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浅谈图书馆管理道德

摘要:图书馆作为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来源,为了保障图书馆有效的服务于广大人民,就必须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和职业道德,让图书馆员充分认识到对社会对读者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普及应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职业道德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浅谈图书馆管理道德

浅谈图书馆管理道德:浅谈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性

论文关键词:管理道德 道德价值 图书馆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特性,即社会性、创造性、审美性、二重性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性;论述了管理道德价值的导向作用。

图书馆管理道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两大部分:一是管理道德的价值理论;二是管理道德的实践结果。前者是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的思维准则,它指导管理活动的实践;后者是管理活动的行为结果。管理道德的价值蕴藏在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并通过管理活动表现出来。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从作为价值学和哲学的一般范畴来看,是人们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将各种普遍现象和内容进行了本质的概括,将各种具体的、特殊的价值形态进行了的抽象和总结。说到底,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在于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无限追求的需要,满足馆员自我存在和管理活动的需要。当然,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有其自身的特点,并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1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特点

1.1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管理道德的价值和特定的文化氛围相联系,任何一个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因此,他们的活动行为总是带有时代文化的烙印。每一个管理者的思想理念都深深受到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影响。管理作为人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整个管理过程,从决策到组织人员配备、计划、控制、信息沟通直至各个具体的管理环节,每一项职能无不受到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社会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和制约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和实践。我们这里所说的“意识形态”,不仅指一般政治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更主要的是指民族、阶级、专业、职业、教派、政治团体等群体的观念、信仰、思维方式等。这些意识形态是受其各自群体的地理环境、气候、生活习俗、文化活动等环境所制约和决定的。因此,图书馆的管理者有必要了解价值观的演变,以便理解管理道德价值发展的基本力量,从而有效地控制管理道德的实践活动。而我们管理者的动机和行为都受到自己所处的社会价值系统的影响。所以,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服务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1.2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具有社会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总是属于一定的管理系统。现代化管理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在一个确定的管理系统中,都具有交互主体性。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它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图书馆,馆长、馆员、读者这三者之间是交互主体。管理道德的交互主体性要求把对方看作与自己平等地位,有着相同作用的主体或客体。尊重对方、尊重他人,从而互相承认,互相协作,形成一个理性的、和谐的公共生活秩序。图书馆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馆员管理读者,读者以馆员工作条例或职业道德规范来监督馆员;馆长管理馆员,馆员以行政管理规范监督馆长;馆长同样也要抽时间管理读者,读者以人性化管理和管理条例不完善、不合理为由,要求修改管理条例,改善服务环境等,同样也督促着馆长改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环境。图书馆的这种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本身就是社会群体的活动。可见,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绝非某一主体或个人所能创造的,而需要馆长、馆员、读者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参与。这就是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社会性。

1.3管理道德价值的二重性

现代社会的管理活动要求将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扩展意义上的管理秩序,并形成为调整管理行为规范体系。管理道德价值是管理实践活动指导思想的准则,而管理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是管理主体,即图书馆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管理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为读者服务。也就是说,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读者的需要而获得社会效益。否则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这种为满足社会客体的需要,也就是对社会、对读者具有价值性。可见,管理道德的价值是以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的价值。只有实现了价值的社会性,进而才能实现馆员的自身价值。这就是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二重性。没有及时个对他人(读者)、对社会有价值,也就没有第二个对自身有价值。其实,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管理道德价值的社会性与馆员的自身价值是同时实现的,二者不分先后,不能分离。

1.4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创造性

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是一种创新活动,它既不是现成的东西,也不能立即见效,而是通过管理活动过程中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馆内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条件进行变革、调整、重新组合,获得新的管理绩效,实践管理道德的新价值。可见,只有经过一系列的过程,管理活动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求,达到社会效益。所谓创造性,是对过去的改变和超越,即改变过去的原貌原样,使管理活动出现新的气象、新的局面,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在管理活动中,馆员的个人奋斗目标和爱好,决定了管理道德发展的内容和方向。如果馆员对电脑及其自动化等方面很感兴趣,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自觉地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工具进行管理活动的改革与创新,为读者服务。从而实现了管理活动的目标:在服务管理中创造了管理道德的价值。也就是说,在管理活动中实现了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创造。

1.5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审美性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的管理活动,无非是管人、管物这两大类。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包含着这两大类,既管人,又管物。所以,就需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存在着“美”的管理道德价值。“美”作为一种道德价值的评判标准,是指主体运用内在尺度在观念上去评判客体,它既有物质的价值,也有精神的价值,是物质和精神的综合境界。“美”的对立面是“丑”,而美的东西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美好的,为人们共同欣赏和赞美。

