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

摘要:与传统的商业结构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发展的实质是实现高效率、自动化的流程管理,以信息流动代替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也就是通过技术的实现,帮助人们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降低内耗,提高经营效率。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论文

1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方面的应用

1.1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当中。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制定项目的投资计划以及对工程进行规划和后续管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参与工程管理的过程,就要保障工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对工程相关信息的查阅,便于管理人员对工程相关问题的熟悉和了解。项目管理系统要求应用一定的网络技术将工程计划直接报告给工程管理相关人员,并对关键路径报告进行整理。在项目管理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还要对资源的使用分配及工程的进度进行如实反映,从而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检查并发现问题。除此之外,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涉及物资管理系统。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跟踪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对材料进行预测,由此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的报告。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网上信息查阅,从而可以有效地掌握和统计全球范围内的材料相关情况,由此增强了材料选择的可操作性,可以对材料和物资的价格及相关购买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有助于保障材料采购的质量,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

1.2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工程设计阶段,包括图纸的设计和审核,在这一阶段,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是较为明显的。在进行图纸的设计时要涉及数据要开展预算,要根据工程建设的不同特点及工艺进行图纸的布局,设计图纸是施工过程的重要依据,所以各项数据应力图做到无误,要保障设计图的有效性。由此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更快更的得到图纸技术参数,简化人工算数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数据的性。除此之外,一些网络制图技术的出现,更好的替代了手工制图,节省时间,方便操作,可以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对工程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3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另一重要用途是在工程自动控制中的应用,工程自动控制可以保障系统的灵活性,减少人工管理的繁琐性,降低了管理的困难。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自动化控制中已经越来越普遍。具体表现为对控制对象的操作、对执行器的操作以及对数字调节器的操作。对控制对象的操作主要是指计算机通过计算所要控制的装置或设备的递函数表征、放大系数、惯性时间常数等来对其进行监控。执行器是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调节器的控制信号改变输出的角位移或真线位移改变被调介质的能量,从而实现预定的要求。电子信息技术对执行器的操作就表现在其可以通过计算实时调整,从而保障执行器执行的度。而对数字调节器的操作是通过一系列的输入和输出通道来保障工程自动控制的实现。

2提高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要点

2.1切实把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相融合

电子信息技术对工程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很多企业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的参与程度还是很低的。由此企业要切实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融合,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要根据工程建设具体实际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加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应用制度和计划,保障工程信息系统的完善,充分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对工程管理作用的发挥。

2.2加大各种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力度

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要加大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构建,建立数据库,保障信息的共享,把工程相关信息呈现到网络资源里,实现网上投标、网上会议及网上采购等模式的构建,从而建立一个相互沟通和交流的电子信息网络平台,方便信息的传递,提高沟通的效率,由此可以保障工程建设的进度,保障工程相关方的有效沟通,通过各种应用系统的构建可以实现材料和物资的对比,保障采购材料的品质性,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工程科学计算、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工程自动控制方面。要想较好的发挥计算机电子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就要建立完善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以硬件资源以及系统程序的编制作为依托,保障信息的共享。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发展的路途中,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方面的应用将会越发重要,甚至说将会制约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所以,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只有彻底的研究透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发展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加快工程项目开发建设的进步。才能使我们的科技文明更上一层楼,才能为人类今后的生存得到较大程度保障。

作者:罗英涛 单位:大兴安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论文

1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落后

目前阶段,在我国的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施工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够先进,且相关管理软件较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对此,也需要相应种类的施工技术管理软件作为支持[2]。然而,在部分施工企业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以一种施工技术管理软件应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情况。

2强化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的策略

2.1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重视程度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便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正视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价值。在此前提下,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加大对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积极购入相关设备,使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价值,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建筑施工企业也可以更好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控制,从而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2.2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相关管理者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通过信息技术的网络建设可以使建筑施工企业逐步实现施工技术管理信息的共享。在此基础之上,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有效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使项目施工时间得以不断优化。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可以据此更好地对施工技术的质量进行把关,使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更富成效[3]。

2.3强化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

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强化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4]。在自身素质和技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后,相关人员可以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为强化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重视培训。通过培训可以使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为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对培训工作引起重视,可对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使不同层次、水准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相关技能都能得到显著提高[5]。(2)建设网络沟通平台。通过网络沟通平台的搭建,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其互相交流、探讨以及取长补短,从而使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3)严格考核制度。为使施工企业中的技术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宜加强对其进行信息技术使用的考核,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之上,施工企业中的技术管理人员会更具积极性。长此以往,必然会使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4)加强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二十一世纪,人类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显著,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国家相关部门应重视和鼓励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在此前提下,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有更多的选择,且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并有效保障建筑施工质量[6]。鉴于此,相关人员一定要致力于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科技支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在诸多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日益显现,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重视。然而,在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相关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及价值,且相关技术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有限。凡此种种,致使信息技术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改变旧有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及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通过种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谭晟来 单位:松原市永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学生管理论文

1.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管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评价一个学生的依据之一,因此在学生考试成绩的管理中,我们可以运用办公软件MicrosoftExcel工作表进行。如,运用MicrosoftExcel工作表将所有成绩制作成为表格,通过MicrosoftExcel工作表中的功能可以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以及班级的总成绩,还可以利用MicrosoftExcel工作表的功能进行排名,选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能够减少工作难度,还能够减少工作出现误差的几率。

2.对学生综合测评的管理

学生的综合测评由学习和德育两方面组成,学习主要包括成绩、获得奖项以及荣誉,德育主要包括行为德行、心理品质以及政治思想等。综合测评的最终成绩是学生在校期间各个方面表现所得到的最终成绩,其与学生的奖学、学生、干部以及团员的评判有很大的关系。通过MicrosoftExcel工作表进行统计管理,能够快速、地完成。

3.运用QQ和E-mail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时,可以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常常会运用QQ和E-mail这两种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内心需求,有助于教师快速的掌握班级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今后的工作。一些不好当面讲的话语可以通过E-mail的方式传递。这样,通过及时的沟通,问题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并且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有,某个学生取得了小小的进步后,老师可以通过邮件祝贺并鼓励他再接再厉;某个学生过生日,发一张电子贺卡送去老师的衷心祝福,轻轻一键,加深了师生的情感沟通。还有一些诸如班级的一周或近期大事可以通过发帖子的方式在班级论坛上广而告之。

4.运用网站辅助班级开展工作

运用网站辅助班级开展工作需要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将相关信息上传到博客网站的数据平台上,能够使学生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获得成绩,同时还能够减少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而在传统的模式下,往往通过电话或者当面查阅的形式获取,不能够确保学生及时时间获取成绩,也无形中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紧急通知或者近期消息到公告栏上,利用网站的留言功能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利用博客网站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创作生活,学生可以把文学作品,影音作品在平台,这也是对外展示的最便捷途径。针对毕业生,我们还可以把学生的教育信息、招生信息在网上,供学生参考,也可以把适合本校学生的招生信息搜集整理到网上,以利于毕业生与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能够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以及快速查询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够减少花费在教师管理方面的工作时间,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作者:陈治飞 单位:陕西榆林育才中学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论文

1建筑工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现状

信息技术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虽然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攻关,我国信息技术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说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由于建筑行业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表现在应用手段和方式落后,整体水平不高,和发达国家比起来,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也需认识到,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和成绩,未来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1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建筑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疲软迹象,导致目前这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存活下来,然后发展壮大,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实力,从内部挖潜。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将目光投向了信息技术,期望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帮助它们提高管理水平,带领它们走出困境。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建筑企业在企业内率先引入了局域网,这样企业内部的数据和资源能够实现实时传输和共享,极大地优化了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正是由于这种示范作用,整个建筑行业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引入和使用中,以期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落后的局面,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形象的提高。目前,建筑行业的管理理念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即实现管理信息化,更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设立企业内部局域网的行列中,达到信息传递网络化的目的。

1.2信息化程度偏低

虽然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出现积极的变化,但是整个建筑行业对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和深入的认识,因此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信息化技术的具体详细的目标和计划,这直接制约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邮件的接受和发送就标志着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这种认识是极度肤浅的,这也是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的最主要原因。实际上,信息化管理能够发挥更有广度和深度的作用,它也能够被应用到企业资源的统筹、工作流程的规范化设计、项目风险的识别以及工程成本的预测与估算等重要领域中。这也是提高信息化程度必须实现的目标。目前,建筑企业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秉持着积极的支持态度,基本上都愿意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但是也担心信息化管理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工作量的增加等。因此,形成统一的信息化程度的概念和认识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已经呈现出积极的变化,但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仍然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当前,建筑工程的管理仍然普遍采用粗放低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信息化程度低,而且管理模式呆板、缺乏变化,同时管理上也显得比较混乱。

2提高建筑工程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建议

2.1构件统一的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工程建设量大,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其建设过程包括很多个子项目,且每一个子项目都拥有很繁琐的工程步骤和工艺流程。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都分为前期招标投标、图纸设计和审核、中期工程建设和管理,后期工程验收三个重要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和工程内容,要想对这个庞大的体系进行有效管理,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是能够采取的有效措施。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包括人员的管理、质量安全的管理以及计划实施进度的管理等。因此,构件一体化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必须将上述这几个重要因素纳入到优先考虑范围之内。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传统管理体系的较大区别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管理方法单一应用的片面性,而是科学高效的将需要进行管理的各个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系统化管理,最终形成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2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要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因为,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较大的最根本的业务来源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优先工作方向是做好工程项目的信心化管理,否则,实现企业信息化就只能成为空谈。工程项目的管理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高效的工作平台,实现项目各方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对工程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要做好各项目的信息管理、合同管理以及生产要素的管理等几个重要内容,促进传统的项目管理向集约型转变。

3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非常符合现代社会重视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它不仅能够带来管理上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技术上的革新,将技术和管理的科学发展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要实现信息化管理,要求建筑行业人员敢于摒弃传统思维和方法,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切实从思想和认识的层面上实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落后的局面。

作者:刘奕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论文

一、优化信息技术资源,丰富班级管理内涵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校园进入信息时代,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优势,突破传统班级管理中单一的形式,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让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多元文化进入班级管理,从而让班级管理与时俱进,凸显出信息技术的特色。例如,班会是班级管理最常用的形式,传统的班会以教师为主导,开展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所接受的内容比较少。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主题,事先和学生一起通过互联网搜集网络资源,然后教师进行数据处理,将网络资源以课件的形式带入班会,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接受更多的内容。同时,现在互联网有不少Web2.0互动平台,教师还可以将班会课件资源上传到学校网站或其他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再进行学习、交流,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二、引入互联网即时交流平台,有效助力班级管理

目前,手机QQ、手机空间、微信是不少初中生经常接触的平台。班主任要意识到网络交流平台的作用,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叛逆期,他们的一些冲动和想法可能通过交流平台流露出来,而且遇到心理问题也容易通过交流平台发泄出来。因此,班主任要适时将新兴交流平台整合到班级管理中,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帮助学生。例如,论坛的建设。现在不少学校都建设有学校网站,开通论坛,班主任可以为本班开设一个板块。由于班级将学生组织在一起,他们会对本班的板块感兴趣,班主任可以适时抛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在论坛上交流。同时,针对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搜集学生的意见进行二次班会的讨论。又如,不少学生都开通了QQ,而且课余时间也会经常登录QQ聊天,班主任可以开通班级QQ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畅所欲言,QQ群不强制要求学生实名制,有助于学生更加无拘无束地交流,有些学生可能会在QQ群抱怨一些问题,班主任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QQ群还可以开通家长群,让家长在群里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反映学生成长路上遇到的问题,并学会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QQ空间也是目前初中生最常使用的,班主任可以开通班级QQ空间,将学校活动照片上传到空间,让学生课后浏览,并将学生成长的一些案例及班级活动以日志的形式。

