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科技与管理论文

摘要:作为科研管理人员,是科技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问,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专业知识、国家法律法规等等。为了与时俱进、管理创新,管理规范化,搞好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及时,要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学习新科技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增加遵守法律法规意识。
科技与管理论文

科技与管理论文:科技进步与创新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一、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管理层的结构单一,一般由专职人员组成,由此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大部分技术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难以参与管理,这种现状不利于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发展和科技进步。相比之下,法国的现代企业更善于利用科技进步和创新,其颁布了《技术创新和科研法》等政策,用于现代企业进行创新的理论指导。芬兰、丹麦等国家及时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也推动了现代企业的发展。而韩国作为后起之秀,通过制定《科技振举法》、《技术开发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得本国企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国家的经济实力也跻身于亚洲乃至世界前列。由此可见,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尤为重要,蒸汽机的发明、电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近代史上这三次革命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及时生产力,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落后生产力逐渐被先进生产力所取代,都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引起的,由此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首要因素。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快,促使科技发展的进程更为迅速,只有注重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在现代企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处于有利地位,并且将市场导向当作准绳,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不断的发展新的生产力,运用科技的进步以支撑企业获得更高的回报。企业只有将各种创新资源有机的结合,汲取经验教训,形成本企业产品的新型概念,摆脱以往的陈旧理念,并且转化为自身的核心科技竞争力,才会在经济角逐中占有的优势。

2.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才会实现利益的较大化。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要求的经济增长模式,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与此同时,还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做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积极响应回报社会,这也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一种特殊表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是使企业的人、财、物实现配置,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多的回报,避免尸位素餐和生产资料的浪费,这就需要企业加强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利用科学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3.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个体经济实力

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个体经济,生产力都是衡量企业竞争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它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基础,因此个体经济想要提高竞争实力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先进科技技术,使得劳动时间缩短,生产资料较大化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进而企业才会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我国部分企业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已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例如有研硅股,中国较大的国际半导体材料基地,是国内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英寸鬼精抛光生产线的企业,其不断进行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且将继续保持在国内半导体材料的技术经验丰富地位,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针对加强现代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效措施

对于加强现代企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主要有三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是企业本身的结构调整,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比如出台一系列科技创新法案,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用以推动现代企业的科技进步。并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企业实行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的根本是企业管理机制的变革,这种变革为企业创新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这种变革直接影响到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可以出台金融政策,金融政策通过改善融资环境、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对促进自主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本身结构的调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管理层次要有创新意识和灵活性,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使各部门与单位间形成一条联通的纽带,更有效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企业要有市场意识和预测意识,及时调整自身管理经营模式。并且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知识来推动科技进步,企业作为跨文化交流的载体,要积极与各种文化制度的龙头企业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为自己的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积累宝贵经验。与此同时,个人也要加强知识储备,科技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构筑科技技术,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科技人才的储备,由此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提升交流的灵活性,积极与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济体制。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是对现代企业的竞争局势以及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现状做了简要分析,进而阐述了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并依此根据笔者的分析提出了有效措施,我国企业必须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作者:蒋思雄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科技与管理论文:科技进步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一、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1企业投资风险的不可掌控。

当前我国的企业管理主要是采用纵向的管理方式,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纵向的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纵向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一般是采用自己投资或者是合作控股的形式,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包括原材料的购买,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销售和售后,这样在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投入和生产成本,甚至导致资金的紧缺和不可掌控性,因为纵向管理方式的特点,导致企业对相关联的原材料和销售过程的控股,分散了企业对于产品生产的关注,使产品在某种程度上逐渐脱离市场的需求,逐渐失去市场优势,失去市场竞争力。

2延长产品的生产周期。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产品的生产周期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效率,才能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参与进企业原材料,半成品等的管理上,对于产品生产的精力进行了分散,这样就延长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对于企业的关键性业务疏忽,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的经营不善。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1.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可以提升现代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1.1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今企业中,社会竞争力日益加大,全球经济化的速度日益加快,这样就使现代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形式日益严峻。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现代企业想要在社会变动的浪潮中屹立不倒,一定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去接受,学习。找到新的突破方向,不断的探索新的科学技术,争取把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当做及时生产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牢固的力量支撑。利用科技创新,在产品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价值。例如,某电缆企业在创新方面缺乏投入,研究经费紧缺,造成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今天没有自己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对于员工在创新思想方面的激励也少之甚少,这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体制的混乱,人员的消极,产品的滞后,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的出现就会使企业陷入瓶颈期。所以要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于企业的作用,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新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结合。

竞争离不开科技进步与创新,如果离开了这两个元素的支撑,竞争将毫无力量可言。科技进步与发展,促使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到达了一定层次的水平和阶段。在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负责人一定要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共同围绕科技进步与发展开展工作,紧密相连,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生产元素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排列,促进企业创新意识的激发,使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更好的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现存的市场消费模式。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结合,有利于企业生产力的提高。

2.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1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绿色经济的发展。

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国家提倡绿色经济,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对社会环境的保护。随着我国近些年以来,雾霾天气的增多,沙尘暴的频发,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国家对于环境的保护日益重视。企业要顺应时代形势,才能更好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为企业后续对环境造成的伤害进行弥补,例如污水的处理,烟尘的过滤。一方面,促进了大自然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形象,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2.2科学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资源浪费是很大的缺陷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较大利用率,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在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中,因为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使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减少了人力成本,减少了由于人力的条件限制带来的失误率,增加产品的生产时间,让有限的人力去做更适合他们的工作,促进员工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3.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可提升现代企业的个体经济实力。

3.1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

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一些新的科技知识涌现出来,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生产力的提高,在另外一方面,它促进了管理者和生产者对于新知识的认识度,从而更有利于新技术进入到合适的产业生效。在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来投入到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使生产劳动时间缩短,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在科技应用到生产设备上的同时,可以保障产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品的残品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完善的作用,使整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3.2科技进步与创新可以促进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现代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同时都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是否进入国际市场。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进入国际市场,参加国际竞争是必然选择。随着科技进步与创新,中国产品大规模的应用创新科技,使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质量上,外观上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另外,在一些出口产品的策划上,可以将产地设于进口国,既节省了运费成本,又能够引进国外工厂的先进科学技术,通过他们的创新科技,可以丰富我们的产品。由此看出,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结语

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企业经营中重要的环节,目前在整天发展态势还是存在一些不良现状,这需要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积极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他们在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来提升现代企业的个体经济实力。企业在强占市场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作者:楚清波 单位:河南省通信电缆有限公司

科技与管理论文:科技图书与图书管理论文

一、做好图书的保护工作

科研技术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经常会翻阅图书,特别是工具类的书籍,当然也有很多必备类的书籍。正因为经常翻阅,所以图书非常容易损坏,而且有很多内容非常好的书籍。市面上已经很难再买到新的。为了延长这些书籍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花销,在图书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就要做好图书的保护工作。做好图书的保护工作,常用的方法有包书皮、纸张加固、使用挡书板以及运用代书板等几个方法。定时地对图书进行检查修补,及时地把散页书籍重新装订起来,将有需要的书籍包上书皮、纸张加固等都可以有效地防止图书被污染和损毁。还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图书用挡书板挡住,保障图书不倾斜,因为现在的图书管理都是分类摆放的,这样就不能保障每个书架都是占满的,而图书由于长时间地倾斜放置就会变形,特别是那些简装本的或者购置较早的书籍。而使用挡书板就能有效地保障图书不倾斜,进而保护了图书。另外,使用代书板也是我们保护图书常用的好方法。代书板可以帮助查阅人员在查阅图书时暂时记录图书在书架上的位置,有了代书板,不仅让查阅人员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大大地减少了科技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长时间地使用代书板,每种书的位置也就大致地确定了,这样查阅人员就可以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一)择优录取管理人员

