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用13篇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1

传统的教学,真正忽略的是人的发展。过去的我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雕细琢了每个教学环节,尤其是上公开课、评比课,更是耗尽了全组乃是全校老师的集体智慧,课堂上学生按教师预设的套路走,老师成了出色的领衔主演。结果是学生成了老师的最佳配角。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为实现我们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真正转变,首先我们通过自学、研讨等方式多次再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核心理念;利用备课活动、教研活动的机会学习、探讨课改名校的做法,从而使我们对全国及整个上海课改的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增强了改革的紧迫感。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我们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着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空间,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敢说、会说,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由过去被动地接受、自我封闭、等老师教,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教有目标,学有方向

所谓教有目标,就是指在教学设计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语文课堂进行目标的设置,这是语文课堂从单调平面的教学向丰富立体的教学转变。三维教学目标,是课程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它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把握和调整。因此,在设计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

其次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的摸底调查,力求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等等。

另外我们还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时,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前提。

三、以学定教,自主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往往是思路宽阔、思维活跃的学生,这时便出现了教师的既定目标与学生的旺盛求知欲之间的矛盾。为了调和这种隐性的教学矛盾,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一份讲学稿通常包括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等几部分。学案是讲学稿的核心,它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本,学会自学,激励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体现教师必要的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艰苦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步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积极尝试,小有成效

1.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以往常规的课堂,活动展示更多倾向于个别学生,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每一位学生必须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环节,即使小组成员不进行全班展示交流,但每一位学生也至少经历了两次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在课上就成了积极主动者,参与学习的投入程度大大增强,从而达成了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提高。

2.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新模式下的课堂已不再由教师主宰,学生们有自己自由的学习活动空间:他们可以或自由诵读,或角色表演;或默默静思,或大声发言,不必“循规蹈矩”。学生人人可以发表独到的见解;发言不必老师点名,展示自己的机会明显增加。智慧的火花因合作探究而生,迷茫的困惑因集体讨论而豁然开朗。学生敢于发言,不再拘谨呆板,乐于自我展示;展示能力逐渐增强,小组活动更加积极,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2

教学模式

学习过程

工具作用

图1 教学模式、学习过程、信息技术工具三者的关系

这一模式中,教师的职责:(1)要明确每个教学环节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以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抛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与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发言和争论,在争论中明辨是非、解决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充分体现“五导教学流程”的作用。(2)要通过对课程标准的钻研、对教材的精读挖掘教材的知识点,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可以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项目,然后广泛地收集资料,组织可供学生应用的学习资源,这是教师备课阶段应该做到的。

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出自己不懂的或要讨论的问题,然后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或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的资源(资源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像、音视频等),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研讨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二、语文教学模式分析

1.创设情境(导境、导视)

创设学习情境有两个目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的过程。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笔者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要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来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不同,研究问题情境的创设,做到科学的“导境”。

做到科学“导境”,一是要解放思想,相信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二是要设计包含疑难问题在内的教学情境,问题要有研究的价值,有探讨的必要,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三是设疑要有层次性,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引发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维,深入地把问题研究继续下去。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提供信息资料,深化学生的整体感知;可以提供完整的结构框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可以提供具体的影视资料,支持学生的观察,增进对文章内涵的理解等。教师要做好科学的“导视”,指导学生正确观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2.自主学习(导学)

自主是主动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发自内心的一种积极学习的渴望,积极寻找学习内容的一种搜集信息的能力,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学习的一种毅力。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所以,自主学习也可以称为主动学习。有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加之教师科学地“导学”,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就会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获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扮]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和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即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形成,又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了解。

3.合作探究(导流)

“导流”体现在合作探究教学环节师生的互动交流之中,交流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知识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学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师生互动是教学艺术而不是教学形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然后引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在学生自学环节,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指导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师生互动时需要注意: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信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需要加强,其他冗余、分散注意力的信息则需要淡化处理。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出现障碍时,应当及时提供信息资料或给予疏导、点拨,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研究方向、交流的观点偏离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及时把话题引导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方面来;当交流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梳理、讨论、争论;当交流的观点趋于一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交流的成果提升到一般规律的层面,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探究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当选择学习资料发生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切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过程,影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建构。

4.扩展迁移(导练)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3

重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本内涵。难点:学会尊重、理解他人,正确处理家庭成员或朋友间的矛盾。教学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 安排学生在假期里感受家庭的琐屑,和父母交换一下对家庭中发生的小事的看法;2.课前预习课文,完成教学案“预习导学”部分,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3.要求学生熟悉课文中的人物,鼓励自我推荐,作好分角色朗读的准备。