三、创建班级网络管理平台,有助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软件能有效帮助创建班级管理平台。在平台里,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各类情况进行网络建档。同时,在线共享的平台能链接到各科任教师,从而有助于科任教师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干预。科任教师还可以在线对学生档案进行及时补充,将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有助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配合。班级网络管理平台如何设计?一般情况下,可以设计“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成绩分析系统”、“学生在校表现系统”、“学生作业跟踪系统”、“学生奖惩情况系统”等。例如,“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可以自动生成电子表格,由学生完成基本的信息,如联系方式、家庭地址、爱好、学习目标等,然后班主任进行整理统一发送到平台,平台就能自动生成数据,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可以对这些数据实行在线管理修改。完善学生基本信息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管理。当班主任想调取某个学生的情况时,只要在平台输入姓名就可以查到信息。可以说,班级管理网络平台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而且有助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更科学地管理学生。

作者:魏华孙钦顺单位:山东省莒南县文疃中学

信息技术与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将企业从购买原材料、组织生产等,一直到最终销售给客户的一系列过程定义为企业物流,根据这一系列过程将物流管理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并从物流整体角度分析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以及各个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过程.合理处理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收益。

[关键词]物流;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经济一体化、经营国际化的总体趋势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营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协调好企业复杂的经营活动,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是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用系统的观点去思考、解决问题能够使决策者更的认识问题,理清整体结构,抓住重点,从而做出正确而持续有效的决策。系统思考的较大好处就在于能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寻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管理者开始重视以系统的观点来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前向一体化与后向一体化,以有效协调与供货商及客户之间的关系。其实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有效协调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物流管理及物流管理系统

1.物流及企业物流管理

企业物流可以定义为企业从订购原材料,一直到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或第三方物流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企业物流管理是管理者对企业各个物流活动,以及物流过程中的整体计划、决策、实施、控制等的管理活动,是对企业从采购原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到销售给分销商或第三方物流、消费者的整个过程的管理活动。

2.企业物流管理系统

企业物流活动有运输、库存管理、装卸搬运、生产、包装、配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用料控制等。装卸搬运也称为物料搬运,物流的各个主要环节和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依赖装卸搬运活动进行衔接。用料控制主要是为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材料使用情况,是生产部门与库存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

根据企业具体的物流活动可以将其物流管理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在各个子系统的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实施人员的理解误差可能造成实际行动偏离计划,或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各个因素发生变化,使得企业必须及时变更原来的计划,这就需要企业有监督控制部门对企业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对各种情况的变化及时反应,以保障企业物流管理目标的实现。

另外,为了便于物流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及数据交换,企业还应设置物流管理信息子系统。

所以,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具体分解为如下子系统;

计划分析子系统、采购子系统、运输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客户服务子系统、监督控制子系统。

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结构如图1。

企业物流管理系统过程如图2。

(1)计划分析子系统根据销售子系统及客户服务子系统提供的市场需求情况,以及生产子系统提供的本企业的生产能力等资料,制定企业生产计划;

(2)采购子系统根据生产计划以及库存管理子系统反馈的库存情况及时采购材料以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3)运输子系统则根据祠料采购子系统提供的采购情况、产品销售子系统提供的产品销售情况以及客户服务子系统提供的信息严格部署自己的运输计划,以保障材料以及产品能准时到达,提高效率,优化企业客户服务;(4)库存管理子系统根据运输子系统提供的材料及产品的入库。出库情况,生产子系统提供的产品生产情况以及销售子系统提供的产品销售情况管理库存;

(5)生产子系统按照生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

(6)销售子系统根据生产子系统提供的生产情况和库存管理子系统提供的产品库存情况制定产品的销售计划,销售产品,以及处理与销售产品相关的其他事务;

(7)客户服务子系统根据企业的销售情况提供客户服务。

以上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的交换都通过物流管理信息子系统,企业通过网络将各个子系统的情况及时反映到所需信息的其他子系统,使其他子系统能根据所需信息及时做出自己的决策,并快速行动,从而保障整个物流管理活动的效率,这是整个物流管理活动中比较关键的一点。物流管理是将企业的整个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只有保障信息交换的通畅,才能确保各个子系统按照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目标来进行决策,以避免出现由于信息不通畅造成各个子系统各自为政,偏离整体目标。

监督控制子系统则是对以上各个子系统的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对于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偏离计划,偏离物流管理整体目标的活动,以及由于环境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调整的情况及时反应,做出相应的决策,并通过物流管理信息子系统快速的反映到相应部门。

这些子系统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每一个子系统出现差错就会影响到其他子系统的运作,进而影响到整个物流活动。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协调好以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物流管理系统目标的关键。

3.物流管理系统的目标

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物流管理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效率,进而使物流管理工作单纯化、标准化以及效率化,同时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供货率以及优化客户服务的目标,寻求成本和效率的结合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物流管理系统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有效协调各个子系统的关系,较大限度地降低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总成本,优化客户服务,实现企业收益较大化。

物流管理的具体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快速反应:快速反应关系到企业能否及时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把物流管理的重点从根据预测和对存货储备的预期,转移到从装运方式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上宋。

(2)最小变异量:最小变异就是尽可自S控制任何会破坏物流系统表现的、意想不到的事件。这些事件包括客户收到订货时间被延迟、制造中发生意想不到的损坏、货物交付到不正确的地点等。

(3)低库存:低库存的目标是减少资产负担和提高相关的周转速度。存货可用性的高周转率意味着分布在存货上的资金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因此,保持低库存就是要把存货减少到与客户服务目标相一致的低水平。

(4)整合运输:最重要的物流成本之一是运输。一般来说,运输规模越大及运输距离越远,每单位的运输成本就越低。这就需要有创新的规划,把小批量的转运聚集成集中的、具有较大批量的整合运输。

(5)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某些对产品生命周期有严格需求的行业,挥手已流向客户的超值存货将构成物流作业成本的重要部分,如果不仔细审视逆向的物流需求,就无法制订良好的物流策略,因而,产品生命周期支持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

4.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整个系统中一个系统出现差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物流管理系统的失败。因此,物流管理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有效协调各个子系统,保障各个子系统之间数据传递的流畅。利用物流管理信息子系统,建立网络,使每个子系统的情况能及时反映到其他相关子系统,以保障每个子系统都能及时获得自己所需信息,并据以决策。

物流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过程如图3。

二、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注意事项

1.各个子系统的协调问题

物流管理系统涉及企业的很多部门,由若于个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每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业绩评定方式,如果每个子系统都按自己的目标来进行决策,就很难做到各个子系统劲往一处使,难以保障企业整个物流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者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及绩效评估措施,切实将各个子系统协调起来,使每个子系统做决策时都能从整体效益出发,从而为实现物流管理的整体目标而共同努力。

2.物流管理全程优化

物流管理整个过程中通过分析计划,计划实施,以及对整个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保障物流管理目标的实现,在这整个过程中要努力促使整个过程成本低,整体效益达到。有些情况下,局部系统实现优化会导致整个物流过程的劣化,管理者在决策时要统筹全局,将采购、运输、库存管理、生产、销售以及客户服务看作一个整体,必要时局部系统要牺牲局部利益以保障整个系统利益的实现。

3.物流管理过程中的预测问题

从整个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企业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组织生产以及销售计划都基于企业对市场情况的分析预测,如果企业对市场需求情况分析不,则会影响企业以后的一系列决策。如服装生产企业,如果对市场上服装面料以及流行款式把握不,企业在分析计划引导下,购进原材料并组织生产,则只会导致企业大量产品滞销,积压在仓库中,给企业带来损失。然而由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收集的不性,则企业的预测并不能保障百分之百,因此,对那些能够预测的一定要尽可能预测,对于不能预测的则一定要准备有效的应对手段。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论我国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摘 要]从世界范围看,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对信息化管理在国际社会中应用与发展状况进行了透视,基于我国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现状,对国内企业实行信息化系统管理及实施路径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信息 技术 企业管理 新经济时代,信息化的概念已

渐入人心。信息化按层次划分,分为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按经济行为主体划分,分为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可见,无论是怎样划分,企业信息化在其中的地位是不容质疑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的主体,是当前信息化的工作重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信息技术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其间,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现出来。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信息化水平的低下,不仅将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一、信息化管理在国际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

从企业自身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需要,是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从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来看,企业是工业化的主体,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原因之一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具体体现

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迅速普及。众多的企业通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其竞争优势得到加强,竞争力明显提高,如通用电气、福特公司等产业巨头,通过网上的原材料采购和销售,降低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达20%~30%。

加入WTO为中国企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全球化的竞争。企业将更多地融人世界经济,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全球资源与市场共享的重要条件。

二、我国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实现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如此重要,但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令人担忧。当前中国企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是经营观念陈旧,管理基础、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等问题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国民的信息化意识不强,相当数量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利用网络开发商务活动的企业甚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较在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经营理念等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据不统计,我国实现上网的企业只占到所有企业的20%~30%,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就更少。在实现上网的企业中,多数所做的工作也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有的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信息,成为名副其实的“空站”。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在欧洲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300家重点企业中,有70%的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不足,其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资只占总资产的0.3%,与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占总资产8%的水平差距甚远。

此外,300家企业中也只有70%的企业接通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尚未普遍开展起来,与电子商务配套的信息系统严重缺乏。而电子商务是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应用,因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深度以及广度均有限。

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的意识上也存在问题,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还不能系统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知识,还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此外,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及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极不平衡。

三、我国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路径

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带动中国企业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 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

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

信息化定义本身就是应用信息技术于各行各业,如农业、工业等行业都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使传统产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信息化并不是说大家都要来生产计算机、都来建设网络,而是指如何把这些技术用好。企业亦然。

电子商务是企业通过网络实现交易,是企业简化物流、资金流的方式。在企业信息化的诸多领域中,网络化以及电子商务已被认为是发展的方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或较高水平。无疑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关键的关键。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仍处尝试阶段。大多数企业的电子商务的企业只占20%左右,从事网上采购的企业和网上销售的企业则更少,定单与 合同的正式签订、支付及配送等活动基本上还在网下进行,能够上网的中小企业普遍对网络的应用方式过于单一,目前85%的企业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仅局限在信息查询和企业形象的宣传与推广。而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进人电子商务阶段。 我国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是由于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企业信用差,资金拖欠严重,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相关制度保障,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模糊,对信息建设的理解很肤浅,如大多数的企业认为开展电子商务有助于宣传产品,有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只有少数企业认为可以降低生产、销售、运营成本。

四、开展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化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能否与企业各项工作相融合,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成败。推进企业信息化,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搞好三个“结合”:一是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二是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三是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企业信息化应着重在四个方面展开,即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是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核心,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整个经济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还包括:与IT厂商联手进行信息化技术推广,开展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讲座、论坛和培训,选择重点企业进行信息化典型案例的合作开发,举行有关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软、硬件技术的展览,开展信息化的国际技术交流,参加制定企业信息化的专项规划等。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主体更是企业,因而,企业信息化关键也在企业的努力。如果没有传统企业的参与,发展电子商务就只能是停留在概念上,因此,企业要对信息化的概念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企业应把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数字化,管理流程数据化、标准化。把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信息化,将资金流、物流用信息流来控制,实行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资源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才能提高企业长远竞争力。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投入。由于信息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才能逐渐显示出它的效果。中国企业转向信息化必须走一条以电子商务为目标,用电子商务跨越企业的边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

