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实用13篇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1

(1)吸收民间资本的“温州模式”。截至2003年末,温州辖区内民间资本存量约2770亿元,温州人民银行称,近5年来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总额103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61.9%,相当于国有单位投资额的2倍、外商投资额的20倍。2003年,温州民间投资对当地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7%,也就是说,在当年GDP增长的14.8个百分点中,有3.47个百分点是由民间投资来实现的。

温州民间资本参与的形态以自有资本扩张为主、以借贷资本为辅,形成了一套不同于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机制。具体表现为,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并不依赖抵押或担保,这实际上使放贷人对资金风险防范更敏感。并且,民间借贷在固定双方之间重复发生率较高,多重的社会关系和借贷活动的经常性都有利于借贷风险的信息沟通和防范。最重要的是,民间借贷资金一般用于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但借贷主体往往不是企业,而是作为业主的个人。借贷主体的个人化使债权关系清晰,从而利于风险损失的补救。

民间融资在温州大量盛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或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不相匹配,迫使民营企业转向民间融资和信贷的渠道,即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民间融资的存在是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

(2)浙江其他地方的租赁模式。融资租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金融工具,目前全球近1/3的投资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在我国,融资租赁是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既有效又快捷的方法。这种方式被东部的部分省市成功运用。

1984年,浙江省成立了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融资性租赁业务。随后,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融资租赁管理暂行规定》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有力地支持了租赁模式的发展,同时改善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其特点与流程如图1所示。

融资租赁具有“融物”代替“融资”的特点,可以帮助民营企业避开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的尴尬,也可避开商业银行的种种限制,同时也促进了企业不断跟踪先进技术、加快更新改造的节奏,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进而保持竞争优势。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融资租赁这种特殊的金融工具,为2300多家浙江企业提供了融资租赁服务,累计投放融资规模超过320亿元。

2.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的特点

(1)资金需求主要依靠自我积累。目前,西部大部分民营企业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内部融资、自我滚雪球式地发展。西部民营企业的自有资金占到企业资金的60%以上。

(2)融资渠道偏窄。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主要是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但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县级城市,金融组织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城乡信用社的框架,没有股份制银行,更谈不上外资金融机构。实际上,民营企业能从金融机构融到资金的微乎其微。对于直接融资,无非也只有向亲朋好友借一点,向业务方赊一点,向内部职工集一点,数量都有限。民间融资从数量上与规模上无法与东部地区相比。

(3)融资规模偏小且成本偏高。西部大部分民营企业融资无论是单次融资量还是融资总量,其规模都是偏小的。从金融机构申请贷一笔款,一般只有几十万元,最多不过几百万元。虽然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近几年调低又调低,贷款利率降下来了,但由于办一笔贷款既要抵押,又要担保,又要公证,还要房产过户等等,加起来实际利率要超过7%。其他融资(如民间借贷等)的成本一般还要高,向他人借款和赊购等,融资量更少,绝大部分是短期、临时性融资,利率总体水平要高于同档次银行利率,部分甚至是高息融资。

(4)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资金少。由于软硬环境不佳,东部企业的资金流入西部少,相对而言,西部资金的外流现象却很严重,西部资金外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流出,西部地区银行资金以贷款和拆借方式流向东部;二是隐性流出,西部向东部低价输出初级产品与从东部高价购买加工制成品中流失大量资金。

二、东西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差异的原因

1.东部民营企业融资创新的原因分析

(1)“人”的因素。首先,东部地区的人们素有“重商”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价值观和财富观,为东部地区民营经济融资创新提供了丰厚的人力资源。其次,民营企业家也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东部地区涌现出了大批锐意进取的民营企业家,他们不仅十分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用自我的人格魅力和企业家精神影响并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民营企业遇到资金困难时,能锐意创新,克服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因素。

(2)“文化”的因素。东部历来都有经商的传统,善于“握微资以自营殖”,这种文化底蕴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才使得东部民营企业不断进行融资创新。

(3)“环境”的因素。一是东部地区较少受计划经济桎梏,加之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东部地区较多发展轻工业,而其主力军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缺乏要素资源的情况下不断地去摸索,才能在融资这个瓶颈上相对于西部解决得比较好。二是东部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的依托。政策的不断开放,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扶持以及对民营经济发展路线和方向的正确引导,在融资上的不断的放宽,融资政策不断更新,以及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成果的肯定,都为发展民营经济消除了疑虑,坚定了信心,极大地推动了其飞速发展。三是东部地处沿海地带,与外界的交流更快更广,国外一些新的经营方式与方法被较早接受,外资也在优惠的政策下,投入较多的资金,使东部融资渠道相对宽广。

2.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1)西部民营企业自身因素。相对于东部的民营企业而言,西部的民营企业受传统社会思想束缚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惯性的影响较大,基础管理薄弱,缺乏良好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大多数企业缺乏完整、透明、连续的经营信息,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融资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从而加剧了其融资的难度。同时,西部民营企业在融资创新的力度上也不如东部的民营企业。

(2)外部环境因素。其一,地位没保障。西部地区是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的区域,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民营经济,效益低、比重大的国有经济占据了西部有限的稀缺资源,使民营经济的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较小,这使得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较小,束缚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其二,在政策的支持力度上西部地区也比东部地区弱,西部地区对民营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对国有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也存在差异,这些都阻碍民营企业的融资通道。

(3)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又进一步造成资金的外流,加重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于东部和中部有不小的差距,在资金上造成了两个特有现象:一是资金总量小,资本利润率低于东部和中部,呈现出向东部和中部净流:二是资金需求量极大,但是又“分配”不公。即使在中央给予西部许多优惠政策的现在,西部的资金依然大量流向东部和中部。基本路径是从西部农村流动到西部大城市,再从西部大城市通过股票市场、银行储蓄、经营利润等流向东部和中部。总量本来就少,再加之向外净流出,资金成为西部最稀缺的资源。在短缺的资金中,西部民营企业融资更是雪上加霜。

三、西部民间企业的融资拓宽与创新

1.西部民间资本的潜力与启动

从民间资本供给上分析,民间资本供给的具体形态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居民储蓄存款、居民流动性金融资产、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民营经济利润。2003年陕西省民间资本供给总量约为3414.56亿元(其具体分布数量如表1所示)。2003年底陕西省现实的民间资本供给量为1700.3亿元,潜在的民间资本供给量大约为1313.54亿元。

2004年末,陕西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380.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65.92亿元,增长1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48.34亿元,增长17.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29.5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9%,其中,短期贷款1783.09亿元,增长4.0%;中长期贷款1597.86亿元,增长17.7%。

从资金需求量上看,陕西省民营经济对民间资本的需求旺盛。据西安交通大学李富有教授的课题组对西安、榆林、咸阳、宝鸡四地民营企业所做的调查,有8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是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难题,而其中需要和非常需要民间资本的企业占到了85.6%,90%以上的民营企业只得完全靠自筹来解决创业资金。民营经济2003年约有1582亿元的资金需求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民间资本供给充足,且民营经济对民间资本的需求欲望非常强烈。因此,利用西部民间资本解决西部民营企业融资是有潜力的,西部地区可以借鉴东部地区吸收民间资本的成功经验,同时,政府应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其民间资本,建立民间金融管理组织和民间金融市场,创新其融资产品,实现民间资本供给与民营经济对其需求的有效对接。

2.借鉴浙江租赁模式

(1)可以直接通过东部的融资租赁公司租入设备,为西部的民营企业所用,满足西部民营企业融资与融物的需求。

(2)在西部利用银行的资金,建立西部的融资租赁公司。虽然西部的企业可以从东部的企业租入设备来发展自己,但这只是暂时解决资金困难的措施,但投入的资金又以租金的形式流入东部,如果能够很好地发展西部的融资公司,既解决了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的难题,又能保证西部的资金不外流。因此,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借鉴东部在发展金融租赁公司的经验,利用银行的资金去发展租赁公司,无疑会在解决西部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上加快步伐,从而推动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西部的融资租赁公司数量较少,且规模较小。如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辖区有金融租赁公司2家,1家设在甘肃,1家设在新疆。陕西省尚无服务本地的金融租赁公司。

3.吸引东部资金

东部的民营企业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发展,有的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也在寻找投资回报高的项目,因此,西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东部的资金。

(1)东部有投资的愿望。东部地区的一些企业,正在寻求新的投资地区。据《今日浙江》报道,目前在粤创业的浙江人有50多万人,各类企业5万多家,个体工商户10万多家,2003年商品销售额在200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在600亿元以上,在广东累计投资总额2000亿元。如果西部有较好的投资项目与环境,东部的投资者也会向西部投资。

(2)西部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越是不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投资的机遇也相对较多。我国西部地区有着许多宝贵的矿产资源,有着良好的光热条件,有辽阔的土地,大部分地区还有丰富的尚未有效利用的水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西部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从东部迁到西部,就能保持和提高其竞争力;西部一些城市如西安、重庆、成都、昆明等,在工业、科技、教育等方面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在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工业领域,西部完全可以与东部同步发展甚至走在东部的前边。同时,国家对在西部投资还有许多政策上的优惠,所以,正是这一系列的优势吸引着东部的投资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学会东部地区的创新意识,才会有融资的突破。

(3)成功的实例。在吸引东部资金上,青海省可谓成功者,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青海省共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300多项,引进省外资金227亿元,境外国外资金近5.7亿美元,其中东部民营企业投资占到引进资金的80%,成为青海引进资金的主体。青海省还确定2005年为“投资环境治理年”,并制定投资环境治理方案,切实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丁兆庆、姜桂兰:“影响民营资本西进的主要因素透视”,《学习论坛》,2004年第6期。

2.俞建国:《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版。

3.陈永杰:“解读‘36条’——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历史发展新阶段”,《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3期。

4.李富有、刘奕:“民间资本供求与民营企业融资:对陕西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第1期。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2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显示出极大的活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融资便是最难的问题之一,特别是近一段时期以来,浙江温州等沿海地区频发民企老板大逃亡事件,使得融资难“成为众压倒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1 。众所周知,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资本短缺,历史的发展具有相似性,因此,对近代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作初步的探析,一定会对我们今天的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的解决有所借鉴和启示,本文以荣家企业为中心来考察,求于学界前辈。