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与一般的管理活动一样,它不仅是一种单纯地追求绩效的活动,而且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个层面的意义。无论是管理的主体——馆员,还是被管理的客体——读者,都受到特定社会的浸染和熏陶。图书馆的管理活动是一种社会的集体行为,这种行为是要用审美的道德价值观来衡量的。馆员在管理活动中,既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管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提高馆员和读者的思想文化修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我们认为,文化心理是管理活动的灵魂,人才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决定图书馆管理效率和发展趋向的是具有各种各样的感情、欲望、思想所支配的无数个馆员的合力,只有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各种潜能才是发挥了图书馆管理活动的艺术精华。这也是图书馆管理道德美的所在之处。

2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导向作用

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观要求馆员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树立起服务观念,做好本职工作,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使馆员的服务得到读者的认可,从而在服务中实现馆员的自身价值。可见,管理道德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它可以引导馆员不断地努力工作,在管理中实现其自身价值,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

管理道德价值的导向作用不是用行政手段强制实行的,而是靠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作用,通过内心信念的转变、调整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借助于社会舆论的力量,在读者和馆员中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用良好的道德习惯来约束、调整、引导每一位馆员的职业管理行为,在服务中实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2.1引导馆员成为知识信息的导航员

馆员不仅要充分了解馆藏,还要充分了解读者的心理、思维、阅读需求与倾向,并针对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知识、信息、情报资源的收集和整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相对应的服务。馆员要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加工、整理、排序,使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序的知识体系,并使信息资源在馆员的加工、整理下不断地增值。馆员要方便读者,并引导读者进入知识的殿堂,利用各种形式为读者咨询,宣传网络资源及各种类型数据库的检索,开展课题查全、查新业务,编制二、三次文献等,以此来引导并服务于读者。

2.2引导馆员进行创新服务

2.2.1服务技术及其设备的创造与更新

服务技术与设备的创新是其他方面创新的前提与基础。管理道德的价值导向性引导馆员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及资源进行设备的开发研究与技术的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资料、馆藏载体、借阅设备、场所设施等进行优化、更新、改造。

2.2.2服务观念的创造与更新

服务要创新,观念必须先行。现代社会人们对知识、信息质量本身和与此相对应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导向作用使得馆员必须改变传统办馆观念和服务观念,改变传统的“借借还还”、“重藏轻用”的老观念、老意识。树立起“开放办馆”的新意识,以及“读者及时、服务至上”的新观念。

2.2.3服务方式及其手段的创新与更新

服务方式及其服务手段的创新是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导向作用要求馆员的服务方式必须多样性,服务手段必须现代化。除了传统的借还、复印方式之外,还要利用数字、网络技术为读者服务,实现服务手段、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2.4服务内容的创造与更新

现代社会是知识、信息爆炸式时代。知识更新飞快,信息瞬息万变。这样,管理道德的价值就要求馆员进行“快”、“新”、“准”的服务。于是,馆员必须深化服务内容,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和虚拟网络资源的内在价值,充分实现服务内容的创新。

2.3引导馆员作为教育者

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读者终身学习的场所。无论什么样的图书馆,其教育功能都非常突出。因此,馆员不仅仅是服务者,而且是一个教育者。在解答读者的提问过程中;在服务读者、引导读者阅读过程中,都默默地体现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这一社会理念。馆员对知识信息具有批评、审美、净化、整理的责任。在有声有色的导读活动中,能够促进读者文化素养的提高,接受健康思想的熏陶。馆员良好的管理道德形象、丰富的管理知识、有效的管理手段,都在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探索、提高。因此,馆员在读者中的教育作用是图书馆道德的价值观所决定的。

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指导图书馆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使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人本性。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指导读者的管理思维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性网络,它把读者联系起来,把馆员统一起来,以一种共性的思维指导图书馆的管理活动。现代社会中的伦理观念是多元化的。因此,作为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者不能用一元化的管理道德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管理活动,而应该自觉主动地应用多元化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来指导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并把这种多元化的管理道德价值作为图书馆管理活动的总指导原则。

浅谈图书馆管理道德:图书馆管理员角色责任和社会道德论文

[论文摘要〕每个社会成员在选择某种角色行为的同时,也就理应为自身行为承担起责任。责任冲突是指在选择责任的时候所遇到的矛盾状态,它根源于利益的冲突,其实质是价值观的冲突。图书馆人被赋予了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机构的一员,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保障体制而存在的一员,然而他们也常常被“社会适应论”所陶醉和束缚,与生俱来的道德责任不知不觉被过分的功利追求和短期效应所冲淡甚至悄然失落,被边缘化导致了这种馆员角色的认同危机,因此角色的道德担当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道德担当责任冲突图书馆员

