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国内债务危机实用13篇

国内债务危机
国内债务危机篇1

经济学上完整意义上的“三驾马车”是指在支出法核算中的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产品和服务出口。最终消费支出反映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需求;净流出等于货物和服务的流出减去流入后的净额,反映外部需求。因为充分的需求可拉动生产、促进就业,增加财富和GDP,所以常把“三大需求”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其中消费是最主要的马车,是GDP增长的主导因素。消费占GDP的贡献率中国通常占50%-60%左右,国外消费占GDP的贡献率一般高达70%-80%左右,美国、英国甚至高达85%以上。出口从本质上说仍然主要是进口国的消费,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国的需求,由于美欧债务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开始改变那种过度消费、负债消费、超前消费的习惯,相应地减少了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且我国出口地一贯以欧美为主,故影响更大。加之西方诸国认为人民币价值低估,一直压迫我国人民币升值,虽然我们也适度将其升值,但美欧日并不释怀,往往还对我们出口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制裁,因此出口这条路会越走越窄。投资则主要由企业及个人投资(在我国外资投资也占重要角色)和政府投资组成,企业及个人投资主要取决于销售,取决于消费。政府投资的适当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依靠财政收入的政府投资毕竟是相对有限的,甚至财政收入也仍然与消费密切相关,而我国内需不足,投资动力有限。因此,在出口、投资受各种条件限制、“马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拉动经济的作用时,充分驾驭好消费这驾马车,尤其重要,这是解决目前我国经济能否平稳、快速发展的关键。充分启动消费这驾马车,也是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基石。

二、国民收入GDP的分配与内需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在GDP的核算中,若从支出法看,GDP=C+I+G+(X-M),右边其实相当于总需求AD;因为C、I、G、(X-M)分别代表消费者、企业、政府的需求及国外对本国的净需求;从收入角度看,GDP=C+S+T+Kr ,右边其实相当于总供给,因为C+S+T+Kr分别表示社会当年生产的产品(总供给)所带来的财富收入以不同的分配形式(以C、S的形式流向消费者,以T的形式流向政府,以Kr的转移支付形式流向国外)分割完毕。换句话说,当年的国民总收入其实就是当年GDP值,它是当年生产的产品及劳务新增价值总和。进一步而言,花掉当年的国民总收入,正好可以购买完当年生产的新增产品和劳务(从新增价值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样AD=AS,当年的产品与劳务就不会滞销,从而可保证进行正常的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活动,经济发展与就业稳定才能得到保障。

而要大量花掉当年的总收入,起码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国民收入比较公平地分配到各行各业的人们手里,或者说如果初次分配不能较公平地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税收、社保等二次分配手段让人们有钱花、敢花钱。如果不借助出口和投资,国内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则大量卖不出去的话,必然是大部分人购买力不足,导致国内内需不足。大部分人购买力不足必然是该国国民收入出现不公,少数人攫取了国民财富的绝大部分。中国这几年一直想通过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却只能连连减速发展,大部分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极度不公、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的,因为少数人攫取了大部分财富:(1)受雇佣的员工创造的产品财富不少,而雇主给他们的薪水却很少;(2)农民虽然作为小生产者,不直接被掠夺产品财富,但其农产品价格被压低,他们勤劳供养全国人民的吃喝,却被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剥削了财富,导致一生辛辛苦苦、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多数人还是贫困,消费能力薄弱。中国有9亿多农民,3亿多各行各业的受雇佣的员工,这些人消费能力都不高,因为收入有限且国家福利保障有限,无能力也不敢扩大消费。特别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基本上是满足温饱甚至未达到,温饱之外的消费能力及其有限,这是我国近14亿人,为何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

三、我国收入分配不均下消费模式的弊端及相应的措施建议

资料显示,美国1个产业工人的平价劳动供养率为1:4.8,德、英、法三国平均为1:6.8,日本、韩国为1:3.8,,中国约为1:1.1。这说明中国普通人地平均劳动所得远远低于他们创造的劳动财富,他们的所得(货币收入)自然不能购买完他们在各行各业创造的产品财富。另外,据统计,中国的 150 万个家庭(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 0. 4 % )占有我国大陆财富总量的70 %!而在发达国家,一般情况下是 5 %的家庭占有 50 %至60 %的财富,中国已经成为财富最为高度集中的国家之一。低收入者的购买力及其有限,没有可靠的社保,也没有足够的消费信贷,大多数人倾其所有只能维持温饱,少数人入不敷出,生活在贫困线上;而攫取了巨额财富的人不可能每个家庭在国内买几十、上百套房产、开几千辆车、人均一天吃几十斤肉,换句话说,他们远远花不完攫取到的财富(他们往往把资产投放于购买海外地产、子女留学及国外奢侈性消费,但这对拉动国内内需并无贡献),从而导致内需严重不足,国内必然出现大量的产品剩余。

在出口有巨大需求时,每年生产的产品不会面临大的销售问题,但企业赚得外汇要换成人民币才能在国内使用,必然造成货币投放量大大增加,导致通胀,人们生活水准进一步下降,内需继续萎缩。特别是当主要的出口市场发生债务危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大大下降时,出口必然解决不了国内大量剩余产品的出路问题,而国内低收入者占绝大多数,消费能力极其有限,少数攫取巨额财富的家庭在国内又花不了那么多钱。所以我国贫富差距的结果就是:富人虽有钱,但人数有限,且富人的消费需求弹性远小于其他阶层,故消费潜力不足;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有很大的消费需求但他们消费能力不足,结果只能造成国内市场相对萎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这种消费市场的萎缩又严重限制了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扩大。消费不足,投资也是枉然,进而影响到就业市场。所以,如果不改变我国当前不公正的收入分配模式,不缩小收入差距,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都将瘫痪,经济翻番的蓝图将成泡影。

为此,要改变目前之困局,笔者觉得有几点建议可考虑实施:(1)允许农产品价格按世界平均价格浮动,保护农民利益,拉动农民的消费能力;(2)公平、合理地提高各行各业雇员的薪水,使其获得应得的收入;(3)采取税收政策,对高收入群体加征所得税、房产税(非自住的)、遗产税等,免征低收入人群的税收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补贴,使绝大多数人有能力消费;(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消费信贷制度,使人们免去后顾之忧,敢于消费。

果真如此,我国即使出口需求严重下降,巨大的内需也可以确保经济得到平稳快速发展。就像众多西方国家那样,让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75.

[2]杨瑞龙.家庭消费拉动GDP增长是最稳定的力量[R].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2.

[3]师颖新, 李桂荣.论中国扩大内需的目标与途径 [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

[4]王伟.扩大内需: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4).

国内债务危机篇2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风险的成因对比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

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由于货币形式的逐渐统一,往往会导致那些使用同一货币的国家跋足现象的产生,除此之外,受欧洲央行对货币统一调控的影响,这部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虽然这部分国家使用的是统一的货币形式,但各国之间的经济实力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各国之间的经济实力优劣明显,对整体的经济发展造成限制;最后,在危机发生时,欧洲这部分使用统一货币形式的国家仅能依靠其他成员国的帮助,这导致危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国家众多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往往需要各国民众共同决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危机解决的时效性。

(二)美国债务风险的成因

相较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而言美国债务风险有着其特殊性,其主要成因包含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美国货币在国际上占据着相对较高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债权范围的扩大提供有力条件,但同时也造成了潜藏危机的出现;其次,受“凯恩斯经济理论”中扩张新政策思想的影响,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的都是这种政策形势,但从实质情况来看,这种政策形势往往只能适用于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但美国在具体实施中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这一前提条件;最后,财政赤字也是造成美国债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主要是美国的财政结构存在明显的刚性特征,影响了其收入的增长导致美国不得不通过借债的方式来缓解国内的危机。

二、我国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风险的方式

(一)我国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方式

首先,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以欧元为货币形式的国家经济其发展将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有效应对这一危机,这些国家往往会采用对外贸易的形式,此时作为经济实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无意外会成为这些国家的首先目标,对此,我国必须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在做好对外贸易的同时,有效避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带来的间接风险。

其次,人民币升值是现阶段国际市场非常明显的预期,因此,当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时我国可能会迎来大批量的短期资本,这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在这一时期内所承受的冲销压力,极易造成资金流动过剩的现象产生。基于此,我国就应当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为刺激经济的增长及危机的退出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避免因资本的短期增长而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

再次,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为提高自身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稳定性就必须以多元化的方向为引导,增持以欧元为主的外汇资产。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使欧元会出现贬值甚至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持续的贬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以多元化为主要形式外汇储备难度。除此之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元的地位,这给我国货币形式的国际化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最后,尽管相较于其他的主权国家而言,我国的债务问题明显距离国际所界定的風险标准还有着一定的距离,但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金融危机发生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全面性的,基于此,我国则应当提高警惕,针对我国实际的财务情况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以及时有效的对风险做出应对。

(二)我国应对美国债务风险的方式

首先,根据国际经济市场形式及时转变本国经济的增长模式,确保从根本上减少我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基于美国债务风险,我国的金融形势应快速实现外需到内需的转变,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鼓励激发本国内部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从根本上减少国内企业对外贸易的依赖性。

其次,通过有效的方式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进行管理来提高国内经济形式的安全性。针对美国债务风险的产生,我国针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可采用藏汇于民的方式,基于实际条件允许的背景下,在确保企业可持有外汇的同时给予其充分的支配权。除此之外为提高我国整体经济的安全性,基于外储投资我国应转变以往仅以美国国债为主的局限性,而选择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目标。

再次,提出合理的附加条件。就目前来看,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越发频繁,因此选择美国国债对我国而言反而更有安全性,但为了从根本上预防经济危机的产生,提高国家经济的安全性,基于还需购买美国国债,我国还应再提出科学合理的附加条件。比如,可设计相应附加条款明确规定美国需赎回其全部国债的条件并针对两国的贸易往来要求美国减少其国内的保护政策。

最后,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形式的转变我国应随时给予关注确,确保能及时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形式的转变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一方面,我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国际上的各类热线进行监控;另一方面,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形式的转变制定有效的调控机制,确保将国际金融市场形式转变下资产的波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提高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性。

三、结语

无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是美国债务风险,都会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相应的不稳定因素,且会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中国的债权大多来源于美国,因此相较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而言美国债务所带来的风险程度往往更大,因此如何做好经济调控规避风险时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徐文

国内债务危机篇3

作者简介:李本松(1969- ),男,河南信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与价值论、政治经济学研究(危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应用)。一、欧债危机及其当前的最新发展

