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实用13篇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1

企业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ation),数字化转型不只是企业内部数字化自动化的应用,其正真内涵载于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通企业内部的运营流程,将企业的前台与后台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从客户为中心出发,把企业的运作、决策及服务紧密围绕客户体验而进行。

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能够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分类,对科学、系统研究企业数字化起到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国际上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分类,简略的概括为萌芽、扩张、业务变革和战略变革阶段,这些阶段分类大多以发达国家的视角来进行划分,对我们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国家在不同经济水平,数字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将不一致。综合国内学者对于企业数字化阶段的研究,大体将分为数字化初始期、基础设施变革期、业务数字化转型期以及战略变革期四个阶段。

二、企业数字化阶段分类研究

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划分指标。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企业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应用状况、数字化效益指标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计算应包含硬件、软件、通讯设备、视频会议室、信息化的培训课程、信息管理部的建设、专业IT人才团队、以及技术的维护。应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最近5年,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费用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乘以100%

(二)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

企业数字化在企业的地位反映了该企业是否重视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云计算使得21世纪传统行业竞争无比激烈,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战略高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其主要评价依据包括:企业信息化领导的地位、信息部门的地位、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水平、信息话的重视程度等。

(三)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的任何其他资源都是在人力资源的参与下才变得灵活起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的评价包括:雇员的IT技能和数字化的理念、是否有专门的数据库管理员、是否建立了IT部门并配置专业的IT人员、信息部门是否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的信息能力和数字化观念等等。

(四)IT的应用状况

无论数字化设施建设多么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为战略高度,IT的应用水平都直接关系到企业数字化战略的成败。IT的利用状况囊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度水平、数字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电子商务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水平、企业系统之间讯息共享的程度、能否实现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互等等。

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占传统业务的比例。包含电子商务的销售额与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和线上购买金额占总采购额的比例。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特征

(一)处于数字化转型初始期的企业

初始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初阶段,此阶段还未建立数字化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其制造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技术都不完善,计算机的普及率包括信息技术的普及率都比较低,使用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企业的信息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应用都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停留在硬件系统的建设层次。

(二)基础设施的变革期

信息部门开始建立;随之企业开始逐渐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规范,企业在组织结构和营运模式上更加注重数字化变革,信息技术开始融入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与职能部门,并且信息化变革更向着企业的统一化模式发展,企业已构建出具规模的内部网络,此时的信息技术处于推广和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初始阶段有明显完善。

(三)业务数字化转型期

处于业务数字化转型期的企业不仅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信息系统,配备了专门的数字化部门及专业IT人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全面提高,在企业内部实现了数据高度共享,组织通过数字化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完美结合。这个时期的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信息系统在随着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变革进行调试和改变,由于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和变动的影响,此阶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进度也会轻微波动。企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施行触及企业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等过程。在业务数字化变革中,以变革标的为导向保证变革有一个具有方向性的、能够监测的、有向导的管理环境,为整个变革进程制定计划,构成有实效的项目小组和有效管理项目进程。选用新的领导方式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进程的管理的核心价值进行宣传增强管理层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四)战略变革期

企业领导层面,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变革期的CIO,自身不仅具备了全局性的眼光,同时能够以过程为导向,根据公司的组织设计进行调整.不仅具备信息分析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公司筛选和利用关键信息.并且还具备了能用投资回报率来决定IT方面的支出,高层领导角色在现阶段由CIO来担当,并制定战略层次的方案。在制度层次,企业已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企业的价值链用互联网思维联系和组织起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正真成熟阶段,并在企业的战略层进一步强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且持续对转型进行战略投资。

四、数字化转型阶段注意事项

(一)创新业务模式

数字化时代,企业最重要的是设计并构建新的业务模式。惟以最适合的规范方法不断地重新把全部业务要素纠合在一起才能满足客户期望,领先于竞争对手。

(二)推动构建客户和社区的互动

对客户和社区的自由交换的新模式的构建是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关键能力。传统企业与客户交互大多发生在销售、营销和售后的过程中。而数字化时代,企业必须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再到企业的财务方面等等,都与客户进行交互。构建与客户交流的社区,这一点小米科技公司做的很到位,小米社区和论坛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恰当的充当了与客户交互桥梁的角色。使得企业的设计人员、工程师与客户进行交互,让顾客得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优化和构建数字化供应链

传统企业以满足供应商来涉及供应链,而数字化企业必须针对顾客优化供应链。对数字化供应链进行优化,把这个供应链网络中的物流信息进行组织,提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依据数字化网络系统对信息按要求进行管理和输出。来达到协调远程客户与企业的关系,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四)识别转型时机

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信息的整体掌握来识别转型时期。需要判断自身的产品或服务的数字化程度,同时把握自身的竞争对手怎样应对新的客户期望。根据时代和客户的变化要重新定义价值主张,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来实现数字化的价值。

(五)执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并且持续改进

通过重新定义业务和运营模式,构建新的数字化虚拟社区,来实现客户的交互和数字化供应链的完善。这些不仅需要严格执行而且更需要持续改进,随着市场的变化,顾客的要求和偏好在随时变化,只有通过分析客户交互,来寻求新的源动力。

五、总结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从数字化产品与基础设施开始扩展,进入21世纪初后,开始发展到数字分发与Web战略阶段,其中Web战略与电子商务以及如何通过Web战略提高效率等。直到2010年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到业务模式层面,标志为移动革命、社交媒体、超级数字化。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强大动力,在新世纪背景下,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的阐述,从企业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应用状况、数字化效益指标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可以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结合企业本身,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那些能够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并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企业,能够在变革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赵冰.浅谈制定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09(19):314.

[2] 欧阳峰.我国企业信息化演进的内外影响因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173-174.

[3] 龚芳,金岳晴.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6(33):9185-9187.

[4] Saul J.Berman,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和物理化的融合制定新型业务模式[J].IdeaWatch.

[5] 杜立辉.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8).

[6] Jian Fu Zhang.Evalu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J].Expert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8938-8948.

[7] 朱农飞,罗元.数字化转型[J].首席财务官,2014.01:74-75.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深入推进,信息时代的产业格局以及全球化产业分工逐渐有了分晓,而不均衡发展造成的数字鸿沟问题也逐步凸现。“信息差距”与“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反映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通讯技术和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的差距。就其产生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率彼此间差异很大造成的。近年来,数字鸿沟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999年发出警告:把这个世界的贫穷人口从数字革命中排除出去是危险的,并一再强调要打破数字鸿沟。2000年以来,联合国、欧盟、oecd、亚太经合组织、八国首脑峰会等纷纷围绕数字鸿沟问题展开讨论。与此相关的政治和外交活动日益频繁。世界范围内的数字鸿沟拉大了南北经济差距,突出了美国的一超地位,加剧了国家内部分化;国家范围内的数字鸿沟拉大了地区间的发展平衡;而行业间的数字鸿沟则强化了竞争中处于优势企业的强者地位,对信息化落后的企业而言更是严峻的挑战。更为严重的是,今天的 “数字鸿沟”就是明天的财富差距。在信息时代,这种差距必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的不同和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而不断扩大,而且扩大的速度要比工业化时代快得多。随着人类慢慢步入信息社会,企业也要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转变经营职能。新一轮的生产经营计划要紧靠信息技术的支持与获取。正像美国企业管理专家彼特·德鲁克所说的那样,信息社会的主要职能是 “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与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与分配”。

二、现代企业为什么会跌入“沟”中

在国内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过程中,有的企业已经适应了信息社会的行走规则,逐步地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有的企业则很不幸,他们陷入了“数字鸿沟”的泥潭中。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会跌入“沟”中?这其中主要分为两种原因。其一,有些工业社会时期经营很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生产及战略经营的重要性,仍然以传统方式经营企业,缺少掌握准确信息的能力和手段,信息资源的稀缺使企业原先的优势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已不复存在,逐步跌入数字鸿沟的深渊中。目前国内实现信息化和没有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已经表现出很显著的差异。未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制订决策是基于推测和评估,而信息化企业则是基于全面了解、精确掌握,在it 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相当精确和有效的配置,在经营措施出现失误之前可以及时察觉问题所在,尽快纠正,这是传统企业无法做到的。其二,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但并没有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实施信息化建设,怎样实现信息化生产,只是一味盲目地搞“网络建设”,在重金投资建立了一流的通信——计算机网络之后,网络系统上信息贫乏、数据混乱、应用系统相互割裂成为一些“信息孤岛”,远不能支持管理决策。这就需要我们深思: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化战略,应该找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数字鸿沟”究竟在哪里,研究跨越这种“鸿沟”的策略和方法。

