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物业管理实用13篇

图书馆物业管理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1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部门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管理者,往往较少关注馆员和读者的感受需求。一些办公设备和公共设施损坏后,也往往是在读者投诉、领导催促后才着手修理。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必须转变原来只是单纯“管理”的观念,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做到:①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如加强馆员、读者的安全知识教育,组织火灾逃生演练等。②平时主动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设施故障。③关注馆内工作动态,为馆员、读者分忧。如配合图书馆开展各种活动,主动为有关部门提供所需的各种物品。

服务态度人性化,体现人人平等。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部门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馆内工作人员,还有到馆读者。对待服务对象要一视同仁,亲切热情,不能只对馆内员工友善而对读者摆出冷面孔。服务设施人性化,关爱弱势群体。公共图书馆在建筑设计、设施摆放上,应为馆员和读者考虑:阅览室要采光良好,办公用品要方便实用,阅览桌椅要美观舒适,开水间饮用水需净化过滤等。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2

2、关于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几种机制

图书馆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协作才能保障物业的正常运行,一方面物业公司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做好监督和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2.1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监督机制

高校应全面考虑服务信誉和服务质量等条件,严格要求专业资质,选取实力强、信誉好、收费合理的物业公司进行合作,以双方签订的《物业委托管理合同》为依据,定期或随时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补充。此外,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应制订出一套具体有效的考核标准,对物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读者和馆员的满意程度,按期进行考核,建立档案记录。依照考核结果,在举行的定期例会上,参考群众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并按合同期限内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决定该公司能否续签。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双方合作范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检查评估标准及赔偿问题等进行实施。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如图书馆管理部门对物业公司雇佣的消防监控、设施维修等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资格证书,有无上岗证;图书馆内勤杂人员是否取得健康证和保险等情况,都必须进行监督检查。对物业公司的实际在岗员工数量、时间等与物业管理合同是否相符,进行定期或随机检查,明确违约责任和经济处罚办法。

2.2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管理机制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各种物业管理法规、学校的规定,以及物业公司的企业标准进行物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包括安全防火制度、消防监控及门卫值班制度、卫生清洁标准等。让各个工作岗位,各项程序有章可依、按章办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还要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奖励与惩罚的措施,保证物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实施物业社会化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参与到具体管理工作中去,尤其是对现代化图书馆内消防设施、监控系统、大型机电设备等各种关键岗位技术操作要领和运行情况要全面掌握,并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持有上岗资格证书。这样在与物业公司谈判签订合同和今后的日常管理中,就能掌握主动权。高校图书馆的物业管理社会化后,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既可以引入资质优良、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为图书馆服务,也可以使现有物业公司产生危机意识。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的期限最宜为两年一次,这样能兼顾到双方的利益。

2.3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协调机制

图书馆既有监督权、管理权,同时也有向物业公司支付费用、配合工作的义务。物业公司刚开展工作,必然需要一个过程。管理部门有责任帮助物业公司适应工作,让他们尽快熟悉馆内环境、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在日常工作中与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经常交换意见,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双方在工作中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开辟一个双赢局面。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3

1.1所藏图书资料具有专业性

博物馆的图书资料收集、整理、典藏和利用都是围绕馆藏文物、陈列展览和考古科研工作展开的,其类型大部分是纸质文献,包括图书、杂志、报纸等,电子文献资料很少。历史类博物馆一般都藏有古籍类文献资料,其不仅具有文献研究价值,还具有文物价值。博物馆所藏的图书资料先要保存好,然后才是合理利用。管理这些文献资料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手段。辽阳博物馆图书资料室隶属于文物保管部,所藏的图书资料主要为历史、文物、考古、美术史以及博物馆学等专业图书和文献资料,其专业特色非常鲜明。

1.2服务对象具有单一性

博物馆所藏的图书资料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本馆职工,为完成本单位的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而提供服务。本馆为完成收藏、陈列和宣教工作服务,也收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料,建立了专门的图书资料室。目前,本馆图书资料室仅对本馆工作人员开放,如外单位人员需要查找本馆的图书资料,需要事先沟通,经允许后方可查阅。而一些比较珍贵的图书资料与馆藏文物一样,执行严格的保管与使用制度,即使是馆内人员使用也必须严格履行入库查阅手续,外单位人员不允许入库,也就无法查阅。这种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图书资料的保护,但也限制了外单位人员对这些图书资料的查阅与利用。

1.3服务方式具有直接性

博物馆图书资料与其他图书馆承担的功能相同点在于,都是为读者提供知识信息的检索、查询和阅读,这种服务的表现形式为知识信息的传递,属于间接。而不同点在于,博物馆的图书资料还能提供一种直接,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为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和陈列展览提供服务。举例来说,博物馆收藏的很多文物需要经常进行考证和研究,研究人员除了需要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借助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系统的研究考证后,才能确定文物的年代、真伪和历史价值等。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中有很多文物、展品和文字图片资料,通过设计、整合达到展示主题内容的目的。在筹备一个陈列展览的过程中,文字图片资料是在已有的文物、展品之后提供的,这就需要查阅详尽的文物史料,以及相关的报刊资料,博物馆所收藏的图书资料就成为该项工作必不可少的信息源。此外,博物馆的讲解宣传工作,需要编写本地区的历史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资料,以及馆藏文物简介、讲解稿等,其资料来源首选是本馆的图书资料。

2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发展对策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与博物馆最基本的业务工作密切相关,是反映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和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仅不能忽视,而且要作为重点工作抓好抓实。要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准确把握其工作特点是关键,是基础。

2.1提高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认识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博物馆领导认识提高了,就能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调动人力、物力建设好图书资料室。图书资料部门的工作人员认识提高了,就能够树立在服务中谋地位、做贡献的思想,注重把握机会,在博物馆的业务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从上到下思想统一了,就能够形成合力,进而推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层次。博物馆长期把图书资料的收藏作为主要的指标,而对所收藏的图书资料如何利用的问题却常常被忽视。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元素,博物馆的图书资料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自然也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因此,必须提高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管理水平。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的职能要实现由重“藏”到重“用”的转变,以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以辽阳博物馆为例,虽然本馆图书资料室的藏书数量和规模不能与本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相比,但自身优势也十分明显,即具有专业性的特质。公共图书馆藏书遵循的是大众化、多样化的原则,与博物馆专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关的文献类型和数量不及本馆系统、丰富和全面。另外,辽阳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些孤本善本,这更是普通读者难得一见的资料,其学术和研究价值是一般资料不可替代的。为了不让这些重要文献资料沉睡库中,充分实现其价值,本馆图书资料室在固定的时间对外开放,方便了专业研究者的利用。

2.2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的规范化

要实现博物馆所收藏的图书资料的价值,必须强化管理的规范化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要把图书资料室的管理计划、文献征集和采购、保管等工作与图书资料的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图书资料借阅制度,避免因为工作人员变化,交接手续不全,或者没有规范的借阅手续而造成图书资料的流失或不完整。二是要创造图书资料保管的良好环境,这是保障图书资料有效利用的基础。要防止因保管条件不达标准,或温度、温度、光线、污染、灰尘等因素造成资料的损害。三是做好图书资料的清点、核对和编目工作,对于馆藏的文献资料都要逐一清点造册,并按照图书馆学专业的要求对图书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排列、编目、上架,以实现规范化管理。

