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形势实用13篇

社会经济形势
社会经济形势篇1

(二)发展质量趋好。一季度,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1%,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81.4%,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57.5%,同比提高17.3个百分点。服务业提供地税28.8亿元,占全部地方财政收入的59.4%。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重点减排项目开工率达到70%。其中,北郊热电厂烟气脱硫等3个接转项目运行正常,金鸡岭热源厂、济钢集团烟气脱硫和章丘、济钢污水处理厂建设等4个项目投入试运行。

(三)经济结构趋优。一季度,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3.4:43.7:52.9,与去年同期相比,一产提高0.2个百分点,二产下降0.9个百分点,三产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10亿元,增长32.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7%,比年初提高1.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38.8亿元,增长15%,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为43.6%,同比提高0.6百分点。

(四)金融形势稳定。自去年1月15日至今,央行已1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存贷款利息率,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明显增加,贷款余额增量同比出现下降,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截止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21.2亿元,比年初增加258.9亿元,同比多增159.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47.1亿元,比年初增加80.5亿元,同比多增1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711.8亿元,比年初增加33.6亿元,同比少增147.6亿元。

(五)外经外贸增势良好。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17.5亿美元,增长27.6%。其中:进口7.9亿美元,增长24.5%;出口9.6亿美元,增长30.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出口平均增幅8.9和5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7.7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80.3%;加工贸易出口1.15亿美元,占12%。重点企业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其中省农资公司、重汽、玫德和中电山东公司四家企业出口2.56亿美元,同比增加1.08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26.7%。利用外资形势较好,全市合同外资额9.4亿美元,增长14.8倍。实际使用外资1.71亿美元,增长1.3倍。

(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其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9.5%、11.5%和35.3%。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3.2:28.1:68.7,与去年同期相比,一产持平,二产降低4个百分点,三产提高4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引进市外项目342个,完成投资10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2%。一季度,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6.9亿元,增长85.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24.2个和10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750.8万平方米,下降6.5%;新开工面积88万平方米,下降53.4%;竣工面积22.9万平方米,下降54.7%;销售面积40.8万平方米,增长4.7%;空置面积28.7万平方米,下降27.8%。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3919元/平方米,增长5%。

(七)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一季度,完成城市建设投资约8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42%。迎全运会8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90个重点整治项目进展顺利,一季度预计完成投资35亿元。全运会场馆建设,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比赛场馆23处,计划总投资43.5亿元,已完成投资13.5亿元。奥体中心“一场三馆”、马术赛马场、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正按计划加快推进。泉城特色标志区建设,大明湖综合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87亿元,约占全年投资计划的30%。护城河通航项目正进行施工前期准备。西客站片区建设,目前安置房、市政道路、腊山河整治工程已完成立项,军用机场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拆迁摸底测算工作已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2亿元,占全年计划的42%。腊山分洪工程玉符河试验段已开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市区8条河道整治工程目前已开工建设5条。

(八)社会民生继续改善。年初市政府承诺的为民12件实事已全面启动,其中提高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补助困难职工医保、补贴高龄老人、免费开放公厕等5件实事已全部落实,其它7件实事也取得阶段性成果。截止3月底,全市安置城镇就业再就业2.8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52%;转移农村劳动力6.7万人次。全市企业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年初增加3万人、1万人、1.7万人和2.3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3万人,农民参合率达到97.5%,提高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6.8元,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50元,增长15.2%。根据总体安排,我市棚户区改造目标为三年改造38个棚户片区。其中,*年已经启动12个片区,有5个片区完成拆迁,发祥巷、明湖八片区项目正在建设。*年计划启动20个片区,目前经一纬九、裕兴里、汽车厂东路南、解放阁舜井街等4个片区已启动。截至3月底,16个已启动片区完成投资6亿元,其中,今年一季度完成1.8亿元。今年计划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含集资建房)约1万套、7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约20万平方米;计划筹建廉租住房500套,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实施配租,目前已筹集房源200余套;计划安排3600万元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目前已向313户家庭发放补贴约9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一)工业发展面临的矛盾较多。由于受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制约,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偏低、结构不合理及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

1、工业经济增幅下滑。近年来,我市工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005年到*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2%、22.6%、17.5%,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与全省平均增速相比,分别低3.2、1和3.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幅又比去年同期下滑7.1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9和6.7个百分点,差距进一步拉大。分析原因:一是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与同类城市相比,我市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支柱产业趋于分散,主导、带动作用不强。六大重点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虽高达80%,但每个产业占全市的比重平均为13.5%,最大的冶金钢铁、机械装备分别占22.4%和18.5%,而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石化化纤分别占10.5%、11.5%和11.8%,电子信息产业仅占5.4%。二是增量不足。在全市经济发展历程中,纺织、轻工、造纸、家电等曾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优势产业,所占比重较高,但由于产品结构调整缓慢、市场竞争力差等原因,部分产业已逐渐萎缩甚至消失。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虽已具备一定基础,但尚未形成对传统产业规模的有效替代。加之受城市发展规划、土地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新引进和落地的大项目较少。钢铁、建材等现有优势产业也由于受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规模膨胀遇到一定困难。从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看,目前有1820户,比上年末减少51户,增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内部结构不合理。一季度,重工业增加值完成183.2亿元,轻工业45.7亿元,轻重工业比为20:80。从重工业内部看,多数仍为高耗能产业,对资源、环境形成的压力相对较大。从产品结构看,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有率和最终产品的比重偏低。从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看,一季度虽然达到36.7%,但重汽、浪潮两家企业就占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40%以上。

2、工业效益不理想。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6亿元,增长6.4%,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与去年全年相比,回落21.5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利润33.4亿元,同比下降6.8%。企业亏损额9.6亿元,同比上升1.4倍。分析原因:一是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3月份,我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4.7%,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差为6.5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全国、全省5.6和2.5个百分点。原油、煤炭、进口铁矿石等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据测算,产品提价与原材料涨价相抵后,今年一季度,济钢月减利润3000万元;中石化*分公司同比增亏5.9亿元;黄台电厂、章丘电厂等8家电力和供热企业同比增亏1.9亿元。二是要素价格呈上涨趋势。去年,国家6次提高贷款利率,企业财务成本增加,初步测算,全市企业仅利息支出每年增加约6亿元。另一方面,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劳工权益,但企业用工成本也相应提高,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同时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土地费用进一步增加。三是运输费用大幅上升。运力紧张的状况有所加剧,导致运输价格明显上升,特别是煤炭运输费用、进口铁矿石船运费用大幅增加。当前,我市工业发展已进入高成本阶段,如果不能有效化解成本上升的各种因素,将难以保持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

3、工业投入持续下滑。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投入51.5亿元,增长10.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仅完成全年计划425亿元的12%。分析原因,一是新开工项目少。千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中,工业项目仅有47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3个。总投资53.4亿元,完成投资9.3亿元,仅占全部工业投资的18%。二是招商引资不理想。目前,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进度相对较慢。一季度引进投资中,工业投资仅占22.3%,比去年同期下降7.1个百分点。部分引进的大项目进展也比较缓慢,吉利、青年、中车三个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3.8亿元,其中吉利3.4亿元,青年和中车分别为3795万元和10万元。三是受部分大企业投资周期影响。济钢、烟厂、济柴等一批本地大企业阶段性投资高峰已经过去,投资增势趋缓。

(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压力较大

多年来,我市投资总量与全国、全省同类城市相比一直偏低。“十五”初期,我市的投资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全省17城市中,分别居第9位和居第2位,到*年分别下降到第13位和第4位,其中总量比青岛少484亿元,比烟台少455亿元。今年一季度,在全省17城市中,总量排在烟台、青岛、潍坊之后仍列第4位,投资总量偏低和后劲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分析原因:一是大项目偏少。据初步调度,全市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53个,占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的6.1%。新开工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仅占千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的1.4%。二是招商引资规模小。全市招商引资的342个项目中,新建项目87个,引进投资35.3亿元,占全市的25.4%和34.7%,比年初分别下降8.4和3.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项目占引进投资比重为35.4%。一季度利用外资1.71亿美元,增长1.3倍,但主要依靠少数大项目支撑,总量依然不足。三是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受国家从紧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上调到16%,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一季度,全市到位建设资金中,银行贷款占16.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工业贷款仅增长1.2%。据不完全汇总,我市218项重点项目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需求约为180亿元,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缺口约60亿元。四是园区载体作用较弱。目前我市园区数量不算少,但除高新区、明水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济北开发区已形成一定规模外,多数规模偏小,且产业聚集度低,功能特色不突出,整体实力较弱。一季度,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8亿元,占全市的2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6亿元,占30.8%,实际利用外资0.23亿美元,占17.5%。与南京、杭州等同类城市60%以上的比重相比差距较大。五是投资后劲不足。今明两年是我市迎全运会建设的投入高峰期,在相关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因素拉动下,全市投资仍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后续项目储备不足,新引进的大项目少特别是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项目少,再加上土地、资金供应等因素制约,投资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

(三)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6.9%,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前三个月分别上涨6.3%、6.9%和7.4%,其中3月份当月高出全省0.1个百分点。从影响价格上涨因素看,食品类上涨仍然是主要因素,一季度食品类价格上涨20.3%,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个百分点。分析原因:一是去年翘尾因素影响。去年价格的整体走势是前低后高,对今年的价格上涨仍有滞后影响。据测算,去年涨价的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分别影响价格上涨4.3个和2.6个百分点。二是国际市场涨价的传导影响。近几年,国际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在高位波动,对拉动国内价格上涨有较强的传导作用。三是成本推动的影响。受市场需求等因素的拉动,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4.7%,为近年来的最高涨幅。