欧债危机是爆发于欧洲的因债务导致的信用危机。2007年8月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很快由此引发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影响的日渐加深,受危机的冲击,负债较重但又缺乏较强经济增长所对应的偿债还贷能力的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这以希腊和冰岛最为典型。以冰岛为例,2008年初,冰岛GDP达194亿美元,人均收入排名全球第四。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银行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最终导致冰岛全国最大的三家银行全部宣布破产,被政府接管。这3家银行所欠外债达1380多亿美元,将近冰岛GDP的7倍,再加上其他负债,冰岛的总外债高达GDP的9倍。这样,长期跻身“世界最幸福国家”之列、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宜居国家”的冰岛成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一个倒在债务面前的国家。但是,债务危机并没有因为冰岛的倒下结束,反而以希腊为起点愈演愈烈,蔓延到爱尔兰、葡萄牙,紧接着又蔓延到了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这样,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当前欧债危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2011年11月意大利陷入危机,这标志着欧债危机已经从欧元的边缘区蔓延到了欧元的核心区。二是欧洲多国信用评级频遭降级。2012年1月13日标普将法国等国下调一个信用评级、意大利与西班牙等国下调两个信用评级,1月16日将欧元区临时救助机制——欧洲金融危机稳定工具(EFSF)的信用评级下调一级。2012年1月27日,惠誉宣布下调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塞浦路斯、斯洛文尼亚的信用评级并确认爱尔兰BBB+的信用评级,将六国评级前景展望均调为负面。2012年2月13日,穆迪将法国、英国和奥地利的3A评级展望调整至负面,并下调了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斯洛伐克、斯洛维尼亚和马耳他的信用评级。2012年3月2日,穆迪将希腊的信用评级由Ca级下调至最低级C级(已属违约级)。三大信用评级分别将多个国家的信用评级降级,表明欧债危机还在持续发展。

为了避免希腊出现3月中旬到期债务违约,2012年2月21日,欧元区17国财长会议已经就第二次救助希腊计划的1300亿欧元救助金达成协议,并在2012年3月15日为希腊提供了第二轮救助款的第一笔贷款394亿欧元。希腊在2012年将有482亿欧元债务到期,其中到期的高峰在3、5、8月,3月到期的175亿欧元是今年3大偿债高峰中压力最大的一次。对希腊的上一轮救助并没有止住希腊的危机进一步恶化,所以这轮救助虽可能让希腊暂时缓口气,但是能否带希腊走出危机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

二、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

为什么欧债危机在世界步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反倒愈演愈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其中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欧债危机源于世界金融危机

“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是发端于美国2007年8月的次贷危机,然后从这个当前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1]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是导致欧债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对于希腊来说,曾在2003年至2007年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但这主要是靠财政和经常项目的双赤字,加入欧元区后获得廉价贷款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以及信贷消费来实现的。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希腊经济低迷、财政收入减少,这样,原来的双赤字、贷款带来的经济拉动以及信贷消费的模式就不能再持续,危机的爆发就成了必然。同样,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在希腊之后陆续陷入到债务危机之中,也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债危机一步步蔓延和演变为全面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和扩散的结果,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继续和在欧洲的发展。

2.欧债危机是债务与GDP比例过于失调所致

债务危机是国家盲目借钱举债,债务与GDP的比例严重失调所致。伴随着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增加了还款成本和还债压力,最后导致违约风险的产生。欧洲的GDP总量为17万亿美元,希腊经济总量只占全欧洲国内生产总值的2%,但是对希腊援助规模却达到1万亿到1.5万亿欧元。意大利本身是欧元区的第三大经济体,在陷入危机前,其债务总额已经占到欧元区整体债务的23%,是希腊的五倍,是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三国的债务总和。为什么陷入欧债危机的国家会如此大规模借钱举债导致债务与GDP的比例失调?这一方面是由于要实现经济增长但又缺少资金来源,只有借钱举债,甚至寅吃卯粮、预支明天的信贷消费。另一方面也由于普遍实施的高福利制度。这些没有强大生产能力所对应的富足财富支撑下的,靠借贷硬撑下来的高福利,在长期积累之后,一旦形势恶化,危机爆发就是必然的了。

3.欧债危机是由于经济结构内在缺陷所致

欧债危机是陷入危机国家的经济结构的内在缺陷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希腊的经济主要依赖旅游业和传统制造业,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欧元区的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市场不断被挤压,传统制造业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加之金融危机使旅游业受到打击,就导致希腊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但是国家财政开支不断扩大,因此只能不断借钱举债,依靠赤字财政,以大量投资和借贷消费的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一种生产不足的经济结构,是缺乏竞争力的经济结构,会导致赤字和借贷的规模不断扩大,是不可持续的。随着风险一步步积累,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必然爆发债务危机。

4.体制和机制内在缺陷导致危机救助很难实现

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为了避免出现违约,必须寻求救助。救助分为两种:一是外部救助,即向欧元区、欧盟、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机构申请贷款救助;二是自我救助,通过自我货币贬值来销冲债务。但是欧元区体制的内在缺陷使救助很难实现。就外部救助来说,27个欧盟成员国、17个欧元区成员国、甚至是欧元区核心的德法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很难在救助问题上达成一致,因此,救助方案迟迟不能确定,救助金总是迟迟不能到位。就自我救助来说,因为欧元区的货币和货币政策是统一的,汇率是统一的,各个国家没有改变汇率的可能,这就形成了欧元区的统一货币、统一汇率与各成员国独立财政之间的矛盾,使得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不可能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来实现本国的货币贬值,以达到销减债务避免违约的可能。欧元区有共同的货币和货币政策,但是没有共同的经济政府,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和共同财政部。这样当一个国家出现了债务违约的时候,欧盟就不可能为之提供超越国家的另外的担保,从而使危机救助很难实现。

5.成员国自律不够和欧盟监管不严

这次欧债危机也是由于欧盟或者欧元区的成员国自律不够。欧元区成立的原则,包括国家不欠账、严格限制债务、严格债务比例、无需救援等原则,没有被成员国很好地执行。在前几年经济状况较好时,希腊政府并没有完全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优化其财政状况,而是长期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最近陷入债务危机的意大利也是一样,债务已达1.9万亿美元,占GDP的120%,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很多倍。这些违背欧元区统一原则、违反统一欧元区财政纪律的行为,说明很多国家缺乏自律,也暴露了欧盟监管的漏洞。这也成了这次欧债危机爆发的一个原因。

三、欧债危机的启示

我国的外汇储备相对庞大,实体经济发展坚实,虚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央财政的收入体系相对健康,特别是中央财政体系有坚强的调控能力,这使我国不太可能爆发欧洲式的债务危机。但是,由于受追求“GDP政绩”的影响、受官员管理和考核体制的诱导、受任期的限制,特别是受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制约,很多地方政府只注重短期效应而不注重长远发展,举债发展成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选择,这就造成我国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其不确定性风险正在增加。所以,爆发于欧洲的债务危机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示,特别是对解决我国地方债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1.国民经济运行和管理要严守财经纪律

由于希腊、冰岛和意大利等国都没有严格遵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元区的监管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导致了这次欧债危机。当前,在我国有很多违反制度、规定和纪律的事情,其中地方政府和银行业的违规是较为典型的两类。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所谓政绩置国家的土地政策不顾征用大量农田盲目建立开发区,置国家的产业调整政策不顾进行大量盲目重复建设。这虽然可能得到短期效应,但是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将受到损害。由于受利益最大化驱使银行违规进行金融过度创新,这既埋下银行业的危机祸根,更是埋下导致经济危机的定时炸弹。当前我国还有诸如民间借贷、担保公司之类的经济活动主体,它们在现实经营活动中违规操作,已经干扰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生活。制定完备和无漏洞的财经纪律,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加强监管是保证不出现财政风险和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措施,这是欧债危机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2.举债发展要量力而行

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经济的一定发展速度是可以借钱举债的,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与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适应,与经济规模成比例,把举债规模控制在可控和可承受的范围内。那些陷入到欧债危机的国家,由于缺乏足够收入保障,却又要维持高福利水平,唯一能做的就是脱离本国的国情和实际承受能力借钱举债。这与我国当前地方债的形成具有一定相似性,所不同的是我国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是受“GDP政绩”驱使。2012年3月15日,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结束后的中外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2010年,我们主动审计了地方债务,总规模为10.7万亿。2011年,新增债务仅有3亿,其中新举债21536亿,偿债21533亿。”[2]从总量上来看,当前我国的债务规模还是很大的。尽管总理说“中国政府债务的负担率和赤字率目前处于较低的水平”、“政府性债务的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2],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地方债规模过大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会“干扰中国的建设”[2]。切不可盲目举债,借钱举债的规模要与偿债能力相适应,切不可严重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这是欧债危机对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

3.促进不断发展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解决和避免债务危机的根本

这次欧债危机根本上是由于陷入欧债危机的国家经济低迷、增长乏力,缺乏内在的生产能力所致。缺乏增长能力就制约了还钱还债的能力,开支与收入的缺口就会越积累越大,如果遭遇到金融危机的打击,爆发债务危机就是必然的了。所以,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危机问题根本上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3]。欧债危机带给我们的根本启示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4],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筑牢避免爆发债务危机的最坚实防线。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投资拉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这又要避免过度增加债务的规模,因此,应当着眼于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为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4.要建立消除危机产生的机制和体制缺陷,建立经济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化解机制

这次欧债危机之所以发生并不断地发展蔓延,就是由于欧盟体制和机制存在重大缺陷。欧元区的统一货币及其统一的汇率政策同各个成员国之间的独立财政之间的矛盾,使各成员国在面临债务危机的时候不能通过本币贬值来削减债务以达到减轻债务的目的,导致危机的刚性积累。这告诉我们,进行机制和体制改革与创新是避免危机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中,由于受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存在并且交互作用,包括经济危机在内的各种危机的产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在经济领域出现包括债务危机在内的各种经济危机将会是一种常态。因此,要建立危机的应对机制,以保证及时化解危机和对危机发出预警;更要进行财政和金融体制创新,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本松.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反思[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4).