“设置问题,自主预习”是我校构建“四环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的首要条件。几年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施,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形式化;一类是绝对化。为此,我校结合具体的学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以“预习、展示、反馈”作为新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对字、词、句的识记,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与理解。

教学过程(即课堂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导语:一曲〈让爱住我家〉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和谐,可家有时也会有起伏的波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之路的家庭,看看一只羚羊木雕到底荡起了怎样的情感涟漪。

二、检查预习

1.扫清字音字形障碍。(指名学生在小黑板上演示);2.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涉及到的人物;3.分角色朗读1-16自然段,“我”和爸爸妈妈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明确:矛盾的焦点是“是否想万芳讨回羚羊木雕”。原因:父母心目中,只有羚羊木雕的贵重价值,没有女儿的感情世界,所以他们坚持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我”认为朋友之间应该讲诚信,友情是无价的,是珍贵的所以“我”不同意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小结:文章在展示家庭矛盾冲突的同时,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描写方法给我们展示不同的人物性格。请同学们结合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研读课文,感受形象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我”、“爸爸”、“妈妈”、“万芳”的语句,做圈点批注,进行揣摩、品味,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人物性格。示例: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形象。如,“万芳……”“没有……”“你能不能把羚羊木雕还我……”这几句话都没有讲完,把被逼无奈的“我”那种难于启齿向朋友反悔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表现了“我”诚实守信的特点。

小结:正是因为人物性格特征的不同,才会导致他们在处理羚羊木雕事件上有着不同的态度,当同学们读到描写这些人物的语句时,在情感上已产生了共鸣,甚至想成为其中一员。现在老师就给大家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让我们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用一盒糖去换回羚羊木雕,也是一种解决矛盾的办法,为什么“我”却不愿意呢?2. 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呢?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4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基本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坐在座位上没有思想地听,这种没有完全没有将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存在巨大的缺陷,必须加以改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教师只是机械地将书本上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而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展开学习,这样既无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起来也会感觉非常枯燥,甚至产生巨大的抵制心理,导致厌学思想的滋长。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地位,并不是主导地位,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而不是夺取学生的主导性地位。当前中国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教师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开展教学过程,不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当今沉闷的教学课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过程实施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1.将课堂教学与探究式模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在采取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学习,并且积极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采取探究式的分析,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保证学生研究方向正确的情况下,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展开问题的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

2.合理化、科学化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创造的环境中,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教学,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轻松,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刻,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或者让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深度,融入作者创造的语言环境中,发挥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对于课文的情感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面对不同的学生,需要展开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给学生最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个人能力。孩子是社会的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因此,教育也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模式,培养社会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适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及思维发散能力,在今后面对困难时,敢于正视,发挥自己的各项能力,尝试解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以及情景思维能力,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利用思维的发散能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5

小学语文 主题式教学 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对各个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科的自身要求,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以达到产生良好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实践能力的目的。在这样的要求下,对于小学语文而言,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主题式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模式是这样一种教学,它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内容为载体,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教学的情景化、生活化实践,以此达到将产生良好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将具体论述主题式教学模式应如何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并提供具体实例以供参考。

一、 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首先要立足于学习情境

这一点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当堂课的课程内容,立足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其所处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这样才能够达到使得学生在掌握自身需要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更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

立足于学习情境进行主题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把握教学的内容,并且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例子,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深刻的把握语文课文或者是诗句中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意义,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的一首古诗《游子吟》,诗中说道“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诗是全文中的两点和为人千古传诵的警句,但现阶段的学生很多学生都难以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所表达的真正情感与含义,按照主题式教学立足于学习情境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想象“早晨温热的牛奶”“放学门口爸爸妈妈的微笑”“生病时的焦急”等等这些与生活中的经常出现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这其中母亲的情感,再将古人的生活环境加以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清楚的感受到母爱与亲情的存在。

主题式教学利于于学习情境进行教学是教师进行主题式教学的最根本要求,这一教学方式既能够与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相有机结合,又能够使得学生把握生活实际中的一些情感与细节,是较好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这一点要求教师立足于学习情境的基础上再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主的探讨与学习,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兴趣,产生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自由讨论环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观点与意见的发表,并在课堂上大胆的展示出来。仍然以《游子吟》这首古诗为例,教师在进行晚情景设置,并且让学生感受过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讨论,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母亲有哪些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并且可以让学生试着设想,在自己离开家的前一天母亲会叮嘱我们哪些话语。基于这两点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与事件,但事实上达到的教学效果都是一样的,学生不但会更加深刻的把握这首古诗所表达的真正情感,还会对自己的母亲有更加深刻的感激之情。这就是主题式教学的真正魅力与意义所在。