三、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我市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总体看,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多,压力明显增大,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环境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美元贬值的趋势还在发展,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国际通货膨胀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受此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出现放缓的迹象。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年美国经济增长0.5%,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增长3.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从国内看,今年一季度,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6%,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8%,比去年底提高3.2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继续把“双防”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政策取向没有变,调控力度没有减,加上近几年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进一步释放,对我市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对我市扩大外贸出口形成的压力较大。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13.8%。人民币加速升值,削弱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许多企业不敢承接长期订单。去年7月,国家调整了2831项商品出口退税率,出口商品平均退税率由12.5%降到10.1%,去年同期我市相关企业赶在政策出台前集中出口,政策滞后效应在今年开始显现。再加上去年国家多次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禁止钢铁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原材料、运输等成本费用的大幅增加,一季度,济钢出口1.26亿美元,同比减少5200万美元,下降28.9%。从下一步价格走势看,随着各项调控政策和保障市场供应措施的落实到位,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加快攀升的势头会有所减弱,预计全年价格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全年价格总水平仍在较高位运行,完成全年3.6%的预期调控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在看到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一是虽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整体增长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和经济过热的同时,着力调整结构和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特别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启动内需、扩大需求的政策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将有利于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二是“三大需求”拉动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从投资需求看,据初步调度,目前全市在建的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有789个,总投资262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69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27个,总投资726亿元,计划投资205亿元。特别是迎全运会建设已进入投资高峰期,8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90个重点整治项目计划总投资796亿元,一大批项目将陆续建设完工,会有力拉动全市投资增长。同时,力诺太阳能产业基地、吉利汽车、浪潮软件园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也将陆续进入投资高峰期,工业投入下降的状况将会逐步改善。服务业投资目前增势较好,随着“三大载体”建设的加快,100个在建项目推进和100个策划项目的陆续启动,将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投资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拉动我市经济社会增长的主要力量。从消费需求看。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2%,比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市场增长17.3%,这是近几年少有的。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鼓励消费政策的逐步落实,消费规模继续扩大,消费结构和层次不断升级;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将逐步向农村扩散,农村消费市场将继续稳中趋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从出口需求看,虽然国家调控政策对出口和利用外资增长的影响将逐步显现,但由于世界贸易量持续扩大,随着我市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贸易摩擦能力的提高,钢铁、汽车等传统优势出口产品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预计全年出口规模将继续扩大。综合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虽然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没有改变,经济运行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关于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市九届三次会议和市人代会都做了全面部署。为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完成,我们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目前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产业结构,难点也在产业结构。要按照“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做大总量”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全市经济综合实力。

1、突破发展服务业。认真贯彻全市服务业会议精神,加快落实《*市*-2010年服务业发展实施纲要》。突出抓好载体培育、增加投入、政策引导和绩效考核等四个关键环节。以加快重点服务业城区、园区和企业发展为契机,促进“三大载体”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双百”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十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一是金融业。进一步强化其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普利门金融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启动规划建设东部金融商务区,力争外资银行及国内新的金融机构引进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壮大齐鲁软件园、历下软件园等6大园区。加快动漫基地、数字创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旅游、会展业。突出抓好泉城中心区旅游资源整合,加快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全力办好文博会、信博会、汽车配件交易会等一批重点展会,拉动全市会展经济发展。四是商贸、餐饮业。抓好现有商业设施的升级改造和新建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汇泉地王广场、恒隆广场、佳世客超市及一批星级饭店项目建设。五是现代物流业。继续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九州、佳怡、博远等重点物流项目进程,实现物流业发展新突破。力争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超过50%,初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2、做大做强工业。高度重视当前工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尽快扭转生产效益下滑的局面,促进全市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是抓规划,优化发展布局。争取6月份编制完成全市工业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初稿,经过专家论证和争取有关部门意见后,提请市政府研究,并尽快组织实施。二是抓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对上半年预计能够竣工的浪潮工业园、重汽桥箱、蓝孚生物GMP基地等项目,要加强调度,跟踪服务,确保投产见效;对济钢、重汽、青年、同欣电子等在建重点工业项目,要加快进度,努力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规划、土地、资金等有关方面的具体问题,力争三季度和年底前多竣工一批项目;按照“招大商、大招商”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搞好项目储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抓载体,形成集聚优势。进一步强化现有园区载体功能,搞好产业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充分发挥高新区产业基地优势,着力自主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继续集全市之力推动高新区加快发展。抓好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服务外包、软件出口三个部级基地建设,壮大产业规模,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加快重汽工业园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地方配套能力;积极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和半导体照明等新光源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抓县域,拓展发展空间。要把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托园区,加快县域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着力提高项目承接能力和产业竞争实力。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商河县的决策部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以“十大行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今年以来,我市降水比常年减少6%,同比减少49%,随着气温回升,抗旱形势依然比较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大抗旱保收工作力度。要切实搞好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保证春耕春播需要。重点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增强其带动能力,加快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落实好生猪、奶牛生产等各项扶持政策,支持规模化养殖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农村“路水电气医学”工程,搞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河道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扎实做好抗御自然灾害的各项准备,确保安全度汛。

(二)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加快推进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项目建设,引导资金投向“三农”、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为投资稳定增长提供后续保证。一是加快推进大项目进度。对在建的千万元以上大项目,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浆水泉热源厂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尽快落实建设条件,力争多开工、早开工。二是搞好项目策划储备。按照“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适时进行滚动调整。加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投入,争取尽快开工一批重大项目。三是完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网络,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的职责。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对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实行月调度、季通报,按照惯例,今年继续组织两次由市领导带队的现场观摩活动,根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奖惩。四是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改进招商引资办法,组织开展一批境内外重大招商活动,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继续发挥银行贷款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采取项目推介等形式,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努力扩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力争更多的企业早日在境内或境外上市。同时,积极争取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社会经济形势篇2

产业结构一直不尽合理,小散差乱,原因是缺少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甚至逆淘汰,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在目前大背景下,各类企业都现了原形,彼此彼此、好赖不分的假象暴露无遗,企业分化加剧,被迫退出市场的企业为急于进入的企业提供了绝好条件。这正是国内各个行业、有作为的企业收购兼并或强强联手、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好时机。

第二,国际市场重新洗牌带来的商机。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或陷入困境,让出了繁荣时期很难得到的极大市场空间,使得国际市场进入的门槛大为降低。而国际化的资源重组加快,能源、原材料价格下跌,基础行业及其把持企业大为弱化,这些也将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地位,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

中国应该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彻底结束在国际市场总是消极被动地被别人利用的时代,切实把讲了多年的“要有效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首先是利用好国际市场”这句话落到实处。一是应当抓住机遇大举采购原来拒绝转让的核心技术,引进高新技术和相关人才;二是大举采购储备大宗商品,例如石油、矿石、粮食,并巩固对国际市场价格的主导权、话语权;三是通过收购兼并跨国工商企业集团,加快在全球布点,建立粮食、原油、矿石等大宗产品的海外资源基地。

与此同时,要构筑中国主导的分销、采购网络渠道,推出中国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品牌,并将已有的自主知名品牌实现国际化延伸,扩大中国在全球经济影响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长期可靠的有利局面。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显示,自主采购分销渠道和自主品牌同样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只要掌握命脉就能把利益留住,把利润大头留住,把生态环境留住,而不再流失。当然,海外投资要认真研究所在国的投资环境、文化背景和本土化策略。

第三,产业影响力是最大的商机。以纺织行业为例,对纺织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有信心,国民经济和民生对纺织行业的高度依赖,这就是影响力。要保持冷静、保持信心,切忌盲目跟风。纺织行业已进入了精耕细作的微利时代,要利用调整时期加快向以相对指标为主导的内涵化发展方式转变。改进流程、缩短流程,实行精准化战略。以信息化、精确化采购为主导,打造多方当事人参与的供应链,从粗放流程向精细化、精确化转变。企业在开展这项活动的过程中,需紧密结合实际,切实办好两件具体事。这两件事对企业具有普遍意义,只要认真去做都会有所收获。

一是流程创新。目前企业流程粗放、跑冒滴漏、周转缓慢、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情况十分普遍。对此,要做好“流程创新”这件具体事。即凭借信息技术,开展精确化采购、降低库存、科学促销、加快周转、降低成本的试验和调研。

社会经济形势篇3

经济增长平稳较快。一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3%,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5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提高0.6个百分点,发展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好字优先”的要求得到贯彻,节能减排按计划推进,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一季度,全市二氧化硫减排已完成全年减排任务的52%;化学需氧量减排已完成全年任务的31%。

财政税收实现开门红。辖区内国、地税总收入达到1076.1亿元,增长25.6%,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等主体税种均保持20%以上的强劲增长。全市财政收入完成470.3亿元,增长38%,增幅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继续提高。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8.85%,同比提高了3.39个百分点,延续了自20*年以来的良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7.6%,其中,现代制造业增长65.2%,高技术制造业增长76%。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42.7%。

(二)结构升级步履坚实,发展的协调性继续向好。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2.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31.7亿元,增长12.9%。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24.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3.9%;科研技术服务业增长21.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速,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收入增长22%。

制造业继续向高端化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2%和14.5%,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3.1和5.4个百分点。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等产业化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在奥运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首钢冷轧、现代二工厂、康宁玻璃基板等一批大项目相继收尾、投产。首钢压产、东方石化搬迁等工业调整工作深入推进。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一季度,市委市政府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新农村折子工程、村庄规划编制、“三起来”工程、农村环境整治、200个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村等各项工作。春耕备耕工作基本就绪,农资货源充足,农机准备全部到位。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户分别实现收入同比增长32.5%和23.5%;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7.5万亩,增长10.9%。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带动就业效果明显,新吸纳农民就业1万余人。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717元,增长12.8%,增幅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44.1%和24.9%。

(三)内需旺盛,外需趋缓,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投资增长平稳、结构趋优。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6.1亿元,增长24.8%,增幅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扣除投资价格因素,实际工作量同比增长17.4%,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41.8%和22.5%。投资结构趋于优化。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为26.6%,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投资后,服务业完成投资2*.6亿元,增长35.9%;化工、水泥和钢铁行业的投资分别下降45.9%、53.3%和76.9%;房地产投资比重为55.7%,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

消费持续旺盛,拉动作用增强。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84.1亿元,增长20.5%,增幅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名义增幅和实际增幅均为2004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消费升级步伐加快,金银珠宝、汽车等高档消费品持续热销,带动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提高21.1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销售机动车21.2万辆,增长18.7%;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额增长87.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73.3%。

外贸呈现“进快出慢”态势,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受成品油、原油、铁矿石、粮食、农产品、食用油等进口大幅增长带动,全市进口增长明显加快,进口501亿美元,增长65.4%,增幅同比提高56.4个百分点。受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以及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滞后影响,全市出口增速放缓,实现出口124.9亿美元,增长19.7%,增幅同比回落11.9个百分点。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比重分别为60.7%和37%,同比提高3.5个和3.6个百分点。1-2月份,服务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76.1亿美元,增长69.5%。