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许多企业受益匪浅。但是,信息化不是什么“万灵药”,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才会成功。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失败现象很多,我们的企业应该反思,应以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找出信息化之“弊病”,走出失败的怪圈。

三、走出“数字鸿沟”之路

企业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只有思想上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意义才能使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方向对了,也就避免了走入“数字鸿沟”的歧途。究竟什么是企业信息化?让公司里的每个员工都上网,给每个销售人员都配上笔记本电脑,再建立一个网站就是信息化吗?这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并非实质。从本质上讲,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技术重构企业核心业务,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未来的企业如何能活下去,其致胜的关键在于巧妙连接信息情报与策略性管理。企业决策者必须迅速分析、理解与处理情报资讯,同时迅速付诸策略性思考,调整经营的脚步,以便掌握时机,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者更应该是调兵遣将的高手,既能善用资源,又能灵活运用情报资讯、拟定战术。未来的商战必须配合财务系统、行销网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整合”,打的是整体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竞争”而且是“合作”,情报信息的分享、充分运用才是未来企业致胜的要素。这才是企业全面的信息化意义所在。

信息化的意义搞清楚了,对于那些在企业盲目进行网络建设,并没有真正运用信息为自己服务的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把数字化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这是一种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的综合性战略计划,采用这种计划的企业,要坚信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至关重要,要不遗余力地推行数字化管理战略计划。

2. 建立支撑数字化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形式。为了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并取得成效,就得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一是要有负责数字化管理活动的领导人,承担制定数字化管理的计划和战略;二是成立专门的小组,完成与数字化管理活动有关的任务;三是建立支撑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另外数字化管理适应的组织形式是"扁平型"的结构,而不是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

3. 企业中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是指原有的企业有部分职能部门分散地开发了各自的信息系统,并没有考虑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形成了大量冗余信息,使信息无法整合,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所以,要在企业中实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进行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需要对信息资源重新规划。

4. 进行it咨询,解决信息化上马的盲目性。lt咨询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咨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战略方面,后者一般包括战略和决策咨询,而前者则偏重于电子商务条件下的战略计划与转型;管理方面,后者以投融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会、生产组织为主,前者则主要涵盖了业务流程重组以及erp系统应用实施等;信息方面,后者是传统化的市场调查、分析与信息整合,前者则以it市场分析咨询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咨询为中心。

it咨询可以辅助企业信息化实施项目从可行性分析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包括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项目管理、应用效果评价和用户的培训。而分析多数信息化失败的原因在于前期的分析不够,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使得对信息化的困难估计不够,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转变措手不及。因此,要加强前期需求分析过程中it咨询的力度,做好人员的培训,使企业的业务流程顺畅。

5. 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知识创新凸显,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乏者之间大有加大数字鸿沟的趋势,由于导致“数字鸿沟”的核心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差异,因此人力资本应当成为今后企业重视的首要资本,并加大力度吸纳顶尖的高新科技人才,企业在吸引一定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同时,更要使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以适应社会及外界环境的变化。思想上的认识会导致企业内因发生变化,但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企业的外因,即企业的外部环境讨论一下走出“数字鸿沟”的道路。

6. 加强信息化过程的监理工作,有效地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信息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与开发商经常发生意见分歧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原因就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一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致使项目在质量、进度、投人等方面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和控制。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其重要的职能作用。因此,当前急需政府的介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信息化项目监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使信息项目监理工作实现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并且有法可依,维护用户的利益。从这当中可以看出来,政府的作用是必须的。

7. 调动it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在跨越数字鸿沟的历史进程中,it企业可谓责任重大。可喜的是,在“数字经济与数字生态2001年中国高层年会”上,许多it企业都表达了消除数字鸿沟的宏愿。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丁健说:“数字鸿沟对于我们来说,真正要做的是发现沟在哪里。也就是说我们要努力发现我们的客户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沟,并帮助他们更快地将沟填平。”其实,从长远考虑,it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最终也会使自身受益。因为只有帮助大多数国家、地区、群体成为网络经济和社会的正式参与者,才能拓宽公司现有的市场规模。 “数字鸿沟”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从某种意义来说,弥合这种差距的过程,又恰恰给it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所有参与因特网革命的公司都有机会去消除这场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数字鸿沟,同时它们也会最终享受到消除数字鸿沟后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综上所述,企业当及早准备,谨防跌入“数字鸿沟”。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尽早转变思维观念,把自己的企业纳入到全球化的信息平台上,让企业全方位共享社会信息资源。同时,需要政府及全社会对企业信息建设的支持与关注,使企业尽早走出“数字鸿沟”的阴霾,实现信息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3

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是生产企业面向现代、世界、未来、全面提升企业社会效能的基础平台;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能力、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生产效率和提升企业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规范地推进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使高层能够及时掌握企业业务中的所有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对企业发展干旱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让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生产管理、市场发展、节能减排更加优化,从而取得更大的市场效益、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1 煤矿企业数字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数字化是将煤炭企业的各个生产、管理环节转换为各个数字化系统的开发、生产、成本、进销存、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系统过程数字化,通过这些数字化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加工而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直观显示给企业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让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数字化同时也是煤炭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各类数字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对应地应用到生产、管理、安全的不同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安全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2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引导支持监管力度不足够

任何项目发展都离不开引导和推动,煤炭企业数字化建设也是一样,其推广推进离不开主管部门的引导、支持。国家对煤矿企业的引导支持主要体现思维认识、政策、思维认识和政策引导主要体现在国家为推进煤矿企业数字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等制度相对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而导致煤矿企业数字化意识淡漠和理解偏颇;二是国家在财政、税务和节能方面的支持不足;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矿企业数字化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有效、顺利实现。

2.2 煤矿企业对数字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提高就较好的分析、规划、实施,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企业领导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提高管理效率,能够准确高效挖掘出对企业发展非常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煤矿企业由于社会背景及能源状况下有其独有的一些特点,企业大都重视新矿区资源开采项目的占有和煤矿人员安全责任而带来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所以企业把大多数人、财物都放在安全和项目占有方面,认为数字化建设仅仅是空洞的壳,无法立即带来实际利润效果,所以忽略数字化建设。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数字化建设,企业照样能做大做强,对数字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高层领导没有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有些企业高层领导在企业数字化建设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数字化建设立即能获得较高效益,但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无法立即体现便丧失信心。

2.3 顶层驱动不足

煤矿企业的很多根本没有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基本没有高层领导的参与和协调管理,即使有也对多下设置与后勤管理部门,仅仅为了满足公司连接外部网络和管理维护公司内部计算机硬件和安装系统以及公司打印复印设备等耗材等更换和购买工作。企业数字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对这项工程重视不够,数字化建设将很难进行下去。有些领导对数字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对数字化技术了解不够,不明白怎样建设管理才能保证数字化建设实施成功。因此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严重不足。有的煤矿企业多年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投入,基层区队甚至没有计算机网络,大部分区队没有几台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应用系统,所有管理及文书工作完全靠手工进行。有的煤矿几千人、上百台电脑和一些应用系统,甚至没有一个专职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当然更是没有数字化建设管理人才了,严重地束缚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4 缺乏统一规划

煤矿企业缺乏统一的安全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规划,目标不明确。企业自身往往无法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种利益维度来进行分析和规划,在煤矿企业更是没有全局的角度进行信息化整体规划,只是流与形式,认为隔离来理解整个企业中单个业务过程。高层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无法全方位的全局性的视野和思维,同时对于基层的细节问题了解程度不够,无法判断具体事项的合理与否,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管理层面之间必然存在纰漏,甚至人为因数干扰。