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样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需求,主题式这一教学模式正好具备这一教学办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与要求,具有较为现实的教学效果与意义。

三、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主题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的共同创造者,总之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这一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与疑点,教师既是问题的回答者也是问题的交流者。语文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语言类学科,除了要教会学生认识文章掌握生字以外,更要在此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能够有活跃的想象力和自主的文学意识。针对这些,主题式教学模式中的互动环节就有了其属于自己的用武之地,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主体设置不同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例如在学习课文《负荆请罪》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对于廉颇与蔺相如的看法。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人会喜欢真性情的廉颇,有的人会喜欢宽容大度的蔺相如,这样的各抒己见与对教师观点的挑战,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刺激出一定的灵感。一方面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主题式教学的关键环节,既能够激发学生关于语文的更多灵感,又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良好的熏陶,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这就是主题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课堂,喜欢教师,使语文教学成为一个让学生长足喜欢的教学模式。

【结 语】

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提供了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更多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带来教学上的灵感,在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衍生出新的教学模式,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更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最终以达到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6

在新课标下,“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例如,在讲解《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可以使学生切实了解我国杰出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事迹及其做出的重大贡献。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就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积极探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詹天佑的刻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爱国精神,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一些詹天佑相关的具体影片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直接关乎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平时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而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问题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所谓的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指通过语文教师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就有关语文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就具体的手段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努力:

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合理设置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结合着这些问题来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些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另外,为了确保问题情境创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内容来创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龙的传人》的时候,为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来为学生设置如下几个问题:(1)你们知道什么是龙吗?与龙有关的成语、诗句和神话有哪些呢?(2)为什么我们被称作是龙的传人?接着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这篇文章来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学生对于“龙”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搭建说话平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7

一、课前自学

自主学习的一条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此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布置自学任务。这一环节的问题设置可分为两类:一是基础类,如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自读课文,识记字词,疏通文意等。二是文本阅读、思考类,如找出文章的行文线索,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对某个重要情节作何理解。第二类问题要因文而定,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其中一些问题既是课前自学思考题,也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对语文课来说,课前自学,独立思考很有必要。

比如我在教学《包身工》一课时,就先给了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自行解决字词,自己查字典,记忆、积累成语,查阅作者、写作背景资料,记忆代表作品等,学生忙得不亦乐乎。阅读思考问题是:①作者从哪些方面再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②从文中找出造成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原因,分条列出,注明段落。两个问题都是紧紧围绕文本设置,且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文章,肯动脑,都不难完成。

二、自学检测

自学检测是对学生的自学效果的及时检查,以便教师和学生查漏补缺、矫正错误,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目标。课堂检测可侧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检测字词的音、形、义,背课文等,适当扩展,效果更佳。检测方式:老师命题与学生出题相结合。总之,方法要灵活多样,时间不必过长。目的是多积多记,养成习惯,这是学好语文、提升能力的根本。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理解、思考的学习过程,可朗读、勾画、品味、笔答、旁批等,学生可借助工具书和学案、手中资料,努力完成教学目标。这一环节一定要给足学生时间,切勿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搞表面繁荣。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巡视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给予帮助,或记在心中,琢磨引导方法,准备在合作探究阶段集体解决。

四、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理解、思考、发言等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展现个性,表现才能,增长知识、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的重要一环。所谓合作探究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学难以完成的问题,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切磋、质疑,进行合作探究,以学生教学生的方式,解决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让其他组的同学或老师来帮助完成。老师要注意互动过程的课堂控制,把握课堂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同见解,当学生争执不下时,老师作点拨、指导,明确答复。有时候,或许学生对老师的回答不满意或持有不同见解,这种情况是允许的,这就又引起师生间的交流。这个过程可概括为:参与――体验――分享或合作――交流――评价。整个过程会出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局面。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有预设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出现突发问题,尤其语文课堂,许多时候学生会对文本质疑,对教材质疑,对老师的分析质疑,这都是正常的。这时,教师要灵活巧妙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可能有些问题还会延续到课下。互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有合作意识,不必惟书是信,惟师是从。比如:我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老师预设的问题是先研究诗中的景物描写,再探讨诗中的抒情语句。可是在课堂,有一个班的学生对杜甫登高的心情很感兴趣,也很有见解,自主发言,先分析诗人此时“悲”的内容,说得头头是道。面对这种课堂突况,教师不应堵,,应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其实,先研究景还是先研究情,顺序无所谓,只要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总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设计,应当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以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也是学习探究的一员,让课堂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教学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8