(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产权、技术市场交易活跃。一季度,*地区专利申请量8856件,增长34.7%;成交技术合同12168项,同比增长10.4%;成交额312.2亿元,增长82.5%;实现各类产权交易1260项,同比增长10.3%。

国际高端产业要素继续向首都聚集。一季度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14家,增长6.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5亿美元,增长10.2%。世界500强企业在京新设或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继续增加;全市新增外资创投企业3家,比去年全年增加1家。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贷款增加较多。辖区金融机构发放给生产业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20.7%,比年初增加154.9亿元,同比多增43.8亿元;基础设施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79.2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9%。

(五)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民生状况继续改善。

劳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市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各级部门加强劳动监管和就业帮扶。截至3月底,全市实有失业人员11.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3%,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取得良好效果。截至3月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人数分别比上年底增加18.2万人、21.7万人、16.2万人、10.1万人、7.5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7.9万人和17万人。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城乡无保障老年人养老保障制度和新农保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截至3月底,已累计受理43.7万人福利性养老金申请,为参加新农保的农民发放基础养老金1187.8万元。大幅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并向退休早、养老金低的人群倾斜。截至3月底,全市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达到1608元,同比增长28%。继续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工作,“一老一小”参保人数已达147.4万人。

公共财政作用进一步发挥。一季度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4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其中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长2.6倍;环境保护支出增长91.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59.8%;教育支出增长18.9%。

保障性住房建设明显加快。限价商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已经,住房保障政策顺利贯彻。一季度,全市经济适用住宅投资5.8亿元,增长2倍,施工面积279.7万平方米,增长12.9%;其中新开工67.1万平方米,增长2.5倍。据市建委统计,3月末,廉租房开复工32.21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开复工334万平方米。

社会秩序逐步改善。治安形势进一步向好。交通状况持续好转。安全生产事故平稳下降。

(六)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环境整治工程有序推进。

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全面进入收尾阶段。国家体育场、国家会议中心及配套工程、奥运村、媒体村、国家体育馆等5个项目总体进展良好,将于4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良好。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地铁十号线一期、奥运支线、机场线将于6月通车试运行,地铁四号线、九号线、十号线二期、大兴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正抓紧施工。城市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六环路、京包高速、机场南线建设加快,安立路大容量公交市政配套工程、光彩路道路工程、一亩园公交枢纽工程、宋家庄交通枢纽工程等均按计划推进。南水北调*段、奥运公园及周边热力工程、郑常庄热电厂配套管线等重要资源能源保障工程进展顺利。大型城市功能设施加快建设。新国展已于3月底竣工投入使用。中国科技馆新馆钢结构基本完成。

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第十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计划和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顺利实施。截至3月底,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累计达67天,同比增加12天,占监测天数的73.6%,为2000年来同期最好水平。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加大。城乡结合部荒地绿化、道路硬化、房屋外立面粉刷等工作有序推进,天安门广场东南角整治、永定门南广场景观节点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胡同环境整治、平房区公厕改造、小区供热管线改造等实事项目进展顺利。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成效显现。一季度全市造林绿化3780公顷,完成全年任务的40.5%,150个奥运绿化工程完成了计划栽植任务的九成。垃圾处理水平不断提高,一季度城八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郊区达到84.7%。

二、经济社会领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值得关注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从国际看,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形势动荡,世界经济出现放缓迹象;国际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从国内形势看,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较好,但宏观调控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紧迫。

从我市看,受大环境和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值得关注。一是物价总水平仍然在高位运行,且涨价范围有所扩大,关联影响逐步显现。二是金融、房地产、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出现一系列变化。表现在金融运行环境趋紧,经营压力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但开发成本提高,市场观望气氛仍然浓厚;汇率提高、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市场需求放缓对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产销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变化都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三、工作意见

一是突出抓好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工作。当前重点是抓好政府制定的各项折子工程、工作计划、各领域重点任务的组织落实工作,为全年目标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进一步强化奥运筹备冲刺工作,保安全、保稳定、保供应。要举全市之力,在各个领域深入开展查疏堵漏、完善提升、全面冲刺“百日行动”。要继续加大隐患和矛盾排查调处力度,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着力提高服务质量;要切实做好能源和生活必需品市场两条运行保障线工作。

社会经济形势篇4

(1)轻工业增长速度高于重工业。累计到3月份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5074.5万元,同比增长18%,重工业由于基数较高增速放缓,前3个月实现工业增加值17613万元,同比下降14.3%。轻工业增长速度高于重工业7.4个百分点。

(2)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增长。前3个月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3203.5万元,同比增长38.1%,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股份合作企业实现增加值3643.5万元,同比增长22.3%,其他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164万元,同比增长30.8%。

(3)支柱产业对全区工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在前3个月实现工业增加值超500万的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5个行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及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全区工业生产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4)重点骨干企业稳步增长。10家重点骨干企业前3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94932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5.5%,对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其中白象面粉、福源集团、哈森药业的增速均在15%以上。

(5)新增骨干企业项目支撑全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06年我区新投产的一批重点项目将陆续发挥作用,其主要工业增长点有:原创:天瑞水泥粉磨站生产线项目预计可增产值3.2亿元;广安乳业预计新增产值9000万元。其它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顺利。日产600吨的远大面粉厂正在进行试生产;总投资8000万万元的新加坡工业园项目正在规划,并已申报用地;上海现代医药集团已到位资金500万元;明清药业建设项目省发改委已批准立项。

(二)消费品市场平稳上升。前3个月,累计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2500万元,同比增长14.9%,个体贸易餐饮业零售额为53694万元,同比增长7.4%。

(三)国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前3个月累计完成投资15997.5万元,同期比增长32.6%。其中民间投资增长672.5%,增近6倍;私营个体投资同期增长754.6%。按产业分第二产业比去年同期增长223.7%,第三产业较去年同期增长25.8%。

(四)财政收入增速平稳。元—3月份,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622万元,同比增长41.5%,财政支出为3744万元,同比增长32.4%。

(五)人民生活: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据调查元—3月份,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888.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我区第一季度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带动企业,工业运行质量总体水平不高,效益还不够理想;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还不够快;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下一步,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大工作力度,克服困难,努力把我区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下步工作建议:

我区继续坚持“工业立区,科教兴区,商贸物流带动,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克服不足,开拓创新,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夯实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要发展现代农业,以稳粮增收为重点。切实抓好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点带面,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畜牧业,重点抓好养殖小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劳务输出业,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加大“三农”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持贫开发、电网改造、村村通油路等国债和政策性资金,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乡镇卫生院,乡镇汽车站、“四位一体”沼气工程,引黄和节水灌溉工程为重点,完善农田林网,沟、河、路、渠防护林建设,抓好林产品加工,林业育苗工作。

2、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企业

一是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壮大工业企业规模,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引导商电铝生态园区二期工程、天瑞水泥粉磨站、哈森药业原料药基地、正龙集团白象面粉厂等骨干企业,以资产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细带,实行强强联合,培育成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其在工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二是以增大投入为保证,大力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重点抓好商电铝生态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天瑞水泥、长虹碳素、丰隆碳素、远大面粉、广安乳业、桐木加工厂等已建成项目的后续工作;继续抓好商电铝生态园区二期工程、上海现代原料药生产基地、华宝棉纺、上海新先锋医药物流中心、华诚公司制造车间改造等在建项目,促其尽快投产,早见效益;抓好温州工业园区、河南农药化工工业园、上海东华大学商丘科技园区、立孚木业麦秆高密度板等新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3、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发挥商会、驻外机构和我区在外工作人员的作用,采取外派干部挂职和小分队出击,全方位服务等措施,瞄准国内100强和国内有产业转移趋势的大企业,提高招商成功率。二是注重招商实效。突出抓好以工业项目、流通项目和市场建设项目为主的招商活动,要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引进技术会含量较高的工业项目和大市场项目,特别是加工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有较强辐射力,影响力的中原地区物流中心等项目。三是实施回归工程。动员我区在外创业有成人员回乡创业,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4、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搞活县域经济

重点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努力形成医药、木材、食品加工业基地,促进民营经济园区的健康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形成产业群,发挥规模效益,优化环境,使民营企业扎根梁园。

5、加快繁荣商贸流通

依托我区的商贸优势,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原创: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聚集和规范整合各种商贸要素。重点做好省政府规划的依托光彩大市场、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陇海铁路以北、东香(济广)高速公路以西,京九铁路和310国道交汇地带建设豫东综合物流园区的前期工作。

社会经济形势篇5

一、何为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趋势

1.知识经济概念蕴含的生态化内涵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建设发展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现在已经被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了它是一句真理。这个理论跟现代世界知识经济的大环境是一致的,科学技术其实也就是知识,而这个理论当中的科学技术其实就有极为丰富的生态意义。

知识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自己实践的经验当中积累出来的宝贵财富,它本身就是随着人类生态进化而进化的,所以它本身必然就含有人类探索世界时候的特征,也就是客观性还有实践性。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获得正确的知识就要通过自己亲自的实践才能够得出来,知识来源于实践,那么相对来说实践也就是知识最本质的特性之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了客观环境的影响,但是另一个方面人们又不断的利用在当前环境学到的知识来加强自己反抗客观环境的能力。但即使是这样,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约束还是几乎有着不可违逆的制约和规定,所以人们要从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实践当中寻求知识,就要符合自然本身的特性规律,人跟自然之间的关系其实应该是友好统一而不是对立的。正是这样的客观约束直接决定了知识的来源是具有生态化趋势的。

人们获得知识的来源是自然世界,实践已经证明了人们是不可能脱离自然的世界来取得知识,没有客观存在也就没有所谓的知识。如人们描绘地狱或者是天堂,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一些改变,然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凭空的制造出一种全新的事物,人们现在掌握的知识已经足够丰富,但无论是原子世界还是电子世界,说到底还是在自然环境之内的,人们不能对抗自然,对于知识的获得只能利用本身已有的“知识”发现自然世界本身的秩序和运行的法则。从这个方面来说,知识只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环境认识和把握。正是这种明显的客观性还有局限性,让知识本身有着明显的生态化含义。当今世界是以知识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经济体系,那么这个体系本身也就含有了丰富的生态化内涵。