同时,信息化建设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循序渐进。企业还应通过实时更新网站内容,展示企业动态新闻以及企业文化、管理、产品等方面信息,以加深企业自身与外界的沟通。企业信息化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要求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各个层面必须积极响应、有效配合。

改变我国企业信息化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支持,努力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与协调工作。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要善于从宏观的高度,加强政策的力度,积极倡导并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消费者也要提高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知识及使用能力,积极进行网上购物。

总之,企业信息化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关注,包括各级政府、企业自身、IT厂商以及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等的积极参与,只有如此,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扭转着产品以及出产进程、企业以及产业、乃至竞争自身的性质。把信息技术看做是辅助或者服务性的工具已经经成为过时的观念,管理者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以及深入含意,和怎么应用信息技术来创造使劲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无疑,信息技术正在扭转着咱们司空见惯的经营之道,1场瓜葛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技术革命已经经到来。

1、信息技术及利用归纳起来主要有4类:

一、是自动化的设计、出产系统(CAD、CAM),大大提高了劳动出产率、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市场化的速度;

二、是业务处理系统(TPS,EDP),将基层业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烦琐的数据处理中摆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力以及工作质量;

三、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将企业作为1个总体来进行的信息管理,加强了统计、分析以及讲演的功能,知足了中低层管理者的需求;

四、是经理信息系统(EIS)以及决策与集体决策支撑系统(DSS,GDSS),提高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水祥和工作效力,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经渗入到并且正在愈来愈多地影响着现代化企业的各个方面。

恰是在这类违景下,信息技术成为管理的1个首要对于象,并且资讯管理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与出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以及研发管理鼎足而立,因而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资讯意识,在企业中树立的资讯管理(To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管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谓远虑就是钻研企业战略,没有战略远见的企业即便是荣幸的爆发户,也必然是短命的。

现今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等的钻研以及开发上面,而产品、技术、工艺以及材料等钻研以及开发则是以不断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手腕为后盾。创造竞争优势就是要充沛应用信息技术,选择以及占有信息,更充沛地存储以及处理信息,钻研以及分析企业经济流动中的1般矛盾以及特殊矛盾,从而作出拥有超前意识以及预测能力的决策。

一、信息技术正扭转着企业

信息技术正在扭转产业结构,扭转产品以及出产进程,扭转企业以及产业,也扭转传统的竞争方式。

·信息技术扭转产业结构是指它增强了供方以及买方的竞价能力,由于供方以及买方通过联网或者其他电子手腕可以更为容易地进行产品价格、技术机能以及顾客服务等的比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讨价还价。

·产业结构的扭转还体现在进入壁垒的加强。由于,现有企业已经经在信息技术以及硬件方面做出了大量投入。进入者面对于本钱劣势是不肯等闲进入市场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方面的技术使替换产品望而生畏,由于,这些技术可以更快、更易地将不同的特色加入现有产品当中。

·定货以及帐单自动处理系统引发了配销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自动系统不但提高了固定本钱,还造成人员多余,因而,配销企业不能不更为关注增值量。

·信息技术使范围出产以及柔性出产并举,自动化不再是产品出产僵化的同义词。

二、信息技术开始钻研如何支撑企业高层管理者

目前,信息技术开始钻研如何支撑企业高层管理者,如经理信息系统(EIS),群体决策支撑系统(GDSS)等。

·它们可以提供给管理者多种情势的企业运营信息、外部行业信息、国家新的经济政策,乃至提供对于管理者个人事物管理的能力,既加强了决策的有效性,又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力。

·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内、外部信息及必要的分析工具迅速肯定企业战略目标,计划战略目标的施行策略,并且在施行之中及时患上到反馈,迅速调剂战略计划。

·信息技术可以强化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各方面信息提供和决策支撑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企业高层领导依赖下属进行评价以及建议的程度,提高了决策的质量。

·信息技术改善了沟通法子、下放了决策权、加强了工作的规划性、培养了高素质的下属,因此可以大幅度地扩展管理辖幅、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减缓时间的压力、减少事故产生与发现之间的延误。

·利便的运营状态查询,构成了对于下属的束缚鼓励以及评价鼓励,提高了员工工作的踊跃性。

·电视会议以及群决策支撑减少了对于会议的无效节制,经理个人事物管理系统节俭了管理者时间的大量损耗,即插即用的网络系统使患上管理流动再也不受地点以及环境的束缚。

3、企业有效的竞争手腕

竞争进程中最首要的莫过于发现以及应用自己的长处,即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不管在战争仍是企业竞争中,集中的原则长期是争夺成功的铁律。集中优势的原则是企业制订竞争战略的首要根据之1。集中原则可以体现在本钱优势、差别化优势以及其他竞争优势的努力进程中。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常常把集中原则局限在某个产品、产品线或者某个市场细分上,从而使这1首要的制胜手腕与本钱经验丰富以及差别化等手腕割裂开来。其实,迈克尔.波特提出的3个主要竞争手腕,即本钱经验丰富、差别化以及集中,是3个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依存,也互相增进的竞争手腕。本钱经验丰富自身就是1种最有效的差别化选择,差别化的表现之1则可以是低本钱。本钱经验丰富以及差别化战略的实现离不开集中原则,而集中于某个专门产品或者市场细分自身也是本钱以及 差别化优势的表现。

信息技术以3种情势影响竞争:

(一)扭转产业结构,并由此扭转竞争规则;

(二)创造竞争优势,并为企业带来克服竞争对于手的新法子;

(三)带来企业自身业务之外的新的业务。

信息技术的利用已经渗入到价值链的各个部份,扭转着价值流动的进行以及流动之间的联络,造玉成方位的竞争。过去,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仅限于财务以及档案管理方面,而现在信息技术已经贯穿整个价值流动中,体现出优化、节制以及判断等功能。八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企业界以及学术界1直在高度注重以及钻研信息技术的战略利用问题。日本的质量管理模式也在向战略信息系统模式转移。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本钱、差别化、发展、立异以及联合等竞争手腕,创造企业竞争优势已经经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的有力竞争武器。

信息技术可以扭转企业"价值链"中任何部份的本钱。历史上信息技术对于本钱的影响仅局限于重复的信息功课。今天,即便诸如装配线这样手工操作程度极高的功课进程也有了极高的信息处理成份。自动配件选择系统以及材料操纵系统等已经被许多公司在出产装配线上采取。信息技术扭转或者改善本钱形成。如不少公司正试图扭转公司销售人员的传统工作方式,削减销售人员,充实直复营销气力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减少了销售开支,成倍地提高销售成就。

信息技术对于差别化战略的影响也是无比大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差别化战略已经成为市场需求,"优越劣汰"的自然规律向人们的观念以及传统的行动发出了挑战。信息技术的战略作用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中体现无遗。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的利用已经成为不依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在扭转多种竞争气力的同时,也扭转着竞争规模以及竞争优势之间的瓜葛。信息技术使企业更有可能来调和地区、国家以及全世界间的经济流动,在更广泛的地舆规模内争夺竞争优势。信息技术还使患上本来绝不相关的产业产生了亲密的联络。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会是1最为典型的例子,2者的亲密结合对于这两个产业的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可用来支撑企业的营销流动,发达的全世界信息网络,正在带来市场营销领域的1场革命,这就是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的特色是能依据市场变化快速更新产品或者调剂价格;节省销售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本钱;消费者可随时查询,信息量大,性高;可与消费者树立长时间的优良瓜葛;可全天候提供全世界规模的营销服务。网络营销拥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尽管网络营销不能完整替换传统的营销方式,但其所占市场份额将会不断增添,这个巨大的市场,愈来愈遭到工商企业界的高度注重。

4、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系统中,3个要素抉择了其成败,它们是:人、进程以及产品。人们常常把胜利以及失败都归咎于信息的产品,而忽视了企业管理方案的总体性。

1般来讲,1个的企业管理系统应该至少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

(一)企业决策层 它的目标是匡助企业的决策者摹拟以及抉择企业的管理战略,监控以及判断企业的现状,及时调剂企业的管理战术。

(二)业务支撑层透过它,可以清楚的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满意状态,企业资产的使用程度,企业财务及资金状态、企业管理本钱的比率……

(三)业务运作层 简单的讲,这就是常说的MRPII或者ERP,它可以匡助企业公道的计划企业的运作资源,以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节制企业的运作本钱,患上到较大限度的获利。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利用的5大领域:

一、策略资讯系统:策略资讯系统能透过信息系统而创造公司的策略性优势;

二、办公自动化:通过电子邮件有效提高企业日常管理的自动化处理水平,从而到达“无纸化”的境界;

三、出产自动化:产品开发、制造以及经营的全进程实现电脑化,强化物料管理,有效执行操作节制自动化系统,并保障产品质量体系的;

四、电讯与配销系统:透太高速及宽频的电讯传输系统,提高配销资料处理效力,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系统就是实时销售POS系统以及电子数据交流EDI系统;

五、人工智慧系统:以精密、高速的电脑为基础,开发能摹拟人类智慧的系统,使用此系统可以解决繁杂而没有固定模式的问题并作出相干决策。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利用,使患上在西方发达国家流行了1百多年的企业管理模式正在面临或者已经经产生了彻底的扭转。在新型的管理模式中,信息是管理的核心,获守信息的方式是抉择管理组织情势的首要因素之1。所以在基于知识以及信息的全世界化信息经济中,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使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环节减少,速度加快,能对于内外环境作出快速反映。

在信息技术的起步阶段,信息系统多限于企业内部,诸如MIS系统等。全世界信息网(如INTERNET)的树立以及,使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及其他的组织成员,能等闲地打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壁垒,进行各种信息交换,同享信息资源。信息网络的技术保障是全世界性跨国公司发展迅速的首要缘由以及基础。美国为了使其制造业维持在二一世纪的竞争能力以及优势,在《二一世纪制造企业战略讲演》中提出了麻利制造的概念。麻利制造企业借助于全世界信息网络,采取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它既可以是企业与供应商、用户组成的专业项目组,也能够是互相竞争公司组成的某1产品、项目的临时组织机构,采取这类动态组织结构就能够扭转过去金字塔式的多级管理,把更多的决策权下放到项目组,使项目组能依据实际情况迅速地做出正确决策。

在全世界化的信息时期,重大决策很少也很难由个体来完成,而是需要群体决策。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完整扭转企业决策层的决策方式,如目前正在钻研的群体决策支撑系统(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简称GDSS),能让扩散在不同处所的决策者在同1时间通过远程电视会议系统以及联网计算机恍如置身于同1会议室,面对于面地在1起讨论某些重大的决策。GDSS不但使决策者们能利便地交换信息、调和工作,而且还拥有特殊的工作机制,可以避免发生消极的群体行动,限制某个决策个体或者小团体对于决策的影响,在必要时,还能对于某个决策者的个人意见保密,使患上每一个决策者在讨论中能解除畏惧心理,斗胆充沛地发表意见,保障了终究构成决 策拥有性、客观性以及公正性。

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降低企业本钱:当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POS系统、EDI系统等,不但确保了工作的性以及及时性,而且能改善产品库存,而制造业普遍使用的MRPII系统能公道支配出产,提高零部件配套率,缩短出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

(二)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如在汽车制造夜中,在日本以及美国,因为运用CAD设计新型车型,将原来的开发周期由五年缩短至一年,效力之高可见1斑。

(三)提高产品以及服务的差异化: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产品服务的立异,1般是不易被同行效仿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服务的差异化,增添了竞争优势。

(四)提高转换本钱,改善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的瓜葛:信息技术的引入及利用,使企业能在同行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但能锁定原有市场,还能不断吸引新客户开辟新市场。

企业管理工作的节制职能是为确保企业目标以及为到达目标所制订的规划患上以实现。节制与规划工作亲密相干,应用实时信息系统进行节制是信息技术较早的利用之1。信息技术为项目管理中的节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现代大型项目管理所需资源昂贵,技术前提繁杂、触及的人数、机构以及职能互相依存的程度高、风险大,在这类项目中,1个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能对于项目信息以及流动进行系统性管理的项目管理信息以及节制系统是项目胜利的症结所在。项目管理信息以及节制系统通常包含计划、进度、费用、施行等部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许多职员都是企业网的用户,全部人员都能以一样的速度患上到企业的信息,这将有益于企业管理的民主化。但另外一方面,对于于个别企业而言,有些信息是需要分级的,信息的分级以及保密问题是企业主管人员在信息化早期应充沛斟酌并当真加以解决的。

如何进行资讯管理?