一、荣家企业的基本融资方式

“荣家企业是指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资本为中心的茂新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三大企业系统。它是旧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在面粉、棉纺两大行业中居于首位,曾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2 。因此,对这家近代历史上最大的民营企业的融资的方式作分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纵观荣家企业发展史,他们采取的融资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一)经营钱庄,兼设茧行:荣氏二兄弟出身钱业,先后在钱庄当学徒,一八九六年二月,在上海与人合股开设了广生钱庄,荣宗敬任经理,资本额3.000元,经营上海与无锡、常州等地间的采购小麦的汇兑款项,平均每年盈利达7.000元左右。一八九六年,荣氏兄弟先与人合火设立公鼎昌茧行,不久独资经营,特别是兼营的茧行,使其在自有的十多亩桑田上雇工种植桑树养蚕的收益有了一定的保障,而且钱庄与茧行互相合作,实现了双赢,这是荣家资本原始积累的开始,为以后转向工业投资作了基础准备;(二)股份集资:创办近代工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资本不足是最大的问题之一,也是最难的问题之一,荣氏兄弟自从创办工业,就采取了股份制,而且是无限公司形式,这也是西方企业发展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之一,荣氏兄弟从经营商业转向近代工业企业投资开始的保兴面粉厂就是采用股份制创办的,“资本为3.90万元,分作13股,每股3,000元。朱氏出资1.50万元;荣氏兄弟以钱庄盈利6,000元作投资,即各认一股;其余招股”3 ,“一九0五年八月,由荣氏作为发起人,联合怡和洋行买办荣瑞馨……等7人商妥合伙,在无锡筹办振新纱厂。这是荣氏兄弟经营棉纺织业的开端”4 ,荣氏二兄弟在其后的创业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旧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始终实行股份制,而且无论局势怎样艰辛,坚持“荣姓之股不让”的原则;(三)银行贷款:荣氏兄弟都是经营钱庄出身,颇为熟悉银钱业的业务,这对他们如何运用金融资本来为他们发展企业的需要占了不少便利,“战时和战后(一战)曾先后四次向日本台湾银行……等借款达445万日元”5 ,而且荣氏兄弟与中国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关系良好,“荣家以申新纺织总公司的名义在上述两家银行中都有很多投资,投资于中国银行的有二十五万元,投资于上海银行的则更多。一九一九年,上海银行资本总额100万元,荣家就投资20万元,占总额20%,以后又增加到45万元,是上海银行的大股东”“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宋汉章之子宋美扬还是荣德生的女婿”6 ,这些都使荣家企业从这两家银行的贷款增多,特别是统治时期,荣家企业资金困难,他们采用银行贷款方式与金融资本建立了联系;(四)自身资本积累:荣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积累率高,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困境之一就是高分红所导致的积累率低下,有的企业实行“得利全分”的原则,但在荣家企业发展史上,这种高分红的现象不存在,荣氏兄弟与振新纱厂股东矛盾之一就是“多数股东投资企业总是希望企业获利,多分红利;而荣氏兄弟则并不满足于眼前的小利,他们的设想是以企业利润不断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以获取更大的利润”7 ,而且福新一厂在创办之始就协定:股东在三年之内,红利完全用作扩大再生产资金,各股东的股利,也存生息,以扩充资力。“一九0三年,荣家企业创办时的自有资本为5万元,一九二二年增至1,043万元,即十九年中增长了207.6倍,平均每年增长32.5%8 ,“到一九三二年共有1,927.4万元……即一九0三年——九三二年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22.8%”9 ,由此可见,荣家企业的资本无论积累率,还是增长速度都比同时期的其他企业高;(五)利用民间融资:荣家企业融资方式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大量吸收股东、职员及亲友的存款,“总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用旧式存折方式吸收职工存款,每年年底的存款额约在100万元以上”10 ,一九二八年,荣家企业成立了“同仁储蓄部”,并制定各项储蓄部规章制度,而且为了吸收更多人参加到储蓄部,采取了比当时银行存款利息略高的利息率的策略。实践证明,荣家企业此种政策颇为成功。“其吸收存款的数额,甚至超过中国银行或上海银行的贷款”11 ;(六)发行公司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荣家企业从其发展的鼎峰走向下坡,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都十分困难,“荣德生曾亲赴南京求行政院院长,准予发行公司债500万元,由政府予以保息”12 ,尽管没有实现,但近代公司债的发行,一般都是在融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近代企业发展史上很少有企业实行过此种融资方式,发行公司债是解决企业发展中缺乏资金的一种方式,也是近代企业融资方式的一种进步,而且对个别极少数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国二十一年,卢作孚先生的民生公司,“为了克服不断发展中面临的巨大财务困难,民生公司遂在中国银行、金城银行的支持、帮助下成功地在上海以发行公司债券形式等集到百万元资金”13 ,对民生公司解决资金问题起了极其重要作用。通过对荣家企业集团的融资方式分析说明,正是荣家企业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解决了其发展中的资金难题。

二、荣家企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通过对荣家企业融资方式的分析,可见,荣家企业能够成为近代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是与它的多种融资方式分不开的。对今天的民营企业处理融资难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一)银行贷款:现在民营企业资金紧缺是生产经营中最主要和最难解决的困难,向银行贷款可能是首选,纵观荣家企业发展史,荣氏家族与银行业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为他们提供了大量资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民营企业却很难能够从银行贷款,其原因是多方面:1、有些民营企业信用度不高,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还贷,造成银行业大量死帐、坏帐、致使银行不敢向企业轻意放款,所以,只有民营企业树立自己信誉度,才能与银行建立“双赢”局面;2、高度垄断的银行制度,银行本身市场度不高,商业化程度低,致使贷款主要向国营企业,很少也很难流向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要大胆地、主动地承担起在发展经济中的责任,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银行业功不可没。“银行对于工业化的贡献,在十九世纪后期的德国最为显著。德国银行最大特色为投资,它们以承销股票或长期债券的方式动员国民生产中的可能剩余,主动而积极地推动工矿交通事业的发展”14 。因此,银行业也要按照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进行改革,把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分离,实行市场化操作,同时也要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性歧视;(二)利用民间金融:近年来,我国民间金融不断膨胀,为民营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途路。在国有金融机构垄断金融资源和信贷的政策性歧视形势之下,民间金融成为体制外金融的另一种安排,民间金融实质上就是不通过金融部门的直接融资。其优点是:中间环节少、可缩短时间加快资金周转等。荣家企业采取吸收职工存款的方式就是一种利用民间金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民间金融过高的利率在法律又是不合法的,而且还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近年各地出现大量的非法吸收公共资金案就是明证,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才能确保民间金融的安全运转。正如笔者在所言,荣氏企业利用的民间资金甚至超过了银行贷款,民国政府也没有控告其“非法吸收公共资金罪”。的确,值得我们思考15 。“但在中国,此药方要兑现,显然前路漫漫。因为利率市场化和放开民间金融的最大阻力不是别的,正是融资平台贷款总额已超14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和靠吃存款利息成为世界上最盈利企业的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16 ;(三)实行股份制:以股份制形成聚集社会资金,是西方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的重要方式,也是成功的经验,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制企业,而且多是单一的股东,家族制企业对实行股份制有一种戒备心理,惟恐别的股份控制自己艰苦创办的企业。民营企业家要有战略视野,股份制发展是一种必然方向,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公司的魔力,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业完成了”17 ,可见,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实行股份制是正途,当然,民营企业融资还有许多重要方式,如采取兼并、强强联合等,我们要从近代民营企业融资的方式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时,国家要改变过去的决策方式,正如张维迎所说“整个来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一直都有类似现象,就是经济发展的自发力量在起作用。改革成功了,并不一定是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恰恰是因为其政策能够顺其自然,将自发的市场力量变成自觉政策,把改革变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个体经济还是私人经济,都是先从某些地方自发产生,然后往往通过高层领导人的讲话肯定,之后党代会确认,最后全国人大立法确认。过去的中国,大的政策变化都遵循这一套路。”18 国家制度的安排要有前瞻性,不能光走在时代后面,制度创新更不能让基层群众去呼吁19 ,甚至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才能改变。

荣家企业的融资方式,我们要吸取教训的地方是他们采取了当时别的民营企业很少用的无限公司形式,荣氏兄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公司制度思想初步发展时期,国民政府一九二九年十二月颁布《公司法》,从其内容看,股份有限公司是近代公司制度的主流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经常碰到无限公司制度上的局限和障碍,荣家企业又多实施负债经营战略,虽然股份制本身就是最大的负债经营,在西方企业发展过程,一个很重要的经验也是负债经营,但是,无限公司从根本讲是人合公司,股东之间是基于人身信任关系,股份不能随意出让,如出让需全体股东同意,还要求股东对公司负无限公司,负债经营战略使荣家企业资本越来越大,此种战略也使荣家企业步履艰难。特别是在近代中国社会,民营企业是在金融制度安排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出现并发展的起来(从近代到现在我们的金融制度安排都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20 ),荣家企业的债务也越来越高,最终导致资金全部搁浅,差一点被政府借机吞掉。今天我们在发展民营企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汲取近代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教训和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晓莉.龙头企业老板屡现出逃民间借贷或引爆连环危机[N].羊城晚报,2011—09—26(11).

[2][3][4][5][6][7][8][9][10][11][12]许维雍,黄汉民.荣家企业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11—12,44,86,32,44,84,87,88,99.

[13]缪明扬.近代中国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经营中的融资问题[J].湘潭工学院学报,2001,(4).

[14]王业键.清代经济史论文集(二)[M].史学丛书系列,(54)320.

[15]孙玉杰.论近代民营企业的“资本市场”—以荣家企业为中心[J].全国商情,2011,(7).

[16]冯禹丁.温州GDP接力赛:民企交棒政府接棒[N].南方周末,2011—09—22(19).

