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新闻传播专业探析

摘要:快速发展的网络新闻传播,无疑是一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成为主流传播主体,对于怎样做好这项工作,是对其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考验,这种传播方式的壮大依靠的是人才。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做好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从根本上变革,迎接网络信息时代的考验。
新闻传播专业探析

新闻传播专业探析:从网络新闻传播特质看专业人才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一种非常广泛的传播方式;网民的急速发展奠定了网络新闻传播成为主流传播的基础,它取代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如报纸、广播等,从非主流传播地位上升到主流传播地位。这无疑给网络新闻传播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究竟要怎样的专业才人才可以适应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其进行讨论。

一、网络新闻传播特质

网络新闻传播从本质上说,仍然是新闻传播,只不过其载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报纸、广播、电视,而是新时代的计算机、手机等高科技产品,通过这些载体形成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但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分工变得模糊、不明确,传受关系不在是单向的,而是受众与传媒双向交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新闻,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意见,从而影响到他人,微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今网络传播发展速度之快,让人不得不加以重视。它的传播速度快捷,并且传播便利,不受空间的限制。像世界瞩目的奥运会,无论在何地举行,都可以在及时时间通过网络传播出来,实现新闻传播的全球性特征。并且传播的方式往往也并不单一,不像报纸只是通过纸质、文字和图片来进行传播,也不像广播通过声音来传播,更不同与电视单一的声像传播方式。而是融合了多种方式,多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可以是文字、图表、图片、声音、动画、影像多种方式并存。

传播的快捷,也直接带来了大量的网络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广泛、涉及生活、社会、人文、科普等等,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但同时也给网络新闻传播带来的新的挑战,过多的信息量会使广大群众难以分辨是非,无法确定其真假,从而导致网络新闻传播混乱,影响网络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使群众对其性有所保留。

二、专业人才教育

面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新方式,笔者认识到其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带来了挑战,边缘化了报纸、广播等传播方式,成为了主流传播主体,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迎接这种挑战呢?笔者认为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大专业人才培养,这种培养不在是单一的、传统的培养,而是要结合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与时俱进。

1.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人才培养,都对其自身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仅在专业上,更应该表现在思想、生活等等方面。作为新闻传播者,要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坚定的思想原则,忠诚的政治素养。在面对网络新闻传播复杂的情况下,这些条件必不可缺;试想在面对众多的新闻时,怎样正确的引导群众,发挥新闻传播的作用,对传播者都是十分大的考验。新闻传播者要对新闻内容,有着正确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全球化的急遽发展下,英文也成为新闻传播者的必修课,想要获得传播及时手的信息,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英文水平。并且要知法懂法,这种法律不仅仅是中国的法律,也要懂的国外的法律,只有知法懂法了,才能正确的判断出新闻内容的正误,从而正确的进行新闻传播工作。总之,只有新闻传播者自身素质上的去,才更有利于新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

2.那究竟怎样才能使得网络新闻传播者具有高素质呢?这就对专业人才教育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新闻传播者不能像从前一样只注重人文,而不注重其他学科,当代的网络新闻传播不在单一的属于文类,而是一种文理交叉的学科。这种性质上的转换,让我们不得不对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网络新闻传播中,网络占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对计算机的水平提出了要求,不在是你会写稿子便可以进行新闻传播,只有懂得网络技术,利用视频、动画、文字等等多媒体方式,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这就要求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不能只看重文学素养,同时也要文理兼顾,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文理兼顾的基础上,还应该认识到网络新闻传播者也要对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等领域有着相应的理解,网络新闻传播不能只掌握专业内知识,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十分重要,只有凝聚各个领域的精华,融会贯通才能更的做好网络新闻传播工作。

3.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关键就是要注重培养的方式。新闻传播学在中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已然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但这种规律在实践中,向我们表现出来其缺点。传统的培养方式并不适合新生的网络新闻传播工作者的成长。纵观当下的各种学府,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专业人才培养并没有明确的教学体系,有的只按照新闻传播者进行培养,有的也只不过加入了计算机教育,甚至对于这门学科,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在课程体系上也明显十分混乱,公共基础知识、专业课知识等包含的内容复杂、混乱。这都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且,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也向我们揭示培养方式需要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并不适合“专业”培养,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具有自己的特色进行培养,才更有利于网络新闻传播的专业人才培养。在因材施教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现今许多大学生都感觉在大学上所学,和到岗位上所做,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是一无所用,空有一腔理论,却只能纸上谈兵,这种不能学以致用的现象并不少见,想要减少这种现象就只有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力度,可见只有实践才能更好的进行培养,只有实践才能验证其成果。培养方式的创新才能产生更多网络新闻传播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三、结语