2.5 缺少专业骨干人才

在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运行管理中,专业人才的因素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从事煤炭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煤矿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甚至有些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停留在较低层面。造成了人才成本的加大,人力资本的沉淀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很多煤矿企业没有自己的全面统筹类的人才,缺乏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缺乏规范的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业务流程。通常盲目地引进一位骨干技术人员来解决目前的工作需求可能会在在数字化建设管理中某一部分起到重要作用,而缺乏长远、全面、可持续的兼顾发展;同时当骨干人员的岗位发生变更后,新人上岗无法继承前人的运维经验,是使得数字化建设管理成本增加,重复投资等重要原因。另外忽略了数字化建设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数字化建设和管理完全依赖商家,无法完成针对自己企业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和二次开发利用,在数字化建设管理中因找不到故障原因而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的情况是企业中是很常见的。没有培养自己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导致数字化、信息化只能盲目顺发其展,疲于奔命。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数字化技术人才的价值。

2.6 技术人员编制不合理

人员编制中是技术能力单一而重复的现象严重,比如都是网络技术能力过硬、都是软件能力强、都是搞系统,这样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又缺少其他专业技术类人员的加入,这样顾此失彼,导致数字化建设中,规划、硬件、软件、管理严重不平衡。

3 有效推进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管理的解决办法

3.1 政府指导监管部门加强引导

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积极组织协调一些具有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单位主持研究、制定、开发煤矿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数字化建设技术。同时促进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数字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

3.2 准确定位企业数字化建设工作,设计顶层驱动

为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解决规划协调不统一和规划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煤矿企业考虑成立以高层领导负责的数字化建设部门,让信息中心这个部门成为有物有实企业直属部门,明确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在企业整体中的地位和工作职责目标,从部门设计上解决了顶层驱动和协调能力不足的天生缺陷,充分提升数字化建设部门的效能和职能。

3.3 提高煤矿企业对数字化建设认识

在社会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除政府政策和引导外,在抓住安全和资源项目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企业对数字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企业可以考虑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数字化建设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全员的知识能力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意识水平。以利于数字花建设工作达到全员参与、群策群力。

3.4 整合企业,统一规划

由数字化建设部门根据煤矿行业的数字化建设指导思想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目标,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种利益综合进行分析和规划,对企业安全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规划,把企业的所有人、财、物等所有信息进行统一、唯一的编码,达到信息标准的统一、唯一性,同时真正让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成为信息化运行核心,充分考虑资金和人才情况,按规划、有计划地统一协调、调度,高效协调推进数字化建设管理的实施。

3.5 重视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

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的任务多、范围广、盖面积大,数字化建设包含的内容繁多,大的板块包含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信息等多个方面,从物质存在上可以分为硬件、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交换、路由、安全、综合布线、无线规划、基础建设等各个方面;所以人才培养中不太可能每个人都具备全面丰富的知识能力,可以把整个数字化建设工作按照运行模式分为几个大的板块来建设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把数字化建设管理分为网络管理维护、数据交换中心资源建设管理维护、服务器硬件软件系统建设管理维护、各个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让每个版块配置至少两人及以上具备这个岗位的管理维护能力,避免一人不在,岗位瘫痪。

另外引入有经验有能力的专家,不定期地数字化建设中心的人员进行短期短时间的交流授课,或者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短期学习。以增强他们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拓宽学习先进思维、技术的渠道。

4 结束语

虽然数字化建设不是新鲜产物,但在煤矿企业建设管理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很多基础设施并不够完善,这制约了数字化本身的发展和管理。企业要把重视数字化建设落到实处,做好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协调的归类,理顺数字化建设中的关系,通过管理部门有效整和,完善部门结构,解决统一协调管理关系;通过对数字化技术人才的重视,合理规划培养数字化建设部门人才,解决技术上瓶颈难题,减少对骨干人才的依赖;成立以企业高层负责的数字化部门,真正让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成为数字化运行核心,统一高效协调推进数字化建设管理的实施;真正实现以服务流程为驱动,以运行管理为核心,沟通和连接各个生产部门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顺利、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4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完备,但仍存许多问题。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发达国家较弱,生产管理效率较低。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根据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内涵,现代制造业应该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相结合,促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本质特征即信息流和工作流的数字化[14],企业需对数字化工作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管控,利用物流和资金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因此加速高新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企业管理融合迫在眉睫,管理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4]。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管理转型要素

为了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我国制造企业全力推进设计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更加趋于网格模式,传统制造企业管理转型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销售物流、产品创新等环节的应用进行[8]。这样企业就能改善客户体验、创新价值主张、提升组织效能。基于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结合数字经济时代背景特点,企业管理转型涉及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供应链管理,建立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快速的合作和交流的渠道,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供应链管理转型是以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为基础,以最低的整体成本满足客户的同时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二是生产与研发,关键在于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用户的偏好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关键。客户管理关系中精准化营销模式倒逼上游生产体系发生变化,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产品设计、研发模式均应有相应的改善。三是客户关系管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利用数据信息改善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关键。数据信息对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良好关系等起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数据信息改善客户关系成为传统制造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以上三方面相互联系协调,为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同时业务流程重组不断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创新,则是对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组织保证[15]。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供应链管理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化的供应链平台成为供应链效率提升的支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化技术的逐步成熟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上的链接、索引和交互等问题,实现了供应链不同环节的有机联合,供应链效率大幅提升。数字经济对供应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横向一体化、物流系统数字化等方面。第一,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等的支持。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型需要利用大数据构建系统化的现代管理体系,搭建好信息供应链管理平台,以确保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促进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1]。第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为了追求资源整合往往采用纵向一体化来实现高度控制。数字经济时代横向一体化成为主导,企业只需抓住产品方向和市场这两个重点,及时整合外部资源响应市场即可。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完整贯穿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的链条,链条上所有节点的企业都需同步、协调。因此供应链横向一体化程度也是影响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数字经济时代,线上线下交易融合交错,物流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其数字化程度对企业交易的完成度有重要影响。企业需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结合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建立适配的物流系统,使全范围、全过程的物流活动能够实现纵深化的管理和协调。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生产、研发管理转型

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生产技术创新的同时生产模式、产品设计、研发模式等也发生变化。第一,生产模式趋于模块化、柔性化。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用户的偏好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关键。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客户管理关系中实施的精准化营销模式倒逼上游生产变化,单一批量的生产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为了满足差异化需求,企业的生产需适合于定制化产品的模块制造,生产模式逐渐柔性化。同时数字经济降低了企业的搜索、复制、溯源以及认证等相关成本,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模式优化中去[8]。第二,产品设计趋于版本化、迭代化。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用户识别、敏捷学习、迭代试错成为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重要能力[13]。迭代创新模式增加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多样性,也降低了资源禀赋约束[12]。迭代化的生产节奏有利于企业及时地适应供需两端的需求与发展,更加精确地感知新变化、把握新机遇。第三,研发模式趋于开放化、开源化。数字经济发展过程是全生态协力共进的发展,创新不只是部门内部的创新,更是整个生态的协力共进。企业需要不断综合不同领域的新知识、发掘跨界创新潜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凸显核心竞争力,拥有更多的选择、更稳定的系统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2]。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传统的业务流程中一项完整的工作会交交由不同的部门依次进行,信息传递路线较长,信息失真概率更大,导致组织内各部门交流、协调较为缓慢,生产效率与决策准确率较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务流程重组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企业战略为基础,涉及到组织结构和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第一,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组织结构具有复杂化、集权化等特征[3]。组织结构为适应精细化分工和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等,逐渐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为了与业务流程相适配平台型经济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16]。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企业环境快速变化、组织边界模糊化、组织创新多元化,网格制相对于科层制更具优势,也是数据驱动组织结构创新的体现。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规则和权力两方面。数字化技术改变了行动者规则,行动依据不再是科层制中稳定的公式规则系统,而是由原来的经验规则变为数据规则,数据、信息技术、知识等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以数据信息及相关技术为核心的规则体系[10]。开放的网络式管理模式和无边界的生态圈管理模式使得权力趋于分散,变得更加多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同一组织内的不同层级之间信息高度透明,组织和个人的信息权力越来越小,拥有大数据信息的大型平台组织和政府部门等成为权力集中地。第二,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重组中主要作用是提高信息决策质量和速度、简化管理流程[7]。其对业务流程重组的技术支撑主要是作为流程再造规划管理工具从整体把握项目的规划、进度、预算、评估等;作为成本分析工具分析项目所需资源与成本;作为人事计划工具来进行人力资源相关分析;作为集成工具、编程工具等管理系统开发工具。相对应的,业务流程重组也对信息技术有较大影响,促使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不盲目接受,而是注重人工和信息技术的配合与协调,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支持。第三,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涉及到技术,还涉及到人文因素。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深层的管理变革,原有企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将被重组。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制造企业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变革,需要在创新协同的文化引导下,以客户为中心,团结协作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整体氛围的引导与激励,调整员工的意识行为、价值观等,以实现企业业绩的提升[17]。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构建新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模式,使企业文化与业务流程重组过程相适应,两者相互交融,共同进步。同时数字经济背景下,智力价值不断提升,企业组织管理更趋于扁平化,权利也更加分散,企业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素养、态度等也需与之匹配[18]。第四,企业战略是业务流程的总纲领和指针。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务流程重组实质上是结合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从业务流程出发挖掘企业潜能来进行战略构想[17]。传统制造企业需要结合数字经济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环境、市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进行更适配的调整。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深入推进,信息时代的产业格局以及全球化产业分工逐渐有了分晓,而不均衡发展造成的数字鸿沟问题也逐步凸现。“信息差距”与“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反映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二、现代企业为什么会跌入“沟”中