[17]马克思.资本论(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88.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3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体制导致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特殊所有制结构造成了民营企业在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上难以得到支持。各级政府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的发展,把稀缺的上市额度提供给国有企业,这种“公”与“私”的思想影响市场资金的流向,民营企业想在资本市场融资显然有一定困难。

(二)通过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难以获得、融资成本高

央行提出“贷款利率不封顶”,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歧视态度,银行自身以追求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为目标,这就注定活跃在市场上有限的资金会对中小民营企业绕道而行,再加上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为融资雪上加霜。现行金融体制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对他们的信用水平、担保制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再结合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很难在这部分市场取得发展所需资金。

(三)央行升息,加重民营企业融资负担

央行动用存贷款利率进行宏观调控将直接影响企业贷款意愿政府不断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导致资金链越绷越紧,大多数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实行利率上浮,民营企业贷款利息及融资财务费用大大高于国有企业。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约束很硬,贷款基准利率稍有提高,民营企业付出的融资成本就会大幅升高,加重企业负担。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原因分析

(一)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经营透明度不高,社会信用度低限制其融资能力

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规模比较小、财务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健全、经营具有随意藏性,导致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加剧,银行无法了解民营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更难摸清其经营风险和收益状况 ,从而加重了对民营企业的惜贷行为。

(二)中小民营企业缺少抵押资产,担保难

中小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加大,为了降低这种风险,银行要求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抵押和担保,由于抵押物资的缺乏和担保制度的不健全,使中小民营企业难于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降低获得贷款的机会。

(三)中小民营企业员工素质良莠不齐

企业制度不完善,经营随意性较大,加上这些中小民营企业大部分不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建立,粗放式的企业管理模式恶性循环,使企业人员之间慢慢失去协同能力,企业失去凝聚力,社会责任感差进一步加大融资风险。

三、新形势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方式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应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为中小民营企业寻求政策支持

随着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对政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明显,政府应尽快完善法律政策,为中小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由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政策上为中小民营企业寻求公平的竞争环境、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

(二)构建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同时积极补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构建银行等服务体系首先要转变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使其放弃“公”与“私”的界限,降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利率,加大投入,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其次,现在国内至少有二百多家外资银行,另外还有大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小型的城市商业银行。既然国有大银行的信贷规模都集中在支持大型国企,那么这些多种形式的银行对于中小民营企业都可以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最后,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多样化投融资工具,大力培育多元化投资者群体。企业可将社会上闲散的资金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示范,拓宽风险创投领域,壮大风险投资规模,带动新产品的发展,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建设,促使民营企业进一步规范化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有一部分外在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民营企业自身的弊病制约着它的发展。民营企业发展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随意性大,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比较严重,导致财务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健全,增加融资难度。中小民营企业应尽快从根本上健全内部财务制度,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可靠,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同时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聘用能够对企业财务、金融、战略、资本市场有足够运筹帷幄能力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资金的能力和资金流动效率,缓解资金压力,使中小民营企业慢慢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四)完善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鼓励引导非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的不透明,导致企业与银行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必定谨慎借贷行为。面对这种融资困境,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企业信用外部评价体系, 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 比如借贷行为、信用状况及偿债能力等,可树立企业信用典型,进一步推广信用担保体系;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透明程度,通过不断完善的企业信用制度,逐步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另外,中小民营企业要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找到突破口,探索新的融资渠道,比如:银监会要推动资产证券化,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同时现在有许多租赁公司在积极地给中小企业提供设备租赁业务,这种方式的发展也能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五)中小民营企业应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建立起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回顾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昙花一现的不胜枚举,那是因为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起步比较晚,制度比较落后,许多企业家以盈利为唯一的经营目标,在一些国计民生的问题上屡出状况:比如我们频繁听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小煤矿小作坊安全问题、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企业雇佣纠纷问题以及偷逃税等问题。这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已经严重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应尽可能避免因这些“公众事件”诱发的信任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投身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公益事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及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应建立起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监督机制,从企业成立之初便纳入到社会责任监督机制中,以信用为基础、社会责任感为导向,净化中小民营企业队伍。政府应真诚对待这些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生力量,给予政策的优惠,充分发挥社会责任监督机制的作用,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支持。

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是企业融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民营企业要摒弃旧思想、树立新观念,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同时政府应努力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为中小民营企业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荣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03)

[2] 博乐.企业成长中的资金隐患——中小企业融资调查报告[J].进出口经理人.2009(01)

[3] 赵光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解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1)

[4] 李君.中小企业如何建立财务预警信息系统[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4

在这方面,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诚信度缺失以及抵押担保能力的不足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融资任务的完成。

1.发展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有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性企业,还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没有或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从财务来看,这些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料不全、数据失真、信息失实的问题,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财务透明度不够;从管理来看,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造成了许多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小、生产成本较高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这就使得民营企业更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由于银行对其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银行不愿冒险向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2.诚信度较差,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受其成长环境所限,经济规模较小,原始资本积累不足,自有资金比例低,资金总量偏小。民营企业自有资本不足,负债率高,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者在对待信贷资金上持不谨慎的态度——既然企业的主要资金不是艰苦创业积攒下的自有资金而是银行资金,就可能用此资金放手一搏,其结果显然是将银行的贷款转化成企业的高风险创业资本,违背了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因此银行对自有资金不足的民营企业在信贷上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此外,又由于一些民营企业为急于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而采取了许多不诚信的行为,从而失去诚信,败坏了民企整体信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提供的一个数据,60%以上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是3B或者3B以下的等级,这就使得银行难免会对民营企业谨小慎微,民营企业想要获得信贷支持自然举步维艰。

3.担保能力不足,难以得到担保资金我国早期的民营企业是在传统体制的边缘和缝隙中成长起来的,受其成长经历所限,民营企业的经济规模往往不大,自有资金不足,固定资产较少,资金总量不够,能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往往不多,同时民营企业在其特殊的成长背景下,土地、厂房、设备等的产权不全,即使有一定的资产规模,也因为产权残缺而很难抵押,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自有可用于担保的资产不足,再加之用于担保资产产权的不清晰而难以抵押,这些情况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将资产抵押从银行获取贷款或者从担保公司获取担保资金。

(二)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所造成的,即银行业的高度垄断,金融机构内部竞争机制缺乏,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歧视现象,中介机构、担保机构的缺乏,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健全,这一系列的影响因素都在外部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而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1.银行业的高度垄断目前在我国金融市场上,最广泛、最直接的融资方式是银行商业信贷。国有商业银行占垄断地位,在资金供需中占主导地位,但是现实中资金的供需却并不平衡。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授信管理体制,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基层银行往往只有贷款实施权,而没有决策权。贷款审批程序增多使民营企业的贷款成本加大,再加上诸多其他因素,许多民营企业只好放弃了在国有银行的贷款行为。

2.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歧视性现象国有商业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往往容易受到企业所有制性质影响,贷款时主要考虑的是目前贷款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以及企业规模,而并没有把企业的发展前景作为考察因素之一,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大多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倾斜,民营企业自然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弱势贷款群体,往往很难得到国有商业银行强有力的信贷支持。据有关部门的研究: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部门却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相反民营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新增部分的贡献度已达到60%,却仅仅获得30%的金融支持。这一现象充分体现到了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的歧视性现象。

3.中介机构、担保机构的缺乏现有条件下,我国的担保机构,中介机构发展还不完善、不健全。在我国,信誉度较好、实力较强的担保公司少,担保产业还并未发展完善,民营企业为获取担保资金要寻找到合适的信誉度好、实力强的担保公司并不容易,担保机构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同时,我国的中介机构发展不健全,中介产业并未形成较大规模,当民营企业需要获取资金支持时,难以寻找到专业且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来为其提供中介服务,从而获取发展所需资金。

4.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健全目前对民营企业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相对较多的机构主要是民营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各项存款和贷款的规模占同期金融机构全部存款和贷款的比重为6.2%和5.7%。不过,尽管民营银行能方便的为民营企业服务,但由于特殊的发展背景,使得民营银行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面对国家金融体系的垄断和管制时,民营银行只能屈从于政府的管制力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力,成为管制利率的接受者,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始终处于一种辅助地位。而且,由于中小金融机构一般资金量较小,所以难以向民营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的顺畅。

(三)政府政策方面的原因

民营企业融资受限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政府政策方面的原因,如政府在立法上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具体的法律法规缺乏活力,政府的引导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好。

1.缺乏支持政策和专门的管理机构,立法滞后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为了照顾国有企业,出台了很多支持性的政策与法规;与之相比,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关注程度却远远不够。各级政府给予外商的许多优惠政策,民营企业非但享受不到,甚至还受到诸多限制。地方政府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更是会对银行进行干预,从而影响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正常融资合作。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不够,无法完全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此外,虽然政府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设立了专项的扶持资金,扶持部分民营企业来促进其发展,但客观现实来说,这些扶持资金只能解决很少部分具有巨大潜力的民营企业;而且对于民营企业,由于政府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这样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既不能做到及时合理的解决,也不利于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引导。

2.政府的引导作用并未做好如前所述,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担保机制的不完善、中介机构的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专业金融人才的缺乏等等,而对于这些暴露出的问题都需要政府通过完善的政策法规引导,但现实情况却是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完善,造成政府并未很好地发挥其引导作用。

二、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我国民营企业应积极借鉴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探索建立和调整适合自身发展特点、适应市场变化的组织机构;推动企业健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较为科学的经营决策程序,基本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严格遵守国家会计准则和相关的具体规则,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继续推进我国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我国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档案数据库,建立适合我国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5

一、调研设计

(一)样本选择

截止到2007年年底,廊坊市民营企业总数达到114 092家。本次调查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廊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总体,本着被调查企业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兼顾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原则从中选择样本,并且每一行业、每种类型的企业不少于3家的原则选择样本企业。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2008年6至9月,笔者利用为企业会计人员培训的机会发放调查问卷共计400份,回收问卷352份,在扣除其中回答重复、回答不完整或明显有逻辑错误的调查问卷之后,得到有效问卷308份,有效率为77%。

(三)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1.被调查企业的组织类型

在问卷中设计了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四种组织类型,分别用数字1-4表示。各类型企业在被调查对象中所占比例见图1。

2.企业管理者素质

衡量管理者素质的指标有很多,本次调查中以管理者的文化程度代表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分别用数字1-5表示。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二、理论模型的建立

本文将影响廊坊市民营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内部因素选取了企业组织类型、管理者素质、企业总资产和利润总额等四个因素,前两种因素为不可量化因素,后两种为可量化因素,故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前两种因素的影响,对后两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计算各因素的系数予以分析。

为方便分析,本文将企业融资方式分为银行借款和其他负债两类,作为回归分析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以Y1和Y2表示,而将企业总资产、利润总额作为解释变量,分别以X1和X2表示,以考察其对廊坊市民营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