基础应用主要是采用独学、对学的方式对教材新知识的要点进行提炼、简单运用,使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目的是抓住本节教学中最基础、最本质的东西,为下一模块的知识拓展或提升奠定基础。教师通常采用抽查或抢答的方式来烘托课堂氛围,调动各学习小组成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演讲能够积累词汇,提高学生背诵、理解、口语表达等能力,在课前一分钟演讲中,我布置的内容多半都与每个单元的主题有关,这样安排内容也是对课外知识的延伸。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我让他们为贺词配乐播音、为动画片解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上呈现出敢说、争说、爱说的景象。

二、以学习目标为导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目标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没有目标,做任何事情都会无所适从。每节课我都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使用叙述性语言,变宏观为微观,化抽象为具体。然后整节课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在教授新课时,综合不同的课型,利用不同的形式导入新课。有时结合学生的演讲内容,有时利用文章的主人公,有时是作者简介或历史背景等导入,目的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产生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出示学习目标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简洁而明确,学生明白了本节课要学会哪些知识后,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其静下心来,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交流,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可以圈画生字、生词、成语,找修辞方法等。此时的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巡视,并适时的评价与鼓励。

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自学。根据自学提示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学会了合作,在展示时,学生都会这样说:“我俩研究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们俩的答案是……”

“展示即发表、展示即暴露、展示即创造、展示即提升”,展示点评环节是“三九”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此环节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质疑、争论、辩解、分析、评价等互动形式,形成班内全员参与,积极探究,氛围热烈的场面,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小组展示的形式通常是组长亲自挂帅,组长点兵,组内推荐,组员请战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展示有分工、有帮助,其他小组补充,这样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当合作学习也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一定要讲。

语文课堂最注重朗读,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感知文章传递的思想和情感。朗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效朗读、快速阅读、有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指导读、教师范读、学生悟读、小组读、小组选代表读、对桌齐读等,在学生读后要有一定的评价,另外,对被评价者进行三度评价,这样既鼓励学生学会了评价,也培养了学生会倾听的好习惯。

三、以当堂检测为抓手,明晰学生学习效果

当堂检测是在基础应用和能力提升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体验感悟的基础上,通过一两个题目的限时检测,让学生充分体会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达到程度。对于检测或做练习册,我通常是每道题都限时完成,学生做题时,我关注最多的一是学生的科学坐姿;二是哪些题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对桌、小组内能完成的;三是哪些是必须由教师讲的,有些简答题需要学生记下来,我根据情况把学生不会的、较难的字写在前后的黑板上,学生根据需要寻找,然后对桌互批、小组长再查,小组长根据整理的记录汇报完成情况。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9

二、独立研究。形成个人假设

研究的主体是学生.要想使学生有所得,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潜心自主地独立地进行探究,有所感悟,形成个人独特的假设。这是开展研究性课堂学习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如有可能,则应体现学习的选择性,即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自主学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阅读。《望月》课堂教学时,在学生明确研究主题后,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我’、小外甥和众多诗人望月时的感受。有体会处写上体会。”紧接着,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你最喜欢谁眼中的月亮.你就好好地去研究一下他眼中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试着把感受读出来。”

三、研究探究,获取运用知识

这一环节的教学策略是:相机导读.驭繁就简;以读带研,主动建构。“相机导读”是指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处理研究的板块;“驭繁就简”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求知的需要和研究的兴趣,突出重点和难点。切忌面面俱到;“以读带研,主动建构”要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基础,让学生在一步深入一步的研读中创造性地建构自己对研究主题的判断与理解。在这一阶段,我们不能忘记语文学科的根本点——学习语言,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在听说读写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时,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大组讨论:“请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的研究成果。谈谈你研究的是谁眼中的月亮,他的感受是什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力争读出你的感受。”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继续导读。学生理解不到位时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在品词析句中加深理解,争取达到“以读见悟”。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10

二、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从高效课堂模式来看,小组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不同,喜爱学科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分组时,要尽量使每个组的人员组成基本相同,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也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每组五六个人,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如谁组织、谁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也就是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做些什么,使他们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还可以进行分解,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有事可做。在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学习的成果。最后,要总结学习成果,学生间互相交流、评价,还可以适当地拓展、提升,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接受信息后作出判断并反馈给学生。这样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学生不仅可以共享资源,也可以在付出劳动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另外,小组活动的方式不能单一,要灵活多样,把小组讨论与小组间竞赛、抢答、展示成果、表演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11