国内债务危机篇4

一、欧债危机和中国地方债务危机的成因

(一)欧债危机的成因

(1)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整体经济实力较差遭受危机的国家大多财政状况欠佳政府收支不平衡。

(2)政府财务上的弄虚作假严重。例如,希腊请高盛集团财务做假,为了可以顺利进入欧元区。

(3)欧元体制自身弊端。经济一体化使欧洲央行控制各国货币政策大权。经济危机时,只能通过举债和扩大赤字来刺激经济,而无法使用货币贬值等政策工具。

(4)没有建立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上,欧洲各国高福利政策,使赤字扩大,公共债务激增,还债能力遭到质疑。

(5)经济危机出现,使经济实力较弱的欧盟等国成为国际金融的攻击目标。

(二)中国地方债务危机的成因

(1)权责不对等。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分家的行政制度,财权上移,事权下移,出现了权责不对等的情况。

(2)地方政府强烈的盲目的投资冲动与投资约束不足的矛盾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不断膨胀,居高不下。地方政府官员为在其任期内实现“政绩”,盲目或者重复投资各种项目,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举借债,使得政府地方债务严重。

(3)公共投资体制的不健全。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高,使得投资风险不断向地方政府集中,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政策的不到位,也对地方债务形成有一定的责任。

(4)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地方经济多是靠投资刺激获得发展而不是消费或出口,各地区投资的动力都较大。

二、欧洲债务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比较分析

(一)相似点

(1)信贷规模较大。欧盟成员国还不起所借债务时,欧洲央行不得不伸出援手,由此,国际金融机构及本国银行敢于向这些政府放贷。而我国地方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体制,地方政府出现财政危机时,中央政府不得不解救,也使得我国银行对地方政府提供大量信贷。

(2)财政收支不透明。希腊历届政府经常隐瞒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且没有在债务问题上采取改进措施。当真实数据被披露时,引起市场动荡,加剧危机。而我国地方政府长期在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担保形成巨额债务,规模较难估计。而这些债务被人们意识到,也势必加剧社会恐慌,市场动荡。

(3)递延还款责任。欧元区国家各届政府在任期内,为了搞好政绩大举投资,债台高筑。而这些债务往往周期较长,当届政府没法足额偿还时,责任就被推给下一届政府。同样,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领导在任期内大抓政绩,大肆借贷,还债责任往往推给下届政府,避险动力不足,地方财政风险不断积累。

(二)不同点

(1)负债主体不同。欧洲债务的借债主体是欧元区国家,这些国家以本国信国内外金融机构借债,债务以债券作为载体,实质是国债。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债主体是地方政府,多以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载体。

(2)债务性质不同。欧元区国家的债务主要是外债,由各国政府向其他国家金融机构借贷形成,政府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我国地方债务是政府向国内银行借的债是内债。中央政府的政策对银行业务影响大,同时中央政府往往会在政策上给予地方政府支持,不会出现银行业迅速收缩信贷、加剧地方财政危机的情况。

(3)债务投向不同。欧元区国家的债务相当大部分是用于消费、维持福利支出,耗资巨大。而我国地方政府借债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恢复及保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使我国成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经济复苏较快的国家。

(4)防范危机能力不同。欧元区国家虽然存在《稳定与增长公约》对成员国财政赤字的比例要求,但欧盟并不存在政治上的强制保证成员国遵守,且没有针对违约行为的惩罚手段,使得多个成员国违背条约,引发危机发生。而我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具有行政命令权利,拥有较强的强制力,可以及时纠正地方政府的重大违规行为,防范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能力更强。

三、防范中国地方债务危机的政策建议

我国中央政府财政状况良好,并不存在爆发债务危机的隐患。同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欧债危机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也不具备爆发欧洲式债务危机的条件。但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着总负债规模大且持续上升,债务管理混乱等严峻问题,故仍有爆发地方债务危机的可能。反思欧债危机,结合我国国情,我国政府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一)实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与风险预警

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对超过警告标准的债务状况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二)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偿还保障机制

地方政府应统筹安排本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制定合理的债务还本付息计划,并加强该计划的日常监督运作。为了确保债务本息的按时偿付,地方政府还应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其资金除了用作债务偿还外,不得挪为他用。

(三)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分类管理

对不同地区的投融资平台加以分类,区别对待不同投资取向与运行状况的投融资平台。对于投资公益性项目的投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应给予还款支持,而对于投资处于营利性和公益性之间项目的投融资平台,地方政府不应进入。

(四)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应从完善目前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和促进经济发展出发,借鉴国际经验逐步放开地方债市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五)改革“土地财政”的状况

应积极改变目前地方政府放大和夸大“土地财政”、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状况。应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预算管理的规定,将由地方政府分成的土地出让金的收支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此外中央政府还可以增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改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吃紧的状况。

(作者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国内债务危机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1—0166—05

一、引言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关系到债务的偿还和政府信誉,而且关系到宏观经济能否安全运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巴西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剖析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演化过程和后果,借鉴其债务治理方法,可以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另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正逐渐积累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会不会演化为债务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这是本文所要探寻的问题。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危机:巴西的教训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巴西经历了三次大的地方债务危机,其中第三次债务危机还诱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最终导致了一场金融危机。回顾巴西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和由此导致的金融危机,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对分析和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巴西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左右,创造了“巴西经济奇迹”。不过在伴随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分化、收入不均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经济和社会的主要矛盾,随后的盖泽尔政府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化进程,经济上通过制定“第二个国家发展计划(1975—1979)”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巴西国内的储蓄率较低,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计划,巴西政府仍然沿用了之前的“进口替代战略”,同时提出“负债增长战略”,即依靠向国内和国际上的金融机构举债来筹集资金,维持国内的高投资。虽然“负债增长战略”维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其负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1)累积了巨额的债务。其中1973—1978年的债务增长率为38.7%,1978年的外债净额为316亿美元…。为了维持在国际债务市场上的声誉,巴西政府在无力偿还旧债和债务利息时开始举借新债来偿还旧债。这样的结果是债务规模越来越大,远远超出了本国现在和未来财政能力所能偿还的限度。(2)国内利率被迫升高。由于巴西实行了盯住美元的爬行式外汇政策以及举债利率与欧洲和美国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挂钩,受到石油危机等外部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上升,这进一步加剧了巴西政府还债的压力。在国内,由于受到资金短缺的影响,国内金融市场利率被迫升高。(3)国内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在取消对企业的出口补贴后,为了进一步刺激出口赚取外汇来偿还外债,政府对货币克鲁塞罗实行主动贬值,形成了货币性通货膨胀。同时,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减产,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挂钩的指数工资增长也带动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养老支付负担,这又迫使企业和政府进一步举债来维持运行。在这些债务中,一部分就是由地方政府举借的。

(二)债务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受到国际石油危机影响,伦敦和纽约等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开始攀升。受此影响,巴西政府举债的借贷成本升高,这导致巴西政府需要为此支付更高的贷款利息。由于无力支付高额的债务利息,巴西各州政府纷纷宣布停止对国外债权人债务的清偿,这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恐慌,主要外国债权人纷纷要求巴西政府立即偿还债务。巴西联邦政府作为州政府债务的最终担保人,不得不与外国债权人谈判达成还款协议,接管了州政府约190亿美元的外部债务,偿还期限为20年。

1993年,由于巴西经济增速下滑,政府税收缩减,社保和工资支出刚性等原因,使得州政府无力偿还联邦金融机构的债务,纷纷宣布停止支付,又发生了债务违约行为,导致了又一次严重的地方债务危机。为了解决危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进行了谈判,谈判的最终结果是联邦政府为部分州政府债务进行偿还,债务总额约为280亿美元,偿还期限为20年。

1994年前后,由于巴西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以及债券实际利息率的大幅度上升,各州州政府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州政府拒绝履行对联邦政府的债务偿还义务。这一消息引起了金融市场的恐慌,投资人,尤其是外国投资人纷纷从股票市场撤资,股市大跌,资本外逃,外汇短缺导致外汇市场压力增大。尽管央行扩大了外汇管理幅度,放弃了钉住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机制,实行自由汇率,但是巴西货币仍然贬值10%。与此同时,国内通胀压力增大,内需缩减,经济增速下滑,增长偏离潜在增长轨迹。因此,一场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最终演化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三)启示

总的来说,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方面,“负债式增长战略”是导致其负债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限制和规定,以及缺少债务的透明度和风险预警机制,也是债务危机形成和扩散的重要原因。外因方面则是国际市场利率等波动是诱发其债务危机发生的导火索。不过,内因才是巴西债务危机产生和蔓延的关键因素。

在巴西地方债务危机发生后,联邦政府通过制定《财政责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限制了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等。同时,通过定期公布债务报告来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对违反《财政责任法》的相关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等一些措施,使得巴西的地方债务问题越来越得到规范,其对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危机风险的可能性审视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状况

1.债务规模大

近10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呈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洪源和李礼的研究中测算出2003年全国地方政府直接和或有债务是3.29万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估计2004年全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万亿元以上;时红秀测算出2005年全国县乡两级政府的债务余额不少于4000亿元;范伯乃、张建筑的研究指出2006年全国地方政府直接和或有债务6.64万亿元;财政部财科所课题组估计2007年全国地方债务余额是4万亿元以上;安邦咨询估计2009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7.43万亿元;审计署的审计报告中披露2010年全国省市县三级的地方债务余额为10.72万亿元;徐婷婷的报道中引用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地方债务余额约为13.87万亿元;翁仕友的报道中则指出2013年我国四级政府的债务余额约为14万亿元。由此可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正呈现大幅度的增长态势,且债务余额存量已经非常庞大。

2.债务结构复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复杂,主要表现为:(1)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并存。直接债务是地方政府需要直接支付的债务,主要是各类的财政贷款和借款。或有债务则是未来需要政府偿付的和其提供担保的债务需要其最后承担偿付义务的债务,主要是指通过政府投融资平台或是下属单位等形成的各类债务。如果出现债务违约,这种债务最终也需要地方政府来偿付。为了规避财政规则的约束,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来获取资金,地方债务隐性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债务种类繁多。有地方政府向国际金融机构的直接贷款,有以土地抵押向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有地方国有公司和投融资平台代为发行的企业债,有地方政府为下属单位和企业担保的各类借款和贷款,有社会基金缺口,拖欠职工工资和工程项目款等。(3)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比例不一致,其中市、县级政府的债务规模呈现不断扩张的态势。由于受制于地方财政等的约束,为了增加公共投资,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些县级政府不得不举债。

3.债务原因多样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造成的体制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1)财政体制。1994年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改革后,实现了“财权向上,事权向下”的财政格局。由于没有清晰的事权划分,地方政府需要完成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各项支出,受制于税收的约束。为了完成这些刚性的支持,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借贷、地方投融资平台等筹集资金,地方政府渐渐地走上了一条负债式发展的道路。(2)投融资体制。由于受“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地方政府偏好发展大项目,也偏好通过成立投融资平台涉足竞争性领域。大项目需要数额较大的资金来支持,地方政府为了达到投资目的,往往通过土地抵押融资等模式取得项目资金,而项目未来的收益却不能按期偿还债务。(3)行政管理体制。由于对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体制不健全,地方政府热衷于“短、平、快”的项目,重视资金投入,而轻视经济和社会效益;重视建设规模和标准,而轻视实际财务负担能力。(4)政策性因素。在缺少中央相关支持资金的背景下,为了配合国家的政策性要求,如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补贴等政策,地方政府不得不拿出相当大的财力来完成相关的规定任务。对于经济不发达、税收较少的地方,由于政策性因素导致的债务负担也是非常多见的。

4.债务扩展机制动力强劲

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以及政策负担性等刚性支出,在“政绩考核”的竞赛中,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支出需求,往往通过土地抵押和地方性融资平台筹集所需资金。如果政策性刚性支出的规模越大,在税收等财政收入来源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越有可能通过举债来完成筹资任务。如果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压力越大,那么为了显示比竞争者具有更强的能力,其越有可能通过举债来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以及形象工程的投资。如果可供抵押的土地价格越高,地方政府就越容易通过土地资本化来筹集更多的资金。如果控制的投融资平台越多,那么地方政府越有可能通过这些平台来筹集更多的资金,最终这些扩张机制会形成越来越多的地方债务。

(二)形成债务危机与危机风险的可能性分析

如前面提到的巴西州政府在拒绝偿还其债务的情况下发生了债务危机。联邦政府为了国家的信誉,最终和州政府达成协议,帮助其偿还债务。在我国,地方债务问题会不会形成债务危机呢?