所谓责任,通常指人们应当履行的相关义务或要求。18世纪以前,责任主要是作为法律概念而存在的。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进步,责任的内涵不断拓展,成为囊括法律和道德在内的丰富理论体系。科技和经济发展,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准、增进人类福利的同时,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诸多消极后果,睁致人类价值出现困境。面对这些现代性难题的持续洁问,每个社会成员所担当的社会角色,理应为自身行为承担责任。在选择某种角色行为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责任。

责任冲突是指在选择责任的时候所遇到的矛盾状态,它根褥于利益的冲突,其实质是价值观的冲突。这种冲突,一方面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也是责任主体完善自身的必要形式;另一方面,由于是价值的迷失也会使人陷人困惑,因而带来的是心理的折磨。

1.图书馆的角色和责任认同

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川图书馆员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道德义务是:具有社会感受力、判断力、理性论辩能力;社会责任感、对图书馆事业具有一种忠诚、坚持图书馆的理想、尊重生命价值,以人的精神成长为目的;善待读者、信任读者平等的对待和关怀等等,这就是图书馆人应具有的道德担当,是图书馆社会角色的责任。

角色和责任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角色和责任贯穿于社会个体的始终,角色失去责任的支撑也会失去它的权利和义务。角色是个人努力付出争取来的,也是社会赋子的。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就被赋予了一定的角色。即为自然角色,既从来到这个世上,你就是母亲的孩子、是某一国家的公民等等,这个时候你就必须承担了属于你责任。随着成长,进人到社会中,各种责任愈来愈多,角色有大有小,意味着你在社会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图书馆人从成为馆员的那天起,就被赋予了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机构的一员,也是作为一种社会保障体制而存在的一员,这种体制要保障社会成员获取信息的平等,保障公民求知权利与获取知识的自由,从知识、信息利用的角度去维护社会的公正。经过图书馆先贤们开创及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传承下来,直到今天进一步奠定了图书馆:爱国、爱民、爱书、爱馆;奉献读者、服务至上;惜时如金、甘于清贫、甘为人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等等,可以说“图书馆员所履行的责任是一种为他责任”这种角色的责任曾经是图书馆人奋勇前进的动力。然而图书馆常常被“社会适应论”所陶醉和束缚,与生俱来的道德责任不知不觉被过分的功利追求和短期效应所冲淡甚至悄然失落,宝贵的精神财富正远离图书馆人,被边缘化导致了这种馆员角色的认同危机。

认同(identity)即是自我身份感的确认,认同危机(crisisofidentity)则是“自我价值感、自我意义感的丧失”。认同危机包括自我认同危机和社会认同危机两个方面。个体的自我认同危机表现为自我迷失。在充满变迁的外部环境中,图书馆个人难免充满对其存在的可能的风险的忧郁。

2.图书馆人担当社会责任的角色期待

现代的责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在要求,而成为人类对当代实践及其后果的深刻反思。人之所以进行选择并承担责任,主要是人有意志自由,这是指道德行为选择中的自由。互联网以及博客等新的媒体形式出现之后,报纸、书籍、期刊等纸质传统的阅读方式淡化,大众评论和阅读有了新的语境。图书馆人也自认社会角色不被重视,依附于角色中的社会责任不再担当。那么,角色是什么,它是个体在特定社会中的坐标点,既然涉人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社会已经赋予了你一个与此相对应的社会角色;你无法逃避,图书馆人也不例外,就要按照社会对这个角色的要求去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按照图书馆人这个角色的内在要求去思考问题,同时在享受这个角色应该享受的权利的时候担当起它的道德义务。“那么什么是诱惑?诱惑就是人生的价值取向”“人生价值的取向就是对社会的责任感”。

2.1馆员作为人的道德义务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义务就是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它是由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并由统治阶级肯定或倡导的行为规范,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用来评价他人和自身言行的标准和尺度。

馆员是一个道德主体,作为人,他具有道德义务。这与社会制度和图书馆实践并没有直接联系,它不是由国家和社会及其图书馆来确定的,而是由人之为人的生活所确定的,或是由人性来确定的,首先是正义感,即有一种坚持正义的信念和实现正义的信心,具有推动正义的责任。职业的伦理道德是我们份内的首要,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道德义务是必须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2馆员认知道德担当中的人文视野