在人才的选择上一定要具备主动性,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绝不“论资排辈”,要做到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录用工作人员的时候,可以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方式面向社会招收具备真才实学,并且有强烈责任心的人。对于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采用优胜劣汰的制度,定期进行测试,达到标准的工作人员继续工作,未达到标准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地培训,并且要求他们要在一定的时期内达到标准,接着通过测试后上岗,而那些经过培训,却始终不能达到标准的人员就需要在岗位上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渐地形成工作人员有进有出,担任的职责也可高可低,要彻底地打消工作人员的消极性,不断激励他们积极学习,主动工作。

(二)保障图书管理人员就职后的教育

新世纪的来临,随之而来的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图书馆,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管理人员要努力地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以及文化知识素质,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又要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近年来,大多数的图书管理人员就业后就不再继续接受相关教育,导致工作效率一直不高。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爱岗敬业,不投机取巧,另外,参加工作后一定要进行再教育,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图书管理人员,其信息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员要能够及时地搜集整理信息,掌握相关的科研方法。

三、创新图书管理服务方式

(一)科技图书管理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现在的图书管理工作虽然已经很完善了,但是还是有些地方美中不足。及时,有很多的科研人员,特别是那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科研人员,对整个图书馆的图书分类和管理办法不熟悉,这就导致他们想找资料的时候,即使查阅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降低了工作效率。第二,很多科研人员是带着实际测量的数据或问题来查资料的,需要一定数量的相关书籍才能够解决他们手中的问题,但是想找到这些相关的书籍往往是有难度的,这样的话,遇到的实际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影响工作进程,就算全部找到,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降低效率。第三,有些时候,科研人员查阅书籍知识为了确定某一个数据或者某一个相关指标而已,但是为了这一个数据或指标通常要查阅很多的书籍才能找到,所以,更多的时候,科研人员会因为查找困难而放弃寻找,这样,也影响了工作的效率。这些实际问题都是平时的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了当务之急。

(二)优化科技图书管理的措施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改变原有的图书管理方式,要扩大服务的范围。首先,我们在提供咨询、导读服务的时候,一定要变被动为主动。每当有工作人员来咨询时,不要有问才有答,要根据每名查阅人员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将相关的书籍推荐给他,以便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得到他想要的书籍。另外,有新刊到图书馆,要确定专人负责,争取做到立即编号并盖章,然后马上上架,让读者在及时天就能和新刊见面。也可以尽可能地延长开馆时间,提供检索网络、复印等各个方位的服务,从不同的角度给查阅人员较大的方便。

四、加快科技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步伐

进入21世纪后,社会日趋信息化,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信息。现今,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冲击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都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为了更好的确保图书馆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我们一定要加快科技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步伐。而要想加快科技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步伐,首先就要做好基础工作。一方面来说,科技图书的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对信息资源的整理与储存,这些工作不仅是传统的图书管理需要做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图书信息化管理必不可少的步骤。要想实现科技图书管理信息化,就一定要做到规范标准,绝不能出现文献资源没有,或者分类含混不清等问题,因为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就算科技图书进入了信息化管理,也同样混乱不堪。所以,要想实现科技图书信息化管理,及时步就要着手扎实的基础工作。另外,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大规模的信息资源库,里面通常有很多实用性强、新颖先进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对于科研人员的工作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网路上有选择性地收录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这样也弥补了图书馆书籍资源有限的缺憾。同时也应重视加强图书馆技术设备的网络化,达到结构网络化,并且手段要现代化。

五、结语

科技图书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书籍资料在查阅人员中使用效率的高低,进而影响科研人员工作效率的高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新时期,知识的总量迅猛膨胀,我们更加需要一个强大的图书馆作为支柱。而科技图书管理工作能够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是否能为科研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根据时代的需求,不断地增强科技图书馆管理制度、调整工作思路、提升整体图书管理人才队伍的水平,理所当然地成为优化科技图书管理工作的根本问题。在这几年的学习与工作中,科技图书管理的工作让我了解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工作内容虽然琐碎,但是却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作者:曹银平 单位:陕西省佳县科技开发中心

科技与管理论文:科技进步与创新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一、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管理层的结构单一,一般由专职人员组成,由此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大部分技术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难以参与管理,这种现状不利于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发展和科技进步。相比之下,法国的现代企业更善于利用科技进步和创新,其颁布了《技术创新和科研法》等政策,用于现代企业进行创新的理论指导。芬兰、丹麦等国家及时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也推动了现代企业的发展。而韩国作为后起之秀,通过制定《科技振举法》、《技术开发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得本国企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国家的经济实力也跻身于亚洲乃至世界前列。由此可见,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尤为重要,蒸汽机的发明、电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近代史上这三次革命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及时生产力,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落后生产力逐渐被先进生产力所取代,都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引起的,由此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首要因素。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快,促使科技发展的进程更为迅速,只有注重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在现代企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处于有利地位,并且将市场导向当作准绳,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不断的发展新的生产力,运用科技的进步以支撑企业获得更高的回报。企业只有将各种创新资源有机的结合,汲取经验教训,形成本企业产品的新型概念,摆脱以往的陈旧理念,并且转化为自身的核心科技竞争力,才会在经济角逐中占有的优势。

2.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才会实现利益的较大化。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要求的经济增长模式,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与此同时,还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做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积极响应回报社会,这也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一种特殊表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是使企业的人、财、物实现配置,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多的回报,避免尸位素餐和生产资料的浪费,这就需要企业加强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利用科学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3.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个体经济实力

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个体经济,生产力都是衡量企业竞争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它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基础,因此个体经济想要提高竞争实力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先进科技技术,使得劳动时间缩短,生产资料较大化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进而企业才会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我国部分企业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已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例如有研硅股,中国较大的国际半导体材料基地,是国内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英寸鬼精抛光生产线的企业,其不断进行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且将继续保持在国内半导体材料的技术经验丰富地位,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针对加强现代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效措施

对于加强现代企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主要有三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是企业本身的结构调整,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比如出台一系列科技创新法案,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用以推动现代企业的科技进步。并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企业实行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的根本是企业管理机制的变革,这种变革为企业创新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这种变革直接影响到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可以出台金融政策,金融政策通过改善融资环境、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对促进自主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企业本身结构的调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管理层次要有创新意识和灵活性,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使各部门与单位间形成一条联通的纽带,更有效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企业要有市场意识和预测意识,及时调整自身管理经营模式。并且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知识来推动科技进步,企业作为跨文化交流的载体,要积极与各种文化制度的龙头企业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为自己的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积累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个人也要加强知识储备,科技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构筑科技技术,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科技人才的储备,由此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提升交流的灵活性,积极与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济体制。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是对现代企业的竞争局势以及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现状做了简要分析,进而阐述了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并依此根据笔者的分析提出了有效措施,我国企业必须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作者:蒋思雄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科技与管理论文:科技创新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1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1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1.1科技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及时生产力,当今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更是迅速,导致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调整会更加复杂与严峻,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市场调研,不断探索近期的科技,并且将近期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增加砝码,最终促进企业的综合实力,比如格力集团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发展,最终成为中国500强企业。

1.1.2科技创新与进步是现代企业生产元素结合的中介与手段。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的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我们分析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如论是成本优势的竞争还是差异化优势的竞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元素,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较大化利用,而资源的较大化利用需要科技创新与技术来支撑,也就是说企业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必然会改变企业生产元素,进而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必然会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含量。