2.3利用多种途径丰富馆藏图书资料

博物馆图书资料的来源主要有采购、征集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在以往的征集和接受捐赠工作中,博物馆往往仅重视那些具有文物价值的物品,其中文献资料多为有手稿、家谱、契约等,图书资料都是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的,还有一些古籍资料。对于够不上文物价值的图书资料,或是短期内人们还没完全认识到其真正价值的,都没有列入到博物馆的征集和接受捐赠范围之内,这对于博物馆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损失。为此,博物馆应该改变工作思路,扩大征集和接受捐赠文献资料的范围,丰富馆藏图书资料。博物馆用于图书资料采购的经费非常有限,采购图书资料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追求多而全,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藏书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费的作用,把最需要、最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纳入馆藏体系。为此,笔者认为,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把文献征集和搜集工作经常化,保证藏书建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根据博物馆业务和馆藏的特点,有计划地发函征集或组织人员外出定向征集,也可与书店、出版社和古玩店建立联系,委托代购。二是掌握与博物馆业务有关的书籍出版信息,及时进行预订或采购。三是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与文博事业发展和业务研究有关的信息,如各地报导的考古新发现,各种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术、陈列、展览等方面的工作动态,进行搜集汇总,及时提供给本馆的有关人员,为业务建设提供参考。

2.4加强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网络化管理

目前,博物馆的网站服务基本上提供的都是馆藏文物信息,博物馆的图书资料信息很难在网上查询。实际上,博物馆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丰富博物馆网络资源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如果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只局限于图书、报刊、杂志等纸质形式,又不能实行开放式的对外借阅服务,那么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室体现更多的是储藏室的功能。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成果,着重做好博物馆图书资料资源的网络化开发与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利用通用性和兼容性好的图书管理软件,对已有馆藏图书资料进行数据加工,并在网站上提供检索入口,使博物馆的图书资料能够让公众共享。另一方面,要整合加工网络资源,将与博物馆专业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本地化、馆藏化。网络资源具有无序性、动态性的特点,这给用户选择与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从深层次开发文献信息入手,对馆藏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科学而实用的组织管理,经过分析、比较、识别、研究,将无序分散的信息形成有序的网上二次信息或三次信息,为网络用户有效检索利用博物馆专业信息资源搭建平台,提供路径。

2.5建设适应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4

首先,专业后勤管理人才匮乏,受图书馆人员编制所制约,不可能同时招进各专业的管理人员,人才是保证图书馆后勤管理高效性的决定因素。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工作涉及专业广,事务琐碎,不仅要管物,还要维护纪律的政策性与原则性,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属于一种技术性工作。因此要求物业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并且物业管理需要接触的人员特别广泛,要求要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要以礼貌与殷勤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读者,要求一线岗位的安管人员具有良好的形象,接受过一定的礼仪课程培训。图书馆属一级消防防火单位,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安防队伍,对图书馆尤为重要,但目前大部分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其次,图书馆传统管理涵盖范围不够广泛。新形势新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其中一些对外服务内容经过约定可以纳入物业管理的范围,如一线服务口读者接待、图书上架、整架、存包、复印装订、图书打号盖章、贴书标、书刊交换、各类读者活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等等,而现在很多图书馆的后勤管理还仅停留在保安、绿化、卫生、机电设备维护等阶段,涵盖面不够广泛。其实图书馆内部物品搬运、读者活动及展览的场地布置、会议接待,图书馆临时劳务用工等均属于现代图书馆物业管理的范畴。最后,图书馆后勤管理任务重,困难大。如果按上述扩大图书馆后勤管理的涵盖范围,那么后勤管理任务将会十分繁重,同时还要增加大量人员编制才可能完成,比如公共图书馆存放大量的书刊、杂志、光盘等各类载体的文献资料,其中不乏珍贵的古本,需要做好清洁、防虫、防霉等工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很多图书馆均设置了报告厅,涉及到大量音响视听设备,因此图书馆的工作内容跟多个专业密切相关。相应的,物业公司要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配置各个对口的专业人才加以维护管理,包括音响维修、调试、消防、电力等;此外,很多图书馆均是全天候、全年候地处于开放状态,那么物业管理就要提供必须的保障,保证图书馆水电供应充足、计算机网络正常、中央空调运行平稳等,再加之公共安全、消防安全等一系列工作,均加重了图书馆后勤管理任务。此外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读者是其最重要的管理对象,因为公共图书馆通常实行全开放,读者量比较大,相应的就会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物品存放、个人穿着、偷盗行为等,看似简单却存在较大难度,如果未经专业职业道德培训的物业管理人员,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图书馆很容易成为这些不良影响的受害者。因此,传统图书馆后勤管理存在较大困难,必须对管理人员做好职业道德及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培训管理,全面树立“以人为本”、“服务重于管理”的理念。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5

一、物管人员的概况

图书馆非正式管理人员已作为管理人员充实在图书馆流通部门,他们均是由学院对外物管公司招聘来的,也被称为非正式管理人员;实际上也是物管人员。我们对此类人员的划分,非正式管理人员可分为几类:①图书馆保洁人员。②图书馆流通书库管理人员。③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④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他们目前是我们图书馆非正式管理人员中的主体,他们有些人员具有高中以上的知识背景,但缺少的是专业知识背景。

1.物管人员的由来

近几年来,随着我们图书馆实业的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各项新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加上老管理人员的精神涣散。管理人员极其匮乏,已经完全影响到了我们正常的工作运转,那么,启用非正式管理人员是我们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内部动力。国外在70年代早期,许多的大企业采取大规模“裁员瘦身”行动逐步瓦解了传统的终生雇佣制,劳动力市场的变动趋势便成为图书馆非正式员工发展的外部条件。

2.物管人员特点

图书管非正式的管理人员有以下几个特点:“离职率较高,流动性大。受经济利益驱动。专业知识水平较低,能力高低不等。学历层次偏低,培养提升的机率非常低,职业发展的潜力极小。但是,近几年来不少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也成为非正式员工队伍中的一员,这一新的群体的年轻化。知识化无疑为我们注入了新的血液,作为图书馆非正式员工的新生派”。

二、图书馆聘佣非正式员工的利弊

1.可资源共享

适当合理利用非正式员工,在图书馆人力资源这个问题上充分借助外部技术力量,是不容轻视的。人力资源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第一资源和主要推动力。许多专家指出借助外部力量不失为解决人力资源缺乏有效途径。而相反传统的人力资源已被实践证明不可取一样,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观念,模式和机制也应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传达室统观念。把外部技术力量纳入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范畴,走人才资源共享之路。作为外部技术力量的非正式员工已成为图书馆重要的人力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2.可激活机制

聘用非正式员工使图书馆具有机动灵活的用人机制,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普通提高了学历及学科专业背景要求。为我们图书馆开展深层次的服务奠定了基础。也确保了图书馆承担日常重复性工作的正常化。彻底解决了低岗高配的问题,图书馆由于编制原因,不能满足对正式员的聘用,尤其图书馆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从事某项业务的人员时,可能造成了用人的低标准,以致留下隐患,但是通过雇佣一定数量的物管人员有助于我们缓解人才分布不均,优化了人才的配置,降低了人力成本,增加了管理的投入。

3.易缺乏认知度和融入度

由于非正式管理人员隶属物管公司聘用,他们的薪资是与公司签约的,因此,在使用的管理中表现出临时性的态度,工作主动性不高,与他们,先前从事的工作性质差别较大,人与人之间相互较陌生,他们对图书馆产生不了归属感,也影响了团队的协作精神。从而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易增加潜在成本

非正式管理人员会增加图书馆的潜在成本,由于雇佣员工在岗的流动性较高,离职率较高,从表面上看来,雇佣员工为我们图书馆节省了较多的人力成本,但是图书馆实际投入的培训成本也是很高的,给工作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非正式管理人员的人数比例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比例之中,减少用人的风险,保持合理的人员岗位配置,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来不断地提高人力资源建设。