这里存在一个债务余额的阈值效应:如果地方债务余额累积到一定的度,就可能引发债务危机。这个阈值T应该是依据某一地方政府未来n年财政收入的现值之和与合理的负债率之间的一个函数关系,T=Po(1+r)n(1+d)。其中:Po为期初的财政收入,r为财政收入的年增长率,d为合理的负债率。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超过了阈值T,那么就存在潜在违约的可能性。

而最终违约与否,还依赖于几个条件:第一,经济的增长速度。如果经济增速超过预期的平均速度,那么税收会增加,阈值会变大,债务上限可以提高。如果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且低于平均速度,那么税收会锐减,阈值会变小,债务上限会降低。第二,再融资能力。如果一个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再融资能力,通过地方债务平台将土地资本化、政府资产资本化、债务资本化,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并且可以举借新债还旧债,扩大债务规模,同时可以延长债务偿还时期。第三,债务中的谈判能力。如果地方政府的债务是向国际金融机构举借的,一般会按时偿还债务。如果地方政府是向国内银行或地方性商业银行举债,一般可能会通过谈判等将部分债务的偿还期限延长。如果地方政府向私人部门举债,则一般会出现拖欠等问题,尤其是大型工程款等问题。如果地方政府的债务上限达到了阈值,且经济增速下滑,税收锐减,再融资能力受限,债务中的谈判能力弱化,那么一个地方政府就可能发生债务违约。

地方政府会不会发生债务违约,还与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有关。对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可能性的博弈论分析中发现,地方政府考虑到中央政府对债务的隐形担保人身份,一般会选择违约,债务由中央政府代为偿还。中央政府为了国家声誉,降低债务违约的社会成本,一般会在地方政府发生债务违约时承担起最后担保人的角色。在我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也具有隐形担保人的问题存在。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地方政府官员的任选都是由上级部门或中央政府决定的,在这种人事直接控制的体制下,考虑到政治前途问题,在债务余额超过阈值后,也不会轻易出现债务违约,而是通过债务延期,债务资本化、债务谈判等方式延迟债务违约。不过,这样会积累很多的隐形债务,增加更多的债务风险。一旦爆发全面性的债务危机,危机的规模将是非常大的。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还与地方融资平台有关。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资本化来为城市的发展融资,也聚集了很多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先将土地作为资本注入地方债务平台,然后依此为资产,依据土地的市场评估价来向银行抵押进行贷款。地段越好、公共基础设施越完善地区的土地,其市场估价就越高。土地的市场评估价越高,所能贷到的款项就越大。在一次次的土地价格评估与抵押贷款的过程中,土地价格被不断地估高,贷款数量不断增加,以土地为融资平台的隐形债务余额也越来越大。受到政策调控影响,以及经济下滑影响,作为标的物的土地价格有可能回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会转移给贷款银行。在我国,以土地融资而形成的银行贷款数据是非常巨大的,为此已经给银行累计了巨大的风险。如一些省份的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对象90%是银行,其中70%是通过土地抵押融资,而主要通过财政收入、地产开发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来偿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加,房地产繁荣且开发收入增加,土地出让金也会不断攀升。但越是在经济繁荣时期,越会累积巨大的债务风险。如果经济增长受到外部冲击或内部矛盾爆发,出现下滑或衰退,巨额的债务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债务偿还链条可能会出现中断,进而出现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如果仅仅是少数和局部地区出现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那么危机还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大部分地方政府出现了债务偿还问题,就会演化为全国性债务危机。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模式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如果发生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有可能是全国性的债务危机。又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大部分来自银行,如果地方政府发生债务危机,就会将债务危机传递给金融业,发生金融危机。大规模的地方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势必然对经济增长造成损害,使得经济增长下滑,甚至会出现经济衰退。前文提到的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负债式增长战略”以及债务约束和风险预警机制缺乏,是导致20世纪80年代前后巴西发生三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巴西的例子值得我们反思。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较多,表现为规模大、结构复杂、债务原因多样化和债务扩展机制动力较强等特点。债务问题正逐渐累计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如果没有形成债务约束机制、化解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地方债务规模超过“债务阈值”,就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那么如何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债务危机和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呢?

(一)进一步完善《预算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预算法》中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且一些新出现的问题没有反映到法律中。例如,《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地方债券,在现实中由中央政府代替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已经屡屡发生,或者由地方性融资平台等代替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也成为了新趋势。所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进一步完善《预算法》。

(二)建立债务责任人制度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某些官员为了发展经济,通过大规模举债来完成投资任务,所造成的巨额债务问题是其任期内,甚至是以后几任接替者都无法用正常的财政收入偿还的。这种“举债式增长”模式为地方政府累计了财政风险。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规范举债行为,应该颁布和实施《债务责任法》,明确规定举债人的责任和义务,实现“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规制地方政府官员的举债行为。

(三)建立债务披露制度

由于我国《预算法》等相关法律限制地方政府独自发行债券,为了应对日益扩大的政府开支,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土地财政和地方融资平台来筹集资金,这使得地方债务隐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债务隐形化容易积累债务风险,最终会威胁经济安全。因此,建立债务披露制度,将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偿债措施等信息及时公开,以便接受监督,及时化解债务风险。

(四)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国内债务危机篇6

债务危机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衡量一个国家外债清偿能力最主要的标准是外债清偿率指标,即一个国家在一年中外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或者上一年度出口收汇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这一指标应保持在20%以下,超过20%就说明外债负担过高。欧洲债务危机源于希腊债务危机。根据1992年签订的《马斯特里赫条约》和1997年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财政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政府公共债务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2009年12月,希腊政府正式宣布其2009年财政赤字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2.7%,而同时财政公共债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13%,两个指标均远远超过欧盟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随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穆迪迅速降低希腊的信用评级,使希腊政府的融资成本显著增加,希腊债务危机浮出水面。2010年1月,穆迪警告葡萄牙需采取措施控制赤字,随后爱尔兰、比利时和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内预算赤字居高不下,整个欧盟开始收到债务危机的困扰。4月,希腊正式向欧盟和IMF提出援助请求。随后,标准普尔将希腊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接着降低葡萄牙、西班牙信用评级,危机迅速升级。

二、欧债危机形成原因

1、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是欧元区国家债务问题的主要外部原因。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普遍实施了宽松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危机各国的公共债务规模和财政赤字,埋下了债务危机的隐患。高福利,低增长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来支持过度的负债消费,因此,欧债危机在希腊一触即发。

2、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发生的主要内部诱因。近年来,高失业率、高税收、人口老龄化和生产率低导致欧洲国家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经济发展缓慢,竞争力下降。在欧元区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当于德国的65%,主要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爱尔兰则多度依赖房地产和建筑业,葡萄牙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依赖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综合来看,这些国家的经济更多的依赖于旅游业和服务业,实体经济力量薄弱,抵御经济危机能力较差。

3、长期过度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从2008年到2010年希腊等国家GDP都出现了负增长。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并没有降低。导致其财政赤字猛增。

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出口贸易额降低。欧债危机必然导致欧洲的消费减少,而欧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必然会导致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减少。根据德国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没下降1%,中国出口增长会下降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出口压力增加然会导致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影响出口企业的发展。

2、欧债危机影响欧元的价值,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缩水。我国的外汇储备约70%为美元,10%到20%为欧元,如果欧元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将大幅度贬值。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信用降级,会加剧欧元贬值,导致中国持有的金融资产缩水。

3、热钱流入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欧债危机和美国的债务危机导致欧元和美元的预期收益率看跌,欧元和美元市场疲软。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利率水平较高,升值空间较大将会成为国际热钱投入的主要市场。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增加。

四、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1、控制地方政府的借贷规模,加强风险控制。债务过大是这次欧债危机的导火索,因此中国政府应该控制借贷规模。根据目前数据表面,中国政府国债余额约为10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不足25%,远远低于国际60%的安全标准。但中国的地方债务总规模大约为10.7万亿,如果加上国债规模,到达GDP的一半左右,接近警戒线水平。因此中国政府应该在控制债务的同时,降低地方债务规模,规避地方债务风险。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欧债危机发生的主要内部原因,中国经济发展应该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中国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来的高速增长,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部分是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中国要想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平稳发展,增加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就必须降低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内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3、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购买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国债。一旦这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滞后,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会大幅度缩水。中国除了进行间接投资也可以利用外汇储备进行直接投资。除了购买国债,也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投资国际优质企业,支持企业重组和民营企业海外并购。

参考文献:

国内债务危机篇7

次贷危机对全球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散,在欧美国家又出现了债务危机,致使一度平稳发展的世界经济陷入了窘境当中[1]。多数债务危机国家被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信贷的评级,这导致了希腊股市的进一步下跌及国际市场原有的避险情绪出现大幅度升温,从而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本文着重研究爆发欧美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其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与警示。

一、引起欧美债务危机的原因

1.美国的信用评级被下调

在2011年8月,美国的信用被下调至AA+。对于美国来说,债务危机爆发并不是突发、偶然事件,而是长期的累积造成的结果。自二战结束之后,西方国家普遍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为了支付较高的社会保障基金,不得不加大财政支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财政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2]。高保障导致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较高,税负也较高,进而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税基萎缩,最终入不敷出。但是为了使经济得到增长,政府又不得不实施新的一轮财政赤字政策,致使政府负债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2.欧洲国家相继出现债务危机

在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希腊及欧盟国家又出现了债务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即为欧洲债务危机。在2009年年底希腊的信用评级被相继下调,随后,其它欧洲国家也陷入危机。引起欧债危机的客观因素包括老龄化社会的形成、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缺乏;而欧洲国家自身的制度性因素也加速了危机的产生,如高福利、财政制度及欧元区内货币制度不协调等。

3.全球经济出现了滞涨

自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就处于低迷的状态之中,欧美债务危机则是上一次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与延续的结果。此次债务危机不仅对资本市场造成了冲击,而且也对债务国家的实体经济及国际贸易造成了动荡。因出现了债务危机,欧美各国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国民消费意愿不强,其经济政策更是陷入了两难境地,在短期内出现复苏的可能性非常小。欧美债务危机发生后,世界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大大增加,这将进一步延长了经济复苏所需要的时间。

二、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1.致使外汇储备面临更大程度的缩水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大量的外汇储备在缩水,而欧美债务危机的出现则使我国的外汇面临更大程度的缩水。不管此次危机将如何演进,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我国,必定不能独善其身[3]。在我国目前外汇储备金当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来自于欧美国家所发行的国债,当这些国家出现债务危机之后,其国债与货币均出现了贬值,这就给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政府需要考虑美元贬值的影响问题。