首先,企业高层领导要树立资讯意识,行将资讯视之为企业兴衰的症结因素之1,通过钻研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机会与挑战、给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方式带来的变革,认识到信息技术既是变革的推进力,又是变革的技术保障。

其次,资讯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因为企业的资讯投资是巨大的(许多国际性大企业在资讯方面的投资约占其投资总额的二0%-⑶0%),因而投资既要稳重又要有必定力度。

再次,资讯管理的施行进程就是企业的变革进程,1方面要捉住这次机遇完成出产与管理的优化,防止原有业务系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化的翻版,另外一方面要重视保护资讯管理的,维持高层管理层的介入以及领导、调剂管理者的指望、解除企业各阶层对于于变革的抵牾。

,资讯管理也同其它的管理1样,需要有本身的战略计划、施行规划以及日常管理,需要从大至企业文化、小至资讯人材培育等多方位努力保护其优良运行以及维持延续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是1种新的出产力,势必对于出产方式、经营模式带来深入而重大的变革,企业家们要充沛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原有企业管理模式所发生的深入影响,寻觅对于策,探索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使企业能在时期的潮流中发展、壮大。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信息技术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在当前信息技术的使用日益频繁,给各行各业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也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很多高校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往往只重视硬件设备的添加,软件建设往往跟不上,没有做到物尽其用,行政管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处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极大的阻碍了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今后高校要对如何更加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行政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信息技术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

1、保障高校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和性

信息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使用能对高校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汇总,高校信息系统和各种数据库还可以高校领导进行决策提供依据。以为内高校领导在决策和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校园中的人事变动、财务开支等工作有的了解,但是如果让各部门收集这些数据的话时效性不能保障,同时各项程序也比较复杂,但是利用校园网络和各部分信息进行收集就比较方便,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2、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垂直化,导致上下级之间信息交流比较复杂,很多管理决策要通过好几层才能传到教师和学生上,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同时也浪费了很多人力资源。如果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不仅缩短了信息传达的时间,而且高校的高层领导可以与教职工之间直接联系,省略了中层管理机构的介入,这样中层管理机构人员的数量将会大大减少,从而有效提高高校行政办事效率。

3、加强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采用信息化技术之后,高校行政部门之间、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之间的来年息将会更加的紧密,一些相对独立的部门也通过网络与校园中的其他部门发生联系。各部门在工作中可以利用网络开展文件传输等工作,加强不同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另外高校各部门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对管理结构进行调整,逐渐建立一种相对平等的网状组织管理机构,保障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4、扩大信息使用范围,实现信息共享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校行政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管理工作,各种信息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的传输,不同学科之间也能形成很好的信息流动,信息的使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大,不仅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突破了使用主体的限制,个人之间、院系之间、各部门之间以及高校之间都能利用网络进行沟通,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二、信息技术下如何开展高校行政管理创新

1、加强对信息技术利用的重视

要提高信息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使用首先要转变思想,加强对信息技术使用的重视。及时,学校的领导要对信息技术使用带来的便利有深入的认识,加强在信息设备方面的投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建立完善信息网络。第二,要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细心技术使用信息,在高校的各种会议上要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发展趋势要不断明确,从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第三,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要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更好地在行政管理工作总发挥自己的才能。

2、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利用信息技术上开展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有整体战略部署,制定总的实施规划,确定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应该保障各个部门之间的软件系统的一致性,建立综合性的信息行政管理系,这样高校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

3、改进信息系统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比较快,所以信息技术更新换代也比较频繁,高校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对信息系统的升级工作特别注意,不能只重视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要对软件系统定时升级,保障其的稳定运行。高校针对自己的使用的信息软件要制定一个严格的维护条例,定期找专业的人员进行升级更新,保障系统的高速运行。

4、培养信息管理素质

信息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使用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素质。目前高校中很多行政管理人员信息技能比较低,不能很好的进行信息化操作,没有发挥出信息系统的功能,导致行政管理效率较低。在未来高校应该重视培养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信息操作技能。及时,在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拔中要保障专业对口,具备信息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第二,要加强后期的培训和教育。随着系统升级和更新应该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后续培训,让他们具备新的细心知识,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的要求。

5、改进高校行政管理流程

高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行政管理工作,为了保障行政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向适应,应该对行政管理流程不断优化,保障行政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高校应该对内外资源进行整合,要对内部各管理部门职能进行明确,让其与信息管理系统相适应,使管理系统能逐渐向有序状态前进,从而不断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

结论:

对于高校来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行政管理工作不仅实现了高校内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同时也为高校进行科学的发展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是对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进,但是当前高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行政管理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高校要针对这些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开辟新的发展途径,从而有效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要求,计算机财务管理应运而生。从计算机财务管理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计算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计算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就如何提高企业的计算机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计算机财务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务管理的内容也不断更新。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企业发展的优势,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变得势在必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计算机财务管理对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时代,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财务管理,为财务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并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应。

一、实施计算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般来讲,财务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传统财务管理方法和计算机财务管理方法。传统财务管理的特点是通常以管理者的经验为主,以定量分析为辅。采用人-人对话方式,具有直接性和灵活性的优势。但传统财务管理方法所使用的信息量较小,无法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来对企业的管理做出正确决策。对于复杂的管理模型问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无法实施和实现,从而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计算机财务管理的出现是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外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全球网络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规模化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求越来越强烈。计算机财务管理是指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指导,将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理论实现有机结合,在计算机环境中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并应用各种模型来实现管理的方法。即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基本数据,采用哪些计算机工具、技术和方法建立模型,采用哪些步骤和方法改变基本数据,并使得管理模型可以自动得出定量分析的结果等。计算机财务管理可以及时、地获取大量的经济信息,并根据企业多变的经济环境适时建立各种分析和决策模型,来揭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一系列深层次、较强综合性的定量分析问题,做到充分利用企业核算信息和外部信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计算机财务管理,克服了传统财务管理的缺陷,适应了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有成效,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计算机财务管理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就其内容来讲,主要包括投资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管理等。计算机财务管理就是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因此,计算机财务管理的内容相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更加复杂、更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技术性。计算机财务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内容:

(一)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和软件系统的维护

计算机财务管理的运行离不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计算机软硬环境的维护和管理是整个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计算机硬件的管理是计算机财务管理正常运行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财务软件的维护是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的主要工作。主要是检查系统文件的完整性,通过操作软件进行索引,删除系统垃圾文件等。通过计算机软硬环境的维护为正常使用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投资决策计算机分析模型

投资决策是企业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会在现有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内自主做出新的投资决策。投资决策具有投资数额大、投资期限长等特点,一旦投资失误将给企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充分借助计算机财务分析工具,合理地预测投资决策方案的收益和风险,为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决策的计算机分析模型主要有贴现现金流指标函数净现值函数npv、内涵报酬率函数irr、现值指数pvi函数等。根据这些函数的内涵,借助于计算机语言工具,通过改变与投资项目风险和收益有关的参数,就可以得到考虑投资风险后的各项目评价指标,从而很迅捷地实现投资方案的收益风险对比。除此之外,投资决策分析模型还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更新决策模型。在固定资产更新模型中,通过改变固定资产基本数据,就可以得到新旧设备的分析结果,可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资产来更新旧设备对企业最有利,从而为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提供支持。

(三)流动资金管理模型

流动资金是指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主要是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资金管理占据了企业绝大部分的流动资产,科学的管理流动资产对于保持企业的流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流动资金管理模型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赊销策略分析模型、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和现金持有量决策模型。计算机模型通过对输入的不同赊销方案自动产生分析结果,并且根据赊销策略中的任一种因素的变化,自动产生相应的结果,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方案。同时。运用规划求解工具,根据企业对不同材料需求数量的不同、订货成本的高低、单位储存成本、每日送货量和耗用量等各因素的不同,自动生成相应的订货量,用低的存货成本满足企业存货需要。

(四)筹资分析与决策模型

筹资分析与决策模型是指运用计算机工具,对企业可供选择的筹资方式进行成本比较,得出资本成本低的筹资方式,从而实现企业的资金需求。筹资分析的借款分析模型中,财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借款金额、借款期限、每年还款次数中任意一个或几个因素的变化,来分析每期偿还金额的变化,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在长期资金的借款租赁模型对比分析模型中,把租赁筹资和借款筹资分析模型放置在两个窗口,得到租赁和借款筹资的成本对比情况,从而做出是租赁,还是借款筹资的决策。

以上是计算机财务管理中常用的模型。除此之外,还有利润分配管理模型、财务比率分析模型等。所有分析模型都可以借助计算机工具,很快地生成相应的结果,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如何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计算机财务管理

计算机财务管理是区别于传统财务管理方法的一种管理方式。它要求企业具备相应的软硬条件才能更好地实施。除此之外,在企业业务流程、企业经营理念、人员配备、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如何更好地实施企业的计算机财务管理。

(一)转变观念,实现财务管理方式的创新

计算机财务管理是区别于传统财务管理的一种方法,是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包括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预算管理等丰富的内容,涉及到企业战略目标确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业务流程再造、管理模式调整、组织架构改革等复杂过程,这就需要企业的各级管理层转变观念,只有实现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计算机财务管理的内容。

(二)要大力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计算机财务管理和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对企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要求很高。计算机财务管理条件下,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从传统的会计转向计算机网络会计,需要掌握更丰富的常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并要善于利用计算机程序和系统的数据库来编制外部用户所需的财务报告,解析和拓展系统输出的信息并用于重要的决策,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咨询等。

(三)建立新型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财务管理创新。

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运行具有很大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创新作保障。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及时将资本市场、产品市场、供求情况、顾客信息、政策法规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计算机的多模型模拟,进行敏感分析,及时调控经营风险,完善投资决策,是计算机财务管理条件下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一方面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企业可以借助计算机工具,有效地实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给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受到了网络经济的冲击,信息化成为财务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人员的培养教育、网络建设、电子认证体系与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等将对其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企业一定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新观念,持续改进,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实现企业管理方式的巨大创新和飞跃。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商战决胜的利器 --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

摘要: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正在影响甚至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本文从分析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出发,阐述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讨论信息技术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深刻影响,并在分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及其管理决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框架结构,以期引起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思考,引导他们采取积极措施,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能在时代的潮流中发展、壮大。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企业管理 mis 战略管理

20世纪的一个重大变革是世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其直接的后果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表现为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质量的提高、价格便宜、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并且围绕产品的服务也越做越好。这就要求企业(制造商)能尽快适应市场的变化,制造出性能价格比优良、能满足用户各种要求的产品,并同时提供良好的服务。对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竞争就更为激烈,这是因为技术含量高就有可能取得产品市场的独占性,从而获取高额的利润。