1.1.3科技创新与进步支撑现代企业的管理。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其对企业管理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一是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了现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就不能获得长期发展,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掌握世界上最核心的生产技术等,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二是科技创新与进步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之外,还需要具有科学的管理模式,而企业通过科学创新与进步,会提高企业的管理由重视资源消耗管理向以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模式转变。三是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通过科技创新与进步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实现了企业以低的生产投入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目标。

1.2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

1.2.1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现代企业践行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企业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经济效益的较大化,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比如有的企业在国家发生重大灾害的时候,其想到的并不是如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是如何发灾难财。而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与进步可以规范企业的发展模式,引导企业正视自己的社会价值,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

1.2.2科技创新与进步实现了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要想发展好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整合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通过不断的整合与配置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较大化,因此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一定要围绕企业的成本管理规律,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使科技创新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较大的效能。

1.3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经济实力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与进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如果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就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强,其获得的经济报酬就高,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企业的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科技含量高,就会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二是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企业必然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如何与国际上的企业进行竞争是我国企业管理者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世界上任何企业发展的不二法宝,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企业向世界500强方向发展。

2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现代企业管理的具体对策

2.1制定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2.1.1培养的企业管理的人才。企业要想实现科技创新与进步,就必须要为科技创新与进步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保障科技创新的基础,但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与改革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先进化就必须要大力培养的企业管理人才,一是,现代企业要积极与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利用高校资源为企业培养具有高端知识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二是,现代企业要借鉴与参考国外先进国家企业管理经验与成果,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2.1.2完善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与制度。现代企业要通过完善的管理体制,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形成严格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与质量。企业要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明确企业的管理权限,制定清晰的规章制度,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在企业中的应用。

2.2建立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市场服务体系

2.2.1为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统筹资金。发挥科技创新与进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为科技创新与进步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企业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要为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比如我国建立的融资担保政策、鼓励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建立企业贷款风险基金等。

2.2.2建立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信息化平台。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需要企业为其提供一个成熟的信息平台,因为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将科技创新与进步应用到企业的每个管理环节中,比如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借助计算机工具实现会计的电算化,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手段的民主化,使得企业的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2.3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

现代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企业不断地创新与改变,因此企业要想实现科技创新与进步除了在资金、管理手段上入手之外,还需要一个外在的监督机制,也就是政府部门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

2.3.1制定财税激励政策。基于科技创新与进步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国家要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支持力度,首先财政部门要增加对科学创新的支持力度,对具有科学创新的企业要给予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资助、贷款扶持等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其次税务部门对科技创新企业实施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比如对投资中小创业风险投资的企业,可以实施投资收益免税或者按投资额比例抵扣税收的优惠政策。

2.3.2增加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一是,在企业引进科技产品时提供优先选择的待遇,对经过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生产的科技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的范围,建立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来激励企业引进科技,形成创新概念;二是,政府对企业增加科技创新人才,扩大人才基金使用范围,以及及时次在本国或本市兴办高新技术的国外企业,财政部门将给予专项奖励。

3结束语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要求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科技创新与进步作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其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经济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发展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科学创新与进步的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任强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与管理论文:科技管理论文:阅览室人性化管控与服务剖析

作者:郑云治单位:福建省南安市龙泉中学

大众的需求

就像是我们做服务产品一样,我们得了解到我们所面对的大家最紧急、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了解到了这些我们才能吸引大家。社会的快速发展让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都稍事即纵,很多人开始追求个性,想让自己不一样,当然我们的图书也是一样,我们不能无视读者的这种心理。小孩子一般喜欢的少儿读物,青年朋友喜欢的青春刊物,中老年人喜欢的哲学刊物,还有技术人员喜欢的科技刊物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读书需求。了解读者的需求,我们就可以根据他的这种需求为他提供特殊的服务,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的体现。高科技的加入让我们的图书馆更具有了个性化,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是下载或者链接网络,就像是教师经常说的一句话“要想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一样的道理,我们要把图书馆就变成这样,改掉以前的“图书馆有什么就读什么”的思想,逐渐的变成“读者想读什么,我们就能提供什么”的观念,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级,不同学历的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就读的环境

看电影或是歌舞剧,一进门我们就能看到一个醒目的标志,那就是“请将您的手机关闭或者静音状态”,现在这句话我们在图书馆里也经常看到,我们知道这样的一个标示是为了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这是首先。其次就读的书桌或者内部的格局是否合理也能够影响到读者的心情,宽敞明亮、环境优雅、卫生整洁、空气清新,这些问题对于图书馆的建设或者管理来说会认为是个中等的问题,但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读者选择在图书馆读书的目的就是想远离喧嚣的城市,能够在一方净土里走进书的世界。因此,就读环境对于读者来说是选择是否就读的重要因素。

贴心的服务

“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就是为了尊重读者而提出的服务理念,这个理念不仅包括图书馆的内部设施,还在于图书馆内部的人工服务或者是温馨的提示,图书馆管理人的素质高低能够的表现在服务是否的人性化,我们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的不是一种硬性的服务,我们要的其实就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在精神文明的社会里我们学会更多的是用态度做事,不管是服务还是办事,我相信今后的图书馆会是一个呼唤精神文明的发源地,这也是当代乃至今后图书馆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样才能建立文明的图书馆服务文化。

现在很多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已经成为了一门专业的课程,它的授课范围不再是简单的对图书馆内惊醒整理,编辑,分类等简单的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图书馆管理也逐渐的走向信息化,已经出现很多的新型行业像是电子图书馆等衍生行业,这也就为了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但其实就我们国家的图书馆管理体制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就是摆放不正。现在我们走进任何一个图书馆我们都可在它的标示下找到各类的书籍,但是当我们真正的在一类书籍里面找我们需要的书时才发现它并不在这里。这就是对书籍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分门别类,导致我们找书困难,只能将图书馆翻一遍才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书,这是管理上一个严重的漏洞,其次在于书的采办。我们的图书馆没有自由的购书权限,文化行政部门对于一些公共的图书馆管理的过于紧,从而压抑了很多图书馆发展自己的特色,这个问题其实在我国的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只能说是政府没有明确的履行自己的责任,从而使各地的图书馆无差异。

其实我们只说到了图书馆存在的一些广泛的问题,有些是图书馆本身能够改进的,有些则是需要政府部门的协助才能完成的。身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为了吸引更多人走进图书馆就应该解决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像是图书的分类和人员的培训以及环境的改造问题。首先对于员工进行柔性管理,通过各种手段和培训方法把员工的思想转换过来,把组织被动的工作行为转换成个人的自觉行为,其次对于环境尽可能的打造出更适合我们读书的环境,不拘于建筑的干涉,更注重的人的舒适度,就像是在家一样的感觉。再次对于该重视的图书分类问题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这是体现一个图书馆内部价值的一个体现。

不管是这种硬性的计算机辅助服务还是“以人文本”的服务态度,的宗旨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走进图书馆,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快乐的学习。总之,不断的对图书馆进行改善和完善,才更能够让图书馆的优势体现出来,从而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与管理论文:制度建设与科技管理论文

1.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流程

科技管理的重点是科技项目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制度,在每个环节需要做工作流程。让科研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明确每个环节的管理流程。

1.1科技项目立项阶段管理

在科技项目立项阶段,必须做好科技项目的筛选和顶层设计,坚持科技项目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单位学科发展战略;确保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积极参与立项活动,并做好科技项目储备。科技项目立项申请工作流随着社会、市场的需求,科研院所研究的内容和类型越来越复杂。主要分为科技研究,应用研究两个部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技术攻关、技术现场试验、高技术科业化以及科技平台建设等,有区分、有交叉。项目申请材料完成后,按照工作流程,单位组织申报材料的初审活动,技术专家必须认真、公正,确保申报材料符合本单位的研究方向和定位、符合项目上级主管部门的成果要求和科研技术的先进性。审查的重点包括:项目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创新性,对学科的发展、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探讨,研究的方向、内容、技术路线和经费预算、预期成果等。进行审查后并提出修改建议。科技管理人员对编写的申请材料按照申请指南等进行形式审查。做到详细了解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的立项政策导向及相关信息,仔细阅读、理解申报通知,如《项目申报指南》和《项目申请书填写说明》等技术文件,同时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近期动态,结合科研院所自身需求,尽量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科技项目立项的成功率。