2.我国的进口及出口贸易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出口总额位居全球第一,在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大部分的经济增长值均依赖于进口与出口贸易,当出现全球性经济危机时,消费市场及货币汇率的变化将会影响到我国的进口及出口贸易,从而对整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时,我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就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自2010年之后,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口与出口贸易的增长起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欧美债务危机的出现,我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又再一次遭到打击[4]。在美元与欧元都出现贬值的情况下,通过低价战略取胜的中国出口产品,必将出现销量下降的趋势,从而引起出口贸易总量的下滑。自危机发生之后,西方市场的需求疲软,其流动性也出现了紧缩趋势,所以需求的减少及价格的上升必将迅速降低我国对西方国家的出口额。此外,当美元与欧元均出现贬值时,我国的进口量明显增加,从而缩小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顺差,致使我国扩大内需的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进口的增加及出口的减少将进一步缩小我国目前的贸易顺差,甚至产生贸易逆差。在债务危机的作用下,贸易保护也有所抬头,我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也将面临更多的双边摩擦。

3.欧美债务危机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

在我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总额当中,中欧贸易、中美贸易占有较高的份额,而欧美债务危机的出现减弱了对我国的外需,当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贸易量降低时,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将受到影响。此外,美元贬值,我国的外汇储备面临严重的缩水,人民币也出现了升值,这样的状况对我国的大部分经济实体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增长。债务危机出现之后,国际市场的原材料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但消费市场却处于萎缩状态,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追逐更多的经济利益,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虚拟经济当中,进一步推高了资本的价格,引起资产泡沫,这就导致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

三、欧美债务危机为我国带来的警示

1.需要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转换

欧美债务危机在客观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冲击,但同时倒逼机制也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带来了难得的契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美债务危机的出现暴露了世界经济还存在结构方面的问题,也凸显了供求不平衡的矛盾。通过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再次审视,并反思危机的原因,可以发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供求平衡的结构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5]。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多为外向型,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因此,一旦国际金融出现动荡或国外市场出现了变化,就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增长。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债务危机,并使我国的经济获得持续及稳定的发展,需要处理好消费、出口及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将外需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内需导向的增长方式。从依赖引进外资及扩大出口的发展模式转为依赖投资及国内消费的发展模式,以形成出口、投资、消费协调发展以带动经济不断增长的新局面。目前的主要任务如下:将外需继续扩大,使出口量实现稳定增长;对出口战略进行完善,加强与拉美、非洲等市场之间的经贸合作;对商品的进口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及人民币出现升值的契机,及时引进紧缺资源、关键零部件及设备;将引进外资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积极动员外资投向现代农业、服务业及高科技产业等。在另一方面,应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并使国内的收入结构变得更为合理;着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极大地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

2.注重发展国内的实体经济

统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实现均衡发展与协调,这是经济实现稳定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孕育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应比虚拟经济更高。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与雄厚经济基础,使虚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并不断增强金融创新,金融的衍生品也在不断增加。近些年来,欧美等国出现了愈发严重的空心化产业,虚拟经济出现了快速膨胀,累积的矛盾逐渐演化成系统性债务危机。在发生金融危机时,过度强调虚拟经济发展的国家,往往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但注重实体经济发展的国家,则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已经对欧美各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而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却不大。经济在短时间内便得到了回升,这与我国对实体经济的重视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弱化实体经济的苗头,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的实体企业当中;因为这类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大量的资本被抽离,导致去实业化的现象。要使我国的经济实现稳中求进的发展,就必须对实体经济进行高度的关注,要注意避免走上欧美国家的弯路。要将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作为工作的中心,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以便增量优化及存量调整实体经济。同时,因为受到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美国家的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出现了恶化现象,不确定的因素也在增加,其政府将会放松限制产业转移的一些政策,我国可以通过自身的环境优势,吸引高端产业的投资,并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及一流的尖端技术。

3.积极向国外拓展

欧盟为我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同时,欧盟也是我国企业热衷的投资地之一。目前,因受到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在欧元区内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则是一个良好的投资机遇。应把握好这难得的机遇,充分发挥投资的潜力。在对问题国家的国债进行收购的同时,要尽快将并购能力提高,并积累国际合作的经验。利用契机,在国外发展,是我国企业提升生产技术、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及争取世界市场份额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进程中的必要步骤,也是我国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标志。在国外投资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外市场的需求,并使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都能得到提升,最终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增强。自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的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价值量与数量都有所上升,并购的主要对象为技术良好的品牌及一些中小企业等。诚然,我国企业向外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政治、法律及劳工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出台一些优惠的扶持政策,鼓励具有优势的企业向外投资,并帮助这些企业规避未知的风险。向外发展的企业也必须将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对国外投资的环境及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一定的了解,并熟悉国外商业规则。

4.调配外汇储备

管好用好外汇储备,这不仅是国家的财富,更是以国民辛勤汗水和环境、资源换来的。国家应在稳定金融经济的同时,积极调配好外汇储备结构,充分利用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用于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充实社保基金,发展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等。同时,适当增加国外名优特商品的进口,引进高精尖技术、管理人才,注重进口和储备稀缺资源。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外汇储备损失,有效地用好用活大量的外汇储备,真正造福于民。

四、结语

欧美债务危机的出现,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债务危机难免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冲击,但在这次危机发生后,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如应该对经济增长的模式进行调整,积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等;我国还应该利用本次债务危机所带来的机遇,积极向外发展,以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得以增强;还应管好用好外汇储备,以有效地用好用活大量的外汇储备,真正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谢琳.谈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商业时代.2012.15(7):141-142.

[2]秦焕梅,陈学彬.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合作.2012.14(11):189-190.

国内债务危机篇8

延续了近两年之久的欧债危机,不仅没有消退的迹象,而且解决方案迟迟得不到有效落实,导致欧洲国家始终在欧债危机的泥潭中难以自拔。2012年伊始,由于欧债危机向欧洲银行业等其他重要经济领域蔓延趋势日渐明显,再加上标准普尔、惠誉和穆迪下调欧元区多国信用评级举动,以及欧盟解决债务危机的决断力仍显然不足等原因,使欧债危机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一方面未来欧债危机的演化越发难以判断;另一方面也使欧元区国家徘徊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因此,在债务危机问题上纠葛了两年后的欧元区和欧盟,2012年既面对着欧债危机深度恶化的挑战,也面临着摆脱危机的新契机。

虽然不久前欧盟领导人作出了削减赤字和加大各国合作的承诺,但各界普遍认为这并不足以能够缓解和最终解决欧债危机。为此,标准普尔、惠誉和穆迪纷纷针对欧盟遏制危机的能力以及各国举债成本的上升,下调了欧元区多国的信用评级,其中也包括欧元区核心国家――法国和意大利等国。这不仅反映了欧债危机还在进一步深化和演进,其影响面出现了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大的迹象,而且也意味着欧元区救助基金信用评级受到严重威胁,为欧盟解决债务危机前景再添变数。

此外,欧债危机将有可能进一步向欧洲各国银行业等其他重要经济领域蔓延。随着危机的不断深化,一场以债务形式为起点的危机正在向欧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延伸,已在欧洲逐渐演化为多重危机。为彻底解决欧债危机,欧盟各国领导人进行了多次磋商和协调,但始终因分歧严重而不能达成共识和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在欧元区债务高危国,由于经济持续低迷和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债务只能是不断积累,仅仅依靠救助机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救助机制只能缓解个别国家一时的债务违约风险,却不能掩盖欧元区长期存在的信用问题。另外,欧债危机从实质上看不仅是简单的债务问题,还涉及到经济、金融、财政以及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危机延伸的最终向度如何尚无定论。

希腊等国毕竟是欧元区和欧盟经济体系的成员国,与独立的经济体不尽相同,货币的使用与欧洲货币联盟处于同一种货币体系,财政政策与欧盟相协调统一,在统一货币体系和财政政策以及经济的联系上与欧盟和欧元区经济体非常紧密。希腊等国出了问题,必然对欧元区和欧洲货币联盟产生影响,也会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欧盟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何况在欧盟内部债务和财政危机并非只是希腊等债务危机国。由于目前欧元区仍笼罩在债务危机的阴影下,稍有波动便会“风生水起”,因此如果欧盟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有可能进一步向其他欧洲国家渗透,一旦欧元区债务危机范围继续扩大,欧洲经济出现二次衰退或爆发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极大,而政策协调艰难的欧盟能否度过当前的危机仍存变数。

事实也是如此,迄今为止,欧元区不仅债务危机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债务风险还在积累。受其影响,欧盟已经没有更多的余地和办法来排除债务风险,2012年经济前景不容乐观,而且经济衰退的风险不断增加。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欧盟恐怕只能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一方面强化财政纪律,一方面无奈选择继续实行货币刺激政策,避免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的经济或金融危机。毫无疑问,目前欧盟正处在一个解决债务和财政危机与刺激经济政策两难选择的境地。

体制的危机更甚于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发生后,质疑欧元区和欧盟解决危机决断力的声音不绝于耳,反映出欧元区和欧盟处置危机能力的不足。欧债危机的演化有逐渐向欧元区和欧盟体制危机转变的趋势,恐怕当前欧洲面临的不仅仅是债务危机,似乎欧元区和欧盟体制上的危机更甚于债务危机。

许多人认为,在应对欧债危机过程中欧元区和欧盟总是被动而为,说明目前的欧元区和欧盟体制并不适用于欧洲国家处理危机,应对危机机制上的缺陷难以弥补。在现有的欧元区和欧盟体制下,即使不发生债务危机,也会以其他形式暴露出欧元区和欧盟应对危机机制的“先天性”缺陷。因此,目前的欧债危机不仅反映出欧元区和欧盟体制的弊端,也折射了欧元和欧盟应对危机机制的“先天不足”。

欧元区成立时,各国只是统一设立央行,但由于税收分配权和财政收支管理是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政府行为,欧元区各国的税收分配和财政收支独立实施。由于制度的本身带有各行其是的特点,欧元区体制自然缺乏共同应对危机的能力。另外,欧洲货币联盟规定,欧洲央行只对有关的欧元货币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并不负责对各成员国财政预算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欧盟只有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权力,没有使用财政政策工具的权力,无法调动各国财政力量在欧盟内部进行调控,因此也不具备危机协调机制。

显然,欧债危机是欧元区和欧盟体制及欧元信用危机的反映,欧元区各国税收分配权和财政收支管理权的独立是国家的象征,欧盟目前只能通过救助机制的“交换”条件,有限度地对有关国家的税收分配和财政收支进行干预,或以协议形式严格财政纪律。这说明,由于欧元区和欧盟既没有统一的财政管理制度,也不能以法律的形式严格财政纪律,各国在财政方面各行其是。虽然去年年底的欧盟峰会决定以协议形式严格财政纪律,但这只能解一时之忧,缓解暂时的矛盾,却不能解决和克服体制上的不匹配和矛盾,深藏在体制背后的应对危机隐患依然存在。