Y1i=β0+β1Χ1+ β2Χ2+μ

β0为常数项,β1,2为回归系数,μ为随机变量。

三、廊坊市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内部因素影响分析

(一)回归分析模型统计结果与分析

1.回归分析模型统计结果

将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通过Excel2000进行回归分析,置信度均为95%。在首次得到的回归分析方程中,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和常数项虽然可以求出,但检验线性关系的显著性,样本决定系数r2分别为0.14和0.12,说明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非常低。许多有关融资结构的理论与文献也证明了这一点,通常的做法一般是将回归方程中各变量取自然对数,本文在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后,回归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观察经过调整后的回归分析结果,可发现样本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86和0.89,说明在样本的总误差中,大约有86%和89%的误差是由方程中所设定的解释变量所导致的,因此,经过调整后的回归直线拟合程度比较好。最终得出的其他负债和银行借款两种融资方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lnY1=-0.28lnX1-1.33lnX2+15.87 公式1

lnY2=0.84lnX1-0.12lnX2+11.30 公式2

2.回归方程结果分析

(1)企业总资产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

在公式1中,可以发现企业总资产(自然对数,下同)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使企业的银行借款(自然对数,下同)减少0.28个百分点,说明企业总资产与银行借款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这与基本融资理论的结论相反。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本次调研样本中,中小民营企业所占比例较大,他们在创业时出于资金的限制和对成本的考虑,土地多半采用租用方式,其所建厂房因没有土地使用证而不能作为有效财产来用做银行贷款的抵押,另一方面,融资租赁并未在企业中全面开展,对于一些价值较高的设备企业无力购买,而现有的设备又因为单台评估价值低或技术落后,达不到银行固定资产抵押的要求,所以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

在公式2中,可以发现,企业总资产每增加1个百分点,企业其他负债将增加0.84个百分点,说明企业总资产与其他负债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在企业资产不能满足银行抵押贷款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借款只能寻求其他债务方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中小民营企业在寻求其他负债进行融资时,对对方企业的经营状况、营业收入等因素并不是特别关注,而主要看的是人际关系、企业间的利害关系等,对对方企业资产质量远不如银行考虑得多。

因此,在资产质量总体不高时,企业对其他负债依赖性较强,而对银行借款依赖性较弱。

(2)利润总额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

在公式1中,可以发现,企业利润总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银行借款减少1.33个百分点,说明利润总额与银行借款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一是利润总额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可以将其中一部分以利润留存的形式增加其资金来源。二是企业利润总额的增加,未必意味着企业现金流入的增加,因此很有可能出现企业利润总额增加而手中现金却没有增加的情况,而申请银行贷款时提供的财务报表中如果没有足够现金流入的话,银行自然就会减少对企业的放贷。

在公式2中,可以发现,企业利润总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他负债减少0.12个百分点,说明利润总额与银行借款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一是企业利润总额的增加,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如果随着利润的增加,现金相应增加的话,企业完全有能力依靠自身积累满足扩大生产所需的资金,那么,企业对其他负债中的如商业信用、发行股票或债券的需求就会下降。二是如果企业利润总额增加的同时却没有带来相应现金流入的话,由于其偿债能力受到限制,在选择通过其他负债方式进行融资时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利润总额的增加会导致企业银行借款和其他负债规模的减少,但银行借款规模下降幅度要大于其他负债的减少幅度。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企业类型、管理者素质对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使用的工具是Excel2000,显著性水平α均取0.05。

1.企业组织类型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

将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在表3中可以看出,企业组织类型对银行借款影响的F值为19.82163,大于拒绝域Fcrit的值3.856655,说明企业所处行业对其他负债有显著性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廊坊市独资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大都较小,资产质量也不高,企业管理水平也不高,很难提供满足银行要求的财务资料和抵押财产。另外,虽然现在各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小额贷款业务,但往往都需要提供相应的担保,独资企业主的担保人大多是亲戚朋友,担保能力有限。在本次调查的企业中独资企业有126家,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仅有31家,仅占全部独资企业的25%左右。

与个人独资企业相比较,合伙企业可以从众多的合伙人处筹集资本,合伙人共同偿还债务,降低了债务风险,使企业的融资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合伙企业解散较为简单,银行在考虑是否向其批准贷款时也会有所顾虑。

有40%左右的有限责任公司和71%的股份有限公司能够获得较多的银行贷款的支持,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公司制改革是我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改革的趋势,符合我国长远发展规划,且公司规模较大,资产质量较高,抵押品评估价值高。第二个原因是一部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实施“抓大放小”战略中一些国有企业改组而成的,这些公司继承了与银行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从表4可以看出,企业组织类型对其他负债影响的F值为32.27937,大于拒绝域Fcrit的值3.8566,说明企业组织类型对其他负债有显著性影响。

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由于企业实力有限,很难从银行获得较多的资金支持,因此,他们在进行融资时,往往会选择自有资金、商业信用、亲友间相互借贷等其他负债方式。在本次调查中,126家独资企业中55家企业通过自有资金进行融资,82家合伙企业中有33家企业通过自有资金进行融资。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进行融资时,首选银行借款。通过其他负债方式融资时,主要选择自有资金、发行股票等方式。

2.企业管理者素质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

对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管理者文化程度对银行借款融资方式影响的F值为1.309823,小于拒绝域Fcrit的值3.8566,说明企业管理者文化程度对银行贷款并无显著性影响。银行在决定是否批准企业贷款申请时,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资信状况、抵押品评估价值以及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等,而管理者文化程度并不是其所要考察的主要指标,只要企业能够提供详尽的财务数据和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或担保,此项贷款就有可能被批准。

从表6中可以看出,管理者文化程度对其他负债融资方式影响的F值为6.270504,大于拒绝域Fcrit的值3.856655,说明管理者文化程度对企业采取其他负债融资方式有显著性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在本次调查的企业中,管理者文化程度大多集中在大专及以下层次,共有235家,占到调查对象的73%,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企业有73家,只占27%。高学历层次的管理者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往往会综合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条件,综合考虑企业融资的成本、风险和收益,决策的科学性往往比较高,出于对银行贷款过高的要求和条件,此时管理者会倾向于采取内源融资、商业信用、改选股票或债券等方式。低学历层次的管理者在进行融资时往往依靠积累的社会关系或仅凭企业主一人的好恶,决策往往带有随意性或盲目性。

四、优化廊坊市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对策

(一)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建设

廊坊市的民营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

1.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转变经营机制

廊坊市的民营企业可以考虑通过采取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方式优化企业的产权组织形式,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对企业的改制力度,同时大力推进管理、人才、技术等要素分配制度,以管理股、技术股、创业股来组合企业股份,从而改变过分依赖内源融资的现状。

2.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信息可信度和透明性

民营企业应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真实可靠,符合银行放贷的规范要求;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聘用或培养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充实到财务管理部门;积极接受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3.加强行业商会建设,以整合的力量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变廊坊民营企业散、乱、各自为战的状态,可以学习浙江的经验,强化行业商会建设。据浙江省工商局的调查,目前,浙商在省外经营发展的有390万人之多,在境外发展的有100多万人。由于浙江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规模大,所以他们的行业商会组织也十分健全。比如,在温州就有100多个行业商会。在浙江,民营企业只管生产,外部环境营造、市场开发等一般由行业商会来研究运作,大家联合起来谋发展。对此,廊坊的民营企业应当好好学习借鉴,以整合的力量谋求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加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应充分了解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建立符合民营企业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区域金融合作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在廊坊早已实现京津廊支票通用,但在其他金融领域未见任何突破地域的创新。按照国家银监会的要求,只要经营绩效、资产品质和审慎经营这三类指标均达到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都可以走出区域,这给京津冀地区的所有银行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给河北众多为融资困扰的民营企业带来了希望。北京集中了全国50%~60%的金融资产,是全国金融管理中心和信息中心。随着滨海金融街以及渤海产业基金的成立,天津正在积极打造北方金融中心。廊坊紧临京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允许民营企业在区域内贷款,就可以给廊坊市的民营企业拓宽银行借款这一融资渠道,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使廊坊市的民营企业到更广阔的领域去发展,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加强京津冀地域金融合作的步伐,促使三地银企和谐发展。

(三)政府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银行为寻找优势客户发愁,民营企业为获得银行贷款着急,此时就需要政府发挥桥梁作用,为市场经济中紧密相关的两大利益主体搭建平台,使具有较强发展潜力、有效益、讲信用的民营企业获得最大的信贷支持,尽量满足这部分民营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例如现在廊坊市政府组织的“市长早餐会”就是一个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进行充分信息沟通的好形式。政府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增加可进入企业的数量。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6

一、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当前鼓励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许多企业因缺少融资渠道而使经营陷于困境。据统计,过去20年的全国银行贷款总规模中,国有企业贷款比重达85%,占工业生产总值60%的,大量的非国有企业仅占15%,其中乡镇企业约为5%,个体私营企业不足银行贷款总数的1%,致使企业中一些有前景、有市场的新技术项目无法实施,企业规模难以扩张,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投资积极性,阻碍了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企业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而独立存在,因而可以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分析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分析

1.缺乏与企业相匹配的金融体制。因我国针对企业的贷款政策刚刚起步,企业贷款还十分困难,银行在风险和收益权衡上更注重于防范风险,由于在银行目前企业的资信等级普遍不高,故银行贷款便偏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由于银行贷款以大企业为主,而与企业配套的企业组织体系还未形成,故绝大部分企业仍游离于企业集团之外,致使通过优势企业从银行借贷再转贷给企业的融资体系尚未形成。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主要是为国有大企业、大项目融资而设计的,很难对企业进行"微观信贷"。一方面,金融部门感到支持企业存在难度,即他们财务状况较难了解、保证措施难以落实、贷款主体也难确定,从而对民营企业申请贷款感到决策无据,无从着手。此外部分金融机构存在着“重大轻小”的倾向,诸如个别银行对贷款一定数额以下或注册资本金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制定了不予贷款的规定,对贷款需求“急、频、少”的小额“另售”性质的企业贷款不感兴趣;而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抱怨金融部门程序多、审批慢、条件高。

2.缺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制。大部分民营企业不能提供有效抵押或担保,即便企业能提供,也因抵押品变现难,银行不愿意接受。同时,企业深感抵押环节多、收费多、金额高等贷款的困难而作罢。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比例大、地位特殊、面广、线长、情况错综复杂,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以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特别是银行实行资产管理后的存贷制度,使贷款供应缺口加大,在放贷的操作中,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为抵押,而企业多半是租赁经营,无产抵押。

3.缺乏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配套服务规范的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企业大多没有建立会计档案,缺乏历史依据,以前会计年度的注册资金、应收账款等财务状况无法监管,个私企业戴“红帽子”(集体、乡镇企业、校办企业)、穿“洋外衣”(三资企业)现象也十分普遍。而目前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其法律约束程度不够,致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无法监管。