在国内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过程中,有的企业已经适应了信息社会的行走规则,逐步地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有的企业则很不幸,他们陷入了“数字鸿沟”的泥潭中。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会跌入“沟”中?这其中主要分为两种原因。其一,有些工业社会时期经营很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生产及战略经营的重要性,仍然以传统方式经营企业,缺少掌握准确信息的能力和手段,信息资源的稀缺使企业原先的优势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已不复存在,逐步跌入数字鸿沟的深渊中。目前国内实现信息化和没有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已经表现出很显著的差异。未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制订决策是基于推测和评估,而信息化企业则是基于全面了解、精确掌握,在IT 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相当精确和有效的配置,在经营措施出现失误之前可以及时察觉问题所在,尽快纠正,这是传统企业无法做到的。其二,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但并没有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实施信息化建设,怎样实现信息化生产,只是一味盲目地搞“网络建设”,在重金投资建立了一流的通信——计算机网络之后,网络系统上信息贫乏、数据混乱、应用系统相互割裂成为一些“信息孤岛”,远不能支持管理决策。这就需要我们深思: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化战略,应该找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数字鸿沟”究竟在哪里,研究跨越这种“鸿沟”的策略和方法。

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许多企业受益匪浅。但是,信息化不是什么“万灵药”,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才会成功。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失败现象很多,我们的企业应该反思,应以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找出信息化之“弊病”,走出失败的怪圈。

三、走出“数字鸿沟”之路

企业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只有思想上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意义才能使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方向对了,也就避免了走入“数字鸿沟”的歧途。究竟什么是企业信息化?让公司里的每个员工都上网,给每个销售人员都配上笔记本电脑,再建立一个网站就是信息化吗?这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并非实质。从本质上讲,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技术重构企业核心业务,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未来的企业如何能活下去,其致胜的关键在于巧妙连接信息情报与策略性管理。企业决策者必须迅速分析、理解与处理情报资讯,同时迅速付诸策略性思考,调整经营的脚步,以便掌握时机,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者更应该是调兵遣将的高手,既能善用资源,又能灵活运用情报资讯、拟定战术。未来的商战必须配合财务系统、行销网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整合”,打的是整体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竞争”而且是“合作”,情报信息的分享、充分运用才是未来企业致胜的要素。这才是企业全面的信息化意义所在。

信息化的意义搞清楚了,对于那些在企业盲目进行网络建设,并没有真正运用信息为自己服务的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把数字化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这是一种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的综合性战略计划,采用这种计划的企业,要坚信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至关重要,要不遗余力地推行数字化管理战略计划。

2. 建立支撑数字化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形式。为了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并取得成效,就得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一是要有负责数字化管理活动的领导人,承担制定数字化管理的计划和战略;二是成立专门的小组,完成与数字化管理活动有关的任务;三是建立支撑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另外数字化管理适应的组织形式是"扁平型"的结构,而不是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

3. 企业中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是指原有的企业有部分职能部门分散地开发了各自的信息系统,并没有考虑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形成了大量冗余信息,使信息无法整合,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所以,要在企业中实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进行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需要对信息资源重新规划。

4. 进行IT咨询,解决信息化上马的盲目性。lT咨询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咨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战略方面,后者一般包括战略和决策咨询,而前者则偏重于电子商务条件下的战略计划与转型;管理方面,后者以投融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会、生产组织为主,前者则主要涵盖了业务流程重组以及ERP系统应用实施等;信息方面,后者是传统化的市场调查、分析与信息整合,前者则以IT市场分析咨询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咨询为中心。

IT咨询可以辅助企业信息化实施项目从可行性分析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包括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项目管理、应用效果评价和用户的培训。而分析多数信息化失败的原因在于前期的分析不够,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使得对信息化的困难估计不够,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转变措手不及。因此,要加强前期需求分析过程中IT咨询的力度,做好人员的培训,使企业的业务流程顺畅。

5. 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知识创新凸显,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乏者之间大有加大数字鸿沟的趋势,由于导致“数字鸿沟”的核心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差异,因此人力资本应当成为今后企业重视的首要资本,并加大力度吸纳顶尖的高新科技人才,企业在吸引一定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同时,更要使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以适应社会及外界环境的变化。思想上的认识会导致企业内因发生变化,但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企业的外因,即企业的外部环境讨论一下走出“数字鸿沟”的道路。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6

一、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功能与作用

所谓企业数字档案馆就是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数字化、存储海量化、结构合理化、形式多样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信息社会化、业务网络化,把分散的、系列的企业档案资源形成集中的、立体式的资源,并加快信息的检索、使用与共享,其功能与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共享、推动社会进步

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会使整个国家的企业档案资源连接在一起成为可能,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实现资源有机整合,必然能带来社会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档案馆所承载的企业档案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有效宣传企业,提升企业形象

品牌成为当今企业持续经营的法宝之一,良好的形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作为企业信息资源承载者的数字档案馆,其建设必然能加快企业信息的传播,从而让社会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企业,达到宣扬企业的目的;同时,文化是一种强大的、无形的力量,企业数字档案馆文化建设既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不断进步,又能够实现对外宣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为企业快速准确提供生产、技术、管理、决策等信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数字档案馆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不仅涵盖了文件材料,而且还包含各类文献资源、语音、视频、图形图像等等,它每天都在吸收和存储着大量的数据。数字档案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海量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科学的分类,通过高效快捷的检索工具与方法,快速准确地向利用者提供参考依据,为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地发挥档案服务企业决策、发展的作用。

二、 企业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企业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

加强企业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主要是加强档案管理系统、数据系统、硬件系统建设。

1. 建设强有力的档案管理系统。企业数字档案信息与传统纸质档案的保管和维护方式截然不同,它必须把现实中的纸质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信息资源,这意味着强大的信息录入、分类、维护及安全工作,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因此,必须建立文件内容、背景信息、结构信息、元数据信息的组合管理模式。

加强企业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建设,更应针对企业自身的部门职能,对形成的各类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合理规划,全面建设全新的档案管理体系,动态的档案知识积累体系,确保企业档案知识得到及时的收集、归档。

2. 建设强容量的数据系统。数据库是企业数字档案馆数据系统的核心和基础,也是企业数字档案馆的灵魂。所谓数据库就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数字文档包括数字化文件、图片、视频等数字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由独立纵向业务信息系统到横向贯通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建设,等集成到档案信息系统的循序渐进过程,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企业的二级单位档案数据库网络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是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基础。