2.本质特征和趋势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已经知道,当前世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系有着明显的生态化趋势,而表现出这个趋势的有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从知识这个概念本身来发现的,知识本身具有的客观性和环境局限性直接的影响到了知识经济的本质,人类经济的增长方式因为知识本身所带有的特征而显示出了生态化趋势,也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本质内涵表现。第二个特征则是从知识性的角度来看的,人们自从有了智慧之后就不断的利用本身的知识对世界进行探索,知识其实贯穿了人类整个文明社会的始末,从各个方面都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阶段的每一个发展都是知识的变化在推动,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到现在的知识经济始终有着知识的力量在推动,这种现象表示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在趋势。

人们在探索前进的过程当中,对于推动自身发展的动力已经开始有着越来越明朗的了解,从最开始的完全受制于自然环境接着到了重视资源,以资源推动经济活动发展到最后的以知识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这些都表明了一个对推动经济本质认识的突破。人们对资源重视的时候,资源是推动经济的最重要能量,然后社会发展到现在,知识的作用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也预示出人们创造财富和推动经济的方式出现了一个本质上面的变化。知识能创造出来的财富是无穷的,它本质上是能够实现对一项效益成果进行低成本的投入并且不断的提高收益的,这种经济模式的确立,让人们摆脱了对资源的单纯依赖,不再无止境的对资源进行掠夺和滥用,能够对保护自然环境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这一点就是知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生态化趋势表现。

二、知识经济生态化趋势

1.知识经济演化趋势

人类经济社会踏入知识经济阶段以后,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在按照知识经济作为基础的,全球企业的管理模式也趋向于生态化,例如提出来的低碳管理理念、绿色经济理论还有我国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这都是被知识经济大环境影响之下才有的崭新的管理模式,从本质上面来说都可以归类到知识经济的范畴之内。但是这些理念其实是对知识经济更进一步的阐述,它们将知识这个经济基础更进一步的演化为将生态规律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将生态发展作为引导经济发展的动力。虽然上面所提出来的这些理论是在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环境之下提出来的,而且内容上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们提出来的目的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保护能源的开掘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一起为了建设一个能量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社会而努力。虽然这些理论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但是它们最后都直接或者间接的造成了同样的一个结果,就是取得了生态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因为这些理论当中或多或少都将生态规律作为一个中心理论,人的经济建设活动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必然是会有这样后果的出现。这种经济发展的演进,正是生态化管理理论所带来的影响和推进。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基础的推动力的,上面已经说过知识本身带有着实践性的特征,知识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的趋向于生态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其实更接近知识的本质特征,也更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一种管理模式。生态经济管理模式的出现,让我们对于经济产业发展的规律开始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人们首先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艰难的对自然进行改造,接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走到了自然的对立面,毫无限制的对自然资源进行挖采,而后到了现今却开始向自然达到回归,提出和谐统一的理念。传统的经济产业是对资源的重视,也就是“凝聚资源”的中心概念,随着人们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已经是不用也是不敢那么强烈了,所以转向“凝聚知识”其实是一件必然的发展,而以知识为核心演变出来的生态化管理模式则更是应验了这个规律的发展。由此可见,生态化管理创新是人类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产生的理念产物,它的存在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必然能够很好的推动经济生态化的良好发展。

2.生态化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鉴于生态化管理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的需要,必然会对经济的前进起到客观的良好推动力,要对生态化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就要把握它的本质,也就是必须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发展这个事实,让我们在完善这个理念的时候变得能有所追寻。

人与自然的关系到现在已经确定了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不能脱离自然环境而生存,而自然也需要人类活动改造变得更有生机,这个是生物体和自然之间互动的关系决定的,两者之间互相影响、缺一不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是向自然索取资源来进行自己本身需要的改造,另一方面则是向自然界反馈自己改造成果所散发的物质和智慧等方面的能量。这其实就是说明了人类改造社会除了要依靠自然的养育的同时又要对自然进行反哺养育,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人类在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这是一个双方互相的经济型模式,这也是自然生态规律和人类发展历程所使然。

虽然我们目前知识经济对社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依然要清晰的认识到知识经济并不是全能的,它不可能全方位的取代传统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工业经济,所以对现代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合理的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一个处理不当就很有可能对生态化管理模式造成消极的冲击,要用生态智慧来引导传统产业和工业经济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这两个产业不断的向着现代化靠拢,向着先进生产力要求迈进,又能够让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断加深。

参考文献:

[1]田江海.绿色经济与绿色资源[J].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2]曹猛勤、冷开振.生态文明何以文明[J].潘阳湖学刊.2009(03)

社会经济形势篇6

(一)是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推行,为我国社会注意建设指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如何响应这一政策号召,落实这一发展理念需求成为党建工作的关键,对于深化党的政治观念具有重要推动意义。作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进步中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企业而言,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其未来方向的重要指挥基础。所以,企业必须认清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注重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对于企业的生存与稳定十分关键。

(二)是实现企业发展及改革的迫切需求

新时期,强化企业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帮助企业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现代的经济形势,帮助企业制定应对策略。强化企业管理工作有利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企业员工也受益 ,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能够与企业同进同退。

二、新时期企业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业务能力缺乏,不能很好地开展管理工作,管理工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需要。管理阶层是实施管理工作的主体,要做好管理工作,首先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自身有较高的素质。管理者的思想素质往往决定着企业管理工作的现状。我国企业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普遍不高,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我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很多国有企业转变为私有企业,这部分私营企业的管理者,文化水平与素质较低,管理思想陈旧。在国企方面,用人机制上存在很大漏洞,利用裙带关系、金钱贿赂,“走后门”的现象严重;在招聘考试中常常机会不平等,搞“萝卜式”招聘,严重堵塞了人才流入渠道。这就造成了国企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新型管理人才缺失的现状。因为部分管理人员是通过不正当手段上位,并不具备管理的才能与专业素质,以至企业的管理工作往往甘于现状,无力进行改革。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员工纪律涣散,工作缺乏热情、缺乏积极主动性;管理者得过且过,缺乏创造创新能力;企业上下缺乏凝聚力、向心力,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最终因为管理不善,企业发展缺乏后劲,经济效益下滑,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

(二)管理方式单一

企业应该有具体的规章制度规定管理阶层的责任,使得管理阶层的责任明确化,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有理有据。我国目前的管理现状是,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还保留着传统管理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单一,还是采取“老一套”;管理上往往不重视管理制度的建设,还沿用很早以前的管理方式――开座谈会、读文件等方式。对员工加强的思想教育与学习固然重要,但其在宣传教育方式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这种管理方式往往对员工失去效力,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实际效果。传统管理的缺陷在于管理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缺乏活力。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甘于现状,很少主动去开发新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单一,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 :企业员工工作热情不高;管理者不能够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缺乏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轻企业管理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与现代企业面临着市场经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有关,因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所以企业纷纷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一味地追求高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大部分企业苦苦地追求经济效益,却发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没有大的提高,甚至倒退了不少。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混乱反过来制约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实际上,企业的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一对矛盾体。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到位了,企业也就能上下一心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不当,企业内部就会出现问题,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就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条件,管理阶层工作积极性必定得到提高。

三、新时期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素质

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管理的主体,员工是企业管理的对象。因此,不管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员企业的员工,都关系着企业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创新企业管理工作

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不同,新形势下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用传统管理方式去管理企业显然是不行的。企业要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取得新进展,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创新现有的管理方式势在必行。

1. 创新企业管理工作,观念为先

企业的管理层要创新管理工作,首先便要树立创新观念。创新观念是创新工作的指导,市场经济瞬息万变,能否抓住市场经济的规律,创造出一套符合企业的发展管理模式至关重要。企业的每个管理人员都应该有创新思想,企业管理的每个过程都应该重视创新理念。企业的领导应该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一种长期发展的战略,在考核晋升机制中要重视对具有创新精神员工的提拔,把创新理念贯穿到整个企业的管理之中。

2. 善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发展了30多年,远不及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机制比我国的企管理机制要先进,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

四、新时期企业管理工作的原则

(一)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创新企业的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时代特征,创新企业的发展理念要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探索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在管理实践中开发出一套新的管理模式。要重视对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和指导能力的培养,多组织学习活动,多与其他公司交流,学习别人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企业还需要重视对员工的培养。普通员工占企业人数的绝大部分,但很多企业往往忽视了对员工的培养。只有改变了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与工作水平,管理起来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时期的企业管理工作要把市场需求与创新思相结合,创新是围绕市场的需求,创新管理的根本目标也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的管理不能一成不变。企业管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创新管理推动企业发展。企业管理工作的一切是为了企业发展,管理工作要把促进企业的发展当成战略目标。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创新企业的管理要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与企业的目标一致。从市场需求出发,创新企业的发展理念,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考评价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对在管理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提拔或给予经济、精神奖励,将在位却不作为的管理人员调离、辞退。

(二)关心职工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工作,正确的理论指导和高效的管理模式十分重要,但是缺少职工的理解与支持是不行的。在新形势下,要做好管理工作,管理者的努力与员工支持配合缺一不可。然而企业领导往往忽视了员工,制定的管理制度往往脱离了实际,得不到员工的理解与支持,使管理陷入被动的境地。管理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多与员工交流 ;与员工在工作中是同事,在工作后是朋友。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根本出路。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活跃异常,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创造出一套符合企业的发展管理模式至关重要。企业管理想要创造创新,还要必须营造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早日形成企业创新的大气候。

参考文献:

[1]孙雯.如何针对企业特点构建科学的管理架构[J].企业经营与管理,2009(09).