(二)企业内部分析

1.财务管理尚不规范。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资产负债等情况,然而中小企业时常变更注册资金或者注册资金是借来充数的,注册后撤离归还给债权人,或者转移注册资金另作他用,此类财务管理尚不规范的情况,使银行要系统地了解一个企业的成本难度很大。

2.信用等级低,担保难。支撑企业信用关系主要是一些短期信用关系,特别是商业信用,其信用基础比较脆弱,而企业中,经营得较好的企业一般不肯给其他企业作担保,所以刚起步或需要通过技改上项目的企业很难寻到担保。从总体上看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小打小闹,一旦经营状况良好,就会去炒股票、炒期货,这些都加大了企业信贷风险。

3.缺乏直接融资渠道,企业资金来源主要靠内源融资。由于民营企业贷款难,又没有投资风险基金的支持,其中一些科技型、前景好的企业因受资金制约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发展机会和市场占有率;更多的小型私营企业,尽管掌握先进的高科技项目和专利,但因缺少启动资金,也只好将项目转让。民营企业既不能发行公司债券,也不可能参与BOT 的项目融资,更难以象国有企业那样通过股票市场向社会公众集资,再加上没有规范完善的资本市场,只能靠个人和家庭的积蓄,或向亲朋好友借款,或以远远高于国家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民间融资"来解决企业创办和发展的资金筹集问题。

二、探析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为缓解资金紧张问题,除争取银行贷款外,在直接融资方面开拓融资渠道也是必要的。

(一)建立固定融资网络

1.设立企业发展基金。在实行财政预算分级管理体制下,安排财政支出时可按一定比例给企业发展基金或国家财政和银行共同出资组建,还可通过社会集资、发行债券、股票等形式扩充基金。发展基金主要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

2.成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借鉴德、美等国经验,我国需建立企业贷款担保,按一定比例和额度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也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设立永久性政府机构,提供贷款担保。

3.鼓励企业间的金融互助。金融互助形成内部资金市场,允许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融资的经验。

4.发展中小银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给予贷款利率一定幅度的上浮,同时给予税收优惠,积极扶持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促使它们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

(二)发展风险投资事业

这一点对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重要,一般而言,高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过程存在高风险、高科技含量、期限长等特点,这使得以确保投资安全为原则的传统投资资金不愿涉足。

我国在发展风险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和建立高科技板块。因为风险投资是一项具有较大正的溢出效应的公共产品,可考虑建立由政府带头参与,提供资金支持的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政府的出资比例控制在20%之内,这也是国际通用比例。政府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态度应是“支持、引导、不控股、不干涉”。公司应实行商业化的整体设计,除政府资金支持外,应吸引居民储蓄存款,保险投资挤出基金,大企业集团的资金加入。

另外在条件成熟时,也可通过合资等方式引进海外资金。发达的融资机制和退出的机制是风险投资发展的保障,在目前情况下,还应尽快规范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建立适合风险投资企业发展的创业板市场,它同时也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主要退出场所。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我国自己的二板市场。

(三)发展企业信用担保基金

担保基金的目的是为了扶持企业的发展,为准确地衡量面临的风险是担保基金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控制担保风险,担保基金和商业银行应各承担一定风险责任,银行承担一部分贷款损失。由于担保基金运作可以推动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这样既扩大了税收来源,也减轻了政府在安置再就业和救济失业人员方面的支出。这种补偿方式可以通过财政拨款方式,也可以通过所担保企业部分退税于基金。银行可以弥补一部分基金的损耗,银行可以将贷款利率部分比例用于基金补偿来源。

(四)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综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都离不开立法支持,建议国家或地方尽快制定和出台《企业促进法》、《担保基金法》等法律法规,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实施细则,使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在有关法律制度保障下得以完善,充分发挥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上改革建议只是基于目前中国经济的现有条件而作出的选择,任何方案都不可能是最优的, 关键还在于其可行性。以上方案也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J].市场与发展,2006,(2).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7

本文试图通过对三种融资方式――内部融资、股票融资、债权融资,从五个不同的影响因素分别对这三种融资的方式的效率进行评价。这五个方面分别是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风险、融资主体自由度、融资机制规范度。在比较之前,有必要对隶属度再做一下解释。隶属度是对模糊指标的数字描述,如:设股权融资资金利用率低的隶属度为0.6,那么可以解释为有60%的把握认为股权融资的资金利用率低,相反,股权融资资金利用率高的隶属度为0.4,则可解释为40%的把握认为股权融资的资金利用率高。

单因素模糊评价仅仅反映一个因素对评价对象的影响,这是不够完全的。我们的目的在于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得出更合理的评价结果,因此需要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由表1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各种融资方式的模糊关系矩阵,也即单因素评价矩阵。

1.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效率高的隶属度大于效率低的隶属度,由此可以评价企业融资效率是高的。对于中小民营企业内源融资来说,效率高的隶属度0.70大于效率低的隶属度0.30,那么可以评价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内源融资效率是高的。同样,有65%的把握证明股权融资是效率低的,有53%的把握认为中小民营企业债权融资效率较高,可知,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中,效率最高的融资方式是内部融资,因为有70%的把握认为内源融资的效率是高的。

2.根据模糊分布原则,各融资方式效率高的隶属度排序为70>53>35,因此可得,中小民营企业的各种融资方式中,自我积累融资效率>债券融资效率>股票融资效率。并且从中可以看出,中小民营企业各种融资方式的效率较高的是内源融资,股权融资效率最低。由此,我们认为应该拓展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大力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效率,只有这样中小民营企业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资金,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根据上述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得出三种融资方式效率高低的顺序:内源融资的效率最高,而债权融资的效率次高,融资效率最低的是股权融资。以上情况是在各种融资途径都很便利情况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效率处于这样一种排序的状态。这也许应该是我们所苦苦追求的目标。但是,就是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存在融资效率瓶颈问题,即融资行为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融资结构是畸形的,所导致这种排序的融资效率局面的缺失。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排除抑制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绊脚石”,以达到优化的融资结构、规范的融资行为和高效的融资效率。对于一个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具体选择哪种融资方式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类型的中小民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征,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根据中小民营企业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融资方式,而且还要考虑这种方式的可获得性。

内源融资由于是对企业内部挖掘潜力,是对企业闲置资产的利用,并不涉及企业资金的所有权、控制权的变更和转移,企业不必对外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还本付息,是一种低成本、高收效的融资方式,因此可以说内源融资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但是,对于任何一家中小民营企业来说,由于生产规模的限制,其内源融资能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要提高其融资效率,融通到企业需要的足够资金,必须利用外源融资。

近几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不少旨在强化对中小民营企业发放银行信贷的政策,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也极力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作为资金融通的主要媒介,银行信贷方式就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

同时,尤其是在中小民营企业的创立之初,由于中小民营企业主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融资,只能通过一些亲戚朋友和其它中小民营企业主、互助会和其它一些商会进行融资,取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这些资金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把握商机、赢取时间并挖掘“第一桶金”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民间借贷有其自身生存的基础和原因,正确引导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尽量拓展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

中小民营企业运用最有效的还是内部融资和借贷融资,但是同时也要充分运用权益资本融资,比如高科技企业可采用风险融资方式等,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瓶颈重要的是中小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因作用,从改变企业融资经营理念,强化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根据企业发展所处阶段审慎选择主要融资方式,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部门的外因作用外,发展同政府及民间金融机构的关系资源等方面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展企业融资空间。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8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不可分割的部分,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目的:想通过这次机会,学习我国企业有关构成,了解其生存情况。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演绎法、文献法、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国外和国内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的比较,结合民营企业现阶段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能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帮助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建议。

(二)国内和国外文献综述。现阶段我国不论是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先进性还是融资市场的发达性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亚洲韩国和日本以及西方的美国、德国、加拿大产权结构的了解,韩国和日本也存在大量的的家族式企业并且有的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在国外,民营企业占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他们的组织结构也很多样化,融资方式也各式各样。

二、产权的含义及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特征

(一)企业产权的概念与主要产权形式和特征。产权是在经济所有制关系下的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法律形式,它具体指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使用权、支配权和处置权。

产权的表现形式具体包含三层含义:(1)原始产权;(2)法人产权;(3)股权和债权。

(二)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主要特征分析。产权结构的一元化和封闭性:当前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沿用传统的家族制和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形式进行经营,大部分产权集中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中;二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

三、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融资风险

(一)企业融资的概念和分类。融资含义:“融资”,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融通资金。由于划分融资方式的标准不同,融资方式的分类也不一样,并且不同的划分还可能出现交叉与重叠,主要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1)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3)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

(二)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现状及成因分析。

(1)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现状。1)外源融资可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民营企业能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数量有限,再加上民营企业规模比较小,受市场的影响大,经营风险比较高,银行就更加不愿贷给民营企业。2)融资渠道不正规。在金融机构得不到资金支持、自身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往往会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2)民营企业融资效率成因。1)民营企业能从商业银行得到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因此,在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同时,会提出比较苛刻的条件。2)股票融资的要求过高。3)我国民营企业的信贷信誉不高。4)信贷担保体系不够健全。

四、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

(一)创业期产权结构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一般是个人独资企业或是合伙企业。在这个阶段,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企业只归企业家所有,基础薄弱,企业不会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只能向亲戚朋友借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

(二)成长期产权结构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民营企业在经过初始融资和发展之后,进入成长期。产权结构仍比较单一,封闭性比较强,产权关系还是不够清楚。

(三)成熟期产权结构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企业在通过成长期之后,这时的产权特征是产权结构复杂,产权关系明晰,产权结构变得复杂、企业有了固定的市场、企业管理得到完善、企业的价值得到提高,这个阶段的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多。

五、产权结构的优化和融资效率的提高

(一)产权结构的发展方向,方式和途径。(1)产权结构的发展方向。首要就是向现代家族制过渡。在这过程中逐渐淡化家族制色彩,最终实现企业制度的现代化。鉴于我国企业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变革应朝着以下两个方向进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2)产权结构的发展方式。变革方式:根据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产权结构改革应采取以诱致为主、强制为辅的改革方式。

(二)优化产权结构途径和提高融资效率。变革途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在改革时既要充分考虑成员之间各方面的利益,也要确保改革能进行得彻底。这不仅取决于外部宏观环境的优化,更取决于民营企业自身在微观层面上的自主创新活动。优化我国民营企业产权的单一结构可以通过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来实现。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9