虽然2011年10月经过反复磋商和艰难谈判,最终欧元区首脑就希腊债务问题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扩容等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意向,但希腊与欧洲其他高危国的债务问题仍存在着多种变数,欧盟救助希腊和金融稳定工具(EFSF)扩容方案的具体落实还难见分晓,既不能排除还会出现其他变故的可能,也不能排除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欧债危机风险的影响面依然不可忽略。同时,由于各债务危机国身处欧洲,其债务危机必然波及欧洲各国,并涉及到欧元信用的根本问题,欧债危机的深度和波及面由此可见。此外,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欧元区各国偿还政府债务的高峰期,不仅希腊等国的还债压力还会进一步增大,债务违约风险扩大面还将可能涉及更多的欧元区国家和领域。后续的影响面和风险有多大?恐怕难以估量。

由此可见,欧债危机发生以来不断出现的难题令欧元区国家和欧盟应接不暇,其中根本的原因之一是欧元区和欧盟体制没有完善和成熟的应对危机机制,而欧元区和欧盟体制能否在处置欧债危机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事关欧洲的未来。

欧洲的未来面临着重重考验

观察欧债危机的起伏变化和解决方案的种种纠葛,虽然目前欧债危机还没有到欧元崩溃和欧元区解体的严重程度,但却暴露出欧盟内部协调机制薄弱的弊端。由于协调机制的薄弱,一方面使欧债危机的解决难以决断,另一方面威胁着欧洲一体化的未来。

在2011年12月9日结束的欧盟首脑峰会上,欧盟就欧元区“新财政协议”初步达成原则性意向,并发表了加强财政稳定融合的声明。但是,由于未能达成全体一致共识,目前欧盟27个成员国只有25个国家同意履行“新财政协议”,同时法德提出的全面修改欧盟条约提议,由于分歧较深也未获通过。虽然欧盟首脑峰会为强化欧元区财政纪律取得了阶段性的初步成果,也为解决欧债危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欧盟能否最终将强化欧元区财政纪律落在实处并渡过危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1年12月9日结束的欧盟首脑峰会,是关系到欧元区和欧洲货币联盟现实与未来的一次重要会议。此次欧盟峰会是在欧债危机持续深化、金融风险不断增大、欧洲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因此峰会的结果对欧元区和欧洲货币联盟意义重大,被欧盟各国首脑与舆论认为是拯救欧元区的至关重要的一次机会。此前,为挽救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和欧洲货币联盟,法国和德国提出了加强欧盟成员国财经纪律等修改欧盟条约的提议,提交给峰会审议。

法德提出的修改欧盟条约提案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将财政赤字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这一“黄金法则”写入各国宪法,违背者将被自动处罚;二是,将欧元区永久性救助机制――欧洲稳定机制提前于2012年启动,而实施金融救助决策方式从“全体通过”变为“超级多数原则”(即85%成员国同意)。虽然法德关于修改欧盟条约的提议对阻止欧债危机进一步蔓延与根治欧债危机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强化欧盟特别是欧元区的财经纪律可以保证欧洲经济的增长和金融的稳定,摆脱目前债务危机的困境,但是以英国为首的几个国家则表示难以接受修约的建议。英国明确表示:如果欧元区国家想通过修改欧盟条约来拯救欧元,就必须以保护英国的利益作为交换。英国的态度与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欧盟协调机制的危机,也在某种意义上使欧盟协调机制面临着严峻考验。

尽管在欧盟峰会上成员国之间经过一番经济和政治利益博弈后,通过了“新财政协议”,但这还只是一个原则性的意向协议,最终的执行和落实并非易事。同时,由于目前欧盟成员国之间各自利益诉求相差甚远,法德提出的全面修改欧盟条约倡议阻力重重,这充分反映出欧盟在政策协调以及应对欧债危机时决策艰难的一面。

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欧盟各国在欧债危机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始终不能协调一致,进一步暴露出欧盟内部在重大问题上协调不力的固有弊端。因此,国际舆论“唱衰”欧洲的论调再次出现。一些言论认为,如果欧债危机得不到解决,将导致欧洲步入“衰落期”,这些论调被一些媒体大肆渲染。事实上,“欧洲衰落”的悲观论调多少有些言过其实,媒体的渲染也有些过度。虽然目前欧债危机使欧洲面临着兴衰转换的变化,但还未严重到“衰落”的程度,欧元区解体也只是想象中的传闻,欧洲从欧债危机摆脱出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不能就此断定欧洲正在走向“衰落”。

国内债务危机篇9

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为担保向国外所借的债务。当一国不能偿付其到期的债务时就发生违约,称为债务违约。所谓欧债危机是指欧洲的债务危机,即在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不能按时偿还其到期的债务从而引起投资者对国家信用的危机。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高筑的今天,及时深入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欧债危机的演变历程及其危害

(一)欧洲危机的进程

1、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希腊新政府上台后,发现上届政府掩盖了真实的财政状况,于是将2009年财政赤字上调至12.7%,这一数字大大超过3%的上限。此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引发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随着危机愈演愈烈,希腊政府债务级别逐渐被调低,到2011年7月标普下调希腊评级至“CC”,今年2月又下调至“选择性违约”。

2、二三名相继中弹倒下。2010年9月爱尔兰宣布,由于救助本国五大银行,预计财政赤字会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2%,为欧元区史上之最。2010年11月爱尔兰政府正式请求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救助,成为欧债危机中第二个中弹倒下的国家。2010年1月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2011年5月欧元区财长同意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道向葡萄牙提供780亿欧元的援助贷款,葡萄牙成为欧债危机中第三个中弹倒下的国家。

3、债务危机从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2010年2月西班牙财政部指出当年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第二天股市急跌6%。2011年7月意大利也卷入危机,2011年9月,标准普尔将意大利长期债务评级降至A,前景展望为负面。2010年2月德国预计当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二)欧洲危机的危害

1、加剧了欧盟国内各种矛盾。削减国内财政支出是解决危机的重要手段,但这势必会影响投资和国民福利。希腊政府承诺在未来3年内通过增税、降薪与削减养老金支付水平等手段将财政预算削减300亿欧元,并在2014 年将财政赤字率降至3%。希腊政府的紧缩计划随后酿成了国内的大罢工以及事件。

2、阻碍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增加了全球通胀的风险。加税、削减财政必然会导致欧元区经济深陷衰退之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这势必会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由于全球经济前景不乐观,各国相继延缓、加大经济刺激政策,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世界经济大国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全球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3、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随着国际评级机构陆续下调欧盟国家信用评级,这些国家的政府债券急剧贬值,希腊政府债券已沦为“垃圾债券”。今年3月希腊正式启动债券置换方案,私人债权人所持约2000亿欧元希腊国债的票面价值减记53.5%,实际减记幅度高达74%左右。另外,欧元的贬值使得以欧元计价的资产大幅缩水。债务违约已经给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

二、欧债危机产生的根源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普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宽松财政政策需要政府大规模举债,而对欧盟国家而言,巨额财政赤字使得政府公债规模激增并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欧洲债务危机正是在这种国际金融背景下必然地爆发了。

(一)过度使用国家信用是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由于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导致欧洲中央银行利率政策调整总是比其他国家慢半拍,加之欧盟国家不能独立的使用货币政策,只能过度的使用财政政策,使本来就债台高筑的欧盟国家更是雪上加霜。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违反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公共债务占GDP 比重上限60%的标准,截至2010年底,意大利这一比重达119%,希腊则达142.8%。过度的使用国家信用是危机最终爆发的根源。

(二)欧盟国家竞争力持续下降是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

1、实体经济空心化。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意大利、以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为支柱产业的西班牙和爱尔兰,这种经济结构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致命缺陷:实体经济空心化,这种内在的脆弱经济为危机埋下了祸根。

2、丧失了劳动力优势。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人口结构不平衡,人口老龄化使欧盟区国家劳动能力大幅下降。

国内债务危机篇10

欧债危机简单来说就是欧洲债务危机。其真正意义上的导火索就是希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出现了债务危机。希腊在2001年加入欧元区,而加入欧元区必须要达到欧盟的财赤率要求。希腊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缩减自身外币债务而达到欧盟的财赤率要求,希腊与高盛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这样就顺利加入了欧元区。这份协议的前提就是希腊必须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偿还给高盛高额的回报。但是整个欧元区在近几年经济都不是很景气,所以加剧了希腊国内的经济危机。由于无法偿还债务,在2009年的时候就形成了债务危机。欧盟各国也不得以陷入了这场空前的危机当中。

二、欧债危机的成因

欧债危机是由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而形成的,但导致欧债危机的原因是多样化的,综合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希腊本国债务危机较大,政府的开支大于收入。希腊是以航运业和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2009年希腊的财政赤字占GDP的12.7%,公共债务占GDP的113%,这两项数据远远超过了欧盟规定的3%和60%,希腊债务问题越来越重。由于希腊国民已经习惯了高薪高福利,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大,但是本国却并没有创造出比较大的价值;希腊政府的税收制度不合理,偷税漏税现象严重;希腊政府没有权利独立发行货币,不能够制造通货膨胀来提高政府收入等。这些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希腊本国债务危机的形成。

2、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出现,欧洲各国也陷入了这场危机当中。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使全球的资本市场受到了重创,导致了全球的金融危机,欧洲各国也难以幸免。2007年3月,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2007年9月,美国政府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了两房业务;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国政府出资800亿美元接管了AIG业务等,这一系列的金融事件,都对欧债危机的出现造成了影响。

3、欧洲有共同的货币,共同的货币政策,但是却没有共同的经济政府。当希腊国内债务问题较为严重时,希腊政府没有能力来改变现状,欧盟也没有共同的经济政府来对其提供援助,所以,很多投资者就害怕害怕希腊出现违约的现象,而放弃在希腊的投资。另外,当欧洲出现金融危机时,欧元区各国由于拥有共同的货币政策,而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这就使得各成员国只能通过财政政策来缓解危机,财政政策制定和执行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只会使欧债危机加剧。

4、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缺乏创新能力。因为欧洲各国一直奉行的是消费至上的观念,政府提供的福利也相当的高,使得国内的储蓄不足,财政上面入不敷出,只能通过向外借贷来维持本国的经济平衡。像英国、德国这样的欧洲大国家面对危机可能承受得住,但是,希腊、葡萄牙等这些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国内的支出部分远远超过产出部分。同时,欧盟各国的创新能力不够,使得经济水平持续走低,欧元区的经济严重失衡。

三、欧债危机未来的走向

未来解决欧洲债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大方向:

第一,不能满足欧元区条件的国家主动退出欧元区,使欧元区形成核心价值。这样一种设想似乎不太可能。因为欧盟在《里斯本条约》中没有授权欧元区可以将一个成员国逐出,任何成员国退出只能由该成员国自己要求。但是,像希腊国内债务危机严重的国家还十分希望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不会主动退出的,就算退出也会违约,损害其他各国的利益。同时,这样一种方案会使欧洲共同体破裂。