快速发展的网络新闻传播,无疑是一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成为主流传播主体,对于怎样做好这项工作,是对其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考验,这种传播方式的壮大依靠的是人才。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做好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从根本上变革,迎接网络信息时代的考验。

新闻传播专业探析:新闻传播专业多维度立体实践教学模式质量监控研究

一、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思路

我们始终坚持"增强能力、强化技能、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此为指导思想建构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多维度实践教学系统。多维度实践教学模式(见下表)细分为四个教学环节:(1)专题考察。在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专题市场调查或专业采风,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交流的能力。专题考察一般与实践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结合,在研究课题的指导下使专题考察逐步深入。(2)专业考察。学生在实践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专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由实践指导老师提前通过毕业校友与实习基地、行业企业取得联系,到专业发达地区联系好的单位开展为期2周的专业学习,通过考察使学生了解新闻传播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感受从业人员的专业精神,以此为基础逐步明确和把握后面阶段的专业学习方向。(3)专业见习。由学生或老师指导寻找见习岗位,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检验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专业学习的信心,了解自己知识结构与才能的缺陷与不足。(4)毕业实习。由学生带着毕业设计任务去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研究与锻炼,培养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深入到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包括企业核心过程),以此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二、实践教学监控与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难,但并非不能监控,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学委员会是实践教学监控的主体。在实践教学实施期间,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学委员会可以实地考察、电话访谈、随机走访、与实践基地负责人座谈等方式了解学院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真实开展情况。还可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对实习的意见,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督促教师为实践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实践教学监控是要把实践教学管理和实施运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质量管理系统、质量监控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其结构图见下图。

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对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和运行进行监督与评估,其系统框图如下图。

质量监控系统是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学委员会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对实践教学过程实施和运行进行测定和调查,监控应当遵循教学规律,按照严格评价程序和公开的评价标准,其系统框架见下图。

信息反馈系统具有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功能,其系统框图见下图。

三、加强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措施

1.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专题考察、专业考察、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等核心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齐全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文件,规范和指导四个关键环节教学活动,约束违规和未达要求的实践教学行为。二是修订实践教学计划,按照实践教学所设定的目标、要求做出调整更新,使实践教学计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三是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形式、教学设施和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

2.抓紧培养过硬的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或实际操作技能都应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因而实践教学要求带教老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积极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湖南理工学院新闻学院支持教师进行新闻知识、新闻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假期到新闻单位兼职培训,迄今为止我们共在湖南经济电视台、岳阳晚报、岳阳电视台等单位培训青年骨干老师15人,参加培训的教师占全院教师总人数的45%。

3.新闻实践基地建立与监控。全国大多数高校建立实践基地的做法是和当地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部分有影响力的高校可以和其他地区的媒体建立联系,通过建立新闻实践基地满足学生新闻实习的需要。而对实践基地的监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严格遴选品质的实习教学基地;选择实习条件好、设备先进、师资充足的企事业单位或科研机构开拓建设为校外实习基地;与学校宣传部门合作,加大校内实习教学基地的投入和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实验室(非编、摄像)的建设;积极开展产学研基地建设。为保障考察与实习各教学环节能够顺利进行,截至2012年底,湖南理工学院新闻学院已在岳阳市内建立15个专业实践基地,长沙建立15个实践基地,省外(北京、上海、广州与深圳)建立30个实践基地。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赴湘西、湘南、岳阳、鄂西南等地进行了专题考察;赴广州、深圳、北京、长沙及岳阳市等地媒体、广告公司、高校等单位进行了专业考察;大四学生分散到专业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广州与深圳为主)开展了专业见习,考察与实习涉及学生1800多人,他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严格实践教学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基础条件的改善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教学的最终效果如何,严格的教学日常管理十分重要。(1)日常实习监控。在实习期间,实践指导教师和学生应保持紧密联系,并按实践教学计划完成全部实习内容,学生每天记录好《实习日志》,带教老师审核学生填写的《实习日志》并签名。(2)严格执行实习考核。集中实习结束后,学生整理和完成有关实习成果,接受实习单位的考评。回校后交《实习日志》及实习单位鉴定意见,由学院组织实习学生开展实习成果 总结会议,保障实习教学质量。(3)学院与实习基地双导师合作培养。学院导师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综合素养的提升和毕业设计任务的布置,实习基地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实习期间实践技能的带教,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双导师合作培养,不仅保障学生的实习质量,而且保障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达到教学计划的目标要求。(4)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学委员会不定期抽查巡视。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学委员会不定期抽查巡视实践教学各环节、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利用,既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执行进行监控和评估,又有利于与实习基地的稳定和有效的联系。