社会经济形势篇7

在经济惯性增长和内生动力的驱动下,2006年北京市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10美元,提前两年实现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08年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的奋斗目标。在经济保持高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和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价格、就业实现双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9%,城镇登记失业率1.98%,均低于年度计划调控目标。宏观和微观效益持续改善。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17.2亿元,增长2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20元,分别实际增长12.2%和8.7%。

2、质量较好――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成效

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是核心,科学发展是关键。“十五”以来,北京市根据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产业发展高端化趋势逐步显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增强。2006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3:28.7:7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达到70%。各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符合首都特点的高端产业发展较快。首先,工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3%和22.1%,首钢冷轧、奔驰汽车等一批现代制造业项目加紧建设,首钢搬迁调整步伐加快,北京焦化厂正式停产。其次,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明显,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跃,现代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4%。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增长方式出现积极变化,实现了以较低能耗支撑较高增长的良好局面。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11.2%。节能降耗扎实推进,政府节能8%、重点用能企业节能6%的目标基本实现。

3、结构合理――投资、消费、进出口协调适度

固定资产投资符合宏观调控政策要求,总量达到3371.5亿元,增长19.3%,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4.3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投资增幅低4.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6%,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1.6%提高到27.7%,房地产开发投资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53.9%下降到51%。消费增长稳中趋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体育休闲、文化娱乐、旅游观光等消费增长较快,汽车、住房、数字产品等消费热度不减,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达到158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势强劲,资源性产品出口继续下降。

4、布局改善――城乡统筹呈现新局面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结合“大城市、小农村”的特点,北京市政府从制定政策、完善机制、推进试点入手,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经过一年的实践,京郊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一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初步建立。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形成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新农村建设机制。2006年市政府对农村各项资金投入达到111.8亿元,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郊区与城区比重达到52:48,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明显改善。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伴随籽种、设施、节水、休闲等新型农业的加快发展,符合首都产业定位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逐步建立,在满足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农业的富农、生态功能不断增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三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保、就业、医疗等城市功能逐渐惠及农村。全年安排财政资金33.9亿元,为近11万农民发放安置补助、补缴社会保险,维护失地农民切身利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快推进,农民参合率达到86.9%。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8.7万人。

5、功能强化――奥运经济带动城市建设与管理迈出新步伐

奥运场馆及相关工程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交通网络建设全面展开,地铁5号、4号、10号线一期、轨道交通机场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北京段等工程按计划实施,京承高速二期、机场北线、通惠河北路、广渠路等建成通车,京平高速路开工建设,赵登禹路等南北向通道加快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和整治工程顺利实施。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重要地表水源区生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1%。积极实施控制大气污染第十二阶段措施,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的比重达到66%,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2%和7.9%。“城中村”整治和拆违工作顺利推进,文保区试点工程开始实施。

城市运行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长效机制逐步形成,电力运行实现安全迎峰度夏,煤炭、成品油、天然气供应得到保证。南水北调北京段等工程加快实施,积极争取周边省市支持,多渠道确保了首都供水安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信息系统正加紧建设。

6、惠及百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取得新进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对于提高全市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推动首都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都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全市加大了社会领域的工作力度,切实提升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明显增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等相关标准得到提高。

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重点支持城区和农村地区薄弱校建设,继续实施千名城镇中小

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公共卫生加快发展,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实行社区医院常用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的管理模式,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行了公交票制、票价改革,把公共交通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

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力度加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药品抽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5.3%和98.6%。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稳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得到加强。

从总体上讲,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符合“十一32”规划的方向,符合中央宏观调控的精神,在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高度重视。首先,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尚未缓解。第二,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任务依然艰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调整仍需做出很大努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任务仍有很大潜力。第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依然较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农村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山区和南城发展落后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城市快速发展、新农村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城乡结合部等边缘地带的问题变得更为突出。第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尚待完善。商品住宅价格持续上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供应与低收入群体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

二、2007年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07年是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之年;是快节奏、高质量做好奥运筹备的决战之年;是提高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确保安全与稳定,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总的说来“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责任大”,要求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新成效;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开创新局面;必须以奥运筹备为契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提升上取得新进展;必须在确保城市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上采取新举措。为此,2007年北京市要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和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努力做到“五个更加、五个促进”: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更加注重奥运筹备和环境整治,促进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更加注重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进一步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解决体制机制矛盾,促进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具体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基础。2007年要在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以发展高端产业、推动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主要抓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质量和效益提高。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着力发展高端产业,调整、退出不符合首都发展定位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服务业重点领域规划,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现代流通业和研发服务业,不断拓展服务业门类,完善产业链,增强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中芯国际增资扩产、康宁玻璃基板、首钢冷轧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创造条件。加快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和引导产业整合与集中发展。

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依托首都科技优势,大力开发关键技术和产品,强化重大技术标准研究制定,组织重大产业技术研发,促进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创建区域创新体系。

在节能减排方面,通过健全机制、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完善节能法规政策,实施新上项目用能评估制度,推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试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把能耗增长和污染排放源头关。继续着力抓好政府机构节能、高耗能行业改造和建筑节能管理,推广绿色照明和节能新技术,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要求,积极推进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快再生水厂建设,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2、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全面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按照市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部署,坚持完善体系和创新体制相结合、提升功能和均衡发展相结合、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扩大供给和公平分配相结合,改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健全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先治标,后治本,切实改善就医环境和质量,重点解决“社区医院看不了病、农民看不起病、三甲医院看不着病”的问题。支持综合性医院的重病诊疗、重点学科建设,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范围,实现“大病有院可住”。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力度,鼓励大医院对社区卫生站进行对口支援,继续实行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率管理,建立专家名医到社区医疗机构巡诊制度,逐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加快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继续实施名校办分校,加快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校建设,促进师资力量的校际流动,促进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和示范院校,满足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出台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婴幼儿参加医疗保险的办法,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新农合人均缴费标准由133元提高到200元以上,提高市、区财政的补贴水平和对农民的报付率。

3、全力做好奥运筹备工作,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按照“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要求,全面完成奥运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坚持建管并重,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要确保奥运筹备各项任务按计划完成。按照“安全、质

量、工期、功能和成本”五统一的要求,优质高效、按时完成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任务。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和建设力度。做好奥运场馆周边地区环境整治和绿化工程建设,继续开展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和城市大绿地建设。加强河湖水系整治,加快污水和再生水管网建设,提高再生水水质和利用率。建立生活垃圾处理经济补偿机制,加快垃圾减量化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抓住筹办奥运契机,切实改进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和完善“规划、发展、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的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日常运行管理和保障能力。做好重点街区以及电网、地下管网、道路桥梁等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控,落实监管责任,提高城市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措施,优化线网,扩大路权优先,加强静态交通管理,着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总结新农村建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规划,加大投入、落实政策、完善机制,循序渐进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在健全机制上,继续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养护和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政策和资金的集成,完善投入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在经费保障、管护机制、技术服务等方面形成符合农村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在培育农村产业上,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落实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区县功能定位,继续推动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带动等方式,发挥农产品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配送等服务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落实科技入户工程,加强绿色、特色、安全的农产品开发,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村落后面貌。继续抓好农村水、路、气、电的建设,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和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为农民提供优质生活能源。基本完成郊区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任务。

在深化农村改革上,积极推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扩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范围。研究制定乡镇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选择乡镇进行试点。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探索研究小额贷款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5、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区域合作水平

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研究事业单位总体改革思路及分类改革意见,制定落实《关于促进本市行业协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的配套政策,推进行业协会规范治理和脱钩工作。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推进项目代建制,推行项目后评价制。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完善骨干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预算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工作。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推进创业投资试点,完善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服务平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注重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继续调整出口结构,鼓励高新技术和机电设备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延伸加工链,提高国产料件配套能力。在利用外资方面,更加注重管理、技术和智力的引进。进一步推动城市文化、体育等领域对外开放。

加强区域合作。认真落实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加快区域产业融合与转移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加强同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能源开发合作,推进区域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建立与张家口、承德两地的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机制。

6、调投资、扩消费、保运行,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发展

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扩大消费规模,统筹管好用好政府投资,搞好经济运行调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健康发展。

继续调整投资结构。依法严把新上项目审批,严格执行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准入标准,注重专项规划、产业政策与土地、环保等环节的衔接,促进投资平稳适度增长。科学安排年度土地供应,优先保障重点工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用地需求,严格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重点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新开工建设300万平方米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宅和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收购3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管好用好政府投资,继续坚持“两个转移、五个倾斜”政策,按照“保重点、保续建、保竣212”的原则,政府投资主要投向奥运工程、基础设施、新农村、资源节约、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建设。

社会经济形势篇8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和判断

在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一般都是通过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来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节目单进行划分和判定,从而让人们对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中,人们主要是通过人均GDP、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进程为基础的指标,来对整个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在处于一个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而且随着工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将在21世纪二三十年代,来实现向工业化后期过度,从而使得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在此期间,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因此我们就要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相关要求,采用相关的技术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

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地震工作需求

从西方发达国家演变历程来看,每个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工业初期、中后期、后工业阶段这个三个阶段的演变。这就使得人们在地质调查工作中,其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比如工业化初期当中,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并且对地质工作进行科学化、职业化的控制管理,还颁布并实施了相关的法律规范制度来对相关的调查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规范,从而使得地质信息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而在工业化中期中,人们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也显著的增强,那时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这就使得矿产勘查的任务日益迫切,因此人们对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体制进行使得的完善和改进,从而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性格要求。由此可见,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人们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我国地质调查工作需求分析

各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不一致的,但在工业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经济和地质需求规律是大体相同的。

1当前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资源约束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随着工业化发展,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GDP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资源消耗增加是不可必免的。所以,我国当前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情况还很突出。一是资源呈现开发强度大,利用低,储量消耗快的供应情况;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不合理,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不适应;三是矿产品进口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1. 2经济全球化的加快给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机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我们从全球化配置资源角度考虑地质调查工作。即,要求我们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全球矿产资源的重新分配的同时,积极开发国内市场。由于我国矿业权市场尚不发育、商业性矿产勘查机制不健全,地质调查工作要发挥引导境外风险勘查工作,引导国内企业走出去作用的同时,吸引外资,降低矿产勘查风险,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社会发展的资源安全供给。

1.3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目标和任务。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地质调查工作要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为工农业发展提供能源、原材料和其他物质资料;要开展地下水调查,确保干净的水资源;要开展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要加强重大工程建设的地质调查评价。

2 2020年前地质调查工作需求分析

2010年,全球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冲击后,正逐渐企稳并呈现新一轮增长态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有望保持在6.5%的水平,比去年的7%略有放缓。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稳定有序的上升阶段。

预计2020年,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化进人可持续发展轨道,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占产业结构中的50%,重工业发展进人缓慢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到后工业化阶段,随着人均GDP增长,工业化进人平稳发展时期,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趋于稳定或逐步减少,但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会发生变化。

2.1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

从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看,一旦工业化进人重工业大发展的时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将加快。与此同时,也会带来资源的紧张和能源的短缺。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相当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尤其是2002年以来,我国GDP增速连续三年高于80%。21世纪以来,由于汽车、住宅、和基础设施等最终需求强劲增长,带动了钢铁、机械、建材和化工等中间产品需求量的迅猛增长,再引起煤炭、矿产资源、石油、电力等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按照工业化进程的划分理论,我国工业化进程还未结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应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