1.2坚持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

当申报的科技项目获得批准立项后,各项目组按照任务书、设计的要求,开展项目实施活动。为确保项目研究工作的质量,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必须实行三级质量检查,即:自查、互查、单位组织抽查。建立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的定期报告、质量检查、年度的技术总结评估制度,年度部门成果交流、原始资料检查制度。科技管理部位通过这些管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为项目正常运作创造良好环境,为按时完成项目结题起到保障作用。科技项目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抽查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1.3加强科技项目结题阶段的管理

根据项目进展实施时间的安排,科研项目进入结题阶段。项目结题质量,能反映科研项目水平、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本单位科研水平。能为以后项目的延续研究和申报奠定基础。因此,研究管理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成果审查工作。根据工作流程,科研管理部门要组织项目成果初审,邀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专家对照项目任务书或设计书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原始资料进行认真检查。包括:技术路线、任务目标、实验数据等,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对需要更为深层次研究的项目,提出继续申报下次课题建议。推动科研项目的延伸和管理水平。科技项目结题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科研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和项目评审的基本过程,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评审工作。

2.其它工作管理流程

2.1科研协作合同管理流程

在科技项目整个过程中,外协是一个重要过程。外协包括:科研、实验测试、工程、施工、购买软件、设备加工等。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合同管理流程分为合同书的签订和外拨经费用的过程。科技管理部门不仅要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了解科技研究的工作过程,有为单位、科研人员负责的工作态度,按要求组织好合同的签订活动。

2.2科技奖项申报工作流程

科技奖项的申报是科技项目成果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项目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另一方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和集成重要科技成果,扩大科技成果的应用前景。每年国家、省、部、局、院和专业协会开展各类的科技奖申报工作,科研院所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申报质量。研奖项申报的科技奖项申报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

2.4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流程

为达到科技项目承担单位资质的要求,应开展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认证审核,以促进单位质量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整体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工作流程见图7。4.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思路科研院所做好科技管理必须从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管理理念、管理结构、工作流程、管理的手段和人。管理理念是单位追求的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决定了管理的内容和管理的效果,采取相适应的管理结构和架构;工作流程和制度好比法律,可以起到强制性的作用;科研管理部门制订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指导员工的行为,制订工作流程是明确自己行为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科研院所的学科建设能适应新形势,需要我们科研院所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管理思路。作为科研管理人员,是科技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问,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专业知识、国家法律法规等等。为了与时俱进、管理创新,管理规范化,搞好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及时,要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学习新科技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增加遵守法律法规意识。第二,在科研工作过程中,做合作单位、研究处室、项目组、各部门之间的“调合剂”、“润滑剂”。第三,必须要加强服务意识、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针对单位的实际问题,实现科技管理的制度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对科研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康艳丽冯卉渠洪杰陶涛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科技与管理论文:人力资源与科技管理论文

一、当前我矿人才与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必须把人才与科技工作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和力度,形成人才培养、考核、选拔、使用等一整套切实有效的机制,让想干事的有平台、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名利双收,较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矿井建设发展服务。

二、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努力打造一支适应矿井科学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涡北矿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以满足@北又好又快永续发展为方向,不断健全完善良好的选人、育人、用人机制,抓好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新老衔接、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是突破一切制约人才成长的观念和障碍。按照“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要求,打破常规思维,坚持“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不搞论资排辈和求全责备。重视青年人才,大胆选拔任用年轻人才,打开专业技术人才职务层次上升的“快速通道”。注重选拔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重要岗位,以“重担压快步”的方式,加速青年人才的锻炼成长,为人才脱颖而出、干事创业铺路搭台,把用事业留人落到实处,促使青年人扎根矿山,在艰苦岗位上加快锻炼成才,成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行家。二是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以用好和留住现有人才为重点,积极培养,大胆使用,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提升人才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切实做到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分配原则,探索建立宽带薪酬激励机制,对不同类别的人才实行差异化薪酬分配形式,建立完善拔尖人才奖励制度和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按照成长通道制定各层级薪酬标准,充分体现技术、能力、贡献在收入中的比例。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优先考虑各种福利待遇。三是突出重点,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抓好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以提髙管理能力为核心,加快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在重要的岗位、重要的工作上,让他们承担重任,充分发挥潜能,把管理人才打造成搞好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培育企业文化的中坚力量。大力选拔年轻干部,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活力,不断吸纳各方面符合条件的人才到党政管理人才队伍中来。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科技攻关的重点和难点,加快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努力形成专业技术人才加速聚集的良好局面;加快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支由技术带头人和高级技能人才组成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四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机制。以“素质、能力、业绩”为核心,建立起促进人才健康成长的考核评价机制。以“结构合理、配置科学”为原则,建立选人用人的监督机制。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建立干部职工充分施展才能的激励保障机制。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为尺度,建立优胜劣汰的新陈代谢机制。五是加大人才培养使用的力度。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手段,在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教育管理三个基本环节上下功夫,以内部实践与外部培训结合,专业培养与培养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建立全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抓好学历教育,鼓励职工参加髙校继续教育,?抓好技能培训,完善职工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模式,?抓好职业资格培训,鼓励职工多拿特殊工种操作证多学技能。善于挖潜特长,有意识地把各类人才放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环境中去磨炼,把人才放在关键岗位去锻炼,促其学习创新能力和品德素质修养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六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按照集团公司建设“民主团结、开放开明、干事创业、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要求,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来引领,坚持把“年轻有为、积极上进、品行端正、作风过硬、德才兼备、有群众基础”的人才选拔出来,努力营造适合人才健康成长的“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用人氛围,以正气引导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矿井的健康发展培育有用人才。

三、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为矿井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

一是找准突破口,破解发展难题。在科技创新上结合矿井实际,找准突破口,紧紧围绕制约我矿安全生产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近几年来,把大倾角综采放顶煤开采,提高原煤产量,提高采出率,控制煤炭灰分作为科技攻关的头等大事来抓;重点针对煤巷掘进施工中抽冒、自然发火、瓦斯异常等难题进行攻关;大力推广应用综掘新技术,努力提髙单进水平,解决掘进效率低、工作面接替紧张的难题;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加强对掘进工作面爆破的研究,努力提高爆破效率和安全,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二是创新机制,激励创新。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出色就是人才”的人才理念,引导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成才,尽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科技投人上建立保障机制,确保科技项目资金到位,为科技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科技创新的渠道,延伸科技创新的触角,引导更多的职工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工作之中;推行科技创新目标管理,做到科技创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使科研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做好广大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技术人员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业务上培养,切实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较大限度发挥广大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三是营造环境,鼓励创新。几年来,始终坚持在工作中鼓励创新、宽容失误,为各类人才营造宽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为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新项目研发、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和聪明才智的空间,用广阔的事业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帮助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引导广大技术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摆脱一切影响人才科技发展的陈旧观念束缚,树立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思想,做到观念上先人一步,思路上高人一招,举措上胜人一筹,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四、加强对人才与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实施人才强矿、科技兴矿战略,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较多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协调好各方力量、各种资源,为人才强矿、科技兴矿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强保障。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重视人才科技工作,多关心、多过问、多研究,真正把人才强矿、科技兴矿战略落到实处。政工部、经营管理部、生产技术部等部门在推动人才科技工作中肩负重要使命,必须认真履行好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职责,强化人才科技工作目标考核;其他部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形成人才科技工作的强大合力。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把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塊,作为实施人才强矿、科技兴矿战略的基础工作来抓,为人才成长和科技进步尽好心、服好务,有效地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队伍。广造声势,大张旗鼓地宣传各类人才的先进事迹和科技成果,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i加强人文关怀,及时解决各类人才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较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使涡北矿成为科技创新的硅谷、人才聚集的高地、干事创业的乐园。