由于数字信息数据具有不同的类型,因此,在数字档案数据库中,应区别对待,科学建设企业数据资源库,实现对各类档案信息的存储,以期获得更好的访问控制和数据安全性。

3. 建设强兼容性的硬件系统。数字档案馆一般是集中式的硬件布局,即由集团总部或企业本部服务器组集中存储数据和提供数据管理服务。其广域网范围内的客户机,通过网络访问中央服务器组的形式,来提供档案管理与档案利用服务。数字档案馆包括五大核心服务器群组:应用服务器、文件浏览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全文检索服务器及流媒体服务器。

(2)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目前,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条块侵害的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企业档案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档案馆的企业缺乏统一指导,根据自己的企业状况来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不足,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要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化,关键在于应规范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业务管理标准,只有档案管理业务规范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信息自动化。从另一角度来说,要提高整个档案管理系统的现代化水平,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环节都应达到现代化先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档案信息管理的整体优势,实现“1+1>2”,提高企业档案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

(3)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为此,必须引起企业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建立起领导组织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一方面,领导干部须明确职责,专人专责,把加强数字化档案的任务分配到个人,以行使领导职责。由于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在企业管理中形成的大量电子档案,分散在领导与员工个人手中,但因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应对这些档案科学分析归纳,制定合理的归档范围,对重要的信息与档案及时整理与归档。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档案数字化建设理念,深刻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不是间断的、片面的、一时兴起的工程,而是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开发出与企业各项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软件,配备与之相应的硬件设施。

(4)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

数字化信息不同于纸质信息,它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具有对外开放性的性质,广大用户可以快捷、迅速的使用,这就产生了信息安全问题。数字化档案馆必须建立强大的安全系统,有效地阻止外来的侵袭和攻击,维护系统安全,全面保障信息内容安全。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7

施工企业具有人员多且构成复杂、项目规模大、建设文件多等特点,这就为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传统的管理已经不能够满足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需要,目前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工作中多使用数字信息化技术。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息也是资源的一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传递是企业工程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对设备进行动态控制,所有设备的资料都需要在计算机中备份以实现设备的有效管理。数字信息化过程处理是有序的、及时的和成批的方式储存。

2、有助于实现工程管理的目标

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中,工期、质量与造价都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项目管理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反馈机制,很容易就能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凭借这个反馈机制实现动态控制,及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调整,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

3、提升效率

工程管理采用计算机技术以后,其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常用的工程管理软件有:办公自动化系统、CAD辅助设计技术、施工管理系统等等,这些计算机软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企业的管理效率也得到提高。

二、施工管理中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需要建立在已经确定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在施工管理中,应该充分了解工程计划、施工工艺与施工组织,实行最合理的管理方法。

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工具软件,使得工作效率提高。在建筑施工中,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机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办公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招投标自动化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机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应当将整个工程当做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统筹安排,在施工中普及使用数字信息化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工程管理的节省、优质与快速的目标。已经有无数的实施证明,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的减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三、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范围较窄

一是目前数字信息化技术主要应用在工程管理的前期,比如造价预算、组织设计等等,其后的工程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中使用较少,仍然以人员的经验管理为主;二是应用软件多为单机版的,只是利用了计算机本身的功能,并没有形成网络,实现信息化程度很低;三是企业的招标、管理、信息交流等工作还是以现实为主,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四是企业网站缺少工具类软件;五是软件的相似程度过高。

2、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只有一些知名的企业建立了公司内部的局域网络,使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工程管理,实现了工地现场和项目经理部的信息内部流通。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从开始到结束,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完成的产业,无论是设计阶段的咨询工作,还是竣工阶段的验收工作,都是通过数字信息化技术进行的。

3、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施工企业都通过安装摄像头的方式将工地现象的所有情况反馈到监控室中,实行统一的管理。而在发达国家,通过数码摄像机,能够现实施工管理的远程控制。

四、对策与措施

1、政府方面

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制度,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其具体做法为:一是政府加大在数字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投入对于采用数字信息技术的企业采取优惠措施;二是为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市场的发展建立适宜的市场秩序,例如将投标方法改为网络投标,促进数字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三是强化政府对数字信息化的服务,保护数字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对于假冒伪劣产品要坚决打击。

2、企业方面

(1)制定管理数字信息化战略计划。在建筑行业,数字信息化程度低是通病,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变革后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加快工程管理数字信息化的步伐,将它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

(2)使用应用平台实现办公系统全过程管理。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设计到的人员繁多,信息量也很大,如果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且效率相当低下。所以,企业应当利用当下科技的优势,用数字信息技术武装企业,实现信息网络共享和办公系统的自动化。

(3)系统开发企业应当那保证软件的适应性。软件系统能够与Internet网络兼容,方便企业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工程管理水平的改革。

(4)数字信息建设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只拥有性能优良的硬件系统而没有合适的软件对主要的业务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不仅达不到目标,还造成硬件设施的浪费;反过来,只有合适的软件而缺少能够发挥的硬件平台,也无法完成目标。企业应当保持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同步,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

(5)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能够完成,关键还是要靠管理人员。在当今的施工企业中,工程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相差较大,对于数字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企业应当重视设个问题,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完成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为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做好铺垫。

五、结束语:

随着科技发展,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施工企业应当尽快调整战略,努力推广数字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徐荣福.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2(12): 89——92.

[2]许飞.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价值工程,2010,29(15):36——40.

[3]夏同兴.高萍.孙建钢.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6(16):211——212.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8

0引言

现在,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科技档案按理者而言,不能只是停留在保存原有的资料功能上面,现在更多的是要求信息的现代化,使网络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应用到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去,真正的提高企业的综合动作能力,最终使企业在行业的竞争中获胜。所以,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心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一定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和精神,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使企业的档案化管理可以实现网络化,使馆藏科技档案实现数字化、服务对象和需求扩大化达到资源共享。

1科技档案信息化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人们认为的档案是一种可以将历史、信息再现的信息,它是一种具有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价值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在这其中,历史的再现性是整个信息化档案的本质属性,其他的特点均为一般的属性。所以,人们可以将档案的信息性定义成:档案是可以将历史现象重现的原始文献。

所谓的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基本建设活动、生产技术等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归档保存的纸质文献、计算资料、照片、影象等科技文件资料。所以说,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企事业单位的一项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的历史十分久远,但是科技档案管理还处于一种落后的方式,科技档案的管理在企业中显示出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而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科技革命的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因而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一定会使现代的科技生产力得到飞速和发展,由此可知,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指的就是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在科技档案的管理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科技档案进行处理,使人们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网络快速的查找,从而可以为企业更好的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将企业的科技档案网络化和信息化,使科技档案能够达到信息的接收、传递和使用一体化,将企业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2科技文档信息化管理中注意的问题

2.1安全隐患问题

在企业内部,文档信息本身就具有严格的保密性,对于文档的使用者来就,其也有着十分明确的使用限制,因而对科技信息文档的数字化加工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在加工的过程中,要对一些不同级别的文档信息进行电子标识,这样就可以区分出其保密的等级,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对生成的文档进行加密传输。

在企业的科技信息文档加工中,其泄密的主要途径就是电磁波的干扰、互联网泄密、存储媒体泄密等等。因而对这些科技文档进行数字化加工时要将所使用的计算机进行严格的杀毒,并规范管理所有的文件存储媒体。现在,我们国家企业在进行数字化信息的存储和制作时会使用由国外进口的产品,所以在特定条件时应对所使用的部件进行安全检测,确保无误后方可使用。

对于进行科技文档信息数字化处理的人员来说,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如果只有狭隘的道德观,那么就会使科技文档信息在进行数字化处理时泄密。文档信息数字化处理的操作人员是直接接触文档信息的人员,所以,在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人员管理制度,以此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