预计到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中铁矿石需求量达到10亿t以上,未来20年累计需求超过200亿t;铜需求量达7760万t,未来20年累计需求将近1. 5亿t;铝需求量达到约1900万t,未来20年累计需求超过3. 1亿t;镍需求量超过100万t,几乎是目前的3倍。按照现有查明矿产资源储量与预测需求量分析,大量能源不得不依赖进口,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将大幅度上升,能源资源短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将进一步增强。

2.2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要求拉动了地质勘查投人的迅速增长

我国从实施地质大调查以来,地质调查投入结构变化与国际发展趋势是基本相同的,尤其是地质环境类地质调查投入有了明显增长,而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呈同步之势,基础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明显,需求将持续增加。

进人21世纪以来,我国固体矿产勘查需求强劲,勘查投人不断增加,自2001年以来连续10年创历史新高,2009年达303亿元。预计2011年将进一步增加到400亿元。加上地质灾害频发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财政资金在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等方面的投人不断加大。据了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整个国民经济的症状都和地质调查工作有着目前的关系,因此我们就要更加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行驶,来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进行确定,从而对当前我国地质工程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进,以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社会经济形势篇9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与决胜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阶段。进入“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与国内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此,我们必须做好调整,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探寻与当下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新型经济增长点,唯此方能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占据主动。

一、“十三五”之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决俳锥危是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十三五”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终端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为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我党提出“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形成了“新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六大聚集21世纪前二十年,提出并布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为确保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任务的顺利实现,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新任务。“十三五”是21世纪前二十年的最后五年,毫无疑问,这是我们顺利完成党的十部署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最后阶段。

“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节点。可以说,改革注定是“十三五”期间的重中之重,如何推进国企改革、调整税费政策、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都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显著进展,这些保民生、稳增长的举措能否取得实效,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够顺利度过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发展攻坚阶段,关系到是否能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十三五”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十三五”时期,中国市场总体已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外贸出口市场扩张速率减慢,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发展空间的限制,城市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进入了调整期;国内投资增长速度减慢;出口、消费、投资三大需求增速都出现了阶段性降低,国内外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支持企业低水平数量扩张和大量丰厚利润的市场条件不复存在,等等。可见,“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时期。

二、“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

从国际形势看。当前,国际形势并不稳定,尤其是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中。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全球经济总体表现增长乏力,历经多年仍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国际市场需求不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原有的“东升西降”的态势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21世纪之初的18%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31.8%。近年来,尽管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有所加快,但从整体来看,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日本和欧盟复苏的前景尚不明朗。部分新兴经济体受到资金外流、商品/能源价格下跌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影响,经济增长也呈现放缓之势。如巴西2013年经济增长率为2.5%,2014年下滑到0.1%;俄罗斯2013年经济增长率为1.3%,2014年仅为0.6%。2016年,英国脱离欧盟组织,全球经济再次受到了严重冲击,金融市场发生大幅度波动,英镑汇价因此持续走低,英国股市与美股期货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通过研究发现,英国脱欧必将会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世界经济,世界各国都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基本金属价格等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各种工业制成品、生活日用品等价格相应疲软。总的来说,“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会依然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此外,全球实体经济竞争出现新态势,世界制造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化。在发达国家,制造业工作者并不多,很多产品的制造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但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发达国家又将产品制造从发展中国家“抽回”,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工业4.0”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要素成本优势的相对增强,将形成新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而对全球的供给和需求结构、进口和出口格局带来深刻变化,必将导致全球市场争夺更加激烈,与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后,是西方主要经济大国在这轮调整中首要考虑应对的“变量”,其基本战略是合围堵截,千方百计掣肘阻挠我国经济的发展。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提供的信息,2013年全年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了贸易救济调查,总共有92起,比2012年增长了17.9%;我国连续十八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八年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可见中国仍然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另外,我国还将面对气候变化谈判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所有这些,将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发展的中长期环境将会越来越不宽松。

从国内形势看。“十三五”期间是我国从中高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据权威部门预测,在202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高收入国家之一。然而,根据购买力评价标准得知,中国的国民总收入较差,并没有完全脱离欠发达国家,这就需要防止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也成为“十三五”期间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下,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发展了改变,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趋于平稳状态,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化为中高速发展,但这并不影响中国在世界的“优等生”地位,只要控制好经济增长速度,就可以有效防止经济下滑造成财政困难,还能调整结构,避免出现就业紧张等问题。由此可见,“十三五”期间中国需要完成经济转型。

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可持续发展所受挑战过多,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等都是“十三五”期间最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提升,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逐渐下降,而“十三五”期间这种现象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可能出现加剧趋势,为增强中国竞争能力,应注意新竞争优势的开发。其次,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国际原油与原煤的消耗逐渐增多,中国在原油原煤上的对外需求也在扩大,但由于这些资源在短期内不可再生,加之使用这些资源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如长三角、珠三角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最后,区域发展差距。很多区域的人均收入都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东西部差距较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逐渐拉大贫富差距。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制造业在中国也失去了优势,这就需要中国政府联系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

三、“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新要求

实现国家经济治理模式转变。在M入“十三五”以前,中国经济治理模式多以地方分权竞争为主,其优点在于能够促进资源整合,强化快速扩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当时实际情况有关。进入“十三五”之后,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发展阶段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影响较大,这就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治理模式,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协调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对于政府来说应适当改变地位,应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联系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第二,做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责划分,中央政府要主动承担起全局规划与设计的重任,地方政府则要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强化社会治理,落实公共服务管理等。

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以前我国推出的经济增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经济增长并不利。如环境所受影响较大,为满足人们的生态环保需求,经常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改善环境,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却无法在很短时间内将环境恢复到原来面貌。尤其是近年来,各种不可再生能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匮乏状态,由此而来的社会矛盾也在逐渐增多,很容易导致社会动荡,引发恐慌。面对这一现实,在“十三五”期间,就要将经济增长转变作为重点,实施合理有效的新型政府政策,改变原有的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策略,真正做到社会、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

注重发展模式协调性与包容性。以往中国为发展经济,将工业发展作为重点,并将东部沿海城市作为经济发展中心地带,中国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如今却受到了一些限制。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下,为实现经济中高速发展,就要将发展重点放在投资与出口上,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且实行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协调性发展。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经济发展包容性的融入,不可顾此失彼,应实现共同发展,如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重视经济发展;在重视消费需求的过程中,也要加大对投资与出口的重视,并逐步提高投资质量,强化出口强度,只有在注重区域公共服务的同时,提高福利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政策从部门优先转变为功能性优先。“十三五”期间是中国经济追赶发达国家经济的关键时期,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向功能性产业转变,并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做指导。在追赶时期,无论是产业发展方向,还是技术进步目标都十分明确,这就需要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确定好合适的产业政策,尤其要强化特定产业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资源集中,实现产业发展,这也是缩小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的有效措施。为防止失误等情况的出现,就需要联系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功能政策,并加大对各个关键细节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此外,要重视创新与知识资本积累的转变。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与低成本要素积累有着一定关系。所以,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也要重视质量强化,加强创新发展,在政策落实上要争取更多人的支持,注重创新环境的优化与培育,这也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

四、“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新型增长点

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原有经济增长点出现了动力不足,这就需要加大新型经济增长点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促进城市化进程推进。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在2014年中国城市率接近55%,依然达不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但这也意味着中国城市化还有一定发展空间。然而在“十三五”期间城市化应避免走粗放发展,而是要向集中化进程推进。

第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尽管每个国家都有很多高消费人群,但实际上真正支撑消费增长的却是中等收入群体。因此,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要发展也要将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重点。

第三,加快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很多人在利用互联网购物,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在“十三五”期间,要将发展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作为重点,带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

第四,加强与“一带一路”政策的联系。从全方位考虑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中国海外市场发展,满足国际需求,这些都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措施。

第五,未来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在于改革、人口“质量红利”以及新技术革命。以改革为例,每次改革都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型改革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在强化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可以为中国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同时,在人口“质量红利”的影响下,我国也将迎来大批高素质劳动力,这对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第六,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期间,要重视新能源开发,大力发展环保事业。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减少,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加大,为做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应注意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向清洁化方向发展,做好环保资金投入,强化环境治理,如北京市在2014年增加了7 600亿元专门用于雾霾治理。由于国家的重视,新能源开发与环保产业发展必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这无疑将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

结语

“十三五”期间,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为更好地应对挑战,就需要我们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做好战略调整,并从发展战略、思路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入手,在挑战中寻找机遇,结合新型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为“十三五”期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亚雄,张晓兰.从“十三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纵横,2015,(11).

[2] 辜胜阻.“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下的创业创新浪潮[J].经济界,2016,(1).

[3] 陆岷峰,虞鹏飞.“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业改革展望[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3).