三、物管人员的管理

1.人员管理

(1)人员挑选。挑选好物业管理干部是搞好物业管理的决定因素。要改变物业管理落后与开创图书馆新局面不相适应的矛盾,就必须从加强物业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上抓起。图书馆的物业管理工作,既是一项管物的事务性工作(即通俗理解中的修修补补),又是一项执行财务制度,维护财政纪律的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缺乏廉洁奉公党性原则的人,是难以胜任的。况且,这项工作具有“一多”、“二广”、“三难”的特点。即读者和员工人人与后勤部门有关,涉及人员特别多,馆内馆外联系面广,图书馆生活要求工作面也广,在物质条件与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不适应,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尚未根本好转的地方和单位,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有任劳任怨,甘为孺子牛精神的人,物业管理工作是干得好的。图书馆物业管理,诸如环境的布置、设备的管理、工作人员的作风和服务态度等,都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形象,影响着读者对图书馆的感受。因此,图书馆对物业管理人员的要求应是高的,对物业管理人员的挑选应该是有条件的。图书馆物管人员必须在思想上忠诚党的图书馆事业,热爱物业工作,有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读者和员工服务的热情和决心。其次,作风上要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工作上认真负责,爱馆如家,办事热心、细心、耐心、不安于现状、勇于改革,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勇于坚持原则;在专业上懂得图书馆规律,熟悉图书馆方针和有关财务政策与规定,了解各部门的需要与发展,虚心好学,掌握一定的有关物业管理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2)选拔调配和培训物管人员的原则。要坚持“四化”标准。革命化是前提,是根本,知识化、专业化是核心,年轻化是时代的要求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坚持从实践中选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在实践中进行考查,尤其对需要提拔的人员,必须是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要坚持扬长避短,不求全责备。选拔和调配人才,必须量才授职,善用其长,力避其短;要坚持实事求是。在选拔物业人员时,主要看一个人的实际工作水平和工作成绩;要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使用者不能轻易、毫无根据地怀疑;要坚持用养并举。人才使用是一个人才能输出的过程,人才的培养则是一个人才能输入的过程。要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重视人才的才能输入,有目的、有计划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不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要坚持能上能下。对于工作卓有成效,业务管理能力强者要提拔重用,对几经实践证明,不能胜任工作者要及时调整下来或更换工作岗位;坚持责、权、利统一。明确其承担的责任,授予其相应权力,给以其应得的报酬。

2.财产管理

图书馆物业不但要重视开源,也应当注重节流。勤俭办馆是图书馆物业工作的基本方针。这就要求一方面计划用钱,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必须重视节约,做好图书馆财产和设备的保管、维修工作,大力提高馆产的使用率,延长图书馆财产和设备的使用年限。

管好图书馆财产必须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责任制。所有图书馆财产都要建立帐卡或登记簿,分门别类登记造册,进出库均应严格执行制度,做到手续完备,帐目清楚,帐物相符,杜绝贪污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加强图书馆财产和设备的维修工作现在个别图书馆一方面设备物资奇缺,另一方面却任意糟蹋设备和物品,存在着只管用不管修的现象。加强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教育,形成以爱护公物为荣的好风尚引导职工和读者,爱惜公物,修旧利废,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注意节约,自觉地做图书馆财产管理的主人,努力延长各种设备的寿命,大力提高各种图书馆设备的使用率。

3.时间管理

物业管理活动诸要素中,时间不同于人、物,可以分配,时间具有不可逆性。图书馆物业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到今日之事今日毕,而且应该认识到,今天耗用时间不只是为完成正在做的工作,同时还是为明天将做的工作打好基础,为未来作好准备。

物管人员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物管人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做好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一要计划工作用时。什么时间做什么,什么事情何时做,要心中有数。二要分清主次工作。把众多的工作排个顺序,依次办理。三要把握工作的内在联系。实际工作中,不少事情往往是有联系的,要善于把有联系的工作结合起来办理,决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可以节约时间。

物管人员要善于处理上下级关系中的时间因素。一是布置任务时要有时限。二是约人谈话要把握时机。三是对待请示汇报要及时处理。总之,只要坚持选好人,管好物,惜好时,就一定能做好图书馆物业管理,使物业工作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6

2我馆物业管理社会化现状

2.1我馆物业管理历程

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系统在楼宇中的运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物业行业的兴起、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种种因素促使公共图书馆后勤管理向物业管理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过去,我馆自己管理物业,由后勤管理部门进行全馆的物业管理,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也不够专业。2006年新馆建成前,我馆就采用了公开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中标的物业管理公司在我馆搬馆前就已经入驻新馆,他们先全面了解大楼主体的结构、管道走向、设备安装等情况,特别是对一些隐蔽工程做详细的记录,再根据物业管理模式和各个岗位要求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确保物业专业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搬馆后,我馆内部设置专门的后勤管理部门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监管,该部配置了专业的管理人员,采取自行管理和委托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双方的顺利沟通。虽然在采用社会化的物业管理后勤工作后,我馆每年物业管理费用开支较大,但是成效是相当显著的。搬新馆后,馆舍面积增加,阅览区实行开架管理,展览、讲座等一系列的读者活动越来越丰富,节假日期间日接待读者量高达上万人,专业的后勤管理保障了我馆高效、顺利的运行。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是服务读者。物业管理公司配备足够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完成后勤管理工作,使馆领导和馆员从繁琐的后勤工作中解放出来,发挥专业特长,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这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全方位开发。物业公司从理念上尊重、从制度上关心图书馆馆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馆员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一线的服务工作中,创造了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物业的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的加入到读者服务的工作中,无形的壮大了读者服务队伍。

2.2图书馆物业管理特点

图书馆物业管理从原来对馆舍的水电设施、绿化、卫生、员工饭堂的管理,发展到对馆舍内外环境、智能化系统设施、读者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会议接待和读者活动的管理。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图书馆的物业管理直接服务于全馆员工和广大读者,服务对象范围广,处理不当就容易引起纠纷,服务内容也根据各馆的业务扩充而改变。公共图书馆具有对外开放和藏书的特点,安全和消防管理工作是物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6]。

2.3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两个不同性质的单位经过多年的合作,彼此都在学习、成长,但在相互融合的过程当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2.3.1物业管理公司人员流动性大。我馆是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图书馆员工是根据编制和岗位进行公开招聘的,工作相对稳定;而物业管理公司是营利为目的的单位,部分管理和服务人员是临时工,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工作上的衔接和稳定,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2.3.2物业员工图书馆职业道德培训不足。物业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图书馆工作的形象。物业员工如与读者之间发生争执,其结果必然由图书馆去承担。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看似简单、琐碎,实际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3.3智能化设备设施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物业和维保单位职责不明确。新馆楼宇主体有许多智能化设备设施,如消防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采用的是公开招标的方式,由中标单位对系统进行维保,物业管理公司只对其进行监控和基本维修,并没有配备对各系统进行维保的专业队伍。在系统出现故障时,物业与维保单位之间的职责界限较模糊,物业管理人员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独立、及时地解决问题,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

3关于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的思考

物业管理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图书馆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物业公司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做好监督和协调工作。

3.1完善制度,控制物业人员流动

增强制度中的量化标准和可操作性是制定制度的关键。只有制度完善,才能更充分地应用现代技术进行管理。在合同上详细规定物业人员流动量,保证物业管理公司人员的稳定性。

3.2制定培训课程,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可以提供场地和人员对物业公司直接与读者相接触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上岗,包括礼仪培训、沟通技巧的课程等,时刻了解图书馆的读者基础业务,妥善解答读者的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综合素质。

3.3将维保内容纳入物业管理范围,减少维保费用支出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7

图书馆文物工作主要是对珍贵文物进行陈列、展览、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保护意义。图书馆文物资料管理主要围绕图书馆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但是现阶段,图书馆内文物资料管理工作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强化认识,充分认识到文物资料管理工作在文物保o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文物资料本身特点出发,深入研究图书馆文物资料管理工作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主要作用。