第二,世界经济实力强国向危机国家提供援助,缓解危机。世界经济市场不断波动,世界各国也在纷纷为欧元区推出救助方案。欧洲央行应当尽力购买欧元区债券和进一步寻求国际的帮助。另外,欧元区各国应当联合起来,共同解决这场债务危机,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国家应当主动向希腊等过提供经济援助。

第三,欧元区联合发行“欧元共同债券共同负担相关债务,并确立全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种方案可以使欧元区各国协调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

四、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欧债危机,中国不可能不受影响。首先,欧债危机会严重影响中国对欧盟各国的出口。欧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技术引进地,2010年,中欧双边的贸易额达到了4800亿美元。欧债危机的出现必将导致双边的贸易受到沉重打击;第二,欧债危机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第三,我国现在持有大量的欧元资产将面临大幅贬值,据市场估算,截止2011年6月,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接近3.2万亿美元,而欧元资产大概在占10%~20%之间,一旦欧元大幅贬值,会造成我国外汇资产严重缩水。

当然,欧债危机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的机遇。例如,可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以使欧盟各国承认中国市场的经济地位、让众多的中国企业可以抓住机遇拓展海外市场等。

五、结束语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市场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应当尽量避免在危机中遭受损害,努力抓住机遇,加速国内的经济发展。

国内债务危机篇11

一、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同

1.美债危机产生原因

当前国际形势下,金融资本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张,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领域延伸,由投资实业获取收益转向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缺陷,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获取暴利。同时国际债务模式呈现出新变化,原来世界最大债权国转身成为最大债务国,由公司债务危机向债务危机转变,从国家赤字转向“国家破产”。美债危机正是国际债务模式发生新变化的一种反映。近10年来,美国政府年平均借款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不断推升了美国的债务依存度。此次美债危机其实就是美国债务模式循环和发展的必然结果。美国之所以沿用这种债务模式,取决于美元国际循环路径。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循环,主要依赖于两个渠道,一是通过贸易渠道来投放,经由金融渠道来收回;另一条渠道则相反。在此过程中,美国一方面消费了其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另一方面又在境外留下大量的美元债券和其他形式的美国金融资产。通过这两个渠道,高收入只是通过虚拟资产的交易,而不是通过实物生产创造出来。利润空间巨大且获得方式相对简单,这样美元的国际循环就有了新的动力,然而正是这种动力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欧债危机产生原因

(1)自身原因

欧洲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以及高福利制度,这些都抑制了欧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导致了长期“低增长、高失业”的状况。这是欧洲政府债务负担加剧的根本原因。其次,欧元区虽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这种制度架构本身的不完善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了种子。当某些成员国遇到外部冲击时,它们难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特点,制定准确而高效的货币政策。比如,当希腊遇到债务问题时,对外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对内不能通过增发货币来削减政府债务。

(2)外部因素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债务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负债额度巨大。纵观全球经济形势,美国必须要“炮制”出一个比自身债务还要庞大的“同伴”。投资银行高盛在希腊危机中合法但是不道德的行为,使得希腊的经济恢复更为困难。尽管引发这次金融动荡是市场对欧洲债务负债率过高表示出的担忧,但三大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式的表现让这一危机愈演愈烈。在危机爆发之前,他们作为华尔街投行的吹鼓手,在华尔街投资银行帮助希腊隐匿债务、发行债券的时候,用最高的评级来吸引投资者大量认购,到华尔街投行的“陷阱”布局完毕,它就开始唱衰欧洲负债率过高的国家。美元却利用“避险属性”和阶段性强势,使资本大量回流美国本土,成了这场危机的赢家,包括美国国债等形式的美元资产大受追捧。美国国债受到超额认购,债务融资得以顺利进行。内外夹击之间,欧洲经济陷入了一场狂烈的债务风暴。

二、对待债务危机的态度及解决方式不同

美欧两方对“债务”有着不同的看法。欧洲人对待债务仍持传统观念。入不敷出情况下拥有债务在传统道德中是被否定的。而美国随着现代商业银行以“资本运作为主”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对债务的看法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保持收支平衡早已不是首要任务,而利用债务盈利的多少则成为判定商业银行运作成功与否的标杆。这种态度对美国的公共财政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美元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美国政府可以通过操控利息来对外输出债务,而不必过于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比如在经济紧缩时用高利率吸引海外“热钱”,而在“量化宽松”时降低利率,大量印钞,以出售债务的方式来输出国内通胀。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债多不扰,虱多不痒”的生活,他们认为对持有美债的国家来讲,如果出现损失与美国无关。可以说,20世纪债券市场的出现是债务道德观走下坡路的开端。在欧洲,尽管金融业受到“利用债务盈利”观念的影响,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但公共财政仍没有脱离传统的框架。所以,当希腊等国发生债务危机时,欧盟出台的各项措施都是着眼于回归收支平衡。换句话说,欧洲认识到了过去所犯的错误,正采取积极行动来使经济重新回到健康的轨道。而美国却继续在走“量化宽松”的老路,后续经济发展可想而知。

三、前景分析

1.美债前景

截至2011年,美国国债总额已超过14万亿美元。从长期来看,未来医疗费用支出的不断上升与社会保障净收入下降这两个因素,将使得美国财政陷入更大的困境,其真正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更为关键的是,医疗健康支出事关社会福利,任何削减开支或者延迟支付都可能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预计到2019年美国累积财政赤字将达到9万亿美元。假设美国能够保持年均5%的经济增长率,则2020年时的GDP约为24万亿美元,届时,全年收入仅够用来偿还积欠的债务。由于美国不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惟一的政策选择就是继续加大货币和债券的发行规模,以支付巨额国债利息、偿还到期债务和维持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作。所以说,美国可能难以回避债务风险持续上升的问题。

2.欧债前景

出于希望改变汇率不稳定状态,西欧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谋求建立欧洲货币体系且期望最终实现货币一体化。经过长久努力,欧盟区形成了统一的货币,欧元减少了成员国之间的汇率风险,促使欧元区国家通胀率下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欧洲高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开支的不断增加与财政扩张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与冲突必然会使欧元区成员国付出巨大的经济发展代价和政治稳定成本。在现有的欧元体制下,要长远解决债务危机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痛下决心削减赤字,这对不久前经历了金融海啸的欧元区国家来说,确实是难以承受的冲击,所以说从短期来看,社会改革不免带来阵痛,但从长期来看,却有助于欧洲国家提升经济竞争力。金融海啸后,欧元区并没有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这样使欧洲央行有巨大的空间来应对债务危机。所以说,欧元不仅短期不会崩溃,还有长期存在的政治经济基础与需求。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各项救助方案的制定并不意味着欧债危机将得到完全解决,解决欧债问题仍然路途漫漫,但只要欧洲各国对待债务的态度正确,欧债危机的解决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Krugman,P. The Euro trap[N].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4-29.(3).

[2]张晓晶.欧债危机的成因、演进路径以及对中国的影响[J].开放导报,2010(04).

[3]鲁茉莉.论欧元与福利资本主义的非相容性[J].国际观察,2011(05).

国内债务危机篇12

纵观金融近代史,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多伴随着国际债务危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演进,以及经济活动日渐地金融化,过度负债受外部条件变化所引发的债务危机,与经济危机的相关性越发地紧密。因此,为了抛开表象不断地探究危机发生的根源,分析危机蔓延的进程,研讨危机的解救措施,我们必须追本溯源,深入地揭示危机国家的资产、负债状况及其动态平衡的关系。这是因为,在当前的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一国经济健康状况的好坏,集中反映在该国的资产负债表中。同时,随着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及其对实证解释效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借助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框架来探究宏观经济,特别是经济周期的问题。

传统的分析方法基于对流量的研究(例如,现金账户和财政平衡),而资产负债表方法着重对一国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总的资产负债表(资本和负债)的存量研究。例如,债务,外汇储备,未偿贷款,年终的存货。这两种方法相互联系,因为两个时点上存量差与这段时间内产生的流量有关。

从资产负债表角度来看,金融危机是这样产生的:当人们对于一国一个或者多个部门的金融资产的需求下降时,借贷者往往会失去对一国挣得足够外汇来偿还外债的能力,政府还债的能力,银行系统满足存款流出的能力以及公司偿还银行贷款或者其他债务的能力。整个部门不能再吸引新的融资,并且还要累计现有的短期债务。结果,部门要么需要找到新的资金来偿还债务,要么寻求重组。最终对于本国资产需求的减少导致对于国外资产或外币资产需求的激增。大量的资本外流,导致汇率大幅下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产生大量的盈余,投资者突然改变持有本国金融资产的意愿,最终使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二、国家资产负债表错配风险

评估资产负债表的缺陷时,需要考虑四种基本的风险类型:期限错配、货币错配、资本结构错配和清偿力风险。期限和货币错配可能会引发包括利率或汇率变动的市场风险。资本结构错配对减弱国家对于一系列风险承担能力。所有这些错配都可能会导致偿付危机。对这四类风险的分析可以帮助了解墨西哥(1994年)、泰国(1997年)、印度尼西亚(1997年)、韩国(1997年)、俄罗斯(1997年)、巴西(1999年)、土耳其(2001年)、阿根廷(2002年)以及乌拉圭(2002年)这些新兴国家中发生的危机。

(一)期限错配风险

长期资本与短期债务容易发生期限错配风险。期限错配会形成展期风险。到期债务不能够继续提供资金,债务人必须还款。期限错配对债务人会产生利率风险:利率水平或者结构改变对于债务人偿付股票发行带来的风险。浮动利率下的长期或短期债务会产生利率风险。国内外的货币债务都会带来期限错配风险。例如,债务人在总的外币债务与外币资本匹配的情况下,可能有超出他本身流动性外币资本的短期外币债务。

在所有近期发生的危机中,期限错配风险是最多的。在一些国家,如,墨西哥、俄罗斯、土耳其和阿根廷,政府的短期债务形成了很大压力;在韩国、泰国、巴西、乌拉圭,压力来自于银行系统的短期债务,在上述国家中政府短期债务的利率在危机前迅速升高,增加了货币和国家的违约风险,并且恶化了国家的债务状况。在许多国家,利率的变化也会使金融机构陷入困境:银行的负债通常是短期的,并且债务的偿还受短期利率影响很大;其资产相对来说是长期的,并且经常以固定利率计算。

(二)货币错配风险

货币错配风险在于资产和负债是以不同的货币形式计算的。负债可能以外币借入,而资产以本币计算,当本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发生大的改变时,会导致严重的损失。货币错配在新兴市场发生的概率更大一些。因为,在新兴市场中,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往往不能从非本国居民处借入本币。或者在很多时候从本国也无法借入。所以,要获得资本用于投资,往往需要承担货币风险。如果一个部门试图对冲这种由借贷产生的货币错配风险,往往会将这种风险转移到国内的其他部门。例如,银行在借入美元之后将其转借给企业,就可以减少其本身账目下的货币风险,但是却增加了企业部门的风险。借入美元的企业如果没有大量的出口,那么遇到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就无法偿还银行的贷款。而且,货币错配可能引起资本流的转移,从而对储备产生压力。净外币债务国家的货币实质贬值是一种收入或财富效应,由于债务国的负债相对于资产来说增加了。净外币债务国总是通过购买外币资产来应对以后的贬值,这也是为什么在盯住汇率制度崩溃前后,这些国家急需提供货币对冲工具的原因。