统一的全球市场对企业的巨大压力,来自信息技术带给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世界进步了,地球变小了,"货比三家"便产生了竞争。不出家门、厂门,便可以了解到全球市场的行情变化。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全球网络化),对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会更大。

面对如此严酷的形势,我国有不少企业还无法开发出创新的产品,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市场独占性产品,产品设计还停留在仿制、变型设计的低水平上,这是长期计划经济模式所带来的影响。我国企业管理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管理粗放,即使是目前运作比较好的企业,多数也只停留在严格管理上。对科学管理、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和运行,只有少数企业在探索。有些好的管理思想还只是停留在哲理上,缺少现代科技理论上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撑,因而也就缺乏后劲。当然,我国企业还有许多其他困难,如设备和加工工艺比较落后、职工素质低、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等等。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产品和生产过程、企业和产业、甚至竞争本身的性质。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已经成为过时的观念,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以及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用力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无疑,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经营之道,一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技术革命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新企业和新产业。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步为企业界所认同,其广泛应用也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而其已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阶层。信息技术及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一是自动化的设计、生产系统(cad、cam),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产品市场化的速度;二是业务处理系统(tps,edp),将基层业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烦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三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的信息管理,加强了统计、分析和报告的功能,满足了中低层管理者的需求;四是经理信息系统(eis)和决策与集体决策支持系统(dss,gdss),提高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并且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现代化企业的方方面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对象,并且资讯管理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与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研发管理鼎足而立,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树立资讯意识,在企业中建立的资讯管理(to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一、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产品和生产过程、企业和产业、甚至竞争本身的性质。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已成为过时的观念,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以及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有力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无疑,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经营之道,一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技术革命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新的企业和新的产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谓远虑就是研究企业战略,没有战略远见的企业即使是幸运的暴发户,也必然是短命的。当今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的研究和开发上面,而产品、技术、工艺和材料等研究和开发则是以不断完善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为后盾。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部署涉及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它在具体产业或企业中的意义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没有战略观念和眼光,没有一定优势的战略竞争手段,就不可能有竞争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和占有信息,更充分地存储和处理信息,研究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般矛盾和特殊矛盾,从而作出具有超前意识和预测能力的决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原来的管理方式日益落后于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创造新的管理模式。原来的大量流水生产的管理是静态管理,规模经济造成了过细的劳动分工和层次控制。其弊端是,层次结构需要以监督(supervise)和协调(coordination)来维持,这就加大了管理成本;层次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慢和信息失真造成了决策的延误和效率的低下;部门的区隔化和固定的规程削弱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生产技术要求动态管理,即决策权的下放,更少的规则与约束,扩大的管理辖幅,网状的信息通讯。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模式,任何企业都要面对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1)竞争对手之间展开的竞争;(2)新进入者的威胁;(3)替代产品的竞争威胁;(4)供方的讨价还价的能力;(5)买方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的最终利润是在这五种竞争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企业可能在某一个或多个方面占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可能体现在与对手或其他替代产品的直接竞争方面,或体现在削弱供方或买方优势方面,或体现在为阻止新的竞争对手进入而采取的防范措施方面(如建立或加强进入壁垒)。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产业结构,改变产品和生产过程,改变企业和产业,也改变传统的竞争方式。信息技术改变产业结构是指它增强了供方和买方的竞价能力,因为供方和买方通过联网或其他电子手段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产品价格、技术性能和顾客服务等的比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讨价还价。产业结构的改变还体现在进入壁垒的加强。因为,现有企业已经在信息技术和硬件方面做出了大量投入。进入者面对成本劣势是不肯轻易进入市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方面的技术使替代产品望而却步,因为,这些技术可以更快、更容易地将不同的特点加入现有产品之中。订货和帐单自动处理系统引起了配销企业之间的剧烈竞争,自动系统不仅提高了固定成本,还造成人员过剩,因此,配销企业不得不更加关注增值量。另外,信息技术使规模生产和柔性生产并举,自动化再也不是产品生产僵化的同义词。

竞争优势的获取越来越依靠信息技术,诸如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唱片的录制、销售带来了全新的概念,以信息流代替物流,产生了电子唱片这一新产品;银行利用电子结算,方便了储户存、取款,创新了新的行业机会;现代商战中利用internet进行销售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成为不可替代的交易方式;企业内部的资讯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决策环境,更可以提供品质的客户服务。

目前,信息技术开始研究如何支持企业高层管理者,如经理信息系统(ei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等。它们可以提供给管理者多种形式的企业运营信息、外部行业信息、国家新的经济政策,甚至提供对管理者个人事物管理的能力,既加强了决策的有效性,又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内、外部信息及必要的分析工具迅速确定企业战略目标,规划战略目标的实施策略,并且在实施当中及时得到反馈,迅速调整战略规划。例如当经理制定了新的营销策略后,通过经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地查看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表达的销售状况分析,因此一旦销售额很稳定,但长期客户越来越少的现象发生时,就比较容易被发现。如果不借助信息技术,这种十分严重但又非常隐蔽的问题将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了,也要耽搁许多时间,造成重大的损失。信息技术可以强化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各方面信息提供以及决策支持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企业高层领导依赖下属进行评价和建议的程度,提高了决策的质量。信息技术改善了沟通方法、下放了决策权、加强了工作的计划性、培育了高素质的下属,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扩大管理辖幅、增强决策的透明度、缓解时间的压力、减少事故发生与发现之间的延误。方便的运营状况查询,形成了对下属的约束激励和评价激励,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电视会议和群决策支持减少了对会议的无效控制,经理个人事物管理系统节约了管理者时间的大量消耗,即插即用的网络系统使得管理活动不再受地点和环境的约束。

专家提醒我们,在企业信息系统计划和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是,环境的评价、组织的swto分析、关键成功因素和企业特有的竞争能力等,然后将对这些因素的评价和分析转换成具体的竞争战略选择,一旦确定了优化的战略或战略组合,经过深入细致的计划过程,就可以实施企业信息系统。

二、有效的竞争手段

竞争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长处,即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无论在战争中,集中的原则永远是争取胜利的铁律。一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可能拥有太多的资源,即使大企业或跨国企业也不可能拥有意义上的充足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资源总是有限的,竞争即是对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以相对最少的资源,也是化、最集中的资源投入,争取较大的、回报率较高的产出。

集中优势的原则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集中原则可以体现在成本优势、差别化优势和其他竞争优势的努力过程中。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往往把集中原则局限在某个产品、产品线或某个市场细分上,从而使这一重要的制胜手段与成本经验丰富和差别化等手段割裂开来。其实,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三个主要竞争手段,即成本经验丰富、差别化和集中,是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也相互促进的竞争手段。成本经验丰富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差别化选择,差别化的表现之一则可以是低成本。成本经验丰富和差别化战略的实现离不开集中原则,而集中于某个专门产品或市场细分本身也是成本和差别化优势的表现。

信息技术以三种形式影响竞争:(1)改变产业结构,并由此改变竞争规则;(2)创造竞争优势,并为企业带来战胜竞争对手的新方法;(3)带来企业本身业务以外的新的业务。迈克尔.波特从产业和组织结构分析入手,提出了"价值链"、"价值活动"和"价值系统"等概念,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改变产业结构和制订竞争战略方面的重要意义。"价值链"是指企业的一系列技术和经济活动,这些活动被称为"价值活动"。企业创造的价值是通过顾客愿意为产品或服务支付的量来测定的。企业的赢利与否,在于它创造的价值是否超过了它所进行的价值活动的成本。所谓获得竞争优势,就是指企业是否以较低的成本或差别化的方式进行价值活动。"价值系统"指的是产业内不同企业价值链(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不同的企业可以通过价值系统的优化和协调创造竞争优势。企业的价值活动可大体分为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主要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辅助活动指的是支持企业主要活动的基础方面,包括管理、财务和法律等。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价值链的各个部分,改变着价值活动的进行和活动之间的联系,造成多方位的竞争。过去,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仅限于财务和档案管理方面,而现在信息技术已贯穿整个价值活动中,体现出优化、控制和判断等功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而获得的竞争优势在成本和差别化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信息技术影响价值活动,并使企业利用竞争范围的变化获得竞争优势。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企业价值链任何一环的成本,从而造成成本优势。信息技术已不再仅仅具有提供辅助或服务的参谋功能,它已经具有能够左右企业竞争战略和计划的作战功能。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现代企业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的潜力和信息技术战略应用的意义。进入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企业界和学术界一直在高度重视和研究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问题。日本的质量管理模式也在向战略信息系统模式转移。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成本、差别化、发展、创新和联合等竞争手段,创造企业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的有力竞争武器。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企业"价值链"中任何部分的成本。历史上信息技术对成本的影响仅局限于重复的信息作业,如今这种局限已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即使诸如装配线这样手工操作程度极高的作业过程也有了极高的信息处理成分。自动配件选择和材料操纵系统等已被许多公司在生产装配线上采用,这是一种用来进行库存控制和零件选择的系统软件。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还能改变或改善成本构成。如不少公司正试图改变公司销售人员的传统工作方式,削减销售人员,充实直复营销力量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减少了销售开支,成倍地提高销售成绩。信息技术对差别化战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理论,差别化取决于企业和企业产品在"价值链"中的作用。然而,信息技术可以根据顾客提供的特殊参数订做产品。通过这样的战略,可以提高企业和产品在顾客心中的差别化地位,因而也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差别化战略已成为市场需求,"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向人们的观念和传统的行为发出了挑战。信息技术的战略作用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体现无遗。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不依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在改变多种竞争力量的同时,也改变着竞争范围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使企业更有可能来协调地区、国家和全球间的经济活动,在更广泛的地理范围内争取竞争优势。信息技术还使得原本毫不相干的产业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融合是一最为典型的例子,二者的密切结合对这两个产业的结构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可用来支持企业的营销活动,如产品线计划、营销计划、媒介选择、产品促销、研究与开发和产品开发等。信息技术用来支持营销活动的案例可谓比比皆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制造业重视的减少或无库存生产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实现和推广。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而取得成本经济,也是企业竞争的战略手段之一。通过降低成本或迫使对手提高成本是这一战略步骤的意义所在,而信息技术恰能更地支持这一步骤的实现。发达的全球信息网络,正在带来市场营销领域的一场革命,这就是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和比例正日益增加,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迅速发展。网络营销的特点是能根据市场变化快速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减少印刷和邮政费用、节省销售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消费者可随时查询,信息量大,性高;可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可全天候提供全球范围的营销服务。网络营销的商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网络直接销售的商品,如电脑软件、音像制品、数据资料、电子书报杂志、股票交易、旅游等。另一类是通过网络与顾客建立关系,以多媒体方式商品信息,进行三维模拟及从不同角度展示商品原型,获取顾客需求,给顾客提供方便的订购服务及售后咨询、指导等信息服务。网络营销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它能够将产品说明、促销广告、公共关系、顾客意见和需求调查、顾客服务、市场情报收集、产品测试等各类营销活动整合在一起,实现直接沟通,达到营销组合所追求的综合效果。可以方便、快捷、廉价地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和交流。虽然网络营销不能替代传统的营销方式,但其所占市场份额将会不断增加,这个巨大的市场,越来越受到工商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三、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当今市场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必须注重其自身的变革,以适应市场的近期需求。信息技术以其高速性、大容量性和有效的分析性功能,成为了企业赢得成功的工具。而越来越频繁的企业需求的变化,要求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越来越灵活,而且能符合企业特殊业务的要求。在现代的企业管理系统中,三个要素决定了其成败,它们是:人(people)、过程(process)和产品(product)。人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主体,人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管理系统应用的质量;过程决定了企业管理系统的实施速度和成败;产品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道路上,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随处可见,人们往往把成功和失败都归咎于信息的产品,而忽视了企业管理方案的整体性。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应当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企业决策层、业务支持层和业务运作层。而业务运作层又包括有客户关系层、研究开发层和生产作业层。(1)企业决策层 它的目标是帮助企业的决策者模拟和决定企业的管理战略,监控和判断企业的现状,及时调整企业的管理战术。(2)业务支持层透过它,可以清楚的了解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状况,企业资产的使用程度,企业财务及资金状况、企业管理成本的比率……(3)业务运作层 简单的讲,这就是常说的mrpii或erp,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的规划企业的运作资源,以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控制企业的运作成本,得到较大限度的获利。企业管理系统要解决的问题非常简单,它就是要帮助企业的经营者管理企业。那么企业的经营者经营企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企业经营者就是要为企业的拥有者赢得较大的增值。因此,企业管理系统就是帮助企业的经营者有效的控制和运作企业,达到企业投资者的增值较大化的目的。