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不同于一般的产业所生产的物质产品,而是服务于生活的精神和价值观。帮助每一个读者在图书馆找到一个走出自我之后观察、认知、理解社会的途径和窗口,并防止读者因为图书馆人社会责任的失败而导致对阅读的倦怠和逆反。通过阅读,架起读者自我和社会,当下与未来,物质与精神的一道桥梁。社会是前进的,人的社会关系是动态的,是处于不断生成和不断消除状态之中。前进中的社会也赋予图书馆角色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也就是说图书馆人的人文关怀基本可以解释为“善意”或“善待”。它在概念上是指一种相互容忍、相互理解、相互依赖,相互扶助,相互依存,相互发展。为了实现以生命尊严为前提创造情境,让读者感到权力、尊严兼得,如孔子说“博施于民众而能济众”,随时体验读者的需要并做出关怀的反应。体现自我和人际关系中好的一面,对这种自然关怀的珍视,激励我们扩充对他人的需要,所做出的关怀反应,而读者也会做出相应的向关怀行为表示认可和接纳,这样关怀才是有效的,并能维持和巩固下去,形成良性循环,双方都有付出,双方也都有收获。馆员也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励,而读者不是居高临下的施予,应尽到自己对关怀者的提供反馈责任,双方在这样一种平等互惠的关怀关系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2.3公共情绪宣导的责任担当

情绪是在生理和心理某一方面的强烈感受,是人的特定的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包括集体兴奋、狂热和集体沮丧的心理状态一在社会机构中,更受人关注的是短期公共情绪和负面情绪(如消极、极度紧张、恐惧、狂热等)。这些情绪缺乏理性因素制约,对社会规范具有相当的破坏作用,也特别容易感染和蔓延,往往具有威胁性。在剧烈转型和变动的当代社会,公共情绪的涨缩和起伏更成为人们注目的问题。5.12汉川地震、拉萨打砸抢事件、金融危机都彰显了公共情绪的表达新特点:关注、忧郁、求真。公共情绪的宣导急切需要公共领域的支持,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理性,公共领域的意义在于:以公共权力为内容,以公众参与为形式,以批评为目的的空间。隐含着话语的共识过程,是人们彼此沟通、解释、商讨、争鸣,从而形成某种舆论或反对意见,在公开性原则之下形成理性的交流和公共批评。图书馆责无旁贷的应该担当起监测、梳理、宣导和抚慰的功能。人生要承载的东西太多,人性就容易变得脆弱,这时需要一种寄托,以托付这种沉重,把它转化为轻盈。这种寄托可以是一本书和图书馆的强大的社会感染力。它们帮我们战胜了很多凄凉、冷漠的情境,帮我们度过了苦闷仿徨的时刻,使我们保持了一种生活的朝气、热情和韧性,在人生之路不断向前跋涉。

2.4道德担当角色信任的重树与价值的认同

作为一个图书馆员应该从社会对馆员的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的角度出发,对角色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吸纳是将构成多元环境下个体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成为人们行为选择和价值追求的科学导向。这其中包括角色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意义世界和行为规范的价值认同。角色价值的认同从社会层面来讲,是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它是维系社会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从个体层面来讲,是个人社会行为的持久动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基于理性规则及普遍信任,人的行为离不开信任,没有信任,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也是不可能的。

3图书馆角色的知性、理性和德性决定道德担当

图书馆角色的知性,是对客观感性世界的认知、判断和综合处理后显示出的能力气质,图书馆员的角色从商朝就出现了图书馆的萌芽,经历了从学者到神职人员向专业图书馆员的转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图书馆员这一角色始终都有一定认知能力。馆员的认知能力是建立在受过良好的社会教育,有较为宽厚的社会科学知识性和自然科学知识。上古时期的部级中央图书馆“天府”“盟府”,是世袭官吏主管者两府。到了中日甲午战争后的康有为、梁启超为首创立的强学会、新式学堂、藏书楼都是饱读诗书的学者或是职业青年。可见图书馆员的角色已具备了从现象到本质,由观察到分析,由分析到联想“以便知性可以成功地、无误地、并尽可能地完善地认识事物。”

任何一个成熟的社会角色,都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而这种认知能力应是建立在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为宽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之上。图书馆角色的知性是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源泉,它可以激活和开发图书馆员的智能。在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图书馆事业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和工作技术新方法,同时也是作为社会知识化、信息化主体的图书馆事业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读者和用户需求的需要、更是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知性更要表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知性,应是角色在图书馆工作、生活、学习中,为实现角色而应该具有的认知、判断、抉择能力和实践能力。

图书馆员角色的理性,是科学态度和民主精神的结合。从1850年及时部公共图书馆法的诞生起就宣扬了一个最基本的图书馆精神,即通过图书馆保障民众获取知识与信息平等权利,当代图书馆精神还具有几个较为鲜明的特点:及时是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和谐共进的精神;第二是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第三是图书馆人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精神;第四是图书馆的团队协作精神等等。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的存在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具备了自由获取知识或信息的权利,它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知识或信息分配,以实现社会自身保障的制度。图书馆员角色只有认同了图书馆精神所追求的这个保障信息自由的理想,才具备了现代民主社会的气质,这种角色赋予图书馆员的理性就是具有科学态度、公平正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迷信,用理想指导行为。这种理性不会受到情绪、情感和直接欲望的干扰,让图书馆员这一社会角色不迷失。