新闻传播专业探析:新闻传播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研究述评

新闻传播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研究述评

一、研究背景

1、新闻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相对年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首次公开介绍传播学,通常被视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起点。现在“新闻传播学”在中国列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限于相关资料的有限性,本文只研究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和博士这两个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中的区域差别。

2、我国七大行政区域的划分

我国将除港澳台以外的大陆地区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七大行政区域,这七大区域所包括的省份分别为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华东地区: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西北地区: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本文即是在这七大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试图从区域发展与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数据统计及分类

为对七大行政区域内设有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院校进行数量分析,笔者先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了相关信息的查询,以下数据均为2013年近期数据。通过查询与整理,得出以下三个表格:

根据以下三个表格内容进行数量上的排序:

各区域设有新闻传播学硕士点的高校数量顺序为:及时、华东地区,28所;第二、华北地区,23所;第三、华中地区,15所;第四、西南地区,13所;第五、华南地区,10所;第六、西北地区,7所;第七、东北地区,6所。

各区域设有新闻传播学博士点的高校数量顺序为:及时、华东地区,28所;第二、华北地区,19所;第三、华中地区,15所;第四、西南地区,13所;第五、华南地区,8所;第六、西北地区,5所;第七、东北地区,5所。

各区域设有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的211、985高校数量顺序为:及时、华东地区,17所,其中985高校9所;第二、华北地区,13所,其中985高校7所;第三、华中地区,11所,其中985高校4所;第四、西南地区,7所,其中985高校3所;第五、华南地区,5所,其中985高校2所;第六、西北地区,5所,其中985高校2所;第七、东北地区,4所,其中985高校2所。

三、研究结果分析

1、省份分布

无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点还是博士点,从数量上来说,排在前三位的都是华东、华北和华中这三个区域。而在这些区域中,三个省份及直辖市又各自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分别为华东的上海市(及时)、华北的北京市(第二)和华中的湖北省(第三)。

2、层次分布

在我国的七大行政区域中,从数量上来说,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层次较高的前三位依然为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从在设有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点的院校中同时设有该专业博士点的比例来说,培养层次较高的前三位分别为华东、华中和西南,其比例均达到了百分之百。

3、导致现有分布格局的原因

(1)政治原因。从政治原因的角度分析,北京市尤为值得一提。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各重点高校云集于此,不仅学科门类齐全,且由于国家扶持等多种因素,学科发展较快,新闻传播学专业在北京高校中的发展也不外如此。当然,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新闻传播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更加急缺,这也是近年来北京市新闻传播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较多、层次较高的原因之一。

(2)经济原因。影响高校的数量和学科发展快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经济发展水平。在这里以上海市和湖北省为例。从统计结果来看,三个统计表中排名及时的均为华东地区,而对这一结果做出较大贡献的无疑是上海市。上海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其高校和各专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基础与保障;而作为华中地区三个省份(河南、湖北、湖南)之一的湖北省,其新闻传播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情况无论从硕士点、博士点数量上,还是从层次上都远超于其他两省,甚至是另外两省之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样得益于湖北武汉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经济中心,有着“九省通衢”的称谓。作为内陆地区的经济、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湖北武汉的各项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城市第三。因此,可以说,上海与湖北两地的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科发展与建设都是这两地经济高速发展的得益者。

(3)社会及历史原因。新闻传播学作为人文社科类学科,其研究、实践的内容都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因而,不同区域省份间的学科发展差异也与社会历史原因息息相关。仍以上海与湖北武汉为例,除了前文说述的经济原因以外,不可否认的是,通商口岸——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特殊的历史产物也为这两地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由于分别是沿海和内陆的通商口岸,上海和武汉不仅在经济上成为了新式生产和商业中心,更是由于西方传教士在通商口岸开拓教育事业与文化机关,培养出一群接受西式教育与知识的“新知识分子群”和开设了一批西式学校,促进了这些城市新式教育的发轫;此外,经济繁荣、民智开启带来的另一必然结果是报业的发达,上海《申报》和《新闻报》创造了引人注目的骄人业绩;武汉1905年以后民间办报的日益流行,1905年至1911年,民办报刊达40多家。这些都为新闻传播学日后成为独立的学科提供了实践的基础。也为上海和湖北武汉的新闻传播学学科的设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关于新闻传播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区域性建议