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企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和外部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即信息技术的创新带来了市场创新、生产创新和管理创新,引发了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90年哈默博士提出了企业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思想和方法。可以说企业重组不是一个渐进的改良过程,而是在对企业的目标和战略进行根本性思考的基础上所开展的改造;它追求质量、成本、产品市场化的速度和服务水平的巨大改善;它打破了传统的按照职能和部门进行思维的习惯,重新考察和规划企业的过程;它通过删除不必要的、不增值的活动,如减少审核、检查与控制等环节,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变职能管理为过程管理。实际上企业重组是对原来许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集成,诸如复杂产品设计领域中成效显著的并行工程的方法,广义的质量管理,以及工作小组方法等等。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如果不能较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企业重组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是不可能实施的,因此指出信息技术的基础地位是极有意义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支持的bpr就不是真正的bpr.

信息技术强有力地提高了企业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得一些数学性很强的管理方法,如运筹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大量应用以支持企业运营,甚至采用决策支持技术进行决策。通讯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决策时越来越重视获得企业内部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外部信息,决策更加民主、公开、合理,并且通过有效的沟通产生了建立在情感与理智共识基础上的"最合适"的决策。以扁平化为代表的新的组织形式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了新时代的人本管理思想。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承担了大量的决策与运营任务,减少了中间管理层次和中层管理人员,这种扁平化的成因就是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对组织精简的强度比依靠管理者个人的能力更大,信息技术的采用带来了员工结构的变化,减少了大量的手工劳动者,增加了销售、服务人员。可以说信息技术是扁平化组织良好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和强有力的保障。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归纳为五大领域:策略资讯系统:策略资讯系统能透过信息系统而创造公司的策略性优势;办公自动化:通过电子邮件有效提高企业日常管理的自动化处理水平,从而达到"无纸化"的境界;生产自动化:产品开发、制造和经营的全过程实现电脑化,强化物料管理,有效执行操作控制自动化系统,并保障产品质量体系的完善,如制造业资源计划系统mrpii,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等;电讯与配销系统:透过高速及宽频的电讯传输系统,提高配销资料处理效率,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系统就是实时销售pos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人工智慧系统:以精密、高速的电脑为基础,开发能模拟人类智慧的系统,使用此系统可以解决任何复杂而没有固定模式的问题及其相关决策,如决策支持系统d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经理支持系统ess等。

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首要依据是市场信息,谁以最快的速度地把握市场,了解顾客的需求、竞争对手的情况,谁就取得了竞争的主动权,而现代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有效手段,全球信息网的形成使我们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使企业与经销商乃至用户之间的联系极为方便、快速、。市场的需求信息、客户的特殊要求在瞬间反馈到企业。在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的研究中,有关技术的软件十分丰富,如生产计划(mps)、能力需求计划(crp)等概念是ibm公司在1972年"面向通信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copics)"中提出来的。后来提出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的概念得到了应用,到八十年代初,美国有近12000个企业在使用或建立mrp系统。之后又将其功能扩展到经营计划、销售计划、车间管理及财务成本管理等,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rpii)。由于事先有了详尽、周到的计划,整个企业生产的进行就有了合理的组织和科学的安排。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和动荡,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在西方发达国家流行了一百多年的企业管理模式正在面临或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新型的管理模式中,信息是管理的核心,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决定管理组织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成为可能。所以在基于知识和信息的全球化信息经济中,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正在影响着甚至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使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环节减少,速度加快,能对内外环境作出快速反应。集权式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分权式的形式代替。联网后的信息处理主体之间,不再总是纵向的主从关系,而是水平的对等关系或是纵横交错的对等关系。他们既是信息的发出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其管理组织形式呈"金字塔"形,信息传递、决策及控制活动是严格按层次进行的,这已无法适应当今全球化信息经济的要求。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获取所需的信息,大大降低信息的获取成本,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使得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远程通讯和联网计算机直接与低层部门联系,大大减少甚至消除了中层管理者的介入,形成了倒"t"形的管理组织形式。由于低层管理者是企业与外界客户直接联系的部门,往往是他们知道客户需求的变化,如果他们具有一定的决策权或能及时将市场信息传至高层,并直接得到反馈的决策,那么,企业就能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调整,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正是倒"t"形管理组织形式的特点,传统的"金字塔"形结构则无法做到。同样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中大量的事物(包括生产)已自动化,如mrpii、edi等,这样一来,企业低层管理人员便可以缩减至最少,并可适当扩充中层管理部门,用以增强对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监控,加速新产品的设计,拓展市场等,这样就形成了另一种呈菱形结构的管理组织形式。可见,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组织管理形式,而新的管理组织形式是倒"t"形还是菱形则由企业所属行业的特点来决定。

在信息技术的起步阶段,信息系统多限于企业内部,诸如mis系统等。全球信息网(如internet)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及其他的组织成员,能轻易地打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壁垒,进行各种信息交流,共享信息资源。一个企业的生产可以在一个地方组织实施,这就是传统的组织方式。也就可分散在一个地区的不同地点,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或世界上的任何地方,用信息网络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就能实现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交流。信息网络的技术保障是全球性跨国公司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和基础。美国为了使其制造业保持在21世纪的竞争能力和优势,在《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报告》中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敏捷制造企业借助于全球信息网络,采用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反映的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上。要提高应变速度和能力,采用以固定专业部门为基础的静态不变的组织结构已很难实现,必须迅速地把企业内部和外部不同公司企业的优势集合在一起,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各种优势力量,组成一个单一确定目标的虚拟公司,对某些产品或项目进行开发、制造及实施。产品或项目一旦完成,虚拟公司的使命也告结束,工作人员立即转入其它项目。敏捷制造企业采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多变动态组织结构,能迅速形成所需要的虚拟公司,能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这里所说的虚拟公司实质上就是高度灵活的组织结构,它既可以是企业与供应商、用户组成的专业项目组,也可以是相互竞争公司组成的某一产品、项目的临时组织机构,采用这种动态组织结构就可以改变过去金字塔式的多级管理,把更多的决策权下放到项目组,使项目组能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地做出正确决策。

在工业化和区域性经济中,企业的独立性较强,规模较集中,企业的战略层决策往往是受个体控制,但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由于市场灵活多变,企业内部、企业之间需要协作精神,重大决策很少也很难由个体来完成,而是需要群体决策。群体决策的关键在于如何保障群体之间信息交流顺畅,摆脱个体的影响,使得最终形成的决策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是很难做到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改变企业决策层的决策方式,如目前正在研究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简称gdss),能让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决策者在同一时间通过远程电视会议系统和联网计算机仿佛置身于同一会议室,面对面地在一起讨论某些重大的决策。gdss不仅使决策者们能方便地交流信息、协调工作,而且还具有特殊的工作机制,可以防止产生消极的群体行为,限制某个决策个体或小集团对决策的影响,在必要时,还能对某个决策者的个人意见保密,使得每个决策者在讨论中能消除畏惧心理,大胆充分地发表意见,保障了最终形成决策具有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企业最终是以产品及服务面向市场的,而信息技术对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的方式的影响是巨大深刻的,它能帮助企业打破竞争的平衡点,创造公司的竞争优势,有时甚至改变了企业的产业结构。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企业成本:现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pos系统、edi系统等,不仅确保了工作的性和及时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而且能改善产品库存,使库存资金占用降至低限度,而制造业普遍使用的mrpii系统能合理安排生产,是产销及时配合,提高零部件配套率,避免产生废料,缩短生产周期,合理库存,加速资金周转。(2)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能节省新产品设计人员的大量时间,降低设计成本,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如在汽车制造夜中,新型汽车的开发从设计到上市通常需要5年,而经验表明,新车的出厂时间推迟半年,利润则降低1/3。在日本和美国,由于运用cad设计新型车型,将原来的开发周期由5年缩短至1年,效率之高可见一斑。(3)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产品服务的创新,一般是不容易被同行效仿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服务的差异化,增加了竞争优势,特别是金融证券业表现尤为突出。例如美国的citibank于1977年首家开发了atm (自动柜员机)系统,使得citibank的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atm即可存取款,彻底改变了银行以往定时定点的呆板服务方式,citibank顿时吸引了无数的储户,一夜之间成为美国的较大银行,待其他银行纷纷效仿时,citibank早已稳坐及时把交椅了。(4)提高转换成本,改善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的关系:所谓转换成本,是指客户或供应商将业务从一家企业转移另一家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信息技术的引入及应用,是企业能在同行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仅能锁定原有市场,还能不断吸引新客户开拓新市场。如中行在上海开设的首家昼夜自动银行,迎合了储户取款时,需要银行工作人员介入并对金额唱出唱入(核对不便且易泄密)。这样,储户能方便、迅速自理,又能随时得到工作人员的帮助,储户当然不会轻易地选择其他银行了.