图书馆的德性,何谓德性?康德说德性就是力量。它比伦理更宽泛、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对道德规范和原则的认识与理解,对现实生活的体悟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树立;另一层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遵循,对道德理想的践行。德性之所以具有排除来自欲望和爱好的障碍,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乃是因为理性本身具有这种力量。图书馆角色是以这个群体所从事的职业—图书馆事业为核心界定的,图书馆员的角色形象也有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关联的,无论是欧洲中世纪图书馆还是中国的藏书楼,都是极少数知识占有者或当时非常有名的学者,享有无比崇高的地位,到今天也被赋予了信息导航员、信息专家、信息顾问等高尚的称呼。

4歧途:图书馆角色伦理的异化

异化是主体的现有与预期的差异程度,他属于道德问题总的否定性方面。图书馆角色的道德异化是指图书馆从业者在从事图书馆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道德现状与道德期许的偏差,它是道德实际效果背离道德本真的过程。

在市场化的压力下,操作方法、经营模式都出现商业化与实际存在的二元冲突中,所要求的图书馆责任和义务在实际操作中难于实现,因此馆员的角色担当经常出现有悖于图书馆职业伦理的行为,很难形成成熟的道德自律观。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图书馆员可能滋生功利主义的伦理观,造成图书馆员伦理失范。其次,图书馆员道德担当的不确定和模糊性。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图书馆事业缺乏普适性的公共伦理体系与制度规范,容易造成伦理体系的混乱。因为人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的伦理规范和评判标准,这种角色领域的伦理规范常常在特定的情景下发生冲突,即所谓的角色伦理冲突。图书馆员的角色担当缺乏制度性的保障,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拘束力,致使自己应有的生存空间只能被注人的资本不断蚕食,从而沦为弱势。

馆员的道德担当由于缺乏一种制度性的保障,对其伦理道德的遵守只能是一种自为的而非自觉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可以被善利用,又可以被恶所利用。在市场经济强大的利益诱惑下,很容易产生物欲化、庸俗化、冷漠化、无责任化和虚假化等病态馆员伦理观,道德的威严在不道德面前变得微乎其微,高尚的道德行为就变成了一种口头称道的对象而非行为上仿效的范式,图书馆员角色担当的伦理异化也由此开始。

5突围:图书馆员角色担当的构建

图书馆员的角色的道德担当的构建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因为它分三个层面:及时个层面是微观层面,表现为图书馆领域内各种具体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即具体的道德伦理制度;第二个层面是中观层面,即体制性图书馆伦理制度,它表现为图书馆伦理制度的实然性;第三个层面是宏观层面,即根本图书馆伦理制度,他表现为一种导向性的道德价值理想,即制度的应然性。及时个层面是我们容易做到的,但是要从及时层面上升到二、三层面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一种博大的崇高伦理精髓才能塑造而成。

及时,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构架道德担当。这个就是图书馆领域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在实践中凝练出具有规约性的普适道德担当。但是这种方式在现今大众文化及后现代文化的语境下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一套伦理制度的建构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有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共同价值理想所凝合而成。大众文化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期兴起,它主要是由大众消费制造出来的,因而具有功利性、商业性、消费性、从众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在这种语境下,每个图书馆员由于知识水平、道德素质与修养以及追求的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与分歧,就可能出现多种道德担当的歧义。

既然从事这个行业,就要承认图书馆伦理的性、先进性、一律性和强制性,因而能形成强大的拘束力来规范馆员的行为并使其担当起这一角色应有的道德。在大众文化中发挥调节、整合、导向、评判等作用,有效遏制处于困境的馆员的道德担当异化。使馆员的道德担当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凝练生成的具有普遍性的行为方式。

浅谈图书馆管理道德: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基地,离不开图书馆这座知识宝库有力的支持,大多数图书馆管理人员因为缺乏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难免存在缺乏职业道德的问题。因此,要想搞好图书馆的工作,必须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本文就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含、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的必要性,职业道德建设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问题解决的办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高等学校 图书馆员 职业道德

一 、职业道德的内含

职业道德.就是符合人们从事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也就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属自我约束的范围。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在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诸方面。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应包括爱岗敬业、专业技术精湛、工作态度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育人的理念。

二、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当然离不开图书馆这座知识宝库有力的支持,而图书馆工作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本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层次的高低。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传统观念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冲击,使传统的职业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图书馆本身是一种服务性行业,只是为读者提供书刊资料和传播文化知识,提高读者科学文化素质,这种服务性的劳动不能给图书馆职工带来经济效益任何生活上的改善,与其他行业相比,图书馆职工较为清贫,管理人员收入普遍较低。这种情况导致个别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太大或不平衡,认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最终产生人才外流,队伍不稳定的消极因素。因此,建立一支适应时展,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和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图书专业管理人才队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所谓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就是指影响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外在和内在的若干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外部环境对职业道德建设的挑战。