作者:张磊李若平单位: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涡北煤矿

科技与管理论文:剖析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管理论文

摘要探讨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阐述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等入手,研究将科技评估运用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较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及时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公务员之家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科技与管理论文:浅论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摘 要 探讨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阐述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等入手,研究将科技评估运用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较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及时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

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 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科技与管理论文:对农村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分析

农村科技人才包括有学历的专业人才、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和有一定经营管理才能的从事其它专业性工作或管理工作,并创造出优异成绩的实干家。他们是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带头人,是振兴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农村科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发展靠科技,发展科技靠人才。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以人才人本”,因为人才资源是及时资源,人才队伍是先进生产力及时要素,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及时动力。充分发挥农村科技人才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早日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村科技人才是传播科学技术的二传手。农村科学技术的普及、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一切科技活动都是通过农村科技人才去实现的。他们大多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在实践中,他们刻苦学习钻研新技术,接受新知识。善于把传统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把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当地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并通过各种途径把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他们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传播科学技术的二传手。

2、农村科技人才是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农村要致富,科技要到户。农村广大群众想致富,但苦于无技术,致富无门路,迫切需要帮助致富的“财神爷”。这些“财神爷”就是当地的各类科技人才,他们带头学科技、用科技,率先走出了一条科技致富的道路,成为农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带头人。他们运用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等多种形式,积极传播先进适用技术,带领和组织群众参加农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伟大实践。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走同共富裕的道路。

3、农村科技人才是农村市场的积极开拓者。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农村中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大多是农村中的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般都掌握有一两种专门技术或有一定的管理才能,具有较强的商品意识,对市场供求关系反应敏捷、信息灵通。他们最早冲破小农经济的思想束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采取专业户、联合体等多种形式,走农工商综合发展的道路,成为农村商品市场的积极开拓者。

4、农村科技人才是农村改革的排头兵。农村科技人才由于他们有知识、有技能、有开拓创新精神,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因而对农村各项改革身体力行,态度积极。他们带头执行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与农村各项实践,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农村各项改革服务。事实说明,农村科技人才不仅是农村改革的排头兵,而且是农村科学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二、强化措施,广辟农村科技人才开发渠道

目前,我县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与建设新农村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高,人才工作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人才是关键。只有下大力气做好农村科技人才的开发工作,更新观念,广辟渠道,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留得住、用得上、有致富带富能力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稳定现有人才。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人才进不来、稳不住。因此,稳定现有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农村科技人才开发的重点。一是要提高科技意识,改变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旧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新风尚。要通过推广应用科学技术,凸显科技的作用和效益,逐步使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走近群众、贴近生活,强化科技知识和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进步,奖励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中的有功技术人员,真正让知识、技术成为高价值的商品;三是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好的社会环境。四是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用事业、感情、待遇留住人。

2、重视乡土人才。农村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资源库,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智力资源。要放开视野,广纳贤才,注意发现和启用本乡本土中的乡土人才。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有文化、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贤能之士。有的是能工巧匠,有的具有一技之长,他们是农村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中的骨干,是推广普及先进技术的桥梁和能手,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一定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乡土人才一般属于潜人才,不容易被人重视,往往容易被忽视、被压抑、被埋没。因此,启用乡土人才,必须克服唯学历是举的偏向,要重真才实学,重实际贡献,重发现培养,只有这样,乡土人才才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3、引进外地人才。引进人才,引进智力,是解决本地人才不足的好办法。要在摸清本地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引进智力。一是要处理好本地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在政策上要坚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并做好现有人才的稳定工作,防止招来“女婿”,气走“儿子”。二是要处理好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的关系,应以智力引进为主。因为智力引进在方式上可短期聘请,业余兼职,临时借调,下乡挂职,对口支援,乡友支乡。在服务内容上可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培训,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效果好。三是要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增强发展本地经济潜在优势的透明度。

4、培养实用人才。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培养农村科技人才队伍。一是整合各类资源,依托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县、乡两级党(成)校、“星火”学校、农函大和各种专业协会组织,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培养急需的农村科技人才。三是把培训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推广新成果结合起来。四是“请进来、送出去”。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举办知识讲座或选派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回乡的初高中生走出去进行考察、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三、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科技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事业兴衰,人才为本。要坚持科学人才观,创新农村科技人才开发、管理、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科技人才的作用,激励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1、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切实增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开发农村科技人才,关键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在调查研究、摸清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农村科技人才开发规划和管理办法。加大农村科技人才开发力度,着力优化农村科技人才成长环境。要建立健全组织、人事、教育、科技、农业、劳动、青团等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领导干部责任机制,把抓农村科技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自上而下地形成齐抓农村科技人才整体开发的组织体系。

2、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组织开展科技人才现状调查和预测,掌握人才信息。现代化的人才管理就是人才信息的搜集,贮存、处理和利用,并根据人才信息作出决断、发现、选拔、培养和使用的过程。模清本地人才资源,建立人才信息库,是现代人才管理的一个基本环节。

做好人才管理工作,掌握人才信息很重要,人才管理部门要组织开展农村科技人才现状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掌握完整的人才信息。按照人才管理的层次性建立好农村科技人才信息库,特别要对那些自学成才、学有专长的贤能之士、能工巧匠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进行登记,分类进行管理,为合理使用人才、组织人才交流和进行科技服务提供依据。

3、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合理使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是人才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调动人才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村科技人才作用的前提。一是要学用一致,要尽量做到专业对口、专才专用,以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二是要择优任用。要根据科技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的差异,择优任用,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三是要因才施用。人才有共性,也有个性。科技人员不仅能力、水平之间有差异,而且性格、爱好、兴趣、特长也是不相同的。要根据各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因才施用,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各遣其志,各尽其能。四是要扬长避短。一个人的德、识、才、学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必然有所长、有所短。要善于发现、了解人才的长处,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五是要有职有权。职、责、权是三位一体,互相统一的。担任一定的职务,就有一定的职责,同时行使一定的权利。在其位才能谋其政,而谋其政必须有其权,才能尽其责。这样,才能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作用。

4、建立健全选拔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科技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要建立定期公开选拔制度,按照乡镇党委推荐,组织、人事、科技、农业等部门评审的程序,定期选拔农村科技人才。要制定有利于农村科技人才开发的各项政策和管理办法。对农村科技人才在职称评定、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开发、扶贫资金或优惠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人才在给予表彰奖励的同时,可选拔到村班子或乡镇公务员队伍中,以此鼓励农村科技人才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多做贡献。加快建立以业绩为重点,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农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重真才实学、重工作业绩的用人标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技人才、人人争当人才的社会氛围。

科技与管理论文:对当代科技与档案管理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新技术也层出不穷。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一切离不开科技与人才。因此要切实推动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市场配置中的作用,必须将科技与人才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科技与人才的创新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长远支持。