近来在新兴市场国家发生的所有危机几乎都存在货币错配风险。在墨西哥、巴西、土耳其、阿根廷以及俄罗斯,这种风险存在于政府部门。在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土耳其、俄罗斯以及巴西,货币风险存在于银行系统。而在韩国、泰国、印尼、土耳其、阿根廷和巴西(1998年),风险在在非金融私人部门(企业和家庭)中广泛散布(1998年,在私人部门增加其持有的外币资产以前)。

(三)资本结构错配风险

资本结构错配风险的发生是由于过度依赖于债务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当部门遇到冲击时,由于缺少股票缓冲的手段可能会陷入困境。股权支付是状态依存的,收益和红利会随着效益的下降而减少,而债务通常保持不变。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包括短期债务会带来期限和资本结构错配。

韩国和泰国的危机就是因为过度依赖债务融资。韩国政府在1997年以前严格限制FDI,鼓励通过借贷使外国资本流入,泰国赋税体制造成企业倾向于通过发债而不是通过股权来融资。所以这两个国家在危机初始的债务与股权比非常高。而且,在银行和其他金融业部门的资本结构失衡变现为资本不足。许多陷入危机的国家,银行业存在高杠杆,资本与风险比远低于BIS所要求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值。因此,当流动性和货币冲击对于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形成冲击时——不论是由于资产价值的下降、不良贷款的激增、敞口头寸损失、长期政府债券组合损失或者国内银行业挤兑引起的存款减少——资本的缓冲力都是非常有限的。

(四)偿付危机

当资不抵债,或者说净资产值为负时会发生偿付危机。偿付危机与期限、货币以及资本结构错配有关,这些错配会增加由于负面冲击引发破产的风险。偿付的概念与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直接相关:私人部门的资产值需要超过负债值。但是,对于政府和国家来说,就需要更多的解释。政府的最大净资产是能带来财政盈余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够增加更多的税收。未来财政基本收支平衡的贴现值比当前政府的债务存量净值大,就称作有偿付能力。同样的,对于国家来说,只要非利息经常账户未来余额的贴现值比外部债务存量的净值达,就称作有偿付能力。因此,当评价支付能力时,总是用政府负债比GDP或税收的流量值,国家负债比GDP或出口。

偿付风险在近期危机影响的不同国家中表现不同。墨西哥、韩国和泰国都有偿付能力。在其他的国家中,负债与GDP高比值说明政府陷入偿付危机,并且有违约风险。危机爆发后,外币债务和本币贬值大大提高了政府债务的存量。在一些国家,国内银行进行资本结构调整花费了大量的财政收入,结果受到了更大的危机冲击,利率急速升高,债务负担加重,经济停止增长。外部债务受到了货币大幅度贬值的影响,偿付危机大大增加,最后导致债务违约(例如俄罗斯和阿根廷)。

(五)相关风险

不同的风险有紧密的联系,可能都会导致信贷风险,也就是债务人无法偿债的风险。债务人的偿付风险就是债权人的信贷风险。银行系统很容易遇到信贷风险,并且信贷风险可能会引发银行挤兑。当银行的偿付能力下降时,存款人或国内外的债权人会收回资金 。因此,如果一个部门的支付困难会引发银行挤兑,将会迅速速影响经济。

三、部门资产负债表研究

一国总体的资产负债表是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合并。所以分析一国资产负债表中的错配应该从部门资产负债表入手。首先要区分经济体中主要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政府部门(包括中央银行),私人金融部门(主要是银行),非金融部门(公司和家庭)。这些部门互相之间,以及对外部实体(非本国)拥有债权和债务。将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合并为整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时,国内各部门的资产和负债相互抵消后,剩下的是国家对外部的均衡。部门资产负债表提供了隐藏在国家整体资产负债表中的重要信息。某些部门资产负债表的漏洞可能会引发国家支付平衡的危机,然而他们并不会出现在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中。例如,本国部门间的外币债务在国家资产负债表中是互相抵消的,然而,如果政府无法实现对本国其他部门的债务滚动,就必须用储备来还债,这样的债务可能引发国际收支危机。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国家很容易发生国内债务滚动困难的风险。由于国家各部门之间的金融联系,一个部门的困难可能会波及其他的健康部门,这样风险就会被放大。

资产负债表研究法将一国经济中的个体根据其目标的相似性、主要的功能性以及其主要行为的种类归入几个不同的经济部门。对这几个不同的经济部门的检验,能够为有效识别部门间的风险传播提供必要的信息。表1所示为各部门资产负债表风险的表现。

公共部门:公共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以其规模和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联性来说,通常总是处在危机的中心。经济中的潜在风险可能从高负债和政府资产负债表结构缺陷中反映出来。类似的,短期公共债务和短期公共资产间的错配可能导致展期和利率风险。

金融部门: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对评估一国的主要风险和应对冲击具有重要性。期限转换——将短期存款展期为长期贷款——对于金融中介机构来说将其暴露在了展期风险之下。与经济中其他部门紧密相关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很容易地会将风险传导至其他部门。银行因此被认定对于公共部门有或有负债,也可能潜在地影响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状况。

非金融企业部门:企业资产负债表也是金融部门风险的来源之一,其触发条件是企业债务的绝大部分是由那些缺乏资本、流动性、盈利能力或者外汇不足以抵消其债务的企业债务构成。

表1 各部门资产负债表风险的表现

国内债务危机篇13

( 一) 债务危机初现端倪。

2009 年 10 月 20 日,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 Georgios Papandreou) 突然宣布当年的财政赤字将占GDP12. 7% ,公共债务占 GDP113% ,远远高于欧盟在《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设定的 3% 和 60% 的上限。鉴于希腊财政状况的恶化,自 2009 年 12 月开始,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三大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相继下调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标准普尔还强调说,如果希腊政府短期内不能改善财政状况,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这一举动导致希腊股市大跌,欧元兑美元汇率走低,希腊债务危机正式爆发,拉开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序幕。

( 二) 债务危机持续蔓延。

继希腊之后,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内部债务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爱尔兰政府于2010年 9 月 30 日宣布,由于救助本国五大银行耗资最高可能达 500 亿欧元,预计当年的财政赤字会骤升至 GDP 的32% ,到 2012 年爱尔兰的公共债务与 GDP 相比预计将达到 113%,爱尔兰债务形势急剧恶化。2011 年 6 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债务危机再度升级,其 10 年期国债与德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利差已升至欧元流通以来的新高。此外,危机还波及地处欧洲心脏的比利时,其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连续上扬态势。

( 三) 债务危机不断恶化。

由于债务的主要债权国是欧洲核心国———法国、德国和英国,倘若上述五国不能如期偿还债务,欧洲核心国也将卷入,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在此期间,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都在寻找缓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标准普尔于 2012 年 1 月 13 日宣布下调法国等欧洲 9 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法国步美国后尘,失去 3A 最高评级。至此,欧元区内保留顶级信用评级的国家仅剩德国、荷兰、芬兰和卢森堡四个国家,而葡萄牙、希腊、爱尔兰则处于“垃圾级”( BB + ) 。

2012 年 1 月 24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前景》报告中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已经进入一个“危险的新阶段”,并预计 2012 年欧元区经济将下滑 0. 5%,此前预期为增长 2. 1%; 2013 年则将增长 0. 8%,低于此前预期的1. 5%。欧元区国家信贷状况趋紧、债务利率上升、失业率攀高、经济增长缓慢以及大规模的罢工都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分析。

( 一) 美国金融危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诱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与深化,次贷危机直接导致的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得社会总需求急剧下降,国内经济陷入衰退,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等。为了救市,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陆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公共债务刺激经济,以缓解失业和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导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进一步恶化。随即这些国家的偿债能力受到了质疑,相继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

( 二) 政府过度举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使欧洲国家的财政状况堪忧,为避免国内经济衰退,欧洲各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政策,直接导致了一些国家政府财政状况恶化以及债务规模攀升。除西班牙与葡萄牙在 20 世纪90 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出现危机的五国在 1980—2009 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引发了巨额政府财政赤字。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2009年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财政赤字分别为14. 3% 、13. 6% 、11. 2% 和 9. 4% ,远高于欧元区 6. 3% 的平均水平,更超过欧元区 3% 的警戒线,而且他们的负债水平也都比较高,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及意大利分别达到 82. 9%、124. 9%、66. 3%、84. 5%、116. 7%,远超过欧元区 60%的警戒线。

( 三) 社会收入分配和保障制度缺陷导致财政负担沉重。

欧元区各国实行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和涵盖养老保险、失业救济、教育和医疗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保障制度,形成了沉重的财政压力。随着各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人口下降,生产产出减少,特别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失业率不断攀升,使得社会保障支出进一步增加,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由于工资以及各种社会福利存在“粘性”,在上涨之后难以向下调整,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庞大的福利费用使政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提升了主权债务水平。

( 四) 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是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希腊国内收入主要来源于海运和旅游业等外向型产业;爱尔兰则主要依赖于房地产业,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其国内经济陷入衰退期; 意大利长期出现高失业率、高税收导致国内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就外部来看,欧元区核心国家与国家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国家负债压力较重,核心国家向国家出口并向国家提供贷款。一方面欧元区核心国家和国家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外部资金的大量涌入而推高了危机国家的工资和物价水平,削弱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造成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最终引发欧元区经济结构失衡并逐步累计扩大。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 一) 严格控制政府财政支出。

众所周知,在政府财政总收入既定的前提下,财政总支出越大,财政赤字就会越多,而政府财政赤字越高,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近年来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增长较快,政府每年的公款出国、公款吃喝等花费居高不下,在未来几年仍有增长之势,因此在控制政府财政支出时,要特别注意控制消费性支出。巴西财长卡多佐曾说: “通胀的根本原因很简单: 政府花的比赚的多。面对赤字,大印钞票。”因此,严格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管理,防范政府的挥霍性消费,对于防止主权债务危机至关重要。

( 二)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从目前来看,我国存在的债务风险不在中央,而主要在地方政府。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2011 年 6 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地方性政府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 2010 年底,全国地方性政府债务余额达 10. 71 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约占 62. 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约占21. 80% ,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它债务占15. 58% 。在未来几年,大部分地方投融资平台将陆续进入偿债高峰期。由于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可能有所缩减,再加上这些借贷资金大部分被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一旦投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那么地方政府将背负巨额债务。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管理工作,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融资规模、融资平台以及资金来源,加强风险管理。

( 三)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希腊和爱尔兰主权债务危机共同的教训就是单纯依靠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导致两国的经济走势完全依托于国际环境的变化,缺少可以应付的资本。因此,我国应坚持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实体经济发展为支撑,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冲击,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四) 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