企业管理工作的控制职能是从事于对业绩的衡量与校正,以便确保企业目标和为达到目标所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控制与计划工作密切相关,没有计划就无从控制,没有控制则计划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由于计划与控制的不可分性,许多软件系统如mps、crp、copics、mrp,mrpii等具有计划职能的同时,也具有控制的功能。利用实时信息系统进行控制是信息技术较早的应用之一。实时信息就是事情一发生就出现的信息。如航空公司的计算机售票系统能随时答复订座请求,进行其它动态咨询。超级市场和百货公司的电子收款系统(pos)能立即把每一笔销售额输入数据储存中心,在那里也能及时取得库存、销售额、毛利额以及其它数据。工厂主管能通过实时系统随时掌握诸如生产进度、累计工时以及某项产品是否及时完工等方面所反映的生产计划执行状况。信息技术为项目管理中的控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现代大型项目管理所需资源昂贵,技术条件复杂、涉及的人数、机构和职能相互依存的程度高、风险大。在这种项目中,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能对项目信息和活动进行系统性管理的项目管理信息和控制系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项目管理信息和控制系统通常包括规划、进度、费用、实施等部分。信息技术也给企业的主管人员提出了挑战,这就是怎样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凡是得到合适的信息。对信息要加工和处理,主管人员要亲自参与这一工作,这样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许多职员都是企业网的用户,全体人员都能以同样的速度得到企业的信息,这在技术上是可能的。这将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民主化。但另一方面,对于个别企业而言,有些信息是需要分级的,信息的分级和保密问题是企业主管人员在信息化初期应充分考虑并认真加以解决的。

信息技术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进行资讯管理。首先企业高层领导要建立资讯意识,即将资讯管理提高到企业管理的战略地位,视之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研究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机会与挑战、给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带来的变革,认识到信息技术既是变革的推动力,又是变革的技术保障。其次资讯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由于企业的资讯投资是巨大的(许多国际性大企业在资讯方面的投资约占其投资总额的20%--30%),因此投资既要慎重又要有一定力度。对其投资效益进行评价既要考察硬性指标(如生产率的提高、人员的减少、费用的降低、收益的增长等),又要考察软指标(如服务质量的提高、竞争优势的获得等)。再次资讯管理的实施过程就是企业的变革过程,一方面要抓住这次机遇完成生产与管理的优化,避免原有业务系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化的翻版,另一方面要注重维护资讯管理的,保持高层管理层的参与和领导、调整管理者的期望、消除企业各阶层对于变革的抵触。资讯管理也同其它的管理一样,需要有自身的战略规划、实施计划和日常管理,需要从大至企业文化、小至资讯人才培养等多方位努力维护其良好运行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必将对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带来深刻而重大的变革,建立的资讯管理成为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一个新的挑战。全球化信息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企业家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原有企业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寻找对策,探索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使企业能在时代的潮流中发展、壮大。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

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档案作为一项资源,无疑有了重大的飞跃。传统的档案管理把精力放在员工档案、保存管理等事务性工作上,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企业管理的新要求。随着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分析

1.信息化拓展了档案资源的开发范围。

传统的档案资源管理由于受到信息传送技术的限制,企业档案资源开发的对象主要针对企业已经拥有的资源或者小范围内的资源。但是,如果在档案资源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帮助企业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可开展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或提供服务。

2.信息化使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化。

信息化技术不但可以增加数据存储的容量和性,而且可以使档案资源管理更加系统化。一套好的信息化系统能够包含全部档案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所有信息,覆盖现代档案资源管理的所有范畴,它还可以与财务、生产等系统高度地集成在一起,保障了数据的统一。

3.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

在档案资源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够满足企业日益严格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把各类档案资源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起来,可以随时查询。企业档案资源管理从“服务性质”转为“战略性质”,这对企业的发展以及档案资源管理行业本身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企业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相对中小型企业,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档案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要求更为紧迫,意义更为重大。但大部分企业把注意力和资金投入在与生产紧密相关的模块上。看似与生产不直接关联的档案资源管理模块建设相对滞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馆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为档案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如燕化公司2009年专业化重组期间,专门成立了档案管理中心,完成了《数字化档案馆整体规划》、《数字化档案馆实施方案》,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信息化建设是档案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在项目负责制的大背景下,所有资源围绕项目而配置,作为原生信息资源——科研项目档案要真正发挥其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就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改进现有服务方式,紧紧围绕项目需要开展方方面面的工作,特别是信息化工作。项目档案信息化水平过低,将直接导致档案收集、整理与编目、加工利用、库房管理及鉴定与销毁等档案业务工作环节在信息化大潮面前举步维艰。因此,只有建立包括所有档案业务环节的档案信息全文管理系统,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才是信息时代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

3.企业档案资源体系有待进行系统梳理。

当前,企业迫切需要系统化梳理档案资源管理体系,要在研究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梳理企业的所有档案资源业务,以平稳地实现管理在软件中的落地。如大多数石化企业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比较长,时间跨度大。一般而言,一个科研项目的研究活动少则数月,多则数年甚至更长,而科研项目原始记录将伴随着科研活动的进行不断产生;科研原始记录产生主体多而且分散。不少项目是由若干人组成项目组,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事同一个项目的研究,零星地产生各种原始记录。科研原始记录产生的分散性特点,客观上导致了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和完整系统归档的重重困难。另外,有的科研人员档案意识不强,不了解科研原始记录作为科研项目档案的组成部分,最终应归档保存;他们片面地认为:原始记录是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心血,自存自用最方便也最安全,因此理应由自己保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原始记录归档工作的难度。

4.电子文件的收集需要加强。

在当前办公自动化及科研手段自动化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不论是办公文件、科研原始记录还是生产经营原始记录,都将更多地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出现。因为没有针对原文管理的档案信息系统,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比较吃力;如果仅仅是仿照手工管理模式开展电子文件的收集,很难保障其原始性、完整性和性及若干年后的可读性,后续管理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以燕山分公司研究院为例,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真正实现项目档案信息化,应在未来几年着力建设一个档案信息资源丰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形成涵盖研究院所有重要生产、研究领域的规范化的信息应用系统。在文件的采集方面,其子系统应包括:在各业务部门独立的管理系统中、在erp和oa系统中嵌入的电子文件归档模块;在科研项目组现代化科学研究的操作系统中嵌入的电子文件归档模块等等。业务部门办文结束、项目组科学研究工作结束后,只需按系统操作规程点击归档模块,就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实时归档。在管理制度上,可以明确规定:电子文件归档保存是业务部门办文结束或技术人员科研工作结束的惟一标志。唯有如此,才能给研究院所有的信息流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终点,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文档一体化。该系统应具有完善的档案信息网络采集、实时处理、及时反馈功能,并实现科技档案信息按使用者权限在网上实时共享。

5.档案加工和利用效率亟需提高。

传统纸质档案材料初级加工过程中,容易损毁甚至有可能造成其文献价值的破坏;而纸质档案的高级加工——编研周期一般比较长。至于传统纸质档案查找,由于档案材料形成时间跨度长,种类繁杂,要在浩如烟海的档案材料中寻找所需的档案信息,仅靠人工检索和调阅,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利用者的需求,很难适应时展。

三、档案信息化需要主动出击,进行文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充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信息服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变被动为主动,抓住机遇,用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够让档案馆永葆活力。目前,档案馆对文件的形成、格式是否符合档案归档提出的新要求正是主动行为的一个表现。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科技档案的整理和编研周期迅速缩短。通过整理和编研,可以使科技档案信息内容进一步系统化和优化,信息密度和传递速度大大提高,以及时、地为经济技术决策提供的依据。其次,在提供利用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快捷地满足利用者对科技档案信息的需求。研究院未来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包括在局域网上建立的用户介面友好的查询子系统。对于燕山分公司研究院外部用户,可引导其按权限浏览本站点信息,并为用户方便地索取档案信息提供技术保障,以期扩大社会影响并提高知名度。对于研究院内部用户,根据用户权限,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局域网传输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必要、及时、、大量的基础性原生科技信息。满足各部门日常工作自动化过程的信息需求,为各部门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条件,充分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并为整个研究院的信息化工作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传统纸质档案占用空间相对较大,因此用于扩展档案库房空间和购买档案装具的投资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不断增大。而且珍贵的纸质历史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利用次数的不断增加,会出现破损现象。因此,对档案的存储条件和利用方式会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档案馆应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珍贵历史档案只能以复印件形式利用等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节约人、财、物力,以及对馆藏历史档案的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无论从应对外部变化还是推动内部管理,企业对档案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提品质案资源管理和开发水平,就必须重视并大力推进档案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只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机制,企业才能从容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谈管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与影响

摘要:随着电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是越来越大的。信息技术不但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战略、业务处理过程以及组织成员和组织文化,而且担当着组织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媒介角色。信息可以让现代企业减少经营风险,使其具备竞争优势的重要的资源。前所未有的经营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很多困难,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危机可以当作使企业进步一个台阶的极好机会,所以企业迫切的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经营环境;e-business

一、引言

在21世纪技术迅速发展和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企业应改变管理思想和经营模式。为了适应新的经营环境,企业应该不断地吸收新的管理思想从而更新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战略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危机和机会是共存的。经营者的真正任务是克服这样的危机而创造出机会,且不断地创新和革新经营模式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

二、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发展

随着电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信息技术不但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战略、业务处理过程以及组织成员和组织文化,而且充当组织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媒介。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从生产企划、购买原材料、会计到人事管理等有关经营的全过程中,运用电脑和信息通讯网统一起来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模式,已经普及到很多企业里面去了,而且已经延伸到企业和企业、顾客和企业之间的业务处理当中。信息技术创造出新业务,电脑和通讯技术的结合促进着经营的革新。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制约国家之间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这意味着未来的所有环节由信息技术开始而完成。

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而想引入企业内部,可是多数企业因预算的不足和信息管理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水平阻碍着运用信息技术运用战略。所以开发信息技术的时候先要考虑各个公司的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系列通过设备和服务来帮助企业把信息的生产、控制和流通的过程顺利地进行的系统。它的设备和服务还包括电脑硬件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的软件技术,数码通讯、光纤通讯等的所有复杂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技术从信息技术运用过程的角度讲,可以说一个组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确保竞争优势的过程当中发生的供给、开发、使用等的所有过程。从广义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可以定义为是为了提高业务的效率和确保竞争优势而实行的有关信息系统和信息通讯的所有人力、物力资源的活动。

万变的经营环境下,随着相关技术的急速发展,出现很多形式的信息技术。这意味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已经摆脱了以前的单纯的功能和信息处理水平,且信息技术的范围和定义也是越来越扩大。在企业内部以电脑、软件、通讯技术为基础,应用信息技术的范围慢慢扩大。20世纪 60年代的信息处理技术, 70年代的经营信息系统(mis)和业务自动化,80年代开始的通讯和系统结合技术(si)为基础,信息技术成了经营革新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采取新的竞争战略和迅速推进业务再造(reengineering)的时候,信息技术充当着关键的角色。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深化,信息系统技术的导入和运用日趋增加,且最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对外竞争力和优势,采取尖端应用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等的相关技术。

最近随着信息网技术的急剧发展,企业把信息技术战略运用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活动,比如说通过信息网的交流,把分布在世界各地企业部门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有关企业之间信息互相有效地进行交流。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企业的角色在于提高信息交流的速度,减少业务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的浪费来有效地管理企业组织之间的互相作用。

三、信息技术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最近因电脑和通讯技术的急速发展,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在企业其重要性是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着企业的重组(restructuring)、结构简化(down-sizing)、业务再造(reengineering)等的经营模式的改变 。企业是经济领域中最小也是最重要的组织,信息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最终还是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来。在这一方面,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企业的竞争基础和企业的竞争形象。

与传统的商业结构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发展的实质是实现高效率、自动化的流程管理,以信息流动代替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也就是通过技术的实现,帮助人们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降低内耗,提高经营效率。

信息技术的影响大大超出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使企业的竞争方式也必须进行重新定位,以扩大竞争优势。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成本上。从传统观点上看,经济学家往往把“技术”定义为产品产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而现在一种全新的观点是从信息成本的角度来认识,将“技术”定义为每单位信息成本的变化 。 及时,信息技术不但改善企业部门的业务,而且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因信息技术的影响,中间管理层大大减少,所以高级管理层的管理范围和责任范围扩大。因此高级管理层可以实现有创造性的功能,且利用信息技术能实行结构简化和业务再造。第二,从产业的角度来讲,信息技术减少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创造了新的市场,在生产方面创造新的规模经济 。通过应用机器人和cad/cam等的信息技术的工厂自动化技术,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且多品种小量生产下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规模经济和多样形式的经济。第三,信息技术影响着企业对经营环境的适应能力。因为企业环境本身总是变化的,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建立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计划和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修正企业的战略和长期计划的时候,信息技术能帮助企业迅速地收集和分析有关经营环境变化的资料以此来适应企业能比较完善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第四,信息技术还影响着企业经营战略的树立。企业把信息技术战略的应用在企业运作,且经营者在树立战略的时候可以把信息技术的无穷的潜力应用到企业的每个环节和长期发展战略。信息技术在现在的全世界范围的竞争环境中起到战略的作用。第五,电脑和通讯技术的急速发展对组织和个人的决策发挥极大的影响力。企业由电脑和通讯技术的结合能形成有效的意思决策,很多企业已经通过多样的意思决策模型来引导更有效的意思决策。第六,信息技术影响着个人和个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最近的很多企业通过电脑收集、加工、储存企业经营需要的信息,所以一定是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因通讯技术的急速发展,现在出现很多种类的新的信息交流模式,帮助企业更快更方便的的交流信息。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时间空间上的隔绝不再是问题,处在远地方的人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换,促进人们对信息交流的积极态度。