一、加强科技创新

1.要坚持同志提出的创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从实际出发,以制度创新为基础,方法上要有特色、有重点、有体系;人才上要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高效”原则;选题上把市场需求同档案部门的优势相结合,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2.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与技术手段,重点在档案保护、缩微、裱糊、消毒杀虫、馆库建设与管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突破。在科技创新力量上,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实践、科研结合,强化对档案价值鉴定、新型载体保护、档案资源开发、档案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研究。3.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目前许多档案管理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录入与检索,计算机应用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将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完善档案教育,以适应社会

对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1.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档案人才培养,档案教育培训机构肩负着档案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重任。各级档案部门要坚持把档案教育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创造良好条件,完善档案教育工作运作机制,努力推进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认真组织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2.要进一步抓好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档案人员的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和档案专业人员知识更新、拓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继续教育,认真做好教育内容的设置和选课工作,同时创新档案继续教育的手段与形式。3.进一步强化档案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对档案教育培训和师资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保障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档案管理水平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档案人员的素质越高,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就越高,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就越广。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及现代化管理技术,才能尽快适应信息社会、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2.要注重培养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要在制度上更新,在手段上改进,做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同时要加速选拔、培养档案学术带头人的力度,不失时机地抓紧对青年干部培养和使用,真正把选好用好各类人才作为促进党和人民档案事业兴旺发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落实。3.档案人员要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同时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提出具体要求,以促进专职档案人员在其位,谋其事,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科技与管理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与高科技人才培养

一、行动协作化、创新化

一个科技产品的完成需要不同的工作类型的人员的协作和配合。高科技人才他们年龄相仿,知识技能上互补,在工作创意上总是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努力,进行知识和智慧的碰撞和摩擦,从而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市场需求的科技产品。

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代我国的企业管理的重心已由物资资源的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的管理,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基础,如何样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挖掘员工潜力从而提高组织效率是企业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由于对高科技人才的了解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所限,对高科技人才的管理仍然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各企业的人力资源建立时间不久,各方面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没有形成系统的公平的协调的管理机制。大多的管理机制还是建立在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人员的主观判断之上,但是主管部门人员的评价多具有随意性和主观性,而且也带有自己本身的局限性。这样的管理机制容易给管理的人员带来心理的不满和埋怨,而且不能形成合理的薪酬管理策略和员工激励政策,这样容易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此外,现在大多数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政策还多停留在物质激励的层面,没有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心理需求和想要持续发展的上升空间的需求。

2.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系统

企业员工的管理大多分为两个部分:部门管理和小组管理。由于大多数的企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没有合理的组织发展策略,员工在部门管理和小组管理中的工作存在着交叉的部门,也存在着空白的领域,但是由于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些矛盾很难平衡和解决。而且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是有着严格的要求主要包括:人才筛选、培训、绩效考核、激励政策、发展晋升这几个主要的方面,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不仅会带来企业利益的影响,也对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忠诚度带来影响。

3.人力资源管理实施不具体

大多数企业都具有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文化和规章制度一般来说都是比较空泛和书面的,很难具体实施到日常的工作之中。新晋的员工得不到良好的培训和具体的指导,工作较久的员工得不到很好的薪酬提升,资历深厚的员工不能找到有效地晋升渠道,这些实施上的不具体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实施上的不具体主要的一个原因还在于目前我国的不少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职能还是定位不清,而且部门的员工也是鱼龙混杂,职业素养也是参差不齐,对部门的职责不清,很难做到业务精通,具体工作实施到位,因而无法统筹管理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

三、企业对科技人才管理的培养策略

1.建立人力资源多维创新的激励机制

创新是一个企业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的源泉。同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也是一个企业管理好企业员工的精髓所在。员工的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员工激励。心理学上。着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人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所以,对员工的激励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较大成都的满足员工的需求,才能得到良好的工作绩效,提高企业的收益。因此,一个较为成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定是采取多方面的,多维度的绩效激励措施,满足高科技人才的需要。这需要管理部门对员工的需求充分了解。对家庭困难的员工,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激励;对于精神需求较高的员工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表扬,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对于希望能够自我提高的员工给予合理有效的晋升提高空间,满足他们自己实现的需要。做到满足不同类型员工的不同需求,则会很大成都的鼓舞和激励员工的工作势头,发挥出他们的较大潜能,也能激发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

2.建立人力资源灵活参与的任务运作

美国着名的管理学家阿瑟(Arthur)对30家美国钢铁企业的研究表明,与“控制型”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保障型”人力资源管理有更高的生产率、更低的离职率。总之,来自不同行业的许多实证研究表明,有效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能给组织带来更好的绩效或其他好的结果。所以人力资源的管理不要从控制的角度出发,让高科技人才感受到组织条例和规范对他们的束缚,而是要放开控制,给予高科技人才保障和保障,提高高科技人才的安全观和组织温暖感,更能够激发出高科技人才的工作能力。灵活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表现在多种方面,对不同工作能力的高科技人才给予不同的培训方案,对不同类型工作岗位的高科技人才给予不同的工作绩效的考核,对于不同需求的高科技人才给予不同的休假制度等等。

3.建立人力资源协作开放的工作环境

年轻化的高科技工作人员他们需要更加开放自由协作的工作环境。科技工作是一系列合作智慧碰撞下的产物,单单依靠某一两个科技工作人员的智慧很难完成一项任务。因此,建立协作开放的工作环境更有利于高科技人才的才能发挥。开放的工作环境还包括对于某些具体的工作,企业的管理可以适当的放开,例如,有些高科技员工习惯于夜晚的工作,这有利于激发出他们的创作的灵感,企业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适时的放开定点上下班的管理措施。

4.建立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成长规划

企业的建设也应把企业的经济收益和员工的个人成长联系起来,激励员工的进取精神和奉献意识。高科技人才人才是企业成长和快速发展的生命力。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高科技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与之配套的组织能力还不够完善。企业如果能够明确不同组织层级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职责,建立起人力资源多维创新的激励机制、灵活参与的任务运作、协作开放的工作环境、持续发展的成长规划,则企业就能够充分体现高科技人才价值并激发人才活力,调动高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和收益。

科技与管理论文:当代企业科技与财务管理

一、前言

随着知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企业产品中渗透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含t越来越大,为了保护这些技术成果产生了无形资产的法律概念即工业产权,它实质是现代科技发展与商品经济制度结合的产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摇要大t相关并的财务信息,无形资产则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也是企业重要的价值信息。上海石化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搏击,深刻地感受到新产品、新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从而逐年加大科研投人。.九五”期间的宜接科研投人达4.5亿元,是“八五”期间的1.5借,目前每年的科技投人力争达年产值的1.5%,按年悄咨收人190亿计算,科研经费年投人将达2.85亿元人民币,形成了大量的科研无形资产积累,有的还申请了专利并获批准。然而,在上海石化现行的会计核算中,并没有如实体现大t积爪的科研无形资产价值。因此,正确地进行科研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不仅对于上海石化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竟争,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经营管理,提离企业效益具有!要意义,而且对于上海石化按照切TO规则,徽人世界经济主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也其有,要愈义。

二、目有企业科研无形资产时务甘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专利权的会计核算。企业专利权的会计核算,包括自行研制并申请得到的专利和劝人专利两类。对于企业均人专利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因其具有典型的无形资产核算特征,在计价、确认、摊销等会计处理上都有章可循,但对专利购人后的大量科研消化吸收支出没有明确的会计核算界定。而企业自行研制并申请得到专利的会计核算,由于专利申请和国家专利局审批手续的时间滞后,实际上已造成大量的会计核算空白点,因而使该部分无形资产从会计记录中流失。2、企业科研成果的会计核算。现有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及税务规定中,仅将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规定取得的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使用权列人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范畴,而回避了企业大量已鉴定的科研项目成果也是无形资产这一客观现实,致便该项无形资产在会计核算上不能合法、合理体现,实质上也造成了无形资产在会计记录上的流失。