企业的融资有很多种,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等,本文从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模式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进行分析。

内源融资(Internal Financing)是指不依赖外部资金,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在自身内部进行的资金融通,它是企业长期融资的重要来源,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积累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主要包括业主的投入和企业自身盈余。其中企业增量融资的主要内部来源就是自身盈余。内部融资是企业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占用它们虽然也会发生资金的使用成本,只是表现为机会成本,但却不需要支付融资费用。

外源融资(External Financing)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吸收其他个人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来增加本企业所需资金的融资手段。具体包括商业信用、风险投资、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民间金融机构、亲戚朋友借款和包括融资租赁、孵化器融资、信托等在内的其他融资模式。在经济日益货币化、信用化和证券化的进程中,外源融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它所具有规模性、高效性、灵活性的特征形成了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

两种融资模式具有不同的融资特点,具体比较如表1所示。

二、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研究

自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芮·格雷纳(LarryE.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首次提出企业生命周期概念以来,来自生物学、心理动力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企业研究者,对企业生命周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尼尔森(Nelson)、温特(Winter)、邱吉尔(Churchill)、奎因(Quinn)和艾迪斯(Ichak.Adizes)等大多数管理学家和企业家都认为企业是有生命周期存在的,但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方式却有许多种,而本文将民营企业发展定位为三个时期:初创期,成长期及成熟期。

(一)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的目的

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目的就在于试图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民营企业找到能够与其特点相适应、并能不断促进其发展延续的特定组织结构形式,使得民营企业可以从内部管理方面找到一个相对较优的模式来保持自身的发展能力,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内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进而延长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

民营企业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其特点都非常鲜明,以下着重分析民营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各自特征如表2所示。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融资模式选择

本文根据民营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资金需求、内部管理和融资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不同的融资模式。基于上述理论的研究分析结果,民营企业不同融资模式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一)初创期融资模式的选择

初创期也叫创业阶段。这一阶段的民营企业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相对封闭的企业信息导致大多数市场前景不够明朗,因而盈利能力较弱,此时申请银行贷款相对困难。因此,这个阶段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采用内源性融资,而企业所需要的内源资金又来自于个人投资、企业的留存收益甚至是风险投资资金。这期间,民营企业的销售收入及相应的现金流比较少,如果过多的借债,沉重的资金周转包袱可能致使企业面临各种风险。不过,在自有资金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求时,商业信用是一种外部融资的有效手段。亲戚朋友借款也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外源性融资方式,由于此种方式不受非对称信息的影响,也不会产生沉重的财务负担,所以,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可以依靠此种方式筹集外部资金。

(二)成长期融资模式的选择

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融资需求程度的提高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当民营企业发展到成长阶段,市场规模扩大,产品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销售额和利润逐渐增加,但同时也会承担由于管理不善使企业走向失败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财务记录和业务记录逐渐增多,企业的财务信息相对于初创期也逐渐透明,抵抗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加,此时可以采用外源性诸如孵化器融资、风险投资、商业信用、银行贷款资等融资渠道进行资金筹集,这是因为上述几种融资模式不仅可以解决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的长期资金,还可以解决民营企业高速成长阶段所需的大量短期资金。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由于非正规融资的活动范围和资金供应存在缺陷,并且非法运行带来相应的法律风险,因此,尽量采用正规融资渠道来实现这一阶段的资本扩张.当然,自有资金的使用在这一阶段也很重要。

(三)成熟期融资模式的选择

进入成熟期的民营企业利润比较稳定,竞争比较激烈,生产经营能力和自身积累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市场占有率有人比较高,民营企业在市场上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企业自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各种管理制度已完善,对外提供信息的水平已经很高,外部融资成为这一时期民营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此时,银行出于融资成本、风险和收益的比较,也愿意向成熟期的民营企业提供贷款,这个阶段的生产经营所需的周转资金便很容易得到解决。同时,部分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比重开始上升,进入资本经营阶段。除此之外,具有中介职能服务、风险担保贷款和机制分析功能的民营孵化器能够变分散为集约,实现资源的有效控制和优化配置。同时,处于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各种动因,内部融资又逐渐成为融资排序当中的第一选择,因此企业融资方式又开始趋向于内部融资。

参考文献

[1] 王庆庆. 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策略[J].消费导刊,2008(20).

[2] 杨思波,钟奎陈.浅析企业生命周期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J].企业家天地:理论界,2007(12).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10

(一)内源融资

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即以内源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它是来自企业内部的资金,包括企业初始创立时期由所有者投入形成的资本、通过留存收益以及员工的投入等方式获得的资金来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面对外界压力的自身储备和外部资金难以获得。

(二)外源融资

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但是,受“所有制”限制,资本市场还不能成为民营企业的有效融资渠道;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然而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到的有限资金不足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形成强烈反差。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还有民间融资,即非正式融资,主要是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由于这种融资方式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加之操作方便,它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民间融资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经过金融整顿对非法接待形式予以取缔,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程度。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一)家族经营制弊端多

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家族经营的方式起步,在规模不大的初期这种家族经营的方式是有优势的。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家族经营制已经不能紧随时代的要求。家族经营制的的弊端主要是:家族经营制下的企业决策其实就是由一人决定。个人决策可能会严重偏离实际,造成投资决策或经营方针上的严重失误;家族经营制下,由家庭成员来担当重要职位,企业不能多方面引进有能力的人才,导致企业丧失活力;家族经营制下,产权单一问题突出。企业主不愿外部人员参股,董事会不能发挥真正作用,企业发展风险大,外部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

(二)政府政策倒向和法律制度保障缺失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型而来,政府政策明显倾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占主要位置。民营企业基本不能得到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待遇,如国有企业在资源分配上总是享有优先权,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风险时,更愿意贷款给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制度也是以这些企业的权力及义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对比来看,民营企业的应享受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三)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对我国融资体系而言,主要是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十分匮乏。我国的债券市场主要发行国债,国债由国有企业垄断;我国的股票市场主要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民营企业进入限制条件比较多。虽然国家为满足其他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发掘新方式,例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应收账款融资、基金融资、短期融资权、信托等,但是发展却极为缓慢。由此可见,专门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非常狭窄的。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民营企业应该从自身开始入手进行改革。招纳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牵挂的有才能的人为企业增添新活力,致力于建立一个规范运作、能够真正发挥效力的董事会,避免个人独断决策;民营企业应该吸收和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个管理方式,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状况,规范企业的运作,实行财务透明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民营企业应该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让诚信沉入企业的每一个细胞,提升企业的信誉和整体形象。

(二)政府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消除歧视,设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基金,提升担保机构的信用度,可以借鉴美国的小企业管理署为其国家的企业贷款时提供担保的经验,让我国政府机构扮演担保人的角色;民间融资具有自身优势,政府应该正确加以引导,为民间融资行为提供一个以合理合法为前提,可以任其发展的平台,这样就可以避免它采取不法手段提供融资,降低其破坏道德和法律的风险,加强对其的监管,建立专门的有效的监督体系,让民间融资能够发乎作用。

(三)拓宽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渠道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国有银行作为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应该消除歧视,加快深化改革的脚步,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扶持民营企业信贷的力度;在一些政策性银行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部门,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自身灵活性高等各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让其在融资市场上发挥效力;扩宽眼界,积极发展各种融资方式,挖掘身边的资源,如使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使民营企业能够多方面、多途径的获得资金,让其发展为国家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帆.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经济经纬,2006.

[2] 李根奇.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6.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11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分论坛中谈到:“截至2011年底,全国民营企业达到964万家,同比增长70%;从业人员(含个体工商户)突破2亿人;注册资本金超过25万亿元;全国的平均投资增长23.6%,民营企业投资增长达到34%。同时,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①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社会服务、增加财政收入、出口创汇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就为民营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使得民营企业站在了新的起点,迎来了持续发展的春天。然而,在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环境及其自身因素的制约,融资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尽管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扶持民营企业融资,如2005年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201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各类融资风险的存在却成了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障碍。融资,即“资金融通”,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指资金融入。民营企业融资是以民营企业为资金融入者的融资活动。它是指民营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其未来经营与发展规划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源直接融资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85.4%的私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成员的权益资本融资及企业留存收益融资成为其主要的融通资金的方式。在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内源融资基本可以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仅靠企业积累和家族内部集资已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经营的资金需要。

(二)外源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外源直接融资形式主要包括股票、债券融资和风险投资。我国民营企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其达到股票主板上市条件的可能性很小,股票融资渠道尚不能为大多数民营企业所用;创业板市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由于其发展并不完善,严格的上市条件和审核程序也使得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获得证券市场融资的机会大大减少;而风险投资主要青睐于高新技术企业,并对投资主体设立了较高的门槛,且在投资过程中也存在技术、市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风险,湖南太子奶集团事件就为民营企业风投方式融资敲响了警钟。

(三)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条件和期限结构限制使民企融资受歧视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发放的贷款绝大多数用于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而对于民营企业则规定了诸多信贷条件,如在负债率、贷款归还率、日均存款额、行业性质、股东结构等方面规定了种种标准,加之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抵押资产等自身因素,银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渠道被堵塞。虽然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满足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不少作用,但资金实力不足,仍不能解决民企融资问题。