一、图书馆文物资料管理的特点分析

1.图书馆文物资料管理的专业性

首先,图书馆文物工作的性质和图书馆其他职能存在本质差别。图书馆属于社会教育机构,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主要是搜集、整理、典藏、流通图书馆中的珍贵文献、文物、以及考古工作的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从这个角度出发,图书馆的文物资料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包含了历史、政治、地理、美术和图书馆学等专业的图书合格文献资料。

2.图书馆文物资料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

图书馆中各种文物资料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文献资料,涵盖了很多学科和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图书馆文物资料管理人员来说,除了要具备图书资料管理的基本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切实做好文物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化、美术、地质勘探等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

3.文物资料管理具有直接的服务性

图书馆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所涉及到文物资料有着和图书馆其他文献资源基本相同的图书资料功能,也能够为读者提供基本的查询和阅读服务,利用这项功能向读者传递相应的学术信息。图书馆的文物资料除了具有图书馆图书文献服务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具备自身独特的服务,这些材料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直接的信息。图书馆文物资料管理工作主要是为图书馆及博物馆中珍贵的文物服务,这些资料在记录文物发掘、整理和陈列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料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一些珍贵的孤品所形成的文献资料更具有非常高的文物价值,通过陈列和展示,提供最直接的文物服务功能。

二、图书馆文物资料管理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图书馆的文物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系统的文物资料管理对提高图书馆业务工作、提高理论研究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藏品数量少则几千件,多则几万件,和这些文物相对应的图书资料更是数量众多,这些资料在过去管理过程中,多数图书馆都是以录像、照片和文本资料进行管理和报告,但是由于数量众多,在保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褪色、发霉变质、老化、损坏和遗失等情况,而且在文物资料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许多图书馆没有指定专人保管,使用时没有履行必要的制度,造成文物资料管理混乱或引起版权纠纷等问题。图书馆在日常文物保护工作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的使用和利用图书资料,充分发挥图书馆图书资料的职能作用。文物资料管理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文物资料。用文物资料为文物工作提供服务是图书馆文物资料管理的根本,也是图书资料管理的本质追求。只有重视文物资料的服务性,并做好相应的文物资料服务工作,才能确保图书馆的文物工作高效开展。图书馆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多种图书资料开展工作,无论是制定文物展览计划、文物科学研究、决策还是总结工作经验教训,都需要查阅相关图书资料。

图书馆中一些图书资料本身就具备很高的文物价值,这些价值较高的图书资料本身可以作为文物展览出来,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地位与相关文物是平等的。例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艺术价值较高、科学性较强的书籍、字画和手抄稿本身就属于文物。此外,图书馆的文物资料是为相对应的文物服务的,其涵盖了图书资料、手抄稿、文献资源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图书资料本身就具有时代性、历史性和科学价值,这些图书资料能够对文物展示,大众教育等方面提供很好的服务作用,因此,重视图书馆文物资料管理工作对图书馆今后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三、文物资料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

1.采购和保管文物资料

现阶段,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采购资金比较紧缺,所以在藏书资源建设和采购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采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图书馆文物资料采购之前要密切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文献信息搜集、整理和加工工作。一方面要依据图书馆的文物馆藏特点进行藏书搜集,而且还要和各个图书出版商加强联系,从多个方面和途径搜集图书。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多样性的手段收集相关文献材料,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图书馆所典藏的文物资料都具有很强的典藏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做好管理工作对文物保护工作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图书馆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新采购的文物资料应该及时编号、登记、著录和分类保存,切实做好珍贵图书资料管理和保护工作。

2.图书馆书籍借阅服务

图书馆文物资料文献和图书馆的其他文献有着相同的功能,那就是借阅服务功能。文物资料管理工作部门应该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阅条件和环境,主动为读者提供相应的借阅服务。首先,建设完善的阅览室和图书资料室。为前来借阅的读者提供一个方便、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其次,结合图书馆的具体要求,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文物资料和参考资料目录;最后,还要保证图书馆文物文献资料借阅手续正规化、简单化,积极建设完善的文物资料检索工具和数字化系统,提高服务质量。

结语

在图书馆文物保护工作过程中,文物资料管理就是通过搜集藏品、考古科研成果、陈列展览等方式开展文物资料搜集、典藏、整理和流通工作,是信息、专业文物资料和情报信息的主要阵地,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我们切实强化对图书馆文物资料管理重要性认识,促进文物保护工作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章巍.现代科技与陨石图书馆管理的融合探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5(12)

[2]田利芳.做好基层文物藏品管理工作 夯实文物强省建设基础[J]. 人文天下.2015(13)

[3]吕锟.浅谈我国图书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09)

[4]李慧.关于纪念馆类防震减灾场馆运营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6(26)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8

1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图书馆区域布局不合理

很多的图书馆建筑及阅览区布局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建筑布局方面,很多校园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就不合理,因校园的图书馆的建筑规模较大,各部门的分布也较为分散,各部门的空间设置很随意,部门和楼层导航较为模糊等。阅览区布局方面,很多图书馆的空间设置存在缺陷,这些缺陷会给读者带来很多时间、财力、精力上不必要的浪费[3]。如读者本来可以在一个楼层完成的业务,因为图书馆空间设置的不合理却要跑两三个楼层,也就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及精力。这些问题从单个读者角度来看是较小的损失,但从图书馆所有读者角度来说就是很大的损失了,这些损伤对社会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1.2图书馆业务流程不合理

工业化早期的企业所运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是直线职业能式,而我国现在大多图书馆运用的组织结构正是这种。直线职业能式的组织形式图书馆管理是以纸质的文献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图书馆各个部门分工展开各项服务和工作。分工会使得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但图书馆各部门之间也缺乏协调,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弊端。在当今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化的图书馆管理时代,图书馆对读者的需求需要逐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现今信息化的社会,图书馆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就需要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而图书馆的直线职业能式组织对读者的需求缺乏变化弹性,达不到满足读者需求的质量、速度要求。因此,很多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需要进行必要的重组[4]。

1.3图书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是其安身立命之根本,因此,提高服务质量是一个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我国的很多图书馆从整体上看服务质量依然不理想,条件较差的一些图书馆诸如基层图书馆其服务质量令人堪忧。图书馆物质条件的优劣并不是决定这个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唯一要素,图书管理管理水平也是评价一个图书馆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就如有些图书馆它的硬件条件不是很优越,但它的服务水平却不错,可见其图书管理管理水平是不错的。因此,图书馆不应一味的追求硬件建设,要多把精力下在管理上,从图书馆物、财、人的优化配置上下功夫[5]。

2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2.1经济可行性

不少的图书馆都会出现经费短缺的问题,但是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并不需要过多的投资。工业工程不需要图书馆进行诸如计算机等方面的硬件投资,只需要图书馆的管理层及基层人员掌握好工业工程的方法。在不增加图书馆硬件的投入下提高图书馆的效率,所有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无经济上的压力。

2.2技术可行性

工业工程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工业工程融入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相对于企业来说要简单的多。因此,现在的工业工程技术已经足够解决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2.3社会可行性

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需要对图书馆员工进行工业工程的理论、方法的培训,工业工程的规定会给图书馆的员工带来一定的负担,在应用工业工程的初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会产生一些消极、抵触的情绪,但随着图书馆对工业工程理论的深入应用,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必会抵消这些不良情绪。

3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运作效率的分析

3.1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空间利用的作用

目前的图书馆在关键部门位置、还书位置等空间管理仍处于经验决策和定性分析阶段,还缺乏定量的科学决策。工业工程的物流分析和设施规划是面向企业的物流、选址而成立的管理方法体系,其采用是数学的建模方法优化企业的选址、部门的设置以节约成本。图书馆的空间管理也类似企业,需要考虑节约时间、精力等成本问题。因此,对于图书馆的空间管理,可借助工业工程的物流分析、设施规划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工业工程理论的定性分析给图书馆管理做出相应的决策[6-7]。