由于市场经济受一些经济因素的影响,有些图书馆馆员看到自己整天在图书馆里做着一些为别人服务的琐碎的工作,费时费力而收益不高。而社会上好多人却都在为自己奔忙,发财者有之,高升者有之,蓉蓉华贵者有之,人前显贵者有之。导致心理失衡,不安心工作。感觉爱岗进业就是在牺牲自己。所以专业不求精湛,工作不想积极上进。工作中不想与读者沟通,也就根本谈不到什么服务理念。

(二)来自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心理的挑战。

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几年如一日,天天如此,重复单调;加之功利为先的影响,部分馆员醉心于搞所谓的科研,写论文做项目,不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一心谋着升级进职多拿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部分馆员虽然按时上下班,但在工作岗位上却不作为,上班串岗,谈天说地,无所不为。这此情形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三)来自人力资源管理落后的挑战

其一: 高校图书管理人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图书馆专业人才,他们的在岗更多的是领导的安置。这部分人一般学历不高,或专业不对口。没有图书情报专业的基础,知识面比较狭窄。但由于是领导安置,优越感强,服务意识淡漠。

其二:不注重引进专业人才,致使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极其单一。不是缺少图书馆专业人才,就是缺少图书馆应有的外语人才和计算机人才。由于专业人才缺乏,就会导致文献信息更深层次的加工工作难易进行。

其三: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属外行领导内行。之所以这样安排,更多的是高校领导考虑的是科室领导位置的安置,根本就没有从能否胜任工作去想。这样安排的领导不熟悉图书馆的业务,也就谈不上能够正确地领导全体图书馆馆员开展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四、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问题解决的办法

(一)加强道德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我国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之中,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占据这相当重要的部分,职业道德是每个职业都应该遵守的与其自身相对应的道德理念。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而言,要遵守“服务及时,读者至上”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素质的作用是给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标杆标准,并使从业者明白自身职业所相应的义务指责。要加强我国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的修养,一方面相关的单位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只有将这两点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的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此来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真正的树立一个良好的服务理念。

(二)完善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在的社会在飞速的发展,于此同时,一些高新的技术也融入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之中,其中不乏网络化、数字化等高新科技。而在这种大的环境之下图书馆也应提供读者网络出版物的阅读。而要提供这种阅读,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各种专业知识上有一个相当高的文化素养,完善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就需要相关的单位定时的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文化素养的培训,以用来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

(三)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实行能者上平者让的用人机制。

激励机制的作用在于,利用多种方法,来鼓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图书馆工作,并努力的实现团体方面的目标。而激励机制本身,一般也分为两种方法,即精神激励以及物质激励。其中,物质激励以工作人员的生理需求为主,而精神激励的主要面对对象则是寻求自我价值并寻求自我成就的员工,这两种方法缺一不可,并且相辅相成,妥善的利用好激励的机制,可以大幅度的激励出员工的自身潜质。而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激励应该与约束同在,不能对于员工只用于激励而没有约束。正因为如此,更需要健全我国各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而只有做到上述这些,工作人员才能够积极工作,奋发图强,并品质的完成自己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浅谈图书馆管理道德: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摘 要:图书馆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履行本职工作中对社会对读者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因此,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本文将具体分析当前我国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一、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机构和社会事业,作为人们信息交流的需要,为了满足人类对于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就需要加强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信息中心地位,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为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并伴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提高公众道德素质是当前图书馆必须采取的措施,只有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满足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还与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多图书馆都出现了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差、对读者服务态度生硬和管理人员不遵守相关制度,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因此,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个图书馆职业道德体系,是新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影响图书馆职业道德形成的因素

(一)业务不精,降低了工作兴趣。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收藏着各种文献。图书馆服务包括图书馆专业知识,也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的学科,要使服务达到快、准、满意。就要图书管理人员不但要能够熟悉图书馆的藏书,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让图书管理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图书的检索、咨询等高层次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图书管理工作者都没有真正认识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图书借阅服务不到位,导致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

使许多馆员在客观上产生了自卑感,使图书馆馆员的凝聚力减弱,工作兴趣降低。

(二)收入偏低,削弱了奉献信念和责任意识。图书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相比,是一个清水衙门。再加上图书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劳动多是基础性、服务性、幕后性,不容易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也就造成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收入很少。再加上很多图书管理人员在“利益”、“创收”、“实惠”、“效益”思想的驱使下,非常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工作积极性低下。