社会经济形势篇10

1 我国社会经济中旅游业的潜在作用

发展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是旅游业的基础并对其起到制约作用,同时又间接与直接的对发展国民经济形成推力。旅游业有着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对我国产业促进优化结构调整,向社会输入大量就业,使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在强化国际交流时推动招商引资,促进社会、经济及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新农村步伐。

1.1 增加外汇收入与资金积累

旅游业在国内发展对拓宽回笼货币渠道、增加回笼货币量及加快回笼货币速度都有利,所以能让资金周转加速,增加国民收入与资金积累,为旅游业在国际发展提供难能可贵的经营经验与构建坚实的基础。旅游业在国际上得到发展可以使外汇收入增加,旅游者到当地旅游消费本地产品,使产品出口中的保险、仓储及运输等费用得到节省,换汇成本实现降低;贸易保护区或客源国无法限制旅游出口,关税对其影响不大;旅游业便于创汇,不用储运、包装产品及其他进出口繁杂的手续。

1.2 扩大社会就业机会

旅游业属于经济的综合性行业,涵盖相关行业众多,主要有通讯、建筑、贸易、交通、娱乐文化及餐饮服务等行业。同样旅游业归属劳动密集型,多层次就业、较广的就业范围、偏低的就业门槛,吸纳了因升级调整一、二产业而转出的众多剩余劳动力与新增劳动力。一个区域发展旅游能促进流动物流、人流及信息与资金流,所以社会将因旅游业发展而产生众多就业。据国外学者相关模型分析,每提高三万美元旅游收入就能使直接与间接就业机会增加3-6个。另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分析,每增加1个旅游从业人员,就能增加5个相关行业就业机会。

1.3 带动产业优化结构

我国调整部署经济结构的整体思路是让第三产业充足发展、第二产业稳步提高、第一产业夯实巩固。旅游业具有显著的关联作用,有着综合性特点,对发展其它产业发挥积极带动作用,不但给交通、航空、景区、餐饮服务、饭店及商业网点等直接创造客源市场,还能对发展体育文化、加工制造及建设好城市与农村等行业有着间接带动影响。第三产业因发展旅游业而增加其内部比重,不但对产业调整内部结构有利,对整个经济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也有利。因此,我国产业在新时期调整结构较大程度上要依赖快速发展旅游业。

2 我国社会新形势下旅游业当前的发展困扰

2.1 旅游区环境遭受旅游活动的冲击

旅游区环境遭受旅游活动的冲击主要表现在景区旅游环境与自然生态平衡对旅游活动本身的影响,以及景区环境遭受旅游中形成的垃圾污染。因素质不高的游客与旅游区不完善的自身设施,伴随规模扩大的旅游活动,景区日益增加垃圾遗弃量。大量垃圾任意置于旅游区内,如此自然景观被破坏,景区水体被污染。我国旅游区水体大多遭受程度不同的污染,在这其中不少旅游水体的嗅味、色度及透明度等都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游客感官受油迹污染物、悬浮物及漂浮物的影响而降低旅游兴致。人满为患是我国旅游区的特色,尤其那些有名的景区与景点。景点的超规模超容量接待对当地自然生态平衡系统破坏严重,集中体现在:旅游区因大量游客践踏土地,造成土壤硬实,草木死亡;游客大量登踏爬山,使得长期形成的自然腐殖层与稳定落叶层被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出大量树木根系,长此以往草木皆亡,对旅游区严重危害生态系统。旅游行为本事的不当就蕴藏着严重问题,这种影响被忽视,只对短期效益重视,大量接待游客没有限制,对未来持续发展旅游业形成损害。

2.2 对旅游业缺乏认识,没有形成政府主导型发展机制

尽管政府将旅游业定位成支柱产业之一,也组建了生态旅游领导协调小组,但相关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对此加以重视,各部门的党委及政府单位未将发展旅游业列入重要议程,没有认真研究调查怎样将资源优势转换成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尚未形成具体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导向。旅游业具备牵涉面广、带动性强及关联度大的特点,政府必须实施主导型战略,这样才能把体制局限打破,得到快速长久发展。实践反映只要政府有力主导,各单位紧密配合就能快速有效发展好旅游业。比如较为典型的案例就是银川市发展旅游业,因政府有力的主导,组建了跨行业、跨区域的旅游联合会,以打造大市场、大开发及大联合的路子为突破口,近些年成效显著,收获颇丰。然而更多的地方对旅游业不能明确定位,机制不灵活,管理制度缺少顺畅,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乃至少数景区无法保障工作人员工资。大市场、大旅游的理念没有真正在各领导层确立起来,旅游业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机制更多仅仅是口号,没有落到实处。

2.3 政府实施的旅游政策不到位

我国在推动发展旅游初期是以政府推动为主,诸如政府单位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改造升级景区、建桥修路、发放消费券及举办旅游推介会等路径支持发展旅游业。我国在近些年多次改革休假制度,使居民休闲时间增加,推动了长远发展旅游业,但仍有不少企业或地方没按章执行,如执行不休法定假日的给予三倍工作的规定,造成有些职工无法实现旅游意愿,从本质上对旅游消费产生约束。此外,虽颁发政策意见加快发展旅游业,但各地受到紧张的财政影响,仍然存在对环境、道路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问题,无法落实普惠政策。

3 我国社会新形势下推动发展旅游业的对策

3.1 对旅游环境强化科研保护工作

旅游科学属于一种应用型交叉学科,保护旅游环境牵涉到较广的学科,所以应深层次、多学科的研究调查开发景区的工作,便于更综合科学的治理与保护旅游环境,促使长久发展旅游。人类长久以来仅仅从健康角度来研究环境科学,很少从心理、精神角度来研究,然而联系人类、环境的另一方面正在于此,这充分体现在旅游活动中。要从旅游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环境承载旅游活动的能力,旅游环境受发展旅游业的冲击等角度来对旅游业、旅游环境的关系深入研究;要从确定生态质量标准、美学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满足特殊旅游的标准、评价环境质量的方法等角度来研究保护旅游环境的方法论;要从心理学、美学方面来研究保护旅游环境的工程方法;研究保护旅游环境的政策,为决策的正确性奠定基础。

3.2 针对发展旅游业精心制定总体规划

规划发展旅游业对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区域旅游业有着指引作用,是战略发展的基本要求,其总体规划属于纲领性指引。只有以总体规划为引导,才能永久利用旅游资源。其一,注重人性化特色。依据科学发展观,统一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旅游的住、行、食、游、娱、购这几大要素,以对民族文化推进传播有利、对国民素质提高有利为落脚点,推动人与自然和睦融洽。在配套设施上尽量体现细微服务与人性化特色。其二,注重持续发展。规划反映出的重要环节就是永久发展与利用旅游资源,在处理生态环境与文物文化、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关系上要做好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在开发利用中兼顾合理保护,在保护前提下开发、在开发基础上保护好,通过合理利用使社会效益提升。其三,注重比较优势的发挥与体现特色。通过普查全国旅游资源,重点发展能突出自身特色的垄断资源,发挥集约性资金作用,将资源整合、结合条块,精心打造著名产品,在短时期内争取实现一条龙服务布局。

3.3 政府继续强化旅游扶持政策

首先,建议政府要完善旅游管理体制。通过借鉴美国经验,旅游协会应在旅游局管理下发挥非政府机构的作用。制定旅游方面的政策,对旅游产业明确扶持方针政策,使旅游市场规范秩序,稳定从业队伍;建议政府要积极提供公益服务,及时的旅游相关信息,涵盖宣传旅游市场、规划旅游资源、考核旅游人才及评价旅游服务质量等。其次,建议政府增加投入旅游建设的渠道。对旅游业加大政府导向投入,强化旅游建设基础设施,注重保护旅游资源,鼓励旅游业在资本市场加大融资步伐,扩大开放力度,强化各部门的协作等。最后,建议强制实施带薪休假等法定制度。我国应将带薪休假纳入法规中,让职工真正享受到休假时间,使休假质量得到保障,推动企业以福利、奖励等方式给职工享受到旅游。

4 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社会新形势下要想健康发展旅游业,树立正确理念是前提,发挥地区旅游资源的差异化优势。为了更好的吸引游客,打造发达的旅游网络,创造发展旅游的坚实基础,这就要对旅游环境强化科研保护工作;针对发展旅游业精心制定总体规划;建议政府继续强化旅游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社会经济形势篇11

一、前言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黔东南自治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生态力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旅游活州、城镇带州、科教兴州”的后发赶超战略,使全州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州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十年来,全州总产值由2002年的93.6亿元增加到383.6亿元;人均生产总量突破1万元,年均增长比全省同期增速高0.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49.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1.1亿元,10年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2.8亿元,是上个10年10.4倍。财政总收入由2002年的8.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3.14亿,比全省同期年均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5.29亿元增加到45.27亿元,比全省同期年均增速高出2.5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从2002年的23.4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94.71元,比全省同期年均支出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6198元增加到2011年的164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1389元增加到2011年的3949元。2002年到2011年共投入400亿元民生保障资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学有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投入教育建设资金212.6亿元,是前十年的118倍,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累计投入公共卫生资金100亿元,是前10年的10倍,使人均寿命由67岁提高到71.6岁。城乡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完善,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1.87%和95.14%。建成高速公路393公里,在建408公里;建成旅游公路1230公里,通乡油路2234公里,通村公路1.5万公里,贵广、沪昆高速铁路加快推进,黎平机场建成通航,凯里黄平机场开工建设。三次产业实现了“两升一降”,第二产业由15.8%上升到32.2%,第三产业由25.9%上升到46.7%,第二产业由58.3%降到21.5%。民营经济的占比由33.65%提高到44%,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18.5%提高到2011年的28.2%。十年来累计利用外省资金780.59%亿元,争取州外企业进驻1153个,省级开发区2002年的1个增加到2011年的8个,扩大开放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加速期。实践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建设全局,又好又快推动自治州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缩小差距,确保自治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

黔东南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少数民族占80%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着贫困人口多,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发展质量还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突出,社会利益关系处理难度大,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等诸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可见,自治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难。

二、建议

十政治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从自治州过去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现实矛盾出发,在新时期里,发展自治州经济社会应当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方面下工夫。

1.着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首先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不断规范和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其次,着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国有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要大力扶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国有企业改革制等领域,从财政、税收等个方面加大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第四是着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方式,经济争取发行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探索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

2.着力科技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是自治州发展的核心位置。要围绕黔东南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科技新型团队,以国内外的大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采取与东、中部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对东、中部地区部分产业进行转移帮扶,围绕凯里经济开发区、炉壁产业园区等8个产业园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起自治州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全州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3.着力推进经济战略性调整,以优惠政策推进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难发展

首先,要立足国内外市场,把握大内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黔东南能源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特色轻工业,着力培养发展可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其次,要以优惠的政策,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推进特色产业、旅游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再次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加大民族乡的扶持力度;建立以凯里麻江、丹寨问核心的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经济发展区;建立榕江、从江、黎平南部农林产品加工,民族旅游发展区,建立天柱、三穗、施秉、黄平化工、特色轻工业,建设雷山、剑河、台江生态功能区,争取凯里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开发区,加大民族行政区的改革力度,资源整合利用力度,加大对民族乡的投入,壮大民族乡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4.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们缩小城乡差别,解决民族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首先,我们要加大农惠农富政策的力度,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每年实现扶持农民工创业0.2万人以上;实施现代农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及促进创业就业扶贫,农林消防安居减灾扶贫等扶贫工程;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和农产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推进农林危112房改造;加大对人口较少的仡佬族扶贫开发力度;完成生态脆弱地区50万生态移民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其次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百亿元果蔬、百亿元森工、百亿元水产、百亿元畜牧、百亿元肉禽、百亿元药材、百亿元烤烟、百亿元油茶等“百亿元”工程;整合森业资源,实施林下种植基地、林下养殖基地建设。再次,要深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繁荣和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发展小城镇,做好村庄规划,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的土地制度改革;实施村寨整治工程,开发“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的创建活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