3.2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业务流程的作用

目前的图书馆还没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大部分图书馆仍以文献为中心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业务流程。因此,现在的很多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果存在僵化的现象,影响着图书馆提升其服务质量。工业工程主要的一个领域是对业务流程的改造,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工业工程明确新环境下图书馆的任务及目标,经减少、压缩管理图书馆中不必要的环节,重组部分环节等整改,升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

3.3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业务操作的作用

图书馆不同部门不同的借书、还书、上架、下架、科技查新、咨询等业务操作活动。而这些操作在物理层次上是否存在省力、合理等问题一直被忽略,被忽略的原因也是图书馆在业务操作上的不合理问题。这些业务操作问题因其造成的损伤较小,也就没有让图书馆进行改进的动力。其实,这些大量的不合理操作细究起来也浪费图书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图书馆完全可以把这些浪费掉的时间及精力为读者做更有价值的事。图书馆可以依据工业工程理论的动作分析调整相关的业务操作,节约图书馆的资源[8]。

3.4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作用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图书馆的图书、书架、环境、工作人员等都有可能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现实图书馆往往很难把握这些影响因素,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也很难进行确定。工业工程理论的5S管理的质量改进工具对提高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及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工业工程定量和科学的特点,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很有利的,应用业工程理论的5S管理的质量改进工具可以有效的帮助图书馆理顺影响服务质量因素的脉络,识别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让图书馆能够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综上所述,图书馆在建筑布局、操作管理、流程管理等领域存在着诸多可改进的空间。而工业工程可为图书馆提供良好的支持于帮助,让图书馆管理可以更加快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这些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进程可以很好的补充我国图书馆缺失的“工业熏陶”,为图书馆打下实现信息化的坚实基础。工业工程的基本术语、技术、方法面向的是制造业,是由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两相结合研究就产生的,图书馆在应用于管理时,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改进,避免生搬硬套的情况。改造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时,也不要只改造局部的细节末节,应注意工业工程方法引入的整体性,要不然达不到预期的改进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惠燕,倪峰,陈蓉蓉,等.组织氛围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创新——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6,36(10):96~101.

[2]靳杰,杨婧.面向大学生竞赛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例[J].情报探索,2015(11):124~126.

[3]张慧琼.图书馆一些图书利用率偏低现象和对策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1):193~194.

[4]徐小滨,孙海舒,裴丽.高校图书馆特藏室建设实践与探讨: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3,37(5):4~5.

[5]梁晶,张玄玄,明均仁.面向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的网站互动交流栏目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11):26~33.

[6]梁晶,明均仁,张俊.基于Android的高校图书馆APP方案设计与优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07):59~63.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9

(一) 图书资料专业性极高

现阶段,博物馆图书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陈列展览、馆藏文物及考古科研,但是,以纸质文献形式居多,具体表现在报纸、杂志,还有图书方面,以电子文献形式存在的资料并不多。对于历史类型的博物馆来说,古籍类文献资料较多,而且文献研究的价值很大,文物价值也十分可观。一般来讲,博物馆所藏图书资料都需要及时保存,而后才能够进行利用。对文献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定的专业技术手段[1]。

(二) 服务对象单一性明显

目前,博物馆的图书资料一般所针对的服务对象是馆内职工,同时,对于博物馆未来发展目标及中心任务可以提供所需服务。为了更好地提供收藏与陈列等服务,收藏了大量图书资料,创建图书资料室。现阶段,图书资料室一般都是针对馆内工作人员,如果外部人员对馆内图书资料进行查找,应当提前沟通,在经过允许后才能够查阅。针对重要的图书资料,与馆藏文物一样需要严格落实保管和使用制度。上述管理方式对于图书资料的保护十分有效,但是,也同样限制外部人员对于图书资料的利用和查阅。

(三) 服务方式相对直接

相比较于其他类型图书室,博物馆图书资料与其相同的功能表现在同样可以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或者是信息资料,同时,还具有检索与查询,甚至是阅读的功能。而知识和信息资料的传递就是最明显的表现形式,而这也属于一种间接性的服务方式[2]。然而,博物馆图书资料在提供间接服务的基础上,还能够及时提供直接的服务,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为文物收藏和陈列工作提供所需的服务。而博物馆中的文物应当定期考证并研究,而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同样需要借鉴文献资料与研究成果,在系统性研究并考证以后,可以对文物的年代及真伪,包括历史价值等信息进行准确地判定。在此基础上,针对博物馆陈列展览当中的文物与文字图片资料等,应该在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包含的内容。

2 有关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发展途径的阐述

(一)增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认识

要想积极地转变管理工作观念,最重要就是要认识到对图书进行管理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博物^中的相关领导人员就要增强自身认识,并在工作中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然后利用图书室中的人力、物力等要素促进图书室中资料管理工作的合理性[3]。而且,图书室中的资料整理人员也要形成重要认识,并将服务工作放在首位,不仅要在工作期间掌握更多机会,还要促进博物馆的业务进步。所以说,实现各个人员思想化的统一性能够凝聚更大力量,以提升图书室资料管理工作的水平。

博物馆始终将图书资料的收藏工作作为重点,然而,对于所收藏图书资料的合理运用的重要性却严重忽视。当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方面的重要基础,同样的,博物馆中的图书资料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也能作为有效的实施资源,为此,一定要采取措施实现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应当重视资料的使用,进而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尽可能满足公众对于信息资源的要求。

(二)严格规范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为了使博物馆在中的图书资料在发展与建设中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就要在管理工作中更为严格。首先,应当建立并健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制度,有机结合图书资料室工作和图书资料利用,健全图书资料借阅制度,以免受工作人员的变化,导致在交接期间出现相关手续办理的不健全、图书资料严重流失等现象。而且,在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期间,还要为其创建良好的管理工作环境,从而为图书资料的利用形成有力基础。与此同时,还应当规避由于保管条件的影响或其他因素对资料造成的损害[4]。最后,积极开展图书资料清点与核对等相关工作,仔细清点文献资料并造册,根据具体要求整理并统计图书资料,以保证图书资料排列和编目的合理性,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严格规范。

(三)丰富博物馆馆藏图书资料

要想丰富博物馆图书资料,就要借助采购以及征集措施,也可以利用捐赠手段实现多元化资料收集,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资料整理和收集过程中,对于文物价值较高的资料和文献,博物馆会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大部分都是家谱、契约或者是手稿等等。而且,图书资料本身历史研究的价值就很高,所以,如果文物价值不高,图书室在短时期内并不能马上认知其实际价值和有效性,这便会导致工作出现一定的偏差,导致其不被列入到博物馆捐赠项目中,增加了博物馆的损失。因此,博物馆需要积极转变工作的方法,对于征集和接受捐赠的范围予以适当地扩大,确保博物馆收藏的图书资料呈现出丰富性特点[5]。

首先,应当将文献征集和收集的实际工作运行的更加常态化,保证博物馆图书收集项目能稳定健康的发展,并且,管理人员在制定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地基础条件,确保征集工作的完整和规范。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图书收集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书店或者是古玩店进行委托办理。其次,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完整的业务认知,确保对资料和书籍的相关信息建立有效的管控,借助预定和采购手段来完成收集工作。最后,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采取具有可行性的措施,全面掌握与文博事业发展或者与业务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全面搜集与汇总,进一步推动业务建设。

(四)实现图书资料网络化管理

近几年来,博物馆网站服务项目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对馆藏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也借助图书资料实现资源库的建立,但是,无法通过网络查询资料详情是需要着重处理的问题。然而,若能够实现博物图书资料的信息网络化管理,是不断丰富博物馆网络资源的最基本工作[6]。在信息环境之下,应当对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研究成果予以充分利用,重点开展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网络开发及管理。其中,要积极的运行图书管理系统,借助软件进行项目升级,特别是针对馆藏图书资料,既要保证数据的完整,也要针对网站建立过程进行集中的检索和控制,确保图书资源的共享模式得以实现。另外,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与加工,而博物馆则应当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进一步挖掘文献资料的社会价值和信息体系,确保资源结构的管理能满足组织框架,实现信息资源的最优化,推进无序分散信息向着网上二次与三次信息的转换。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保证博物馆学研究及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应当重视图书资料管理,充分挖掘其资源优势,实现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若鹏.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管见[J].图书室学刊,2014(12):22-24.