三、对企业科研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1、对企业购人专利无形资产总成本的会计核算。购人专利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一般包括实价、法律费及一些必要的附加支出,这是一般的会计购人成本概念,但忽视了专利购人后的大t科研支出,如专项的差旅费、消化吸收费用等,这些理应包括在该项无形资产总成本中。经过会计处理,使购入专利的总成本被公允地、完整地、真实地记录在受益的会计期间。2、企业自行研制并申请得到专利的会计核算。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7年6月发表的概念征求意见稿和1999年3月的修正建议稿建议用现金流量折现来确定现值作为计量某些资产的一项属性,这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特别是自创无形资产价值计t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历史成本和其他计量属性并存将是一个好趋势,即历史成本用于初始计量而计量属性用于后续计量,但尊重历史成本仍是企业会计实务的基本核算原则。虽然目前的西方会计实务和我国企业的会计实务,都将专利申请涉及的科研项目总成本和专利申请相关费用,全部作为当期收益性支出在利润中核销,但西方会计实务已能较科学地将获得批准后的专利权计具有独占和排他性质,其他人取得这项权利,必须人无形资产,实质上是将科研项目历史成本转出,作为付出相应代价;当期无形资产的计价依据。与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设备有明显的依附性;本项会计业务处理的关键在于专利权历史成本的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计价公允性。首先,专利申请的相关费用转出是无可非能使企业获得直接或潜在的效益。议的;其次,有的科研项目涉及几项专利,这就涉及专仅管省、部以下科研成果也可能同时或不同时具利权成本的分摊问题;再次,现行管理费中技术开发费备以上无形资产的特性,但其离开会计公允性尚有一归集的是项目的直接费,并不包括间接费,例如:科研段距离,至少还不能证明它代表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人员工资及科研辅助后勤费用。因此,就需要对企业科平,况且将其计入无形资产也无现实的需求和必要。就研专利权无形资产进行合理评估,应按机构评估上海石化来说,省、部以上的科研成果已能够代表价计价,估价价少于或等于专利项目相关总成本的,按上海石化科研储备的真正实力。实冲销管理费用;若估价价大于专利项目相关总成本4、无形资产价值摊销。的,其滋价增加企业资本公积。传统会计采用直线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摊销,因目前企业科研专利无形资产的评估尚未纳人正只反映折余价值而不反映原值和累计摊销价值。随着常的法律轨道,故建议可采取以下计价方法: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超过有形资产,技术(1)对一个科研项目涉及多项专利权的,由专家组更新周期的缩短导致无形资产贬值的风险越来越大,对其技术含量、技术水平、难度系数、推广价值四个方加速摊销法和平均摊销法并举可确保企业科技型无形面评价,对每一项专利权进行打分,然后综合计算权资产价值的真实、公允性,建议在资产负债表上仿效固数,作为分摊科研投人成本的依据,也即无形资产的计定资产价值计量及备抵模式来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值和价分摊依据。累计摊销价值。摊销年限可按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2)对科研项目投人直接费,需分析、评估其合法、执行。

四、企业科研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税务影响

合理计人专利无形资产成本。1、现行企业技术开发税务优惠政策。此外,在企业科研资本化项目成本中,也包括了大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t的科研无形资产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使用权,因其已术开发费用,可据实计人管理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作资本化体现,可以不作为无形资产单独列示,但可作额时在税前扣除。为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积为财务报表应披露的事项。极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国家税务总局规3、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的无形资产核算。定,对盈利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西方会计实务和中国现行的会计实务,将科研费生的各项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以上用收益化已成会计公允,但中国的省、部级以上已鉴定的(含10%),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列的科研成果,尽管其没有相关的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使支外,年终经主管税务 机关审核批准后,可再按其实际用权,而其先进性、科学性、效益性也是公允的。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增长未从其确认条件分析,这类企业科研成果的效益能达到10%以上的,不得抵扣。被将来所证实,而且其科研投入成本能被地计量;2、实施企业科研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后的税务风在价值计量方法上,可以参照企业自行研制取得险。专利权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方法,但其不涉及专利申由于企业将部分科研无形资产转出管理费用(研请相关费用和权数分摊。究与开发费),使得技术开发费发生的累计总额在财务企业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一般具有可辨性,往往报表上反映少了一块,而无形资产总额多了一块,其差是一项技术工艺、设备或一项新产品,它更具备了无形额又在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中反映。而税法优惠政资产的五项特点:策规定中又无相关依据,环比总额达不到要求,很可能不具备实体形态,也不属于具体承受人的债权债造成无法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或少抵所得税,这是最务关系;大的税务风险;其次,由于企业科研无形资产的会计体现,引起,理费用虚减而利润虚增,使纳税所得额也虚增,多擞所得税。3、建议调整税务政策。鉴于以上会计核算实务与现行税务优惠政策的矛盾,建议将企业当年科研无形资产的增加额及其摊销妞纳人计算技术开发费使用总倾的统计范畴,允其合并李受所褥税优惠政策;其次,对企业当年科研无形资产的增加板及其摊销倾纳,作为纳税所得额调减项目,鼓励企业科研无形资产的合规增加和会计处理上的合法体现。此外,国家税务机关应尽快调整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规定,与(企业财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相匹配。

五、有关报衰披

随着IN丁ER不田T技术、财务应用软件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将成为一个开放式系统,时间和会计期间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无形资产会计信息可以及时产生,提供信息的指标顺序也将由按流动性改为按!要性排列,将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排在首位。F人SB筹划小组1995年3月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原则说明书草摘就将资产负债表的排列改为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可见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重要性越来越显现。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礴中对无形资产的披露要求,不仅要求总体说明无形资产状况,而且还必须披,当年无形资产摊梢总额及摊销方法,并揭示其变化的客观原因。在未将企业科研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之前,企业资产负债表无法体现其客观价值,的补救办法就是报表艘尽;而如果将其内容以报表披露形式揭示,必须有较其体和充分的事实依据,很可能使竟争对手不择手段了解企业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使自己处于市场经济的被动方。这一矛盾,已在西方会计实务理论中多次提及。而企业科研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和处理,能真正将其价值体现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在报表披得中可只形成总额概念,避免了科研无形资产的信息泄茸,只要研究成果和专利占据市场的前沿.就可使企业经常处于市场经济的主动方。六、科研无形资产评估滋价对人力资派甘理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技术经济时代的发展,必将规范无形资产评估市场,对企业科研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也将进一步走向成熟。根据科研无形资产具有潜在效益这一特性,我们并不能说科研无形资产摊销完毕后就失去了其全部价值,它很可能仍对企业的未来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定期对该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已成为现实的需要,科研无形资产评估滋价也由此而产生,而它的客观存在,又具有特别重要的管理意义。在上海石化,有许多科研人员为企业科研无形资产的创造默取地耕耘,为上海石化的未来技术储备勤奋地工作,他们的人身价值融与企业科研无形资产价值中。如何在现实中体现他们的人身价值,发挥其聪明才智,调动其积极性,进而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是目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研究的共性课题。国家科学技术产业化政策中,有关技术人股概念也已出台,科研无形资产评估滋价也为此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会计理论依据。作为上海石化这样的大型上市公司,是否可将技术人股概念和科研无形资产评估尘价紧密结合起来,对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储备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予以期权奖励。具体操作上,可仿效国外大公司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期权奖励办法,先锁定一段时间,允其10年后方可上市交易,从而使高层次科技人员稳定地为上海石化的技术进步、技术储备作贡献。