四、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与信息化

最近急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即业务处理过程、生产方式等的企业内部活动。再加上信息技术不但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而且从全局的被应用角度来看还为了影响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电脑和通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信息技术时代,企业需要积极的、战略的运用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现在不仅仅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手段,而且它决定着企业组织全体的竞争优势。随着电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是越来越大的。信息技术不但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战略、业务处理过程以及组织成员和组织文化,而且扮着组织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媒介角色。

知识信息时代的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化是非常快,信息对现代企业来说可以减少经营风险,具备竞争优势的重要的资源。前所未有的经营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很多困难,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危机可以当作跃进一个台阶的绝好机会,所以企业迫切的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环境的能力。总的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正确的、迅速的处理多量信息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

五、结论

随着电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是日益深化的。与传统的商业结构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发展的实质是实现高效率、自动化的流程管理,以信息流动代替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也就是通过技术的实现,帮助人们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降低内耗,提高经营效率。

信息技术不但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战略、业务处理过程以及组织成员和组织文化,而且扮演着组织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媒介角色。信息技术对现代企业来说可以减少经营风险,具备竞争优势的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使企业置身于全球市场,面临着国际性的竞争。在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是更加多变的环境、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一切给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带来很多困难,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危机可以当作跃进一个台阶的绝好机会。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浅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会计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管理进入新的模式。一方面,各部门业务的信息将统一起来。财务、生产、进销存、人事、研发等各部门生成的原始数据被统一存放,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和共享性;另一方面,企业的结构在逻辑上统一起来,建立一体化的结构。从地理上来说,各部门、各分销点是离散分布的,变动也是频繁的。通过信息系统使用,可以在逻辑上将它们集成一体。这将使企业的反应速度大大得高,决策时间大大缩短,这是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的有力手段。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改进了管理会计已有的领域。比如成本核算。以往的成本核算,是在生产活动发生完毕之后,根据所记载的资料,计算、分配成本,分配差异。由于核算的滞后性,以及原始资料的间接性和粗略,使成本计算不及时并且不够。在信息系统环境下,由于物流与信息流是同步的,在生产进行的同时,成本信息随着物料的移动自动卷积,生产完成时,成本信息随之自动得出。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得到成本信息,而且由于减少了分配成本的环节,成本结果将更接近实际。再如预算编制,以往编制预算周期较长,改动不易。如果外部环境变动较大,将会使预算与实际出现很大的差异,从而失去了预算的指导意义。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地生成预算,只要给出目标,设定好预算模型,就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得到结果。这样,就可以将预算周期缩短,从而采用滚动预算的方式来应变环境的变化。

(三)信息系统的使用还使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成为可能,比如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是根据成本动因来分配产品共有成本。在手工方式下是不可能支持详细的动因分析的。

如果成本动因设置过于简单,将失去作业成本相对的优点。动因设置复杂则会使计算量极大,这样就必须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又如战略管理会计,它所需的信息和所处理的信息都比常规管理会计要大,必须通过信息系统来完成。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管理会计人员从底层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将繁琐的计算交给系统去做。从而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层的需求模式上,研究决策模型,为不同角度的需求建立模型,设计原始数据要求,设定系统处理模型等等。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对管理会计提出新要求。

(一)管理会计的决策管理职能应进一步加强。会计的职能之一就是提供信息。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渠道增多,取得成本降低,许多管理者不再满足现有的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而还要从其他信息系统中获取信息。传统的会计信息之所以在管理决策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或者是对决策方案形成的参考性作用,究其原因可以讲基本上是由于会计师们长期以来只是消极地提供信息所造成的。因此,企业要求当今会计师们必须在保持自身提供信息的传统优势的同时,深入研究企业经营环境的演变,充分利用新技术不断进行管理创新,积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以真正成为企业管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管理会计必需由微观走向宏观,会计师的视角应当突破企业内部的限制。当前社会正逐步走向网络化,这使得企业在技术的支持下与他们的客户、供应商、合作单位甚至还须与他们的竞争对手建立起联系,企业的界限因而变得非常模糊。此时,原先的“价值链”变成了“价值网”。网络直接将会计核算及监控的视角拉入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围,在增加会计业务与经营风险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会计业务的形式,使会计发生质的变化。在逐步复杂化的关系网面前,管理会计必须将眼光投向整个价值网络,从而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服务。

三、加快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 提高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

我国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缓慢,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只要编制一些财务指标分析、成本费用控制、预算计划等报表就是管理会计了,然而管理会计可以完成的工作远非这些。在信息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从更高的起点,丰富了管理会计的内涵。所以,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变化以及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化。

(二) 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支持。

传统管理会计资料来源少,分析工具(包括硬件、软件) 落后,使得许多管理会计方法不能有效使用,会计核算数据闲置浪费。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以及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使财务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电算化成为统一的系统,会计核算信息才能与其他相关数据建立联系,变成管理会计所需的资料,发挥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然而,企业建立网络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而且电算化工作的成效很难量化评价,因此这项工作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支持。

(三)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

只有当企业各部门管理工作规范而不孤立,企业本身目标明确,成为一个信息系统(会计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此时管理会计的各种信息才会对企业管理有用,企业各其他部门的信息才会被管理会计使用。

(四)财会人员要努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

加快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一方面要求财会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习税收、金融、财政、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个人素质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会计师们还要及时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并积极将新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去,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功能。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

摘要: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推进下,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在各个领域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使用非常普遍,而且时代的发展促使人们在做大多数事情或者工作的时候都必须要依靠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才能够进行,而且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在当今时代下的工程管理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还非常少,而且在进行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也有着些许问题,并没有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良好的展现出来。因此,本篇文章针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计算及电子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具体使用。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分析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全球经济的飞速上升的基础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也逐渐增多,并且人们的生产生活基本上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将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全新的改变,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工程管理学科就已经成立,在当今时代下,工程管理学科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必需的一门应用科学。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进步,在工程管理中良好的应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才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管理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工程管理的科技化和智能化发展。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优势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完成大量数据信息的共享以及促进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同时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够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良好的融合到工程管理中能够保障工程管理中大量数据信息的精准性,使相关人员能够进行非常正确的决策。使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够避免出现大量的偏差和错误,进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所提升,另外,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并促使工程管理工作更加数字化和现代化[1]。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工程项目系统管理应用

将计算机电子技术的结合在工程管理之中,能够大幅加快工程的进行速度,提高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关于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数据大多数都是经由项目经理进行提供的,运用工程项目系统,能够提高各种有关数据进行阅览和查看的速度,这样就能够更快的确定最终工程方案,对各种资源的分配和整合通过项目系统能够非常的查验,就能够有效提高了工程的各项工作的速度,管理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还能够节省工程管理的投入资金,另外,这对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管理工作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进而使工程项目能够良好的开展[2]。

2.2工程物资系统管理应用

在进行工程管理工作的时候,其中的物资管理能够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这样一来就能够促进物资管理系统的健康发展,还能够对物资进行高效的管理,物资的记录和查验工作也能够更加方便。在进行物资管理工作的时候,相关物品的放置是够正确,分类情况如何,材料的质量是否达到施工标准等等都会影响到工程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所以,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保障上述工作的良好进行,而且还提高了物资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进而使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非常顺利[3]。

2.3工程管理系统应用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有基本的施工流程,相关人员应该按照施工的实际内容对各种报告进行写作,进而避免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任何安全和质量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将工程管理系统良好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可以提高相关人员对工作报告的分析效率和质量,并且还可以提高信息的精准度,提升工作的效率,同时,利用工程管理系统还能够降低人工操作出现的错误和偏差。

3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有效作用

在工程管理中良好的运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单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就是经济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技术。伴随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需求和要求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想要不断加强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化水平,就必须要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高效的结合在工程管理的工作之中,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化水平,促进工程管理工作的良好进行和发展。想要不断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就必须要把管理和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有序的管理,并能够完成大量信息的共享,提高信息的性。除此之外,还能够使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对社会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将有用的资源进行筛选,并加以使用,还能够有效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性[4]。同时,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够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控制,并对全部资金进行管理,进而增加工程管理工作带来的各种效益。

4结语

伴随社会经济的稳步提升,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在众多科学技术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时代下,人们在进行生产工作以及生活的时候,都会大量的用到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而且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因此,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都是非常普遍的。在工程管理中,必然是不能够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分离出去的,否则,工程管理的发展就不能够适应时展的步伐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化水平,并对工程管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而使我国的工程管理能够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

面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挑战,世界各国均致力于发展政府信息化的政策,希望借助电子化政府提高国家竞争力。我国政府的上网工程也于1999年开始启动。政府上网不仅涉及技术,更触及了一种以信息为标志的崭新的管理方式,我国行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对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政府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有效探索。

1政府行政信息化的含义

行政信息化应当包括对行政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的普及。行政机关要考虑如何达到对于法律和公众要求的行政信息公开问题,这一过程的实现实质上从另一个层次要求行政机关及时收集、处理并利用与其职权相关的信息。而在行政信息活动中必然要求公务人员普遍掌握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分析、利用的有关知识。

2政府行政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行政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就是在行政机关普及信息,包括信息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行政信息化的硬件建设指与行政信息化有关的信息设施设备的普及。这些信息设施设备包括了计算机及其联网设施设备、通信设施设备等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引进等。行政信息化的软件建设指与行政信息化有关的人才建设,不仅要会信息技术操作,还要会用科学思维来收集、处理、分析和预测信息。行政主体在行政信息化建设中应重视行政公务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建设,这种能力实质上包括了行政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决策能力,是行政信息化过程中的软件资源,是实现行政信息化的重要而又关键的保障。

3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政府全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础差、起步晚、投入少;二是网络不互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三是未能妥善处理建与用的关系;四是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应用系统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未能形成全国性的通用业务软件。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全局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整体效益的发挥和建设工作的进展,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4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4.1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政府信息化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体现在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始终,因此必须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只有真正做到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将技术与业务融为一体,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才有成效,业务工作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行政管理信息化。信息化不与政府业务充分融合,信息化就没有生命力;政府业务不与信息化充分融合,政府业务就没有发展力。

4.2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以政府网站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以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及时性、保障在线服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增强公众参与和互动效果等为重点,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建立健全网站内容保障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不断提高为社会公众服务水平。以内部管理平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深化日常办公、公文流转、财务及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局务公开等内部工作的信息化应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规范工作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3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

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部署,立足我国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合理规划政府业务信息化发展总体目标,明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科学设计总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统筹协调不同地区、不同业务、新旧系统之间的关系,加强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建立健全由总局负责制定、各地方局积极参与的全系统统一的政府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应用制度,加强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审查,建立标准执行监督检查机制和标准符合性测试环境,为实现系统互联互通、保障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稳步发展打好基础。

5结语

借助信息化系统,及时建立新型行政管理系统,对于贯彻党的各项指导方针,促进政府行政管理行为的廉洁高效,规范统一行政管理行为,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索了实现政府行政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以进一步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

作者:丁仲熙 董星 单位: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