(三)现有的职称评定标准,影响了为读者服务观念形成。由于我国职称评定中过分强调学历、科研成果、工作年限等条件,却对工作服务质量和人员本身职业素质的关注度较低,这样的评定标准使得当前很多图书管理人员形成了重学术轻服务、重科研轻本职工作的不良倾向。很多的图书管理人员将工作的精力放在了论文的写作和学历的提高上,忽视了对读者的服务工作,甚至有的图书管理人员认为服务再好没有文章职称也上不去,没有奔头,从而失去了对本职、本岗位工作的热情。久而久之,服务读者的职业道德信念也受到削弱。

三、加强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图书馆员就是文献信息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做好科学研究和生产话动的前期工作,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铺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只有让图书管理人员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障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图书馆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图书馆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真正树立起“读者至上,服务及时”的思想。

(二)加强培训,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需要进一步转变管理手段,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网络服务将成为现代化图书馆服务的显著特征。新形势下,图书馆已不再只是购书、藏书,借还的工作方式,而是将为读者服务的客观动机变为自己主要的动机。实现图书馆工作方式的转变,需要图书馆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专业技术,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

只有提高图书馆馆员业务能力,让图书馆员不断更新现有知识,逐步掌握现代化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才能适应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三)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

图书馆员的基本职业态度,从根本上说是图书馆员职业观念决定的,图书馆员的职业观念就是图书馆员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认识水平的体现。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是以满足国民文献信息资源需求为中心,从而达到知识和情报的传输和普及而图书馆员的上作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至少是影响着知识和信息的选择、组织、保存和传播如果馆员能正确地理解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日常上作实践中,就能在正确分析、把握、预测社会期待和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上作良好的职业态度应该是:热爱图书馆事业,爱岗敬业;真诚接待读者,个心个意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求;具有甘当人梯的本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总结

图书馆作为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来源,为了保障图书馆有效的服务于广大人民,就必须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和职业道德,让图书馆员充分认识到对社会对读者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普及应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职业道德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势在必行。

浅谈图书馆管理道德:浅谈图书馆管理道德:图书馆管理道德特征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管理道德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图书馆管理道德的特征,即价值导向性、自律性、责任性、协调性和人本性。

图书馆的管理道德有着二重性,其一: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范畴,有着丰富的内涵,调整和制约着馆员与读者的行为;其二:作为一种社会伦理意识,在图书馆的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两点在另二篇论文中已经论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就图书馆管理道德的特征,谈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1管理道德的价值导向性

伦理道德作为协调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价值体系,给人们提供善与恶的价值尺度,制约着人们的意识行为,从而使人们的行为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管理道德作为伦理道德的一种,在社会各部门的管理过程中,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馆的管理道德同样要求以价值观来引导图书馆员,影响馆员的思想和行为,要求馆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实现自身价值,改进和创新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馆员要热情为读者服务,仔细解答读者的各种询问,满足读者的各种要求,使馆员的管理服务得到读者的认可,也就实现了馆员的服务价值。我们认为,价值观的导向性可分为两层含义:

(1)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观念,创新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服务价值。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本来是一切读者的图书馆,为了达到更好的利用效果才出现了图书馆馆员这一社会职业。所以,读者既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应该说,真正领导我们的是读者。因此,在图书馆工作中,图书馆馆员应该避免其身份上的“施舍”架式,语言上的“质询”口吻,服务上的“轻蔑”态度,立场上的“恩赐”观点。从馆长到馆员,从藏书工作到读者工作应该真正表现出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关注读者需求,尊重读者文献利用规律。管理道德价值的导向性要求馆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把日常繁琐的服务手续进行简化,代之以简单可行的方式进行管理,达到管理目标的服务价值。例如:我馆五楼阅览室,原来对每一位进入的读者要换牌押证,离开时交牌取证。这一管理方式既繁琐,又浪费时间,特别是晚上闭馆时排起了长队。我馆改变了这一做法,规定进门时看一下证即可,出门时不用掏证,省时、省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读者一致好评。

(2)运用舆论机制,以价值观为导向,引导

馆员按照管理目标,向良好的业绩方向努力、发展,创造新的业绩,在工作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例如:我馆规定开架阅览室架位上的书错架率不超过6%,但在管理道德价值观引导下,馆员们都认真自觉地顺架、上书,使错架率保持2%以下,做好了工作,创造了业绩。管理道德的价值导向作用不是用行政手段强制执行的,而是靠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持,通过内心信念的转变而调整的。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同时借助社会舆论的作用,在读者和馆员中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让社会良好的道德习惯来制约每一位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在服务管理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2管理道德的自律性