2.2科技文档信息数字化的重点

我们不能盲目的将所有的科技文档进行全部的数字化处理,要根据馆藏文档信息的特点和信息的利用程度来进行特定的选择。在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前要进行科学策划和相关的调查论证,将信息的实际利用效果作为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关键内容。只有将一些利用率高的科技文档信息数字化处理才能真正达到发挥科技文档信息作用的目的。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层次的使用者来确定科技文档信息整体的利用率,时刻把握社会的整体需求。总之,科技文档信息管理室在进行文档信息数字化处理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的规范和标准,以此来确定转化的范围。

2.3科技文档信息的纠正

在对科技文档信息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对文档信息进行有序的整理,以求使文档信息真正的反应信息的全貌,深层次挖掘科技文档信息的资源。如果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缺漏要即时的改正。例如,在文档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中,应该将废止的文件删除,来避免文件的鱼目混珠;如果文件信息的保密时期已过,就该使文件即时的解密;将重复的文件即时的删除来节省数据文件的空间;使文档信息蜕变字迹进行必要的恢复,将破损残缺的文档信息进行修复;对文档信息进行重新的命名,经此来反映文件的内容。

3数字化信息文档的后期管理

3.1系统安全管理

对于科技文档信息化的后的期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确保系统安全,这主要是由计算机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文档信息管理人员来完成。使文档信息管理的系统软硬件环境得到即时的维护和将系统中的文档信息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

3.2对数据进行即时的维护

对于一些新有的科技文档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即时的完成对这些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工作,所以,文档信息管理人员要熟练的使用扫描仪,掌握扫描的质量和加工工序等,这样考验使整个的工作有序的进行。

3.3数字化信息的查询

用户在进行相关文献数据查询时,要在客户端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这就决定了用户不能够查到一些非权限范围内的数字信息。文档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自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对数据库进行即时的更新,使用户可以快速的查询。

4结论

科技文档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建设是文档信息管理室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将科技信息数字化处理扩大到一定规模时,才能使人们更方便的使用信息数字化的内容,发挥科技文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海阳,杨建锋.网络环境下科技文档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9

何谓“数字化企业”?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环节上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等信息技术、信息装备和通信网络系统等数字化电子手段处理和传递交易信息的一种企业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各种交易信息处于数字形式之中,大量的数字信息经压缩和加密后以光速传送,且质量稳定可靠。此时,企业的信息传送已经达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它又可称为企业的信息化,是跨跃了手工工业经济(以有形货物和纸介质记录、处理、传递交易信息)和传统工业经济(以电报、电话等模拟信号处理、传递交易信息)的知识经济(或者说新经济)时代的产物。

纵观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的情况,虽然比起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七五”时期),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原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2001年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的问卷调查,76.5%的被调查企业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也有信息化人才队伍;67.4%的企业建立了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89%的企业接入了互联网(Internet)。也有像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兖州矿业集团公司、长安汽车(集团)公司等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区、“光谷”等一些数字化企业。但全国真正实现经营活动数字化和经营数字化产品的“数字化企业”并不多。问卷显示,虽然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已经上网,大部分企业还建立了自己的内联网(Intranet),但只有36%的被调查企业全部或部分建立了企业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24%的能够运用电子商务系统(EC),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应用的水平还很低。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挑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一大瓶颈。除此之外,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还处于模拟信号阶段、甚至于纸介质手工阶段。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反映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我国企业数字化程度还不够高,更没有普及,它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使优势企业的优势难以发挥,陷入“企业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陷阱,一般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劣势企业更是惨遭淘汰。

二、实行信息化管理,迎接我国企业跨跃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打造数字化企业,实现我国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该从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建设信息化企业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手段还比较落后,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实现。现在又面临着国家经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如果让企业按部就班地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过渡,完成传统工业化,再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必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仅要被信息时代抛弃,还会使本来相对落后的企业经济在全球企业发展中沦为“第三世界”,更不用说如何与世界接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了。

跳出以上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要抓住当今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以及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和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企业的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制定跨跃式的企业发展战略。

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企业跨跃式发展战略,是我国企业发展战略的首选。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长远运作方向与目标的筹划与安排。环境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外生变量,企业战略总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浙江义乌就做了很好表率。义乌虽然只是个县级市,但其小企业和全国小商品市场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能够利用国内外远程物流与快递电子信息系统实现本市商品的全球采购和远程配送以及利用国际信用卡联盟和银行自动结算系统进行资金结算与融资。因此,要使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具有竞争力,成为成长型企业,抓紧制定企业跨跃式发展战略是关键。国外有位管理学家指出,企业在某一阶段有效的管理惯例,也许会导致下一阶段危机的出现。我国一些企业习惯于机械化、半机械化时期的管理观念和做法,在信息化时代,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还用过去的老套路去管理企业和处理现在的问题,肯定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危机。所以,作为一个成长型企业,与其守住过去机械化、半机械化的习惯做法不放,还不如抓住机遇,赶快引入信息化手段和方式,对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再造,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跳跃”。

三、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促进我国企业效益增长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目标,但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必须继续努力和稳步推进。为此,应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重,“一个都不能少”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两大主要任务,一是继续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苦练内功,发展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企业,以信息化管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这两个任务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改革发展既是基础,又是目标,信息化是推动力。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应首先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构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权、利相协调的企业运行机制;然后,要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引进信息化手段和装备,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管理创造企业资本与利润双可持续增长的业绩,跳出企业“边际报酬递减”的陷阱。

二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搞好总体规划,切忌盲目无序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兼顾,精心安排。这里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全国、地方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做好总体规划,二是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建设要做好总体规划。从全国来说,应制定全国及地方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先指导国家重点企业、地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搞好试点,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从企业本身来说,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分三步走的战略:首先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建立基本资源体系的信息化,解决一些局部但非常关键的企业管理问题;其次是整合企业信息系统,进入ERP阶段,通过信息集成与系统藕合将企业大部分活动纳入信息化处理,以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再次是将企业内联网与英特网对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采购和供应链的竞争,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市场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交易信息处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实现资本和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切忌缺乏总体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根据各自的需求,引进不同的应用系统和供应商。这样看起来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家都在动手,而且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却容易造成重复投资,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兼容、信息不能共享,只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最终导致企业信息不能集成,不能形成整体效应。

三是高起点,跨跃式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件耗时费钱的工作。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至今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大部分仍然没有实现数字化企业和信息化管理,可见其难度之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力度,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多引进和培育IT产业及经营数字化产品的信息化高端企业,发挥各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促进高校、科研和企业联手,实行横向联合。有的可以直接引进国外最新应用系统和供应商,争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起点,并实现隔代升级,以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在信息化建设投资方面,除了企业自筹和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外,一些成长型企业可以引进创业投资和风险基金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应充分宣传和展示高科技企业的业绩和经营效益,以这些数字化企业为样板和辐射源,通过它们的示范效应,向一般企业和周边地区扩散,成扇面推进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10

1.这是现代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自动化的要求

在现代的煤炭企业中,需要改变以往落后的纸质档案,人工管理档案的模式,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建立以网络技术为中心,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最终实现数字化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

2.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煤炭企业也应该随之改变以往粗放型的档案管理模式,不再使用过多的办公人员以及纸质的档案管理模式,大大地缩减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成本,降低煤炭企业的经济负担。通过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也节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占地空间,使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办公效率

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益。因为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复杂,要管理的对象较多,不仅有对在职员工、离职员工等等对象信息的管理,还有对已发生工作调动的员工信息进行管理,如果还按照以往纸质记载的档案信息、纸质档案,人工管理的模式是很难马上统计、查找相关信息的,但是通过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能够使资料尽快入档,很快查询出相关资料,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煤炭企业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办公人员的工作强度。

4.有利于延展开发档案中的内容信息

在煤炭企业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通过纸质的档案,通过办公人员的管理工作,将档案进行分门别类,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这样做只能使煤炭企业的档案可以得到安全的保存,而在查找档案室时只能查到单个的档案信息,很难找到与之相关的档案信息。但是,煤炭企业在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后,办公人员可以将全部的档案信息集中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更多的与之相关的档案信息,有利于延展开发档案中的内容信息,方便查找者研究档案信息,满足了查找者对信息的需求。

二、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劣势

我国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管理工作中也有劣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从而使煤炭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存在着比较多的不足之处。