(四)非正式渠道融资成为民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非正式渠道融资主要包括民间借贷、企业间以拖欠货款来周转资金、相互担保融资等形式。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缺乏对非正式渠道融资的保护,容易引发非法集资问题,如大午集团的孙大午、德隆系的唐万新、本色集团的吴英、浦江的“影视大亨”张世强、义乌的“文具大王”楼国辉等都是非法集资的实例。加之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会导致竞争环境和信用状况的恶化,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非正式渠道融资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类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复杂多样,其资金的主要来源多数从非正式融资渠道获取,这就隐含诸多融资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极为不利。融资风险是指由于融资活动而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内源融资风险内源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以家族企业为多数的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内源融资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几点表现:(1)企业内部集资风险内源融资主要基于家族利益和信任,在融资中很多家族成员都过多考虑个人利益,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在不能兼顾所有家族成员利益时陷入融资困境,而家族和企业在财务上的交错与融合又很难避免这一风险。《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显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到3%,留存收益较低,加上民营企业自我积累意识淡薄,留存利润的能力不是很强,仅靠内部积累已不能满足企业谋求滚动式的发展模式,从而增加企业持续发展的风险。(2)应收款项融资风险民营企业应收款项融资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和票据贴现融资。由于民营企业间拖欠账款现象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不得不采用应收款项融资来解决短期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据调查,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超过60%,债务企业的还款能力、双方企业的交易风险以及整个债务链的运作状况都可能成为增加应收账款融资风险的潜在因素。而且,许多交易纠纷也可能导致应收账款抵押无效,增加了融资的风险。再者,应收账款融资有时会涉及银行、债务企业、债权企业等多方主体,债务链往往变的非常复杂,当融资出现问题时,企业权利的有效维护难以实现。票据贴现融资以其成本低廉、手续简单、办理快捷等诸多优点为大多数民营企业所用。然而票据“融资化”却存在着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票据的真伪、循环贴现导致虚增存贷款规模等问题。很多民营企业为了获得资金融通不惜制造虚假贸易,开具虚假票据,或将融资来的资金投放民间借贷,或用于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投资。一旦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或是投资失利,企业将面临无力偿还欠款、无法弥补损失的困境。2011年9月,温州的郑珠菊涉亿元银行承兑汇票非法融资一案就充分暴露了票据融资存在的巨大风险。2.外源融资风险(1)负债融资风险负债融资风险主要包括银行借款风险和民间借贷风险。银行借款是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银行贷款限制,加上民营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取所需的全部资金。若企业在短期内融通资金采用银行借款方式,其程序的复杂性、贷款门槛的限制等因素很可能造成资金无法按时到位的风险。资金不能到位又会引发一系列的潜在风险。银行借款的诸多限制使民营企业越来越青睐于民间借贷。但民间借贷利率过高,如果企业一旦决策失误或经营项目失败,就会面对无法偿还本金和高额利息的风险,从而引发民间借贷危机。此外,由于民间借贷具有门槛低、方便灵活、额度不受限制的优点,许多民营企业“见钱眼开”,大量借贷投资房地产、金融、煤矿等高风险行业,一旦投资失利,实体经济利润又无法承担高昂利息,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2011年温州频繁曝出的因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导致的老板“跑路”现象,着实印证了民间借贷风险对民企的影响之大。(2)股权融资风险股权融资风险主要存在于即将上市或已上市的民营企业中。近年来,许多民营企业试图通过上市来融通资金,但由于资本市场较高的门槛限制,致使很多企业采用“借壳”或“买壳”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这就面临着壳资源风险、整合风险及融资成本风险等。如果企业不能准确判断壳资源的价值,花费了巨额收购成本,却产生借壳预期与实际的差异,从而产生借壳买壳风险。另外,如果企业不能很好的整合,上市后的效益也会大打折扣。这些风险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付出巨资却融资失败的后果。尽管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较少,但股权融资风险依然困扰着民营企业。第一,上市融资成本较高,且时间跨度较长,市场竞争激烈,很难满足企业紧迫的融资需求;第二,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净收益,从而可能引起股价的下跌;第三,股权融资还可能导致企业控制权的转移,这也成为很多中小企业家的一大心结。(3)融资租赁风险融资租赁是民营企业解决长期资金需求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其租期较长、租金较高、租赁期间市场环境变化引起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会给企业带来以下风险:①企业融资决策风险,包括对产品设备、租赁公司的选择引起的风险,以及企业资金运转能否按时支付租金的财务风险;②租赁公司信用引起的连带风险,即租赁公司不能按期提供租赁资产,致使企业停工停产的风险;③市场风险,即租期内由于资产的无形损耗,企业产品不能及时更新换代,造成滞销的风险;④金融风险,即租赁期间市场利率频繁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等。(4)兼并收购风险民营企业为谋求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经常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融资,以迅速提高竞争力。但这一方式也蕴含很多风险。一方面,有一些民营企业家为了扩大规模,追求短期利益,对兼并和收购企业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方案,就盲目兼并收购,最终使企业遭受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许多民营企业尽管对兼并收购做了充分的调研分析和前期准备,但有时把握不住时机,在操作中也没有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从而增加了资本成本,最后可能会遭遇反收购风险。(5)其他风险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存在信用危机引发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由于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透明,信息公开化程度较低等自身问题,使信用问题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顽疾。一旦采取非正式渠道来融资,又会引发一连串的法律风险隐患,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陷入法律困境。

(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1.宏观经济政策及体制方面的限制因素(1)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因素由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极不稳定,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它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势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央行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市场上的资金供应量减少,会使民营企业通过市场融资的可能性降低,风险增大。银行一旦收回部分流动资金贷款,企业要么筹集不到资金,要么筹资成本提高,这必然影响企业资金链的连续性,使企业面临经营风险。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对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就很难规避潜在的融资风险。(2)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目前我国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下的产物,一直以来国家政策在贷款上对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偏见,缺乏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政府建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也还处于萌芽阶段。此外,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不到位,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成为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制度因素。(3)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限制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仍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为主。我国国有银行垄断了近70%的资金源,但却多数为国有企业贷款提供支持,对于民营企业,则设置了诸多限制,加上民营企业自身财务制度及管理等因素,这就在银行机构限制方面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机会风险。而国有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如一些地方性的银行,仅局限于为地方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又因其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不能提供民营企业所需的资金支持。(4)资金市场准入制度的限制在主板市场一直实行额度审批制,这对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极为不利。而且我国政府将现阶段证券市场的首要任务确定为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这必然在上市额度上向国有企业倾斜。据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统计,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仅为1003家,仅占民营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不到。而在二板市场,入市门槛高又成为融资障碍。只有少数大型民营企业能够满足二板市场上市条件,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无法通过此渠道融资。股票市场如此,债券市场融资环境更加恶劣,同样设置了诸多融资限制条件。2.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1)民营企业自身的内部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产权结构的限制[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其出资方式主要是家庭出资,自有资本占权益结构的60%以上,承担责任方也是家族成员,其产权结构与家庭组织交错混合。并且多数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结构简单,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权责业不够明确,管理人员多以自身利益考虑而非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进行计划和决策,这样就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另外,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比较单一,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其在外部排斥外来资本的进入,在内部劳资关系紧张,内源融资风险增加。而无法推行职工持股,就无法拓展外部融资渠道,外源融资渠道堵塞。(2)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较差,盲目融资和投资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在管理理念和风险意识方面较正规上市公司还有一定差距,在融资方面容易陷入许多误区。如有的民营企业家为了得到资金,不惜过度包装,制作虚假财务报告和担保凭证向银行骗贷,置融资信用风险于不顾;有时又只顾企业扩张,花费高成本不断加大融资,而忽视企业内部整理,使企业难以走向规范化,营运能力降低等。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投融资方式成为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最直接影响因素。(3)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和融资机制多数民营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不够科学,财务机构不健全,存在着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的弊端,甚至有些民营企业不设置财务机构或虽设机构但形同虚设。这样一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就很薄弱,资金管理不严,对现金、存货及应收账款这些流动性较强资产的管理存在缺陷,往往造成企业做出错误的融资决策,增加企业融资风险。另外,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量资金都用于内部积累以扩大再生产,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吸引人才,导致企业无法形成用人机制。财务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也会导致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没有切合实际的财务规划,导致融资决策体系失灵。没有科学健全的投资机制必然会增加企业融资的风险。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12

民营企业数量众多,经营方式灵活,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证明,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对一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营经济规模实力成倍增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社会贡献日益显著,为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虽然民营企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民营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尤其是当前的经济形势不景气,民营企业想要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就更加困难。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由于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态度以及资本市场不完善,造成了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如下的困境:

(1)民营企业融资缺乏一个长期的明确的规划,融资带有很强的偶然性。民营企业筹措资金更多的是一种应急策略,这不但会导致筹资成本升高,还可能因无法筹集到资金,给公司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民营企业没能形成一套良好的融资机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缺乏预见性,另一方面在于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态度,这使得其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资金不具有持续性,不便于民营企业进行融资规划。

(2)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负债融资的财务杠杆作用可使其所有者获得高于企业息税前利润的收益。同时,由于负债产生节税作用,也可使所有者财富增加。但是,负债在增加公司财富的同时也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民营企业没有意识到内源融资的重要性,当公司资金短缺时,绝大多数企业倾向于进行负债融资,而不是内源融资。

(3)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方式过于单一,这也是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又一个因素。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民营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减少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在于民营企业融资思维固化,缺乏创新,对新生的融资方式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国外民营企业融资经验

世界各国的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各不相同,但是民营企业本身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也决定了国外民营企业的融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民营企业有启示作用。

(1)美国和英国的“啄食顺序理论”

英美是典型的发达国家,有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在这两个国家,民营企业在筹措资金时主要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来从资本市场上筹措长期资本。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摒弃了其他融资方式,就美国而言,该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遵循的是“啄食顺序理论”,即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换言之,企业先依靠内部融资,在内部融资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时才会按照程序计划采取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企业一般优先选择发行债券融资,资金不足时再发行股票融资。

(2)日本和德国的“全能银行”

相对于英美的多渠道融资,日本和德国的民营企业更多依靠的是银行贷款,因此,这两个国家的银行也被称为“全能银行”。由于德日两国的民营企业在筹措资金时主要依靠的是银行,因此该国的民营企业更加重视与银行之间的长期合作,这一方面减少了银行监管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便于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

(3)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租赁方式

融资租赁能够有效解决抵押物执行难的问题,是解决间接融资低效率的有效方法,当前,融资租赁已经成为国际性设备投资的多功能产业,在各个国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菲律宾的中小民营企业主要就依靠融资公司提供的风险投资、租赁贷款等方式来解决公司的资金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国外民营企业的融资经验进行总结。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计划融资,避免出现应急性融资,要遵循融资顺序,注重融资方式的创新,要始终将降低融资成本放在第一位,再者,企业应更加注重构建与金融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为今后的资金融通做准备。

四、我国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坚持降低融资成本原则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融资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利润的多寡。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一般是按照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顺序进行的,内源融资的成本主要是机会成本,是各种融资方式当中最低的,因此,民营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当中应当优先考虑的是内源融资方式。

(2)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原则

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规模经营而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但是,随着企业负债规模的增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增加了,根据均衡理论,企业最佳融资结构应该是在负债价值最大化和债务上升带来的破产成本和成本之间选择最佳点。因此,民营企业在进行负债融资时应当注意“度”的问题,合理的负债规模可以给企业带来好处,促进企业的发展,而过度融资则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是破产。