[2] 唐迎菲.浅谈博物馆馆藏图书资料的电子化管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12):102-103.

[3] 王芑菲.科学管理博物馆图书资料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7):186.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10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hen Peng

(Library,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rket competition intensifies, the library managementmodels, such as the scope of services to be upgraded. This article is o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model, andexplores the introduc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We mainly analyze in this article, how doe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change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pattern, how to meet the cultural need which the general readers grow day by day, how to raisethe market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logistics; management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科学的物流管理指导图书馆改革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又一新课题。

一、图书馆管理模式现状

1.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需改进

由于体制和文化上的原因,人们对许多事情缺少思考和认识,或者说思考和认识不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亦缺乏总结和反思的习惯,每日的工作流程仅限于读者和用户所需,做到不厌其烦、热情服务,保证文献正常流通的管理和维护,但达不到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这一图书馆追求的目标。

2.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应创新

在新形势下,图书馆应进行市场调查了解读者和用户包括各行各业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对图书馆的需求,甚至要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利用网上采访、咨询、多媒体传输,网上数据套录、图书借阅预约,网上海外图书馆资源的相互钩连,利用网上资源按各类读者和用户需求进行主题数据库的重建,图书馆在新形势下便能融入市场浪潮里寻求自身价值,各类图书馆必须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引进科学的管理。

二、企业物流与图书馆管理的相似点

1.目的性

企业物流保证将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在必要的时候,按照必要的数量送达需求者的手中。高校图书馆为了在“必要的时候”把书送到“流通领域”,应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近年高校逐步实施的图书借还、阅览合二为一的“大流通”就缩短了工作流程,精简了人员,提高了效率。

2.相关性

构成物流系统的各个功能要素必须围着系统的目标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高校图书馆工作系统的各个环节也都必须围绕着“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而去进行采访、咨询、开放等。

3.灵活性和可变性

物流系统具有满足社会需要,适应环境能力的开放动态系统。它总是连接着多个生产企业和用户,系统会随着需求、供应、价格、渠道的变化而变化,而且系统内的要素也同样发生变化,难于长期稳定。高校图书馆为了迎合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也要不断根据“客户的反馈”、图书价格的变化、数据库的使用情况,不断调整购书清单,甚至可以“开小灶”,为急需的师生购买图书资料。

4.大跨度性

物流系统的大跨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大跨度性也使物流系统的管理难度较大,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极高。物流这个特征最适合大学多校区办图书馆了。如高校改扩建过程中,图书馆有的刚刚取消,有的即将取消,有的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取消的图书馆的一切书刊设备都调拨到需要的地方。大学各个分馆如何在时间跨度和地域跨度都较大的情况下低成本高效益地运转,其中有不少做法可以借鉴企业物流。

三、企业物流符合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需求

1.成本最低

实施成本最低战略必须将目标确定为满足较为集中的客户需要,向客户集中的地区提供快速服务,通过储运资源和库存政策合理搭配使物流成本达到最小化。

高校图书馆“较为集中的客户需要”,主要指大学生对信息的需要。如国外曾经有一个高校图书馆要搬馆,馆长为了节约成本,让所有的同学都来图书馆借若干(需要调拨)的书,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还到另一个(调拨的目的馆)校区图书馆,并且放到相应的架位上,这样,减轻了工作人员大量的工作量,节约了经费,又给了大学生一个熟悉图书馆、服务母校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这就是物流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一个范例。

2.服务最优战略

实施服务最优战略必须充分利用服务设施,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什么是最优的服务对不同的客户来说也是不同的,这要求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客户的需求,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别化的优质服务,从而构筑企业的差别竞争优势。

高校图书馆要做服务最优,就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采购,提高书刊利用率。买什么书、订什么刊物、做什么宣传,都要根据主要服务对象――大学生来定夺。除了书刊、电脑、网络等硬件服务外,图书馆的“软件”服务也很重要,这个“软件”就是工作人员。专业化、高素质、细心周到的服务,能满足读者不同的需要,做到“个”。

3.利润最高战略

这需要对每一种物流设施所带来的利润进行认真的分析,构建起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最高利润的物流系统。高校图书馆计算出“服务最高效益”,就要对各类书刊和数据库进行使用信息的统计,对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和效率也要进行考查。让每一本书有它的读者,物尽其用。让每一个人都发挥他的长处,人尽其才。

4.资产占用最少战略

这种战略的好处是降低物流系统的风险,增加总体的灵活性,更有利于企业集中优质资产开展业主经营。

我校图书馆,在未建设大学城图书馆之前,每个办公室都有电脑主要供大家工作使用,但并不是每一个员工每一分钟都在工作,所以,现在,各校区馆的电脑基本上都放在工作台上或工作间里,既节约了有限的资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资产占用最少”,提高了图书馆的效益。

四、图书馆的“范型转变”

高校图书馆毕竟不是企业,但现代图书馆还是具有企业的发展特征。1994年,新加坡出版了一份涉及图书馆未来的重要文件,即《图书馆2000》,这份报告提到了图书馆“范型转变”的7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很有参考价值:

(1)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高校图书馆除了有纸质书刊,还有随书附送的光盘、录音带,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电子图书等。

(2)从图书的保管者到服务本位的信息提供者:正如我馆正在努力提倡“为人找书,为书找人”。

(3)从本馆收藏到无边界图书馆:如馆际互借,“一卡通”,从一个大学内多个校区间的馆际互借,到不同校区间馆际互借,如广州石牌六校图书馆通用借书证,广州大学城由于地域上的优势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可以尝试互借共享。

(4)从我们到图书馆去到图书馆来到我们中间:这个转变指图书馆的情报、采访人需深入读者,了解需求信息和宣传导读;图书预约通知、催还通知等。

(5)从按时提供(In Good Time)到及时提供(Just inT i m e),这个转变更具企业特征:时间越短,成本越低,效益越高。以人为本,越快越好。

(6)从馆内处理(I n S o u r c i n g)到外包处理(O u tS o u r c i n g):图书馆的这个转变最具物流特征。图书馆向社会招标订购,可以为图书馆节约大量经费和人力。

(7)从区域服务(L o c a l R e a c h)到国际服务(G l o b a lr e a c h):这个转变主要是指图书馆的网络化服务。我馆的数据库已从2002年的7个增加到2004年的18个,网上查询系统也日益完善。

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资金保障、馆员的工作责任心及技能、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借鉴物流管理理论,目的是建立一个科学的图书信息供应链。在供应链中找到自身的地位和发展空间,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而供应链即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关系着图书馆与读者及用户的直接关连,它是一个长期的供求关系,可以协调分配供应链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物流管理整合供应链关系的形成,将在新形势下的市场中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利用物流管理理论,建立一个合理的图书信息供应网络,实现图书馆库存信息的科学管理,是图书馆目前的首要任务。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程亚男.图书馆工作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0.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11

1.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特征、结构和作用

1.1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以大学文化为背景,以图书文化为基础,在图书管理和提供利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心理态势、知识体系及外在形象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总和。

1.2高校图书馆文化特征

高校图书馆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相比有明显的个体特征,高校图书馆文化以具有相当学历的教师和青年学生为群体,以相同的年龄、兴趣、爱好、身份、阶层、职业等为标志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特征。它具有如下特色:1.规范性和教育性,2.社区文化特色,3.办学目标专业设置一致的馆藏特色,4.以教学科研为主特色,5.师生共同参与。