1.不能保证存储在电子文件中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煤炭企业在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会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电子文件保存档案信息,虽然使用的电子文件比较容易操作,并且在查找文件时方便快捷,而且用电子文件存储档案信息所占用的空间也很小。但是,使用电子文件存储档案信息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能保证存储在电子文件中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因为,电子文件是采用电子编码技术而制作出来的,可以对其随意地编辑修改,而且也不会留下编辑修改后的痕迹,这使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2.存储档案的电子文件易受载体影响,可能出现不能读取信息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不断的更新换代,其中比较早期的电子文件可能会在更加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中,出现不能读取档案信息的问题,最终会造成数据的丢失,而且可能会出现病毒侵害电子文件的情况,使电子文件很难长期保存。这主要是因为电子文件比较依赖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

3.煤炭企业各个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与档案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差

当前,我国的煤炭企业各个部门应用软件各不相同,每个部门按照自己的特点设计开发并使用不同于其他部门的软件,使与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兼容性差,无法将各个部门的档案文件进行转换,增大了对电子文档的归档难度,使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4.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利用率较低

煤炭企业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利用率较低,没有认识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强大作用。现阶段,煤炭企业还没有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依然主要使用老旧的档案管理方式,使电子档案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三、现阶段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建设不足

煤炭企业要想更好地开展数字化管理工作,就必须建设充足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炭企业发展能力、速度参差不齐,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以及其他原因的束缚,不能建设充足先进的硬件设备,以至于我国的煤炭企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能力较低。例如,在一些发展年代较久的煤炭企业,这些企业中的管理层思想比较老旧,很难接受信息化发展而带来新鲜的事物。因此,这些煤炭企业使用的计算机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更新换代,仍然使用老式的计算机来进行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这些老式的计算机与现代先进的计算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运行速度比较慢,而且有时还会出现死机的情况等等,这给煤炭企业的档案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还有一些煤炭企业主要是由于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没有经费去购进先进的硬件设备,有的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部件都没有配备,像是扫描仪、计算机等,这是完全没有达到现代煤炭企业进行数字化管理档案工作基本要求的;另外,也有一些已经配备了先进计算机和扫描仪等数字化管理档案工作的配件,但是这些煤炭企业中也存在着网络安全、机房建设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上都是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建设不足的例子,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必须要加快建设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这是实现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前提准备。

2.煤炭企业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虽然,最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实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但是,煤炭企业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认识仍然较浅,因此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利用率较低。煤炭企业归根到底主要是以生产为主要任务,以盈利为企业主要目的,煤炭企业主要注重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会出现煤炭企业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

3.煤炭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收集效率比较低

在煤炭企业中,有多个不同的部门没有设置自己部门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仍然是多个部门共用一个或几个档案管理人员,这使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不明确,不能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职业考核。正是因为煤炭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使煤炭企业的档案收集效率较低,使档案管理工作进展的不顺利。

4.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素养不高

因为煤炭企业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企业在挑选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时要求较低,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素养较低,难免会在开展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时,出现失误,但是这却会给企业带去不小的危害,甚至会损失到企业的经济利益,这是十分不利于煤炭企业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

四、完善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煤炭企业加大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资金的投入

煤炭企业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投入较多的资金改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环境,将落后的机器设备进行及时维修,如果不能提高旧设备的性能就要更换这些老旧的机器设备,购进一批先进的机器设备,以满足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要。

2.规范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

煤炭企业为了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时更加顺利,就应该规范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标准,制定出一整套科学有效地统一的标准。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煤炭企业还没有制定出这一完整的标准体系。随着我国煤炭企业数字化的档案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定出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标准指日可待。在这项标准中应该有利用计算机实行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时明确规范的操作过程以及操作标准,规定档案的类型、存储方式、检索途径等等内容,使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种种方面的标准都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规定,让这套标准能够真正科学有效地实行,最终达到煤炭企业顺利实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目标。

3.煤炭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基础建设水平

完善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数字化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基础建设水平,将涉及其中的各个环节中的常见设备,例如,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等,增加这些设备的数量,并且还要提高设备的质量,使之均完善到位。另外,煤炭企业还应信息资源的共享,注重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到的甚至以后会应用到的多种相关软件进行推广,开发使用安全性更高、技术更好的软件,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共享信息资源,使数字化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库更加全面、高效的运行。

4.要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安全建设

煤炭企业要加强对数字化档案的安全建设,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保证好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并且不要在计算机上放置机密性较高的文件,以免被盗取,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另外,还应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设置使用计算机时相应的权限等等。

5.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管理档案工作方面的技术培训

煤炭企业在招聘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时,应该提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对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更新思想,与时代接轨,不断学习新的事物,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具备创新意识,懂得运用新的方式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地实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其次最重要的一点是,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懂得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使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尽量少出错,甚至不出错,以此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煤炭企业还要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使煤炭企业实行得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完善。另外,煤炭企业应招入维护企业档案网络安全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保证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网络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11

1.发展现状

如今,据专业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先进企业都摒弃了传统的企业管理体系改为先进的字数字化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管理体系以及各项数据都经过科学的数字化系统进行分析。但是,我国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相对国外广泛和熟练地应用,我国在此种技术上占据劣势。我国电力企业的经营理念大多都已技术为主,忽略了对企业的管理,这就使得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企业管理真正的宗旨。其次,由于我国各大供电企业的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出现瓶颈,不能使企业实现完整的、彻底的以及系统的数字化管理。

2.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作用体现在经营管理者以及员工工作效率两大方面,下文就将这些作用总结起来。⑴经营管理者的角度①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将各种信息资料的整合大力提高了供电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②通过数字化的管理使得企业配备物资以及信息资源得到优化,不仅使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得到降低,还为企业抢占了市场先机,创造巨大财富。③数字化的管理使企业设计效率得到提升,不仅能使设计的周期能够提前结束,同时也使设计的质量得到了保证。④数字化的管理彻底实现了资金的快速流通,使得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都能有效地对资金进行快速利用。⑤数字化的管理可以及时捕捉到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大幅度提高了客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真正实现了“按计划生产、按订单生产”的宗旨。⑵员工工作效率角度①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②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在节约时间的基础上也使企业内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③数字化管理的应用使员工的工作质量得到保证。④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可以真正挖掘出员工的核心价值。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12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把国有企业及所属各单位的文档、图纸、实物、照片、音视频等不同类别、不同载体的相互独立的档案信息整合成统一的资源库,并确定其相互关联关系,以畅通的网络为输送渠道,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采集、存储,以高度有序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管理,实现网络化利用,已成为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

1 数字档案馆的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一种新型的档案馆形态,数字档案馆是依托网络、以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为管理对象,数字档案馆作为新时展的产物,它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管理手段、以自动化管理与检索利用智能化为特色,既继承了传统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又能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数字档案馆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包括对电子文件在内的各种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确保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准确和安全可靠;又有利于档案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档案用户需求的变化,为用户提供超越时间、地域限制的个性化、多样化、便捷化的信息服务,真正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2 国有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模式,而且数字档案馆作为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内容,已经是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在档案界已经形成共识,方向是非常明确的。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不论从技术开发上还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以及社会环境上,在建设初期都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完备的地方,需要有一个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问题主要有下几个方面:

2.1 对企业数字档案馆认识不够及缺乏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

目前在国有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几种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认为数字档案馆等同于档案馆的数字化:这种观点认为只要将档案馆的馆藏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然后搬到网上,就是数字档案馆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这种以偏概全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人们对数字档案馆的正确认识。这将导致的后果是档案馆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在扫描、转换、压缩等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中,却忽视了整个系统的整合。

2.2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不够统一、规范

与传统档案馆比较,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库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涵盖原来的档案信息资源,其信息采集将进一步扩大到现行文件、资料、各行业专业数据库、社会公众服务信息、网上相关信息、数字图书馆信息等,其载体形式包括语音、视频、图形、图像等更为广阔的领域,是一个以档案信息为核心内容的社会综合信息资源库。在现阶段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档案馆的馆藏,各立档单位的档案文件材料,具有档案性质的行业的专题信息资源库。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没有具体标准遵循,而且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结构不统一,数据不规范,给实现资源共享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档案馆内部档案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设计时,没有档案工作者参与,或者因档案工作者缺乏相关知识无法参与,使得电子文件从生成到归档存在着不少问题。

