业的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生产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异,自行开发建设的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运行管理流程,突破专业和单位局限,以井筒施工为主线,抽取主要流程开发建设多专业集成的生产运行系统。通过网络将现场施工和经营管理的各部门组织在一个“虚拟办公室”内,通过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指令的实时传递,实现网络协同调度,提高生产运营的效率和科学性。

(四) 提升层次,建设石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集成施工过程数据和成果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技术,为钻井、井下特种作业、地面及海工等工程方案优化、施工关键环节参数优化和施工故障处理提供专家决策环境和信息支持,最终实现团队决策、远程决策、及时决策、科学决策的目标,实现石油工程技术从经验型决策向科学决策跨越。

(五) 优选优配,建立完善的石油工程专业软件系列

石油化工的特点篇13

一 引言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其作为物质结构的分析测试手段被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拉曼光谱技术已经应用于石油、化工、材料、生物、环保、地质等领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分子结构方面的信息。结合化学计量学,拉曼光谱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石油产品组成分析、燃料质量指标测定、输油管线油品监控等方面,因其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不破坏样品等有点,在石油化工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本文就拉曼光谱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从而更好的确保石油产品的质量,促进石油化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拉曼光谱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使用比较广泛的光谱技术有三种,即近红外光谱技术、中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与前两种光谱技术相比,拉曼光谱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 特征性强

从光谱特征性来看,拉曼光谱峰形为尖峰,特征性较强,可以直接通过特征峰判断某种官能团和某种物质的的存在,比如观察醇类或者醚类物质特征峰,可以判断汽油中是否存在醚类和醇类化合物等。但是其光谱信息质量相对较差,拉曼光谱信号小、噪音高、信噪比小,往往影响拉曼光谱信号的因素包括扫描时间、热效应、光源稳定性以及荧光干扰等。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可以有选择性的增强拉曼信号,目前已用于微量物质检测中,大大扩大了拉曼光谱技术的应用。同时荧光干扰消除技术是拉曼光谱技术的研究重点之一,将会在石油产品质量检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分析精度高

在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中,光谱进行预处理后,借助化学计量学,分析其精度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和中红外光谱技术基本相当,更好的满足于现场使用要求。上世纪90年代末,相关学者利用FT―Raman、FT―IR、NIR三种技术对汽油氧含量和BTEX组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撒种技术精度相当,具有高精度的检测性能。

(3)环境适应性强

拉曼光谱技术采用样品池和光纤等方式对光谱进行采集,其速度快、操作简便,属于无损操作。随着低分辨率拉曼光谱仪的问世,大大增强了无移动部件的抗震性以及拉曼光谱环境适应性。

(4)易实现标准化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都属于特征光谱,采用内标法进行光谱的标定,使同一类型、不同仪器的拉曼光谱基本相同,实现不同仪器之间的模型共享。同时采用特征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规范化了拉曼光谱方法,有利于拉曼光谱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三 拉曼光谱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是能源大国,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对具体产品质量的检测技术研究较少。就拉曼光谱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及报道较少,主要体现在国外研究、国内鲜有报道。近年来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对石油产品质量提高了更高的要求,下文主要针对拉曼光谱技术杂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 柴油质量检测

20世纪90年代,相关学者采用FT―RAMAN对某石油企业柴油样品的十六烷值和十六烷值指数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精度和标准方法基本相当,分析出该柴油样本有一定的荧光干扰。15年后,科学家采用PLS和神经网络方法对柴油的十六烷值指数、粘度、密度、总硫含量等进行分析,发现其精度与FT―IR和FT―NIR相当。

(2) 航煤质量检测

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对航煤的组成和微量组分进行分析,主要针对航空燃料的添加剂和烃族组成等,发现用高于488m的激发光源可以获得无荧光干扰的光谱。21世纪初,将拉曼光谱技术与PLS方法进行结合,定量测定航煤闪点、初馏点、终馏点等,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偏差,比较符合分析要求。同时对预处理、光源电压、样本位置对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峰强与电压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光源电压对信噪比有影响,且300mW最适宜。

(3)输油管线油品混油监控

将混输方式应用于燃料运输中,能大幅度节省输油管线。混输方式是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牌号的燃料,通过同一管线进行输送,往往采用密度法和介电常数来判断输油管线中是否存在混油。拉曼光谱技术利用不同燃料拉曼光谱特点不同进行判断,比如可以根据荧光干扰确定燃料类型,锅炉燃料的荧光干扰最强,柴油、航煤越来越小。比较燃料的拉曼光谱与内置相关化合物以及反映荧光干扰级别的标准样本的差异,可以更好的确定输送油的种类和牌号。比如燃料与内置相关标准化合物样品的拉曼光谱有相似的特征峰,那么燃料为汽油;反之按照荧光判断是否为锅炉燃料、航煤或者柴油等。

(4)油品在线调和

在1999年,John将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Ashland炼油厂在线汽油调和中,对汽油辛烷值进行了检测,更好的控制了汽油产品的调和,进一步优化了汽油的生产,使其获得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应用拉曼光谱技术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对石油能源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石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石油产品质量,将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中,因其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检测精度高等优点,在石油产品质量分析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表面增强技术和荧光干扰技术的应用,拉曼光谱技术将会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燕德,刘涛,孙旭东,欧阳爱国,郝勇. 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11:3007-3012.

[2]唐黎明,郝敏. 撞击流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应用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09,S1:35-37.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