1.3图书馆文化的结构

图书馆文化的结构分三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包括馆舍、馆藏资源及其它设备;二是精神文化,主要是馆员的心理和意识形态,图书馆的价值观、图书馆的哲学、职业道德等;三是制度文化,是调节图书馆内外关系和行为方式的规律性文件。

1.4高校图书馆文化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能,直接配合教学进行专业教育的职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行综合教育的职能,对读者利用文献提供方法指导进行科学研究和信息素质教育的职能。

2.当前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图书馆的地位受到挑战,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以满足读者的要求,这对图书馆文化构建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图书馆文化建设总体是健康协调的,但存在不和谐的现象:

2.1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落后,表现在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量不足、结构单一、馆舍陈旧、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其原因是部分高校图书馆经费投入不足,而物价飞涨,图书馆只有削减采购文献的数量和种类,还有部分高校的图书馆馆舍是其它建筑物临时改建而成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

2.2部分馆员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有滑坡现象,部分馆员作风懈怠、安于现状、知识陈旧、不求上进,少数馆员不安心图书馆工作,工作消极应付。

2.3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完善,法制建设有漏洞,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思维陈旧。

3.构建高效图书馆文化的原则

3.1坚持软件硬件共建原则,加大投入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如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改善图书馆内外环境,提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学习场所。软环境建设要在提高馆员素质的同时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拓宽服务内容,更新服务方法,改变服务理念。软硬环境建设要统一协调,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3.2图书馆馆员的主体地位原则,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主体是馆员,是第一要素,作为参与者建设者的馆员,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参与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去,自觉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而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必须从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用人本思想去调动人的积极性,把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培养人、教育人、激励人的管理方法与管理艺术贯通于图书馆管理实践。通过对人的智力与潜力的挖掘,发挥其自身的资源优势。

3.3坚持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原则,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以馆长为核心的馆员群体,在图书馆工作中通过长期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其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3.4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与图书馆相伴而生的图书馆文化必然具有时代特征,这需要构建图书馆文化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4.构建和谐高效图书馆文化的途径及方法

4.1加强和谐的物质文化建设,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馆藏建设和馆舍建设,馆藏的建设要根据服务定位考虑学校发展状态和不同群体读者的要求,有针对性选择性进行文献选购,不断完善馆藏结构,同时应根据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加强特色馆藏建设。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成,还可适当增订新型载体的期刊文献。另外加大投资力度,新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馆舍,给读者提供温馨、舒适、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4.2推进和谐精神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在整个图书馆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首先应对馆员的精神文化培养:1.要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对广大馆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2.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3.运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馆员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只有全面提高馆员素质,才能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文化。

4.3和谐制度文化建设,规章制度是图书馆职工和读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适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才能有章可循,运行平稳,高效为学校的教育和科研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遵循如下原则:内容合法,符合常规,程序民主,可操作性,告知程序,公平实施。另外还要处理如下两种关系: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规章制度要体现人性化,要做到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只有建立和谐的管理制度才能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馆内各种资源,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

5.领导的决定性作用

领导在构建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文化的过程中起核心作用,馆领导要带头加强自我修养,掌握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具有超强的工作能力和高超的领导能力。只有领导与广大馆员同心协力,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才能在服务教学科研的实践中构建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文化。

参考文献:

[1]王黎,秦红.高校图书馆文化论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12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图书馆,是指政府举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书刊资料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包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和街道(乡、镇)图书馆。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使用及其监督管理。

第四条(主管部门和协管部门)

**市文化局(以下简称市文化局)对全市公共图书馆实施统一管理。各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公共图书馆的管理。

各级财政、规划、人事、物价、建设、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房产、土地和邮电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协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设置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本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对辖区内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实行统筹规划。

公共图书馆按照行政区域分级设置。有条件的地区,应当设置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无独立建制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地区,应当在公共图书馆内开设少年儿童图书室。

第六条(管理原则)

本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业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设置

第七条(设计方案的审核)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图书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将设计方案报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一)市和区(县)图书馆的设计方案报市文化局备案;

(二)街道(乡、镇)图书馆的设计方案报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馆舍面积)

区(县)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街道(乡、镇)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100平方米以上。

市图书馆建筑面积的要求,由市文化局另行规定。

第九条(阅览座位)

区(县)图书馆的阅览座位总数与本区(县)内街道(乡、镇)图书馆的阅览座位总数之和,应当达到本区(县)人口总数的2‰。

区(县)图书馆的阅览座位应当达到500席以上;街道(乡、镇)图书馆的阅览座位应当达到50席以上。

第十条(布局要求)

公共图书馆分为阅览用房、藏书库房、办公用房和其他用房。

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开设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阅览室。

第十一条(设置登记)

市和区(县)图书馆应当自设置之日起30日内,向市文化局办理设置登记手续;街道(乡、镇)图书馆应当自设置之日起30日内,向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置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改变公共图书馆使用性质的限制)

公共图书馆的阅览用房和藏书库房必须严格管理和保护,不得任意占用。确需占用公共图书馆的阅览用房或者藏书库房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市和区(县)图书馆向市文化局提出申请,市文化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二)街道(乡、镇)图书馆向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禁止在公共图书馆内设置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

第十三条(终止与变更)

公共图书馆合并、分立、撤销或者变更馆址、馆名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程序,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经批准合并、分立、撤销或者变更馆址、馆名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自发生上述情况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程序,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合并、分立、撤销或者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章书刊资料的收藏

第十四条(收藏量)

区(县)图书馆书刊资料的收藏量应当达到50万册以上;街道(乡、镇)图书馆书刊资料的收藏量应当达到1万册以上。

市图书馆书刊资料收藏量的要求,由市文化局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收藏重点)

市图书馆重点收藏专利文献、标准文献、本市的地方文献和国内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出版单位出版的报刊、丛书、多卷书以及国外主要出版物;

区(县)图书馆重点收藏本区(县)的地方文献和本市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出版单位的主要出版物。

第十六条(目录管理)

公共图书馆应当及时对入馆的书刊资料进行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并建立完善的书刊资料目录系统,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定期检查核对,保持书刊资料与目录相符。

书刊资料的分类、编目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进行。

市和区(县)图书馆应当建立书刊资料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联网检索。

第十七条(投入借阅的时间要求)

公共图书馆的书刊资料投入借阅的时间要求是:

(一)报纸在收到的当天投入借阅;

(二)期刊自收到之日起2日内投入借阅;

(三)其他书刊资料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投入借阅。

第十八条(书刊资料的清理)

公共图书馆应当定期做好书刊资料的清理工作,并将清理结果报市文化局或者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出版物样本的送缴)

除特殊种类或者出版数量较少的出版物外,本市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出版单位应当自本单位出版书刊资料之日起30日内,将样本送缴市图书馆收藏,具体送缴办法由市文化局另行制定。

第四章工作人员、设备与经费

第二十条(馆长的条件)

公共图书馆设馆长1名、副馆长若干名。市图书馆馆长应当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区(县)图书馆馆长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一条(工作人员的配备)

市和区(县)图书馆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具体要求由市人事局会同市文化局另行规定。

街道(乡、镇)图书馆应当配备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二条(培训与考核)

市文化局和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考核。

第二十三条(专用设备的配置)

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逐步配置电子计算机和视听、复印、缩微、传真等专用设备。

第二十四条(经费保证)

市和区(县)图书馆的经费,分别由市和区(县)财政拨付。

街道(乡、镇)图书馆的经费,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区(县)人民政府给予适当的支持。

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逐年有所增加。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资金可以多渠道筹集。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向公共图书馆捐资、捐书。

第二十五条(书刊资料购置费使用的监督)