一、感知生活,走向自然,滋生学生语文学习之趣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掌握学生的语文基础,感知实际,对学生因需而导、因材施教,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教学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创设各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思考、推理、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技能,产生学好语文的愿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俗话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到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好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教师要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典型的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另一方面要还原生活画面,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将知识融于生活中,才能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制约,延伸和补充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使学生通过对生活观察与思考,感受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作者构思的巧妙、思维的缜密、语言的优美。笔者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我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内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让学生去领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引导学生品味作品语言的精美,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活动,关爱自然,培养学生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的意识,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由此可见,这种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但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的热情,而且有效的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发散思维,拨动学生积极思维之弦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12

前言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有效促进小学语文的快速发展,平稳开展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发展与改革进行一番深入的阐述和剖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开展了多年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有相应的改革和进步,但是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种种偏离语文的现象。第一,目前阅读教学不分年段,一律采用自读――讨论――汇报的形式进行,这一看似为“自主探究”的阅读方式实则取得的效果有限,而在教学改革中发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无法达到其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解读过于浅显和程序化;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同时也缺乏整体的、到位的认识;第三,老师对于课程的设计不够完备,无论是语文课程的阅读、写作技巧的引导,还是古诗词的分析、汉字的讲解等各个内容,课程的设计都没有完整的体系和特点,这导致学生在内容含义的理解上,感情的把握上都缺乏深入的感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第四,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由于积累的语文知识有限,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是仅仅限于对于课程作业的完成,并没有逐渐形成自己对于语文知识认识体系,培养自身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基于这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可谓是困难重重,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1,2]。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精彩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改革措施需要围绕着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文阅读上,我们的教学可以在限定时间,让学生反复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同时我们的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指导语文课程课文的阅读,如丰富检查检查学生是不是读熟了课文的方式,指导学生试读、采取分段、分角色进行课堂阅读等,而在阅读中提高让学生先理解语文课文的含义、感受课文所反映什么感情,从而在课堂课文阅读中有更多。更深的认识,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师生的双向交流,同时还需要形成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可以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有利的避免教师费时低效的分析和讲解,通过交流讨论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让学生能够有提出自身看法、见解的几乎,使得课程的学习更能够涵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2,3,4]。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展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需要只有通过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5]:

1.提高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和整体性,老师在讲解中需要更多注意语法、逻辑、修辞等相应学科的方法、技巧的借鉴,努力使自己的讲解更符合语言结构规律。同时还要在讲解中使用学生用语、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语言、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用语,创造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的语言环境,使自己的讲解:“深入人心”。

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导向教学模式等多种创新性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培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语文教学课堂更为的活跃。

3.有效的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投入,需要以“教”带“学”,通过从课堂教学方式的主动求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得语文教学更高效和丰富。

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改革效果也不够明显,这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语文学习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常丽艳.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 才智, 2013, 28: 165.

[2]宋艳敏.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J]. 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2013 (6): 82-82.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13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开展了多年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有相应的改革和进步,但是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种种偏离语文的现象。第一,目前阅读教学不分年段,一律采用自读――讨论――汇报的形式进行,这一看似为“自主探究”的阅读方式实则取得的效果有限,而在教学改革中发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无法达到其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解读过于浅显和程序化;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同时也缺乏整体的、到位的认识;第三,老师对于课程的设计不够完备,无论是语文课程的阅读、写作技巧的引导,还是古诗词的分析、汉字的讲解等各个内容,课程的设计都没有完整的体系和特点,这导致学生在内容含义的理解上,感情的把握上都缺乏深入的感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第四,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由于积累的语文知识有限,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是仅仅限于对于课程作业的完成,并没有逐渐形成自己对于语文知识认识体系,培养自身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基于这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可谓是困难重重,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1,2]。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精彩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改革措施需要围绕着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文阅读上,我们的教学可以在限定时间,让学生反复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同时我们的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指导语文课程课文的阅读,如丰富检查检查学生是不是读熟了课文的方式,指导学生试读、采取分段、分角色进行课堂阅读等,而在阅读中提高让学生先理解语文课文的含义、感受课文所反映什么感情,从而在课堂课文阅读中有更多。更深的认识,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师生的双向交流,同时还需要形成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可以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有利的避免教师费时低效的分析和讲解,通过交流讨论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让学生能够有提出自身看法、见解的几乎,使得课程的学习更能够涵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2,3,4]。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展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需要只有通过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5]:

1.提高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和整体性,老师在讲解中需要更多注意语法、逻辑、修辞等相应学科的方法、技巧的借鉴,努力使自己的讲解更符合语言结构规律。同时还要在讲解中使用学生用语、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语言、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用语,创造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的语言环境,使自己的讲解:“深入人心”。

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导向教学模式等多种创新性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培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语文教学课堂更为的活跃。

3.有效的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