在现代社会的图书馆(特别是大专院校的图书馆)里,馆员的文化层次较高,很多馆员具备多种技能。这样,馆员的自我管理在管理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管理道德中的自律性就起着重要的作用。管理道德的自律性在于要求馆员以道德的自觉性来约束自己、管理自己、监督自己。其途径是通过自己内心的信念、社会舆论的导向、传统习惯等鞭笞假、恶、丑,崇尚真、善、美,使馆员有一个明确的理性判断,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达到自我控制的理性目标。例如:在工作中,馆员主动发挥自己的多种技能,去改进和创造新的服务环境,加速图书馆的数字化、自动化建设。而不是利用馆里的设备、器材为自己服务,谋取私利。又如,工作繁重忙杂时,不叫苦,不喊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碰到不讲理的读者无理指责时,不发火,不骂人,耐心劝导,以理服人。这些,都是管理道德的自律性在起着重要作用。

管理道德的自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的职业情感。一名图书馆馆员对自己的职业是热爱和喜欢,还是冷淡和厌恶;是荣耀和高兴,还是羞愧和苦恼,直接决定着他在图书馆工作中采取何种行为方式。图书馆应尽力培养图书馆员的职业情感,增强其乐业、敬业、勤业、创业意识,使之忠诚、热爱图书馆事业,刻苦钻研,熟练掌握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具有为图书馆事业献身的精神,在管理服务中实现职业自律。

3管理道德的责任性

管理道德的责任性就是明确要求把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责任,只要你遵守了道德规范,就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责任性有时还要在经济利益上做出一定的牺牲。当然,它并不排斥在履行道德规范责任时,所获得的正当的经济利益。它也鼓励从事既有较高社会道德价值,又能获取较高经济利益的管理活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和社会其他管理活动一样,经常因遵守了道德规范,而必须以付出经济利益作为代价。虽然付出了这种代价,但尽到了管理道德的责任,从而在良心上得到宽慰。例如:我馆的电子阅览室,读者上网是要收费的,它是我馆职工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电子阅览室是供教师、学生学习而设置的,其主要用户是学生。但有些学生不自觉,一上网就长时间玩游戏。如果单从经济收益来看对图书馆有利,但是,我们的馆员从管理道德的责任出发,一旦发现,就马上制止,如果重犯,就取消其上网资格,宁可少收上网费,也不能任其继续下去。因为我们知道,放任不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也违背了管理道德的良心、责任,这就是管理道德的责任约束着馆员的管理行为。

4管理道德的协调性

图书馆的管理道德能够协调馆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协调与社会各种组织的关系。在良好的管理道德的协调下,图书馆就能够建立起互助合作、积极进取、稳定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使馆内每一个人的学习、工作、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道德协调着馆长、馆员、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同事们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使馆员与读者平等相处,馆员热情地为读者服务,读者也能虚心地接受馆员的监督、指导。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管理道德是与社会伦理道德相一致的,图书馆管理道德认为“真”、“善”、“美”的行为,也一定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真”、“善”、“美”的要求。图书馆的这种“真”、“善”、“美”的行为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内在要求,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外在作用,它能够协调与社会多种组织的关系。这种“真”、“善”、“美”的行为越多,其发挥的协调作用就越大。因此,图书馆管理道德能够协调与社会的多种组织关系,促进图书馆与社会共同发展、进步,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管理道德的人本性

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人本性,作为一种新的管理道德观念,是指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综合考虑人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态等情况,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文化建设,科学地安排馆员的工作,目的是充分开发其自身的潜能,给其创造发挥其特长的机会。不仅如此,还要经常关心馆员的工作情绪和心态,减少他们的精神压力,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营造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谐安定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进而促进图书馆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管理道德的内在要求使图书馆在制定工作条例和行为规范时,必须表现出人性化倾向。在执行这些条例和规范时,也要受到人性化的制约。馆员和读者作为自然人,有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图书馆是由馆员来管理的,其管理目标是靠馆员来完成的,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图书馆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条例时,首先要了解馆员的需求欲望和困难,因而制定出来的条例和制度不仅是技术性的,而且也带有人文性和伦理性。领导尊重、理解和支持馆员的工作,在人性感情上给予必要的投资。如:我馆把每一位馆员的生日统计上来,给每一位馆员过生日;考虑到值夜班人员的安全和乘车难等困难,晚上专门发一班车,把每一位馆员送到家门口。这种做法温暖了职工的心,使馆员们在其他方面能够体谅馆里的困难,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图书馆管理道德的这些特性,调整和制约着馆员的管理工作,调整和制约着馆员与读者的关系。从而促进着图书馆的改革与创新,促进着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当然,图书馆管理道德的特征不只是这五点,本文只想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所述的这几点也不一定确切,望图书馆的同仁们各抒己见,批评指正。

在线咨询