公共图书馆的书刊资料购置费必须专款专用。

公共图书馆书刊资料购置费的使用,受财政、审计主管部门的监督。

公共图书馆应当于每年1月,将上一年度书刊资料购置费的使用情况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章读者服务工作

第二十六条(开放时间)

各级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的时间应当达到下列标准:

(一)市图书馆为70小时以上;

(二)区(县)图书馆为63小时以上;

(三)街道(乡、镇)图书馆为49小时以上;

(四)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开设的少年儿童图书室为36小时以上。

市和区(县)图书馆应当每天(包括节假日)向读者开放。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开设的少年儿童图书室周六、周日和学生寒暑假期间每天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第二十七条(借阅方式)

公共图书馆可以采用馆内借阅、外借阅读(包括邮寄、电话预约等)、流动借阅等多种服务方式。

第二十八条(借阅范围)

除国家规定对某些书刊资料停止公开借阅外,公共图书馆不得另立标准,限定书刊资料的公开借阅范围。

第二十九条(阅读指导)

公共图书馆应当采用图书展览、辅导讲座和组织群众性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向读者推荐优秀读物,指导读者阅读。

第三十条(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当为读者提供书刊资料信息,解答读者有关阅读方面的咨询,指导读者查找书刊资料。

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读者需求,为读者做好专题信息收集、参考资料编写和书刊资料的代查、代译等工作。

第三十一条(读者义务)

读者应当自觉遵守公共图书馆的借阅规则,馆内借阅时应当出具有效身份证件;需外借阅读的,应当办理外借证件。

读者应当爱护公共图书馆的书刊资料和其他公共设施。损坏、遗失书刊资料的,应当予以赔偿,赔偿标准由市文化局另行规定。

第三十二条(收费规定)

公共图书馆对图书、报刊借阅实行免费服务。

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收集专题信息,编写参考资料,提供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借阅服务或者进行代查、代译、复印书刊资料等工作时,可以适当收取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市文化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另行规定。

第六章辅导与协作

第三十三条(业务辅导)

市和区(县)图书馆应当设立业务辅导机构,协助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对本地区基层图书馆的情况调查和业务辅导工作。

第三十四条(业务协作)

公共图书馆之间应当互相合作,并加强与其他系统图书馆的联系,在书刊资料采购、交换和借阅服务等方面进行协作,实现馆藏资源共享。

第七章奖惩

第三十五条(奖励)

对向公共图书馆捐资、捐书以及其他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文化局和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三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处理)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文化局或者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补办有关手续或者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一)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图书馆未按规定将图书馆的设计方案报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

(二)未经批准占用公共图书馆阅览用房或者藏书库房的;

(三)未经批准合并、分立、撤销公共图书馆或者变更公共图书馆馆址、馆名的;

(四)将书刊资料购置费挪作他用的;

(五)未按时向读者开放公共图书馆的;

(六)任意限定书刊资料公开借阅范围的。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向读者收取服务费用或者超额收取服务费用的,由市文化局或者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返还违法收取的费用,向读者公开赔礼道歉;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里弄、村图书室的设置)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辖区内里弄图书室和村图书室的设置进行统筹规划。里弄和村设置图书室的具体办法由市文化局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应用解释部门)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13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信息机构迅速崛起,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提供信息的场所。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正面临着社会的变革,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既然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事务,而公共管理的核心要素是管理好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事务,那么,可以这么说,公共图书馆有条件并且有必要与公共管理学相结合。将公共管理学的某些理论运用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并且能增加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3公共管理学对图书馆理论的影响

近十年来,国内已经有一些学者和图书馆实践者自觉学习和运用公共管理学理论,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比如,杨小玲,肖希明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依托,研究了“新公共管理与图书馆管理”的基本问题,提出新公共管理对转变图书馆管理理念、定位图书馆管理职能、调整图书馆管理方法和提升图书馆管理效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介绍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图书馆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比如:在图书馆管理中,必须合理处理分权与控制之间的关系,优化组织结构、保障图书馆控制、协调部门间的沟通,避免产生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政府改革中出现的机制裂化问题。比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组织,首先推崇的是图书馆的公益性,所以应该对新公共管理中对经济价值的过分强调,忽视公平和正义这一缺陷进行批判的借鉴。刘海新运用公共治理理论探讨了“图书馆治理研究”的基本问题,认为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我国图书馆界将完成从单一主体管理模式向多主体共同治理模式的转变”。宋晓蓉也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探讨了图书馆管理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提出适当分权,改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变“纵向管理为横向型、矩阵式管理”,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和市场经济观念,并重视人才的培养。笔者以为,公共管理理论可以影响到图书馆事业管理,而且完全可以影响到图书馆事业顶层制度设计(包括图书馆立法)、图书馆组织行为、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的制定、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政府等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图书馆绩效考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不仅可以影响到这些图书馆专门领域的实践,而且也应该可以影响到图书馆专门领域的理论研究。比如,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某专家对记者提出“图书馆、博物馆无条件开放是条歧路”。下文即以此为例进行简要分析。首先,某专家通过记者公开传播的这个观点,是一个不科学、不正确的说法,文化部、财政部在2012年《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原文是“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二是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向群众提供”,是“基本服务健全并免费服务”,而非“无条件开放”。其次,国家相关行政部门正是在履行自身处理公共事务的职责,结合中国目前综合国力、公民阅读需求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行为进行治理,制定符合现代社会公平理念和图书馆本质理念的免费开放政策,调整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关系,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三,“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从公共政策层面确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公共物品属性(目前条件下还属于准公共物品状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从这一点来看,公共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是正确的,旨在保障所有公民都公平使用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共图书馆的公共物品属性。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入馆阅读(实际上国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是这样做的)的行为和理念。再比如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之一是高校图书馆是否应该免费向社会开放,在这一问题上无非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应该免费开放,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将高校图书馆当作了公共物品,认为应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所以必须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第二种观点是不应该免费开放,持这种观点的人普遍认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是服务本校教师及学生,主要任务是支持本校科研与教学工作,不应该和公共图书馆一样,免费开放;第三观点是持中立态度,认为高校图书馆可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但是需要建立一种严格的准入制度,以此既能区别于公共图书馆,又能更好地服务周边群众。这里面,同样有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做支撑,比如公共物品理论,比如公共财政理论,所以说上述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也是公共管理学问题,主要是政府投入不足,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所以才有人提出高校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问题。

4公共管理学对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与拓展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与上一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本身就是应该结合图书馆实践需求培养适用人才。尽管在国家现行普通高校本科和硕士专业目录中公共管理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属于两个平行的一级学科,但既然公共管理学已经影响到了图书馆事业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两个层面,那么,公共管理学同样可以影响到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层面,拓展图书馆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

4.1人才培养目标层面

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从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掌握及适于工作领域等几个方面去设计。过去,由于专业研究思路过窄,以上几个内容基本都仅仅从图书馆(顶多扩大到信息服务机构)角度进行设计。既然我们已经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公共管理学的影响,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就要适当扩大,比如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方面就需要增加公共管理学的内容,专业技能方面也需要增加社会工作的能力要求,而在适于工作的领域,也可以适当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他部门。除了上面所说的几个方面,在学生的专业人才职业素养方面,应该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

4.2课程体系层面

除了中国大陆特有的公共课程以外,在学院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我们都可以添加适当的公共管理学及其相关的课程内容,比如“公共管理导论“”公共财政学“”社会调查方法”等。添加这些公共管理学的相关课程内容,旨在增加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和思维灵活性,以图书馆学课程体系为基础,适当地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设计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至少能使图书馆学更好地与公共管理这一实用性理论相结合,突出公共管理学对图书馆学的影响,在以后灵活地将公共管理学和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应运到工作实践中,这也是突破狭窄的专业性的限制,开拓视野的一种教育改革方式。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