科技与管理论文: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浅议

摘 要 探讨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阐述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等入手,研究将科技评估运用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较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及时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 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 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科技与管理论文:论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摘 要: 探讨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阐述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等入手,研究将科技评估运用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较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及时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

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 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科技与管理论文:浅论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摘 要 探讨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阐述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等入手,研究将科技评估运用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较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及时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 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科技与管理论文: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摘 要: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构建二维模型对这种联系进行了解剖分析,归纳总结了技术知识管理的各项内容,以及它们对企业市场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揭示了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技术知识管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对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高科技产品市场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竞争激烈,高科技企业必须对市场快速灵活反应,持续技术创新,在战略、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能力上取得综合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技术知识管理对提高这一竞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解剖分析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如何对核心竞争力产生促进作用便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联系

哈佛商学院教授Dorotny Leonard-Barton(1992)认为公司竞争力应定义为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它有四种尺度: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物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1]知识具有“波粒二相性”,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物理的技术系统是作为实体的知识,自然产生了知识的获取选择、转移吸收、整合创新、扩散共享、学习积累、技术标准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这些组织活动是作为过程的知识,则衍生出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信息系统的运用等管理活动很好地发挥知识的作用。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两个纬度的知识活动相互交叉、渗透、协调和融合的结果,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难以被模仿的技术竞争优势,并在企业的决策、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比竞争对手更创新、更品质、更廉价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取得市场优势地位。

三、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分析

如“技术知识管理对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模型”(图1)所示,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市场综合能力,市场综合能力主要源于企业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的提高与企业技术知识管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技术活动

高科技企业技术活动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和保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知识的获取和选择,即企业收集、评估、筛选对企业有用的技术知识。知识的收集途径包括企业内部积累和外部引入两种形式。内部积累知识指企业员工长期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外部引入知识指企业从客户、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处,从技术颁布者和专家处,通过知识联盟、购并企业、合作合资企业和许可证贸易,以及反向工程等途径获得知识。对收集到的知识企业要进行评估筛选,根据市场需要、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发展前景、企业本身的技术能力状况以及成本效益核算选择合适的技术,并将这些知识储存起来以备创新工作中使用,或储存在信息系统中供员工查询分享,或通过员工学习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储存在员工的头脑中。

技术的获取和选择使企业与外部市场环境紧密相联,及时捕捉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转化为企业技术能力,有利于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把握市场动态和前景,经验丰富对手技术创新,率先开发潜在客户,获得超额利润。

二是技术知识的转移和吸收。高科技企业常常与相关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建立知识联盟,或围绕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与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就某些互补性技术进行合作开发建立水平联盟;或与供应商、用户建立紧密联系合作建立垂直联盟;或综合垂直、水平联盟的优势,整合企业内外研究开发力量进行技术合作,建立多方位的动态知识网络——创新网络[2]。高科技企业通过知识联盟向合作方学习,不仅学习合作方的新技术和市场诀窍,还要将技术诀窍内部化为企业的内部能力;不仅学习合作方显性知识还学习能力方面的隐性知识;不仅通过学习提高技术,还要学习管理经验,缩小文化差异,真正消化吸收合作方的技术能力。

建立知识联盟使高科技企业借助外部技术资源来增加企业核心知识,实现技术互补、专业分工和信息共享。技术的引入增强了技术实力,专业分工和信息共享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创新能力。

三是技术知识的整合和创新。产品开发与创新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工专业化、内部合作集成化和外部需求集成化。各部门在产品研发中有明确的分工,研发部门、制造部门、营销部门人员共同组成整合小组,选择研发技术,交流知识经验,使不同层面的知识交叉整合,产生新的创意,形成完整的研发、制造、营销流程和方案,调动起各方面员工的知识经验排除故障和解决问题。必要时整合小组还邀请用户参加整合小组,并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对于全球或地区间技术整合,高科技企业常常建立整合国家和地区之间技术的中心,地点靠近当地科技优势群集处或靠近大市场和生产地,选择当地杰出科学家或总部的科技管理者担任负责人,以便快速获取当地的新技术或尽快实现新产品商品化[3]。 产品创新成功后,高科技企业常常将单项技术创新发展为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使技术升级,同时构建产品平台,持续开发出平台产品的衍生产品填补平台周围的缺口,以防止竞争对手入侵[4]。

技术整合与创新使高科技企业可以集中技术、生产、市场等多方面知识和建议,完善产品性能,增强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提高创新成功率。各部门共同制定研发方案,使创新工作在研发、生产、营销各部门得以顺利开展,员工主动协作配合,提高了创新效率。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可有效摆脱竞争者的追随,长期保持技术经验丰富地位,获得高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

四是技术知识的扩散和共享。该活动通过正式扩散机制和非正式扩散机制来完成。正式扩散机制指借助信息技术对知识编码化、结构化,以及通过正式的培训学习机制实现显性知识的扩散;非正式扩散机制指通过“干中学”和人际沟通网实现隐性知识的扩散。网络和交流利于人们信任合作和分享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常通过愿景目标驱动、工作环境营造、信息技术的采用,业务流程的简化等方法营造起“Ba” [5],促进知识的扩散和共享。在知识的扩散和共享中,难免遇到一些障碍,如独享障碍、原创癖好障碍、认知障碍、表达障碍、组织障碍等。企业可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清除这些障碍,如组织结构扁平化,配备专职知识管理人员,建立培训机制,建设学习型团队,完善利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等,让这些管理活动渗透到知识活动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发挥作用。

技术知识的扩散和共享,将个人知识转化为集体知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提高了员工技术水平,增强了员工整体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知识被重复使用的次数增加,研发成本降低,创新效率提高。

五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随时监测项目开发过程,并在每一阶段展开评估,从实践中学结知识和经验。在新产品进入用户市场实验后,企业根据用户意见反馈不断改进技术,直到产品逐渐成熟。此外,企业还通过反求工程和高标定位等方式向技术经验丰富者学习,学习经验丰富者采用何种新技术,如何研发、制造、吸引客户、产品测试、评估取样、信息反馈等。企业一边学习,一边将总结的知识经验积累起来备以后创新使用。一方面将企业的知识分类标准化,进行静态的知识的储备和维持;另一方面收集市场信号,引进吸收外部知识,与现有的知识重构和运用,实现知识创新,进行动态的知识积累。

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使企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了新产品,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在不断地技术学习积累中,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上新台阶。

六是技术标准管理。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标准包括企业的内部标准和行业标准两个方面。企业内部标准指将研发产品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和模块,并确定各子项目和模块的功能,物理结构的接口方式与规格,能量传输和信息传递的输入输出要求、方法或格式等,各研制小组遵循这些要求独立从事研制,创造性地开发各自项目和模块,统一集成、调试、检验和完善。产品定型后这些刚性的技术固定下来形成企业内部标准。这种情况扩展到多个企业共同生产一种产品,就会逐步形成“行业标准”。[6]产品各部件的规格标准由技术经验丰富的企业或行业中主要企业制定,其他企业必须遵循。

技术标准管理使高科技企业在灵活柔性的组织结构下保持有序运行,保障了技术兼容和产品质量。此外,行业标准是高科技企业取得市场份额和超额利润的法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经验丰富企业的产品或技术一旦成为行业标准,将取得“一招先,吃遍天”的优势地位。

七是知识产权保护。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主要有:专利保护、核心技术保密、纵向整合包含关键技术或提供技术线索的企业或机构、通过股权等形式稳定技术骨干、[7]建立知识产权检查制度、制定保密规定、设定知识网络访问权限、进行知识产权知识培训等。

知识产权保护使高科技企业保持对手难以模仿的独特的技术、工艺等竞争优势,在一段时间内获得超额利润。迅速积累的资本使研发资金得以追加,企业规模得到扩大,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