既要因势利导,培育重点,又要分布协调,均衡发展。

学科的培育与发展不能搞平均主义,要在已有优势高校和学科的基础之上进行引导与培植,建设高水平、多层次的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有重点地发展不代表忽视普通院校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学科发展,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中部崛起战略的逐步铺开,越来越多的内陆省份、城市的学科结构和培养层次需要进行调整,这时,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扶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全局规划的协调性和培养层次的科学化上做好文章,才真正有利于新闻传播学学科的长远发展与科学发展。

新闻传播专业探析:浅析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浅析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新闻传播学因其研究主体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受到了各界的关注。本文根据2012年收集到的资料选取了中国不同地域的高校对中国的新闻教育发展进行分析。

具体选取办法是:在东北地区选取了吉林大学,华北地区选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地区选取了兰州大学,华东地区选取了复旦大学,华中地区选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地区选取了中山大学,西南地区选取了四川大学。以国家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985建设大学为主要选取对象,旨在研究质量高、具有一定实力的传播专业来做主要分析。

一、专业发展历史

所选取的这七所高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新闻传播类高校的发展现状,从它们的发展历程上看,新闻传播学专业起步较早,许多是在中文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3年,许多院校纷纷调整建系,之后逐渐成立新闻学院。(见表1)

在这些院校中除了吉林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是在人文学部下属,其余六所院校以“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或“文学与新闻学院”作为院系名称,且属于独立的二级教学单位,表明其新闻传播教育已经趋于成熟。

从所选取的院校来看,均为“985”重点高校,除了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山大学没有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外,其余院校都有着悠久的新闻教育的历史积淀,均属于较早开展新闻教育的学校。

二、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

1998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录》中将文学学科门类中的原“新闻学类”改为“新闻传播学类”,并将其所属专业调整为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4 个专业。新世纪之初又增加了传播学和媒体创意两个专业。(见表2)

三、新闻传播学硕士教育

高校恢复招生后,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几个院系开设有新闻学硕士点。在新闻传播学硕士的培养阶段中,绝大多数的高校均有新闻学和传播学硕士点,不同院校设置了部分相同的研究方向,说明新闻传播学硕士培养在研究方法、基本理论等方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术传统,初步形成了中国语境下新闻传播学科的模式。

在发展基础好的高校里,现有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硕士点中开设的研究方向较为细致。其余高校则对各个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细分,比如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传播学硕士点中就有新媒体研究,传播实务研究中含有公共、出版和广告;兰州大学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开设了民族传播学,较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均凭借其所处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开设了与传播技术相关的研究方向。

从表3的现有的新闻传播学硕士专业招生中,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新闻传播学硕士生教育依旧是以学术型人才为主,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来说,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向实际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四、 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

我国大陆新闻传播学博士是从1984年开始的,至今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首先招收及时批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新闻传播学正式设定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在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评审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有15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见表4)

以2012年收集到的资料从现有博士培养点的区域分布上看,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点高校分布不平衡,具体是分布在北京5个,武汉2个,上海2个,南京2个,广州、成都、厦门、杭州各1个。并且这些院校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尤其是上海、北京和武汉,全国尚有23个省(市、自治区)没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仅仅以上述所列学校为例,吉林大学和兰州大学没有新闻传播学博士点,这也表明我国新闻传播博士教育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在我国新闻传播博士教育的研究方向中,新闻传播史、新闻理论和传播理论等传统基础研究方向仍是研究主流;媒介经营管理、新媒体和符号学等前沿性学科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其余院校则结合品质资源和地缘优势开设了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如四川大学的符号学与传播学为独有,华中科技大学在传播学博士点下设置了网络新闻传播。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当前的新闻传播学博士点下设研究方向要细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培养是学术性为主,但新闻传播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博士教育应该培养一些专业素养深厚,专业技能娴熟的博士,即开展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应逐步建立起来。

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对我国未来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完善新闻传播教育的区域分布和改变新闻传播学培养模式都是未来开展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