(3)规模适当原则

民营企业在确定自己的融资方案时应考虑融资规模的问题,这是因为企业的筹资成本率往往会随着企业融资量增加而增大,如果企业过度融资,就会使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影响企业效益。因此,民营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认真的分析生产经营状况,进而较为准确的预测资金的需求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资金筹集不足造成的资金链断裂,又能防止由于资金筹集过度造成的资金闲置。

(4)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原则

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直接融资比例逐渐大于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筹措到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因此,民营企业更应该注重直接融资,这一方面拓展了公司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直接融资更加便捷灵活,减少了公司的时间成本。

五、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

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多企业都缺乏一个长期的、明确的融资计划,这不利于企业资金的筹集,事实上,民营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不同时期企业资金的需求量进行准确的预测,这一方面降低了融资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防止由于公司筹资规模不当造成额外的财务费用。

(二)深入挖掘内源融资

由于民营企业在进行外部融资时受到诸多的限制,因此,深入挖掘内源融资的潜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那些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企业,更应该重视内源融资。具体而言,民营企业可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进而达到强化内源融资的目的。

(1)加强预算管理,合理安排支出。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打造更好的内源融资平台。因此,民营企业应当加强预算管理,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费用进行细分,梳理出各项费用的驱动因素,并结合近几年各种费用的发生额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化费用体系,以此作为企业控制成本节约开支的工具。

(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的降低坏账损失。民营企业在进行信用交易时,一定要加强对客户资信的管理,防范由于赊销不当引起的资金危机。这就需要企业制定出合理的信用政策,即确定提供信用政策的标准,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对哪些客户提供信用,各类客户的最高信用限额是多少,信用期限如何,同时,还要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动态调查,及时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利用固定资产折旧融资。折旧费用代表着固定资产因长期使用而发生的损耗费用。折旧费用应该渐渐累积,用于更新固定资产,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但是在固定资产未更新前,公司可以自由支配这些费用。

(三)寻求风险投资

民营企业还应当积极的在资本市场上寻求风险投资。引进风险投资,既体现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的原则,又可以解决公司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问题。首先,利用风险投资不但可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而且风险投资公司有着专业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公司的迅速壮大。其次,如果民营企业在投资期间经营状况良好,还会吸引到风险投资公司的追加投资,这又进一步的解决了公司后续的融资需求。

(四)发展融资租赁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利用融资租赁进行融资不但可以增加公司的融资方式,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并且,融资租赁有许多优点,主要体现在:①限制条件少,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②融资风险小,民营企业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3融资租赁的另一大好处就是能够产生节税效应。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租赁设备的折旧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所包含的利息和手续费均可从税前扣除,从而使承租人得到了减税的好处。基于以上的几点分析,民营企业在购买生产设备时应当优先考虑融资租赁,这是解决公司融资困境的一种有效的措施。

(五)运用动产担保融资

过去我们的融资担保政策和规定都是盯向不动产,《物权法》的颁布构建了动产担保的法律框架,因此,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运用动产担保来融资。事实上,2007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在动产担保方面,还可以用应收账款质押。民营企业普遍都存在着大量的应收账款,当企业需要资金而又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时,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公司完全可以以应收账款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借款。

(六)合理运用筹措到的资金

最后,民营企业还应当合理的运用筹措到的资金。通过以上分析的融资方式,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融资过程到此结束,资金的运用效率是决定公司融资成败的一个关键指标。因此,民营企业应当注重对所筹资金的管理,避免资金出现不合规、不合法的运用,这一方面保证了资金最大程度的运用到公司的生产经营当中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公司对资本所有者负责任的态度,为今后的融资打下了良好的信誉基础。

六、结论

本文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融资困境、应当遵循的融资原则,以及具体的解决对策。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不能只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更需要整个国家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合适的融资渠道及完善的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民营企业彻底的摆脱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陈代露.动产抵质押担保方式探讨[J].交通财会,2004(1).

[2]罗瑜.国外融资方式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9(4).

[3]杨俊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新探[J].经济问题探索,2003(3).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篇13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奶水”不足,生长缺“钙”

企业出生困难,在泥土中滚打成长。从中小民营企业的出生形成来看,欠发达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起来,或者由家族投资办厂演变过来的企业;二是由朋友参股台资开办的合资创业;二是通过组建、承包、买断乡镇或小型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企业。首先,这几种形式所形成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采用家族式、粗犷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需要;其次,中小民营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生产的设备较陈旧,技术落后,创新能力较差;再次,中小民营企l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不规范,不严谨,有的企业为了眼前利益刻意编制多套财务报表,“假凭证、假帐簿、假表报”的二假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就造成,一是,企业在投资决策中缺乏长远的规划,往往形成投资的随意性和非长远性,短期,有为较为严重,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形成融资困难;二是,企业实力较弱,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生产资金短缺,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偿债能力低下;三是,中小民营企业资信程度不高,缺乏良好的信用记录,财务信息透明度低,因而很难获得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因此,生长缺“钙”,个头偏小,这是造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最根本原因。

(二)企业融资奇招百出,边际成本太大

中小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发展,资金有时会变成是它最大的障碍。中小民营企业要融资,作为其发展的动力,它一般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内部融资,二是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途径是通过保留盈余,定额负债(包括应付工资、福利费、税金、其他应付款等)形成资金的来源,通过计提折旧形成融资活动;外部融资主要途径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来获得资金。内部融资容易,但金额有限,外部融资存量大,但是融资门槛太高。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融资就会采用各种奇招在夹缝中求发展,比如,对内常通过游说、乞求向亲戚朋友、公司员工或民间高息集资、借贷等方式获得资金,对外则利用自己的人际能力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关键人物拉关系,利用回扣和一些虚假财务信息骗取信任等手段来获得贷款。但不管用哪种方式,都造成中小民营企业边际战本增加,同时也会促使民营企业去作假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在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发生变化或逆转时,中小民营企业就会引发难以收拾的处境。

(三)金融系统服务理念太过“实际”,门槛太高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贷款的成本相差无几,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商业银行会优先服务于国有企业或规模大的企业,这更符合其经济效益的原则。在惯性思维模式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排序就要靠后,一般商业银行的融资,首先考虑是国有,再是“三资”,再接着才会考虑民营企业,另外,在办理融资业务操作人员的思路一般也是这样认为,因为现在商业银行都是进行负责制考核,国有、“三资”企业总有让人放心的地方,而对中小民营企业则不然,对中小民营企业放贷融资大多会出现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减少贷款数额等许多不公平等现象。其次,商业银行实行的是现代企业管理,在放贷时风险考虑较多,一般金融机构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一定的信用度和合格的抵押品,而中小民营企业的偿还贷款能力难以认定,尽管商业银行懂得要创造盈利得广开门路,敞开的大门的道理,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门槛太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情况更加突出。

(四)政府、金融市场“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主要是靠税收,而在税收中来之中小民营企业所占的比重义非常高,可是国家、地方政府、金融市场等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做得又太少。

1.融资担保机制缺位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货款,但是不管那种方式都要有进行担保的制度,而中小民营企业在货款的过程中存在担保不足问题。我国市场化运作的民营企业担保的中介机构很少,担保能力也很弱,使很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需要贷款而没有合适的担保而不能贷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健全的担保制度,如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下组成担保中心,或金融市场引导由骨干企业组成担保集团,或在地方政府引导下组建担保中介等都能使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度过难关。

2.委托投资制度基本木形成

委托投资是一种叫接的投资方式,投资者并不直接投资企业,而是委托具有一定投资经验的信托投资公司投资,特别是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聚集,巨大的社会财富聚集到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个人的手中,民间个人的投资意识也很强,但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和信息的不对称,民间资本就无头苍蝇到处乱碰,民问资本投资没有方向,而中小民营企业正值大力发展的高峰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委托投资机制没有形成而造成两者对峙的局面,这时政府的引导,金融市场制度的健全此时就显得更加重要。

3.证券发行市场“发育”不完善

目前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是政策性的主导型市场,在这资本市场中往往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及产权转换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场所。尽管现在状态有所改变,中小民营企业要获取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的资格仍然是相当的困难,虽然这里面有中小民营企业自身需要改制,需要真实地、透明地公开会计信息等因素改变,但证券发行市场制度的完善,改变是中小民营企业能融到资金必不可少的前提。

4.金融市场服务品种“单亲”

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也逐步完善,但却是还不发达,金融服务品种单一,这也是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融

得资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政府要大力发展会融市场,开辟其他更多的金融服务品种,如融资租赁等非银行的金融业务。融资租赁是中小民营企业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有效方式,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在资金短缺或不动用运营资金的情况下,以现有的资产、效益和未来的收益作保证来获得或更新机器没备,达到融资和技术更新的双重目的。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几种“过招”对策

(一)企业“多练内功,强身健体”,提高抗击打能力

欠发达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虽然出生先天基础不足,条件不如“国”字号,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首先,中小民营企业要进行制度创新,如产权制度创新,在保持自己家族控股的前提下,吸纳非家族投资者的资金,使中小民营企业由单一的业主制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变,克服“小而散,小而弱”缺陷,提高企业抵抗资金风险的能力。其次,改变理财观念,提高信用等级,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誉为企业自己担保,获得银行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时常通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争取金融机构的信任,按金融机构的信用评定标准来规范企业的各项规程制度及各种企业行为。第三,完善、健全企业财务制度,理清财务会计帐目,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方便税收等同家部门及金融机构的审计,使投资者随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增强对企业的信任。第四,源动和激励企业管理人员的秘极性,特别是懂得融资,能为企业融资出谋划策的人才,何必要让他们参加人股,参与投资,留住人才就赢得资金。

(二)开辟溪径,建立诚信的担保制度,“联保贷款”融通资金

中小民营企业可以根据行业或者其他途径,建立几家或者十几家的诚信联保制度。金融机构拒绝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申请,大多基于风险难以掌握的思考,而“联保货款”的方案足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加上一道“企业风险共担”的保险,其组建诚信担保的中小民营企业中各自拿出相当于贷款额20%左右的现金建立共同的“风险基金”,联保企业中任何一家如没有及时的还贷,银行都将没收“风险基金”作为清偿。其最大的优点是打破常规,创新了融资和担保的新机制,把风险和利益与企业自己捆绑在一起,而这样的“联保”方式企业之间还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做到-荣俱荣,一损俱损,谁都不愿意作茧自缚,损害自己的利益。中小民营企业通过这种既不需要另外担保,也不用抵押的联保贷款方式,就能融到一定期限和额度的资金。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