2.3 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数据不规范、质量不高

企业档案信息数据库是数字档案馆的物质基础,是向利用者提供服务的档案信息资源主体,也是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数字档案馆的要求差距悬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信息数据库数量不少,但权威性、高质量、大容量的屈指可数,且存在诸如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低、标引与检索点选取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各自为政、分别基于不同的系统等问题,这些低水平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在本馆或小范围内或许能够使用,一旦上网联机在全球范围内调用,它们的缺陷立即会显露出来,仅异构计算机系统的互联和数据库的统一规范就会出现很多麻烦,甚至会严重到无法上网交换而成为废库。

(2)档案信息数据库在类型上比较单一,档案信息目录数据库属多,其他全文型、多媒体档案信息数据库偏少,而档案信息目录数据库只能给利用者检索提供帮助,不能满足利用者获取档案信息的要求。

2.4 数字档案馆网站建设不够成熟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及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逐步的在进行推广。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档案馆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专门的数字档案馆网站则很少,像深圳市数字档案馆站点也是借助于深圳档案窗口来信息的。所以这种情况的存在会给档案的利用者带来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即建立了档案网站就实现了数字档案馆,所以,有人就认为数字档案馆仅限于此,给档案馆作个基于WEB形式的页面,就对外称是数字档案馆。这是很多国内档案馆在“数字化”建设上的通病,既没有强大的后台数据库,又没有交互式使用功能。不管有没有馆藏的数字档案,不管具不具备把馆藏档案数字化的条件,先把“www”的帽子戴上再说。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数字档案馆的正常发展。

2.5 数字档案馆建设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数字档案馆的特点决定了要配备高素质的人才,人才是数字档案馆的关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外语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比较差,而且有些档案部门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这目前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面临的又一难题。

3 国有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优化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地去改进与完善。所以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程中进行合理的优化是非常必要,以此达到质量和效益的并进与共同提高。具体的优化措施如下:

3.1 树立企业现代化管理意识

国有企业建立数字化档案馆首先要破除“重设备购置、轻服务研究”等做法,树立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使档案工作从传统的馆藏模式向档案信息中心模式过渡。使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利用,服务于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拓宽服务渠道,改善服务功能,以前瞻性的眼光来研究利用者潜在的需求,积极主动地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2 做好企业人员培训工作

由于档案馆管理技术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对档案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实现档案馆现代化管理,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还要重视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的,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编目、著录、打印、工程图纸的扫描输入等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更有效地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

3.3 建立档案馆数字化技术标准

新型载体的应用和计算机智能化管理,必然要求其处理的信息规范、标准。档案信息的质量取决于数据的质量,因此要设立数据格式标准。

3.4 突出数据库建设

计算机对被加工的档案数据要求很严,必须做到正确、科学、规范。因此,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过程中,数据库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著录规则和细则;二是掌握标引工具并熟悉档案;三是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多次审校等。在搞好传统载体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重要、珍贵、易损、利用频率高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著录标引;另一方面要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的要求,开发规范、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并加强对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环节的监督、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

3.5 开发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化是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按照安全、科学和适用的原则,分步骤建立完善的内部局域网,积极参与企业上网工程,积极稳妥地建立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接的档案信息网站,通过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6 做好数字化档案馆的安全技术保障

数字化档案馆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如果处理不好,电子文件也会遭受损失。因此,在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安全保障环节。

(1)建设系统工程。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总体设计、设备选型、软件开发、档案整理、扫描录入、系统管理、光盘备份、查询管理、安全措施等。由于日常工作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文字档案,需要进行录入、保管,因此该系统应采用双服务器、磁盘阵列存储,高速扫描仪集中扫描,光盘和磁带双备份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了提高利用率,还应设置适当的档案查询系统,通过触摸屏查询及文档网络传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构建信息技术支撑系统。首先,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升级能力;其次,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第三,系统应具有很好的性能。另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支持多种主机系统及集群系统。

4 结束语

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馆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企业档案管理者,应进行档案信息素质教育,增强获取档案信息的能力,提高社会各界运用现代化技术知识和设备获取档案信息的自觉性,并充分认识传统的纸质档案与现代化电子文件长期并存这一现实,从而建立档案信息网络数字化建筑的优化措施,提升国有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篇13

一、加强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档案局下发的《关于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数字化档案馆具有工作效率高、存储容量大、随时随地查阅等优点,它的建设,对资源共享,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更会给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便利,提高管理能力。

1、档案数字化有利于信息现代化建设

科技革新速度的加快,产品推陈出新频率的增加,让人们意识到,信息知识已成为企业比资金、劳动力更为重要的竞争力。要想企业发展,必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而档案管理部门作为企业原始信息的收集者、整理者、保管者、传递者,在信息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档案里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书、人工定额、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纸等各种文书、照片、声像等资料,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有着很高的指导价值和参考意义,档案数字化有利于信息现代化建设。

2、档案数字化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

档案资料在企业开展业务时经常会用到,原件使用频繁不利保存,保护档案原件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复制件代替原件来提供利用,但也有弊端,占存空间过大。如果使用光盘、磁盘或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浏览,将档案资源数字化,既能够节省储存空间,还能减少或避免使用原件,加大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

3、档案数字化有利于快速检索

档案资源数字化后,使用者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查阅目录快速浏览到文档信息,提高了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更方便了使用者。

二、煤矿企业档案管理中的不足

二十世纪末,煤炭行业遭遇寒冬,价格低、库存高,滞销严重,煤炭企业管理者想方设法提高企业效益,而档案管理被认为是无足轻重之事,无人管理,不少原始资料丢失;煤矿企业在改制之后,又因管理不善,丢失、破损大量中药档案。档案管理的机制和体系的落后造成我们现在才开始做的档案管理先天的不足,再加上其实现在大多煤炭企业虽设置有档案室,但大多只是存放档案,没有引入信息化;或是虽设置有信息中心,但主要职责是进行网络或硬件维护,而不是履行信息管理职能。所以,煤矿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还仅仅是虚有其表。

三、实施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条件

1、强化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意识

首先,煤炭企业高层领导应从精神上予以重视。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招聘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其次档案管理部门也应强化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意识。组织培训、进行学习,让部门员工意识到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当好企业原始信息的收集者、整理者、保管者、传递者。

2、提高煤矿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要想实施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必须建立起一支技术能力强、专业素质好、服务意识浓的队伍。煤炭企业应努力打造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档案工作队伍。采取内培与外培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抓档案人员业务培训,组织档案管理员到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对标学习。培养档案业务骨干,掌握档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工作内容,能够独立承担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和验收应检准备工作的指导,独立解决档案业务新问题,应对新挑战。

3、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制度

要想实施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必须完善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制度。文书档案归档制度、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部门立卷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规则、档案借阅制度等等。凡是公司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和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类资料、原始记录、出版物、各种图表薄册、照片以及与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上级事文等都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4、建立档案数据库系统

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管理为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一定麻烦,文件系统下的档案管理同样也显出弊端,在信息化社会,用数据库来管理数据信息已然成为大的趋势。建立档案数据库系统是煤炭企业进行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核心。建立档案数据库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原始文件扫描和数据输入。为保障建立数据库的效率和数据库的利用率,应该遵循“先导后扫”的原则。因为现在很多煤炭企业进行了数字化办公,很多资料是存储在各个部门的计算机里的,在建立数字化档案库时,应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信息资源,将电脑中的文件导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如果没有办法导入,在选择扫描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这样不但能提高效率,还能保障质量。同时要注意的是,建库的目的是增进企业效益,进行资料入库时要优先处理使用频率高、存储价值大的资料。档案是煤炭企业的重要基础性信息资源,档案工作是煤炭企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煤炭企业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利用档案数字化带动煤炭工业化,不但能够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更有助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