5.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

社会经济形势篇12

认清经济发展形势,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继续推进__*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认清经济发展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__*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共__*县委书记__*县人大主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特征,强调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强调调动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加强各种发展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推进各方面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强调人口增长、生产扩大、消费升级都要适应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更加注重发展的多样性。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不搞单一的发展模式。__*是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的高原县份,基础差,底子薄,生产力落后,贫困面大和程度深,但是我们又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就离不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下面结合我县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谈一谈怎样在我县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的问题,以继续推进__*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发展形势(一)、从当前的形势看,发展态势良好20__年上半年经济形势为:20__年1_____5月,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农业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措施,今年我县粮食播面较上年增加250亩,从目前虫草的市场价格和产量来看,较上年有所上升,为农业增产农牧民增收提供了保障;工业方面由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努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基础能源建设,工业经济后劲增强,实现工业稳步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由于我县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今年以来,抓住全州“项目发展年”契机,加大了项目的申报、跟踪、落实工作力度,项目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大幅上升。截止5月31日,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40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4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62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277万元,增263.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02元,较上年同期增26元,增14.8%;粮食播种面积完成53000亩,完成县计划100%,较上年同期增长0.47%,保持农业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69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7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0.7%。根据全县1—5月经济运行情况看,今年全年各项指标预计完成如下: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53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652万元、3923万元、595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2612万元,较上年持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1000万元,较上年增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073元,较上年增10.3%;粮食总产量完成6890吨,较上年增14%。(二)、从横向看,发展不平衡,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我们在推进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不协调的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城乡发展不够平衡。目前我县城乡差距较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倍多,而且差距还在扩大。比如,现在刚参加工作的国家公务员月工资可拿到1200元以上,而老百姓一年的人平纯收入仅为973元。“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二是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县城周边乡镇和边远地区乡的发展不协调,如高城镇与拉波、下坝的区别;农区与牧区的发展不协调,如毛垭片区与拉波、君坝、濯桑、的区别;交通发展好的乡与发展不好的乡不协调,如村戈、奔戈与麦洼等地的区别,由于许多的不协调,导致许多的发展的不平衡,绝大多数地区都处于绝对贫困线之下,而且面宽、程度深。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全面。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事业亟待加强。目前我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4年,文盲半文盲占相当大的比例。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十分严重。四是人与自然不够和谐。由于过去 的滥砍滥伐,使森林植被减少,造成水土流失,草原载畜过量,草原沙化严重,盗猎野生动物的现象存在等。五是抓县内经济发展与开辟对外市场不够同步。虽然我们天天提改革开放,确实也取得了一些实效,但是在总体上还是不够同步,尤其是在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只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地克服和解决目前发展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从GDP的发展变化和构成来分析1、GDP的变化:20__年GDP的发展速度为10.9%,20__年为12.1%,20__年预计为12%,争取达到13%,这三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1.7%。这与九次党代会提出的20__年至20__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力争达到14%,20__年至20__年年均增长15%,力争达到16%;20__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15.3%的目标有差距。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按照目标,我们又造成了新的欠帐,怎么办?2、GDP的构成不平衡。一是对固定资产投资依赖较大。以20__年为基础,GDP的增加值较20__年完成14757万元,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2612万元,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二是三大产业的构成不平衡。20__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057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322万元,第三产业完成5378万元,三次产业比重由20__年的42.8:17.1:40.1调整为20__年的41:22.5:36.5。可见,第一产业增幅不大,第二产业比较脆弱,第三产业后劲不足。三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在GDP中占有率很低。(四)、制约发展的原因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经济结构单一,经济质量还未根本改变;农牧民增收难度大,“三农”问题矛盾突出;缺乏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收入渠道单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难度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起点低。从总体上看,虽然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得到了一定缓解,但仍处于起点低,基础差,欠帐多,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三是资源向资本转变的条件还不成熟,我县还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时期,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有限,资源优势难以发挥,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化难度较大。资本市场发育不全,融资渠道不畅,民间资金量小,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弱。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难度大,任务重。县域内的旅游资源整合度差,对自然景观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入发掘,难以达到深度开发的目的。通过以上经济形势分析,我们面临着发展的困难,在制约因素明显,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并以之为指导,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发挥有限资金的效用,以快速推进__*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需要和发展做文章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__*是属于“老、少、边、穷”的县份之列,加之地处高寒,人民处于一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要特别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的需要,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二是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为人人都能成才创造平等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要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县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才能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目标。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整体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体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发展是我们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虽然我们条件艰苦,基础差,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不高,但是还是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想尽办法也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否则,我们就上对不起组织,中对不起自己,下对不起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我们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一条基本的历史经验。去年我县GDP达到14757万元,人均GDP为2999元,约合360美元,而全国去年的人均GDP达1000美元,如果全国年发展速度达到8,我县按平均发展速度为13,那么需要2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实现人均GDP与全国相当;要实现__*的小康社会,只能靠加快发展,别无其他路径。我县地处康巴高原,可谓“世界的最高处”,我们发展不够的问题特别突出,加快发展的要求尤为迫切。去年我们的GDP增速达到12.1,创了10年来新高,但比丹巴、泸定、康定、九龙等县都低,在全州还是在最末几位,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更大。解决我们面临的诸多问题只有靠发展,离开了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一是要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按照我县“一、一、二、三、四”经济社会发展思路,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继续做好扶贫工作,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认真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输出,进一步抓好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现农牧民收入较快增长,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按照“发挥优势,建设基地,培育集团,整合资源,形成特色”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和壮大区域特色经济,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加快激活民间资本,最大限度的放宽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培育民营经济,拓宽财政征收渠道。三是针对我县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起点低的现状,按照思路促规划,规划促项目、项目促发展及“项目富县”的总体要求,改变以往的审批项目为审批规划,围绕产业发展的要求,各单位和各部门要制订和完善各行业“十五”后两年及提前开展“十一五”行业规划的编制工作。要优先发展公路建设,要大力发展通信建设,要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城镇建设和经营城市步伐。四是深化经济综合体制改革,增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建立建全宏观经济总量监测体系,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增强政府对优势资源的调控力度,切实加强银地联系和银企合作,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担保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结构,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五是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加强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把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发挥生态屏障的综合功能,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把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生态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前要着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宣传,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加强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要大力培植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纪念品,拉动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与经济的同步发展。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特别是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农村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坚持以“普初”基础,“普九”为重点,同时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变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为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提升劳动力价值。农村要把公共卫生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着力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认真解决农民群众没地方看病、看不起病的问题。第三,推进“三个文明”整体发展。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的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三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统一于建设__*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全面发展,必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就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好宪法。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无所不为、无所不包的“无限政府”向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政府”转变,继而向更加注重效益的“效能政府”转变,向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转变。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各族群众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我县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我县的文化产业做大、文化事业做强。(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进“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随着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深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必须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之间,及其内部诸领域、诸要素之间,保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发展,从而保持量和质的平衡与适应的关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速度相宜和效益良好的发展状态。协调发展是指导发展的重要原则,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同时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当前,体制仍然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最大因素,许多领域的改革亟待更大突破。特别是资源优势迫切需要转变为经济优势,而制约其转化的最大阻力是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体制不顺、机制不灵、政策不活。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实现市场化配置资源,涉及到利益关系。用市场的办法公平配置资源,还是领导审批来配置资源,是一个利益调整的问题。我多次讲过,要害是利益,关键在干部。我们抓这些典型,就是为了铲除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障碍,使资源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使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护。

实行协调兼顾,是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总体要求。要协调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把维护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隐蔽战线的斗争。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置各种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化解一切不稳定因素。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着眼全局,敢于坚持原则,碰硬解决各种难题,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在和谐有序中协调推进。

社会经济形势篇13

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发生各类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同比下降9%和7.9%,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重特大事故,控制了一般性事故,为全省“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做出了贡献。虽然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掉以轻心。安全生产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根本保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搞不好,导致的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各市地、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减少一般性事故,绝不允许发生重特大事故。

我省安全生产重点部位在煤矿、交通、消防、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关键环节在煤矿落实“一通三防”,交通运输综合治理“四超一不良”及排查整治重点场所火灾隐患等。要深入开展以煤矿、道路交通、消防、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排查力量充足,治理资金到位,务求取得实效。一要突出抓好煤矿安全。着力抓好煤矿瓦斯、水害、火灾和冲击地压等防治工作,全面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要加大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力度,切实做到不抽不采、抽采达标,监测监控、管理到位。要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积极。推动煤矿整顿关闭和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进煤矿整合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资源开采率和利用率。二要全力抓好道路交通安全。进一步强化路面管控,严厉打击“四超一不良”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整顿交通运输秩序。加强对企业和车辆的安全监管。落实个体运输车辆挂靠企业的安全责任。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重点抓好长途客运、危险品运输、校车安全管理和公路危险路段隐患排查治理。三要着力抓好消防安全。以在建工程、地下大型商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易燃建筑密集区等场所、部位为重点,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四要抓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安全。加强非煤地下矿山、尾矿库的安全隐患排查,整顿关闭不合格矿山。深入排查危险化学品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继续抓好对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危险产品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和监控。

必须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严查“三违”行为,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特别要针对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实际,依法建立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联动机制,做到交管部门依法处罚司机违法行为,政府监管部门依法对企业和法人代表进行处罚,切实发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作用。要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辖区内各类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做到工作分工到哪里,安全生产责任就跟到哪里。要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安监部门要承担起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责任,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的安全监管,使监管工作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管理,把岗位责任落实到每一位领导、管理者和班组员工,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要严格责任考核和行政问责,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普法、执法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法制意识,加强日常执法、重点执法、跟踪执法和联合执法。切实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惩治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等行为。要切实建立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8个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和16个市(地)级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搞好企业预案与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要加强应急演练,健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调用机制,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按照3年重点达标、5年全面达标的要求,以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安全执法和包括乡镇在内的四级安全监管体系,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通、严格执法、廉洁奉公的监管队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